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要有担当

2022-07-11

第一篇:年轻干部要有担当

年轻干部要敢于担当

3月1日,在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刘云山指出,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是领导干部的时代责任。党的十八大对未来发展做出战略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面对繁重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领导干部必须有为党尽责、为国奉献、为民分忧的担当精神。

但现在某些部门干部软弱涣散仍是一个问题,面对矛盾和问题不愿担责、不敢担当,认为“位卑言轻”、“忍一时风平浪静”,给党和国家的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的隐患。其实我们要清楚的知道:“桥的价值在于承载,人的价值在于担当”。担当是一种责任、一种自觉,更是一种境界追求、一种拼搏意志、一种奉献精神。当前,我们正处于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键时期,时代的呼唤要求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敢于担当,这一点对于年轻干部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敢于担当就要体现在面对问题时,要勇于闯勇于试,敢为人先;面对困难时,要迎难而上,不怯不惧;面对风险时,要敢抓敢管,敢于负责。但敢于担当却不仅仅靠勇气、靠蛮干、靠闯劲,更要靠的是智慧、是胆识、是方法。

敢于担当,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责任意识。工作不是想

怎么干就怎么干,而是要时时刻刻从为人民服务的角度出发,为国家地区经济社会的中心大局出发。只有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对自己负责、对工作负责,更是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其次是要提升学习能力。随着国际形势的转变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化,各种问题和矛盾日趋复杂化,老经验、老办法已不能适用,这就需要我们年轻干部善于学习,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状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担当责任的能力。最后是要心系群众。年轻干部本来就因为工作时间短,工作实践能力不足,若一味的坐办公室工作,是无法了解人民疾苦,为民服务的。从办公室里走出来,深入基层是最好的提升实践能力的方法,也才能更好的做到为民担当。

第二篇:年轻干部要敢于负责勇于担当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希望,面对责任和使命,不能缩手缩脚、畏首畏尾,要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在负责中进步,在担当中成长。

第一,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是一种责任,要有坚不可摧的忠诚,做一个头脑清醒的人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年轻干部要承担起事业重任、要把忠诚作为第一政治品质。年轻干部要牢记教诲,牢记重托,把“忠诚”作为政治底色来坚守。

一要把忠诚视为信仰。做一名年轻干部,不仅应忠于党,更应忠于国家和人民,要把忠诚可靠作为自己永远的信念和操守。我们党走过了90载风雨历程,创造了今天辉煌的事业,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忠诚不渝,前赴后继,不懈努力取得的成果。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年轻干部不仅要忠诚可靠,更要把忠诚当一种信仰,一种操守,一种血液,一种旗帜,永远坚持下去。希望年轻干部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保持一种蓬勃进取的精神,在不同的岗位上尽职尽责,让理想信念之树长青。

二要把忠诚熔为激情。激情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有激情,就是有昂扬向上、勇争一流的精神状态,有敬业奉献、创新创造的职业操守,有迎难而上、坚忍不拔的不懈斗志。对党和人民及事业的忠诚,就是要把忠诚演绎成澎湃涌动的激情、持续不断的能量,奋力前行,永不言退。曾国藩说过:“凡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因此,年轻干部对理想的坚守,对忠诚的坚守,不是一种平庸无为的坚守,不是一种煎熬无奈的坚守,而是要拿出超乎寻常的干劲,激情似火的闯劲,在平凡岗位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为人生添彩,为党的事业增光。

三要把忠诚化为奉献。无私奉献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的积累和沉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忘我奉献精神感动了一代又一个代人,90年来共产党人坚持的宗旨一直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年轻干部在工作中一定要具备一种无私奉献的品质,在工作当中不用领导提要求,不用同事去监督,在自己的岗位上务实工作,无私奉献,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坚持群众观念,培育和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时时处处坚守着无私的奉献精神。

第二,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是一种能力,要有谋事布局的才气,做一个勤奋学习的人

胡总书记讲“四种危险”之一就是“能力不足的危险”。这就需要年轻干部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生活常态,不断学习、实践、积累,以拓宽视野,提升能力。

一要把学习当工作。儒家大宗师朱熹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年轻干部成长的力量源泉就是学习,学习是干好工作的第一需要,也是履行好职责的必然要求。很多年轻干部工作经验不足,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这些都需要在工作中切实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不断从学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学习中推动工作,在工作中深化学习,努力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以不断丰富工作经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不断增强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二要把学习当生活。学习是干部提升境界的立身之本。清代学者萧抡说:“一日不读书,心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更是“一天不读书,便不能够生活。”他们能够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就是因为把学习当作了一种基本的生活需要。作为年轻干部,一定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拿出一股挤劲,发扬“钉子精神”,哪怕每天挤出半小时,即使读上几页书,看上几张报,天长日久必定会有滴水成河、积少成多、集小胜为大胜的功效。这样,我们的知识才不会老化,思想才不会僵化,能力才不会退化,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三要把学习当爱好。现在有这么一种现象,有的年轻干部想起来就学习,忙起来就放弃,学习不能持之以恒。如何克服这种现象?我个人认为比较有效的办法是“把学习培养成为个人爱好”。人的爱好多种多样:有人喜欢打球,有人喜欢跑步,有人喜欢爬山。有人曾经作过测算:打羽毛球1小时消耗456卡路里,跑步1小时消耗900卡路里,爬山1小时消耗的热量更多,这么“苦”这么“累”,可是很少有人抱怨,因为运动已经成为他们的爱好,“苦”和“累”融入“快乐感受”之中。英国文学家理查·斯蒂尔爵士说过:“阅读之于心灵,犹如运动之于身体一样重要。”既然如此,年轻干部就要把学习培养成为一种个人爱好,进而养成一种个人习惯,这样,学习起来就会觉得兴味盎然,手不释卷,学习也就会感到轻松愉快。

第三,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是一种勇气,要有攻坚克难的闯劲,做一个务实创新的人

邓小平同志曾说“要搞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有摸着石头过河,要敢于冒险,打破常规”。这番话既适用于我国发展现状,也适用于处在干事初始阶段的年轻干部的现状。百舸争流,不进则退,年轻干部只有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闯劲,才能在工作实践中加快自身成长。

一要敢想。敢想,本身就是对工作负责的一种态度。年轻干部思维敏捷,精力旺盛,对知识的积累和掌握也较为快捷,要敢于想前人所未想,敢于创新,敢于突破。工作中要善于解放思想,学会灵活转变自己的思维,跳出已有的框架,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破除固步自封的想法,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问题,以科学的态度、开阔的视角、崭新的思维找到创新的灵感,用心、上心、尽心地去思考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敢于和过去比,突破自己;敢于

和先进比,超越他人,从而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提升。

二要实干。万丈高楼平地起。年轻干部的成长,夯实牢固的基础很重要。只有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才能成就大事,才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彼岸,决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一定要把目标远大与脚踏实地结合起来。海尔集团有句名言,“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就是不平凡,做好每一件简单的事就是不简单”。年轻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起求实务实的工作理念,从小处努力,把小事办好,工作说了就办,定了就干,件件有着落,事事出成效,做一名务实的干部。如果总想着做大事,不屑于做这些具体的工作,那么所谓的大事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不仅自己最终一事无成,而且会贻误工作。

三要勇闯。年轻人干事就要有朝气、有激情、有魄力。工作上,有了思路,有了基础,就要放开手脚,发挥年轻的优势,发扬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敢破敢立,直面难题,敢抓善管,敢担责任,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县委在用人上不求全责备,用人所长,用的就是年轻人那份热情、那股冲劲,用的就是那些坚持原则、敢于负责的干部。唯唯诺诺、稳稳当当不应该是年轻人的个性,更不是县委所希望看到的。当然,只有一股闯劲、冲劲、韧劲是不够的,还要认真研究解决复杂问题的方式方法,善于把敢闯敢干与科学实干结合起来,既敢干又会干,才是大智大勇的将才。

第四,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是一种境界,要有推功揽过的气度,做一个淡泊名利的人

一个人敢于负责,推功揽过,这是顾全局、创和谐之举,也是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年轻干部一定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有容人容事的雅量,有推功揽过的气度。

一要有博大的胸怀。古人说:“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作为年轻干部,必须用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度去做人做事。要胸怀全局,站在全局的、长远的角度看问题、办事情,在大局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要思维开放,把目光放长远,敢于去看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大力塑造海纳百川、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形象。要宽容豁达,古往今来,有所作为的人,无一不是有容人的海量。战国时期,老将廉颇忌恨蔺相如位尊权重,多次给蔺相如难堪,而蔺相如处之泰然,处处谦让,最终两人遂成刎颈之交。将相和的佳话至今为人们所传诵。年轻干部一定要以博大的胸怀为人,以真诚的态度待人,以欣赏的眼光看人,时刻做到与人为善、与人为伴,在和谐的环境中合作共事、共同进步。

二要有推功的雅量。能推功是做人的一种境界,会推功是处事的一种睿智,推功不但是一种胸怀、一种品质、一种风度,更是一种坦然、一种达观、一种超越。推功决不亏,惜福才有福。《菜根谭》上有一句话说得好:“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推功是一种处事做人的至善境界,一个善于推功的人,必定是厚德载物、大智若愚之人。年轻干部做人要学会推功,过于计较,得失心太重,反而会舍本逐末,丢掉应有的幸福。不能推功的人,在是非纷争中斤斤计较,势必要遭受更大的灾难,最终失去的反而更多。

三要有揽过的气魄。勇于揽过,是一个人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有些人看到成绩,蜂拥而至,一旦失败,就把错误归咎于别人。这不仅是工作作风的问题,更是一种失职行为。德国政治学家马克斯·韦伯在谈到责任时说:“在政治领域里,最终有两种罪过不可饶恕:不务实际和不负责任。”其实,犯了错误,越推卸越被动。如果一味地推卸责任,这样还有哪个领导信任你?还有哪个同事愿与你共事?还有哪个职工愿跟你工作?勇于承担过错,才能得到领导的谅解、干部职工的信任,也才能真正树立威信。年轻干部要在成绩面前不争功,更重要的是在问题面前不退缩,要勇于承担责任,在改进错误中增长才干。

第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是一种操守,要有防腐拒变的品质,做一个清廉自守的人

“物先自腐,而后虫生”。年轻干部要把清廉自守作为第一操守,时时、事事、处处牢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管住小节、守住清贫。

一要心静。俗话说的好:“心里有廉洁这杆秤,做事就有准星”。青年干部由于涉世未深,在面对外界这样或那样的诱惑时,可能会把持不住,在思想上被腐蚀。所以,我们一定要心静,要心存廉洁,要心中坦然,要心无旁骛,这样才能无欲则刚,也只有心静如水,才能抵御一切不良的作风,才能保持自己的本质不变,才能做到清正廉洁。要守得住清苦,安于清贫、敢于吃苦,不贪不占不攀比。要耐得住寂寞,甘当无名英雄,不争名、不揽功、不图利。要挡得住诱惑,不为钱所动,不为色所迷。

二要身正。“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身正是我们年轻干部做人的底气、做事的硬气。年轻干部一定要正派做人,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思维,做到慎重、慎行、慎权、慎友。一定要公正办事,按规律办事,按规矩办事,按原则办事。一定正道从政,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用平和的心态对待别人职务的升迁,不要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官位,要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同时,要重视小节,留心小处,“积羽沉舟,群轻折轴”,要见微知著,时时处处防微杜渐,不在小事上自我放纵,不让腐败从小事上打开缺口。

三要感恩。感恩,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传统美德。年轻干部,沐浴党的阳光,背负国家未来,无论身处何种岗位,地位如何,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离不开领导同事们的支持,离不开家庭的关爱。可以说,没有这些,就没有年轻干部的一切。每一名年轻干部都应该自觉增强感恩意识,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师长的教导之恩,感谢组织上的栽培之恩,感谢同志间的帮扶之恩。只要永怀感恩之心,才能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理性地对待同事的每一次进步,正确地看待每一次升降去留、进退流转,才会在人生征途走得更坚实、更远。

第三篇:领导干部要有历史担当

随着地方各级领导班子换届,一大批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陆续走上新的领导岗位,形成新的领导集体。时代有新要求,人民有新期待,新班子如何造就新气象?首要一点,是自觉树立从政道德,也就是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常修为政之德”。

老百姓中流传一段话:“有德有才,大胆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坚决不用”。群众为何如此看重政德?因为作为政德主体的领导干部,不同程度地掌握着党的领导权和国家权力。一般人无德,影响再大也可想见;主政一方的领导干部失德,则会损害社会进步、危害人民利益、贻害党的事业。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一个领导干部是否有政德,看的是他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真心拥护,还是虚与委蛇;对中央决策部署是认真执行,还是阳奉阴违;在大是大非面前是清醒坚定,还是模糊动摇;对人民群众是满怀真情,还是感情淡漠;在急难险重任务前是挺身而出,还是临阵退缩;在矛盾纠纷问题前是迎难而上,还是明哲保身;对个人名利是淡泊处之,还是热衷追逐;在道德操守上是慎独慎微,还是言行不一。概言之,看他能否正确处理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虚与实的关系,把握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说到底,看他是否能有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

今天的中国,正处千年未有的大变革中,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挑战,执政党的领导干部,最大的政德就是历史担当。思想政治领域风云激荡,没有自觉的政治担当,如何能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心,熔铸到执政兴国的政治实践中?转型期中国矛盾不断积累叠加,没有自觉的社会担当,如何能攻坚克难化解社会问题、激流勇进突破发展瓶颈、不畏艰险推动改革大业?精神文化阵地百舸争流,没有自觉的文化担当,如何能凝聚社会共识、重振民族精神、建设文化强国?

“文革”中小平同志曾两陷逆境,但他再度出来工作时,仍决然表示:“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的选择与担当,才会有社会主义中国开天辟地的伟业、改革开放中国激荡人心的篇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国举世瞩目的辉煌。权既为民所赋,当为民所用,这是最深刻的为政之德、最根本的党性修养。

一个干部被推选到领导岗位上,意味着个人的机遇,更预示着历史的责任。今年是小平同志南方谈话20周年,面对日益峻迫的“发展以后的问题”,面对“四大危险”与“四大考验”,我们党所承担的领导责任,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繁重,这一代领导干部必须有更大的历史担当,考虑的不能只是眼前的平稳发展,更应有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倘若只计个人得失,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问题不敢抓,面对风险不敢闯,不敢作为做庸官;倘若热衷表面文章,大张旗鼓弄虚,花团锦簇作秀,不愿作为做昏官;倘若在其位不谋其政,上不能利党,下无以益民,无所作为做懒官;甚至弄公权以谋其私,贪赃枉法,胡乱作为做贪官,则不仅损害党和政府形象,更会让人民丧失信心。

有政德才会有政绩。全国已有14个省区市党委完成换届,今年还将有17个省区市党委要进行换届,地方人大、政府、政协换届也将全面展开。各地选拔新班子时,要将政德作为重要标准;换届后的新班子,更该认真思考:为政之德如何修?

是与非不容含糊——换届之际说政德之二

我是谁?为了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对这些根本性、原则性问题的回答,关系到抱有怎样的理想信仰、秉持怎样的根本宗旨、选择怎样的方向道路。在这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旗帜鲜明地坚持“是”、反对“非”,是领导干部政德的基本要求。

是与非的问题,说到底是如何认识党、如何认识人民、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问题。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了绝大多数人的政党。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90年艰辛探索始终铭刻人民利益;无论是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还是根本宗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亿万群众。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是坚定了是与非的选择,也才是把握住了最根本的政德——作为执政党的领导干部,倘不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连封建社会的“清官之德”都不能比,遑论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信念。

有人认为,谈理想太远、谈信念太玄、谈宗旨太泛,是非问题抽象、空洞、刻板。这种看法,反映的正是是非观的模糊。

面对不同利益诉求,是站在少数人立场,还是站在大多数人立场?面对复杂发展局面,是着眼一时一地,还是着眼全局长远?对不良现象是站出来压下去,还是退避三舍明哲保身?对矛盾问题是说真话办实事,还是文过饰非敷衍塞责?是非问题并非“高高在上”,政德问题更非“虚无缥缈”,其实就体现在对一个上访者、一家拆迁户、一条排污管甚至一张购物卡的态度之中。

也有人认为,时代条件变了,是非问题不再是“大是大非”,而是“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实际上,面对全球化、信息化的开放执政环境,处身利益诉求、矛盾问题交织互联的转型发展时期,是非问题更尖锐、更复杂。口号可以少喊,但群众立场不能动摇;信仰不靠形式,但自我要求不能放松;思想可以多元,但核心价值不能跑偏。不能坚守宗旨、坚定信仰、坚持真理,如何更敏锐地洞察具体问题、更深刻地体认群众利益,又如何头脑清醒、站稳脚跟,真正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是非问题直接体现政德,深刻决定着领导干部能否领导科学发展、能否切合民心民意、能否完成执政使命。现实中,那些“这也可以,那也可以”的“稀泥干部”,那些“盯着位子、想着票子”的“禄蠹干部”,那些“你算什么,他算什么”的“霸王干部”,那些“拿点应当,贪点没事”的“蛀虫干部”,作风不正、立场不稳甚至违法乱纪的背后,正是丧失理想信念、丢失原则立场,在是与非上的含糊和动摇,甚至触碰了政德底线。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命题,每一代人都要给出自己的回答。民主革命时期,无数党员以“实践其所信,厉行其所知”,谱出“求真”篇章;改革开放之初,讨论真理标准、平反冤假错案,写下“求是”答卷。今天,领导干部只有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权所动、不为欲所惑,在是非抉择中筑牢政德的基石,才能永远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公与私岂能混淆

领导干部从走上岗位的第一天起,就面临着公与私的考验。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克己奉公、一心为民,是对领导干部政德的基本要求。

“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权力,掌管着公共资源,公私分明、秉公用权,是起码的政治道德和为政职守;以权谋私、损公肥私,既为老百姓所不容,也难逃党纪国法的制裁。

做人诚为本,政德廉为先。这些年来,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现象,其根本特征就是以权谋私。个人与公家“彼此不分”,合法与非法利益界限模糊,这种混淆公私,把职权当特权、用公权换私利的现象,不仅是导致腐败的重要诱因,更与我们党的性质宗旨背道而驰。

当然,我们强调公私分明,并非否认个人正当权益。领导干部有正常的家庭生活,也有正常的社会交往,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领导干部的物质待遇和工作、生活条件也应该逐步得到改善。但这种改善必须遵循法律、符合政策,绝不能“近水楼台先得月”,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经营自己的安乐窝。

“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毛泽东同志为中国革命牺牲了六位亲人,在革命胜利后却为自己定下了与亲友交往三原则。有个人利益,不徇私方才难能可贵;有亲朋好友,持公心更显为政之德。所谓政德,关键的一点是看执政者如何对待手中的权力。如果一事当前,首先考虑亲朋故旧,或者小团体利益,把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凌驾于党和人民利益之上,那么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公道正派,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执政为民。

历史经验表明,一些政党或政治集团之所以人亡政息,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执政后利用手中权力谋取个人或小集团私利,与人民群众尖锐对立,最终被人民所抛弃。我们常说,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我们党?在极其残酷的战争环境下,老百姓为什么拼死支持我们党?在经济环境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老百姓为什么拥护我们党?就是因为在90年的风雨历程中,我们谋求的不是党的私利,不是党员干部的特殊利益,而是“把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摆在自己的私人利益之上”。这是极其朴素的真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手中掌握权力的领导干部,更要时刻自省自警:热衷追逐个人利益或小集团利益,怎能兑现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又如何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

“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如果说公而忘私是崇高境界,那么公私分明就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职业操守。换届之际,新的领导班子和成员,如何自觉抵御社会各种诱惑对权力的侵蚀,如何不为私欲所动,不为私情所困,自觉做到履行职责为公,行使权力为民,人民在注视,时代在考验。

第四篇:领导干部要有责任担当

看干部,要看敢不敢负责、有没有担当。作为带头人、领路者,领导干部的责任不仅关乎个人,更关乎一个地方的发展、一方百姓的福祉。责任与机遇成正比,“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如果有责缺少担当,在位不在状态,就会错失机遇、耽误进程,干不出成绩,打不开局面。

责任担当缺失的主要表现,或是不敢负责,没有担当的能力:缺少对现实情况的了解,缺乏对复杂局面的判断,看不清趋势,做不出决断。或是不愿负责,没有担当的勇气:“得罪人”的事不干,“讨人嫌”的话不说,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更有甚者,自己不负责任,还对敢于担责的干部风言风语、说三道四,腐蚀正气、助推歪风。

不敢负责,没有担当,软、怕、躲、退,说到底恐怕还是因为个人得失之心太重,患得患失,顾虑重重,多思转多私。忧的不是不辱使命,而是个人名利;虑的不是事业进展,而是个人“进步”。确实,领导干部有岗位责任的要求,也有自我发展的诉求,所以尤其要认识到二者的辩证统一。有责任、敢担当,才能干好工作、做出成绩,也才能得到尊重、有所发展。否则,就容易因个人得失放松岗位责任,让组织失望、让群众寒心。

上面怎么看,下面怎么干。激发干部的责任感,也需要回答好“怎么看”的问题。不能让“太平官”、“混事官”无压力,更不能让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干部吃了亏。要负责,难免会触及利益得罪人,也容易招致一些“意见”和“反映”。对此,组织上也当以高度负责和担当精神看待和评价干部。以德能勤绩的标准,建立科学、完善、可操作的考核标准,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真实民意和群众口碑。从而保护负责任、敢担当的干部,让他们更加锐意进取。

第五篇:领导干部要有责任担当

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领导干部要有历史担当——换届之际说政德之一》的文章指出,领导干部要自觉树立从政道德,常修为政之德,要有责任担当。由此,也就要求领导干部要讲政治党性,勇于干事,勤政为民。

一、讲政治党性。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力量,担当着党的事业发展重任。政治品德是领导干部党性强不强、纯不纯的重要标志,而党性是领导干部一生的追求。保持坚强、纯洁的党性,就要切实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树立从政道德,也就是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常修为政之德”。

二、要勇于干事。领导干部能否担当,不仅要看其政德,还要看其理政的能力。这就要加强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工作业务知识、法律经济知识,历史文化知识,等等,通过广泛学习,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打开工作思路;要敢于实践,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三、要勤政为民。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是党选拔干部的重要原则,也是领导干部的从政准则,落到实

处就是爱民、亲民、利民。领导干部必须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领导干部是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心中装着百姓,就会努力地去工作,就会听党的话,就能做到历史担当。

当前,面对改革发展稳定艰巨繁重的任务,领导干部要发扬担当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迎难而上,勇于负责,以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的工作作风,做到勇于担当,善于担当,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奋斗。

(双龙镇三羊村邹厚钢)

上一篇:溺水应急演练方案下一篇:纳税清算鉴证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