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课教案第八讲

2022-07-23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写字课教案第八讲》,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写字课教案第八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第八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第八讲

第八讲 Word 文档编辑与排版

教学内容

1、 Word中的输入操作

2、 选择文字以及对文字进行复制、剪切、粘贴、移动与删除

3、 查找与替换

4、 设置文字格式

5、 设置段落格式

目的要求

1、 掌握在Word文档中输入文字、符号的操作

2、 掌握文档中的文字、段落进行复制、粘贴等操作

3、 了解在文档中查找文字,替换文字和格式的方法

4、 掌握使用工具栏和菜单命令改变文字格式和段落格式

教学重难点

1、 对文字进行复制、剪切、粘贴与移动操作

2、 查找与替换操作

3、 查看文档的四种试图

4、 设置文字和段落格式

1

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

李亚锋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第八讲

讲授内容

一、文档编辑

1、确定插入点位置

进入Word 2003编辑窗口,在窗口中有一个闪烁的光标竖线“│”,即为当前输入位置(插入点)。在文档中,可以使用鼠标或快捷键滚动文档、确定选择页或文字的位置。 1) 用键盘移动光标

若要使用键盘选择文档位置,请按:

向右移动一个字符或汉字:(右箭头)→ 向左移动一个字符或汉字:(左箭头)← 向下移动一行:

(下箭头)↓ 向上移动一行:

(上箭头)↑ 移至行尾 : End 键 移至行首 : Home 键 向上移动一屏(滚动): Page Up 键 向下移动一屏(滚动): Page Down 键 移动到下页顶端: Ctrl+Page Down 组合键 移动到上页顶端: Ctrl+Page Up 组合键 移动到文档末尾: Ctrl+End 组合键 移动到文档开头: Ctrl+Home 组合键 返回前一编辑位置: Shift+F5 组合键 2) 用鼠标移动光标

如果需要将光标在当前窗口内移动,只要将鼠标指针定位到所需要的位置处,单击鼠标确定即可;如果需要的目标位置不在当前屏幕上,则需要将用户需要的文档内容移动到当前屏幕窗口内,通常使用文档窗口的滚动条。 3) 使用定位命令

用户还可以使用“定位”命令方式选定文档位置。操作是:单击“编辑”菜单;选择“定位”命令,在弹出的“定位”窗口中,根据需要选定页、行等,确定后“关闭”,即可“定位”到选择的位置。

2、输入操作

在Word 2003编辑窗口中,既可输入汉字,也可输入英文字母、符号、图形和表格等。 1) 选择文字

在启动Word 2003,进入编辑窗口,就可以在插入点输入文字。

Word具有自动换行功能,当输入的文字充满一行时,将自动换行,而不用按回车键。而按键是一个段落的结束标记,仅当一个段落输入结束时才使用键。 2) 输入特殊字符或符号

2

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

李亚锋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第八讲 如果要输入键盘上没有的符号,如特殊字符、国际通用字符以及符号。可用下述方法操作:

① 单击要插入符号的位置(选定插入点);

② 单击“插入”菜单中的“符号”命令,然后单击“符号”选项卡,从弹出的“符号”对话框中选择需要的符号,如果需要的符号不在对话框的窗口中,可以通过右边的滚动条将欲选择的符号显示在对话框的窗口中,也可以通过“字体”和“子集”框的下拉按钮选择显示某一类型的符号;

③ 再双击要插入的符号或字符,即可将选定的符号插入到插入点。

④ 可以连续插入若干个需要的特殊符号或字符,直到不需要时,单击“取消”框,即可返回文档编辑窗口。

3、选择文字(使用鼠标)

① 选择一行:将鼠标移动到该行的左侧,直到鼠标变成一个指向右边的箭头,然后单击鼠标,则该行被选中。

② 选择多行:将鼠标移动到该行的左侧,直到鼠标变成一个指向右边的箭头,然后向上或向下拖动鼠标。

③ 选择一个句子:按住 Ctrl 键,然后在该句的任何地方单击。

④ 选择一个段落:将鼠标移动到该段落的左侧,直到鼠标变成一个指向右边的箭头,然后双击。或者在该段落的任何地方三击。

⑤ 选择一个矩形块:将鼠标指针移动到需要选择区域的一角并单击,按住 Alt 键,然后拖动鼠标至矩形区域的对角,则该区域被选中。

⑥ 选择整篇文档:将鼠标移动到任何文档正文的左侧,直到鼠标变成一个指向右边的箭头,然后三击。

4、复制、剪切、粘贴与移动文字

剪切、复制和粘贴是Word提供的移动文字和图形一项非常方便的功能,它能使用户在当前文档中移动文字和图形,以及在当前文档与其他Word文档,甚至其他Windows应用程序之间移动文字和图形。 1) 复制

复制是文档编辑常用的操作,可在文档内、文档间或应用程序间移动或复制文字。 2) 剪切

剪切是将选定的文字剪切到剪贴板中,原文字不存在,即原文字被删除。剪贴板中的内容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粘贴操作,实现复制功能。 3) 粘贴

粘贴是将剪贴板中的内容复制到用户需要的位置。 4) 剪贴板

在Office 2003剪贴板中,用户最多可以保存12个剪切或复制项目,按剪切或复制对象的先后次序存放。 5) 移动文字

移动文字操作是将所选择的文字块从原位置移动到另一个新的位置。其操

3

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

李亚锋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第八讲 作方式是先将要移动的文字剪贴到剪贴板中,然后将之粘贴到新的位置,操作与复制方法相似,不再重复。

5、删除文字

6、查找与替换

在文档编辑过程中,查找和替换是常用的操作。查找和替换可以搜索和替换文字、指定格式和诸如段落标记、域或图形之类的特定项。 1) 查找文字 2) 替换

替换与查找功能非常相似,不同的是:替换能自动查找并替换指定查找到的文字。

3) 查找指定格式 4) 替换指定的格式

7、查看文档 1)页面视图

页面视图方式具有所见即所得功能。在页面视图中可以查看在打印出的页面中文字、图片和其他元素的位置。页面视图可用于编辑页眉和页脚、调整页边距和处理栏和图形对象;可以直接观察文档的输出效果。 2) 普通视图

在普通视图中可以键入、编辑和设置文档格式。普通视图可以显示文档格式,但简化了页面的布局,所以可便捷地进行键入和编辑。 3)大纲视图

在大纲视图中,能查看文档的结构,还可以通过拖动标题来移动、复制和重新组织文档。还可以通过折叠文档来查看主要标题,或者展开文档以查看所有标题,以至正文内容。大纲视图还使得主控文档的处理更为方便,主控文档有助于使较长文档(如有很多部分的报告或多章节的书)的组织和维护更为简单易行。

4) Web 版式视图

在 Web 版式视图中,可以创建能显示在屏幕上的 Web 页或文档。在 Web 版式视图中,可看到背景和为适应窗口而换行显示的文档,且图形位置与在 Web 浏览器中的位置一致。

二、排版操作

1、使用格式工具栏设置文字格式

格式工具栏提供了一些常用的格式设置工具,用户可以通过工具栏的快速设置按钮设置文档格式。

2、使用菜单命令设置字体格式

使用“格式”菜单的“字体”命令功能更加丰富,除可以设置一些常用的文字格式外,还可以设置特殊效果的文字格式及字符间距等。  调整字符间距  设置文字效果

4

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

李亚锋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第八讲

3、段落格式设置

Word中除可以进行文字格式设置外,还可以对“段落”进行格式设置。Word中段是指用户输入回车键结束的一段图形或文字。段落的格式包括文档对齐、缩进大小、行距、段落间距等。Word中显示的文档和打印出的文档是完全相同的,Word 不用格式代码表示格式。因此,设置好段落格式对文档的美观易读是非常重要的。

段落缩进有三种设置方式:

 使用“段落--缩进和间距”对话框设置

在段落“缩进”框中用户可以设置段落的缩进格式,包括:“左缩进”和“右缩进”;在“特殊格式”框,可选择“首行缩进”和“悬挂缩进”。

 用标尺设置左、右缩进量

段落缩进也可以使用文档窗口的水平标尺进行快速设置。标尺如图所示。

悬挂缩进

左缩进 首行缩进

右缩进

 使用常用工具栏改变缩进量

使用常用工具栏“减少缩进量”按钮,减少左边界的缩进量。“增加缩进量” 按钮增加左边界的缩进量。操作方法是:首先,选定需要更改缩进量的段落;单击“缩进量”按钮,每单击一次,所选定需要更改缩进量段落的左边界向指定的方向移动一次。

4、文档对齐

改变文档水平对齐,有五种方式:两端对齐、左对齐、居中、右对齐、分散对齐。

① 两端对齐---使当前段中的各行均匀地沿左右边界对齐。

② 左对齐---使当前段中的各行沿左边界对齐。

③ 居中---使当前段中的文字居中。一般用于文档标题。

④ 右对齐---使当前段中的各行沿右边界对齐。一般用于文档末尾的署名等。

⑤ 分散对齐---使当前段中的各行字符等距排列在左右边界之间。

5、设置间距

5 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

李亚锋

第二篇:第八讲 文学叙事

学习目标:

1.了解叙事的涵义与特征:叙事理论与叙事学;叙事的涵义与特征;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叙事的构成

2.了解叙述内容:故事;结构;行动

3.了解叙述话语: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视角

4.了解叙述动作:叙述者与作者;叙述者与声音;叙述者与接受者

第一节 叙事界定

本节论述叙事性作品的基本概念 —— 叙事。分为四个问题来谈:叙事理论与叙事学、叙事的涵义与特征、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和叙事的构成。

一、叙事理论与叙事学

人们都喜欢听故事,因为以讲故事为主的叙事性作品(如小说)往往是丰富多样、魅力无穷的。人们对叙事性作品的研究,经历了从传统叙事理论到现代叙事学的发展演变过程。西方从古希腊时代起就对叙事性作品进行研究,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及环境描写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并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系统的叙事理论。中国的古典小说理论则大致从明代开始获得了迅速发展。随着白话小说和戏曲的发展,关于叙事性作品的理论逐渐兴起,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以明清之际金圣叹的小说评点和剧本评点为代表的人物性格理论。总之,无论西方还是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中都包含有丰富的叙事理论内容。这些传统叙事理论的普遍特点,是侧重于谈论叙事文学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从而形成以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为中心的叙事理论。

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逐渐兴起了叙事学。这主要是俄国形式主义与后来的法国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对叙事文学作新的研究的产物。叙事学与传统叙事理论都致力于探讨叙事性作品的叙事奥秘,但在具体作法上又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它不像传统叙事理论那样关注具体作品中叙事内容的特点,而是关注不同作品所共有的性质;其二,它不再把研究对象仅仅局限于内容要素,而是选择故事的叙述方式、叙述者声音、叙述者与叙述接受者之间关系等作为新的研究重点。叙事学对于叙事性作品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它往往忽略传统叙事理论关注的一些重要问题,忽视了具体叙事性作品的特殊性,因而存在一定偏颇。

要辩证地认识传统叙事理论和当代叙事学各自的成败得失,吸取其合理成分,以便进一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叙事学理论。

——————————————————————————————————

问:传统叙事理论着重关注什么问题?

答:无论西方还是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中都包含有丰富的叙事理论内容。相对于现代叙事学关注“故事是如何讲出来的”即话语而言,这些传统叙事理论的普遍特点是侧重于谈论叙事文学“已被讲出的故事”即内容,从而形成以故事的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为中心的叙事理论。

问:叙事理论在中国产生于何时?谁是突出代表?

答:叙事理论在中国是从明代开始逐渐产生的。它随着小说和戏曲的发展而产生,其中明清之际金圣叹是突出代表,他在其小说和剧本评点中建立了以人物性格理论为特色的叙事理论。

——————————————————————————————————

二、叙事的涵义与特征

叙事性作品是文学作品中与抒情性作品相区别的一种基本话语类型。叙事性作品尽管多种多样,但共同点都是讲故事,即叙事。因此,叙事或讲故事,是一切叙事性作品的共同特征。故事, 按汉语中 “ 故事 ” 的本义来解释就是 “ 过去的事 ” 。鲁迅有一组历史小说就叫《故事新编》。英语中的 “ 故事 ” (story)一词有 “ 历史 ” 或 “ 史话 ” 之义,当然也是 “ 过去的事 ” 了。

什么是文学的叙事?文学叙事,简称叙事,是用语言去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行为。这就引出叙事的基本特征: 1.着重表达社会生活事件过程。与抒情性作品注重主观情感表现、表意性作品强调观念表达不同,叙事性作品必须通过外在社会生活事件过程的具体刻画去把握社会现实。2.具有话语虚构性或假定性。这是说,叙事性作品所讲的故事,无需寻求客观社会现实事实的验证,而只需符合艺术世界的虚构性或假定性逻辑。

—————————————————————————————

问:叙事性作品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答:叙事性作品尽管多种多样,但共同点都是讲故事,即叙事。因此,叙事或讲故事是一切叙事性作品的共同特征。

问:什么是叙事?

答:叙事,是用语言去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行为。

—————————————————————————————

三、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

文学叙事看起来是单纯的讲故事行为,但实际上与特定意识形态具有密切联系。由于文学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因而特定的文学叙事行为也必然会渗透进着特定的意识形态。所以,叙事具有意识形态本质。意识形态既制约着叙事的内容,也制约着它的形式。

四、叙事的构成

叙事的构成包括三个层面: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不妨结合鲁迅小说《狂人日记》来理解。

1.叙述内容 。这是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题的故事内容,也就是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件、人物和场景等。《狂人日记》的叙述内容,可以概括为“狂人”的故事:一个曾患“迫害狂”病症的人曾经有过的“狂人”梦魇。在这梦魇中,发生了“狂人”与赵贵翁、古久先生、大哥、佃户、陈老五等关于“吃人”的故事。这是读者读完小说后在头脑里还原出来的故事。

2.叙述话语 。这是使故事得以呈现的陈述语句本身。叙述话语就是使故事得以成为故事的基本的语言系统。读者要了解“狂人”故事,是必须通过阅读鲁迅所建构的叙述话语的:先是标题“狂人日记”,接着是本文第一段以文言文形式呈现的作者题记“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于昔日在中学校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跟着就是以白话文形式书写的小说正文了(从“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直到“救救孩子……”)。上一层面的叙述内容,是只能通过这一层面而被阅读和理解的。没有这层叙述话语就不可能有叙述内容――“狂人”的故事。

3.叙述动作 。这是作为一种行为而存在的支配叙述话语的叙述本身。传统叙事理论很少关心这一层面,而叙事学对此格外重视。小说总是由特定的叙述者来讲述的,叙述者的叙述行为往往支配着叙述话语。《狂人日记》设置了两重叙述者:首先是超越故事的旁观性叙述者――开头作者题记中出现的“余”,他是“狂人”昔日中学好友,得到“狂人”的日记二册并将它公之于众。其次是故事内叙述者――“我”(即“狂人”),他在日记中“语颇错杂无伦次”地记录下自己的“荒唐之言”,这些“荒唐之言”正构成小说的正文。

——————————————————————————————————

问:什么是叙述内容?

答:叙述内容是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题的故事内容,也就是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件、人物和场景等。

问:什么是叙述话语? 答:叙述话语是使故事得以呈现的陈述语句本身。

——————————————————————————————————

• 叙述内容

本节论述叙述内容问题。主要谈三个问题:故事、结构和行动。

一、故事

故事是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一个完整的故事包括四个层面:事件、情节、人物和场景。这可以结合鲁迅《药》去理解。

1.事件。 这是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的事情结合体。事件有主有次、有大有小。《药》讲述的是“人血馒头”事件,即华家如何为医治华小栓的痨病而寻求人血馒头的经过。

2.情节。 这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情节应是那种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导致矛盾冲突从而影响人物命运的一系列事件。我们从《药》里了解到如下事件:华老栓为了医治儿子小栓的痨病,后半夜起来走到大街上,亲眼目击行刑场面,从刽子手康大叔那里获得“人血馒头”,作为治病的药;华老栓回到家,满含希望地让小栓吃下“人血馒头”;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康大叔等在店里谈论小栓的病和人血馒头,中间带出夏瑜的故事;同样失去儿子的华大妈与夏大妈在坟场相遇,表明人血馒头终于没能治愈小栓的病。这些事件被依照前后因果关系逻辑组织起来,就构成了故事的情节。

3.人物。 这是叙事作品中事件、情节发生的动因。《药》里先后出现的人物有:华老栓、华大妈、华小栓、康大叔、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夏大妈等。

4.场景 。这是由人物行为与其环境组合成的具体场面和情景。叙事性作品在叙述故事中必须要有场景。《药》里的主要场景有:华家茶馆(卧室)、丁字街、刑场、华家茶馆、坟场。正是人物行为与其环境构成的生动而感人的场景,使故事的进展线索显示出来。没有场景的作品必然难以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效果。

—————————————————————————————————

问:什么是事件?

答:事件是故事的层面之一,是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的事情结合体。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

问:什么是情节?

答:情节是故事的四个层面之一,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

二、结构

结构是叙述内容的存在形态,是作品中各个成份或单元之间关系的整体形态。结构可以分为两个层面: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1.表层结构 。这是叙事作品中按叙述顺序呈现的历时性发展关系形态。其最小叙述单位叫做叙述句。每个故事的表层结构的特征可以通过一定的句法关系显示出来。

2.深层结构 。这是叙事作品中位于叙述顺序背后的共时性内在关系形态。其存在的依据是这种一种理论假设:具体的叙述话语同产生这些话语的整个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超出话语字面的内在意义关系。研究深层结构,需要打乱表层叙述顺序,从中寻找内在要素,然后将这些内在要素按照某种相似性原理排列组合起来,由此探究支配具体叙述话语的普遍而永恒的理性秩序。

不妨举例说明。就《狂人日记》来说,其表层结构是一个“狂人”在病中以日记形式记下的与“吃人”梦魇相关的“胡言乱语”,而其深层结构则可以说是由上述表层结构而寓言式地揭示的当时中国文化语境中的特殊状况,如“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对于中国古代愚昧或蒙昧弊端的愤激批判或痛切反思。在《药》里,华家以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的过程,构成表层结构;在这一表层结构的字里行间,若隐若现地寄寓着小说的深层结构――夏瑜如何为革命而英勇献身,以及这种献身如何不被愚昧群众所理解;而更进一步看,夏瑜正隐喻现实中革命烈士秋瑾。当然,对小说的表层与深层结构及其关系,还可以从别的角度去理解。

——————————————————————————————————

问:什么是结构?

答:结构是叙述内容的存在形态,是作品中各个成份或单元之间关系的整体形态。结构可以分为两个层面: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问:什么是表层结构?

答:表层结构是叙事作品中按叙述顺序呈现的历时性发展关系形态。

——————————————————————————————————

三、行动

行动是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也是事件的组成部分,因而是叙述内容实现的根本途径。叙事性作品中人物行动总是有自身逻辑的,叙述必然要力求揭示这种行动逻辑。

行动逻辑是支配故事中人物行动的内在规律。这些规律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任何故事共有的逻辑,正是这种逻辑使读者得以读懂故事。而如果离开这种逻辑的制约,读者就无法读懂故事了。二是每类或每个故事自身特有的逻辑,这是由特定的文化、文学体裁和作者风格等因素的制约而造成的。

行动逻辑的基本形式呈现为三段式序列:一是可能性,这是指一个行动合乎逻辑地具备了发生的必要条件;二是变为现实,这是说行动已合乎逻辑地进行,或者相反由于某种原因而被阻止,从而没有变为现实;三是取得结果,这是说行动以成功而告终,或是相反以失败作结。

在鲁迅的《药》里,中心行动是寻找人血馒头治病。小说呈现出如下行动逻辑:一是可能性,这表现为人血馒头可能治病;二是变为现实,华老栓到刑场获得人血馒头,回到家后给小栓吃;三是取得结果:治病未获成功。

——————————————————————————————————

问:什么是行动?

答:行动是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也是事件的组成部分,因而是叙述内容实现的根本途径。

问:什么是行动逻辑?它包含哪些层面?

答:行动逻辑是支配故事中人物行动的内在规律。这些规律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任何故事共有的逻辑,正是这种逻辑使读者得以读懂故事。而如果离开这种逻辑的制约,读者就无法读懂故事了。二是每类或每个故事自身特有的逻辑,这是由特定的文化、文学体裁和作者风格等因素的制约而造成的。

—————————————————————————————————

第三节 叙述话语

本节论述叙述话语,主要讲两个问题: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和视角。

一、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

读者常常不得不顺时地从头到尾阅读一部叙事性作品。这自然要求叙事性作品的本文也按一定的线性时间组织起来。这样,时间成了叙事性作品中的一个基本要素。叙述时间是故事的时间与本文的时间之间相互对照所形成的时间关系。叙事性作品中的时间往往具有二元性特征: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形成复杂多样的关系。故事时间是故事中事件接续的前后次序,本文时间则是叙述本文中排列的前后次序或读者阅读本文所需要的实际次序。这两种时间在叙事性作品中常常并不一致,形成矛盾。而正是这种差异和矛盾造成了叙事性作品特有的节奏性。

叙事性作品的节奏主要体现为三种形态:时序、时长和频率。

1.时序。 时序是本文时间序列与故事时间序列相互对照而形成的关系。故事肯定是按时间顺序发生的,那种按照故事发生顺序而进行的叙述就叫做顺叙,即顺着时间序列去叙述。但本文中的叙述顺序却不一定忠实于这种故事时间。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之间往往出现种种不协调方式,这就是逆时序。逆时序通常有两类:一是插叙,是说在顺叙时插入若干此前事件的片断;二是倒叙,是说把顺叙序列的结尾提前到前面叙说。《狂人日记》就是先讲“某君昆仲,今隐其名……赴某地候补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这一结果,再回头以日记形式叙述他“当日病状”本身。这在时序上就属于“倒叙”。

2.时长。 时长是一段连续时间的长度。故事时间的时长总是确定的;本文时长指一段文字的阅读时间,而这总是无法测定的。如何弄清这两种时长的关系呢?我们只能假设有一种理想的匀速叙事,在其中本文时长与故事时长始终保持均衡状态,而如果以这种匀速叙事为参照点,就可以比较出两种时长关系的变化对叙事速度的影响状况来。

这里可见出时长的五种关系形态(童书只讲了四种)。下面结合鲁迅的《药》来认识。第一是省略。这是对故事的时间线索中整段时间不加叙述的叙述,其特点是故事时长无穷地大于本文时长。在《药》的第

三、四部分之间本该讲述小栓在吃了人血馒头后依然未能治好病症从而死去的经过,这一经过肯定交织着华老栓和华大妈的痛苦,但叙述者却完全省略了。第二是概括。这是本文时长小于故事时长的粗略叙述,其特点为故事时长明显地大于本文时长。《药》在第二部分结尾叙述“华大妈候他喘气平静,才轻轻的给他盖上了满幅补丁的夹被”时,应该而且可以讲述她此时的复杂的心理活动的,但却只是这么简单一句就交代过去了,显然属高度概括的叙述。第三是场景。这是主要由行动和对话描写构成的有关故事发生的实际场面的叙述,其特点为故事时间与本文讲述的事件时长大体上相等。《药》里的丁字街头及刑场的场面描写,还有结尾坟场的场面描写,都可见出场面叙述的特点。第四是减缓,这是故事时长小于本文时长的叙述,其特点是故事发生所持续的时间明显地小于本文叙述所花去的时间。例如《药》第二部分写小栓吃人血馒头的情景:“小栓撮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说不出的奇怪。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串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馒头。――不多功夫,已经全在肚里了。却全忘了什么味;面前只剩下一张空桌。”小栓吃馒头的过程本身(故事时长)应当远远短于描写的过程(本文时长),这里减缓下来加以详细叙述,显然是要突出人血馒头形象本身在整个小说世界中的特殊作用。第五是停顿或休止,这是故事延续的时间为零的叙述,着重于事件发生的特定状态、环境或背景的刻画,特点为故事时长远远小于本文时长。这种情况有时在某些长篇作品里出现,用来渲染某一瞬间的特殊状况。而有些电影剧本借助“同时蒙太奇”镜头的优势,往往可以分别叙述同一瞬间里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活动,使得这一瞬间过程竟然延伸出如此超长的篇幅、衍生出如此深长的意味来。在这五种形态中,第一和第五种分别处在叙事速度快慢的两个极端,而第

二、

三、四种则处在居中位置。由此可见出叙事节奏的丰富与多样性。

3.频率。 频率是本文叙述与故事内容之间形成的重复关系。这种重复具有两种类型:一是事件的重复,二是叙述的重复。事件的重复指同一类型的事件反复出现,而叙述的重复则是指一件事件被反复叙述。在《药》的第三部分,康大叔对众人两次重复提及“这小东西……”,属于叙述的重复(革命者夏瑜的一件行为被重复叙述);第四部分写夏大妈两次重复提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属事件的重复(夏大妈两次重复说同样的话)。

——————————————————————————————————

问:什么是本文时间和故事时间?

答案:故事时间是故事中事件接续的前后次序,本文时间则是叙述本文中排列的前后次序或读者阅读本文所需要的实际次序。 问:什么是时序?它有哪些具体表现?

答:时序是本文时间序列与故事时间序列相互对照而形成的关系。那种按照故事发生顺序进行的叙述叫做顺叙,即顺着时间序列去叙述。但本文中的叙述顺序却常常并不忠实于这种故事时间。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之间往往出现种种不协调方式,这就是逆时序。逆时序通常有这样两类:一是插叙,即在顺叙时插入若干此前事件的片断;二是倒叙,即把顺叙序列的结尾提前到前面叙说。

——————————————————————————————————

二、视角

叙述视角即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或聚焦),是叙述话语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视角按叙述人称的不同,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第三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和人称变换叙述。

1.第三人称叙述,是叙述者从与故事完全无关的旁观者角度进行的叙述。这通常被称作“全知全能”叙述,在这种叙述中,叙述者就像全知全能的“上帝”一样,可以随心所欲地进入任何一个人、事件或领域中挖掘,在任何一种时间和空间中上下优游。这种叙事视角的优势在于,叙述者享有充分的甚至无限的自由度。《药》就属于此类叙述,叙述者是超越于故事进程之外的旁观者。

2.第一人称叙述,这是叙述者既是叙述者本身而同时又是故事角色的叙述。这种叙述有两个特点:一是这个叙述者兼角色的人物具有双重身份,他既可以直接参与事件进程,又可以跳出作品环境而从旁予以描述或评介,从而使叙述显得更逼真、可信或亲切,也更易于理解;二是由于叙述者受其角色身份的限制,不可能叙述角色无法知晓的内容,这就造成了叙述的主观性。《狂人日记》正文属此类叙述(开头作者题记属第三人称叙述)。《祝福》也属此类。

3.人称变换叙述,这是上述两种以上叙述视角交替出现的叙述。《狂人日记》先后运用了第

三、第一人称叙述。

—————————————————————————————————

问:什么是视角?它有哪些类型?

答:视角是叙述话语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视角按叙述人称的不同,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第三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和人称变换叙述。

问:试简述第三人称叙述的特点。

答:第三人称叙述是叙述者从与故事完全无关的旁观者角度进行的叙述。这通常被称作“全知全能”叙述。叙述者表现得就像全知全能的“上帝”一样,可以随心所欲地进入任何一个人、事件或领域中去挖掘,在任何一种时间和空间中上下优游。这种叙事视角的优势在于,叙述者享有充分的甚至无限的自由度。这在传统叙事性作品中较为普遍。而这种叙述视角的局限在于,叙述者享受到过分的自由,使读者的自由受到限制,被剥夺了解释和探索作者奥秘的权力。

——————————————————————————————————

• 叙述动作

本节论述叙述动作问题。主要谈三个问题:叙述者与作者、叙述者与声音、和叙述者与接受者。

一、叙述者与作者

叙述动作,说得简单点,就是讲故事这一行为本身。讲故事,总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人群的讲述,这就决定了叙述动作必然包含两个基本因素:一是“讲”的人,这是叙述者;二是“听”的人,这是叙述接受者。

叙述者等同于作者吗?两者其实并不等同。作者是特定作品的创作者,而叙述者不过是作者在叙事时虚构出来的代替自己讲述故事的角色,即便其以第一人称“我”的方式出现,或者显得与读者心目中的作者形象相近,也仍然只是一种虚拟性存在,不能与现实作者划等号。在《虚构》( 1986)里,正像标题所指示的那样,当代作家马原一开头就直接申明:“我就是那个叫马原的汉人,我写小说。我喜欢天马行空,我的故事多多少少都有那么一点耸人听闻。我用汉语讲故事;汉字据说是所有语言中最难接近语言本身的文字,我为我用汉字写作而得意。全世界的好作家都做不到这一点,只有我是个例外。……我就叫马原,真名”。这里用了一连串由“我”开头的句式,可以说是“我…”式反复句。它体现了两种功能:其一是辩解似地告诉读者,“我”不是在追求现实主义经典作家巴尔扎克所崇尚的那种“真实性”和“典型性”,而是相反在全力“杜撰”或“编排”即虚构。宣称小说不是真实而就是虚构,这就把读者同故事、同故事后面的作者清楚地间隔、疏离开来,使小说成为一个虚构的意义空间。其二是以“我”的反复出现烘托出一种抒情上的倾诉氛围,造成浓烈的主观情绪化效果,更突出了小说的虚构性而不是真实性。

这样,如果把叙述者同作者混为一谈,就会把作品中表现的作者理想与他的实际状况不适当地等同起来,而看不到其间的差异或距离。不过,叙述者与作者之间也存在一种必然联系:叙述者的设置及其在叙述过程中的位置和功能,都会传达出作者的审美旨趣和理想及更根本的宇宙观等。

——————————————————————————————————

问:什么是叙述动作?它包含哪些要素?

答:叙述动作是讲故事这一行为本身。讲故事,总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人群的讲述,这就决定了叙述动作必然包含两个基本因素:一是“讲”的人,这是叙述者;二是“听”的人,这是叙述接受者。

问:什么是叙述者?

答:叙述者是作者在叙事时虚构出来的代替自己讲述故事的角色。

————————————————————————————————

二、叙述者与声音

叙述者的存在可以有多种方式,不仅可以表现为叙述内容(即故事)及叙述话语本身,而且可以体现在叙述的动作上,即体现在用什么口气或态度去叙述上,这就有叙述者的“声音”。叙述者的声音在叙事中有何种功能呢?其一,它传达叙述内容的意义,或者说使这种传达有更准确和生动的效果;其二,在有的情形下,它干脆在作品中直接“现身说法”,例如,在叙述过程中突然中断叙述,插入自己的议论或评点,这是要使读者从叙述者的声音的存在进而感受到叙述者本身的存在,从而突出显示叙述者的存在。

除叙述者的声音外,作品中还存在着其他声音,这就是作品人物的声音。人物声音与叙述者的声音形成复杂的关系。这里需要区别人物声音的两种存在方式:一种是独白型叙述,这是人物声音与叙述者声音在本质上同一的声音形态。在这里,人物的声音都是由叙述者统一安排和控制的。另一种是复调型叙述,这是叙述者声音与人物声音不同、甚至发生冲突的声音形态。

————————————————————————————————

问:叙述者的声音指什么?

答:叙述者的声音指叙述者的具体叙述口气或方式。

问:叙述者的声音在叙事中有什么功能?

答:叙述者的声音在叙事中主要有以下两种功能:其一,它传达叙述内容的意义,有时还能使这种传达变得更准确和更生动;其二,在有的情形下,它干脆在作品中直接现身,如,在叙述过程中突然中断叙述,插入叙述者自己的议论或评点,这是要使读者从叙述者的声音的存在进而感受到叙述者本身的存在,从而突出显示叙述者的存在。

—————————————————————————————————

三、叙述者与接受者

前面说过,讲故事除了要求有“讲”的人即叙述者外,还应有“听”的人,这就是叙述接受者,简称接受者。接受者虽然是存在于作品之外的,但在叙事过程中却又是叙述动作的当然组成要素。这是为什么?因为,叙述者在叙述的时候,就往往要在心目中预先拟想或虚拟一个适合于听取自己讲述的叙述接受者。这种由叙述者拟想的潜在叙述接受者,可以称为拟想接受者或隐含接受者。拟想接受者的存在是有一定作用的,它可以规定或影响叙述者对整个故事、叙述话语及叙述动作的具体构想,从而制约着作品的效果,因为特定的故事似乎只有对于合乎叙述者理想的接受者来说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

问:什么是拟想接受者?

答:由叙述者拟想出来的潜在的叙述接受者,叫拟想接受者。

问:接受者本来是存在于作品之外的,它怎么又会成为叙述动作的组成要素之一呢?

答:接受者本来确实是存在于作品之外的,它之所以又成为叙述动作的组成要素,是由叙述动作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叙述动作既包含“讲故事”的人即叙述者,又包含“听故事”的人即叙述接受者,体现为叙述者向叙述接受者讲述故事。而这个叙述接受者却不是存在于作品之外的现实接受者,而只是叙述者拟想出来的适合于听取自己所讲故事的潜在接受者 —— 即拟想接受者。叙述者在叙述时,总是要有意或无意地想象出一个适于倾听自己讲述的人即拟想接受者,尽力满足他的可能的需要,并为着满足这种需要而随时调整自己的叙述构思。所以,这种拟想的叙述接受者自然就成为叙述动作的组成要素了。

—————————————————————————————————

摘 要

叙事性作品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基本类型,其基本特征是讲故事,即叙事。文学叙事就是用语言去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叙事由三个层面组成: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叙述内容是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题的故事内容,也就是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件、人物和场景等;叙述话语是使故事得以呈现的陈述语句本身;叙述动作是作为一种行为而存在的支配叙述话语的叙述本身。这三个层面在叙事性作品中缺一不可,共同支撑起叙事性作品的基本结构。

第三篇:第八讲 中唐诗歌

第八讲

中唐诗歌

一、中唐诗歌的新变

动荡的中唐  安史之乱  甘露之变

李肇《唐国史补》:“大历之风尚浮,贞元之风尚荡,元和之风尚怪。”

李肇《唐国史补》:“自贞元侈于游宴。”

改革的中唐

 政治改革:

 永贞革新  元和中兴

 文学改革:

 古文复兴  传奇盛行  变文崛起  词的渐兴  唐诗再盛

一、中唐诗歌概况

 前期:“大历诗风”,唐诗沉寂期。

 从代宗大历至德宗贞元年间,是盛唐到中唐的过渡时期。  主要诗人:

 注重反映现实的元结、顾况

 以山水田园诗出色的刘长卿、韦应物

 擅长写送别诗和隐逸诗的大历十才子  以边塞诗著名的李益

 大历诗歌多选择清冷、荒寒意象, “清”、“冷”色调的景物,表现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 大历诗歌虽有风味却缺乏盛唐诗人的那种元气浑厚的内在骨力。 

 后期:“元和新风”,唐诗再盛期

唐德宗贞元年间至唐穆宗长庆年间,尤其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唐诗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创作高潮。

 诗人辈出,各擅其长  流派分立,争奇斗巧  各逞其能,创新求变

 创作群体:

 新乐府的先驱:张王乐府

 通俗易懂的元白诗派和新乐府运动  奇崛险怪的韩孟诗派

 独具个性的刘禹锡、柳宗元

1

二、韩孟诗派

“韩孟”是中唐诗人韩愈、孟郊的合称。

“韩孟诗派”是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贾岛、李贺、卢仝、马异、刘叉等。

(1)孟郊

孟郊(751 — 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诗与韩愈并称“韩孟”;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现存诗500多首,皆为古体诗,又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 (2)韩愈

韩愈(768 — 824),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县)人。因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又因官终吏部侍郎,卒谥“文”,又称“韩吏部”、“韩文公”。 韩愈是中唐的文学大家。 (3)李贺

李贺(790 — 816),字长吉,河南福昌人(今河南洛阳宜阳县)。曾为奉礼郎三年。李贺存诗223首,其诗别开生面,自成一家,具有激越凄戾,幽婉冷艳的色彩。

韩孟诗派成员皆寒族士子,人生之路失意坎坷,个性气质褊狭狷介,愤世疾俗。

孟诗思深意远,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

孟诗语言力戒平庸,或长于白描,语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平庸浅易;或精思苦炼,雕刻奇险。

游终南山 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主旨:

这首诗通过写终南山的雄奇险异、万壑清风之景,表达诗人厌恶红尘,向往林泉的情志。诗人赞美终南的万壑清风,就意味着厌恶长安的十丈红尘;赞美山中的人正心平,就意味着厌恶山外的人邪心险。以“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收束全诗,这种言外之意就表现得相当明显了。

特点:

一是所写景色奇特。通过大胆地想象,选用清冷的意象,极言山高、谷深、心平、风劲。

二是诗歌语言奇特。(1)注重炼字,用语奇妙不凡,给人一种独特的感受。如“塞”“驱”“拂”等词的使用,既出意外,又可神会。(2)好用“硬语”。即韩愈“横空盘硬语”之意,“硬”,指字句的坚挺有力。但失去盛唐诗之自然浑厚之美和情韵。

雉带箭 韩愈

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地形渐窄观者多,雉惊弓满劲箭加。冲人决起百余尺,红翎白镞随倾斜。

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

2

《雉带箭》这首诗共分三段,采用赋体写实,直言其事的散文化笔法,通过生动描写将军射猎中几个细节动作,刻画出一个善于射猎而又沉着自矜的将军形象。

山石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靰。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山石》:韩愈“以文为诗”的代表作

诗歌通过描写山中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流露人生失意的无奈及留恋山中的感情。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只是一篇游记,而叙写简妙,犹是古文手笔。

“以文为诗”:

(1)将散文章法运用诗歌创作中。

按散文的叙述顺序,记叙详细,给人如临其境之感。 (2)将散文的句法运用于诗歌创作中。

把散文和骈赋的句法引进诗歌,使诗句可长可短、跌宕跳跃、变化多端。 (3)在诗中发议论。

(二)韩孟诗派的创作特色

1. 主张“不平则鸣”,发扬屈原“发愤以抒情”的传统。 韩愈《送孟东野序》: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

韩愈《荆潭唱和诗序》:

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词难工,穷苦之言易好。

2.“苦吟”的创作方式,继承杜诗艺术锻炼的精神。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3.“笔补造化”的强烈的创新意识,形成诗歌一种奇崛险怪的风格。

主观色彩

3

奇特构思 造语新颖

强烈的主观色彩

李贺擅长以心造的幻境,抒发现实的情感。李贺怀才不遇,深感生之空虚和悲哀。他偏爱借助虚拟的世界(非现实、非人间),来表现怀才不遇的愤懑与人生短暂、光阴易逝的感慨。这种非现实的幻想,是他憎恨现实,又无力改变现实,转为厌弃现实的情绪表现。李贺虚拟的世界有两种:

寄情天国 —— 神仙世界

据统计,在李贺240首诗中,天神类40篇,鬼魂类27篇,其中一些描述仙人生活的诗歌给人新奇的感觉。

梦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莺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此诗写梦游月宫的情景,前四句写在月宫之所见;后四句写在月宫看人世的感觉。诗人的用意,主要不在于对月宫仙境的神往,而在于从非现实的世界冷眼反观现世,从而揭示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道理。

整首诗由人间所见月色到天上所见人间,幻想与实境交织,寄寓了诗人对沧海桑田的历史意识与时光飞逝的人生感慨。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用比新颖,体现了李贺诗歌变幻怪谲的艺术特色。

幻念鬼域 —— 幽灵世界

李贺的“鬼”诗,总共只有十来首,不到他全部作品的二十分之一。然而“鬼”字却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被人目为“鬼才”、“鬼仙”。

李贺的刺激有“热刺激”与“冷刺激”。如果《将进酒》属于“热刺”,那么《苏小小墓》就属于“冷刺”。诗歌描写了一个女鬼的形象。

苏小小墓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苏小小是南齐时钱塘名妓。李绅在《真娘墓》诗序中说:“嘉兴县前有吴妓人苏小小墓,风雨之夕,或闻其上有歌吹之音。”

前四句直接刻画苏小小的形象,中间六句写苏小小鬼魂的服用,最后四句描绘西陵之下凄风苦雨的景象。

这首诗以景起兴,通过景物幻出人物形象,把写景、拟人融合为一体。诗中美好的景物,不仅烘托出苏小小鬼魂形象的婉媚多姿,同时也反衬出她心境的索寞凄凉。

李贺也因“阴凄”、“幽冷”的诗境,被称为“诗鬼”。

驰骋想象,构思离奇

4 韩孟诗派的诗人多属于逆态想象与联想,李贺的想象更是虚荒诞幻。

《梦天》跨越了仙与人两个世界,超越时间和空间,显示了李贺构思不拘常法,想象力惊人的特点。

“雨冷香魂吊书客”

“思牵今夜肠应直”(以“直”代“曲”)

“小白长红越女腮”(以美人喻鲜花) “可怜日暮嫣香落”(以视觉写嗅觉) “东关酸风射眸子”(以味觉代触觉) “冷红泣露娇啼色”(以听觉写视觉) “皓齿歌,细腰舞”(以视觉写听觉) “芙蓉泣露香兰笑”(以视觉写听觉)

修辞险异,造语新颖

李贺在遣词用语上,多用有秾丽又冷艳色彩的词语,如“冷红”、“老红”、“红泪”、“黑云”、“浓绿”、“堕红”等,使诗歌有瑰奇秾丽的色彩。

“郊寒岛瘦”(苏轼语)。

明·李东阳《麓堂诗话》:“过于刿鉥,无天真自然之趣。”

4. 多写丑物、丑行、丑语,诗歌呈现“以丑为美”的审美特征。

丑怪、死亡、枯槁、恐怖 李贺又多用“鬼”、“泣”、“死”、“血”、“病”等表现孤愤哀怨之思和幽峭凄险的之境。

三、元白诗派

“元白”是中唐诗人元稹、白居易的合称。他们志同道合,互相唱和。诗歌重写实、尚通俗,自成一派。

白居易(772 — 846),字乐天,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邽(guī)(今陕西渭南)。晚年号“香山居士”;又曾官太子少傅,后人因称“白香山”、“白傅”或“白太傅”。现存诗3000多首。

白居易是我国文学史上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在总结我国自《诗经》以来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领导了一个现实主义的诗歌运动,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现实主义诗篇。

白诗特色:

 讽谕诗反映社会政治现实。一般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通俗易懂。  感伤诗多长篇叙事诗,能将抒情与叙事紧密结合,善于描写,层次分明而语言流美。  闲适诗多写个人闲居独处时的生活感悟,诗风浅近平淡。其抒情写景格调明朗,语言圆熟自然而精巧。

讽谕诗创作观念: (1)创作目的

5 诗歌创作是“为君、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并以达到“补察时政”的效果为最终目的。诗人希望能够在写奏章以外,用诗歌“使下人病苦闻于上”,从而“救济人病,裨补时阙”。《寄唐生》:“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2)创作要求

《新乐府序》中提出的诗歌创作要求:“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 “首章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讽谕诗缺陷:

纯粹说理、流于说教,语言内容过于浅显、枯燥,艺术感全无,与其说是诗歌,倒不如说是明题、说理、议事的奏章。

感伤诗——《长恨歌》

1. 创作背景

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元年任周至县尉时,因感“天宝遗事”而创作的长篇叙事诗。与陈鸿《长恨歌传》形成“歌”“传”合一。

2. 内容层次

第一部分,反复渲染玄宗之纵欲,沉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

第二部分,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杨妃之死,以及玄宗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思。

第三部分,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妃。杨妃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

3. 纷纭主旨

1.批判讽谕说 2.爱情说

3.双重主题说——谴责与怜悯

原因:

(1)作品题材具有复杂性 (2)主人公形象具有二重性 (3)作者思想具有二重性 (4)“形象大于思想”

4. 艺术特色

(1)篇幅宏大,结构谨严 (2)构思精巧,情节曲折 (3)虚实结合,传奇浪漫 (4)寓情于事,情景交融 (5)语言流美,音韵和谐

5. 《长恨歌》的影响及地位

6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古今长篇第一。”

“即无全集,而二诗已自不朽。”

元和新变总结

“诗到元和体变新” 清·赵翼《瓯北诗话》:

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

元白诗派重写实、尚通俗,重视诗歌的现实功用;韩孟诗派尚奇险、求新异,追求在诗歌的审美情趣与艺术风貌上独树一帜。表面看来,二者走着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但实质却都是创新。无论对于诗歌思想意义的开拓,还是对于盛唐以后诗歌艺术境界的开拓,起了积极的作用。

“元和之风尚怪”

从盛唐的重事功,重理想,变而为中唐的重享乐,重实际,从盛唐到中唐,文人的审美风尚发生极大变化。于是,

 追求险怪。缺乏盛唐诗歌的阳刚之气和清新之美。  刻意为诗。缺乏盛唐诗歌浑成之象,自然之致。  语言直露。缺少盛唐诗歌蕴藉之神韵。

总之,盛唐诗歌的情感基调昂扬明快,意境阔大外展,注重自然浑成,体现了盛唐诗人对天籁之美的追求。 中唐诗歌的情感基调郁闷低沉,意境狭窄内敛,注重雕琢修饰,体现了中唐诗人对人工之美的追求。

名词术语:

 元白诗派

 韩孟诗派  以文为诗  长吉体

思考问题:

 中唐与盛唐诗歌创作的总体变化。  韩孟诗派的诗歌艺术特色。  长吉体诗歌有哪些艺术特征?

7

第四篇:第八讲 写科幻想象类作文

第八讲

写科幻想象类作文

写作内容:

在20世纪,人类的许多幻想变成了现实。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21 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各自的奇思妙想,说说未来的衣服、未来的食品、未来的住房、未来的交通……要选择适的方式进行介绍,如边画边讲,边演示边讲,把奇思妙想讲清楚。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听,可以补充或提出问题,还可以就共同感兴趣的一两个奇思妙想展开讨论。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篇想象作文。可以写自己的奇思妙想,也可以写受别人启发想到的内容,还可以写科幻故事。想象要丰富,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题目自己定。写好后,认真读一读,改一改。 写作目的: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篇想象作文。可以写自己的奇思妙想,也可以写受别人启发想到的内容,还可以写科幻故事。想象要丰富,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习作指导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上节课,大家交流了自己的奇思妙想,那纷纭的奇思,诱人的妙想,无不闪烁着智慧的 火花;涌动着理想的涟漪。还记得哪些同学的发言最让你难忘吗?

2、认真回忆,交谈看法。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你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或受别人启发联想到的内容写出来吗? 揭题讨论

1、师生共同商讨习作内容和要求。

2、综合归纳:写清自己的奇思妙想是什么?产生这奇思妙想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奇思妙想如 能实现,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

3、小组交流习作内容。

动手习作

1、学生起草习作内容。

2、草稿完成之后,伙伴交流,互相帮助。

3、根据同学意见修改。

教师评议

1、整体评价。 a、习作态度。

b、习作内容、角度等。 c、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等。

2、习作内容、质量的评价。 a、宣讲、展示优秀习作。师生评议。 b.宣讲、展示优秀语段。师生评议。

c、宣讲、展示优秀语句。(主要针对后进的学生,发现其习作中的闪光点,进行鼓励。

3、小组交流评价,互助提高。

1、组内数人朗读交流各自的习作,互评互议。

2、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3、互评互议,选出优秀习作若干份,在“展才华天地”里展览。

习作欣赏

水果星球历险记

前些天的一个晚上,我做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梦,至今记忆犹新。

我坐着6606-CN 飞船,来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入口处写着“水果星球村”。里面有草莓国王、香蕉警察、芒果小偷。我一进村,妈呀,我怎么变成一个西瓜了,我怀疑着。走着走着,“哇噻!”我大叫一声。“好美丽呀!”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这里有清澈见底的小河;有争奇斗艳的花朵;有郁郁葱葱的树林;有绿茵茵的草地。小河旁边还有一棵橡树哨兵样挺立在那儿。

我又往前走,突然发现了一个芒果小偷,警察说什么也追不上它。我想,该我这个西瓜显神通了,我就地一滚,很快就滚到了芒果小偷身边。香蕉警察对我说:“西瓜朋友,抓住这个芒果小偷,你是产了大功啊!”说完警察要请我吃甘甜可口的水果大餐,我也有机会大饱口福了。

不一会儿,我揉揉惺忪的睡眼,嘴里不停地嘟囔着:“好美的大餐啊!” 习作范文

航天飞机

我叫航天飞机,可是飞机家庭中有名的“大块头”,只见我流线形翅膀,核弹头般的脑袋,方方的机尾,显得我更加威风凛凛。

我比普通的飞机可要厉害得多,我老弟(飞机)只能在天空中飞翔,而且它速度也很慢,我却能在辽阔的宇宙中打转。要知道,我可是宇宙第二速度——超音速!每秒钟7。9 千米!千万不要冒失的进入我呦,我在突破大气层的时候可是万般危险,所以专门有重力加速度训练,因此,需要非常棒的身体能力,几乎是万分之一,而且非常危险。不过要是一但有零件脱落,我就将流星般的坠落在茫茫宇宙中。是什么让我这个庞然大物飞起?是原子能的巨大力量,其实,我也有短处,我需要许多资金,人工也比较多,也不能在天空中飞行,看来我也要向我老弟学习学习喽!

这就是我,威风凛凛的航天飞机!

第五篇:新闻采访与写作第八讲

第八讲 通讯的写作

一、通讯的概述

通讯与消息同属新闻报道体裁。与消息相比,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更详细、完整、富于情节,可以满足读者欲知详情的需要,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形象、更生动,它以感性的素材还原生活的原生形态,使这种文体更具感染力,通讯的文体较自由,可以容纳各种笔法、各种结构、各种风格。西方传媒中没有我们所说的“通讯”,它们的“新闻专稿”(又称特稿),即“比消息更详尽的新闻”,近似于我国的通讯。

与消息相比较,通讯有如下一些特点:

首先,从报道的时效性来说,消息更强调迅速即时,更注重时效性,通讯虽然也讲求时效,但限于自身的原因,一般说来没有消息要求那么严格;

其次,从题材上说,消息选材范围广泛,通讯选材较严,它一般只报道有意义的、人们普遍关心的事实;

第三,从报道的内容来看,消息通常比较简明扼要,而通讯的内容更为详实完整,细致深入,不但要告诉读者生活中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而且还要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

第四,从体裁结构方面看,消息虽然不是千篇一律,但有比较特殊和稳定的结构,通讯则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形式多样,灵活自由;第五,从表达方式来看,消息一般来说以叙述为主,穿插一些描写和议论,通讯则可以适当借鉴文艺创作中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甚至抒情均可兼而有之。

二、通讯的分类

通讯的类型一般有两种分法。一是按报道形式分,有访问记、专访、特写、新闻小故事等。

1、访问记:由记者出面登场,以采访活动的过程为主要线索来结构和组织材料。因此现场感较强,而且可以穿插各种背景材料,使通讯有一定深度。

2、专访:访问记的一种,是就特定的问题、特定的对象进行的专门的访问,内容集中。专访以人物、现场和记者为三要素,突出“专”和“访”两个字。专访涉及面一般不宜太宽,不应贪大求全。

3、新闻小故事:或称新闻故事、小故事。其要求一是“小”,二是有“故 1 事”,三是以小寓大。通常反映一人一事,表现一个片断,内容单一,篇幅短小、线索简单,不求写繁多人物,不必横生庞杂枝节,但求精练、生动。

4、特写:是抓住社会热点中的事件、人物或现象,对新闻事实作全方位、多侧面的报道,用优美的文笔、新颖的题饰、突出的照片吸引读者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有人认为它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请看实例。

中国教育报2008 年4月17日的一则特写

在父性教育渐行渐远的今天,捧起190 年前老卡尔·威特写下的这本《卡尔·威特的教育》,感到老去的只是岁月,教育的真谛却会永恒——传递父性教育的圣火广东嘉应学院冉正宝父性教育能播种精神火种,给予孩子摔倒了可以自己爬起来的精神支撑,迷途了可以自己寻找正道的精神向导,受伤了可以自己抚平创伤的精神慰藉。父性教育的缺失或异化,会给孩子的精神发育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在父性教育渐行渐远的今天,捧起190 年前老卡尔·威特写下的这本《卡尔·威特的教育》,感到老去的只是岁月,教育的真谛却会永恒。

父性教育是一粒种子,在生命的初春就要及时播种老卡尔·威特52 岁时才迎来了他的小卡尔·威特,是典型的“老来得子”。在常人眼中,他会对儿子百般溺爱,加上小卡尔早产一个月,出生时脐带缠脖差点窒息而死,出生后连吃奶的本能反应都很迟钝,会使他更加娇宠这个弱小的生命。身为乡村牧师的老卡尔的确很爱这个孩子,但是他要“用我以为正确的方法去爱他”,并制定了周密而严格的教育方案。他决心把看起来没有任何一种天赋迹象的儿子培养成非凡的人。

父亲无法像母亲那样在孩子未出世前“用同一个灵魂支配着两个躯体”,但胎儿离开母体后,父亲就可以接过“灵魂支配”的接力棒,在精神上直接对婴儿产生影响。有一次,小卡尔在摇篮里莫名其妙地大声啼哭起来,老卡尔在向妻子问明孩子既不是饿了也不是生病后,果断阻止了要去探看小卡尔的妻子。过了一会儿,当他和妻子再偷偷看小卡尔的时候,他正躺在摇篮里高兴地玩耍呢。老卡尔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小卡尔感觉到,赢得别人重视是啼哭和哀求所办不到的。父性教育是一粒种子,在生命的初春就要及时播种。而我们目前面临的,却是父性教育缺失的问题。有的父亲在孩子出生时就不在身旁,有的父亲在孩子出生后就把他丢给了老人或保姆,而更多的父亲则是为了家庭生计奔波在外。在这些年 2 轻父亲的意识中,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只要能健康地成长就行,因此有母亲就足够了。

老卡尔确信父性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并尊崇“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的能力实现就越少”的儿童潜能递减法则,总结出“父性教育必须从孩子出生那天就开始”的经验。他从小卡尔15 天大就向他灌输词汇,出生6 周后就对他轻轻朗诵威吉尔的诗《艾丽绮斯》。在3 岁前的记忆时期,向他反复灌输语言、音乐、文字和图形等奠定智力基础的有效信息。同时老卡尔还没有丢掉父性教育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输入人生的基本准则和态度。他很少将儿子抱在怀里,而是让他自由地爬来爬去;当儿子不慎摔倒时也很少去扶,而是用鼓励的目光注视着他。父性教育是一道阳光,能照亮精神世界的每个角落当前,父性教育还面临着异化的问题。

有人认为父性教育就是培养“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的雄性教育;有人认为父性教育就是培养孩子能爬树,能扔石子,能玩泥沙,能踢球,能追逐打闹的野性教育;有人则把“严格”和“尊严”的观念带入了父性教育,认为父性教育就是规则教育;还有人把父性教育当成是教人如何做父亲的角色教育。这些理解都是建立在生存层面的物质性和功利性的实用主义教育,把父性教育的功能异化为个体生命力的改善上。一个人生命力的强弱的确与父亲有关,因为父亲是力量和豪放天性的象征,与父亲生活在一起容易使孩子继承一些特殊的基因品质:开放、开朗、自由、大度、自尊、善交往、幽默诙谐等。但是,一个人的成长更需要一种精神力,一种让人生站立行走的“主心骨”。

父性教育是一道阳光,能照亮精神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的本质是对人精神力的养育,老卡尔的教育方案就是从构筑儿子精神世界入手的。他关切儿子的精神卫生,不轻易给他讲幽灵、恶鬼、地狱、妖怪之类的故事,他认为在幼儿时期灌输到孩子头脑中的恐怖和迷信,如同病菌一样,会在孩子的内心恶劣地蔓延,导致孩子的精神异常。他教儿子慎重选择游戏的伙伴,避免感染狡猾、虚伪、说谎、任性、嫉妒、憎恨、傲慢、争吵、攻击、诽谤、挑拨等精神疾病。同时他格外注意培养儿子形成各种良好的精神卫生习惯,比如专心致志、敏捷灵巧、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等。他还从培养儿子的同情心入手,不断净化他的精神世界,让他懂得善良是人掌握在手中最有力的武器,使一切美好和崇高的精神在他身上化 3 为一种本性和自觉。

他没有把儿子的精神世界打造成“世外桃源”,而是让智慧驻守着精神世界的大门,随时清扫精神世界的尘垢。他告诫儿子在成为坚持真理的好人的同时,还需要有机智和灵活的大脑。他会利用各种机会让儿子了解世事的真相,洞察社会上的矛盾和缺陷,培养他敏锐的辨别力,告诉他成为一个聪明的人比成为一个老实人更为重要的道理。他时刻教育他如何与人相处,教育儿子学习倾听、学会理解、提防傲慢和正确把握人际交往的尺度。他还引导儿子认识勇气的价值,培养他的独立意识,并磨炼他的心理承受能力,让他懂得过度地依赖别人,实际上等于自己是个低能儿的道理。

当然,他也没有把儿子的精神世界构筑成“海市蜃楼”,而是从品德、健康和才能三个方面夯实他精神世界的基础。他认为,只重视他的身体,孩子将成为四肢发达的可悲愚人;只重视智力,孩子会成为弱不禁风的病夫或社会上的恶棍;只重视品德教育,孩子会成为懦夫。老卡尔从不随便表扬儿子,也不过多地表扬儿子,避免他成为精神上的盲目乐观主义者。他告诉儿子,喜欢听人表扬的人必须得忍受别人的中伤,仅仅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或喜或忧的人是最愚蠢的。小卡尔·威特在这份特殊教育方案的培育下迅速成长起来,成为19 世纪德国一个著名的天才。

父性教育是一把圣火,传递希望和力量父性教育的缺失会磨灭人的精神希望。根据全国妇联近期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目前约5800 万人,其中14 周岁以下的约4000 多万,平均每4 个农村儿童中至少会有1 个留守儿童。而我们知道,农村外出务工的绝大多数是父亲。2008 年2 月25 日,安徽太湖年仅12 岁的章杨宇自杀了,遗书中留下了让所有人心灵震颤的话:“你们(指父母)每次离开,我都很伤心,这也是我自杀的原因„„”小杨宇的悲剧或许可以归结到情感因素、心理因素、性格因素或诸多的社会因素上,但是因为父性教育的缺失而造成的希望破灭,也是导致他轻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父性教育的异化会削弱人的精神力量。获得2003 年第60 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大奖的俄罗斯影片《回归》,展示了一幕父性教育被异化的悲剧。影片的色调是昏暗的,借以隐喻弟弟伊万和哥哥安德烈在成长过程中精神的迷失。一天, 4 他们发现失踪12 年的爸爸——只在褪色照片中出现过的男人突然回到家中。回归的爸爸急于把12 年的感情缺失一夜间补给他的孩子,弟弟却一直在抵制,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跟爸爸对着干,甚至产生爸爸会杀了他们乃至要杀了爸爸的想法。

哥哥与爸爸的关系也在不断恶化,因为心急的父亲对言听计从的哥哥采取的是暴力殴打的方式。爸爸把父性教育的本质内涵异化为刚性教育,他像许多父亲一样,期盼自己的孩子能够尽早长大成人,尽早自立,甩掉父亲这根拐杖。但是,父性教育的目的不是“甩掉”,而是给孩子一生都离不开的精神力量。爸爸最后死了,为了阻止任性的小儿子伊万,在攀爬望塔时坠落而亡。弟弟伊万在爸爸的尸体沉入湖中时才第一次动情地喊出了“爸爸”。导演安德烈·萨金塞夫告诉观众:不要把影片简单地理解为对父子之情的描述,更不要将其当成一部政治题材影片。《回归》留下的是关于父性教育应该如何回归的思考。

当我们看到父性教育仍停留在用金钱弥补感情亏欠、用严格管教履行职责的层面的时候,当我们看到物质世界越来越丰富而精神世界越来越贫瘠的时候,当我们嗅到空气中的胭脂味和铜臭味越来越浓时,当我们触摸到的泪水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知道——老卡尔·威特手中父性教育的圣火也该传递了。这是作者读了德〕卡尔·威特所著《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写的特写。因为文章写得很有深度,所以发表之后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反响。

通讯第二种是按报道内容分,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

1、人物通讯:人物通讯即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迹、经历的通讯。人物通讯是用来展示新闻事迹与形象的一种新闻体裁。人物通讯的报道对象主要是那些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人物,大多写正面人物,如先进人物、英雄人物、有突出贡献的人物等;可写大人物,也可写凡人百姓。但也不排除对一些有争议的人物或正处于转变中的人物的报道。有些人物通讯甚至写反面人物;揭露腐败、丑恶,这些方面的报道,虽然不是人物通讯的主流,但还是对时代的某个侧面的记录和反映,大大地丰富了人物通讯的内容。

2、事件通讯:事件通讯是以“事件”为中心,详尽、具体而形象地描写新闻事件的通讯。它具有新闻性、典型性、完整性、形象性等特点。事件通讯一般 5 要有一个中心事件,其它人物或事件都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展开。事件通讯着重表现事件,主要报道具有一定意义的典型新闻事件,并通过事件的报道或提倡某一精神,或说明某个问题,或给人以某种思考或启迪。事件通讯的特征是所报道的新闻事件具有详尽性;报道面具有广泛性,写法也较灵活;在叙事中写人。事件通讯以写具有典型意义的正面事件为主,但也有揭露性的事件通讯。

3、工作通讯:所谓工作通讯,就是反映工作成绩,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或者探讨有争议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的报道。工作通讯是报纸上经常运用来指导工作的重要报道形式。是一种直接反映和知道实际工作的通讯,既通过新闻事实的报道,分析当前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提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去推动工作。它还可以针对某些尚处在萌芽状态的倾向和现象进行实录或剖析,借以明辨是非,把握趋向,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它的主要特点有四条:一是把介绍工作经验和分析问题作为主旨,有很强的指导性;有相当的理论色彩;二是凭借事实,体现新闻性,多用典型材料,深入分析;三是运笔灵活,讲究文采;四是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纪实(或综述)、述评(有的纪实、述评也是深度报道)、随笔、散记、侧记、札记、记事均可。

4、风貌通讯:又叫概貌通讯,是反映社会变化、建设成就、地方物产、风土人情的一种通讯。主要指新风貌的通讯报道。风貌通讯题材广泛,有的侧重于写社会风貌,有的侧重于写自然风貌,有的二者兼而有之。其报道对象,既可是一国、一省、一个地区、一条战线之类的大题材,也可是一山一水、一村一店之小题材。其形式也灵活多样,报上常见的有“见闻”、“巡礼”、“纪行”、“侧记”、“游记”、“随笔”、“散记”等。

请看实例。

湖南日报2008 年8月18日

抓住奥运契机优化旅游环境 韶山面貌一新迎客人 通讯员唐甜 记者李军

“韶山不愧是伟人故里,到这里旅游感觉真好!”8 月15 日,以自驾车游庆奥运,从山东来到韶山的彭先生一进景区,就接到当地导游免费赠送的旅游指南。各路口有执勤人员指挥交通,而简明醒目的中英文交通标识和温馨提示随处可见„„文明周到的服务,让彭先生赞不绝口。今年以来,韶山抓住北京举办奥 6 运会的契机,深入开展旅游环境综合治理,以安全、舒适、文明、有序的新面貌迎接各方游客。他们对环境卫生以及纪念品市场、核心景区交通秩序等,开展了一系列集中整治行动。

同时,大力治理“五乱”(废物乱扔、广告乱贴、摊担乱摆、车辆乱停、垃圾乱倒),加强渣土运输管理,并与景区居民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他们还在全市开展了以“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10 大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吸引了6 万余人次参与。奥运期间游客增多,而毛泽东广场正在进行改扩建施工,为方便游客,他们在主要路口增设了交通标识和提示牌,在广场及毛泽东故居附近增设了停车场,交警也加强了路面值班,确保交通畅通。他们还在10 余个主要景区、景点设立了投诉台,现场受理游客投诉。截至目前,游客对投诉的满意率达100%。

三、通讯的写法

1、选好典型,确立主题:典型是通讯的筋骨,主题是通讯的灵魂。选好典型,确立主题对通讯来说十分重要。选择什么样的典型呢?要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具有普遍意义、具有宣传价值和教育意义的人和事,选择那些在一定时期内人们所关注的问题。确立什么样的主题呢?要确立体现时代精神,表现时代风尚的主题,确立反映人物和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主题。

2、谋篇布局:通讯的结构方式通常有三种:一是纵式结构。即按单纯的时间发展顺序、事物发展的顺序(包括递进、因果等)、作者对所报道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采访过程的先后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请看实例。

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12月24日《马云 阿里巴巴网络公司创始人、CEO惊人之语》

马云在参加完阿里巴巴的挂牌仪式后,接受采访时表示,“我用望远镜也看不到对手,因为我找的是榜样,根本不在乎跟谁竞争”。上榜理由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恩怨。而互联网行业就是这样一个风云变幻的江湖。马云最喜欢的武侠人物是《笑傲江湖》中的风清扬,能以无招胜有招,不循常规出剑,招招剑走偏锋。这样的人身上通常都有浓郁的理想主义情结,却也是现实生活肯打肯拼的富有智慧的狠角色。

7 他用两年的时间闪电战击垮了易趣,却被网民称之为马大忽悠,最终带领阿里巴巴登陆了香港交易所,200 亿美元的市值使阿里巴巴成为了仅次于谷歌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上市赋予了他更多的资本,他的理想主义情结也在与时俱进,并且运用的更加收发自如,已达到风清扬的境界。个人经历马云是最早在中国开拓电子商务应用并坚守在互联网领域的企业家,他和他的团队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商务众多第一,立志为中国人作出世界上最好的站点。他是国内第一位登上国际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封面的企业家,著名的“世界经济论坛”将他选为2001 年度全球100 位“未来领袖”之一。

马云于1995 年4 月创办了“中国黄页”网站,这是第一家网上中文商业信息站点。1999 年3 月,马云和他的团队回到杭州,以50 万元人民币创业,开发阿里巴巴网站()。他根据长期以来在互联网商业服务领域的经验和体会,明确提出互联网产业界应重视和优先发展企业与企业间电子商务(B2B),他的观点和阿里巴巴的发展模式很快引起国际互联网界的关注,被称为“互联网的第四模式”。2007 年11 月6 日,马云携阿里巴巴公司在港上市。当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以每股13.5港元挂牌上市,最终报收于39.95 港元。阿里巴巴股价急升令其市盈率陡然升至约300 倍,已经远远超过在美国上市的互联网企业百度高达202倍的市盈率。以收盘价估算,阿里巴巴市值约2000亿港元。

按流量和注册用户计算,阿里巴巴已经是全球最大的B2B 电子商务网站,占据中国电子商务市场51%的份额。截至2007 年6 月30 日,阿里巴巴网站全球注册用户人数达到2460 万名,付费会员人数达到25.5 万名。马云说:“未来五年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国,阿里巴巴要在3 年内成为全球互联网5 强,10 年内成为互联网3 强。”马云梦想成为和GE、沃尔玛、微软一样的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网上市场。

在这种结构里,时间发展的顺序、情节展开的顺序、作者认识事物的顺序成为行文的线索。在采用这种结构时,要详略得当,布局巧妙,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通讯结构还有横式结构。即按空间变换或事物性质的不同方面来安排层次。这种结构概括面广,要注意不同空间的变换,恰当地安排通讯所涉及的各方面的 8 问题。常见的有:空间并列式。采用空间变换的方法组织结构时,要用地点的变化组织段落。性质并列式。即按新闻事实各个侧面之间的关系来安排材料。按事物性质安排结构时,要围绕主题,并列地写出不同的几个侧面。群相并列式。即按不同人物及其事迹组织材料。对比并列式。将正、反的人物或事件并列,从对比中见主题。

3、巧妙表达:通讯在表达方式上有自己的个性和写作风格。叙述与描写的具体性和直接性。通讯因较详细而深入地报道人物和事件,故而叙述的运用不宜如消息一般概括,事实的叙述宜具体、形象、生动。但又不宜过于铺张、不能沓散零乱、不必过于舞文弄墨、转弯抹角。议论与抒情的实在性。文学作品中的抒情,或直抒胸意、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其情是真的,而景、物和人、事则不必真,即缘情而发,因情设事者多。而通讯之议论、抒情皆须缘事而发,因事生情、情不离事。而且,通讯中抒情、议论不可乱用和滥用,要用在适当处,通常是开头之处作诱导、关节之处作渲染、衔接之处作粘合、结尾之处作点晴。

下面试以通讯写作的细节描写为例看其表达特点

细节激活典型人物典型人物报道是新闻宣传的永恒主题。细节是让典型人物鲜活起来的重要元素。独到的细节描写,可以再现富有人情味的新闻事件,可以激发读者的情感之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拉近报纸与读者的距离。所以,要将典型人物写活写出彩,就要在细节运用上多下功夫。(切)

细节决定高度先进的典型,往往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代表社会的前进方向。典型人物之所以典型,是因为他们弘扬着社会的正气,展示着时代的精神,有着不同寻常的特性和价值。一篇优秀的典型人物通讯,要将特定的新闻人物、新闻事件记录下来,还要让记录的事实、人物能打动、吸引读者的心,必须依靠细节来体现,必须精心选择那些个性鲜明、寓意深刻、能够让人一眼就记住而又耐人寻味的事例、语言来表达。细节决定高度,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往往能呼应主题,突出主题。

有一篇题为《一位老人和324 名失学孩子的故事》的典型人物通讯。文章第一段写道:“„„但是,想找到他却不容易,村里人说,经常看见曾德梅提着一个小塑料黑包,举着一把遮阳蒲扇或一顶草帽,步履匆匆奔走在全县的穷乡僻壤,一年365 天,不知道他哪一天歇在家里。”文章的结尾,笔者运用了老人不 9 经意间讲的一句话:“还有不少贫困孩子需要资助,我要继续走下去,直到看不见,走不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由于对采访对象的深入了解,对采访细节的精心选择,才能使精制出来的新闻大餐深入一层,高出一筹。

细节决定效果典型人物有着引领主流意识、展现时代精神的独特作用,所以要树立读者的意识,让更多的典型人物走近读者,发挥“引路”和“示范”作用。如何让典型人物更具亲和力、更具感召力,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笔者认为,细节的作用不可或缺。

在一篇题为《生命的最后50 米》的通讯中,为将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青年教师林伟捷奋不顾身为抢救溺水的村民而牺牲的精神表现出来,作者运用了这样一个细节──葬礼之前,林伟捷的同事特地赶到城里为林伟捷配了一副新眼镜,因为为了救人,林伟捷来不及摘下的眼镜永远沉入水库的深处,这个细节真实地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在如画的风景中戛然而止的残酷,生动地再现了英雄形象,自然而传神,让人感到可信可敬。这则通讯见报后,引起强烈反响,林伟捷舍己救人的事迹深深打动了许多人的心。细节是金,典型人物报道要巧用细节,还要用得恰到好处。以小见大永远是一件巧活,在典型报道中,巧用细节、做生活的有心人,是我们始终要努力的方向。

总之,通讯写作应该注意做到:

一要通过事实反映报道对象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忌见事不见人。一些人物通讯读起来就是简单的事件罗列,有时是好事做了“一火车”,但看不到报道对象心理活动的任何轨迹。新闻的确要靠事实说话,但通讯更侧重于通过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的行为、事迹和生活,再现其精神境界、人生轨迹和生存状态,从而达到教育启迪或监督批判、警示社会的目的,而不是为写事实而写事实。

二要以常人的视角来审视和描写报道对象,忌人为拔高或贬低。人物通讯只有塑造出血肉丰满的人、立体的人,才能影响人。过去我们习惯于把先进人物“神化”,但脱离实际的脸谱化的人物通讯不能让读者认可。其实,一个先进人物无私奉献社会,并不妨碍其有正当的个人价值追求。六亲不认、不顾亲情未必就好;无情未必真豪杰,英雄伤心也流泪。

三要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忌回避矛盾或不近人情。一些记者怕写新闻人物的内心矛盾,以为人物思想斗争会损害新闻人物的形象。其实任 10 何人都有困惑、矛盾和抉择,任何成功都伴随着挫折和失败,写出新闻人物在这些困惑、矛盾面前的所思所想恰恰是容易出彩的地方。

上一篇:行政前台岗位职责下一篇:小足球赛教学教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