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培训小结范文

2022-05-23

叹岁月流逝太快,转眼间便到了年底,一年的辛苦工作中,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难忘时刻,也在不断的工作积累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为了记录这一年的工作成长,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布病培训小结范文》,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布病培训小结范文

布病培训教案

一、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布病是急性传染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为乙类传染病。

感染布病的家畜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或污染物而感染发病,能引起全身多个系统的损害,尤其是骨关节系统的损害较为明显,而且容易由急性转为慢性。

人患布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全身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牲畜患病可发生流产、死胎、不孕和睾丸炎等症。

该病名称很多,如波状热、马尔他热及地中海热等,俗称蔫巴病、千日病、懒汉病等等。

布病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

布氏菌既侵犯人又伤害畜(牛、羊、猪、鹿、骆驼和犬等),人感染此病主要来自染疫的家畜。人患此病,病期可长达数日、数年、甚至几十年,严重的丧失劳动能力,威胁着广大群众的健康。家畜患布病后出现流产、死胎、不孕、乳腺炎和睾丸炎,牲畜因布病流产高达50——80%,乳肉产量减少各占15—20%,并影响皮、毛质量,严重地影响畜牧业发展。

二、人是怎样患布病的 1.布病的主要传染源

患布病的动物是布病的传染源。羊、牛和猪,是人布病的主要传染源,鹿、犬等其它动物居次要地位。我国大部分地区羊、牛是主要传染源,少数地区猪为主要传染源,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养鹿业比较发达地区,鹿是主要传染源,而人与人发生传染则罕见。 2.布病的传播因子

布病家畜的流产物、阴道分泌物、乳汁、肉类、皮毛、尿、粪便及被污染的土壤、水、饲料等均可含有布氏菌,称这些含有布氏菌可以起到传播作用的媒介物为布病传播因子。其中布病牲畜的流产物是造成布病流行的主要传播因子。 3.食用布病家畜的乳及其乳制品易患布病

因布氏菌常在家畜乳腺中繁殖形成乳腺炎,乳汁中含布氏菌。布氏菌随病畜乳排出体外,病畜排菌时间有的几个月,甚至可长达2年以上。这样含有布氏菌的乳汁,可使食用者感染,所以对乳汁进行灭菌处理并保持消毒后乳汁清洁,对预防布病是很重要的。

4.加工布病畜的肉类可直接接触感染

布病畜的肉和内脏有布氏菌存在。而且可在肉中存活4个月,在腌肉和冻肉中可存活15—45天。因此厨师、售货员,在切割、清洗制作过程中如不注意防护,易被感染。

5.皮毛加工和收购人员易患布病

布病疫区生产的羊毛、羊皮容易沾染布氏菌,尤其新剪下的羊毛和流产羔皮,死羔皮危险性更大。

6.布病疫区被病畜污染的水也能传播布病

布病动物的排泄物(粪、尿)和分泌物,可以直接或借着蹄爪而污染水源(湖、河)。也可因雨水冲刷或大风扬起的尘土污染邻近地区的水源。 7.哪个季节布病的发病率高

布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以4---8月发病居多。 8.患布病与性别、年龄及职业的关系

任何年龄的人均可感染布病,而且与性别、年龄无关,主要取决于接触传染源和病原体的多少。因为中、青年是主要劳动力,接触病畜多,感染布氏菌的机会就多,故患病多。并有明显的职业性,兽医、皮毛工人、牧民感染率比一般人高。但每年都有因喝牛奶、涮羊肉、吃肉串患布病的病例。

三、布病的临床与治疗

1.布氏菌侵入机体后会引起哪些损害

布氏菌侵入机体,几乎所有的器官和组织都可被侵犯。其中最常见的有肝、脾、淋巴结等器官以及运动、生殖、血管和神经系统。 2.布病患者有哪些主要临床表现

发热,多汗,乏力,骨关节疼痛和肝、脾及睾丸肿大等。 3.治疗布病要遵循哪些原则

(1) 早期用药,彻底治疗

(2)合理选用药物及用药途径 (3)综合疗法

(4)中西医结合

四、怎样预防布病 1.我国布病防制措施

布病防制工作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在技术措施上,畜间采取:“因地制宜、免疫、检疫、病畜淘汰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人间抓好“三早”,即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理。基本方法是控制和清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及畜群。

2.为什么要对家畜进行布病检疫

家畜进行布病检疫是针对传染源的措施之一,一方面为了及时检出患病家畜,查清疫情的程度和分布范围,掌握其流行规律和特点,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为了杜绝传染源的输出和输入,保护清净地区不受污染,达到有计划地全面防治布病。

3.在疫区内检出的布病畜应怎样处理

疫区内各种家畜均属被检对象,检出的布病畜一律不准外出,原则上一律屠宰做无害化处理,对少数经济价值极高的动物允许严密隔离鉰养,培育健康后代逐渐处理。

4.健康家畜怎么办

布病检疫阴性的家畜必须用布氏菌苗免疫,S 2菌苗是我国畜间防治布病的主要菌苗,目前多用口服法接种,此法安全可靠,甚至可以用于孕畜。羔羊5个月龄,牛犊、仔鹿8个月龄后均可应用。 5.布病牲畜流产物污染的场地应怎样消毒

被布病畜流产的胎儿和羊水污染的场地,用10—20%石灰乳或10—20%漂白粉乳浸透垫草和地面。如流产发生在室内,流产物很容易污染衣物和其它物品,除上述方法外,被污染的物品也应当用1—3%来苏溶液,1—3%漂白粉上清液或0.3%新洁儿灭溶液或0.1—0.4%二氯异氰脲钠水剂等消毒。 6.如何把好布病畜的输入关

为防止引进布病家畜,在购买和调运牲畜时应从非疫区购买和调运。如必须从布病疫区调运,必须在无布病的乡或场购买。

调运牲畜,尤其是跨越县、省境调运牲畜时,应当有组织地在兽医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严格的检疫,不得私自交易和调运。调运牲畜必须具备检疫或免疫证。 7.为预防布病应怎样加强家畜的管理和个人防护

管理好家畜,要做到如下三点:一是饲养家畜要圈养,集体或统一放牧;二是人畜分居,无论是成畜还是幼畜,都不要放入室内饲养。牧区在产羔季节千万不要把牲畜放在毡房内,小孩不要和羔羊玩耍;三是建产羔室,饲养牲畜的单位,其中包括养畜专业户,应建立产羔室,在室内产羔接羔,产羔室内应备有防护服、消毒液、肥皂、面盆、毛巾等。 8.认真执行疫情报告制度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疫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疫情后,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并报给上级行政、专业部门。

五、急性期布病治疗方案

方案一:

1、四环素类抗生素并用链霉素

常用四环素,每日2克,分四次口服,21日为一个疗程,可再重复1-2个疗程,一般疗程间隔5-7天。

链霉素,每日1克,分两次肌注,14-21天为一疗程,一般应用两疗程。

2、利福平并用强力霉素

利福平每天600-900毫克,分两次口服,并且每天口服强力霉素200毫克,连续用药6周。

方案二:

头孢曲松钠并用阿奇霉素

头孢曲松钠,每日2克,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每日0.5克,口服,15天为一疗程,可用1-2个疗程,疗程间隔5-7天。

以上两个方案应配伍中药治疗。

第二篇:仁宗乡布病及疟疾防控知识培训总结

布病知识培训总结

为了确保有效地控制人畜共患布病的发生和传播,切实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和人畜安全,根据上级的工作要求,我院于2014年9月20日在卫生院会议室举办了布病防控知识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有全体乡村医生、全院干部职工,举办本次培训班的主要目的是使基层医务人员能提高布病诊断技术规范和自我防范意识,并能认识到布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责任感,能向广大养殖户进行正确的技术指导和宣传相关的预防措施,有效地控制人畜间布病传播发生,有效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最大程度的减少此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会上白立哲院长详细的讲解了布病概况,并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强调其重要性,回去后要做好宣传,利用一切可运用的宣传工具,大力宣传相关预防知识,力争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效果。

总之,通过学习大大提高了广大医务人员对布病相关知识的业务水平,从思想上和业务诊疗水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使他们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此类疾病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使他们能够正确的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辨别诊查此类疾病,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做出自己应尽的职责。

仁宗卫生院

2014年9月25日

第三篇:布病安排

兴疾地字﹝2009﹞08号

兴平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安排

6月13日,接咸阳市地方病防治研究所通知,我市发现一例布鲁氏病菌患者。为制定和完善布病的防治措施,防止该病流行,以期达到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根据咸阳市地防所要求和《陕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现制订兴平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安排。具体如下:

一、成立监测领导小组 组 长:刘来望

副组长:于 域 张 杰 成 员:罗 玉 刘丽萍 史镇江

二、 成立监测小组

由综合防治科和东城医院共计20名相关人员组成,分10组,每组2人。注:东环路以东,东西大街以南,高店桥南北路以西,高速路以北区域(即东城办东街村、南街村、东堡子村、尹村、大阜村、王庄、周村及其周围临近区域)由东城医院抽调6名专业人员调查,杨艳妮负责。

三、成立后勤保障小组 组 长:于 域 副组长:杨晓瑜

成 员:赵登峰 冯 锋 冯佐刚 冯 可

四、 时间安排:6月14日培训学习;6月15—20日调查监测;6月22日上交调查资料,6月30日前总结上报。

五、 监测范围、对象

1. 监测范围:以火车站住宅区为中心3公里范围,具体为:高店桥南北路以西,高速路以北,西环路以东,东大街以南。

2. 监测对象:半年内至少3周内接触过羊、牛及其制品的所有人群,重点为兽医、饲养员、接羔员、育羔员和皮毛、乳肉加工人员(如屠宰、烤肉、厨师、挤送奶等)以及与种畜和阳性畜有接触的人员;年龄7—60岁,近期(至少3周内)食用羊、牛肉的人群。

六、 监测方法

1. 人间疫情主动搜索:在确定的监测范围内,对每个

监测对象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登记表进行询问登记(填写附表2:人间布病调查登记表)。

2. 主动搜索血清学监测:在人间疫情主动搜索调查中发现近期内有接触病畜及流产物者、有可疑症状体征者全部通知到市防疫站检验科采血进行血清学检查(填写附表4:人间布病实验室检查登记表)。

3. 医疗机构血清学监测:临床医疗机构发现有发热、出汗、关节疼痛、乏力等症状患者,应详细询问牛、羊等接触史,并主动采集血样送市卫生防疫站(填写附表3:临床医院(布病门诊)布病监测登记表)。

4. 个案调查:血清学阳性者,应建立档案,进行个案调查和进一步检查,以确定是否感染或发病,(填写附表1:人间布病个案调查表)。并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是否进一步扩大调查范围。

七、人间疫情发现和报告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规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各级个类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卫生检疫医务人员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诊断的布病病例在诊断后24小时内填写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

八、 控制措施

对病例进行及时治疗,病房、病人的衣物、用过的物品等,采用3—5%来苏儿浸泡或沸水蒸煮等方法进行消毒。

九、 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和调查总结报告

数据收集内容为:人间布病个案调查表、人间布病调查登记表、临床医院(布病门诊)布病监测登记表、人间布病实验室检查登记表和一般情况调查及病史调查资料。

统计分析内容为:

1. 发病情况:感染率、发病数、发病率(填写附表5:人间布病发病率统计表)。

2. 病例分布情况:病人年龄、性别、职业和时间、地理分布等(填写附表

6、7:人间布病职业分布统计表和性别年龄分布统计表)。 3. 重点人群感染情况

最后,做好本次监测工作总结上报咸阳市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兴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9年6月14日

第四篇:布病折页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问答

1、什么是布鲁氏杆菌病?

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国家法定的乙类传染病。家畜患病后常常出现流产、死胎、不孕。人患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烧、乏力、多汗、肌肉及关节疼痛等。由于该病与其它疾病症状有相似之处,部分患者常因误诊、误治或不及时治疗易形成慢性化,导致严重后遗症,造成终身残疾,丧失劳动生活能力或死亡。

2、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什么?

主要传染源是患布病的家畜以及患布病的啮齿类动物,如羊、牛、猪等。目前,在我省以羊、牛为主要传染源。

3、布病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从事家畜放牧、饲养、贩运、屠宰、肉制品销售、皮毛加工、乳制品加工、兽医等职业人群均为布病的高危人群。人与人之间不传染。

4、布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1)经皮肤粘膜接触感染: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可因直接接触病畜的流产物、乳、肉、内脏、皮毛等污染物,或间接接触被病畜污染的水源、土壤、草场、工具等而感染。

(2)经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食入被污染的水或食物,经口腔、食道粘膜进入体内而感染。如吃生拌或未经煮熟的肉类,不洗手直接拿食物吃等。

(3)经呼吸道感染:人吸入了被布鲁氏杆菌污染的飞沫、尘埃等而感染。如皮毛加工、饲养放牧、打扫畜圈卫生等。

5、怎样预防布病?

(1)检疫发现病畜、隔离病畜以及进行畜群免疫接种是预防布病发生的的根本措施。病畜及时扑杀、无害化处理。

(2)从事牛羊接生、屠宰,清理圈舍和加工皮毛等过程中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手套,穿工作服、胶靴等,工作后应对场所、防护品和手进行消毒处理。严禁赤手接触家畜流产物、皮毛、肉制品等。

(3) 定期对圈舍、挤奶厅(室)、产羔(犊)室及屠宰等场所进行消毒,对牲畜流产物、胎盘、流产羔(犊)等要无害化处理后深埋。流产胎儿和羊水污染的场地,用10%石灰乳或20%漂白粉浸透垫草和地面。

(4)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拌或未经煮熟的肉类。

(5)一旦出现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及关节酸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咨询电话:7285720

寒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五篇:布病常识1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

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菌(Brucella)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性传染病。自1887年英国医生Bruce从死亡士兵的脾脏中分离并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体为羊种布鲁菌以来,该病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动物感染布鲁菌后,表现为关节炎、波浪热、全身多组织器官、胎膜的发炎、坏死和肉芽肿的形成,怀孕母畜流产、甚至不孕,公畜产生睾丸炎、附睾炎等症状;人感染后也表现为波浪热,关节肿大、变形,男性可发生睾丸炎,女性可流产、神经炎等症状,人患布病,病期可长达数日、数年、甚至几十年,常因误诊误治而转成慢性,反复发作长期不愈,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导致死亡。该病在国际上被列为B类疫病,并被用作生物恐怖战剂,在我国《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细则》中,该病被类为二类疫病之首,给养殖业、人类健康及食品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病原学

布鲁氏菌(Brucella)是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细胞内寄生菌。抵抗力较强,在土壤中可存活24-40日,粪便中夏季能存活1~3天,冰冻状态下可存活数月,干燥的胎膜中甚至存活更长时间,咸肉中40日,羊毛中1.5-4月,鲜乳内能存活10天,但对湿热和消毒剂较敏感,加热60℃或日光下曝晒10~20分钟可杀死此菌,对常用消毒剂敏感。布鲁

氏菌属分为6个种,包括羊布鲁氏菌、牛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沙林鼠布鲁氏菌、绵羊布鲁氏菌、犬布鲁氏菌,其中以羊布鲁氏菌、牛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最为常见,对人畜的危害最大。 流行病学

传染来源: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的家畜,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羊、牛是主要传染源,其次是鹿和犬,南方地区猪是重要传染源,除发病家畜,带菌的野生动物、啮齿类 动物可成为本病的传染来源。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其次皮肤、粘膜伤口,生殖道,呼吸道较少感染,布鲁氏菌侵袭力很强,可从完整皮肤粘膜侵入(除此,钩端螺旋体病是另一例子)。人的感染途径与职业、饮食、生活习惯有关,接触布病家畜的流产物、阴道分泌物、乳汁、肉类、皮毛、尿、粪便及污染的土壤、水、饲料、食用未煮熟的病畜肉、奶等均可感染布病。 易感动物:牛、羊、猪,其次马、鹿、骆驼,犬,人亦易感,家禽较少感染,鼠,野生动物也可带菌。成年动物易感性比幼年动物高,易发病;母畜比公畜高;人可感染牛、猪、羊、犬四型布鲁氏菌,其中以羊型菌对人的毒力最强,有全身性病变,可发生波浪热。

流行特点:通常为地方流行性。在牛和羊开始时仅出现一批血清学阳性的家畜,然后有少数母牛和母羊发生流产,

其后就陆续有大批母牛和母羊发生流产,在新发病的畜群流产率可达全部孕畜的50%以上。在猪,开始时仅少数公猪发生睾丸炎,接着大批母猪发生流产。多数母畜只发生一次流产,而二次流产的较少;在老疫区,发生流产的较少,但子宫炎、乳房炎、关节炎,局部脓肿、胎衣不下,久配不妊者较多。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4~180天。最显著症状是怀孕母畜发生流产,流产后可能发生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从阴道流出污秽不洁、恶臭的分泌物。新发病的畜群流产较多;老疫区畜群发生流产的较少,但发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关节炎、胎衣滞留、久配不孕的较多。公畜往往发生睾丸炎、附睾炎或关节炎。发病动物,有些体温升高,也有些不升高(如牛),部分病畜眼结膜发炎,腱鞘炎,滑液囊炎。怀孕母畜流产,牛怀孕6~8月,羊怀孕后3~4月,猪怀孕后1~3月,流产前2~3天,母畜不安,阴道水肿,阴道流出分泌物,流产的胎儿有死胎,快到产期流产胎儿可能是弱胎,产后1~2天死亡,不死亡者,长期带菌,易死亡。 诊断

快速、准确的对布鲁菌病进行诊断,是防制该病的一个重要措施。目前对该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病原进行检测,比如病原的染色镜鉴、分离

鉴定、PCR等方法。这些方法要么是培养时间长、培养条件需要P级实验室,要么就是需要昂贵的仪器,不适合在基层使用。另一种方法就是血清学诊断方法,由于其具有操作简单、诊断快速等优点,目前以称为诊断布鲁菌病的主要方法。血清学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乳汁环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其中以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适合现场的大规模诊断试验,但又由于特异性不强、受温度、凝集时间维持较短等因素的影响,只适合用于初筛诊断。试管凝集试验可以用于定量检测,但该方法操作比较繁琐、耗时长,不适合现场大规模诊断。目前我国推行国家标准(GB/T 18646-2002),筛选检测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样品用试管凝集反应或补体结合试验进行复核。 流行现状

自1887年首次证实本病病原体以来,20世纪30-60年代,布鲁菌病在世界范围内造成较大危害。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布鲁菌病疫情报告。畜间的布鲁菌病疫情以牛种布鲁菌感染为主,占家畜布鲁菌病疫情的1/2以上。50个国家和地区的绵羊、山羊有布病流行,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101个国家和地区的牛群有布病流行,主要集中在非洲、亚洲、中美洲和南美洲及欧洲南部。有33个国家和地区的猪群有布病流行,主要集中于中美洲、非洲北部和欧洲南部。

2006年,全国组成的专家组从 7省(区)(辽宁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河北省、陕西省、山西省)的调研结果和全国疫情来看,我国布病疫情出现了建国以来的第二个高峰,东北、华北和西部的部分省区几乎每个市和 80%-90 %的旗(县)都有布病疫情,而且正在迅速蔓延,新发病人大幅度上升(如内蒙古、 黑龙江省新发病人成倍增长);历史上无疫情或疫情较轻的省区,如浙江省也出现了首发病例。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全国的布鲁菌病发病率又出现了持续上升的趋势。据卫生防疫相关部门统计,1995-2003年人间布鲁菌病的发病速度是685.71%,增长速度是585.71%。1993-2003年动物布鲁菌病自1997年以来,动物的发病数、死亡总数、发生疫情次数呈下降趋势,然而2003年有开始出现大的反复,并且布病的流行又具有了一些新趋向:① 80年代前布病的老疫区主要集中在牧区,比如新疆、西藏、青海等,80年代后有向半牧区和农区,比如山西、陕西、吉林、辽宁、山东波动的倾向。② 80年代前布病的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牧民、屠宰场、皮革厂的工人等职业人群,而80年代后非职业人群的感染率呈现相对上升趋势。③ 现今布病的流行以小范围、点状、分散式流行代替了以前的大规模、爆发式流行,给布病的防治带来困难。针对布病流行出现的这些新特点,给防制该病提出了新的挑战。

防控现状

我国在推广以“检疫、免疫、捕杀病畜”综合防治措施的同时,又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牧场、乳场和屠宰场的牲畜进行定期检查。对检出的病畜及时隔离治疗,必要时宰杀;对病畜的流产物及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其污染的环境进行消毒。病畜及其乳制品也必须经煮沸消毒,毛皮消毒后应放置三个月以上才能准许运出疫区。对于病畜、健康畜要分群、分区放牧,病畜用过的牧场需经三个月以上自然净化后方可供其它健康家畜使用。切断传播途径主要体现在加强对畜产品的卫生监督,禁止食用病畜肉及乳制品,防止病畜或患畜的排泄物、分泌物污染水源;对与家畜密切接触者的从业人员,要进行宣传教育,做好个人防护。保护易感动物主要体现在对易感人群及健康家畜注意防护,同时进行疫苗接种。特别是与家畜密切接触者的从业人员,均应进行预防接种。 公共卫生

人与患病动物或病料接触,经消化道、皮肤、粘膜、生殖道感染。感染牛的布鲁氏菌无自觉症状,但血液中存在抗体;感染猪的布鲁氏菌,症状轻,关节炎、肌肉疼痛,疲劳,局部炎症;感染羊的布鲁氏菌,症状重,发生波浪热,痛苦,下午发热,第二天早晨大出汗,神智清楚,可活动,出汗后,关节、肌肉疼,肝脾肿胀,男性可发生睾丸炎,女性可流产、

神经炎。

人布鲁氏菌病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别和年龄特点,兽医、养殖户、屠宰工人、皮毛工等感染率明显高十一般人群,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男多十女;具有一定的地区性,发病率牧区高十农区,农区高十城市,内蒙、东北,西北等牧区、半农半牧区发病率明显高十其他地区,北方农区呈散发;季节性虽不明显,但以家畜繁殖季节为多(春末夏初),甚至在发病高峰季节可呈暴发流行。上述流行特点表明人布鲁氏菌病与发病和隐性感染动物有密切关系,可以认为后者是人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因此对动物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是从根本上防控该病的关键。

对于个人,良好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避免感染布病。增强规范意识,购买生奶、生肉时,一定要查看是否有检疫合格证明;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食物一经煮熟就不会有活的布氏菌,不喝未经消毒生奶,不吃生肉,加工生肉时,注意卫生。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布病培训小结范文】相关文章:

布病培训范文05-15

布病培训教案04-22

布病影像范文05-15

布病预案范文05-15

布病病例范文05-15

布病总结范文05-15

布病1重点范文05-18

神经布病范文05-17

布病宣传计划范文05-23

布病宣传总结范文05-23

上一篇:爱情现代诗歌范文下一篇:安全质量月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