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2022-08-27

第一篇: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课程作业

院(系)名称:

专 业 名称:

年级:

学 生 姓名:

学号:

课 程 老师: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09级王明瑞2009212360完成时间:2012年12月31日

体育锻炼对高中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影响探究

——赤壁一中高三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探究

作者姓名:王明瑞作者学号:2009212360

摘要:

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当前赤壁一中高三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关系问题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健康指数相对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数要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并且能够释放毕业班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学习压力,只有真正做到了劳逸结合,才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毕业班高中体育锻炼心理健康赤壁一中

一、引言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是指在精神、身体和社会上的保持健全的状态,精神健康的标准是:(1)具备自我控制能力;(2)能正确对待外界影响;(3)内心世界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世界卫生组织还指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道德健康。而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许多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而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的状态。日本的松田岩男指出: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全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认可的形式来适应,即个体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问题,心理都不会失调等。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躯体上、智能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综合各种认识,可以认为,心理健康是个体的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内部状态,个体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并充分发挥其身心的各种潜能,在应付各种问题和环境时更多表现出积极的倾向[1]。有关运动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普遍认为,长期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心理健康[2]。

二、研究方法

(一) 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网优秀硕博论文万方数据库以及郑州大学和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图书馆的检索查阅近 年国内外的相关资料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及背景知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观察法和访谈法,通过两个月的观察和对学生的抽样访查来进行研究。赤壁一中共有30个毕业班(包括复读班),共2000人左右,对其中5个班(300人左右)的学生进行了交谈。

三、主要结果

(一)在进行谈话的学生中,有70%以上的学生认为,参加一定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加幸福感,保持积极的心境,能够产生良好的身体体验,以及降低焦虑和抑郁水平,但是在比较重的抑郁作用并不是很明显。

(二)65%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有益于智力的发展,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个体的注意、记忆、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提高活动效率,还可以使其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乐观自信、精神振奋、精力更加充沛,从而对人的智力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三)75%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是获得良好情绪的体验,在进行谈话的学生中多数会说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去参加体育锻炼,之后心情便会感到舒畅,压力也会随之减轻。

研究表明,体育锻炼之所以能够调节情绪,是因为体育锻炼的参与者能体验到运动带来的愉快感觉。心理学家认为,适度负荷的体育锻炼能够促进人体释放一种多肽物质——内啡肽,它能使人们获得愉快、兴奋的情绪体验。因此参加体育锻炼,尤其是参加那些自己喜爱和擅长的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从中得到乐趣,振奋精神,从而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四)60%的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比如参加中长跑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参与太极拳的练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耐性和耐心,是学生心境平和,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困难。

意志品质指一个人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独立主动的精神,是一个人行为特点的稳定因素的总和。意志品质需要在克服困难的实践过程中培养。体育锻炼本身就要不断克服困难(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的难度或外部障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才能取得成功。体育锻炼的参与者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培养自身良好的意志品质。任务越艰难,对个体的意志锻炼的作用越大,而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于人的体育锻炼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通过观察和相处发现,体育锻炼有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physical exercise for good public relations)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越来越趋向封闭的状态,从而造成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缺乏,人际关系疏远。体育锻炼则打破了这种封闭,让不同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素质的人相聚在运动场上,进行平等、友好、和谐的交往,使人们互相之间产生信

任感,有效进行情感和信息的交流,互相之间产生一种默契和交融。研究表明,增加与社会的联系会给个体带来心理上的益处。马塞(Massie)等人1971年的调查发现,外向性格者比内向性格者的社会需要更强烈,这种社会需要可以通过跳舞、球类、做操等集体性活动来得到满足。

自身的感受告诉自己,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更容易沟通,善于调节人际关系,赤壁一中高中同毕业班的学生中的那些参加学校体育训练队的学生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已经跟实习的我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通过谈话知道他们与各科老师的关系以及与同班同学的关系也是很融洽的,很少会跟同学以及老师之间发生矛盾。

当然不能否认的是体育锻炼亦是有助于身体的健康的,现代社会中的各种健身房以及各种运动处方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坐车了巨大的贡献。

四、存在的问题

在观察和谈话中,也可以看到体育锻炼的发展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比如多数学生认为学校不是很重视体育学科的开展和发展,虽然实施了新课标改革,但是对体育学科的重视还是没有提到一个足够高的角度。造成了体育老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消极的影响,在当今社会里的中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背负了巨大的学业压力和精神压力,如果失去了体育锻炼,学生的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将会大幅度上升。

五、建议和意见

(一)教育部应提倡把体育纳入高考的评分体系中,通过强制性来提高老师,家长和学生重视体育锻炼,从而发挥出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校形成相应的组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努力做到科学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体育锻炼。

(三)作为新一代的体育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投身体育教育事业,为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做好家长和其他学科老师的工作,让他们从理论和实际方面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巨大作用。

六、 结论

人是生理与心理的统一体,身与心的健康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高中阶段是一个人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人的心智渐趋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学生 形成的品格将影响他们的一生。及时的了解和调节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栋梁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3]。通过对赤壁一中毕业班的研究发现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存在一种相互促进的作用,体育锻炼有助于心理健康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健康的心理也能使学生一积极的心态对待体育锻炼,能使学生合理的安排学习与锻炼的时间,同时学生也能够深刻体会到体育锻炼对学习乃至今后生活工作的巨大促进作用。

七、参考文献:

[1];

[2]李慧娜,王光,健美操对高中生情绪影响的研究现状与分析,体音美教学,2008;

[3]倪 刚 ,体育锻炼与高中生心理健康关系研究,今日南国,2008年6月(总第94期);

[4]肖 洁,浅谈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促进,贵州体育科技,2 008年9月,第3 期 ( 总第92 期 );

[5]尹春刚,刍议高中生的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10月;

[6]李富健,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3月,第17卷第13期;

[7]赵红伟,孙丽华,白世新,高校不同专业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现代远程教育,2009

年3月,第7卷第3期;

[8]刘 洋,郭玉江,身体自尊在职业女性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模型检验,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9月,第22卷;

第二篇: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作业

运用SCL-90 量表对体育专业大学生

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分析

作者:易淑丹学号:200921239

1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大幅一提高,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学习、就业压力的就进一步加大,大学生这一群体中10%-30% 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现阶段心理学乃至整个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未真正受到关注和重视,他们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是较为隐性的不突出的,如果想对体育专业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就需要进行更深的研究,可以运用症状自评(SCL-90)量表对体育专业的大学生进行测量.对量表测试的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然而,只对体育生进行测量并没有十足的说明意义,可以再对体育生进行自评的同时,也对其他专业的大学生进行测评,最后在两组测评结果中进行对比研究. 对这两个大学生群体心理的健康水平的差异状况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比较,进一步剖析两个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的异同点及形成原因,再次论证两个大学生群体参加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内在关联性。将体育专业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地更彻底,更清楚! 美国学者R.K.Dishman于1985年概括了1750名医生的材料,发现从事体育活动对于抑郁症的疗效达85%,对于焦虑症的疗效达60%。这些研究表明体育活动有益于心理健康,然而,对于体育专业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整体研究,目前还相当缺乏,开展与之有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而这类研究结果将对引导大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改善睡眠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效率有积极作用。进而对促进落实素质教育也有实际参考价值,同时也为有关部门制定大学生卫生保健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SCL-90量表体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

研究方法:将采用两个对比组,实施组间对比法,一组是体育专业的本科生,主要包括华中国师范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湖北大学三所大学的体育专业本科生,女生80人、男生79人、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均等,对她们进行SCL-90)量表测评,将最后的测评结果统计完备。另一组为非体育专业的学生,作为体育专业的对照组。相应的适用3所大学学生,女生50人,男生50人(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均等),也进行SCL-90)量表测评,总共90道题目,根据最近一星期以来自己的实际感受,采用5级评分,”1”分是没有症状,”2”分是较轻,”3”分是中等,”4”fen 是较重,“5”分是严重,自评量表中F1-F10项代表各因子分,分别为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症、其他。问卷填好后将每个同学测量表进行统计,统计出各个分子的总分,T分为标准分,为各因子的合计分除该因子的项目所得。

研究结果:

1、本研究被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他专业大学生综合样本的比较,体育专业学生SCL-90量表各因子分与2009年统计的全国大学生综合样本比较,发现在躯体化强迫和精神病性三个因子的因子分高于大学生综合样本,且二者差异具有非常高的显著性(p小于0.001或p小于0.01)其他歌因子的因子分均低于全国大学生综合样本,但是无显著性差异(大于0,05)。统计结果显示:体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整体水平高于全国大学生综合样本。

2、华中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SCL-90量表各因子分均高于前几年全国公布的常模,且除了恐怖和偏执两对因子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小于0.05)外,其他7对因子之间的都具有非常显著差异性,反应了几所研究大学的体育专业学生与全国青年常模组在SCL-90各因子的比较结果基本一致,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由于全国大学生综合样本。

3、本研究对湖北几所高校的体育专业的高、低年级学生健康水平进行了比较,发现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者四个因子上低年级学生的因子分低于高年级学生,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小于0.05),这说明体育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比低年级学生的要多,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上低于低年级学生,这一结果与许多前人研究中得出的“大学生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高年级学生”的结果并不一致,也说明了我们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 特殊性。

4、对以上几所大学的体育专业男、女学生的SCL-90各项因子进行了比较,发现男、女生各项因子分上无显著性(P大于0.05)反映出几所大学体育专业男、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比较平稳、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结论:本研究发现湖北武汉几所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心理健康状况是良好的,整体水平稍高于全国大学生综合样本,而在躯体化、强迫和精神病性三个因子的得分却明显提高,同时,体育专业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些现象主要与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特点和体育文化修养有关,具体来说收体育课程教学方式、教学环境、教师个性以及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等多方面的影响,一般来说,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性格外向、开朗、易与人亲近。研究发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降低焦虑和抑郁,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者更与其他人形成亲密的关系,人际交往能力亦更强,在体育竞赛中,需要团体协作和配合,这样不仅有利于使学生在活动中加强沟通交流,改善人际关系,而且体育运动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宣泄情绪,释放心理压力,有利于情绪释放和压力控制,有利于人格塑造和自我完善,是避免产生心理状况与疾病的有效途径。

建议:三所大学的体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整体水平稍高于全国大学生综合样本,而在躯体化、强迫、和精神病性的三个因子的得分却明显增高,建议在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药关注血红色呢过的心理症状表现,切实缓解学生躯体化、强迫和精神病症,进一步加大开展体育专业学生的尽力健康水平的力度,切实帮助体育专业学生解决心理冲突、情绪危机、适应不良等问题。根据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层次、有区别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键是加强指导和帮助,使大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标准,以此来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针对性地加强心理辅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体育锻炼能够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第三篇: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有关非常密切关系。在青少年发展过程中,充满了复杂的心理矛盾,伴随着许多心理问题出现,如性心理、自卑心理、孤独心理、逆反心理、挫折心理、社交恐怖等等。消除这些心理问题的方法除了心理咨询和辅导外,参加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帮助学生发展健全人格、摆脱心理困扰。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当人们遇到不良的心理状态(如忧郁)时,人将处于一种愁闷的心境,因精神受压抑而产生了较持久的、消极的情绪状态。忧郁的突出特点是,看任何问题总是从消极、悲观的角度着眼,遇事总爱往坏处想,容易丧失信心;不愿与他人交往、交流,离群索居,少言寡语,且心胸狭窄;对待事物总是过分认真,思维迟钝,缺乏灵活性;极易发生负性情绪,一些细微小事就引起忧愁与苦闷,容易自寻烦恼,所以经常愁眉不展,长吁短叹,情绪低落。有的还会出现早醒、失眠、便秘、食欲减少、性欲下降、体重减轻、精神萎靡等生理反应。大量研究表明,体育锻炼除了可以增强体魄,锻炼意志外,还有心理治疗效应,它能使人思路开阔、条理更加清晰,可使忧伤的人心情舒畅,使悲观的人快乐。

1)提高人的唤醒水平。体育锻炼能提高人的唤醒水平,即增加人身体和心理的兴奋程度,发展兴趣,调节精神。适度的身体锻炼能促使人体内释放一种多肽物质——内啡肽,它使人产生欣快和镇静。有的研究还认为,体育锻炼是使中枢神经系统得到适度的激活并达到愉快水平的工具,使人们在从事锻炼后能直接感受到舒适愉快的心情。因此,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尤其参加那些自己喜爱和擅长的体育运动,可以使人从中得到乐趣,振奋精神,陶冶情操。这对长期处于对生活失望状态的忧郁类型的人来说,无疑具有一的改善和治疗作用。

2)降低应激反应,消除疲劳,消闲娱乐。娱乐体育吸引人们愉快健康地度过自己的余暇时间,以缓解工作、生活中产生身心疲劳,消除不当负荷和困苦创伤产生的紧张情绪状态,使锻炼者达到自消烦恼,遣乐于身的目的,使忧郁反应的个体减轻压抑和紧张,进而减少由此引起的神经系统的病变。

3)增加社会联系与交往。现代生产方式中高技术的运用和单调工业化生产,使现代人在相对封闭状况下独立操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而造成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情交流,人际关系疏远。这对原本就缺乏与人交往的忧郁性格的人来说,无疑起了加剧作用。而体育运动可

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产生亲近感。在体育运动中,不必用语言,即可相互交往,亦可找到志趣相投的知音。他们可以通过一个手势、一串动作等直接和间接地沟通信息,交流心声,自觉或不自觉地互相产生一种情感,并能获得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这对那些性格怪癖、忧郁寡欢、不愿与人交往、待人时冷时热的人来说,不仅能使他们改善人际关系,而且还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树立自信。

4)增加成就感。人们参加某项运动并坚持锻炼,他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会得到改善,也相应会掌握并发展一些体育的技能和技巧。当取得这些成绩后,人会以自我反馈的方式评价自己,从而产生自我成就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产生愉快、振奋和幸福感。例如,锻炼者在体育活动中若能完成自己制定的锻炼计划,达到具体的目标,就将会获得一种成就感。因此,适宜的身体锻炼能使有忧郁情绪的锻炼者从中获得心理满足,产生积极的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具有很好的消除忧郁的效果。

第四篇: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

现今社会,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健康问题。一些人长时间在电脑上工作、娱乐和“网络漫游”,又带来了有损于健康的“电脑网络综合征”;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逐渐改变着人们的饮食结构,人们在享受丰富美食的同时,由于营养物质的过量摄取,能量消耗的不足,造成了肥胖、心血管疾病等现代“文明”病的蔓延,且发病年龄日趋提前。由此可见,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事。

一、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

体育锻炼是通过科学的身体活动形式给予人体各器官、系统一种良性刺激,促使身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等方面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反应和变化,从而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实践证明,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而且还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体质的强弱受多种因素影响,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现任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主席霍尔曼教授指出:每天坚持中饭步10min心脏可以年轻20岁。科学的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系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杂变化的判断能力,并及时作出协调、准确、迅速的反应;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不断增多。用脑过度会使脑细胞转入抵制状态。如不做调整,则会导致记忆力减退甚至神经官能症而严重影响健康。科学研究证明,体育锻炼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改善大脑的供氧状况可消除大脑疲劳、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体育锻炼还能使大脑皮质及时、准确地调动植物性神经系统;尽早地进入工作状态,使大脑反应快,自动化程度高,功能加强。

二、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不仅对人的身体发生影响,而且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体育锻炼具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能够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恢复体力和精力;能增进身体健康,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工作;可以陶冶性情、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体育锻炼中的集体项目与竞赛活动可以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

研究表明,有氧锻炼或不强烈的身体锻炼有助于降低轻度和中度精神抑郁者的抑郁水平。体育锻炼甚至比放松练习和其他愉快的活动更能有效地降低抑郁。如果能与心理治疗相结合,比单纯进行体育锻炼能更有效地降低抑郁。体育锻炼可以锻炼意志,而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才能坚持锻炼,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体育锻炼是一种欢快的活动,它使人身体健康,心情舒畅,有利于塑造一个愉快、开朗、健康的心灵,促进个性气质的健康发展。

三、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学家告诉我们体育运动中传播、宣传的精神、原则、体育道德等,具有很高的社会理想价值,体育锻炼中树立公正、守法、民主、竞争、协作、团结、友谊、谦虚、诚实等道德观念,是社会不可缺少的规范文化,对于青少年乃至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教育意义

(一)规范行为。体育运动中有各种明确而详细的行为规范,如奥林匹克精神和原则、体育道德规范、比赛规则、竞赛规程等,这些规范是体育运动得以开展的必要条件,而规范的培养是学生进入社会前必不可少的社会化过程。这一过程可以视为对社会法规和伦理道德的模拟学习过程,有助于他们理解遵守社会规范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培养自立。确定体育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的过程,有助于培养运动者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具有更强的独立性和自立能力。

(三)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一个人要符合社会的要求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就必须学会接受适当的社会角色。而各种体育运动的场合,则有机会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和“做什么、怎么做”的社会意义,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基础;从而体验出人的主观努力是改变社会地位的重要意义。

(四)体育锻炼是“情商”训练的有效途径。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如生理、主理、社会适应和创造力。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健身、健脑,还可以调剂生活,促进心理健康,锤炼个性、品德和气质。

走过操场,我们就可以看到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体育锻炼,参加体育锻炼,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愉快的心情,过好每一天。

第五篇:体育锻炼与我的健康 大学体育论文

体育锻炼与我的健康

一、 结合自己的锻炼实践和体育课学习的体会,来谈谈自己平时是怎样进行科学的体育

锻炼的?请举例说明。

科学的体能锻炼需要遵循很多原则,例如超负荷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专门性原则、恢复性原则、锻炼效果的可逆性原则、大小运动量相结合原则。

由于大一的课业仍是较为繁重,所以体育锻炼仍是在寝室内居多。例如仰卧起坐等。曾经我的形体老师跟我们说过,如果做仰卧起坐的时候,觉得自己真的做不下去了,那就再多做10个,就是超负荷运动,效果就会很明显。由于上了大学之后运动量变少,所以每天晚上我都会在睡觉之前做一些仰卧起坐,一是为增加运动量,二是为了减少肚子上的赘肉。在这几个月做仰卧起坐的时候,有一开始50个一组,每次一组慢慢变成后来的每次三组,由一开始较吃力变到后来可以较轻松做完150个,这就是循序渐进原则的体现。由于有时候或许是过于劳累,就会停一天再继续做,这样就可以使自己的锻炼科学而且符合恢复性原则和锻炼效果的可逆性原则。有些天气很好的晚上,我也会到操场上跑一会步,而晚上的仰卧起坐就可以少做一些,这也算是遵循了大小运动量相结合的原则。而且,以后我也会继续遵循这些原则,让自己的身体不因大学的各种忙碌或安逸而堕落。

二、 请举例说明,在体育锻炼中,应该如何预防和现场处理运动创伤?

在一般的学校体育活动中,急性损伤者较多、运动扭伤也是极为常见。所以,应该注意急性损伤的预防以及注意手指以及足踝关节的扭伤。如若学生锻炼的时候不注意合理安排运动量的话也可能会造成肌腱与骨头相接的地方劳损或骨组织劳损。

在运动的时候我们应该重视预防运动损伤,在运动之前要调节好身体状态,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创建锻炼的安全环境和注意科学锻炼、加强易伤部位的锻炼也很重要。

运动创伤需要及时处理。如果皮肤或肢体有损伤应及时包扎,来保护伤口,压迫止血和支持伤肢。如果有出血现象的话,应该是将患肢指高,使出血部位高于心脏,降低出血部位血压,达到止血效果。在剧烈运动中,特别是对抗性强的运动中,骨折并非罕见。 发生骨折后应该及时固定并运送到医疗地点。关节脱位也有经常见到。在运动中出现应立即用夹板和绷带在关节脱位所形成的姿势下进行临时固定,保持伤员安静,尽快送医院处理。

我虽然是个女生,但也是热爱篮球。在高中的时候,又一次体育课和同学打篮球,接球时由于方式不对,右手食指直接与篮球相撞,但是只是微肿也就不太在意,到了晚上就肿的很厉害,已经无法握笔。当时只想着过几天就好了,便没有及时处理。大概

3、4天后肿胀才慢慢消去,但是却留下了后遗症。至今右手食指的关节仍感觉不灵活,和其他手指相比能明显感觉到有问题。同样是打篮球时,一个同学摔倒右手骨折,但是及时处理痊愈后便没什么问题了。所以处理运动创伤应该是及时的,也是必须的。

上一篇:通用技术新课程标准下一篇:体育部活动策划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