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运用论文

2022-04-16

〔关键词〕美术教学;多媒体;问题;教学重点;教学基本功;主导作用;思维能力;惰性〔〔《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灵活运用影像、范画及故事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美术教学运用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学运用论文 篇1:

绘声绘色——小学音乐资源美术教学运用

◆摘  要:音乐与美术同属艺术范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音乐能让人在听觉上得到美妙的感受,而美术则让人在视觉上得到美的触动。在新课标的倡导下,课堂教学应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而音乐与美术的整合给美术课堂呈现了绘声绘色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对音乐资源的有效运用,是让美术课堂成为一场视听盛宴不可或缺的条件。

◆关键词:小学美术;音乐资源;教学方法;美术课堂

1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音乐资源的优势

第一,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运用音乐资源能够在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小朋友们听到音乐时他们会情不自禁地跟着一起哼唱,甚至手舞足蹈地摆动起身姿,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很浓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大的动力,因此引入音乐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绝对的优势。

第二,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运用音乐资源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作过这样的描述:“音乐是思维强有力的源泉。”音乐在小朋友们的脑海中唤起丰富的想象,通过让学生聆听音乐,在音乐中寻找画面,在音樂中幻想场景,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美,创造美。

第三,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运用音乐资源能够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情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育寓教于乐、生动形象、感人的优势。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情感的诱导,唤起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是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达到最好的效果。

2妙用音乐资源,促进美术课堂环节丰富多彩

2.1音乐导入美术课堂,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导入环节,运用音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试听结合,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课堂氛围,使学生享受美术课堂的韵律。小朋友们都喜欢音乐的律动,在上一年级《七彩飞虹》一课时,我利用歌曲《彩虹的约定》作为导入,一年级的小朋友都学过这首儿童歌曲,且这首歌在平时大课间操也会播放,这首歌让大家回忆起很多美好的时光,由于这首歌学生特别熟悉,个个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跟着节奏摆动着两手,唱起了《彩虹的约定》这首歌曲。整个课堂马上充满了愉悦的氛围,为这堂课的顺利开展做了良好的铺垫。这时,我紧接着提出问题:我们听到的这首歌同学们谁可以告诉我叫什么名字呢?同学们纷纷回答:彩虹……从而引出课题《七彩飞虹》,这样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了课堂的开始中了,并且课堂氛围极好,这就有赖于《彩虹的约定》这首歌曲的带动,因此,音乐资源作为小学美术课堂的导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2短促的音频授课,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儿童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表明,儿童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是很短的,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在上课期间,他们很容易被其他的东西带动注意力,比如窗外的风景,比如同学的一句话等等情况都会让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因此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资源时配合音频的使用就尤为重要,一声短促的音频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多媒体上,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美术课欣赏作品是常有的环节,这时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在切换幻灯片的功能中加入音频的使用,使播放效果图声并茂,更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对图片的兴趣,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合理地使用短促的音频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2.3优美的旋律诱发创作灵感,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音乐有一个很特殊的功能就是能够渲染和强化气氛,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有充裕的创作时间,利用音乐创设情境,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加的丰富多彩,形象动人。

例如在上一年级《软绵绵的云》一课时,在学生创作练习的过程中,我配上了一段优美的钢琴曲,舒缓的旋律缓缓地流入到小朋友们的耳中,很快地小朋友们进入到情境中,他们不由自主地就有了很多的想法,并在愉悦中把他们表现了出来。融入音乐的美术课堂创作,锻炼学生手和脑的能力,触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创作时的创作力和表现力。

2.4音乐进入尾声,深入人心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视觉能变成听觉,反过来听觉也可以变成视觉的画面。”在美术课堂上,用音乐来使学生产生共鸣是一种很好的选择,通过听一听、看一看使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如:在教学一年级《软绵绵的云》进入尾声时,我运用了一个动画配合一段感人的音乐再搭配一段朗诵,在我朗诵到第三句时,小朋友们就不由自主地跟着我一起朗诵了起来:“保护一片片云朵,爱护环境,从我做起……”朗诵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和我说:老师我好感动……这就是音美结合的魅力,让人动情,深入人心。

3美术与音乐的有效整合,体现了当前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明确提出:“在各门艺术之间寻求合理的联系。”艺术总是相通的,人的感知也是相通的,喜欢画画的同学往往会喜欢音乐,因此我们在美术课堂上有效地运用音乐资源,使同学们在美术课上受到视觉与听觉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爱上美术。整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新理念,美术与音乐的有效整合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更是体现了现代社会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作者:赖丽舒

美术教学运用论文 篇2:

美术教学运用多媒体易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 美术教学;多媒体;问题;教学重点;教学基

本功;主导作用;思维能力;惰性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灵活运用影像、范画及故事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合理地将多媒体运用于初中美术教学之中,无疑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及提高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多媒体只是教学辅助手段,如果不能做到合理、有效的运用,则会影响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难以提高教学效率。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易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忽略教学重点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多媒体则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使用的一种辅助手段。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不顾教学需要, 把追求课件效果的完美性放到比整个教学活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忽略了教学重点。如,有些美术教师觉得既然要用多媒体授课,如果不展示几张甚至十几张精美的图片,没有播放一些影视片段,就有愧于“多媒体”这三个字,结果则是将全部精力用于多媒体的展示上,却忘记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还有些教师喜欢把多媒体课件做得“花里胡哨”,不仅为每一张幻灯片设置色彩浓烈的不同背景并插入各种声音,而且过于强调幻灯片间的过渡效果,采用了百叶窗式、盒状式及梳理式等多种呈现方式,这使得教学重点无法凸显,学生的注意力大为分散,他们在眼花缭乱的多媒体“盛宴”面前无所适从。

二、忽略教学基本功训练

在美术教学中,很多青年美术教师都会主动地运用多媒体,但是部分缺乏现代教育理念或多媒体技术运用水平不高的教师,忽略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课堂上不能用形象生动的口头语言或适当的肢体语言将自己所讲授的内容表达出来,而是滥用多媒体,所选课件不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没有体现出先进的教学理念,“穿新鞋,走老路”, 一旦电脑出现异常,教学则无法继续进行。这使得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越来越差,教学失误越来越多,教学技能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三、影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多媒体只不过是教学辅助手段,但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一些教师只是充当了放映员和解说员的角色。由于多媒体课件一般都是依据一定程序制作的,上课时只需单击鼠标,其内容就会按顺序呈现在大屏幕上。如果教师完全将大屏幕当作黑板,忽视师生之间的交流,则会使教学活动变成一种单向的信息传递过程,给学生一种冷冰冰的感觉。同时,由于课件播放的顺序是事先设计好的,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往往会因课件的限制难以进行深入的探讨,而教师在备课时未能考虑到的但又是必须要解决的一些问题,也因多媒体的不合理运用,被忽略了。这不仅影响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而且不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四、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满堂灌”,不能讲得天衣无缝,要给学生留有自学、思考的余地。在将多媒体运用于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部分美术教师只是播放事先做好的课件,不能够根据教学变化及学生的反应适时地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如,有些教师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材料事无巨细地纳入多媒体课件之中,然后将这些材料一一进行呈现。一节课下来,单是学生欣赏的图片就多达三四十张,而且幻灯片切换速度过快,未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大屏幕成了信息的海洋,学生成了名副其实的“观光客”。这在无形中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助长教师的惰性

许多教师用了多媒体就不愿写教案,只是从网上盲目下载课件,不愿去考虑学生、教材及课型的实际,更不愿去探索教学规律,教学过于依赖多媒体,整堂课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课堂教学成了简单的模仿和机械的操作。这助长了教师的惰性,限制了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使教师沦为了一个只知操控鼠标的工具。

编辑:孟 刚

作者:张吉巧

美术教学运用论文 篇3:

美术教学运用鼓励性评价的探讨

所谓鼓励性评价,就是教育者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其闪光点,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不断增强学生成功的愿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往,教师常以一个统一的标准,用分数这把尺子简单划一地评价所有学生。

一、教师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

教师的期望来源于正确的教育思想,教师要相信“学习困难学生”是有潜能的,他们的潜能是可以发展的。如果教师总是认为学生笨、教不会,带着这种消极的态度去从事教育,就会有意无意地把“这类学生好不了”的想法强加于学生,使整个教育一开始就失败了。

积极的期望必定要转化为对学生的积极要求,而积极的要求又依赖于对学生实际的了解,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是消极的,而只有通过学生努力可以达到的要求才是积极的。因为它既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现实希望,又易于被学生内化为自觉的要求,从而诱导学生为之奋斗。过高的脱离“学习困难学生”实际的要求,是当前教育“学习困难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尽管教师的用心和愿望是好的,但实际效果却往往是事与愿违的,因为过高的要求往往不易被学生接受,达不到这样的目标,反而增加了学生的挫折感,进一步丧失了学生的内部动机,压抑了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和才能的开掘,而教师也会因为学生未达到预期的要求,转为“恨铁不成钢”,进而发展为指责、埋怨学生,导致师生情感的破裂,整个教育就进入一种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恶性循环之中,使教师和学生都不能自拔。

二、教师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诱导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

积极的期望和要求,能对学生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而要达到这一点,则必须变为学生自身的要求,并化为具体的行动。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种种成功的机会,诱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和发展自己,把期望和要求变成有形的事实。

三、要进行鼓励性评价,同时需制订不同层次的不同标准

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大面积地受到表扬和鼓励,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要求各层次的学生都应向高一层次前进,这有利于学生不断进取。因此,我们要实行适应学生起点的鼓励进步的评价。实施鼓励性评价的主要做法是:

1.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确定其要达到的最近区域目标

在美术教学中同一项练习,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制订几个评价标准。例如:上素描静物课,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A、B、C几个等级小组,在不同等级内提出不同要求。C级要求造型准确,能表现型准确,物体立体感、空间感、质感比较强。如符合要求就给高分,当学生达到这一标准后,即可升入高一级。

2.对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每一点进步,或对某些长处有所发展的学生都给予鼓励

如作品有创新,色彩效果好,造型准确,制作精巧等等都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在学习上逐步上台阶,不断地由小成功积为大成功,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信心,激发内在的学习主动性。

在教学评价中,除了采用教师评价之外,还可以采用学生群体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学生们进行互评除了受评者得益之外,评价他人美术作品的学生也可以从中吸收别人的长处,还能培养其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我还在班里搞了班干部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挥和表现自己的能力,把班里工作搞好。每次实践证明:学生的成功源于学生的信心,学生信心的形成往往源于教师的鼓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运用鼓励性评价有益于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进取,从而在学习上取得新的成功。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第三中学)

作者:李存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