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学习计划范文

2022-06-03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总是面临着一些工作任务和目标,特别是对于营销工作而言,有年度工作任务,季度工作任务,月度工作任务,每周工作任务,甚至每日工作任务。在进行工作任务之前,我们就要提前做好计划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院感学习计划范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院感学习计划范文

院感知识学习计划

XXX医院

2014年院感知识学习计划

为了加强科室医院感染方面的管理,增强院感意识,每月最少进行一次院感知识学习,并定期进行考试考核,在些制定了2014年医院感染知识学习计划如下;

1、传染病知识学习

2、手卫生

3、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4、抗菌药物的合理运用

5、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6、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学习

7、感染性职业暴露的学习

8、无菌操作制度

9、消毒隔离制度

10、医务人员的防护

11、医院感染工作流程学习

12、医院感染各级人员工作职责学习

XXX医院

院感办

2014年1月6日

第二篇:2012年院感科工作学习培训计划

根据卫生部、省、市、区卫生局疾控中心有关“医院感染管理”和“卫生应急、传染病防控”指示精神。结合医院进行“二甲骨科医院标准”评审之际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学习培训计划与措施。

全年集中讲课或收看收听相关课碟光盘学习培训3次。

一、 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素

(由中国医科大学感染科主任陈佰义主任等8位老师主讲)

1、 青霉素类临床应用

2、 头孢类临床应用

3、 β-内酰胺类临床应用

4、 大环内酯类临床应用

5、 喹诺酮类临床应用

6、 碳青酶烯类临床应用

7、 氨基糖苷类临床应用

8、 MDRO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二、 传染病防治与报告知识学习培训

1、 传染病的分类及各类种数,报告时限

2、 霍乱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治知识

3、 梅毒、艾滋病流行病学、诊断与预防及防护知识

4、 乙肝五项临床意义及传播途径、预防知识

三、 医院感染控制监测措施

1、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2、 医院感染的17项监测内容

3、 医院各科院感工作的目标管理与流程

4、 2012年化验室开展“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工作要求

临床医务人员监测多重耐药菌的发生与防治

5、 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与处置工作流程。

盘锦骨科医院院感科

2012年2月28日

第三篇:新洲区骨伤专科医院院感科学习培训计划

新洲区骨伤专科医院感染性疾病管理科刚刚成立,为提高我院职工保健意识,增强医务人员对当前流行病、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及健康促进和健康支持的理念,我科选制定本学习培训计划。

培训内容:

一、传染病的诊疗规范

时间:二季度

主讲人:程勇志

课时:2学时

二、重要传染病的预防、治疗

时间:三季度

主讲人:缪启元

课时:2学时

三、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时间:四季度

主讲人:罗光平

课时:2学时

新洲区骨伤专科医院

二○一三年三月

第四篇:院感学习资料

院感学习资料(常用于现场提问)

一、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二、

三、

四、

五、 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指发生甲类传染病或依照甲类传染 病管理的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 间内出现乙类传染病的医院感染。 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六、 标准预防: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七、 隔离方式有三种: 病传播;

2、飞沫传播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μ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导致的传播;

3、接触传播 :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八、

九、

十、 感染链 :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隔离: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群。 措施。

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十一、 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

1、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

1、空气传播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料子(≤5μ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 1

应≤10cfu/㎝2;

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 十

二、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2、 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原则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A、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B、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C、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D、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E、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F、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3、 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手卫生消毒: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4、 医务人员洗手方法:采用6部洗手法。

十三、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1、

2、

3、

4、

5、 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如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从而减少其毒性反应。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其他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联合用药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的治疗。此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将增多。

十四、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十五、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法:

1、 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选用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2、 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十六、喹诺酮类抗菌药:由于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该类药物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

十七、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

十八、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1、

2、

3、

4、

5、

6、 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组织有关人员尽快按照应急方案,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

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它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处理工作结束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十九、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二

十、法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39种。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二十一、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二十二、传染病报告时间:甲类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乙类和丙类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2小时报告。

二十三、医疗机构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二十四、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的原则进行处理。

二十五、被气性坏疽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的消毒 :应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消毒可采用含氯消毒剂1000mg/L~2000 mg/L浸泡消毒30min~45min,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5000mg/L~10 000 mg/L浸泡消毒≥60min, 然后按规定清洗,灭菌。

二十六、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二十七、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二十八、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及配件宜采用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与消毒。 二十

九、环境与物体表面在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十、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用400mg/L~7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 ),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 三十

一、穿刺部位皮肤的消毒:

1、 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等消毒方法主要是涂擦,以注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应≥5cm×5cm。

2、 中心静脉导管如短期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式血管通路的消毒范围直径应﹥15cm,至少应大于敷料面积(10cm×12cm)。

三十

二、手术切口部位皮肤的消毒范围,应在手术野及其外扩≥15cm部位由内向外擦拭。

三十

三、清洁用品的消毒:擦拭布巾和地巾清洗干净,分别在250mg/L 和5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布巾、地巾应分区使用,干燥保存。

三十

四、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使用中皮肤粘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它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细菌总数≤50cfu/ml,霉菌和酵母菌≤10CFU/mL。

三十

五、手消毒剂开瓶后使用有效期:易挥发性的醇类产品开瓶后的使用期不超过30d:不易挥发的产品开瓶后的使用期不超过60d。

三十

六、无菌物品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20cm-25cm。离墙5cm-10cm。 三十

七、无菌物品存储有效期:使用纺织品材料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7天;使用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1个月;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医用无纺布、一次性纸塑和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6个月。

三十

八、快速压力蒸汽灭菌方法不包括干燥程序,运输时避免污染,4h内使用,不能储存。

三十

九、脉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时灭菌包要求:器械包重量不宜超过7kg,敷料包重量不宜超过5kg。体积要求不宜超过30cm×30cm×50cm。 四

十、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h后不能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h不得使用。

四十

一、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内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h。干持物钳筒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4h。 四十

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须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四十

三、患者的安置原则: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四十

四、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

1、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按药敏选择敏感抗菌药物。

3、医师开“接触隔离”医嘱,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病人标本送检复查2次(每次间隔>24小时)阴性解除隔离措施,撤销隔离标识。

4、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医疗设施表面,须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每班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 四十

五、血管内导管的预防与控制的措施:

1、严格掌握留置血管内导管的指征,必须时使用,并尽早拔除。一次性使用导管不得重复使用。

2、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3、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4、开展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监测、分析与反馈。密切观察病情,一旦出现感染征象,应立即拔除导管,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严禁原位更换导管。

5、置管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手卫生规范,严格消毒穿刺部位的皮 6

肤,实施最大无菌屏障。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尽量选用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四十

六、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与控制的措施:

1、严格掌握机械通气指征,尽量采用无创通气,缩短插管的留置时间。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COPD、血液病等)。

2、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吸入。病情许可时采取半卧位,控制进食速度和量,尽量避免使用H2受体阻滞剂和制酸剂,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

3、对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应严格执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与控制措施” 如无禁忌症,患者床头应抬高30。-45。;呼吸机管路避免频繁更换,一般情况下每周更换一次,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应及时更换;重复使用的呼吸机回路管道、雾化器等应达到灭菌或高水平消毒,雾化器及其管道、面罩等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集水器应处于低位,冷凝水要及时倾倒,避免倒流等。

4、吸氧病人应加强呼吸道湿化,湿化瓶内为无菌蒸馏水,且每24h更换。 四十

七、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2、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3、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4、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5、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7、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四十

八、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1、加强手术室环境清洁,符合卫生学标准及预防医院感染的要求,不同类别的手术安置在相应级别的洁净环境下进行;传染病人手术安置在隔离手术间进行,医务人员严格执行隔离技术的规定。

2、出入手术室应当严格遵循手术室管理规定和工作流程,控制闲杂人员进入。进入手术室应更换手术室专用工作衣、鞋、帽和口罩,认真执行外科手消毒程序, 戴无菌手套,必要时戴双层手套;手术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 7

换。手术过程中手术室的门应当关闭,尽量减少人员出入,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和交谈。

3、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4、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病人的麻醉用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进入手术室洁净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外包装后存放,设施、设备应当进行表面的清洁处理。

5、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6、术后应严格遵守手术切口护理、引流操作及换药的无菌操作规程。换药时先换清洁伤口、再换感染伤口、最后换隔离伤口。特殊感染病人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严格进行隔离并做好自我防护。 四十

九、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

1、立即轻挤出损伤处的血液挤出(由近心端向远心端)。

2、用生理盐水或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用75%酒精 或0.5%碘伏进行局部消毒。

3、如疑为传染病人时,伤后立即根据情况进行免疫预防用药,并进行有关血清学检查。

4、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2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应当在暴露发生后l小时内上报。

沅陵县人民医院 创建办

第五篇:院感检验班学习心得

医院感染检验技术班学习心得体会

这次参加湘雅医院组织的全国医院感染培训,学到了一些新的理念及更深一步的认识到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具体的心得如下:

一、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新观念及新动态:

1、医院感染“零宽容”:即 一种文化,一个目标,一种态度,一项追求,不再认可医院感染有某一基准发病率,并满足于这个层面,而是要朝零发病努力,对待每一例医院感染均要认为是不应该发生,一旦发生,则要进行原因的分析,每一位医院工作人员,均有责任进行医院感染的预防。

2、高度重视手卫生。我们曾发现我们医院有关科室工作人员手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

3、重视ICU、内镜室、口腔科、手术室的医院感染控制。

二、我国医药感染的现状是大把花钱,增加工作负担,如:频繁进行空气和其他环境的细菌培养,到病案室查病历,填写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漏报率等报表,时刻穿戴帽子、口罩、手套、隔离衣等,并没用充分的时间开展更重要的医院感染干预措施。因此,当前我国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需重视的是:1)、领导的重视;2)组织机构和网络的建立与健全;3)、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队伍;4)吸引高级专业人才;5)、投入足够的资金等。

三、控制医院感染的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洗手。

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以减少医院感染20~30%。酒精类手消毒液是卫生保健的标准,其优点:1)有更高的依从性;2)洗手更有效;3)对手部皮肤伤害少;4)比戴手套浪费少;5)所用的时间少,作用快,不需要水和毛巾。在病区和诊室请立即停用固体肥皂。

四、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其核心职能是保证医院无菌物品的质量安全,其重要性是保护患者安全,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保障.

五.临床微生物室作为医院感染检测和控制的主力军,需要医院领导的重视。

微生物室在院感防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正确鉴定感染病原体及药敏。2)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3)进行全院的空气,物表和手的监测。

总之,这次学习,使我认识到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有效防控医院感染既反应了医疗术水平,又反映了服务水平,还体现了道德水平。

上一篇:优化服务环境范文下一篇:员工制度考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