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测量技术概述

2022-06-26

第一篇:电气测量技术概述

矿山测量概述

1.井下导线布设的形式:坐标附合导线;方向附合导线;空间交叉导线;无定向导线。

2.井下测角与地面测角的不同点:井下测点多设于巷道顶板上,因此经纬仪要在测点下对中;在倾角很大的急倾斜巷道中测角时,望远镜视线有可能被水平度盘挡住;井下黑暗潮湿,并有瓦斯及粉尘,因此要求仪器有较好的密封性,经纬仪及觇标均需照明,最好有防爆照明设备。 3.井下导线测量方法:三联-架及省点法。

4.井下高程测量目的:为了建立一个与地面统一的高程系统,确定各种采掘巷道、硐室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及相互关系,以解决各种采掘工程在竖直方向上的几何问题。 5.井下高程测量的任务:在井下精确测定高层点和永久导线点的高程,建立井下高程控制;给定巷道在竖直面内的方向;确定巷道底板的高程;检查主要巷道及其运输线路的坡度和测绘主要运输巷道纵剖面图。

6.联系测量:将矿区地面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传递到井下的测量。

7.联系测量的任务:确定井下经纬仪导线起算边的坐标方位角;确定井下经纬仪导线起算点的平面坐标x和y;确定井下水准基点的高程H。

8.近井点测量精度要求:对于测设它的起算点来说,其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7cm,后视边方位角中误差不得超过±10″。

9.DS3之中的3代表每公里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不超过±3mm。

10.立井几何定向:在立井中悬挂钢丝垂线由地面向井下传递平面坐标和方向的测量工作。(包括一井定向和两井定向。)

11.一井定向:是在一个竖井井筒内同时悬挂两根重锤线(或同时铅垂地发射两条可见光束),通过地面和井下联测,将两重锤线中心(或光束轴心)的平面坐标及其连线的坐标方位角,传递给井下的控制点和导线边。 11.两井定向: 是在两个有巷道连通的竖井井筒内,各悬挂一根重锤线(或各铅垂地发射一条可见光束),根据地面

控制网测定两根重锤线中心(或光束轴心)的平面坐标,并在巷道内用导线对两重锤线中心(或光束轴心)进行联测,从而将地面控制网的平面坐标和方向,传递给井下的控制点和导线边。

11.三角形满足条件:点c和D及C″与D′应彼此通视,且CD和C′D′的长度应尽量大于20m;点C与C′应尽可能地设在AB延长线上,使三角形的锐角r应小于2°,这样便构成最有利的延伸三角形;点C和C′应适当地靠近最近的垂球线,使a/c及b′/c之值应尽量小一些。

11.三角形解算:运用正弦公式解算三角形;测量合计算正确性的检核(三内角应等于360°;两垂球线距离检查;)运用一般导线平差计算所求点位坐标和边方位角。 12.陀螺方位角:从陀螺子午线北端,顺时针至某方向线的水平夹角。

13.导入高程的方法:钢丝;钢尺;全站仪投点法。 14. 中线点兼做腰线点的经纬仪标设法:

1、1,2,3点为一组已标设腰线点位置的中线点,4,5,6点为待设腰线点标志的一组中线点;

2、经纬仪安置于3点,量取一起高i,正镜瞄准中线,竖盘读数为δ,此时望远镜视线与巷道沿线平行;

3、在中线点4,5,6的垂球上用大头针标出视线位置,用倒镜测其倾角做检核;

4、一直中线点3到腰线位置的垂距a3,则仪器视线到腰线点的垂距b=i-a3;

5、从三个垂球线上标出的视线记号起,根据b的符号用小钢尺向上或向下量取长度b,既得腰线点位置;

6、在中线上找出腰线位置后,拉水平线将腰线点标记在巷道帮上。 水准仪标定腰线:

1、

水准仪安置在两组点之间,找准原腰线点1,2,

3上的小钢尺并读数,计算各点间高差,检查原腰线是否移动,确认可靠后记下3点读数a;

2、

丈量3点至4点的距离l34,则腰线点至点4距

视线的高度b=a+h34=a+l34*i; i上坡为正,下坡为负

3、水准仪前视4点处,以视线为准,根据b值标出腰线

点4的位置。

15.标定中线的方法:检查开切点A是否移位;经纬仪安置在A点上,用正倒镜标定β角,延视线方向标出2′点和2″点,取其重点2作为中线点。再用一个测回测β角,用于检核,所测角值与标定角值之差应在1′之内;沿A2方向再标设1点,A、

1、2三点组成中线点,中线点固定在顶板上,挂下垂球线只是巷道掘进方向,一组中线不少于3个,点间距不小于2M。

16.贯通测量:采用两个或多个相向或同向掘进的工作面掘进同一井巷时,为了使其按照设计要求在预定地点正确接通而进行的测量工作。

17.井巷贯通分类:一井内巷道贯通;两井之间的巷道贯通;立井贯通。

18.煤矿测绘资料按内容和方法分类:煤矿测量图;测量原始资料;测量成果计算资料。

19.基本矿图及其应用:井田区域地形图(全面反映井田

范围内地物和地貌的综合性图纸,比例尺为1:2000或1:5000);工业广场平面图(反映工业广场范围内的生产系统、生活设施和其他自然要素的综合性图纸,比例尺1:1000或1:500);井底车场平面图(反映主要开采水平的井底车场的巷道与硐室的位置分布以及运输与排水系统的综合性图纸,比例尺1:200或1:500);采掘工程平面图(反映开采煤层或开采分层采掘工程活动和地质特征的综合性图纸,比例尺1:1000或1:2000);主要巷道平面图(反映矿井某一开采水平内的主要巷道和地质特征的综合性图纸,比例尺1:1000或1比2000)井上下对照图(反映地面的地物地貌和井下的采掘工程间的位置关系的综合性图纸,比例尺1:2000或1:5000)井筒断面图(反映井筒施工和井筒穿越的岩层地质特征的综合性图纸,比例尺1:200或1:500)主要保护煤柱图(反映井筒和各种重要建筑物免受采动影响所划定的煤层开采边界的综合性图纸) 20.同一矿井两中线限差0.3,腰线0.2;两井间贯通巷道中线限差0.5,腰线0.2.

第二篇:科举考试中八股文的测量功能概述

第 37 卷第 4 期 Vol.7 No. 3 * 4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年 7 月 July,2011 l

S ia i

t Journa ofSouthwestUniversty (oc lScencesEdiion) 科举考试中八股文的测量功能概述

李小鹰

(重庆教育学院教育系 ,重庆市 400067)

摘 要 :八股文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专用文体 ,是作文考试标准化的典型范例 ,是古代中国经学、文史 学、时政和考试学的智慧相结合的产物。它按照考试的目标建立题库、用标准化的文体写作。在整个考试流 程中 ,出题、阅卷都按一定客观标准操作 ,使考试过程和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达到选拔文化精英进入 官僚系统的目的。

关键词 :八股文 ;科举考试 ;测量 ;信度 ;效度

中图分类号 G529: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A

:673-9841(2011)4-0157-05

1 八股文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专用文体 ,是作文考试标准化的典型范例 ,是古代中国的经学、文史 学、时政和考试学的智慧相结合的产物。在古代中国还没有从自身文化体系中孕育出新的科学体系、西 方的近代科学也还未东渐的情况下 ,八股文是中国传统考试文化发展到极致的标志物和终结者。

一、八股文的形成

八股文的成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人们一般追溯到北宋王安石等人的“经义”。汉文文体的发 展和读书做官的道路密切有关。春秋战国策士的言论、汉代的廷试献策、汉魏六朝的赋、唐代科举重诗 , 宋代则舍诗赋而重经义 ,明朝继承了以经义为重的考试。在经义考试中 ,人们吸收了各种文体的修辞技 巧 ,将阐发经义的文章逐渐发展定型为大致包含四段两两相对的对偶 (即所谓八股 )的较为固定的文章 形式———八股文。

八股文是阐发经义的议论文 ,要清楚阐述经书中孔孟的道理 ,就要有逻辑、有条理、有主题、有发挥。 这就形成破题、起讲到分条议论的分股。对偶、声调是汉语修辞的重要方式 ,也纳入其中。又要表达应 考人的政治头脑 ,就在文章最后安排一个“大结”,以起到政策答案的作用。[1]

二、八股文在科举考试中的测量作用

明清科举考试 ,从童生考试———县试起 ,就以八股文为主要形式。乡试、会试共考三场。“初场试 《四书》义三道 ,经义四道。……二场试论一道 ,判五道 ,诏、表、内科一道。三场试经史实务策五道。”[2] 第一场的“《四书》义三道”和“经义四道”即七篇八股文。清初承明制 ,后有调整 ,从乾隆五十三年 (788 年)开始 ,首场《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3]391若第一场不中 ,凭

二、三场中试较困难 ,因此 ,八股文 被士子视为科举考试的敲门砖。

考试是对学生水平进行测量的重要形式。八股文在科举考试中作为过滤的第一道筛子 ,承担了选 拔人才的最基本功能。从教育测量学的角度看 ,对测验整体质量的评估 ,必须考察测验结果的稳定性程

* 收稿日期 :010-10-12 2 作者简介 :李小鹰 (968-),1 女 ,重庆市人 ,重庆教育学院教育系 ,副教授 ,主要研究教育史、教育学。1

度 ,即测验的信度。信度乃是反映测量一致性程度的指标。而效度则代表测验的准确性 ,即测验能够测 出它所欲测的特质的程度。科举考试的目的是选拔文化精英进入官僚系统成为国家管理者。这种选拔 必须具有开放性、公正性 ,即现代测量学中的信度和效度。对将要进入官僚体系的文化精英 ,要求他们 所具特质无非“德”与“才”,即“思想”和“文化”。要通过考试来了解一个人的思想、文化和心理品质 ,必 须选择最能代表当时思想和文化的材料作为测量的依据。

(一)建立标准化题库确定测量材料

要选拔文化精英 ,测量材料必须是当时文化体系中最具代表性、普遍性的东西。八股文考试规定在 《四书》、《五经》中命题。“《四书》主朱子《集注》,《易》主程《传》……”[2]以朱熹等人对经书的解释为标准 来发挥。中国从汉武帝时代起 ,儒学在思想意识领域取得独尊的地位 ,是维护国家政治统一稳定的思想 武器。而宋代以后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成为官方的主流的意识形态。《四书》、《五经》囊括了儒学最基 本的内容 ,程、朱等人的解读代表当时主流的思想和精神。通过对考试内容和基本思想的规定 ,要求读 书人去熟读孔孟、浸淫程朱。其思想不仅是士子们立身处世的哲学,又通过他们的示范、倡导和运用来实 现“一道德”的天下大同的局面,是治国之工具。由此,对测量材料的规定使测量具有思想上的代表性。

所谓“经典”,是具有思想、政治、文学、历史等多方面含义的。《四书》、《五经》的文化含量极为丰富。 据学者统计 ,汉语中源于《四书》、《五经》的成语多达千余款 ,约占汉语成语总量的二十分之一。“四书的 命题是很广泛的 ,有名物的、典章的、性理的、行事处事的、记言的、记事的、叙事的、援引的等。不同类型 的题目需要相关的知识储备、有不同的写法。”[4]命题虽然在《四书》、《五经》以内 ,但要做出好的文章 ,只 研习《四书》、《五经》远远不够 ,必须在《四书》、《五经》的基础上 ,熟读经史子集。八股文的文体章法集各 种文体之大成 ,写作者必须熟练各种写作技巧才能在写文章时挥洒自如又不违反“功令”。这说明其命 题材料在文化上的代表性和弹性。测验材料的代表性 ,能体现选拔文化精英的目标 ,增加测验效度。 明清读书人在经过启蒙教育后 ,进入读经阶段主要学习《四书》,然后学习《五经》。这样的经典在当 时是天下所有读书人都研读过或正在研读的基本教材 ,而且随处可得 ,随处可以受教。文化落后的偏远 地区的士子及普通平民子弟都能参考 ,使考试更公平 ,符合测验材料要具有普遍性的原则。外加对于思 想标准统一的规定 ,还给了判卷以客观统一的思想标准。至于题型 ,有取自经书中单辞只字的小题、有 以句与句之间截取数字拼凑成的截搭题 ,也有取书中一段而成的大题。童生的小考中 ,用小题、截搭题 较多 ,主要训练考生作文的技法 ;乡、会试中则往往用大题 ,要求文章立意新 ,境界高 ,文风“清真雅正”。 对出题范围、题型和基本思想、文风标准的划定 ,就是建立了一个标准化的题库 ,使天下所有士子都能备 考 ,展开公平竞争。这是使测验具有信度和效度的第一步。

(二)使测量具有难度、区分度、全面性

在中国传统的社会和文化结构中 ,读书人除了做官之外 ,几乎没有其他的出路。而教育的发达 ,使 各地参考者甚众。官僚体系有限的容纳力 ,使考试录取比例极低。这一矛盾决定了科举考试是一系列 的淘汰赛 ,八股文安排在头场 ,承担了基本的淘汰职能。为了每一场考试都能有效地淘汰并留下优质人 才 ,在划定的出题范围内 ,具体题目的知识覆盖面、难度和区分度是使考试有效的必要条件。为了能从 不同的层次和方面来考察士子对《四书》、《五经》的掌握情况 ,克服主观命题对学习内容的涵盖面较窄 , 容易出现考生猜题、揣摩主考官偏好等缺点 ,命题特意考虑了测量的覆盖面、难度和区分度。 由于《四书》、《五经》的容量有限 ,经多年考试可用之题已被反复使用。投机取巧者应运而生 ,利用 坊间刻本多 ,考官未必都看过 ,先记诵大量范文 ,考试时将同题目者誊录上卷。也有富家子弟请名家猜 题作文让子弟记诵熟习 ,入场后以所记之文抄誊上卷 ,往往得中。正式的乡试前 ,有预备性的县、府、院 试 ,即取得地方生员资格的考试 ,只有取得府州县学的生员 (秀才 )资格 ,才能参加乡试。县试、府试、院 试都以《四书》文为首场 ,每场若干篇 ,数场复试 ,每场淘汰若干人 ,称为“小考”。出题时往往采用《四书》 中的单句或截搭题之类的“小题”。小题的出现正是为了防猜题、扩大题库。有时还会在出题时 ,规定文中使用固定的“虚词”,也可避免上述投机行为。作小题在把握题意、掌握议论分寸方面有相当的难度 , 在这里主要是训练技法 ,技法熟练之后 ,再做立意大、境界高、清真雅正的“大题”。[5]明代和清初 ,乡、会 试时 ,初场试《四书》义三道 ,经义四道。须作七篇八股文 ,七篇文章命题的方向、难度并不是相同的 ,这 就避免有人侥幸押中题目 ,检测士子作文真实水平的概率大大提高 ,比较出士子学养的全面度、深度的 差距。考试中 ,除三篇《四书》义外 ,《五经》义的出题是每经出四道 ,士子根据自己所擅长的某一经选其 中四道来做。对特别优秀的 ,录取时作特殊处理。“前明科举 ,初场试四书文三篇、五经义四篇 ,故尔时 有七篇出身之目。间有合作五经卷以见长者 ,故又有二十三篇之目。前明以五经卷中式者 ,洪武二十三 年黄文史试南畿 ,兼作五经题以达式 ,取旨特赐第一 ,免其会试 ,授刑部主事。”[6]这正符合测量学中“测 验材料要适合学生程度并能鉴别学生的学习水平 ;测验材料要能激发学生的进取心”[7]的原则。测验题 目具有较广的覆盖面和不同的难度 ,能从卷面体现士子学养水平甚至风格 ;考试也就有了区分度 ,能够 通过评卷达到择优的目标。因此 ,八股文考试虽然是主观命题考试 ,但其命题使考试具有难度、区分度 和全面性。

(三)八股文文体的测量学功能

以上还不能构成非八股文这种特定文体存在不可的理由。因为考生多 ,考官少 ,而作文阅卷的缺点 就是速度慢 ;作为主观命题的考试 ,另一个重要缺点是评分易受评分者主观意见的影响 ,同一题目 ,不同 的文体风格难以比较高下。按教育测量学的观点 ,“评分者信度”易受影响。八股文固定的文体格式、特 有的“功令”对提高阅卷速度 ,提供评分的客观标准起到了关键作用。

明清乡、会试 ,有主考官和同考官。同考官先选出好的卷子 ,推荐给主考官。各省同考官 ,以参加考 试人数多少而定 ,每房分阅 300 卷或 250 卷 ,“计数分房 ,计房取官”。会试同考官定为 18 人 ,亦称之为 “十八房”[3]415。阅完一场之后 ,再阅

二、三场。考官阅卷量非常大 ,而从考试到发榜的时间最多仅有 20 日左右。八股文的制式化文体在评卷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 首先 ,八股文考试对文章字数有限定。明初 ,乡试、会试《五经》义一道 ,限 500 字 ,《四书》义一道 ,限 300 字。清初 ,初场文(即《四书》三题、《五经》四题 )限 500 字 ,康熙 20 年增百字。乾隆之后 ,概限 700 字。[3]419这样 ,防止考生长篇大论 ,保证阅卷效率。

其次 ,八股文程式固定 ,要求先用两句破题 ,破题虽只两句 ,却统领全文 ,阅卷人一看破题已可预见 到全文的水平。若破题不通 ,说明作者没有认准题意 ,下文自然无法做好。之后的承题一般用四五句进 一步说明题意 ,并根据所破题意指明作者文章主旨。承题文字从破题而来 ,行文须要注意破承题之间的 关系 ,若做得不好 ,以下全篇不顺。到起讲时 ,其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发挥题意 ,要讲条理、有层次、“入口 气”,若条理不清、口气不对 ,又难合式。若全篇皆合式 ,则看全文是否做到了起承转合。从破题到大结 , 语气是否一气相生 ,文脉是否清晰 ,层次是否清楚。各方面俱佳者 ,由房考官加上批语 ,荐给主考官 ,以 求取中。这样 ,通过文章格式的标准化 ,使阅卷标准客观 ,不但快速 ,而且便于比较 ,正所谓“文有定评”, 使结果公正。因此 ,制式化的文体起到了使阅卷快速、评价标准客观的作用 ,使评卷具有信度。 文风也是评卷的标准。士子为了脱颖而出 ,会过度使用技巧。明清两代 ,都强调文风。崇雅抑浮 , 力崇古朴。“至嘉靖 11 年 ,……尚书夏公 ,学士张公潮等 ,力请崇雅拟浮 ,浇风顿杀……”[8]318雍正十年 1 年)谕 :“晓谕考官 ,所拔之文 ,务令雅正清真 ,理法兼备。虽尺幅不拘一律 ,而支蔓浮夸之言 ,所当 (732 屏去。”[9]前命方苞选录《四书》文颁行 ,皆取典重正大、足为时文程式…… [9]嘉庆十九年 (814 年 )…… 1 上谕内阁 :“如有将支离怪诞之文 ,目为新奇 ,妄行录取者 ,经磨勘官查参 ,必将原考官严加惩处。”[8]321-322 朝廷一方面树立好的榜样 ,一方面采取严厉措施 ,树立文风标准 ,打击投机取巧 ,端正学风 ,也给了评卷 者比较鉴别的客观标准 ,增加评卷者信度。

八股文文体由中国古代各种文体演变融合而来 ,吸收各体之长 ,发挥了汉语言的独特魅力。学习和 考试就是在先天心理品质的基础上加以后天的训练。经义就是读经的心得体会。从思想、信仰方面讲 ,如果不熟读经典 ,深切揣摩体会 ,就不能写出好的 文章。“寝食于经书之中 ,幂搜幽讨 ,殚智毕精 ,始于圣贤之义理 ,心领神会 ,融液贯通 ,参之经史子集以 发其光华 ,范之规矩准绳 ,以密其法律。”[6]尤其是八股文写作要求“入口气”,须站在“圣人”的立场“代圣 人立言”,士子们终其一生学习、研究、使用这套理论 ,儒学对学习者的思想影响可想而知。

经典是文学的典范。“时议所论 ,皆孔孟之绪余 ,精微之奥旨 ,未有不深明书理而得称为佳文者。”[6] 要写好八股文 ,写作者不光读懂思想 ,还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 ,写文章时才能信手拈来 ,阐发自如。议论 之余加之“大结”,又是对作者文史、时政知识的考察。

整篇文章的结构布局 ,从破题到收结 ,作者必须有精巧而完整清晰的结构意识 ,起、承、转、合 ,浑然 一体。就破、承、起讲等每一部分来说 ,要精彩漂亮 ,夺人眼球。从起讲开始要“入口气”;八股所组成的 提比、中比、后比、束比其实是四段排偶 ,这是“代圣人立言”的部分。各比之间要虚实相映 ,排偶精当 ,相 互呼应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阐发题旨。其长联式对偶 ,运用骈文的韵律手法 ,讲究声调平仄的调 配、骈散兼行的语言体式中 ,长句与短句、偶句与散句配合 ,在整齐中求变化 ,表现了汉语言的音乐之美。 虚词的运用更有助于文章气势的流畅。文章中引经据典 ,不能有丝毫马虎和错误 ,中试的卷子 ,还要经 过严格磨勘 ,稍有错误 ,无法过关。

八股文集中了各种汉文文体的写作技巧。能写好八股文 ,其他汉文体的写作基本没有大问题。答 卷的书法也是考核的内容。这些能力对于官场生涯都很有实用价值。因此 ,这对于士子们读书和写文 章时所要运用到的记忆力、逻辑思维力、形象思维力、语言能力甚至音乐能力 ,以及通过长期艰苦学习和 层层考试所需要的刻苦、坚韧、冷静、灵活等心理品质都是很大的考验。因此 ,“八股文是明清两代培育 官员的素质训练课程”[10]。能够通过多次八股文考试而被筛选出的少数人,在经学、文史学科、时政知识、 智力及非智力品质等方面,大都有较高的品质,保证了一场高淘汰考试的质量,符合考试选拔精英的目标。

(四)为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而采取的其他措施

为了增加评卷的信度 ,采取“主考与各房同坐一堂 ,随分随阅 ,随取随呈。”这样加快阅卷周转速度 , 可及时发现宽严不当 ,使各房官的阅卷尽量掌握一个相对一致的尺度。为了不使佳卷遗落 ,康熙十五年 规定“各房考荐之外 ,主考官可再将余卷遍加校阅”,称为“收落卷”、“搜房”。房官的荐卷 ,被主考官弃阅 之后 ,房官可再行荐卷 ,称“抬”,屡弃屡荐 ,称为“抬轿子”。“落卷”会由同考、主考略加批语 ,说明未取原 因 ,因为事先有誊录、对读 ,未录的考生可领取试卷阅看。雍正八年规定 :试官有不公正处 ,允许下第举 子上告 [3]。这可减少因考官的种种主观因素引起的误淘汰 ,是增加评分者信度和考试效度的措施。为 使考试的过程和结果客观、公正 ,还在考试过程中采取了很多其他增加考试信度和效度的配套措施 ,主 要是反作弊和保证录取质量的。本文只是关于八股文本身的教育测量学功能考察 ,就不再一一赘述。

三、八股文考试效果和局限性

(一)考试的效果

八股文以标准化的作文考试 ,测验了士子的经学、文史学的知识和学养 ,也检测了应试者基本的智 力和非智力因素 ,所起的作用 ,基本符合当时选拔文化精英的测验目标。选拔了具有进入官场所需基本 素养的读书人。它的格式化文体为快速阅卷和客观评价提供了方便 ,且有防止押题、作弊的功能。增加 了考试评分的信度 ,也就增加了考试的结果的效度。

因为考试是几近残酷的多次筛选 ,可能因为很小的原因就导致落选 ,但从教育测量学的角度来说 , 误通过的机会也几乎为零。换句话说 ,优秀人才不一定都通过 ,但通过的人不会是差的。这也符合人们 的历史观察 ,如张居正、王阳明等许多优秀人才是科举出身。但也有一些人才长期不得中或被科举拒之 门外 ,如清末的龚自珍。

(二)八股文考试的缺点首先 ,由于题库容量有限 ,导致对作文技术的极度要求。出怪题、限定虚字的使用 ,种种琐碎、严苛 的要求 ,纷繁复杂的作文技巧的运用 ,严格的磨堪都表明作文的技术与艺术被发展到极致。考试体系内 的一切方面都被发展到极致 ,从考试体系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来讲 ,说明考试体系无法向外得到突破和发 展 ,预示着思想和社会的革命即将到来。

其二 ,从考试本身来看 ,作文考试的缺点就是评分的主观性。有可能因为一时的风气、主考官对文 风的偏好及“房考官”是否推荐影响评分信度。虽然朝廷一再强调文风标准 ,但这种强调本身也说明问 题之所在。

其三 ,假设考试本身因为通过反复筛选、与其他考试措施的配合等方式达到了最理想信、效度 ,而可 以不考虑考试操作的误差 ,完全选出了八股文作得最好的人 ,所选出来的人是否适合做官、从政也是问 2 ,专事 号。考试会使善作此类文章的人轻而易举获取功名。清代袁枚是才子 ,4 岁就中进士 ,后却辞官文学。相反 ,明代归有光是散文大家 ,却不善八股文 ,9 岁才因主考官关照5 ,以“搜落卷”的形式 ,凭

二、 三场的卷子中进士 [11]。作文能力不能代表全部能力 ,无法对人的心理品质进行全面测量 ,即使今天的 公务员考试 ,也不能做到。因此 ,八股文考试只是测量了进入官僚体系的一些必备基本素养 ,考中者的 发展还要看以后的表现。清末思想家龚自珍 ,少年才子 ,9 岁中乡试1 ,7

岁中举

2 ,会试 6 次到 38 岁时才 中进士 ,虽有政治见识与抱负 ,始终官场不得志 ,8 岁辞官。 参考文献 : [ ] /1 启功

.

说八股

[M]/

启功

, 张中行

,金克木

.

说八股

. 北京

: 中华书局

,004:6-37.

3 [ ] 2 吕思勉

. 中国社会史

[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 ,007:34-535.

5 [ ] 3 刘虹

. 中国选士制度史

[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 ,992. [ ] 4 高明杨

. 科举八股文考试功能述

[] J. 甘肃社会科学

2 ,006( ):9-104.

9 [ ] 5 李光摩

. 小题八股文简论

[] J. 中山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 ,006( ):7-31.

4 2 [ ] (6 清

)梁章钜

.

制义丛话

[M]

上海 .

:上海书店出版社

,001:2-14. 2 [ ] 7 张敏强

. 教育测量学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 ,998:0.

6 [ ] 8 邓嗣禹

. 中国考试制度史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 ,936:18. [ ] 9 杨学为

,等

.

中国考试制度史资料选编

[M]

. 合肥

: 黄山书社

1 ,992:35.

3 [0] 1 龚笃清

.

八股文鉴赏

[M]

长沙.

: 岳麓书社

2 ,006:.

4 [1] 1 张献忠

. 袁黄与科举考试用书的编撰

———

兼谈明代科举考试的两个问题

[] J. 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10( ):93-199.

5 1

责任编辑曹

第三篇: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电气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J63-83试行)

10.10.1总则

电气装置的电气测量仪表装置设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并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电能质量合格、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合理地确定方案。应注意节约用铜。适用于工业、交通、电力、邮电、财贸、文教等行业新建工程的设计。固定安装在仪表屏、控制屏或配电屏(柜)上的电气指示仪表和电能计量的电度表。仪表装置的二次回路,应符合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自动装置设计的有关规定。

10.10.2 对电气指示仪表的要求

在装设电气指示仪表时,要求正确反映电力设备的运行情况;能监视绝缘状况;在发生事故时,能使运行人员迅速判断情况。

交流仪表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2.5级;直流仪表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1.5级。与仪表连接的分流器、附加电阻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0.5级。与仪表连接的互感器的准确度等级,一般为0.5级;仅作电流或电压测量用时,1.5级和2.5级的仪表可使用1.0级互感器;非重要回路的2.5级电流表,可使用3.0级电流互感器。选择仪表测量范围和互感器时,应尽量使电力设备在正常最大负荷运行时,仪表指示在标度尺工作部分的2/3以上,并应考虑过负荷运行时能有适当的指示。对重要电动机,启动电流大且时间较长或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较大电流时,应尽量装设过负荷标度的电流表。在可能出现两个方向电流的直流回路和两个方向功率的交流回路中,应装设双向标度的电流表和功率表。在500V及以下的直流回路中,可使用直接接入和经分流器或附加电阻接入的电流表和电压表;500V以上的直流回路中,电流表或电压表应尽量经互感器接入。

在各种不同回路中,应按规定分别测量交流电流、直流电流和电压。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交流系统的母线(终端变电所高压侧除外)上和直流系统的母线上,应装设绝缘监视装置。同步电动机应装设功率因数表。仪表应装设在便于监视的地方。在控制屏上,仪表水平中心线距离地面高度一般为1.2~2.2m,但准确度高或刻度小的仪表,则不宜高于1.7m。

10.10.3电能的计算

电能计量装置的装设,应符合考核技术经济指标和按电价分类合理计费的要求。计量有功电能的电度表的准确度等级一般为2.0级;计量无功电能的电度表的准确度等级一般为3.0级。所有计费用的电度表,应接在准确度等级为0.5级的互感器上;仅作为内部技术分析用的监视电度表,宜接于准确度为1.0级的互感器上。有可能双方向送、受电的回路中,当有必要分别计量送出和受入的电能时,应装设两个具有止逆机构的电度表。电流计量用的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电流,在正常最大负荷运行时应尽量为其额定电流的2/3以上。按两部电价计费的用户,应尽量装设最大需量表,电度表的安装和工作条件应符合电度表技术条件的要求。如工作环境条件不能符合电度表技术的要求,则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电度表的正常工作。电度表装设的位置,应便于维护和读数。集中装置的电度表水平中心线距地面高度,应为0.7~2m。1

第四篇:3D打印技术概述

摘要: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它无需机械加工或任何模具,就能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零件,从而极大地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提高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灯罩、身体器官、珠宝、根据球员脚型定制的足球靴、赛车零件、固态电池以及为个人定制的手机、小提琴等都可以用该技术制造出来。

关键词:3D打印,快速成型,添加制造,增材制造

引言:3D打印技术是一项革命性技术其重要性可能与电脑时代相媲美。3D打印制造不需在工厂进行操作,也就意味着无需机械加工或者任何模具,这毫无疑问将大大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所需的人力资源成本. 以目前加式制造的发展情况判断,3D打印机之后必将是社会制造的迅猛发展。

部分。目前,3D打印技术主要被应用于产品原型、模具制造以及艺术创作、珠宝制作等领域,替代这些

领域传统依赖的精细加工工艺。3D打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制作的效率和精密程度。除此之外,在生物工程与医学、建筑、服装等领域,3D打印技术的引入也为创新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如2010年澳大利亚Invetech公司和美国Organovo公司合作,尝试 以活体细胞为“墨水”打印人体的组织和器官,是医学领域具有重大意义的创新。 1 3D打印技术简介

3D打印技术是指通过连续的物理层叠加,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三维实体的技术,与传统的去除材料加工技术不同,因此又称为添加制造(AM, Additive Manufacturing)。作为一种综合性应用技术,3D打印综合了数字建模技术、机电控制技术、信息技术、材料科学与化学等诸多方面的前沿技术知识,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3D打印机是3D打印的核心装备。它是集机械、控制及计算机技术等为一体的复杂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由高精度机械系统、数控系统、喷射系统和成型环境等子系统组成。此外,新型打印材料、打印工艺、设计与控制软件等也是3D打印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

1

2 3D打印技术的基本概念

3D打印机出现在20世纪 90年代中期,实际上是利用光固化和纸层叠等技术的快速成型装置.它与普通喷墨打印机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打印机内装有液体或粉末等“打印材料”, 与电脑连接后,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最终把计算 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这种打印技术称为3D立体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实际上是一系列快速原型成型技术的统称,其基本原理都是叠层制造,由快速原型机在X-Y平面内通过扫描形式

形成工件的截面形状,而在Z坐标间断地作层面厚度的位移,最终形成三维制件。设计出三维图形无需模具即可整体成形,这就是“3D打印”名字的由来。由于成品是增加材料、逐 渐铺陈所得,即每次只铺一层,因此 打印技术又被称为“增加材料制造技术”。

3D打印技术或称为增材制造是一系列技术的组合,即通过一台机器逐次添加物层的方式来制造一个物品,其组合由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激光 成型、挤出机,或能一次打印一层物质的打印机针头构成。增材制造能一次性生成复杂的几何物体,其内部可以有空腔或活动部件而传统的机械不能胜任以这种方式进行制造。

3D打印技术(增材制造)已经在消费品,汽车工业及航空工业等领域部分获得应用。它对于制造新奇廉价的物品很合适但生产大体积低价格且有足够强度的部件其能力有限。据估计到2023年,,增材制造有望取代一些传统的规模化生产企业,导致大量拥有现代生产能力的本地化微工厂出现,有效缩短生产周期,简化供应链。在这一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将是主要受益者,因为增材制造相对于传统制造而言,其对工业基础建设的要求更低。理论上来说,当3D打印技术成熟后,随着打印材料的添加的不同,可以打印任何东西,包括人体器官(原料是细胞)、房子(原料是建筑材料)、机械(原料是金属)等,并且可以按照你想要的一模一样打印出来,只要你在计算机前把要打印的东西的形状等设置好即可。

的成熟而得到飞速的发展。

1986年,Charles Hull开发了第一台商业3D印刷机。

1993年,麻省理工学院获3D印刷技术专利。 1995年,美国ZCorp公司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唯一授权并开始开发3D打印机。

2005年,市场上首个高清晰彩色 3D打印机由Spectrum Z510由ZCorp公司研制成功。

2010年11月,世界上第一辆由3D打印机打印而成的汽车Urbee问世。 2011年6月6日,发布了全球第一款 打印的比基尼(泳衣、衬衫)。 2011年7月,英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3D巧克力打印机 2011年8月,南安普敦大学的工程师们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架3D打印的飞机。

2012年11月,苏格兰科学家利用人体细胞首次用3D打印机打印出人造肝脏组织。

3D打印技术的本质在于个性化需求的创意设计理念。因而3D打印技术的发展,体现了人性的完善和完美过程。

4 3D打印过程原理

每一层的打印过程分为两步,首先在需要成型的区域喷洒一层特殊胶水,胶水液滴本身很小,且不易扩散。然后是喷洒一层均匀的粉末,粉末遇到

胶水会迅速固化黏结,而没有胶水的区域仍保持松散状态。这样在一层胶水一层粉末的交替下,实体模型将会被“打印”成型,打印完毕后只要扫3 3D打印的发展简史

除松散的粉末即可“刨”出模型,而3D打印技术的胚芽源于18世纪西

剩余粉末还可循环利用。

欧的雕塑艺术。19 世纪在北美被重视。

打印耗材由传统的墨水、纸张转变随着20世纪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为胶水、粉末,当然胶水和粉末都是3D打印技术才真正诞生,并由于条件

2

经过处理的特殊材料,不仅对固化反应速度有要求,对于模型强度以及“打印”分辨率都有直接影响。3D打印技术能够实现600dpi分辨率,每层厚度只有0.01毫米,即使模型表面有文字或图片也能够清晰打印。受到喷打印原理的限制,打印速度势必不会很快,较先进的产品可以实现每小时25毫米高度的垂直速率,相比早期产品有10倍提升,而且可以利用有色胶水实现彩色打印,色彩深度高达24位。 由于打印精度高,打印出的模型品质自然不错。除了可以表现出外形曲线上的设计,结构以及运动部件也不在话下。如果用来打印机械装配图,齿轮、轴承、拉杆等都可以正常活动,而腔体、沟槽等形态特征位置准确,甚至可以满足装配要求,打印出的实体还可通过打磨、钻孔、电镀等方式进一步加工。同时粉末材料不限于砂型材料,还有弹性伸缩、高性能复合、熔模铸造等其它材料可供选择。

低了成本;大幅减少了材料浪费;而且,它还可以制造出传统生产技术无法制造出的外形,让人们可以更有效地设计出飞机机翼或热交换器;另外,在具有良好设计概念和设计过程的情况下,三维打印技术还可以简化生产制造过程,快速有效又廉价地生产出单个物品。

三维打印技术还有其他重要的优点。大多数金属和塑料零件为了生产而设计,这就意味着它们会非常笨重,并且含有与制造有关但与其功能无关的剩余物。三维打印技术不是这样的。在三维打印技术中,原材料只为生产所需要的产品”,借用三维打印技术,他的团队生产出的零件更加精细轻盈。当材料没有了生产限制后,就能以最优化的方式来实现其功能,因此,与机器制造出的零件相比,打印出来的产品的重量要轻60%,并且同样坚固。

6 应用发展现状

如今三维打印技术的精度约为0.1毫米,而且打印机本身的售价偏高,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一台普通三维打印机的成本有望比1985年的激光打印机还要低。 但生物三维打印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之一是其打印出的物体如何与身体其他器官尤其是大的组织更好地结合,因为任何打印出来的器官或身体组织都需要同身体的血管相连,而这可能非常难实现。一旦克服了这个技术障碍,在未来几十年内,生物打印技术将成为一项标准技术。 现在3D打印技术还不够成熟,材料特定、造价高昂,打印出来的还都处于模型阶段,也就是说真正用于生5 技术优势

三维打印技术的魅力在于它不需要在工厂操作,桌面打印机可以打印出小物品, 而且,人们可以将其放在办公室一角、商店甚至房子里;而自行车车架、汽车方向盘甚至飞机零件等大物品,则需要更大的打印机和更大的放置空间。

3D打印技术最突出的优点是无需机械加工或任何模具,就能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零件,从而极大地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提高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与传统技术相比,三维打印技术还拥有如下优势:通过摒弃生产线而降

3

活应用的还并不多,但3D打印技术的前景很好,未来将有可能得到普及,进入我们的生活。

7 发展展望

3D打印技术的到来将意味着我们人人都能成为制造家。世界各地各处都能成为制造工厂,全民制造的时代正在向我们招手。它同时也意味着各种行业将面临巨大变革,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界限将变得越来越模糊。3D打印将重塑制造业。随着大企业对3D制造的兴趣日益浓厚,原材料成本就会随着下降,同时打印机技术也会不断改进。 在不久的将来,3D打印技术将走进千家万户。这是制造能力的大众化 。有了3D打印机后,人人都可以通过数码设计制造出各种想象中的物体,或者借用不管来自世界哪个角落的某种设。只需要按一个按钮,3D打印机就可以用一层层的塑料或其它材质,把你设计的物品在你眼前“打印出来”。10年前的科幻小说情节如今已经成为现实。事实上,能让我们的电脑打印纸质文档的点矩阵打印机,还是不久之前才发明出来的,而现在3D打印机又以同样的方式使我们梦想的各种物体都能呈现在我们眼前。有了3D打印机的魔力,人人都是制造商,唯一能限制我们的,就是我们的想象力。3D打印技术必将开创一个全民制造的崭新时代。

4

第五篇: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概述

摘要沥青路面再生利用,能够节约大量的沥青、砂石等原材料,同时有利于处理废料、保护环境。本文根据国内外沥青再生技术的发展应用情况,介绍了旧沥青路面再生施工的几种常用方法,并重点阐述目前应用较多的现场热再生技术的特点和施工工艺。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再生

沥青路面的再生技术,是将旧沥青路面经过翻挖、回收、破碎、筛分后,与再生剂、新沥青材料、新集料等按一定比例重新拌和混合料,使之能够满足一定的路用性能并用其重新铺筑路面的一套工艺技术。

目前我国的公路建设飞速发展,每年投资规模已经超过2000亿元。在90年代以后陆续建成的高速公路已进入大、中修期,大量的翻挖、铣刨沥青混合料被废弃,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对于我国这种优质沥青极为匮乏国家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且大量的使用新石料,开采石矿会导致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等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按照沥青的设计寿命(15-20年),从现在起,每年有12%的沥青路面需要翻修,旧沥青废弃量将达到每年220万吨之巨,如能加以利用,每年可节省材料费3.5亿人民币,而这个数字是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的。10年以后,沥青路面的大、中修产生的旧沥青混合料将达到1000万吨,届时通过再生利用每年可节约材料费15亿元。否则这些为数巨大的沥青混凝土层翻挖后只能白白的废弃掉,不仅浪费了资源,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沥青再生技术的研究、推广和相关专用设备的开发,对降低建设成本、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对我们国家的公路建设都有极大的意义,随着我国高等级沥青路面维修养护量不断增加,对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有必要加强理论研究,开发合适的再生剂和机械设备,为再生旧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大量应用奠定基础。

1国内外研究概况

国外对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研究,最早从1915年在美国开始的,但由于以后大规模的公路建设而忽视了对该技术的研究。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后美国对这项技术才引起重视,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广泛研究,到八十年代末美国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用量几乎为全部路用沥青混合料的一半,并且在再生剂开发、再生混合料的设计、施工设备等方面的研究也日趋深入。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在美国已是常规实践,目前其重复利用率高达80%。

西欧国家也十分重视这项技术,联邦德国是最早将再生料应用于高速公路路面养护的国家,1978年就将全部废弃沥青路面材料加以回收利用。芬兰几乎所有的城镇都组织旧路面材料的收集和储存工作。法国现在也已开始在高速公路和一些重交通道路的路面修复工程中推广应用这项技术。

2旧沥青路面材料的性能

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粘结力较强的沥青材料作结合料,大大增强了矿料间的粘结力,提高了混合料的强度和稳定性,使路面的使用质量和耐久性得到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表面平整、不渗水、行车舒适、噪音小等优点,因而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它也经常受到天气、温度、行车以及材料等方面的影响,以及路面结构设计等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而这些病害又对行车速度、路面使用寿命、乘客舒适性以及交通安全等带来了有害的影响。

沥青路面老化主要是沥青的老化和骨料的细化。沥青路面在车轮荷载作用下,承受着压应力,剪应力和拉应力等,同时沥青路面长期暴露于大自然,会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如氧、阳光、温度、水、风等的作用,致使混合料中的沥青、骨料的性能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并最终表现为沥青混合料使用品质下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损坏总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结构性损坏,包括路面结构整体或其中某一部分的破坏,使路面不能支承预定的荷载;另一类为功能性损坏,它可能不伴随结构性损坏而发生,但由于平整度和抗滑性能等的下降,使其不再具有预定的功能,从而影响了行车质量。

3沥青路面再生施工方法

再生沥青路面的施工按温度可分为热法施工和冷法施工。热法施工按施工工艺又可分为现场热再生法和厂拌热再生法。

3.1现场冷再生法

现场冷再生法是用大功率路面铣刨拌和机将路面混合料在原路面上就地铣刨、翻挖、破碎,再加入稳定剂、水泥、水(或加入乳化沥青)和骨料同时就地拌和,用路拌机原地拌和,最后碾压成型。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冷法施工中,且新添加的结合料是乳化沥青,这种方法对设施要求较低,生产成本不高,但同时再生路面的品质不是很好,目前该方法使用较少,主要是用于等级低的道路或铺筑基层使用,国外多用于乡村道路的翻修。

3.2现场热再生法

现场热再生是一种就地修复破损路面的过程,它通过加热软化路面,铲起路面废料,再和沥青粘合剂混合,有时可能还需要添加一些新的骨料。然后将再生料重新铺在原来的路面上。一般用一台大型"沥青路面热再生联合机组",先把沥青路面烤热软化,再将旧沥青层收集起来输送到该机组中的双卧轴连续搅拌机上,添加新骨料、补充新沥青,搅拌后排到机组的摊铺器上,摊铺、捣实、熨平,再用压路机碾压,铺成一条新路。现场热再生可以通过单次操作完成,把原材料和需修的路面重新结合。或者是通过两阶段完成,即先将再生料重新压实,然后在上面再铺一层磨耗层。这种方法施工简单方便,多用于基层承载能力良好、面层因疲劳而龟裂的路段,特别适用于老化不太严重,但平整度较差的路面。

3.3工厂热再生法

工厂热再生法在工厂中对回收的沥青混合料进行集中处理,是一种实用、灵活、简便而又能保证质量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

工厂热再生法就是将旧沥青路面经过翻挖后运回拌和厂,再集中破碎,根据路面不同层次的质量要求,进行配比设计,确定旧沥青混合料的添加比例,再生剂、新沥青材料、新集料等在拌和机中按一定比例重新拌和成新的混合料,从而获得优良的再生沥青混凝土,铺筑成再生沥青路面。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方便对已被翻挖的基层甚至路基的一些地段进行有效的补强,沥青层的重铺则可以象新路施工一样,分别按下面层、中面层、上面层(磨耗层)的不同技术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确定旧沥青回收料的挖的基层甚至路基的一些地段进行有效的补强,沥青层的重铺则可以象新路施工一样,分别按下面层、中面层、上面层(磨耗层)的不同技术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确定旧沥青回收料的添加比例。

4现场热再生法的特点

在上述各种方法中,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利用技术是一种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等级技术,采用就地加热、翻松、搅拌、摊铺、压实等连续作业,一次成型新路面,经济、高效、快速、环保、节约,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沥青路面表面层出现裂缝、泛油、磨损、车辙、坑槽等病害或路用性能下降,路面的损坏程度还没有波及到基层时,都可以采用这种维修方法,使用先进的现场热再生机组,就地加热旧路面,耙松、收集旧料,增加适当的新拌沥青混合料、再生剂进行机内热搅拌,随即摊铺,熨平,辗压,即可快速开放交通,是一种连续式的现场热再生作业方式。根据英达公司提供的资料,其“修路王”现场热再生修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修补时间可节省5/6,作业人员节省1/2,旧路用材料完全利用,新沥青混合料用量可节省1/2。因此,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方法在近几年的沥青路面养护中得到了相对更为广泛的应用。

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方法的主要特点是:

(1)任何直接重铺或铣刨后再填补的工程都可以用热再生的方法,旧路面混合料就地再生利用,不需要搬运废料过程及废弃物堆放场地。

(2)能保存骨料的的完好,保留沥青的组成及性能,100%地利用旧料。而传统的工厂再生法只能利用40—50%旧料,新的设备能够产生更高质量的沥青,它和新的沥青混和料具有一样的生命周期。

(3)不受大的交通流量的限制,与以前的维修方法相比,影响交通及沿途居民的程度小,施工结束就可以开放交通。

(4)施工产生的振动、噪音比其他施工方法小,有利于环保。

(5)此维修方法是以路面面层为施工对象,适于基层承载力良好,因面层疲劳而龟裂,车辙,破损的路面。损坏波及到基层以下时,原则上不适用,或必须首先对基层进行处理。现场热再生一般不能纠正属于结构上的破坏。

(6)现场热再生不能修复位于沥青层以下较深位置的伸缩裂纹,可以达到最大深度为50mm的位置,在某种情况下,可以达到更深的再生深度。

(7)在实行现场热再生方法前,路面上的大量冷混合料补丁,喷涂补丁,必须除掉。

(8)此方法是在路上加热旧路面,容易受特殊气温的影响,寒冷季节一般不宜施工,天冷以及雨天时效率将有所降低。

5现场热再生法实际应用

现场热再生施工的主要设备是热再生机组,其中关键部分主要是加热板,它要提供高效的辐射热能,对旧路面加热既要时间短、并达到一定的深度;又不能过热,使沥青老化,失去再生的意义。能对整条车道进行连续就地再生作业的设备一般具有路面预热功能、热铣刨功能、新料填加功能、拌和功能、摊铺功能等。另外,根据修补面积的大小不等,加热板最好有分区功能。

江苏省京沪公司购买的ROADMIXKRM2000RS现场再生机可进行单层再生和双层再生作业。它配有2台路面预热器,能使铣刨鼓前路面表层温度达到160℃,路面下60mm处达50℃。单层再生作业是新料与热铣刨下来的旧料在搅拌器中充分搅拌后,再进入搅拌器与熨平板之间的储料仓,通过摊铺和振动熨平板形成新的路面,最终压实由振动压路机或静压压路机完成。双层再生作业是在单层再生混合料作为底层,又通过第二熨平板将新料摊铺形成1--2cm的磨耗层。由于底层与摩耗层均是由就地再生机进行热摊铺和振动熨平预压作业,再通过压实机械终压成形,所以能保证路面的修补质量及平整度得到很好地控制。江苏省淮安市某条省道服务一定年限后,路面出现了较多微小的纵横向裂缝,采用该机组进行上面层沥青现场热再生处理后,路面基本达到了要求的性能指标,取得了良好效果。

上海市于2003年6-8月对沪宁高速公路上海段路面施行了大面积的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修复,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再生设备为Wirtgen公司生产的Remixer4500型热再生机组,该机也可以对旧沥青路面进行整形和整形加铺、复拌和复拌加铺等各种热再生施工。根据检测,该项工程再生沥青的各项性能指标完全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并且在此基础上,热再生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有了大幅提高,验证了国外有关资料。

江苏省常州市使用的BA10000F型移动式沥青再生设备,主要针对沥青路面日常养护中的常见病害而设计,重量只有5吨,移动方便,使用时将破碎后的沥青混凝土加入料斗,连同添加剂一起送入滚筒中搅拌加热,经过15分钟的加热周期,就可以得到回收的热混合料,采用普通的摊铺和压实技术即可完成作业,既节约了成本,也使修复坑洞、脱皮、拥包等各种路面破损的修补作业更加方便。

根据大量的应用经验,采用现场热再生方法施工,路面的厚度、路面的类型、交通负荷、以前的维修处理、路面现有条件和周围的环境温度必须都被考虑。其中新加沥青、再生剂与旧混合料的均匀充分融合是关键问题,在设计施工工艺中应充分考虑拌和机械设备。

6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用沥青再生技术,可以充分利用旧料,通过选择适当的配比及新旧料掺和比例,可以再生得到质量相当不错的再生混和料。初步的研究和实践均表明,这种再生混合料可以使用于高等级公路的沥青面层。同时,利用沥青再生技术可以取得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上一篇:读人生无草稿有感下一篇:电脑培训学校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