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指导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学

2022-09-26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1]。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是科学的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是我们党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 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2,3,4,5], 这个重要思想不仅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有宏观指导意义, 对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全方位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校而言, 如何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 推动学科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是摆在当前的一项较为现实和紧迫的任务。作为一名担任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 总结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材料成形技术基础教学的经验, 以其对科学发展观进课堂提供参考。

1 科学发展观与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的关系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来看, 可以说科学发展史也是一部材料成形技术的发展史。科学发展与材料成形技术发展相辅相成,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可以说材料技术成形的发展史是科学发展史的一个缩影。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液态成形 (铸造) 、塑性成形 (锻造、冲压、轧制和挤压等) 、连接成形 (焊接和胶接等) 、非金属材料成形 (塑料成形和橡胶成形等) 、粉末冶金成形 (烧结和压制等) 等内容。

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到, 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着从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现代制造等。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着从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现代社会等。与此相应的材料成形技术的发展也是以手工成形的石器时代、铸造成形为主的青铜器时代、铸造和锻造为主的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现代先进材料成形技术等。以青铜器为例, 我国商朝的司母戊鼎就是中国作为古代文明发展的标志, 在当时需要300多人同时从事铸造技术工作, 并且几千年来一直保存完好, 体现了铸造的熔炼水平和工艺水平, 是我们中华古代文明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里程碑。铜陵车马则是我国古代铸造成形和焊接技术的结晶, 反映了我国当时的冶炼、凝固、扩散焊等材料成形技术水平, 是我们中华古代文明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标志。秦始皇兵马俑内的铜陵车马则是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浓缩了古代铸造和焊接技术的结晶。

2 科学发展观指导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学

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材料成形技术的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材料成形基础的教学。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是科学的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也是指导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胡锦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中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与可持续发展等的特点。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也要发挥与时俱进的特点, 将社会的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与材料成形技术的发展紧密关联起来。2007年,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厂成功地自主研发生产了100吨的钢锭。在此之前, 由于国外对大型钢锭技术的垄断, 不对中国进行出口。目前国内钢厂所用的大型轧棍仅仅是80年代由日本和德国出口到中国的几对, 自此以后不再出口到中国, 并且相关的资料和文献也找不到。大型钢锭的成功铸造生产, 不仅仅是铸造技术水平的提高, 还可以相应的带动轧制等塑性成形技术的发展。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产生了中国第一位登上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2008年9月25日晚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升空, 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出舱实施中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并挥舞着国旗向祖国和人民致意问好。从“神舟五号”到“神舟七号”的成功升空的后面, 则是科学技术发展和材料成形技术发展的结晶, 都是我国材料成形技术的最新进展。如体现了新材料的制备 (包括铸造和粉末冶金等) 和特种条件下材料的成形技术 (冲压和焊接等) 等。此外, 我国在上海浦东启动的生产大飞机项目计划, 将是科学技术发展与材料成形技术发展的大集成。

科学发展观指导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发展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做到学有所用。学习知识的目的最终是为了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回报社会。目前, 重庆理工大学推行的3+1教学模式 (就是在毕业的前半年, 由用人单位和已经签订合同的同学, 由学校的指导老师和企业的工程师等共同辅导学生做毕业设计) , 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快的适应企业的需要, 与原来方式相比较, 相当于提前熟悉和掌握了实际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 可以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更重要的是, 可以让知识得到不断更新, 科学发展, 学生学有所用, 从而避免让企业认为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是10年以前或者更久的, 不能适应的当代企业的需要。与此同时, 聘请一些企业的有技术和经验的工程师到学校给学生做讲座,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我们聘请重庆志成机械厂的总工程师的, 技术员给学生讲低压铸造和重力铸造的结构和性能特点等;聘请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深设计师和工程师讲述汽车覆盖件的成形特点等, 这样既结合了企业的生产实际, 又加强了学生的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经常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 并且利用教育部汽车零部件检测重点实验室和重庆市模具工程技术中心的平台, 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材料成形技术实践过程中, 一方面加深对知识的应用, 另外一方面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坚持可持续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人口众多, 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相对不足, 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 矛盾越来越尖锐, 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例如材料成形过程中的污染是一个严重问题。如2004年我国水泥产量约10亿吨, 排放8亿吨CO2, 80万吨SO2, 160万吨NOx和800万吨粉尘, 还有大量污水。此外, 一吨钢出2吨CO2, 炼焦和有色金属冶炼排放更多的SO2、固体废渣、粉煤灰、煤矸石、尾矿等, 每年都以亿吨计, 累计起来已有百亿吨, 占地面积几百万亩。固体废渣目前在水泥工业用量很大, SO2一般可回收制硫酸, 当前人们最关心的是CO2, 因为它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祸首。因此, 材料成形技术的发展对可持续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 新型材料核能材料、储氢材料和仿生材料等的发展, 为可持续性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3 结语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就要与时俱进, 就要创新。发展、创新, 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在机遇和挑战并存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有着广阔的服务空间和领域, 我们要与时俱进, 跟上材料成形技术进步的步伐, 结合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实际,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将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贯穿到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来。

摘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结合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实际, 从材料成形技术的发展历史研究了科学发展观与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的关系;科学发展观通过材料成形技术的最新进展, 工程实践和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指导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学。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可持续性发展,材料成形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 帅玉妹“.材料成形工艺基础”多媒体教学之初探[J].科技资讯, 2006, 31:87.

[2] 杨晓红.材料成形性能研究[J].科技资讯, 2008 (33) :50.

[3] 魏金陵.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工作[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3:4~5.

[4] 包纪平, 姜金贵.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绿色GDP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08, 9:84.

[5] 胡亚民.材料成形技术基础 (第2版) [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8.

上一篇:怎样对待英语教学中的后进生下一篇:人Ⅰ型精氨酸酶的聚乙二醇修饰条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