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原野观后感范文

2022-06-11

第一篇:话剧原野观后感范文

鼹鼠原野的伙伴们读后感专题

《鼹鼠原野的伙伴们》读后感

山师附小 二年级一班 孙明铄

假期里,妈妈送给我一本非常有趣的书—《鼹鼠原野的伙伴们》,我很喜欢这本书。

《鼹鼠原野的伙伴们》讲的是小个子明良、胖墩儿直行、高个子一男和大眼睛的裕子,四个小伙伴在离家不远的鼹鼠原野、猫头鹰森林玩耍时,发生的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那里有高高的杉树、咕咕叫的猫头鹰,还有陡峭的悬崖,甜甜圈形状的水池和水池中间神秘的小岛。不过,鼹鼠原野没有鼹鼠,这个名字是小伙伴们和老师玩杉树枪游戏时,大家挖了很多小小的陷阱来测验老师的眼睛是不是有能发现大家秘密的X射线,事实证明,老师没有能透视的X射线,掉进“陷阱”的老师并没有生气,说这些小坑像鼹鼠洞一样,从此,大家就都把这个地方叫做鼹鼠原野。

鼹鼠原野是大家的乐园,小伙伴们用吸尘器抓来各种各样虫子作为学校展览的作品、用雨伞做降落伞来练习跳伞、到神秘小岛去探险、乘坐大家齐心协力用木头洗衣盆建成的“甜甜圈号”游艇……

我喜欢小伙伴们一起去神秘小岛探险的故事。故事里,三个男孩子穿过猫头鹰森林,沿着小河,到了从没去过的小岛。在那里,他们趟过清澈的小河,抓到了活蹦乱跳的鲫鱼给裕子做礼物。还有一次,他们用捡到的纸板箱,制成了一艘艘小船,这样鼹鼠原野就变成了“鼹鼠海”。在寻宝的过程中,“大风暴”刮沉了小船。漂流岛“无人岛”的小伙伴又用纸板箱,建造了“住房”。这些游戏,听起来太有意思了。对于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森林、小河、小岛,这些都是在电视里才能见到的,太羡慕他们了。真希望有一天,能像明良、直行他们一样,背上旅行包,和小伙伴们一起去郊外的大山上、田野中,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我还喜欢名字叫“炸面圈池子的炸面圈号”的故事。故事里,小伙伴们为了让大家能共同拥有一艘真正能在水池“航行”的小船,先是请大家一起攒钱买橡皮船,这个主意因为种种困难,并没有实现。但是,小伙伴们并没有气馁,用一男家仓库里不用的大木盆做成了小船“炸面圈号”。为了让“炸面圈号”更平稳一些,大家又用小岛上的圆木绑到“小船”上。小伙伴们的目标终于在大家的努力下实现了!我们在生活、学习中,也经常遇到各种困难。困难并不可怕,我们应该向一男他们学习,开动脑筋想办法,积极行动起来,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坚持努力,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这就是发生在鼹鼠原野上的故事,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有羡慕,也有启发。羡慕书里的小伙伴们能有鼹鼠原野和猫头鹰森林这样的地方,可以自由自在的游戏、玩耍;羡慕他们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并努力实现。我要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像他们一样多多开动脑筋,不怕困难,努力去实现更高的目标。

第二篇:话剧,观后感

《彩虹》观后感

曙光民办小学五(2)班 洪慧玲 2013年9月25日上午,我们全校同学迎着朝阳,意气风发地坐上了开往闵行区的汽车?为什么大家如此高兴?因为我们要到上海市闵行区城市剧院观赏儿童剧啦! 我们所看的儿童剧名叫《彩虹》,它的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小学毕业前夕,为了让少年儿童到不同的环境中去锻炼自己,分处城乡的两所学校举行了对口交流,规定双方各需安排一名学生到对方的家里进行交流学习。经过自荐和选举,住在城市里一名叫方磊的同学走进了云南乡下,住在山村里的山妹姑娘也踏上了去城市的寻亲之路。山妹为了寻找妈妈,走失在大都市的街头。无助的身影牵动着城里和山里所有孩子的心,城里的孩子通过高科技手段,运用网络搜索帮助山妹找到了妈妈。而山里的孩子狗剩凭着自己的冷静机智救出了被困在树上的方磊。两位同学在短短两个月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每当困难来袭时,他们都能团结一心,在一次次的互帮互助中战胜困难,共同分享悲喜,从而在假期生活中体验了一次生动的社会实践课。

在这部话剧中,方磊是一个十足的富二代,他起初之所以选择了去农村体验生活一个月,在我看来是因为想感受下农村生活和城市生活的不同。但是,当他到达农村,看到眼前农村的贫穷落后时,他逐渐改变了对农村人的思想偏见,并很快融入了当地的生活中。从一位养尊处优的城市孩子变成了能够乐于助人,不怕吃苦的刚强男子汉。这让我深受感动,因为一直生活在富裕中的孩子竟然能接受贫穷的生活。和那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和“小公主”相比,他卸下了身上的娇嗔之气,与山村孩子们一同快乐地玩耍,这可真是华丽的蜕变啊!

《彩虹》观后感

曙光民办小学五(2)班 赵久红

今天,我们哼着歌儿,挂着微笑,怀着愉快的心情去上海市闵行区城市剧院观看了一部话剧——《彩虹》。

在汽车行驶的途中,我一直在心里猜测着这部话剧的故事内容,真是既期待又激动。

终于,一个半小时以后,汽车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莘庄的城市剧院。一下车,城市剧院的工作人员就带着和蔼的笑容在门口迎接我们,把我们按顺序领进了剧院的大厅里。剧院的大厅装修得十分精美:金黄的墙壁,墙壁正面悬挂的电子剧目广告牌,水晶般的吊灯,幽雅的植物,厅内四周摆放着绚丽的话剧演出海报。好大好美的剧院啊,我不禁暗暗地赞叹。走进五彩缤纷的剧院,闪闪发亮的灯光把我的心也照得的明亮起来。想着演员们即将登台表演,我的心不由得砰砰直跳,简直比他们还紧张。突然,场内灯光一关,伴随着阵阵歌声,一群小演员们健步走上了舞台。他们穿戴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表演得十分认真。当剧中孩子们的班主任老师告诉他们,要和农村的孩子互换角色,体验生活时,他们并没有嫌弃农村不干净,环境不好,而是争先恐后地想要到农村去体验生活。最后,他们互相选派了代表到达各自生活的地方去,开始了短暂而又充实的体验之旅。城里的孩子到了农村,并没有嫌这嫌那,而是和山里的小伙伴们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农村里的孩子到了城市,也没有被城里的孩子瞧不起,而是受到热烈欢迎

和友善相待。温馨的一幕幕让我的心跟着剧情变化起伏不定,心潮像阵阵海浪一样难以平静?? 这部话剧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无论是乡下人还是城里人,人们生来都是平等的。但愿人与人之间多一分关爱,少一分争吵;多一分团结,少一分斗争。多一分关怀,少一分冷漠。让我们都成为一家人,不分高低,没有贵贱,和和美美地共同生活在这片美好的土地上,让和谐之花遍地盛开。

《彩虹》观后感 曙光民办小学五(2)班 赵久红

《彩虹》是我看过的最精彩的一部的儿童剧,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话剧开始了,同学们坐在柔软的座椅下,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生怕错过了舞台上每个精彩的瞬间。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伴随着剧情的变化,播放的音乐也时而欢快,时而悲伤。当小演员们遭遇突发事故时,我的心不由得也跟着一紧;当剧中的小姑娘历经千难万险终于获知妈妈还活着的消息时,我不禁为她流下了高兴的眼泪;当城市和乡村的孩子们在一起载歌载舞时,我的心也跟着雀跃起来??舞台上的演员们个个都很用心地表演着,所有演员们的演出都很棒,我想他们应该花了不少时间吧。我想,他们虽然也很累,但是想到能为大家带去欢乐与启迪,他们的心里也会是快乐的吧。

从这部剧中可以看出,山里的孩子家庭很穷,城市里的孩子家境富有。但是山里的孩子人穷志不短,做什么事都敢闯一闯。而有的孩子城里却心高气傲,骄横自傲。殊不知这种冷眼歧视很容易伤害孩子们纯真的心灵,许多农村的孩子会变得更加不自信了。而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里也并不少见。

此外,剧里男主角的妈妈就有点看不起农村人,但是他的爸爸并不这样想。说到这里,我都想批评孩子的妈妈了。尽管社会上有一些城市人歧视农村人是不良现象,但我觉得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山区的孩子苦啊,山妹的妈妈只好去上海打工,把衫妹和狗剩留在了山区,每月只能打几次电话,寄一次钱。后来还得了病,多可怜啊!再说了,我们班同学不都是从外地来的吗?虽然我们老家不是山区,但也很贫穷。一毛钱就可以买一根冰棒,多便宜啊。而我听爷爷奶奶说过,当时的五毛钱就可以上学,可那时的他们却穷的上不了学。

我想,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为山区的孩子做出一份具体的贡献,让他们和我们一样吃好穿暖,感受生活的美好!篇二:观话剧《雷雨》有感 观话剧《雷雨》有感

初中时就看过雷雨的剧本,当时很喜欢,所以一直念念不忘。上高中后,意犹未尽地又看了一遍。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认识更加深刻,每看一遍《雷雨》,就会有些新的认识和新的发现。上大学后,选修课上老师给我们放了《雷雨》的话剧,虽然剧本看过很多遍,但这是第一次看话剧版,和看剧本有许多不同的感觉,对这部话剧的认识也更深刻了一些。

《雷雨》主要讲述了在周公馆里发生的一场悲剧故事。30年前的周朴园与女仆梅侍萍相爱,并且生了两个儿子。后来,周家赶走侍萍,强迫她留下儿子周萍,周朴园与一个门当户对的大户人家小姐繁漪结婚。此后侍萍嫁给了鲁贵,又生了女儿四凤,自己改名鲁侍萍。后来,四凤在周家馆做使女。 周朴园与后妻繁漪有了儿子周冲,而周萍与繁漪早在3年前就有了乱伦的关系,周萍急于摆脱繁漪,与四凤相爱。繁漪吃醋,就叫来了四凤的母亲侍萍要辞退四凤。侍萍来后发现这里的主人便是周朴园,侍萍提出他想见见周萍,作为恩断义绝的条件,周朴园答应了。鲁侍萍决定第二天就带四凤离开,而此时周萍却找了过来。后来,周冲,周萍,周朴园,繁漪在周家客厅发生矛盾,繁漪低声下气的求周萍带她走,却被周萍回绝。鲁侍萍找寻四凤而来,却得知四凤和周萍已经有了身孕。鲁侍萍叫周萍带四凤走,从此再无关系。这个繁漪带着周冲过来,当面公开周萍与四凤的关系,因为周冲也喜欢四凤。周萍与繁漪发生冲突,繁涟漪在绝望中叫来周朴园,公开了自己和周萍的关系,周朴园以为繁漪知道了侍萍的身份,便叫周萍叩头认母。在场的人都呆若木鸡,四凤承受不住打击,跑到花园里,周冲去追她,两人双双触电身亡。

整部话剧都被沉重的气氛笼罩着。这种气氛来自于封建大家庭的顽固封建势力,来自于亲情的扭曲变态,来自于商人的唯利是图,来自于爱情的渺小无力,这种种无奈,构成了这一出让人欲哭无泪的悲剧。

在《雷雨》中,我最喜欢周冲和四凤二人,他们单纯善良,在封建恶势力统治的环境下出淤泥而不染,他们从头到脚都是无辜的,如果说其他人的悲剧有些“自作孽不可活”的成分的话,周冲和四凤则完全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他们是没有长大的孩子,连死也是那么毫无预兆,那么无辜。他们的出现,给阴暗的剧情增加了一丝亮光,虽然,最后连这一丝丝亮光都被无情的扑灭了。 四凤、周冲、周萍等众多角色,这些徘徊在死亡边缘的人,其实都有着对生命的无限渴望和追求,只是他们在命运的冲突里偏离了原有的轨道,最终,泪水和痛苦是免不了交织相濡的。但是,关于那些爱与恨的矛盾纠缠,也许只有死亡,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吧。 细看《雷雨》,有哪一个人是纯粹的坏人呢?是种种无奈逼迫出了种种无奈的举动和结局,作为旁观者的我们也只能摇头感叹,一些荒诞的悲剧总是躲也躲不掉的。篇三:话剧《夕照》观后感

由《夕照》管窥话剧艺术

阴差阳错地选了这门课,但是没想到一部戏下来就喜欢上了话剧这种艺术形式,那么我就借着《夕照》这部让我对话剧一见钟情的戏谈一些我对话剧的粗陋见解吧。

在一段如泣如诉的长笛伴奏中,《夕照》拉开了帷幕。一张旧躺椅静静地躺在画家简陋的画室中,欲动还静,欲说还休。此时,舞台灯光淡蓝如水,均匀笼罩整个布景的冷色调为这个故事奠定了感情基调。至此,这部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征服了我。与电影艺术相比,舞台艺术有其技术手段上的缺陷。各种特效、剪辑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影导演在感情渲染上游刃有余。而作为一种现场直播式的艺术形式,话剧高度依赖音乐、灯光、布景来渲染、烘托氛围。一部话剧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与剧情搭调的音乐、灯光、布景,做好这些就可以如《夕照》般在帷幕才启之际便先声夺人。

这部戏由白玉兰艺术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李默然老师主演。李默然老师的表演富于激情,感情真挚而充沛,并且在对细节和关键时刻的把握上极见功力。在《夕照》这部戏中,随着情节的发展,李老师饰演的甲泽感情自然流露,丰沛而不做作。在甲泽一点一点确认眼前的老妪就是自己四十年未曾谋面的妻子的过程中,人物的情绪一点点变化,当剧情发展到一个个关节点,如甲泽看到卢婷吃桂花糕(记不清是不是叫桂花糕了)的姿势时,李老师的表情动作都非常到位,不禁让人击节叫好。可以说,李默然老师的精彩演出是这部戏的最大亮点。至此,不妨让我们再次与电影做一对比。与电影相比,话剧作为剧场艺术当然是不存在特写等镜头语言的应用的。小剧场还好一点,大剧场的话观众与演员的距离(尤其是后排)一定程度上是会影响感情的传达的,这就对话剧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是语言还是动作、表情都要十分到位,甚至要十二分的到位,因为要考虑演员到观众这段距离的传输损失。一部部戏演下来,话剧演员的演技就比电影演员高出很多。我们不难发现,濮存昕、何冰、宋丹丹、陈建斌等话剧演员出身的人,一旦涉足影视领域就星光熠熠,长期浸淫于话剧艺术使得他们即使“收着演”也能完美驾驭一部电影。

这部戏的另一个特色是穿插叙事手法的应用。四十年前的画面和四十年后的画面被交替激活、定格、激活、定格??,继而在全剧的高潮部分出现了四十年前的人物与四十年后的人物的对话。这种手法的应用别具匠心,极具艺术美感。由于剪辑技术的应用,电影导演可灵活运用正叙、倒叙、穿插叙事等各种叙事手法,而在话剧中尤其是在同一幕中使用穿插叙事的方法,由两条线推动情节发展是非常有特色的。霎那间,时空仿佛变得平直,人生的沧桑感、厚重感得到了完美呈现。

对话剧的陶醉也唤起了我对话剧现状的忧虑。话剧市场的萎缩、人才的流失不禁使我担心我的儿孙们是否还能看上话剧。窃以为话剧人们今后应该更重视市场开发,其实话剧并不是不能为普通大众接受的艺术形式,只是很多人并没有机会去接触话剧,爱上话剧。我欣喜地看到,每隔两三周中科院青年公寓食堂前就会出现北京人艺的学生公益场流动售票车,这就是培植观众群的一个良好方法。真心希望中国话剧更加欣欣向荣,佳作频出,名角频现。篇四:话剧《麦克白》观后感 观《麦克白》后感

通过观看tnt英语话剧《麦克白》,感觉甚多,故写此观后感。 话剧《麦克白》演绎的故事发生在处于战乱连年的遥远苏格兰。三个命运女巫的出现,为麦克白道出了改变命运的预言。麦克白和班柯,两员英勇无畏的大将在战斗中力挽狂澜。国王邓肯将叛变的考顿爵士的封号和领地转封给麦克白,将王位传给了长子马尔康。麦克白和夫人合谋杀了邓肯国王。因为惧怕班柯泄露命运女巫的预言,也杀害了班柯。女巫们提醒他要小心已逃亡到英格兰的麦克德夫。麦克白为求心安,最后还是杀害了麦克德夫的妻儿。马尔康和麦克德夫从英格兰请到了援军,直逼麦克白所在的城堡。三个命运女巫的语言原是一种双关语,麦克德夫最终杀死了麦克白,马尔康得到王位,成为苏格兰的国王。

很久前就看过中文版剧本《麦克白》,这次看的原汁原味的英文话剧,可以说是再次生动还原了剧本,tnt剧院的《麦克白》对莎士比亚原剧本几乎没有删节,这种对原作完整的再现也使得演出格外精彩。tnt剧院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对《麦克白》进行了很好的演绎,其中最独特的便是舞美的出色运用。tnt剧院对于音乐和舞蹈的运用突出了原剧中对于心理描写的刻画,把观众真实地带入戏剧人物的内心世界。看过后,很是震撼,话剧中很多地方都对我有触动。

话剧中演员对麦克白形象的特殊悲剧性,心理演绎真实而细腻。麦克白由一个高贵前途无量的英雄人物,在野心与权力的诱惑下变成了一个举国声讨的历史罪人,展现出了麦克白形象的特殊悲剧性。女巫的预言、妻子的怂恿、野心的驱使使麦克白走上了弑君的邪途,坐上王位后,权势的贪恋使其人性彻底泯灭,不仅杀害了侍卫,就连班柯和麦克德夫的家人也惨遭毒手。可见麦克白的悲剧是由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共同作用下造成的。

话剧演员艺术演绎风格别具一格,悲喜的有机结合。话剧《麦克白》是在不损害悲剧基调的原则下把悲喜结合起来,在话剧情节发展的进程中,让庄严的中有轻松。例如“看门人”那一场中就有鲜明的体现。“谁在那儿?哼!一定是什么英国的裁缝,他身前给人做条法国裤还要偷材料,所以到了这里来。进来吧,裁缝;你可以在这烧你的烙铁”这一门房的话出现在麦克白弑君之后,在这样恐怖黑暗的时刻,不明就里的门房说出这话无疑给这紧张阴森的气氛增加了一些缓和轻松之气,使悲剧增添了一些喜剧色彩。

话剧表演充分运用意象,深刻揭露主题。《麦克白》话剧中的舞台上几尊圆柱的不同变位用来表现城堡和森林,演员的舞蹈动作即构建出战场、森林、宴会等宏大场面。而恐怖电影的音效和手风琴、萨克斯伴奏的歌声渲染了原作中阴深可怕的气氛,剧中对麦克白及其夫人内心风暴的精当刻画,精彩至极,演员们大段的内心独白震撼着观众的心灵。

观众从大幕开启的那一刻起就深深的为表演所吸引,该话剧通过强烈的感官形象,逐渐引领观众体会到深沉的恐惧。tnt版的《麦克白》再次印证了莎士比亚的作品仍然对当下观众有着非凡的吸引力。看完这话剧,我深刻的明白了:一个人的可以有欲望,但却不能膨胀。一个人的野心会蒙蔽人性的双眼,终将导致一个人的灭亡。篇五:话剧观后感

日子要这样过才有滋味

——话剧《黑石沟的日子》观后感 2009年12月12日晚6点30分,我在辽宁中华剧场观看了话剧《黑石沟的日子》,话剧里的情节感人、真实,让人不觉得有两个半多小时的漫长,令人久久不能忘怀。我从中也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也恍然明了“日子要这样过才有滋味”。

话剧发生的时间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期,展现了那段岁月里黑石沟里的矿井工人们的生活原貌。话剧的场景是以每十年里中国发生的大事下黑石沟里发生的点点滴滴来设置的。话剧的主人公叫黑子,是个地地道道的矿井工人,年轻时曾在井下和几位兄弟遇难,后来由黑子的师傅和其他几位哥哥们的帮助与外面的救援队的援救下死里逃生,不幸的是除了黑子、大炮、秀才和乐呵这几位年轻人活了下来之外,黑子的师傅和其他比黑子年长的矿井工人哥哥们都死在了井下。黑子作为活下来的哥儿四个里的老大哥,为了保护这几个兄弟也受了重伤——嘴说不了话。秀才为了报答黑子哥的救命之恩,特意写了个条幅“生死相依”送给黑子哥,从此黑子、大炮、秀才和乐呵这四个人就成了生死相交的兄弟,年轻的哥仨发誓:“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回报黑子哥救我们 的大恩大德!”黑子哥也为了报答救他的师傅和哥哥们也发誓祈愿:“要为矿难者的家属和活下来的兄弟们奉献余生。” 成家立业后的哥四个随着时代的变迁都遇到了些大风大浪。有了大龙、二龙、三龙三个儿子的黑子眼看着家里挪不开脚了,却把刚从矿上分下来的新房给了遭遇同样窘境下的大炮一家,有了大凤、二凤两个女儿的大炮在黑子哥和众人的百番劝说下勉强收下了新房的钥匙。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已经有了女儿“大勤”的秀才遭受批斗,妻子怕连累自己也离开了秀才,抛弃了父女俩,秀才每天都想着要自杀,黑子哥不忍秀才自甘堕落,冒着受秀才连累、遭受党内批斗的危险,毅然决定让大龙与大勤结婚,秀才感恩不尽。婚礼那天酒醉七分的黑子向着九泉下的师傅和哥哥们畅饮,心里说着:“日子要这样过才有滋味!”„„ 大炮的妻子为了让女儿过上更好的日子单方面诋毁了以前定好的大凤与二龙、二凤与三龙的娃娃亲。黑子为了让两情相悦的二龙与大凤有情人终成眷属,为了满足大炮妻子开出的“要有新房”的条件在思想上做着强烈的斗争,最后为了安顿好矿难者的家属放弃了向矿上要房子的举措,为了打我放弃了小我。乐呵经商后因涉嫌向高官贿赂非法经营而被追 捕,黑子等人成功劝说了乐呵向警察自首,并将自己的积蓄给了乐呵一家人。乐呵感恩之泪不止。

二十一世纪,当哥四个再度相聚时已成了白发老人,但他们从没有忘记刻骨铭心的四个字:生死相依!

黑子的大半生的生活都是在助人为乐中度过的,我为这样一位勤劳朴实的矿井工人而鼓掌。同时我也要怀揣着能过上这样的日子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因为我永远也不能忘记那句话:日子要这样过才有滋味。

第三篇:话剧观后感

我们兴奋地坐在大客车上,期待着惊喜的话剧。

演出开始了,同学们安静的看着话剧,话剧主角是一个叫阳光的男孩,主要讲他助人为乐的故事。

有一天,学校在上体育课跑步的时候,一个同学因为营养不良晕倒了,后面的一个同学也被绊倒了。后来阳光把那个同学背回了家,还提醒营养不良的那个同学要多喝牛奶,多吃鸡蛋。

还有一天,阳光带着他的同学们去植树,他们分配好了工作,正种完树准备离开时,发现别人在喊:“有人落水了,快来人帮忙啊!心地善良的阳光自然不顾一切去救了那个人。然后就走开了,被救小孩的父母不知道是谁救了他,大家告诉他救他的人是阳光。后来他们找到阳光表示感谢!

看完这部剧后我终于知道了:助人为乐在于点点滴滴,只要找好这点点滴滴,就能更好的帮助别人。要像阳光那样舍己为人、勇敢、有爱心、乐于助人、团结同学。以前见到助人为乐的人我总是想向他学习,可我又不知道我应该帮助别人在哪方面,这部剧给我的感受很深刻,我知道了帮助别人应该从每一件小事开始。

四年二班

李帛桐

第四篇:话剧观后感

话剧《百姓书记》观后感

八月二十七日下午,在县影剧院观看了话剧《百姓书记》。话剧真实深刻地塑造了一个一心为人民办实事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该部话剧以细腻的风格,朴实的语言,讲述了生活中的真实群体和平凡故事。这种真实平凡使党员们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得到了共鸣,并真实感受到这样的人就在身边。

话剧不算长,两个小时左右,而讲述的故事,却是触目惊心,震撼山河,催人泪下,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可以说是悲哉!壮哉!看后久久难以忘怀!

这部话剧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县纪委书记梁雨润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冒着丢官甚至生命危险,惩恶扬善,扶危济贫,关心百姓,替百姓申冤,为百姓办实事的先进事迹。全剧充分肯定了一个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英勇气概。

舞台上主人公梁书记,无论其一怒为民的肝胆形象,还是朴实无华一心为民的点点滴滴,都将一个朴实的基层纪检书记形象,展现在观众的眼前,也刻画在了观众的心里。

老百姓连续的上访遇到挫折,受到小小村官的打压,几十年来,那些贫穷而柔弱的上访者的内心深处,依然满怀对党对政府的信赖和希冀!为什么?

回忆我党的先辈们,谁能说这种牢固而不灭的希冀与先辈们在沟畔畔里与农民携手劳作无关?谁能说与当年解放军送给农民的一挑挑水无关?谁能说与先烈血洒青山无 1 关?谁又能说与当年红军的脚步无关?与当年老革命与人民琐碎的“拉家常”无关?

可是,在我们摆脱了“三座大山”压迫后,在领袖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之后,与人民“拉家常”少了,与农民“携手劳作”少了,主动为农民“挑水”少了……而一位位白发苍苍的大爷大妈,为了理应得到的公道,历尽数十载,却要跪倒在人民政府的门前!梁书记说对了:那是我们的父母啊!应该下跪的是我们!是谁的过错? 革命成功了,建设开始并加速了,机构也越来越健全了。为什么农民中容易解决的“小问题”变得那么难解决?梁书记为我们出了个题目。现实生活的片段,让每个人不能不思考这个问题。

有些党员遇到问题,没有从自己是一个党员考虑,没有从人民的利益考虑,没有从国家的利益考虑……他们考虑的是个人升迁,考虑的是个人得失,一切从自己开始,可谓机关算尽,威风呈尽,权力用尽……

然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共产党也开始清扫自己的队伍,只要愿意坐在农民的土炕上,只要愿意和农民“拉家常”,无数的梁书记将得到人民的拥护,那些灰尘,那些脏的东西,必将在历史前进的潮流中被荡涤无存。

一桩桩,一件件,一切疑难杂事,梁书记均能明察秋毫,替百姓着想,细心调查核实,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妥善地进行解决好和处理好。因此,他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爱戴,被老百姓称之为“百姓书记”。

2 一切事实说明:这块匾额是对梁书记脚踏实地、勤政工作,为百姓办实事的写照,人民群众自发地送行,自发地送匾,我认为梁雨润同志做到了一个人民公仆所应该做的事情,是一位优秀的不可多得的共产党干部,“人民青天”的匾额他完全是受之无愧。

梁雨润是个好人,梁雨润是个清官,梁雨润又是一个深受老百姓拥护的、深受老百姓欢迎的、深受老百姓爱戴的优秀共产党员。我们应该向他学习,我们应该向他致敬。在平常学习中要多深思,在平常工作中要多学习,在平常为老百姓办事中要多予以借鉴,以他为榜样。

当话剧结束以后,大家都沉浸在梁雨润为民所做的一件件小事且事事关系党的形象和人民的利益的情节中,从中受到很大启发,为党和人民做事,要做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平时要恪守职责,在工作中立足本职岗位,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而努力提高自己。

第五篇:话剧《茶馆》观后感

观话剧《茶馆》有感随笔

——青岛理工大学工设研1712班,冯旭

一、引子

之所以将标题命名为有感,又添“随笔”二字、打算以散文随笔之形式来写这篇文章,完全是因为不愿被“读后感”这等从小接受义务教育时期所做作业形式的题目所束缚,也不愿为议论文一类精炼到无可删减的文字要求所限制;亦算是对这种被学生们遗忘了目的,权当是任务之行为的不满。

回想初读《茶馆》原著时之心态,不过是因为喜爱老舍先生字里行间的感觉,觉得先生的文字里有阅尽世间的沧桑,沧桑却不失对生活之激情,富有激情却又淡然如水,平淡却不冷漠,这是一种无法言明的奇妙感觉。未去看更生动精简的话剧,是觉得一切的影视话剧作品,都是基于作者原著,经过不同编导不同方式的润色、微调的产物,而中国文字之奇伟、浪漫,非原著文字不能展现其万一之神韵,之绝妙!

初读原著之时又正处于高三紧张压抑的生活里,于是在被窝里、在公交上,读完了这部著作;也许是因为彼时年龄尚小,还未曾有更多的知识储备、语言功底,又或是因为学业紧张没有多余的时间和思绪,便只观其内容,品其文字、情感;未能仔细体悟穿梭于茶馆之中那些茶客与是非背后衰亡的大时代„„

二、正文

于现阶段观《茶馆》话剧,顺着这茶馆里穿梭的人与是非,仿佛回到清末,穿梭了中国近现代几个时代的更迭。最直观的便是茶馆内由古朴到新式再到破败简陋的程设;均是以茶馆为载体、昭示着由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开始,到军阀混战,再到第三幕抗战胜利、国名党特务横行这五十多年之间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又是以20世纪伊始中国近代史为背景,虽然只有三幕,但每一幕都是一个时代,虽然有开幕落幕,但时代与时代,在剧中却是无缝衔接。

以三教九流皆可入内,于其中喝茶闲聊的茶馆为载体,描绘了代表着当时中国社会的底层人名,映射了当时的政治,文化。大茶馆即小社会,以小见大,以点带面。

第一幕开场即是百日维新经慈禧戊戌政变后以失败结束的时代背景,而茶馆又在一个秋天开业,纵然其表面生意兴隆,但开局即奠定了凄凉,没落,衰败最终走向灭亡的主题。

第二幕以民国初年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为背景,虽然辛亥革命成功,但却以茶馆的逐渐衰败,王掌柜被接连敲诈,难民进城讨饭等现象映射着当时封建社会余毒;帝国主义欺压、与腐败的反动政府勾结,人民的苦难,与时代的黑暗;极尖锐的抨击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与当时土匪执政当道的荒谬。

第三幕的茶馆已经入不敷出破败不堪了,竟被国民党官员用作拐卖妇女的据点,莫谈国事的字条更加醒目,气氛更加凄惨压抑,更进一步的反映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不堪,昭示着经历了数个时期旧中国的灭亡已经无可避免。

剧中常四爷与松二爷两个旧清旗人给我的印象极深,同是吃皇粮的旗人,心态与面对人生的方式竟是如此的两个极端!

清朝影视剧中“明”字绝对是禁忌,言论是绝对不自由的,而剧中常四爷因为一句“大清要完”仅被抓起来关了一年,一方面反映黑暗社会言论不自由,一方面由原本掉脑袋的罪名变为被关一年,表现了腐朽的清政府统治地位已然岌岌可危。

正直、勇敢、正义、善良,被塑造得充满了正能量的常四爷,出狱后参加了义和团——可见其思想激进,不甘奴役,又具有爱国热情;但加入义和团这种五毒兼具的民间起义组织,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又靠卖菜为生,又可见其缺乏头脑,不能看清当时的时代形式;到了穷困潦倒的最后又喊出:“我爱咱们的国啊,可是谁爱我呢?”表面看似绝望凄惨、报国无门,但综合分析其人物形象:正直、正义、善良勇敢、直言不讳、不甘奴役、有爱国热情,但却是极度缺乏头脑,不能审时度势,看不清时代与形式,代表着当时质朴却缺乏了引导与开化的中国底层人民,也代表了一部分爱国但激进的变法维新派。

反观松二爷,清灭前整日游手好闲,喝茶玩鸟,清灭后断了皇粮,没了铁饭碗,却依然懒散无能,依然留恋过去不劳而获的生活,虽生活窘迫又有危机感,但仍不愿自食其力,宁愿饿了自己,也不愿饿了鸟儿,一提起鸟就来精神,最后居然被活活饿死,足见清政府的腐朽不堪。而满清旗人的身份,又将玩物作为精神寄托,从侧面映射了当时腐朽的晚晴政府好吃懒做,贪恋不劳所获的腐败生活,好逸恶劳,整日活在虚幻的精神世界中,腐败的守旧派形象。以小见大,生动又深刻的描绘了腐败至此的封建帝国势力必将走向灭亡的事实。

全剧通过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三人的视角描写了时代的黑暗。临近结尾时,时代已到了抗战胜利,解放战争时期。

结尾三人又聚在一起,在绝望中撒纸钱祭奠自己,绝望气氛更甚;学生**、老师罢课,知识分子作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先驱方能如此,更深层次的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统治阶级与社会的矛盾;之后康顺子等人投身革命的剧情,又昭示着黑暗至极后新时代的曙光。

作品著于上世纪60年代,正是毛主席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一“双百”方针之时,作为中国现代史上最近一次的“文艺复兴”,虽倡导言论自由,但未必完全自由,此类有关时代变迁的著作又不能完全规避政治话题,于是作者以茶馆这一小地方为载体,将诸多小人物在茶馆这个小地方发生的小故事,编写成了一部著作,通过对他们生活的描写反映了大时代的变迁,也从侧面透露了一些政治信息,并体现了“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一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以及时代、意识形态受环境等外力影响发生变化这一“螺旋式上升”的客观历史规律;以幽默中透露着讽刺、喜剧中透露着荒唐的剧情,与英国著名戏剧作家、文学家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又有异曲同工之妙。

老舍先生在《茶馆》中对于人物、场景、氛围的刻画笔笔传神,往往一个动作,一个灯光,寥寥数语就能描绘一个生动丰满的场景,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在作品中演变没有丝毫违和感,不愧于当代戏剧文学创作的典范。

由《茶馆》引发的联想及感悟,非只言片语所能描绘,这一作品对于我的启发更不能局限于忆苦思甜、努力学习这一肤浅层面。

言至于此,犹自回味。

冯旭

于2017年10月23日

上一篇:合规性评价报告范文下一篇:黄河颂课文讲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