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论文

2022-04-29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经济实力突飞猛进,党与人民携手共进,各行各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物质基础不断满足的同时,人们逐渐提高了对生活质量的需求。所以,为了在快节奏下给人们舒缓减压,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项目逐渐提上日程。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度假空间,提高了生活幸福感,而且有助于深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论文 篇1: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具体路径研究

摘要:旅游业是我国重要的第三产业,近些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改革发展,旅游业关注度在逐步提升。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是我国较为热门的旅游主题,也是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将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旅游发展相互结合,能为生态旅游提供较多资源,还能借助生态旅游促进自然保护区经济全面发展。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具体路径

我国多个地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较快,但是在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限制了自然保护区全面发展。所以当前要强化管理,转变原有的发展模式,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路径。逐步引入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扩大生态旅游管理覆盖范围,促使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生态化转型。

1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现状分析

自然保护区在全面发展生态旅游方面具有充足的优势条件,但是在管理现状来看仍旧存在较多问题。首先生态环境退化问题较为严重,自然保护区污染问题严重。主要是由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模逐步扩大,保护区中人流量在增加。有部分游客缺乏良好的保护意识,存在较多不文明的旅游行为,在景区随意丢弃杂物。为了更好地适应生态旅游发展需求,围绕自然保护区周边建立的酒店、饭店等建筑数量逐步增多,交通量增多,导致自然保护区大气受到相应污染。自然保护区中诸多基础设施建设范围逐步延伸,开始扩散到景区核心区域,致使局部生态系统发生不同程度退化。有部分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要进一步适应自然保护区环境监控、旅游管理等多项工作需求[1]。

2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具体路径探析

2.1 强化宏观管理,扩大科技投入

当前要强化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首先要强化法制建设,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在强制性的法律制度基础上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行为进行约束,引导自然保护区全面发展。要逐步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管理办法等,补充旅游方面的法律内容。相关部门结合旅游管理内容与要求逐步扩大法律法规覆盖内容,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有效导向。此外,要逐步建立完善的协同机制与责任制度,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实现生态旅游统一化监管。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合理融入绿色技术,逐步扩大科技投入。以技术为发展动力,扩大自然保护区保护力度,比如实施风能发电。还要积极构建生态处理系统,对污染物进行控制,保障生态良性循环发展。应用GPS、GIS、RS等技术对环境进行有效监测,掌握生态资源动态变化情况[2]。

2.2 明确管理职责,规范广大游客行为

管理部门要明确自身管理职责,建立生态旅游管理机构,确保各个部门之间能相互协作,实现自然保护区统一化管理。要引导管理机制稳定运行,各个部门之间共同管理,相互监督,促使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旅游全面发展。当前相关管理部门要通过不同途径强化游客环境教育,使得广大游客能建立良好的环保意识。自然保护区要定期组织开展生态环境科学普及活动,引导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群众与广大游客积极参与到科普知识竞赛中。通过此类活动扩大广大群众参与度,从科普中能认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作用,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还要逐步强化保护区生态辅助设施建设,引导游客合理应用此类辅助设施。对游客数量科学规划,可以合理限流、分流,避免游客容量过大,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较大威胁[3]。

2.3 加强自然保护区旅游社区与保护区资源管理

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過程中要实行统一化管理,积极加入社区参与机制。对自然保护区合理规划与管理过程中,要突出社区综合效益全面发展。相关管理部门要对当地社区群众个人利益进行维护,对自然保护区合理规划,不能过多占用群众生活空间。在自然保护区中要强化垃圾回收装置建设,实现废物回收与资源高效应用,降低环境污染问题,加快生态旅游发展。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不能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在完善道路、管道、景区指示牌等基础设施建设中,避免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破坏。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之前,要对保护区中动植物资源界限合理划分。如果动植物资源较为密集严禁开发,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除了保护区自然景观之外,还要强化人文景观专项保护,提升人文景观完整性。例如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经济补贴方式引导当地群众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创设极具民族特色以及地方特色的文化环境,提升自然保护区整体影响力。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在自然保护区建设过程中生态旅游发展优势较大,在自然保护区建设中要强化旅游资源开发、维护管理与发展运营。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强化社区管理与资源管理,培育游客环保意识,扩大科技投入,促使自然保护区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时佼.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及其路径选择[J].科学与财富,2016(11):878.

[2] 金天.生态旅游管理的内涵、原则及路径选择[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6):174.

[3] 杨丹.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制约因素及其路径选择[J].商,2016(20):279.

【通联编辑:唐一东】

作者:刘湘霞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论文 篇2: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经济实力突飞猛进,党与人民携手共进,各行各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物质基础不断满足的同时,人们逐渐提高了对生活质量的需求。所以,为了在快节奏下给人们舒缓减压,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项目逐渐提上日程。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度假空间,提高了生活幸福感,而且有助于深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鉴于此,结合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情况作出分析,并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關键词 森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

湖南省湘西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境内山脉纵横、河网密布,森林覆盖率高达70%,以宜居、宜游、宜养、宜业的特色被国内外所熟知。近些年,湘西地区切实实践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结合其森林资源大力开发生态旅游业,协同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带动区域内部整体发展,但同时衍生了部分问题,需要引起相关重视。

1 湘西生态旅游现状

1.1 生态优势

湘西地区生态优势突出,具有庞大的水力资源蕴藏量和森林覆盖面积,在生态旅游开发中具备相当的基础保障。生态旅游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生态体验、生态教育以及生态认知并获得身心愉悦的旅游方式。在生态旅游开发中,湘西地区以其大规模森林储备量和独有的珍贵树种,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风貌景观。在地理位置、气候、土壤以及地质结构的影响下,湘西地区潜藏着3个独有的地理优势:气候上的微生物发酵带、土壤中的富硒带以及植物群落里的亚麻酸带。在此基础上,湘西地区拥有1332万公顷的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远超国内平均水平。境内拥有多个国家级公园建设,成为公认的天然大氧吧。在生态旅游开发中,独有的生态优势成为良好的动力,不仅减少了建设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在多年的积淀中,湘西地区的绿色名片被世人所熟知,成为最好的宣传方式。

1.2 易开发,潜力大

湘西地区包括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4个国家湿地公园以及8个国有林场,地区内部空气优良率高达97%。在生态旅游开发中,它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湘西地区优良的生态环境和适宜的气候,促进其养肺、养眼、养心的功能全面提升,并且原始的喀斯特地貌、独特秀丽的自然景观以及奇异丰富的动植物基因库为旅客提供了不同的体验。开发工作中,利用原有区位优势进行拓展,能够减少工作庞杂的任务量,提高开发效率,且在人们对生态意识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具有相当的发展前景。

1.3 政策优势

2015年以来,湘西地区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切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建立完善森林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为目标,以城乡绿化美化和生态景观打造为重点,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不仅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而且借助政府和人民集体的力量,实现了生态效益的不断增长,成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支柱。新时期,湘西地区主动把握时代趋势,以市场需求为基准,通力打造生态福祉。而政策倾向不断促进发展力量的壮大,通过进行科学规划、综合治理,为湘西地区的生态旅游业发展提供保障。

2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概述

森林是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具有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以及多种多样的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肺。在生态旅游开发中,森林资源作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够美化旅游环境,而且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为人们提供天然的度假休闲场所,属于朝阳产业。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包含吃、住、行、游、购、娱六位一体,为旅客提供全面化服务,促进形成特色产业优势,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增长。而开发工作为森林自然保护区带来了以下改变:1)促进森林自然保护区的经济收入更加多元化,实现了保护区的自给自足,为保护工作提供了资金支持,实现了循环发展;2)湘西地区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对象,在生态旅游业开发中,森林自然保护区能够发挥独有优势,促进区域内部整体经济发展,帮助贫困人口提升就业率,改善居住和生活水平,将其从受帮助群体转化成开发者、创业者;3)森林自然保护区内包含大量珍贵树种和珍稀资源,在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能够为人们提供实践场所,通过旅游形式提高环保意识。在传统意义中,森林保护区作为封闭场所,公众的认知并不充分,且由于其保护工作脱离现实,难以发挥社会的主导作用。而现代的生态旅游在对其开发的过程中,极大程度地促进了森林重要意义的普及,通过保护区的主动开放,为人们提供生态享受,而旅客为保护区创造收入,实现互利共赢,成为生态旅游的发展动力。

在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开发中,应当针对生态旅游的特质,对保护区作出一定规划,确定其具备以下特质:1)保护区内部的生态环境应当更加原始,森林景观保存完整未受到破坏;2)保护区内部的全体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3)生态旅游中,应当以环境本身作为基准,防止造成负面影响;4)保护区产生的生态效益用以提高保护区工作水平的部分居多,其余部分用以回馈居民;5)生态旅游的核心价值体现于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所以在保护区内应当加强环境保护活动开展力度。自然保护区的划分代表着国家对当地的重视程度,而生态旅游的开发工作应当符合实际标准,防止由于对经济效益的盲目追求,导致保护区完整性遭受破坏。

3 湘西地区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3.1 开发工作不合理

森林自然保护区具有特殊性质,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条件进行保护,才能良好体现开发价值。但是,由于在实际开发工作中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导致工作开展存在滞后性,不仅影响开发进度,而且导致保护区存在大量弊端。针对森林保护区的开发工作,应当综合分析当地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结合森林本身的特质,率先进行树种保护工作才能实施工程。然而,一些试验区为了提高开发效率,盲目建设,导致森林资源遭受了破坏,存在大量的违法违规情况。管理人员无视法律法规,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砍伐森林而建造“特色”建筑,从而形成虚假旅游景观以吸引游客,导致生态旅游丧失实际意义,存在大量商业化和城市化情况。一些保护区不明确自身的特质,在开发中套用成功地区的方式,导致森林不能适应开发工作的标准,造成了一定的损毁。而一些保护区开发中,不但对所规划的合理位置进行建设,而且为了扩大开发地区,改造保护区域等重点核心位置,破坏了大量珍稀资源。

3.2 污染情况严重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开发中势必会改造保护区内原有景致,一旦不能良好处理造成的污染,会给保护区的带来严重的环境负担。目前,一些保护区的统计显示,开发工作所带来的噪声和粉尘等污染情况严重,已经超过了国家制定的标准,给保护区带来了酸雨和有害物质扩散等影响,直接造成保护区内大量树种受到破坏,使得当地民众丧失对开发工作的信任。一些保护区以市场中的日常旅游景点为标准进行人工化改造,园区内部多处布设电线等现代化设备,不符合生态旅游的真实需求。

3.3 旅游区超负荷

生态旅游具有特殊性质,在接待游客数量方面存在限额。但是,一些保护区为了提高收入,忽视标准的限制,导致旅游区负荷过高,造成了生态系统的失衡。生态旅游开发工作的初心是提高当地经济来源、促进生态价值体现,但受到经济的诱惑,多个旅游保护区盲目开放,提高旅客容纳量,造成内部长期超载,致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态旅游中,由于旅客素质存在一定差异,景区中垃圾乱扔、乱涂乱画、破坏树种等情况屡有发生,直接影响保护区内部的环境和树种的保护工作。

4 生态旅游开发问题的对策

4.1 合理规划

在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开发中,应当协同多部门进行规划,通过制定科学方案进行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开发中,应当提前进行科研工作,采集分析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地质信息,以科学化的检测结果,完善保护区的建设计划。针对开发后生态旅游区域的规划,应当结合区域的负载情况合理布置,遵循生态系统的规律,达到既能够发展经济又不会对环境造成负担的目的。

4.2 加强监管力度

针对保护区开发工作中存在的大量不合理,应当加强监督管理力度,提高违法成本,防止对保护区的过度开发和破坏。监管工作应当在开发的各个环节予以体现,对开发的范围、进度、质量负责,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保持本土特色,突出原始生态文明风貌。针对不法机构和工作人员对开发工作认知存在的偏差,应当予以纠正,情节严重者应当进行相应处罚,提高违法成本,杜绝虚假开发和粗制滥造景观的情况。

4.3 完善旅游环境法规

法律制度作为执法开展的基本保障,应当得到相应完善,从而做到执法有据可依。针对生态旅游开发中的所有工作环节进行法律规范,从旅游区建设项目的审批办法和权限入手,严格控制开发项目的开发主体质量,确定旅游区保护范围和保护内容,提高保护工作力度。法规的处罚措施不是根本目的,實际工作中结合环保意识和法律常识的宣传工作,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意识,无论是在开发环节还是对环境保护的长远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

5 结语

针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工作,应当具备相应的职能认知,明确保护区本身的重要意义,提高经济效益。所以,开发中应当加强管理力度,着重保护原有森林体系,促进湘西地区建设日益完善,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宗雪.我国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2016(1):14-18.

[2] 杜芳芝.森林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7(18):95.

[3] 张普.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1):161.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廖文斌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论文 篇3: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对策探讨

摘 要 在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旅游开发,是实现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自然保护区在进行生态旅游开发时仍存在一些不足,易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基于此,针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自然保护区发展情况,对生态旅游开发提出相应对策,促使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

在自然保护区进行传统的旅游开发,容易破坏保护区自然景观與原始风貌,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生态旅游地,开展生态旅游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回归自然、探索自然的需求,还能有效避免传统旅游开发对保护区所造成的生态破坏,并能为保护区增加建设资金,真正实现其教育功能,提高整个社会对其地位和价值的认识,从而促进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值得思考和探索。

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其中核心区、缓冲区属于旅游开发禁区,禁止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禁止任何人进入,因科学研究需要进入的,需经主管部门审批。生态旅游是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实现生态环保与旅游发展的旅游行为。在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开展生态旅游,符合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相关要求。

1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1.1 自然资源和自然景观破坏较大

截至2019年12月,我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 750个,面积147万平方千米,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5%,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74个。全国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点1.18万处,占陆域国土面积18%以上。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职责包括在不影响保护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组织开展参观、旅游等活动。但是,近年来某些自然保护区在创新当地的旅游发展模式时,没有充分监管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进而导致保护区的原始生态氛围遭受破坏,影响到生态旅游的长效开展[1]。

1.2 管理体制不完善

自然保护区在管理、监督体制、资源管辖权属、执法等多方面存在问题,对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埋下了隐患。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迫切希望通过旅游产业带动经济发展,所以在缺乏经营理念与管理人才、对生态旅游资源认识不足的状态下进行过度开发,偏重短期效益而忽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生态资源的可再生性,降低了生态旅游的质量[2]。部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涉及多个机构的利益,包括管理机构、旅行社、科研单位、社区居民等,各方在争取各自利益方面难免发生矛盾。科研单位侧重于科研、种质资源保护、自然保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如果有过多游客参观,可能会对保育区域造成破坏,影响科研工作。

1.3 旅游开发缺乏整体设计与规划

目前,有很多自然保护区没有对生态旅游进行合理规划,部分保护区虽然进行了规划却没有报批[3]。建设项目没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整体设计和规划。在保护区内建造大量的游玩设施或者人工景观,严重违背生态旅游的原则,也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自然景观。部分自然保护区在进行生态旅游开发时,没有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规保护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古迹及人文旅游资源,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不符合环境部门标准,建设单位没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实施建设。

2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对策

在开发建设方面,要做到注重保护、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批进行。生态旅游开发要遵循综合发展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以生态保护和科普教育为主,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方面,自然保护区可以构建“区内旅游,区外消费”“定点、定线、定时、定量”“园中园,区中区”等开发模式。

2.1 优化管理机构,提高管理水平

目前,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有管理体制不完善,多方管理;旅游开发欠缺长远规划;旅游开发对自然资源、人文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破坏。但是,面对全域旅游加速发展和旅游需求急剧增长等外部机会,自然保护区应扭转管理体制不完善的劣势,抓住全域旅游发展的机会,不断优化管理体系,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1)要发挥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能,建立统一的行政管理机构,避免政出多门,资源权属不清。2)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合理处理好管理机构、旅行社、周边社区等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避免因为争取各自利益而发生矛盾,对保护区域自然资源造成破坏。3)政府可以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支持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通过运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管理,还可以应用生物工程手段、环保手段改善保护区自然生态环境。4)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可采取有效的森林旅游经营管理措施,如健全旅游经营管理体制、旅游经营多样化、注重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升服务质量以及实行现代化科学管理等。

2.2 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丰富,进行旅游开发可以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旅游项目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都会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牺牲生态效益换来经济效益是得不偿失的。而且,自然保护区设立的目的是保护自然环境和珍稀动植物。因此,在进行旅游开发时,要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开发应服从于保护的开发原则,保持旅游资源的原始性和真实性,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旅游开发应以保护自然资源与历史人文资源为前提,坚持旅游开发与管理相统一。保护措施主要有以下3点:1)在环境保护措施方面,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可以在自然保护区以及社区周边设置环保宣传栏,加强科普宣传,定期开展社区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公民环保意识;2)旅游设施的建设要符合环境部门标准,重点治理关键区域;3)在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方面,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自然资源进行保护,重点保护历史文化古迹和人文资源。

2.3 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开展深度森林旅游

自然保护区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应结合自身特色。例如,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在进行旅游开发时应以森林景观为主体,发展森林生态休闲游。自然保护区空气负离子浓度高,森林植物精气均含有十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萜類化合物,进行森林浴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1)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可凭借自然保护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广阔的客源市场优势,抓住国家推出全域旅游的外部机会,联合旅行社和社区居民开展深度森林旅游,开发生态旅游产品、疗养度假旅游产品。2)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如中小学生自然教育及科普教育旅游产品。由旅行社设计旅游线路,志愿者组织及社区开展科普教育讲座。这样游客不仅可以亲近自然,还可以学习科普知识,保护自然资源。3)加强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在特定区域开展采集植物标本活动和生态知识课堂活动。游客准确采集一定数量的标本或者答对课堂问题就可以获得活动主办方提供的纪念礼品。

2.4 加强生态旅游宣传,塑造自然保护区旅游品牌形象

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除了要坚持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外,对社区居民旅游参与度和游客素质要求较高。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在参与旅游建设时,比较缺乏生态保护意识。社区居民通过开设民宿、餐馆等方式参与旅游经营活动,占据旅游产业链条一定比重。为了避免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利用丰富的原生性资源优势,采取多元化经营策略,加强生态旅游宣传教育,塑造自然保护区旅游品牌形象。例如,定期在保护区或者周边社区开展生态旅游宣传教育活动,使社区居民认识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引导游客文明旅游;注重多方合作,提高社会公众生态旅游参与热情。

3 结语

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只有优化管理机构,提高管理水平,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才能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开展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需结合自身实际,抓住全域旅游的旅游政策,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开展深度森林旅游。同时,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和政府主管部门应注重加强生态旅游宣传,塑造自然保护区旅游品牌形象,采取相应的旅游开发策略,实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苏海萍,胡天祥,肖宇.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对策的思考:以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为例[J].绿色科技,2019(07):205-206.

[2] 李晖.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因素[J].旅游与摄影,2020(01):75.

[3] 韩海红.自然保护区如何合理开发生态旅游[J].热带农业工程,2019(06):223.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谭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