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不二的情书范文

2022-06-18

第一篇:写给不二的情书范文

不二情书中的古诗词

肯定会有很多人在讲海莲娜和弗兰克的故事,我想来讲讲台词里的古诗文句。 我看完电影出来以后发了一条朋友圈,意思是说,这是我看过的最像话剧的电影,大量的独白,两个人借助大量臆想的对话和独白,代替纸笔谱写情歌。故事讲得有点零散,节奏有点拖沓,尴尬的植入广告和特别生硬又做作的结尾,这部片子有很多很多我不喜欢的元素,但是作为一部致敬片,还是合格甚至上乘的。但是最让人觉得意外的,是台词中的诗句的引用。忽略有些刻意的不行的,大部分还是惊艳且动人的。

作为一个学中文的孩子,和妈妈一起看了这部电影,被台词中大量的古诗句的引用给惊到了。记得不完全,因为真的是电影节奏不快,但是信息量极大,而且多种语言自由切换,脑子真的不够用。 以下:

①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 ——陆机《猛虎行》

西晋文学家陆机,文才倾动一时,但是后来政治立场出了问题(遭馋人陷害)。 这句话是爷爷在知道了大牛的“阴谋之后”,在自己心脏病发后,写在纸上托老奶奶给大牛的。说不出口的这句教诲,蕴含的是老人对晚辈浓浓的爱之深、责之切。对于老人而言,最大的伤害并不在于大牛的企图心,而是在于大牛把自己的企图心藏在了一个替老人圆梦的华丽外衣之下,是欺骗,是杀心,是浓浓的功利心。 “就算口渴也了也不要去饮名为“盗泉”的水,就算燠热难耐也不要在不好的树木下荫凉。”

(因为名字叫做“盗泉”就不愿饮用,这样的气节也真的是那个纷乱的年代特有的了吧。感谢评论指正)

②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这句话是大牛写给小虾的信里的一句话,学《陈情表》的时候,老师都会说这句话饱含深情,表达了一老一少的感情至深,死后只能和影子想问候,这是一种多么孤独的伤感。大牛和小虾都是孤独的,两个人的孤独感原因不同,表现不同,一个是14岁远赴美国的孩子,深深感受过所谓爱带来的负担和压力,所以躲避爱,认为一切人与人的关系都是自作多情;另一个是15岁拿着砍刀到黑社会找爸爸的娇爷,连赢21把,励志不欠钱,想要追求爱,可是一路走过来,赌场上只留下一屁股债,情场上一无所有。

这就是两个活在梦里的人,所以他们在信里活成了女大学生和教授,满满的幻想。归根到底,就是孤独。孤独到只有和自己的影子对话,只有自己来给自己疗伤,慢慢的,一个人久了,也就刀枪不入了。 “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

③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 ——苏轼《屈原庙赋》

屈原的这条线埋了很久,从老爷爷写给孙子的那封信开始,一直到最后魂归故里。老奶奶在金佛寺里虔诚的一拜,大牛问她要不要在这儿给爷爷立块碑,奶奶说了这句话。

老爷爷的一生都在逞能,有着中国老头特有的倔和劲儿,不愿意认输,不愿意低头,就算和老太婆表白都是向死而生。喜欢中国自己的文化,写的一手好字,古文信手拈来。无论曾经离开家乡有多久,现在啊,都回来了;无论死后有没有一块碑,这块土地这条江河都是归宿。 “你离开家园跋涉千里,生无归宿啊死无墓地”

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是年三十那天,大牛一个人开着车,去唐人街打包了一份饺子的时候,台词就这么突兀的响起来了,这首诗,谁都会背,太熟了。那一刹那,心酸,真的酸。就想到了说如果大学不是在故乡读的话“从此故乡再无春秋”,一个人在美国,一个人点一份外卖,一个人在海边看着潮起潮落,大团圆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在为自己等待,也没有谁和自己说一句“春节快乐”。最可怕的思念,是你思念着一大片土地,却想不起一个思念的亲人,也不想到一个思念自己的人。 “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

⑤去国怀乡

——范仲淹《岳阳楼记》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这句话说出口的一刹那,所有的情怀都被概括了。一句话都不该多说,对于跟着爸爸移民的娇爷来说,对于那对守着一百年的旧房子的老夫妇来说,对于美国的大牛来说,甚至对于那对母子而言,都是这样。怀乡,怀的不仅是土地,还有这个土地上的家,这个家里的人。 “离开祖国怀念故乡”

⑥父母在,不远游 ——《论语》

这句话是老奶奶在山峰之上和大牛说的,后半句奶奶接的是“现在啊,是儿女在,父母不远游”。多奇怪啊,儒家文化影响了中国几百上千年,我们把孝道传承至今,可是我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我们总是觉得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年青一代啊,总是想要干出一番事业,觉得那才是孝敬父母。但是往往,我们忘记了,父母一天天的老去,他们的体态年迈的时候,心智开始慢慢接近于孩子,他们需要陪伴需要爱,需要的是我们可以陪着他们看3D电视,听他们讲话,陪他考驾照,一起喝茶吃饭。 “父母年迈在世,尽量不长期在外地”

⑦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刘禹锡《竹枝词•其七》

刘禹锡写起情诗来是情真意切,但是感慨人心世故也是别具风味。大牛给娇爷写信的时候问她,有没有读过《陋室铭》(后来谈笑有鸿儒也被娇爷用来讽刺那个号称爱看书的祖峰了),然后说自己更喜欢另一首他的诗,然后只说了前半句,后半句,是娇爷后来补上的。

那个时候,大牛对自己对周围的人都是质疑的,他开始觉得自己的想法不对,太过功利。

“常常遗憾人的内心不同于水,平白无故就会有波动起伏”

啊啊啊啊补充的来了楼下继续

(8)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娇爷一咬牙一跺脚流着眼泪跟着邓先生踏上去赌城的飞机前,仿佛立军令状一般决绝的自我剖白。王昌龄是著名的边塞诗人,写起战争的壮志凌云豪气外露,这里的娇爷是霸气,是那种鱼死网破的霸气,不给自己后路,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好心收留自己的阿姨。真爷们儿。同时,也是真的苦。 “历经百战黄沙磨穿了铁铠甲,不攻破楼兰始终坚决不回乡。 ”

(9)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

编剧一定很喜欢苏轼,那种豪放大气的词风,其实和我们两位小心思的主人公不是很像。但是后半句话的飘渺,恰恰和娇爷的人生轨迹很像。娇爷说这句话是告诉教授自己选择了这样的路。可是这句用在这里,还是有那么点不合适吧我总觉得。那种真大度,真无畏,真的只要一件蓑衣就可以面对雨打风吹,是要有经历和岁月甚至是涵养积攒出来的,但是娇爷,可能还不到吧。但是那种乘风破浪会有时的勇气,足足的,满满的。

“竹杖草鞋轻松胜过骑马,风狂雨骤有何可怕,一件蓑衣迎烟雨度过此生。”

-----------------------这是分割线-------------------- 以下的诗句,真不是我自己想起来的,是有好心的豆瓣小伙伴找到了微博上的一位叫“别时忆相逢”的一位po主的整理,很齐全的样子,我把我想的起来桥段的句子详细说一下哦。感谢豆瓣的小天使们尤其特地贴了链接的那个美少女,还有谢谢微博原po

(1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黄鹤楼》

这句诗是那个讨债的把三个熊孩子扔在娇爷临时居住的家里时候,这个出入赌场的女公关,噼里啪啦把孩子们一通(言语上和些许行动上)的修理,然后把书pia在了他们桌上,告诉他们一人背出三首。然后最大的孩子随手一翻,被迫大声朗读的就是这个。读的是这两句,但是所有的人都知道后面那两句吧,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其实这首诗真的是旷达浩远,前半句把自然规律呈现给你,所有的事情都有尽头,一切都有定数。后两句格局缩了,淡淡的和你讲道理,这里是导演的小心思吧,就像娇爷说的,你爹和我的事儿让他自己来找我。无论大人的世界如何如何,孩子还是要努力进步的,是有无穷可能性的吧。 “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当再登上一层楼” (11)三千弱水深

——吴承恩《西游记·二十二回》

这个出处百度完惊到我了……我原以为这个是秀波叔自己编的,认错脸。这句句子是娇爷从邓先生的房间里偷了筹码牌在走道上自我挣扎的时候,臆想出的教授和她说的一句话。可是我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知道这句话是沙僧形容流沙河的,大致猜一猜,可能意思是,世间诱惑特别多,困难也多?(附上翻阅书籍,一般认为许多浅而急的河流不能用舟船而只能用皮筏过渡,是因为水嬴弱而不能载舟,因此把这样的河流称之为弱水,如《尚书禹贡》记载“导弱水至于合黎”、《尚书今古文注疏》记载“弱水出张掖”、《山海经》记载“昆仑之北有水其力不能胜芥故名弱水”.但弱水和数字连用是泛指险而遥远,如苏轼《金山妙高台》“蓬莱不可到,弱水三万里”、宋人张孝祥的《水龙吟--望九华山》“缥缈珠幢愚卫,望蓬莱、初无弱水”、《红楼梦》“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地理学著作弱水也用来特指位于西北的婆夷河或黑水河,“月氏建都昭武城 匈奴驻牧弱水畔”,甘肃省地图上现在还有一条弱水河.可我要说的却还是“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我曾撰文“流沙河不是河”,既然八百流沙河没有水,那三千弱水是指的什么?而且深!我以为弱水是小湖泊,水很浅,水的下面是沼泽地,很深.这样想,就好理解了,也能解释“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这八百里流沙界,贯穿着许多可怕的沼泽地,沼泽地的芦花都沉底了.)

(12)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定风波》

这句话实在老爷爷家里,老爷爷拉着大牛说起给孩子写信的时候说道的。 老奶奶说,有人的地方就有家,问那人不在了呢?老奶奶拉着大牛的手摸上心头,在心里。然后就又想到了这句话此。很多人被爷爷奶奶的故事感动的泪流满面,我也好几次湿了眼眶。因为她们身上不是简单的相爱相守,他们有对彼此的爱,对儿孙辈的守候,还有对故土的眷恋,对中国文化的颂歌。老头子,回家了。 “内心安宁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

(13)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辛弃疾《鹧鸪天》

编剧肯定是豪放派词人的迷妹,而且挑的大部分都是豪放派词人的婉约向的词句。这句话出来的时候,教授还没有经历了老爷爷老奶奶怒坐长途车离开,娇爷也没有体会到情场惨败。有一种故作玄虚的调情之感。

这首词本是借女子痴情相思写自己壮志难酬,这里被用来感叹人生苦难,甚至有表面叹人生不易,实则是表达对对方思念之情。我到现在还觉得这两个主人公的爱来的太突然,这句诗在这里,用小了。

“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一夜白头的事. ”

(14)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5)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根据评论,传说14.15是在孩子们朗读声中出现的。

(16)云中谁寄锦书来 ——李清照《一剪梅》

这个事在两个一大串独白中出现的,总括了所有所有的信。等待的是一封信,更是一个人,一份情。我有点期待你的心……我有点想你……我有点喜欢你。 “谁从云端给我寄来书信?”

-----------------------这又是分割线-------------------- (17)居蛮夷之地,与魑魅为群 ——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

这句话今天突如其来的想起来了,出处很可爱啊!你们还记得么!那个时候老爷爷刚刚在驾校吃了败仗,和印度阿三噼里啪啦的吵了一架,然后回到了大牛的车上,老奶奶坐在后座上偷笑,眉眼间全是泛滥的少女心。然后老爷爷说了这句话,后面还接了古代的休书的梗。

在这个孩子气又有傲骨的老人家眼里,中国的文化悠长久远,中国的就是好的。而美国啊,就像是蛮夷之地一样,印度阿三可能就像魑魅魍魉一般。有文化的爷爷,嘲讽起来也都是引用。(还有一个小细节,印度阿三画大叉的时候,老爷爷也生气地说,你就是欺负我们中国人。)

“住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荒凉之地,和那些鬼怪为伍”。

(18)勿惮劳,勿恃贵 ——张之洞《诫子书》 老爷爷给孙子的信里有这样一句话,所有长辈的谆谆教导都浓缩在这样的6个字里,“不要害怕辛劳”,这是教育孩子要踏踏实实地,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不要依赖权贵财富”,是在告诫孩子要记得初心,不要贪财不要趋炎附势,不要忘本。 “不要害怕辛劳,不要依赖权贵财富”

插一句,如果是我的话,肯定就拍到祖峰和汤唯坐在台阶上接吻,然后波叔在美国好好过日子,最后再用店主的口吻讲明白信的来龙去脉。因为生命里的巧合往往都是颠倒为止的。对于这样两个人而言,在信里的情愫远比见一面的执念珍贵的多。通过通信让对方和自己都能做更好的人,从而遇到更好的人,收获对的爱情,这才是我最喜欢的不二情书。

啊。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了那首被说烂了的试“从前。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所以用纸用笔谈一场复古的恋爱吧

第二篇:不二情书观后感

慢节奏爱情(不二情书观后感)

2016.5.6,和SIMON结婚四年了,去看场电影。

一起看了不少场,这场最好。

第一场电影居然是《失恋33天》,略尴尬。后来看了一系列的国产青春片,却印证了国货和进口货的差距,后来见到某个公式后,就彻底戒了。

当然美国也有烂片,烂到名字都不知道啥了。记得一个女警被抢了枪,枪识别出劫匪身份,从屁股出来一颗子弹把他干死了,此为线索,求片名„„《十二生肖》还算良心之作,习惯于成龙的人设。《智取威虎山》是带着妈去的,看多了国产雷剧,自动调低心理预期,不过还可以,据说还没改到千疮百孔,我只觉得座山雕结局有点多余的雷段。

四年了,买不起房的文章出轨了,白百何还是和小样长得像;赵薇导演上不了头条,赵薇夫妇各种上头条;江疏影还是江疏影;小明没滚出娱乐圈,结婚却请来了半个娱乐圈(剩下那半个是咱河北保定的亲„„);范爷依然没有代表作,可是持证牛震了;美片《妇联》无感,速八倒是很舒适,我还有张它的卡;成龙老矣,我们也就老了;张涵予也成老炮儿了„„

以上全是废话。《不二情书》是部好电影,看到汤唯,YY过此片的尺度,但全片少儿皆宜,一股清风。

慢,很好,慢不该是拖沓和犹豫,慢应该是匠心和态度。慢,老版《红楼梦》肯花时间去学琴棋书画,民俗风物。快,新《红楼》算的是投资回报期,资金时间价值。于是,20多集的老版成为经典,100来集的新版比不上网络小说改编的《甄嬛传》。满天飞的烂片,影视城杀不完的鬼子,烂掉的是文化,是匠心,是情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云中谁寄锦书来?书信联系只能在美帝、英帝么?只有老炮儿会么?如果背景是我国,恐怕《乡村爱情》也不出这套路。是我们已经赶英超美了么?

片中人物很精彩,各有特色,至少比《新三国》上心。房产中介男主,没有像《欢乐颂》那样的外企YY症,丹尼尔VS大牛。赌场公主小虾,骑着小摩托车。倔强调皮的爷爷,胆小善良的奶奶,以及NASA的孙子;大款王志文,吃软饭的酱油男。

还有那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和害怕过节。 结尾略仓促,大概也是看上瘾了的缘故吧。 给个五星好评。

第三篇: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读后感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之观影感受

昨日,小伙伴们一拍即合,两姑娘一起看了这部电影,两人在中间有泪点,有感慨。看完电影,依然不愿散场。进去之前,另一可爱姑娘说我会喜欢这部影片的,看完之后,我是喜欢的。喜欢一部电影,有很多原因,或许是画面、色彩、拍摄剪辑技术、线索等。还有一种喜欢的原因,是人物带给我的感受和思忖。

女主角,肯定算是爱情里那只奋不顾身的海鸥,爱情,除了等待还有寻找。“教授,你看过海鸥捕食吗?一群海鸥绕着海岸飞啊飞啊,看准了水下的 鱼,收了翅膀,一猛子就扎下去,那样子根本就是寻死。自由落体似的掉进水里,不管不顾,就如同爱情,只不过,有的满载而归,有的一无所获。”在遇见教授之前,有过三段波折。即使,第一次,自己骑着小摩托车行驶在洒着暗黄灯光的大桥上,边骑边哭。即使这样,即使怀疑,第二三次依然,选择像海鸥一样,相信自己是别人所谓悲剧中的特例,一个猛子扎进了“海里”。“大不了再失,再失败,然后试着让自己失败得更好看一点”“疼吗?疼,总是疼得撕心裂肺的,可要是不再试,你又怎么知道那个人是不是最对的”。女主的这两句话,或许能够为她的做法给出一个合理解释。幸运的是,女主在最后依然选择了,不远千山万水,只会与他相遇,来到了查令十字街84号,遇见了男主,两人相视,相拥。

男主对待与之先关人的态度,对老人夫妇,留学生小孩,当然还有女主,他的先后做法的不同与周遭人的态度,让我想起一个词“温情”。做个温情的人,内心会更丰盈,会少些孤独与落寞。温暖了别人,同时会暖了自己。“从前觉得做仙人掌,扎人和自己无关,现在发现,扎了别人,自己更疼”。“谈爱实在不是我长项。现在从摸手到上床一蹴而就,爱既然可以做了,那谁还去谈啊”,男主这句话,赤裸地反映了一种快餐式谈感情。经济发展快了,现在什么都快了,生活节奏快了,连爱情都可以快了。面对生活的快节奏,有时感觉不可思议和窃喜,有时候会产生一种内心的恐惧。不带手机,不开电脑,不坐车,让节奏慢一下,多些沉淀,多些对当下生活的对话和拥抱。“有时等一封信,漫长得如同一生,但是慢一点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慢一点才能写出优雅浪漫的话语;慢一点,才能仔细寻觅盼望的爱情”。至于爱情,不知何期而至,不知依然处于韶华。

一对老人夫妇之间的感情,看似平淡如水却又浪漫,就那样让人默默地而又深刻地感受着爱的一丝一缕,让人反省着爱是什么,自己需要怎样的陪伴。爱情最初的模样,最奇妙可能也就如,里面男女主角的爱情一样,奇妙的缘分让二人相识,有爱情的浪漫、激情。时间久了,当初的浓烈也就被时间冲淡了,一辈子吵吵闹闹。爱情由始至终,大概是这样的变化吧。而,陪伴在侧的人,该怎么选择。其中里面有个镜头,奶奶因为爷爷逞能把车刹车当油门而和考官发生冲突的时候,作为观影者的我以为,奶奶会生气(因为爷爷的固执和差点发生危险)。然而,奶奶看着两个人在那边争吵,却站在一边手掩面,偷笑,那宠溺,啧啧,怎一个词了得。脾气相投,互相欣赏的不累,很多事情会如水一般自然和滋养彼此,爱得舒服、惬意。

望陌上花开,不负韶华。

1 / 5

观《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有感

看完《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总觉得这部电影是文艺有余,商业不足,而导演颇有画虎不成反类犬之嫌。首先电影剧情老套,向经典致敬的方式有些太过牵强。当下有太多向《美国往事》、《人鬼情未了》、《教父》等经典大片致敬的电影,而向一部电影致敬并不是将剧中的故事再现,而是传递电影中人文精神与思想价值观。而《北2》看来看去,总让人无端的想起《情书》,总觉得有《爱在黎明破晓前》三部曲的影子。只是前者珠玉在前,甚难超越。

其次人物关系的设定有喧宾夺主之嫌,配角老夫妻的戏份占了电影的一大部分,甚至整部戏中人物的成长,价值观的转变,都是由那对老夫妻推动的。而男女主角的人物背景介绍过于潦草,角色的设定经不起推敲,剧情过于柏拉图式。在《北2》中,汤唯饰演的是赌场混迹十年的公关兼职业赌徒,从借钱给北大才子郑义,因为阅人无数锁定大款邓先生,再到最后她拿到几十万小费后选择再赌一把,我们能看到她爱钱,渴望着靠赌翻身。说实话,这种经历过生死,看男人几眼就能够知道他们经济实力的女人早已刀枪不入,还能够剩下多少单纯。而电影中的女主,先后遇到过三个渣男,每一次她都是全情付出,每一次都被扎的鲜血淋漓。其实连我们置身事外的旁观者都能看出对方的不怀好意,全是套路,她怎么会上当?也许她太单纯。而吴秀波饰演的不择手段的卖房者,满嘴的扯淡、忽悠,因为害怕受伤,所以不愿意在感情中投入。他寂寞、孤独、冷血,同样阅人无数,却爱上了相隔万里未曾谋面的女子,试问他的心底还剩下几份纯粹,在千疮百孔的人生下还能相信不约炮、只谈情的真爱?也许导演是想借助人物的职业反差衬托剧中人物,但是却有些脱离实际。而反观《北1》中汤唯的小三形象,因为前后反差比较大,再加上人物的塑造比较丰满,所以总让人恨不起来。

再者电影中莫名其妙的广告插入,男女主角对于彼此的意淫过度,都是满满的槽点。

当然《北2》还是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 1.古诗词中的用典

电影中大量古诗词恰到好处的引用,为人物的塑造增色不少,亦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当大牛去看望之前被他欺骗的老爷子时,老爷子不理他,借用陆机《猛虎行》中的一句“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表达了对于大牛欺骗行为的责备,从而彰显了老人高洁的情操,颇有魏晋名士的风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边塞诗人王昌龄《从军行》中的一句诗,用在女主随富商同去拉斯维加斯时再合适不过了,那时候女主欠债一百万,而随着富商去拉斯维加斯很有可能就是一记完美的翻身仗,颇有项羽破釜沉舟的决绝。

“此心安处是吾乡”在电影中不止一次被用到过,也是电影表达的主题。不管是王太太的儿子对于美国教学环境的不认可,还是老人曾经客居他乡,最后死了还是落叶归根,魂归秭归的故土情深。甚至最后吴秀波饰演的罗大牛在老人死后,愿意原谅父母,回家与父母重聚,都是对“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句诗最好的诠释。

“云中谁寄锦书来”的情怀可能只适合于从前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年代。在现如今的网络化时代,写信的字字斟酌,寄信时的忐忑不安,等信时的翘首以盼,好像再也不复存在了。曾经在网上看过不少新闻说人们现在习惯于用手机交流,哪怕彼此面对面,还是愿意将时间花在玩手机上,甚至习惯用手机道晚安。其实现在的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近了,但是心与心之间的

2 / 5

距离却远了,人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我去过不少城市,在不少旅游景点看到“慢信居”的地方,我总会停下来,然后写一封明信片给未来的自己,一来是对未来生活的期许,而来是我喜欢等信的感觉。电影中手机出现的次数不多,女主的手机来电大多是催债,男主的手机来电也大部分是不好的事情。导演几乎摈弃手机的使用,我觉得更多的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逃避,增加了人物的纯粹。

2.遇见更好的自己

电影中的男女主角结缘于《查令街84号》这本书,两人经过了无数次的擦肩而过,换来的今生一见钟情的守望。也许美好的不切实际,但并不能阻止两颗寂寞孤寂之心的碰撞。其实相识、相知、相爱这件事情最好状态遇见更好的自己。在写信这件事上,男女主角逐步被对方改变,原先一个是满身是刺,充满防备之心的仙人掌,一个是奋不顾身、义无反顾的小虾,直到后来他们被对方传递过来的价值观改变,卸下自己的防备,从而遇见更好的自己。

在两人鸿雁传书的交流中,更多的是心灵的碰撞,是精神的升华。也许彼此的书信往来太不现实,太过柏拉图,但是管他呢,文艺电影都是这样的,重要的是情怀,谁能阻止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国呢。

美好的周末,我还是愿意捧上几本书泡在图书馆里,或者是去远方看看风景,离开手机时代。毕竟,这个世界没了你,还是回转。也许,在途中会遇到你想要遇见的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其实《北西2》中还是有很多值得赞扬的地方,比如说关于中西文化的融合,电影中的老头因为房子被毁,在美国打了一个打电话来了三种车。比如说关于海外置业话题的探讨,一些家庭受到房地产商的忽悠,不惜举家迁徙,放弃工作,只为给孩子更好的教育,但是孩子却有可能面临着跟不上美式教育,在长久的压力下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电影中秦沛饰演的老头塑造的非常成功。他有着文化人的清高与博学,与这个社会颇有些格格不入,他能随时玩转中国古诗词,骂人不带脏字,嘲讽印度阿三是魑魅魍魉;他又有着普通人对于爱情的坚守,不习惯甜言蜜语,却又字字珠玑,引人落泪。

很久不去电影院看电影了,随便写了篇算不上影评的影评,无奈知识浅薄,但敢于抒发自己的情感本身就不容易,最坏的结果不过是贻笑大方罢了。

3 / 5

观影《北京遇上西雅图2之不二情书》有感

秉着对第一部“北京遇上西雅图”的信任,第二部“不二情书”一出,我就很感兴趣。

五一假最后的一天,上午10:50的场,当我走进影厅时,忍不住咧嘴:全场好像只有我一个人坐在宽宽的大厅,专场。

开始后,总算又来了几个,但也是二三人。很好,几个人一起看,也很舒服。 一开始的汤唯的出场,让我有点搞不清楚这影片要讲什么。机车女侠,冷、酷,摩托车技非凡,将一群人打得东倒西歪。片刻之后才发现,原来是她所饰演的“焦娇”娇爷在做梦!由此,影片才拉开序幕。

故事由两条线并行的叙述。赌场公关的焦娇,睡觉压到一本书;纽约房产经纪人罗大牛,Daniel,在咖啡馆看一本书被人搭讪。但同样地都对这本书恼怒异常,一怒之下,以为书名的地址将书寄出。这本书,就是电影为之纪念的海莲汉芙所写的《査令十字街84号》。赌场人不喜欢看到书,因与“输”同音,而大牛,则因曲解了“搭讪女”的热情,被人当众泼水。两个人故事的交集开始都是那么一腔的愤愤之情。

有了第一次的一来一往,后来的书信相通,就有点儿顺理成章了。虽然我一直疑惑,两个明明不知道对方的地址,是如何能够不断收到信件的。这也是故事编剧的巧妙之一,真的很文艺。

在这书信间,电影不紧不慢地讲着两人各自的故事,平行,没有交叉。如果不是因为通信,完全是两种人生。

汤唯饰演的焦娇过着一种可以说是放荡不羁的生活。赌场里有钱就赌,没钱就落魄地借宿在别人家里。因为对情感的渴望,她先后对三个男人付出自己的真情。第一个是陆毅客串的北大高材生,为他借100万赌,结果输得精光,自己被人追债狼狈不堪;第二个是邓先生,王志文饰演的成功生意人,成熟老辣。当他对她流露出心疼,一点点的用心时,焦娇以为他对自己认真用心,没想到在开口借钱时,被他用“做生意”的方式羞辱,内心狼狈不堪;最后一个忘记叫什么名字了,是祖峰饰演的一个在赌场看《査令十字街84号》的男人。焦娇以为能在赌场看书的男人很不一样。他们一起散步聊天还亲吻了。没想到对方却是一个有家室的人。和焦娇的接触仅仅是寻找失去的“诗意”。她确实像自己信里所说,一次次受伤,却还是一次次地相信爱情。

而大牛则不一样。他将自己的内心紧紧包裹。前一秒还在和女友亲热,后一秒就可以问对方的婚期结婚对象。他貌似对人热情,其实 内心冰冷,将谁都拒之门外。前女友说他搬进同居的房子三天后,可以再见都不说一声的拜拜一走了之。和他的客户打交道时,好似热情有礼,实则都为了自己的利益目的着想。

这样的两个人,在互相通信的过程中,因为两人内心本有的善良、温暖,反而不断地向对方输送着温暖、力量,最终心房逐渐敞开,通信的另一方成了精神的支柱。一个化名“小虾”,一个被称为”教授“,因着误解,反而一步步地走进对方内心。其中虽然两人错身而过多次,但最终,两人以一种浪漫的方式相逢,看完让人心里软软绵绵,无尽回味。

电影中还有很多打动人的东西。我最喜欢的片段有两个。一个人是那对相处七十多年却没有领过结婚证的老夫妻在8

6、80的高龄结婚的场面。老先生说:“虽然你很笨,还爱哭胆小,但我也不会嫌你”。老太太也说:“谢谢你”。甚至,老先生还说,如果老太太先走,他觉得可能更好,因为担心留下的那个会更难受。具体的台词记不清,但两个朴实的话语还是深深地打动了我。似乎没有什么激情、

4 / 5

浪漫可言,可到了人暮年的时候,能够互相长久的陪伴,便是世上最好的爱情。真的,什么是爱情呢?互相了解,互相宽容、互相陪伴,也许才是这世上最长情的。

还有一个片段是电影快结束时揭晓两人如何通信的情景。两个最开始的信都是写到査令十字街84号,而住在这里的老先生Tomas则将收到的信互相转发到世界各地,成了他俩的“红娘”。在他的葬礼上,他的律师朗读了他为什么这么做的一段独白。很标准的英式发音,具体的台词记不清楚,只记得说,写信能够让人的思考慢下来,感情的沉淀也可以慢下来。我深以为然。现代社会的通信方式多么快捷!电话,微信,电子邮件都可以很快地沟通。电子邮件虽然是一个个敲打下来,然后打错可以很快的删除重写。只有手写的书信,在下笔时,人们才会多那么几秒的思考,才会顾虑不要写错了重写多多想片刻。也许百转千回的心思就在那落笔一瞬间。这样,终于落到纸上的那些字才是真正表明自己的心意。

我喜欢这种慢的感情。安静地,清晰的。电影看完后,师范同学在我微信后面留言说起读书时交笔友的事。我也恍然。在我十七八岁的年纪,我也有过一个笔友。大约每周一封的频率吧。在那青涩的年月里,我那现在都想不起姓名的笔友,也承担着我少女的心事,每次通信都能写几页。现在想来,也不知道自己那时都想了些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那些信件,是否还被保存着。更不知道,当年的那个笔友如果今天也看到这部电影,是否也会回想起什么。

这部电影还有很多内容。焦娇饰演的女孩的坚强、自尊,林爷爷书信中透露的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文字表达的古朴雅厚,还有大牛自己本身的孤独(他被形容成仙人掌总是扎人),两人书信里的诗词引用,甚至一些字词的用字,都让人觉得意犹未尽。我喜欢这样的电影,希望能够多一些这样的电影。

当然,主题还是爱情。电影纪念的是通信二十年没有见面的美国作家海莲汉芙和英国的书店老板弗兰克,结构很巧妙。我在看的过程中,却忍不住的想,如果我在谈恋爱前,便能清楚地知道不同的爱情的样子,比如这种纯精神的交流满足,或是细水长流的陪伴,还有其他的心动,比如焦娇对邓先生那一瞬的心动,我是否还是今天这样?只是人是矛盾的动物,看别人时似乎理性清楚,一旦落到自己身上,便很难界定。只因人很难弄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这个故事所讲的,在两人逐渐通信的过程中,也是因为一步步地露出自己的内心,才慢慢发现爱上了对方。而我自己,在当时的年纪,遇到当年的他,心动了,就走到了现在。我但愿,我们也能像林爷爷和他的老伴儿林唐秀懿一样,能够平安相携走到人生的尽头。

5 / 5

第四篇:初高中议论文散文影评浅谈《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

浅谈《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

正如其名,可以看出这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电影,这是作为国产电影亘古不变的题材之一,也是非常擅长的。

爱情这个元素已经几乎贯穿于中国的所有类型电影,就连鬼神题材也逃不脱,可能唯有动漫不受其害吧,然而国产的动漫只能属于动画范畴,这个有点尴尬。爱情本来就是美好神圣的东西,我在这并不是批判她,而更多的国产却生搬硬套,只是一些给观众提供一些审美效果,只是我觉得,好的电影不只是“养眼”,那些触碰心底的东西才可以决定影片的价值和高度。

电影讲述的是以赌场为家的澳门少女姣爷,遇上洛杉矶房产经纪人的大牛,千百次错过,终换来一见钟情的故事。姣爷这为女主由于父亲嗜赌,移民澳门,才滋生了这么一位心理善良单纯却以赌场为家的畸形个体,她分别与学霸、富豪和诗人展开一段段无果的爱情,在爱情面前每每受到伤害却依旧像飞蛾扑向火,可以被男人的才情和财情折服,不惜心甘情愿的丧失自己的肉体和灵魂。房产经纪人的大牛是一位闯荡江湖多年,社会中求生存而在算计中的男人,为了得到在洛杉矶生活的一对华裔老人的房屋借机接近老人,由于对中国古诗词文化颇为精通,再加上能言善道,意外赢得了性格古怪但饱读诗书的老爷爷的信任。阴谋被暴露后的丑行丑态,产生“小人”这一形象。

姣爷和大牛因一本《查令十字街84号》牵起奇妙的情缘,于是笼罩着罗曼蒂克光环的书信让两颗漂浮在大洋彼岸的心灵得到感化,通过书信这种古典媒介传达各自的心情和生活中的坎坷遭遇,彼此身处其外情藏其中的指引对方,让两颗心灵得以寄托和依靠,书信把他们的心拉的更近,像无形的红绳把心紧紧缚在一起,最终两人艰苦寻觅,穿越大半个地球,在书店的一角落相遇,从此以后彼此生活忠贞,不在算计,充满了幸福和喜悦。

纵观一看,整个电影一条主线引领前行,多条支线协同推进,貌似条理清晰,加上华丽的表面,应该是一部好的作品。

可我不解的是,剧中时时不知不觉冒出一个新人,还没等观众缓过神来,这个人有神秘消失,又出现下一个这样人续写剧情,来来回回被娇爷的三个恋人、冲突母子和年迈夫妇弄得焦头烂额、头昏脑涨,晕晕乎乎不知这到底在写什么,这杂糅支线有的惶惶而过,有的也还有点情调,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触动心灵,感人至深,相比这强行推动的主线有点喧宾夺主的意味,这也就算了。最蹊跷的是,故事中男女主人公的相遇更是不敢言说,表面看起来接近生活,细细一看嘛!他们相遇似乎比许仙白蛇的相遇还神奇,深处异处苟延残喘过完半辈子的熟男熟女,通过一本书的碰撞,来回书信的倾诉打开彼此心扉,过往的污秽的生活,只在相遇以后,就不复存在,而是真心相爱,以诚相待。

剧中似乎以嬗变的男人做背景布,而贪婪世故的女人只是却那么一个微笑和一个拥抱,让其忠贞,这种神奇的灵魂塑造可谓巧夺天工,故事能够慢慢推动其缘由是编剧手中神奇的笔,而非人性大爱。很明显的纯属虚构,可这么多年来,我所遇见所有写作,都要求不要虚构,要真情实感,难道真实的社会情况只是虚构么?走出学校牢笼的编剧们就可以为所欲为,瞎编乱造,不在惧怕“老师”的想法,作为“老师”的观众也是很给力的,大声较好,这也许就是被骗了还笑呵呵帮着数钱的人们吧。而结果只提供一时视觉效果,不久之后便消失在历史的废墟之中。 这部剧是部纯爱电影,对他们的相爱之路也是套路,类似电影很多,很多结果都能被猜到,似乎有些平庸,对于爱情也只是表面效果。世间有多少的相逢和分离,诞生了多少的真爱,有神话中的牛郎织女、白蛇许仙,现实中的梁祝,这些古老爱情,都成为佳话,身边的真爱也是数不胜数,经常都可以看到一对老夫妇依附陪伴在街边散步,这是多么感人的画面,这些可以打动人心的莫过于纯粹。看到剧中某个瞬间,也曾把我打动,那段老夫妇礼堂对白不禁让我想起“连就连。你我相约定百年,谁若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那是我也多么希望有这一刻,世界是自己的,简单的喜欢最长远,平凡的陪伴最心安。

仅此表达愚见!(记于2016年4月29日)

第五篇:写给巴黎的情书

提起巴黎,总是有太多太多的词浮现在脑海中。浪漫的法国之都,前卫的巴黎时装周,安静的优雅的犹如明珠般的塞纳河,典雅的卢浮宫,充满历史风情的凡尔赛宫,高耸的埃菲尔铁塔,厚重的凯旋门,雄伟的巴黎圣母院,奢靡的法国香水,浓郁的法国葡萄酒,名家云集的文化沙龙和画廊,还有混乱的充满欲望的红灯区等等。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小仲马在《茶花女》中所描绘的香榭丽舍街和枫丹白露宫园以及美好宁静的法国乡村。

有这样一种说法,说“它们都有一个好名字,枫丹白露和香榭丽舍”,好像真的是这样。徐悲鸿先生在法国留学时将“Champs Elysees”译成“香榭丽舍”,既有古典的中国韵味,又有浪漫的西方气息。弥漫着咖啡、香水、糕点香气的街道为“香榭”,而街道两旁典雅的奥斯曼式建筑,则被称为“丽舍”、香榭丽舍大街东段是条约700米长的林荫大道,以自然风光为主,道路是平坦的英式草坪,绿树成行,莺往燕来,鸟语花香,清幽怡然。西段是长约1200米的高级商业区,名流云集,雍容华贵。这是一条集高雅及繁华,浪漫与流行于一身的世界上最具光彩与盛名的道路。Fontainebleau在法文中意为“美丽的泉水”,徐志摩曾经译名为“芳丹薄罗”,但是朱自清译作的“枫丹白露”会让人不自觉地陷入无尽的美丽遐想。思海里有树影的摇曳,有清秋的薄露,有季节的转换,有时光的永恒„„枫丹白露风景绮丽,森林茂盛,古迹众多,而其中弗兰西斯一世的画廊更是枫丹白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是一种浪漫的唯美的境界。

沿着卢浮宫--香榭丽舍大街--协和广场--凯旋门这条完美的中轴线,巴黎展现着她的古老与浪漫。

巴黎是一座善于保留记忆的城市。在以1845年间其的巴黎城墙为界的旧城内,人们感受的是历史的厚重。这片被巴黎市政府划定的“中世纪城市博物馆”区域中,最引人瞩目的也许就是卢浮宫了。卢浮宫这座建筑本身就是一件伟大的艺术杰作,同时她曲折复杂的历史与巴黎以至法国的历史错综地交织在一起,也成了法国近千年历史最真切的见证。1981年,由美籍华裔建筑师贝律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使卢浮宫前面的广场充满了现代气息,是卢浮宫的入口。如今,博物馆的艺术品已达40万件,其中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卢浮宫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其艺术藏品种类之丰富,档次之高堪称世界一流。其中最重要的镇宫三宝是世人皆知的:断臂美神雕像《米洛的维纳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其他著名作品还有:《狄安娜出浴图》、《丑角演员》、《拿破仑一世加冕礼》、《自由之神引导人民》、《编花带的姑娘》等。我们在电影《卢浮魅影》《达芬奇密码》中都窥到了卢浮宫的魅影。

提起卢浮宫,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雨果笔下的《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是世界驰名的法国天主教堂,坐落在塞纳河的城岛上,是巴黎最负盛誉的名迹,被称为“石头交响乐”,是迄今世界上哥特式建筑中最庄严、最完美、最富丽堂皇的典范。其内部结构的造型设计,雕刻绘画,色彩装饰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当你走过通向钟楼的387级

的楼梯,你会想到雨果笔下美丽的吉卜赛女郎艾丝米拉达和善良的“钟楼怪人”卡西莫多神话般的生活舞台,会让你在心灵深处荡起探索人世间真善美的涟漪。再望一眼高达90米的象征基督教的神秘塔尖,你会感到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幻觉。

而与巴黎圣母院和卢浮宫齐名的另一个景点----埃菲尔铁塔则又是另一种风景。如果说,巴黎圣母院是古代巴黎的象征,那么,埃菲尔铁塔(Eiffel Tower )就是现代巴黎的标志。她执行着“一座象征机器文明、在巴黎任何角落都能望见的巨塔”的理念,成为巴黎人心中的另一种骄傲。浪漫的巴黎人给铁塔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云中牧女”。埃菲尔铁塔位于塞纳河西岸。远远望去,她仿佛是站在云端的少女,手持一条飘动的“蓝丝带”。这是一座300多米高的人字型铁塔浑身上下“灯光宝气”,如同披着晚礼服的名媛,万般风情融于一身。在她的脚边,塞纳河在夜色中静静地流淌,桥头精美的浮雕在灯光的掩映下若隐若现,河畔的路灯都点上了,倒映在塞纳河中,随波摇曳。抬头便是灯火阑珊的埃菲尔铁塔,塞纳河在耳畔轻轻地诉说,静谧的夜色将城市和游客笼罩其中,深吸一口气,胸脾间便仿佛充满了法国葡萄酒的醇香、沁人的香水和那那撩人的浪漫„„

同样具有着浓郁现代气息的巴黎象征就非蓬皮杜中心莫属了。这座坐落在巴黎拉丁区北侧、塞纳河右岸的艺术中心这里是前卫的艺术殿堂,展出了西方20世纪以来各种风格的艺术作品。她的外部钢架林立、管道纵横,并且根据不同功能分别漆上红、黄、蓝、绿、白等颜色,本身的设计就给人带来强烈视觉冲击。她包括公共图书馆,现

代艺术博物馆,工业美术设计中心,音乐和声响研究中心,是一座新型的、现代化的知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的宝库。

艾略特说,在巴黎,人才是最好看的景。宽容和自由的气氛,一直吸引着外来者:流亡政治家构想革命,科学家钻研发明,哲学家沉思生命,艺术家肆意创造。费兹杰罗说,巴黎令人对生命的可能性提升了期望。游客寻欢作乐之时,无数人在努力地学习、工作、生活。外来者装饰了巴黎的容貌,又以不同的方式回馈她:不仅留下一座名坟或雕像,一本书或几幅画,更丰富了城市记忆中多元化的内涵。

巴黎有着包容的胸怀。以消闲和乐趣的沉溺以致变成艺术和风格,以文明的形式尽情享乐,正式法国文化的优良传统。而巴黎——海明威笔下流动的庆典正式最美的典范。巴黎曾经流浪过那么多杰出的作家画家和音乐家,也许只有巴黎才能够包容这群时而清醒时而酒醉的年轻人。他们是巴黎的匆匆过客,但却在这个停留的城市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漫步在塞纳河边,上个世纪“迷惘一代”在这里留下了太多流浪和伤感的气息,到今天都挥之不去。

巴黎有着浓郁的贵族气质和历史风味。饱经几个世纪风雨浸淫的无规则排列的街区,独特优美的欧式建筑,还有镶金包银的窗棱,门扉和立柱。无言地向人们诉说或炫耀它昔日一度雄踞欧洲霸主地位,以及甲富天下的容颜。虽然已是流水落花春去也,但祖上的富足和殷实,自古以来潇洒的骑士风度和现代浪漫情怀,还是无处不在的展露在巴黎人轻盈的步履与略显傲慢的眼神之中。历史以来,巴黎一直是法国历代王朝的京都与政治中心。

巴黎亦饱含着无所不在的时尚浪漫和现代气息。巴黎时装周上层出不穷的新创意服饰和首饰,前卫或者迷离,都给人眼前一亮,带给人走在潮流前列的感觉。而到处弥漫着的名贵香水和各种自然的花香又营造出浪漫唯美的味道。再配上周边古典优美的欧式建筑和教堂,你会感受到那古典与现代结合,浪漫与庄严融合的独特的法兰西味道。

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我们还没有能力亲身去感受巴黎体会巴黎的时候,就已经从这样那样的文学作品和影视音乐中走进了巴黎。无论是莫泊桑的《项链》,《漂亮朋友》,《羊脂球》,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梅里美的《卡门》,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还是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司汤达的《红与黑》,甚至是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卢梭的《忏悔录》,让•保罗•萨特的《存在与虚无》都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又一幅关于巴黎关于法国的人情画卷,历史风貌和自然风光,给了我们走进巴黎的机会。

我们在书海中遨游,我们领略巴黎千姿百态,充满诗意的风光,引人入胜的古城堡,清淡幽远的乡间景色,古朴淳厚的风土民情,或是美丽而富有情趣的都市。

又想起余秋雨在《行者无疆》——《河畔聚会》里这样写着巴黎:“它高傲,但它宽容,高傲是宽容的资本。热情是城市之血,轩昂是城市之骨。难得它,巴黎,气血饱满,骨肉匀停。它优闲,但它努力,因此优闲得神采奕奕。巴黎正好,又闲又忙,不闲不忙。”“巴黎的种种优点,得力于它最根本的一个优点,那就是它的聚合能力。不是财

富的聚合,而是人的聚合,文化的聚合,审美气氛的聚合。唯聚合,能使它开通、高迈;唯聚合,能使它辐射、发散。”

或许有一天,当我们走进巴黎,我们会发现,巴黎不仅外表缤纷多彩,内在蕴含的深与阔,而内与外的和谐互动,使她成为一个不寻常的丰富的城市。宽广的天,多变的色,卢浮宫的蒙娜丽莎,蓬皮杜中心的毕加索,巴黎歌剧院的盛典,香榭丽舍大街上的红磨坊。那些充满着或是古典或是现代或是浪漫或是波西米亚气息的地方,都会让你看到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巴黎。

徐志摩说到过巴黎的人一定不会再稀罕天堂。菲茨杰拉德在小说重返巴比伦中称呼巴黎是一个只有奢华和享乐的梦想之都。而我想起波德莱尔的诗句“万恶之都,我爱你”。

上一篇:信访接待日制度范文下一篇:天津市创业补贴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