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老化问题研究论文

2022-04-15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指老龄人口占一过总人口比重不断增大的过程。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影响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本文通过对以往关于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研究的文献分析,总结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并对接下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国人口老化问题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人口老化问题研究论文 篇1: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健身器材的适老化设计研究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老年人口数量日益增长。在社会老龄化的背景下,适老化设计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社区健身器材在老年人健身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适老化设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将适老化设计理念应用到社区健身器材设计上,提出了社区健身器材适老化设计原则,为老年人社区健身器材的适老化设计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参考。

关键词    老龄化;社区健身器材;适老化设计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口数量日益增长。随着老年人健康意识的增强,老年人健身需求迅猛增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参加到体育锻炼中来。相比于居家健身、健身房等形式,室外健身更受老年群体的欢迎,逐渐成为老年人日常健身活动的主要方式。数据调查显示,定期的健身活动可以增强老年人身体素质,使身心愉悦。

老年人作为社区健身器材使用频率最高的群体,社区健身器材在保障老年人健康,增强体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有的社区健身器材设计缺乏针对性,适老化程度不足,忽视了老年人的特殊性。产品的适老化设计能够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环境,对社区健身器材的适老化设计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同时,老龄化问题加剧,也为老年人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针对老年群体的产品适老化设计,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各方面需求。

1  适老化设计概述

适老化,顾名思义就是适合老年人使用。适老化设计是指在产品、建筑及公共设施中,综合考虑老年人身体机能、心理特征、认知能力、行为方式、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而进行的针对性设计,旨在通過产品的适老化改造,使产品更加符合老年人的使用习惯,从而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适老化设计的本质是对现有产品的适老化改造。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加速了老年产业的发展,适老化设计将成为未来老年人产品的重要发展方向。

适老化设计作为一种理念,要求设计者遵从以“老年人为中心”的设计方法,站在老年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将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作为依据,尽可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使产品更加适合老年人使用操作。

2  社区健身器材现状

目前,社区健身器材已经成为老年人提高身体健康、增强体质、休闲娱乐的最基础、最有效的工具。社区健身器材种类多样,按照功能、训练形式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4类,即伸展类健身器材,力量型健身器材,扭腰类健身器材,有氧类健身器材。常见的社区健身器材有漫步机,健骑机,太极揉推器,上肢牵引器,扭腰器等。但受空间限制,社区内一般很难具备所有类型的健身器材,且现有的社区健身器材在设计上存在诸多问题:(a).现有的社区健身器材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严重,设计专属性缺失。目前我国社区安置的健身器材主要为全民型健身器材,健身器材种类虽多,但缺少设计的针对性,设施适老化不足。(b).老年人身体状况存在差异,对健身活动需求不同,结构单一,训练强度、模式不能调节,无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健身需求。(c).现有社区健身器材社交性考虑不足,器材设计主要从功能性角度出发,忽视了老年人的社交需求,训练过程枯燥乏味,趣味性、互动性差,易增加老年人运动的疲劳感,消减锻炼的积极性。

3  社区健身器材适老化设计意义

传统的社区健身器材主要面向大众,缺少对老年人的设计

思考。社区健身器材的适老化设计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健身服务,丰富健身活动形式,关怀老年人的健康,老年人的健身需求将得到有效地满足。推进社区健身器材的适老化改造是当下非常有必要且有意义的。产品的适老化将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多的关怀与温度。对社区健身器材的适老化设计,也将进一步推动适老化设计理念在社区健身器材的研究发展,为老年人社区健身器材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4   社区健身器材适老化设计原则

4.1  安全防护性

安全防护性是指老年人在参加健身活动的过程中,确保产品的安全操作,达到预期的锻炼目的。健身器材的安全性是进行社区公共健身器材适老化设计的首要因素。老年人参加健身活动的目的是强健体魄,减缓老年疾病的发生。在健身过程中,如果不能确保老年人的安全性,将极大降低老年人活动健身的积极性。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生理特征发生变化,身体机能下降明显,在进行健身活动中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对于老年人而言,由于运动能力的下降和身体条件的限制,对社区健身器材的安全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社区健身器材的适老化设计,首先要注重造型的适老化,产品造型是用户获取的最直观感受,要通过造型传递给用户安全稳定的形态语义信息,去除不必要的装饰,简化造型、结构,如可以使用三角形结构传递稳固安全的信号。老年人身体稳定性、协调性下降,在使用器材过程中容易摔倒,应该增加一些辅助设施,保障老年人健身的安全性。调查发现,使用健身器材锻炼的主要以老年人为主,但目前社区健身器材仍然主要沿用全民型健身器材,产品尺寸无法适应老年人生理特征的变化,将增大老年人受伤的概率,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因此,针对社区健身器材的适老化改造应该考虑老年人身体尺寸的变化,保障其健身安全。同时,可以对老年人握持处进行表面工艺处理,在握持处增加磨砂或突起处理,增大摩擦,提升老年人握持的稳定性,降低老年人跌倒的风险。受年龄影响,老年人肢体控制能力及活动范围受限,应该在现有健身器材上增加限位卡槽结构,保证训练强度和活动范围在一定的安全范围内,避免运动损伤。

4.2  社交互动性

退休后,老年人社会角色转变,接触社会的机会减少,社会参与感降低,长期的缺乏社交和互动,容易使老年人性格上变得孤僻、自卑,情绪低落。因此,社区健身器材适老化设计除了满足老年人身体锻炼的需求,还应满足老年人的社交需求,承担起老年人社会交往的重要功能。老年人生活孤寂、苦闷,需要与同龄人的沟通、交流,排解不良情绪,给予老年人精神上的慰藉,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保持身心健康。社区健身器材的适老化设计应该注重提升老年用户的社会融入感,增加与外界的接触,扩大社交圈层。在健身过程中,增加互动性,有助于老年人走出封闭状态。社区健身器材适老化设计过程中,不

仅需要增强人与产品的互动关系,同时应该关注到老年人之间的交流互动行为,现有社区健身器材社交性方面设计不足,在适老化设计改造时,应该考虑更多成员参与的情况。通过设计,让更多老年人参与到健身过程中,增加与其他老年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社区健身器材的互动性,满足老年人的社交功能需求。同时,在互动交流的过程,能够转移老年人注意力,在无意识状态下增加老年人锻炼时长。

4.3  舒适便捷性

舒适性是衡量一个产品好坏的重要标准。老年人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在产品设计的舒适性方面应该更加关注,以最大程度的保障老年人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加舒适的感受。在社区健身器材适老化改造过程中,应该注意老年人因年龄增长而造成的身体尺寸的变化,确保产品人机尺寸的合理性,使老年人训练过程中能够保持姿势的舒展自然。同时,社区健身器材的设计应该注重提高产品的易操作性,尽可能地按照老年人的生活习惯进行改造,使产品更加符合老年人使用的规律和经验,降低老年用户群体的学习成本,使产品更便于操作,进而达到理想的健身效果,真正达到适老的要求。

在色彩设计上,可以通过颜色对各功能区加以区分,增加健身器材的引导性,帮助老年人更快、更规范地使用健身器材。在使用颜色上,要注意色彩的情感属性,尽可能地使用符合老年人色彩感知的颜色,采用冷暖色彩的搭配方式,控制使用颜色的种类、数量,避免使用饱和度、明度过高的色彩,这类颜色容易增加老年人的紧张情绪,造成老年人的视觉不适感。材质的选择上,应该注重老年人的触觉体验的舒适性。目前,常見的社区健身器材整体采用钢铁材质。金属材质容易受到温度

的影响,尤其在室外环境中,冬冷夏热,给老年用户使用上带来诸多不便。可以采用不同材质混搭的方式,在原有材质的基础上,在与老年人发生接触行为的部分,增加或改用其他材质,如在器材的抓握位置使用橡胶或其他类肤材质包裹,都可以有效地降低老年人健身活动中的不适感。同时,注意采用不同色彩、不同材质的设计,增加产品视觉引导,更易于引起老年人关注,增强社区健身器材的易用性。

5  结语

本文研究了适老化设计相关概念,并结合现有社区健身器材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局限性,指出了社区健身器材适老化设计的安全防护性、社交互动性、舒适便捷性原则,指导设计实践。希望通过对现有社区健身器材的适老化改造,提升产品适老性,使其能够更好的为老年群体服务。

【参考文献】

[1] 杨晓林.家用医疗产品的人性化设计[D].齐鲁工业大学,2013.

[2] 石园,吴海平,张智勇,梁广文,赵俊.人因工程下不同养老模式的适老化设计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04):987-991.

[3] 王振翔.基于老年人行为特征的家居产品适老化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4] 章业成.基于行为特征的老年社区健身器材设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

[5] 刘永强.中国社区健身设施的适老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24):6145-6149.

[6] 周友成,王艳艳.老龄化背景下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室外健身设施设计研究[J].工业设计,2019(04):148-149.

[7] 郑柳杨.基于用户需求的产品适老化设计研究[J].福建建设科技,2019(05):13-15.

[8] 刘宇轩,沈杰.面向老年人的社区健身设施社交化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20(02):91-92.

[作者简介:阚志刚、李超,长春理工大学。]

作者:阚志刚 李超

我国人口老化问题研究论文 篇2:

人口老龄化与我国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摘 要:人口老龄化是指老龄人口占一过总人口比重不断增大的过程。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影响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本文通过对以往关于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研究的文献分析,总结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并对接下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我国学者对老化的界定有四个维度:年龄老化、生理老化、心理老化和社会性老化[1],显然,老龄化这一概念更侧重于年龄老化这一维度。一般认为,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例的提高过程或人口平均年龄不断提高的过程[2],将老年人口逐渐增加的过程看做是老龄化是错误的。根據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当一个国家的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时即进入老龄化社会,或者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时步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采用后者作为衡量标准,我国已于1999年宣布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最新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22.9%,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为10.45%;2010年,我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6.61%,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为13.31% [3],由此可见,我国老龄人口占比变重,老龄化程度正在加剧。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特点表现为老龄人口总量“多”、老龄人口增速“快”、未富先老和发展不平衡[4](钱凯,2010),高龄失能老人数量快速增长 [5](武建楠,2015),人口老龄化呈现出性别差异即女性人口老龄化程度也高于男性[6](于宁,2013)。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具有程度高于城镇、速度快于城镇、地区差异大于城镇、老年人口多于城镇等特征[7](林宝,2015)。

二、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与我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很早就引起了学者的关注,莫龙(2009)指出人口老龄化的原动力死亡率、生育率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而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8]。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很多。于学军等的《中国人口老化的经济学研究》对中国人口老化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老年保障等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9]。陶裕春的《人口经济学概论》讨论了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养老模式、储蓄-消费模式、社会需求机构以及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10]。目前,关于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的观点大致可以分为悲观派、乐观派和中立派三种[11],大部分学者认为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主要起抑制作用,虽然有一定的机遇,但挑战大于机遇,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主要起到积极作用,但不是这一领域的主流观点[12]。

(一)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起抑制作用

于学军(1995)发现老龄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消极影响为主,以2020-2025年为过渡期,在此之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给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许多有利的条件,有力于我国经济发展;而在此之后,人口老化速度加快,程度加深,消极影响增加,从而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抑制作用[13]。随后,田雪原(2006)证明经济增长阻力与老龄化的程度、上升速度之间呈正相关[14]。蔡昉、王美艳(2006)认为我国产业结构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数量减少,引起人力资本成本上升,减缓经济增长[15]。张车伟(2006)对我国劳动人口的数据分析得出人口老龄化使我国逐渐丧失在劳动力供给上的优势,劳动力出现短缺,对企业经营造成困难,对经济发展起到阻碍作用[16]。侯立平(2007)发现人口老龄化会使资本从人口相对老化的国家流向人口相对年轻、资本回报率较高的国家,使得人口老化相对严重的国家成为净进口国,不利于资本的形成[17]。齐传钧(2010)认为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供给下降,具体表现为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数量下降以及劳动生产率下降两个方面;第二、人口老龄化不利于资本的形成,更多的资源将转移到老年人养老上,资本的来源家庭储蓄会下降;第三、人口老龄化会削弱全要素生产[18]。胡鞍钢(2012)从索洛增长理论入手,分析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推出表明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均产生不利影响,并利用中国1990-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这一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19]。郭熙保等(2013)将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概括为四个方面:导致劳动力供给短缺和结构老化;引起储蓄率和投资率下降;使汽车、住房、电子通信等产业和市场需求萎缩;导致创新精神衰退和技术进步缓慢[20]。刘丽萍等(2013)认为老龄化对广西加快经济发展有不利影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口抚养比快速增长,给 GDP 的增长带来巨大的压力;第二,老龄化使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专项补助增加,也使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程度加重;第三,老龄化使老年人口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总量也增加,改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导致用于发展的公共投资比例减少,从而会限制社会扩大再生产,导致人均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下降,影响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可持续性[21]。范洪敏等(2018)通过对1980~2014年86个跨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发现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2]。汪静(2017)认为人口老龄化对安徽的影响有:第一,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力数量减少,影响了劳动生产率,进而使经济发展减缓;第二,人口老龄化增加了青年的养老压力,同时老人与子女之间观念的不一样会加剧代际矛盾;第三,人口老龄化要求政府提高社会养老保障以及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给政府财政开支带来挑战[23]。

(二)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马瀛通(1987)从少儿人口比例下降的角度得出“人口老龄化的产生与发展,从未使社会经济负担加重,相反的倒是极大地减轻了人口过快增长及人口过多的压力,减轻了社会经济对人口的抚养负担。”这一结论,进而认为人口老龄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24],但他忽视了出生率降低是老龄化的原因而非结果[25],从生育率下降的角度研究人口老龄化的经济效应是错误的[26]。方显仓等(2014)通过对过去三十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呈正向关系,在过去三十年,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不高,没有对经济产生消极影响,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还处在“人口红利期”,劳动供给仍然十分充足,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存,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27]。赵喜顺(2004)认为人口老龄化可以提高劳动人口的素质,提高劳动质量,并能够促进我国老年产业的发展[28]。李志宏(2013)认为人口老龄化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由投资拉动型转向消费拉动型,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29]。

(三)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有弊

闫京华等(2014)认为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正反两方面作用: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加重,影响有效劳动的投入以及人力资本的增加,使资本积累逐渐减少,从而滞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会产生“第二人口福利”,而“第二人口福利”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0]。丁军强指出人口老龄化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经济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如何利用好老龄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31]。

三、述评

通过梳理这些文献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学者关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成果很多,研究的层面也很广,但笔者认为仍然有以下一些方面值得我们去深入和拓展:

第一、进一步明确人口老龄化的涵义。人口老龄化是老龄人口比例增加的过程而非其数量增加的过程,老年人口数量增加是社会变化的必然结果,我国老龄人口比例的增加是计划生育的结果,把握好老龄化的定义才能深入研究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二、现有研究选择的数据是近几十年来中国人口的统计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对之前老龄化变化的反映。但是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逐渐加剧,未来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否改变,不利影响是否会大于有力影响,从而使得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的综合效应发生变化仍是今后值得研究的方向。

第三、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都是通过一些中介变量产生作用的,但这些中介变量如何传递这些影响并没有实证研究,其发挥机制也并没有得到验证,只是在理论上得到验证,者也是接下来的研究需要关注的重点。

第四、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因素有很多,现有的研究主要是探讨了这些因素单独作用所产生的影响,但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如何发挥作用并没有得到实证分析,简单将各个因素的影响结果综合是不正确的,这些因素之间有些彼此抑制、有些彼此促进,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也值得我们进关注。

第五、现有一些的政策也对人口老龄化起到了抑制作用,研究这些政策的效果可以帮助我们制定更加有效的人口与经济管控政策。

综合来看,目前学界认为人口老龄化虽然对经济增长有一些不利影响,但通过一些政策的影响是可以将这些挑战转换成机遇,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我国目前所实行的全面二孩政策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之一,人口老龄化固然有其不利影响,但只要我们制定合理的政策就必然能够把握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遇,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梅陈玉婵,齐铱,徐永德.老年社会工作[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1-2+14-15.

[2] 邬沧萍,姜向群主编. 老年学概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08.第5页.

[3] 数字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 http://www.stats.gov.cn/.

[4] 钱凯.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观点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10(70):43-49.

[5] 武建楠. 我国老龄化社会现状及政府对策研究[D].燕山大学,2015.

[6] 于宁.“后人口红利时代”中国的挑战与机遇——基于老龄化经济影响的视角[J].社会科学,2013(12):82-92.

[7] 林宝.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影响与应对[J].西部论坛,2015,25(02):73-81

[8] 莫龙.198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定量研究[J].人口研究,2009,33(03):10-19.

[9] 于学军著.中国人口老化的经济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5.

[10] 陶裕春主编.人口经济学概论[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11] 倪超,陈翌莳,邱效威.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述评[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09):87-93.

[12] 姜向群,丁志宏.对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概念和理论探析[J].人口学刊,2004(05):10-13.

[13] 于学军.中国人口老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J].人口研究,1995(04):1-6.

[14] 田雪原.21世纪中国发展:关注来自人口老龄化的影响[J].学习论坛,2006(11):25-28.

[15] 蔡昉,王美艳.“未富先老”与劳动力短缺[J].开放导报,2006(01):31-39.

[16] 张车伟.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后果及其战略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2006(04):87-91.

[17] 侯立平.论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影响[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7(03):50-54.

[18] 齐传钧.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10(S1):54-65.

[19] 胡鞍钢,刘生龙,马振国.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证据[J].人口研究,2012,36(03):14-26.

[20] 郭熙保,李通屏,袁蓓.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持久性影响及其对策建议[J].经济理论与经濟管理,2013(02):43-50.

[21] 刘丽萍,刘桂瑛,甘益凤,蒋琛娴,李楠.广西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学术论坛,2013,36(04):185-190+227.

[22] 范洪敏,穆怀中.人口老龄化会阻碍中等收入阶段跨越吗?[J].人口研究,2018,42(01):31-43.

[23] 汪静.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特征及其社会经济影响研究[J].地理科学,2017,37(11):1728-1735.

[24] 马瀛通.加速人口老龄化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J].中国人口科学,1987(02):41-49.

[25] 乔晓春.对《加速人口老龄化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一文的几点看法[J].中国人口科学,1988(02):39-41+34.

[26] 姜向群.对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概念和理论探析[J].人口学刊,2004(05):10-13.

[27] 方显仓,谢欣,黄泽民.人口老龄化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CES生产函数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4(12):90-96.

[28] 赵喜顺.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及发展老年产业分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4(01):72-75.

[29] 李志宏.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面效应分析[J].老龄科学研究,2013,1(07):3-12.

[30] 闫京华,王金营,欧阳静.“后人口红利期”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政策探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9(06):47-51.

[31] 丁军强.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及对策[J].理论月刊,2002(10):117-118.

作者:马俏

我国人口老化问题研究论文 篇3:

老旧社区公共活动空间适老化研究

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加突出,各城市适老化设计参差不齐,老年人养老需求逐渐多样化,其中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在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不同类型老年人出发分析、研究,对社区中老年人的行为特征与日常生活历程进行叙事分析并加以给出解决方案,以揭示社区内公共空间适老化规划研究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层次;适老化;社区公共空间;老年人行为分析;心理需求

序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民经济除了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与便利外,老龄化问题亦被推上风口浪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299万增加到2000年的8811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为6.96%,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从而衍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对现有社会服务体系产生巨大冲击,针对稍许滞后发展的老旧社区而言,老年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规划需求亦无法得到满足,因此,适老化概念应运而生,公共活动空间的适老化研究,对于呵护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1、研究目的及意义

1.1研究的目的

以老旧社区老人的需求作为基础,研究我国历年来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的变迁过程并且分析其中功能弱化及使用率低的问题,针对不同时期对适老化社区的公共服务体系进行分析与改造。满足、改进并完善老旧社区内老年人的社区服务需求,同时打造出一个成功案例为今后的社区老人服务建设规划提供建议和参考。

1.2研究的意义

公共空间以现有的公共服务条件和居民需求为导向,我们国家现在提倡的是养老方式以居家养老为主。如上海市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就明确提“9073”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框架,即90%的 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养老,仅3%的老年人进入机构养老。在工作日,城市里参与社区活动的主体人群基本上是老年人和儿童,儿童不具有主动性,多由老人照看,因而老人成为社区公共空间的主体。老人的社区活动需求有一定相互支撑性,良好的社区公共空间既可以增进老人邻里交往、提升归属感,减少老人的孤独感、失落感,又可以打造合适的居家养老环境。同时,彼此依托、相辅相成的是,老人们在社区里的活动也为社区的公共空间带来了活力,他们之间是互动的关系。社区公共空间也塑造了社区的人文环境,适宜老人的社区公共空间为老年人带来幸福晚年生活的同时,也丰富了老年群体的活动,塑造了社区的祥和,充实了社区的人文精神,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質量。

老旧社区的公共活动空间适老化规划,是缓解现阶段发展过快的社会进程与身体机能日益下降的老年居民之间矛盾冲突的一大建设。现如今,普遍老旧社区的公共活动空间无法满足老年居民日益增长的身体建设需求以及心理建设需求,加之其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相对落后,公共活动空间的品控无法得到基本保证,因此,居住在老旧社区的老年居民对公共活动空间有着更为迫切的适老化需求。

2、研究对象

2.1空间主体—老旧社区公共活动空间

本文所指的老旧社区乃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所建造的,由于新中国急速发展所需求的城市化力度加快,从而导致的房地产业数量猛增,此类社区在规划建造时无法达到精而细,存在建筑质量较差,规划设计不合理,公共活动空间缺失等问题。

一个社区的建设往往受本身的地理位置是否优越、生活圈繁华程度、交通便捷与否等系列因素影响,对于这些“先天”条件不太占优势的老旧社区而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多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其公共活动空间规划建设也因此有所影响,配套设施不全等原因也影响着对居住环境有所要求的老年居民的身心健康发展,社区内缺少公园、广场等空间类型,人们缺少交流、娱乐、运动、休憩的空间。

2.2研究主体—老年居民

老旧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使用对象涵盖社区内老人、儿童、青年、中年等人群,其中本次研究主体为社区老年人,对于老年人国际上普遍认为年满65周岁以上的人群即可定义为老年人,我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中明确指出只要是年满60岁以上的我国公民即在法定上都可被成为老年人同时可受到《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的保护。综合考量老年人的心理、生理层面需求的变化,根据各个老年人各个年龄段所需需求的差异,将老年人划分为三种类型,主要根据老年人的年龄将其分为健康活力型老人、退休安养型老人、悉心照料型老人。

健康活力型老人(60-75岁),此类老人一般年龄较为年轻、身体素质较为健康,平常有锻炼、运动的习惯,对于户外运动有比较大的需求。

退休安养型老人(76-89),此类老人年龄相对较大,相对于户外运动她们更加倾向于在室内进行安静修养,户外运动的频率相对较低。

悉心看护型老人(90岁以上),此类老人多数身体逐渐出现问题,24小时需要人们在旁边进行悉心呵护,除必要外基本不外出,即使外出身边也必须要有看护人在场看护。

因此老旧社区当中的适老化规划 能够不仅能满足老年人的日常活动需求而且还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社交空间及活动空间,使老年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质的提升,大多数的老年居民的身体机能都越来越来越差,一个良好的、适宜的活动空间,对于老年居民来说是健康的基本保障,户外活动、沐浴阳光、社群关系和谐给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带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研究内容与方法

3.1研究内容

该研究从理论与实际设计两个层面对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下的适老化社区公共空间进行探讨,并从马斯洛需求层次出发,探索能否通过适老化设计把社交需求更好地发挥出来,甚至帮助达到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尊重需求和人生价值实现需求的可能性。[1]

马斯洛需求层次认为,当人们满足了基本的需求之后,随着经济增长、生活条件提高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人们会想要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本文力求探讨如何在设计中,尽可能地提高老年人对于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社交需求中所获得的情感满足以及精神依托。

3.2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理论与实际设计相结合进行研究

(1)理论研究法

通过大量阅读相关文献并及时关注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出最适合本研究的理论与分析方法。

(2)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于2019年11月在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茶滘街合兴苑社区对84位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总结了老年人对于社区内公共活动空间的使用行为。

(3)实地观察法

在2019年-2020年期间,笔者多次走访合兴苑社区,观察老人们的活跃时间段和对高频活动场所,为后期设计方案选出合适的试点。

4、马斯洛需求与社区活动空间结合意义

4.1马斯洛需求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求,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各个需求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依赖,其中,社交需求很好的阐释了人类喜好群居的特质,而社交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则会导致幸福感有所缺失,消极心态增长,终日郁郁寡欢,社交需求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催发剂,构建满足社交需求的适老化公共活动空间则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压板石”。

4.2社交需求与老旧社区活动空间结合

人们对于社交的有所求很大程度上论证了老旧社区活动空间存在的必要性,老旧社区基本设施不完善,公共活动空间有所缺失,种种先天条件的不足会致使在此生活的人们幸福感缺失,而老幼群体更是所有群体里极需被照顾到的,现实生活中老幼群体的出行往往是相伴相随,许多年迈的爷爷奶奶会带着孙子在社区里游玩,和其他老人聚团聊天,因此公共活动空间的适老化趋势是所有群体的"最大公约数"。

5、老旧社区适老化空间研究设计—以合兴苑社区为例

5.1 项目区位

研究项目茶滘街合兴苑社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被荣兴路、花蕾路、悦城路、东潡北路围合,处于茶滘地区的中心。社区周围可供老年人休闲娱乐公共空间共有三处,分别是荔湾区怡康养老院,醉观公园,茶滘街新文化广场。三处场所距离社区距离不等,对于茶滘合兴苑社区老年人出行距离相对远。

5.2项目调研分析

笔者通过现场访谈以及发放问卷进行调研。除此之外,为使调研更具正确性和针对性,因此联系当地的社会工作服务者,通过社区服务站所提供近期的大方向调研大数据更能佐证笔者现场调研的结果是否为准确和有参考价值。

5.2.1从马斯洛视角看社区服务站调研数据

社区服务站所调研的范围如下:

本次调研以问卷访谈为主,实地观察为辅,将调研数据通过马斯洛需求层次进行以下分析总结。

(1)生理需求层面总结:长者存在提升健康管理能力的需求,主要是在常见疾病预防及护理和饮食调养两方面有明显的提升需求,社区长者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有一定的健康意识,大多数长者希望从了解更多运动保健、饮食调养两个方面的知识。问卷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长者最为关注的问题是健康问题占比66.67%,长者对自身的健康问题十分关注,长者普遍患有一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已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循环系疾病以及患有耳疾、眼疾、白内障、风湿等外部器官老化疾病居多。其中40%长者基本了解,56.67%长者不太了解,58.33%长者出现问题不懂得自救,66.67%长者关注运动保健,53.33%长者关注饮食。

(2)安全需求層面总结:长者存在获得社区照顾的需求,特别是在居家照护和居家养老福利政策两方面有明显的要求,希望开展居家安全主题预防以及自救知识宣传活动,51.67%的长者希望可以来找居家安全环境检查或者排除的活动。

(3)社交需求层面总结:社区长者有扩展人际交往的需求,渴望在社区内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4)尊重需求层面总结:长者存在获得情感支持和需求,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陪伴和倾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长者希望参与的兴趣服务上其中33.33%的老年人选择长者旅游策划类学习,20%长者报名学习智能手机班,根据焦点小组访谈得知,一般长者由于退休后有充足的闲暇时间,开始面临社会角色的转换,处于适应退出社会的角色转换的状态,在此角色转换阶段,一般长者仍然具备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提升自身能力,与时俱进,丰富晚年生活。

(5)自我实现需求层面总结:部分长者存在社区参与的要求,希望通过参与义工服务帮助有需要的人以及充实退休生活,根据焦点小组访谈结论得知长者参与义工的愿意是希望自己在退休之中还有一定的精力,希望在退休之中可以继续发挥自己的能力,帮助更多的人,也希望社工可以为自己参与义工服务提供条件。

5.2.2 情景化式项目调研数据

通过问卷调查将其演变为情景故事版进行数据汇总,更直观的了解数据情况。该项目调研通过活动类型对合兴苑社区老年人的公共生活状态进行解读,通过访问老年人得知20%长者有参加报名学习智能手机班想学习智能设备;33.33%长者参加旅游策划类学习促进交流;30%选择唱歌以及美食制作班接触唱歌,烹饪,阅读的兴趣爱好;部分长者希望通过义工服务帮助需要的人充实退休生活实现自我价值的服务帮助;66.67%长者关注运动保健而53.33%则关注饮食来提升健康管理;居家安全有40%长者基本了解,56.7%不太了解,58.33%的长者出现安全问题不能自救。

从以上数据总结出以下几点:

1.社区长者有扩展人际交往的需求;

2.部分长者存在社区参与的要求;

3.长者存在获得情感支持和需求;

4.长者存在获得社区照顾的需求;

5.社区长者存在提升居家安全知识的需求;

6.长者存在提升管理能力的需求。

从老年人的角度对社区现状进行了一系列调研总结后,开始对社区不同类型的居民进行访谈,剖析社区公共空间使用者的需求点和所存在的问题。

5.2.3公共空间深度调研

基于从使用者不同角度所得出合兴苑社区所存在的基本问题进行总结后,笔者对合兴苑公共空间物理环境以及空间交通经过点,使用率进行了调研分析,得出合兴苑社区3个适老化公共空间点需要进行改造,分别是:第一个定点公共空间下棋集聚地;第二个定点公共空间羽毛球乒乓球场地;第三个定点公共空间玫瑰园。因此调研了第一个定点空间中从上午10点至晚上9点得空间使用情况以及对空间所存在得问题进行了分析:

1.公共空间凳子需求量大,娱乐项目单一,导致有许多老年人想参与但没有空余的座位,并出现了一些老年人单独坐在角落,零交流;

2.社区内居民自家使用的废弃座椅放在街道导致不美观,使用率低;

总结:第一个定点空间休憩座位不足,空间内部划分没有达到交流的作用,无遮荫功能,在所有时间分布点上空间使用率高但存在许多不满意见,根据以上问题对定点1进行改造。

5.3 空间优化

5.3.1空间特性研究

从前期分析中对定点一空间特征及人群需求进行了梳理,表1如下。

5.3.2 空间演变未来计划

合兴苑社区公共空间需要更为细致的“适老化设计”,社区空间的布局,应有利于老人的活动。由于年龄的影响,老年人的身体较为虚弱, 对于休息需求度相对较大,如希望在社区内散步累的时候能够找得到地方休息。因此采用猫眼象限技术对已落成定点一的空间实施实时监测,收集空间使用率的数据,检测老人使用空间各个方面的情况。使用猫眼象限对已改造空间适用对象进行跟踪拍照。自动识别人数并记录坐标;自动识别活动空间使用情况并记录坐标,导出数据进行分析,为选取定点二、定点三空间设计做数据支撑。

因此笔者通过目前现状对定点二,三空间尝试组织设计。以下为定点二总平图。保留原来场地羽毛球场功能并进行优化,设置了无障碍通道和高低花园休息椅,为不同年龄层的老年人提供适合的休憩空间。

参考文献

[1]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下的适老化景观设计研究_刘哲辰

作者:刘燕珍?宋世真?卜荣宇

上一篇:版权言论自由研究法律论文下一篇:剖析大学生自主创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