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法律制度探究论文

2022-04-21

[摘要]会计最基本的工作是提供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会影响市场的运作、有限资源的配置、以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等等。近几年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否对一个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有着直接的深层影响。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公司治理法律制度探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司治理法律制度探究论文 篇1: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摘要:现代企业对内部控制日益重视,然而,部分企业存在会计信息造假、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内控制度不完善的问题。重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建立科学有效的治理机制,保证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从而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企业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促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存在问题;措施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概述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概念

总的来讲,公司治理是围绕公司股东、董事会和管理层以及利益相关者来论述的,是依据法律制度的相关要求来合理分配企业相关利益者的职责和权利,从而保障公司的稳定、有序运行。公司治理的最终目标是保障公司的资产可以在经营的各个环节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它通过维持各个阶层人员经营活动公平公正,创造企业问责制度、透明度来保障企业股东和社会的经济效益。另外,企业内部控制是指由员工、管理部门、董事会等共同实施的控制管理活动,目的是实现保障财务数据的真实有效性、生产经营的高效率以及各类规章制度的遵循等目标。

(二)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联系

1.公司治理构成了内部控制的主要控制环境

对于现代公司来说,公司内部治理的核心是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具有科学的组织架构及职能体系,才能更好地保障内部控制地顺利运行。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作为所有者的股东,解决的是管理层与其下属之间的管理控制关系。内部控制是企业在划分好公司股东、董事会、经理阶层以及监理会等各个阶层职责权限后,董事会和经理层为了全面完成所有者的受托责任,实施的主要面向下级管理层和员工的控制。

2.规范的公司治理推动了内部控制的发展

公司治理是保障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关系其生死存亡的重要内容,从根本角度分析,规范的公司治理能持续优化企业内部结构,推动内部控制良好发展,促进企业治理形式改善,从而保障企业内部控制真正能落到实处。公司治理结构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已成为公司控制权结构的具体体现,这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及组织形式的演化相一致。公司治理机制的科学性可以促使企业建立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3.健全的内部控制有效提高了公司治理的水平

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有效的防范风险,对公司治理结构中决策管理层相关利益关系进行有效监督。良好的内部控制是对公司治理形成制衡,从而有效控制相关工作人员的活动,保证公司经营管理能够实现既定目标,并在此基础上,保证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能够不断的完善,优化权利机构的权利分配,保证权利分配的平衡,从而保证公司治理不断完善,实现公司目标。

二、目前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中,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未重视两者之间互动影响下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在实际运营中将二者分裂开来,致使两者之间的目标不一致,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极大浪费,经济效益大打折扣。

主要表现为:

(一)董事会缺乏独立性和专业性

董事会作为对所有者负责的公司治理机关,其战略决策与监督职能的有效性是公司治理的焦点和核心。然而,我国很多公司的董事会缺乏科学合理的内部监督控制体系,没有充分发挥其职责,同时缺乏独立性,董事会的各专门委员会也并不独立,独董的提名、聘任和报酬决定权由控股股东掌握。另外,有些董事会组成人员素质达不到科学决策的要求,不能有效发挥董事会领导决策和监督的作用。

(二)股权过于集中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股权过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控股股东会利用其控股地位转移公司财产和利润,从而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同时在这种股权结构下,对董事会成员的提名和总经理的任命也往往是由大股东决定的。可以说,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大大影响了市场机制在改善公司治理上的作用的发挥。

(三)监事会形同虚设

监事会是股东大会领导下的公司的常设监察机构,执行监督职能。监事会与董事会并立,其独立于董事会、总经理等各项管理层,并对董事会成员及管理层职员、公司整体管理等实施监督。监事会的监督权的有效行使,是对股东和公司债权人利益的重要保障。在其实际监督过程中,存在公司管理层成员损害了公司利益,却很少有监事在事前发现并及时制止,导致监事会徒有虚名。

(四)政府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

尽管政府以及相關部门充分认识到监督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相继颁发了一些政策法律给予约束和监管,并给予一定的指导,但是,政策法规很少涉及上市公司,监管力度较为薄弱,从我国上市公司对自身内部控制披露的结果来看,绝大部分公司内部控制是合乎规定的,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些公司内部控制存在很大的问题,内部控制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说明这些规定并未引起披露人的足够重视。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与加强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提高董事会独立性和专业性

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保证董事会与公司控股股东、经营者的相互独立。首先,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增加董事数量,制定科学的董事聘任体系,以及重新制定董事的薪资待遇,与此同时,要提高独立董事的专业性等,同时在聘请独立董事时还要评估其学历、背景和专业能力,切实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其次,对董事会成员与高级管理层交叉任职情况进行限制,特别要避免董事长与总经理由同一人担任的情况,明确界定各自职责范围,避免管理层控制董事会的局面;最后,为了提供董事会成员的专业性,应对对董事和独立董事个人的任职条件进行明确,增加专业性条件限制。为了增加董事会成员的责任心,还应引入董事会的个人信用机制建设。

(二)优化股权结构

集中的股权结构对于完善企业内部股权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集中的股权结构使得股权结构能够保持平衡,即不至于太过分散和太过集中,以促进企业能够得到长久的发展。尽量避免出现第一大股东拥有绝对控制权,导致其他股东没有话语权。而适度的集中股权结构不仅能够将各个股东的股权进行平衡和制约,使得任何的一个股东都不能根据自己的责任而单独的做出决策。进而帮助企业减少风险的发生,促进企业能够顺利的营运,改善当前的内部控制管理的水平。另外,应适度引入机构投资者。他们可以结合国家的政策法规,以及根据专业优势和自身特点,从而有效的保障中小机构投资者的股东权利,与此同时,机构投资者可以充分结合起来,虽然从公司整体持股来看所占的比重很小,但也能够起到有效的监督的作用。

切实发挥监事会作用。公司治理中,监事会应履行着监督的权利,为了防止损害公司利益的出现,监事会在整个公司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若想发挥监事会就监督作用,首先,在监事会成员的提名上,需要由监事会或者股东大会的特别委员会等进行负责负责和提名,尽可能摆脱董事会的操纵。其次,监事会要采取公开、公正的方式以及结合企业自身状况,合理的增加监事会的人员,从而保障监事会可以有效的进行决策判断,对企业的财务情况以及经营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管,同时对于那些没有充分发挥其职能的监事,如信息披露存在缺陷等,要给予一定的处罚。最后,为加强监督职能,可考虑在监事会中引入利益相关者,从而改善监事会监督被长期弱化的现象。

(四)加强法律法规的引导和约束

我国监管部门应抽查企业内控报告内容完整性、披露是否到位,整改情况如何等,对违反规定的公司采取一定的处罚手段,如,对一些上市公司以及主要领导人出现假报、漏报内部控制的以及对内部控制缺陷故意隐瞒不报的要制定严格、严厉的处罚机制。同时公司要采用一定的措施进行管制,如提高这些企业的融资成本等。另外,监管部门还可以选择内部控制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向全国推广好的经验,并为其在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进一步便利,以此来促进企业主动去改进内部控制体系。

四、结语

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应该更加重视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的结合,使其在经营活动中能夠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为企业提供前进的动力。想要实现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有机衔接与良性互动,一方面通过提高董事独立性及专业性、优化股权结构、发挥监事会作用,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引导和约束,才能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持续保持企业良性发展状态。

参考文献:

[1]赵渊贤.治理机制与内控有效性及企业风险研究[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5:86-87.

[2]房静.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8(16):185-186.

作者:孟繁杰

公司治理法律制度探究论文 篇2:

浅议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的公司治理对策

[摘要] 会计最基本的工作是提供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会影响市场的运作、有限资源的配置、以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等等。近几年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否对一个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有着直接的深层影响。

[关键词] 会计信息 公司治理 会计信息失真危害 对策

近年来,会计信息质量下降幅度之大,会计信息失真程度之深、范围之广、危害之大,令人担忧,为此,从深层次剖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寻求合理有效的治理对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

会计信息是价值运动及其属性的真实表达,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会计信息最基本的质量特征就是决策的有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存在十分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无论是在宏观上还是在微观上都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国家的角度讲,会计信息的失真会造成国家宏观调控的失衡、政策制定的失误,从而会干扰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致使资源配置低劣化、社会交易费用昂贵,以及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造成国家利益的大范围受损,危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

2.从企业的角度讲,会计信息的失真将会对企业经营决策者造成误导,致使企业决策失误,同时还会给投资者、债权人带来重大损失,导致他们对企业失去信任而拒绝与企业的再度合作,从而使企业失去本来拥有和其他更多的市场机会,造成经济资源的浪费,企业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都将受到很大的损害。

3.从会计行业及社会大环境的角度讲,会计信息的失真不仅削弱了会计的基础工作,还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使会计内控系统秩序失控,并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对各单位的经济管理和整个市场经济的运行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同时,人为的虚假会计信息成为了一些人骗取“乌纱帽”的资本,也为各种经济犯罪打开了方便之门,偷逃税款、挪用公款、贪污腐化、行贿受贿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在社会上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各种不正之风肆意滋生,污化了整个社会的大环境。

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危害性,促使我们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工作的深入探究,加速我们寻求有效的治理途径。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在于公司治理的缺陷

公司治理是关于公司各利益主体之间权、责、利关系的制度安排,涉及决策、激励、监督三大机制的建立和运行等。广义地讲,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关于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即企业组织方式、控制机制和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制度和文化的安排;狭义地讲,是指在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的条件下,公司董事会的结构与功能、董事长与经理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应的选聘、激励与监督方面的制度安排等内容。可见,狭义的公司治理问题实际上体现的是股东与董事会、董事会与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与代理关系的问题。

作为不同层次委托与代理关系中的委托主体,即股东或董事会在选聘、激励和监督等制度安排构建的过程中都面临着决策问题,而这些决策的重要依据很大程度上是由会计信息构成的,即会计信息成为企业组织中委托—代理契约关系的重要契约要素,是确定契约关系人相应权、责、利的主要标准。由此可见,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公司治理的成败。反之,规范有效的公司治理则是会计信息质量的环境保证,即有实证研究表明:法人股比例、执行董事比例、内部人控制度、监事会的规模都与财务舞弊的可能性正相关,流通股比例则与之负相关。由此不难理解:会计信息系统与公司治理有着天然的联系,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是公司治理的基本条件。

深究我国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形成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其根源在于我国当前公司治理中存在着的缺陷,即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比例过高,流通股比例过低;董事会被内部人控制,监事会失效等。

1.我国目前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核算的反作用

首先,从内部治理结构来看。在市场经济环境之下,公司的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公司治理的产权基础。股权结构影响着公司的治理效率,并通过公司的经营绩效表现出来。从某种程度上说,公司治理保证财务报告真实性这一基本功能的发挥,亦取决于合理的股权结构。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特点是:股权相对集中于不能流通的国有股、法人股,社会流通股比重过小且股权分散。国有股虽然拥有绝对或相对的控股地位,但由于国有股东的代表,国家资产投资管理部门的所有者职能弱化,在董事会中往往没有最大股东的代表,实际上是内部管理人员控制着董事会。而同时,监事会的成员大多数也是内部人担任,在行政上置于总经理领导下,缺乏独立,监事会的监督权流于形式,这样的股权结构必然会导致虚假的会计信息的层出不穷。

其次,在内部治理结构低效率,即经理控制的企业,就更加需要依靠外部的治理。我国目前的外部治理结构,即外部市场,包括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兼并市场等仍不完善;加之,我国特有的人事管理体制和干部管理体制,限制了经理人市场的形成。因此,对经理人员的市场评价机制欠缺,使得现任经理所面临的潜在竞争压力威胁较小,外部约束徒具形式,无法弥补内部治理结构缺陷的影响。

2.现行的治理结构使外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在外部审计中的委托人、被审计单位和审计机构三者之间存在特殊的委托代理关系:被审计人为上市公司,其主要表现为公司经营管理层;委托人一般为公司的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支付审计费用;而审计机构(一般为会计师事务所)则是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对公司经营管理层的履约情况进行鉴证。审计人员尽管接受委托人的委托执行业务,而且向委托人收取费用,但审计人员所承担的却是对整个社会的责任,这就决定了审计人员必须与被审计单位、委托人保持一种超然独立关系。只有具备了独立性,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地执行业务,发表审计意见。

由于我国目前实际上是内部管理人员控制着公司,上市公司的委托人实际上就是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层,即由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层聘请审计机构审计、鉴证经营者自己的行为。这就使得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受到影响。审计机构不能站在独立、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3.目前的法律制度不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证券诉讼制度的目的在于作为一种事后解决机制,借助于严厉的法律惩罚,提高强势群体在证券市场的违法违规成本,降低其侵害弱势群体的利益预期,同时为弱势群体的利益侵害提供补偿,从而实现证券市场的相对公平。在我国现行的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体系中,以行政责任为主,辅之以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其中关于民事责任的规定最为薄弱,其重在惩罚,而非对投资者的赔偿。这种制度不是以保护普通投资者的利益为向导,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保护上市公司的利益,它不足以遏制上市公司的虚假陈述等违法行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证券市场的规范化进程,因而不利于上市公司的治理。

由此可见,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和低效率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同时证券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又不足以预防上市公司的违法行为。因此,要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就必须从制度入手,不断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三、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在于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与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两者相适

应。完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严格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是防范会计舞弊、改善会计信息质量的一条根本性出路。主要改进措施为:

1.完善公司的外部治理结构,提高上市公司的运作效率

(1)尽快培育有效的资本市场体系。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还很难发挥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应有作用,当务之急,要尽快发展证券市场,分散股权结构,培育出多种形式的持股主体;尽快建立起有效的资本市场,培养理性的投资者群体,促使有效会计信息市场的形成。

(2)规范和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建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证券市场应加大市场化的建设力度、强化国际惯例,以尽快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规则,加速健康发展。

(3)要培育经理人才市场。目前,我们只能以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为市场构架,逐步培育经理人的市场聘任机制、考核机制、信息机制、价格机制和淘汰机制,为形成统一、有序、竞争、开放的经理人市场奠定基础。

2.规范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权利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

(1)董事会的制度创新。首先,董事会引进了独立董事,这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其次,在董事会之下,设立专业性决策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和决策有用性。

(2)建立切实可行的监控会计。现代会计是联系委托人和受托人的纽带,它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了传递信息、保证信息正确的责任。会计监督的存在,使的经理人员能够自觉地以董事会的目标为目标,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3)完善上市公司经理层的运作机制。首先,要彻底改变旧的用人制度,取消经理人员的行政任命制度,全面推行聘任制;其次,加强经营者的制衡约束,通过直接监控、间接监控和制度约束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具体的行为准则在合理高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下,有效地发挥作用。

3.从其他方面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会计人员既是信息的制造者,又是企业钱、财、物的管理者,因此,必须加强会计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与业务素质,具体应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健全专业资格确认制度,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

(2)改进业绩评价模式。业绩评价对企业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若过分倚重于当期的财务性业绩评价指标,势必导致企业管理人员只注重眼前利润而忽视长远利益,甚至诱使企业管理人员投机行为的发生。当即使通过以牺牲长期利益也无法使财务评价指标达到预期标准时,这种投机行为发展到极端就演化为直接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编造数据以达到预期的业绩评价标准。因此,我们应建立起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的业绩评价模式,并不仅依赖于财务评价方式,将会提升财务指标分析的质量。

(3)建立会计审计信息互联网。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英特互联网的出现已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基于此,建立会计审计信息电脑管理网络,集中处理会计信息,就使会计信息资料的来源变得单一化,那么,企业建两套账、三套账分别对付不同的使用者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因此,建立会计审计信息互联网,对规范企业行为,整顿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宏观调控均有积极作用。

总之,我们要尽快建立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健全管理与控制,正确地引导和激励,减少会计信息失真发生的可能性,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可夫: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的相关性企业活力,2003.9

[2]张朝晖: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问题资本市场杂志,2004.8

[3]陈国辉张晓东:会计信息失真与公司治理结构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11

[4]张先治袁克利:公司治理 财务契约与财务控制会计研究2005.11

[5]罗丽娟:我国会计信息不对称的公司治理成因经济师2006.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谢水清

公司治理法律制度探究论文 篇3:

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的融合

[摘要]本文以企业党建和公司治理融合的必要性为重点,对企业党建和公司治理融合进行研究,并结合企业的真实情况,对企业党建和公司治理融合的具体方式进行阐述,给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企业党建;公司治理;融合

企业的党建是依据国家的政党政策来开展的。但是,根据不同的企业性质和经营情况,要求企业的党建也要有所不同。企业党建和公司治理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党建理论的完善。当下处在计划经济时代,大部分的经济形态被国有企业所占据,国有经济和行政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相似,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包含了企业党建的内容。随着市场经济不断的向前推进,现代的企业制度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要想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企业党建就成了一个与时俱进的课题。

一、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企业党建和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一致的

以企业的党建目标来看,企业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党组织,它依据党的规章制度,明确企业党组织的任务:贯彻和落实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积极配合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依法行使职责,让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企业的利益,促使企业稳定发展。改革开放至今,企业党组织在关键时刻对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给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市场环境。以公司治理来看,公司治理最重要的目标就是使公司的竞争力增强,维护公司职员、股东、经营者的权益,促使公司的发展,对于企业经营的成败,公司治理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协调企业内部关系,使董事会、员工、股东三者之间的权益得到平衡,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避免决策的失误。二、企业党建和公司治理在某些程度上的目的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在运行方式、机构设置方面。

(二)协同作用分析

协同作用最开始出现是在德国的激光试验里。从协同作用的表现来看:在繁杂的系统里,相互独立的运动现象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整体运动现象是共同存在的。在大型的企业里,协同作用表现的更加明显。虽说企业的各个参股公司和控股公司在组织形式、规模大小、行业类别的方面都有不同,但是它内部的各部门、各个单元和人员都具(有)很大的有影响力。在一定的经营情况下,要是能夠对这些公司进行有效的调配,便能给公司带来理想的收益,即协同经济。

二、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融合模式分析

通过理论探究和实践的结论,企业党建和公司治理有机结合的方式得到了长期的发展。对于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一)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的融合所需要具备的条件

企业党建和公司治理有机结合的模式不是一直不变的,会跟着各种因素而变化。所以,在研究具体的模式以前,应该把实践里各种假定进行分析。我国的国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企业党组织,对政党的建设和国家的建设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新《公司法》的修改,又一次重申了企业党建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里,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重大作用。党组织作为一种人力资源、政治资源、组织资源,是企业应该重视的一大问题。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绩,可是法律制度并不健全,市场经济体制也不是很完善,企业的改制还不彻底,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党组织作为约束和监督力量,推动着企业的发展。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它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生存和发展。以我国的国情为出发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依然是中国共产党的首要任务。企业的党组织具有政治属性,是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在企业里,以党员为模范起的带头作用,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融合的模式

第一、联系会议。该模式是一种在董事会和党委分权体制下形成的平面联合模式。通常来说,企业实行这种模式,就会使董事会和党委会的权利地位平等,而且分工明确。在联席会议的制度里,党组织应该独立于其他的企业组织,专门启用党务人员来从事党务工作,且不可以同时担任董事会和党委会人员。联席会议的召开由董事会和党委会负责人担任,主要是针对企业大问题的研讨,根据民主集中制,在大问题的抉择上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至今,这种制度通常在部分国有企业使用,这主要是由于党委会和企业经济互相分离,党委会只做党务工作,对于企业的经营状况不是很了解,因此失去了重大决定的发言权。

第二,交叉任职。交叉任职是指董事会成员和党委会成员相互任职。此种模式的应用较多,尤其是在合资企业里面。该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缩短董事长和党委会系统间信息、能量、物质交互过程,不仅减少了企业的内耗,减低了企业的制度成本,还使企业在运转方面更加方便,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第三,一肩挑。这种模式主要是说由党委书记兼任企业的董事长或总裁。在这种状态下,使得董事会和党委会高度的结合起来,将公司治理和党组织合为一体。这种模式一般使用在国有企业的改制过程中,因为这类企业的党建基础比较好,市场化的程度比较高,公司的治理结构较为完善。虽说使用这种模式可以使企业的高层决策体系得到优化,但是,要是企业的中小层结构较复杂,企业的管理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三、结语

企业党建和公司治理不是相对立的,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在制度、规模、党组织的层面上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企业的党建和治理的结合方法、方式、程度都是不大一样的。但究其根本,企业党建和公司治理的目的是一样的,在市场经济里,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遵守市场经济规律,还需要加强对党组织的建设,以此保证企业发展的方向不会改变,也以此来促进我国的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裘力.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的关系探究[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4,(9):68-68.

[2]向荣.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的融合[J].企业导报,2013,(10):181-182.

[3]吴绍中.双重制度安排下的企业党建新探索——读蒋铁柱主编《名家论企业党建》有感[J].社会科学,2008,(5):184-188.

作者:董宝君

上一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论文下一篇:现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