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权力运行监督

2022-07-23

第一篇:行政权力运行监督

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监督考评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提高行政工作效能,确保行政管理质量,根据根据《行政处罚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及《漳州市烟草专卖局关于开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工作方案》等有关规定,结合行业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权力,本办法适用于市、县两级局行使行政执法权(包括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和监督检查)以及市局有关部门行使内部管理权(指物资采购、科级干部选拔任用)、重大事项决策权(指固定资产投资)。

第三条 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行政权力运行的日常监督、考评工作,具体由法规科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实施。

第四条 加强行政权力运行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配套制度,确保专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第五条 实行行政权力动态管理制度。行政权力的设定、新增、变更、转移、取消等必须依法确定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六条 落实重要行政权力运行动态登记及报备制度。有关部门行使重要行政权力时,应及时填写《重要行政权力运行动态登记表》,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重要行政权力包括:对无证运输烟草专卖品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对销售无标识外国卷烟、专供出口卷烟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行政复议权;科技干部选拔任用。

第七条 建立投诉举报受理制度。畅通举报投诉渠道,认真听取零售户、消费者以及社会各界对不作为、乱作为等不良行政行为的反映,并及时进行纠正、处理。

第八条 严格考核奖惩制度。行政权力运行工作质量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晋级晋职进行挂钩,从而实现奖优罚过。

第九条 完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有关部门应制定工作细则,明确协调机制,压缩事项办理时限,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第十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应通过专卖执法评议、年终考核、专项检查、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全过程的监督考评,确保专项配套制度的全面落实。

第十一条 监督考评内容包括:

(一)履行行政职责情况,是否存在超越职责权限、滥用或放弃职权的情况;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规范,是否违反规定程序;

(二)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工作配套制度的落实情况;

(三)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情况;

(四)应受监督考评的其他事项。

第十二条 检查结束后,监督考评人员应及时向受检查单位反馈情况,并以书面形式向领导小组报告检查结果。

第十三条 受检查单位应认真对待反馈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漳州市烟草专卖局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公开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管理,促进行政权力运行的公开化、透明化,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根据《行政处罚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及《漳州市烟草专卖局关于开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工作方案》等有关规定,结合行业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县两级局行使行政执法权(包括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和监督检查)以及市局有关部门行使内部管理权(指物资采购、科级干部选拔任用)、重大事项决策权(指固定资产投资)。

第三条有关部门在行使决策、执行、监督等行政权力时必须坚持公开透明原则,对行政权力运行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公开,并强化行政权力运行的动态监管。

第四条 行政权力的设定、新增、变更、转移、取消等事项必须依法确定,并通过一定途径向社会公布,不得擅自或变相地增加、扩大、转移。

第五条 公开内容

(一) 行政职权目录(包括项目名称、类别、实施依据、公开形式、公开范围、公开时间、承办科室和负责人、监管层级等);

(二)行政权力实施的法律法规依据;

(三)各项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图;

(四)重要行政权力运行结果;

(五)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相关规章制度等;

(六)行政权力行使的承办岗位;

(七)其他需要公开的事项。

第六条 各单位应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法律依据、裁量种类、运用范围、裁量标准、处罚幅度等按照本制度规定进行公开。

第七条 公开形式

(一)通过宣传栏、公示栏、行政服务指南、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行业网站等形式公示在本单位醒目位置,方便当事人观看和查阅;

(二)印发宣传手册、告知单等向公众进行宣传,自觉接受社会、媒体和公众的监督;

(三)对重要行政权力的运行过程和结果,应在本单位办公场所进行公布,并允许社会公众查阅(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除外)。

第八条 各单位应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进一步深化公开工作,对需要举行听证的,必须认真组织听证活动。

第九条 规范行政权力运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各有关部门对制度公开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对违反公开制度规定的,将按照有关办法追究行政责任。

第十条 本制度由漳州市烟草专卖局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查访制度

第一条 为促进行业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工作落实到位,增强行政责任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漳州市烟草专卖局关于开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工作方案》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指的查访对象是指市、县两级局行使行政执法权(包括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和监督检查)专卖执法人员以及市局有关部门行使内部管理权(指物资采购、科级干部选拔任用)、重大事项决策权(指固定资产投资)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 查访工作由规范行政权力运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

第四条 查访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主要方式为:询问相关人员、检查案件卷宗、查阅相关材料、检查电子信息平台、回访当事人等。

第五条 查访内容

(一)日常工作是否落实到位,是否执行公开制度,是否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是否对员工进行学习培训,宣传工作是否到位;

(二)行使行政职权是否规范,包括:案卷材料是否齐全,程序是否符合要求,处理依据是否准确充分,处理结果是否及时公开,分权、限权是否到位,填写是否规范等;

(三)行使重要行政权力时是否及时填写《重要行政权力运行动态登记表》,并报告规范行政权力运行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六条 开展查访工作时,应对整个流程进行检查,通过电话访问、信函查询、实地走访等形式,对管理相对人进行回访,并制作相关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回访的对象、时间、形式,收集到意见、建议等等。

第七条 对合理的意见或要求,查访人员应及时反馈给有关单位;发现不作为、缓作为、乱作为情形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应组织人员进一步调查、核实,确实属实,应责令限期整改或解释。

第八条 本制度由漳州市烟草专卖局负责解释。 第九条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规范行政权力运行责任追究制度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确保法律法规的全面、正确实施,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漳州市烟草专卖局关于开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责任追究对象是指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权力,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工作人员和责任领导。

第三条 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责任追究工作,

第四条 实施责任追究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和有错必纠的原则。同时,受追究人员享有陈述权、申辩权、申请复议和申诉权。

第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人的相应责任:

(一)不按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工作的要求行使行政权力的;

(二)不按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工作的要求公开应当公开的事项及其内容的;

(三)按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工作的要求公开的事项或内容不真实的;

(四)按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工作的要求公开的事项或内容发生变更后,不及时公开的;

(五)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不执行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工作细化标准的;

(六)不按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工作的要求在明确规定的行政许可条件外,擅自增设或创设许可条件的;

(七)按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工作的要求对应办理的行政许可事项,未按承诺时限办结的;

(八)在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工作中,弄虚作假,损害群众合法利益的;

(九)对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工作监督、检查工作消极配合或抵制的;

(十)其他应当进行责任追究的行为。

第六条 追究相关责任时,应首先依法进行调查取证、核实情况;同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岗位职责情况,严格区分相关责任部门、责任人员应承担的责任。

第七条 符合本制度第五条所列情形的,应根据情节轻重进行责任追究:

(一)情节较轻的,予以责令整改、诫勉教育;

(二)情节较重的,予以责令书面检讨、通报批评、效能告诫、绩效扣分、取消评先评优资格、离岗培训、调离岗位等处理;

(三)情节严重的,按照党纪政纪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第八条 本制度由漳州市烟草专卖局负责解释。 第九条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实施方案

根据市委、市政府批转市纪委、监察局《关于开展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和要求,为增加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透明度,规范权力运行,扩大民主监督,预防和治理腐败,树立执政为民的行政理念和正确的权力观,自觉转变作风,营造良好环境,促进我市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健康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批转的《市纪委、监察局关于开展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意见》和省食药监局《关于开展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从切实保障广大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这一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坚持反腐倡廉方针,以制度创新为手段,以监督制约为保障,通过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有效遏制腐败发生,提高行政效能和公信度,更好地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促进我市食品医药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实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使全局行政权力的行使逐步做到行为规范,运行公开,结果公正,效率提高,监督有力,并形成和创造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机制和模式。树立公正执法,规范服务,廉洁勤政的良好形象。

三、公开透明工作的原则

(一)依法实施原则,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进行。

(二)全面真实原则,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都应予以公开,公开内容要真实可信。

(三)注重实效原则,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通过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切实规范行政行为。

(四)便于监督原则,既要便于监督机关监督,又要便于群众知情和监督。

(五)高效快捷原则,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四、公开的内容

紧紧围绕行政权力的行使,从人、财、物、事管理等容易滋生腐败的重要权力部位入手,依法公开权力运行过程,确保行政权利行使的公开、公平、公正,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一)对社会公开的主要内容

1、本机关行使的行政权力目录,包括行政权力类别,实施依据,承办处室等;

2、行政许可事项办理的条件、程序、时限和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

3、行政收费事项的依据和标准;

4、行政监督、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实施的依据、程序和审批权限;

5、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

6、办事纪律、服务承诺,以及对违诺违纪行为的投诉途径、处理办法;

7、人员录用情况;

8、其他应对社会公开的事项。

(二)对单位内部公开的主要内容

1、人员调动、任免、奖惩情况;

2、财务支配情况;

3、物资采购情况;

4、其他内部重要权力的行使情况。

五、行政权力公开的范围、时间及形式

(一)公开的范围。应让领导班子知情,在领导班子中公开;应让单位内部人员知情的,在单位内部公开;涉及部分人和事的,在一定

范围内公开或以当事人申请按照规定予以公开;应让全社会知情的,及时向全社会公开。

(二)公开时间。公开时间与内容相一致,具有相对稳定性或经常性的权力,长期公开,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随时查询获得;阶段性或临时性的,随时公开,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够及时知悉。

(三)公开形式

1、发挥传统公开载体的作用,充分利用现有政务公开栏、办事指南、咨询电话、机关简报等载体。

2、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覆盖面广、信息传递及时的优势,推行电子政务,在局网站上设立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专门网页,将所有公开的情况及时上网。

六、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我局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领导,成立某市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全局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

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局纪检组长

成员:***监察室主任

第三篇:浅析行政服务中心在权力运行监督管理中的作用

行政服务中心是政府为进一步转变职能、规范行政行为、改革审批方式、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政务环境,按照“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原则成立的政务服务部门。行政服务中心把各部门的行政审批集中起来联合办公,“管理、组织、协调、监督”各职能部门窗口,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行政服务中心是新形势下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行政审批权是行政权力的集中体现,行政审批权在行政服务中心的高度集中,使行政服务中心在权力运行监督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合理配臵行政资源,推动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行政服务中心把过去的分散审批转变为集中审批,把“过去的群众围着政府转”转变成“政府围着群众转”,充分体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通过对行政审批事项的进行多轮清理,再造办事流程,使办理时限在原来法定时限的基础上大大压缩,极大节省了群众办事时间。群众申请行政审批事项,到了中心就知道了该怎么办、到那里办,不再像原来那样在政府部门之间来回奔波跑冤枉路;群众用电话或在中心的触摸屏上就可以了解自己所办事项的进度。“有事找中心”将会成为解决群众反映问题的重要渠道,群众的不理解和有怨气的问题在中心将会得到有效解决,加强了群众与政府的联系沟通,行政服务中心推动了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落到实处。

二、再造审批流程,推进审批管理方式的创新。 中心对进驻的行政审批事项的各环节都经过了流程再造,办理程序、申报材料、办结时限等全部进行了精简规范,按照“与群众、与社会、与企业联系密切的事项必须进中心”的原则,协调进驻行政审批项目,实行“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一次性收费”的办事模式,有效地解决各部门职能交叉、重复审批。各部门集中在一起办公,窗口围绕百姓转、部门围绕窗口转、中心围绕社会转,部门之间不再各自为战,实现集中办理,程序衔接,环节相扣,极大提高了行政效率,有效推进了政府管理方式的创新。

三、坚持政务公开,体现行政管理的公开、公正、公平原则。

行政服务中心将政策法规、申办事项、申报材料、审批程序、办结时限、承办部门、办理人员、办理进度、收费标准及投诉监督等通过政务公开网站、电子触摸屏和服务手册全部向群众公开。在事项办理上坚持首问负责、申报登记、

2 一次告知、限时办结、联审会办等办事原则,许可(审批)事项实行六件办理:即办件、承诺件、联办件、报批件、退办件、代办件,审批过程完全臵于监督之下,削弱了人为干预的力度,在很大程度上杜绝“暗箱操作”、“权力寻租”和“潜规则”,充分体现行政管理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四、强化监督管理,促进行政效能的提高。

行政审批纳入行政服务中心的过程,就是对每个行政审批事项依法进行审定的过程;实施行政审批的过程,就是必须按照规定的办事程序、承诺时限和收费标准进行操作的过程,并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措施,保证了审批工作的依法规范运作。行政服务中心把行政活动过程和行政权力的运作公开化,是对政务公开工作的再深化,是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行政审批权由分散到向集中,通过行政服务中心的平时监督、办件跟踪、责任追究等措施,行政监督可以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对于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对加强民主监督、纠正不正之风产生着积极深远的影响。

五、优化政务环境,促进投资环境的改善。政务环境是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服务中心用“热情服务、高效运作、廉洁规范、重民亲商”的理念,监督、约束和激励工作人员爱岗敬业、勤政为民,工作人员在中心工作的好坏,与本部门业绩挂钩,与自身利益挂钩, 克服“门难进、脸难

3 看、话难听、事难办”等“衙门”作风。通过这种全新的工作机制,使各项审批和服务能够全部按标准规定、按承诺日期在中心办结,使公众真正享有规范、便捷、高效的服务,为投资者营造一个开放的、优越的发展环境。

总之,把各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到行政服务中心在一起办理和监督,对于规范行政审批权力运行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有效地整合行政资源。行政服务中心的发展以及审批方式的创新,实现了行政审批从无限期到限时办结,从分散到集中,从串联到并联,从部门及其内部机构分割审批到整体统一行使的转变。而且配套建立了多层次立体监督和政务公开体系,臵行政审批行为于政务服务中心、监察机构和社会公众的多重监督之下,在一定程度上制衡了体制弊端和部门利益,实现了透明运作与诚信服务,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树立了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行政服务中心变革了行政审批的方式与运作流程。针对以往存在的“重收费、轻服务”、“重审批、轻监管”,审批环节多、时限长,重复审批、交叉审批的现象,行政服务中心以创新作为重点,变“严入宽管”为“全程监管”,从“注重审批”转变为“注重服务”,从直接和微观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和宏观调控,以精简、效能为着力点,再造审批运作流程。

行政服务中心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产物,是政府自下而上的自身革命。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设立,符合经济社会

4 发展要求和趋势,获得了社会各界,特别是百姓的大力支持。但按照国务院关于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差距”的背后,折射的是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体制和机制不完善。管理机构普遍定性为“政府派出机构,授权行使行政职能”,按照政府的授权,中心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是“组织、管理、协调、监督、服务”,核心职能是“协调和监督”,工作对象主要是行政部门及其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窗口工作人员。“组织、管理”,是对不相隶属的同级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的组织、管理,这些窗口工作人员既非行政服务中心的直管工作人员,又不一定是长期驻窗口的工作人员,组织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协调”,是指在行政审批过程中,对部门之间、部门与办事人之间出现的一些某一单位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协调。这些问题往往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部门或者个人利益紧密,协调起来难度较大。“监督”,是对部门或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实施监督,而实施监督是法律或党章规定所赋予的权力。所以,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实施“组织、管理、协调、监督、服务”的职能,不赋予一定的权力,没有一定的行之有效的手段是难以实施的,有的是无法实施的。一些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的负责人为了工作,往往通过个人关系与部门负责人进行沟通和协调工作,而部门负责人往往是出于私人情面暂时或部分地支持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把中心的正常工作建立在一种

5 不正常的关系之上,实际上是对行政服务中心存在合理性的一种否定。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离不开职能部门的支持,建立行政服务中心的初衷就是要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并对部门的行政许可权进行规范。既要规范部门的行政行为,又要取得部门的支持配合,在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下,这是一对很难协调甚至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中心管理机构在履行政府授予的权力时,往往面对非常严峻的困难和压力,出现“四个不到位”现象的发生。

一是业务职能和协调不到位。由于认识和体制原因,窗口审批功能弱、程序未优化、办事授权差,部分单位窗口办事功能弱,只起“收发室”作用,项目审批“两头受理、两头办理”,“体外循环”时有发生。服务中心由于对跨部门、跨层级的并联审批协调权限不够,难以真正发挥集中“一站式”办公的优势。

二是审批监管不到位。由于缺乏法律法规的规定,“中心”对部门违规审批的监管没有得力手段和措施,存在真空。

三是全程办理不到位。审批窗口运行,部门只能从某个科室抽调人员,由于科室工作职责所限,导致窗口人员只能办理本科室的审批事项,其余的项目只能收下来,传回部门办理;涉及到多科室的审批事项,往往拖延时间不能按期办结,影响到审批工作效率。

四是中介服务不到位。一些中介机构没有真正与行政机

6 关脱钩,实质上仍是其下属机构,而且一个地方往往只有一家经营;作为行政许可前臵条件的鉴定、检测、评估等结果,往往因中介机构不在“中心”而使审批链条不闭合、监管不力。

作为在行政服务中心一线工作的实践者,希望国务院和省级政府对行政服务中心的管理体制进行调整,明确主管部门,统一建设和考核标准。具体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行政服务中心运作机制创新,积极推动“二集中、二到位”的工作探索,要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关键是要提高中心行政审批的集中度,着力解决中心体制与部门体制运作中的矛盾。要坚持“二集中二到位”,即:各部门要整合内部科室,成立集中行使审批权的职能科室,实现审批与监管职能分开;部门行政审批科室向中心集中,使中心更加高效便民;坚持“能进则进,进彻底、彻底进”的原则,将与企业和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审批服务事项进中心落实到位,不允许“截流”、“回流”、“分流”;各职能部门对中心的办事窗口要授权到位,对即办件要授予即办权,承诺件授予督查权,联办件授予协调权,上报件授予初审权,退办件授予把关权等,确保中心窗口能办事、真办事、办成事。没有进中心办公的部门窗口,也要按照中心的管理规范运作,作为中心的分中心管理。

二、把握服务中心功能定位,解决好国家、省垂直管理

7 部门进中心服务的问题。在国家和省垂直管理部门进中心集中办事上,差异很大,多数都进得不全,既给企业和群众带来了不便,也使这些部门缺乏一种外在的监督机制。

三、加快电子政务步伐,加快实施网上审批。推行网上审批,完成资料查询、表格下载、网上申报、网上监督等功能是一个大趋势。

四、抓紧建设省级行政服务中心,做到上下对应。建议国务院对省级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做出统筹考虑,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不断改进政府的工作方式,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许可权集中剥离成立独立的许可机构,实现许可与监督的分离,以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适时成立全国性行政许可权政策的研究机构,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促进行政许可权政策更加规范、更加符合实际、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更好发挥行政服务中心在权力运行监督管理中的作用。

第四篇:完善监督体系 规范权力运行

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建立健康、规范的权力运行机制,是新时期坚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课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因此,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要抓住人权、财权、事权行使的关键环节,综合运用多种监督形式,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积极作用,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建立起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结合,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上级监督和下级监督相结合,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的全方位、主辅交叉的监督网络,努力形成良好的权力运行机制。

一、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

党内监督是指依据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监察、督促、保障党组织行使职权、完成任务,党员履行义务、行使权利,党的干部履行职责、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的活动。加强党内监督,首先要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这是对领导干部最直接、最有效的监督。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全局性的问题、重大决策、重要干部的任免和大额度资金使用,都要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其次,要切实发扬党内民主。党内民主是党内监督的基础和前提,要不断扩大和畅通党员与党的领导机关沟通的渠道,落实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广大党员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加到党的工作和党内事务中来。要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参加党委党组民主生活会制度,设立党员接待日,使党员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能够经常直接接触,相互交流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党内形成民主和谐的政治氛围。要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通过党代会常任制推进党内民主,使党的各级委员会定期向党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接受其质询、批评和监督,同时也为弹劾罢免不称职的领导干部提供合法程序和有效途径。再次,要发挥好纪委的职能作用。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必须要着眼于创新和完善,既要把现有的监督措施落到实处,又要积极探索加强监督的有效途径,力求做到监督关口前移,防微杜渐。

二、规范权力运行,加强人大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人大监督要以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主要内容,加强对行政权、司法权行使过程的监督,保证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职权,确保国家权力的规范运行。在坚持和完善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代表视察等方式的同时,综合运用询问和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多种方式和手段,根据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重大问题进行具体监督,增强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工作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支持和督促它们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办事,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三、拓宽监督渠道,加强政协民主监督

政协民主监督是通过建议和批评,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的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要充分运用会议、提案、视察、建议案、反映社情民意等各种形式,开展活动,不断探索民主监督的新办法、新途径,拓宽监督渠道,扩大监督范围,丰富监督内容。要依法保护政协委员的监督权利,扩大政协委员的知情范围和参与程度,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切实保障政协委员提出意见和批评的权利。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社情民意,密切关注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深入了解各种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有效发挥沟通群众和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协助党委和政府切实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四、完善司法体制,加强司法监督

司法监督是司法机关通过司法手段和司法程序对公共权力的行使是否合法、是否有违法犯罪现象所开展的检查监督活动。司法监督主要包括:审判机关依法对行政机关行政行为合法性的监督;检察机关依法对公安机关立案侦察活动、法院审判活动和判决生效后执行活动的监督;公安、审判、检察机关内部的监督。要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完善司法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逐步建立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保障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和侦察权。加强案前、案中和案后管理机制,把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紧密结合起来,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落实审判公开、检务公开和警务公开,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对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批评、建议、控告、检举等权利的行

使。加强对办案人员执行工作纪律等情况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批评和纠正。通过健全公安、审判、检察机关相互配合和制约的工作机制及各自内部的监督机制,防止司法不公,确保司法公正。

五、促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

行政监督主要包括:政府专门监督机关对其他政府部门进行的监督,主要有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某个政府部门依据自己职能,对其他国家机关进行的监督,如工商、税务、卫生、环保等部门就其主管的行政事务,对涉及的其他部门进行监督。要强化行政监察职能,加强对政府部门履行职责、执法程序的监督力度,纠正和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行为,促进依法行政,维护行政纪律。深入开展行政效能监察,解决一些部门效率低下、办事推诿、资源浪费等问题,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促进科学理政。强化审计监督,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切实追究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结论除涉及国家机密的事项外,一律向社会公开。加强监察、审计机关的协调,监察机关要配合审计机关做好审计后续工作和审计建议的执行。加强执纪执法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整体联动,形成监督合力。

六、健全民主制度,加强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包括群众团体的监督、公民个人的监督、新闻舆论的监督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保障群众行使监督权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拓宽群众监督的渠道,进一步完善信访、举报制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批评、建议、控告、检举等权利。深入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府权力运作的透明度,促进民主施政。新闻媒体要有的放矢地开展舆论监督,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加强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违背职业道德以及人民群众憎恶的种种不良行为的批评报道,选择有普遍意义的重大突发性事件、重大案件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反映报道。

总之,要全面整合监督力量,形成统一部署,统一协调、统一行动的独立高效的、有权威的、全方位覆盖的监督制约体系,确保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第五篇: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全会公报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一、强化权力运行制约体系

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是地方各地掀起权力制约的狂潮。如福建省旅游局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省旅游局系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深化廉政风险教育,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如山东省烟台市纪委、监察局始终高度重视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尤其是去年以来,紧紧围绕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突出主业主责,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监督格局。突出重点内容,抓牢关键环节,增强监督针对性;拓展监督渠道,创新监督形式,提高监督实效性;加强教育引导,提高监督能力,夯实监督工作基础。坚持以制约权力为核心,既是权力正确行使的保证,也是对权力进行监督的基础。必须加强权力的制约,才能减少贪污腐败及社会阴暗面的发生。

二、强化权力运行监督体系

现在中国掀起一阵反腐之风,也是我们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防止权力滥用、错位和失控,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体系的全方位监督。国家决心将反腐进行到底,还是为了某些政治需要。要想真正的杜绝腐败,还得从制度上,法律上健全。近期,多位各地高官被揪了出来,这成为最近网络热议的一个焦点。从中央到地方,一场反腐治贪的风暴在中国掀起,多名地方官员因涉嫌违纪被调查或被免职,中国反腐的“组合拳”也在近期成为舆论焦点。其实,只有真正做到权力的监督,才能真正的杜绝腐败,逐步建立纪检监察机关牵头、其他监督主体积极配合的测评预警机制,制定测评预警目标和评价标准,建立反腐败情报交流制度,完善函询回复制度、诫勉谈话制度、督促整改制度,促进廉政测评预警机制的健康运行。

三、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对策思考

权力运行监督机制中诸多缺陷和薄弱环节的存在,导致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监督效能的底下。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落实监督责任制,将工作责任与监督责任相结合,实行上下连带互制,将权力进行适当的分解与合理配置,重塑权力结构模式,实现权力分解互制。其次,事前把好授权关,强化对领导干部权力获得过程的净化机制,对重大事项的决策权的动作过程实施有效监督。最后,对财务支配权和行政审批权的运行过程实施有效监督。

上一篇:乡镇信访工作计划下一篇:行政学笔记完全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