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政务公开范文

2022-06-12

第一篇:进一步政务公开范文

深化政务公开 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

湖北省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不断加大推进这一工作的力度。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把政务公开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制度保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多次强调,“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日常工作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准则,它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力,提高依法执政水平,实行对行政权力的有效监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省政务公开工作,经过近几年来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呈现出由下而上、全面推进的发展态势,总体进展情况较好,为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依法行政、打造“阳光政府”、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来讲,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政务公开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全省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经历了先行试点、由点到面,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过程。从1992年推行“两公开一监督”开始,经历了三个阶段:1996年以前为第一阶段,主要是一些地方政府在政务活动接受社会监督方面实行公开和承诺。第二阶段从1996年到2000年,重点抓了乡镇政务公开。第三阶段从2000年3月到现在,全省政务公开逐步在县、市和省直部门推行。由试点到推广,已覆盖全省所有乡镇(街道)、县及部门,市州已形成制度,省直机关在逐步推进。目前全省公用事业单位事务公开面达到97%。

二是政务公开的平台进一步完善。全省初步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电子政务中心和新闻发布制度等平台体系,形成了多层次、多途径、全方位的公开格局,各市(州)、县(市、区)的103个行政服务中心已成为政务公开的重要阵地。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加快,省政府及省直部门和17个市(州、直管市)、89个县(市、区)开通了政府门户网站。省直还将陆续开通启用55个应用网。电子监察系统建设作为省政府电子政务网的子项目列入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了项目计划书,武汉、襄樊、孝感市三个试点进展顺利。县以上政府新闻发布制度正在逐步建立,政府通过新闻发言人向新闻媒体和社会公开群众关心的一些重大事项。各地对群众在办理有关事项过程中需要了解的政策、规定和程序,尽可能通过设立办事窗口、印发办事指南、设置咨询台和电子触摸屏等形式进行公开。

三是政务公开的运作进一步规范。以《湖北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为重点的制度体系逐步建立。省委、省政府先后下发了《湖北省电子政务信息公开联席会议实施意见(试行)》、《关于全省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政务公开的意见》、《关于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试点工作的意见》、《全省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考评办法》、《全省政务公开示范点联系制度》等一系列文件,及时加强对全省政务公开工作的指导,使政务公开工作的范围、内容、形式和程序初步得到规范。

四是政务公开的重点进一步突出。在推进面上工作的同时,今年将在全省全面推行财政与编制公开,将公开的范围扩大到所有市县区和省直部门,公开的财政专项资金由去年的17项增加到51项,编制政务公开的范围扩大到除涉密机构以外的所有纳入编制管理的部门和单位及其人员。省、市、县、乡四级6627个独立行政机构和42397个事业单位,涉及130多万人的编制信息已上网公开,网上点击数达到350多万人次。在全省开展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目前确定省级示范点11个,全省省、市、县三级已确定示范点364个,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已在全省全面启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政务公开工作要坚持做到“六有”:

一是要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保障。各地、各部门要把政务公开工作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来抓,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做到领导高度重视,工作专班落实,政务公开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保障有力,运转顺畅。要建立分工协作、各负其责的工作责任制,形成推动政务公开工作的整体合力。各级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作用,切实加强领导。各级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工作指导和组织协调,采取得力工作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政务公开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部署、深入推进,要对政务公开工作情况进行经常性地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工作总结和信息反馈。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各部门既要认真履行好承担的政务公开工作职责,又要认真抓好本单位的政务公开工作,加强对本系统工作的督办和指导。各级监察机关要加强监督检查,将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内容进行检查考核。

二是要有全面具体的公开内容。要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总要求,以法定公开事项、行政决策事项、行政执行事项、重要人事事项、财政管理事项、行政执法事项、行政服务事项、行政监督事项、突发应急事项、勤政廉政事项等十个方面为主要内容,制定科学、详细、清晰的公开目录,确保公开内容全面真实。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要,把群众普遍关心的事情、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作为重点。如财政拨款,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拨款、征地和拆迁补偿费、低保资金、医保资金、社保资金、扶贫资金、惠农资金等,都要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知情,让公众满意。依申请公开的事项办结率要达到95%以上。

三是要有严密规范的公开程序。主动公开要严格按拟定方案、确定公开事项和公开形式、审查、公开、反馈、建档等程序进行;依申请公开要严格按申请、受理、公开、反馈、建档等程序进行,并按申请人的要求和有关规定给予书面答复或提供服务。要积极推进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实行严格规范的行政审批流程管理,及时加强监督,提高办事效率。 四是要有方便有效的公开形式。要把方便群众知情,便于群众监督作为政务公开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按照面向群众、方便群众的要求,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公开形式,规范公开载体,提高公开质量。充分利用好政务公开栏、政府公报、公开指南等已有公开形式,大力推行社会听证、专家咨询、新闻发布、点题公开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公开形式。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各市州县和省直部门都要搞好门户网站建设。衡量门户网站建设好坏的尺度,一是看应答群众投诉的功能是否达到要求;二是看涉及群众利益的财政拨款和项目资金是否在网上如实公布;三是看需要接受社会监督的内容是否在网上完整披露。要充分运用网络技术,逐步实行网上远程审批,不断提高监督、协调、管理、服务水平。按计划完成好省直部门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任务,加快市州县系统的建设速度,基本形成全省互连互通的政府网络体系。加强政府信息发布,提高在线办事能力,推动公众与政府的互动交流,拓宽社情民意的表达渠道,保障群众知情,方便群众办事。要建立对各地各部门网站建设进行检查评比的制度和措施,检查结果要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其他形式,做到公开形式丰富规范、及时有效。

五是要有科学完善的公开制度。加强制度建设,是确保政务公开规范、稳定、持续推进的前提和条件。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的基本制度,提高制度规定的可操作性。建立预审制度,政务公开主管部门对公开事项的提出和确定,要进行严格的预审;建立听证制度,凡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事项,都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举行听证;建立告示制度,在办理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或需要人民群众配合和支持的事项,都要事前向社会进行明确告示;建立评议制度,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人民群众对政务公开的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全面,时间是否及时,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制度是否落实到位等进行认真评议;建立投诉制度,对群众的投诉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推动工作不力,该公开的不公开,或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侵犯群众民主权利、损害群众合法利益,造成严重后果的,都要进行严肃查处。在工作中还要根据出现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探索和掌握政务公开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推进制度完善、改革和创新,逐步建立起政务公开的法律法规体系,使政务公开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

六是要有实实在在的公开效果。政务公开的效果,关系到政务公开工作的生命力。要通过公开不断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确保权力公开透明行使,畅通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渠道,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确保公开的效用得到较好的发挥,干群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稳定和谐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成效明显,群众对政府及各部门的工作更加满意。

今年,我省政务公开工作要进一步抓好国务院《信息公开条例》和《湖北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政务公开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尤其是要突出抓好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通过办点示范,总结经验,为提高全省政务公开的质量和水平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各地各部门要把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作为深化政务公开的重要措施来抓,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按照《省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全省开展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意见的通知》和《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考评办法》的规定和要求,认真制定工作方案,扎实推进示范点工作。全省示范点建设坚持分级负责、分级办点的原则。省级重点抓好省发改委、财政厅、建设厅、工商局和黄石市、襄樊市、潜江市、汉川市、武穴市、京山县、宜都市等11个政务公开示范点,每个市(州)抓好2至3个部门、2个县(市)的示范点,每个县(市、区)抓好2至3个部门、2个乡镇(街道)示范点。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上述要求,在对本地区、本部门的政务公开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评的基础上,选择条件成熟的地方和单位作为示范点。下半年将对全省示范点建设情况进行一次专题检查调研,在此基础上,适时召开全省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汇报会,总结经验,推广典型,被评为不合格等次的,取消其示范点资格,并向社会公布。省内验收合格的示范点,将同时接受全国示范点建设的检查验收。要力争有1-2个示范点成为全国政务公开示范点。■

第二篇: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

河北是全国开展政务公开工作较早的省份之一。总结我省十几年来政务公开的发展历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自1988年5月至1996年12月,是研究探索阶段

早在1988年,当时的藁城县委、县政府率先提出了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结果,接受群众监督的“两公开一监督”制度。河北省委、省政府于1989年2月制发了《关于增强政务活动透明度的具体实施意见》,推广藁城政务公开工作的经验。中央对河北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新华社就此发了通稿。我省以“两公开一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早期政务公开,主要在乡镇一级开展,采取墙报、板报、公开栏等形式,公开了一些办事制度和办事结果。这一时期的政务公开虽然产生了很大影响,但还处于起始阶段,公开的层次较低,覆盖面窄,监督措施不够完善。

第二阶段,自1997年1月至2004年11月,是全面推进阶段

在全国推广河北省政务公开做法的大背景下,1997年1月,省政府制定了《实施政务公开的决定》,对省、市、县、乡镇政府及其部门的政务公开,提出了明确要求,进行了全面部署,逐步拓展了政务公开的领域。到2004年5月,省、市、县三级10560个政府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138个县(市、区)政府本级,所有乡镇政府机关已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并逐步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形成了逐级抓责任,层层抓落实的运行机制。这一阶段的政务公开工作,公开的内容更加丰富,不仅要求办事制度、办事结果公开,同时强调要抓住与群众切身利益联系密切的“热点”问题,主动公开。公开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政务公开走廊”、“政务公开一条街”、“行政服务中心”等形式渐次出现,并结合民主评议创造了“阳光热线”、“阳光服务”、公开承诺、践诺公示等便于群众参与的公开形式,大大拓宽了政务公开的渠道。尽管这一阶段的政务公开工作覆盖面不断拓宽,公开层次得到提升,但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行政权力运行过程公开”这个核心问题,因而还不能有效地对权力运行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

第三阶段,从2004年11月全国政务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开始,进入深化提高阶段

我们围绕如何贯彻落实全国政务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精神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河北作为一个推行政务公开较早的省份,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使政务公开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法治政府,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融为一体,成为必须深入思考和回答的一个重大课题。对此,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并深刻剖析了原省商务厅副厅长李友灿收受巨额贿赂等案件和一些专项资金违纪违法案件,越发感到,权力“暗箱操作”,未能得到有效监督是一些地方和领域违纪违法案件易发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国内外反腐败经验也表明,只有把权力运行置于阳光之下,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腐败问题的发生。为此,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要求,为贯彻中央纪委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坚持反腐倡廉方针,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力度,经过认真研究论证,针对行政

权力涉及领域广、自由裁量度大、关系人民群众权益直接等特点,我们决定先以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为突破口,积极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并将试点工作作为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的切入点,作为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有效载体和具体行动,作为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和促进更快更好发展的重大举措,下大力组织实施。为确保工作稳步推进、健康发展,今年先行开展试点,为今后全面推开创造和积累经验。省委、省政府批转了省纪委监察厅制定的《关于开展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的意见》;各级都成立了由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同志担任组长、副组长,党委、政府主要部门参加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纪检监察机关;省里在重点抓好邯郸市政府、省商务厅、省国土资源厅三个省级试点单位工作的同时,加强对其他设区市和省政府部门选择的119个县处级单位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导检查。

在试点工作的设计上,我们主要把握了“六个统一”:在指导思想上,坚持继承政务公开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经验与创新公开制度相统一;在工作原则上,坚持依法进行、强化监督与提高工作效能、方便群众办事相统一;在公开要求上,坚持公开权力运行结果的静态公开与公开权力运行全过程的动态公开相统一;在公开层次上,坚持公开基层政府和部门的权力运行情况与市级政府和省政府部门领导层的公开相统一;在公开内容与范围上,坚持全面公开权力运行情况与重点公开重要权力和权力行使关键部位相统一;在公开的方式上,坚持确保公开内容的全面真实与不断丰富公开载体便于群众获取信息相统一。在实际工作中,本着从根本上解决行政权力底数不清、归属不明、公开不彻底、监督不到位等问题,进一步强化工作规则和公开要求,探索建立行为规范、程序严密、运行公开、结果公正、监督有力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依法依规清理审核。按照行政职权法定的原则,采取部门全面梳理,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确认,然后报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法制、编制、保密等部门审查把关的方式,对试点的市级政府和省政府部门及所属单位所拥有的行政权力,进行全面清理规范,彻底摸清行政权力底数。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都应予以公开。三个省级试点单位共清理出行政权力3006项,经试点单位和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两级审核,目前确认2720项,其中,邯郸市2515项(含市政府本级92项),省商务厅54项,省国土资源厅151项,并对涉密的10项不公开行政权力项目进行了备案。

二是编制职权目录。对审核后确认的行政权力,分类进行登记,编制职权目录并向社会进行公开。职权目录中逐项列明职权设定依据、职责分工、行使规则、服务承诺、工作纪律、责任追究、公开范围、形式等,对部门所行使的行政权力进行了明确和规范。

三是制定流程图。对每一项行政权力依照运行程序绘制流程图,依次注明行使条件、承办岗位、办理时限、监督制约环节、相对人的权利、投诉举报途径和方式等内容,并在重要部位和环节相应注明公开的范围、形式和时限,统一了工作标准,避免权力行使的随意性。

四是建立动态运行制度。紧紧围绕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和人、财、物、事管理等容易滋生腐败的重要权力和权力行使的重点部位,抓住决策、执行、结果等权力运行的主要环节,主动或依申请公开权力运行过程的状况,实现动态运行与全程监督的结合。同时,要求每一项重要行政权力行使后,行使该权力的职能单位填写《重要行政权力动态运行情况登记表》,将权力运行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定期报告本部门负责公开的机构复核,

并由其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公开,保证把公开工作落到实处。

五是健全制度保障。为确保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规范有序、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我们一方面加强了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方面的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规范权力自身运行的制度。省政府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制定了《河北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对主动公开信息和依申请公开信息的公开内容、时限和工作要求做出具体规定;制定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制度的实施意见》,将决策公开作为省政府决策必须遵循的基本制度;制定了《河北省实施行政许可听证规定》,规范和完善了行政许可听证程序。有的地方和部门出台了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绩效考核、投诉受理、责任追究等制度。省纪委监察厅也在全面总结各地各部门经验的基础上,着手制定全省的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责任追究办法,旨在通过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长效保障机制。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还积极探索实现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的方式,在发挥政府公报、政务公开栏、办事指南等传统公开载体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探索网上审批、网上实时公开、网上实时监督等形式;积极稳妥地推行“通透式”办公模式,改变过去党政机关和部门封闭式的办公格局,将办公场所与行政服务中心合二为一,实行集中、敞开的透明隔断式办公模式,实现与群众零距离接触。特别是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便民公开的作用,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涉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的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等事项纳入中心集中管理,公开办理,使行政服务中心成为方便群众办事的“窗口”和推行政务公开的有效载体。目前,我省各市、县共建立综合行政服务中心106个,其中,11个设区市已经全部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县(市、区)建立行政服务中心91个,占总数的51%;省直、市直、县(市、区)直部门建立的专业行政服务中心796个,在服务人民群众、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中共达州市委办公室、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达市委办发[~]49号)精神,结合达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政务公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加强对行政权利的监督,促进依法行政,为达州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工作目标:规范完善县(市)局、市所政务公开,全面推行市局机关政务公开。今年9月底前,全系统各单位政务公开面达到100%,其中县(市)局、市所政务公开规范率达到90%,市局政务公开规范率达到85%。

二、政务公开内容

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之外,都要进行公开。

(一)职能职责公开。包括单位工作职责,单位领导姓名、职务、分工,单位内设机构职责、负责人,对外承诺和监督举报电话等。此项公开与佩证上岗结合。

(二)决策公开。包括制定的重要规划,作出的重要决策,行政审批,行政处罚,工作主要目标的执行情况等。

(三)事务公开。包括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条件,办事时限,办事结果,工作纪律,收费项目、收费依据、收费标准、罚款的依据和标准、处罚结果、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取消、保留情况,行政许可事项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和申请示范文本。

(四)财务公开。包括财政预决算报告,专项经费的分配,使用和管理情况,国有资产处理,物资和设备采购程序,标准,计划和办理结果,财务管理和收支情况,特别是招待费用的开支情况。

(五)人事、廉政公开。包括干部任免、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奖惩、公务员招考录用、公务员选调、行政过错责任追究,领导班子廉政情况。

(六)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以及政协委员的提案办理情况。

(七)群众反映的办理情况。

(八)其他应当公开的重大事项。

三、政务公开方式

政务公开按照因地制宜、规范有序、有利监督、注重实施的原则进行。公开时间与公开内容相适应,做到经常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重大事项和群众、职工要求公开的事项及时公开。

(一)设置政务公开栏。各单位要在办公场所醒目位置设置固定的政务公开栏和明确的办事指南;统一制作干部职工岗位座牌,实行佩证上岗。

(二)发布政务信息。在《达州药监》上开辟政务公开专栏,及时公开重大事项和行政相对人以及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三)建立局(所)长接待日制度。局(所)长轮流值班,及时解决行政相对人和群众反映的问题。

(四)继续抓好在达州政府公众网上政务信息的公开,增加政务工作透明度。

四、政务公开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市局成立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行政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下属各单位要建立相应的机构负责政务公开日常工作。

(二)明确责任。各单位党政“一把手”为政务公开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政务工作的第二责任人,有关科、股室、队负责人为具体责任人。纪检监察要严格监督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对不按规定公开,不敢公开和假公开的人和事,要严格教育、批评、直至给予纪律处分。

(三)严格考核。各单位要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范围,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考核重要内容,严格考核。要将政务公开作为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

第四篇:苏州市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的意见

苏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苏安监办„2008‟38号

苏州市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的意见

局机关各处室,监察支队:

根据•苏州市2008年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2008年,苏州市安监局政务公开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苏州的总目标,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抓手,按照“深化、完善、创新、提高”的总体思路,从满足群众知情、方便群众办事出发,进一步公开各类信息,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不断提升政务公开、办事公开的工作水平,为推进全市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一、贯彻实施•条例‣,规范政务信息公开工作

1.要深入开展•条例‣的宣传活动。重点掌握其立法精神、主要内容、重要意义。动员全局工作人员关心支持政府信息公开,依法有序参与政府信息公开。

2.要认真组织•条例‣的教育培训。组织局机关工作人员学

习•条例‣,增强政务公开意识,提高执行•条例‣的能力。

3.要规范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对照•条例‣规定,进一步完善市安监局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公开指南,健全政务信息的采编、报送、审核、发布等工作制度,确保政府信息的准确和及时更新维护。

二、创新创优,不断提升政务公开工作的效能与水平

1.进一步深化行政权力阳光运行。一是对已公开的232项职权目录(其中行政许可8项、行政处罚217项、行政管理7项)及流程图进行一次回头看。主要看是否符合•条例‣要求,是否方便群众查询和监督,及时调整相关内容,使已公开的行政职权和流程图与调整后的行政权力的行使相一致。二是制定行政权力运行工作规程。按照•关于印发†关于推进2008年惩防体系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苏廉办[2008]1号)的要求,制订2008年苏州市安监局6项重点工作项目的工作规程,做到四个明确,即明确权力运行的责任和主体,明确权力运行的程序和方式,明确权力运行的分工和制衡,明确权力运行的路径和载体。三是严格按照公开的行政职权流程图运行,切实抓好工作规程的执行。切实公开规程的操作过程,保证具体经办人员,内部监督人员及社会公众都能了解工作的全过程,实施动态公开。四是进一步加强行政许可集体会商制度,一般项目在窗口审查,重要项目由局行政许可工作小组讨论审核,重大项目由局务会议和局办公会议集体研究决定。

2.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政务公开的载体建设。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要采用下列方式或载体进行信息公开:媒体(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类简报、报告和统计报表,举办座谈会、通报会、例会、联席会等;电子邮件、在线解答、政风行风热线直播等,设立专线咨询服务电话,汇编文件、政策、规定等,向有关部门和市民印发宣传资料等。要充分利用苏州市现行文件查阅中心这一载体,及时向文件查阅中心报送相关政务信息,做好政府公开信息的查阅服务工作。

3.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苏州市安监局政务公开的内容。要让广大市民了解安全生产政策与法规规章,安全生产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工作措施、主要业务流程和办事程序,监督投诉办法等;要让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廉洁自律、目标管理、人事任用等事项。

三、完善制度,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与监督

1.明确工作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局政务公开工作由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局监察室组织实施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管理。局机关各处室负责人是本部门政务公开监督管理第一责任人。建立健全政务公开监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不力、搞形式主义的,要严肃批评,限期整改;对弄虚作假、侵犯群众民主权利、损害群众合法利益,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查处。

2.推进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市安监局处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重大事项集体会商制度、重要事项及时公

告制度、办事指南公示制度、监督保障制度、主动公开和依法申请公开制度、政务公开评议制度以及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等,严格执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一次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努力营造公开、高效、便捷、透明的办事环境,使政务公开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轨道。

3.拓展信息渠道,主动接受监督。聘请政风行风、政务公开监督员,定期征求他们对局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设立24小时举报电话,自觉接受公众对市安监局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

二○○八年八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政务公开意见

苏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办公室2008年8月21日印发共印15份

第五篇: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进一步做好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进一步做好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晋政办发〔2020〕38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进一步做好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全面提升我区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结合我区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新时代政务公开工作的职责定位和面临的形势要求,加强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为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良便捷高效服务,为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夯实基础、筑牢根基。

(二)工作目标。到2022年底,建成全区统一的基层政务公开标准体系,覆盖经济技术开发区、乡镇、街道、部门行政权力运行全过程和政务服务全流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基层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公开平台、专业队伍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务公开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二、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主要任务

(一)选定试点,加强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示范建

我区选定**乡为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示范区,区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为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示范单位。示范区和示范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一套适应基层的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体系,着力在政务公开方式、公开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制度建设等方面大胆创新,取得突破,形成亮点突出、具有特色的试点成果,力求公开更高效、服务更便捷。

经济技术开发区、各乡镇、街道、部门要做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统筹、指导、协调和监督,带动基层开展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示范建设。

(二)全面梳理,科学编制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

区有关部门要积极对接,参照市级部门26个试点领域基层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样本或模板,编制完成本部门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做好政务公开工作。

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各乡镇、街道、部门要对照试点领域标准指引,结合本级政府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全面梳理细化相关领域政务公开事项,编制完成本级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经上一级政府审核后,在**区政府门户网站集中发布。(2020年9底前完成)

(三)优化升级,规范政务公开制度流程

各单位要推进政务公开内部流程标准化,建立完善信息发布、政策解读、回应关切、依申请公开、监督考核等工作机制和流程规范;

推进办事服务公开标准化,全面准确公开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办事流程、办事机构等信息。政务服务大厅等公共场所要设立政务公开专区。区政府各部门、乡镇、街道应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在**政府门户网站集中发布,统一规范设置“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开设统一的互动交流和在线办事入口,进一步加强公开平台规范化建设。(2020年10月底前完成)

各乡镇、街道、部门要结合自身实践,围绕公开什么、由谁公开、在哪公开、如何公开等内容,进一步完善公开机制、规范公开流程、扩大公开范围、丰富公开形式、拓宽公开渠道、提高公开质量,对已有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进行查漏补缺、优化升级。

(四)完善机制,推动基层政务公开拓展延伸

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各乡镇、街道、部门要建立完善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动态调整和管理机制,并根据标准目录完成对历年形成政府信息的归类整理。同时,要建立完善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机制,结合职责权限和本地实际,明确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事项范围、参与方式、参与渠道,并向社会公开;

要建立完善利益相关方、群众代表、专家、媒体等列席政府有关会议的制度,切实增进政民交流互动。要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分值权重不低于4%;

同时建立政务公开社会评议、责任追究等制度。探索将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标准规范嵌入部门业务系统,明确公开事项办理的岗位、权限、程序和时限等,将政务公开工作规则固化到现有业务流程中,做到政务公开操作与其他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同步运作。(2021年9月底前完成)

各乡镇、街道要推动基层政务公开向农村和社区延伸,指导村(居)民委员会建立完善公开事项清单,通过村(居)民微信群、公众号、信息公示栏等渠道,重点公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村级财务、惠农政策、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内容,方便群众及时知晓和监督。(2021年9月底前完成)

三、政务公开主要任务

(一)规范主动公开流程

1、抓好文件公开属性源头认定。文件起草单位或部门应明确拟发文件的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属性,随公文一并报批。对拟定为依申请公开或不予公开的政策性文件,要依法依规说明理由,于报批前送相应政务公开工作机构备案。无明确公开属性建议或未说明不主动公开依据和理由的,不予发文。

要建立健全文件属性动态调整机制,每年对属性为依申请公开或不予公开的文件进行复核,对因情势变化或依申请公开的人数和频次达到一定范围的文件,由发文机关或起草单位提出建议,属性可以由依申请公开或不予公开转为主动公开。

要逐步扩大主动公开范围,防止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属性的滥用,逐年压缩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文件的数量。确需不予公开的,视情转为涉密文件处理。存在既不确定密级也不确定公开属性现象的,发现一起通报一起。

应受理的公开申请涉及未确定公开属性的历史文件时,应由起草单位向受理公开申请的政务公开工作机构出具公函,确定公开属性并说明理由。已经依法移交档案馆的,可以告知申请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规定办理。

2、明确政府网站法定栏目和内容。政府门户网站的政府信息公开版块下,必须设置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法定主动公开内容、主动公开基本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等栏目,且保证位置醒目、分类合理、链接有效、跳转迅速、搜索快捷、查找方便。未设置法定栏目或链接失效的,发现一例通报一例。各栏目应根据情势变化和栏目更新情况,定期动态调整。鼓励结合工作实践,创新主动公开基本目录分类标准,提升公开质量。

(二)完善依申请公开流程

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内部流程机制建设,按照登记、受理、补正、征求意见、提出办理意见、作出决定、报批、送达等流程顺序,规范依申请公开流程。要做好风险控制,严格执行《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关于期限、答复类型、答复方式等各项规定,做到程序合法、处置合理、答复规范、措辞得当,最大限度为申请人提供相关政府信息,切实保障申请人权利,维护政府公信力。

(三)加强政策性文件的解读工作

1、明确解读主体。政策性文件起草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文件解读的第一责任人。按照“谁起草、谁解读”的原则,起草部门要做好政策性文件解读工作;

联合发文的,由牵头部门组织做好解读工作,其他联合发文部门配合。政策性文件的解读方案或解读材料,应与文件同步起草、同步审签、同步发布,经起草单位负责人签字后报送相应政务公开机构进行网上发布。非政策性文件不需解读的,要在文件报审时予以说明。

2、优化解读内容和形式。解读材料的内容主要包括文件出台的背景依据、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具体举措、适用对象,以及注意事项、关键词解释、新旧政策差异、解读机关等。以文字形式进行解读的,应当采用案例、数据、问答等方式,形象通俗、平实易懂。鼓励采用图片、图表、图解、动漫、音频、视频等多样化方式解读,增强政策解读的可视性、可感性和传播力、影响力。各级各部门多样化方式解读量2020年不得少于70%,自2021年起不得少于90%。

3、拓宽解读发布渠道。政府网站是政策性文件和解读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政府网站应当设立政策文件解读专栏,汇总发布解读信息;

要在政策文件链接后增加“解读”跳转链接,方便公众随时查看。要统筹运用政府网站、政务微信微博、新闻发布会、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新闻网站、新兴媒体等渠道发布政策文件解读信息,扩大解读信息的受众面。2020年起,在政府网站做好政策解读的同时,在其他渠道发布的政策解读量不得少于50%。

(四)加强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管理

1、明确责任主体。区政府办公室及政府部门作为本地区、本部门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的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网络安全法》及《政府网站发展指引》(国办发〔2017〕4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123号)的规定,全面履行职责,严格准入制度、强化监督管理、保障安全运行。我区只保留**区政府门户网站1家门户网站。

2、加强政务新媒体管理。根据国办、省办、市办有关规定,原则上我区只保留**区融媒体1家新媒体账号。各级各部门已有的新媒体账号要立刻做好清理整合工作。

(五)认真做好政务舆情回应

1、明确政务舆情回应责任主体。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责权统一的原则,对不同舆情回应的责任主体进行划分,明确组织协调关系。涉及单一乡镇、街道、部门的政务舆情,涉事责任单位是第一责任主体,上级政府部门会同涉事部门宣传机构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涉及多个乡镇、街道、部门的政务舆情,区级业务主管部门是舆情回应的第一责任主体,相关涉事乡镇、街道、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进行回应。涉及多个部门的政务舆情,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回应工作,部门之间应加强沟通协商,确保回应的信息准确一致,各级各部门会同宣传部门做好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工作,必要时可确定牵头部门。

2、建立完善政务舆情回应机制。各乡镇、街道、部门要高度重视政务舆情回应工作,切实增强舆情意识,建立完善政务舆情收集、研判、预警、回应机制,严格落实回应责任,避免出现反应迟缓、被动应对现象。特别是对政府政策措施存在误解误读,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重大民生等情况的,必须做到反应迅速、回应准确、发声权威、处置得当。各级各部门要明确政务舆情协调部门及责任人,明确具体联络人和承办人,实现上下联动、信息共享、协同处置。

3、优化政务舆情回应方式。各级各部门要主动适应公众参与需求不断提高的新态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对各类政务舆情加强研判,根据不同情况,通过发布权威信息、接受媒体采访等方式进行回应。回应内容应围绕舆论关注的焦点、热点和关键问题,实事求是、言之有据、有的放矢,做到表达准确、亲切自然,避免自说自话。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和新兴媒体的互动功能,提升回应信息的到达率,扩大回应信息的传播范围。

四、监督与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区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全区政务公开及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组织、人员、经费、设施等方面保障,精心组织实施,扎实有序推进,共同推动政务公开各项工作落实。

(二)加强队伍建设

各级各部门办公室是政务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要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明确承担政务公开工作的机构,强化工作职责,配齐专职人员。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把条例纳入基层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内容,每年至少组织1次集中学习培训。

(三)加强监督检查

各级各部门要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并将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情况作为评价政务公开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要积极履职尽责,加强对各自辖区、行业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指引落实工作的督促指导和跟踪评估。区政府办公室将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落实、报告不及时、整改不彻底等懒政怠政行为予以督促整改或通报批评,需要追究责任的依法向有权机关提出处理建议。

上一篇:价值观传承框架范文下一篇:记一次实践活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