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流量指标公式

2022-07-28

第一篇:资金流量指标公式

【股票指标公式下载】-【通达信】资金建仓(主力秘密筹码)

【通达信】资金建仓(主力秘密筹码)-指标公式源码

VAR22:=REF(LOW,1); VAR23:=((SMA(ABS((LOWVAR22),0),3,1)) * 100); VAR24:=EMA(IF((CLOSE * 1.2),(VAR23 * 10),(VAR23 / 10)),3); VAR25:=LLV(LOW,38); VAR26:=HHV(VAR24,38); VAR27:=IF(LLV(LOW,90),1,0); VAR28:=((EMA(IF((LOW <= VAR25),((VAR24 + (VAR26 * 2)) / 2),0),3) / 618) * VAR27); 主力秘密筹码:STICKLINE(VAR28,0,VAR28,6,1),COLORRED; 动态底部:EMA(IF(L<= LLV(L,30),SMA(ABS(L-REF(L,1)),30,1)/SMA(MAX(L-REF(L,1),0),30,1),0),3)*10,STICK,COLORYELLOW,LINETHICK2;

【通达信】资金建仓(主力秘密筹码)-指标公式效果图

(文档来源:若水财经社区)

第二篇:现金流量表计算公式

现金流量表计算公式如下: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期末余额)+应收票据(期初余额预收帐款(期初余额当期计提的坏帐准备

2、购买商品、提供劳务支付的现金

=主营业务成本+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期末余额)+应付票据(期初余额预付帐款(期初余额存货期末余额)+应付福利费(期初余额应付福利费《在建工程中列支》(期初余额已交税金)

5、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费用+其他管理费用

6、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

=短期投资贷方发生额+与本金一起收回的短期股票投资收益

7、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收到的股息收入

8、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根据现金、银行存款、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9、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

=应收帐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其他应收款(期初余额 - 期末余额)

10、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

=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应付福利费+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其他应交款

第三篇:现金流量表附表公式

现金流量表中的补充资料编制方法

1、净利润

该项目根据利润表净利润数填列。

2、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本期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发生额累计数

注:直接核销的坏账损失,不计入。

3、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制造费用中折旧+管理费用中折旧 或:=累计折旧期末数-累计折旧期初数

注:未考虑因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而减少的折旧。

4、无形资产摊销 =无形资产(期初数-期末数)或=无形资产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注:未考虑因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减少。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 或=长期待摊费用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6、待摊费用的减少(减:增加) =待摊费用期初数-待摊费用期末数

7、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 =预提费用期末数-预提费用期初数

8、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或收入)明细账分析填列。

9、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明细账分析填列。

10、财务费用 =利息支出-应收票据的贴现利息

11、投资损失(减:收益) =投资收益(借方余额正号填列,贷方余额负号填列)

12、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 =递延税款(期末数-期初数)

13、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存货(期初数-期末数)注:未考虑存货对外投资的减少。

14、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应收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期末数)+预付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其他应收款(期初数-期末数)+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15、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应付账款(期末数-期初数)+预收账款(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期初数)+应付工资(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福 利费(期末数-期初数)+应交税金(期末数-期初数)+其他应交款(期末数-期初数)

16、其他

一般,如果对所有的会计分录,按现金流量表准则的要求全部调整为收付实现制,这等于是重做一套会计分录,无疑将大大增加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在实践中也缺乏可操作性。许多财务人员因此希望仅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 润表两大主表来编制出现金流量表,这是一种奢望,实际上仅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 无法编制出现金流量表的,还需要根据总账和明细账获取相关数据。 快速编制方法的数据 来源主要依据两大主表,只从相关账簿中获得必须的数据,以达到简单、快速编制现金流 量表的目的。这种编制方法从重要性原则出发,牺牲精确性,以换取速度。编制现 金流量表按以下由易到难顺序快速完成编制: 首先填列补充资料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各项目,并确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第二填列主表中“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并确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第三填列主表中“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并确定“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第四计算确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计算公式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编制现金流量表的难点在于确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于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在企业业务中相对较少,财务数据容易获取,因此这两项活动的现金流量项目容易填列,并容易确保这两项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结果正确,从而根据该公式计算得出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容易确保正确。这一步计算的结果,可以验证主表和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各项目是否填列正确。 第五填列补充资料中“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各项目,并将计算结果与第四步公式得出的结果是否一致,如不相符,再进行检查,以求最终一致; 第六最后填列主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并将计算结果与第四步公式计算的结果进行验证,如不相符,再进行检查,以求最终一致。由于本项中“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是倒挤产生,因此主表和附加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相等的,从而快速完成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下面按以上顺序详细说明各项目的编制方法和公式:

一、 确定补充资料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现金的期末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末余额; 现金的期初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初余额;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现金的期末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 一般企业很少有现金等价物,故该公式未考虑此因素,如有则应相应填列。

二、确定主表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数-实收资本或股本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应付债券期初数)2.借款收到的现金 =(短期借款期末数-短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3.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投资人未按期缴纳股权的罚款现金收入等。 4.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 =(短期借款期初数-短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剔除利息)+(应付债券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剔除利息) 5.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应付股利借方发生额+利息支出+长期借款利息+在建工程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预提费用中“计提利息”贷方余额-票据贴现利息支出 6.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收购本公司股票,退还联营单位的联营投资等)、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建固定资产,除首期付款支付的现金以外的其他各期所支付的现金等。

三、确定主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短期投资期初数-短期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该公式中,如期初数小于期末数,则在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利润表

投资收益-(应收利息期末数-应收利息期初数)-(应收股利期末数-应收股利期初数) 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固定资产清理”的贷方余额+(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4.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收回融资租赁设备本金等。 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在建工程期末数-在建工程期初数)(剔除利息)+(固定资产期末数-固定资产期初数)+(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上述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 的现金净额项目中核算。 6.投资所支付的现金=(短期投资期末数-短期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 该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7.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投资未按期到位罚款。

四、确定补充资料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净利润 该项目根据利润表净利润数填列。

2、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本期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发生额累计数 注:直接核销的坏账损失,不计入。

3、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制造费用中折旧+管理费用中折旧 或:=累计折旧期末数-累计折旧期初数 注:未考虑因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而减少的折旧。

4、无形资产摊销 =无形资产(期初数-期末数) 或=无形资产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注:未考虑因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减少。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或=长期待摊费用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6、待摊费用的减少(减:增加)=待摊费用期初数-待摊费用期末数

7、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预提费用期末数-预提费用期初数

8、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或收入)明细账分析填列。

9、固定资产报废损失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明细账分析填列。

10、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应收票据的贴现利息

11、投资损失(减:收益)=投资收益(借方余额正号填列,贷方余额负号填列)

12、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递延税款(期末数-期初数)

13、存货的减少(减:增加)=存货(期初数-期末数) 注:未考虑存货对外投资的减少。

14、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应收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期末数)+预付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其他应收款(期初数-期末数)+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15、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应付账款(期末数-期初数)+预收账款(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期初数)+应付工资(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福利费(期末数-期初数)+应交税金(期末数-期初数)+其他应交款(期末数-期初数)

16、其他 一般无数据。

五、确定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7%)+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由于是根据两大主表和部分明细账簿编制现金流量表,数据很难精确,该项目留到最后倒挤填列,计算公式是: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公式二)=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4+5+6+7) } 公式二倒挤产生的数据,与公式一计算的结果悬殊不会太大。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7%)+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 6.支付的各项税费=“应交税金”各明细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应交 款”各明细账户借方数+“管理费用”中“税金”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业务支出”中有关税金项目即:实际缴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项税。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外支出(剔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管理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折旧、坏账准备或坏账损失、列入的各项税金等)+营业费用、成本及制造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其他应收款本期借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本期借方发生额+银行手续费

六、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汇兑损益

七、重要说明本文提出的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仅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简单办法,说其简单,是因为这个方法仅是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及部分明细账编制,而实际业务是错综复杂的,按本文办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无法全面反映出来;按工作底稿法和T型账户法编制,工作量又非常大,这需要平时做好积累,在实际工作中,现金流量表是决算报表,平时并无编报要求,大部分企业财务因为工作繁忙,而疏忽做好这一基础工作,都是年终决算时临时编制,却又无从着手,上述方法可以暂时解决这些企业财务人员的燃眉之急。现金流量表在企业决策中作用,各企业管理层还未引起高度重视,企业财务人员编制该表也是应付完成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很难审计或干脆不审。充分发挥现金流量表的作用,还有一个逐步的认识过程。要精确编制现金流量表,需要财务人员平时按月做好数据的积累工作,本文提出的办法也仅是权宜之计,从重要性角度考虑,按本方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基本能反映出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满足企业基本的决策需要。各位可以根据各企业的具体情况,对该方法进行完善补充,以符合自己的编制习惯和需要。编制方法,从事报表编制的财务人员会很快熟练的,熟练后一般在一小时以内可以编制出现金流量表,这种编制方法是粗略性的,仅适合主业突出的单一主体企业,不适合多元化经营的集团企业以及购并、重组、对外投资频繁的企业

第四篇: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计算公式

2015-7-17 15:03:02东奥会计在线字体:大小

一、确定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7%)+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2、收到的税费返还

=(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

具体操作中,由于是根据两大主表和部分明细账簿编制现金流量表,数据很难精确,该项目留到最后倒挤填列,计算公式是: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公式二)

=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4+5+6+7) }

公式二倒挤产生的数据,与公式一计算的结果悬殊不会太大。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7%)+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

6.支付的各项税费

=“应交税金”各明细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应交款”各明细账户借方数+“管理费用”中“税金”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业务支出”中有关税金项目

即:实际缴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项税。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支出(剔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管理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折旧、坏账准备或坏账损失、列入的各项税金等)+营业费用、成本及制造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其他应收款本期借方发生额+其他应付

二、确定主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短期投资期初数-短期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贷方累计发生额+(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

该公式中,如期初数小于期末数,则在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投资收益-(应收利息期末数-应收利息期初数)-(应收股利期末数-应收股利期初数)

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

=“固定资产清理”的贷方余额+(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4.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收回融资租赁设备本金等。

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在建工程期末数-在建工程期初数)(剔除利息)+(固定资产期末数-固定资产期初数)+(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上述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中核算。

6.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短期投资期末数-短期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贷方累计发生额(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

该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7.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投资未按期到位罚款。

三、确定主表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数-实收资本或股本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应付债券期初数)

2.借款收到的现金

=短期借款贷方累计发生额+长期借款贷方累计发生额

3.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投资人未按期缴纳股权的罚款现金收入等。

4.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

=短期借款借方累计发生额+长期借款借方累计发生额(剔除利息)+应付债券借方累计发生额(剔除利息)

5.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应付股利借方发生额+利息支出+长期借款利息+在建工程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预提费用中“计提利息”贷方余额-票据贴现利息支出

6.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收购本公司股票,退还联营单位的联营投资等)、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建固定资产,除首期付款支付的现金以外的其他各期所支付的现金等。

四、确定补充资料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现金的期末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末余额;

现金的期初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初余额;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现金的期末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

一般企业很少有现金等价物,故该公式未考虑此因素,如有则应相应填列。

五、确定补充资料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净利润

该项目根据利润表净利润数填列。

2、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本期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发生额累计数

注:直接核销的坏账损失,不计入。

3、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制造费用中折旧+管理费用中折旧

或:=累计折旧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注:未考虑因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而减少的折旧。

4、无形资产摊销

=无形资产(期初数-期末数)

或=无形资产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注:未考虑因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减少。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

或=长期待摊费用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6、待摊费用的减少(减:增加)

=待摊费用期初数-待摊费用期末数

7、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

=预提费用期末数-预提费用期初数

8、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或收入)明细账分析填列。

9、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明细账分析填列。

10、财务费用

=利息支出-应收票据的贴现利息

11、投资损失(减:收益)

=投资收益(借方余额正号填列,贷方余额负号填列)

12、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

=递延税款(期末数-期初数)

13、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存货(期初数-期末数)

注:未考虑存货对外投资的减少。

14、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应收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期末数)+预付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其他应收款(期初数-期末数)+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15、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应付账款(期末数-期初数)+预收账款(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期初数)+应付工资(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福利费(期末数-期初数)+应交税金(期末数-期初数)+其他应交款(期末数-期初数)。

第五篇:利用Excel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公式

2013-6-3 8:22:57来源:网络 作者:【大中小】

一、基本思路

根据会计理论和现金流量表的原理,反复进行理论推导,使现金流量表的各项转换成为易懂且便于操作的现金流量表公式;转换后的每项现金流量表公式由资产负债表项目、利润表项目及少量特殊业务项目组成;然后利用Excel表格将现金流量表公式链接起来:涉及到资产负债表项目和利润表的项目,已在现金流量表公式中由Excel自动生成,涉及到少量特殊业务的项目,则需要建立一个附件,最后只需完成少量特殊业务项目的填列,就能直接完成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了。

二、Excel现金流量表编制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建立“现金流量表。XLS”工作簿,在工作簿内建立“资产负债表工作表”、“利润表工作表”、“附件工作表”和“现金流量表工作表”4张工作表。

第二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完成“资产负债表工作表”和“利润表工作表”。

第三步,通过分析将现金流量表的各项转换成为易懂且便于操作的现金流量表公式。

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计算公式的分析为例。在分析法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账款期初数-应收账款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应收票据期末数-预收账款期初数+预收账款期末数+未收到现金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减少+当期收到前期核销的坏账损失”。由于当期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并不一定全部收到现金,故应减去当期净增加的应收账款后,才是当期实际收到的现金。

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加上应收账款期初数减去应收账款期末数的理论依据如下:从会计恒等式“应收账款期初数+当期借方发生额-当期贷方发生额=应收账款期末数”可知,当期实现的业务收入,只有减去应收账款净增加数,才是当期实际收到的现金,因此必须计算出当期应收账款净增加数。将上述会计恒等式进行移项得“应收账款借方发生额-应收账款贷方发生额=应收账款期末数-应收账款期初数”,而应收账款借方发生额减贷方发生额之差额既是当期应收账款净增加数,也是应收账款期末数减应收账款期初数之差额,“业务收入-(应收账款期末数-应收账款期初数)”才是实际收到的现金,也即“业务收入-应收账款期末数+应收账款期初数”,所以在计算公式中加上应收账款期初数,减去应收账款期末数。应收账款当期净增加数在会计记录难以直接取数,而在资产负债表上则可以直接查找应收账款期初数和期末数。

当应收账款符合核销条件时,可以进行核销处理,这时核销会计分录为借记“坏账准备”,贷记“应收账款”。从该会计分录中可以看出,核销应收账款使当期的贷方发生额增加,而贷方发生额即是应收账款的收回;但核销坏账并未收到现金,故应减去当期核销的坏账。因而,当期未收到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减少,均应从业务收入中减去。

对于“加上当期收回前期核销的坏账”的理解如下,前期已核销的坏账当期收回的,会计分录为借记“应收账款”,贷记“坏账准备”;同时,借记“现金”,贷记“应收账款”。从上述会计分录可知,应收账款期末数额并无变化,所以调整应收账款毫无意义,但确实收到了现金,故应加上当期核销的坏账。应收票据的调整与应收账款类似。

预收账款属于负债类会计科目,其贷方记载预收账款的增加数,借方记载预收账款的减少数。当期实际收到的预收账款净增加数,即是预收账款贷方发生额减去借方发生额之差额。预收账款会计恒等式为“预收账款期初数+贷方发生额-借方发生额=预收账款期末数”,因而公式中应减去预收账款期初数,加上预收账款期末数。

以上从理论上分析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的计算公式。其他现金流量表各项目计算公式的分析在此从略。

第四步,将少量特殊业务项目用“附件工作表”列示出来,并用Excel将现金流量表相关公式链接起来。由第三步分析推导的公式,即可根据利润表、资产负债表中的相关项目对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进行设置。其中,通过分析推导的少量特殊业务项目如下:其他业务收入根据“其他业务收入”账户明细账贷方余额直接得到,增值税销项税额根据“应交税金”账户明细账销项税额项贷方余额直接得到,未收到现金的应收账款的减少根据“应收账款”账户明细账的贷方及摘要查找未收到现金的应收账款的数额,未收到现金的应收票据的减少根据“应收票据”账户明细账的贷方及摘要查找未收到现金的应收账款的数额,当期收到前期核销的坏账损失根据“坏账准备”账户明细账的贷方及摘要查找收到前期核销的坏账损失额。在公式中,各项目已同资产负债表工作表、利润表工作表相应项链接自动生成数据,只需将少量特殊业务项目的数据分别分析填列即可,这样就能直接自动生成“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的数据了。其他现金流量表各项目的计算公式可按上述方法分析填列。

第五步,在“现金流量表工作表”各项中设置相关公式,就能自动生成现金流量表。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企业有外币业务,就需要填列附件工作表中的“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项目。该项目实际中一般可采用倒轧的方法,即首先直接从期初、期末的资产负债表处计算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然后分别减去经营、投资、筹资活动的净额,最后计算出的差额就是要填列的数。企业只需按上面的过程简单地修改附件工作表中最后两行的公式即可。

这种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理论性强、适用广泛,主要适合于大、中型企业的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其使用基础是手工做账,如果把这种小软件作为模板镶嵌在已有的财务软件中,更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利用上述方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优点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经济实用,目前企业绝大多数都有电脑,而且绝大多数都使用微软的Excel电子表格,这样就无需增加新的投资;二是操作简便,财务人员只需处理好“附件工作表”中的少量特殊业务项目,就能自动生成现金流量表。但利用该方法编制现金流量表也有其缺点:其一,推导现金流量表公式,需要有牢固的会计理论、现金流量表方面的知识及较强的工作实践能力,并非所有层次的会计人员所能掌握。其二,此方法并非适合所有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实际应用此方法时,要根据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作适当的调整,因此,在“附件工作表”每项后都留有几行空行,以备调整时用。

总之,利用Excel链接相关公式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是建立在分析填列法基础上,对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的一个新的探索,相信这种方法能够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也一定会对企业今后编制现金流量表有所帮助。

现金流量表编制口诀技巧

看到收入找应收,未收税金分开走。

看到成本找应付,存货变动莫疏忽。

有关费用先全调,差异留在后面找。

财务费用有例外,注意分出类别来。

所得税你直接转,营业外找固资产。

坏账工资折旧摊销,哪来哪去反向抵销。

为职工支付有多少,单独处理分类思考。

解释:第①句话针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因为直接法是以利润表中营业收入为起算点,所以,我们看到营业收入,就要找应收项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未收的税金再单独作账(收到钱的增值税才作为现金流量)也就是说应收账款中包括的应收取的税金部分,若实际未收取现金则贷记应交税金,另外,有关贴现的处理,将应收票据因贴现产生的贴现息(已计入财务费用)作反调。例如:应收票据发生额10万元(假如3月发生)后5月份贴现,贴现息为1万元。但是从期初,期末的报表看,应收票据未发生变动,但你不能不作现金流量的调整,因为实际现金现流量为9万元。

第②句“看到成本找应付,存货变动莫疏忽”告诉你在进行“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的处理时,找应付科目,同时考虑存货的期初,期末变动值,看是否与此项目有关,有关的调整。

第【全文请点击这里查看】

解释:第①句话针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因为直接法是以利润表中营业收入为起算点,所以,我们看到营业收入,就要找应收项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未收的税金再单独作账(收到钱的增值税才作为现金流量)也就是说应收账款中包括的应收取的税金部分,若实际未收取现金则贷记应交税金,另外,有关贴现的处理,将应收票据因贴现产生的贴现息(已计入财务费用)作反调。例如:应收票据发生额10万元(假如3月发生)后5月份贴现,贴现息为1万元。但是从期初,期末的报表看,应收票据未发生变动,但你不能不作现金流量的调整,因为实际现金现流量为9万元。

第②句“看到成本找应付,存货变动莫疏忽”告诉你在进行“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的处理时,找应付科目,同时考虑存货的期初,期末变动值,看是否与此项目有关,有关的调整。

第③句“有关费用先全调,差异留在后面找”是指先把“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的数额全部调整“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而后面把6项内容仅调回来。这6项内容是:坏账准备,待摊费用,累计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应付管理人员工资,应付管理人员的福利费(营业费用无任何调整)

第④句“财务费用有例外,注意分出类别来”指的就是上面说的贴现息。

第⑤句“所得税直接结转,营业外找固资产”所得税直接结转,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都是从固定资产盘盈,盘亏那来的,自然就要找固定资产了。

第⑥句是指这几个项目不影响现金流量,那么就反向抵回来就可以了。

第⑦句支付给职工,和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较特殊,需单独核算。

总的来说,有三项需要注意的:①在进行“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核算时,需调整2项内容。财务费用中贴现息和应交税金中收到的现金。②在进行“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核算时,需调整5项内容。累计折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待摊费用,应交税金(进项税额)。③在进行“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的核算时,需要调整6项内容。坏账准备,待摊费用,累计折旧,应付管理人员工资,应付管理人员福利费,无形资产摊销。

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我为大家总结的间接法核算规律。①与损益有关的项目(9项)调整净利润。固定资产(4项):减值准备,折旧,处置损失,报废损失。无形资产(1项):无形资产摊销。财务费用:反映本期应属投资筹资的财务费用,不包括贴现息(我们上面已经谈过,贴现息是一项特殊的财务费用,实际做题时一定要留意。)投资损失、预提费用、待摊费用。②与损益无关的项目(四项):存货,递延税款,经营性应收及应付,这几项的调整可以应用平衡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当使所有者权益增加时,调减净利润;当使所有者权益减少时,调增净利润,从而实现了将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去除不影响现金流量变化的项目。例如:若固定资产折旧增加,则说明“资产”方减少、负债不变情况下“所有者权益”减少,因为折旧不影响现金流量,所以要把这部分往净利润中增加,其他各项都仿照进行处理。

八种亏损不得税前弥补

2013-10-24 13:36:34来源:互联网作者:【大中小】

亏损,指企业依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将每一纳税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企业经营亏损弥补,是企业所得税处理中的重要内容。弥补以前亏损,指在会计处理上,如果以前各年的利润总和为负,本年实现的利润要首先弥补这部分亏损,其剩余部分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笔者经过收集、归纳、分析,列出八种不得用于弥补税前亏损的情形。

超过五年的亏损余额不允许弥补

企业所得税法第十八条规定,企业纳税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结转,用以后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在纳税人多次发生亏损的情况下,其亏损可以连续用从亏损的次年起5年内的所得弥补。在纳税人既有盈利又有亏损的情况下,根据税法规定,亏损弥补的最长年限为5年,在5年内,不论是盈利,还是亏损,都作为实际弥补年限计算。先亏先补,按顺序计算弥补期。超过5年弥补期仍未弥补完的,则不能再用以后的应纳税所得额弥补,只能在税后弥补或用盈余公积金弥补。 减免税收入不得用于弥补应税亏损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所称亏损,指企业将每一纳税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此条款明确规定企业免税所得包括不征税收入不得用于弥补亏损。

应税所得不得弥补减免税所得项目亏损

企业的应税项目所得也不得用于弥补减征、免征所得税项目亏损,只能用以后减免收入或所得额来弥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9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10]148号)规定,企业取得的免税收入、减计收入以及减征、免征所得额项目,不得弥补当期及以前应税项目亏损;当期形成亏损的减征、免征所得额项目,也不得用当期和以后纳税应税项目所得抵补。这条规定要求,企业取得的免税项目应该单独核算,应税项目与免税项目不能盈亏相抵。而企业会计利润是综合计算的,没有区分应税项目与免税项目,纳税申报表同样未单独体现应税项目所得与优惠项目所得。因此,计算应税项目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减免税项目所得,不管免税项目是盈利还是亏损都要作全额调减,计算公式为:应税项目调整后所得=利润总额-免税项目所得。

境内盈利不可抵减境外亏损

境内盈利不可抵减境外亏损,境外应税所得可弥补境内亏损。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在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其境外营业机构的亏损不得抵减境内营业机构的盈利,但境外营业机构的应税所得可弥补境内亏损。境外亏损和境外所得首先需区分为直接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和间接来源于境外的所得两类,因为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对这两类所得采取了不同的计税办法,即直接抵免所得税法与间接抵免所得税法。企业间接来源于境外的所得指企业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外国企业分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外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由于被投资企业发生的亏损,投资企业不能抵免,因此,间接来源于境外的所得不可能出现亏损。

核定征收亏损不得弥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30号)第六条规定,采用应税所得率方式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应纳所得税额计算公式如下: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而在应税收入的确认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77号)规定,应税收入额等于收入总额减去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后的余额。用公式表示为:应税收入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其中,收入总额为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由此可见,实行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的纳税人,其以前应弥补而未弥补的亏损不能在核定征收弥补。但在以后转换为查账征收时,在政策规定的期限内仍可继续弥补亏损。

被投资企业亏损不能在投资方扣除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34号)第五条第二款规定,被投资企业发生的经营亏损,由被投资企业按规定结转弥补;投资企业不得调整减低其投资成本,也不得将其确认为投资损失。 上市公司资本公积金不得用于弥补亏损

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号——上市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后存在未弥补亏损情形的监管要求》(以下简称监管指引)规定,公司资本公积金不得用于弥补亏损、不得采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同时缩股方式弥补亏损。

对于上市公司因实施重组事项可能导致长期不能弥补亏损,进而影响公司分红和公开发行证券的情形,监管指引规定了四方面的监管要求:一是相关上市公司应当遵守公司法规定,公司的资本公积金不得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二是相关上市公司不得采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同时缩股以弥补公司亏损的方式规避上述法律规定;三是相关上市公司应当在临时公告和年报中充分披露不能弥补亏损的风险并作出特别风险提示;四是相关上市公司在实施重大资产重组时,应当在重组报告书中充分披露全额承继亏损的影响并作出特别风险提示。

一般性合并、分立前的亏损不得结转弥补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4号)的规定,重组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的,被合并企业的亏损不得在合并企业结转弥补;企业分立相关企业的亏损不得相互结转弥补。主要规定了以下4种情况:

1.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的合并,被合并企业的亏损不得在合并企业结转弥补; 2.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的分立,相关企业的亏损不得相互结转弥补;

3.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合并,可由合并企业弥补的被合并企业亏损的限额=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截至合并业务发生当年年末国家发行的最长期限的国债利率; 4.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分立,被分立企业未超过法定弥补期限的亏损额可按分立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例进行分配,由分立企业继续弥补。

上一篇:重疾保险横向测评下一篇:展会营销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