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2022-07-05

第一篇: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北京城市交通拥堵及解决方法

摘要:随着北京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多,北京的城市交通拥堵日趋严重,其形成原因复杂且多样。本文将从几方面探讨拥堵的成因并尝试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关键词:北京交通;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北京的机动车数量大幅度增加。当机动车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原有的道路交通道路、标志、设施等,不能满足现代交通的需要,就会出现堵车现象。堵车只是现象和结果,原因是由于机动车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原有的道路交通设计已经不适合新的发展要求。本文尝试对北京市交通拥堵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确立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并在这些原则指导下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建议,以供决策参考。

一、 北京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

北京城市交通拥堵情况不断加剧,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机动车数量过多,新车增长过快

据北京市交管部门预计,到2015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700万辆。在现有路面及基础设施的情况下,如此多的车辆势必将让车路矛盾进一步加剧。同时,北京新车的增长同样令人担心,大量新车涌向街头,势必造成车流量的迅猛增加,从而降低了车辆正常行进的速度,遇有突发情况就会形成拥堵或是变成“停车场”。在机动车急速增长的同时,北京的道路面积拓展缓慢,目前北京市90%的道路都处于饱和状态【1】

2、 道路建设和轨道交通建设仍显不足,公共交通供需矛盾明显

目前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密度低、地面公交运行速度慢、换乘不便,步行自行车出行环境不断恶化,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设备的运力供应不足,以及公共停车位的供应不足的问题,致使许多家庭购买小汽车,增大了车辆的总量。

3、 城市路网结构不合理,交通出行效率低。

北京市热衷于修主干道,不注重次干道、支路的建设,道路密度低,交通流量过于集中,主/次干道、支路比例严重失调,特别是在主/次干道过渡或衔接路口、路段通行能力低。北京交通对主干道的依赖过度严重,每到高峰期,环路及连接环路的干道总是堵得“天昏地暗”,而一些支线道路却相对畅通。另外,一些立交桥,如西直门桥、航天桥、四惠桥、天宁寺桥等,在设计上不尽完善,

【2】 高峰阶段极易造成拥堵。

二、 解决北京交通拥堵的方法探讨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等许多方面。因此,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既要从技术问题着眼,也要在一定的宏观和微观的政策框架下,从城市的社会、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的需要入手。

1、 进一步加快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路网结构

北京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并没有明显缓解交通拥堵状况,这主要与车辆迅速增加相关,也与北京路网结构不科学不完善有关。受原有格局、财政体制和拆迁难度等局限,北京城市的次干路和支路建设相对薄弱,不能起到分流主干道车流缓解拥堵的功能。应当改变过去重干道建设轻支路建设的状况,加强次干道和子路的建设,改善路网结构,提高道路整体效能。同时还要完善行人过街设施、调整公交线路及场站、消除道路平交路口瓶颈、完善交通工程配套设施、搞好道路养护和维修、完善公交配套设施新建公交港湾、调整道路出入口设置、清理城区电线杆占路等,整体提升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2、有效控制交通总量

北京机动车数量剧增,已成为北京城市交通拥堵的最主要原因。引导和限制社会车辆的使用,增收小汽车牌照费或道路拥挤费,有步骤的引导自行车拥有量和上路行驶,限制各种车辆的恶性发展。控制城市内出租车的总量,严格控制过境交通的入市率,调整停车收费,利用经济杠杆减少车辆出行率。

3、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改进其改革运营方式和管理方式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含轨道交通)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对策,交通的大发展,可以达到有效利用资源、改善环境、引导个体交通的良性转移和交通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出行质量、减轻道路负荷的综合效果。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措施有:

1、给公交车辆设置专用车道、专用道路;

2、调整公交、地铁、出租车等交通方式之间的比价关系;

3、加强公共交通的路网建设,减少人们换乘时间和换乘距离;

4、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由于运力大、速度快等优点,轨道交通越来越在各个城市得到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翟忠民.道路交通组织优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57-89 [2]楚国清.首都科学发展论坛,2011.2

运输1203班李义罡12251012

第二篇:如何解决二、三线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如何解决

二、三线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摘要】:城市交通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但是城市的过快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麻烦,城市交通问题成为我们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应当考虑的首要问题,本文着重从城市现在存在的交通拥堵问题谈起,分析了造成城市交通拥挤的原因及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一些对策。

【summary】: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brings to our life many convenience, but too fast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is bringing us a lot of trouble, urban traffic problems become our city construction planning proces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primary problem, this article emphatically from the city of the existing talked about the problem of traffic congestion, analyzed the reason of the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and solve the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of some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

二、三线城市 交通拥堵 对策

【keyword】:Ersan Xian City traffic jam countermeasure 近几年来,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已逐渐成为广大市民感触最深、影响最大、积怨最多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和根本治理,必将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不同城市由于地理位置、城市结构及城市文明程度的不同,其选择出行的方式也有很大差异,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也不尽相同。

以下几方面是是现在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城镇化进程加快,交通需求量增大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 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导致城市交通量的剧增。据统计,我国 1990年的客运量为648085 万人,2003年已经增长到1464335 万人,平均增长率为6. 47% 。 并且今后还会呈现逐年增长的势头。

二、土地使用与交通生成之间的关系失调

我国现行法律中对建设项目的交通流通量影响分析没有严格的规定,土地使用与交通生成和吸引之间的和谐关系失控。如前些年杭州西湖的道路拓宽及高楼建设,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福州市中心的旧城改造工程等,未经土地使用强度评估和交通流量预测、沿新建、改建道路的高密度房地产开发甚至引发了比原先更加严重的交通、规划及社会问题。

三、城市交通设施基础薄弱

旧中国的公路交通极为落后,1949年的全国交通里程仅为807km,公路密度仅0.8km/100km2只是改革开放后,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才发生了历史性转变。1986 年,全国公路客运量为54.4 亿人次、货运量为 62×108t、公路通车里程为78×104km;至2005年,全国公路客运量高达168.4亿人次、货运量高达134. 18×108t、公路通车里程为188×104km,分别是 1986年的3. 4倍、2.16倍和 2.4倍。而1986年,全国汽车保有量为362万辆;到2005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达到3100万辆,是1986年的8.8倍。

2.4私家车数量激增,公共交通萎缩1990~2002 年,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由 81.3万辆增到1219.23万辆,年均递增25.3%。2004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3大汽车市场,私人汽车保有量占总保有量的55.3%,如北京市2004年私人汽车数量已突破100万辆。20 世纪80年代后,与此相反,公共汽车的数量增长缓慢。如1989年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4.6标台,经历了14年发展到2003年每万人拥有7.66标台,年均增长率仅为3.71% 。同时公共交通采用固定线路的运输方式, 时间效率不高,舒适性也差,即使是以快速著称的轨道运输方式,其速度优势也不明显,再加上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普遍不高,这就造成了公共交通的萎缩。这种极不合理的交通结构,导致我国的道路网络运输效率较低。

四、现代交通意识缺乏

我国行人的交通意识普遍较低。如:在繁华路段的各大中小学门口,每天学生上学、放学家长都要聚集在校门前,很容易发生交通拥挤现象。再如:道路被摆摊设点的商贩占据,迫使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相互挤占道路,形成混合交通,道路通行能力下降,并且越是交通拥挤,容易堵塞的路口和路段越是商贩云集,这会进一步加剧交通秩序的混乱局面。

五、交通结构失衡

交通结构不合理,各类交通工具比例失衡;城市功能整体协调的失衡。忽视交通供需平衡的社会经济政策对交通流量的逆向调节;滞后的交通管理与迅猛发展的交通现状不相适应都是造成我国交通拥挤的原因。

由于缺乏必要的规划措施,交通方式比例严重失衡,非机动车和小汽车(出租车)比重过高,公交方式不断萎缩。许多城市对于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轻轨、地铁、高架等表现出足够的兴趣,有的城市热衷于修建步行街、商业街等,还有的在新建主干道、高速路时不从交通系统的整体均衡出发,次干道和交通性支路严重不足。

在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理论研究新进展方面,目前比较突出的有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理论、多中心城市空间理论、精明增长与新城市主义理论、市交通拥堵疏导决策理论以及综合交通与赛博空间理,这些理论在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层面、 结合供需的空间层面、拥堵疏导的高技术层面以及结合无形传输的综合交通层面等不同层面上,对解决拥堵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借鉴的方法:

一、加强道路建设

加强城市的道路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容量,以达到降低交通负荷的目的,这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首选。

二、提高交通效率

在道路资源总量不变的情况下 ,优化交通结构 ,提高交通效率同样可以大大减少产生交通拥堵的几率。实践证明 ,只靠修路解决不了交通问题 ,提高道路的利用效率才是解决交通问题的关键所在。

着力提高交通科技含量,提高交通效率。交通管理智能化是未来交通管理的一个发展趋势,它也是解决当前道路资源条件下交通拥堵的重要砝码。我们除了在交通指挥系统、交通信号智能控制系统、信息发布系统上提高科技含外,还要着眼于新产品的研发,实现人人主动参与的新型管理模式。比如,国内有些城市已经研发出一种带有上传功能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将该系统安装到每辆机动车上,将城市几十万个实时在线的道路信息来源,经智能化管理中心计算后,通过广播频道发出,让所有装有该系统的运行车辆,无偿地接收道路实时信息和智能化指挥,从而达到合理均衡分配整个城市车辆的流量,合理地配置城市道路资源,对城市交通起到主动式智能化管理的作用。

三、交通需求管理

所谓交通需求管理,是指通过交通政策的导向作用,改变人们的交通需求选择,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分散交通需求,以减轻消除交通拥挤。交通需求管理是交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是城市正常运行,解决交通需求与供给矛盾的有效方法。它主要由城市交通实施的容量有限、交通需求持续增长、土地资源少、不能扩大道路面积率、净化环境的要求等因素决定的。尽管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非常复杂,但大都可以采用以下的措施: 优先发展政策;控制发展策略;禁止出行策略;经济杠杆策略;交通系统管理;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政策的引导和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限制私车的使用量

路权是全体市民的路权 ,路权的分配应按照出行人数而不是出行车辆进行分配。道路等公共设施是公共资源的一部分。政府投入巨额资金修建的道路设施 ,却被占总人口不到 20%的小汽车和出租车使用者占用 ,无论从路权分配来看 ,还是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来讲 ,都极不公平。目前 ,发达国家的不少城市都意识到,解决交通堵塞,最重要的是限制小汽车的使用量而非拥有量。在纽约,私车一律停放在市郊,开车人换乘地铁或火车进入市区,然后再乘公交或出租车去上班。

(2)提倡市民使用自行车出行

自行车是所有交通工具里面最健康、最环保的绿色交通工具,但是只能在短距离发挥作用 ,而这种距离刚好是小汽车不能发挥作用的地方。要破解大城市交通拥堵“痼疾”,在城市整体交通规划中开辟自行车道不失为一剂“良药”。德国交通部不惜重金在境内建成了密集、通畅的自行车路网,仅2002年投入自行车道的建设资金就高达两亿欧元。不少城市还在自行车道下安装磁感应器 ,当自行车到达交叉路口时,信号灯指示汽车停下,让自行车优先通过。德国每1000名居民拥有自行车814辆 ,其中38%的人骑车上班。在人均拥有汽车比例十分高的美、日、英、法等发达国家 ,也在积极推广自行车,大力建设自行车道。有鉴于此,各地政府不应该像现在这样,把自行车道变成“机动车和自行车共用道”,甚至把自行车赶上人行道,人为造成市民骑车出行难,而应加宽和确保自行车道,在硬件上为市民骑车出行提供保障。同时 ,可以借鉴法国里昂的经验,建立自行车租赁系统,解决“公交车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自行车—公交车—自行车 ” 的有效便捷运转,更加方便市民出行。

(3)推行公共交通

通常私家车人均时空占有率是公共汽车的7倍左右。因此充分利用好公共交通资源,鼓励和支持公共交通的发展有助于缓解交通拥挤的状况。

(4)给出租车以优惠政策

出租车服务是城市交通的一大组成部分,近几年出租车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鼓励行人乘坐出租车也可以降低私人车辆的出行数量,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因此,在政策和交通设施上对出租车以优惠政策可以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四、改善执法环境,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管理效能

可以从民警不愿管,群众不服管以及法规不完善的问题入手,逐步改善执法环境,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要建立民警激励机制,激发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力求达成从“要我管”向“我要管”的转变;要研究可行的勤务模式,将主要警力用在动态监管巡逻,疏导交通、处理事故、纠查违章上,以有效缓解当前日益繁重的交通监管任务和警力不足矛盾;要依法严处各种造堵的交通违法行为,加大对撞红灯、双黄线掉头、逆行等严重造堵交通违法行为的严管力度,迅速形成严管重罚的工作态势,形成震慑力;要制定罚之可依、罚之有度、罚之有效的法规,让安全、有序、文明的交通秩序则变为现实。

五、收费制度

征收汽车使用税(包括汽油税、停车税)和交通拥挤税是一种有效的减少私人车辆出行的方法。具体的征收方法可以根据城市的拥挤状况而定,比如只对高峰时间行驶的车辆收取交通拥挤费,也可以对高峰时间上路的车比非高峰时间上路的车收取更高的牌照费。

六、错开上下班时间

做法主要有3种:a.错开上下班时间,b.减少每班上班人流量,c.对某些时间限制性不强的工种,实行弹性工作制和家庭工作制,进一步减少道路人流量。

【结束语】

城市交通拥挤已经受到各阶层人士的重视和关注,是一个亟待改善的重大问题,而解决的基础便是对城市交通拥挤的成因和产生过程有一个具体以及清晰的认识。随着交通管理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国民素质尤其是交通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城市交通的拥挤状况必将得到有效的改善。

【参考文献】 ①李述:《关于城市交通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②景国胜:《城市交通问题与建设的规划、实施和管理——以现状典型的交通问题整治为例》

③黄欣 杨新苗 常玉林 程杰《城市交通拥挤的成因探析》

④刘秋菊,景国勋,房耀洲《浅析城市交通拥挤现象及解决方法》 ⑤张爱东《城市交通拥挤分析与对策》

⑥耿志民,季 令《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探讨》

⑦李小蔓,钟生军,李军《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一些建议》 ⑧李兰冰《我国城市交通拥挤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⑨李 敏,杨 莉,王 波《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的措施》 ⑩李维生《大中城市交通拥挤堵塞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第三篇:关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方案 市政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驶入高速发展阶段。随着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张,种种城市弊病逐渐凸显,特别是城市堵车问题,已成为现代城市管理者极为棘手的难题之一。城市拥堵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城市生活的正常运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汽车乃至私家车作为自己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尤其是在城市的汽车保有量正逐年提高,随之而来的是给我们的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城市堵车现象可以说是司空见惯。

当堵车这种本该偶然发生的行为慢慢演变为一种出行常态时,我们不得不思考:是什么原因让一条条城市道路变成了停车场?城市道路拥堵折射出了城市发展中的哪些问题?

1、车辆太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小汽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机动车不断增长与城市道路容量有限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

2、道路设计不合理,如十字路口多,缺乏立体畅通的快道等。

3、指挥系统不科学,如做不到智能化,车少跟车多红绿灯都是一样时间,还有出现堵塞时交警没能及时到现场指挥。

4、人们的行走以及驾驶车不文明习惯,如行人乱冲红灯、司机喜欢偏道、乱穿插、车距挨得太近,绿灯亮时跑不起来,汽车通过率低。

5、交通事故,一出现交通事故,也不管大小,都造成整条道路堵车。 6.黑车猖獗。首府黑车的数量比起出租车毫不逊色。出租车要纳税。黑车自从开上马路,就是百分之百的利润额。

有车不等于有速度,也不一定会更幸福。当有车的幸福感与交通拥堵带来的困扰交织在一起时,早已大打折扣。什么样的城市交通才算进步?香港人常说,不堵车是交通最大的人性化。

对这一问题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对城市交通进行合理的规划,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力发展城市高架桥、地铁等立体交通,并充分的调研论证,为城市未来的发展做好规划。由于原来城市道路规划不合理,造成许多路段车辆行驶不便。首先是高架路太少,地面上空空间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其次是很多重要路口没有立交桥,不仅行车不便,还造成拥堵。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直接办法是提高道路的整体通行能力,但大城市中可供修建道路的空间十分有限,这就使为适应车辆增长而不断修建道路的做法受到了挑战。从开发利用土地,建设交通设施的角度分析,今后也不可能在市中心区大幅度开发土地,增加交通道路,即使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若不对客运结构进行调整,仍不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我国城市交通未来发展的方向,而轨道交通以其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成为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最有效和最理想方式。

轨道交通的优点很多,第一个优点运量大,第二个优点速度快,第三个优点污染少,因为电力驱动是一种清洁的运输方式。第四个优点能耗比较少,占地比较少,每小时输送5万人所需要的道路宽度,轨道交通综合占地为道路交通的l/3,地铁和高架式轻轨占用土地更少。

第二,城市交通拥堵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部分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恶意抢道、酒后驾驶等情况都加剧了城市交通拥堵情况的发展,所以应加大对交通违章的处罚力度,在全社会树立起文明驾驶,安全出行的风气!

第三,大力提倡公交出行,增加公交车的数量,尤其是一些繁忙线路应增加班次,同时政府应予以适当补贴,降低公交车公司、乘客的出行成本,在一些繁华路段可以借鉴欧美等国先进的经验,引入公交专用道,公交车先行等制度!

第四,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在城市上班早高峰,以及节假日期间引入单双号现行等规定,最大限度的限制车辆大量涌入,在一些条件具备的城市可以引入错时上下班等制度!等等。

第五,要下大力气整治黑车,让开黑车的人无法承担违法成本;而是加大投入发展公交车和出租车。”针对目前交通拥堵的现状,可以步行或坐一两站公交车就能够到达的,应尽量步行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这就是一种市民意识的体现。

第六,严禁公车私用,一经发现严肃处理。还有大力倡导市民文明出行,行人不闯红灯,自觉行走斑马线。

面对拥堵的交通,不能只期望别人给你让路,每一个利用交通资源的人都应该让出一部分道路资源,这样才能真正缓解交通拥堵。

第四篇:交通拥堵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土木工程与建筑系

课程论文

(2013—2014学第二学期)

交通拥堵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的进城不断推进,城市人口也越来越多,导致城市交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城市的机动车数量也越来越多。于是交通拥堵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当我们面临这样那样的交通问题时,我们是曾想过如何解决我们的交通压力呢!我从一下几个方面分析了我们的交通拥堵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一、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

(一)车辆逐渐增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政府优惠政策的不断出台,汽车逐渐进入普通人的家庭。车辆数量远超出路面的正常通行量(交通事故产生的交通拥堵除外)。要减少城市交通拥堵,就要控制单位时间内行驶路面的车辆数量处于正常的范围之内。就东莞市而言,目前,东莞市机动车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86.8辆,仅低于深圳的585.4辆,位于全省第二,这一可观的数字也提醒着我们,不能忽视东莞市目前交通拥挤的情况,东莞机动车辆相对庞大的数量越来越牵制着这个城市的交通规划和发展。我国交通方面的专家习惯套用外国成熟的经验,如“单双号限行”、“尾号限行”等,以作为治理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办法。虽然这些措施能限制一定的车流量,但这种“贴膏药”式的权宜之计并非大中城市的“治堵”之本。但在中国城市未必收到预期效果;这样平摊费用的方法既不公平又不合理;这种收费方式容易让百姓理解为创收手段,其效果可想而知。加上国民的环保意识与欧美国家差距很大,从根本上改变国民的用车习惯,扭转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只能成为我们的美好愿景。

(二)道路发展相对滞后,道路资源配置不合理

大多数城市商业发展集中,主次干道线路较少,分布不均,造成车流量相对集中,不易分流。有的道路路幅较窄,严重限制了车辆通行流量。通行能力平常暂时能够应付,但一到上下班高峰期或节假日,极易形成交通瓶颈,造成拥堵。东莞市路网结构的特点是主干道发达,次干道、支路严重不畅通,道路不成网、不成环,断头路、瓶颈路较多是一个突出的问题。长期以来,东莞市对城市路网中的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没有规划出合理的比例关系,在城市汽车化以前,这种路网基本可以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随着城市的迅速汽车化,路网结构的不合理缺陷充分暴露出来,路网中主干道、高等级道路缺少众多低等级道路的支持,大城区道路网络密度低,干道间距过大,路网中不同性质的道路缺乏合理的匹配,交通生成点与干道系统缺乏过渡性连接,使城市交通过多地集中在主干道上,城市交通的效率必然低下。

由于道路系统中缺少适合于长距离交通、过境交通的快速路,造成高速、长距离行驶的汽车难以发挥优势。同时,由于莞城区17个出入口的限制,形成一批断头路、瓶颈路,人行过街设施奇缺等,都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因素。

(三)运力结构不合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缺乏合理的结构 东莞市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缺乏合理的结构,缺少容量大、运载能力强、速度快的公共交通运力,是造成公共交通系统运力不足、效率低下和发生交通拥堵的结构性原因。

(四)道路作为公共物品导致市场失灵

1 公共物品的含义。“交通拥挤”的原因之一,在于公共物品的存在导致市场失灵。一般地说,公共物品是指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交通道路则属于“消费排除困难性和消费区分困难性较明显”的“纯公共物品”。

二、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模式的主要类型?

(一)增加供给模式? 1.城市交通的合理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是研究城市交通未来发展,探索城市交通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城市空间平衡的长期规划。城市交通综合规划的先河是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法,始于60年代中期,推动其迅速发展的是美国交通部门。70年代以来,城市交通规划的主要研究内容集中于交通网络设计,其触角已延伸到交通规划以外的领域,出现交通规划与智能交通系统(ITS)相结合的局势。

2.交通管理与智能交通系统。70年代,美国首先提出交通系统管理,将解决交通拥挤与能源、环境问题紧密联系。20世纪末,政府不再修建更多更好的道路,而是加强对现有道路交通系统的管理。目前,世界各地的道路交通管理部门,都在积极探索新的交通管理和控制手段,充分利用现有交通网的通行能力,较为突出的就是ITS的普及以及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和提高,各国都期望通过高科技手段解决交通问题。?

(二)需求管理模式? 1.倡导公共交通? 以小汽车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其人均交通能耗比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高出2.5~4倍。显然,一个极度依赖汽车的城市是不可持续的。40年代,英国就开始鼓励公共交通的发展。欧洲大城市几乎都建有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设施,哥本哈根、斯德哥尔摩等还是世界上着名的最可持续的公交大都市。70年代以来,日本依靠轨道交通把大城市及其影响地区组成为一种多中心的结构体系,使之承担了城市60%以上的客运量,大大减轻了交通拥堵。美国也逐步改变城市交通方式,90年代新城市主义先驱Calthorpe提出“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理念” (TOD) 风靡世界。90年代中后期,快速公交BRT也走进人们的视野,巴西的库里蒂巴市成为公共交通发展的国际典范城市。国内外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公共交通是高效率、低资源消耗、环境友好的交通方式,是决定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避免现代诸多城市病的关键。

2.控制和引导小汽车的使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小汽车拥有门槛的降低,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由于我国公交系统的低效率,原有使用公共电汽车的出行者,已有相当一部分转用小汽车,致使占用道路网容量相当大的小汽车占据了目前市区道路网负荷能力的绝大部分,而小汽车仅承担了市区全部客运量的很小一部分,这造成了道路容量分配上的严重失衡,加重了交通拥堵。如果不有效控制和引导小汽车的使用,只会严重导致人们的出行需求无法满足。目前,主要手段或方法有:收费调节方式,如拥挤收费和停车收费;限制私家车的使用。有人认为限车举措不利于汽车业的发展,也不符合人们追求小康生活的要求。其实限制汽车使用与汽车业的发展并不冲突,只有道路顺畅,汽车拥有与使用才会有价值。此外,许多措施被用于有效使用汽车,如鼓励多人共乘汽车,限制单人乘车,相当于变相减少上路的汽车数量。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提高,在家办公的方式对于减少通勤出行量的贡献较大。总之各国都在努力寻找有效方法管理交通需求,缓解交通拥堵、实现顺畅交通。

(三)制度完善模式? 以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制度是指用来规范人类行为的规则,其功能在于降低交易费用,一方面它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减少社会生活中的冲突和摩擦,以避免由此带来的效率损失;另一方面使人们对未来形成较合理的预期,降低不确定性。制度完善模式就是基于这样一种经济学观念,认为政府应提供最有效地利用道路设施的政策法

规,强化市民的交通守法意识,由被迫减少违章行为到自觉减少违章行为,从而消除人为造成的交通拥堵及交通事故。该模式不仅包括立法等正式制度,还包括观念、习俗等非正式制度。以日本为例,人们上班时都会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私家车主要是用来节假日一家人出行用的。这种家庭用车理念也大大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 依据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我们知道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非正式制度是基础,正式制度的强制实施有利于非正式制度的变迁,二者的一致性将导致较低的交易成本,从而导致较高的经济绩效;反之亦然。发达国家常常制定严厉的法规,重罚违法违章者,反过来又提升人们的遵纪守法意识。在德国,一旦查出违规行为,将重罚驾车者,且对个人信用等级造成终身影响。经常违法和发生事故者不但难找工作,连购车的保险费率也比他人高很多,这也使驾车者将遵守交通规则提升为自觉意识。

参考文献:

期刊类:[1] 作者. 文章题目. 期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专著类:[1] 作者. 书名.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第五篇: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及解决方法课程论文

XX大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系

课程论文

(2016—2017

学第

学期)

2017年

06月

18日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及解决方法

纵观国内外交通发展进程,大城市之所以产生交通拥堵问题,归根结底在于交通运输服务供不应求和管理技术水平不足。因此,要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必须采取增加交通供给与引导交通需求并举的措施,双管齐下才能做到标本兼治。在交通供给不能满足交通需求的状况下,治理交通拥堵应运用先进的交通控制与管理技术,在有限的运输能力下疏导好已经产生的交通流量,从而减轻交通拥堵的程度。

关键词:城市;交通;

拥挤;

对策

城市交通是城市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的纽带和命脉,对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汽车消费已经成为国民消费第二大热点。在拉动内需的大背景下,

居民购买力不断提升,

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出现了严重的交通拥挤及堵塞现象,加上城市车辆数目的急剧增长,车辆与路面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1.城市道路系统的构成

1.1

道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章附则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解释:“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城市道路是指城市规划区内的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道路、桥梁及其附属设施。包括车行道、人行道、广场、停车场、隔离带、立交桥、人行天桥、地下通道、跨河桥、隧道等构筑物和已经征用的规划红线范围内的道路建设用地。

1.2

路段与交叉口

城市道路交通分为路段和交叉口两部分。路段是道路的基本部分,路段上的车流不受分流、合流和交织流的影响,车辆运行特征为连续流。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道路在同一平面相交构成平面交叉,平交路口分有信号灯控制和无信号控制两种控制类型。

2.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城市交通总量增长与城市道路系统建设不平衡

与城市人出行相关的交通工具、特别是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由1978年的158.87万辆增加到2007年的1.4亿辆,其中以私人汽车的增长幅度尤为突出。面对交通工具的快速增长,城市根本无法以相应的速度铺设出供车辆行驶和停放所需的道路面积,直接造成城市交通供需失衡的尖锐矛盾,这也是引起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

2.2

城市形态与现代交通的矛盾

我国古代城市的空间形态多为单核团状结构、成片发展,步行是最基本的交通方式。由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缓慢发展状态中,自行车交通成为城市人的主要出行交通方式,自行车是一种慢速交通方式,它的合理出行半径大约是5.6km/30min,因此,密集、紧凑的空间结构形态是首选的城市扩展形态,而以机动车为主体的现代交通机动性强、速度快,适合于远距离出行,小汽车的出行速度可达50km~80km,合理的出行半径大约为40km。近20年我国城市形态的扩展大多以现状建成区为中心四面扩散,即“摊大饼”式发展,单核、团状的城市形态与现代交通手段技术特征的矛盾导致了一系列的交通问题。

2.3

城市道路系统的先天性缺陷

我国对城市道路的传统认识与西方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城市街道与西方城市广场具有相似的功能与意义。自宋代起,古代城市建设采用市井制,街道既有交通功能也承担了社会公共交往的职能。在慢速交通状态下,交通与公共活动的混合具有相互促进的意义,这一传统的惯性思维一直沿袭至今。虽然在1949年之后,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开始接受前苏联的经验,以棋盘式大方格网(路网间距为600m~1000m)的道路体系来改造城市固有的道路体系,这一低速道路网成为我国城市近50年来城市道路网规划的“蓝本”与“沿街布置商业”的中国传统相结合,其结果必然导致城市交通以慢速、低速为显性特征,城市公共活动与城市交通交杂、混合,不符合现代汽车交通的技术要求。

2.4

城市扩展区道路不合理连接制造了交通瓶颈

以机动车交通为基础的大片扩展区与以传统交通方式为背景的城市旧区随意拼贴,使城市旧区与城市扩展区之间形成了新旧“结合带”,不同交通流量道路的对接产生了交通瓶颈,导致了城市交通体系的失衡。

综上所述,城市交通总量的快速增长、城市形态与现代交通技术的矛盾、道路系统的先天性缺陷和城市不合理的扩展导致了城市交通环境的恶化和交通拥堵。

3.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解决对策

3.1

加快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完善路网规划

鉴于我国人均道路面积过小的现状,首先应从道路基础设施入手,通过新增或改造城市道路,改变城市路网稀、人多路少的局面,要加快旧城道路的拓宽改造力度,消除断头路和卡脖子路段。尤其是一些尚未完成绕城公路建设的城市,应加快建设步伐,尽早将绕城公路建设完成,使过境车辆绕城通过,不必穿过市区,从而减小市区交通压力。

3.2

将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应当从城市布局方面来解决城市交通的可持续问题,寻求高可达性、低交通需求的土地利用——通系统发展模式。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思路从注重发展速度、用地规模和人均用地指标转向注重合理的空间结构和用地形态。以公共交通网络和道路网络共同作为城市布局的骨架,在总体规划上创造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谨慎地对待传统的功能分区观念,创造均衡、配套的社区发展模式,保持中心区和各个地区的功能多样化。

3.3

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大力发展城市公交

在进行城市交通规划的时候,应当着力提高公共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结构中的比重,合理确定各种车辆的发展比例和速度。同时根据城市发展的现状,对城市公交线路进行优化,形成公交主干网与次级线路相互配合的网络体系,弥补许多新建小区和新发展地区无公交线路的空白,使线路布局合理,站点设置科学。

建设快速公交系统是公交实现现代化的主要出路和选择,是一种运营成本低、服务质量好、效率高、易于实现的交通解决办法。巴西库里提巴市的快速公共交通系统世界闻名,库里提巴现有72km公交专用路组成的骨干快速公交系统,其上运行着二铰接公共汽车,载客量270人,线路运输能力可达16000人以上,每小时运送速度30~40km,被誉为路面

“地铁”。库里提巴公共交通承担了全市出行总量的68%,极大地解决了当地的交通问题。

3.4

科学管理,缓解交通堵塞,向管理要效率。

(1)

采取交通限制措施,如:在市内中心区路网较密但路面较窄的路段设置单行道;实施车牌号码为单、双号的车辆隔天分别出行的强制措施等。这些管制措施无疑会减小交通量,促进道路畅通。

(2)

交通信号灯由点控制到线控制乃至平面控制,改变原来的一个路口一个信号灯的线性控制,从而提供最优的信号灯时间分配,使该路中驾驶员的总的时间延误和停车等待次数最小。

(3)

引进和开发先进的交通信号指挥系统,并将整个市区的交通指挥联网,合理调节交通红绿灯的通行能力;利用现代通信手段,建立一支疏导交通的机动队伍,随时处理交通堵塞。

(4)

坚决取缔非法占道,还路于交通。健全交通法规,依法加强交通管理。

3.5

加快停车场的建设

停车场建设要和土地开发相结合,制定出土地开发与停车场建设的连带关系,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停车场建设市场。如澳门市规定高层大厦必须配建停车场,否则工程不予验收;高层大厦自建的停车场可以按规定对外开放收费,以弥补社会上泊车位的不足等。

3.6

逐步实现城市交通现代化

城市交通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施装备现代化,即城市交通设施技术水平要不断提高,既要发挥现有的实用技术,又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新技术,谋取综合效益;二是交通战略现代化,即政策措施要不断完善,既要合理调整交通供需与交通方式的协调配合,又要提高城市路网在整个城市活动的运输效率。先进的设施是硬件前提,正确的战略是软件保证,两者相辅相成。

4

结束语

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是我国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制约城市运行效率的消极因素,必须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消除它对城市的负面影响。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城市的生长是一个进步的过程,任何抑制和消极的方案都不可取,必须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城市交通满足城市生长、发展的需要。

2.城市交通是一个系统,交通拥堵是系统障碍的表现,解决方案必须是全局的、整体的。

3.交通拥堵的解决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每个人责无旁贷,必须规范个人的交通行为。

参考文献

[

1]

赵和生.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第二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7-18.

[

2]

傅崇兰.中国城市发展问题报告[R].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1-12.

[

3]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24-25.

[

4]

晋美俊,霍耀中.中小型城市交通状况分析[J].山西建筑,2006,32(23):19-20.

[

5]

林震,杨浩.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J].综合运输,2002,1

[

6]

张奎福.城市交通与公共交通[J].世界城市交通,2002,1

上一篇:简短述职报告模板下一篇:基建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