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考试速成攻略

2022-07-25

第一篇:雅思考试速成攻略

《三国志12》新手速成攻略

三国志12 玩家设想内容:特技篇 三国志12战法篇:

1、火箭: 威力改为普通射击*1.5倍,相对来说比前几代的设点要实用些

2、连射: 连续三次向敌军射击,会弩兵特技的武将伤害力增加

3、散射:向周围三格内敌军逐一射击

4、齐射:不同于三国志8的齐射,它的作用是引导周围的友军对指定敌军共同射击,有点象三国志5的一齐

3、剑阵: 步兵终极技能,威力*2.5,成功可使敌军恐慌

4、冲阵: 骑兵终极技能,威力*2.5,成功可使敌军恐慌

5、箭阵: 弩兵终极技能,威力*2.5,成功可使敌军恐慌

6、突击:威力*1.5,敌军士气降1

7、背击:威力*2 从敌人背后偷袭,只能在森林使用, 敌军士气降1

8、牵制:威力*1.2,对手移动力在下回合减少

9、奇袭:威力*1,只能在森林使用,成功可是敌人混乱,但是智力比对方低则没有用

10、共杀:引导周围的友军对指定敌军进行普通攻击,有点象三国志5的一齐

11、奋发,作用和三国志5一样,被包围的时候使用,攻击周围所有敌军

12、陷阱:适用于山地,树林中,降低敌军士气

13、乱水:适用于水中,伤害周围三格内敌军

14、混乱:跟以前的游戏一样,但是智力比对方低则没有用

15、内杠:跟以前的游戏一样,但是智力比对方低则没有用

16、落石:我方在山地,或者敌军紧靠我军或我军守城城下时使用,杀伤敌士兵,降低敌军士气。

17、空城计:使用后城内的部队会暂时消失,当敌军冲进来的时候会损失大量部队,然后被赶出城去。

我朋友在测试的时候经常遇到这种情况,电脑对玩家使用空城计,玩家明知道城里有人,但是为了赶时间攻占城池不得不冲进去,这是很郁闷又很好玩的设定

18、连环:当几支敌军在水中挨在一起时,对其中一支部队施用,而与其相邻的所有敌军动弹不得。但无杀伤力。

19、水攻:相当于水中的一齐,引导周围的友军对指定敌军进行普通攻击,只能在水中使用

20、火烧连营:适用于平原和树林中挨在一起的敌军,对其中任一支部队施用,则所有部队都遭杀伤。威力巨大,类似于三国中的“火烧连营”

21、兵种特技:步兵,骑兵,会兵种技能的武将相应兵种攻防增加0.4

22、烈火,跟以前的游戏一样,但是智力比对方低则没有用

23、大喝,能让敌军恐慌

24、鼓舞,增加本部队士气

三国志12设定:战斗使用的效果与武将的性格有关

三国志12武将个性特技篇

三国志12继承三国志11的设定,每个武将都有自己的称号,具体名称我不记得了

1、吕布:(1)使用突击有优势,吕布的突击有恐慌的效果,恐慌的几率取决于双方的武力差。当敌方的非箭系战术失败时,有50%的几率用突击反击敌军。反击的战法不消耗点数

(2)能使用特殊计“四面突击”,即对临近的敌军逐一用突击攻击。消耗点数35 (3) 带领弩兵有优势,弩兵射击=0.6+0.4

2、关羽:(1)部队攻击力随着移动格数而增加,类似于英雄无敌的骑士技能,但是伤害力不会超过原来的2倍 (2)使用奋发所受伤害力减半

4、张飞:使用突击有优势,突击前先大喝一声(有一定的几率让敌军恐慌),然后再用突击攻击敌军(组合计)。

5、赵云:(1)使用背击有优势,背击前先鼓舞一下 (2)当被敌军包围时,士气增加20

6、太史慈:(1) 使用连射有优势,比其他人多一次射击 2) 当被敌军包围时,士气增加10

7、黄忠:(1)使用箭阵有优势,箭阵消耗点数减少10 (2)受到弓箭攻击时,会有50%的几率用箭阵反击敌人

8、马超:使用奋发有优势,自身所受伤害减半,并且每使用一次奋发士气加1

9、曹操(奸雄):用普通攻击时不受反击

10、夏侯敦(独眼): (1) 对箭术攻击的伤害减少1/3 (2)回射

11、许诸:使用突击有优势,受到非箭系攻击时,会有50%的几率用突击反击敌人

12、典韦:使用奋发有优势,使用前先大喝一声(组合计)

13、张辽:使用牵制有优势,威力*1.5

14、徐晃:使用剑阵有优势,消耗点数减少10

15、夏侯渊:使用齐射有优势,消耗点数减少10,受到弓箭攻击时,会有50%的几率用弓箭反击敌人

16、周瑜:(1)使用烈火有优势,消耗点数减少10 (2)使用乱水有优势,攻击范围加1 (3) 对乱水免疫

17、甘宁:使用剑阵有优势,消耗点数减少10 使用水攻有优势,威力增加

18、陆逊:(1) 使用火烧连营有优势,100·成功 (2) 使用奇袭有优势,消耗点数减少10

19、孙策:使用突击有优势,突击前先来一次大喝 20、吕蒙:(1) 使用奇袭有优势,消耗点数减少10

21、司马懿:(1) 使用突击有优势,突击前先来一次混乱(组合计),当敌方的非箭系战术失败时,有50%的几率用突击反击敌军。反击的战法不消耗点数 (2) 使用内讧必定成功

(3) 使用背击有优势,背击前先来一次混乱(组合计)

22、诸葛亮:(1)使用空城计必定成功 (2) 使用烈火必定成功

(3)对火免疫,不会被火烧伤

(4)使用突击有优势,突击前先来个混乱,再突击敌人(组合计) (5)使用混乱、挑拨有优势,成功率增加

23、蔡冒:使用激流有优势,激流耗点数为40

24、庞统: 使用连环计必定成功

25、贾诩: 使用奇袭必定成功

26、姜维: 使用背击,牵制有优势,消耗点数减少10

27、邓艾: 使用背击,牵制有优势,威力*1。2 28 徐庶:使用烈火有优势,成功率+10%

29、陈宫:使用火箭有优势,100%成功

30、郭嘉:使用连射有优势,使用前先来个混乱(组合计)

31、颜良、文丑:使用突击有优势,威力*1。2,消耗点数减少10,当敌方的非箭系战术失败时,有30%的几率用突击反击敌军。反击的战法不消耗点数 32 、刘备: 使用共杀有优势,使用前先鼓舞一下(组合计)

《三国志12》新手速成攻略

①内政建设

游侠新人攻略帖子里总说三12的内政是无脑、被简化的,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下一个部分我说到这个问题,我先来说城市的建设。对于游侠精华索引里的帖子,我只借鉴引用了喵咪咪的前期种田派。实际上我没玩过三11之前版本,我是从三11开始玩的。三12的伤兵和粮草系统是比较奇葩的,玩着玩着你就发现兵力越来越多,粮草也越来也多。凭借的S/L打法,我几乎没有打过一次败仗,我会时刻注意敌势力发展的动向,如果在开发“绝道之策”我就会开始运输和补充兵力。粮草也是源源不断,我要用的秘策也就只有求财(献策提升全忠诚)、用众(献策补满全伤兵)、绝道、鼓舞以及无策。 综上所述,我的内政建设,如果前期不管你在有无特性的城市,1计略、1求人、1兵营,巡查看你守不守得住,其余全市场、兵营升到3,有钱市场全满。之后慢慢势力扩大,第一座大城市里放俩研究,4兵营就够了,其余全巡查,因为⑴名声的作用很大,包括求财效果,挖人成功率等等。⑵因为相关属性是武力,所以有利于方便研究,不用在前线调人回来;农田城市放1/3农田就好;市场城市和普通城市就全丢市场,刷刷的攒数字发展科技、秘策和升级建筑。而前线城市,如果是大城市在前线,4兵营先造好,计略和求人,有俘虏的弄上巡查。其他类型城市1兵营就行了。发展到后方参照前面。 ②人员配备

现在我来回答前面提到的问题,内政真的简化了吗?其实不然,每个武将拥有各自的技能、战法还有战法。你需要合理的分配每个武将到各个城市,有前线守城发展(优良4围,带军师或鬼谋或强战法),有后方纯发展(一般是2线武将,练兵、市场、农业、名声),这里要说说我收人的方法,4围中一项上了80的才要,70+带市场、农业、名声的我要。把这些2线武将分配好,优先分配到特性特性城市(有点废话了)如果农田满了就拉到市场。 ③军事战争

提到三12的战争系统啊,TMD我就不想再吐槽了,我买不起正版玩对战,只能跟一群低AI的电脑弄过家家,虽然已经是上级了,但AI还是低到爆,对战的玩家就别来喷我了,我就一买不起正版的矮矬穷。废话少说,守城最好是弓兵,大家都知道哈,城墙上战一撮,射破坏高的,完了射枪兵,在守城战里,如果城门破了,我觉得枪兵在这里就能起最大的最用,特别是带一加防御战法的,顶到前面,后面弓兵轮射,敌人跑了就可以尝试着进攻;而骑兵在守城的作用,就是出城不停占据点,或者去包夹攻城部队,首灭弓兵,如果配合得当,几乎没多大损失,还能抓将。而在攻城战,最强势就是公认的骑兵+弓兵的情侣组合了,骑兵高机动占据点,在没有冲车的前期顶火力,弓兵在敌方有大杀伤力弓兵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先射守城弓兵(比如远猛射这些大杀器),因为是射城墙上,所以伤害惩罚会让你降低1/3的攻击力,不过作用也是挺大的。

将三12分为这三大部分,就是我的理解,小小的提一下战法,其实全战法之类的技能其实并不是那么可怕,那么的强势的,骑克弓克枪克骑,用来全战法最大的最用无非是有了豪杰,如果对方也有豪杰或者被克制的情况,无异于是对爆的状态,合理操作好每个兵种,才是克敌制胜的关键。真正在大规模战斗中有实用的,我想应该就是直接伤害大于减益BUFF等于增益BUFF。

第二篇:小说写作教程——虚构文学速成攻略杰里。克利弗著王著定译

第一章 写作规律

1、

你会把一切搞得一团糟。要承认无序状态是难以避免的,而且混乱有时会给你带来好处,所以要放任混乱的发生,学会跟扑朔迷离的无序状态打交道,然后你就能迅速抵达目的地。

2、 乍一开始你肯定写不好。

3、 错误是发现之母。

4、 反复修改。

5、 举重若轻,越是满不在乎,就写得越好。

6、 无论你感觉写作多么寂寞难耐,你都要坚持写下去。每天都要坚持写作。 第二章 创作理论

(一) 过程

生活的技能就是讲故事的技能,有了故事你就有了你所需要的一切。 讲故事就是掌握自己的生活状况并且充分利用自己业已拥有的生活素材。

(二) 作为需求的故事

故事是一种艺术再造的过程。

(三) 故事就是我们(故事的关联性)

为什么我们需要故事?因为我们需要用故事来维持自己的个性身份。 小说调动情感就是与人物产生关联与共鸣。

读者化身为故事中的人物的现象被人们称为身份认同。身份认同解释了读者为什么要读故事以及作者为什么要写故事的两大问题 第三章 麻辣故事

没有冲突等于没有故事。 行动就是性格。

形式最为纯粹的故事仅仅包括三个要素:冲突、行动、结局 冲突+行动+结局=故事

结尾的秘诀在于:结尾就埋伏于开局之中。 渴望+障碍=冲突

另外二个基本要素是:情感(必须随时随地清楚地了解人物眼下有什么感觉)和展示。 故事的五个要素:冲突、行动、结局、情感和展示

书面的故事是一种可视的媒介。好的故事就像漫文小说 dongding电影一样是可以看在眼里的东西 第四章 精益求精

必须尽力把笔下的人物提到极致,达到极致的办法之一就是对每件事情刨根问底,反复追问“为什么”

无论什么时候,揭示人物的性格永远是你永无止境的远大目标。 人物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来揭示。

(一)冲突、行动和结局。作者不能任由人物快乐地活着,假如他们过上了好日子,那么读者就没有好日子过了。

(二)首要部分及相关思考。

作为作家,你就是为了制造麻烦而生的刺头儿。 冲突=戏剧性的渴望+戏剧性的障碍

戏剧性的渴望:这个渴望必须是压倒一切的渴望,而且必须把人物推到极限状态。 戏剧性的障碍:这个障碍同样必须是压倒一切的,与渴望旗鼓相当。

行动:行动要想具有戏剧性,要么必须针对难题直接进攻,要么展开积极防御。 思想活动:思考问题也可以等于行动。

(四) 渴望、障碍、行动

创作故事时,首先要问:什么人渴望什么东西?障碍是什么?人物要做什么事情(行动)来克服障碍?

结局:结尾埋伏在开局之中。

(五) 幸福的运用

(六) 每况愈下

在事故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章节结束的时候,情势必须雪上加霜才行,这意味着戏剧性因素的逐渐累积。

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章节的尾声都要出现在人物的思想世界里。

●故事的另二个关键因素,并非形式的组成部分,即情感和展示。 情感:精确定位人物当下的感觉,即他担心什么?他害怕什么?希望什么?

展示:展示是你的基本武器,它是把经验捕捉到纸面上来的基本方式,其手段几乎总是包括场景和对话。

●简单提醒:当你提笔开始写作的时候,你不必知道:冲突的内容是什么?或者你的作品要向哪个方向发展?要先写出来,然后才会发现情节要朝哪儿走。 第五章 自我修订

修订时,自己强烈的负面反应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第六章 动人以情

所有伟大的故事都涉及人物内心世界的冲突,这是人物与自己大脑的斗争。 ●发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办法:人物的担心、害怕、希望分别是什么 ●身份的认同感来自于我们自身的易受攻击性。 ●写你可以想像的东西,写你可以搞明白的东西 第七章 呈现展示

●要展示,不要讲述。哪怕是一点点的展示也比一箩筐的讲述要好。 ●给读者呈现一种经验的最佳手段是保证你自己首先要拥有这种经验。 第八章 再创作

假如你的故事情节需要两年才能完成,想办法让它在两个月、两周甚至两天之内完成。 第九章 偏方小议 第十一章 视角种种 第十一章 见缝插针 第十四章 从短到长

短篇小说与长篇小区的关键区别:长篇人物增加了,每个人遇到的麻烦也更多了。

第三篇:驾照考试攻略

1、在判断题中,带有“迅速”“紧急制动”“急转”“行政诉讼”的都错。

2、在选择题出现“确认安全”的都对。出现:“不属于”则错。

3、打滑、爆胎题不能选“急”“猛”“迅速”

4、在选择题中,带有“减速让行”“停车让行”“承担民事责任”“减速避让”“停车避让”“双手紧握方向盘”“利用发动机制动减速”“抢挡”“回收企业”的都对。

5、车辆行经立交桥左,右转弯的,只有在题中出现“匝道”这个词是对的。

6、夜间行驶车速低于30公里用近光灯,高于30公里用远光灯。

7、罚款题不是选20-200元,(可以和警告同时处罚)就是选200-2000元(可以和扣车同时处罚)

8、车与吊销驾照选题方法:只要有车有问题就扣车,人有问题就吊销驾照。 解释:车有问题指:伪造,变造与车有关的一切证件、牌号以及未放置保险证。 人有问题指:伪造,变造与驾驶有关的一切证件、严重违返交规(如饮酒等)驾驶拼改装、报废车辆,未携带驾驶证件有“减速让行”“停车让行”“承担民事责任”“减速避让”“停车避让”“双手紧握方向盘”“利用发动机制动减速”“抢挡”“回收企业”的都对。

9、车辆行经立交桥左,右转弯的,只有在题中出现“匝道”这个词是对的。

10、夜间行驶车速低于30公里用近光灯,高于30公里用远光灯。

11、罚款题不是选20-200元,(可以和警告同时处罚)就是选200-2000元(可以和扣车同时处罚)

12、车与吊销驾照选题方法:只要有车有问题就扣车,人有问题就吊销驾照。 解释:车有问题指:伪造,变造与车有关的一切证件、牌号以及未放置保险证。 人有问题指:伪造,变造与驾驶有关的一切证件、严重违返交规(如饮酒等)驾驶拼改装、报废车辆,未携带驾驶证件

13、驾驶证被吊销后重新申请的时间范围:吊二撤三醉五逃终生

解释:驾照被吊销后二年内不得重新申请驾驶证,驾照被依法撤销等三年,醉酒被吊销等五年,逃逸终生不得再申请。

14、未如得驾照驾驶车辆,处200-2000元罚款,15日以下拘留。车主处200–2000元罚款,吊销驾照

15、没有道路中心线和其他交通标志的城市道路最高限速为30公里;没有道路中心线和其他交通标志的城市公路最高限速为40公里;

同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说明有道路中心线)的城市道路最高限速50公里; 同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说明有道路中心线)的城市公路最高限速70公里。

16、危险报警闪光灯使用范围:临时停车、紧急停车、能见度低的恶劣天气(雨、雾、)下行车、被牵引。

、先行原则:转弯车让直行车先行,无交通信号叉路口让右方来车先行,右转弯让左转弯先行。

18、禁止停车地点禁停距离归纳:站3口5;驶下高速应提前500米做准备。 解释:在站点(公交车站、救护、消防、加油)都是30米以内禁停,在易发事故路段(如叉路口、隧道口、转弯、陡坡前)都是50米以内。

19、交通事故逃逸导致他人死亡:7年以上15年以下 交通事故逃逸但未导致他人死亡:3年以上7年以下 违反交规导致重大伤亡(未逃逸):3年以下 20、红灯:禁止通行绿灯:准许通行黄灯:警示通行

21、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主标志有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和指路标志。 警告标志:警告车辆与行人注意 禁令标志:禁止和限制车辆与行人 指示标志:指示车辆与行人行进 指路标志:传递方向与道路信息

22、自动档汽车档位:停车和启动选P档;缓坡选2档。陡坡选L档平路选D档

23、限速题:题目中未说明在高速公路上,限速都是选30公里。在高速公路,则能见度小于200米选60公里,能见度小于100米选40公里,能见度于小50米选20公里

解释:不在高速路上是指:汽车驶入非机动车道、驶出非机动车道、通过铁道口、急弯路、窄桥、狭窄路面、下陡坡、掉头、转弯、牵引故障车,车速都不准超过30公里

24、高速公路最低车速60公里,最高不超过120公里,如同方向有二车道,右道车速范围60-100公里,左侧道车速范围100-120公里。如同方向有三个车道,最右侧速度范围60-90公里,中间90-110公里,最左为110-120公里。超车一律从左侧超。

通过对多年的科目一判断题汇总之后,驾校教练发现科目一判断题答题技巧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考生们注意了,命题中含有绝对概念的词,这道题就很可能是错的。这类题中往往会出现“可以”、“允许”等词,如“机动车未悬挂号牌,可以上路行驶”,“经运输企业批准可以使用 变造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高速公路加速车道或减速车道允许机动车超车”等,这些题答案都是错误的。

其次,驾校教练还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如果在命题中含有相对概念的词,这道题很可能是对的。因为这类题往往会出现“可能”、“易”等词或字,如“狂风袭来,可 能会使行驶中的车辆产生横向偏移”,“山区道路坡长而陡、路面窄、弯多而急,

”等,这些题答案都是正确的。总结一句话,科目一判断题答题技 巧一定要注意题目中每个词语。

二、科二技巧

1、驾考改革后,科目二越来越难,但是通过学员在实际考试中的情况可以发现,他们大都存在着一些或大或小的通病。今天就针对这些通病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具体的应对方法,希望各位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倒车入库

学员通病:打方向过慢,不能正确判断车辆的位置,车速快。

教练纠正:倒车时,学员一定要让车速尽量慢下来,同时打方向的速度要快,动作要干净利落。另外,打方向时要严格遵守”十字交叉”原则,避免”搓轮”,这样有利于随时正确判断车辆的位置和车轮的方向。一定要控制好车速,车速慢的情况下可以随时调整车辆的位置,以免撞杆。 侧方停车

学员通病:回方向的时机掌握不好。

教练纠正:侧方停车首先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停车点,为下一步倒车入库的操作做准备。接下来就是及时打方向盘,然后及时回方向。如果回方向晚了,那么就会造成右侧车身出线,如果回轮早了,会造成左侧车身出线。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倒车的时候,不注意判断车辆位置,容易后方车身出线。在完成整个侧方停车课目的过程中也要做到手快、眼快、车速尽量放慢。 坡道定点停车与起步

学员通病:定点停车不到位、坡起过程中熄火、”溜车”。

教练纠正:定点坡起要注意两方面。第一,停车的位置要掌握好。按照规定,车辆的前保险杠距规定的停止线前后不得大于50厘米,否则考试的时候将被扣掉20分;右侧离边线不得大于30厘米,否则也要被扣掉20分。所以选好停车的时机很重要。为了防止在坡起的过程中熄火要练好油离配合,同时掌握好松手刹的时机,松了手刹后继续缓慢给油。防止”溜车”的办法就是在定点停车后一定要把手刹拉紧。 直角转弯

学员通病:没有掌握最佳的打方向时机,车速过快。

教练纠正:当车身右侧靠近外直角边线,左、右前车门三角窗中间对准内、外直角线时方向分别向左再向右打到底,车正时回正方向即可顺利通过。

一、解析:小心,此些地方容易扣分综合评定 ①未系安全带:扣100分 ②未关好车门:扣100分 ③熄火一次:扣10分

3秒,扣10分(使用转向灯少于3秒,经常成为学员扣分的原因) (一)定点停车与坡道起步 考试操作技巧:

(1)到“上坡定点停车”指令后,立刻打右转向灯,方向向场地右侧靠(起步时如果有坡度时,为防止溜坡,要用半坡起步法起步)

(2)即将到达路边时,方向向左回小半圈,再迅速向右回正,使车右侧与路边保持平行,并距离在30CM内(保持左雨刷中部连接部件(黑色方块)在白色线与黄色线之间,不能压黄色线;最好压白色虚线走.或用左筋对准标志线走);起步后,可完全放开离合(或用离合控制,车速快一点,不易熄火)进行上坡(上坡过程中,如果车出现明显抖动,可踩一点离合,可保持不熄火)。

(3)快到达停车点时,踩离合,降慢车速,当向右看到停车标记时,踩脚刹,踩离合停车(或从左侧反光镜下沿看到定位桩杆线边缘即停车),拉手刹、(关转向灯),摘空挡,抬离合(一定要抬离合后再起步)。

(4)停10秒、等报完成绩,进行半坡起步准备,踩离合、(踩脚刹)、挂1档、(打左转向灯、按一下喇叭);松手刹;(新规:起步未开左转向灯,扣10分) (5)慢抬离合,当车身有抖动感觉时或发出齿轮磨合声音时,抬脚刹(完全放开),(轻踩油门),车即向前行进。(不熄火的方法,当车抖动时放开刹车,如车不走怠速快速下降时,及时踩下离合和脚刹,可保持不熄火,不溜坡,然后重新起步)(我要去学车网提示:起步时间超30秒,扣100分,新增扣分项目,学员落马最多的考试项目) 提示:下坡时用半联动控制车速(但不能踩离合,越踩越快),也可完全放开离合,用脚刹控制车速。【科目二考试技巧】 (二)侧方位停车 考试操作技巧:

(1)车速一定要控制在5公里左右. (2)应预先先调整座椅和后视镜(后视镜这样调:左侧后视镜,上、下位置是把远处的地平线置于中央,左、右位置调整至车身占据镜面范围的四分之一;右侧后视镜,在调整上、下位置时镜中地面面积要较大,约占镜面的三分之二,左、右位置同样调整到车身占四分之一即可)。

(3)听到侧方停车指令后,半联动驾车沿停车位慢速平行前进(车头右侧先1/2,再逐渐1/3处压库边线行驶,即保持车右侧距库边线30cm),当右后视镜中看到库前边线时,踩脚刹、踩离合停车;

(4)踩离合,挂倒档,(新规:打右转向灯3秒以上),抬脚刹,慢抬离合倒车;(这时,车头如果是斜的,倒车时可将方向向车头偏的一方打死,待车身回正时立即将方向盘回正);

当右后视镜中刚看不到库前边线,方向向右打死继续倒车; (6)观察车身与库左边线成40-45度夹角时,方向向左侧回正(1圈半)(或在左后视镜内车尾部刚出现库的右后角时,向左1圈半方向即回正)

(7)回轮后继续缓慢倒车,看左后视镜,当左后轮到库左边线前10cm时,速再继续向左打死方向; 温馨提示:

①开始车与库边线大于40cm时,步骤5或步骤6应晚打方向。 ②开始车与库边线小于20cm时,步骤5或步骤6应早打方向。

(8)观察右后视镜,待车回正时,方向盘回正,观察车没有到位时,继续后倒(使后轮进入感应区但不出后感应区),踩脚刹,踩离合停车,拉手刹,摘空挡,再抬离合,抬脚刹,停10秒左右,待通知考试合格后再准备重新起步出库; (9)踩离合,挂1档,打左转向灯3秒以上,按一下喇叭,松手刹、慢抬离合用半联动缓慢起步;方向向左打死;

3、在驾考中科目二考试应该说是比较难的了,当然如果都会了,车开的熟练了,哪个也不难,这只是相对而言罢了。下面就把科目才考试时要注意的事项给大家说一下。

科目二考试注意事项: 方法/步骤

首先在考试前自己要做好准备工作,

(1)如果是冬到不要穿太厚的棉衣,这样系安全带不方便的, (2)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不要紧张,就当作自己的一次训练。 (3)记准自己的顺序号,等轮到你的时候考官只叫号不叫名字的。 (4)自己准备好一双自己穿着比较舒服的运动鞋,或平底鞋,

开始考试上车前要向考官喊一场报告,这样是对考官的尊重,当然一般情况下考官也不会因为这个扣你的分数,这也只是个礼节问题,自己注意一下就可以了。 上车以后要注意几个问题:

(1)自己先调整好自己的驾驶姿势,调整坐位, (2)调整两边的倒视镜,调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3)系好安全带,这个很重要,如果不系直接不及格。还要注意安全带不要系反了。

(4)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好以后就等听着考官点考试开始了,如果有人坐在车里你就听她的指挥。如果没有坐在车里也会有人提醒你,考试开始。 开始考试: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

(1)先踏下离合,挂1档,左转向灯打开,喇叭按一下,手刹松下,然后慢慢松离合,车慢慢前进,

2)第一关倒车入库,等车身到达考试区时,车里的音箱会提醒你“倒车入库考试开始”

倒车入库注意事项:

(1)车开到起始位置,车身离线的距离,车身要压住库右前方的白线,但不要超过。

(2)倒车时要注意看准线点,打死方向,平时怎么练的这时还是怎么考,从倒视镜里看准库点,

(3)车进库以后一定要车正回正,不要左拐右拐的。 (4)进库以后注意不要倒的太多了,入库即停,

(5)左出库时要注意,看一下左边车身距离库线的大小,适当调整方向盘, (6)左出库一定要出库到达规定的位置,

(7)在整个过程中不能停车、不能溜车、不能掉档、不能熄火、不能影线。(部分不能越线)

侧方位停车注意事项:

(1)车开到考试位置时,车身不能超过白线,即车身不能压白线。

(2)应该调整好车身与库边缘的距离,及车身与库的距离,不能离库太近,最少车的后轮要超过库的边缘线。 (3)打方向的时候要看准线,

(4)进入库后要打左转向、按喇叭,出库时车不能压库角。

(5)在整个过程中不能停车、不能溜车、不能掉档、不能熄火、不能影线。(部分不能越线) 直角拐弯注意事项:

(1)车前进时就要调整好车身与右边缘线的距离, (2)等到车到达拐角时根据车速方向盘打死。

(3)打死后可以伸头看一下,自己的车左后轮是不是能够压着角,如果能压着,可以适当回一下方向盘。

(4)在整个过程中不能停车、不能溜车、不能掉档、不能熄火、不能压线 定点爬坡与起步注意事项:

(1)车上坡时要打右转向,车速不要快。一般车的右轮距离边缘线30公分即为合适。控制好这个距离。

(2)到达规定位置时车速更要慢,这样能够更准确的找准点。 (3)起步前打左转向、按喇叭,找准半联动。一般不要加油门。

(4)在整个过程中不能停车(定点除外)、不能溜车、不能掉档、不能熄火、不能压线

曲线行驶注意事项:

(1)车进入曲线后要转大弯。

2)车速要控制慢最好匀速前进,每一个弯道都要看准点,方向打的要快,回的也要快。

(3)在整个过程中不能停车、不能溜车、不能掉档、不能熄火、不能压线 考试结束后把车开到起始位置,即你在哪里开的还开到哪里去,不要熄火。考试结束后你不要离开考场,要等待签字确认你的成绩。等确认好成绩以后科目二的工作就全部结束了。

三、科三注意事项

1、上车前,无论你在车辆的什么位置,请务必从车的右侧绕过车头走到驾驶室门前,先观察车前道路上是否有障碍,再观察车后方是否有来车,确保安全后,打开车门,上车。

2、轻轻关闭车门,将事先准备好的身份证件,用双手递给考官,面带微笑做自我介绍:“考官您好,我是XX驾校学员,我叫XXX,这是我的证件。”

3、尽可能地比较熟练的快速调整好座椅、左右中3个观后镜,系好安全带,观察仪表,如果仪表正常,微笑着向考官征询意见:“报告考官,仪表正常,请问是否可以起步?”

4、得到允许后,踩离合,挂1挡,打左转向灯,按喇叭、观察后视镜,确认安全后,松离合到半连动,右手同时放掉手刹(可有效防止上坡起步后溜),平稳起步。

5、顺利起步后,不要急于立即向左变更车道,继续直行,同时关闭左转向灯,踩离合,换到2挡(陡坡起步可以一直用1挡爬到坡顶再换挡),慢一点松离合,右脚同时给一点油门防止冲车或者熄火。加油保持2挡前进,观察速度表到达30公里以上或者发动机转速超过2000,换到3挡行驶,保持30的速度行驶,如果考官不要求加速,请不要在他面前炫耀你的技术而开到60公里以上,那样只会让他感觉你喜欢开快车,不安全。行进过程中,千万别忘记隔个10多秒就看一下后视镜哦

6、当听到“靠边停车”的口令后,你距离成功很近了,不要慌,第一反应是打右转向灯,然后脑袋做个明显的偏转动作去看右边的后视镜,如果右边后方没有车辆,请请向右打方向,同时踩刹车,左脚离合也跟着踩下去,用平时你定点停车的感觉使车距离右边路沿30CM的时候,回正方向,将车停稳在路边。

7、车辆停稳后,拉手刹,拨回空挡,双脚松开离合刹车,关掉右转向灯,松开安全带,面向考官说:“谢谢考官”,然后观察左镜子,确认后方没来车后,开车门,下车。下车后,用双手轻轻关上车门,再次说声“谢谢考官”。

科目三考试时如何打转向灯?科目三考试时要注意什么?有没有好记的科目三起步步骤口诀?分享科目三开车起步技巧和科目三靠边停车技巧,让考生们不在这两个项目上失分。

有不少学员反映自己在科目三考试时容易在起步和停车两个项目上丢分,通过学员们的讲述,小编发现最关键的原因是由于学员们在考试时太过紧张,导致思路不清,即急躁行事。

关于起步,首先,教大家一个简单好记的口诀,这个口诀对于一上考场就紧张的考生比较实用。考生们在做好上车前的准备工作之后,切记“打开车门要问好,右手扶手,左 手门,左腿踏板右腿到,注意要把门关牢,调整座位来报到,左腿离合右腿油,轰声空油报仪表(考官同意起步走)。转向灯,后视镜,踏离合挂(一挡,二 挡)”。

具体说来就是,车前,无论你在车辆的什么位置,请务必从车的右侧绕过车头走到驾驶室门前,先观察车前道路上是否有障碍,再观察车后方是否有来车,确保安 全后,打开车门,上车。在关上车门之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身份证件,用双手递给考官,面带微笑做自我介绍:“考官您好,我是XX驾校学员,我叫XXX,这 是我的证件。”

打完招呼之后,要快速调整好座椅、左右中3个观后镜,系好安全带,观察仪表,如果仪表正常,微笑着向考官征询意见:“报告考官,仪表正常,请问是否可以起步?”

当得到允许之后,踩离合,挂1挡,打左转向灯,按喇叭、观察后视镜,确认安全后,松离合到半连动,右手同时放掉手刹(可有效防止上坡起步后溜),平稳起步。

起步这一考试项目中,特别要注意的是要系好安全带,要打转向灯,还要记得按喇叭。当然观察周围环境这一点一定要让考官看得到。

关于靠边停车,考生在听到“靠边停车”的指令之后,首先要记得打右转向灯,这是特别要留意的。除此之外,还要做一个明显的看右后视镜的动作,一定要让考官看到。如果右 边后方没有车辆,请请向右打方向,同时踩刹车,左脚离合也跟着踩下去,再用平时你定点停车的感觉使车距离右边路沿30CM的时候,回正方向,将车停稳在路 边。

考生们还要记住,停车时不管在几档都要收油门、踩刹车,等车速慢到低于20或者感觉到车抖动时,踩下离合,直到停车。

四、了解科四

科目四的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考试其 实和科目一有着很多相同之处,但是科目四更加注重考核驾驶人的实际操作技能,由于学员考试前基本上没有多少实际操作经验,所以最好的技巧就是多做模拟题, 做题时,把自己当成有行驶经验的老司机,置身在试题的模拟情景中,想想自己如果真的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反应。这样子就能将题目记得更牢!

第四篇:高考攻略 考试篇

[猜想之一]洪战辉:震撼心灵、感动中国的故事

河南大学生洪战辉带着捡来的妹妹上大学的事迹广为传播,感动了无数中国人,在网友的极力推荐下,他被评为2005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

请听洪战辉的话:

·我认为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做的是一个普通人应该做的事情,没有什么轰轰烈烈,只是默默地走,不愿放弃。

·做人应该有责任心,能担多大的责任,方能成就多大的事业,我认为就是这个道理。 ·大家不必要感天动地。我还会一如既往地去做我该做的事情,去尽我该尽的义务和责任。

·不接受捐款,是因为我觉得一个人自立自强才是最重要的!苦难和痛苦的经历并不是我接受一切捐助的资本!

看了洪战辉的事迹,听了洪战辉的话,你有何感想,请就此写一篇作文。

[提示]

1、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的事迹,建议广大考生适当关注。

2、结合“八荣八耻”来写较好。

[参考文章]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洪战辉-自立自强勇于担当

湖南怀化学院的大学生洪战辉在家庭屡遭变故的情况下,12年来克服种种困难,把一个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弃婴一手养大,靠做小生意和打零工赚来的钱供其读书。洪战辉的拳拳爱心给很多人带来深深的震撼,他的感人事迹在家乡和学校广为流传。在洪战辉身上,人们看到了自强自立的坚韧品格。洪战辉的父亲是间歇性精神病人,不堪生活重负的母亲离家出走,面对年幼的弟弟和嗷嗷待哺的妹妹,这名年仅12岁的少年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艰难困苦并没有压弯他稚嫩的脊梁,反而砥砺他乐观坚强地面对生活,不但自己考上了大学,还把“拣来”的妹妹养大,送进学校读书。尽管生活拮据,洪战辉却从来没有申请过特困补助,还多次婉拒好心人的捐款。在他看来,“一个人自立、自强才是最重要的。”洪战辉通过奋斗改变命运的精神,赢得人们的尊敬。

洪战辉的言行,体现了勇于担当的责任感。洪战辉说,“做人应该有责任心,能担多大的责任,方能成就多大的事业。”为了照顾生病的父亲,他曾辍学回家,领父亲看病,帮家里种地;为了让妹妹接受良好的教育,他把妹妹接到自己就读的学校,业余时间打工挣钱。对洪战辉而言,对自己负责就是不要丧失生活的勇气,对家庭负责就是要让家庭变得美好幸福。生活虽然很苦很难,但洪战辉在克服困难中不断成长:从妹妹取得的优秀成绩中,他感受到满足和充实;从持之以恒的坚持中,锻造出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洪战辉和妹妹之间不是骨肉胜似骨肉的亲情故事,感动着许多人。他怀着一颗朴实而善良的心,顽强地学习和生活,真诚地关爱、呵护家人,做出了我们很多人都不可能做到的事。洪战辉的真情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以真诚的爱心去关心家人,以奉献的情怀去面对社会,就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和谐。

在老师和同学眼中,洪战辉既不悲观更不孤独,而是充满了活力和情趣。洪战辉以乐观向上的心态直面生活的艰辛,展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和高尚的思想品德。他自强自立、勇于担当的精神,弘扬了社会公德,倡导了文明新风,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特别的爱给考生]高考作文题五大猜想之二“超级女声”的是与非

——原文化部部长、现全国政协常委兼教科文卫体主任刘忠德接连炮轰超女一时成为坊间热谈。刘老指出超女有四重罪:一罪是玷污了艺术,二罪是毒害了青年,三罪是破坏了教育,四罪是违规操作,甚至建议相关部门取缔《超级女声》。

——4月22日播出的2006超女长沙唱区预选赛第

一、二场两场14城市收视率达1.08%,在央视索福瑞调查中排名同时段全国第一位,收视份额达到7.77%,收看的观众达到了230万之多,相比2005年的第一场该成绩大幅提高。

——4月29日,湖南卫视做出提出“超女”三点自律原则:拒绝穿着暴露、定位涉嫌低俗的报名者;评委进行点评时不再出现尖刻的质问,不出现带有侮辱和嘲笑的语言;节目播出前严格审批,剪掉对观众的健康审美有不良影响的内容。

你是如何看待超女现象的?请就此写一篇作文。

高考作文猜猜猜社会底线与准则

【预测话题】一个现代社会总体上是开放和宽容的,但在一些基本问题上依然有自己的底线和准则。请以“八荣八耻”中的任何一个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预测理由】“八荣八耻”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一体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现代社会生活多样性,给了每个人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不论怎样选择,都不能离开做人的底线,都不能颠倒是非,以丑为美,以恶为善,以耻为荣。

【考前准备】考前七天备考“指南+方案”

(一)备考做到“五准备”

1、知识准备:教材读透,仔细回顾知识点,知识框架胸中有数。

2、精神准备:要有明确目标,有信心,也要做好两种准备。不要焦虑。

3、体力准备:考生和家长都要特别注意饮食起居的卫生、健康和规律。科学地安排一天的复习和休息。

4、物质准备:提前一到两天,准备好所有考试所需的物品,并统一收纳放在一个包袋里面。准考证、身份证是重中之重,两证缺一不可,都要妥善保管。检查考试用品是否齐全。

5、技术准备:考前可以提前到考场进行“实地考察”,特别是所在的考场位置和自己的座次。

第五篇:毛概考试黄金攻略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明确界定,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如何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依据?

答: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①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② 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③ 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4.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要意义?

答: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①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②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③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5.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答: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这个理论体系还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并在实践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更加焕发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第二章

1.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答: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界定了事实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2.怎样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答: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实事求是也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要做到实事求是,又必然与时俱进;要做到实事求是,又必须求真务实。

由于实事求是是党的四线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规划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在改革发展稳定、经济政治文化、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三个代表”要求并把它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等等,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4.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答: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世界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三章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什么?

答: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同样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因此,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 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答: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毛泽东系统地论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他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

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四章

1.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答: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

答: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简述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党和政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第五章

1.什么是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答: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

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有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2.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及重要意义。

答: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相联系的,也是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的。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包括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等在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尽管有的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有的并未付诸实施,有的在实践中没能坚持下去,但他们都为后来的探索做了开创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3.简述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答: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概括,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这一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了社会主义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

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

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4.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答: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① 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要求。

②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③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第六章

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贯穿于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个主要矛盾有其特定的历史内容。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言,“人民”包括各阶层人民群众,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需要”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就落后的社会生产而言,包括生产力水平的落后,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也包括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的落后。这个主要矛盾,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本质。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国际和国内的因素,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仍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解决。但是,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支配和影响其他矛盾的主要矛盾。

2.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答: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3.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与区别?

答: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国总体上开始达到小康水平。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者的联系表现为:同处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战略阶段,同处于小康阶段。二者的区别体现在:其一,“总体小康”是指我们现在已达到的小康现状,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将要达到的目标。其二,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是将目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发展成为更高水平、内容比较全面、发展较为均衡的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的实现,将使我国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4.为什么说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答:党在社会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能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活力源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须臾不可偏离、丝毫不可偏废,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二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

第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四项基本原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必须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第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第七章

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答: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经行根本性的变革。他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区分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具体体制机制。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能改变,具体制度必须创新。改革是要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2.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答: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力的条件。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3.如何正确处理和把握“三个有利于”标准?

答: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既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强调的是对于改革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必须从抽象的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中摆脱出来,不要因纠缠于抽象的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而贻误改革的时机,从而在根本上损害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但是,在改革的性质问题上,则不能不问姓“社”还是姓“资”,而必须理直气壮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第八章

1.创新型国家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是什么?

答: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就在于它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机密结合;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创新型国家,一般来说,实质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建设创新性国家,核心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2.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第一,就其联系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要求。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正是由于市场经济具有共性,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应该按照这些特征和要求来进行建设。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一切有益的作法和经验也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的,在这一层次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可以接轨的。

第二,就区别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又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经济制度结合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就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离开了这些特征就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则不具有这样的特征。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这是我们的创造性和特色所在。如果离开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会走向资本主义。

3.如何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任何否定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观点,在理论上是站不住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首先要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4.为什么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答: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提出国民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

第九章

1.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涵是什么?

答: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民主权利,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具有全体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点。它不仅是一种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而且作为国家制度民主的具体化,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2.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第十章

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他鲜明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前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具有重大意义。

3.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

答: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第十一章

1.试论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答: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其深刻的理论依据:

(1)在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在西方,自近代以来,也有不少学者提出过一些加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思想和理论,蕴藏着许多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但是在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社会,不可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社会。

(2)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曾经提出过建立和谐社会的构想,但由于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也没有找到实现社会变革的真正途径,结果只能陷于空想。

(3)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在人与人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

(4)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在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提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思想和观点。

这些都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其现实依据在于:

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理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怎样认识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意义?

答: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三个代表"要求的最终体现,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第二,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使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更加深入民心,党的执政基础就会更加巩固。

第三,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是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也是党的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

第十二章

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答:民族复兴,就是要改变民族因某种原因陷入停滞不前、贫穷落后、被动挨打的状况,是民族奋发图强、独立解放,实现繁荣昌盛,以重振民族雄风、重塑民族形象、重立民族地位、重现民族辉煌。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一个走向现代化、实现繁荣强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只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才能更好地凝聚整个民族的力量加快国家建设的步伐,更好地在国际上展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雄姿,是中华民族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十三章

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是什么?

答: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是:第一,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第三,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第十四章

1.说明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答: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题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2.如何正确认识“四个尊重”?

答:党的十六大强调: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四个尊重”中,核心是尊重劳动。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是时代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目的在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是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

量源泉。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第十五章

1.如何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答:《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政党是有阶级性的,任何政党都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都有着自己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就是说,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按照中国的实际和中国人民的意愿,艰苦奋斗,造福于祖国与人民;始终不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能够把全民族、全社会的力量高度凝聚起来,为着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团结奋斗。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为了谁、依靠谁,是否始终占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2.如何认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答: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正确把握了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第一, 根本立足点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 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

第三, 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考题2011-06-12 11:46

考研前哨2011-06-07 11:18:37阅读0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明确界定,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如何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依据?

答: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①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② 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③ 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4.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要意义?

答: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①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②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③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5.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答: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这个理论体系还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并在实践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更加焕发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第二章

1.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答: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界定了事实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2.怎样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答: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实事求是也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要做到实事求是,又必然与时俱进;要做到实事求是,又必须求真务实。

由于实事求是是党的四线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规划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在改革发展稳定、经济政治文化、

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三个代表”要求并把它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等等,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4.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答: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世界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三章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什么?

答: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同样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因此,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 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答: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毛泽东系统地论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他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四章

1.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答: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

答: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简述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党和政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第五章

1.什么是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答: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有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2.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及重要意义。

答: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相联系的,也是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的。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包括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等在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尽管有的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有的并未付诸实施,有的在实践中没能坚持下去,但他们都为后来的探索做了开创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3.简述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答: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概括,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这一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了社会主义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

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

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4.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答: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① 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要求。

②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③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第六章

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贯穿于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个主要矛盾有其特定的历史内容。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言,“人民”包括各阶层人民群众,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需要”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就落后的社会生产而言,包括生产力水平的落后,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也包括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的落后。这个主要矛盾,深刻反映了我国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本质。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国际和国内的因素,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仍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解决。但是,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支配和影响其他矛盾的主要矛盾。

2.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答: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3.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与区别?

答: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国总体上开始达到小康水平。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者的联系表现为:同处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战略阶段,同处于小康阶段。二者的区别体现在:其一,“总体小康”是指我们现在已达到的小康现状,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将要达到的目标。其二,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是将目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发展成为更高水平、内容比较全面、发展较为均衡的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的实现,将使我国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4.为什么说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答:党在社会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能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活力源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须臾不可偏离、丝毫不可偏废,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二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

第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四项基本原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必须在改革开放

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第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第七章

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答: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经行根本性的变革。他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区分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具体体制机制。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能改变,具体制度必须创新。改革是要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2.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答: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力的条件。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3.如何正确处理和把握“三个有利于”标准?

答: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既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强调的是对于改革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必须从抽象的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中摆脱出来,不要因纠缠于抽象的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而贻误改革的时机,从而在根本上损害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但是,在改革的性质问题上,则不能不问姓“社”还是姓“资”,而必须理直气壮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第八章

1.创新型国家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是什么?

答: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就在于它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机密结合;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创新型国家,一般来说,实质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建设创新性国家,核心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2.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第一,就其联系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要求。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正是由于市场经济具有共性,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应该按照这些特征和要求来进行建设。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一切有益的作法和经验也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的,在这一层次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可以接轨的。

第二,就区别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又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经济制度结合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就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离开了这些特征就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则不具有这样的特征。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这是我们的创造性和特色所在。如果离开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会走向资本主义。

3.如何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任何否定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观点,在理论上是站不住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首先要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4.为什么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答: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

第九章

1.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涵是什么?

答: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民主权利,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具有全体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点。它不仅是一种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而且作为国家制度民主的具体化,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2.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第十章

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他鲜明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前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具有重大意义。

3.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

答: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第十一章

1.试论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答: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其深刻的理论依据:

(1)在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在西方,自近代以来,也有不少学者提出过一些加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思想和理论,蕴藏着许多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但是在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社会,不可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社会。

(2)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曾经提出过建立和谐社会的构想,但由于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也没有找到实现社会变革的真正途径,结果只能陷于空想。

(3)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在人与人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

(4)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在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提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思想和观点。

这些都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其现实依据在于:

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理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怎样认识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意义?

答: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三个代表"要求的最终体现,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第二,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使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更加深入民心,党的执政基础就会更加巩固。

第三,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是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也是党的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

第十二章

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答:民族复兴,就是要改变民族因某种原因陷入停滞不前、贫穷落后、被动挨打的状况,是民族奋发图强、独立解放,实现繁荣昌盛,以重振民族雄风、重塑民族形象、重立民族地位、重现民族辉煌。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一个走向现代化、实现繁荣强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只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才能更好地凝聚整个民族的力量加快国家建设的步伐,更好地在国际上展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雄姿,是中华民族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十三章

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是什么?

答: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是:第一,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第三,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第十四章

1.说明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答: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题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2.如何正确认识“四个尊重”?

答:党的十六大强调: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四个尊重”中,核心是尊重劳动。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是时代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目的在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是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第十五章

1.如何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答:《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政党是有阶级性的,任何政党都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都有着自己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就是说,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按照中国的实际和中国人民的意愿,艰苦奋斗,造福于祖国与人民;始终不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能够把全民族、全社会的力量高度凝聚起来,为着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团结奋斗。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为了谁、依靠谁,是否始终占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2.如何认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答: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正确把握了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第一, 根本立足点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 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

第三, 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