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参考1雾凇

2022-08-01

第一篇:教学反思参考1雾凇

(教学反思参考1)哪吒闹海

《哪吒闹海》是苏教版小语第五册的一篇神话故事,写的是小哪吒不畏强暴,大闹东海,制服龙王,使人们又过上太平日子的事。课文重点是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因此,教学这篇课文,我采用了以指导朗读、复述为训练主线的教学方法,下面具体说说我的做法。

一、设疑促读。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现状,我在设计导入时,先让学生畅谈自己知道的关于“哪吒”的知识。这一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交流中初步认识哪吒。接着,我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根据刚才交流中获得的知识来判断插图中谁是哪吒?你又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激发,他们纷纷举手抢着要答。“我一看就知道,图上左边那个小孩模样,身上有两件法宝的是哪吒,你看,他目光坚定,眼睛炯炯有神;而旁边那个站在海里,手拿斧头,长相丑陋,气势汹汹,咬牙切齿的肯定是书上写的夜叉。”几乎全班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那么,谁又能说得再具体点?把哪吒和夜叉交战时的情景像讲故事一样说出来。”面对我的发问,学生一时语塞,不知从何说起。看着他们期待的目光,我深知此时他们是多么希望老师能给他们以启发和引导。于是,我告诉他们答案就在课文中。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引入课文,读书的兴趣被激发起来。我相信学生们将会以最佳的学习状态去朗读课文。

二、以读感悟。

在学生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我紧紧抓住一个“闹”字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先让学生自由轻声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哪吒为什么要闹海?通过朗读,学生体会到东海龙王父子的可恶,也体会到哪吒为民着想,敢于与邪恶作斗争的精神。在此基础上,我指名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并适时在投影片上标示出重点词;“称霸一方”“兴风作浪”“治一治”“出一口气”,要求学生边读边感悟,引导学生可以用语气,也可以用手势来加强朗读表现力,但一定要让听的人感受到龙王父子的“恶”和小哪吒的“勇”。通过朗读,学生不难感悟出“闹”的原因,最后让学生归纳说说哪吒闹海的原因,则是水到渠成。

通过朗读,学生已经了解到了“闹”的原因,于是,我又设置悬念;小哪吒又是怎样闹的呢?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至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接着,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小哪吒是怎样闹的?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并由学生自己评说。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描写哪吒机敏、果断的一系列词语要读出气势来。这样安排,不但训练了学生口语交际,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感悟。

三、述中积累。

学习语文是为了运用语言,在感悟原文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而复述是积累语言的有效方法。学完全文,指导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并理清顺序,弄清各段间的联系;然后让学生同桌练习复述,同时出示课文框架,要求学生借助框架加上重点词句叙述,降低了难度。最后指名在班中练习复述,要求学生复述得有条理,尽量运用书上的原句。力求做到“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言若出吾之心”。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全面内化课文中规范语言,从而达到“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的要求。

第二篇:23 《雾凇》教学设计(第1课时)正 -

23 《 雾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正稿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6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欣赏雾凇美景的图片,了解吉林雾凇的奇异景象和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九九歌》揭示课题。

1、复习《九九歌》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河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开河,八九雁来;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

⑴同学们,以前学过的《九九歌》还记得吗?谁来为大家背一背? ⑵指名背诵。

⑶你知道最冷的天是什么时候吗?(三九严寒)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吉林的雾凇可是闻名全国的呀!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合称为中国四大奇观。(板书课题)

①指导“雾”字字形,上窄下宽,上边是“雨”字头,注意第

二、三笔的变笔。“凇”字字形,左边是“冫”,与冰有关。

3、指导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初步感知雾凇景观。

雾凇是水汽遇冷在树枝上结成的冰花,俗称树挂。这么奇特、美丽的雾凇景观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讨论。 ⑴范读全文,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学生边听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⑵读后指名回答。

2、自读课文。

⑴出示自读要求:

①轻读课文,边读划出生词,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

②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

③读通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⑵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三、检查自读情况。

①抽读生字、词语卡片,注意纠正下列字的读音:封、凝、零、凇、琼等。

②指读长句如:

1、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2、“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3、“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③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4)概括自然段意思:

第一自然段:概括描写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 第二自然段:详细介绍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第三自然段:写人们观赏雾凇及感受。

(课文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

4、再次课件播放,欣赏这吉林雾凇——出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1)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齐读。

(2)点出奇观,什么样的景象才可以称为奇观?(神奇、奇特、壮观的景象)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雾凇到底是怎样的,才会被称为奇观?(板书:奇观)让我们赶紧去看看吧。读读文章的第一小节。

1、雾凇是怎样的?请你用文中的词语来说说。

2、学生抓出“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出示词卡,指导读好三词。

洁白晶莹(雾凇那么白,那么亮。)

银光闪烁(雾凇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美丽的银光。) 美丽动人(相机板书: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3、出示句子 “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指导朗读。回到句子中,你们能把雾凇的美丽读出来吗?齐读。

4、指导读出(多,壮观)——雾凇不但洁白晶莹、银光闪烁,而且是缀满了枝头,绵延了十里长堤——读、点评

十里长堤(那么长,范围可真广啊!)缀满(挂得满满的,可真多呀!)

2、小结:是啊,雾凇不但洁白晶莹、银光闪烁,而且是绵延了十里长堤,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出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齐说)(板书:!)

3、指导背诵

1)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谁愿意带领我们欣赏一下?指名读。 2)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让我们陶醉,让我们往返,齐读。 3)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在心中回味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齐背。 播放多媒体课件,雾凇千姿百态图,练习说话:吉林雾凇,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真是千姿百态,美丽动人。

过渡:看到这么美的雾凇,它又是怎样形成的,作者是怎样把雾凇形成的过程写清楚的呢?下节课我们再学习。

五、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提出难写的生字。

2、指导书写“雾”、“零”、“凝”、“摄氏”。

3、学生描红书写。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3:读一读,再抄写。

2、背诵第一段。

板书:

22、雾凇

洁白晶莹 银光闪

过于饱和的水汽 遇冷凝结

慢慢地 轻轻地 一层又一层地

奇观!!!

第三篇:(教学反思参考1)父亲、树林和鸟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在上课时,先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把课文读顺、读通、读正确,注意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引导学生运用“多读多想”的方法,弄懂课文所讲的内容,弄清课文前后两部分的联系。

我以谈话导入新课,让学生畅谈感受,渲染与课文相对应的气氛,形成了一个心理场,直接作用域学生,让学生去感受,促使学生进入具体的课文情境。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深入学习课文。如“我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的父亲。”“茫然”形容完全不了解或不知所措的样子,那我为什么茫然地望着父亲?学生却不大理解。所以在讲解时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茫然”和“凝神静气”。“我”并没有看见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父亲却说林子里不少鸟。“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这么说,所以茫然地望着父亲。父亲凝神静气地站在树边,从中可以体会到父亲不想惊动鸟,看出父亲对小鸟的喜爱。而在最后“我’听了父亲的话,为什么心里掠过一阵沉重,也由衷的地感到高兴?学生在理解这句时能体会到的只是第一层意思,我心情的沉重是因为小鸟在黎明飞翔时最容易被猎人打中,而对于我又由衷的高兴却无法理解,在讲这部分时,让学生联系前面所提到的父亲一生喜欢小鸟,对小鸟非常了解,而且他不是猎人,是不会去伤害小鸟,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通过引导学生学会联

系上下文,学会与文本对话,抓住重点词句,深入感受父亲知鸟爱鸟。促使学生达到感情的熏陶。

第四篇: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教学反思参考1)四季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参考1)四季

我个人认为一年级是规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初始阶段,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所以,平时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认真听、会听,说话要完整、简单、明白,为学生的语言基本功打好基础。

在教学《四季》之前,我发现这篇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语言亲切、生动,而且配以适当的图片,能启迪学生的想象空间,很适合对学生进行看图说话、模仿课文写话等方面的口语训练。所以在预设教学环节时,我将这两个活动穿插在教学过场中。在课后反思中,发现这两个活动还是非常有效的。

在教学中,边指导学生阅读,边引导学生认真观图,想象课文插图上的“小鸟、青蛙、谷穗、雪人”还会说些什么?如:在教学第一小结时,启迪孩子们:“小鸟扇着翅膀除了说‘我是春天’之外,它还会说些什么呢?”孩子略加思考之后,纷纷举手,有的说:“哇!春天真美丽!”“好红的花,绿的草呀。”“我喜欢春天。”“终于可以出来透透气了。”„„语言虽然简洁,但生动、有趣。 在学完课文之后,我本打算引导学生来模仿课文写《四季》,但考虑到学生第一次接触,认知、年龄等方面的因素,所以改为“谈谈自己喜欢的季节。”“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孩子们交流的也非常热烈,有的说:“我喜欢夏天,不仅可以听到青蛙叫,还可以听到蝉叫,我还跟哥哥去捕过蝉。”有的说“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有各种水果,我最喜欢吃水果了。”„„在进行了说话练习之后,再来指导学生将想象的画面画下来,学生兴趣盎然。 不足之处:本课教学虽然能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但也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语言还不够完整、简洁,需教师引导;

2、听说习惯仍需努力,不认真听别人发言、别人发言时乱插话等细节方面仍需努力。

3、个别孩子不主动参与交流。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严密地组织活动,带动每个孩子积极进行口语训练。

第五篇: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教学反思参考1)江南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参考1)江南

课始,我出示中国地图,由我们泰州(江北)引出江南,让学生搞清楚江南的具体方位,接着借助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领略一下江南的美丽风光,然后说说江南哪儿最美?这样学生就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激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充分感受到江南的美,他们不由得陶醉其中,为下文的教学打下基础。

这篇课文不像我们平时学的现代儿歌那么容易理解,对于一年级刚刚接触到课文的小朋友来说要理解这样一片乐府诗是非常困难的,但如果不理解课文,学生就难以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感悟到语言的凝练之美,才能有感情的朗读,所以这节课我重在培养孩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先出示图,让学生认识莲花、莲叶、莲蓬,再让学生知道这儿的莲蓬特别多,从而引出“江南可采莲”,而“莲叶何田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不理解“何田田”,所以我借助图片让学生想象莲叶的样子及莲叶茂盛的特点,这样孩子们就有点明白了,接着通过指名读、做动作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纯的语音,“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再有课文要想熟读成诵,就必须反复地读。但我不提倡机械的反复读,因为这样做会大大降低学生读书的兴趣,严重压制他们身心的发展。低年级学生的表现欲很强,在指导背诵上,可以采用表演背的方法,对于这个学生应该很感兴趣,这样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就可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第二个长句的教学中,我先出示图引导学生想想小鱼在荷塘里会干些什么?学生顿时来了精神,纷纷举手发言,这样就能给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放飞思想,尽情遨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接着再出示这样一个句式:荷塘里,鱼儿有的像在( ),有的像在( ),还有的像在( )„„,它们玩得( )。这样又可以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真是一举两得。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所以我接着让孩子从书中找出小鱼游戏的诗句并划出来,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自己感悟鱼儿游玩时的快乐、自在,这样孩子自然而然就体会到“戏”的妙用了。

我觉得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在教学时,我结合他们的年龄特征,使用具体生动的语言,再让学生带上小鱼头饰,配上动作,结合诗文中具体可感知的意像,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背诵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最后我还引导学生背一背自己知道的关于描写江南景色的诗文,并播放《忆江南》这个视频,把本课学到的知识进行拓展。

上一篇:观焦裕禄有感文档下一篇:教材第1章习题解答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