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激励教育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对中职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自卑、懒散、桀骜不驯、不负责任等状况,学校适时开展激励教育,为学生挖掘自身潜能,提升自身价值创造了良好成长环境,使之产生快乐的内心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推动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也是管理者,要想做好教育和管理工作,必须做到会赏识和激励学生。然而实施激励教育模式,又需要掌握多种方法,注意一些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开展激励教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开展激励教育管理论文 篇1:

试论“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激励机制

摘要:学生是教育管理的主体,也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激励是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激励这个概念用于教育管理,是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育培养人的目标。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各个教育管理部门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激励教育管理校园文化

人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开发理念和机制的竞争,如何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并使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这是教育管理战略的重心。教育培养的目标,其实质在于开发人的潜能,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给学生以压力和动力,由此产生活力,最终激发学生的潜能。

一、激励概述

(一)激励的含义

“激励”一般是指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它含有激发动机、激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义。激励的前提是人都具有一定的潜能,即经过实践的积累、学习或训练后,具备的某种可能发挥而尚未发挥出来的潜在的能力。激励的实质就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开发学生的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才有所用,力有所展,劳有所得,功有所赏,从而自觉地努力学习。

(二)激励的特征

激励是对学生的潜在能力进行开发,它不同于对物质资源的开发,无法通过精确的计算来进行预测、计划和控制。因而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1.激励是以学生的心理作为出发点,激励的过程是心理活动过程,而学生的心理活动不可能凭直觉观感知,只能通过在其作用下的行为表现出来。

2.激励产生的动机行为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其表现必然不同。因此,必须以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观点去认识和观察这一问题。

3.激励的对象是有差异的,从而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激励的满足程度和心理承受力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激励手段。

4.激励的目的是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但学生的潜能不是无限的,它受生理因素的制约,也受其自身条件的限制。所以,激励不能超过他们的生理(年龄、疲劳程度)和能力(胜任的能力)的限度,而应该是适度的。

(三)激励的类型

1.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按内容可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者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但作用的对象不同。前者作用于人们的生理方面,是对人们物质需要的满足,后者作用于人们的心理方面,是对人们精神需要的满足。

2.正激励和负激励

从性质划分,可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所谓正激励,就是当一个人行为表现为符合社会需要或组织目标时,通过表彰和奖励来保持和巩固这种行为,已达到调动积极性的目的。所谓负激励,即使当一个人行为不符合社会需要或组织目标时,通过批评的惩罚,是指减弱或消退来抑制这种行为。

3.内激励和外激励

从形式上划分,有内激励和外激励。所谓内激励是通过启发诱导的方式,激发人的主动精神,使他们的学习热情建立在高度自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出内在的潜能。所谓外激励就是运用环境条件来制约人们的动机,以此来强化或消弱某种行为,进而提高学习意愿。内激励带有自觉性的特征,外激励则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强迫性。

(四)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激励活动的各项要素在运行过程中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及其在激励效果之间内在联系的综合机能。能否正确运用激励机制,对激励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激励机制主要包括激励时机、激励频率和激励程度。

1.激励时机:激励时机是指为取得最佳的激励效果而进行激励的时间。激励时机适当,才能有效的发挥激励的作用。超前的激励,可能导致学生对激励的漠视心理,影响激励的功效。过迟的激励,则会消弱激励的强化作用,是激励失去意义。

2.激励频率:激励频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激励的次数。这里的“一定时间”一般是以工作任务的周期为单位的,在这个周期里,激励次数多说明激励频率高,激励次数少说明激励频率低。激励频率对激励效果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但并不是激励频率越高就越好,有时激励频率过高,反而会起不到激励的应有作用,影响激励效果。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与之相应的激励频率,才能有效的达到激励的目的。

3.激励程度:激励程度是指激励量的大小,质和量的统一谓之度。没有一定的数量基础,事物就难以保持其本身的质,同时,数量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也就会影响事物的质量。要有效地发挥激励的作用,就必须正确运用激励量。激励量过小,难起作用,激励量过大,又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二、激励的起点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教育管理的中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是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行为。激励学生的行为,首先必须从他们的需要出发。

1 学生的需要是客观的。需要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某种事物或目标的渴求。学生的需要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仅是人的生理本能,而且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所以,作为教育管理者应该承认学生的需要,而且必须尽量去满足学生的需要。

2 学生的需要是发展的。学生的需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和客观环境的影响。学生的需要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一位学生在入学时的需要是能尽快适应学校的环境,但进了学校以后,则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并得到老师的认可,这是一种正常的需要变化。所以,教育管理者应该正确对待学生的需要变化,并加以正确引导。

3 学生的需要是有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尽管是多种多样的,但又是分为一定层次的,并以阶梯式逐级上升。比如物质生活尚未得到保证,甚至连温饱都不能得到解决的时候,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也许就十分微弱或根本没有。所以,作为教育管理者,关键是要分析学生的需要,掌握不同类型学生的主导需要。

三、激励的基本措施

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并不是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要达此目的,还必须根据学生的行为特点,采取科学的激励措施,强化学生的行为。日本著名企业家稻山嘉宽在回答“学习的报酬是什么”时指出“学习的报酬就是学习本身”,可见学习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学校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符合“四化”要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物质激励机制

物质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个人价值的一种重要体现,物质激励设计与管理是否合理,既直接关系到

能否吸引学生,又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为了使物质起到应有的作用,物质激励的设计与管理必须坚持以下准则:

1.竞争性。竞争性就是指在社会上和同类学校中,本校的物质激励政策要有吸引力。学校物质激励政策的吸引力,一方面来自物质标准,即物质的绝对值,如奖学金的多少;另一方面来自物质结构及分配方法,如奖学金的发放标准。所以学校的物质激励的设计与管理,必须重视调查,必须根据社会上的消费水平及同类学校的激励水平,合理确定本校的物质激励标准和分配方法,以增强激励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激励性。激励性就是学校的激励政策要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进取心,要有利于学生刻苦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所以,学校的物质激励政策,必须实施重点倾斜的差异化管理。对此,学校可采取的策略主要有,一是实行不同的物质激励制度,如对高年级,物质激励标准可相对高一些。而对低年级,则可相对低一些。二是学校的物质激励政策必须体现按效率、效益分配的原则,以成果多少和贡献大小来决定学生的物质奖励。如省级奥赛是多少,国家级是多少,都要有明确的规定。

3.公平性。公平性,即学校物质激励政策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学生在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并得到奖励以后,他不仅关心物质的绝对量,而且关心报酬的相对量,其公平感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本人物质所得/本人付出=他人物质所得/他人付出

为此,学校物质激励制度的设计和管理中必须注意:一是物质激励政策要有明确一致的原则指导,并有统一的,可以说明的规范依据。二是必须给学生创造机会均等公平竞争条件,使他们努力学习。三是必须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保证绩效考核制度的客观性、公正性、精确性、全面性、完整性。四是注意学校物质激励管理的民主性和透明性,避免物质激励分配的暗箱操作。

4.有效性。有效性,即物质激励制度的设计和管理作为一种教育管理决策,必须注意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此,学校的物质激励标准必须适度,其物质激励的设计只是为了促进学习,而并非只是获得物质。二是学校的物质激励制度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和法律,保证物质激励的合法和有效。

(二)竞争激励机制

人们都有一种追求向上的欲望和力量,并且有一种竞争取胜的荣誉感。竞争的学习环境能给人以极大的刺激,促进人们努力拼搏,不断奋进,在永无止境的奋进拼搏中求得满足的境界。

学校引进竞争机制,首先必须注重学生人生目标的设计,帮组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其次是建立科学的等级制度,为学生确立明确的追求目标;再次,要端走“铁饭碗”,破除“终身制”,打破“大饭锅”,实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岗位流动的教师人事体制和“各尽所能、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岗位报酬分配制度。除此之外,还要利用各种形式开展以提高质量、提高管理、提高效益为中心的竞赛活动。

(三)领导激励机制

师生员工教与学积极性的高低,教学班子凝聚力的大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取决于领导阶层素质的高低。作为教育管理者,一方面要注意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另一方面必须改进管理办法,提高领导艺术。

1.充分理解师生员工,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自尊意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人格,需要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别人的尊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管理者和师生员工员工的关系,热情对待广大师生员工,正确处理工作中的各种失误,积极营造一种“敢为人先、勇于竞争、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教学工作精神,使一切有利于教学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构建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和谐环境。

2.关怀师生员工,给师生员工以“家庭”的温暖

各级教育管理者必须把师生员工看作自己家庭的成员,给与无微不至的关怀,使他们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可以根据各级教育部门的发展状况,灵活多变实行轮休、年休制度。针对师生员工日常工作中的疲劳,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对待离退休老教师,要完善各种医疗保障制度,使他们老有所养。

3.充分信师生员工,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管理者必须充分信任和依靠全体教师,积极鼓励广大老师参加管理,让大家参与制定教育管理与发展事务,让学校的一切教育管理活动至于他们的监督之下,以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同时,要切实建立合理化建议制度,积极支持老师的首创精神,把学校的命运真正和广大老师的命运结合起来,从而使老师们真正想主人事、说主人话、行主人权、干主人活、享主人乐,使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努力开拓、勇于创新成为全体老师的共同价值观。

(四)文化激励机制

校园文化,是指校园中长期形成的共同思想和价值观念、作风和行为准则。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各级学校无形的精神力量,它能使校园内部充满生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实践证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老师和学生进行自我控制,增强奉献意识,改善人际关系,增强学校的凝聚力,而且还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良好的教育管理形象,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学校在树立校园文化时,要注意贯彻以下三个统一:

1.人本性和整体性的统一,即要求以学校的整体性为前提,充分尊重和发挥师生的个性,注重通过各种“柔性调节手段”来激发老师和学生的使命感、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实现学校的整体利益,追求学校的整体优势。

2.稳定性和动态性的统一,即校园文化必须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同时又要注意不断充实提高。保持最新的时代特色,体现校园文化的先进性。

3.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积极要博采众长,洋为中用,又要立足本学校的实际,充分考虑学校的性质、历史、风格等,以形成具有本校个性的校园文化。

四、结语

管理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人的艺术,是运用最科学的手段,更灵活的制度调动人的情感和积极性的艺术,无论什么样的教育部门要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因此各级学校一定要重视对师生员工的激励,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米,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学校特色、时代特点和师生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使学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

责任编辑:刘雨凡

作者:李宗方

开展激励教育管理论文 篇2:

激励教育方法研究

摘要:对中职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自卑、懒散、桀骜不驯、不负责任等状况,学校适时开展激励教育,为学生挖掘自身潜能,提升自身价值创造了良好成长环境,使之产生快乐的内心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推动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也是管理者,要想做好教育和管理工作,必须做到会赏识和激励学生。然而实施激励教育模式,又需要掌握多种方法,注意一些问题。

关键词:激励;教育方法;教学研究

到职中就读的学生,大都是因中考失败,对每个人的心理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很多学生是因为没有考上自己心里理想的学校,而被迫到职中来的;于是“自卑”便成为职高学生最普遍的心理特征,他们对前途感到迷茫,失去了上进心,抱着混日子的心理,缺乏自信。部分学生表现桀骜不驯、懒散、对抗、自卑、逃避困难、不负责任、有时甚至屡教屡犯等行为特点,其实在他们的内心很渴望得到认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渴望被人欣赏是人最基本的天性”。对职业学生的这种心理状况,学校开展激励教育,举办多种多样的活动,为学生挖掘自身潜能,提升自身价值创造了良好成长环境,使之产生快乐的内心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推动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作为一名教师,既是一名教育者,也是管理者,要想做好教育和管理工作,做到会赏识和激励学生,使很重要的一环。

所谓激励,就是以综合的教育手段、方法为刺激诱因,满足学生积极心理需要,激发内驱动力,促使学生把外部刺激内化为学生个体自觉行为的过程。

一、激励教育的方法

(一)榜样激励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孩子身上都潜伏着某种才能的素质。这种素质犹如火药,为使它燃烧起来,必须由引火星,而榜样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就是火星。比如“成为中国的飞人乔丹”几乎成了一代篮球爱好者的共同理想。一个喜欢篮球的同学,球星“迈克尔.乔丹”就是它的榜样,其兴趣和动力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经常运用榜样激励法,每周评选“整洁标兵”“十佳教室”“标杆宿舍”“环保新星”“五佳播音员”等,对选出的每个个人和团体要进行通报表扬,这一方法有效推动了良好校风的形成。

运用榜样激励的方法,教师必须注意两点:一是教师要深入学生,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发现和培养先进典型,不仅把那些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确立为榜样,要树立学生身边具有实际学习效应的各层次、各方面的榜样激励学生;二、要使树立起来的榜样站住脚,发挥更大的作用,老师就要更加关心他们,经常指导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不断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这样榜样才能长时间保持鲜活和魅力。

(二)信任激励法

班主任用自己的信任、鼓励、尊重、支持、关怀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激励、教师信任学生,对学生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信任激励可分为多种:

工作信任——把某项工作托付给学生去完成。

友谊信任——建立友谊,互相信任。

人格信任——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人的尊严,讲求民主,崇尚平等,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

成就信任——信任学生能积极上进,不断追求,取得成就。对于他们的成绩,教师家长要细心观察及时鼓励,充分肯定。

(三)目标激励法

目标激励法是通过设立目标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一种重要激励方法。(一)所确立的目标对学生而言最好是可感可知的、切实可行的,可以较好的激励学生勤奋努力,积极求进,克服自卑,树立自信;而以学生身边具体人和事作为激励目标,则能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二)要根据学生实际,设置基础化、分层化、具体化的目标。对于浅层次、低要求的目标,学生经过努力比较容易实现,一个个目标的实现,能使学生逐步的树立信心,激发其完成下一个目标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其不断进步。

(四)评价激励法

评价激励是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给于一定的评价而进行教育管理的方法,它包括三个方面:(一)给活动过程给予积极的评价激励。(二)给活动结果给予评价激励。(三)对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出的闪光点或者学生取得的进步、成绩给予积极地、肯定的评价激励。在德育工作中,我常常运用评价激励,使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进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进取心。

(五)参与激励法

鼓励拥有各种特长的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在我校团委的组织下,“校园之声”广播协会、“阳光文学社”、“音乐联盟”、“动漫协会”“环保社”、“爱心社”、“勤工俭学社”等社团应运而生,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做出了显著的贡献。由学生自己组织的“金话筒杯”校园广播主持人大赛、“精英辩论赛”、“乐盟歌会”、“全民健身系列体育赛事”等,涌现出一大批在文学、艺术、体育方面的人才,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培养自信、锻炼能力的过程。

(六)行为激励法

对学生的教育,既要言传,又要身教。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自然而然的成为学生效仿的主要对象,教师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学识水平,自身修养,甚至讲课的风度,教师的字体,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作为教师,必须自觉的时时审慎自己的行为,用自己良好的形象和高尚的人格去影响学生。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其影响在某位学生身上将永远留下痕迹。”

(七)情感激励法

情感激励是现代管理的重要手段。班主任与学生加强情感交流,互相了解、互相信任,是情感激励的重要内容。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期,生理上趋于成熟,心理上却不太成熟,情绪波动较大。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以使他们精神振奋,有利于克服困难和挫折;消极、悲观的情绪可以使他们意志消沉、精神萎靡,缺乏竞争、创新的勇气和信心,也大大降低学习效率。因而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励时,班主任首先要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始终保持一颗诚挚的爱心,对学生的学习、思想、身体和生活全面关怀,做学生的贴心人。其次,班主任要把握好学生的情感,在融洽的情感氛围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让他们在健康的情感生活中陶冶情操,为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提供有力的教育环境。再次,班主任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主体意识越强,发挥自身党的能动性就越大,对自身的要求就越高,从而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

二、运用激励教育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选好时机。

教育者应有意识的捕捉有利的教育时机,如参加某一项活动学生有好的表现时;某一点知识的学习学生有收获时,学生的技能操作取得明显进步的时候;学生在文体活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时,教育者都应该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激励他向好的方向发展。另外还应有意识的创造一些机会,让受教育者有机会表现自己,在他表现出自己的优点时,及时给予激励。

(二)要选准激励角度和程度

激励教育要把握好“度”,激励教育,要根据学生年龄,性格和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确定场合、范围、火候。表扬要适而有度,要因人而异,对骄傲自大的学生应少用赞美词语,对抑郁自卑的学生应多一些鼓励。同时,激励也要注意方式,会意微笑、肯定的眼神,口头、书面、当众、个别的夸奖要各取其适。恰到好处的表扬激励才显得可贵,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才能发挥激励机制的功效。

激励教育充分的满足了学生成长的心理需求,有效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发展动力,为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开辟了新的天地。我相信,只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勇于创新、勤奋耕耘,激励教育必将把中职的德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张志波

开展激励教育管理论文 篇3:

教师管理中的精神激励

激励是教育管理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它能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避免强制行为所引起的防卫心理和对策反应。教师作为社会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他们的文化层次、审美倾向和个人需要层次普遍较高,政治敏感性较强。特殊的职业活动和职业素质要求,形成了教师需要的精神性特征,也就决定了教育管理中以精神激励为主的原则。因此,在学校管理过程中,除了注重对教师的物质激励外,更要注重对教师的精神激励。作为学校领导,应不失时机地根据具体环境和不同对象,恰当运用精神激励手段,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让他们在正确的目标导向下充分地发展自我、实現自我。

一、目标激励

目标是行为的诱因,具有诱发、导向和激励行为的功能。目标激励就是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发人的动机、引导人的行为,使被管理者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激励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实現目标的激励性,前提是要保证目标设置的明确性和可实現性,即目标要让被管理者看得清、够得着。

那么,如何实現目标激励?第一,我们在每学期开始,向全体教师亮出学校工作的整体目标,并将整体目标分解成若干子目标和阶段目标,通过整体目标的具体化,使全体成员都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多少、干到什么程度,在此基础上,制定自己的工作目标及实施办法。这样,就使全体成员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信心地围绕某一阶段的具体目标展开工作。第二,引导和帮助教师设立和实施自己的工作目标。如刚毕业的教师初上岗位,做班主任工作常常摸不着头绪,思想上苦恼。我们就告诉他们接班后,第一步是熟悉全班学生,稳定课堂纪律,掌握管理常规;第二步是加强思想教育,按“三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课外活动总表)正常活动,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组织好各项活动。这些要求达到后,再提出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等新的目标。这样就能使一些年轻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工作,即使是组建新的起始班,面对松散的学生群体也能有效地确定工作重点,明确工作步骤。在一个个具体细致的目标推动下,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热情被激发出来。

二、关怀激励

关怀激励也即情感激励,指通过良好的情感关系,激发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一种管理方法。情感是人的基本需要,有时候,一句暖人的话语、一个亲切的举动,一件价值微薄的慰问品,都能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增强感情上的融洽,从而起到持久维系人心的作用。运用关怀激励就是要增强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情感联系。因此,我校领导成员坚持深入群众、联系群众,增强与教师的情感联系,借助情感的力量,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

在具体做法上,我们坚持三项制度,做到“三个到场”。三项制度,即交朋友制度,规定每个领导干部必须在教师中交上三五个朋友;谈心制度,要求学校领导经常在教师中开展谈心活动,了解他们的困难与苦恼;定期征求意见制度,通过座谈的形式,广泛征求和听取教师的意见。“三个到场”,即教职工家庭遇到重大事故,学校领导到场协助办理;教职工家庭之间或与亲友发生矛盾,学校领导到场参与调解;教职工生病或住院,学校领导到场看望慰问。另外我们还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和需要,给予相应的关怀。如对政治上要求进步的同志,党支部安排专人和他们联系,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对于他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交换意见,指出努力方向。

三、榜样激励

榜样是一面旗帜,具有鼓舞人的作用。任何一个单位、团体从保证工作的高效开展出发,都会树立一个或多个忠诚于自身事业的光辉典范,教育引导其他成员去学习模仿。在教师管理中,我校充分运用榜样激励法,依托本地本校的资源优势,开展“三宣三学”活动,起到很好的激励效果。

一是宣传周总理的光辉事迹,学习周总理的无私精神。运用参观总理故居、总理纪念馆,举办学总理演讲会,纪念总理诞辰等形式,激励教职工学习总理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鞠躬尽瘁为人民的高尚情操和无产阶级的革命胸怀,教育教师以周总理为榜样,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人民教育事业。

二是宣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学习前辈教师的奉献精神。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我校的创始人、首任校长。我们在教职工中大力宣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献身精神以及我校前辈教师当年不拿薪俸、艰苦办学的动人事迹,开展“学校史、继传统、争奉献”活动,激励教职工继承和发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

三是宣传新安旅行团的光荣历史,学习“新旅”团员的革命精神。通过参观新旅纪念馆、纪念建团70周年、纪念汪达之100周年诞辰、和老团员通信、请老团员回校作报告等形式,激励教职工学习“新旅”团员爱国爱家、艰苦斗争的革命精神,教育他们以“新旅”团员为榜样,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另外,为了充分展示身边先进典型的成长历程,放大榜样的示范作用,我校还成立了“行知论坛”和“成长讲坛”,定期让身边的先进典型和成功教师登台現身说法,激励广大教师积极进取,追求成功。

四、组织形象激励

组织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学校整体的认识和评价。良好的组织形象,可以激发其成员对组织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更加自觉地以自己的积极行为为组织增光添彩。我校是著名的新安旅行团的母校,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学校前辈教师用自己辛勤的汗水,为学校塑造了十分美好的形象。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来激发教师的光荣感、自豪感和奋发向上的力量,增强了学校内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五、竞赛激励

竞赛,在任何一个组织内部或组织之间都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能以正确的思想作指导,竞赛对调动人的积极性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定期组织各种竞赛活动,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高层次竞赛,促使广大教师钻研业务,切磋教艺,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

我校每学期都围绕教育教学工作组织各种竞赛活动,有“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武活动”,有“行知杯等级优课评比”、“有效课堂教学过关”等教学研讨活动,以及以一分钟演讲、诗歌散文朗诵为内容的普通话竞赛,以板书设计为内容的粉笔字竞赛,以指定教材为内容的优秀教案评比,以指定课文为内容的最佳课件制作竞赛等。通过竞赛,激励教师去锤炼教学基本功,提高自身的整体教学能力。

对上级部门组织的竞赛,我们根据个人的特长,鼓励有关教师参加,并帮助他们做好充分的准备,使他们在竞赛中发挥专长,获得好的成绩。近几年,在市级以上组织的演讲、朗诵、书画、优质课评比、征文等竞赛中,我校有50多人次参赛,均获得一、二等奖。

六、价值激励

价值激励是精神激励的最高层次。在工作中,学校领导主要通过价值诱导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让每个教职工都能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激发其为实 自我价值而奋斗拼搏的内在力量。

对工作成绩显著的同志,学校及时予以肯定、表扬和奖励,深化每个教师对价值评价的认识。我们试行教职工立功条例,开展教书育人立功活动,给成绩突出的教职工记功授奖,鼓励大家做贡献,推荐知名度高的同志为人民代表、政协委员。近几年来,我校教职工被选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有近10人。对于在教育理论研究方面有成绩的同志推荐他们担任省、市乃至全国性学术团体的理事、委员等职务。另外,我们还注意帮助一些教职工矫正期望值,引导他们为合理期望值而奋发努力。

精神激励能去除教师的精神负荷,释放教师的内在潜能,有效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它是一项管理手段,更是一门管理艺术,巧用之,善用之,必将生发出别样的管理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

(责任编辑 王胜霞)

作者:张大冬

上一篇:中职道德体育教学论文下一篇:体育游戏体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