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人浅析论文

2022-04-15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深化市场化改革持续进行,市场竞争压力逐渐加大,客观上对企业基层统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践中企业基层统计人员队伍存在一定问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相关需求。本文针对企业基层统计人员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提出了相应解决思路。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统计人浅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统计人浅析论文 篇1:

统计人员从业现状浅析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信息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但统计人员作为数据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业面狭窄,社会地位偏低。文章从体制、宣传、教育、统计人员自身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变统计人员从业现状的建议。

[关键词]统计;诚信;宣传;教育

[作者简介]赵遂乔,供职于攀钢集团北海钢管有限公司,广西北海536005

[文献标识码]A

我国著名经济、人口学家马寅初说,政治家不能离开统计而施政、教育家不能离开统计而究学、企业家不能离开统计而管理。可见,统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我国统计人员的从业现状并不理想。1990年和2005年全国统计职称考试报名人数,分别为26万和2.5万,15年间平均每年下降17%。难道说统计工作真的无所作为、没有市场了吗?当然不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换,现代经济已从计划走向市场、走向世界,在高新技术竞争的同时,也进行着信息资源的竞争,统计数据作为信息资源的主要载体,或者说是一种信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自然也就需要更多的统计从业人员。但为什么会出现统计从业人员不升反降的反常情况呢?

一、统计体制不完善,统计诚信下降

在我国,很多地方的领导政绩考核与GDP等统计数据挂钩,受利益驱动和领导谋求政绩的影响,统计数据的抗干扰能力日益下降,“数字出官,官出数字”几乎成了公论,统计诚信遭遇严峻挑战。这是我国统计体制不完善、统计机构不独立的具体表现。它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权威性,造成人们对统计工作的不信任,使大家一听到统计首先想到是水分、虚假、数字游戏,甚至认为统计可有可无,而不是考虑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

而在西方国家,统计法明确规定,被调查者提供的资料不得用于统计之外的任何目的,他们认为,凡是与被调查者发生利害关系的调查,都不是统计,而是行政记录,他们也不强调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而是力求消除被调查者如实上报资料可能给自己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统计机关还必须承担为被调查者严格保守秘密的义务,确保其资料不会被用于统计之外的任何目的。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石,没有诚信,统计自然也就失去了市场。统计诚信需要统计工作者、统计资料提供者及地方、部门、单位领导人的共同诚实守信来支撑。要让大家共同自觉维护统计诚信,就要加快我国统计体制改革的步伐,从体制上保证统计的独立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报实数吃亏”、“政府愈重视什么,什么数就愈不可靠”的难题,提高统计数据的权威性,改变社会公众对统计工作的认知和态度。

二、统计宣传不到位,基层单位统计工作薄弱

1983年《统计法》颁布,但至今人们对统计事业的了解还是十分有限,只有统计人自己默默无闻地做着“自以为神圣”的工作。在杂志、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中很难看到统计的身影,虽然统计系统有自己的媒体,但影响力极为有限,且其中多是政府统计,作为其数据来源——企业、事业等基层单位统计很少提到,造成公众或者不了解统计,或者认为统计只是统计局等政府统计部门的事,与企业、事业等基层单位没有多大关系,也造成不少企业、事业单位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据统计资料显示,企业、事业单位设有专门统计机构的不足15%,绝大多数统计人员都是“寄人篱下”,被收编在会计等部门;而专职统计人员只占统计人员的30%左右,有的单位甚至干脆就不设统计岗位,统计报表由会计人员代做,造成统计“无根”,统计基础不稳。

其实,企业统计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在产品质量控制和统计预测中,应用统计技术能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偏离目标值的情况,能为质量、工艺、生产等相关部门纠正偏差和排除故障提供科学依据,及时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减少企业经济损失。

众所周知,会计、经济类从业人员的主要就业市场并不在政府财经系统,统计人员的主要就业市场也一样不在政府统计系统,而是在许许多多的基层企业、事业单位。所以要加强统计宣传,特别是加强对企业、事业等基层单位的统计宣传,让社会公众了解统计、支持统计,进而依赖统计。

三、统计教育滞后,统计人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欠缺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经济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统计工作已由单纯的统计信息搜集、整理职能转变为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统计工作的环境、方式和内容也都随之发生了变化,对统计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统计专业人才培养和后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却相对滞后,这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其一。高校教育内容滞后

长期以来,高校统计教育主要以数学和经济方向为重点,缺乏交叉学科内容,比如管理学、社会学、会计学、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特别是缺乏对实际问题进行统计分析能力的培养,造成统计专业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针对这种现象,统计教育应向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和实用型统计人才转变,适当增加交叉学科的教学内容,并在统计分析方法、技能训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强调统计分析、预测和决策方法,特别是加大实用案例分析教学,由于案例所描述的大都是来源于复杂实际生活的真实问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可以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统计人才以后就业打好基础。

其二,岗前培训和后续教育缺乏

统计工作不只是简单的加加减减、写写算算,未经过专门的统计专业培训和系统的岗前教育,是做不好统计工作的。但是现阶段由于各种原因,很多统计人员都缺乏系统的、高质量的岗前培训和后续教育。在上岗前,不但要对统计人员进行统计法规和统计专业知识的培训,还要进行本单位统计流程、相关内容及与本单位有关的经济理论知识、现代统计方法与技术应用的培训,以便统计人员能尽快进入角色,将相关理论知识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好统计工作,进行统计分析与预测。上岗后,要注重统计人员的知识更新,使其能用最先进、最科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工作,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四、提高统计人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统计职能

统计是综合性、技术性很强的一项工作。目前统计队伍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普遍存在专业素质偏低的现象,真正受过系统统计教育的人员很少,很多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来。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使统计工作仍然停留在原始数据的汇总、物资收发存、产销率、合格率等计算的初级统计阶段,没有发挥更多的作用。

作为统计人都明白,干统计并不难,但要干好,让小统计产生大作为,让领导和社会认同统计、肯定统计,并不是那么容易。在业务素质偏低的现有情况下,统计人员怎样才能克服自身困难,真正发挥统计的作用,让社会重新认识统计、接受统计,并开始依赖统计,为更多的统计人员打开就业市场呢?这需要每一个统计人的努力,作为统计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也有条件为统计工作塑造良好形象,为此,我们要在求真、求准、求快、求好上下功夫。

其一,求真:树立良好职业道德。以维护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为天职

统计工作的生命在于真实,真实的统计数据是统计的基础。统计人员要对原始资料进行认真的检查和审核,不编造虚假统计数据或者篡改统计资料,并用科学、客观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不为了某种特定的结论或迎合某种意图而扭曲分析真相,要给出真实的结论。为防止因使用了错误的数据而得出错误的结论,从而造成决策失误,不仅统计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也要求提供原始数据的部门和人员有强烈的责任感,对自己所提供数据的重要性要有正确的认识,并且进行自检,发现错误及时修正。如果原始数据假了,再科学的统计方法也等于是零,统计工作也就没有了意义。所以统计工作一定要把“真实”视为生命,统计人员要以实事求是精神捍卫统计数据的真实性,确保统计数据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也经得起别人的检验,做到报出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真实的、都是经得起检查的。

其二,求准:加强责任心。保证统计数据准确性

准确性是统计信息使用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衡量统计数据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指的是统计数据与客观事物的准确值之间的差距,通常用误差的大小来衡量和表述。为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要求统计人员有强烈的责任感,使用科学、客观的方法进行统计,把统计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为相关人员提供满足使用要求的统计资料,而不能抱有“三分统计,七分估计”的态度,以统计估计为借口,提供不准确、不可靠的统计资料。

其三,求快: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统计数据及时性

正常的统计工作是一项事后工作,但它仍然有很强的时效性,事后统计要及时,这是对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统计预测、统计分析的时效性要求更高,只有及时的高质量的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报告,才能提示经济运行和企业生产中出现的偏差,预警可能出现的问题,为管理者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使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所以统计人员要以最快的速度将统计资料送出,很多统计数据早报和晚报的效应是完全不同的,只有满足时效性要求,统计信息才具有价值。

其四,求好:充分发挥统计职能。做好统计服务工作

统计服务是统计工作为社会提供的信息产品,也是统计工作的永恒主题。统计服务要做到主动、及时、实用,并不断扩大服务对象,完善服务手段,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按照权限为相关部门提供有用的信息数据,而不是单纯为管理者服务。

为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体现统计工作价值,提升统计地位,统计人员要努力使统计服务更具敏锐性、前瞻性和实用性,而不能只满足于简单的报表运行、数据搜集和加减运算,还要加强统计资料的开发运用,整合统计资源,并用科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向相关部门提供情况和咨询建议,为管理者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彻底改变过去守着统计资料无所作为的状况。

总之,要改变社会对统计的认知,改善统计就业现状,提高统计地位,需要统计管理者、统计教育者、统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统计工作人员一定要树立“有作为才有地位”的观念,通过高水平的统计分析、统计预测资料,真正发挥统计工作的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让社会重新了解和认识统计,让基层的企业、事业管理者接受和依赖统计,树立统计工作的全新“形象”,为更多的统计人员打开就业市场,提高统计工作的社会地位。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赵遂乔

统计人浅析论文 篇2:

浅析企业基层统计人员队伍建设及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深化市场化改革持续进行,市场竞争压力逐渐加大,客观上对企业基层统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践中企业基层统计人员队伍存在一定问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相关需求。本文针对企业基层统计人员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提出了相应解决思路。

关键词:企业;基层统计人员;队伍建设

一、企业基层统计人员队伍建设现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压力使得企业间竞争愈演愈烈,企业经营者需要提高管理效率以应对快速變化的市场。同时我国企业数量和规模也在持续增长,客观上增加了企业对基层统计人员的需求。在企业基层统计人员队伍建设中,各企业扩充了人员队伍,不仅实现统计工作全面覆盖,也为高效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帮助企业更好更快顺应市场变化。企业基层统计人员对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我国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企业和社会对企业基层统计人员队伍要求越来越高,建设企业基层统计人员队伍紧迫性正逐年加大。可预期的未来,需要更多更好基层统计人员继续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企业基层统计人员队伍建设中常见问题

随着我国企业基层统计人员队伍建设开展,各企业按照自身需求和能力建设了不同类型基层统计人员队伍。特别是新修订《统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从制度上提供了保障。但现行法律法规更多偏向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要求偏低,造成企业内部统计队伍建设一致性没有落实基础。各企业仅按照自身现有需求和能力建设企业基层统计人员队伍,这给企业统计工作带来的很多问题。

1.企业基层统计人员分布不合理。

出于成本考虑,企业基层统计人员以兼职为主。在人员安排上,统计人员年龄分布不均衡,大量集中在年龄段两端,缺乏年龄段中段力量,面临断档风险。性别也以女性为主,这对全面开展统计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2.企业基层统计人员业务水平能力偏低

企业基层统计人员多为非统计教育背景,普遍缺乏统计专业知识。企业基层统计人员当中年龄偏大存在知识面陈旧,信息化能力差,接受新事物速度较慢;年龄偏小存在工作不扎实,经常出现基础性错误。不同统计人员之间工作准确性差距也很明显。

3.企业基层统计人员流动性大

企业基层统计岗位没有晋升空间,统计人员没有提升专业技能内在动力,主观性差。自从2016年取消统计从业资格考试以来,企业培训基层统计人员的动力也在减少。同时多数部门领导对统计专业性认识不足,随意指定人员从事基层统计工作。加之从事基层岗位青年人主动辞职呈上升趋势,造成企业基层统计人员流动性大。

4.企业缺少建设基层统计人员队伍发展思路

企业通常不具备统计专业人才,不知应怎样建设基层统计人员队伍。很少有统计人才设计成功案例作为示范,外部可用信息不足以借鉴,各企业只能按照自身理解建设基层统计队伍。没有形成统一发展模式。势必造成现短板,影响企业统计的发展,也使得统计创新能力不足。

三、问题分析与改善策略

单纯要求企业基层统计人员爱岗敬业、踏实工作无法解答以上问题。统计是一项业务性、技术性、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企业内部现有基层统计人员是有限的。这与企业增加对基层统计人员需求不相匹配。企业基层统计人员供给与需求间的矛盾是影响企业基层统计人员队伍建设的主要矛盾。这个矛盾表现为企业基层统计人员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企业无法提供足够符合要求的人员,只能使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相对较差人员代替。在企业内部管理基本到位情况下,基础统计工作仍能完成,符合统计工作要求人员供给不足带来的问题很难通过统计报表直观体现。能直观体现企业基层统计人员供需矛盾就是企业基层统计人员队伍建设情况。通过观察企业基层统计人员队伍建设情况就能描述出供需矛盾的程度。通常可以观察企业有多少基层统计人员,能覆盖多少部门和业务流程,有多少长期从业人员,考核情况如何,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情况。

企业对基层统计人员需求增加是客观要求,解决企业基层统计人员供需矛盾有效办法是增加基层统计人员供给。在成本压力下,单纯依靠外部招聘不是有效的解决办法,需要改造现有基层统计人员,实现现有基层统计人员“供给测改革”。

1.扩大企业基层统计人员内部来源

企业内部人员是基层统计人员重要供给源头。相比于外部人员,使用企业内部人员减少招聘成本,熟悉现有工作流程,是企业基层统计人员广泛的来源基础。目前在企业内部人员向基层统计人员转化过程中主要存在“不想干”和“不会干”两种困难。“不想干”困难是指不想从事基层统计工作,主观因素影响较多,如不喜欢数字、待遇问题和职业发展问题。“不会干”困难是指不知道怎么干、如何干基层统计工作,客观因素影响较多,如没有相似工作经验、不知如何获取专业知识。这两种困难造成了企业内部众多人员很少能转化为基层统计人员。解决“不想干”困难办法可以是解决主观影响,如确定待遇问题和职业发展方向;解决“不会干”困难办法可以是解决客观影响,如在现有基层统计人员继续教育基础上培训有意从事基层统计人员。从源头上直接扩大企业基层统计人员从业来源。

2.调动企业基层统计人员积极性

企业基层统计人员长期处于生产一线,受待遇问题、职业发展问题、工作压力、家庭问题等影响,普遍从业积极性不高。本文将各类问题归纳为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为调动企业基层统计人员积极性,既要满足一部分物质因素,也要满足一部分精神因素。出于成本考虑企业管理者偏好单纯使用精神因素刺激而非物质因素刺激,长期以往企业基层统计人员积极性会比初期更低,长期单纯精神因素刺激忽略物质因素刺激会造成反效应。同样单纯物质因素刺激忽略精神因素刺激存在边际效应递减,长期以往需要更多物质因素刺激。所以适量物质因素精神因素相结合,有效调动企业基层统计人员积极性。

3.多举措提升企业基层统计人员业务水平

从实践来看,提升企业基层统计人员业务水平主要依靠培训和指导,其他手段作为辅助。由于2016年后取消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给统计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同时工作客观要求也给集中培训和指导带来困难。为解决问题,本文建议灵活、弹性进行统计培训和继续教育,有条件的可以实施一对一式教育。同时加大日常检查力度,对统计资料、统计台帐实现按月检查,有条件的可以实施数据直报,从多角度提升企业基层统计人员业务水平。

四、结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企业管理者开始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统计工作基础在于人,即每一位企业基层统计人员。管理好每一位企业基层统计人员需要人员队伍建设工作。可见企业基层统计人员队伍建设是企业统计工作中重要部分,也是企业统计工作亟待改善和提高的地方。强化企业基层统计人员能够为企业管理、发展提供更好决策依据,进而推动企业更好的面对市场竞争,提升企业的生命力,提升市场经济活力。

参考文献:

[1]陈亮,从中国经济制度演变看统计体制的变迁,统计与决策[J], 2017年第11期27-30

[2]赵爽,企业计划统计工作的开展实践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国集体经济[J],2017年第36期28-29,

作者简介:许晓博,男,天津市人,36岁,中级统计师。2006年本科毕业于天津财经大学统计系,任天津中际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统计师。

作者:许晓博

统计人浅析论文 篇3:

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质量的提升方法

[摘要]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是否真实、全面,直接关系到国家制定的人口、计划生育等政策是否科学合理,甚至对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稳定性、持续性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但现阶段在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统计数据不真实、分析不到位等问题仍然存在,如何提升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的工作质量仍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对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质量提升的方法展开研究,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基层人口;计划生育统计;工作质量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8.119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要实现人口均衡型社会建设,必须要对人口的数量、结构、素质、分布等方面是否实现动态平衡进行有效的监测,并结合监测的数据,分析人口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程度,进而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而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就是对人口相关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的过程,可见提升其质量对国家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目前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1.1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队伍建设不达标

首先,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属于典型的基层工作,但目前我国街道、社区设置的相关从业人员数量非常少,通常仅设置1名统计员,其不仅要完成计生报表、数据统计等本职工作,而且还要定期为上级考核做准备,落实区域计生科技服务等,这直接导致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人员因工作任务繁重,出现数据质量更新不及时、统计报表提交不及时等问题的概率较大[1]。

另外,虽然近年来“说实话、报实数”在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中得到重视,但仍存在部分统计人员为应付考核,提升绩效,而对统计数据弄虚作假,使统计工作的价值被严重地削弱,可见统计队伍除在成员数量方面不足外,在成员素质方面也有待提升。

1.2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数据失真的可能性较大

首先,部分基层统计人员在进行数据采集过程中,因对采集数据真实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或自身统计能力不足,漏统、重统等现象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导致统计数据失真,此问题在我国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中长期存在[2]。其次,近年来我国实施的新《婚姻登记条例》虽然极大地为新婚登记人员提供了便利,但因部分环节被舍去,新婚通报及时性差,新婚、育妇数据遗漏的可能性增加;最后,公安部门目前要求的报户手续中并不明确地要求结婚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统计数据失真的概率。

1.3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较低,且管理不到位

虽然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人们尝试加大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但目前部分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仍然较低,而且只将数据分析和上报工作作为信息化处理的对象,数据采集方面仍存在欠缺,不利于统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3]。另外,现阶段部分地区报表制度、填写账册表制度以及其他相关规章制度等不能满足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开展的实际需要,问题仍然存在,使统计工作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及时性都不能得到保证。

2提升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质量的方法

结合目前我国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开展中存在的質量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提升统计工作质量的方法。

2.1强化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队伍建设

首先,我国各乡镇地区的计生中心,要结合目前统计工作的实际质量以及计生工作的实际需要,对统计队伍进行优化,在避免出现人员冗余问题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加统计人员数量,以保证统计人员可以高质量地完成统计工作,提升数据采集的真实性。考虑到统计人员队伍规模建设难度大主要是因为晋升空间小、人员调动大,所以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当的改善[4]。

其次,要有意识地提升相关统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使有限的统计人员可以尽可能高效、高质量地完成统计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层面着手:一是针对统计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使统计人员认识到统计数据采集真实性的重要性并掌握统计的相关方法和措施,提升统计服务质量;二是针对统计人员实施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考核制度等,提升统计人员统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优化统计人员的人才选拔制度。例如在村级统计人员选拔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市管、镇聘、村用”的形式,而且保证聘用的人员具有高中以上的学历、不超过35周岁的年龄,而且对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充满热情,在上岗前要对其进行统计、计算机业务等知识的培训,保证进入统计工作的人员具备满足工作需要的能力;四是有意识地完善基层统计人员的福利制度,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使统计人员可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

2.2强化信息共享和信息核对工作

强化信息共享和信息核对工作的直接目的是提升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例如,每季度市政府针对人口信息开展信息共享会议,在会议中对卫生部门的出生实名登记、分娩对象的相关信息共享;公安部门的新生儿入户情况、人口迁移与流动人口管理等方面的数据分享;民政部门的婚姻登记情况等数据分享,通过在数据分享的过程中达到统一统计口径的效果[5]。

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还要完成信息核对工作,即针对共享中出现的数据矛盾和差异进行具体核对的过程,在核对的过程中,通常以月份、区域等作为核对的主要形式,以此达到对统计数据查漏补遗等效果。

可见,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要提升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必须先肯定数据统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信息失真,并有意识地结合各部门的统计结果,尽可能地提升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为统计数据分析奠定基础。

2.3强化管理,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

笔者认为强化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统计资源进行规范化、保密化管理,在保证统计信息安全性的基础上,提升统计相关表册的填写质量以及保存质量等,这对提升采集对象的配合积极性以及避免采集数据的遗失、失真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二是通过建章立制,对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重点环节进行规范,例如,针对已婚育龄妇女,按照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类型提取信息;针对婚前管理,利用人口信息系统对18周岁以上的未婚青年,根据就业情况确定重点对象;在制度中要明确育龄妇女统计工作的开展规范,为避免隐性生育、隐婚等育龄妇女漏统问题出现提供依据[6];三是通过规章制度明确信息定期核对的必要性,通过保证技术服务资料、育龄妇女卡片、信息报告单以及相关系统的记录等完全一致,进而提升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在强化管理的基础上,还要注重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利用计算机在信息采集、传输、计算等方面的优势,提升统计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需要注意的是,通过计算机采集的信息在真实性方面可能存在欠缺,如何对真假数据进行识别,是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将统计工作的大范围联网,也是相关工作的重点。

3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提升其工作质量的必要性,并在实践工作中,有意识地结合相关工作的特点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提升基层人口和计生统计工作质量的方法展开不断的探索,这是国家计生管理基础工作水平提升的体现,应合理地加强建设力度。

参考文献:

[1]崔艳敏.浅谈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规划统计现状[J].中国城市经济,2012(3):253.

[2]谢红梅.关于做好新时期基层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浅析[J].才智,2015(35):288.

[3]高霞.探讨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数据质量的提升方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7):212-213.

[4]高霞.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现状与改善对策[J].质量探索,2016(2):91-92.

[5]高霞.农村城镇化环境下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探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6(3):201.

[6]杨亚群.浅谈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的现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4):90-91.

作者:王琴

上一篇:档案学发展论文下一篇:隔代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