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居调查报告

2022-07-10

根据工作的内容与性质,报告划分为不同的写作格式,加上报告的内容较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名人故居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名人故居调查报告

关于邓颖超故居的调查报告

姓名: wzy

学号:0612090227

学院:机电学院

班级:B090227

关于邓颖超祖居的调查报告

摘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邓颖超祖居,位于河南省光山县司马光中路白云巷内,是原全国政协主席、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邓颖超同志祖父及父亲居住的地方。作为河南光山儿女,我有必要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有责任宣传它。邓颖超祖居,是我们大学生了解一代伟人光辉历程、缅怀先辈丰功伟绩、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教育的理想基地。

一、调查目的: 邓颖超祖居,是光山县保存较好的集自然资源、历史资源及文物资源、民情民风于一体的优秀景区,吸引众多慕名而来的参观者。为了更好的了解邓颖超等一代伟人的光辉历程,缅怀先辈丰功伟绩,继承他们的遗志,激励广大学生学习邓大姐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实现老一辈革命家强国富民的理想,我开展了本项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

为了对祖居有充分了解,我不但查阅了大量资料,而且做了实地考察。研究初期,我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掌握了一部分资料,对邓颖超祖居的历史文化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在暑假期间做了更深入的实地考察。

三、调查过程:

⒈第一阶段:

上网查阅文献资料,初步掌握了邓大姐的生平事迹,为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提供了线索。

⒉第二阶段:

实地参观邓颖超祖居的历史文化遗迹,了解这些古迹的现状,缅怀先辈。

四、调查结果:

邓颖超祖居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红色旅游景区。祖居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分东、西、中三个院落,座北朝南,前后两进,现存清代建筑房屋30多间,为两个独立四合院落,建筑结构严谨,格扇门窗古朴典雅, 是一座典型的具有南方特点的清代建筑。

祖居西院为徽派建筑古绣楼,一楼作祖居陈列,展出祖居当时家具及用品陈列;二楼为生平陈列,现有邓颖超生平事迹展板60多块,主要介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邓颖超的光辉一生。在西院还建有亭台水榭,水榭中养有名贵观赏鱼种,院内种植有来自中南海的海棠等名贵树木、花草,并僻有书房、练武厅及北大门等。

邓颖超祖居纪念馆自1993年以来,征集有关邓家文物1000件,搜集有关文献资料500余件,征集革命文物500余件,邓颖超遗物150余件以及一批相关文物,全方位的展示了邓颖超光辉的一生和邓家的历史。同时祖居征集了李瑞环、李铁映等30多位副国级以上领导人、王铁成等文化名人的题词、题字及周恩来、邓颖超生前文物。现祖居内陈列有周恩来和邓颖超同志生前文物及生平事迹展室、具有徽派建筑艺术风格的晚清大家豪宅寝室陈列室、西院后花院、祖居书房、练武厅、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文艺界名流题词碑廊等景点。邓颖超祖居纪念馆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四周种植有名木和奇花异草,景色怡人,将建设成为河南省最优秀的人文景区。

自邓颖超祖居景点对外开放以来,已先后接待了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家科技部、公安部等国家部委及省、市各级领导的参观、访问。协助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南京电视台拍摄《邓颖超》等电视台专题片。二00四年二月四日,邓颖超同志诞生100周年纪念活动在祖居内隆重举行,全国各地前来缅怀先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者络绎不绝,大大提高了邓颖超祖居的知名度。邓颖超祖居被河南省委宣传部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每天慕名前来参观学习者近千人。

五、调查收获: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邓颖超以共产党员身份参加国民党中央妇女部的工作,同部长何香凝真诚合作,联合和组织各界妇女投身国民革命。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邓颖超先后担任国民参政会中共方面唯一的女参政员和唯一的女政协代表,为坚持抗战、团结、进步,争取国内和平进行了不懈努力。

新中国成立后,邓颖超历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名誉主席,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付出了毕生精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邓颖超坚守:“我对妇女工作的关心和责任,一直承担到生命的终止。”的诺言,坚持“只有求得社会解放与民族解放,妇女才能得到解放”的观点,始终把推动妇女解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完成。

同时邓颖超和周总理的的爱情和亲情,表现他们之间“互爱、互敬、互勉、互助、互信、互谅、互让、互慰”的夫妻情谊及他们对亲属的热情相助和严格要求,更突出展现了他们把众多战友后代和烈士子弟视为亲生子女的高尚品格。

通过游览邓颖超祖居,我在欣享到古朴典雅的清代徽派建筑艺术风格同时,也了解了邓颖超等一代伟人的光辉历程,缅怀了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绩,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将学习她高尚的情操和高贵的人格,继承先辈遗志,实现老一辈革命家强国富民的理想!

第二篇:李大钊故居参观报告

红色之旅

——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 班级:09文化产业管理 组员:刘颖 2009311242 王翀 2009311249 邹晓慧 2009311256 韦丽萍 2009311262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一、红色背景 ................................................................................................................................... 3

(一)中国共产党党史简介 ................................................................................................... 3

1.建党初期(1919-1927) ........................................................................................... 3 2.国内革命(1927-1937) ........................................................................................... 4 3.抗日战争(1937-1945) ........................................................................................... 4 4.解放战争(1945-1949) ........................................................................................... 5 5.全面建设(1949-1956) ........................................................................................... 5

(二)中国共产党的三个历史阶段 ....................................................................................... 5

1.第一阶段 ..................................................................................................................... 5 2.第二阶段 ..................................................................................................................... 6 3.第三阶段 ..................................................................................................................... 6

(三)李大钊同志与中国共产党的联系 ............................................................................... 6

二、红色参观 ................................................................................................................................... 7

(一)东厢房南屋 ................................................................................................................... 8

(二)东厢房北屋 ................................................................................................................... 8

(三)西耳房 ........................................................................................................................... 9

(四)北房东屋 ..................................................................................................................... 10

(五)西厢房 ......................................................................................................................... 11

(六)四方小院 ..................................................................................................................... 12

(七)李大钊廉洁思想展览 ................................................................................................. 13

三、红色历史 ................................................................................................................................. 15

(一)李大钊同志生平简介 ................................................................................................. 15 1.青年学习和新文化运动时期 ................................................................................... 15 2.十月革命时期 ........................................................................................................... 15 3.筹备和建立中国共产党时期 ................................................................................... 16 4.国民革命时期 ........................................................................................................... 16 5.被捕就义 ................................................................................................................... 17

(二)北京李大钊故居简介 ................................................................................................. 17

四、红色感悟 ................................................................................................................................. 19 附注:组员合照 ............................................................................................................................. 21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一、红色背景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的党已经走过了90年艰苦奋斗的道路。今年,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了,随着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纪念日日益临近,我校各种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也越来越多。而我们小组的同学则选择了参观名人故居——李大钊故居来庆祝这个伟大的节日,并通过这个小活动承载我们小组成员对伟大的党同样真挚的祝福。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都怀着感慨和感激之情,每个人都在分享着这种骄傲与自豪,而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更需要在分享这种感慨和自豪的同时,多一份自己的感悟,多一份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多一份拥护党的热情。中国共产党自从1921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90年坎坷而光辉的道路,从一个只有五十多人的党组织发展成为拥有八千多万党员、执政六十多年的世界最大政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在90年前,中国正处在风雨如磐、长夜难眠的黑暗年代,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此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序幕。

(一)中国共产党党史简介

1.建党初期(1919-1927)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采取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采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方法,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举行讨伐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下进行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同国民党中的先进人士一起,在北伐军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在斗争的关键时刻,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共产党内发生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这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2.国内革命(1927-1937)

1927年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连续多次击败国民党的军事“围剿”。

在革命走向复兴的时刻,党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使党再次受到严重损失。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随后,党领导红军以异乎寻常的坚强毅力,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3.抗日战争(1937-1945)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深入敌人后方,发动人民群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抗日民主政权。根据地军民逐步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党领导敌后军民坚决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并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妥协逆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4.解放战争(1945-1949)

1946年6月底,国民党统治集团,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挫败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踊跃支援前线。国民党统治区掀起的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路线。“中间路线”遭到破产,人民民主统一阵线更加巩固和扩大。国民党政府陷入了全民的包围中。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5.全面建设(1949-1956)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的纪元。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愈战争创伤,调整旧中国的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大规模地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消灭了剥削阶级,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我国尔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各方面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的三个历史阶段 1.第一阶段

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之后的北伐战争,使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建立无产阶级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使农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民获得土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赢得了抗战胜利。1945年,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经过三年解放战争,于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政府。

2.第二阶段

建国之初,中国政府在多数地区成功地完成了土地改革。随后,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建立起一批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没有的基础工业。紧接着,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3倍,国民收入增长58%。1966年至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损失。1978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3.第三阶段

改革开放30年我党取得了八大成就: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GDP增长大幅度提高;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三)李大钊同志与中国共产党的联系

在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国人民取得伟大的胜利,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建党初期,我们的革命先驱为了建党而付出的鲜血与努力是否还被我们所牢记呢?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李大钊同志的墓志铭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从李大钊同志的墓志铭上,我们就可以了解到这位伟人不平凡的一生。确实,他的一生也是不平凡的。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李大钊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二、红色参观

李大钊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是西城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从1916年夏至1927年春,李大钊在北京工作、生活十年,先后居住过八个地方。在这个文华胡同居住了将近四年,是他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处居所。

故居是北京很传统的三合院,进门是李大钊同志的半身铜像,他的身后是鲜艳的中国共产党党旗。象征着李大钊同志为了中国革命奋斗的一生。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再往里面走,故居共有北房3间,东、西耳房各2间,东、西厢房各3间。接待我们的工作人员听了我们的参观原因后很是开心,她主动提出带我们去参观各个房间。

(一)东厢房南屋

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房间是客房,也就是东厢房南屋。这里是李大钊接待朋友,交流谈心的地方,它还是革命的同志们的聚会地,翟秋白、邓中夏、张太雷都是这里的常客,在这里不会有任何拘束,大家就在和自己的家里一样。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李大钊同志待人接物都是极和善的。讲解员还告诉我们,李大钊同志经常开完了会议,布置好各项事宜后,就会来这里弹琴唱歌,大声交流,这里常是欢笑声的海洋。革命同志们的友谊可见一斑。

(二)东厢房北屋

出了客房之后我们接着来到了李葆华的卧室,李葆华是李大钊的长子,他的11岁到15岁的年华就在此渡过,虽然只是小小的不足20平米的房间,可是李葆华在这里,在父亲的影响下学到了很多,日后也为中国的革命和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作为90后的我们,能在现在这么好的环境下读书学习,更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是要学一学先辈们这种刻苦的精神。

(三)西耳房

参观完李葆华的房间之后,我们来到了李星华的卧室,星华是李大钊的长女,年龄要比葆华小一点,她这里度过了她的9岁-13岁的生活,不幸的是,刚刚十六岁的星华在1927年就与父母一起被捕了,李大钊英勇就义后,星华就没有继续上学了,为了家庭,她不得不辍学照顾生病的母亲和幼小的弟妹。长期在艰难中生活磨砺了星华坚强的性格。1937年星华从中法大学经济系毕业,后期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工作。在生活的残酷折磨下,星华仍是顽强的挺了下来,这些都与李大钊的教导和以身作则是分不开的。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四)北房东屋

随后参观的是李大钊夫妇的卧室,李大钊的夫人赵纫兰要比李大钊大六岁,所以两人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然而李大钊夫妇共同生活的二十多年中,在一起最长久的日子就是在这房间中。李大钊夫妻二人关系很好,赵纫兰虽然识字不多,但是思想却很进步,也十分支持丈夫的革命事业,每逢有朋友来家里做客,赵纫兰都会十分热情的招待,所以李大钊对妻子总是满怀感激之情。然而赵纫兰却在1927年和李大钊一同被捕,她护着孩子,在监狱里被关押22个昼夜,受尽了敌人的折磨最后被中共河北省委追认为中共党员。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五)西厢房

卧室之后是西厢房,这里是李大钊同志的书房。书房的摆设很简洁大方。书房有四个大书柜,装满了中文和日文、英文、德文的书籍、报纸、杂志。临窗摆放着一个大写字台和两张条桌,几把座椅。书桌上摆着煤油灯以及一支笔,似乎还可以隐约感觉到有一位伟人曾在几十年前的晚上在如豆的灯光下伏案工作。

环境虽然简陋,但是在这里,李大钊主持过党的会议,明确表达党的名称应该是中国共产党。在这里,李大钊接待过文化名人、朋友、青年学生。在这里,李大钊写出的文章,涉及历史学、法学、政治学民族问题、妇女问题以及图书馆建设等,为中国现代文化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建树。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六)四方小院

出了各个厢房之后,我们来到了春意盎然的四方小院,小院中绿树红花相映成趣,门上方一块大匾遒劲的字体写着“李大钊故居”。宽敞干净的院落,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李大钊一样,做事果断不拖泥带水,所以我们再次合影留念。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七)李大钊廉洁思想展览

我们来到了李大钊廉洁思想专题展览馆,这里陈列了李大钊同志的各个时期的书籍,照片,活动事迹,手记,演讲稿等等。讲解员给我们细细解说每个物品在什么时间有什么意义。看到这些物品,我们了解到李大钊同志对工作的态度是多么的严谨,对同伴的生活是多么的关心。那时候虽然他月收入已有几百元钱了,但是他生活依然及其艰苦朴素,将省下来的钱用于革命活动,用于贫困上不起学孩子们,用于吃不起饭的工人身上。他那时身居多职,每天工作都特别繁忙,但是李大钊没有怨言,他觉得能为人民服务是他的光荣的职责,他白天奔波于各个社会活动,晚上就写大量的文章发表到杂志报刊上面,力图从思想上使人们得到解放,得到新思想的滋润。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出了展览馆,我们都感觉是经历了一场洗礼,一场红色的震撼。从卧室到纪念馆,每一处每一物都给我们很深的印象,先烈的思想事迹,为人处世,工作态度,每一处都值得我们现在的人们去学习,去纪念,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中国何愁不能富强,何愁不能完成伟大复兴?

三、红色历史

(一)李大钊同志生平简介 1.青年学习和新文化运动时期

李大钊同志,字守常,1889年10月29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七岁起在乡塾读书,1905年入永平府中学,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青年时代,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夺后,开始发表文章,揭露军阀官僚的统治只是加深了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1913年,含愤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在日本向中国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亡国条件后,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向国内寄发《警告全国父老书》。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同时也在这时,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他在《青春》一文中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他积极抨击以孔子为偶像的旧礼教、旧道德,向当时抬出孔子来维护自己统治的反动势力展开猛烈的斗争。

2.十月革命时期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李大钊同志受到极大的鼓舞和启发。他逐步明确地站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在1917年到1919年,他发表了许 15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多热情地宣传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与资产阶级改良派胡适展开了“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在思想界引起了广泛强烈的反响。他在1918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兼任经济学教授,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这年年底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并于次年主编《晨报副刊》。同时,他还协助北京大学学生创刊《国民》和《新潮》。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随着李大钊同志等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

3.筹备和建立中国共产党时期

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黄日葵、何孟雄、罗章龙等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为建党做准备。李大钊还在北京多次会见共产国际代表,商讨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与在上海的陈独秀遥相呼应,积极活动,扩大宣传,发展组织,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

4.国民革命时期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同志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在党的二大、三大、四大,都当选为中央委员。1924年底,任党的北方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在他领导下,北方党组织派出许多同志在冀、鲁、豫、晋、陕、内蒙和东北的广大地区开展了党、团工作,先后发动了开滦大罢工、二七大罢工等著名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斗争。1922年,他受党的委托在上海与孙中山先生谈判国共合作,并在1924年在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领导工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做出了重大贡献。1925年在孙中山先生北上时和逝世时,在五卅运动中,他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北方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斗争。他积极地进行广泛的统一战线工作,领导改组后的国民党在北京的组织。坚决反对国民党右派。他努力为南方的革命运动培养、输送了大批干部。他坚决支持当时主要在南方一些农村蓬勃兴起、同时也开始波及北方的农民运动,并著文论述开展农民运动和解决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他也注意在军队中扩大革命运动的影响,对冯玉祥将军五原誓师参加北伐起了重要作用。李大钊同志作为具有高尚道德品格的学者和革命家,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尊崇,名重当世,这是他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多方面革命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1926年3月18日,北京各界人民在天安门举行反对日本等国要求大沽口撤防的大会,并到皖系军阀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竟遭到段政府的血腥屠杀。李大钊同志在惨案发生后,继续领导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北方组织坚持斗争。

5.被捕就义

李大钊的革命活动,遭到北洋军阀的仇视,他们下令通缉李大钊。1927年4月6日,张作霖的奉军及所谓“京师警察厅”出动数百名宪兵、警察、特务,袭击苏联大使馆以及附近的远东银行、中东铁路办事处、庚子赔款委员会等处。李大钊同志被捕。先后被捕的,有范鸿劼、谢伯俞、谭继尧、杨景山等共产党员,以及邓文辉、张挹兰等国民党左派,共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最后他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时年38岁。

(二)北京李大钊故居简介

李大钊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西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从1916年夏至1927年春,李大钊在北京工作、生活十年,先后居住过八个地方。1920年春至1924年1月,李大钊一家在石驸马大街后宅35号(今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北院居住将近四年,这是他在故乡之外与家人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处居所。1979年8月21日,李大钊故居被公布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大钊故居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着特殊的价值。在后宅胡同居住的时期,是李大钊人生事业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也是他异常忙碌的时期。他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国共合作、领导北方革命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也是名重当世的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学者和思想家。在此期间,李大钊发表各种文章140余篇,文字总量超过33万余字,平均每9天一篇;参加各种会议120次,包括共产党三大、国民党一大等,平均每10天一次会;陪同会见、拜访各界人士30次,讲演30次(不算讲课),到广州、上海、武汉、洛阳、天津等地从事教学和革命活动。当年,许多青年都曾在李大钊家借住,感受过李大钊师长般的关爱和教诲。中共北方党组织的一些重要会议曾在李大钊的书房内召开。

党史专家一致认为,北京李大钊故居是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办中国共产党、领导北方工人运动、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等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最具代表性的历史见证。

李大钊所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特点等一系列论述,为中国共产党开创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先例,他的大量论著,有待于我们继续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李大钊自己非常喜欢这处住宅,这里是他与妻子儿女生活在一起最快乐、最开心的地方。李大钊的次子李光华、幼女钟华出生在这里,他的长子葆华、长女星华都是在这里耳濡目染,最终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2006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市文物局、西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李大钊故居的保护工作,斥资实施李大钊故居居民搬迁、文物修缮工程。

在市、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热情关注下,李大钊故居于2007年5月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80周年之际正式对社会开放。李大钊同志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 18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李大钊同志和其他无数先烈光荣地倒下去了,但是他们的牺牲没有使中国革命停止,相反,中国革命在牺牲者的血泊中继续前进,直至获得伟大的胜利。作为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同志的业绩将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的追怀和崇敬。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同志永垂不朽!

四、红色感悟

值此建党90周年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我们一行四个人有幸参观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同志的故居,这是一所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着特殊价值的居所。通过这一次短暂而又深远的红色之旅不仅仅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一代伟人的生平事迹,更带给我们太多无名的感动与内心的感悟。

追寻着前人的脚步,瞻仰着名人的居所,寻找着历史的足迹,让我们懂得了去尊敬伟人、尊重历史、更让我们懂得去反思自我、提升自我。

“铁肩担正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李大钊同志多次书写的对联,这也是对于他短暂却光辉的一生的真实写照。他倾其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领导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发起人和领导者之一;在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关心青年的成长,培养了一代革命领袖人物;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领导了北方工农运动,是北方工农运动的伟大领袖;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促成了国共首次合作;提出了党抓武装的军事思想,培养了一批军事人才;提出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为中国昭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但是就是一个值得人们去铭记的伟人在军阀政府的迫害下,英勇就义,当时的他只有三十八岁。

这是怎样的一种革命情怀?这是怎样的一种奉献精神?这又是怎样的一种坚定信仰?

这些问号一直在我们的脑中盘旋„„其实我们深知,正是这些宁死不屈、舍生取义的革命家才能有我们祖国今天的发展与强大,正是这些默默奉献、牺牲自 19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我的先辈们才能有我们人民现在的幸福与安康。我们要懂得感谢他们的付出,感恩他们的行动,同时也要用他们的一举一动来敦促我们这些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奉献社会的当代大学生。

我们现在是二十一世纪的学生,我们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更新的挑战,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来维护祖国的统一,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我们处在一个继往开来的历史时期,是在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成长起来的,我们肩负着祖国人民更多的期望,我们也要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在大学初期,我们很骄傲地向党组织提交了我们的入党申请书,那里包含了我们对于拥护共产党的忠诚与决心,那里充满了我们对于加入共产党的热情与渴望,虽然我们还没能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但是我们会在未来的道路中一直以严格的要求要求自己,不以自己的身份为荣誉来炫耀,不用自己的身份来谋取社会地位,而是以一颗平和的心去面对周围的人和事,以一颗热忱的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事,以一颗进取的心去弥补自己的不足,时刻以李大钊同志为代表的先辈们为榜样,继承革命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发扬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争取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国家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不过是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最幸福的年代,我们不曾经历过饥饿的折磨,亦不曾见过充斥着死亡和硝烟的战场,更不曾感受过坎坷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辛酸。或许就是这样的环境让我们养成了只懂享受,不懂付出的坏习惯,我们也成了前辈们担心的一代,但是其实我们90后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会出现在汶川地震的救援现场,给灾区的人民带来生命的希望;我们会出现在世博会的会展中心,为世界各地的人民提供热情的服务;我们会出现在北京奥运会的场馆中,为运动员及教练员保证优质的环境„„我们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希望前辈们相信我们可以扛起祖国的蓝天,我们希望未来可以在我们的手中掌握!

一转眼,就到建党90周年了。虽然90年在人类历史上不过是一首短暂的歌,但,这首歌,是中国人用自己的坚毅和勇敢谱写的。90后的我们,永远是中国的90后,深爱着自己的国家,深爱着足下的每一寸土地,深爱着身边的一切,懂得,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我们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去为祖国奉献!

红色之旅——记李大钊故居参观之行

附注:组员合照

21

第三篇:暑期实践报告——走进名人的生活

暑期实践报告

——走进名人的生活一.实践目的:

锻炼实践能力,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应用;了解名人的成才之路,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学会与人相处;最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暑期实践报告——走进名人的生活。

二.实践经过(内容)

在还没放假的这段时间里,宿舍的同学都开始计划自己的暑假生活了。总之,大家都不想浪费这么长的时间,都想能够多学点东西。

期末考试这段时间我过的非常充实,一边复习功课,一边出去找地方打工,这是自己第一次这样吧。想找一个既能挣钱,又能学到东西的兼职,跑了那么多地方,才知道真的挺难的。

国展中心暑期兼职招聘会的那天,我和同学一起去了那,那天天气很热,本来早晨的时候我们都想放弃了,可是忽然想起妈妈说过的话:“你不出去,不亲自实践,是不会知道事情到底是怎样的。”对呀,去了不一定会有机会,但不去肯定没机会。走进国展中心,一瞧,来的大学生还真不少,看了招聘的单位,大多是促销,家教……转了一圈,投了几份简历。忽然一个六十几岁的老爷爷叫住了我们,和我们聊了一些情况,没想到他是来为他的艺术工作室招俩名助手的,这可是我喜欢的工作呀,他要了我们的简历,让我们等通知,社会实践报告《暑期实践报告——走进名人的生活》。

那时我们并不知道那个老爷爷是谁。还是后来他打电话通知我们去工作,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原来他就是画家盖茂森先生。盖老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艺术专业高级职务评审委员,江苏省国画院顾问。曾应邀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办公厅创作《品茶图》,为北京人名大会堂创作大幅作品《雄风》。曾应邀赴日本、美国、新加坡举办画展和讲学。他最擅长人物画,尤其以仕女图著称。

他是一个画家,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的机会,因为我很喜欢画画,“小助手”这让我和另外一个同学兴奋了许久。

这一个半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和盖老师的相处是愉快的。在这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我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无论是他的品性,还是他的画,盖老师身上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这段时间的收获是很多的,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做人上的吧。初见到盖老师的时候觉得他人很有气质,也很和蔼可亲,清俊的面庞上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他人谦和开朗,无论是对画友,还是对我们这些晚辈,他都有问必答,乐于助人。平时他画画的时候,我们就会在旁边看着,有时看到不懂得地方,都会很好奇的问他,这让我了解到了很多水墨画的知识。没事做的时候我喜欢在他的工作台上描工笔画,他也会给出指导,鼓励我们要坚持。就算我和我的同学做错事了,他都不怪我们,还一个劲的安慰我们,第一次嘛,下次就会做好的。可见他的身上并没有名人的架子。那天,他分给我们一个任务:有时画家为了画水墨画时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会改变纸的渗透性,在画之前会将纸上刷上一种特制的水。我们需要将他调好的水刷在一张很大的宣纸上。但是,第一次就不小心将宣纸弄破了一块。要知道一张大的宣纸就要几百块呢。但他并没有怪我们,只让我们下次小心点,要会积累经验。虽然这只是一件很小的工作,但它绝对需要一个人的耐心和细心。我想成为一名小学老师也该对他的学生有如此多的耐心吧。他也很乐于助人,只要他身边的朋友有困难的,能帮到的一定不会拒绝。在那里工作感觉并不陌生,让人有种亲切的感觉,就像在和自己的长辈相处一样,得到关心指导,得到宽容谅解。我想这种与人相处的方式很值得学习,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吧。

在做事方面呢,盖老师更是比一般人认真,我想这就是他能够不同于一般人的原因吧。一张成品画他都会画上好几遍,直到满意为止,不像我,不论我满不满意都只画一遍。有段时间他要画一张周恩来与邓颖超合照时的画像,由于他对电脑不太熟悉,我们帮忙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同一个姿势的都要查很多张作为参考,他还亲自当模特摆姿势,为的是能够看清楚衣服肌肉等的明暗,我们就负责照相,校正姿势,这样的工作往往要持续大半天。盖老师也就要一直坚持这样的动作。盖老师已经可以退休在家休息了,可每天都还是坚持搞创作,想出新的东西,为了不受别人打扰,推掉了很多电视台的采访。我想这不只是敬业吧,还有一种对梦想的追求和坚持。对于我,两年之后就要踏上小学的讲台上,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敬业,有***,对学生负责……的老师。想要成为和盖老师一样优秀的人,我需要历练的东西还有很多。

第四篇:聊城历史文化名人研究研究性学习报告

聊城文化历史名人研究

题目: 聊城历史名人,聊城,了解聊城历史

摘要:聊城是中华文明较早的发祥地之一,悠悠数千载,出现过众多的英雄豪

杰、志士仁人,他们为聊城做出了重要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搜寻、整

理和探究聊城历史文化名人那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及其辉煌的成就,使聊城人民了

解聊城的历史和文化,培养我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对于将来建设

家乡,报效祖国具有重要意义。

引言:查阅历史典籍,上网搜寻资料,走访老人。前人研究几乎详尽。

研究方法与过程:借鉴已有资料,利用假期时间在聊城附近走访老人。需要的材

料有纸笔,历史典籍。

结果:

伏羲远古时期部族领袖,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传说为中华远古帝王

“三皇“之一据史志记载.伏羲在今阳谷县北境长期居住生活。清康熙十二年修

(阳谷县志》载:“阳谷北境有毖城,太皓伏羲氏之城也.故毖城传言为伏羲城。伏

羲或谓毖羲。城在阳谷安乐镇以北阳谷在伏羲城以南,为伏羲教民种谷之地。“伏

羲对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 仰观于天俯察于地,推出了24节气, 开辟了人类

认识自然的新纪元:他以超 人的智能,将观察到的一切用一种数学符号描述下来.

制作了八卦,用阴阳八卦 来解释天地万物的演化规律和人伦秩序。仓颉,上古时期黄帝史官。5000年前,他作为黄帝史官,伴驾南巡。在一

次古远山林里展开的狩猎活动中,他看到猎人们匍匐在地,仔细观察散落的蹄痕

印迹,用以确定野兽的行踪。他由此得到启发,突生灵感,以鸟纹兽迹为蓝图创

造了最早的象形文字。从此,祖先们告别了结绳记事的年代,开始了契木为文的

文明。

从此,世代传承发展,生生不息。钟鼎陶泥,甲骨汗青,铅火枣梨,刀笔毫

宣。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得以源远流长,积墨于今。这位补天浴日彪柄千秋的老

人,被后人虔诚地尊称为文字始祖。去世后葬于今东阿县铜城镇王宗汤村东南。

《东阿县志》载“在县(今平阴县东阿镇)北三十里,墓前有祠,久圯。道光五

年知县李贤书捐俸重建。”仓颉墓原有高大的墓冢,墓前有古碑数幢,祠堂三间,二层。此地尚存仓颉墓碑、仓圣桥等遗迹。

军圣孙膑

军圣孙膑,战国时齐国阿(今山东阳谷阿城镇)人,孙武四世孙,著名军事家。

孙膑早年与魏人庞涓共同习艺于战国时隐士鬼谷子。庞涓忌孙膑之才,借故施以

“膑”刑,意欲使孙膑从此隐迹于世。其后齐国使者暗中将孙膑载回,威王任孙

膑为军师。孙膑先为田忌设攻魏救赵之计,大败魏军于桂陵(今河南长垣附近),后又用“减灶”之法惑敌,于马陵(今莘县西南)预设伏兵,再败魏军。庞涓势

穷自杀,孙膑因此而名显天下。后隐居,著《孙膑兵法》。但失传久已,1973年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之竹简,经鉴定内有《孙膑兵法》残编,整理得440简,11000余言。

旧时阳谷阿城镇有孙膑庙,阳谷城北有孙膑阁及大、小迷魂阵,莘县有马陵之战古迹等多处。

曹植(192-233)字子建,沛国谯人,三国魏杰出文学家,太和三年封东阿王,期间“登鱼山,闻岩岫诵经,清婉遒亮,远俗流响,遂拟其声,而制梵呗”,“纂文制音,传为后世”(《法华玄赞》),世称“鱼山梵呗”或“鱼山呗”。我国最早的佛教梵呗就是从曹魏时代开始的,曹植就是“改梵为秦”的中国化佛曲--梵呗之音创始者。作为最早的中国佛教音乐,“鱼山梵呗”影响深远,直到今天仍兴盛世界。旧志将“鱼山闻梵”列东阿古八景。今东阿县鱼山麓有曹植之墓,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谢榛清代名臣(1495—1575年),字茂秦,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履山人,临清人。“后七子”之一,明朝著名文学家。谢榛初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以他为首,倡导为诗摹似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襄精华。”后为李攀龙等排斥。晚年客游诸藩王间。其诗以律、绝见长,内容多为对家乡眷恋之情及政治上的抑郁不平,形式古雅玲珑,功力深厚。其诗论,主张“文随世变”,“有意于古,而终非古”,但仍未脱离拟古主义。著有《四溟集》十卷,《四溟诗话》四卷。

傅以渐(1609—1665年),字于磐,号星岩。聊城人。清顺治三年(1646年)进士,为清代开国状元。初任弘文院修撰,后任国史院侍读学士、秘书院大学士,顺治十四年加封太子太保,次年授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曾奉旨纂修《明史》、《清太宗实录》,任清太祖、太宗《圣训》总载,又奉命屯曹本荣合著《周易通注》,还曾奉旨总编《通鉴全书》、著作仅《四书易经制义》尚存。傅以渐在政治、文化上多有建树,深得顺治帝器重。后因病辞仕归家,曾主持编撰《聊城县志》。康熙四年病故,葬于聊城傅家。

张自忠(1891—1940年),字荩忱,临清唐园村人。著名抗日爱国将领。1914年投笔从戎。曾率部重创日军,取得喜峰口之役大捷。1938年任27集团军团长。率部在鲁南重创日军,为台儿庄战役胜利奠定了基础。6月又率部在信阳得胜关一带阻击日军西进,并升任33集团军总司令。1939年5月10日两次重创日军,取得“鄂北第2次大捷”,荣获“宝鼎勋章”,晋升为第5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1940年5月在日军10万重兵三路进攻下,坚决迎击日军,重创敌人,后因寡不敌众,率部撤至南瓜店附近杏仁山。16日,日军进攻,最后伤亡殆尽,张身负七处重伤,壮烈殉国。这是抗战时期牺牲在疆场的唯一一位集团军总司令。重庆和延安分别举行盛大隆重的葬礼和追悼大会。1982年4月16日,国家民政部追任为“革命烈士”光荣称号。

李苦禅(1899—1983年)原名李英杰,号超三,聊城市高唐人。中国现代著名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幼年受民间艺术启蒙。1922年考入徐悲鸿主持的北平艺专,学习西画。1923年,拜师齐白石,学习国画。师古又不泥古,

独创了大写意花鸟画的一代风范。为白石老人生平最得意门生和尊友,曾为之题“弟子苦禅画,白石门下只此人也”。1939年,因“抗日爱国罪”被捕入狱,坚贞不屈。1949年,被徐悲鸿聘为北平国立艺专教授,当年并被推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央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等职。1983年6月11日病逝。

傅斯年(1896年-1950年),字孟真,聊城人,清朝开国状元傅以渐第七世孙,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史学家。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被誉为“通才”。一生著述丰厚,对新文化建设、历史学新领域的开拓、新教育思想的提倡等均有卓越的贡献。无论作为学者,还是作为社会活动家,傅斯年先生在中国现代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季羡林(1911—)山东清平(今临清)官庄人。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作家。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赴德国留学。1946~1983 年,被北京大学聘为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1978~1984年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等职。其学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对中世纪印欧语言的研究上,建树颇多。主要著作有《1957-1959印度民族起义》、《天竺心影》、《牛棚杂记》、散文《月是故乡明》、译品《大唐西域记今译》等。他博古通今,被称为“学界泰斗”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文化内涵底蕴非常丰厚,其历史上出现的文化名人谓是灿若星河,不胜枚举,是聊城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亮丽品牌,是一个地方文化发展中的最有力武器,也是每个聊城人都应熟知的历史文化,是每个聊城人热爱这方热土的体现。

第五篇:青岛名人故居简介

青岛——一个美丽的城市。“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多少年来已经成为了游客心中的旅游天堂。“青岛之红瓦绿树、青山碧海,为中国第一„„恐昔人之仙山楼阁亦比不及,诗文不足形容之。”康有为的话成为青岛标志性的评语。青岛别有韵致的人文景观与美丽多彩的自然景观是浑为一体的。康有为、沈从文、闻一多、老舍、洪深、梁实秋、王统照、萧军、萧红、舒群等这些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拥有一定声誉的文化名人都在青岛留下了他们的故居,这些名人故居见证了青岛人文发展中引以为荣的一段历史。

老舍故居:黄县路12号,为二层楼房,座北朝南。30年代中期老舍在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期间曾在此居住,并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文博士》等一批优秀作品。 住在二楼的是作家黄宗江、黄宗洛、黄宗英三兄妹。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康有为故居:始建于1899年,三层德式砖木结构建筑,为德占时期总督府要员官邸。1924年康有为先生购买此房作为寓所,直至1927年3月病逝于此,现为山东省 文物保护单位。康有为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先生长期流亡海外,辛亥革命后方得以回国。1917年他第二次来青岛时,市政当局安排他在此下塌,先生对此处十分满意,于次年购买并进行改进装修。嗣后先生在此会见文化要员,潜心研讨书艺,因此故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青岛市对故居的维修十分重视,1986年曾作过维修并对外开放,其时86岁高龄的康有为弟子刘海栗来青时,亲笔为康有为故居题词,并为康有为墓撰写了碑文。2000年初青岛市政府根据市人大常委会议案精神,拨出专款,由市文物局全面维修,并于同年国庆期间正式对外开放。 康有为来青时,当时居住青岛的清朝第二代恭亲王溥伟欲举家北迁大连,二人私交甚笃,溥伟便将其家具赠送先生。现故居内起居室、会客室、书房等室内家具,均为当时亲王所赠。康有为故居虽不豪华,却十分高雅,足以反映康先生的审美康有为故居陈列馆重新修复开放后,增加了《康有为生平图片展》和《康有为藏品珍品展》二个展览。图片展以详实的资料和丰富的图片,介绍了先生坎坷奋斗、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一生。藏品珍品展出了康有为书法原作、使用过的器物以及先生流亡海内外时收藏的艺术珍品,康先生后裔捐赠的不少珍品也同时与观众见面,这两个展览的不少文物资料均为第一次与观众见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物研究价值。

孔祥熙故居:郧阳路33号。 孔祥熙早年留学美国,是基督教徒,与同学王正廷同属基督教一个兄弟会,王正廷还担任兄弟会会长。他们回国后都成为基督教中国青年会理事。当时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与世界基督教青年会有着密切关系。五四运动后,中国与日本谈判收回青岛及山东的权益,王正廷是中国首席委员,在国际外交界中成了知名人士。还在中国参加奥委会之前,1922年王正廷就已成为国际奥委会第一位中国委员。这年12月,中国政府收回青岛,称胶澳商埠,原拟由王正廷任督办,后改任他为外交总长,由熊炳琦任胶澳督办。王正廷代表中国政府参加了中国收回青岛仪式。在王正廷推荐下,孔祥熙任胶澳商埠电讯局长、实业处长,这是孔祥熙迈入政坛的第一步。 孔祥熙认为青岛是中国城市中最适宜居住的,在太平山南麓修建郧阳路时,他在山坡上购地建了别墅。 也是在王正廷推荐下,孔祥熙成为国际奥委会的第二位中国委员。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后,孔祥熙屡任高官,掌握财政大权,很少到青岛来。他的女儿孔四小姐曾住在这里。 孔祥熙别墅在太平山南麓,面瞰大海,位置绝佳,且造型美观,曾作为植物园办公楼。

郭沫若寓址:太平角一路23号。 郭沫若,字鼎堂,四川乐山人。一代学者、诗人、文学家、史学家。 1956年郭沫若第一次来到青岛,住在太平角一路23号,这里曾是一处美国人的别墅,位于一处岩崖之上,推开窗扉便是汇泉角与太平角环抱的太平湾,郭沫若说这里像日本的博多湾。 郭沫若久慕崂山之名,去游山、考察,由青岛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张铮夫同志陪同。他们乘车经王哥庄先游了太平宫,又经东海路去华严寺。一路上的景致令他十分兴奋。 到华严寺内外游览之后,他说崂山景色这里最好,“负山函海”,可以久居。他还仔细听取了关于于七事迹的介绍。寺僧献茶之后,陪他欣赏了寺中珍藏的书法绘画、文物图书,他都认真鉴赏。他对寺中收藏的两部《册府元龟》很感兴趣,尤其是其中的一部抄本。《册府元龟》是宋代编写的一部大型类书。类书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大型工具书,大体上相当于外国的百科全书。《册府元龟》编纂严谨,很有价值。但从清代中期,宋朝刻本已经遗失,建国后出版的《册府元龟》是根据明代刻本重印的。郭沫若看了良久,认为这部抄本与明本不同,有可能早一些,经与寺僧协商借了几册带回去。经他校勘,鉴定为元代抄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个版本,十分珍贵。“文革”期间破“四旧”的时候,市文化局派人去华严寺“抢”出了这部《册府元龟》。1980年全国古籍善本普查的时候,专家组来到青岛,一致鉴定它确为元代抄本。这部《册府元龟》成为国宝级的海内孤本,幸赖当年郭老的鉴定。在青岛,郭沫若流连于山海之间,尤其是见到一些日式建筑,常常回忆起在日本的读书和流亡生活。四川、北京均保留有郭沫若故居,他在青岛生活过的太平角一路23号寓址也保存完好。

梁实秋故居:鱼山路33号。30年代初,梁实秋在青岛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期间曾在此居住,并创作出版了《文艺批评集》,开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院内留有梁实秋当年栽植的树木。故居巷口有青岛市文物局立的铭牌。梁实秋认为在青岛的四年是他一生中家庭最幸福的时期,还认为在中国从北疆到南粤,以青岛为最好。

沈从文、巴金故居:福山路3号。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现代著名作家。 沈从文早年便从湘西小城到了上海、北平等大城市,以其智慧、灵性和勤奋,20年代末已是知名作家。沈从文的许多作品发表于《新月》刊物,与徐志摩等有深厚友谊。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建校,文科教师中几乎全是“新月派”人物,包括梁实秋、闻一多、方令孺、孙大雨、陈梦家等,正如鲁迅所说,是“新月派”的天下。沈从文觉得只靠写作的稿酬还难以维持生活,在徐志摩介绍下,青岛大学聘沈从文为中文系讲师,沈1931年来到青岛。这时青岛大学为教师在福山路(今3号)新建的一座宿舍楼刚刚建成,建筑瓦砾尚未清除完。沈从文在回忆那段生活时谈到:“房屋刚粉刷过,楼前花园里花木尚未载好,只在甬道旁有三四丛珍珠梅,剪成蘑菇形树顶,开放出一缕缕细碎的花朵,增加了院中清韵风光。”《新月》杂志的主编叶公超来青岛,曾为他在楼前拍摄了一张照片。青岛福山路住所位于八关山麓,前瞰大海,既不“窄”又不“霉”,因而心情很好,他的业余时间全用来写作。他说:“我的住处已由干燥的北京移到明朗华丽的海边。海天那么宽阔,无涯无际,我对人生远景凝眸的机会便较多了些。”又说:“大约因为先天性供血不足,一到海边,就觉得身心舒适,每天只睡三小时,精神特别旺盛。„„在青岛期间,正是我一生中工作能力最旺盛、文字也比较成熟的时期。” 沈从文在青岛期间写了大量作品。其中包括三部人物传记:《从文自传》、《记丁玲》、《记胡也频》和《月下小景》等二十多篇中、短篇小说,还有《论徐志摩的诗》等十几篇。短篇小说《风子》是以青岛为背景,也以岳萌为影子。沈从文喜欢崂山,先后六次去游崂山,有一次在山中住了许多天,他见到崂山九水的清纯少女联想到家乡湘西少女,便构思酝酿了一篇小说,1933年离青去北平后才写成,这就是他的代表作《边城》。《边城》在香港拍为电影时,导演恰也是钟情崂山的青岛人严俊(原青岛“铁中”的学生)。在北平,沈从文还创作了以青岛大学教授为原型的小说《八骏图》。

沈从文早年卖文为生,生活清贫,1932年他到上海将一部分作品送给了巴金,巴金为他出版了小说集《虎雏》。他邀巴金到青岛做客,巴金迟迟未能成行。巴金在《写作生活的回顾》一文中说:“夏天来了。我的房间里热得跟蒸笼里差不多。我的心像炭一样燃烧起来,„„在这时候我却忘掉一切地把头俯在那张破旧的书桌上。”在他终于写完长篇小说《雨》以后“才开始我渴望了许久的北方的旅行。住在青岛一个朋友的山中宿舍里”。这个朋友便是沈从文,“山中宿舍”是青岛大学为单身教师在八关山麓建的宿舍。这里地势很高,推开窗扉,面前便展现出葱郁的汇泉和碧波荡漾的汇泉湾。巴金说,沈从文没读过什么书,他的写作全是自学的成果,徐志摩介绍他到青岛大学任教,他十分珍惜,但仍利用晚上来写作。他十分疼爱自己的妹妹,为了使她有文化,接妹妹来青岛大学读书。沈从文兄妹陪巴金游览青岛,从汇泉炮台经俄国公爵别墅(今花石楼)到太平角。在江苏路基督教堂的台阶上谈天说地。巴金羡慕沈从文兄妹生活在这样一个好的环境。

建国后,全国文联组织生活在原“国统区”的文艺名人到老解放区参观。上海的作家、艺术家组成一个团到山东解放区参观、学习。参观完之后一部分人来到青岛,这是1950年,其中有作家巴金、李健吾,音乐家周小燕等人。巴金在青岛访问了朋友,周小燕去在青岛的华东大学艺术系参加座谈会。巴金说:经过18年,青岛海天依旧,但已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青岛了。巴金是四川人,但在上海生活了70年之久,他在成都的旧居已不存,上海还有4处旧居,青岛福山路3号巴金写作《爱》时的寓址尚存。

一多楼:位于八关山和青岛三交界处的青岛海洋大学东北角。闻一多先生于1930年夏来青岛,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先后住在大学路、文登路。1931年迁至该楼内。 解放后,闻一多故居定为此处,命名为“一多楼”。1978年海洋大学将一多楼辟为“闻一多故居展室”,并在楼前建造花坛,正中竖立闻一多半身大理石塑像,座上刻着他的学生、著名诗人臧克家撰写的碑文。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沈从文故居位于八关山麓福山路3号。1931年至1933年沈从文在青岛大学中国文学系执教期间在此居住。1932年巴金来青岛时亦住沈从文寓所。沈从文在此先后创作了《从文自传》、《记丁玲》、《月下小景》、《八骏图》等名著名,《边城》也是在这期间酝酿而成的。沈从文故居斜对面曾是著名作家吴伯箫的故居,后因城市建设被拆除。

汪静之故居:位于驻青某海军部队内的“山海楼” ,新文学运动早期,汪静之和冯雪峰、应修人组织了一个“湖畔诗社”,出版了诗集,被称为“湖畔诗人”。汪静之写了中国第一首“情诗”——《过伊家门外》,受到广大青年欢迎,但却受到封建卫道者的进攻。他的诗集有《蕙的风》等。1933年,青岛市立中学聘汪静之和翻译家章铁民来校任教。章铁民先来青岛看了看,他给汪静之写信说:“南窗外是海一般的绿林,绿林一般的海,望一望窗外的绿林,立刻忘了疲劳。校的西邻是一个其大无比的公园„„”。于是汪静之也来到青岛,二人共任教于市立中学,共同住在一座宿舍楼里,北依太平山、前瞰大海,他们称它为“山海楼”,他写道:“晚上听着雨声,市上的电灯在眼底闪耀,潺潺的雨,在冲洗山林。”大概是在市立中学任教的还有王统照、陈翔鹤、张友松等,均是作家、翻译家,因而学校里文艺气氛很浓,学生们组织有涛社、青岛文艺社、黄金时代社等文学社团,在几家报纸上出刊文学周刊,汪静之的山海楼上集中了许多文学青年,充满了青春和文学的气息。这一时期的市立中学涌现了于黑丁、周世超、李白凤、李普、黄宗江等一批以后成名的作家。汪静之十分喜欢青岛,他说:我一生最喜欢的两个地方,一是西湖,一是青岛,他说:“欲把青岛比西湖,秀美柔美各五分。”

由此可见,名人故居记载着城市历史,传承着岛城文化。研究、保护和开发现存的名人故居,对保护岛城历史风貌及促进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还需使现有的名人故居不断修缮,使其开发利用,从而使其成为岛城城市文化真正的一张名片。

上一篇:秘书年终个人总结下一篇:米芾书法作品赏析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