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潭记修改范文

2022-06-06

第一篇:26石潭记修改范文

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导学案

主备人:焦俊广 审核人:八年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作品常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点语句的翻译,疏通文意,初步背诵课文。

3、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4、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字词,把握文意,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难点】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资料链接】

1. 有关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 思想家,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之一。他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2、写作背景

由于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375年)被贬到永州任司马。永州当时是一个荒僻未完全开化的地区。但永州山脉起伏,丘壑幽深,河川纵横,风景雄奇美丽。

由于政治上的失意,无法施行自己的抱负,他的精神极为痛苦、悲愤、忧郁。作为贬官,柳宗元在永州有职无权,无所事事,于是有时间出游。为排解内心的愤懑痛苦之情,柳宗元常常不避幽远,游山访水,寄情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在永州期间,柳宗元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这八篇游记各自成篇,但前后连贯,构成一个整体,展现出永州美丽的山光水色。《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原题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描述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小石潭风景。 2.关于“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像《小石潭记》。

【自主学习】

1、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清liè( )为chí ( )为kān( )yǐ然( ) chǜ尔( ) xī忽( ) 篁竹( ) 参差( ) 斗折( )差互( ) 寂寥( )

悄怆( ) 幽邃( )

2、解释加点字

(1)一词多义

1、(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从者:

2、(清)水尤清洌:

以其境过清:

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久居:

4、(差)参差披拂:

其岸势犬牙差互:

5、(以)以其境过清:

卷石底以出:

6、(为)全石以为底:

为坻,为屿:

(2)词类活用

⑴使动用法 凄神寒骨 ⑵意动用法 心乐之 ⑶名词作状语 斗折蛇行 犬牙差互

皆若空游无所依 (3)重点词语解释

1、可百许头:

2、佁然不动:

3、俶尔远逝:

4、其岸势犬牙差互

5、悄怆幽邃:

6、寂寥无人

7、,明灭可见

8、全石以为底

9、蒙络摇缀:

10、往来翕忽

3、特殊句式

例句:全石以为底。 (宾语前置) “全石”为宾语,“以全石为底”。 ⑵省略句

例句: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影布石上”之前省略了主语“鱼”

4、熟练而准确的朗读课文,注意准确把握下列句子的停顿。(用“|”画出停顿) 全 石 以 为 底 皆 若 空 游 无 所 依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5、翻译下列句子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覆。 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理清本文写作思路。本文是按 顺序来写的,思路为:发现小潭——()————小潭源流————( ) 【合作探究】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作者初见小石潭的感受是怎样的?你从原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后来作者感情发生了怎样变化?为什么

2、这篇文章选取了哪些景物来刻画小石潭的?你最喜欢这些景物里的哪一处?它的什么特点让你觉得特别美?请选择一处进行赏析。

3、探索尝试:小石潭如此之美,请你分析分析:柳宗元是如何把这小石潭写美的?

4、柳宗元虽“记之而去”,但那一汪小潭而今已成永州的著名旅游景观,一日,作为导游的你带队到此游览,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呢?请结合课文的描写,展开想象,写一段导游词。

【达标测试】:

1、请结合句子,写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以:全石以.为底

(

)

为:全石以为.底

(

)

以.其境过清

(

)

为.坻,为屿„„ (

)

卷石底以.出

(

) 清:水尤清.洌

(

)

可:潭中鱼可.

百许头 (

) 以其境过清.

(

)

不可.知其源

(

)

2、析佳句,探深情: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山水如此多娇,哪能不让人触景生情?请再读课文,作者游小石潭时的心路历程。

1) 请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说,柳宗元游小石潭时心情如何? 2)寄情于景是山水游记的通用法则,我们该如何体会这类文章的款款深情呢?

3、展文采,撰美文:

柳宗元虽“记之而去”,但那一汪小潭而今已成永州的著名旅游景观,一日,作为导游的你带队到此游览,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呢?请结合课文的描写,展开想象,写一段导游词。

四、课堂小结,背诵美文: 作者一行游小石潭,赏美景,留下千古美文,这其中佳景,佳句,及其寓情于景之妙法,不能背诵,岂不遗憾?

五、检测拓展 :

1、请结合句子,写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以:全石以.为底

(

)

为:全石以为.底

(

)

以.其境过清

(

)

为.坻,为屿„„ (

)

卷石底以.

(

) 清:水尤清.洌

(

)

可:潭中鱼可.

百许头 (

) 以其境过清.

(

)

不可.

知其源

(

)

2、古人登山临水,赏花抚木,往往有所寄托,有所感悟。在中国古代文学领域,写景抒情,托物言志,已经成为一个通用的艺术法则。来看看这些句子通过写景,抒发了什么情。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

) (2)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

(

)

【学习反思】

学习收获: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存在的疑惑:

第二篇: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

《小石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古代借景抒情散文。课文作者通过仔细入微的观察,运用多种技巧,生动地描绘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这一单元是本册课本的第二个文言文单元,选入了四篇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编入这类文章意在继续培养学生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的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增强语感,同时能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色,触摸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脉搏,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教学这篇美文,应注重在诵读中品味语言,体验情感,发展语感,结合亲身体验加深对写景抒情类文章的体会和理解。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一篇游记散文,山水游记,这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剧人生和审美情趣的结晶。他的山水游记在意境构造与表现技巧上很有特色。对景物的描绘不仅能肖其貌且能传其神,常结合自己的遭遇寓情于景,别具味外之味。由意在宣泄悲情到艺术地表现自然,将悲情沉潜于作品之中,形成了柳氏山水游记“凄神寒骨”之美的特色。教学《小石潭记》,既要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又要帮助学生体会柳宗元游记散文的凄美特色,体会其意境美、艺术美。

二、教学目标

教学本课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游记散文的兴趣和能力,学会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提高对游记散文的欣赏能力。对初中文言文教学,新课标提出了这样的基本要求:“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它又在“实施建议”强调,初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所任教的八年级学生通过近两年的文言文学习,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已基本养成查阅资料、圈点勾画、归纳整理的良好习惯,也具有一定的分析、概括、赏析能力,自主、自立、自学的意识逐渐增强,但学生的这种习惯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浓,学生的理解、欣赏、迁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根据课程、单元要求,结合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发展需要,我预设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能熟练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观察、质疑、鉴赏能力,学会多种描写景物的技巧。 ●过程方法:通过诵读品味,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

●情感态度:领略小石潭寂静、幽美的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的抑郁忧伤的感情。

●重点: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原因,并尝试将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以致用。

三、教法学法

文言文教学中选择学生需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既要“求活”又

式学习着眼于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培养,学生活动体现自主性,教师活动重在激发思维性,课堂在于问题探索、交流、生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是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探索者”的有效途径。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朗读式:朗读之于文言文,犹如活水之于游鱼,必不可少。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发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效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质疑式:对文章的词句疏通、内容理解、写法意境等方面的疑难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鉴赏式:利用图片鉴赏及情境重现的形式引发对课文的深入探究。 整理式:利用“研讨与练习”一梳理文章的游览顺序、景色特点、作者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也为背诵作铺垫。利用反思笔记整理文言文的重点词句,总结学习过程、结果及方法。

整体思路是:自主预习——导入新课——朗读疏通——质疑积累——鉴赏诵读——总结拓展(读——思——赏(悟)——结)

本文由于时代背景遥远、文言词汇艰深、作者寄予于景的感情难以把握,因此设计了自主预习这一环节,消除阅读障碍。 自主预习:

熟读课文及《永州八记》中的有关文章(下发《钴姆潭西小丘记》《始得西山宴游记》等文章)疏通课文,圈画重点疑点,做好自学笔记。并根据自己的条件兴趣自主选择以下研究任务:

诗文组:搜集关于柳宗元的诗文,并选出一些诵读,向同学推荐。 资料组:搜集有关柳宗元及作品《小石潭记》的背景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所处的时代与环境。

录音组:选择合适的音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搞好配乐朗诵录音。 图片组:搜集与文中景色相关的图片。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前准备交给学生做,可一举多得,培养综合学习能力,学会自学,学会合作。

四、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 欣赏当代文化名人余秋雨《柳侯祠》中对于系列山水游记《永州八记》的高度评价,导入新课《永州八记》第四篇——《小石潭记》。然后学生自渎提示语进入课文。

因为这段评价和提示语不仅提示了写作背景、文章内容,暗示了作者情感,能为学生学课文作背景、情感铺垫,而且语言很有吸引力,余秋雨的深情评述,易感染学生。提示语亲切,像导游一样引领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文本。

2、朗读疏通

①示范朗读。导入后音乐响起(高山流水音乐),老师声情并茂地地配乐朗读课文。

②自读课文。布置要求:读准字音,不读错字;读通句子,不读破句;读顺文章,不打疙瘩。具体方法:一人读书,一人发现读音或停顿有错误,随时指出来,两人都拿不准的地方借助注释词典,讨论统一意见。 ③全班齐读或推荐朗读好的学生读。

设计意图:因为这篇文章的生字难句、多音字较多,学生难以读好。 示范朗读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熏陶感染,初步领略文章的文字美、情景美,尽快进入自主朗读的状态,同时帮助学生矫正自己的朗读,起到示范作用。

两人小组的朗读,激励学生人人参与,既互相系检查了预习又促使学生自己进行查漏补缺。

最后的齐读进一步体验了朗读的语感、气势。 ④四人小组交流:交流预习过程中的疑难词句及重点词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新词等),

看注释、查词典、翻资料,疏通全文,逐字逐句理解。并根据利用“研讨与练习一”梳理文章的游览顺序、景色及特点、作者感受。老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解决语言积累问题,养成“眼到、手到、心到”良好阅读习惯,提高课堂阅读效率。

3、质疑积累

①质疑问难:学生提出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在黑板上归类板书,然后引导学生集体讨论解决。完善自学笔记。

设计意图:“读书贵有疑”,学生在质疑中往往会闪现智慧的火花,使课堂“出彩”,同时这也是师生互动、共同进步的过程。

4、鉴赏诵读 ①出示图片鉴赏

柳宗元的妙文引得古往今来无数墨客游人去寻访永州城内外这些山山水水、草木竹石。不过,如今除了县西2公里处的西山依稀可辨外,作家笔下的遗迹都难以寻识。今天我们在欣赏他带给我们艺术美的同时,也想欣赏自然风光。老师及同学从网上下载了一些相近的图片,并拍摄了一些照片,你觉得这些图片能体现文中的情境吗?如果能,从文中找出依据说明,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所表述的内容,进行还原性阅读,同时激发起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去领悟文章的氛围、意境、感情基调,进行创造性阅读。

在鉴赏过程中,突破难点:(质疑: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柳宗元来游小石潭,到底是“乐”还是“凄”? (学生讨论,教师提示联想柳宗元的相关作品,如《始得西山宴游记》、《江雪》、《黔之驴》—资料组展示搜集成果。)同时结合图片有感情的朗读有关语句并尝试背诵。 ②复述赏析

他那生花妙笔使这些无情之物变得有性有灵,令人向往。《小石潭记》这篇文学作品,也是一件艺术品。的确是一幅画,浓郁的愁、清雅的景,融汇成一幅幽雅深邃的水彩画。 那么请我们用欣赏的眼光观赏这副作品,用自己的语言展现相关的画面。

利用“研讨与练习”二,品读第二自然段,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这种景致。当堂展示评价。评价中对学生复述中“精确的词语、形象的修辞、合理的想象、凄美的意境”作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同时还可建议学生改变一下常规顺序、安排合理的结构、运用文中的恰当写法(如动静结合、特写镜头、侧面描写等)。当然对学生不符合文意的地方也要作出矫正。评价时老师把复述的方法归纳在黑板上。学生根据这些方法修改。之后让学生想象自己描绘的画面,背诵原文中的精彩段落。播放学生的录音朗读。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读,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熏陶,在读中迁移。

诵读是内化的过程,赏读背诵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更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5、总结延伸

1、整理反思笔记,准备做练习检测。(课内完成) 易读错写错的字音、字形: 作者作品背景:

重点字词整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新词等) 疑难及主题探究: 方法改进:

设计意图:让学生及时复习反馈,使学生的整理归纳、反思评价成为习惯。

2、选读《永州八记》中的文章,选择自己喜欢的篇目或段落写好书面复述。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范围,对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色、写法有整体的印象、初步的探究,对复述的方法(情景交融的写法)能学以致用。

3、配乐朗诵并录音(可回家作业)回校展示播放

我校英语学科教学中通过建立录音档案,提高口语能力,效果良好,语文“古诗苑漫步”诗歌朗诵中,有些同学的录音展示,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于是有学生

第5/11页 向我提议文言文朗诵背诵也可采用此法。我认为这一方法可行,让学生充分运用现代手段进行自我评价,在评价中提高对文言文的感悟能力,还可作为形成性评价把学生成果存入档案袋。

4、推荐阅读余秋雨《柳侯祠》,

更广更深地走进柳宗元,让学习成为一个延续的过程,让学生带着欲望走进课堂,又带着新的欲望走出课堂。 以上教学方法的运用及教学环节的设计力求体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

“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这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我努力的目标。

努力使课堂变成“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让课堂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的“生态环境”。

一、 教学分析

1、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都是古代诗文,除最后一课是五言古诗外,其余四课是古代游记和名胜记,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形似写景,实则写心。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识,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学习对自然景物入微的观察、细致描摹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采用朗读—质疑、释句—赏析—探究的教学模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得抑郁忧伤的感情;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设计意图:依据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语文学习的整体性特点,要突出学生学习提高的新内容,要明确便于落实和检测的特点来设计的。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其中抓住景物特点,用特写镜头写景状物的方法是最主要的写作特色,这应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另一个重点是疏通文义。本文语言表达含蓄,寓意深刻,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应是学习的难点。

二、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系统的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文言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 教法设想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再者,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大约为二十分钟,所以要不断的变换教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务,所以对重点的突破主要采用诵读法、质疑法和讨论法。在难点的突破上,引导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写作背景来达成。

四、 学法指导

新课标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阅读浅近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因此,学习本文的方法主要是自主阅读法、质疑探究法。在疏通文意时,引导学生对照注释及借助工具书学习,采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学生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四人小组合作。在赏析课文内容时采用探究阅读法,创造性阅读法。这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五、 教学过程() 1、 导入

以学过的诗《江雪》导入,多媒体展示《江雪》。引出唐代诗人柳宗元。 设计意图:利用已学过的柳宗元的诗导入,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从情感上拉近与作者的距离,引起共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情景。 2、 走近柳宗元,了解背景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柳宗元的资料。学生交流后,多媒体呈现有关柳宗元的资料。要求学生将收集到的材料整理到“作家资料窗”中。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幼聪慧好学,21岁中进士第。他与韩愈、刘禹锡是同事。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与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但找到保守势力的反对。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永州之贬,一贬就是十年。在这期间他写下了《永州八记》(《始的西山宴游记》《钴鉧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涧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江雪》、《捕蛇者说》等大量诗文。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山水游记,融合了作者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寄予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通过对作家的生平介绍。了解写作背景,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对难点的突破起到关键的作用。

3、整体感知 走近《小石潭记》 (1)朗读课文

自读(扫除文字障碍)——听读——齐读 指导: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声音洪亮; 读出节奏,停顿正确; 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学习诵读是极其重要的,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务。教会学生诵读文言文的方法。

(2)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形式: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圈点勾画出疑难词句,小组内质疑,记录不能解决的难题,在交由大班讨论。(实物投影)教师点拨,强调重点字词句。

指导:a.用“猜”、“看”、“查”的手段知道词义。

猜:凭借已有的语言积累,根据对上下文大意的把握,猜测关键词的意思。

看:利用好课文下的注释及文前文后提供的相关材料。

查;查字典,并且还要选准所需的义项。文章读得多了,词语的积累越多,猜测率就越高,词典也会翻得越少。

b.采用卡片积累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多媒体呈现卡片)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而不是由老师灌输。引导学生养成查工具书看课下注释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利用小组合作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新课标指出“凭价学生阅读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3)课堂检测 巩固基础(重在词义句义) 解释下列家点的词: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心乐之 4、以 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无从致书以观 以中有足乐者

5、清 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6、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知其源

7、 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通过练习落实基础知识。这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另外,也要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

4、研读课文 分析品味

过渡: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其境。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对《小石潭记》称赞不以,请你说说小石潭的魅力在何处? 指导:着重研读课文第二段。先找出原句正确地读一读。从内容、感受、写作技巧等多角度研究。

设计意图:这一段作者采用的是“定点特写”,是全篇中最为精彩的。作者运用多种写作技巧:正面侧面描写,动静结合,拟人手法,由情及景,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这样的佳段要引导学生品读。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体会优美的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第9/11页

过度:如此优美得景色,让人乐在其中,但我们从文中分明读出了人物的另一种感受——忧郁,文中的哪一句体现了忧郁的感情呢?分析一下作者的忧郁从何而来呢?(指导学生从景物的特点中寻找信息) 设计意图:“一切景语皆情语”,引导学生将情和景结合起来,通过对内容的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来理解文中包含的情,这就是寓情于景,这样就突破文章的难点。引导学生从原文中找依据,意在培养学生的原文意识。

5、探究作品 创造阅读

假如你是一位优秀的导游或园林设计师,请你为小石潭设计景点。 指导:仿照曲苑风荷景点的设计

曲苑风荷——以夏日观荷为主,有上百个品种的荷花,红莲、白莲、洒金莲、并蒂莲等,莲叶田田,人从桥上过,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两相恋。

设计意图:便于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语句含义,对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阅读。新课标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6、课堂小结

说说学习文章后有什么收获,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声音洪亮; 正确读原文: 读出节奏,停顿正确; 会读文章: 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读相关材料:读作者介绍 读写作背景 读文史常识 疏通文意:猜、看、查

理解文意:结合背景,原文中找依据 7、 课外作业

1、根据写作思路背诵课文: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游潭之人

2、课外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与本文对比,从写景特色、思想感情角度对比。

设计意图:记诵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故设计第一题作业。设计第二题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文的写景特色,也进行能力的迁移培养。

第三篇: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小石潭记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坻.屿.堪.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凄清很少有人来。使人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寂静而且幽深,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段意

第一段: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全貌

第二段:具体描写小石潭中的景物:潭水和游鱼

第三段:探究小石潭源流的方位和描写小石潭的样貌

第四段:写对小石潭的气氛的作者的独特感受

第五段:记录同游者

(摘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参有修改) 注释

1、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解县(今山西省永济市)人,著名文学家(还可以称之为哲学家或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选自《柳河东集》,和另外七篇合称"永州八记".和韩愈并称"韩柳"

2、 小丘:在小石潭东面。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3、 篁(huáng)竹:丛生的竹子

4、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环,玉佩相碰击的响声,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鸣,使动用法,使...鸣。心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5、 水尤清洌:水格外清凉。尤,尤其、格外。洌,清凉(“洌”意为清澈)

6、 全石以为底:把整块石头用来作为潭底。以:用来;为:作为。

7、 卷(quán)石底以出:石底部分翻卷出水面。以,连词,表承接,相当于“而”。

8、 为坻(chí):为,成为。坻,水中高地

9、 屿:小岛。

10、 嵁(kān):高低不平的岩石。

11、 翠蔓(màn):翠绿的藤蔓。

12、 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意思是(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蒙,遮掩。络,缠绕。摇,摇动。缀,下垂

13、 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表示大约的数量

14、 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悬空游动,没有什么凭借。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15、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下,向下。澈 ,穿过,透过。

16、 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17、 俶(chù)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俶尔:忽然。

18、 翕(xī)忽:迅速敏捷的样子。

19、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游蛇那样蜿蜒前行,忽隐忽现。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见。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20、 其岸势犬牙差互:其,那。势,形状。犬牙差(cī)互,像狗牙那样互相交错。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21、 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22、 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忧伤的样子。悄,寂静。怆,悲伤

23、 以:因为。

24、 清:凄清,冷清清。

25、 居,停留。

26、 去,离开。

27、 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

28、 龚古:作者的朋友。

29、 宗玄:作者的堂弟。

30、 隶而从者:跟着同去的人。

31、 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中心

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心中愤懑难平的心情和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情感。 作者介绍

第四篇: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教案

刘建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翻译课文,积累文言字词。 2.背诵全文,感知文章所蕴藏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译背课文,感知文章所蕴藏的情感 教学难点: 翻译课文

课前准备:PPT课件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译背课文一二段。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二、出示目标:

投影出示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借助注释翻译课文第1-2段。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注意停顿。并圈出不认识的字词,自己查字典或举手问老师。五分钟后比谁读得好!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请同学们参考课文注释,划出疑难字词句,翻译课文第

一、二段。八分钟后比谁翻译得准确!

五、当堂训练

背诵课文前两段,消化课堂知识。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

1.能正确翻译课文第3——5段节文意,积累文言字词。 2.背诵全文,感知文章所蕴藏的情感。 教学过程:(略)

第五篇:小石潭记

船山英文学校

蔡慧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⑵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与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⑶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体会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

⑴预习课文,根据工具书、课下注释、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⑵反复朗读课文,合作交流探究课文景物的特点和写景方法。 ⑶结合文章背景,分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熟读成诵,学习文章精准的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体会借景抒情的特色。

教与学互动设计: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自然风光视频,创设情境。

2、导语:高山流水的旷远让我们深深陶醉其中,我们不得叹服大自然的神奇。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现在,就由我带着大家一起去探访一处曾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让我们一起见证一种远离俗世的美。

㈡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生齐读课题,明确本文文体。

记:古代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走近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东集)《永州八记》等留存,其中最负盛名的是第四篇《小石潭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被后人誉为“刻画山水的圣手”“ 游记散文的宗师”。

3、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指导:知文意,准字意,晓节奏。 ①指名学生朗读。集体评定 ②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篁竹(huáng) 卷石底(quán) 为坻(chí) 为堪(kān) 参差披拂(cēn cī) 佁然(yǐ) 俶尔(chù) 往来翕忽(xī) 悄怆(qiǎo chuàng)

③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学读,听准字音和语气语调后分男女生比赛读,最后齐读。

㈢合作交流,研读赏析

一篇好的文章,就如同一杯浓浓的香茶,光读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同心情去慢慢的品味,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小石潭那如画的世界,去欣赏小石潭优美景色。(方式:小组合作探究)

1、出示思考题:课文写了小石潭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2、学生合作探究,任选角度发言展示(提示:生在回答时用“__________就把(景物)的_________的特点概括出来了”的句式回答)。

3、师点拨明确:作者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景物特点:水清、石奇、树美、鱼乐、溪身蜿蜒、岸势参差,展现了小石潭的清幽美。 ①文中的“镜头”与“画面”

点拨明确: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闻声绘形”“移步换景”的写法,在移动变化中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看到了奇形怪状的石头,青翠葱郁的树,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点特写”的写法。只用了四十个字,就下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生活灵活现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游鱼的活泼可爱。 ②文中的“动”与“静” 点拨明确:除了游鱼动静相宜一会“怡然不动”一会“俶尔远逝”生动活泼外。就小溪本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用了这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 ③文中的“对比”与“烘托”

点拨明确: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鱼的活泼。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这状具有实感。

4、思考:你觉得此处取名“小石潭”恰当吗? ①生合作探究,指名汇报。

②师点拨明确: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这个“潭”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不容含蕴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

5、重点知识的巩固练习:

①请你来帮忙:结合课文内容,为小石潭里的优美景点,写一则广告或一篇导游词。(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②同桌之间先互相做导游,选择优秀者给全班汇报展示,集体评定。

㈣品读课文,体会情味。

1、一切景语皆情语,欣赏着如诗如画的美景,作者的心情怎样?在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心情的句子。

2、生读课文,找出“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明确情感由乐转为忧。

3、师补充交待作者写作背景,给学生解惑,让学生有更深的情感体验。

写作背景:作者写作此文时(唐顺宗永贞元年)因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当时永州地处荒僻贫瘠,人烟稀少,生活十分艰苦。到永州后,朋友被杀,老母去世,自己不断受到保守势力的攻击、陷害、恐吓。作者当时刚三十出头,正值施展才华之时,却一贬十年,后又被贬到更为偏远的柳州。这让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凄苦是他的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

点拨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寄情山水为了摆脱被贬的抑郁愤懑,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这种写景方法是寓情抒情。

5、配乐齐读:要求学生声情并茂,读出感情来。

6、穿越时空,对话柳宗元。(让学生说出劝解柳宗元的话)

㈤课外拓展

1、请搜集有关古代文人被贬官后创作的诗文作品。

2、模仿本文手法,写一篇景物描写的短文。(300字左右)

㈥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我们在一起的交流学习,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柳宗元当时的不幸和无奈,也就是这不幸和无奈成就了一代文学大师。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被贬的柳宗元,中国文化也就少了一篇传诵千古的经典名作,如果没有被贬的柳宗元,在我们失意的时候,也就少了一个安放心灵的地方。一千多年过去了,那曾经显赫一时的权贵早已无人知晓,真正被记住的名字是柳宗元,是那个踏遍山水的柳宗元,让我们一起记住失意成就永恒的经典吧!

板书设计:

游踪 特点

(寻)发现小潭: 树美石奇

(观)潭中景物: 水清鱼乐 寓情于景

(望)小潭源流: 溪水蜿蜒

岸势参差

(感)潭中气氛: 凄寒幽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