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论文

2022-04-25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随之增快,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但这样的变化为我国消防带去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将会对人员密集的场所带去威胁,若没由进行及时的疏通管理,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本文将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事故特点进行说明,并针对消防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更好的保障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仅供参考。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论文 篇1: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各类人员密集场所急剧增多,人员密集场所火灾事故也呈不断上升趋势,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指出了人员密集场所主要存在的火灾隐患,如防火分隔不到位、安全出口锁闭、随意超负荷增加用电设备等,并针对这些火灾隐患的成因,从监督管理、宣传培训、技术措施等方面提出多项举措,以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高人员密集场所防控火灾的整体能力。

关键词:消防;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消防安全管理

1 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时有发生,火灾形势极为严峻,而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公共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又是火灾事故频发的主要场所。2013年1月27日,巴西夜总会火灾事故造成236人死亡的惨剧,再次为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调查发现,大多数人员密集场所都具有人员集中、用火用电量大、可燃易燃物品多、建筑防火分隔不到位等问题,火灾危险性大,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因此,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已成为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 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分析

2.1按火灾隐患形成的原因分类

根据火灾隐患形成的原因,可以将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分为静态火灾隐患和动态火灾隐患。

2.1.1静态火灾隐患

静态火灾隐患是指场所在投入使用前由于结构不合理,设施安装不到位或不匹配,产品质量低劣,装修、装饰材料选用不当等先天性的隐患[1]。主要表现为:

(1)现有人员密集场所多是在原来的建筑基础上进行了改建或扩建,有的位于功能复杂的综合性建筑内,此类场所布局紧密,受原有条件限制,很多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突出表现为缺少安全出口、疏散通道设置不合理、防火分隔不当、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不完善,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没有安装或安装不合理等问题。

(2)人员密集场所追求人员舒适,大多进行豪华装修,装修中大量采用了木材、纤维织物、塑料、聚氨酯泡沫等易燃可燃材料,且未作相关的阻燃处理,不符合《建筑内部装修防火设计规范》的要求。

(3)人员密集场使用各类用电器具多,用电量大,线路复杂。用电器具安装或使用不当,违规私拉乱接电气线路、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插座、插头、开关等器件本身质量低劣或用电线路老化等导致短路、过负荷等引起的火灾时有发生[2]。

2.1.2 动态火灾隐患

动态火灾隐患是指场所投入使用后由于管理不到位,场所从业人员缺乏消防安全知识等原因造成的火灾隐患[1]。主要表现为:

(1)建筑消防设施未保持完好有效,影响防火、灭火和辅助安全疏散功能。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不到位,使先进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因为维护不当或年久失修、部件老化无法正常监测、扑灭初起火灾。

(2)部分人员密集场所为解决防盗问题,或为方便管理,只留一个安全出口畅通,将其它出口锁闭,更有甚者在公共区域的外窗及集体住宿房间的外窗安装金属护栏。此外,一些商场、超市和饭店,在疏散通道、防火卷帘下乱堆放货物,尤其在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由于大量进货,货物无处堆放导致占用通道堆放货物现象较为严重。

(3)用火用电管理不力。如室内燃放烟花爆竹、烟火表演等违规使用明火,营业期间进行设备检修、焊割等具有火灾危险的施工、维修作业,随意增加用电设备,临时乱搭乱接线路等。

(4)人员密集场所普遍存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例如: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不熟悉消防设施的运行原理和功能,存在不会操作、不会检查、不会保养等情况;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无证上岗、操作不熟练等问题;单位管理层和员工对各自的职责未分工、不明确。“四个能力”建设仅仅停留在标识化管理和宣传口号上,并未能真正形成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融入到单位的常态管理之中。

2.2按火灾隐患导致的后果分类

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按可能导致的后果分为三类:一是增加了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如在人员密集场所違规用火、用电,违反规定使用、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等;二是火灾发生时增加了对人身、财产的危害,如随意改变了建筑物防火分隔、建筑结构、防烟排烟设施,使其失去应有的作用等;三是火灾时会严重影响灭火救援行动,如水源不足、消防车通道堵塞,室内外消火栓、消防电梯不能正常使用等[2]。

3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3.1强化统筹发动,形成工作合力

各级政府、管委会严格落实第一主体责任,建立“主要领导牵头抓,副职领导分包乡镇、街道具体抓”的包干责任制,督促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落实直接责任主体,督促各职能部门落实监管责任,推动人员密集场所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将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纳入当地安全生产目标考核、政府消防工作考评内容,并成立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抓好各项工作。组织召开专题会议,部署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明确职能部门任务,细化整治范围、整治内容和整治措施,剖析区域火灾形势,强化属地联动执法,发动行业力量、网格力量、派出所力量开展检查,形成依法整治火灾隐患的高压态势。针对易产生重大政治影响、易造成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火灾易发场所、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建立台账,合力督办,联合治理,紧盯不放,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

3.2完善自身管理,落实安全责任

组织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负责人、管理人开展集中约谈,督促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消防安全自查自纠活动,真正做到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不断提升单位自我管理水平。提醒各相关场所要深刻吸取近年来发生的火灾事故教训,强化大局观念,强化担当意识,层级落实工作责任制,层层分解工作任务,确保员工会使用消防设施、消防器材,会报警,会扑救初期火灾,遇到紧急情况会组织人员逃生自救。

3.3加大排查力度,净化消防环境

通过逐户排查、突击检查等手段,摸清公共娱乐场所、宾馆饭店、商场市场消防安全状况,建立隐患整改台账;在排查内容上,执法人员分片包干,高标准落实检查要求,重点检查各场所的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责任落实,建筑消防设施,安全疏散通道,用火用电管理,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微型消防站和区域联防组织,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四个能力”建设等情况;重点整治违规使用彩钢板搭建的建筑,使用聚氨酯等易燃可燃材料装修,违规在厂房仓库住人,建筑消防设施未保持完好有效,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未保障畅通,员工未经消防安全培训等行为。对存在隐患的人员密集场所坚决用足执法手段督促整改、实施处罚,对不能整改的一律關停,防止养患成灾。

3.4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高频次播发有针对性的消防公益广告、消防安全提示,增强公众消防安全素质;通过张贴通告、在楼宇电视播放消防安全知识和人员密集场所额定人数等形式,提醒、警示社会单位和公众规避火灾风险。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组织主流媒体、微媒体组成“采访团”、“曝光团”,曝光区域性、严重影响公共安全、久拖不改,政府挂牌督办的人员密集场所、作坊火灾隐患,形成强大舆论监督声势。督促公共娱乐场所做好消防安全“三提示”宣传和员工“一懂三会”培训,广泛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和防火灭火常识,提醒工作人员注意消防安全,并深入人员密集场所对员工进行集中培训,不定期组织开展灭火应急疏散演练,切实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和火灾自防自救能力。充分发挥“96119”举报投诉中心和互联网公众服务平台作用,引导和鼓励社会群众积极参与火灾隐患排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3.5充分利用科技成果促进火灾隐患整改

可以推行成立消防安全评价中介机构,运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涉及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要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对其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作出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信贷、保险等社会行为进行挂钩,从而督促单位整改火灾隐患,自觉提高消防安全系数。大力推行火灾公众责任险,通过合同约束、费率调整等手段,共同督促单位整改隐患,从而达到减少火灾危害的目的。要综合考虑人员密集场所各类火灾隐患的危险程度,以及发生火灾时可能会伤及人身,造成财产损失大小以及影响灭火救援行动等方面因素,进一步提高对火灾隐患的量化评判,建立起科学的火灾隐患评价体系,为隐患整改提供科学依据。要在科学评判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整改措施,分步落实,保证效果。对于那些整改困难,工程量大,停产、停业难的隐患单位,应针对实际出发,进行科学论证,引入性能化设计理念,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分期或分块整改,以逐步降低其隐患危险程度,最终达到全面整改的目的。

总而言之,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隐患关联因素众多,其整改工作也需要各方共同参与,不仅要依靠消防机构的监督管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全员参与,还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保障、先进的消防技术作支撑。相信通过建立严格消防监督管理机制,人员密集场所防控火灾的整体能力必将得到大幅提升[3]。

参考文献:

[1] 田玉敏.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对策的探讨[J].消防技术与产     品信息,2004(2):10-12.

[2] 高琳.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特性与防控对策[A].自主创新与     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2009.

[3] 张建国.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     创业家,2012(13).

作者简介:

巴晶,男,学士,呼和浩特市消防救援支队武川县大队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从事消防监督管理工作。

作者:巴晶

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论文 篇2:

加强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措施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随之增快,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但这样的变化为我国消防带去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将会对人员密集的场所带去威胁,若没由进行及时的疏通管理,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本文将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事故特点进行说明,并针对消防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更好的保障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仅供参考。

关键词:消防;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

人口密集的场所多为建筑面积较大的地方,而这类场所中设置的可燃物较多,稍微松懈都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也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去不稳定因素。为防止这类悲剧的发生,就要对密集场所进行细致的检测,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及财产的安全,为更多人带去安定祥和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一、人员密集场所发生消防事故特点

在人员密集场所中,多为购物、餐饮、娱乐一条龙的综合性建筑,甚至还有一些大型的文体场所等,这其中涉及的施工环节极多,忽视对建筑的监督检查将会诱发消防事故的发生,会造成国家与个人巨额的经济损害。同时,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场所内部会出现浓烈的烟雾,甚至会产生毒气,遮挡被困人员的视线,从而降低外出逃跑的速度,一些被困者在高温烟雾中,会出现中毒与神志不清的现象。同时,基于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人员密集场所的被困者都会处于惊慌失措,相互拥挤的状态,一不小心就会出现踩踏事件,从而造成更多的人员伤亡。这样的悲剧发生,将会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易引发社会广泛的探讨,甚至会造成大众的恐慌,这一社会影响将远远大于经济方面的损失。

二、人员密集场所在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隐患多

随着近年来经济发展向好,人员密集场所中的消防安全事故也越发增加,而这一内容引发不少群众及政府领导人的重视。由此可见,要重视我国人员密集场所的检查工作,定期对消防装置进行检测,才能为我国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带去保障。但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变化,人员密集场所的数量不断增加,为消防安全检查带去困扰,检查人员数量不足,无法对每个人员密集的场所进行检测,更无法对场所内容每个角落进行细致的检测,致使人员密集场所存在消防安全的隐患[1]。

2.人员密集场所对消防安全管理不够重视

人员密集场所中也设置了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但他们对于该工作内容极为不重视,欠缺安全意识,即使消防安全部门给予他们工作内容,一些主管部门也无法将这些内容有效落实到位,甚至认为这些工作就是消防安全管理的事情致使后期发生消防安全事故。当然,一些人员密集场所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过度追求经济消息,忽略消防安全的措施工作,甚至一些消防设备长期处于停电关闭的状态,这样的状态也将引发消防安全事故[2]。

三、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有效路径

1.检查消防安全设施且进行纠正

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应做好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甚至需要通过一些法律分途径对行使自身在检查监督方面的责任与义务。当然,这样的做法,也使得消防监督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积极主动的发挥自身的作用。一旦检查过程中,发现人员密集场所出现消防安全隐患,将对该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防止以外的发生。同时,在解决问题后,要及时向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内容的汇报,强化相关管理人员对该问题的重视。在日常检测过程中,要加钱对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隐患检查工作,通过消防部门与企业消防部门的联合,强化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监督管理职能,对出现的隐患进行及时的排除,消防监督检查的人员可以与企业消防部门检测人员同时,对其进行监督与指导,指出企业消防部分检测人员在工作中的问题,并及时加以纠正[3]。

2.提高密集场所工作人员安全意识

消防安全应试我们每个人共同参加且注意防范的内容,不仅仅是消防部门的责任,也是每个人都应尽的义务。所以,要强化密集场所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在消防安全监督管理中,要强化企业消防部门对于消防安全的认识工作,对其进行消防安全检查与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强化人民群众对消防工作的认知与了解。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有关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可以设置安全演练的方式,对人员密集场所的人员进行快速疏散的培训,养成大众消防隐患可以快速逃离现场的能力,用自救的方式避免意外的发生。同时,社会的组织与企业消防部门都与积积极参与到消防安全检查内容中,了解消防安全的相关内容,共同在人员密集的单位内部进行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发生隐患是,可以由具体负责人承担相应的责任[4]。

3.定期对密集场所进行检查

要定期对人员密集场所进行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特别是对安全通道的检测,了解不同密集场所对于人群的容纳数量。有关内容需要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数量的设定。同时,定期检测人员密集场所中的消防指示灯、防火门等设备状态,一旦发生消防安全,该场所是否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人员的疏散,防止因混乱而出现踩踏事件。还应对人员密集场所中视频监控系统、温度探测其、烟雾探测器

等设备进行检测,了解该装置是否处在良好的运行状态,便于在安全隐患发生时,快速进行消息的预警。同时,针对一些消防高危区域,要做好安全指示通道、逃生通道、灭火器材、常闭式防火门的检测工作,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帮助人民群众在消防隐患发生之时,快速逃离现场,减少人员及财产方面的损失[5]。

四、结语

安全关乎着人民群众的利益,特别在人员密集场所中,消防安全管理更不应小觑,要做好每一件小事,联同企业消防部对相应的消防安全装置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消防安全工作方面的不足,才能消灭安全隐患,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并将消防监督检查工作落在实处,为人民群众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徐智勇.加強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措施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21,7(24):72-74.

[2]张文泽.从高校火灾事故看校园场所消防安全管理[J].消防界(电子版),2021,7(18):125-126.

[3]刘何佳.民宿类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J].消防界(电子版),2021,7(14):92+94.

[4]曾林水.“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J].武警学院学报,2021,37(06):54-57.

[5]广州粤华物业有限公司. 既有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责任边界及应对研究[C]//物业管理课题研究优秀成果汇编(2016-2018).,2019:473-520.

作者简介:韩学光(1982.07—),男,河南淮阳人,汉族,本科,初级专业技术干部,汕头市潮阳区消防救援大队,研究方向:消防监督管理。

作者:韩学光

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论文 篇3:

深圳市基层消防安全管理现状调研和立法授权街道开展消防执法探索

概要:本文通过对深圳市基层消防安全管理现状的调研和分析,指出了基层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分析了赋予街道实施行政处罚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立法授权街道开展消防执法提供实践支撑。

关键词:基层消防安全管理   立法授权  消防执法

根据《深圳市经济特区消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修订工作的需要,为客观、全面掌握深圳市基层(包括镇街和社区)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今年以来笔者组织调研组对深圳市基层消防安全管理的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期间,调研组共向深圳市74个街道(含大鹏新区3个办事处)、深汕特别合作区4个镇及中英街管理局从事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发放2500份调查问卷,回收2212份调查问卷;前往公明、新安、桂园、龙华、吉华、马田街道六个街道开展了实地走访调研,召开了六场专题座谈会。结合各相关单位报送的信息数据以及现场调研实地了解的情况,笔者对各街道报送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当前深圳基层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总结,对通过特区立法授权深圳市基层街道开展消防执法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对《条例》创新提出授权街道开展消防执法的制度设计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调研的背景

2019年4月23日,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正式施行,新《消防法》的修订构建了新的消防监督管理体系,进一步调整了消防救援机构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职权范围,由此也提出了修改地方性消防法规确保法律统一适用的现实要求。2021年7月15日起生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以决定将基层管理迫切需要的县级人民政府部门的行政处罚权交由能够有效承接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行使,并定期组织评估”,为深圳经济特区通过立法创新基层消防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2019年10月,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正式启动《深圳经济特区消防条例(2017修正)》(以下简称《条例》)修订工作,目前已形成《深圳经济特区消防条例(草案送审稿)》报送至市司法局进行审查。

二、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深圳市消防安全管理形势

深圳是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之一,2020年GDP总额达27670.24亿元,增速3.1%。除深汕合作区(飞地)外,全市下辖9个行政区和1个新区,总面积1997.47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末,全市实际管理人口超2000万人,共有常住人口1343.88万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494.78万人,常住非户籍人口849.10万人,人口密度为6728人/平方公里。全市各类建筑物67.4万栋,其中高层建筑1.5万多栋,超过100米的超高层建筑399栋,地下建筑2156座,大型商业综合体232个;历史遗留建筑37万多栋(居住约740万人),为全国之最;城中村1522个,城中村面积160.81万平方米,占全市土地面积的6.52%。全市消防安全重点单位6479家(含火灾高危单位790家);企业及个体工商户368.6万家,各类“三小”场所超40万家,实际在业的废品等再生资源回收企业2106家,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350万辆。2016年-2020年,全市共发生火灾7700起,直接财产损失12166.5万元,火灾造成38人死亡,101人受伤。

深圳作为快速发展形成的超大型城市,承受了发展规模、发展速度效应给城市消防安全带来的巨大管理压力,再加上新技术、新运用、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不断涌现,新材料、新工艺等一些“想不到、不知道”的安全风险逐步凸显,基层各类消防安全风险点多面广,火灾风险防控难度越来越大。

从发生火灾的原因来看,2016年-2020年,电气原因引发的火灾占火灾总数的比为44.21%,为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生活用火不慎、自燃引起的火灾占比较高,分别为10.51%、10.19%。2016-2020年,电气火灾呈先增后降趋势,电气火灾数量占每年火灾数量的比呈上升趋势。

从火灾发生场所来看,2016年-2020年,居住场所火灾数量最多,为3106起,占火灾总数的比为40.35%;交通工具火灾起数较高,占火灾总数的比为13.82%。居住场所火灾起数呈先增后降,火灾占比呈上升趋势。交通工具火灾占比上升趋势较为明显。

从火灾典型案例来看,“三小”场所、城中村、出租屋、住宅等区域仍是当前致死致伤火灾事故发生的重点区域。结合火灾分布的场所以及形成原因分析可知,基层消防安全管理面临的工作压力尤其突出:一是基层人群流动性较大,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发现、消除常见消防安全隐患风险的常识,消防器材使用和逃生自救能力较弱,不懂得如何扑救初期火灾;二是电气线路设备敷设使用不规范,建筑自身火灾风险系数较高,建筑内设备老旧、线路老化、乱拉乱接电线的现象较为普遍;三是公共消防设施和建筑内消防设施建设不足,维护保养不到位,无法满足灭火救援实战需要;四是居住部分与非居住部分未做好防火分隔,部分楼栋建筑物与首层设置的“三小”场所存在“前店后家”现象,共用首层安全出口,未采取有效的防火分隔措施,住宅无独立的楼梯间疏散通道,一旦该建筑单元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五是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进楼入户现象难以杜绝,电动车火灾多数发生在充电过程中,电动车用户通常将电动车在室内停放和充电,有的甚至停放在建筑的首层门厅、走道、楼梯间等公共区域,一旦起火,火焰和浓烟将封堵建筑的安全出口和逃生通道,人员逃生困难,极易造成伤亡乃至群死群伤事故。

(二)深圳市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基本情况

2008年7月,深圳市公安消防支队组建成立。2009年3月,深圳市滅火救援和防火监督工作实行机构分设,深圳市公安消防支队主要负责灭火和综合应急救援工作,深圳市公安局消防监督管理局负责防火监督管理工作。2018年10月消防改革转隶后,市消防支队承接原公安局消防监督管理局承担的防火监督职能,实行“防消合一”新体制。

2019年12月,改革转隶后的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正式挂牌成立,主要承担城市综合性消防救援工作,承担火灾预防、消防监督执法以及火灾事故调查处理相关工作,依法行使消防安全综合监管职能,但全市消防执法力量在机构改革后未得到及时补充。

一方面,因工作职能原因,原公安消防支队專职负责灭火救援工作,无防火监督相关岗位人员编制。根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森林消防局“三定”规定和消防救援队伍、森林消防队伍总队以及以下单位机构编制方案》,中央编办核定深圳市消防救援机构编制为一类支队,编制员额1017名(指挥干部、专业技术干部306名,消防员专项编制711名),截至2021年4月深圳市在编消防指战员实有964人,其中具有消防监督执法权限的执法人员仅87人;全市在编消防员与常住人口配比仅为0.76人/万人,与全国1.19人/万人、广州1.01人/万人、北京3.46人/万人、上海2.93人/万人相比有较大差距,远低于香港14.4人/万人的水平,与深圳市经济规模、人口数量、建筑体量等不匹配。当前,市消防救援支队在街道一级设置的执勤消防救援站共44个,未能确保全市74个街道和办事处以及深汕合作区4个镇满足1:1配置,且消防救援站属于各区消防救援大队的直属机构,以履行灭火和城乡综合性消防救援工作为主要职责,无消防执法主体资格。

另一方面,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修正,原公安监管体制下,全市具备执法资格的884名专职公安消防民警,在机构改革后整体划归深圳市公安局,分流至其他警种(少数转岗至住房和建设部门从事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和备案抽查工作),不再从事消防监管工作;原街道一级各公安派出所948名兼职消防民警也分流至其他岗位。目前,公安派出所不再对除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外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进行处罚,消防监督检查覆盖面和执法力度大大削弱。

在消防改革过渡期间,面对全市300余万家商事主体、存量巨大的火灾风险隐患,在执法人员紧缺、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充分发挥消防安全委员会议事协调的平台作用,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以压实区街消安委管理责任、挂牌整治火灾高风险地区、实施消防安全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措施应对火灾防控的高压高风险态势,确保了近年来全市火灾形势的持续稳定。经过不懈努力,深圳市初步形成“社会化”消防安全新格局,近五年火灾发生起数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财产损失等指标保持平稳。连续七年未发生重大以上火灾责任事故,十万人口死亡率为0.052,处于近十年较低位。

当前全市火灾形势整体可控得益于各级政府、行业部门、社会单位“三位一体”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有效建立,基层街道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群防群治履职成效显著。然而,街道在落实属地监管职责和督促社会单位履行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之间,仍存在如权责不一致、缺乏有效执法手段等根本性问题。针对如何提升街道消防安全管理

成效,化解防火工作在街道层级的僵局,打通基层火灾防控“最后一公里”,调研组对街道消防安全管理情况进行了进一步调查研究。

(三)深圳街道消防安全管理的基本情况

1、街道消防安全管理的职责

在现行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下,街道办事处承担的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如下:

序号 主要职责 法律法规

1 第三条 国务院领导全国的消防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识。

第三十二条 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指导、支持和帮助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工作。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制定防火安全公约,进行防火安全检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 第十二条  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宣传消防法律、法规,普及消防安全知识;

(二)督促本行政区域内的单位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三)指导、支持和帮助居民委员会开展群众性消防工作;

(四)组织消防安全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消防工作的需要,建立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承担火灾扑救工作;

(六)发生火灾时,协助有关部门开展灭火救援和火灾事故调查工作;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 《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

3 第四条第三款 街道办事处、公安派出所应当按照本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消防监督检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第十条  街道办事处履行下列职责:

(一)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指导居民委员会制定防火公约;

(二)定期对本辖区消防安全状况进行评估;

(三)协助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组织、管理、培训消防安全大使;

(四)督促、协助有关单位建立专职消防队或者志愿消防队;

(五)协助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开展消防监督检查;

(六)协助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开展灭火救援工作;

(七)区政府交办的其他消防工作。

街道办事处可以委托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对本辖区消防工作进行评估,评估报告报区政府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

第二十六条第二款 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对城中村、旧工业区、老城区消防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根据需要改造公共消防设施,配备必要的消防装备。

第二十八条  街道办事处应当制定区、街道消防安全监督检查责任制,组织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检查,落实检查责任,开展消防演练。辖区内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及相关单位应当参加或者予以配合。 《深圳经济特区消防条例》

4 第九条  街道办事处消防工作职责:

(一)建立消防安全组织,明确专人负责消防工作,制定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消防安全措施。

(二)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消防工作的需要建立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承担火灾扑救、应急救援等职能,并开展消防宣传、防火巡查、隐患查改。

(三)因地制宜落实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措施和要求,加强消防宣传和应急疏散演练。

(四)部署消防安全整治,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

(五)指导村(居)民委员会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工作,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制定防火安全公约,根据需要建立志愿消防队或微型消防站,开展防火安全检查、消防宣传教育和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城乡消防安全水平。 《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国办发〔2017〕87号)

5 第九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消防工作职责,并加强以下消防工作:

(一)明确负责消防工作的具体机构和人员,落实本辖区内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措施,健全网格员消防培训、履职激励和监督问责机制;

(二)加强对辖区内老旧建筑、小型场所、“三合一”场所、公共娱乐场所、农家乐(民宿)、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停放充电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

(三)加强对村级工业园等农村生产经营场所的用火用电安全管理,落实防火措施和责任;

(四)协调处理住宅物业消防安全管理问题,加强对辖区内租赁房屋的消防安全检查;

(五)按照位置相邻、行业相近等原则,组织辖区内单位开展消防安全区域联防工作。 《广东省消防工作若干规定》

当前深圳街道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主要由街道消防安全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街道消安委”)作为议事协调机构负责组织、领导、协调,由街道消防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街道消安办”)负责街道消安委日常工作,街道消安办主任一般由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兼任。调研中了解到,街道消防安全管理机构主要负责消防安全巡查、消防隐患整改、消防宣传教育、内勤运营管理、值守、应急处置(含灭火救援)及联合执法等工作事项,对辖区内的“三小”场所、城中村、出租屋、公共场所、大型商业综合体、集贸市场、工贸企业、住宅、加油、加气站、废品回收等场所的火灾隐患均会进行巡查处理。而全市除消防安全重点单位6479家(含火灾高危單位790家)之外,街道对其他场所均需承担属地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包括但不限于近13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40万家的各类“三小”场所等,街道需要进行消防安全管理的对象数量巨大,工作任务繁重,工作责任艰巨。

2、街道消防工作力量情况

根据深圳市10个区和深汕合作区消安委办公室提供的数据,初步统计,截至2021年3月底,深圳市所管理的79个镇街(含大鹏新区3个办事处、盐田区中英街管理局及深汕特别合作区4个镇)中,从事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有11337人,其中具有公务员编制的工作人员248位,具有事业编编制的工作人员175位,兼职工作人员为8344位,兼职工作人员所在单位主要为应急管理办、网格管理中心、社区工作站等部门,负责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包括消防安全巡查、消防隐患整改、消防宣传教育、内勤运营管理、值守、应急处置(含灭火救援)及联合执法。

3、街道综合执法力量的情况

根据深圳市10个区和深汕合作区消安委办公室提供的数据,初步统计,截至2021年3月底,深圳市所管理的79个镇街(含大鹏新区3个办事处、盐田区中英街管理局及深汕特别合作区4个镇)中,街道综合执法工作的工作人员有3028人,其中具有公务员编制的工作人员762位,具有事业编编制的工作人员108位,其中具有执法资格的专职执法人员727位,兼职执法人员510位,不具有执法资格但参与协助综合执法工作人员1801位。

4、街道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情况

(1)依托网格管理系统建立消防动态管理体系。调研中了解到,各街道普遍建立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依托街道网格管理中心、安全生产网格等网格管理系统,划分若干消防安全管理网格,对网格内的单位、场所等进行动态管理,包括日常消防巡查、火灾隐患集中整治、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等。例如,新安、桂园、龙华、马田等街道将消防安全管理网格划分为街道、社区、场所三级管理网格,明确各级网格消防安全管理的人员、职责和任务,通过整合网格员、社区工作站、居委会成员、楼栋长、消防专干、志愿者等力量构建了基层消防动态管理和街道、社区分级分类管理体系。

(2)通过发挥社会专业力量提升消防安全管理能力。调研发现,为增强街道消防安全管理能力,街道充分发挥社会专业力量,通过聘请消防专干、消防协管员等方式,吸纳具有消防专业经验的人员加入基层消防安全管理队伍,作为街道提升消防安全管理力量的重要方式。例如,吉华街道,不仅配备了消防专干,在2020年完成6宗执法案件,而且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通过消防培训、演练以及企业宣讲等,将消防事故苗头、火灾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此外,光明区的马田街道,不仅吸纳了原公安体系下消防辅警23名充实消防工作队伍,还聘请了5名具有丰富消防安全管理经验的消防专干,有效提升了消防综合管理能力。

(3)基层消防安全管理当前仍处于“运动式”管理模式。调研中了解到,为履行街道属地管理责任,针对辖区内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街道普遍采用“运动式”管理模式,即街道主要领导每周定期带队巡查处置消防安全问题,发动街道全体工作人员巡查处置消防安全隐患,部分发生了火灾事故的街道还拿出专项工作经费,针对消防隐患聘请了专项巡查队伍进行消防巡查。例如,龙华区龙华街道全体干部职工采取每周三白天开展消防巡查、每周四晚上开展消防夜查的工作模式对全街道火灾隐患整治保持高压态势;罗湖区桂园街道主要领导每周均会在晚上带队进行巡查,对消防安全隐患进行专项整治;光明区马田街道每周发动街道全体消安办、应急办、网格员巡查整治消防安全隐患。

(4)执法权限不足,对部分存在重大消防安全隐患的场所进行的临时处置,存在执法不合规的风险。调研中,街道工作人员表示,对于巡查发现的消防违法问题或者火灾隐患,街道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劝阻和教育方式,对于存在严重消防安全隐患的场所,经劝阻仍拒不改正的,部分街道工作人员采用了“贴土封条”的方式进行临时处理。例如,某街道反映,某业主将房屋的夹层出租给租客居住,夹层空间与外界连接处疏散通道不畅,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情况较为紧急,因此,街道不得不对该场所张贴封条,停止使用。但是,由于街道当前没有对场所进行查封的权力,因此,其所采取的临时制止部分消防违法行为的措施虽能起到防止发生群死群伤火灾和事故的作用,但对于该执法行为而言仍属于执法主体“不合规”行为,街道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临时性举措处于两难之局。

(四)街道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能力情况

1、街道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经验情况

根据收回的2212份调查问卷统计,街道目前具有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中,参与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时间超过10年的有266人,占比12.03%,5-10年的有387人,占比17.5%,3-5年的有481人,占比21.75%,即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超过50%。

2、街道消防执法工作经验情况

根据收回的2212份调查问卷统计,街道目前具有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中,具有街道隐患巡查经历的1723人,占比77.89%,具有隐患整改经历的1542人,占比69.71%,具有协助执法经验的1185人,占比53.57%。

3、關于街道是否具备承接消防执法权限的能力的认识

根据收回的2212份调查问卷统计,认为街道已经具备承接消防执法权限能力的有417人,占比18.85%,认为街道具备大部分能力,需要补齐短板的有853人,占比38.56%。

4、关于在《深圳经济特区消防条例》修订中授权街道承接消防执法工作职能的意愿

根据收回的2212份调查问卷统计,支持授权,并认为条件已具备的有562人,占比25.41%,支持授权,但认为仍需政府加大投入的1358人,61.39%,而不支持授权的仅202,占比9.13%。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街道当前从事消防安全管理的工作人员中,具有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将近30%,具有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超过50%,说明街道工作人员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基本的工作经验基础。此外,具有参与隐患整改经历工作人员占比为69.71%,具有协助执法经验的工作人员占比为53.57%,进一步说明街道工作人员对消防隐患整改和消防执法工作都具有相应的工作经验,具备相应的基层消防执法基础。

数据显示,基层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对授权街道行使部分消防执法职权的呼声较高,一方面,18.85%的工作人员认为街道已具备承接消防执法工作的能力,38.56%的工作人员认为街道具备大部分能力,需要补齐短板,即需要解决街道消防执法人员、经费、物资和执法专业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86.8%的工作人员支持授权,仅9.13%的工作人员不支持授权,上述数据体现了基层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对授权街道行使部分消防执法职权的期盼。

三、深圳基层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街道在落实属地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中权责不一致

当前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划分中,街道主要承担属地消防安全管理责任,管辖的单位、场所数量大、种类复杂,特别是“三小”场所、城中村、出租屋、老旧建筑等人员密集、建筑安全隐患高、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场所,属于街道重点管理范畴,因法律法规未授予街道消防执法职权,各街道不得已对各项风险隐患进行兜底式管理。受限于现有行政管理体制,街道在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时,只有监督检查指导权,而无相对应的行政执法权,从而导致街道一方面在落实本单位的消防工作职责中缺乏有效手段,在消防安全管理过程中“没有抓手”,难以对发现的消防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进行有效处置,另一方面对督促相关单位履行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约束不足,刚性不强,不利于消除消防安全隐患,导致权责失衡。

(二)街道消防安全管理未能形成执法闭环

由于街道无法对消防违法行为进行执法,对巡查发现的消防违法行为只能移送给具有执法权限的部门进行查处,但是当前深圳消防救援机构真正拥有执法资质能够从事消防执法的人员不足百人,根本无法满足深圳超大型城市消防违法执法的需求。街道在巡查中发现的消防违法问题因体制机制原因迟迟无法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处理,消防执法环节没有形成闭环。消防违法行为不及时处理,一方面造成了消防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另一方面造成消防违法单位的违法成本过低,威慑力发挥不足,不利于制止消防违法行为,消除消防安全隐患。

(三)街道消防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效果不理想

调研中,部分基层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反映,由于消防安全管理的责任在肩,消防安全管理的手段匮乏,难以有效对消防安全进行管控,若不进行干预则消防隐患爆发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若进行干预又因为没有执法权限导致存在违法执法的风险,这一两难局面所带来的巨大的责任和风险,导致基层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人员流动性很大。同时,街道作为基层单位本来事务繁杂待遇不高,专职工作人员少,还要承担较其他工作更大的责任和风险,加剧了基层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人才的流失。此外,由于各街道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队伍的培训机制尚未制度化、标准化、流程化,培养模式较为单一,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系统性培训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现有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机制难以应对消防安全管理形势

其一,深圳街道需要负责对近13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40万家的各类“三小”场所等进行消防安全管理,其现有消防安全管理力量、管理手段与数量巨大的消防安全管理场所及繁重的消防安全管理职责不匹配。其二,当前的基层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尚未系统化、标准化和制度化,尚处于“运动式”管理阶段,更多地依赖于行政力量的强力支持和强制推动,且当前街道普遍采用巡办分离工作机制,但巡查和处置的衔接、移送机制尚未全部理顺,基层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和流程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其三,街道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多以兼职为主,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仅仅是其工作职责的一部分,兼职工作人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与火灾隐患处置的需要不匹配,在消防安全管理的覆盖面和频次上均难以适应当前消防安全管理形势的需要。

综上所述,街道在落实属地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中权责不一致,未能形成执法闭环,消防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管理效果不佳,街道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流动性大,队伍建设效果不理想,迫切需要加强深圳市基层消防安全管理能力建设,通过授权街道实施消防行政处罚权等方式重新建构基层消防监督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基层消防治理现代化水平。

四、立法授权街道开展消防执法的初步设想

针对当前深圳街道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鉴于深圳街道已具备承接授权执法的基本专业能力和较好的消防工作队伍基础,结合调研的实际情况,建议以《深圳经济特区消防条例》修订为契机,推动《深圳经济特区消防条例》通过立法授权街道行使部分消防监督执法职权,由街道以自身名义行使消防行政处罚权及其配套行政管理职权,进一步完善基层消防安全管理体制机制。

(一)科学合理设置街道消防执法职权

一是结合街道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现实工作需要,授予街道行使部分消防执法职权,按照授权执法事项模块化、执法对象数据化和执法程序流程化的要求,明确执法范围、执法方式和执法程序,合理划分消防部门和街道的职权界限;二是科学设置执法权限,根据深圳市消防隐患情况和社会经济水平,在特区立法权的权限范围内,适当调整消防行政处罚幅度,根据实际需求设置街道执法权限,提升消防违法成本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威慑力。

(二)建立健全街道消防执法指导监督机制

一是结合街道现有执法力量和执法经验,建立健全街道执法管理制度和执法程序,明确街道一级消防执法管理机构,建立全市统一的街道消防执法人员管理制度、执法文书管理制度等;二是加强执法监管,完善街道执法监督机制。针对街道执法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建立执法监督机制和行政执法考评制度,市区消防救援机构切实加强对街道执法的指导和监督,积极探索制定街道执法监督管理规范和程序,完善消防执法行政复议机制;三是健全街道执法操作规程,消防救援机构可以根据街道消防安全管理的实际需要,结合消防安全管理的实践经验,量化街道消防执法标准,制定街道消防执法工作指引或工作细则,编制消防执法典型案例,形成全市统一的街道消防执法规程。

(三)进一步加强街道执法队伍建设

一是结合街道消防安全管理对象、火灾隐患存量等实际情况,分类分级配备相应的执法人员和专项工作经费,在人、财、物方面予以充分的保障,确保每个街道都拥有一支“专人专职,专岗专责”的消防执法工作队伍;二是建立常态化消防执法培训机制,明确消防执法人员的培训标准和要求,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定期开展执法培训,不断提高街道消防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执法能力;三是探索建立消防执法资格考试机制,推广聘请消防专干参與消防安全管理的工作模式,为基层消防执法人才成长提供更好平台和环境。

作者:张少云

上一篇:当前农机安全工作研究论文下一篇: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