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信息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及数据技术不断应用于临床医疗管理中,血站作为重要的医疗管理服务机构,其信息化管理水平是采供血工作质量的保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血站信息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血站信息管理论文 篇1:

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理论与实务探讨

摘 要:近年来,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一步提升了采供血过程中各种信息控制及集成化管理,便于血站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经历了若干历史阶段,积累了深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成为指导和推动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根据血站档案业务特点,实务中已设计出专门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血站业务的不断拓展,需要持续优化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内容和措施,保障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现实需要。

关键词:血站档案;档案信息化;实务

血站是专门的采供血机构,即,采集、储存血液,并向临床或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供血的医疗卫生机构。血站根据行政区域医疗、临床用血及区域人口等,一般设立为血液中心(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血站(市及所辖县、区)。随着中心血站业务的开展,血站档案数量呈现出较快增长态势。血站档案是指血站在其日常采供血业务开展过程中产生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形式的真实记录。根据《献血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的相关规定,血站应建立、实施记录管理程序和档案管理程序,记录并保存采供血过程中产生的结果和数据,使其具有可追溯性,以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并满足血站质量标准。近年来,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一步提升了采供血过程中各种信息控制及集成化管理,便于血站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1 ]。

1 血站档案信息化发展历程

综合我国输血事业的发展,以及档案信息化技术规范的制定和完善,可清晰梳理出我国血站档案信息化发展简要历程。从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来看,相继出台或修订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血站档案管理办法》《档案法》,为血站档案信息化提供有力保证。从相关文件的出台以及血站档案信息化发展来看,可将其划分为以下四个主要阶段:

1.1 第一阶段:血站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上世纪80年代)

从计算机发展历史看,1983年1月,第一台使用鼠标的电脑和第一台使用图形用户界面的计算机研发成功。1985年11月,联想式汉字微型机LX-PC系统由中科院计算所成功研制。在1987年前,我国血站采供血信息登记主要由人工完成。在此之后,发达省市陆续引入计算机,用以辅助登记录入采供血信息。这一阶段,我国的档案信息化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先进地区血站引入档案管理软件,尝试建立血站档案目录数据库,血站档案信息化由人工登记逐步朝着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信息输入、存储、处理等编目、检索自动化[2-4 ]。

1.2 第二阶段:双轨制下血站档案信息管理(上世纪90年代)

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发展,以及办公自动化现实需要,计算机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到日常办公,血站采供血及日常信息管理业务由传统的局部网络链接迈向了全面网络互联互通,一些大型血站或与院校合作,或自行开发,初步从血源信息登记、采供血日常管理、血液质量检验信息登记等,实现血站档案管理微机化。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办公系统中的深入应用,血站办公自动化水平取得显著成就,Microsoft Office、WPS等文档软件的应用产生了大量电子文档信息。但此时,电子文档信息与存储载体档案之间还存在割裂,电子文档信息易丢失、易受到篡改和非法访问。而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给予电子文档信息以法律上的认可,血站办公软件与自身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之间不兼容,未实现互联互通,电子文档尚未能直接归入文档管理系统,初步建立起血站档案信息“双轨制”管理模式雏形,为后期的单轨制管理奠定了扎实基础。

1.3 第三阶段:血站电子文件管理系统(2000—2006年)

进入21世纪,我国各个行业和领域档案管理迈入了网络化管理新阶段,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血站及其档案管理正式进入广域网时代。血站与血站、血站与用血单位、血站与采供血分站之间通过互联网建立起了血站档案网络管理集群。在经济发达城市,实现了跨区域血源信息管理,采供血及其血站实验室步入标准化及全面质量管理时代,ISBT128编码体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按照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突出血站档案信息采集、鉴定、编目、整理、归档、利用等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借助C/S(客户/服务器)系统,实现在血站部门内部数据信息共享及血站档案查询、利用的权限分类控制。借助B/S(浏览器/服务器)系统,基于网络数据库技术突破了血站部门档案信息资源部门、区域限制。但信息孤岛问题依然存在。

1.4 第四阶段:云计算平台下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2007年至今)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作为一种分布式计算,可在几秒钟内处理数以万计的数据信息。2006年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搜索引擎大会上首次提出“云计算”概念。“云计算”的提出在互联网技术和IT服务领域引发了一场变革。云计算具有高灵活性、可扩展性、性价比高、可靠性高等特点,是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络技术融合的产物,云计算通过数据存储平台实现了海量数据信息存储、维护和管理。利用云计算平台等虚拟现实技术,有效解决了血站电子档案信息孤岛问题,从而实现了血站档案信息资源跨部门、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云计算技术的应用,降低了血站档案建设及运维管理成本。作为新生技术,其在血站档案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对血站档案管理人员及档案利用者的职业、道德操守提出更高要求,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监督体系,进一步确保血站档案信息的安全。

2 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分析

血站档案信息化是指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和组织下,全面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缩微、复印、传真、摄影等技术,不断改革传统血站档案管理模式,提高血站档案信息資源收集、管理和提供服务水平的过程[5 ]。

2.1 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背景

在经济社会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之际,信息化已经融入到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效、便捷的信息化代表着时代发展、行业进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血站管理办法》《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规范》《卫生健康“十四五”规划纲要》《“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等法规及纲要,实现血站档案信息采集、检索、利用等环节及时、高效、全面、准确的信息化管理,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运而生。无论是血液中心、中心血站,还是单采血浆站等信息管理系统在采供血业务及档案管理中深入应用,这些都显示了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迈入了快速发展的成熟期。

2.2 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功能

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功能既包括血站档案内容信息化,也包括血站档案管理方式信息化。从内容信息化来看,涉及血液制品标识、质控、监测、制备、发放及运输,以及血液制品召回等,每一个环节都应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档案信息化。从管理信息化来看,涉及血站档案收集、传递、共享、检索等功能信息化、现代化。

2.3 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应用

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系统的应用主要涉及血站档案信息的生成、检索、查询、利用等,从血站档案生成及归档、利用统计的全过程信息化。以某血站为例,有固定献血点和流动献血车,固定献血点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将献血者个人信息、血液信息、血液样本质检信息等与血站档案管理系统互联,相关采血信息一经录入信息管理系统,便可与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无缝化传输、共享,减少中间人为因素干扰。血站档案信息化进一步简化了血站档案管理过程,充分发挥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应有功能,为后期档案查询、检索和利用提供便利。

2.4 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趋势

随着信息化发展步伐加快,大量自动化、数字化采供血仪器设备纷纷应用到血站日常业务中。互联网、物联网、局域网打通了血站业务部门及地域流通限制,进一步推动了全国无偿献血公益事业发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将“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作为29个章节中的重要一章,提出“规划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建立跨部门跨领域密切配合、统一归口的健康医疗数据共享机制”。作为各级血站机构而言,就要积极构建标准统一、安全可靠、功能齐全,并与卫生信息化发展相匹配的檔案信息化体系,与医疗健康业务之间互联互通。

3 血站档案信息化模块设计

血站档案信息化涵盖了血站档案从其电子信息生成到收集和利用全过程、各环节。具体到血站业务系统而言,又可以细化为若干模块。

3.1 个人信息模块

主要记录献血者个人身份信息,如姓名、年龄、血型、学历、职业、健康状况、献血量、以及新献血者身份证件的录入、登记等。因此,个人信息模块主要用于献血者个人身份信息及献血信息录入。

3.2 血液制备模块

随着血细胞分离机、滤白监测仪的应用,血液制备已经实现了全自动、标准化、信息全流程溯源质控体系。通过血液离心、分离、分装等将采集的血液制成全血、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单采血小板、辐照血液、冷沉淀、冰冻病毒灭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等,并将血液制备分离、加工、分袋等信息登记录入该模块。

3.3 血站实验室模块

按照《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将血液实验室管理中的相关原始信息数据录入该模块,记录血站实验室检验样本接收、检测、检验报告的审核、签发等环节相关信息,对血液标本实验室报告及结果录入系统,减少后期手工操作量,提高信息管理效率,减少因人工审核可能产生的误差概率。

3.4 质量控制模块

根据《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血站管理办法》等规定,血站血液质量管理进入了体系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在日常血液质量控制模块记录了血液成分质量检查、关键物料质量检查、血液设备质量检查及环境卫生质量检查的实时记录和统计包括血站质量控制计划、年度血液质量控制报告、血液质量控制记录,以及各种质量报告生成的信息,等等。质控模块详细记录血液制品从采集到成品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内容,具有可追溯性。

3.5 血库管理模块

血库管理模块主要是记录血站各种血液制品存储情况,血液制品发放时间、医院等相关重要信息。根据血站血液制品类别不同,血库管理模块中的档案信息又可细分为血液待检库、血液成品库和血液制品发放库等子栏目。按照“一法两规”(《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管理规范》)的规定,需要逐一验证每一份血库血液,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利用血库管理模块中的相关信息收集,及时传输至档案管理端口,实现同步信息资源共享。

4 血站档案信息化优化建议

随着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实施,以及《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的颁布,逐步形成了以政务网、局域网为平台,以档案信息管理为支撑,以档案目录为中心,以基础数据库、档案网站信息发布为基础的新时代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这也为新时期优化血站档案信息化提供了发展重点和方向。

4.1 持续优化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理念

始终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实际,注重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创新血站信息化管理模式,协调中心血站及医院血库之间关系,保障临床安全用血。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推动血站档案互联互通,做好血站档案平台建设,为市民健康提供安全血液制品。

4.2 持续优化血站档案信息化长效机制

以保障血站档案信息化高效优质管理为目标,从血站档案信息化的管理、协调、开放、共享、激励和约束等方面持续优化血站档案信息化长效机制。血站要注重利用机制协调供血者、管血者和用血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保障血站档案科学管理。

4.3 持续优化血站档案信息化体系内容

根据《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以及新修订的《档案法》关于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要求,既要持续优化血站档案内容,也要不断完善信息技术标准、信息化规章制度、人才培养,以及信息化所需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厚植血站档案信息化发展根基。

4.4 持续优化血站档案信息化服务内涵

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另一重要目标,就是要持续优化血站档案信息化服务内涵,通过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提升血站档案信息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如,利用时间戳技术,保障血站档案安全;利用云共享技术,实现跨区域血站档案实时共享,提高不同档案用户服务的获得感。

参考文献:

[1]赵勇.对加强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之我见[J].黑龙江档案,2012(6):18.

[2]王婷瑶.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台内外,2016(9):25.

[3]李鹏,闻武,张军.新时期血站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

[4]王守斌.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2):80—81.

[5]朱红娟.浅析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档案管理,2010(5):70—71.

作者简介:李丽(1982— ),专科学历,延安市中心血站馆员,主要从事档案管理研究。

作者:李丽

血站信息管理论文 篇2:

互联网+背景下血站信息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及数据技术不断应用于临床医疗管理中,血站作为重要的医疗管理服务机构,其信息化管理水平是采供血工作质量的保障。要加强血站信息化建设,优化血站工作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和健全血站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体系,从而实现血站采供血数据资源的共享,這样才能使血站的采供血环节更为专业、标准和规范,提高血站管理的效率,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

关键词:互联网  血站  信息化管理  数据共享  探索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Blood Bank under the Internet Plus Background

HE Yaqin

(Langfang Central Blood Station, Langfang, Hebei Provinve, 065000 China)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各个工作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临床医疗管理中,互联网及数据技术同样也成为了新的管理模式。血站作为重要的医疗管理服务机构,其日常工作需要记录各种信息,而对这些信息的记录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稍有疏忽就容易造成信息的丢失和混乱。信息化管理水平是采供血工作质量的保障,血站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能够实现血站信息和资源共享,有效提高血站管理的效率和工作质量,使血站的采供血环节更为专业、标准和规范,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

1  血站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概述及特点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普遍应用于各行种业,在全国各地血站管理中也已经普及,血站各项业务应用信息技术,使血站实现了对信息的高效储存、检测,以及大量数据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共享,促进了血液资源的整合和运营的规范化发展,使血站各项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1]。血站作为公益性组织机构,是公共卫生和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血站的信息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了血站的工作效率,为血站的全面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提高了服务社会的效率。血站,信息管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是信息技术在思想、设备、技术等方面都对血站的采供血过程和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第二是信息技术与血站的采供血业务具有双重属性;第三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形成了血液网络,直接改变了血站的经营管理理念。

2  加强血站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计算机技术发展和应用对血站信息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实现血站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血站的采供血业务离不开信息化管理,血站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使血站的采供血业务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数据化、信息化,有效实现了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使血站的管理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2]。通过加强血站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有效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由计算机程序执行运算代替人工识别、判断、控制,有效减少了人为的操作误差,提高了工作效率。血站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也完善了血站各项业务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使血站的采供血各项业务流程得到全程的管理监控,计算机系统快速运算和批量化数据处理显著提高了血站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最大限度地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血站信息化管理系统对采供血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也能够更为全面地掌握血站的整体工作情况,为科学管理决策提供了完整和准确的数据信息。

3  血站信息化管理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提高血液管理效率和血站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对血站采供血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使血液数据信息能够更快速、安全、高效地进行传递和存储、查询。血站的血液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利用 B/S、C/S 相結合的技术架构来建立主体数据库平台来为血站管理服务的。目前我国的献血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血站在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不同级别区域建立了局域网和数据交换中心,对采供血数据信息进行存储、交换和传递。血站在信息科的人员的配备上也更加专业化,由不同年龄层次、学历和岗位的相关专业人员从事不同的信息岗位工作。但由于信息涉及维护、档案、核查等多个岗位,人员的专业性水平不一,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岗位人员与血站信息管理实际应用存在一定差距的情况。目前血站的网络与安全方面主要由网络防火墙和防病毒措施两方面构成,网络防火墙就是架设在不同网络间的防止其他网络数据包未经授权进入网络,恶意攻击网络的拦截系统,它有效保障了血站数据网络的安全。血站的防病毒措施主要是采用杀毒软件来确保血站计算机运行环境的安全。血站在信息化管理上建设上,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和相关保障制度,对技术和人才队伍进行优化,通过良好的网络信息技术保障血站的有效、安全运行[3]。目前血站信息化管理初具规模,也有效提高了血站的管理质量,但在信息化发展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从而促进血站的长远发展。

一是网络数据难以实现互联共享。血站在信息化建设初期,各地血站的信息化发展程度还不够高,只是简单的对手工操作的模拟,血站的整体工作质量以及业务流程还不够规范化,建  设目标不够明确,缺乏系统性规划,这给血站工作带来了很多负面问题,血站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比较低,系统间的数据交流和共享也比较难以实现[4]。血站一般会采用标准化处理和网络办公自动化两套系统同时运行,前者是收集采供血信息、为献血服务的,而后者则是用于处理血站行政工作相关流程的系统。两套系统各自分工不同,一旦需要将行政与采血业务相结合时,就只能通过人工从血站标准化处理系统中调取数据报表,再通过办公网络传阅,以对采供血计划进行调整,这就使得血站日常工作中工作量和工作误差率大大增加。因此,血站需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对信息网络进行合理、统一的设计与规划,使不同信息系统能够实现互联联通,提高血站的整体工作效率。

二是对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在血站的信息化管理与建设过程中,因人才与信息技术缺乏,血站信息化系统一般都是通过直接购买机构研发的现成系统,而且血站信息化工作岗位上的具有信息技术知识和信息管理技术型人才也比较匮乏,使得血站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比较低,很难做到对现有系统的维护,更难做到二次开发了。目前我国在血液信息化管理领域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与培训也不够重视,使工作人员的血液知识、信息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都不足,造成了血站信息化管理及产生环节相脱节的障碍。软件开发公司研发的信息管理系统往往需要根据血站业务流程和管理需求进行不断的修正和完善,但由于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使得血站信息系统在日常运行中也很难得到专业的维护和管理,甚至存在泄密的风险。

三是缺乏有效的信息系统整体建设规划。各地的血站在信息化网络系统的建设上无论在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置上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但从目前各地的信息化网络构建上看,整体上对软件开发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对产品的功能和效能也没有充分的认识,在网络硬件建设投入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使得不同地域的血站网络难以实现有效的整合和互联互通,各自形成了“信息孤岛”,不能使信息实现互联和共享。而且不同地区血站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也不同,造成了血站信息化建设和信息资源管理发展不平衡,信息数据的利用率低下,信息化的应用水平也比较低。因此,血站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和标准,实现不同地域网络的互联共享。

4  血站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优化策略

4.1 完善网络建设,打造血站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

要强化血站工作人员的信息意识,以计算机网络、大数据等高科技为支撑,构建血站综合信息平台。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和数据信息共享,解决人工管理存在的难题,能够为管理者提供良好的决策依据。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要以便于维护和管理,能够安全有效运行为前提,要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扩展性,以血站的常规工作为基础,构建一个信息畅通、管理和运行稳定的现代化血站信息化管理系统。血站信息化建设需要参与的工作人员要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要全程控制和管理,优化服务功能,根据血站工作实际,建立起一个集采血信息和供血、血液检验结果等信息资料于一体的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将献血者的个人血液采血信息、血液检验和入库信息以及临床用血等整个工作流程都纳入血站信息化管理网络系统[5]。要考虑环境需求和使用方式等条件因素,对现有的血站系统进行优化和充实,改良产品机制,对系统进行不断完善、升级和维护,使血站信息管理系统能够稳定、畅通、有效地运行。

4.2 健全管理机制,加强人员专业培训

要加强对血站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大经费投入,全力支持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和有效运行,成立专门的血站信息中心,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制定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各项信息管理操作规程,使血站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安全高效地运行[6]。同时要采用先进的防火墙、防病毒软件、虚拟专用网络等技术手段,加强防范,全面实现对血站信息系统的访问控制,从而对系统进行有效保护,充分保障系统数据的安全性,提高系统和网络的安全水平。在血站信息化管理系统建成后,要强化对信息管理系统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信息安全意识,通过全面系统的集中学习和岗位培训来使工作人员能够具备信息安全防范意识,能够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和系统操作方法及流程。

5  结语

血站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对提高血站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强血站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和管理,狠抓血站信息化管理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完善,实现血站信息和资源共享,有效提高血站管理的效率和工作质量,使血站的采供血环节更为专业、标准和规范,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也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忠全.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D].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

[2] 章昊,邬旭群,叶贤林.血站信息管理系统持续改进和创新的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12):4-7.

[3] 潘津津.基于web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D].杭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6.

[4] 李帅锋.军民融合疾控应急体系建设发展研究[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16.

[5] 金奕彤.C市无偿献血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20.

[6] 刘艺.南宁市临床用血信息化项目优化管理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9.

作者:何雅芹

血站信息管理论文 篇3:

“互联网+”背景下血站档案数据资源整合及共享路径

摘 要:血站在进行日常采血工作的时候,会对所采取的血液进行完整的档案建设,所以这些档案会完整的记录无偿献血的整个过程。血站档案资料的信息数据当前已经慢慢被献血人员所关注,这是由于异地献血费用报销成为了血站需要面对的难题。

关键词:互联网+;档案数据;共享

目前,由于血站献血人员的档案资料保管不完善,各血站的档案资料没有及时的进行汇总,使得血站献血者的档案资料存在信息孤岛的现象,成为阻碍血站信息化的重要难题。血站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及时的采用统一平台,将献血者的有关信息及时进行整合,促进血站之间的信息及时传输,确保献血人员的各项档案资料得以快速共享,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互联网+”背景下血站档案信息整合与共享的背景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血站管理方面面临着非常多的调整与机遇。为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深度挖掘血站现有档案资料的价值,就需要实现血站档案资料信息的整合与共享。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实现大规模的迁移,这使得无偿献血的人员将会出现大规模的流动,所以血站需要做好档案资料的资源整合与共享工作。传统的血站实现了分散管理,对献血者的信息进行地方保留,没有实现血站各项信息共享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献血事业的快速发展,降低了效率,所以血站将献血者档案资料进行共享是时代的必然选择。血站管理信息化是指血站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血站的各项流程与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实现血站之间档案资料的共享,从而不断提高血站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虽然血站的各项工作相对复杂,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实现血站档案资料共享与整合是提高血站现有工作质量的基础。

二、“互联网+”背景下血站档案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意义

1.为什么要实现血站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血站也逐渐将献血者档案资料从传统的血站本地保留逐渐转向开放式的保存。这是由于我国人员流动频次非常高,各血站之间需要加强联系,血站之间的业务需求开始连接频繁,传统的血站本地档案保留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血站业务的发展。通过建立现代化的血站档案信息数据共享系统,使得分散的献血者档案信息资料得以快速的整合,能够使得献血者信息及时进行传递,通过互联网快速的查阅献血者的各项信息,这为提高血站的采血效率提供了支持。

2.血站档案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还没就血站的采血机构形成统一的监管,而是让血站结合实际情况,引入适合自身的业务管理软件,但是这些系统没有进行及时的打通,所以无法实现血站档案信息资源与共享,也无法对无偿献血人员的档案资料进行及时的整合和汇总,就无法有效提高血站的采血效率。因此,血站档案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是时代的必然选择,需要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分散到全国各地的无偿献血者资料进行共享,从而不断构建标准化的血站信息管理平台,及时对无偿献血者档案资料进行更新,切实提高无偿献血统一管理平台的使用效果,提高血站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

三、血站檔案资料信息整合与共享所面临的困难

1.血站的信息系统数据兼容性差

因为血站的信息系统数据库各异,所采集的各项信息的格式以及系统所开放的接口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在技术上很难实现将各血站的档案资料进行整合和共享。由于各省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信息化管理水平有着很大的差异,往往没有就献血者的档案信息数据库和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对接,全国各地的献血者档案信息的格式有待进一步统一,这给技术对接提供了很大的难题。

2.血站的信息系统信息安全防护程度有待提高

当前,想要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血站档案资料整合和共享,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献血者的档案信息资料或是建立全国的献血人员档案信息数据库,所以数据库的安全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献血人员的很多信息都是属于保密的,一旦出现信息泄露,将会导致献血人员受到较大的影响。

3.血站针对血液需求的应急能力有待提升

我国各省之间的献血信息管理系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无法及时将血站的各项信息及时上传,所以在出现紧急用血需求的时候,往往难以对献血人员的信息、储备血量等资料进行及时统计,这对血站处理应急血液需要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只有建立起跨地区的献血者档案资料整合和共享,才能够实时掌握各地区的血液质量以及流向,从而能够提高血站的应急能力,保障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

4.血站对于档案数据资料共享和整合的理念不同

各个地方的血站工作人员对于献血者档案信息整合和共享的必要性认知不同,尤其是对于档案数据资料共享的流程以及好处理解各异,这也是对后续血站档案资料共享和整合所带来的阻碍。所以对于档案资料的共享以及整合的理念上的差异,导致各血站在实际工作中对档案整理工作的投入力度各异,这也会影响到各项档案信息资料的汇总和分析,如果没有将血站档案资料进行全部共享,将会导致收集的档案资料数据的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

四、“互联网+”背景下血站档案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的路径

1.各地方政府和血站需要引起充分重视

应当以省为单位建立起献血者的档案信息资料整合和共享,然后再逐步摸索全国范围内的献血者的档案信息资料整合和共享。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已经提出在统一的规划下,建立起统一的软件平台和共享信息技术。这就需要明确各血站、用血需求部门、血库及献血者的档案信息资料整合和共享的责任以及工作内容,确保能够搭建起完善的信息管理平台,快速实现将献血者的档案数据资料进行及时采集、共享,从根本上实现将献血者的各项资料及时的传输,降低各个血站的工作成本。各个血站管理人员需要深刻认识到血站档案数据资源整合以及共享对于血站发展的重要意义,需要加大对档案资料的投入,建立资源共享中心,按照统一的规划建立起血站的内部设计,通过采用统一的信息技术标准,快速支持各血站进行献血平台的管理和建设,从而不断推动各地区的血站信息化程度。

2.对献血者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

在省级有关单位的带领下,需要建立起全省范围内的献血者档案资料的档案信息整合和共享计划,切实加强在献血者档案数字加工和资源共享上的技术标准制定。各血站部门之间需要加强联系和协作,需要各科室按照规定对有关信息资料进行及时的整理,将各项内容分到科室,切实提高部门之间的工作效率。还应当组建血站信息化的协调部门,各市、县进行紧密的沟通,切实加强血站之间的联系,收集各项信息,不断推动血站信息化的进度。如果在需要收集各地方血站的信息资源时,应当及时收集各血站的献血者的各项信息,快速推动血站各项档案数据资源的整合以及共享。

3.通过技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关部门需要牵头引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起跨地区的血站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将各地区的献血者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及时的整合和共享,实现各项信息资源快速传递。尤其是在进行数字化数据保存、资源相互传递、信息技术搭建标准、文档格式等需要保持统一的标准,实现血站之间的各项信息资料快速传递,从而能够快速的实现全省范围内血站档案数据资源整合以及共享,避免出现由于技术标准的不统一,导致信息数据传递不成功或信息技术传递出现故障,从而使得血站档案数据资源整合以及共享进度难以真正的推动。在规划血站档案资源整合以及共享時,需要不断做好数据库的建设以及跨地区协作平台资源整理,加强平台的保护设置,确保各项信息数据的安全,避免出现献血者的各项信息资源外泄的情况,确保建立的血站档案数据平台能够有效的推动地区的血站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血站的工作效率,切实保障广大居民的生命安全。

五、结语

血站实现档案数据资料整合以及共享能够有效的提高血液的质量安全,保障献血人员的权益,不断的规范血站的日常工作。伴随着当前社会人员流动速度越来越快,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这需要工作人员不断加强各地血站信息的快速流通,实现各地血站之间的业务协作,从而使得各地的献血者信息得以快速的交流,这对提高血站采血的效率,保障血站血液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魏琼书,黄 杨,高 瞻,何 苗,宋 光,曾沛斌.检测不合格献血者跨省异地献血现状初步调查与献血者信息联网的重要性[J].中国输血杂志,2019

[2]隋听梦. 以献血者为本的献血信息服务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5

[3]袁 曜. 基于SOA的血站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3

[4]钟伟鹏. 区域性血液信息管理协同平台架构设计与实现[D].汕头大学,2010

(作者单位:广州血液中心)

作者:李洁

上一篇:国内种业发展论文下一篇:写作教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