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企业管控论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工商企业管控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中小企业财务融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生产风险、市场风险、金融风险、政治风险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效果,故必须加强中小企业财务融资风险管控,以降低融资风险发生率,促进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对此,论文对中小企业财务融资风险的管控问题及管控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

第一篇:工商企业管控论文

保险企业成本管控研究

摘要:成本管理与控制作为企业利润创造的重要途径,在保险企业运用中因受到传统规模效应发展理念的影响,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文章通过阐述保险企业成本控制的内涵,分析其在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与降低经营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成本性态分类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目前保险企业在成本管控上存在的基础薄弱、变动成本管控乏力及固定成本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夯实成本管理基础、加强变动成本管控等方面的改进措施,用以提高保险行业的成本管控能力与企业经营效益。

关键词:保险企业;成本管控;问题;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不断发展,保险企业在补偿灾害损失、维护社会安定、支持经济建设等发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及外资保险企业的加入,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且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行业内靠费用与价格竞争的做法致使承保利润不断下降。各大保险公司都开始倡导成本效益的经营理念,成本领先战略成为了保险企业重要的竞争手段。

一、保险企业成本管控概述

(一)保险企业成本管控的内涵

保险企业成本管控是指通过对经营过程中所产生各类成本进行预算、核算、分析与监督,达到合理控制支出,实现投入与产出的最大效益化,从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從保险企业成本性态划分,主要包括以下两类:一类为变动成本,与业务规模成明显负相关关系,包括保单赔付成本、保单获取成本;另一类为固定成本,与业务成本相关性不显著,包括人力成本、职场成本、日常运营成本、折旧及摊销计提等。

(二)保险企业成本管控的重要性

保险企业成本既是制定险种标准价格的依据,也是衡量保险公司经营效益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一方面,成本管控能够提高保险企业经营效益与市场竞争力。保险产品有别于其他传统产品,其保单边际成本是随着产品供给量增加逐渐下降,最终平行于产出水平轴,这是保险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抢占市场的关键。但随着市场主体的不断增加,大型保险公司利用自身平台与渠道优势可以实现规模效应,中小型保险公司发展越发举步艰难,必须依托高效的成本管控,才能提升市场竞争力,获取保险资本利润。另一方面,加强成本管理可以降低经营风险,保障企业稳定经营。保险企业变动成本受市场环境、精算规则、突发风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管控难度大。固定成本则具有刚性的特点,随着销售收入增加,固定成本率逐步降低,单位固定成本支撑的保费收入逐步提高,经营杠杆作用明显。必须根据保险企业成本的特性,做好精细化管理,降低变动成本的不确定性,利用经营杠杆平衡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投入,为保险企业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二、保险企业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

我国保险企业发展前期一直处在抢占市场份额为主的阶段,随着行业增速放缓,内部管理缺陷日渐突显,特别是在成本管控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本管控基础薄弱

在长期的规模效应理念驱使下,保险企业历来对成本控制重视性不够。首先,成本管控方法落后,目前保险公司成本管控都依托于预算管理进行,没有系统的成本管控制度,成本核算精度不够,致使成本管控模式粗放,投入与产出无法平衡,造成企业经营效率低下。其次,成本管理观念过时,保险企业经营的主要对象是保险风险,成本的管控应该从如何做好风险的经营开始,尽可能减少市场影响因素,增加可控成本,而不能仅局限于成本的预算与核算,否则无法形成成本管控的优势。最后,成本管控意识不强,由于保险公司对保费规模的追求,在短期业务指标考核压力下,管理者对成本关注度不够,缺乏完善的成本考核制度与长远的战略规划,容易形成短视行为。

(二)变动成本管控乏力

变动成本受市场因素影响大,一是在保单获取阶段,中小型保险公司业务精细化体系尚未建立,系统开发和模型先进性不够,造成公司风险筛选能力不足,且盲目追求短期保费规模容易承接大量的低质量业务,使后端赔付成本难以管控。二是案件赔付成本管理不到位,容易诱发道德风险,公司内外联合骗保案件频发,不仅增加案件成本水分,造成赔付成本加大,也使企业社会形象受到影响。三是以费用换市场的做法,虽短期内能扩大业务规模,但超规定的业务手续费投放,不仅造成监管风险,还使垫付手续费用无法入账,造成违规套费、造假理赔案件的行业现象无法根除,数据真实性难以保证,成本管理难以落实到位。

(三)固定成本管理不到位

相较于变动成本而言,固定成本是可控成本,主要受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影响,但仍待提高。一是人员配置与机构实际发展不符,盲目的缩编减员、并岗兼岗及大量使用实习员工,虽然可以在短期内降低人力成本,但容易造成岗位稳定性差,工作质量无法保证,管理风险加大。二是保险机构众多,职场费用使用标准不统一,容易造成预算浪费。结余预算不能结转次年度使用,容易造成当年预算当年用完为止现象,使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加大。三是无法平衡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关系,企业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变动成本投入过大,固定成本就难以发挥出最大杠杆效应,而变动成本投入过小,则无法顺应市场,难以取得竞争优势,容易造成企业发展困境。

三、加强保险企业成本管控的措施

鉴于以上分析与论述可以看出,保险企业在成本管控中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提高成本管理能力。

(一)夯实成本管理基础

1. 完善成本管理体系

做好成本管理的前提是有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首先,成本管理需要制度化。依托于企业的预算管理框架,在对各类成本进行细分的基础上,制定相应成本额度标准,并结合KPI指标考核到人。其次,制度应考虑公司长远的整体战略和业务发展创新需求,不能过于僵化,要从制度方面引导业务创新与改革,促使成本下降。最后,成本管控更需要全员意识层面的认可和行动。财务部门应加强引导与宣传,使管理层和执行层都能意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与个人责任,并在日常的工作中去落实成本管理制度,树立“开源节流”的个人典型,营造良好管理氛围。

2. 改进成本管理方法

一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细化业务核心系统信息采集颗粒度,并对各类保单风险因子进行数据化智能分析,便于企业根据风险大小有针对性的调整承保政策,增加对风险的可控性与成本的掌控度。二是可以借鉴国外保险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采用目标成本法,在保险产品开发立项阶段开始对产品进行目标预测和市场演练精算,并对产品成本进行画像,从而精确产品成本,掌握保险产品整个生命周期成本。三是应该做好成本分析,将成本性态、销售量和利润作为企业经营分析的核心和重点,根据成本性态找到销量的盈亏平衡点,进而做好相关的成本投入和销售政策规划。

(二)加强变动成本管控能力

1. 提高保单赔付成本管控能力

作为保险企业成本支出占比最大的一部分,赔付成本应作为重中之重进行管控。一是应守好入口端,利用信息系统对承保客户风险因子进行全方面分析,加强在承保阶段的风险筛查的能力,不能基于短期业务指标压力而放开前端承保风险管控,造成赔付支出无法控制。二是严控出口端,对于异常案件和高赔付案件应该进行不同层级复核确认,明确赔付责任。对未决人伤案件进行定期追踪,加快结案速度,减少案件水分。三是加强对未决案件估损的准确性管理,定期对未决估损金额进行复核,使未决赔款准备金的计提更加精确,减少预估成本差异。

2. 降低保单获取成本

保单获取成本即是市场给予保单的定价,基本受市场因素影响。一是加快从保单获取成本向服务成本的提升与转变,以高质量的服务优势来吸引客户,摆脱以费用换市场的不良做法,真正提升保险企业内在价值创造的能力。二是在行业价格透明和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环境下,应加快保险产品创新,依托直销渠道的建设和平台发展,分析自身优劣势,扬长避短走特色发展道路,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保費收益。三是应该坚守行业监管红线,避免为抢占市场而违规投放费用,造成财务数据失真,使成本管控形同虚设。

3. 做好变动成本的平衡管理

一方面,应做好保单获取成本与赔付成本的平衡。保单获取成本和保单赔付成本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赔付成本低的业务其获取成本往往很高,低获取成本的业务其赔付成本则可能也会很高,故应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做好变动成本的投入决策。另一方面,变动成本主要受市场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中小保险企业而言,成本回旋的余地很小,但这种不确定性又有其相对性,随着公司管理能力的提升,变动成本相对就会降低,故在顺应市场的同时,加强内部管理是关键。

(三)提高固定成本管控水平

固定成本对于保险企业来说是可控成本,那么如何让这部分成本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就是保险企业间竞争的关键。随着科技赋能和销售模式的转变,保费规模的增长并不会带来太多的固定成本增长,但规模增长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企业要做好固定成本的控制,一是加强人力成本管控,将人力分为前线和后线,匹配不同的绩效考核制度。对于前线人员,应该加快低产能人员淘汰速度,引入高产能人员。对于后线人员,应以稳定队伍,提升服务技能与意识为主,避免过于频繁变动。二是实行费用归口化管理,明确各部门的成本管理职责,固定类费用应该标准化,结合预算管理进行刚性控制。三是应鼓励预算结余,并给予结余额度一定比例的激励或者结转下年度使用,避免短视行为。

四、结语

保险业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保持着稳健运行的良好态势,但市场主体间的同质竞争仍然激烈,必须要不断强化自身成本控制能力,降低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支出,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才能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为企业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参考文献:

[1]徐爱莉,解桐.当前保险公司成本管理问题及改进举措[J].财会学习,2020(19):97-98.

[2]傅天明,吕飞,任婕,荆菁.车险综合改革的影响分析和对策建议[J].保险理论与实践,2020(08):32-45.

[3]李虹.财产保险公司费用管控策略研究[J].产业研究,2019(18):38-39.

[4]焦锦晖.大力加强成本管控,有效推动保险公司价值创造的研究[J].会计师,2015(12):37-38.

[5]车晓萍.财产保险公司费用成本管理思考[J].新会计,2016(09):60-61.

(作者单位:大家财产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分公司)

作者:欧阳文娟

第二篇:中小企业财务融资风险的管控问题及管控措施

【摘 要】中小企业财务融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生产风险、市场风险、金融风险、政治风险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效果,故必须加强中小企业财务融资风险管控,以降低融资风险发生率,促进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对此,论文对中小企业财务融资风险的管控问题及管控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风险管控;问题;措施

1 引言

中小企业发展不仅影响我国企业经济发展,还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及市场经济的进步,一直备受关注及重视。中小企业财务融资能力越强则越有利于企业发展,反之则阻碍企业发展,故很多中小型企业都非常重视企业财务融资,并不断优化融资方式方法。实际的中小企业财务融资中还存在各种风险,如果不加以管控,不仅会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效率,还会影响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进步,由此可见加强中小企业财务融资风险管控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2 融资风险的概述

融资风险属于非系统风险,具有风险类型多样化、影响力大等特点,不同融资方式的融资效果不同,产生的融资风险也不同,取决于企业自身因素、外部因素及环境因素。中小企业财务融资风险类型及表现如表1所示。

3 导致中小企业财务融资风险产生的因素

3.1 企业自身因素

第一,企业规模与内部管理。多数中小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小且资本不足,很难抵御较大的市场风险。部分中小企业则存在内部管理体系及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增加了财务风险及银行信贷风险的发生率[1]。

第二,企业经营不稳定。中小企业自身的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市场原材料价格、人员工资、经济政策等因素影响,增加了生产经营风险发生率。

第三,企业债务资本结构不合理。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债务资本结构都存在债务比例过高的问题,导致到期无法偿还债务等问题发生,但如果债务资本比例过低也无法满足资金需求,不利于企业发展。

3.2 外部因素

第一,金融机构。很多中小企业财务融资风险都是由金融机构造成,调查显示,很多银行都更倾向于大企业融资客户,对大企业融资客户的发放贷款审核条件较少,而对于中小企业则设置了很多贷款限制,最后中小企业只能选择小型金融机构甚至是第三方网贷企业进行贷款,而且所获取的贷款很难满足大额资金需求。

第二,担保机构。中小企业要想获得大额融资,会通过找担保机构进行担保获取银行大额贷款,所以担保机构的存亡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一旦担保机构破产或违约,那么中小企业就必须及时偿还贷款,使中小企业无法继续贷款甚至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等现象[2]。

第三,政府政策。除金融机构及担保机构,政府政策也会影响中小企业财务融资,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适当降低了中小企业税负及贷款融资限制,但政府政策仍然是“看不见的手”,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使政策方面的融资风险依然存在。

3.3 环境因素

第一,市场环境。“新三板”的出现虽然为中小企业提供全国性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交易平台,但因为需要对企业生产、交易等信息进行全面披露和监督,增加了信息泄露、交易受平台限制等风险,导致融资难度增大。

第二,自然环境。土地资源、自然资源的掌握程度均是适应自然环境的表现,但很多中小企业因自身生产技术不成熟、资金投入少,导致很难高效把控现有自然资源,从而受限于自然环境,增加融资难度。

4 中小企业财务融资风险管控的问题

4.1 财务融资风险管控工作的事后考核与评价不完善

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风险管控问题主要体现在对管控工作的事后考核与评价方面,企业的资金流动以及财务管理要想始终保持良性循环,就必须扬长避短,强化对于事后的考核与评价,进而积累融资风险管控经验,以不断地完善自身缺陷。然而,目前很多企业都害怕进行财务融资风险管控分析,害怕管控过程中出现权责不明确、责任划分不清等情况,致使财务融资风险管控工作始终难以顺利开展,这样不仅会使企业陷入融资风险管控不合理的恶性循环怪圈中,还可能致使企业的融资风险管控问题进一步恶化,并最终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

4.2 财务融资风险管理制度、监督机制不完善

财务融资风险管理属于企业管理系统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所以融资风险管理制度、监督机制及控制方法都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甚至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尽管多数的中小型企业也成立了专门进行融资风险评估的专家讨论小组,但是多数情况下这种专家讨论小组隶属于第三方机构,并不是由中小型企业直接管控,这就导致其对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掌控不完善,会影响到最终的融资风险评价效果和质量[3]。加之如果制定融资决策时没有综合评估各融资渠道的可行性,也没有针对融资需要制定相应的融资管理制度、监督机制及风险评估机制,将会导致融资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且与融资决策脱离[4],进而影响到对融资风险的管理。

4.3 财务融资风险管控意识薄弱

中小型企业基于其发展时间短的情况,往往难以应对复杂的融资环境,加之風险管控人员风险评估技能、风险控制技能欠佳使之风险控制意识相对薄弱,经常会出现风险隐患发现不及时、风险抵御能力欠缺、监管机制无法发挥功效等一系列问题。除此之外,中小型企业的财务融资意识薄弱还体现在职责分配不明确等方面,往往会出现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这也是企业财务融资管理落后的重要体现之一。

5 中小企业财务融资风险的管控措施及方法

近年来,我国各个中小型企业都已经开始强化对于融资风险管控工作的正确认识,国家层面也逐渐开始重视起融资风险管控难题,针对当前金融紧控的大环境,出台了各种融资风险管控条例和规范,并对此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要求中小型企业必须从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过程、多方面的分析和预测工作,对企业内部资金流向进行跟踪式管理,进而将融资风险扼杀在摇篮里,并从管理制度、管控意识、改善融资环境、强化内部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使得人力、物力、财力等多个方面能够被充分调动并联动起来,以解决当前财务融资风险管控问题。

5.1 加强中小企业内部管理

第一,重视企业内部管理,将内部管理作为降低中小企业财务融资风险的主要途径,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来完善财务融资风险评估机制、融资监管体系等,以降低融资风险发生率;第二,完善中小企业治理结构,适当增加企业固定总资产比重,强化企业直接融资能力及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第三,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明确董事长与总经理的管理权限,避免二者权限重合,避免“人大于制度”等不良现象发生;第四,建立内部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促使企业内部职员自发性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避免因为不规范操作导致的融资风险发生。此外,还需要完善绩效收入、考核晋升等考核方式,以调动职员工作积极性,激励职员不断创新融资方式[5]。

5.2 完善财务融资风险监督机制及风险预警机制

第一,风险监督机制。①必须建设中小企业财务融资风险管控机制,并在该基础上配套完善的风险监督机制,以提高风险评估水平,确保出现财务融资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解决;②贯彻、落实岗位分离准则,严格管理不相容岗位及职位,做到一人一岗;③财务融资风险监督必须覆盖各部门经营活动及生产环境,将风险监督纳入财务融资风险管控决策范畴;④贯彻责任制,明确财务融资各个环节负责人的责任[6]。

第二,风险预警机制。①根据风险监督及管控机制构建融资风险预警体系,时刻监督财会运行状态及融资情况,并将存在的风险反馈给负责人,然后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②要将速动比率、流动比率、负债结构比例、资产流动性、现金流量等纳入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及风险监督考察标准,以及时评估企业偿债能力、融资能力及风险管控能力等。

5.3 树立诚信意识及风险管控意识

第一,树立诚信意识。其目的是提高信誉度,以获取大额银行贷款。①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公开真实的财务信息,让金融机构能够全面评估企业经营状况,从而获取大额贷款;②根据各项税法规定缴纳税款,不能逃税、避税;③借贷过程中不能抽逃资金、逃避债务和拖欠账款;④生产过程中要保证产品质量、不违反合同规定,诚实经营等;⑤完善信用体系,根据现有的信贷法律体系、金融行业规范及标准等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包括完善信息披露机制、信贷监督机制、直接投资模式、信贷决策制度、金融数据分析系统、风险掌控机制、信贷担保机制等[7]。

第二,树立风险管控意识。①完善财务融资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以提高财务融资规范化及标准化水平;②设立财务融资管控部门或者小组,并配套专职人员、会计信息监督人员,以保证融资管控专业性;③定期对风险管控人员进行风险评估技能、风险控制技能及风险防范意识培养,以强化其融资风险管控能力,规避融资风险。

5.4 健全预算管理机制,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

第一,要重视预算管理在财务融资风险管控中的作用,积极落实各项预算管理措施,提高预算管理工作质量及效率,强化风险评估能力;第二,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提高对各种资产的配置效率,并优化财务融资体系,降低财务融资风险发生率;第三,要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以获取投资方的信任,让金融机构、担保机构等能够放心将资金投入企业。此外,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还能够帮助企业快速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并强化执行力、管理力、生产力,降低融资需求,最终达到减少财务融资风险发生的目的[8]。

5.5 改善融资环境

第一,改善融资制度环境。①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规范中小企业融资行为;②设立独立的融资管理部门,配套融资服务体系、管理制度及监督机制;③建立征信体系及信息共享机制。

第二,发挥担保机构、金融机构及评级信誉机构的作用。①發挥融资担保机构的作用。相关政府部门要鼓励担保机构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大额融资担保,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难度。②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适当降低中小企业贷款条件。③发挥评级信誉机构作用。评级信誉机构要联合信贷机构、担保机构等建立征信系统、信贷系统及信息共享系统,并适当调整进入标准,防止“乱收费,乱评估”等不良现象出现。

5.6 扩充、创新企业财务融资渠道

第一,加强企业财务分析,其目的不仅是规范中小企业债务融资行为,还要为融资渠道的扩充、创新提供可靠依据,实现风险和效益的最佳组合,减少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等带来的融资风险;第二,根据自身实力薄弱等特点尽可能选择风险小、收益均衡的融资方式;第三,调查分析经济发展状况、资金市场供求情况等,以预测未来利率变化情况、资金统筹存在的风险等;第四,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融资渠道,例如,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金融平台,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多融资契机,并解决传统金融信息不对称、贷款流程复杂、融资成本高等问题[9]。

6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制约中小型企业融资风险管控升级改革的因素仍有很多,为推动中小型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从管理入手,有针对性地就融资风险管控问题进行规划,并充分发挥预警监督机制的联动作用,以进一步适应于当前的融资风险环境。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寻求并扩充企业的融资渠道,坚持创新建设、创新发展、创新驱动,进而打造出一条更加适应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的光明大道,使得中小型企业也能够适应经济市场的融资变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为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建设出力。

【参考文献】

【1】金奔河.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识别与管控研究[J].首席财务官,2021(2):114,116.

【2】隋爱英.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控问题的探讨[J].商展经济,2021(8):71-73.

【3】罗霁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控思考[J].消费导刊,2020(17):192.

【4】张世坤.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控研究[J].商业故事,2021(7):137-138.

【5】邱元东.浅谈财务指标分析在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控制中的作用[J].中国商论,2020(8):57-58.

【6】何易.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管理中的财务风险防控对策[J].经营者,2020,34(1):164-165.

【7】袁志美.中小企业债务融资与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丝路视野,2017(26):11.

【8】王瑞,范抒.中小企业负债融资的财务风险与对策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6(29):235.

【9】严明强.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2):113-114.

作者:李慧慧

第三篇:物流企业成本管控研究

【摘 要】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来说,也在不断的提升,特别是在成本管控问题上,需要重点进行分析。在本文中,主要分析了国内物流企业在成本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和相关建议。

【关键词】物流企业;成本管理;成本优化

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行各业竞争力不断增加,企业发展越来越困难,在物流企业中,由于企业承担产品的储存、运输等环节,其成本的控制需要多方面的考虑。在储存方面物流企业需要对企业运输产品提供良好的服务质量,减少在存储过程中由于存储不恰当,导致的产品质量下降等情况。通过保证产品存储环境的相关措施来提高企业服务质量,避免企业和客户在产品存储环节中产生的损失,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一、物流企业在成本管理中的重要性

物流企业是当前众多企业中的一种,在物流企业的发展中需要对成本加以重视,并做好成本预测与分析工作,只有如此才能便于后期资金管理,减少各类资金矛盾的发生。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因为运输成本的消耗、物资仓储时的成本以及管理在活动中的隐性资源浪费,这些都会给物流企业成本管理带来一定的压力。所以,要想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浪费情况,那么就需要从企业内部管理上出发,在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同时,还能对资源起到多重利用的效果。

1.能够有效的提升经济效益

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在增强成本控制的时候,还需要对相应的资源进行反复综合利用,这样一来,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物流企业的运输成本,还可以不断减少仓储管理的成本,这样对于物流产业的提高有着明显的效果。同时对于节约社会资源效益,促进资源的配置,提高社会的财富有着积极的作用。

2.有效改善物流企业的物流活动链

从物流活动链上来说,有效的物流活动可以不断优化物流产业链条,同时对于提高物流业务的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不仅如此,还可以不断增加用户对物流服务的良好体验,进而在提升自身产业的基础上,还可以从物流企业方面不断进行改善,这样一来,可以不断加强对业务的优化和协调,进而不断改善对物流产业链条资源的有效利用,最后对物流企业的发展过程以及服务质量有着很好的提升。

3.可以提高物流企业的获益能力

通常情况下,如果物流企业的收入是稳定的,那么只有降低成本,净利润才会逐渐提高。然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才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由此一来,就要求物流企业需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还需要对物流活动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主要是因为控制物流企业成本可以增强不断其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

二、物流企业成本的组成

因为在很大程度上物流企业可以适当的为顾客提供一种物流服务,并且还需要以基本内容为标准原则,然后将物流企业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物流活动的运营成本,在该方式中,就是以物流服务活动中的物品转移成本联系在一起,这就包括运输包装费用以及人工成本费用。第二,就是非运营成本,在该管理方式中,管理模式就是间接性存在的,包括物理业务管理费用以及销售成本管理费用。

一是运输包装费用:在物流企业中,活动的范围涉及的比较广,而这个时候的物流产品对象在进行转移时,所消耗的物资费用就包括包装用的纸箱或者是其他类似的物料包装消耗。

二是直接人工费用:在物料企业中,如果企业为用户提供活动时,那么直接参与的服务人员薪酬,是和用到的成本相挂钩的,比如说,快递员和货车运输司机等。

三是营运间接费用:这个费用其实就是指隐性的成本费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是不直接参与或者是不容易被人识别的资源,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对物流企业的成本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包括调度费用和油耗等多种费用等。

三、物流企业成本管理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在意识上比较薄弱

从整体上可以看出来,关于物流企业来说,这个是现如今新发展的第三产业,并且是以服务为主导地位的产品,这样的话还可以根据签订合同的方式将物品在提前规定的时间内送到用户手上。所以说,用户数量其实就是业务的来源,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我国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会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业务方面,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缺乏物流成本管理意识的,也没有将管理和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这样一来,企业不但没有提高,还会使得企业物流效益达不到标准。

2.物流企业成本管理方法比较落后

因为物流企业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大多数物流公司的成本管理比较落后,而物流成本财务会计核算手段不是很先进,也没有采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管理,那么这样在管理起来比较困难。主要体现在仅仅将自身资源进行节约,并没有将物流成本管理和实际性技术结合在一起。再者,有些物流企业缺乏长远眼光,仅仅重视自身内部的发展,而且在整体的发展过程没有注意到整个物流企业产业链条的变化。所以说,在很多物流企业中仅仅注重短期效益,相应的来说还是缺乏长远目光。这样一来,就算在进行成本控制,也不会注意到自身企业内部无形中发生的变化

3.物流企业管理效率较低,管理费用较高

要想在最大程度上提升物流企業管理效率和水平,那么在运营过程中,需要找寻出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从实际情况来看,现有的运输配送效率不高,管理费用较高,运输期间经常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比如,重复运输等消耗人力和物力等多方面的增加,最后就会使得运输成本增加,进而导致企业整体效益下降。对于物流企业而言,要加大上述问题的重视力度。

4.专业物流会计人才缺乏,管理水平比较低

目前,在新型的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某些高校就对于物流人才的培养缺乏相应的力度,这样的情况下也是处于发展落后阶段。所以说,对于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法来说,目前还是存在一些缺乏的境地。这样对于物流企业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同时也是目前物流成本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1.需要不断增强对物流企业的成本意识

要想在激烈市场中立足,那么就需要不断增强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管理,当然,还需要降低企业的成本。所以说,成本的降低不仅仅是企业某个部门的重要职责,其实也是整个物流企业中共同完成的责任。这样一来,在对成本进行控制时,还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分工,更需要对各个部门以及员工的责任和相关义务制定出合理的体系,这样让每个员工都可以参与其中。另外,在对成本进行管理时,还需要将部门以及个人的责任充分利用起来,只有将企业内部的意识成本深入人心,才可以对成本进行降低。

2.需要不断实施战略成本管理

在物流企业运营期间,依旧使用以往的物流管理模式,这一模式过于单一和落后,根本无法满足现有的需求,更无法发挥出相应的效果。从这一情况可以看出来,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就需要全方面的对成本进行考虑,这就包括企业内部可能产生的成本环节、增加自身成本的外部因素或者是对手因素等,那么在对这些因素进行处理时,就需要先做好当前企业的利益和长远目标,不仅如此,还需要控制好相应的管理成本,并且在此基础上需要不断做好服务,并且从物流企业实际情况出发,要从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性的问题出发,制定出完善的措施进行解决。另外,在对成本进行管理时,还需要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考虑,之后将企业成本的管理和企业的战略性问题进行统一,更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整体上提高对物流企业管理的水平要求。

3.需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物流企业成本核算方法

对于我国绝大多数的物料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来说,都需要沿用传统的物流企业核算方法,然而如果面对物流企业新的部门以及业务过程来说,在传统的核算方式上都有很大的约束性。而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说,就已经很难适用于现代化物流企业的要求。所以说,就需要不断进行改革,还需要对成本使用相应的手段进行控制,再者,可以通过变革的方法来对物流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变化。而在这其中物流企业作为管理中的重要部门,在很大程度上就需要利用物流企业成本管理,适当的研究出物流企业整个物流成本的发展趋势。另外,在通过这种方法的时候,还可以适当的提高物流企业成本核算方式的稳定性,然后还需要对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对于物流企业水平的服务有着很大的提升,进而可以对于物流过程进行优化。

五、小结

以上所述,在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就需要对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进行相应的控制。所以说,相关的物流企业就需要不断完善成本控制体系,不断提高物流企业内部管理控制,这样也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雨蕾.基于价值鏈分析B2C企业物流成本管控[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1):147.

[2]张新铭,邱斯琪.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物流企业成本管控研究[J].济宁学院学报,2017,38(06):20-23.

[3]杨虹.经济新常态下物流企业加强成本管控的措施研究[J].现代商业,2017(25):123-124.

作者:赵丽霞

上一篇:航空制造技术论文下一篇:小学综合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