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雨花台导游词

2022-07-10

第一篇:南京雨花台导游词

江苏南京雨花台导游词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将去游览的景点是雨花台。

雨花台,位于中华门外雨花路南端,是一处悼念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的参观游览胜地。

【雨花台的成因—雨花台的历史传说—雨花石】

雨花台属丘陵地带,最高海拔60米,占地面积113.7公顷。山岗顶部如平台,布满大大小小的砾石,它们都是在距今1200万年到300万年第三纪晚期和第四纪早期,由长江古河道的滔滔流水从安徽贵池以远的中下游搬运而来的,途经磨擦水蚀等天然加工,磨去了棱角,有的滚圆如卵,有的扁如圆饼。这些砾石主要由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灰岩等一类坚硬岩石和石英、蛋白石、玉髓等一类矿物质组成,由于所含矿物质成分不同,呈现出各种美丽的色彩,有白色、乳白色、徽黄、深黄、红色、绿色、紫色和黑色等,且多为透明或半透明状,更显晶莹光泽,被称为“雨花玛瑙”。

因雨花台产雨花宝石,古人将这一带山岗称为“聚宝山”和“玛瑙岗”,孙吴时还称其为“石子岗”。至于雨花台的来历,还有传说: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梁武帝时,有位叫云光法师的和尚,曾在岗上的高座寺讲经说法。他的一片诚心感动苍天,顿时落花如雨,变成宝石,于是人们就把这里称为雨花台。明、清时期,这里分别被列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成为江南登高览胜的佳地。雨花石因为色彩艳丽,又有各种生动形象的山水、花鸟、鱼虫、奇花异卉等图案,形状也丰富多样,有球状、饼状、卵状、核桃状等,所以深受人们喜爱。常被用作案头、茶几、书架上的摆设;大块的雨花石经加工后,还可成为项链、鸡心、领带结等“雨花石巧件”。其实早在5000多年前,当地已开始将雨花石作为装饰品了。在鼓楼北阴阳营的氏族公共葬地,发现死者的口中和身旁有雨花石。我国著名的现代画家徐悲鸿、敬爱的周总理也都曾对雨花石情有独钟。

【陵园广场—烈士雕塑群像】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南京成为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在22年的法西斯独裁统治时期,在雨花台残酷杀害了十多万名共产党员和各界

爱国志士,雨花台的每一块山石都浸透了革命先烈的鲜血,每一寸土地都埋葬着革命烈士的忠骨。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人民为缅怀先烈,在雨花台建立了革命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和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等,使这里成为人们瞻仰革命烈士的纪念地。烈士陵园北侧建有高约11.7米的花岗石陵门,隐含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之意。门内为陵园广场,广场周围种满了青松翠柏和名贵花木。广场南端矗立着一座巨型烈士群像雕塑,令人肃然起敬。这座雕塑于1980年建成。整座塑像由大小不等的179块花岗石雕塑而成,高10.3米,宽14.2米,厚5.5米,重达1374吨,生动地展现了党的工作者、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战士、学生和报童等九位烈士英勇就义前不屈的光辉形象。他们有的昂首挺胸,有的镇定自若,有的怒目圆睁,有的咬牙切齿,栩栩如生,神态逼异,充分表现了革命志士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

雕塑后面是当年国民党杀害烈士的刑场之一,称为“北殉难处”,在中台岗的东、西两侧,还有“西殉难处”和“东殉难处”。据统计,在22年的国民党统治时期,从全国各地被捕后押解到南京,在这里被杀害的爱国志士多达十万之众,其中有辉代英、邓中夏、罗登贤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有领导江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候绍裘、张应春、许金远、陈振等中共党员,有苏北联军抗日纵队司令兼参谋长卢志英,有前南京市委书记孙律川,还有年仅17岁的晓庄师范革命学生沈云楼和郭凤韶,及湖南韶山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毛福轩等四五百名知名烈士。

【雨花台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馆】

雨花台主峰峰顶平台上耸立的是烈士纪念碑,原碑为奠基碑,碑上刻有“死难烈士万岁”6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集毛主席书迹而成。新建的纪念碑碑体上“雨花台烈士纪念碑”8个大字由邓小平题写。

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雨花台任家山上,是由原来的安隐寺改建而成的,1956年正式对外开放,1983年重建,为两层白色古典式建筑,馆名由邓小平题写。馆内收集了1000万字史料和1500件实物,展示了辉代英、邓中夏等71位烈士的照片、遗作和辅助材料800多件。

今天,当我们踏着雨花台洒满烈士鲜血的陵园上地,凭吊为革命捐躯的先烈们时,革命先烈那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地为革命理想而奋斗。

第二篇:2014江苏南京最新导游词雨花台

雨花台

【景区概况】 1分30秒

1、地理位置和雨花台得名

2、陵园建筑的时间和原因

3、六个功能区

各位游客雨花台风景区,位于南京城南中华门外一公里处,属于江南丘陵,高度约为60米,自东向西绵延4千米,有三岗,东岗为雨花台。雨花台原名长陵,石子岗,相传南朝时期,有位云光法师在这里设坛说法,虔诚所至,感动了天上的神灵,顷刻间,落花如雨,这些花落下就变成了雨花石,雨花台也因此而得名。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以后,二十多年间,雨花台沦为国民党杀害革命志士的刑场,十万中华儿女为了新中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规划和建设,今日的雨花台已形成既是庄严肃穆的纪念圣地,又是赏心悦目的旅游景区。景区由烈士陵园区、名胜古迹区、雨花茶文化区、雨花石文化区、游乐活动区、密林生态区六大功能区组成。 【北大门、陵园广场】2分钟

1、大门简介

2、烈士群雕像的位置

3、群雕像的落成时间、像的规格(高、宽、厚)及所用花岗岩数量、重量

4、群雕像的人物组成和雕刻特点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雨花台的北大门,北大门两端分别矗立有高大的花岗岩石柱,石柱高度为11.7米,象征1917年11月7日,在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石柱上方镶嵌了两个巨大的石花圈。进入北大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位于北殉难处的烈士就义群雕,它是雨花台烈士陵园的标志。雨花台共有三处烈士殉难处,东殉难处位于东岗坡下,是反动派解放前夕杀害革命志士的场所;西殉难处位于中岗西侧为烈士丛葬地。北殉难处是1927年到1937年烈士就义最为集中的地方。群雕建在三层渐升的平台上,高10.03米,长14.2米,厚5.6米,由179块花岗岩拼装而成,重达1300多吨,于1980年落成,是目前国内同类题材花岗岩雕塑之最。整个雕塑共塑造了九位烈士的形象,“9”在中国传统民俗中是为大为多的意思,寓意在雨花台牺牲的先烈人数之多,雕塑中有工人、学生、士兵、农民、知识分子等形象,分别代表着不同阶层,它主题突出、层次分明、上实下虚,重在表现烈士们的面部表情,生动再现了革命烈士在刑场上大义凛然的浩然正气。 【主峰】2分钟

1、主峰纪念碑的碑名、高度及涵义、碑的外形特征

2、碑前的石花圈、石棺和铜像等简介

3、一层廊庑的碑刻简介:长度、所用黑色花岗岩的数量,字数、书法家及经典文献的名称、作者

沿着东侧的山路南上,我们现在便来到主峰。眼前石阶上立有雨花台烈士纪念碑。纪念碑由碑帽、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造型似红旗、似火炬,它高42.3米,寓意南京在1949年4月23日解放。碑身上方有雨花台的标记——日月同辉图案,象征着烈士的精神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碑身正面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八个镏金大字,背面有省市政府合著的碑文。在纪念碑的前面还屹立着一尊以宁死不屈为主题的青铜雕塑,他 是众多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象征,体现的是烈士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气概。 纪念碑前方广场的左右两侧,各有5只用花岗岩雕刻的石棺,正中间还有三只巨大的花岗岩石花圈,显得庄严肃穆。不知各位有没有发现,雨花台许多建筑都是用花岗岩建造的,这是因为花岗岩具有坚硬、庄重、朴素的品格,它充分体现了烈士的精神。纪念碑的2层平

台上是全长144米的碑廊,每边各有90块大理石,上面刻有《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和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论》等经典著作,是由赵朴初、萧娴等36位著名书法家书写的。

【荷花池、纪念桥】 1分钟

1、国际歌碑、国歌碑的位置及内容

2、“缅怀”雕塑简介

3、纪念桥(点到即可) 我们前方看见的是倒影池,建筑学家利用原有地形,运用物理学折光原理,巧妙地将纪念碑、纪念馆的影像在池中南北两端水面上显现出来,形成独特的景致,供人们欣赏。倒影池南北两端各有一块花岗岩和大理石质地的照壁,在北面的照壁上用汉、壮、蒙、维吾尔、藏五种民族文字镌刻着《国际歌》,南面的这块则用五种文字镌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倒影池南端两侧有两座相对肃然矗立高5.5米的圆雕,战士手握钢枪肃立,少女扶手胸前, 表达了人民群众缅怀先烈,继承遗志的主题。 【纪念馆】2分钟

纪念馆的设计者、建筑特色、馆的规模和展陈的内容

穿过纪念桥,我们就来到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这是由著名的建筑大师杨廷宝先生设计的,齐康教授完成。纪念馆采用了重檐庑殿顶的传统建筑风格,东西长90米。南北两翼各伸展49米,主堡高26米,南北两侧门楣上嵌有“日月同辉”的标记,馆名是邓小平同志亲手题写的。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大庆,纪念馆也整修一新,进行了全新的布展,现在就请大家随我尽管一探究竟。 纪念馆的展厅由五个部分组成,他们分别是以雨立方为主题的序言厅;展示烈士生平事迹的基本陈列厅,展示在南京工作过的烈士事迹的专题厅;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雨花台的光荣厅;展示今天美好生活的幸福厅。新馆共展出170位烈士的生平事迹,用8组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场景,35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革命烈士伟大崇高的人格和真实感人的形象。我们现在看到这两尊雕像是邓中夏和罗登贤,他们是雨花台牺牲烈士中职务最高的,当时都是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也是早期著名的工人领袖。 【思源广场、忠魂亭】1分钟

1、思源池

2、“忠魂颂”浮雕数量及内容

3、忠魂亭的建筑材料、经费来源、亭的形状、大小及“忠魂亭”题字

位于中心纪念区最南端的是忠魂亭,广场中间是思源曲水池,代表着饮水思源,永志不忘代代相传. 两边的忠魂颂浮雕,深浮雕表现的是“狱中斗争”和“刑场就义”。浅浮雕表现的是南京地下党组织领导的斗争片段。前方那座建筑就是"忠魂亭",它长宽各5.8米,高8.3米,亭帽上镌凿的三个烫金大字,雄浑有力,为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这是1996年7月1日,由南京30万党员缴纳的特殊党费兴建的,“忠魂亭”是由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的。 A.【其他】 2分钟

1、雨花石

2、雨花茶与江南第二泉

3、复建高座寺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是雨花茶文化区。雨花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它形似松针、条索紧直、色绿似翠、挺拔秀丽,色、香、味、形俱美,深得人们青睐。古人认为,喝茶是一件十分风雅十分讲究的事,光有好的茶叶还不够,还得有好的水来冲泡,有了好水,还得有好的茶具。在雨花台,除了有好茶,还有一股清泉,名为永宁泉,号称:江南第二泉,现在,在景区内有二泉茶社,大家走累了,可以在这里歇歇脚,品尝一下第二泉水冲泡的雨花茶。 现在我们来到了国内唯一一家收藏研究雨花石的专业博物馆,雨花石含有玛瑙和玉髓的成分,也称为雨花玛瑙。苏东坡曾赞它:纹如指上螺,它以晶莹的质地、丰富的色彩、奇妙的纹理、生动的形象被称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雨花石博物馆,展出了质色形纹上佳的雨花石精品。一些石头上不仅有美丽的花纹,还巧夺天工的生成各种图案,犹如一幅天然的山水人物画卷,令人啧啧称奇。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参观的是雨花台名胜古迹区,前方是雨花阁,相传这里是云光法师讲经说法的高座寺遗址,雨花阁中有大型云光法师说法瓷板画,引领游人去探寻雨花台历史源头。这样一座历史悠久、名僧辈出的名刹在历史上几经兴废,现在大家看见的寺庙为2011年复建开放的。

今天讲解到此结束,谢谢! B.【其他】2分钟

1、二忠祠、方孝孺墓、辛亥革命人马冢等

2、复建高座寺 各位游客,中心纪念区的参观就到这里,在国民党白色恐怖的腥风血雨中,恽代英、邓中夏、何宝珍、罗登贤、毛福轩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牺牲长眠在雨花台,所以,漫步景区,可以看到多处知名烈士墓以及为纪念辛亥革命烈士而修建的辛亥革命人马冢。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参观的是雨花台名胜古迹区,前方是雨花阁,相传这里是云光法师讲经说法的高座寺遗址,雨花阁中有大型云光法师说法瓷板画,引领游人去探寻雨花台历史源头。这样一座历史悠久、名僧辈出的名刹在历史上几经兴废,现在大家看见的寺庙为2011年复建开放的。

今天,雨花台还开辟了雨花石博物馆,展出了质色形纹上佳的雨花石精品。雨花台在历史上就是一个掩埋忠骨的地方,这里是二忠祠,南宋抗金英雄杨邦乂拒不降金,在雨花台被剖腹取心;150年后抗元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他从小景仰杨邦乂,两人又同为江西吉水人,殉难后人们也在这里祭祀他。周围还有明代开国功臣李杰墓、著名景点江南第二泉、古雨花阁、甘露井等。

今天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

第三篇:南京“雨花台砾石层”

南京“雨花台砾石层”,早就引起地质学家们的注意和研究了。从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地质学家们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指出南京“雨花台砾石层”是南京晚新生代重要地层之一,它是古长江及其支流古秦淮河、古j除河的沉积物,属于河流沉积相。

为了说明问题,我把几位专家、学者的观点,直接引录如下: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李立文认为:南京附近古砾石层主要形成于距今1000万到300万年的晚第三纪到早第四纪地质年代。早更新统砾石层有下蜀土覆盖,中新统砾石层位于玄武岩之下,上新统砾石层夹于上下玄武岩之间。所以说,南京附近古砾石层,是多层、多时代的沉积,各个砾石层的岩性特征有所不同。

南京大学地质系康育义副教授认为:南京古砾石层分布很广,是长江中下游沿岸特殊的产物。远至湖北宜昌,近到镇江等地都有它。以南京为例,雨花台砾石层却是不同地质年代的几套砂砾石层的混名。最早的一套形成于新第三纪的中新世(大约在1000万年以前),它分布于江宁和江浦县,叫洞玄观砂砾层或浦镇砂砾层;第二套广泛分布在六合县境内,叫六合砂砾层,形成于中新世晚期至上新世初期(大约500万年前后)。第三套分布在六合的黄冈、马集一带,叫黄冈砂砾层(大约400万年前的上新世)。最后一套才是真正的雨花台砂砾层,距今已有300万年的历史了(上新世末)。由于河道不断变迁,这四套古砾石层时而相互重叠,但更多的各自分开,独辟蹊径。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工程师李铁民认为:雨花台砾石层的砾石,之所以品种丰富,与砾石的补给源有关。补给源远,渗合作用大,含量即贫;补给源近,渗合作用小,含量即丰。雨花台的上源地区,是宁芜火山岩盆地及六合、盱眙火山地区,有含原生玛瑙的火山岩产出,并被古长江及其支流古秦淮河、古滁河剥蚀搬运沉积于雨花台、六合、江浦等地第四纪砂砾层中,南京地区砂砾层富含玛瑙,其近源补给是第一重要因素。

从以上三位专家、学者的研究中,使我们明白了雨花台砾石层的形成过程,形成年代及其特征,以及砾石的来源。

从砾石的来源看,由于存在近源的补给源,砾石的磨损程度相对减小,因此,有些砾石,并未完全磨圆,呈现出不规则的有棱角的几何形状。反过来说,这些具有几何形状砾石的存在,更证明雨花石中确实有不少“土著居民”。

1991年3月30日,《新华日报》发表一篇题为《南京雨花石来源有新说》的报道称:省地矿局科技人员提出,雨花石已有1000多万年历史,而长江贯通才200至300万年,从而否定了“搬运说”,肯定了“近源说”。我以为,如果这一论点能够成立的话,只能否定“远源说”,而不能否定“搬运说”。既然承认雨花石大多数是被磨圆的卵石,就必然存在“搬运”过程;即使近源的也存在“搬运”。再说,长江“贯通”才200到300万年,那么,没有“贯通”以前,上游的水是怎样入海的呢?存在不存在比长江更早水系呢?退一步说,即使长江“贯通”于200到300万年,那么“雨花台砾石层”最晚也是形成于100万年到300万年之间,正好与长江“贯通”的地质年代相吻合。因此否定“远源说”论据不足。这一学术问题是值得研究的。

曾经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认为流水不可能把千里外的石头搬运到南京附近沉积下来。

回答是肯定的。自然力的巨大威力,往往是人们难于理解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不妨引用几个实例。

1956年9月24日,龙卷风卷走了上海浦东江边上一个三四层楼高、重十一万公斤的储油桶,抛落在120米远的地方;还把一座三层教室大楼吹塌、一座钢筋水泥大楼削去一角。象这样大的风力,在历史上、在世界各地均有记录,把房屋、大树、牲畜和人,卷入空中,抛向他处。用“飞砂走石”一词,远不能形容其威力。这是风力搬运石头。

再看冰雪。秘鲁境内的瓦斯卡兰峰,海拔6768米,1970年5月31日发生地震,冰帽从悬崖下落到冰川盆,顿时腾起冰雪粒的蘑菇云,同时向外溢出巨量冰雪流,挟带着悬崖上的碎石、泥土,激起世界上最大的冰川泥石流,总量三千万立方米。它沿着河谷以每小时三百公里的速度,疯狂地往下冲,产生了气浪和石雨,把重达三吨的岩石抛到六百米以外。它还翻越一百米高的分水岭,席卷了岭下的容加依城,造成两万多人死亡。这是冰雪流造成泥石流搬运石头的威力。

冰川是大自然的雕塑师。加拿大劳伦高地,在200万年前,覆盖2000米厚的冰层,它流动时,推走了前缘地面的土壤、石子,一直带到了美国中、西部地区。美国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表土层,被冰川推移,沉积在康涅狄州沿海地区,形成了长岛。第四纪冰川时,巨大的冰川刨削着地层,大量的白垩、小石块和砂子被带到岛附近,逐渐堆积,形成高耸地面的自主丘陵。这是冰川的威力,可称为“移山填海”了!

地球曾经经历过多次大冰期,第四次冰期是最近的一次,持续100多万年,形成全球性的大冰期。我国的长江流域也不例外,冰川把被风化剥蚀的砾岩冻结成冰块,形成“冰役”,载着石头,沿长江滚滚而下,到入海处的下游沉积下来。古长江的入海处,在今镇江附近,离南京很近。所以说,雨花台砾石层的砾石,是风力、水力、冰力等自然力的综合作用,搬运沉积而成的。

从雨花台北大门正前方向拾阶向上,展现在您眼前的是一座大型群雕像,这就是烈士群雕像,这里是北殉难处原址。雕像塑造了九位先烈就义前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光辉形象。这座巨大的石雕由179块花岗岩拼装而成,高10.3米,总重1300多吨,是烈士陵园区的标志。

第四篇:参观南京雨花台 缅怀革命烈士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缅怀为了中国革命事业浴血奋斗并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在这由烈士鲜血染红的地方,有近10万名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于1927年至1949年牺牲于此。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取了祖国的繁荣与昌盛、换取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他们的高风亮节、丰功伟绩将流芳千古;他们的战斗精神将永远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追求幸福安定的生活、建设繁荣和谐的祖国、振兴伟大强盛的民族而不断奋斗!

今天,雨花台烈士陵园庄严肃穆、林木幽深,松柏苍翠,寄托了我们的片片哀思,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表达了我们的崇高敬意。英烈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坚贞不屈的伟大形象将成为我们心中永远不朽的丰碑。

同学们,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的神圣使命和历史责任。民族复兴,祖国振兴,当代青年,责无旁贷。今天,我们远赴南京缅怀先烈,我们要踏寻“红色足迹”,延续“红色生命”。雨花台、中山陵、梅园新村等都有着内涵丰富的红色资源,我们要认真地挖掘其精神财富,充分地吸收其政治营养,接受心灵的洗礼,迸发爱国的热情,有时不待我的紧迫感、责任感、危机感去勤奋学习、砥砺风节、努力成才、团结奋进,像先烈们那样挺起强劲结实的民族傲骨,用自己的生命和才智去创造祖国无限美好的明天!

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牢记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拿出激情和热血来拼搏。今天,我们在纪念碑前立下誓言、定下志向,就得用我们优良的表现和成就来告慰英烈,无愧于党的关怀,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殷切期望!雨花台的英雄烈士们安息吧!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瞻仰雨花台烈士陵园,悼念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捐躯的英雄,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学习他们为了解救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而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雨花纷纷流血泪,青山依依埋忠魂”。同学们,就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曾经流淌过十多万革命志士的热血。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最直接、最激进也最令人感动地实现了为建立

新中国而献身的誓言。

邓中夏,这是一个足以照耀中国现代史的名字,我们不能忘记!从“五四”运动到“省港

大罢工”……他炽热的性格像一团火,映红了党的旗帜,也映红了中国工人运动的旗帜。面

对敌人的电刑拷打,他坚贞不屈,把鲜血洒在了这里!恽代英,这是一个铁骨铮铮的革命战

士,我们不能忘记!从“八一”南昌起义到广州起义……他的名字被铭刻了在一座座革命丰碑

上。在监狱里,面对敌人的折磨和迫害,他高唱着“已摒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的战

歌,把鲜血洒在了这里!

我们不能忘记邓演达烈士“个人生死不足道,中国革命早恢复”的革命精神;我们不能忘

记谢士炎烈士“人生自古谁无死,况复男儿失意时。多少头颅多少血,续成民主自由诗”的英

雄气概;我们更不能忘记那些长眠于地下,但还不知名姓的千万革命先烈!

感悟前辈为革命而洒下的热血,感悟先烈慷慨赴国难的激情,感悟志士百折不回的精神。同学们,硝烟已经散尽,祖国正在腾飞,“斯人已去,正气犹存,殷殷在怀,不敢或忘”。作

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要学习先烈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我们要学习

先烈艰苦奋斗、顽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我们要学习先烈勤于学习、不倦探索的求知精神。我

们要立志成为有责任感的一代青年,在奋进中不断超越,无愧于先辈的嘱托,无愧于党的关

怀,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学子胸怀四季风,日新月异展鲲鹏”,我们将以此告慰烈士的在天之灵!

第五篇:游南京中山陵、雨花台、夫子庙有感

公元2012年4月7日,周六,晴,气温14—25℃日,无锡商院老师带领我们新疆乡镇管理班的学员进行了南京一日游。我们分别游览了南京中山陵、雨花台、夫子庙。

第一站:中山陵园。步行20分钟左右进入陵园内,首先映入眼脸的是石头雕刻的“钟山国家重点景名胜区—中山陵园风景区”。远处有一座塔矗立着,感觉不是很远,于是我们就朝着这座塔奔去。台阶太多了,一段比一段陡峭,有三段很长的台阶。据说三段台阶象征三民主义,三个阶段越来越艰辛。到顶上就是平坦开阔的视线,看下方看不到台阶,却是平坦的地面,象征胜利之后的平坦道路。平坦处是孙中山先生当葬于此,他的雕像屹立在大殿正中央,威严可敬。

第二站:雨花台烈士陵园。远处就看见高耸的碑,同样有很长的台阶,爬到跟前才看清碑上赫然印着金黄色的七个大字:雨花台烈士纪念碑,这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的词。在这里我们举行了简短的纪念仪式:向烈士三鞠躬,由我作为代表发言,宣读宣誓词,合影留念。有一点我没明白:三鞠躬的时候为什么少数民族不鞠躬,难道他们的习俗里有什么特殊的规定?纳闷,在这种场合还是顾全大局的好。

第三站:夫子庙。有当地的同乡带领,我们很快就到了那种吃喝玩乐为一体的地方。南京秦淮河畔就在于此,是以夫子庙为中心,包括学宫和贡院在内的建筑群及其文化遗迹。站在秦淮河的桥上,可以看到宏伟巨大的二龙戏珠图墙,河里的小船悠闲的划着,这里还有夫子庙尊经阁、丹樨孔子铜像、江南贡院等。来这里游玩的人还真是不少,街道到处都是小吃摊、小吃店,各具特色,色香味美,让我一到这地方就寻觅起小吃来。这里还有很多工艺品,百货街,美味店-------参差不一,逛累了坐在供休息的石凳木椅上,欣赏来往的帅哥靓女,煞是惬意。

匆匆南京一日游就这样结束了,大家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南京,此时想起一句话:来过就不曾离开。我已深深的爱上了这片土地,以后回到家乡,把我们的家乡也要建设的如这般美好。

上一篇:你的青春我的誓言下一篇:年度消防安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