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因素与英语词汇教学

2023-01-24

作为语言三大要素之一的词汇教学, 在语言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 在当前的词汇教学中, 仍然存在重视不足的问题。许多教师认为词汇可以在学生听、读的过程中自动获得词义或者依赖学生对词汇表的死记硬背即可, 没有意识到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 对语言学、人类心理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广泛研究使人们越来越深入地体会到语言和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 语言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词汇, 也同样负载着其相应的丰富文化信息及历史背景, 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思维方式、风俗习惯、民情风俗、宗教信仰、历史背景、心理特征等综合起来的文化意识。因此, 在英语词汇的学习与教学中, 不能单纯地进行机械记忆, 而应该深入了解词汇相应的文化内涵, 将跨文化因素与词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1汉英词汇的联想和象征意义不同

英国语言学家利奇 (Leech) 将词义分为七种, 分别是:概念意义, 内涵意义, 社会意义, 情感意义, 反映意义, 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其中概念意义相对比较稳定, 能够在词典中查到;而后六种意义被总称为非理性意义或联想意义, 是词典中查不到的意义, 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词汇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敦促学生掌握词汇的字面意义, 更要引导学生了解词汇与文化相关的联想与象征意义。

以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动物为例。汉语中的“龙”和“凤”分别对应英语词汇中的“dragon”和“phoenix”。在汉语言文化中, “龙”代表着高贵、皇权, 是古代中国皇帝即“真龙天子”的象征;“凤”则是传说中的百鸟之王, 常用来象征祥瑞, 是古代中古皇后的代表。因此汉语中有“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的说法, 表达父母对孩子成才的一种渴望。然而在英语中“dragon”是一种传说中的怪物, 给人的印象是残暴、可怕、危险, 有时还可以用来指严厉而有警觉性的女人;英语中的“phoenix”是一种不死鸟, 生活五百年后后身焚然后又从其焚灰中再生, 给人一种死里逃生的感觉。因此这两种动物在两种文化里的联想意义具有较大的差别, 如果用英语表达“to expect that one’s son will become a dragon”, 就会导致交流障碍, 而解释性的“to expect that one’s son will become somebody”则能更好的传递原文的信息。又如汉语中的“蝴蝶”, 因为梁祝化蝶的美好故事广泛流传, 蝴蝶常常代表着友谊、爱情、坚贞等美好的形象;英文中“butterfly”的联想意义则不是那么美好, “social butterfly”表示举止轻浮的交际花, “to have a butterfly in one’s stomach”则表示因为害怕而心慌、发抖或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的感觉。再以颜色词为例,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 对基本颜色的概念比较一致, 在颜色词的联想象征意义上, 有时可以基本对应, 有时则相差较远。如对汉语文化的人而言, “红色”是一种婚庆、节日、庆祝时常用的颜色, 有“红红火火”之意, 代表着喜庆、幸福、吉祥, 然而英语国家的人眼中, 红色则象征着激进、暴力, 常常意味着流血或危险。白色在汉语中与死亡、丧事相关联, 在英语中却常常用来表示清白, 善意, 幸运, 诚实等, 如a white day (吉日) , a white lie (善意的谎言) 等。黄色时象征低级趣味、色情庸俗、下流猥亵的意思, 而在英文中却并不存在对应的象征意义, 如果将汉语中的“黄色电影”表达为“yellow film”, 会让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不知所云;英文中能表达这一含义的是另外一个颜色词blue, 如blue jokes (下流的玩笑) , blue films (黄色电影) 等。由此可见, 对颜色词的学习, 仅仅了解其字典含义只是看到了冰山一角, 只有真正深入了解各个颜色词相关的联想与象征意义, 才能真正在语言交流中畅通无阻。

2中英两种语言中存在着词汇空缺现象

社会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的另外一种反应就是词汇空缺现象。所谓的词汇空缺指的是在一种语言中可以用某个词语明确标志的东西, 在另外一种语言中只能进行解释性理解。在进行此类词汇的教学时, 教师应当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解释, 必要时可辅以模拟演示、图片视频甚至实物等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 使学生明确词汇空缺实质上就是文化的空缺, 对词汇的理解实际上也是对一种不同文化的了解。

词汇空缺现象在表达食品方面比较常见。英汉两个民族的饮食习惯差异较大, 同时又各自拥有丰富的饮食文化。汉民族自古以来对节日比较重视, 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特殊饮食。如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 春节的“年糕”等, 每一种食品都与传统的风俗习惯密切相关。因此, 在与对于不了解汉民族文化的英语言民族人士进行交流时, 必要的注解就有助于有效的沟通:Zong Zi (rice dumpling wrapped in reed leaves which Chinese people eat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 , moon cake (esp.for the Mid-Autumn Festival) 以及New Year cake (made of glutinous rice flour) 。而英语言民族中的“zabaglione”, 如果只是简单地将音译“萨白利昂”告之学生, 对大部分不了解西方饮食文化的人而言, 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 所以应当解释为“酒香蛋蜜汁:一种用蛋黄、糖、酒或果汁搅拌到稠状的甜点或调味汁, 用于冷饮或热饮”。又如汉语中“阴阳”、“太极”“虚火”等特有词汇在英语语言中空缺, 在进行这些词汇的汉英翻译时, 应以加注解释为主。而英文中一些幽默诙谐的说法或与《圣经》相关的典故也不为汉语言民族的人们所熟悉, 如“Adam's ale”, 字面意思看起来就是“亚当的麦酒”, 而实际指的是“水”。单纯的字面解释会让学生感到莫名其妙——为什么“亚当的麦酒”指的是“水”。因此教师进一步提示, 因为《圣经》里人类的祖先亚当生活在最古时代, 当时并不知道如何酿酒, 没有酒可以喝, 亚当应当只是喝水。所以说, “Adam's ale”都是一种俏皮的说辞。再如“raise Cain”, 解释为“大吵大闹、闹乱子”也让中国学生难以理解。在《圣经·创世记》中, 该隐 (Cain) 是亚当和夏娃的长子, 他性情暴戾, 出于忌妒而谋杀了他的弟弟亚伯 (Abel) 并作为逃犯而被判罪根据;照字面意义, raise Cain就是“唤起该隐”;可以想象, 把这样的人吵醒该会惹出多少麻烦事, 所以这个词组就有“闹事”之义。

3中英两种语言里某些词汇的词义涵盖面宽窄不一

英汉两个民族因为历史背景和生活体验的不同, 导致某些词汇在意义上存在着不等值的现象, 尤其是词汇的概念意义, 其涵盖面宽窄不同, 并不能完全一一对应, 所以应当在词汇教学中, 应当主动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差别。例如在汉语中, “娶”表示男子将女子接过来成亲, “嫁”表示女子出嫁到男方家庭;而英语却全部用一个词“marry”表示汉语中“娶”“嫁”两种含义, 甚至还可以表达“入赘 (marry into and live with wife's family) ”, 续弦 (re-marry after the death of one’s life) 等其他相关词汇。汉语言民族对家庭伦理关系和亲属内外秩序的注重也使得汉语中对亲属的称谓词汇及其丰富, 每一种词汇特指一种亲属, 涵盖面较窄, 英语名族则倾向将夫妻双方的亲属一视同仁, 其称谓词汇相对较少, 词义内涵比较宽泛, 涵盖面较宽, 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例如英文“cousin”一词, 包括了汉语中“表姐/妹”、“表哥/弟”、“堂姐/妹”及“堂兄/弟”等八种含义;“grandchild”则囊括了“外孙”、“外孙女”、“孙子”、“孙女”等四种含义;而“nephew”、“niece”等词也是同样, 分别指汉语中的“侄子、外甥”与“侄女, 外甥女”。

汉语是世界历史上最悠久的语言之一, 英语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其词汇量之丰富居世界首位。无论是英语词汇还是汉语词汇, 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反映了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心理。因此, 词汇的习得,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是文化的习得。在词汇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文化引入, 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最终全面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摘要:作为语言最基本的要素, 词汇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本文从词汇的联想与象征意义、词汇空缺现象和英汉词义涵盖面不同等几个方面入手, 通过丰富的例证, 探讨如何有效得将文化差异引入词汇教学中, 将词汇与文化结合起来, 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词汇,教学,文化

参考文献

[1] Wilkins, D.A.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M].London: Melbourne Auckland, 1972.

[2]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3] 张安德.英汉词语文化对比[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上一篇:浅谈如何加强县级环境监测站的能力建设和发展下一篇:关于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