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声的作用范文

2022-05-21

第一篇:轻声的作用范文

轻声问题检讨和教材中轻声标注的原则

发布时间:2013-1-16 发布者:谢仁友 来源:

提要:本文以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语文版、北京版等主要小学语文教材以及十几种对外汉语教材为材料,归类、统计、分析了它们在标注轻声中的大量分歧,指出:一些教材大量标注轻声的依据是传统语音论著对轻声规律的论述,而论著论轻声规律的依据则是传统上对轻声的性质和特点的认识。文中对轻声的性质和特点进行了深入检讨,指出:后字轻、短并稳固地失去原有调值,形成轻声特有的声调,这是轻声区别于一般轻读(即轻音)的最重要的特征。传统语音学论著没有抓住轻声“稳固性”这一点,导致所提轻声规律失之过宽,从而导致一些教材轻声标注失妥,不利于学习和掌握。文章提出了教材中轻声标注的三大原则,即:要区别轻声和各类轻音,轻音标注原字调;标注轻声要以词为基本单位;“可轻声”一律标注原字调。本文的研究,对教材中科学、准确地标注轻声,消除各种分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教材 轻声 轻音 标音原则

〇 引 言

按照通常的定义,所谓轻声,就是指在词语中念得又轻又短的音节。轻声的研究,自1922年赵元任《国语罗马字研究》发表就开始了。赵元任(1959)《语言问题》、(1968)《中国话的文法》和罗常培、王均(1957)《普通语音学纲要》中的论轻声部分,林焘(1962)《现代汉语轻音和句法结构的关系》、(1983)《探讨北京话轻音性质的初步实验》,林茂灿、颜景助(1990)《普通话轻声和轻重音》,曹剑芬(1995)《连读变调与轻重对立》,等等,都是轻声研究的经典文献。作为现代汉语的一个重要语音现象,各种现代汉语教材更是无不论及。这些论著对轻声的性质、声学特征、轻声与语法的关系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探讨,大大推进了轻声的研究。

然而,存在的问题还是不少。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语音学家劲松(2002)在其《现代汉语轻声动态研究·序》中所说的:“普通话的轻声现象可以说是难题中的难题,无论在性质、功能和规范各个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意见不一,不利于普通话的教学、推广和研究。”“教学中不知对学生怎么讲,研究中不知对读者怎么说。看看别人写的有关著作和文章,又是众口不一。”所以感到十分困惑。2006年,著名语言学家、现代汉语语音学权威林焘先生去世,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的语音学家曹剑芬作《加强汉语轻音的研究》[1]一文缅怀,文中也提出了一连串问题:“轻音跟非重音是什么关系?非重音轻到什么程度才算轻音?这种程度上的差异究竟怎样衡量?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把握?它们在语流中的分布又有什么规律?这些问题,至今尚无十分明确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甚至在轻声的命名上人们还存在分歧,有的用“轻声”(如罗常培、王均1957),有的用“轻音”(如林焘19

57、196

2、1983),有的则“轻声”“轻音”都用(如赵元任1968)。[2]至于具体哪些词读轻声分歧更大。如名词后的方位词“上”“下”,高校现代汉语教材都认为念轻声,《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认为都念可轻可不轻的“可轻声”,《新华字典》认为都念原字调,《现代汉语词典》则认为“上”念轻声而“下”不念轻声。

哪些词读轻声,语音学专家、高校现代汉语教材和权威辞书都矛盾不一,那么,各小学语文教材、对外汉语教材课文注音中轻声标注出现较大分歧,也就自然而然了。我们考察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语文版、北京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同时也考察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标准中文》、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博雅汉语》、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汉语教程》等十几种对外汉语教材[3],发现它们在轻声标注上分歧相当大。 最典型的,如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注音中,“一个母亲”中的量词“个”,“黑板上”“树枝上”“大树下”“瓶子里”中的方位词“上”“下”“里”,“写上”“收下”“掉下来”“走过去”“唱起来”中的趋向补语“上”“下”“下来”“过去”“起来”,“背一背”“好不好”“写不好”中的“一”“不”,《现代汉语词典》标注为“可轻声”的“看见”“知道”等,都标注为轻声,轻声数量很多;而人教版小学语文中这些都没有标注为轻声,轻声数量较少。据我们统计,文字内容基本相同的课文《乌鸦喝水》,苏教版中轻声字有21%(共96个字,其中20个轻声字),而人教版中轻声字只有11.34%(共97个字,其中11个轻声字),二者相差将近一倍。

对外汉语教材中标注的轻声更多。除上述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说的各类外,像“试一试”的“一试”[4],“冲洗一下”中的“一下”[5],“我是英国人”中的“是”,“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中的“去”[6],都有标为轻声的。 那么,为什么轻声标注分歧这么大?它们标注轻声的依据是什么?在教材中,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轻声标注原则?这就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

本文先简述一些教材标注轻声的文献依据——语音论著对轻声规律的论述,并进一步简述论著提出轻声规律的依据——传统上对轻声的性质和特点的认识,然后对轻声的性质和特点进行深入检讨,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教材中轻声标注的若干原则。 一 文献论轻声规律

如前所述,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注音中,轻声数量比较多。其标注轻声的依据,主要是赵元任、林焘等许多语音学专家的论述,国内各重要的现代汉语教材中关于轻声规律的论述。 所谓轻声规律,就是指什么时候要读轻声。其实这有两种情况,一是确实有规律、有规则的轻声成分,一是没有规律的轻声成分。没有规律的轻声成分,按照赵元任(19

29、1968)的说法,“纯粹是词典里要收集的材料,只有一个一个的记录在词典里”,学习时只有求助于这种标注了轻声的词典了;而有规律的轻声成分,是许多有关现代汉语语音的著作、论文讲轻声时必列举的内容。

汇集各家观点,现代汉语中,读轻声的成分主要有以下方面: 1.

助词“吗、呢、了、的”等。(赵元任19

29、19

34、1968,罗常培、王均1957) 2.

后缀“-子、-头、-们”等。(赵元任19

29、19

34、1968,罗常培、王均1957) 3.

重叠式亲属称谓的第二音节,如“妈妈”“姐姐”“姑姑”。(张志公1982,鲁允中2001,张斌2002)

4.

重叠式动词,如“看看”“捉捉”等的后一个重叠动词。(赵元任19

34、1968,王理嘉1993)

5.

方位词“上、下、里”。(赵元任19

29、1934,罗常培1957,林焘、王理嘉1992) 6.

趋向动词作补语,如“写上”“回来”“唱起来”“走出去”等中的“上”“来”“起来”“出去”。(赵元任19

29、1934,罗常培、王均1957,林焘、王理嘉1992) 7.

“试一试”“看一看”之类中的“一”。(罗常培、王均1957) 8.

“要不要”“算数不算数”之类中的“不”。(赵元任19

29、1934,罗常培、王均1957) 9.

“写不好”“禁不住”之类中的“不”。(董少文1959,史定国1992) 10.用在动词后面的介词,如“挂在”“说到”等中的“在”“到”。(金有景2007) 11.名词、动词后的量词,如“一个”“三只”中的“个”“只”(罗常培、王均2002),“抽支烟”“喝杯茶”中的“支”“杯”(金有景2007)。 12.“来”“把”附加在

十、百、千、万等数词或数量词后,表示约数,读轻声。如“十来斤”“个把月”中的“来”“把”。(鲁允中2001) 13.人称代词作宾语,如“叫他来”中的“他”。(赵元任19

29、19

34、1968,罗常培、王均1957)

14.多位数词中的数位词,如“三百五十二”中的“百”“十”(罗常培、王均2002)。 15.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式的第二音节,如“匆匆忙忙”“高高兴兴”等中的第二个音节。 16.三四音节的词中的中字,如“花生糖”“瞎说八道”中的“生”“说”(罗常培1957),“朱剑英”“秦皇岛”“意大利”中的“剑”“皇”“大”(金有景2007)。

上述规律中的

1、

2、3点各家均无意见,其他各点各家或多或少都有不承认其读轻声的。 对同一条规律内部哪些成分读轻声,人们也存在不同的意见。如:“要不要”“算数不算数”“看一看”之类中的“不”“一”和重叠动词,赵元任(1934)认为都读轻声;董少文(1959),史定国(1992),罗常培、王均(1957)则认为只有“不”“一”读轻声。双音节动词重叠,如“活动活动”“表演表演”,黄伯荣、廖序东(1990)认为其

二、四音节读轻声,朱德熙(1982)认为

三、四音节读轻声。量词读轻声,赵元任(1968)、黄伯荣、廖序东(1992)、王理嘉(1993)只认为“个”读轻声,张静(1988),罗常培、王均(2002),金有景(2007)认为名词、动词后的其他量词也读轻声。

这16条规律中,苏教版小学语文采用得最多,采用了前9条;北京版次之,采用了前6条;人教版、北师大版、语文版小学语文采用得最少,只采用了前4条,其他均标注本字调。所以,各版小学语文课文中轻声标注的比率相差就很大。 那么,为什么语音专家们会提出这么多的轻声规律呢?这源于传统上对轻声性质和特点的认识。

二 文献论轻声性质和特点

关于轻声的性质,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轻声是一种弱读(轻读),一是认为轻声是一种特殊的连读变调。

(一)轻声是一种弱读(轻读)

其经典的定义就是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王理嘉,1993)中所说的:“一个词或一句话里的音节念得轻而短,失去了原有的声调,叫做轻音(或轻声)”。

这是一种在20世纪20年代国语运动初期就明确提出来的观点。后觉1926年在《国语声调研究》中指出:“轻音是四声(平赏去入)以外的一种特殊的腔调,其实就是最弱的弱音,其长短是和短音——如入声——相类似,而没有那么强。”赵元任以其语言学和音乐学的天才在其一系列论著中对轻声作了精辟的论述。例如1929年在其《北平语调的研究》中说:“单字音在词里头或在语句里头改变声调的最要紧的例就是轻音字。所以讲轻音字而不讲重音的缘故是因为字念重的时候不过把声调的范围加大(例如去声从72加到i1)跟时间拉长,并不改它的性质,而轻音字可就完全失去它的固有的阴阳赏去的声调,它的音高的性质就完全跟着它的环境而定了。”“轻音字有中、高、低三种读法,它的规则如下:(1)阴+轻=高+中,好像‘阴+去’,(2)阳+轻=升+中,好像‘阳+去’,(3)赏+轻=低+高,好像‘赏+阴’,(4)去+轻=降+低,好像‘去+(低)’。”

几十年后关于轻声性质的听辨和声学实验,印证了赵先生论断是多么的精准。例如:在音长上,扎多延柯(1958),林茂灿、颜景助(1980),林焘(1983),曹剑芬(1986),通过实验证明,“重轻”式双音节词中的后一个轻声音节比前一个重读音节都要短一些,比例大约是2:1。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后轻声音节的调值上,林茂灿、颜景助(1980)定为

41、

51、33/

44、21;曹剑芬(1986)定为阴平、阳平、去声后中降调,上声后为中平调(宋欣桥(1990)据此分别构拟为31和44[7]),结论与赵元任(1929)基本一致。 总之,“弱读说”认为轻声就是一种弱读,在听感上表现为“轻”。从语音上看,“音长短”是“轻”的根本原因——音长短了,其原有调型往往难以保持,形成轻声特有的调值;音色上,辅音容易浊化(如“糊涂、动弹、馄饨”的第二音节的声母往往由送气的清音t变为不送气的浊音d),元音往往央化甚至脱落。

(二)轻声是一种特殊的连读变调 其经典的定义就是罗常培、王均(1957)《普通语音学纲要》中所说的:“语词里的音节或句子里的词失去了原有的声调,念成另一个较轻的调子,叫做轻声。轻声也是变调的一种,不过是一种特殊的变调,它不仅受环境的影响,还跟音高有密切的联系,并且跟长短强弱和音色也都有关系。„„。所以,如果联系汉语所有的方言来看,应该认为轻声也是变调的一种。”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高等院校教材《现代汉语》中关于轻声的性质,多采用这种“特殊的连读变调”或“特殊音变”之说,如胡裕树(1981)《现代汉语》,,张志公(1982)《现代汉语》,张静(1988)《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1990)《现代汉语》,张斌(2002)《新编现代汉语》。

说轻声是一种特殊的连读变调,主要是指轻声与一般连读变调具有以下区别:(1)一般连读变调是后一音节影响前面的音节(如“上声+上声”,前面一个上声变为阳平),而轻声则是前一音节影响后一音节(具体调值变化前面已述);(2)一般的连读变调同它本身的调类有关(如“一”在去声前变读阳平),而轻声则同未变之前的本调无关(只与前字声调有关);(2)一般连读变调变后的声调仍是四声中的一种,而轻声变调后的声调已不是四声中的一种了;(4)一般的连读变调只是语音上的音变现象,与语法、语义无关,而轻声不仅是一种音变现象,而且与语法、语义的虚化、轻化或非信息焦点有关系(如“孩子”的“子”、“歇着”的“着”、“木匠”的“匠”)——这是轻声产生的语义上的原因。 有的学者认为“特殊的连读变调说”流于浮表(叶军2001),其实这是误解。相反,从教学的角度上说,轻声“特殊连读变调说”还更易于为学生所学习、理解和掌握。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轻声“弱读说”是从轻声音节的角度说的,轻声“特殊连读变调说”是从轻声音节的声调的角度说的。至于轻声的特征,二者讲的大致相同。 三 对轻声性质、特点的检讨

轻声的特征,无论是“弱读说”还是“特殊的连读变调说”都讲到了三点:轻、短、失去原有的声调。

轻,是指听感上响度小。短,是指音长上更短;这种“音长短”,既是相对于该音节非轻读时的音长而言,更是相对于其前的重读音节而言。所谓“失去原字调”,包含两种情况:一是原字调音长上变短、音高幅度压缩变低了,但仍保持原有调形,即黎锦熙(1937)所谓“轻而有调”者,如“憋闷”、“眉目”、“哑巴”、“月亮”。二是原字调调形变了,即不论轻读音节的本字调如何,均在阴阳去后中和为短降调,在上声后中和为短的中平调。这也就是黎锦熙(1937)所谓“轻而无调”者,如“先生”、“麻烦”、“痒痒”、“困难”。“轻、短”特征和“失去原有字调”的特征往往是相辅相成的,读得“轻、短”往往就“失去原有字调”,“失去原有字调”的都具有“轻、短”的特征。 “弱读说”和“特殊的连读变调说”都有缺点。“弱读说”认为轻声是一种弱读,其实就是轻读或非重读的意思。它揭示了轻声的本质原因和产生的原理,但易将轻声与大量的一般轻读混合。“特殊的连读变调说”突出了轻声声调独有的音变特点,但因有“声”字,易使人将轻声误认为是一种声调——实际上,轻声是一种音变、变调,调值不定,而声调指的是单字调,所以,轻声不是阴阳上去之外的第五种声调。[8]轻声与阴阳上去不在一个语音层次上。

“弱读说”和“特殊的连读变调说”共有的缺点是:忽略了轻声特征的稳固性。这是轻声有别于一般轻读的区别性特征。因为一般的轻读有时也能轻、短甚至失调,所以,轻声与一般轻读易混合,快读时尤其如此。 例如量词“个”,大多数语音学专家都认为是读轻声的,其实它是轻读而不是轻声。现代汉语中,“七”在去声前变读阳平——在量词“个”前,也是如此。一个生动的例子是,赵本山、范伟、高秀敏2002年央视春晚小品《卖车》中,赵本山给范伟测试智商:“树上七个猴,地上一个猴,加一起几个猴?/范伟: 八个猴!/赵本山:错!/高秀敏:俩猴。/赵本山: 树上骑着个猴,地下一个猴,加一起俩猴。”小品中赵本山就是巧妙地利用了“七”在去声字前变读为与“骑”同音的特点,忽悠范伟说他智商有问题。这反过来说明,“七”后这个量词“个”是个去声字,即量词“个”读的是它的本字调。可见,量词“个”虽然也能轻、短甚至失去原有调值,但并不稳固,也能读原字调,而这是真正的轻声所不允许的,所以“个”并不是真正的轻声,而只是“往往轻读”而已。

实际上,如果用“弱读”这个标准衡量轻声,轻声必然与一般轻读易混。前文已经列举的16条轻声规律照讲已经够多的了,但若按“弱读”的标准,其实还有很多轻读都可算为轻声(详见下文各类轻音)。这就是所谓轻声规律存在大小宽窄分歧并深深影响教材、辞典的重要原因。

四 教材中轻声标注的原则

对于没有规律、无规则可言的必读轻声,可根据公认的现代汉语词汇规范、语音规范《现代汉语词典》标注;对于可轻又可不轻的“可轻声”,要本着尽量减少轻声词数量以利于学习的原则,一律标注本字调。对于有规律的轻声,一定要注意严格按照轻声的特征,将轻声和一般轻读(本文称之为“轻音”)区别开来;同时,标注轻声要以词为标注的基本单位,以达到以简驭繁的效果。

(一)要区别轻声与轻音

如前所述,轻声和轻音有很多相同的地方。(1)轻声读得又轻又短,轻音也读得较轻较短。(2)轻声由于轻读而失去原字调;轻音也可因轻读而失调,如量词“个”。(3)轻声有时可以起辨义的作用(如:地道dìdào—地·道dìdɑo);轻音也可辨义,如徐枢(1980)所举的例子:①小王和老张都来了,大陈住得比他们近,怎么还不来?(“都”读轻音,有“甚至”义)②小王和老张都来了,赶快开会吧。(“都”重读,表示总括) 但是,轻声和轻音还是存在不少不同之处的。(1)虽然轻音有时也可轻短甚至失调,但一般来说还是比轻声稍长稍重,所以还保持着原来字调的调形。读得慢时,其语音就比较饱满,曲拱比较完整,听起来也就显得不那么轻了。如“是同学把他的书拿走了”中的“是”。(2)轻声的失调是稳固性的、无条件的,即使强调时也还失去声调;[9]而轻音的失调是临时性的、有条件的。语速越快轻音越容易失调,语速慢了原来的声调就完全恢复。 轻音的类型,主要有节奏轻音、语法轻音、逻辑轻音。

1.节奏轻音。它是一种受音节数影响的、多音节节奏单元中读得相对较轻的轻音。语音实验表明,两音节和多音节的词(注意:是结构紧密的词,而不是结构较松散的短语),其总长度是大致差不多的。一词的音节越多,词中每个音节就相应地缩短,把长度匀让给增多的音节(徐世荣1988,杨顺安1992)。一般来说,在没有轻声音节的情况下,

三、四音节词中,其第二音节是最轻的。三音节韵律词的节奏模式是“中轻重”,四音节韵律词的节奏模式是“中轻中重”,其中的“轻”都是轻音。

前述轻声规律中的第

7、

8、9条,即嵌在重叠式动词之间的“一”“不”,夹在动词(或形容词)与补语之间的“不”,如“背一背”“去不去”“看不清”“拿不动”等,其中的“一”“不”,其实就是轻音。它们只是因为处于三音节的中间,音长缩短而响度变小变轻,甚至成为一种过渡音或可能失调,读得稍慢时字调清晰可辨;而且,这种“一”“不”的变调并不遵循轻声的规律,而遵循非轻声时的变调规律,例如在去声前变读阳平。 同理,前述轻声规律中的第

15、16条,其实也都是节奏轻音。

2.语法轻音。它是一种因受语法重音的影响而产生、与语法结构有关的轻音。它存在于语句中。像语法重音一样,它也是静态的,位置固定的,有规律的。 一个句子一般只有一个重读的信息焦点。(赵元任1968)语法重音都是信息焦点,都重读。语法重音也叫意群重音,它是有规律的、可以预测的。如一个句子其结构若是“主语+谓语”,一般谓语稍重;“主语+谓语+宾语”,一般宾语重,但宾语为人称代词时谓语重宾语轻,等等,详细可参看徐世荣(1999)《普通话语音常识》第119-126页。

重读、轻读都是相对而言的。句中语法重音重读,句中的非语法重音成分就必然相对轻读。轻读则往往轻短一些,读音不饱满些,这就成了语法轻音。语法轻音只出现在正常的说话里,是中性的、不带感情、语气的。

前述规律轻声的第

5、6条,认为名词后的方位词“上、下、里”,作补语的趋向动词“来”“起来”等,都是轻声。其实它们都是语法轻音。它们处于非信息焦点位置,是一种相对轻读的语法成分。它们的声调变化规律与轻声并不一样,而与一般的连读变调相同(如“水里”、“仰起”都以“上声+上声=阳平+上声”的规律读);而且有时能读饱满的本字调(如“高兴不起来”的“起来”),这是真正的轻声所不允许的。[10] 同理,前述规律轻声的第

10、

11、

12、

13、14条,其实也都是语法轻音。 语法轻音还有很多规律,如“动词+一+量词”,数量结构“一+量词”读轻音(如“说一遍”中的“一遍”);“姓+称谓”,称谓读轻音(如“毛主席”中的“主席”);“动词+名词+动词”,第二个动词读轻音(如“买本书看”中的“看”)。详细可参看孟琮(1982)《一些与语法有关的北京话轻重音现象》。

3.逻辑轻音。它是指受对比等强调重音影响而显得相对轻读产生的轻音,它读得较轻较短一些,但原字调调值还保留着。像逻辑重音一样,逻辑轻音也是动态的,位置不固定的,无规律的。例如《现代北京口语词典》中,“横不是,竖不是”中的“不是”,词典中标作轻声,而实际上也是因处在对比重音之后而显得轻读的,是逻辑轻音而已。因教材标音中一般不会标注逻辑轻音,故本文不展开谈,只略提一下。

无论是节奏轻音、语法轻音还是逻辑轻音,跟重音相比,在音长、音高、音色和音强方面,都只有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变化。所以在标音时应该和重音一样——在教材注音中轻音都应该标注原字调,而不应该标注轻声。

(二)标注轻声要以词为基本单位

为什么标注轻声要以词为基本单位?因为(1)轻声是词层面上的一种特殊变调(除助词轻声外)。轻声包括两类:一是自然形成的,其中轻声字不是语义重心,如“妻子、丫头、月亮、时候、眼睛”的后一音节;二是受阿尔泰语系(主要是清初满语)影响所形成的,其中轻声字往往是语义重心,如“口袋、头发、毛病”的后一音节。从声调的角度上看,两类都是词层面上的特殊连读变调。(2)轻声词(重轻式韵律词)很稳定,在句中不变,强调亦如此(赵元任19

59、林茂灿1980、曹剑芬1995)。(3)词是构成短语与句子的基本结构单位。以词为基本单位,可以简驭繁,使轻声标注不受语调、语气等影响。 如果不强调以词为基本单位,则会面临诸如这样的问题:既然认为“想想”之类是轻声词[11],那么,同样也是动词重叠、后几个音节也轻读的“想了想”之类以及“考虑考虑”之类是否也应该认为是轻声词?

当然,我们提出标注轻声要以词为基本单位,也会碰到一个问题:什么是词,它与比它高一级的语言单位短语有什么区别?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里不展开来谈。但其中有一个标准,即“一般人心目中的词是不太长不太复杂的语音语义单位,大致跟词典里的词目差不多”(吕叔湘1979),如衣服、葡萄、椅子。准此,则“想想”之类是词,“想一想”和“考虑考虑”之类就是短语。

“想一想”中的“一想”可看作是一种数量词。在“动词+数量词”结构中,数量词轻读,是语法轻音,前已述,此不赘。

“考虑考虑”类和“想想”类一样,都是以语音的弱化来表现动量的减小的。但是,“考虑考虑”类和“想想”类具有以下三点不同:(1)“想想”类是结构紧密的词,总音长较短;“考虑考虑”类是结构相对松散的短语,总音长相对较长。音长长,则语音比较饱满。所以,“考虑考虑”类语音弱化程度不如“想想”类。(2)“想想”类的后一音节具有轻声特有的声调特征,而“考虑考虑”类的后一个“考虑”不具有轻声特有的声调特征,只是轻一点而已,调形与原字调相同。(3)“考虑考虑”类稳定性不如“想想”类,有时也可不轻读。 所以,同样是动词重叠式,“想想”类是轻声词,后一音节标轻声;“考虑考虑”类的后一重叠动词“考虑”只是轻音,应标原字调。

(三)“可轻声”一律标原字调 所谓“可轻声”,就是可读轻声也可不读轻声的轻声字。

“可轻声”是客观存在,反映轻声动态变异。这种变异包括:(1)同一个词,不同的人有读不读轻声的差异。(2)同一个词,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有读不读轻声的差异。(3)同一个词,在一定的时期有读不读轻声的差异。 对待“可轻声”,有两种不同的处理:一是如实描写、反映“可轻声”,如《现代汉语词典》、《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中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二是选择处理为轻声或非轻声,如《应用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对《现代汉语词典》中标为“可轻声”的词语,如看见、听见、看法、知道、进来、起来、回去,教材中也有两种不同的处理:一是标原字调,如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是标轻声,如苏教版小学语文。 那么,对“可轻声”,教材中是标注原字调好呢,还是标注为轻声好呢? 我们认为教材中对“可轻声”以一律标注原字调为宜。因为:(1)“可轻声”本来就是可读轻声也可不读轻声的,那么,选择不读轻声,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2)大多数轻声词没有辨义、构词和区分词性等功能,“可轻声”也一样。将“可轻声”处理为非轻声不会影响交际。(3)普通话轻声有衰颓的趋势。这一点高景成(1959)就发现了。从描写性比较强的《现代汉语词典》各版标注轻声的情况来看,必读轻声词也是一版比一版少。所以,要因势利导,尽量少规定轻声词。(4)无规律的轻声词是学习普通话的难点。将“可轻声”处理为非轻声,利于小学生和以汉语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外国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有利于推广普通话,也有利于规范导向或引导规范。 四 结论

本文以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语文版、北京版等主要小学语文教材以及十几种对外汉语教材为材料,归类、统计、分析了它们在标注轻声中的大量分歧,指出:一些教材大量标注轻声的依据是传统语音论著对轻声规律的论述,而论著论轻声规律的依据则是传统上对轻声的性质和特点的认识。文中对轻声的性质和特点进行了深入检讨,指出:后字轻、短并稳固地失去原有调值,形成轻声特有的声调,这是轻声区别于一般轻读(即轻音)的最重要的特征。传统语音学论著没有抓住轻声“稳固性”这一点,导致所提轻声规律失之过宽,从而导致一些教材轻声标注失妥,不利于学习和掌握。文章提出了教材中轻声标注的三大原则,即:要区别轻声和各类轻音,轻音标注原字调;标注轻声要以词为基本单位;“可轻声”一律标注原字调。文中还结合教材等着重分析了轻音的几种主要类型——节奏轻音、语法轻音和逻辑轻音的形成机制、语音特点和标音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教材中科学、准确地标注轻声,消除各种分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曹剑芬.普通话轻声音节特性研究[J].应用声学,1986,(4). [2]曹剑芬.连读变调与轻重对立[J].中国语文,1995,(4). [3]曹剑芬.加强汉语轻音的研究[C].燕园远去的笛声——林焘先生纪念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4]曹 文.汉语语音教程[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 [5]陈重瑜.华语(普通话·国语)与北京话[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4). [6]陈 绂.跟我学汉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陈 刚,宋孝才,张秀珍.现代北京口语词典[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8]崔 峦,蒯福棣.语文(一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9]崔 峦.标准中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10]邓 懿.汉语初级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11]董少文.语音常识[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59. [12]高景成.由许多词汇里看轻声衰颓的趋势[J].文字改革,1959,(2). [13]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商务印书馆,2004. [14]后 觉.国语声调研究[M].上海:中华书局,1926. [15]胡裕树.现代汉语(增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16]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17]蒋绍愚.语文(一年级、二年级)[M].北京:北京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2008. [18]金有景.普通话语音[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19]劲 松.现代汉语轻声动态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20]康玉华.汉语会话301句[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21]黎锦熙.《国语辞典》序[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22]李晓琪等.快乐汉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3]林茂灿,颜景助.北京话轻声的声学性质[J].方言,1980,(3). [24]林茂灿,颜景助.普通话轻声与轻重音[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3). [25]林 焘.现代汉语补语轻音现象反映的语法和语义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1957,(2). [26]林 焘.现代汉语轻音和句法结构的关系[J].中国语文,1962,(7). [27]林 焘.探讨北京话轻音性质的初步实验[A].语言学论丛(第10辑)[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8]林 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9]刘春雨.基础汉语精读[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30]鲁健骥.初级汉语课本[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31]鲁允中.普通话的轻声与儿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32]罗常培,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02. [33]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4]马新国,郑国民.语文(一年级、二年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5]孟 琮.一些与语法有关的北京话轻重音现象[A].语言学论丛(第9辑)[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6]史定国.普通话中必读的轻声词[J].语文建设,1992,(6). [37]史习江,李守业.语文(一年级、二年级)[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3. [38]宋欣桥.普通话轻声词规范的语音依据[J].语文建设,1990,(5). [39]王国安.标准汉语教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0]王理嘉.现代汉语(语音部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41]魏钢强.北京话的轻声和轻音及普通话汉语拼音的注音[J].中国语文,2005,(6). [42]杨德峰.走进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3]杨寄洲.汉语教程[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44]杨顺安.北京话多音节组合韵律特性的实验研究[J].方言,1992,(2). [45]徐世荣.汉语语句中音节的长度与强度的伴随性[J].世界汉语教学,1988,(4). [46]徐 枢.轻声的作用[J].语文学习,1980,(7). [47]叶 军.汉语语句韵律的语法功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8]扎多延柯.汉语弱读音节和轻声的实验研究[J].中国语文,1958,(12). [49]张 斌.新编现代汉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50]张 静.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51]张 庆,朱家珑.语文(一年级、二年级)[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52]张志公.现代汉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53]赵元任.国语罗马字研究(1922)[A].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54]赵元任.国语语调(1932)[A].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55]赵元任.新国语留声机片课本(甲种注音符号本)[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 [56]赵元任.语言问题(1959)[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57]赵元任.北平语调研究(1929)[A].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58]朱德熙.语法讲义[M].商务印书馆,1982。

[59]Yuen-ren Chao.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M].Berk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68.(汉译为《中国话的文法》,丁邦新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0.)

[1]注意:该文中的“轻音”就是我们所说的轻声。林焘先生也采用“轻音”一词,而不用轻声。

[2]本文中,轻声仍指这种“又轻又短、稳固地失调的音节”,有时也指轻声音节的声调。轻音指一般的轻读音节。

[3]包括: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标准中文》(崔峦等主编)、《跟我学汉语》(陈绂主编)、《快乐汉语》(李晓琪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汉语初级教程》(邓懿主编)、《博雅汉语》(李晓琪主编)、《走进中国》(杨德峰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初级汉语课本》(鲁健骥主编)、《汉语教程》(杨寄洲主编)、《汉语会话301句》(康玉华编),南开大学出版社的《基础汉语精读》(刘春雨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的《标准汉语教程》(王国安编),共11种。 [4]见杨寄洲《汉语教程》,一年级第一册,p73. [5]见曹文《汉语语音教程》,p114. [6]见邓懿《汉语初级教程》第一册,p44;第二册,p26. [7]调值下加横线表示音长短促。

[8]所以,轻声词中的轻声音与单字音不一定同。具体到教材中,就是课文中轻声词的轻声字的读音,与它在书后《生字表》中的读音,是可以不同的。如“服”在轻声词“衣服”中读轻声,但“服”本身的字音却是fú而不是轻声的fu。

[9]轻声词被强调时,被重读的是轻声音节前的非轻声音节,轻声音节仍然不变。如“我早上吃的是包子,不是馒头”,音长拉长、重读的是“馒”而轻声的“子”不变。 [10]作补语的趋向动词,有时连语法轻音都不是。如“她正向我走来”的“来”,“用后请尽快送回”的“回”,“雷鸣般的掌声在我耳畔想起”的“起”,“全社动员起来,为建设我国主流教材而努力奋斗”中的“起来”,都不轻读。

[11]“想想”类是轻声词,它具备轻声声调调形特征。试比较:“抹抹”“瞧瞧”“想想”“谢谢”,其后一音节的音高分别是半低、半高、高和低,正是轻声典型的音高模式。

第二篇:拼音中轻声的总结(大全)

轻声的总结

轻声是指在普通话的词和句子中,有些音节因受前后音节的影响而失去了原有的声调,从而变成了一种软而轻的调子。例如:爸爸(bà·ba)、点心(diǎn·xin)等,这类词中第二个音节的声调在实际读音中变得轻软模糊,便属于轻声。

轻声在普通话中具有区分词性和区别词义的作用,如:兄弟(xiōng·di),指弟弟;兄弟(xiōng dì),指“指哥俩”。利害(lì·hai),指“厉害”、“程度很深”,是形容词或副词,如“疼得很厉害”;利害(lìhài),指益处或害处,是名词,如“你应该明白这件事的利害所在”。

轻声是由于音节读音弱化,在音高、音长等方面产生的一种音变现象,可视为特殊的变调,不是一个独立的调类。但是,轻声音节除了调值明显改变、音长变短而外,音强亦有所减弱,往往还引起了音色的某些改变,如韵母的发音变得比较含混,主要元音的舌位向舌面、央、中方向移动,不送气的清塞音、清塞擦音声母浊化等。如“哥哥”(gē·ge)一词中,第二个音节念作轻声,其声母由清塞音变成了相对应的浊塞音,韵母由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变成了舌面、央、中、中圆唇元音。

轻声的读法,一般来说是在阴平、阳平、去声后面读的调子比前一个音节要低,其调值可大致描述为短促的低降调;上声后面的轻声比前面的音节要高一些,其调值大致可描述为短促的半高平调。需注意的问题是,不能为了发轻声而发生“吃字”、“吞字”现象。如: 非上声+轻声

胳膊 残疾 葫芦 八哥 相声 疟疾 先生 地下 上声+轻声

打扮 买卖 喇叭 枕头 哑巴 姐姐 舌头

1.大部分念轻声的音节与其语法意义及词汇相关,比如语气词“啊、吧、呢、吗”等,名词、代词后缀“子、儿、头、的、们”等,方位词“上、下、里、头、边、面”等,动词后面表示趋向的词“来、去”等,助词“的、地、得、着、了、过”等。

(1)音或重迭式的名词,末尾的音节大多念轻声。如: 妈妈 爸爸 婆婆 公公 奶奶 姥姥 婶婶 叔叔 姑姑 姐姐 哥哥 弟弟 妹妹 娃娃 太太 娘娘 爷爷 星星 舅舅 猩猩

(2)以“子、头”为后缀的名词,“子”一般念作轻声,“头”绝大部分也念作轻声。如:

儿子 老子 庙子 桌子 凳子 椅子 盆子 盘子 瘦子 铲子 炉子 鼻子 小子 裤子 鬼子 孙子 兔子 燕子 胡子 桃子 李子 曲子 屋子 鞋子 袜子 样子 院子 胖子 领子 码头 盼头 馒头 舌头 赚头 兆头 浪头 想头 芋头 念头 木头 风头 来头 甜头 姘头 石头

搞头 眉头 指头

(3)以“们”为后缀的表复数的人称代语或指人的名词性词语中,“们”念作轻声。如: 来宾们 女士们 祖先们 朋友们 人们 他们 咱们 记者们 先生们 后生们 同辈们 孩子们 你们 我们 警察们 官员们 商人们 工人们 农民们 她们

(4)以“上、下、里”等为后缀,仅表方位意义的词语或词素,其后缀一般念轻声。如:

路上 面上 顶上 早上 晚上 炕上 台上 座上 表面上 墙上 座上 树上 课堂上 脚下 楼下 车下 底下 地下 屋里 心里 背地里 夜里 厂里 家里 (5)以“头、面、边” 为后缀构成的合成方位词,其后缀一般念作轻声。如:

前头 后头 外头 下头 上头 后头 里头 前面 后面 里面 外面 侧面

外边 左边 西边 北边 前边 右边 南边里边 后边 东边

(6)语气助词“吗、呢、吧、啦”,动态助词“着、了、过”,结构助词“的、地、得”等,均念作轻声。如:

走吗?好吗?你呢?哪儿呢?看过 完了 走着 用的 疼吗?走吗?她呢?难受嘛!走过 过了 想着 吃的 苦吗?要吗?我呢?吃完啦!吃过 喝了 乐着 穿的 仔细地看 困得不行 美丽的姑娘 (7)附着于中心词之后的趋向动词作补语时,念作轻声。若中心词与趋向动词之间插入了“不、得”时,“不、得”念作轻声,趋向动词一般改念原调。如:

起来 看出 拿出来 看上 说出来

起不来 看不出 说不出来 拿得出来 看得上 拿不出来 看不上 起得来 看得出 说得出来

(8)重迭动词连用时,重迭的音节念作轻声;若重迭连用的动词中间插入了“

一、不”时,“

一、不”念轻声,重迭音节念原调。如:

走走 看看 说说 吃吃 笑笑 遛遛

走一走 看一看 遛一遛 说不说 吃不吃 笑不笑

2.部分词语中读轻声的音节具有分辨词义、词性的作用。该音节若读原调,则词义有所改变。如:

兄弟xiōng·di/xiōngdì 买卖mǎi·mai/mǎimài 地道dì·dao/dìdào

冷战lěng·zhan/lěngzhàn 老子lǎo·zi/lǎozǐ

利害lì·hai/lìhài 龙头lóng·tou/lóngtóu 大意dàyi/dàyì 裁缝cái·feng/cáiféng 实在shí·zai/shízài 大爷dà·ye/dàyé

本事běn·shi/běnshì 对头duì·tou/duìtóu

东家dōog·jia/dōngjiā 犯人fàn·ren/fànrén

门道mén·dao/méndào 报告bào·gao/bàogào

多少duō·shao/duōshǎo 3.有些词语中的轻声音节是约定俗成的。如: (1)阴平+轻声

槟榔 差事 搀和 风筝 玻璃 巴掌 巴结 家伙 哆嗦 嘀咕 衣服 芝麻 周到 思量 书记 舒服 休息 张罗 交情 宽绰 作坊 妖精 饥荒 公家 稀罕 生日 秧歌 支吾 招呼 花哨 (2)阳平+轻声

节气 匀称 妯娌 狐狸 学生 挪动 玫瑰 凉快 萝卜 笤帚 行李 折磨 (3)上声+轻声

扭捏 脑袋 口袋 小姐 已经 指甲 响动 嘱咐 喜欢 女婿 首饰 爽快 (4)去声+轻声

自在 忘性 吓唬 豆腐 风数 痛快 月亮 正经 做作 动静 热闹 便当 栅栏 勾当 地方 家伙 邋遢 年月 盘算 拾掇 年成 棉花 黏糊 蘑菇 能耐 老爷 老婆 主意 委屈 体面 稳当 养活 洒脱 相公 力气 念叨 笑话 位置 秀气 下场 屁股 报酬

包袱 烧饼 枇杷 篱笆 麻烦 神仙 朋友 奴才 财主 柴火 摆布 嘴巴 喇叭 讲究 点心 伙计 眼睛 牡丹 漂亮 算盘 热乎 丈夫 上司 悟性 利落 阔气 薪水 折腾 活泼 玄乎 蛤蟆 石榴 神甫 云彩 残疾 门面 指头 瓜子 打发 打听 打扮 哑巴 耳朵 马虎 队伍 地方 志气 钥匙 告示 厚道 亲家 意思 轻声

轻声是指在普通话的词和句子中,有些音节因受前后音节的影响而失去了原有的声调,从而变成了一种软而轻的调子。例如:爸爸(bà·ba)、点心(diǎn·xin)等,这类词中第二个音节的声调在实际读音中变得轻软模糊,便属于轻声。

轻声在普通话中具有区分词性和区别词义的作用,如:兄弟(xiōng·di),指弟弟;兄弟(xiōng dì),指“指哥俩”。利害(lì·hai),指“厉害”、“程度很深”,是形容词或副词,如“疼得很厉害”;利害(lìhài),指益处或害处,是名词,如“你应该明白这件事的利害所在”。

轻声是由于音节读音弱化,在音高、音长等方面产生的一种音变现象,可视为特殊的变调,不是一个独立的调类。但是,轻声音节除了调值明显改变、音长变短而外,音强亦有所减弱,往往还引起了音色的某些改变,如韵母的发音变得比较含混,主要元音的舌位向舌面、央、中方向移动,不送气的清塞音、清塞擦音声母浊化等。如“哥哥”(gē·ge)一词中,第二个音节念作轻声,其声母由清塞音变成了相对应的浊塞音,韵母由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变成了舌面、央、中、中圆唇元音。

轻声的读法,一般来说是在阴平、阳平、去声后面读的调子比前一个音节要低,其调值可大致描述为短促的低降调;上声后面的轻声比前面的音节要高一些,其调值大致可描述为短促的半高平调。需注意的问题是,不能为了发轻声而发生“吃字”、“吞字”现象。如: 非上声+轻声

胳膊 残疾 葫芦 八哥 相声 疟疾 先生 地下 上声+轻声

打扮 买卖 喇叭 枕头 哑巴 姐姐 舌头

1.大部分念轻声的音节与其语法意义及词汇相关,比如语气词“啊、吧、呢、吗”等,名词、代词后缀“子、儿、头、的、们”等,方位词“上、下、里、头、边、面”等,动词后面表示趋向的词“来、去”等,助词“的、地、得、着、了、过”等。

(1)音或重迭式的名词,末尾的音节大多念轻声。如: 妈妈 爸爸 婆婆 公公 奶奶 姥姥 婶婶 叔叔 姑姑 姐姐 哥哥 弟弟 妹妹 娃娃 太太 娘娘 爷爷 星星 舅舅 猩猩

(2)以“子、头”为后缀的名词,“子”一般念作轻声,“头”绝大部分也念作轻声。如:

儿子 老子 庙子 桌子 凳子 椅子 盆子 盘子 瘦子 铲子 炉子 鼻子 小子 裤子 鬼子 孙子 兔子 燕子 胡子 桃子 李子 曲子 屋子 鞋子 袜子 样子 院子 胖子 领子 码头 盼头 馒头 舌头 赚头 兆头 浪头 想头 芋头 念头 木头 风头 来头 甜头 姘头 石头

搞头 眉头 指头

(3)以“们”为后缀的表复数的人称代语或指人的名词性词语中,“们”念作轻声。如: 来宾们 女士们 祖先们 朋友们 人们 他们 咱们 记者们 先生们 后生们 同辈们 孩子们 你们 我们 警察们 官员们 商人们 工人们 农民们 她们

(4)以“上、下、里”等为后缀,仅表方位意义的词语或词素,其后缀一般念轻声。如:

路上 面上 顶上 早上 晚上 炕上 台上 座上 表面上 墙上 座上 树上 课堂上 脚下 楼下 车下 底下 地下 屋里 心里 背地里 夜里 厂里 家里 (5)以“头、面、边” 为后缀构成的合成方位词,其后缀一般念作轻声。如:

前头 后头 外头 下头 上头 后头 里头 前面 后面 里面 外面 侧面

外边 左边 西边 北边 前边 右边 南边里边 后边 东边

(6)语气助词“吗、呢、吧、啦”,动态助词“着、了、过”,结构助词“的、地、得”等,均念作轻声。如:

走吗?好吗?你呢?哪儿呢?看过 完了 走着 用的 疼吗?走吗?她呢?难受嘛!走过 过了 想着 吃的 苦吗?要吗?我呢?吃完啦!吃过 喝了 乐着 穿的 仔细地看 困得不行 美丽的姑娘 (7)附着于中心词之后的趋向动词作补语时,念作轻声。若中心词与趋向动词之间插入了“不、得”时,“不、得”念作轻声,趋向动词一般改念原调。如:

起来 看出 拿出来 看上 说出来

起不来 看不出 说不出来 拿得出来 看得上 拿不出来 看不上 起得来 看得出 说得出来

(8)重迭动词连用时,重迭的音节念作轻声;若重迭连用的动词中间插入了“

一、不”时,“

一、不”念轻声,重迭音节念原调。如:

走走 看看 说说 吃吃 笑笑 遛遛

走一走 看一看 遛一遛 说不说 吃不吃 笑不笑

2.部分词语中读轻声的音节具有分辨词义、词性的作用。该音节若读原调,则词义有所改变。如:

兄弟xiōng·di/xiōngdì 买卖mǎi·mai/mǎimài 地道dì·dao/dìdào

冷战lěng·zhan/lěngzhàn 老子lǎo·zi/lǎozǐ

利害lì·hai/lìhài 龙头lóng·tou/lóngtóu 大意dàyi/dàyì 裁缝cái·feng/cáiféng 实在shí·zai/shízài 大爷dà·ye/dàyé

本事běn·shi/běnshì 对头duì·tou/duìtóu

东家dōog·jia/dōngjiā 犯人fàn·ren/fànrén

门道mén·dao/méndào 报告bào·gao/bàogào

多少duō·shao/duōshǎo 3.有些词语中的轻声音节是约定俗成的。如: (1)阴平+轻声

槟榔 差事 搀和 风筝 玻璃 巴掌 巴结 家伙 哆嗦 嘀咕 衣服 芝麻 周到 思量 书记 舒服 休息 张罗 交情 宽绰 作坊 妖精 饥荒 公家 稀罕 生日 秧歌 支吾 招呼 花哨 (2)阳平+轻声

节气 匀称 妯娌 狐狸 学生 挪动 玫瑰 凉快 萝卜 笤帚 行李 折磨 (3)上声+轻声

扭捏 脑袋 口袋 小姐 已经 指甲 响动 嘱咐 喜欢 女婿 首饰 爽快 (4)去声+轻声

自在 忘性 吓唬 豆腐 风数 痛快 月亮 正经 做作 动静 热闹 便当 栅栏 勾当 地方 家伙 邋遢 年月 盘算 拾掇 年成 棉花 黏糊 蘑菇 能耐 老爷 老婆 主意 委屈 体面 稳当 养活 洒脱 相公 力气 念叨 笑话 位置 秀气 下场 屁股 报酬

包袱 烧饼 枇杷 篱笆 麻烦 神仙 朋友 奴才 财主 柴火 摆布 嘴巴 喇叭 讲究 点心 伙计 眼睛 牡丹 漂亮 算盘 热乎 丈夫 上司 悟性 利落 阔气 薪水 折腾 活泼 玄乎 蛤蟆 石榴 神甫 云彩 残疾 门面 指头 瓜子 打发 打听 打扮 哑巴 耳朵 马虎 队伍 地方 志气 钥匙 告示 厚道 亲家 意思

第三篇:题目为雨滴轻声言语的诗歌

是你 偶然的出现,让人渐渐思绪凌乱是我 突然的发现,莫名的相见恨晚

也许,是缘… 在睡梦中你回眸时的瞬间…

曾几,何时 … 对你深深的思念。

无数次寂静夜晚,在窗前默默期盼 心和你轻轻相牵

是什么拨动我追寻你已久的心弦,

是什么触动我对你不能沉寂的爱恋。

冷风里 冷风知道我要追寻…

拾起你对我挥洒遗落的 情!

寒雪里 寒雪知晓 我在追赶…

只为你 不留下一丝忧愁和遗憾 !

原来你理解思念的味道,才用含情默默的那一笑,点燃我爱火燃烧!

我爱得,是你… 象雨滴 轻声言语 .

你懂得,晴雨美文,珍惜…那份爱 未曾放弃

你是否在聆听 能否感受到我对你似水的柔情

每一次你倩影浮现,爱在我心头缠绵…

每一次你渐渐走远,心头的伤感无法消散…

第四篇:最全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必读轻声词语表+儿化音表(整理)

1、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必读轻声词语表

1、本表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编制。

2、本表共收词548条(其中“子”尾词207条),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3、条目中的非轻声音节只标本调,不标变调;条目中的轻声音节,注音不标调号,如:“明白míng·bai” 爱人àiren案子ànzi 巴掌büzhang

把子bǎzi

把子bàzi

爸爸bàba

白净báijing 班子bünzi

板子bǎnzi

帮手büngshou 梆子büngzi

膀子bǎngzi棒槌bàngchui

棒子bàngzi

包袱büofu

包涵büohan

包子büozi 豹子bàozi

杯子býizi

被子bâizi

本事bþnshi

本子bþnzi鼻子bízi

比方bǐfang

鞭子biünzi

扁担biǎndan

辫子biànzi别扭biâniu

饼子bǐngzi

拨弄bōnong

脖子bïzi

簸箕bîji 补丁bǔding

不由得bùyïude

不在乎bùzàihu

步子bùzi

部分bùfen 财主cáizhu 裁缝cáifeng

苍蝇cüngying

差事chüishi 柴禾cháihuo 肠子chángzi

厂子chǎngzi

场子chǎngzi

车子chýzi

称呼chýnghu池子chízi

尺子chǐzi

虫子chïngzi

绸子chïuzi

除了chúle 锄头chútou

畜生chùsheng 窗户chuünghu 窗子chuüngzi 锤子chuízi刺猬cìwei

凑合cîuhe

村子cūnzi

耷拉düla

答应düying 打扮dǎban

打点dǎdian

打发dǎfa 打量dǎliang

打算dǎsuan

打听dǎting

大方dàfang

大爷dàye 大夫dàifu

带子dàizi

袋子dàizi

耽搁dünge

耽误dünwu 单子dünzi

胆子dǎnzi

担子dànzi

刀子düozi

道士dàoshi稻子dàozi

灯笼dýnglong

凳子dângzi

提防dÿfang

笛子dízi底子dǐzi

地道dìdao

地方dìfang

弟弟dìdi

弟兄dìxiong点心diǎnxin

调子diàozi

钉子dÿngzi

东家dōngjia 东西dōngxi动静dîngjing

动弹dîngtan

豆腐dîufu

豆子dîuzi

嘟囔dūnang 肚子dǔzi

肚子dùzi

缎子duànzi

队伍duìwu

对付duìfu 对头duìtou

多么duōme

蛾子ãzi

儿子ãrzi

耳朵þrduo 贩子fànzi

房子fángzi

废物fâiwu

份子fânzi

风筝fýngzheng疯子fýngzi

福气fúqi

斧子fǔzi

盖子gàizi

甘庶günzhe 杆子günzi

杆子gǎnzi

干事gànshi

杠子gàngzi

高粱güoliang膏药güoyao

稿子gǎozi

告诉gàosu

疙瘩gýda

哥哥gýge 胳膊gýbo

鸽子gýzi

格子gãzi

个子gâzi

根子gýnzi 跟头gýntou

工夫gōngfu

弓子gōngzi

公公gōnggong

功夫gōngfu钩子gōuzi

姑姑gūgu

姑娘gūniang

谷子gǔzi

骨头gǔtou 故事gùshi

寡妇guǎfu

褂子guàzi

怪物guàiwu

关系guünxi官司guünsi

罐头guàntou

罐子guànzi

规矩guÿju

闺女guÿnû鬼子guǐzi

柜子guìzi

棍子gùnzi

锅子guōzi

果子guǒzi 蛤蟆háma

孩子háizi

含糊hánhu

汉子hànzi

行当hángdang合同hãtong

和尚hãshang

核桃hãtao

盒子hãzi

红火hïnghuo 猴子hïuzi

后头hîutou

厚道hîudao

狐狸húli

胡萝卜húluïbo胡琴húqin

糊涂hútu

护士hùshi

皇上huángshang

幌子huǎngzi活泼huïpo

火候huǒhou

伙计huǒji

机灵jÿling

脊梁jǐliang

1 记号jìhao

记性jìxing

夹子jiüzi

家伙jiühuo

架势jiàshi 架子jiàzi

嫁妆jiàzhuang

尖子jiünzi

茧子jiǎnzi

剪子jiǎnzi见识jiànshi

毽子jiànzi

将就jiüngjiu

交情jiüoqing

饺子jiǎozi 叫唤jiàohuan

轿子jiàozi

结实jiýshi

街坊jiýfang

姐夫jiþfu姐姐jiþjie

戒指jiâzhi

金子jÿnzi

精神jÿngshen

镜子jìngzi舅舅jiùjiu

橘子júzi

句子jùzi

卷子juànzi

咳嗽kãsou 客气kâqi

空子kîngzi

口袋kǒudai

口子kǒuzi

扣子kîuzi窟窿kūlong

裤子kùzi

快活kuàihuo

筷子kuàizi

框子kuàngzi 困难kùnnan

阔气kuîqi

喇叭lǎba

喇嘛lǎma

篮子lánzi 懒得lǎnde

浪头làngtou

老婆lǎopo

老实lǎoshi

老太太lǎotàitai 老头子lǎotïuz

i老爷lǎoye

老子lǎozi

姥姥lǎolao

累赘lãizhui篱笆líba

里头lǐtou

力气lìqi

厉害lìhai

利落lìluo

利索lìsuo 例子lìzi

栗子lìzi

痢疾lìji

连累liánlei

帘子liánzi

凉快liángkuai粮食liángshi

两口子liǎngkǒuzi

料子liàozi

林子línzi

翎子língzi领子lǐngzi

溜达liūda

聋子lïngzi

笼子lïngzi

炉子lúzi 路子lùzi

轮子lúnzi

萝卜luïbo

骡子luïzi

骆驼luîtuo 妈妈müma

麻烦máfan

麻利máli

麻子mázi

马虎mǎhu 码头mǎtou

买卖mǎimai

麦子màizi

馒头mántou

忙活mánghuo冒失màoshi

帽子màozi

眉毛mãimao

媒人mãiren

妹妹mâimei门道mãndao

眯缝mÿfeng

迷糊míhu

面子miànzi

苗条miáotiao 苗头miáotou

名堂míngtang

名字míngzi

明白míngbai

蘑菇mïgu模糊mïhu

木匠mùjiang

木头mùtou

那么nàme

奶奶nǎinai难为nánwei

脑袋nǎodai

脑子nǎozi

能耐nãngnai

你们nǐmen 念叨niàndao

念头niàntou

娘家niángjia

镊子niâzi

奴才núcai女婿nǚxu

暖和nuǎnhuo

疟疾nûâji

拍子püizi

牌楼páilou牌子páizi

盘算pánsuan

盘子bánzi

胖子pàngzi

狍子páozi盆子pãnzi

朋友pãngyou

棚子pãngzi

脾气píqi

皮子pízi痞子pǐzi

屁股pìgu

片子piünzi

便宜piányi

骗子piànzi 票子piàozi

漂亮piàoliang

瓶子píngzi

婆家pïjia

婆婆pïpo铺盖pūgai

欺负qÿfu

旗子qízi

前头qiántou

钳子qiánzi 茄子qiãzi

亲戚qÿnqi

勤快qínkuai

清楚qÿngchu

亲家qìngjia曲子qǔzi

圈子quünzi

拳头quántou

裙子qúnzi

热闹rânao 人家rãnjia

人们rãnmen

认识rânshi

日子rìzi

褥子rùzi 塞子süizi

嗓子sǎngzi

嫂子sǎozi

扫帚sàozhou

沙子shüzi 傻子shǎzi

扇子shànzi

商量shüngliang

响午shǎngwu

上司shàngsi上头shàngtou

烧饼shüobing

勺子sháozi

少爷shàoye

哨子shàozi舌头shãtou

身子shýnzi

什么shãnme

婶子shþnzi

生意shýngyi 牲口shýngkou

绳子shãngzi

师父shÿfu

师傅shÿfu

虱子shÿzi狮子shÿzi

石匠shíjiang

石榴shíliu

石头shítou

时候shíhou实在shízai

拾掇shíduo

使唤shǐhuan

世故shìgu

似的shìde 事情shìqing

柿子shìzi

收成shōucheng

收拾shōushi

首饰shǒushi叔叔shūshu

梳子shūzi

舒服shūfu

舒坦shūtan

疏忽shūhu爽快shuǎngkuai

思量sÿliang

算计suànji

岁数suìshu

孙子sūnzi 他们tümen

它们tümen

她们tümen

台子táizi

太太tàitai

2 摊子tünzi

坛子tánzi

毯子tǎnzi

桃子táozi

特务tâwu 梯子tÿzi

蹄子tízi

挑剔tiüoti

挑子tiüozi

条子tiáozi 跳蚤tiàozao

铁匠tiþjiang

亭子tíngzi

头发tïufa

头子tïuzi兔子tùzi

妥当tuǒdang

唾沫tuîmo

挖苦wüku

娃娃wáwa 袜子wàzi

晚上wǎnshang

尾巴wþiba

委屈wþiqu

为了wâile位置wâizhi

位子wâizi

蚊子wãnzi

稳当wþndang

我们wǒmen屋子wūzi

稀罕xÿhan

席子xízi

媳妇xífu

喜欢xǐhuan 瞎子xiüzi

匣子xiázi

下巴xiàba

吓唬xiàhu

先生xiünsheng乡下xiüngxia

箱子xiüngzi

相声xiàngsheng

消息xiüoxi 小伙子xiǎohuǒzi

小气xiǎoqi

小子xiǎozi

笑话xiàohua

谢谢xiâxie心思xÿnsi

星星xÿngxing

猩猩xÿngxing

行李xíngli

性子xìngzi兄弟xiōngdi

休息xiūxi

秀才xiùcai

秀气xiùqi

袖子xiùzi 靴子xuýzi

学生xuãsheng

学问xuãwen

丫头yütou

鸭子yüzi衙门yámen

哑巴yǎba

胭脂yünzhi

烟筒yüntong

眼睛yǎnjing 燕子yànzi

秧歌yüngge

养活yǎnghuo

样子yàngzi

吆喝yüohe妖精yüojing

钥匙yàoshi

椰子yýzi

爷爷yãye

叶子yâzi 一辈子yÿbâizi

衣服yÿfu

衣裳yÿshang

椅子yǐz

i意思yìsi银子yínzi

影子yǐngzi

应酬yìngchou

柚子yîuzi

冤枉yuünwang 院子yuànzi

月饼yuâbing

月亮yuâliang

云彩yúncai

运气yùnqi在乎zàihu

咱们zánmen

早上zǎoshang

怎么zþnme

扎实zhüshi眨巴zhǎba

栅栏zhàlan

宅子zháizi

寨子zhàizi

张罗zhüngluo 丈夫zhàngfu

帐篷zhàngpeng

丈人zhàngren

帐子zhàngzi 招呼zhüohu

招牌zhüopai

折腾zhýteng

这个zhâge

这么zhâme 枕头zhþntou

镇子zhânzi

芝麻zhÿma

知识zhÿshi

侄子zhízi指甲zhǐjia(zhÿjia)

指头zhǐtou(zhítou)

种子zhǒngzi

珠子zhūzi 竹子zhúzi

主意zhǔyi(zhúyi)

主子zhǔzi

柱子zhùzi

爪子zhuǎzi转悠zhuànyou

庄稼zhuüngjia

庄子zhuüngzi

壮实zhuàngshi 状元zhuàngyuan

锥子zhuÿzi

桌子zhuōzi

字号zìhao

自在zìzai粽子zîngzi

祖宗zǔzong

嘴巴zuǐba

作坊zuōfang

琢磨zuïmo

2、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儿化词语表

说明:

1、本表参照《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及《现代汉语词典》编制。加*的是以上二者未收,根据测试需要而酌增的条目。

2、本表儿化音节,在书面上一律加“儿”,但并不表明所列词语在任何语用场合都必须儿化。

3、本表共收词189条,按儿化韵母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4、本表列出的儿化音节的注音只在基本形式后面加r,如:“一会儿yÿhuìr”,不标语音上的实际变化。

刀把儿düobàr

号码儿hàomǎr

戏法儿xìfǎr

在哪儿zàinǎr 找茬儿zhǎochár

打杂儿dǎzár

板擦儿bǎncür

名牌儿míngpáir 鞋带儿xiãdàir

壶盖儿húgàir

小孩儿xiǎoháir

加塞儿jiüsüir 快板儿kuàibǎnr

老伴儿lǎobànr

蒜瓣儿suànbànr

脸盘儿liǎnpánr 脸蛋儿liǎndànr

收摊儿shōutünr

栅栏儿zhàlanr

包干儿büogünr

3 笔杆儿bǐgǎnr

门槛儿mãnkǎnr

药方儿yàofüngr

赶趟儿gǎntàngr 香肠儿xiüngchángr

瓜瓤儿guürángr

掉价儿diàojiàr

一下儿yÿxiàr 豆芽儿dîuyár

小辫儿xiǎobiànr

照片儿zhàopiünr

扇面儿shànmiànr 差点儿chàdiǎnr

一点儿yÿdiǎnr

雨点儿yǔdiǎnr

聊天儿liáotiünr 拉链儿lüliànr

冒尖儿màojiünr

坎肩儿kǎnjiünr

牙签儿yáqiünr 露馅儿lîuxiànr

心眼儿xÿnyǎnr

鼻梁儿bíliángr

透亮儿tîuliàngr 花样儿huüyàngr

脑瓜儿nǎoguür

大褂儿dàguàr

麻花儿máhuür 笑话儿xiàohuar

牙刷儿yáshuür

一块儿yÿkuàir

茶馆儿cháguǎnr 饭馆儿fànguǎnr

火罐儿huǒguànr

落款儿luîkuǎnr

打转儿dǎzhuànr 拐弯儿guǎiwünr

好玩儿hǎowánr

大腕儿dàwànr

蛋黄儿dànhuángr 打晃儿dǎhuàngr

天窗儿tiünchuüngr 烟卷儿yünjuǎnr

手绢儿shǒujuànr 出圈儿chūquünr

包圆儿büoyuánr

人缘儿rãnyuánr

绕远儿ràoyuǎnr 杂院儿záyuànr

刀背儿düobâir

摸黑儿mōhýir

老本儿lǎobþnr 花盆儿huüpãnr

嗓门儿sǎngmãnr

把门儿bǎmãnr

哥们儿gýmenr 纳闷儿nàmânr

后跟儿hîugýnr

高跟儿鞋güogýnrxiã

别针儿biãzhýnr 一阵儿yÿzhânr

走神儿zǒushãnr

大婶儿dàshþnr

小人儿书xiǎorãnrshū 杏仁儿xìngrãnr

刀刃儿düorânr

钢镚儿güngbângr

夹缝儿jiüfângr 脖颈儿bïgþngr

提成儿tíchãngr

半截儿bànjiãr

小鞋儿xiǎoxiãr 旦角儿dànjuãr

主角儿zhǔjuãr

跑腿儿pǎotuǐr

一会儿yÿhuìr 耳垂儿þrchuír

墨水儿mîshuǐr

围嘴儿wãizuǐr

走味儿zǒuwâir 打盹儿dǎdǔnr

胖墩儿pàngdūnr

砂轮儿shülúnr

冰棍儿bÿnggùnr 没准儿mãizhǔnr

开春儿küichūnr

*小瓮儿xiǎowângr

瓜子儿guüzǐr 石子儿shízǐr

没词儿mãicír

挑刺儿tiüocìr

墨汁儿mîzhÿr 锯齿儿jùchǐr

记事儿jìshìr

针鼻儿zhýnbír

垫底儿diàndǐr 肚脐儿dùqír

玩意儿wányìr

有劲儿yǒujìnr

送信儿sîngxìnr 脚印儿jiǎoyìnr

花瓶儿huüpíngr

打鸣儿dǎmíngr

图钉儿túdÿngr 门铃儿mãnlíngr

眼镜儿yǎnjìngr

蛋清儿dànqÿngr

火星儿huǒxÿngr 人影儿rãnyǐngr

毛驴儿máolǘr

小曲儿xiǎoqǔr

痰盂儿tányúr 合群儿hãqúnr

模特儿mïtâr

逗乐儿dîulâr

唱歌儿chànggýr 挨个儿üigâr

打嗝儿dǎgãr

饭盒儿fànhãr

在这儿zàizhâr 碎步儿suìbùr

没谱儿mãipǔr

儿媳妇儿ãrxífur

梨核儿líhúr

泪珠儿lâizhūr

有数儿yǒushùr

果冻儿guǒdîngr

门洞儿mãndîngr 胡同儿hútîngr

抽空儿chōukîngr

酒盅儿jiǔzhōngr

小葱儿xiǎocōngr *小熊儿xiǎoxiïngr

红包儿hïngbüor

灯泡儿dýngpàor

半道儿bàndàor 手套儿shǒutàor

跳高儿tiàogüor

叫好儿jiàohǎor

口罩儿kǒuzhàor 绝着儿juãzhüor

口哨儿kǒushàor

蜜枣儿mìzǎor

鱼漂儿yúpiüor 火苗儿huǒmiáor

跑调儿pǎodiàor

面条儿miàntiáor

豆角儿dîujiǎor 开窍儿küiqiàor

衣兜儿yÿdōur

老头儿lǎotïur

年头儿niántïur 小偷儿xiǎotōur

门口儿mãnkǒur

纽扣儿niǔkîur

线轴儿xiànzhïur 小丑儿xiǎochǒur

顶牛儿dǐngniúr

抓阄儿zhuüjiūr

棉球儿miánqiúr 加油儿jiüyïur

火锅儿huǒguōr

做活儿zuîhuïr

大伙儿dàhuǒr 邮戳儿yïuchuōr

小说儿xiǎoshuōr

被窝儿bâiwōr

耳膜儿þrmïr 粉末儿fþnmî

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儿化词语表

说 明

1、本表仅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二项——读多音节词语(100个音节)测试使用。本表儿化音节,在书面上一律加“儿”,但并不表明所列词语在任何语用场合都必须儿化。

2、本表共收词189条,按儿化韵母的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一ɑ>ɑr 刀把儿düobàr

号码儿 hàomǎr

戏法儿 xìfǎr

在哪儿 zàinǎr

找茬儿 zhǎochár

打杂儿 dǎzár

板擦儿 bǎncür

ɑi>ɑr 名牌儿 mínɡpáir

鞋带儿 xiãdàir

壶盖儿 húɡàir

小孩儿 xiǎoháir

加塞儿 jiüsüir

ɑn>ɑr 快板儿 kuàibǎnr

老伴儿 lǎobànr 蒜瓣儿 suànbànr

脸盘儿 liǎnpánr

脸蛋儿 liǎndànr

收摊儿 shōutünr

栅栏儿 zhàlánr

包干儿 büoɡünr

笔杆儿 bǐɡǎnr

门槛儿 mãnkǎnr

二ɑnɡ>ɑr(鼻化) 药方儿 yàofünɡr

赶趟儿 ɡǎntànɡr

香肠儿 xiünɡchánɡr

瓜瓤儿 ɡuüránɡr

三iɑ>iɑr 掉价儿 diàojiàr

一下儿 yÿxiàr

豆芽儿 dîuyár

iɑn>iɑr 小辫儿 xiǎobiànr

照片儿 zhàopiünr

扇面儿 shànmiànr

差点儿 chàdiǎnr

一点儿 yÿdiǎnr

雨点儿 yǔdiǎnr

聊天儿 liáotiünr 拉链儿 lüliànr

冒尖儿 màojiünr

坎肩儿 kǎnjiünr

牙签儿 yáqiünr 露馅儿 lîuxiànr

心眼儿 xÿnyǎnr

四iɑnɡ>iɑr(鼻化) 鼻梁儿 bíliánɡr

透亮儿 tîuliànɡr

花样儿 huüyànɡr

五uɑ>uɑr 脑瓜儿 nǎoɡuür

大褂儿 dàɡuàr

麻花儿 máhuür

笑话儿 xiàohuɑr

牙刷儿 yáshuür

uɑi>uɑr 一块儿 yÿkuàir

uɑn>uɑr 茶馆儿 cháɡuǎnr

饭馆儿 fànɡuǎnr

火罐儿 huǒɡuànr

落款儿 luîkuǎnr

打转儿 dǎzhuǎnr

拐弯儿 ɡuǎiwünr

好玩儿 hǎowánr

大腕儿 dàwànr

六uɑnɡ>uɑr(鼻化) 蛋黄儿 dànhuánɡr

打晃儿 dǎhuànɡr 天窗儿 tiünchuünɡr

七ûɑn>ûɑr 烟卷儿 yünjuǎnr

手绢儿 shǒujuànr

出圈儿 chūquünr

包圆儿 büoyuánr

人缘儿 rãnyuánr

绕远儿 ràoyuǎnr

杂院儿 záyuànr

八ei>er 刀背儿 düobâir

摸黑儿 mōhýir

en>er 老本儿 lǎobþnr

花盆儿 huüpãnr

嗓门儿 sǎnɡmãnr

把门儿 bǎmãnr

哥们儿 ɡýmenr

纳闷儿 nàmânr

后跟儿 hîuɡýnr

高跟儿鞋 ɡüoɡýnrxiã

别针儿 biãzhýnr

一阵儿 yÿzhânr

走神儿 zǒushãnr

大婶儿 dàshþnr

小人儿书 xiǎorãnrshū

杏仁儿 xìnɡrãnr

刀刃儿 düorânr

九enɡ>er(鼻化) 钢钅崩儿 ɡünɡbânɡr

夹缝儿 jiüfânɡr

脖颈儿 bïɡþnɡr

提成儿 tíchãnɡr

十ie>ier 半截儿 bànjiãr

小鞋儿 xiǎoxiãr

ûe>ûer 旦角儿 dànjuãr

主角儿 zhǔjuãr

十一uei>uer 跑腿儿 pǎotuǐr

一会儿 yÿhuìr

耳垂儿 þrchuír

墨水儿 mîshuǐr

围嘴儿 wãizuǐr

走味儿 zǒuwâir

uen>uer 打盹儿 dǎdǔnr

胖墩儿 pànɡdūnr

砂轮儿 shülúnr

冰棍儿 bÿnɡɡùnr

没准儿 mãizhǔnr

开春儿 küichūnr

uenɡ>uer(鼻化) * 小瓮儿 xiǎowânɡr

十二-i(前)>er 瓜子儿 ɡuüzǐr

石子儿 shízǐr

没词儿 mãicír

挑刺儿 tiüocìr

-i(后)>er 墨汁儿 mîzhÿr

锯齿儿 jùchǐr

记事儿 jìshìr

十三i>i:er 针鼻儿 zhýnbír

垫底儿 diàndǐr

肚脐儿 dùqír

玩意儿 wányìr

in>i:er 有劲儿 yǒujìnr

送信儿 sînɡxìnr

脚印儿 jiǎoyìnr

十四inɡ>i:er(鼻化) 花瓶儿 huüpínɡr

打鸣儿 dǎmínɡr

图钉儿 túdÿnɡr

门铃儿 mãnlínɡr

眼镜儿 yǎnjìnɡr

蛋清儿 dànqÿnɡr

火星儿 huǒxÿnɡr

人影儿 rãnyǐnɡr

十五û>û:er 毛驴儿 máolǘr

小曲儿 xiǎoqǔr

痰盂儿 tányúr

ûe>û:er 合群儿 hãqúnr

十六e>er 模特儿 mïtâr

逗乐儿 dîulâr

唱歌儿 chànɡɡýr

挨个儿 üiɡâr

打嗝儿 dǎɡãr

饭盒儿 fànhãr

在这儿 zàizhâr

十七u>ur 碎步儿 suìbùr

没谱儿 mãipǔr

儿媳妇儿 ãrxífur

梨核儿 líhúr

泪珠儿 lâizhūr

有数儿 yǒushùr

十八onɡ>or(鼻化) 果冻儿 ɡuǒdînɡr

门洞儿 mãndînɡr

胡同儿 hútînɡr

抽空儿 chōukînɡr

酒盅儿 jiǔzhōnɡr

小葱儿 xiǎocōnɡr

ionɡ>ior(鼻化) * 小熊儿 xiǎoxiïnɡr

十九ɑo>ɑor 红包儿 hïnɡbüor

灯泡儿 dýnɡpàor

半道儿 bàndàor

手套儿 shǒutàor

跳高儿 tiàoɡüor

叫好儿 jiàohǎor

口罩儿 kǒuzhàor

绝着儿 juãzhüor

口哨儿 kǒushàor

蜜枣儿 mìzǎor

二十iɑo>iɑor 鱼漂儿 yúpiüor

火苗儿 huǒmiáor

跑调儿 pǎodiàor

面条儿 miàntiáor

豆角儿 dîujiǎor

开窍儿 küiqiàor

二十一ou>>our 衣兜儿 yÿdōur

老头儿 lǎotïur

年头儿 niántïur

小偷儿 xiǎotōur

门口儿 mãnkǒur

纽扣儿 niǔkîur

线轴儿 xiànzhïur

小丑儿 xiǎochǒur

加油儿 jiüyïur

二十二iou>iour 顶牛儿 dǐnɡniúr

抓阄儿 zhuüjiūr

棉球儿 miánqiúr

二十三uo>uor 火锅儿 huǒɡuōr

做活儿 zuîhuïr

大伙儿 dàhuǒr

邮戳儿 yïuchuōr

小说儿 xiǎoshuōr

被窝儿 bâiwōr

(o)>or 耳膜儿 þrmïr

粉末儿 fþnmîr 6

第五篇:那个是轻声

哪个是轻声,汉语普通话音节都有固定的一个声调,可是某些音节在词和句子中失去了它原有的声调,读成一种轻短模糊的调,这就是轻声。

八种读轻声情况:

1.语气词“吧,吗,啊,阿,呢”等读轻声; 2.助词着,了,过,地,得,们等读轻声; 3.名词后缀“头,子”等读轻声; 4.重叠词,或重叠双音节动词读轻声; 如“走走”

5.表趋向的动词做补语时读轻声;

如“太阳升起来了”中的“来”读轻声。

6.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等读轻声; 7.量词,如那个,那次,那盘等读轻声; 8.作宾语的代词;

如“有人找你。”中的“你”读轻声。 常用轻声表

A:爱人 案子

B:巴掌 把子 爸爸 白净 班子 板子 帮手 梆子 膀子 棒槌 棒子 包袱 包涵 包子 豹子 杯子 被子 本事 本子 鼻子 比方 鞭子 扁担 鞭子 别扭 饼子 拨弄 脖子 簸箕 补丁 不由得 不在乎 步子 部分

C:裁缝 财主 苍蝇 差事 柴火 肠子 厂子 场子 车子 称呼 池子 尺子 虫子 绸子 除了 锄头 畜生 窗户 窗子 锤子 刺猬

1 凑合 村子

D:耷拉 答应 打扮 打点 打发 打量 打算 打听 大方 大爷 大夫 带子 袋子 耽搁 耽误 单子 胆子 担子 刀子 道士 稻子 灯笼 提防 笛子 底子 地道 地方 弟弟 弟兄 点心 调子 钉子 东家 东西 动静 动弹 豆腐 豆子 嘟囔 肚子 缎子 对付 对头 队伍 多么

E:蛾子 儿子 耳朵

F:贩子 房子 份子 风筝 疯子 福气 斧子

G:盖子 甘蔗 杆子 杆子 干事 杠子 高梁 膏药 稿子 告诉 疙瘩 哥哥 胳膊 鸽子 格子 个子 根子 跟头 工夫 弓子 公公 功夫 钩子 姑姑 姑娘 谷子 骨头 故事 寡妇 褂子 怪物 关系 官司 罐头 罐子 规矩 闺女 鬼子 柜子 棍子 锅子 果子 H:蛤蟆 孩子 含糊 汉子 行当 合同 和尚 核桃 盒子 红火 猴子 后头 厚道 狐狸 胡琴 糊涂 皇上 幌子 胡萝卜 活泼 火候 伙计 护士

J:机灵 脊梁 记号 记性 夹子 家伙 架势 架子 嫁妆 尖子 茧子 剪子 见识 毽子 将就 交情 饺子 叫唤 轿子 结实 街坊 姐夫 姐姐 戒指 金子 精神 镜子 舅舅 橘子 句子 卷子

K:咳嗽 客气 空子 口袋 口子 扣子 窟窿 裤子 快活 筷子 框子 困难 阔气

L:喇叭 喇嘛 篮子 懒得 浪头 老婆 老实 老太太 老头子 老爷 老子 姥姥 累赘 篱笆 里头 力气 厉害 利落 利索 例子 栗子 痢疾 连累 帘子 凉快 粮食 两口子 料子 林子 翎子 领子

2 溜达 聋子 笼子 炉子 路子 轮子 萝卜 骡子 骆驼

M:妈妈 麻烦 麻利 麻子 马虎 码头 买卖 麦子 馒头 忙活 冒失 帽子 眉毛 媒人 妹妹 门道 眯缝 迷糊 面子 苗条 苗头 名堂 名字 明白 蘑菇 模糊 木匠 木头

N:那么 奶奶 难为 脑袋 脑子 能耐 你们 念叨 念头 娘家 镊子 奴才 女婿 暖和 疟疾

P:拍子 牌楼 牌子 盘算 盘子 胖子 狍子 盆子 朋友 棚子 脾气 皮子 痞子 屁股 片子 便宜 骗子 票子 漂亮 瓶子 婆家 婆婆 铺盖

Q:欺负 旗子 前头 钳子 茄子 亲戚 勤快 清楚 亲家 曲子 圈子 拳头 裙子

R:热闹 人家 人们 认识 日子 褥子

S:塞子 嗓子 嫂子 扫帚 沙子 傻子 扇子 商量 上司 上头 烧饼 勺子 少爷 哨子 舌头 身子 什么 婶子 生意 牲口 绳子 师父 师傅 虱子 狮子 石匠 石榴 石头 时候 实在 拾掇 使唤 世故 似的 事情 柿子 收成 收拾 首饰 叔叔 梳子 舒服 舒坦 疏忽 爽快 思量 算计 岁数 孙子

T:他们 它们 她们 台子 太太 摊子 坛子 毯子 桃子 特务 梯子 蹄子 挑剔 挑子 条子 跳蚤 铁匠 亭子 头发 头子 兔子 妥当 唾沫

W:挖苦 娃娃 袜子 晚上 尾巴 委屈 为了 位置 位子 蚊子 稳当 我们 屋子

X:稀罕 席子 媳妇 喜欢 瞎子 匣子 下巴 吓唬 先生 乡下

3 箱子 相声 消息 小伙子 小气 小子 笑话 谢谢 心思 星星 猩猩 行李 性子 兄弟 休息 秀才 秀气 袖子 靴子 学生 学问

Y:丫头 鸭子 衙门 哑巴 胭脂 烟筒 眼睛 燕子 秧歌 养活 样子 吆喝 妖精 钥匙 椰子 爷爷 叶子 一辈子 衣服 衣裳 椅子 意思 银子 影子 应酬 柚子 冤枉 院子 月饼 月亮 云彩 运气 Z:在乎 咱们 早上 怎么 扎实 眨巴 栅栏 宅子 寨子 张罗 丈夫 帐篷 丈人 帐子 招呼 招牌 折腾 这个 这么 枕头 镇子 芝麻 知识 侄子 指甲 指头 种子 珠子 竹子 主意 主子 柱子 爪子 转悠 庄稼 庄子 壮实 状元 锥子 桌子 字号 自在 粽子 祖宗 嘴巴 作坊 琢磨

按词族分类的常用轻声词

1、身体、器官

身子 脑袋 头发 辫子 眉毛 眼睛 鼻子 嘴巴 舌头 下巴 胡子 耳朵 脖子 嗓子 胳膊 拳头 指头 指甲 肚子 屁股 脊梁 骨头 吐沫 唾沫 鼻涕 尸首

2、亲属、称呼

亲戚 公公 婆婆 爷爷 奶奶 爸爸 妈妈 伯伯 叔叔 婶婶 姥爷 姥姥 舅舅 舅母 姑丈 姑姑 姨夫 姨姨 哥哥 姐姐 弟弟 妹妹 嫂子 姐夫 妹夫丈夫 男人 老婆 女人 妻子 内人 太太 爱人 丈人 丈母 儿子 闺女 孙子 外甥 孩子 娃娃 兄弟 弟兄 亲家 称呼 老爷 大爷 少爷 相公 先生 师傅 朋友 祖宗 丫头 姑娘 家伙 伙计 冤家 对头 妖精 娘家

3、职业、身份

4 木匠铁匠 石匠 皮匠 漆匠 瓦匠 鞋匠 和尚 道士 喇嘛 神甫 大夫 护士 会计 裁缝 财主 奴才 奸细 特务 阎王 王爷 上司 干事 状元 秀才 行家 师爷 师父 徒弟 客人 用人

4、属性、状态

名字 岁数 寿数 记性 忘性 气性 悟性 身份 身量 个子 力量 力气 小气 秀气 义气 俗气 阔气 脾气 马虎 迷糊 黏糊 麻利 麻烦 困难 厉害 利落 利索 牢靠 老实 踏实 扎实 皮实 疲塌 漂亮 苗条 娇嫩 白净 讲究 考究 客气 雅致 疯子 瘸子 哑巴 结巴 结实 严实 壮实 硬朗 匀溜 匀实 规矩 跟头 哈欠 哆嗦 扭搭 扭捏 磨蹭 机灵 活泼 活泛 聪明 勤快 爽快 洒脱 大方 随和 斯文 舒服 舒坦 自在 精神 疙瘩 耷拉 寒碜 糊涂 含糊 恶心 快当 快活 苦处 好处 错处 短处 坏处 长处 将就 凑合 做作 熟识 生分 厚道 出落 出息 属相 记号 架势

5、心理、感觉

憋闷 别扭 难为 委屈 窝囊 冤枉 累赘 腻烦 腻味 掂掇 估摸 盘算 算计 琢磨 思量 心思 主意 胆子 态度 意思 晃荡 晃悠 颤悠 玄乎 懂得 记得 觉得 落得 免得 认得 舍得 省得 显得 晓得 值得 福气 福分 富余 认识 明白 清楚 凉快 痛快 松快 暖和 热和 软和 温和 厚实 密实 干巴 冷清 牙碜 饥荒 想头 念头 响动 动静 热乎 热闹 花哨 稳当 妥当 便当 停当 顺当 喜欢 稀罕 交情 便宜 名堂 模糊

6、动作、行为

巴结 奉承 勾搭 蹦达 倒腾 动弹 包涵 比方 比量 耽搁 耽 5 误 打扮 打发 打量 打算 打听 扒拉 拔拉 拔弄 搀和 搅和 说合 抽搭 摔打 拍打 央告 告诉 叫唤 吆喝 笑话 吓唬 欺负 答理 答应 叨唠 嘀咕 叽咕 嘟噜 嘟囔 念叨 休息 歇息 逛荡 抬举 收拾 使唤 提防 忌妒 卖弄 诈唬 数落 归置 应酬 忙乎 张罗 拾掇 点缀 挪动 拉扯 折腾 转悠 招呼 咳嗽 谈谈 看看 试试 谢谢

7、生活、娱乐

衣服 衣裳 枕头 袜子 鞋子 裤子 兜肚 斗篷 帽子 被子 领子 针脚 补丁 胭脂 镜子 戒指 嫁妆 东西 粮食 点心 豆腐 黄瓜 核桃 菱角 葫芦 烧饼 煎饼 月饼 馒头 饺子 火烧 烧卖 芥末 罐头 油水 味道 村子 房子 窗子 窗户 窝棚 帐篷 栅栏 篱笆 牌楼 门面 宽敞 烟筒 笤帚 扫帚 箱子 盘缠 行李 步子 车子 柴火 故事 相声 秧歌 炮仗 风筝 胡琴 喇叭 价钱 找补 添补 疟疾 膏药

8、工作、学习

公家 队伍 厂子 差事 本事 薪水 作坊 字号 门路 收成 月钱 报酬 告示 合同 行当 活计 买卖 官司 见识 衙门 关系 知识 任务 进项 学问 本子 消息 稿子 篇幅 句子 例子 功夫

9、工具、器物

扳手 斧头 锄头 棒槌 扁担 笸箩 簸箕 抽屉 包袱 钥匙 铃铛 灯笼 招牌 木头 石头 棺材 刀子 钉子 凳子 梯子 斧子 管子 笼子 棍子 鞭子

上一篇:瑞金彩虹桥范文下一篇:青马主持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