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桥教案范文

2022-05-19

教案是教师授课的依据,是课堂活动内容、步骤设计的蓝图,是最重要的教学文件,也是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教学改进的重要材料。教案就如同编剧写的剧本、建筑用的图纸,不仅有备忘的作用,而且是重要的资料积累。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桥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大班桥教案范文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桥》及教学反思[范文模版]

《大班主题教案《桥》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主题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主题教案《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桥的名称、外形等粗浅的知识,学习建立积累本的方法。

2、幼儿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关于桥的资料,并能用汉字、符号、图画等方式进行表征、记录。

3、幼儿体验积累知识及与同伴分享的快乐。

4、通过看、比、说、做,让幼儿感受家乡桥的变化,体会变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舒适。

5、感受桥的多样及桥的外观美,体验与同伴合作实验、创造的乐趣。

活动准备:

和父母一起收集关于桥的资料、制作积累本、装饰积累本

活动过程:

实地参观,收集资料。

当确定主题后,我们便紧锣密鼓的开始了,先带幼儿参观了平度比较有特色的荷花桥、现河桥、公园里的拱形桥和吊桥,幼儿兴趣很高涨。[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他们用自己的语言交流着对桥的认识。在红旗路的现河桥和人民路的现河桥中间,孩子们兴奋的说:“老师,这座桥比那座桥长。”“老师,这座桥有两个桥洞。”“刚才看见的那座有三个桥洞,还有小桥洞。”……但是当我们让孩子回家收集关于桥的书籍、图片时,却没有一个孩子带来关于桥的书籍,这主题活动可怎么进行?收集资料失败了,却要求我们去开辟一条更适合主题发展的路子。

教学反思:

通过家园共同的收集桥的图片,以及预先请家长带领孩子去参观家乡的桥梁,在这个活动中,由于孩子们对桥的经验已有初步的了解,因此,对于桥的种类孩子们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如:有拱桥,九曲桥、立交桥…….并且在设计桥时,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各种各样的桥在孩子的笔下画出来,名字也特别,什么彩虹桥、花桥、天桥、星星桥等等。

大班主题教案《桥》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958字。

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书法》》:大班教案《书法》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继续巩固已学笔画:右点、左点、左尖横、上尖竖,关注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的培养,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书法》教案吧。

《大班教案《广告》含反思》:大班教案《广告》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创编广告语,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幼儿通过活动知道广告的要素,并喜欢看广告,通过参加环境创设,感受参与广告活动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广告》含反思教案吧。

第二篇:大班科学:桥

大班科学:桥

教学目标:

1、让幼儿知道世界上 有各种各样的桥,了解桥的功用。

2、通过对桥的种类、形态、和发展的认识,感受人的创造力和社会科学的进步。

3、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见过的桥的外形、建桥的材料和桥的用途。

教学准备:

1、图片:南京长江大桥、杨浦大桥、立交桥、拱桥

2、幼儿操作材料画面“桥”

教学的重点:让幼儿知道世界上 有各种各样的桥,了解桥的功用。

难点:让孩子们掌握架在河上的桥与架在马路上的桥的区别。

教学设计:

一、引导幼儿回忆并认识各种各样的桥。

师:小朋友,你们见过桥吗?见过什么桥?在哪儿见的?它是什么样儿的?给大家讲一讲。

小朋友都见过这么多桥啊。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桥的图片,看看有没有你见过的。

让幼儿看幼儿操作材料上的画面。“图片上的桥是什么样的?你们认识吗?”

二、认识各种各样的桥

(放课件)边看边简单讲述,让幼儿了解桥的名称,重点讲南京长江大桥。

师:刚才你都从大屏幕上看到了哪些桥?你最喜欢哪一座呢?小朋友仔细看一看这些桥都是架在哪上面的?如果没有这些桥会怎么样呢?

小结:对了,这些桥都是架在河或江的上面,主要是为了人们安全方便地过河。

三、了解现代化的桥及作用。。

师:是不是所有的桥都架在河上或海上?你们有没有见过架在马路上的桥呢?它们又有哪些用处呢?讲述现代化桥及作用。(放课件,了解高架桥和立交桥,它们是为了方便城市交通)

四、游戏活动——搭桥。

师:随着科技的发展,肯定会有更先进的桥出现。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设计大建一座大桥啊?好,那就快动手吧!(幼儿用大型积木合作搭建自己设计的桥)

第三篇:大班科学活动:纸桥大力士(一)

活动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纸桥承重本领与桥面形状有密切关系。

2.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动手制作及实验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纸,积木、统计表、笔、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看课件,猜谜语。

2、师:你见过桥吗?是什么样子的?

二、提出要求,幼儿操作。

1、师:今天我们要用纸和积木来造一座桥。

2、幼儿尝试搭纸桥,教师提醒以积木为桥墩、纸为桥面。

三、探索纸桥承重力与桥面形状的关系。

1、师:桥除了美观,最重要的就是可以承载物体。刚才你们造了各种各样的纸桥。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你设计的纸桥能不能承受住一块积木的重量?

2、抛出问题:为什么有的纸桥能承受住一块积木的重量,而有的不行?那怎样才能让纸桥承受住一块积木的重量?

3、幼儿尝试折各种形状的纸桥,并测验每种纸桥是否能承受1块积木的重量。

4、幼儿做实验,每种纸桥的最大承重是多少并记录填表。

5、幼儿交流,梳理经验。

(1)师:刚才你们用了好几种搭纸桥的方法,谁来说一说,你搭了哪几种纸桥?它们能承重多少块积木呢?你搭的哪种纸桥承受的重量最大? (2)引导幼儿发现物体承受的重量与形状有关系。

(3)教师总结:物体的承受力大小与它们的形状有关,在这几种形状中,波浪W形状的纸桥承重最大。

活动延伸:讨论:承重能力除了与桥面的形状有关外,还与什么有关?

2015学年第二学期

反思:

活动中也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但是准备材料数量不够充分,最后导致幼儿不够尽兴。当时由于担心时间不够,没能把成功的纸桥展示,孩子不够尽兴。而在孩子尝试搭建小桥,来体验纸承受力,并用自己的制作方法进行讲述,当时,我只注重孩子的学习以及教育环节,没能及时抓住这个教育契机。

2015学年第二学期

3月9日

大班科学活动:纸桥大力士

(二)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了解桥墩的疏密等因素对桥承重力的影响,并做简单的记录。

2、持续激发幼儿探索纸桥的承重力的兴趣。

活动准备:有过做纸桥的经验、纸条,垫板,积木,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已经做过各种各样的纸桥,今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座桥有什么不同?你们觉得这两座桥哪座最牢固(幼儿猜想。)

1、幼儿观察两座桥墩距离不同、桥面相同的桥。

2、设疑:这两座桥上放积木,能放得一样多吗?

二、提出要求,幼儿操作。

1、师:今天我们要试一试,宽宽的桥和窄窄的桥上放的积木一样多吗?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上。

2、幼儿尝试搭纸桥,教师提醒以积木为桥墩搭不同宽窄的桥,桥面一样。

3、幼儿做实验,哪种纸桥承重的积木多。

三、幼儿交流讨论。

1、刚才你们用了宽宽的桥和好几种搭纸桥的方法,谁来说一说,它们能承重多少块积木呢?你觉得哪种纸桥承受的重量最大?

2、讨论:为什么这两座桥不能放同样多的积木?

3、引导幼儿发现物体承受的重量与形状有关系。

3、小结:桥墩距离大,承受重量的本领小;桥墩距离大小,承受重量的本领大。

四、延 伸:如果你要搭一座能放20块积木的桥,你会选择什么形状的桥面和怎么样的桥墩。请你们在区角活动时去试一试。

反思:

活动一开始,因为幼儿对两种桥已有一定的认识,所以我也不拖泥带水,直接引出了两种桥,请孩子们比较这两种桥的不同之处。可是我却忽略了判断桥的

2015学年第二学期

承重力的标准是什么?到底是桥塌下来了?还是桥倾斜了?故在活动中,孩子们的判断标准也不同。好在两种桥的承重力区别较大,所以没有对实验的结果造成影响。在孩子们操作完后,我们发现波浪桥明显比水槽桥要牢固,可是在我的总结,对于概念却有些模糊,没有明确的讲出波浪桥牢固的原因。对于原理的梳理不够。

2015学年第二学期

3月16日

科学:影子的秘密

活动目标

1.通过自身的探索让幼儿感知影子的变化与光源的远近,照射角度的关系。 2.激发幼儿对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布置一间暗室。

2. 投影屏,立体玩具吗,手电筒,记录板,纸笔。 活动过程 :

1.设疑导入。提问:影子先生怎么了?他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 2.激活思维,猜想,想象,建构。

组织幼儿自由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影子变魔术呢? 3.自主探索。

分组实验并把发现记录下来。

重点:引导幼儿的探索让幼儿感知影子的变化与光源的远近,照射角度的关系 难点: 启发幼儿用简单的符号表示自己的发现。 4.分享交流。

5.抛出问题,拓展延伸。问题:影子是从哪里来的?他只能是黑色的吗?他还会变什么魔术?

反思

本次科学探索活动,我抓住了孩子对科学现象好奇、好动手的特点,让孩子们在充分自主的实践探索中发现科学道理,活动效果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孩子个别操作无目的,所以没有能很好地发现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015学年第二学期

3月23日

科学:动物尾巴的秘密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各种动物尾巴的外形和作用。

2. 教会幼儿如何对所探究的事物做记录,并激发幼儿探索动物尾巴奥秘的兴趣。 3.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探究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 课件《小壁虎借尾巴》

2. 《动物尾巴记录表》和幼儿人数相等,教师示范图一张。 3. 音乐:《尾巴谣》 活动过程: 一. 音乐:尾巴谣

幼儿与老师共舞,使幼儿用肢体语言引发对动物尾巴的兴趣。 二. 图片引出动物尾巴,并让幼儿大胆说说动物尾巴的形状特征。 1. 谜语引出壁虎,金鱼,牛,燕子四种动物。 2. 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这四种动物尾巴的形状。

3. 出示已准备好的四种动物尾巴形状的标记图(出示在展板上)。 三. 由课件《小壁虎借尾巴》引出尾巴的作用

1. 提问: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情?都出现了哪些动物?有没有动物把尾巴借给小壁虎?为什么?

2. 让幼儿大胆的讲述故事里的动物不借给壁虎尾巴的原因,并引导幼儿说出各种尾巴的作用。

3. 教师引导性的出示每种动物尾巴作用的标记图(出示在展板上)。 四. 出示动物尾巴记录表

1. 教师示范画不同的“形状标记”, “作用标记”. 2. 请个别幼儿示范画“标记图”。 五. 出示ppt多种动物图片

1. 幼儿讨论其它动物尾巴有何作用。

出示松鼠、袋鼠、孔雀、鸭子、蜻蜓、老虎等·····

2015学年第二学期

2. 老师进行讲述总结。

松鼠的尾巴又大又蓬松,当它从高处往下跳时,尾巴起着降落伞的作用。 袋鼠的尾巴长满了肌肉,起着支撑的作用,还能帮助它跳跃的很高很远。 鹿的尾巴又短又小,但它是很重要的报警器,当敌人靠近鹿群,遇到危险时,首先发现敌人的那只鹿就会竖起尾巴露出亮点,鹿群就会马上逃离。······· 六. 幼儿自由操作“动物尾巴记录表”,幼儿一起分享探讨并交流自己记录表所记录的内容。

反思:通过自主探索学习,让幼儿了解动物尾巴的基本功能,帮助幼儿把有关动物尾巴的零散知识形成系统的认知。先是猜尾巴,让幼儿根据尾巴来猜信封里的动物,增强幼儿探索兴趣,让幼儿有目的地去探索。然后,让幼儿对动物尾巴的作用进行猜测,并把自己猜测或了解的答案记录在有问号的表格里。紧接着,提供有关动物尾巴知识的图书、图片、录音、课件、活鱼等,让幼儿自由选择各种学习方法获取动物尾巴作用的相关信息,并进行第二次记录,同时将正确的答案汇总到大表格中,让幼儿从同伴那里获得更广泛的知识。

2015学年第二学期

3月30日

科学:区别左右

教学目标:

1、能区分自身、自身与周围物体的左右关系,发现以自身为中心,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的差别。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Ppt 、手环人手一个、音乐伴奏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

教师向幼儿出示一份来自羊村的信,引起幼儿的兴趣.“喜羊羊向咱们发来一份邀请函,请小朋友们去参加它们的智力赛,有愿意的请举起你的右手让老师看一看。在一路上会遇到灰太狼设置的一些机关,只有顺利通过才能安全到达羊村,你们有信心吗?

二、以主体或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第一机关:两两结伴(一男一女)男小朋友的右手拉紧女小朋友的左手不要让小朋友单独一个人就可以顺利通过

第二机关:走过陷阱(只能踩在画有灰太狼头像的格子里)左脚踩在右边的格子里,右脚踩在左边的格子里,交替向前走,就可顺利通过。 第三机关:打破干扰根据灰太狼的口令做相反的动作就可以通过。

第四机关:挑战魔镜站在魔镜面前只要用和魔镜中的灰太狼相同方向的手,并且戴上魔力手环就可以击破灰太狼的魔咒,顺利通过。

三、和羊村的小羊们面对面握手,进一步感知左右的相对性。

1、羊村长向小朋友介绍每位成员(谁的左边是谁,谁的右边是谁。)

2、小朋友和羊村的小羊们分两队进行比赛游戏:看图猜左右手。

(一)手掌图示

游戏规则一:当我点出一张手的图片时,你要仔细看这个手势是用左手做的还是用右手做的,如果你觉得是左手,就请你站到左边的蓝线上,如果你觉得是右手,就站到右边的红线上。

游戏规则二:当我说开始,才能走,

5、

4、

3、

2、1数到1时必须站好了,

2015学年第二学期

还在中间走来走去的就算输了。 教师用关键词再帮助幼儿重新确认游戏规则。 提升经验:要看清楚手心还是手背,而且还要跟图片做的一模一样。

(二)手指图示。根据幼儿的意愿选择图片进行游戏。

1、关键提问:看看和图片上的一样吗?

2、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观察大拇指、小拇指的方向 (2)关注幼儿左右手套红圈或蓝圈的正确性

3、经验提升:除了要看清楚是手心还是手背,还要看清楚大拇指的方向

4、了解幼儿游戏的情况:看看今天你获得了几个圈?

五、活动延伸:集体舞《左手和右手》

活动反思:

活动的目标是通过游戏等活动,感知以主体、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并能正确说出自己的左边和右边。激发幼儿与同伴交流的关系,能准确的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在活动刚开始时,我出示羊村的一份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引起小朋友们的注意,充分调动小朋友们的积极性,使幼儿能够注意倾听。在课中,多次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感知左右,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通过幼儿的参与,让孩子们用眼观察、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方式更好的使教学进行下去。本次活动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师幼互动、生生互动良好,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2015学年第二学期

4月6日

科学:美丽的蝴蝶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喜爱蝴蝶、热爱昆虫的情感,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蝴蝶的成长过程,获得快乐体验。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现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蝴蝶的成长过程、种类、身体特征。 活动准备:

1、创设宽松的心理氛围,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活动。

2、多媒体课件;铃鼓1个;用各种蝴蝶卡片布置“蝴蝶展览区”;用各种方法、各种材料制作的蝴蝶。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参观蝴蝶展览,自由欣赏、观察蝴蝶。

2、利用课件,向幼儿介绍各种类蝴蝶。(凤蝶、蛱蝶、斑蝶、环蝶、枯叶蝶、眼蝶)

3、故事《好饿、好饿的毛毛虫》

4、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幼儿介绍蝴蝶的生长过程,并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1) 虫卵(2)毛毛虫(3)蛹(4)蝴蝶(5)完整认识蝴蝶生长的4个阶段,了解蝴蝶的生长属于“完全变态”。

5、知识拓展:介绍其它与蝴蝶一样成长过程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螳螂、蝗虫、蟋蟀、飞蛾、蝼蛄、甲虫、天牛等)

6、了解蝴蝶的身体特征:(1)口器(2)脚(3)触角(4)蝴蝶对人们的用处。(传播花粉、观赏等)

7、游戏:毛毛虫变蝴蝶

8、欣赏用各种方法、各种材料制作的蝴蝶,引出延伸活动:师生共同制作蝴蝶。(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师生共同动手运用各种材料来制作蝴蝶。

活动反思:

2015学年第二学期

由于本次活动的开展,是从孩子的兴趣点生成的,所以幼儿对整个活动充满了兴趣,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激发。活动中蝴蝶图片的欣赏、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游戏与音乐的有机结合,使幼儿了解了蝴蝶的种类、成长过程、身体特征。当然活动中也存在不足:比如,游戏《毛毛虫变蝴蝶》内容太简单,只停留在幼儿用动作来表现蝴蝶的4个生长过程,没有更深的去挖掘。可以在每一遍游戏结束,让幼儿摆出不同的姿势,“变”出不同的蝴蝶,对于大班孩子来说这样可以使游戏内容更丰富、更有趣味,也更有挑战性。

2015学年第二学期

4月13日

科学:摩擦力

活动目标:

1、理解摩擦力。

2、摩擦力对生活的影响。 活动准备:

课件3个,两次实验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出示爬雪山和冰上芭蕾以鞋底特写图片。 两双鞋底有什么不同?换穿可以吗?为什么?

二、第一次实验,感知物体表面与摩擦力的关系。

1、这里藏着什么秘密吗?实验。

2、2条滑道——纸滑道和绒布滑道,2个纸筒。轻轻放上去,轻轻放手,会发生什么?

3、四人一组进行。

4、小纸筒从滑道上滑下来是有什么不一样?(距离远近、速度快慢)并记录(出示课件一)

5、为什么同样的纸筒有不同的结果?出示课件二, 教师小结:纸筒划下去时,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会牢牢拉住纸筒,不让它滑下去,这种力叫做摩擦力。当物体粗糙时,摩擦力就大,当物体光滑时,就拉不住纸筒了,摩擦力就小。

三、第二次实验,感知

1、实验要求:同样的滑道,给纸筒穿上不同的衣服(卫生纸、瓦楞纸、毛巾),与光纸筒的比较。

2、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毛巾最粗糙)

四、讨论

如果登山员穿上冰刀去爬山,会怎样? 如果…… 会怎样?

小结:登山员只有穿上鞋底粗糙的登山鞋才能稳步爬山,冰上运动员只有穿上光滑的冰刀鞋才能翩翩起舞。

2015学年第二学期

五、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出示课件三:厕所里为什么要垫防滑垫?(增加摩擦力,防滑)滑梯的光滑(减少摩擦力)

活动延伸:手太滑打不开瓶盖,怎么办?

活动反思:

活动中体现了“做中学”的思想。在实验活动中,充分引导幼儿操作各种不同的材料,探索摩擦力是一种阻力,不断感受、体验摩擦力现象的问题。体验到发现、探索的快乐,产生“我想做、我愿做、我能做”的学习态度。让孩子探索了解生活中离不开摩擦力。

2015学年第二学期

4月20日

科学:不沉的纸船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不同纸的吸水性和渗透性。

2、尝试操作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探索事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会折小船。

2、物质材料准备:卫生纸、报纸、画画纸、各种纸船、四盆水、记录表、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出示纸船、引出课题。

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纸船,我们来摸摸纸,看看这是用什么纸做的小船?

二、猜测小船开的时间。

1、幼儿讨论:哪只小船在水里开的时间长?哪种小船在水里开的时间短?

2、出示大记录表,教师将幼儿的讨论结果进行记录。

三、幼儿操作,探索小船在水里的时间

1、幼儿选择一只自己喜欢的船,听教师口令同时将船放入水中。

2、幼儿观察,一组一组记录表进行记录。

3、讨论结果:你们组的纸船哪只先沉下去?哪只后沉下去?为什么有的小船一会儿就沉到水里,有的小船能在水里很长时间?(纸质不同,吸水性不同,所以有的小船很快就沉下去看。)

四、不会沉的纸船。

1、我们有什么办法让纸船不沉下去呢?

2、幼儿将纸两面涂上油画棒折纸船,放入水中,幼儿观察。

五、生活联系。

生活中我们也有很多不会湿的纸盒用来装水,小朋友想象有哪些东西是你看到过?

我们每天喝牛奶的纸盒不吸水,所以它能装牛奶。一次性的杯子,用来装水。宝

2015学年第二学期

宝流鼻涕,可以拿面巾纸擦,它又软又吸水。可见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用处。

活动反思:

本活动重点是观察、探索不同纸张吸水性不一样。通过纸船在水里的实验来突破重点。难点是幼儿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通过幼儿在纸上涂画油画棒观察纸船不下沉来突破难点。首先选这一活动的材料是贴近幼儿的生活。纸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上厕所的纸、画画的白纸、爸爸妈妈看报的纸。对于幼儿经验已有了一定的铺垫。在认识的基础上来让幼儿知道纸张还有吸水性不同的特性,同时实验观察幼儿能一目了然的明白这一特性。在这个活动中幼儿跟着教师的思路,。幼儿的兴趣点较浓厚,环节层层递进。但由于幼儿对于蜡在生活中的经验不足,在最后环节幼儿并不能完全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需要再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进一步延伸,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经验。

2015学年第二学期

4月27日

科学:物体间的间隙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

2、合理安排不同物体的空间。

活动准备:盘子、纸杯、乒乓球、玻璃球、小米、记录表、筛网、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实验用品,说说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有什么不同?

1、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什么呀?”“谁愿意来说一说,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有什么不一样呢?”

2、教师小结:乒乓球大大的、圆圆的,玻璃球小小的,圆圆的,而小米又细又小,当我们把小米抓起来时,小米会从我们的指缝里流下来。

二、幼儿探索、尝试把小米、乒乓球和小玻璃球都装到一个瓶子里。

1、教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们,把这三个杯子里的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都装到这一个玻璃瓶里,小朋友,你会装吗?老师看谁最爱动脑筋,能把他们都装进去!”

2、指导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注意操作规则,不要把小米撒到外面。

三、说一说我的发现。

1、教师:“有的小朋友已经装完了,请你拿着记录表坐到前面来。”“没有成功也不要紧,把你怎样装的记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装的?你成功了吗?”

四、引导幼儿用筛网将掺在一起的玻璃球和小米分开,再进一步探索其它成功的装瓶方法。

五、交流和讨论实验结果。

教师提问:“这一次你成功了吗?成功的请举手!”

讨论:“为什么先装乒乓球,再装玻璃球,最后装小米的方法比较容易成功呢?”

六、观看课件,引导幼儿懂得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要学会合理安排物体的空间。

2015学年第二学期

教师:“先装乒乓球,因为乒乓球占的地方大,然后放玻璃球,这样玻璃球就把大的空隙给填上了,最后我们再放上小米,这样小米又把更小的缝隙也给填上了,所以最后它们都被装了进去。”

七、拓展。

幼儿对物体间间隙的理解,引导幼儿再次尝试:装满的瓶子里,还能再装上半杯水吗?为什么?

八、幼儿分享交流实验的结果,进一步感知水所占的空间。

教师:“小朋友你们都成功了吗?为什么这么满满的一瓶子玻璃球和小米,还能装上这一小杯水呢?”(因为水把更小的缝也给填上了)

九、结束活动。幼儿整理材料,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主要是引导孩子们探索规则的物体之间,在量都比较多的情况下,怎样把它们都装进去的方法,也就是哪种方法装的更多。在接下来,我们还要和孩子们进一步的探索不规则的物体之间的间隙,比如:核桃、花生、小米,还有石头、石子、沙子、水等物体之间的间隙,以及不同物体量的增多和减少后,还有哪些方法也是可以成功的等。

2015学年第二学期

5月4日

科学:会悬空的纸盒娃娃

活动目标:

1、发现纸盒悬空的现象,探索将纸盒悬空最多的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2、能将探索的结果记录下来并用完整的话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1.自制纸盒娃娃、辅助材料:石头、木块、塑料板。 2.大的记录表,幼儿人手一张小的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玩纸盒娃娃悬空的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纸盒娃娃,今天老师带来了纸盒娃娃,这个纸盒娃娃要给我们表演一个节目叫《悬空》,你们知道什么叫悬空吗?

二、幼儿操作,发现悬空最多的方法。

老师为你们也准备了纸盒娃娃和一些小木块,请你也去和纸盒娃娃玩一玩悬空的游戏,想想看怎样做才能让纸盒娃娃悬空的最多?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让纸盒娃娃悬空最多的?请一个幼儿来示范,教师讲解:要将放进去的木块让木块在最下面,然后慢慢移动到它正好能稳稳站住的地方,轻轻地放手,就可以悬空的最多了。

三、幼儿比较借助不同材料后的悬空现象,并记录操作结果。

1.老师这里还准备了木块、塑料板和石头,请你们猜猜看这些材料谁可以让纸盒悬空最多呢?(幼儿猜测)悬空最多可以用什么来表示?教师记录在大的记录表上。

2.那到底是谁让纸盒悬空最多呢,我们等一会儿去试一试,每一种材料放进去都让它悬空最多,然后看看在纸盒娃娃数字几的地方,把这个数字记录在这种材料边上的空格里,等三种材料都试好了以后在记录这一栏,那这里是什么意思呢?请下朋友说一说,对了这里是给它们比比分别得了第几名,悬空最多的是第一名,可以写数字1;接下来是第二名,悬空最少的是第三名,现在我们我们就去试试吧。

3.幼儿第三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015学年第二学期

四、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结果。

谁来介绍一下你的操作结果,幼儿在视频上展示记录表。什么材料让纸盒娃娃悬空最多?是第几名?

五、活动延伸:

原来纸盒娃娃能悬空多少和里面所装的物体有关,纸盒里的东西越重纸盒就悬空越多,下课以后老师会把这些纸盒娃娃放到科学区,小朋友可以再去找一些材料来试一试,看看还有什么材料能纸盒悬空的更多呢?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层次清晰,幼儿在活动中通过说一说、猜一猜、试一试、记一记、比一比等,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气氛非常活跃,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在幼儿的探索过程中我充分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把主动权留给孩子,而我则只是一个观察者和引导者。而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动手尝试借助各种材料让纸盒娃娃悬空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都能积极尝试各种材料,并细致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对于大班下学期的幼儿来说已经有较好的观察、记录的能力了,所以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将尽可能多为幼儿提供记录的机会,帮助幼儿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

2015学年第二学期

第四篇:桥 教案

生命桥 人性美

──《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桥》这篇课文,处处充满着人性的美。课文讲的是一位老汉(村党支部书记),又是父亲。面对滔滔的洪水,人们惊慌失措,而老汉却稳如一座山,慌而不乱,将生死置之度外,心中只有群众──人性美。当他发出了“是党员的留下”的时候,他想到了自己是党员,就应该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人性美。当在人群中发现自己的儿子,一把揪住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群众,把儿子留在最后──人性美。如何让人性美在学生心中扎根、升华呢?首先,通过入情入境,导入课题,引领学生迅速进入课文,引出主要人物,为后文垫下基调;接着通过入情入境地读、细品词句,设身处地地想,让学生自读、自悟,感受情势危急;继续再读再悟,以巧妙的过渡语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老汉的身上,引导学生用心灵与文本对话,感受老汉的高大形象,让学生的心间溢满对老汉的敬仰之情,并体会人物形象:迂回曲折,回到课题,探究课题深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赞美老汉,抒发自己敬仰之情,将“老汉”的形象将永远定格在学生的心中;而临近课束之时,启发想象,读写迁移,顺势而导,情感渲染,笔触情发,总结升华,引起共鸣。

本课的教学设计,教者在深研文本的基础上,创设情景──以情激情;以读为本,以悟为根──入情入境,细品词句;启发想象与联系实际相结合──读写迁移,笔触情发,突出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思想,在整个教学中坚持在朗读教学中激发阅读兴趣,点亮心中明灯;在自读自悟过程中又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引领学生我能说、我会说、我想说;亦坚持读写结合,提高表达能力,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质量亦显得淋漓尽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联系上文理解“咆哮,狞笑”等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情感目标: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课文中的老汉高尚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一、入情入境,导入课题 1.诗歌导入

当1998年那场百年罕见的洪水毫无预兆席卷而来,大地失去了光彩,华厦顿时变废墟,良田转眼已沧海,难民流离失所,百姓苦不堪言。在这危急的时刻,最可爱的英雄们驾着冲锋舟四处营救百姓,跳进混浊的狂浪中充当中流砥柱!可是肆掠的洪水还是把大堤撕开了口子,如猛兽般的洪水一泻千里,所有的交通瘫痪,所有的房屋变成了一座座孤岛,就连回家的路都显得那么的遥远。洪水啊洪水,你为什么这般无情?你看,把我们的家园变成了什么!把我们的校园变成了什么!此时的山村是充满了死亡的恐怖。就在这时,一群穿穿迷彩服的钢铁战士又出现在我们身边,一瓶水浇灌了我们的心田,一袋米饱含了一段军民鱼水情!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最可爱的人! 2.师:同学们,你们看完这个短片你的脑海里浮现了哪些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3.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也要走进一段关于抗洪抢险的英雄故事,课文中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桥虽窄,却是村子通往外面世界的一条重要的通道。可是有一天黎明,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这究竟是场怎样灾难的呢? 4.学生们交流。

5.师:是啊!这是一场百年洪灾,故事中的主人公让我们无比崇敬!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谈歌一起走进那位看似平凡却并不平凡的人物──老汉!(板书:老汉)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首先要渲染气氛──创造情境──引出主题,因此,在这个环节的设计,我主要让快速进入课文,为接下来的授课做好铺垫。】

二、细品词句,感受情势危急

1.过渡:是的,一场可怕的灾难来临了,看到“洪水”这两个字,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2.学生交流: 3.找出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默读,找句子画线。 (2)朗读,体会。 (3)汇报交流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相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点拨,并引导感情朗读。) ①这些句子都写出了洪水凶猛,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②水位在不断上升,情势越来越危急。(并相机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朗读,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然后老师范读,并请学生评价;后师生一起再读。)

③这些句子很多都采用了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用

一、两句为例,不用拟人或比喻与原句进行比较,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你也能用这种方法来描写洪水狂奔的场景吗?(学生说句子。) 4.想象体验:

(1)老师激情叙述:洪水如猛兽般席卷了整个村庄,农田被淹没了,房舍被冲毁了,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可在田间地头劳动了一天的人们还睡得正香呢。突然一声惊叫,大家翻身起床,却一脚踩在了水里,当时他们会是什么感受?你能想象出这些危在旦夕的人们此刻的样子吗? (2)学生自由发言。

(3)找出文中描写人们惊慌失措的有关句段,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读后请学生板书从文中找到的关键词。)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这也是学习这组课文的阅读要求。因此,在这个环节,我主要让学生自读、自悟,谈感受。】

三、再读再悟,体会人物形象

1.师过渡:是啊,灾难来了,洪水像恶魔般在路上舞蹈,露着狰狞的面目,人们惊慌失措,极度恐慌,唯有一个人是例外的,他是谁?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又作出了怎样的抉择呢? 2.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老汉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认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儿体会到的?(同样请学生将描写老汉与村民不同表现的关键词板书出来。)

3.学生自由读文,体会关键词句。教师巡视,作适当的指导。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先说你认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然后说说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读,再大家共同评议。引导学生从这些句子中体会老汉“先人后己、临危不惧、不循私情”的高尚品质。

5.其实老支书和所有父母一样也深爱着自己的儿子,桥塌了,老支书似乎要喊什么,你猜想他想喊什么?请拿起自己的笔写出老支书没来得及喊出的话 6.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老汉说的话。(学生谈到哪,就读到哪。)

(1)连日来的大雨,让老汉揪心啊,他整夜整夜地睡不着,可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看着你拥我挤的村民,老汉沙哑地喊话……

(2)在洪灾来临时,老汉第一个赶到了那座木桥──全村人逃命的唯一通道旁,他想:“我不能丢下我的村民不管!”他站在桥边,沙哑地喊话……

(3)面对跌跌撞撞的村民,老汉冷静地想,这么乱可不行,我得控制局面,指挥他们逃生,于是他沙哑地喊话……)

(①老汉看到自己的儿子挤到了前面,心想先人后己是党的纪律,儿子也不能例外,他冲上前去,从队伍里揪出了儿子,吼道……到最后只剩下他和儿子两个人时,他用力把儿子推上了木桥,大声吼道……木桥塌了,儿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大声喊着……②木桥在呻吟了,老汉用力把儿子推上了木桥,大声吼道……木桥塌了,儿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肝肠寸断,他悲怆地喊着……③洪水吞没了他的儿子,老汉心如刀绞,绝望地喊着……)

7.课件出示(师朗读):洪水吞没了木桥,吞没了儿子,吞没了老汉,但吞不没的是什么?

师:洪水吞没了,吞没了,吞没了,但吞不没的是 激情导语:

(1)我们什么都可以忘,但不能忘了这样的老汉!

(2)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生的希望给别人,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老汉精神! (3)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的人格!

8.小结:是啊,初次读课文时,老汉与小伙子前后矛盾的行为曾让我费解,可当我们读到文章的最后,谜底揭开后,内心难以平静,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心灵的震撼。这位不徇私情的老支书让人肃然起敬。这真是──(崇高的)人性美啊!(板书) 【设计意图:此环节,以过渡语巧妙地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老汉的身上,引导学生用心灵与文本对话,感受老汉的高大形象。通过反复的引读,让学生的心间溢满对老汉的敬仰之情,一个像山一样高大的、巍然屹立的老党支部书记的形象就树立起来了。】

四、再读课题,探究课题深意

1.文中谁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深?(老汉)

(为什么文章要以“桥”为题?还能用什么做题目?) 2.学生自由发言。

3.让我们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老汉,并尽量用上“桥”字,好吗? 如:(1)“老支书,您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啊!”

(2)“老支书,是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桥!” (3)“老支书,‘桥’,是你生命的象征!是你高尚人格美的化身!”

【设计意图:为了深化主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赞美老汉,敬仰之情溢于言表,一个高大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将永远定格在学生的心中。】

五、启发想象,寄托无限哀思

1.师:就是这座山,敢于同无情的洪魔作斗争,将村民们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洪水吞没了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只留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来,同学们,捧起课本,满怀哀思与崇敬齐读课文结尾部分24-27自然段。 2.生齐读“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3.练笔(屏幕出示祭奠画面,音乐起)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这位肝肠寸断的老母亲,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泪眼朦胧之中,她看见了泪流满面的乡亲们,却看不见老伴清瘦的脸颊;她听见了人们嘤嘤的哭泣声,却听不见儿子深情的呼;她看见了,却看不见;她听见了,却听不见,请同学们拿出小练笔,接着往下写。 4.交流、评价: (1)交流:

生①:她看见了缓缓流动的小河,却看不见老伴忙碌的身影;她听见了小河潺潺的流水声,却听不见儿子爽朗的笑声。

生②:她看见老伴仿佛站在水中微笑,却看不见老伴贴心的关爱;她听见了小鸟的啼叫,却听不见儿子亲亲热热地叫一声“妈”。

生③:她看见了那冲垮的木桥的残桩,却看不见老伴过桥时坚实的背影;她听见了哗哗的流水声,却听不见儿子真心的问候。 生④:她看见了,却看不见;她听见了 ,却听不见。 …… (2)评价:

5.师总结:是啊,她看见了许多许多,唯独看不见两个至亲至爱的人;她听见整个村庄都呜咽了,唯独听不见那两个最最熟悉的声音。但,此刻,我们分明感受到有一座桥已经架在了老汉与人们之间。那就是:生命桥

6.师小结:木桥啊,你慢些垮!山洪啊,你不要那么的凶,那么的狂。面对这一切,你却有山一般的胸怀,在山洪面前架起一座生命之桥,为了谁啊?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一座座为我们架起的生命桥的英雄们吧!请听歌曲98抗洪《为了谁》。

【设计意图:读写迁移,顺势而导,情感渲染,笔触情发。要做到这些,有感情的朗读必不可少,引导读出感情不可或缺;启发想象,总结升华,印象深刻,引起共鸣。六.作业套餐

1.摘抄文中环境描写的词句。 2.练笔誊正。

七、板书设计

第五篇:《桥》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16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德江县青龙一小 张玉慧

一、教材分析:

小小说《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0册第四组教材中以“他们让我感动” 为主题中的一篇课文,其他几篇文章均为革命传统教育故事 。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高风亮节,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体会老汉高尚的精神品质。

2、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感受洪水的凶猛、可怕。在品读课文中感受老汉的“如山”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老汉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品格,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体会老汉高尚的精神品质。

1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所蕴含的深意。 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探索文本的冲动,朗读感悟法,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以及讲授法,点拨法等 在本课的设计过程中,我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因此,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运用探究、合作学习等方法,自读自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情感,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问话导入。

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关于桥的文章,文章分别写了什么?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桥),课题只有一个“桥”字,作者会写些什么呢?这又是一座怎样的桥呢?

二、自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自主探究,学习课文。

(一)感受洪水的疯狂肆虐。

师:是啊,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让全村人都陷入了恐慌,自由读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山洪的可怕?

2 生读课文后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1)女生读读这个句子,想一想,“咆哮”这个词在这里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大家看看这两个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都是“口”字旁),看着这两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听到了什么声音?

(2)男生读读这个句子,想想:山洪像什么?山洪像怎样的野马? 读读这句话,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面?(让学生想象,感受万马奔腾、浩荡而来的场面,从而感受洪水的可怕。) (3)齐读这个句子,理解“势不可当”的意思。

师: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山洪的可怕,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了山洪的可怕?生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师:一米高有多高?大家比一比,估计在你身体的哪个部位? 师:“跳舞”这个词多美!但在这里,我们的感受是怎样的呢?(可怕,恐怖),因为洪水跳得是“死亡之舞”啊!

(3)指名读这个句子,相机指导朗读。将“一米高”和“跳舞”这两个词略重读。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能让我们感受到洪水的可怕? 生汇报。

3 课件出示句子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生齐读这个句子,师:读着这个句子,你仿佛听到了什么?谁在笑?在怎样的笑?(得意、猖狂、)

师:读了这几个句子,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迅速——上升,灾情在不断地——加剧。

(二)感受人们的惊慌、恐惧。

面对如此可怕的洪水人们表现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3——6自然段想想当时的情景。

此时,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有逃生的念头,逃生的欲望。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员,你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用一个词来说说你此时的心情吧。

是啊,我们都在逃生,我们每个人都手忙脚乱,我们每个人都赶快想逃离这个危险的地方,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

“一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师:这是一群怎样的人? 这是一座怎样的桥?

一百多号人疯了似的人,一起拥向那座窄窄的木桥,此时,你最担心的是什么?(木桥会不会塌?人们会不会从桥上掉下来?)

如果上不了桥,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只有一个字(死),如果就这样跌跌撞撞的冲上桥,对于人们来说也意味着一个字(死)。洪水在狞

4 笑,死亡在逼近,在这万分危急时刻,一个重要的人物出现了,他是谁?

(三)品读课文,感受老汉的“如山”形象

师: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谁出现了?(老汉)。我们的担心也正是(老汉)他们老支书的担心,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书记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呢?

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孩子们,快速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描写老汉的句子,把你的感受批在旁边。可以写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个短句。 生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

A:“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1)“拥戴”是什么意思?

(2)从这句话中你能读出老支书受拥戴的原因吗?

B:“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1)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你读出了什么?(镇静、从容) (2)从哪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老汉的从容、镇静?(不说话、盯着) (3)创设情境朗读:

a:师:倾盆大雨中,面对你拥我挤的人群,生接读: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5 b:师:山洪咆哮,死神一步步逼近,面对疯了似的人群,生接读: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c:师:窄窄的木桥,跌跌撞撞蜂拥而来的人群,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生接读: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师:此时此刻,我想你们一定明白了这样一位清瘦的老汉为什么像一座山,他是一座什么山?(人们的靠山)

过渡:是啊,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老汉就是村子里一百多号人生命的靠山,你认为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能让我们感受到老汉是人们的靠山呢? 生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C:“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1)咱们一起读读这句话,然后我请你们来说说你读出了什么?生汇报。

(2)孩子们,看看这句话,短短十几个字用了三个感叹号!老汉的声音虽然是沙哑的,但却是铿锵有力的!想想,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怎样读?(指导学生读时语速可稍慢一点,语气要有力!) 师:孩子们,你们可真会读书,这句话告诉了我们老汉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老百姓,把死的危险留给了党员,留给了自己,他的确是人们的靠山!那么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让我们感觉到他是人们的靠山? 生汇报。

6 课件出示句子C: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孩子们,咱们来猜一猜,老汉为什么要单单把小伙子揪出来呢?他在揪小伙子时是怎样的心情?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汇报:A:因为他是老汉的儿子。(你从哪儿知道的?) B:小伙子是个共产党员。(小伙子是个共产党员,他可能排在了什么地方?)

(2)小伙子不光是老汉的儿子,他更是一位共产党员。所以老汉把他揪了出来,让他排到了后面!就这样,村子里的其它人都安全地撤离了,只剩下了老汉和小伙子。此时此刻,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大公无私、顾全大局、不徇私情、对儿子要求极高,心里装着村民„„)

过渡:在危急时刻,老支书心系村民,他的确是一位值得拥戴的老支书,他是村民们的靠山。在儿子的心中,他又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呢?情况越来越急,我们再看看那座承载人们生命窄窄的木桥。 出示句子:“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这句话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你读懂了什么?

是啊,情况万分危急,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和老汉又是怎么做的呢?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

7 学生读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此时此刻,老汉在你心中还仅仅是一个一心为民的村支书吗? 他还是一个_______的好父亲。他和我们每个人的父亲都一样,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儿子。他比谁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活下来。这就是“父爱如山”。

就在父亲竭尽全力推儿子上桥的一刹那,木桥却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当儿子被洪水吞没的那一瞬间,老汉似乎想喊什么,孩子们,想一想,老汉会喊什么?千言万语还来得及吗?一切都来不及了,一个浪头打来,老汉也被洪水吞没了,我们的眼前只用白茫茫的一片。

四、情感延续,铭记老汉精神

村民们得救了,那位小伙子还没来得及跨过木桥,洪水已吞没了他和全村人拥戴的老汉,让我们看看五天后洪水退却时发生了什么事?

配乐激情朗读——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来祭奠的还有谁?

师:同学们,五天过后,山洪过后,那个受全村人爱戴的老汉在这场山洪中牺牲了。那个曾经还鲜活地在人群中求生的儿子,也被洪水吞没了。还有河上那座窄窄的木桥也在山洪中摧毁了。

五、理解题目《桥》的深层含义,领悟老汉精神

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为什么用“桥”为

8 题目,现在,你还觉得题目中的“桥”仅仅是指那座窄窄的木桥吗?文章以“桥”为题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这是老支书把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这是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的一座不朽的桥梁,是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六、布置作业 (任选一题)

1、如果你是被救村民中的一个,在老汉的坟墓前,你想说些什么?请拿起手中的笔,用饱含深情的笔触,记录下你对英雄的哀思,对英雄家人的宽慰吧。

2、这篇课文感人至深,除了内容的原因外,还因为表达方式上的独具匠心。找一找,比比谁发现得最多。

板书设计:

山洪

舍 己 为 人

教学反思: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大班桥教案范文】相关文章:

各种各样的桥大班教案12-09

桥教案范文05-15

纸桥教案范文05-18

科学教案桥范文05-20

桥教案免费范文05-21

桥教案设计范文05-21

桥文化教案范文05-21

桥教案美术范文05-21

桥谈歌教案范文05-21

桥世界教案范文05-21

上一篇:操作牌制度范文下一篇:订婚主持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