旅游美学研究论文

2022-04-17

摘要:创意农业旅游是美学经济的一种表现和产业现象。创意农业旅游属于创意产业,而创意产业和美学经济又存在交叉共生的关系。美学经济的相关理论对创意农业旅游的发展具有直接而重要的指导作用。借助科技手段与休闲理念,着力发展创意农业旅游,可以形成具有典型意义的创意农业旅游产品。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旅游美学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旅游美学研究论文 篇1:

《旅游美学》课程参与式教学法的综合研究

摘 要:高职教育中的《旅游美学》课程是科学性、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结合,结合当下的职业教育、人文环境与生活世界,《旅游美学》课程参与式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可以拓展教学视域,结合旅游学、心理学和美学理论,深入探讨《旅游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反思参与式教学法在学科教学中的理论分析及应用,进而阐述参与式教学法功能与价值。

关键词:旅游美学;参与式教学法;旅游学;心理学;美学

旅游美学是关于旅游美的创造、展开及符号化应用性型学科,属于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应用美学的范畴,直接相关于旅游学、美学与心理学学科。旅游美学以美的理念为基础,以审美客体的分类为主线,从审美主体的视角出发,研究审美主体之间及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问题。

一、《旅游美学》课程的学科性质与特点

1.真。真即真理、真实,就是符合客观规律,即“认识主体对客观对象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1]真是美的基础。就旅游美学教学客体的内容而言,追求科学之真与艺术之美。就教学主体而言,真成为对人性的关注,促进人性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目的;将人看作完整的人,提倡让学习者主动投入学习、自主地相互帮助与公正地相互评议。

2.善。善就是合目的性,善是美的内核,孔子认为美取之于“仁”、老子相信“美恶相生”、荀子提出“美善相乐”等这些都从社会政治伦理方面探讨美。旅游审美心理问题,主要是研究审美主体的价值观问题,即是有关善的问题,“旅游审美给人们带来精神情感的愉悦,我们也应带着寻求精神情感的愉悦的心情去学习旅游美学。”[2]

3.美。美的前提是真和善,但不是两者之和,美不是单纯的真,也不是单纯的善,美是人类对自身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在原始时代,人类就开始发现美、追求美与创造美,但是,不同时代的人和不同文化的人创造了不同的发现、认识和创造着不同的美。孟子提出真善美相统一的思想,即“充实之为美”,《旅游美学》课程就具有这样的性质,旅游文化活动的过程及其欣赏对象都属于审美文化的范畴。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旅游美学》课程中的应用

《旅游美学》课程的参与式教学体现为以案例为基本素材,以激励参与培养学生的旅游管理职业能力为基本出发点的教学模式。教学中通过设计参与、情景参与、实际模拟参与等,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参与到各种专业实践与实习活动中去。学生通过内在的兴趣与努力,在参与中理解概念、掌握原理、历练能力,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多层面对接。在《旅游美学》参与式教学过程中,考试方法属于参与式教学法的一个侧面,尽可能地压缩基础知识部分的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60%。另外,旅游仪式与接待言行考试与导游词演讲比赛等综合测试占40%,这不仅能综合地体现学生的理解力、反应能力、应急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参与学科教学的动力。

1.设计参与。学生可以参与的设计包括需要设计、内容设计、目标设计、分组设计、活动设计及教学评价设计等。从《旅游美学》学科来看,对于部分教学设计,就有一个审美能力问题。如学习美的存在领域与审美形态问题时,是从自然美入手,也是先开始社会美的教学内容,这种设计源于主体对美的存在领域关注的厚重问题。因此,当学生参与到这种教学需要及内容的设计时,学生最了解自己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成为什么。当然,教师是独立的个体,而学生由于人数量大,意见可能会不统一,但是,“众口难调”绝对不同于“众口不调”。教师应给予学生这样一种自主参与审美教育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设计中提高判断能力与审美能力。

2.场景与情景参与。《旅游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可以通过游戏、小品、实景练习等方式,尽力与学生一起创设一种专业场景,学生可选择不同的扮演角色模拟并参与实际情境,展示所要解决的审美关系与矛盾;或由角色扮演者现场处理问题,模拟旅游管理者的决策方式,锻炼学生的解说、反应及应急能力。情景参与和角色扮演能让参与者直观地感受和领悟所涉及的“实战”问题,能让学生熟悉管理中的实际操作并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将来求职以及处理实际事务做准备。

3.职业技能实习与训练参与。《旅游美学》课程的任务是学生能够具备从事旅游审美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相关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职业素质。在职业技能的实习与实训中,倡导以“学习主体为本,以具体实践活动为根”的职业技能参与,学生参与到训练的各个环节之中,将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凸显主体的就业与创业的教育目标。

三、参与式教学法在《旅游美学》课程中的价值与意义

从人本主义反观教学,学生就是教学的目的与出发点,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达成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之上,这正是教学的真正价值,也是参与式教学的真谛,可以这样说,参与式教学法创造价值。

1.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参与式教学法应以学生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为基础,在学生自我发展和现实之间建立联系,并以此来实现教育对人的自主性的本真追求。马克思认为“人始终是主体”[3]。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如果能够自由地发挥主体性即具有思想、道德与实践的特性,就能够发挥能动性。同时,我们还要强调主体性的自在规定性,否则,主体性就会失去人性的根据和基础,也就必然会以主体方式存在、思索、活动和把握世界的本体论意义和方法论。因此,参与式教学可以使教学主体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每个人在其中形成与展现其主体性,进而提高师生的批判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

2.达成学生自由平等的人文理想。卢梭说过:“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4]人类的历史就是从奴役中挣脱出来走向自由向往。参与式教学法强调自由参与、平等相处、达成共识的人文理想,这也是教育的本真追求。参与式教学法顺应人类的自然天性,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智慧和培养道德情感方面,都处于自由平等的地位,即你、我、他是一体的,每个人既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主体在共同分享知识、体验情感的过程中彼此相遇,理解与他人共同生活的要义,自尊自强、尊重他者、接受差异,形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这种始于自由并指向自由的教育就是民主教育,民主教育通过对自由个体的塑造来实现健全社会的人文理想。

3.培养对话、交往合作的职业能力。师生、生生之间对话交往是合作的前提。在《旅游美学》的教学实践中推动师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对话是德国伽达默尔用以比喻解释者与解释对象之间的关系,认为对话是由双方围绕共同的话题进行的交流,不是由对话者的意志决定的,因为解释本身没有止境。参与式教学法就是通过学生主动的参与讨论,将学、思、问、答联结在一起,使学生在参与中合作,满足表现需要、求知需要和发展需要,再次达成下一次对话。人存在的基本状态就是人际的,因为人生活在社会关系中,需要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学生在平等对话中产生新的思想和认识,丰富个人体验和经历,并产生新的结果与智慧在交往中学会合作。另一方面,在合作中达成对话,提高交往与合作能力,提高自信心和自立能力。交往合作还可以激发成员之间的积极情感,减低人际间的疏远和孤独感。在合作情境中,学习主体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率,还得到了他人的尊重和关注,锻炼了职业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

4.塑造学生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人格魅力。《旅游美学》课程参与式教学的最高目标是“使人成之为人”——成为审美之人,即主体愿意成为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人,这与人的批判意识、反思能力和创新精神紧密相关,“审美的创造冲动不知不觉地建立起第三个王国,即游戏和外观的快乐的王国。在这个王国里,审美的创造冲动给人卸去了一切关系的枷锁,使人摆脱了一切称为强制的东西,不论这些强制是身体的,还是道德的。”[5]因此,对人性保持人道主义的信仰,是审美得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基础和前提,审美生活的实现离不开人性中真、善、美的释放。

本研究旨在从性质与特点、课程应用、价值与意义等三个层面阐释《旅游美学》课程的参与式教学理论,以作为设计和实施《旅游美学》教学的理论依据,并在实践检测其可行性与实效性,《旅游美学》课程的参与式教学之实践研究可以提升教学主体的职业观、价值观与人生观,进而检验《旅游美学》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

参考文献:

[1]余源培等.简明哲学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25.

[2]张文祥.旅游美学基础[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3.

[3][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30.

[4][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4.

[5][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张玉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95.

作者:王丙珍,于志伟,李中民

旅游美学研究论文 篇2:

美学经济与发展创意农业旅游的美学策略研究

摘 要: 创意农业旅游是美学经济的一种表现和产业现象。创意农业旅游属于创意产业,而创意产业和美学经济又存在交叉共生的关系。美学经济的相关理论对创意农业旅游的发展具有直接而重要的指导作用。借助科技手段与休闲理念,着力发展创意农业旅游,可以形成具有典型意义的创意农业旅游产品。发展创意农业旅游的美学策略包括美学原理、美学行销、美学创意、美学设计、美学服务、美学体验与美学认同等。发展创意农业旅游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认识不够深入到位、产业特性不够突出、理论研究落后等。

关键词: 美学经济; 创意农业旅游; 美学策略

An Aesthetic Strategy Research on Aesthetic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Agricultural Tourism

XU Hui-hui

(Tourism College of Zhejiang, Hangzhou 311231, China)

Key words: aesthetic economy; creative agricultural tourism; aesthetic strategy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我们已经逐渐从理性的功能型经济社会跨入到感性的符号型经济社会,步入美学经济时代。美学经济的概念和特征,将对处于该时期的各产业发展产生有力影响。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处在全国前列,其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涌现了一大批文化深厚、风俗独特、创新力强的新型村镇和创意农业项目。如何将这一成果进一步转型升级,拓展乡村发展空间,成为下一阶段浙江村镇建设的重要研究内容。旅游作为无烟产业,最适合与创意农业结合,开拓出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正和美学经济时代的产业发展路径不谋而合。研究美学经济并由此提出发展创意农业旅游的美学策略,对农业及农村的创新发展、持续发展和高效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一、美学经济

“美学经济”(Aesthetic Economy)是一个新兴经济形态的名称,最早由Gernot bohme于1950年提出。

对美学经济的研究现在无论在我国还是在世界上都具有前卫性,有关美学经济的概念也仍然处于探讨阶段。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甚至有不同的叫法,如美国的“体验经济”,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或“创意生活产业”等,而在中国内地,各种名称几乎处于共存的状态,可见中国内地的研究也是最浅表和初期的,并且主要受国外研究成果的影响。虽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它的发展进程不一,甚至连名称和外延都尚未统一,但它们所强调的经济价值却是一样的,都突出地强调抽象的美感、愉悦的体验及独特感受等附加价值的重要性,肯定这种价值的创造才真正符合现代消费的核心诉求,也是现代企业创造无限价值、提高竞争力的最主要出路。可以说,美学经济及相关概念从一出现开始就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热情。许多人进而认为作为历史潮流,美学经济的发展势不可挡。尽管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强大到完全进入美学经济时代,但它确是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

美学经济讲究的是“以美感创造产品价值”,美学经济事业就是“以美感创造产品价值的商业模式”。那么究竟何谓美学经济呢?根据台湾政治大学科技管理研究所李仁芳教授的定义:“以创意整合、生活美感之核心知识,提供深度体验与高质美感的经济。” [1]23综合各方研究,大致可以得出美学经济的概念:美学经济是指以审美愉悦和创意为核心,以生态文明为导向,以视觉传达艺术、消费体验和消费时尚为表现形式,以满足消费者强烈的审美情感需求为目的,通过创意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以创造高利润和高附加值产业的体验经济。一般认为,美学经济包括:美感内容产业、美感加值产业、美感体验服务。

吕宁(2005)认为,美学经济和传统服务业的经济模式有着明显区别。在传统服务业中,顾客购买的是一系列按自己的要求实施的非物质形态的活动。而顾客购买一种美的体验时,是在花时间享受商家提供的一系列值得记忆的美的和有创意的感受。具体来说,它有以下特征:产出间接性、个体差异性、真实性与模仿性、被动性和参与性。

二、创意农业旅游

创意农业旅游的概念根据创意农业产业发展实际而被提出,在表达上具有明显的本土特色,因而也主要出现在中文文献,有关研究也是在近几年才兴起,成果尚不多。创意农业旅游其实是创意农业与农业旅游发展的自然理论产物,它以创意农业为核心,以农业旅游为载体,充分挖掘创意农业的旅游、休闲功能与价值,促成以创意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旅游产品。创意农业旅游可以说是农业旅游的一种高级形态,它试图克服传统农业旅游的不足,找出一条创意+农业+旅游的道路,是主要突显文化、科技与创意的农业旅游形态,因而具有独特的内涵特征。

在我国,农业旅游概念的提出相对较早。其表现主要包括:农园采摘型、农园观光型、渔场垂钓型、畜牧观赏狩猎型、观光副业型、观光生态农业型、民俗农园等。它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努力开发传统农业的观光、游览价值,带有一定的科技性与艺术性。而创意农业则更突出地强调创意与独特性,利用文化、科技、艺术及生态理念,将农业的附加值无限放大。从国内外的创意农业产品可以看出,创意农业的发展除了通过高科技加强农业设施与精细化生产外,一般的发展模式都是和旅游休闲密不可分的。而创意农业的发展类型,按照王树进(2009)的研究,也大都以与旅游结合的形式为主。由此,创意农业旅游的提出也就顺理成章了,它是创意农业发展的主要出路。

创意农业旅游的概念虽至今还未有学者正式提出,但其内涵及价值却越来越受到重视,综合零星研究成果大致可以描述为:创意农业旅游是以农业创意环境为背景,以创意农业和乡村文化为资源基础,通过运用创意学、旅游学、美学、经济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农业资源、乡村文化进行整合,将创意元素作为农业旅游的核心,以创意农业生产和创意旅游为主要功能,集创意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创意旅游商品生产与游人参与创意农业、参与农事劳作、体验乡村情趣和获取农业知识为一体的新型创意旅游活动。在我国这个农业大国,在传统产业不断寻求现代转型与突破的今天,创意农业旅游的发展将大有可为。

三、创意农业旅游发展的美学策略

浙江创意农业发展处在全国前列,但相关的研究却十分匮乏,公开发表的只有杨良山(2013)的两篇论文。他对浙江的创意农业发展进行了总结与梳理,提出浙江创意农业的5种基本类型和5种主要模式。创意农业园区模式、创意节庆会展模式、资源明智利用模式、农业文化创造模式、农业空间拓展模式。[1]80 实质上,这些主要的发展模式与类型的核心其实就是创意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可见,浙江发展创意农业旅游的势头较大,基础较好,且已经有一定的发展规模,但理论研究远远跟不上产业形态的发展需要,浙江的创意农业旅游如何更好地走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何与文化、科技和创意真正无缝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如何在美学经济时代,真正做出农业旅游的创意,满足人民群众对创意农业旅游的美学消费需求,是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美学经济时代的本质,尤其是美学与创意产业的深刻内在关系,决定了美学指导对发展创意产业的重要作用。旅游美学的发展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开发,在理念与实践方面具体指导了旅游产业沿着美学路径向着更深远、更健康的方向发展。笔者依循创意农业、创意产业与美学经济之间的深刻内在关系,仅从美学经济的角度,尝试性地提出浙江发展创意农业旅游的若干美学策略问题。

(一) 美学原理

浙江素有“诗画江南、山水浙江”美称,最早的山水诗也产于浙江,晴耕雨读的江南人文风气源远流长,因此浙江旅游业的整体美学基础十分深厚。浙江结合自身极具美学意境和美学沉淀的山水文化资源,并凭借相对发达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创意农业旅游发展过程中已经表现出一定的科技创意美学色彩。但这并没有形成全区域农业旅游发展的普遍共识。今后要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创意农业旅游,首先应从理论上和思想上确立美学经济的思维。即在旅游产业的开发与运作等各方面、各层面都要坚持美学立场,以旅游美学的精神去指导旅游产业的发展。这种理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首先将旅游产业的开发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即旅游产业开发的方向是审美性的,而旅游产业开发的过程本身也是审美性的,因而它必须首先符合美学需求。“从旅游审美的本质出发,旅游的目的是解除紧张的冲突状态并在这‘温和的陶醉’中实现审美时代人性的自由与完满。深刻的旅游美学体验,不仅关乎技术与物质手段造就的物象美,更注重人们生活实践态度与道德上的美感追求与体验。”[1]62亦经济亦审美的旅游体验成为美学经济时代下的精神诉求,而创意农业旅游所推崇的“绿色健康,简约环保”理念本身就意味着一种知性的审美观。因此,在创意农业旅游发展中,应始终秉承美学原理作为基本原理和出发点。

(二)美学行销

为旅游者提供独特农业旅游体验是创意农业旅游的核心价值,因此在行销上,也应注重美学创意和体验,不仅要在行销渠道上做文章,更要在行销的体验性和美感性上下功夫。努力将传统观念中认为农村农业是带着泥巴的“乡村气息”提炼转化为充满乡村田园风格的世外桃源。近年来,网络行销的快速发展,也催生出更适合现代消费者的美学行销方式,通过摄影摄像技术以及经技术处理的图片、视频和宣传、包装等行销产品,都在给人独特的美学冲击。创意农业旅游产品的行销,更适宜于在美学上下功夫。通过视觉、听觉甚至触觉、嗅觉等各种感官渠道,将农业农村的美学内涵通过现代美学手段进行提升和推广。

(三)美学创意

创意农业旅游必须充分开发农业旅游产品的美学创意,在吸引眼球、创造惊异方面下工夫。美学中关于什么是美的说法,其中一种就是惊异之美,这就要求产品的独特创意与价值。从本质上说,创意农业旅游与普通农业旅游的根本差别,就在美学创意的充分运用上。浙江已经领先起步的创意农产品已经很好地体现了美学创意,在生产过程中它以智力或者无形的技术资本为主要投入和价值驱动要素,产品中嵌入了更多的文化创意内容,从而为消费者带来精神上的美感享受,使农业产品的消费不再只是物的满足,而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体验。这种在浙江已经有了相当基础的创意农业产品,通过对传统农业内涵和外延的创新,达到农产品、农事活动与文化艺术、观赏和实用的结合,从而提高了农业旅游产品的外观和内在的品质,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如艺术葫芦、方形西瓜、七彩迷你番茄、盆景水果、盆景蔬菜等。创意农业旅游应在这方面作出更充分的研究与发挥,真正把创意农业观光、农业研修、农事劳作、乡村度假、乡村民俗风情旅游、手工艺品制作和购物等旅游活动建立在创意农业的基础上,对创意农业生产、创意旅游活动、创意环境三者合为一体进行开发,形成一种“创意型”的旅游方式。通过强化农业生产过程的创意性、趣味性、艺术性,为游客提供观赏、娱乐、休闲、健身、求知等功能服务和良好的创意环境。

(四)美学设计

创意农业旅游必须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开发设计才能最终形成富有审美号召力的旅游产品与服务,提高农业旅游活动的质量,吸引、满足更多的旅游主体。这种美学开发既要体现产品的地方物质特色还要体现地方文化特色,更要展现地方或国家民族的审美特征。开发设计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美学开发、旅游设施的美学开发、旅游服务的美学开发与旅游产品的美学开发等几大类。旅游资源的开发设计一般要符合两类美的规律:一是要遵循旅游资源内在美的规律,深入探寻、准确把握旅游资源内在美的特征,不能主观性地随意开发,否则将会使开发变成破坏;二是遵循旅游审美规律,满足旅游主体的审美需求,最终实现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审美开发,即在旅游资源保护的前提下提升资源的美学品味,以期满足、引导旅游主体的旅游审美趣味;三是根据不同消费者的美学风格,用美学的变化性来吸引不同风格的消费群,通过确定不同消费群的识别要素提供针对性的产品设计。

(五)美学服务

旅游服务主要涉及旅游活动过程中参与旅游设施、设备运作的群体,他们为旅游主体提供各类相关服务,保证旅游活动的顺利完成。这些旅游工作人员在农业旅游中主要包括农业技术人员、导游(讲解员)、乘务员、景区管理人员以及各类服务人员等,作为旅游产业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他们的美学开发极为重要,因为他们是农业旅游产品的直接执行者,是农业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执行得好他们将会促进农业旅游产业的繁荣,如果执行得较差将会影响到农业旅游产业的利益。因此旅游工作者服务美学的提高是重中之重,尤其在国内对于他们的审美培养更是迫在眉睫。一方面要培养旅游工作者的形象美,从仪表、仪态抓起,令其与旅游整体审美活动相应和,给旅游主体以视觉的审美亲切感。另一方面要培养农业旅游工作者的内在美,从语言、职业素养到心灵,给旅游主体以审美的亲近感。同时,还要提高服务者的美学修养与美学服务技能,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全方位提升从业者的美学服务能力。另外, 对美学服务的理论研究也是实践的重要驱动力。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格局的改变,以及农村远程教育的发展,也将为创意农业旅游美学服务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六)美学体验与认同

美学经济是体验经济的高级阶段,因此带着浓重的体验经济的色彩。对于旅游服务者来说,如何充分挖掘并满足旅游者的美学体验,最终获得美学认同,是全部工作的重心所在。创意农业旅游的核心,自然也就离不开美学体验的创造和对美学认同的追求。从美学的角度,主要是要研究旅游者的美学期待或审美期待。对于旅游主体而言,他们在进行旅游活动之前对于旅游客体的选择源于一种审美需求,再根据自身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相关信息,提前对旅游客体与旅游行动在脑海中形成了一种审美想像,并期望通过旅游活动实现这种审美想像,这便形成了旅游审美期待。旅游主体的审美期待投射到旅游客体之上,主要表现为旅游景观符合甚至超越旅游主体的审美想像,在景观审美方面极大满足了旅游主体的审美需求。在未来的创意农业旅游发展中,应继续充分研究旅游者对创意农业旅游的美学期待,挖掘更符合旅游者需求的美学体验元素,从而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要,获得审美认同。

参考文献:

[1]王鹏.美学经济时代的传统新生与设计价值[D].合肥:合肥工

业大学,2012.

[2]杨良山.浙江创意农业的类型、模式及启示[J].科技通报,2013,(7):

78-82.

[3]淳秋红.美学经济时代下的旅游审美[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1):60-63.

[责任编辑、校对:杨栓保]

作者:徐慧慧

旅游美学研究论文 篇3:

导游素质类课程中CAI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分析

摘 要 旅游美学是旅游管理的专业拓展课与人文素质课,在导游课程体系设置中,可将其划归导游素质类课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旅游美学存在理论性强、内容枯燥、课堂组织缺乏互动、无法体现导游工作过程的不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CAI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解决,使教学效果得到很大的改善。对旅游美学CAI多媒体课件体现的建构主义教育理念、CAI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旅游美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 CAI;多媒体课件;旅游美学;导游素质课

1 导游素质类课程在导游课程群中的地位

在导游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导游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课程设置单一、不合理,课程基本缺乏导游专业的体系性,比较零散,更为重要是过于重视导游服务流程操作的课程而忽视了人文素质课程,不利于提高导游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设置更为合理的导游课程群十分重要。

将导游课程体系分为导游基础理论课程、导游基本技能课程、导游素质类课程、导游个性化课程四大部分:导游基础理论课程包括了旅游学科的一些基本的理论、学科的前沿动态、旅游政策法规等理论框架等;导游基本技能课程包括了导游带团的常规操作流程、导游语言表达能力、导游应变能力、导游技能创新能力等;导游素质课程包括了旅游审美知识、旅游文化知识、旅游心理学知识、旅游职业道德等方面;导游个性化课程主要是学生可以机动选择的课程,是根据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的课程。

随着大众旅游的发展,游客对文化感知的诉求越来越高,旅游产品是否具有文化内涵成了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这对导游人员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游服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在导游人才培养模式上,要把提高导游的文化素质放在与导游服务技能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因而导游素质类课程也应纳入到导游核心课程中去。

2 旅游美学课程介绍与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旅游美学课程介绍

旅游美学是应用美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研究旅游的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学科,是一门多边缘、交叉性的学科。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都是以真、善、美一致为原则的,对即将从事导游工作的人员来说,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旅游美学的原则、规律以及欣赏美的方法,提高在旅游实践和旅游研究中的审美能力,更好地为游客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旅游美学课程主要探讨旅游的审美对象、旅游者的审美心理以及旅游的审美关系,是旅游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课程设计中,旅游美学主要是专业拓展课与人文素质课,课程教学目的一方面是探讨旅游美学的特征及其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则是从旅游审美的角度培养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旅游审美能力和旅游审美情趣,树立“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的理念。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用旅游文化学和旅游美学的观点分析和解决导游服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旅游活动中提高自身的鉴赏力,学会用发现美的眼光关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提升美学素养,加强导游人才培养的旅游审美教育。

因而在导游课程群中可将其划归导游素质类课程,对导游人才培养来说非常重要。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基础美学原理、旅游资源欣赏和旅游审美关系三大部分,分别为美与旅游审美、风景审美与旅游观赏原理、中国传统审美趣味、中国古典建筑与欣赏、中国古典园林与欣赏、中国书法与楹联及欣赏、中国绘画艺术与欣赏、中国雕塑艺术与欣赏、导游工作者与旅游者的审美关系、饭店服务人员与旅游者的审美关系。

2.2 旅游美学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1)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比较枯燥。旅游美学虽然是应用美学的一个分支,脱离了美学的一些形而上的东西,但其中一些基础的美学原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部分内容抽象理论多,学习内容枯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在课堂中,教师对这些抽象理论的讲解缺少好的方法,无法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容易形成知识漏洞。

2)课堂组织难,缺乏互动设计。教师在讲解旅游美学课程时,使用的课堂组织手段单一,缺乏师生的教学互动,基本上是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兴趣减弱。在课程中大量的文化美学知识不容易理解的情况下,学生容易出现知识接受倦怠,学习积极性受阻,形成课程“教”与“学”不平衡的恶性循环。

3)教学设计无法体现导游服务工作过程。旅游美学不像导游技能型课程那样实际操作性强,没有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学生无法把握住课程的重点,经常学得云里雾里,学完之后忘记得干干净净,知识无法在工作过程中得到巩固。

3 旅游美学CAI多媒体课件体现的先进教育理念

旅游美学CAI多媒体课件通过任务导入、项目教学、教、学、做、思等过程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将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料融入各个教学项目中,大信息量地向学生提供观察素材,化解难点,通过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自内心体会美感,深入浅出地讲授美学理论。课件从单一的课堂演示型课件向多元化课件转变,采用直观式的、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课堂互动与参与性,营造实践教学的环境,以讨论、模拟训练、实地考察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审美潜能,结合行业最新动态,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解决旅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旅游美学是主观理解性很强的课程,有大量抽象的理论,需要感悟,因而课件设计将建构主义教学理念融入其中。建构主义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被称为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提倡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是与一定“情境”相关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索引和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因而注重大量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的协作学习和建构意义。

在教学设计上,以情境教学为核心,分为5个环节:情境导入、概念精讲、情境欣赏、总结提升、情境再现。如在学习形式美时,以海边美景的动画,形成声、形、色的感性要素的情境,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中,启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美景的要素,引导学生探索形式美的概念,进而进行概念精讲。用色彩、形状、声音、整齐一律、堆成均衡、对立统一、和谐等图片、动画、音效、视频创设情境,师生共同欣赏交流,学生协作学习——分小组进行情境感悟。最后情境再现,播放旅游风光视频,将课堂所学知识指导课后思考,实现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进行知识迁移的教学目的。

总之,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在审美情境中,让学生自由领悟旅游中的美。在快乐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性。配合情境教学法,通过导入、情境教学、学生体验、师生交流、学生思悟等过程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让教学环节成为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共同探讨美的感受。

4 CAI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旅游美学教学中的应用

4.1 关于多媒体CAI

多媒体CAI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它是通过计算机媒体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或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广泛应用领域。CAI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技术。多媒体CAI是多媒体技术在CAI中的应用,作为一种教学系统的CAI课件,教学功能是其主要功能。CAI课件包括教学内容和呈现形式、教学过程和控制、教学目标和实现过程。另外,CAI课件还是一种软件,是基于Word、PPT、投影仪、录音机以及SWF动画等手段而高于其的一体计算机辅助系统教学课件。由于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教学软件由封闭式变为开放式,由计算机控制变为学生自主控制。另外,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虚拟现实概念与技术的出现,能将许多学生本来难以触及的现象带到他们面前,大大拓展了CAI的使用范围。CAI软件产品以面向特定教学目标的课件为主。而旅游美学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CAI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很好地克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使教学效果得到很大的改善。

4.2 旅游美学CAI课件制作的原则

根据旅游美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制作课件应遵循教学性原则、控制性原则、艺术性原则。

教学性原则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的辅助,使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结构得到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件的教学性主要表现在课件的教学目标、内容的选择及组织表现策略上。明确旅游美学课件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的目的。内容选取上抽象难理解,传统上采用讲述教学的教学内容,利用CAI课件,使教学结构得以优化,学生能够在愉悦的环境中主动学习;也可以选取一些用常规手段在课堂上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实现新知识的顺应,重构学生的认知结构。在内容的组织上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如动态模拟、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知识感知量,适应学生认知规律。

控制性原则主要是适应教学时间的有限性,课件的操作灵活、简便。课件安装要方便,可以自由安装、拷贝到硬盘上。在课件的操作界面上设置寓意明确的按钮和图标,最好支持鼠标,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避免层次太多的交互菜单。为便于教学,要设置好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转移控制,可以方便地前翻、后翻、跳跃。要达到运行快捷、操作界面友好、交互应答、容错性强的要求,利于师生控制。不能使教师和学生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课件的调试和控制上,师生可以比较简易地操作课件。

艺术性原则是通过赏心悦目的审美感受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课件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旅游美学多媒体课件画面美观,展示的对象结构对称,色彩柔和,搭配合理,有审美性;运行流畅,采用三维效果达到逼真效果,采用符合情境需求的适当配音,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4.3 旅游美学CAI课件的特色

1)体系比较完整。旅游美学多媒体课件有完整的片头、章节目录、正文和封底说明,每一章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知识结构图,正文、本章小节、思考练习等完整的体系,路径设置清晰,转换方便。为了解决教学内容抽象、不直观,学生容易放弃学习的缺点,课件中大量地采用图片、视频、动画、电子杂志、故事、诗词、音乐等多种形式,通过组合展示,让美学的枯燥和抽象变得富有趣味,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巩固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经过合理优化。旅游美学多媒体课件内容浓缩,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精简浓缩,然后在课件中表述出来就显得很精简,每版的文字都不多,投影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有助于学生把握重点。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导游考试的要求,对于某些章节进行了大胆筛选,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导游考试内容相结合,在讲授中适当地增加了本地旅游景点的美学内容。

在重点内容的把握方面,为了适应学生的导游证考试,旅游美学课程侧重旅游审美资源的欣赏,精简了美学理论部分的讲授。

3)利用多媒体教学,讲透重难点。旅游美学有理论性强的地方,如美学原理,学生学起来会觉得比较枯燥,因此采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来讲解;精心选择与旅游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来进行讲解;动画和视频主要是一些小故事和旅游资源的赏析。如在讲授中国传统审美趣味的时候,讲到道家的审美理想时,用庄子的动画故事来吸引学生;在讲授中国古典园林时,用园林的介绍视频来让学生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另外,还选取了一些电子杂志来让学生多角度了旅游资源,进行旅游审美。通过这些手段,既能让学生把握住重难点,也让教学变得有趣。

4)尝试互动教学,培养学习能力。互动教学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引入互动,就是在讲到相应内容的时候先提出一些相关内容,让学生思考、回答,进而进入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演示增加课堂互动,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熟悉的东西来引入讨论,从不同的角度找到概念的共同点。通过多媒体环境设计相关教学内容的游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讲什么是形式美的时候,先让学生看图、描述,进入新课;在讲到美的形式的悲态时,让学生回忆相关的古典诗词,说出同是写月亮的诗歌,有何不一样的地方,理解中国人最常见的悲态之美。还利用多媒体设备,就某章节的某一部分,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制作课件,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利用视频创设场景,进行模拟导游讲解,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5)美观。旅游美学课件的版面和背景所用图片都经过精心挑选,力求美观清晰。设计时尽量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联的淡雅的图片作为背景,每一章节有与内容相关的背景,在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避免审美疲劳的产生,在视觉上尽量做到统一与独特风格相结合,通过精心设计达到很好的动画效果。比如:片头的动画展示了旅游如初升的太阳,是朝阳产业;使用卷轴动画的方式展示中国画与书法;用开门红的动画展示敦煌彩塑;用水墨动画展示中国传统审美趣味、中国书法;用竹韵动画增强了课件的美观,并为学生设置出美的意境;用风景图片动画来展示各种旅游资源;在讲授中国传统审美趣味之道家的美学思想的时候,用庄子的动画故事来吸引学生;等等。图片和超媒体功能的展示充实了课件的内容,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

5 旅游美学CAI课件教学技术应用的效果

通过多媒体增大了教学信息量,并特别注重了人机交互和师生、生生互动的实现,能够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达成教学目标;能将比较抽象的理论深入浅出地讲授,学生能很好地接受和理解。通过课堂互动、课后思考活动,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动状态,学习质量高。拥有愉快的课堂氛围,学生可以在非常轻松和愉悦的氛围里学习知识,知识掌握较为牢固,能很好地运用到导游服务的实际工作中。

总之,通过理论精讲、提供资源,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文字、动画、图片等教学手段让教学内容变得简单;通过旅游资源实例展示让课堂变得生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课后思考巩固学生的知识,利用实例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旅游美学多媒体课件通过展示与讲授相结合,增大了课程的信息量,扩大了学生知识面,加强了师生互动,课堂氛围轻松愉悦,能将抽象的理论深入浅出地讲授,学生易于理解,课堂教学效果好。学生在学习了旅游美学课程后,加深了知识的记忆,能举一反三地自如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导游讲解,并能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为今后成为优秀的导游工作者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桂凤.关于“旅游美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1(9):63-165.

[2]祁颖.旅游美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马扬眉.浅议CAI课件在旅游教学中的应用[J].华章,

2013(4):114.

[4]闫寒冰,祝智庭.CAI理论在信息化教育中的新发展[J].外语电化教学,2001(3):59-63.

[5]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十大走向[J].中国高教研究,2007(1):88-90.

[6]刘福英.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设计[J].中国轻工教育,2011(2):77-79.

作者:吴建冰 李作华

上一篇:金融教育学研究论文下一篇:工业计算机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