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世简介范文

2022-05-16

第一篇:二世简介范文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伊丽莎白二世,1926年4月21日生于伦敦,原名为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全称为“承上帝洪恩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其他领土和属地的女王,英联邦元首,国教的捍卫者伊丽莎白二世”。她于1952年2月6日加冕,是目前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国家元首。

伊丽莎白二世出生在伦敦的外祖父母家中,她的曾祖母是亚历山德拉王后,祖母则是玛丽王后。她的父亲约克公爵是乔治五世的第二个儿子,他当时并不是王位的继承人。因此伊丽莎白出生时的头衔是伊丽莎白公主殿下,在其母亲约克公爵夫人的督导下在家中接受教育。她的历史老师C·H·K·马丁是伊顿公学校长,除此之外她还学习各种语言。坎特伯雷大主教为她提供神学方面的指点,她一直是名虔诚的圣公会会员。

1936年伊丽莎白的伯伯爱德华八世退位,她的父亲继位为国王,她也立即成为王位的继承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伊丽莎白13岁,她与她的妹妹玛格利特公主都到苏格兰的巴尔莫勒尔避难。当时有人建议两位公主应该到加拿大避难,遭到他们母亲的反对:“孩子们不能在在没有我的情况下离开,我不能在没有国王的情况下离开,而国王不能在任何情况下离开。”1940年伊丽莎白公主首次发表了广播,针对的是所有避难中的孩子。

1945年伊丽莎白公主说服了她的父亲,允许她直接参与协助打赢这场战争。她参与了一个支援战争的妇女团体,在那里她的编号是第230873号伊丽莎白·温莎第二中尉。这是她第一次与其他孩子共同受训。据说她本人非常喜欢这次经验,也正是因为这次的经验,使她之后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上学,而不是让他们在家学习。

1947年伊丽莎白首次外访,她与她的父母亲到了南非。在她21岁生日那天她对英联邦和帝国做了广播,宣誓将终身投入到对英联邦和帝国人民的服务中。

1947年12月20日伊丽莎白与希腊的菲利浦王子结婚。菲利浦是伊丽莎白女王的第三个表哥,他们的曾曾祖母都是维多利亚女王(菲利浦王子在结婚前宣誓放弃希腊王位的继承权,在爱丁堡公爵这个头衔之前他没有头衔,就叫作菲利浦·蒙巴顿中尉)。这桩婚事非常适合一位即将继承王位的女性,因为她的夫君接受过王室训练,却又不会继任另一国的王位。但是这桩婚姻却不是刻意安排的,两人的关系经历了许多考验,包括有关菲利浦不忠的流言。

婚后夫妇两人居住在伦敦的克莱伦斯宫。他们育有四个孩子。虽然英国的王朝被称为温莎王朝,夫妇两人同意他们的孩子应该使用蒙巴顿-温莎作为他们的姓氏。

从1951年起乔治国王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伊丽莎白开始代替父亲出席在公开场合中。那一年她访问了希腊、意大利和马耳他。10月她又访问了加拿大和华盛顿。1952年1月伊丽莎白和菲利浦又访问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2月6日他们在访问肯尼亚时得知伊丽莎白的父亲已经去世。在她继位的那一刻她正在一个树上旅馆中。她的加冕典礼于1953年6月2日在西敏寺举行。

头戴王冠、手持权杖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加冕之后伊丽莎白和丈夫菲利浦搬到了伦敦市中心的白金汉宫。但是像之前所有的国王一样,伊丽莎白并不喜欢居住在白金汉宫。对她而言,位于伦敦西部的温莎城堡才是她的家。她也有相当一段时间是在苏格兰的巴尔莫勒尔城堡度过的。

伊丽莎白女王是历史上外访最多的国君。1953年至1954年她和菲利浦花了半年时间周游世界,她也成为第一个访问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斐济的在位君主。1957年10月她对美国做了国事访问,1959年则又访问了加拿大。1961年她首次访问印度和巴基斯坦。她访问过大多数欧洲国家和许多欧洲以外的地区,并经常出席英联邦首脑会议。

伊丽莎白在宗教、道德标准和家庭事务上非常保守。她对待宗教责任十分严肃,并将她的加冕誓言看得很重。这是为什么她不太可能退位的原因之一。像她的母亲一样,伊丽莎白女王从来没有原谅爱德华八世选择退位,因为在她看来他抛弃了自己的职责,并迫使自己的父亲负担其这个责任,而这一责任又被视为是缩短其父亲寿命的罪魁祸首。

个人喜好

女王没有自己的护照,因为在英国,所有的护照都是以女王的名义发给的。 自从女王登基之后,她正式出国访问了325次。

令女王厌恶的东西不多,但她不喜欢石竹,品红颜色,加奶布丁和帆船。她不在饮料里加糖,但在晚饭之后,爱在口里含一小块糖。

她身体的唯一毛病是鼻窦炎常常发作。她现用顺势疗法治疗,辅以从茄属植物提炼的药丸。她还饮蛇的毒液以预防静脉曲张。她同菲利普亲王一样,还饮用从常春藤提炼的一种药品,以治疗因过多握手引起的手关节疼病。

自1990年起,伊丽莎白不再染发。而在从前,她经常用深褐色的洗发剂洗头。

同以前的英国君主一样,女王每天写一页日记。但她坚持用钢笔写,而不在计算机的键盘上打,她的办公桌上总是放着吸墨纸。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防止国家和私人秘密外泄。

因为伊丽莎白是21世纪的君主,她在因特网也有自己的网址。每天晚上,人们将收到的评述都打印出来交给她看。

她非常喜欢狗。她在18岁的时候,别人送给她一只名叫苏珊的意大利母狗,即使在度蜜月的时候她也要带上这只狗。而今,她拥有最喜欢的一小群狗,全部都是苏珊的后代,现已繁殖到了20代了。她不让任何人插手给狗准备食物,每天她都亲自用银制的刀叉为狗配制狗食。她还经常不断地给狗蜂皇浆吃。

伊丽莎白个子不高,只有1.6米。她讨厌乱扔衣服,自己不能穿了,就让妹妹接着穿。1995年,她在马格雷特身上认出一件翡翠绿色的大衣,那是她在1977年送给妹妹穿的。

女王拥有14个镶有宝石的头饰,14只名表,15个钻戒,6个项坠,37只手镯,105个首饰别针,37对耳坠。据传说,她王冠中间的那颗钻石能给女人带来幸福,给男人带来不幸。

伊丽莎白自幼爱好整齐和注意衣着。当她3岁的时候,她就帮助儿童室的保姆收拾房间。到了后来,人们只好给她一把笤帚和一个小铲子。

当她出外旅行的时候,她的所有行李都装在一个集装箱里,并打上铅封。即使海关的官员也没有权力打开。去年,女王到澳大利亚访问,她的行李有吨多重。1953年,在她巡访英联邦国家时,她共带了2吨重的衣服。

伊丽莎白从来不说粗俗的话。只有一天早晨,她突然被一个闯进白金汉宫的陌生人惊醒。她曾两次偷偷按动警报的电钮,竟然没有一个警察听见。那人一直走进她的房间。女王尽管心里紧张,但她仍然保持冷静,为了稳住这个不速之客,她还同其聊天。当她的保镖前来时,其中一位当着女王的面整理了一下领带结。这也有点太过分了。女王十分生气,高声叫喊道:“他妈的,快滚蛋!”

对女王来说,在国外的招待会上,一些菜和作料是不能上菜单的:如大蒜,贝壳类和意大利面条等。吃大蒜会使交谈者不悦,吃贝壳容易中毒,吃面条会弄脏裙子,或者被人摄下不好看的形象。

伊丽莎白的手包里只装着她阅读用的眼镜,一块喷香水的手帕,还有一小串装国家文件的箱子的钥匙。女王很迷信。若是机舱里没有悬挂她的克里斯托弗银圣牌,她是绝对不会乘坐这架飞机的。再如,当晚宴只有13位宾客时,她就让人摆上两张桌子。

她喜好猜字谜,这是圣诞节时最令她快活的事情。她同样喜爱军乐,她的卧室里有一些军乐磁带。

伊丽莎白和菲利普都不喜欢羽绒褥子,他们分床在毛毯里睡觉。每天7时30分,人们叫醒女王,并给她送上一杯茶水。早晨,她喝印度大吉岭茶;午后,她饮厄尔格雷茶。17时以后停止饮茶。

2010年10月,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图片共享网站Flickr上开通了帐号,公开了英国王室的600多张珍贵相片。其中包括英国王室成员的生活照、结婚照和一些此前从未公开的老照片。

职业生涯

在加冕之后伊丽莎白和丈夫菲利普搬到了伦敦市中心的白金汉宫。但是像之前所有的国王一样,伊丽莎白并不喜欢居住在白金汉宫。对她而言,位于伦敦西部的温莎城堡才是她的家。她也有相当一段时间是在苏格兰的巴尔莫勒尔城堡度过的。伊丽莎白女王是英国历史上外访最多的国君。1953年至1954年她和菲利普花了半年时间周游世界,她也成为第一个访问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斐济的在位君主。1957年10月她到美国进行国事访问,1959年则又访问了加拿大。1961年她首次访问印度和巴基斯坦。她访问过大多数欧洲国家和许多欧洲以外的地区,并经常出席英联邦首脑会议。

在伊丽莎白继位初期有许多人认为一个“新伊丽莎白时期”即将到来。但是事实上她必须面对的英国是一个分崩离析的落日帝国、逐渐衰弱的军事与经济强权和逐渐瓦解中的松散组织英联邦。她不断努力试图保持前殖民地与英国的特殊关系,在一些时候——例如南非——她为保持这种关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伊丽莎白女王在宗教、道德标准和家庭事务上非常保守。她对待宗教责任十分严肃,并将她的加冕誓言看得很重。这是为什么她不太可能退位的原因之一。像她的母亲一样,伊丽莎白女王从来没有原谅爱德华八世选择退位,因为在她看来他抛弃了自己的职责,并迫使自己的父亲负担其这个责任,而这一责任又被视为是缩短其父亲寿命的罪魁祸首。她利用自己的权威阻止了她的妹妹玛格利特嫁给一个离过婚的男人。而多年来她也拒绝承认她的儿子查尔斯王储与情人卡米拉·帕克·鲍勒斯的关系。

政治上,她的立场则比较模糊,虽然她并非从未在公开场合上表达过她对政治的看法。她与所有政党中的许多政治人物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一般认为她最喜欢的首相是温斯顿·丘吉尔、哈罗德·麦克米伦和哈罗德·威尔逊。她最不喜欢的首相当然是玛格丽特·撒切尔。她与前任首相,也是第一位在她继承王位之年出生的首相托尼·布莱尔的关系则相当不错。

女王只有在那些可能影响到英国统一的议题上公开她的立场。她曾表示支持英格兰与苏格兰继续保持统一,因此激怒了一些苏格兰民族主义者。她对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协议》的赞誉也引起了很多联邦主义者的反对。

虽然王室其他成员经常引起许多争议,特别是女王的孩子们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所经历的婚姻问题,但女王本人较少引发争议,并受到英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虽然与过去相比有所放松,但她在公开场合中表现得依然十分正式。由于她在公开场合中不愿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得英国公众无法对她产生更深的感情。

伊丽莎白二世从来都没有不受到欢迎,至少没有比维多利亚女王在其统治时期更不受欢迎。唯一一次引起公众不满的是在1997年戴安娜王妃去世后,女王和王室其他成员并没有参加公众悼念活动。这引起许多一般都是亲王室的小报的批评,让英国人觉得王室冷漠、不近人情。

许多人认为,女王不太喜欢戴安娜,认为她破坏王室。最后由于巨大的公众压力,全体王室成员不得不在王妃的灵柩经过白金汉宫时向它鞠躬。女王也罕见地以电视直播的形式表达对戴安娜去世的哀悼。伊丽莎白二世的这种改变可能是王太后和布莱尔游说的结果。

1997年以后伊丽莎白二世就重新获得了之前那种受人尊敬的国家元首之形象。2002年全国为她庆祝登基50年大典,当年她巡游了全英国,对多个英联邦国家做了国事访问,还出席了多场游行活动与音乐会。6月,数千人聚集在白金汉宫外参加名为“王宫派对”的活动,全英各地的许多音乐家都云集在此表演。庆祝活动期间王太后却不幸去世。

在母亲和妹妹去世后,她与子女的关系有所亲近。她与媳妇威塞克斯伯爵夫人的关系特别融洽。不过她与儿子查尔斯王储还是很少见面。虽然她不支持王储与卡米拉的关系,但最近她曾多次公开暗示已经能够接纳卡米拉。另一方面她与孙子孙女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特别是威廉王子和扎拉·菲利普斯。

2003年,一向身体健康的女王进行了三项手术。1月她动手术移除了右膝盖破碎的软骨,12月又在左膝盖进行了类似的手术,并又修补了脸部的器官损害。外界曾经猜测这是由于皮肤癌引起的,不过白金汉宫表示女王并无大碍。

最近的一系列手术让人担忧伊丽莎白女王操劳过度,应该多加休息。虽然女王已经年届80,但她本人已经公开表示无意退位。许多接近伊丽莎白的人说女王不可能自行退位。但是她同意让她的子女负担更多国事活动。她也开始减少外访次数(一般来说她每年都会做两次国事访问和两次英联邦国家的访问)。但像她的母亲,她只有到身体无法负荷的那天才会停止工作。

最近几年公众发现伊丽莎白女王在公众场合表现出更多的情绪。虽然她大多数时候还是保持国君的庄严形象,但她开始在公众场合微笑,并在为911事件死难者举行的西敏寺悼念会上流泪。

2007年,女王的专用频道在短片分享网站YouTube启播,除播放多辑王室珍贵片段外,更首次在网上播放女王的圣诞文告,纪念她首次发表电视圣诞文告50周年。白金汉宫表示,女王开创先河,上载片段到网站,是希望将讯息传递给更多人,拉近和年轻一代的距离。。

2008年,英国王室高级消息来源称,82岁的女王已经改变了“永不退位”的承诺,她计划在2013年自己87岁时正式退位,从而将王位传给查尔斯王子。王室消息来源称,女王已经告诉查尔斯王子,她准备让他提前成为英国国王。但女王本人目前尚末证实这一点,亦有外界对女王将会退位的说法抱有怀疑。而白金汉宫发言人则表示女王过去一直表示,她不会退位,她的这一观点目前并没有发生改变。

宪法地位

在英国,伊丽莎白二世的王位是根据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继承的,她是一名基督教新教徒,并且也未嫁给一名罗马天主教徒。尽管英国的王位一般是血缘继承,但是英国的国会自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就一直有权决定谁来继承王位。(见英国王位继承)在认可伊丽莎白二世为国家元首的15个英联邦国家中,她作为国家元首的地位是受到宪法承认的。原先这些国家都曾是英国的殖民地或自治领地。之前的《威斯敏斯特法令》用来区分英国的殖民地和英帝国的自治领,根据该法令,“任何可能改变王位继承和王室头衔的法律都必须在获得英国议会和所有自治领议会的同意后才可实施。”而这15个在独立后继续承认女王(或国王)为其国家元首的国家事实上取得了近似于这种自治领的地位,虽然根据《威斯敏斯特法令》这些国家并非自治领,也无权单独决定改变继承方法。当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后她的后人将根据这些国家的宪法成为其国家元首,而非根据继承原则。

政治及军事地位

一般认为,女王在现行英国君主立宪制当中具备咨询权、褒奖权及警告权。现时,女王在政治上仍有着重要影响力,特别是在政治危机中,女王往往发挥了稳定和平衡的作用。这在1990年玛格丽特·撒切尔在保守党影响下被迫下台一事可见一斑。女王是立法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与上议院和下议院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英国国会。女王能够合法地批准或否决法案,但是自1707年以来就从来没有一个英国君主曾经否决过法案。在每年新一届议会开幕是女王也按惯例需要发表讲话,勾划该年度的立法议程,但是这些讲稿都由她的大臣们负责撰写。

女王在行政上也具有其代表性。英国政府被称为“女王陛下的政府”,程序上是由女王负责任命大臣。但事实上女王不能任意选择大臣、官员。女王在首相要求下亦可执行解散议会的权力,以便进行大选。而在大选中取得胜利的政党领袖,则须待女王邀请其成为新一任首相。首相一职一般由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然后由首相“建议”女王任命其他内阁成员。而英国政府并非向女王负责,它向下议院负责,即间接地向英国选民负责。女王也参与到国家的司法体制中,法庭以她的名义行事,政府亦以女王的名义提起公诉。

但是女王作为国家元首不能被起诉或控告,她作为个人亦不能被控告。不过在英国法律中女王却是一个自然人,必须像其他所有人一样遵守法律。但是女王是否能够在触犯法律时被控告却是未定的。在17世纪的英国革命期间,议会曾经控告查理一世叛国,但在查理二世上台后整个过程被宣告非法。

几乎每一位与她工作过的首相都给予女王极高的评价。自她登基的那天起她每天平均花3个小时在国事上,阅读各个部门和首相府送来的文件。正因如此,她可以向首相提供许多有益的忠告。而首相必须每周会见女王,这种会面是十分正式且严肃的。对首相来说,与女王的会面可能要比接收下议院质询更加重要,因为首相给女王的汇报往往更加详细、坦诚。即使是反对君主制的首相们也十分看重与女王的会面。事实上,每一任首相都对与女王的会面给予极高评价。前首相托尼·布莱尔就曾表示,女王的建议之所以富价值,是因为她超人的精明和对世界事务的独特观察。

女王也经常会见苏格兰首席大臣。曾经是苏格兰君主们居住的王室宫殿荷里路德宫也重新得到利用,现在一般都有一名王室成员居住在此。女王也阅览威尔士议会的报告。

虽然传统上女王不直接介入政治,但已经在位多年的女王是自丘吉尔以来所有首相的密友,再加上她对世界领袖们的良好关系,使得她所表达的每一点意见都会被首相们仔细斟酌考虑。

女王是英国名义上的三军统帅。女王及其王室成员是英军不同团队的名誉长官。按照英国法律,军队须宣誓效忠女王。当英国卷入战争当中时,军人及其家属往往喜欢写信给女王,表示他们知道自己是在为英国和女王而战。

婚姻生活

13岁一见钟情

菲利普亲王原名菲利普·冯·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格吕克斯堡。出身于欧洲没落的一个王族。他父亲安德烈王子是希腊国王乔治一世的七个儿子之一的第四子,曾祖父则是丹麦的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母亲黑森·巴腾堡的艾丽丝公主则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外曾孙女,他与女王结婚前是希腊和丹麦王子。年轻时,菲利普身高超过了1.9米,眼睛是非常罕见的“钢蓝色”。据说,当年他正是凭借这双迷人的眼睛,征服了伊丽莎白女王的心。

两人的爱情故事始于1939年。当时,英王乔治六世携家人到达特茅斯皇家海军学校参观,18岁的菲利普正在那所学校就读。年轻的菲利普把表妹们带到花园里玩槌球和网球。在游戏中,13岁伊丽莎白注意到了菲利普矫健的身手。女王对这段“一见钟情”很坦率,她很愿意让别人知道,她自从13岁那年见到菲利普亲王的第一眼开始,就已经从心眼里爱上了他。

爱情之路整8年

伊丽莎白、菲利普两人的婚礼在1947年11月举行,离他俩第一次见面隔了8年。据传记作家布兰德雷思的介绍,菲利普在婚姻这点上非常固执谨慎。虽然二战期间,在军中服役的菲利普与伊丽莎白一直有书信来往,但是他是在战后第二年才开始真正慎重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

为了能与心上人结婚,按照英国《王位继承法》的规定,菲利普放弃了希腊王位继承权。但是在他们结婚的那个早上,菲利普还是染上了一点婚前恐惧症。他曾问堂姐帕特丽夏:“我(这么做)到底是勇敢还是愚蠢呢?”帕特丽夏认为这句话体现了菲利普当时的忧虑。他所有的一切都即将随着这场婚礼而改变,而未来的女王伊丽莎白肯定不会为此改变太多。”

60年非常婚姻

近60年的婚姻证明,他们夫妇一同做了许多事情,而菲利普也为此而改变了自己的所有。在女王的加冕礼上,菲利普必须向妻子下跪宣誓:“我,菲利普,爱丁堡公爵,愿终生成为你的臣民并且尊敬你;我愿意效忠你……”

伊丽莎白被加冕为女王后,菲利普也取得了近似于国王的地位,但他的地位永远排在妻子后面。他的孩子们都不随他的姓,伊丽莎白也没有在婚后随菲利普的姓变成“蒙巴顿夫人”,而是继续保留英王室的姓“温莎”。在公共场合,菲利普得向妻子弯腰鞠躬并称她为“陛下”,走路时也只能跟在女王后面。

不过,菲利普亲王也跟天下所有的丈夫一样,急了也会对老婆说她是个“笨蛋”,说她脾气坏得像头猪。但据亲朋好友反映,多年来是女王对亲王粗鲁的时候多,亲王对女王温柔的时候多。但是他们都认为女王夫妇堪称绝配。对于菲利普偶尔表现出来的暴躁和抱怨情绪,有王室成员说:“菲利普亲王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将女王视作普通人的人。他也是唯一能够这么看待女王的人。我想,女王很珍惜这点。”

2007年11月19日,英女王缔造了历史,成为英国史上首名庆祝60周年钻石婚的君主。当年84岁的女王与88岁的王夫19日在当年举行婚礼的教堂接受祝福,英国圣公会大主教称颂他们“以忠贞维系百万人”。女王与王夫20日启程到初婚居住地马耳他,重温甜蜜往事,享受二人世界。

女王与王夫重访马耳他,据说是亲王的主意。马耳他原是英属殖民地。因为服役于皇家海军的亲王要调往当地驻守,女王当年在婚后随夫婿在这片远离英国的地中海海岛上生活了4年,直至1952年回国继承王位。

个人形象

女王在普遍英国人心目中,是国家团结的象征。而她的端正品行,亦往往是为全体国民树立个人行为操守的典范。另外,女王亦时常在一年一度的圣诞节的广播谈话当中,鼓励国民互相帮助及彼此团结。作为君主,女王仪态庄重,一丝不苟,而且总是非常严肃。她从来不打哈欠,也从来不会显得坐立不安。女王从未接受过媒体采访,因此除了少数曾与女王对话过的外国元首外,很少有人知道她的政治立场与观点。据报导女王的朋友很少,她宁愿与马和威尔士柯基犬作伴。女王的着装十分保守,并以老百姓能清楚看见她为准则。女王喜欢单色外套和各种不同的帽子。她很少改变自己的外形,例如在她继位后她的发型就很少改变。她的个人形象与公众疏远,因此经常成为漫画家和模仿演员讽刺的题材。

虽然女王经常出席各种文化活动,但据称在她的私人时间内她对艺术不太感兴趣,宁愿将整个晚上的时间花在拼板游戏上也不愿从事其他艺术活动。她对音乐和绘画的冷漠招致许多文艺评论家的批评,他们形容女王为“没有审美感的国君”。女王喜欢赛马人所共知,她到马场时会下注。看赛马时,她从不掩饰紧张心情,就跟普通马迷一样会高举双臂,为心水马匹打气。

外交场合上女王非常正式,与她会面时的礼仪繁多。任何较亲密的交流,例如触碰,都是不被允许的。因此,前澳大利亚总理基廷在一次女王访问澳大利亚时轻轻搂着女王的腰,尽管他个人辩称是一种对长者的尊重表现,亦被保王派指为“对女王不敬”。

理论上,当面见女王时,男士须深深鞠躬,女士则需行屈膝礼,而托尼·布莱尔夫人切丽·布莱尔则曾有些冒犯女王之举。1997年,切丽·布莱尔首次前往巴尔莫勒尔堡,在晋见女王时不仅没向女王行屈膝礼,还穿长裤没穿裙子。据称,这事令王太后深觉受到冒犯。另外,会见女王时亦不应该主动上前与她握手,除非她首先伸出手。此外,一旦女王用餐完毕,其他宾客必须停止用餐。所以女王往往保持有一些食物在碟中。

不过在私底下有报道却称女王非常喜欢一些“有伤风化”的幽默,她的侍女们还经常向她“报告”王宫内新的小道传闻。私底下的女王非常平易近人,并且真心关切为她工作的侍从们,据称女王非常清楚她的侍女们及侍从们的名字。很多应邀参加过王室活动的人士告诉媒体,其实女王很有幽默感,很喜欢别人说笑话,很会模仿名人,也经常会捧腹大笑。

资产盘点

多年来,白金汉宫一直严格恪守女王财产的秘密,但近年来,英国王室在公开自己成员资产状况方面逐渐迈出了步伐。据《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英国富豪排行榜上,女王以2.7亿英镑的身家排名第15位。女王的帽子多种多样,似乎很少重样。女王拥有的财产主要分为以下几大部分:

房地产类:除了位于伦敦中心的白金汉宫,女王名下的不动产还包括占地8000公顷的仙灵汉姆庄园、2000公顷的巴尔莫勒尔度假村、1万公顷的皇家圣田以及多处私人城堡。其中,仅仙灵汉姆和巴尔莫勒尔的价值就高达8000万英镑。仙灵汉姆是著名度假胜地,每年可为女王带来50万英镑的纯收入。

珠宝首饰和老牌名车类:据英国王室财政顾问说,女王拥有众多价值连城、精美绝伦的珠宝首饰,还有14顶在礼仪场合用的王冠,这些资产是女王最珍视的。此外,位于仙灵汉姆的皇家汽车博物馆里收集了女王拥有的大部分汽车,包括一辆20世纪50年代产的沃克斯霍尔·克里斯达牌轿车和一辆陆虎。后者可能是女王最喜欢的汽车,她开了20年才换成一辆克莱斯勒。

艺术藏品和名贵家具类:女王收集的许多昂贵邮票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堪称全球最完美的私人珍藏。此前曾经有财经媒体分析说,已经辞世的伊丽莎白王太后几乎将自己所有的财产都留给了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包括艺术品、古董和价值连城的赛马,其总值近5000万英镑。

有价证券股票类:据估计,女王的投资组合总值1亿英镑。她的投资范围广泛,在90年代末的互联网热潮期间,她甚至成为了一位网络富豪。

第二篇:二十二世纪的建筑教案

公开课教案

《二十二世纪的建筑》教案

执教:五大连池市第二小学 蒲井方

第16课

二十二世纪的建筑

执教:五大连池市第二小学 蒲井方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16课《二十二世纪的建筑》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启发学生对二十二世纪的建筑展开想象,对科幻片的欣赏,开拓学生思路。

2、引导学生用、绘画、手工等方法,创作出富个性特点和形式新颖的建筑。 教学重难点:

1、二十二世纪的建筑的形状。

2、如何启发学生创造二十二世纪的建筑。 教具学具:彩笔、彩纸、卡纸、废旧盒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你见过哪些很有意思或很独特的建筑吗?能说给我们听听吗?学生拿出自己收集的图片,欣赏,交流感受不同建筑的造型特点。

今天,老师也准备了几幅建筑图片(古建筑、现代建筑),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出示图片学生比较欣赏。通过学生比较,引导学生了解建筑所特有的一些知识.如:外观即造型,檐、窗、门、走廊等。这样的古房子被许多现代建筑取而代之,现代建筑越来越受欢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人们生活状况、交通、建筑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讨论、交流、发言。从古代到现代,建筑也是不停发展变化的。那么如果再过100年到了22世纪想象一下我们居住的空间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二十二世纪人们在各星球之间,自由地来往,设计出了许多先进的交通工具与外星人进行交流、工作。二十二世纪建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6课《二十二世纪的建筑》。揭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欣赏

师:今天,老师准备了几幅画,观察后,再讨论一下,你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①房屋的外形、结构千变万化。如:会长上飞翔翅膀的房屋、形状象树的房屋。

②功能无所不能,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变成各种厅特的房屋。

③色彩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④现代建筑与二十二世纪建筑所处的环境不同,如:二十二世纪中人们穿着各种各样的宇航服,在太空中自由工作学习,做各种运动。

3、探讨、交流

师:从古代到现代,建筑在不停(发展)变化的,二十二世纪,科技高速发展,我们生活的环境变了„„或许我们在海底建造了一座城市(龙宫),或在天空中建造了一个城堡(天宫),或者我们到星际中寻求发展„„到那时,你会选择住在哪里?你会设计怎样的建筑?四人小组讨论一下。(生讨论交流)

4、作业要求及绘画步骤:①构思②用各种形状来画二十二世纪的建筑③环境的描绘④着色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五、展示评价

1、举办“二十二世纪的建筑”展览,师生共赏,交流心得。

2、生生互评,教师点评。

六、小结:建筑是人类重要的物质文化形式之一,建筑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熔铸、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追求,建筑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显示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文明,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画”、“无形的诗”和“石头写成的史书”。

七、课后拓展

尝试用各种材料的纸,根据其特点,运用剪、折、镂、挖等方法,动手做一座未来在星球上的立体建筑。

第三篇:《二十二世纪的建筑》教学反思

本周三年级美术教学内容是《二十二世纪的建筑》,这节课教学目标是启发学生对未来建筑造型展开想象,想象未来建筑可以建筑在哪里,指导学生表现不同造型的建筑。根据这样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重点放在如何启发学生进行大胆想象。我认为要为学生提供创意的方向和思路,并且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参考资料。

首先从观察学生身边的建筑开始,从建筑地点,造型,材料,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这样为之后学生创意建筑提供了几条思路,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创意。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欣赏众多创意建筑作品,当学生看到这些奇思妙想的建筑时,被深深地吸引,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大大开阔了他们的演界,丰富了思路,学生更为真切的感受到未来建筑的独特魅力。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思路开阔,充满兴趣,迫不及待的想要表现自己想象中的未来建筑,课堂氛围比较好,作业效果也比较理想。

第四篇:用公元二世纪的眼光看社会(精选)

用公元二世纪的眼光看社会

——《沉思录》读书笔记

它是这样的一本书,在人生得意失意情绪起伏最剧烈的时候,打开它,读上一两页,能让人立即平静下来,仿佛一个智者用穿越千年的沉静声调跟你诉说人生的哲理。如果说有的人内心像大海般汹涌澎湃,有的人内心像河流般不愠不火,马可奥勒留的内心则像一汪澄净而深邃的湖水,似乎蕴藏着能让怒海狂流瞬间平复的能量。

去评价无论多好的作品,也无法撇开它所处的背景不谈。《沉思录》无疑是伟大的,其中许多普世价值观在当今社会仍然适用,而字里行间体现的弘忍美德,更是超越了时代的限囿,能穿透时间的迷雾,像明亮的探灯般照亮着当今二十一世纪的社会,试图指点人们走出道德的迷思。但毕竟马可奥勒留是作为一位古罗马君主,在一千八百年前写下这些关于人生的思考,在如今看来,当中许多话语,仍是有待斟酌。一千多年前的许多价值观现已显得陈腐而不合体。因而,对于这样一本书,应用怎样的态度去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以为,《沉思录》得以经历历史的千淘万漉,作为人类思想史上的瑰宝,传承至今,过人之处,不在于其中所倡导的普世美德,也不在于其中帝王哲学的成就,更不在于其中的传世警言金科玉律,而在于,这样一本书,能让千年后的读者仍清晰地感觉到作者那颗永不停歇的强大的思考的内核。这样一种伟大的内核,无论放在什么样的人身上,都会取得非凡的精神成就,因为这是一种对一切问题不停留于表面的了解,而是深刻地去挖掘其中哲理的强大精神动力,它是人类思想史上一盏重要的启明灯,也正是这样的精神动力,让李贽著下《焚书》,让爱因斯坦质疑绝对时空,让顾准写下《希腊城邦制度》。这样一颗强大的思想内核,注定让《沉思录》不平凡。

不凡如斯,我认为当中还是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

作者在书中似乎隐约流露出一种关于人生意义的带有先置宗教情感色彩的探讨。他认为,人生在世,应该以清除自己“灵感”上的阴霾为目标。而这种“灵感”,应该就是一种朴素的宗教情感,对于当世的国君,或许它有规限无意义暴力和不必要的生灵涂炭的功用,对于当世的人民,也或许会有用信仰维持社会安定的功用,但这一“灵感”,却是如道家的“道”般,有某种程度的消极色彩。如果说儒家文化是一种在精神文明领域倡导积极的文化,那么这本书流露出的宗教情感,则应可介定为一种在精神文明上相对消极的文化。愚以为,入世的儒文化至少创立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一套体系,引导了西方扩张前夜中国一定程度上的繁荣,即使这种繁荣是一种政治繁荣而非现在所普遍看重的物质繁荣。但西方一脉相传的古罗马哲学中,一种消极的精神文明一直左右着西方世界,间接发展出了教会的空前繁盛和伴随而来中世纪的黑暗。

即使只着眼于道德和哲理层面,这本书仍是瑕不掩瑜的。

《沉思录》中一直倡导一种注重现在的价值观,不同于佛教、印度教甚至犹太教等将注

意力转移到不可知的死后生活的价值观,而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现世道德。从前孤陋寡闻,只听说过Steve Jobs的演讲,其中一句“如果将你现在的每天都当做你人生中最后一天,那么你所做的事情会更加有意义”让人感触良多,如今竟在《沉思录》中发现了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话,“如果你做你生活中的每一个行为都仿佛它是最后的行为,排除对理性命令的各种冷漠态度和强烈厌恶,排除所有虚伪、自爱和对给你的那一份不满之情,你就将使自己得到解脱。”不比优劣,这两句话都是告诉人们要注重现在,将精力放在有现实价值的事情上,在这一点上,是积极的。其中有另外一句话,在此我不嫌啰嗦把它也引用出来,因为看到这句话时我脑海里立即出现了另一句话相映成趣。“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那句我觉得相映成句的话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也许千年前马可奥勒留就已经一语成谶,预言到了千年后人类社会中不可避免出现的红色思潮。假如别人不需要被解放,为什么还要把自己的幸福感建立在一厢情愿的解放别人上呢?有种解放,是为满足自己的情绪,硬要去解救一些人的瞎浪漫。

王小波说,知识分子最大的不幸就是生活在一个不理智的年代。不理智的年代,是伽利略低头认罪,承认地球不动的年代,是拉瓦锡被送上断头台的年代;是茨威格服毒自杀的年代,也是老舍跳进太平湖的年代。知识分子的长处是讲道理,假如别人不讲道理,他就一无是处。而对于某种信仰的狂热,正是造就这种不理智的根源。

人拥有过去和现在,而能被夺去的只有现在。《沉思录》里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依赖理性进行判断。如何理性地判断现在所做的事情是否有价值?我觉得应当是用现世价值和长远价值的准绳来厘定,但切谨防信仰狂热。

知识分子最大的罪恶就是建造关押思想的笼牢,信仰狂热则让这一建造过程成为自催化反应,触发可怕的正反馈。而二世纪以来社会发展的过程,却正是一部充斥着正反馈的历史。好在,人类思想史上总有那么一两盏功率足够强劲的高瓦数探照灯,足以让愿意走出迷思的人活出另一片灿烂的天空。我想这便是《沉思录》留给二世纪以后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了。

2011/11/15

第五篇:英国历史人物:伊丽莎白二世(本站推荐)

英国历史人物:伊丽莎白二世

作者:沪江英语 来源:网络

人物介绍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Queen Elizabeth II,1926-),原名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登基于1952年2月6日(加冕于1953年6月2日)。2012年6月2日至5日,英国举办英女王钻禧庆典,纪念女王登基60周年。2012年12月18日,参加内阁会议,她成为百年来和平时期出席政府内阁会议的第一位英国君主。

Elizabeth II (born 1926) became queen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upon the death of her father, George VI, in 1952. She was a popular queen who was also respected for her knowledge of and participation in state affairs. The prime ministers who served under her were impressed by her knowledge of state affairs—gained by conscientious reading of state papers contained in the Red Boxes, dispatch cases which followed her everywhere. Her popularity at home and abroad was indisputable. The queen, perhaps in part influenced by her strong-willed and perceptive husband, started some new trends toward modernization and openness in the monarchy. Her efforts were not unsuccessful. The queen and her activities commanded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and widespread respect. 伊丽莎白二世,现任英国君主,英国、英联邦及15个成员国国家元首,国教会最高首领。目前在世的在位时间第2长的国家元首(仅次于1946年即位的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同时也是英国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仅次于维多利亚女王(1837年-1901年在位63年又七个月)。以她为国家元首的英联邦国家中大约生活着1.25亿人。

女王继位:1952年2月乔治六世病逝。伊丽莎白接替父王正式继位,并于次年6月2日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加冕仪式。除了作为英国世袭国家元首,她是:英国女王、加拿大女王、澳大利亚女王、新西兰女王、巴巴多斯女王、巴布亚新几内亚女王、巴哈马女王、伯利兹、安提瓜和巴布达女王、格林纳达女王、圣基茨和尼维斯女王、圣卢西亚女王、圣文森特女王、格林纳丁斯女王、所罗门群岛君主、图瓦卢女王、牙买加女王和英联邦(52个成员国)最高元首。

国内外关系:伊丽莎白女王是英国历史上出访最多的国君。自从女王登基之后,她正式出国访问了325次。也成为第一个访问澳大利亚、纽西兰和斐济的在位君主。

王室家庭与形象:伊丽莎白女王在宗教、道德标准和家庭事务上非常保守。她对待宗教责任十分严肃,并将她的加冕誓言看得很重。虽然王室其他成员经常引起许多争议,但女王本人较少引发争议,并受到英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虽然与过去相比有所放松,但她在公开场合中表现得依然十分正式。

支持度:女王一直获英国民众的支持及爱戴。据2001年英国广播公司的调查显示,83%英国民众承认女王极具责任感;79%民众认为女王在海外出色地代表了英国;90%以上民众认为女王工作表现出色、良好或一般,而只有9%民众认为女王工作表现差。而据2008年英国广播公司委托民调机构的调查显示,约78%的民众认为英国应该继续保有王室。

银幕上的伊丽莎白女王

1997年,戴安娜王妃车祸身亡,举国悲痛欲绝,但是英国王室人员却对此采取了逃避疏离的态度。这种漠不关心激怒了很多英国民众。民众反王室的情绪相当高涨,紧急形势让王室陷入了严重的危机。面对此刻棘手的情势,必须尽快找到平衡各方利益的措施,让王室摆脱信任危机,女王重新修好与国民的关系,而自己也在当中树立权威。电影《女王》(The queen) 2006年获6项奥斯卡提名, 最后获1项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奖)

女王The Queen (2006)

导演: 斯蒂芬·弗雷斯

主演: 海伦·米伦 迈克尔·辛 阿历克斯·杰宁斯

After the death of Princess Diana, HM Queen Elizabeth II struggles with her reaction to a sequence of events nobody could have predicted. 当黛安娜王妃意外死亡的消息传出后,世界震惊。大众对英国皇室产生了怀疑,皇室信用急剧下降,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这时并没有站出来,而是和家人们躲到了度假行宫巴尔莫罗堡的高墙之后。首相托尼·布莱尔一上任就要面对国内日益高涨的反皇室情绪,压力颇大,他必须尽快找出办法,令女王和人民的关系再次和睦起来。

上一篇:复兴之路范文下一篇:分手协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