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带一路的感悟

2022-06-27

第一篇:对一带一路的感悟

一带一路对海南的影响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4-2015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课作业

目:班

级:姓

名:学

号:指导老师:完成日期:

一带一路对海南的影响

12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班

张潇男

20120602310061

王昌纯

2015.07.01

一、什么是一带一路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二、一带一路和海南的关系

在2000多年漫长岁月里,海南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条“海上黄金航道”的兴衰演化。自唐宋以来,海南就是中西商船往来的避风港、补给港,和大陆、东南亚国家及本岛特产的重要中转集散地。明朝郑和下西洋,七经海南岛。南海大量古代中外沉船和出水文物,诉说着古丝路的悠远历史。海南无可争辩地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参与者。

昔日的海南是古丝路上的要冲;今天的海南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

今天的海南,是往来“两洲”(亚洲、大洋洲)和“两洋”(太平洋、印度洋)的必经之地,也是通往“两亚”(东南亚、东北亚)的“十字路口”。作为连接亚太地区与世界最主要的海上运输通道之一,每年经过南海海域的船舶就多达10万艘,中国3/4的外贸出口货物、全球1/3的国际贸易,都要通过南海航线。这决定了海南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是中国面向东盟地区的“桥头堡”,也是“环南海经济圈”的核心地区。

今天的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建设中的国际旅游岛,管辖中国2/3的广阔海域,是海洋大省和重要侨乡。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广泛拓展的外交优势,文化相通的人文优势,都使得海南的战略支点地位凸显。博鳌亚洲论坛定址海南,更让海南如虎添翼。

溯古追今,特殊的历史、特殊的区位、特殊的作为,奠定了海南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特殊地位。

根据国家作出“一带一路”战略部署:支持海南建设南海资源开发服务保障基地和海上救援基地,加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开放力度,把海口、三亚列为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强化三亚国际门户机场功能。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像一条珍珠项链,把世界97个城市和港口串起来,共同享受中国和平发展带来的利益。参与建设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海南历史上继建省办经济特区、建设国际旅游岛之后的重大历史机遇,已经来临。

三、海南如何才能抓住一带一路历史机遇

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良深水港,必将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再者,海南省比之东南亚诸国,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社会风气文明开放,文化环境优越;比之内陆,自然环境优越,地理位置辐射港澳,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这些优势说明,海南省有能力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岛,有能力担当新丝路的开路先锋。

按照海南自身的实力与资源,能够有一定机会分享到蛋糕的领域应该是如下几个:一是借助博鳌亚洲论坛的力量,展示、推介自己,构建更多的与其他地方与国家的交通、经济、贸易、文化联系,进一步扩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开放的脚步;二是建筑工程类,经过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的旅游房地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海南已经培养了一批有一定实力的建筑工程类企业,包括海建集团、水利水电集团等。三是交通运输类,如海航和海运类企业。四是原材料类,主要是海南钢铁、锆钛矿采矿企业等。五是海南制造类企业,如海马汽车、金鹿农机等。六是金融服务,海南本土的金融机构有海南农信社、海南银行(筹)、阳光保险等。

总之,海南,这个海上丝路的开路先锋,必不负岁月奔流,春潮奔涌。

第二篇:“一带一路”对沿线国家的影响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受到强烈关注,一带一路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对沿线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国家 影响

一、战略提出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丝绸之路是张骞于西汉出使亚洲中、西部地区开辟的陆上贸易通道。起始于长安,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而是合作发展的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世界最大的魅力,将不仅仅在于有多少投资和利润,更重要的是它能够给世界带来一股新的潮流,让平等合作、文化交流、经济繁荣,而非军事霸权,成为未来世界秩序的另一条主轴。

二、 战略前景

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一带一路”中国与丝路沿途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内容包括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人心相通等“五通”,对沿线国家产生巨大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1、促进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中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打击,容易失去核心设施。一带一路开放地除了沿海和港澳台地区外,西北、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也将有发展机会。一带一路战略将推动我国各地区的开放,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2、解决我国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的部分问题。与周边国家进行合作,能为我国外汇出口、过剩的产能提供新思路。并且周边国家发展潜力巨大,结合我国资金技术支持,经济效益潜力巨大。

3、维持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周边国家开展交流合作,以边境的和平稳定为依托。一带一路的推动,各国利益相关,有利于维持边境的和平稳定。

对沿线国家的影响

1、探寻经济增长之道。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 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2、获得资金技术支持。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投入资金、技术、人才,沿线国家可抓住机会与中国一起谋求经济、政治、文化的繁荣发展。

三、 结束语

“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倡议,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愿望。站在新的起点上,愿中国与沿线国家一道,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平等协商,兼顾各方利益,反映各方诉求,携手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

第三篇:一带一路思想感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主题:我眼中的一带一路理论体系

班级:35班 学号:2014111738 姓名:郭建雯

我眼中的一带一路

我们经常能听到“一带一路”这四个字,很熟悉,但“一带一路”具体什么意思,对我们小朋友来说,还真得科普一下。原来,“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是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是习主席2015年提出的一个重要倡议。

2000多年前,我国就已经有陆路和海路两条商贸路线,我们通过这两条路线向外国输出中国的丝绸、茶叶等,沿路各国向我国输入特色商品,文化交流也得到了发展,佛教就是从那时引入中国的。因为这两条商贸路线主要输出我国的丝绸,所以人们称之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各国之间广泛展开了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各国商业和文化在碰撞下高速发展。这悠远的历史,现在仿佛还能听到中外商队行进的驼铃声。

现在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可不是单单用来运输商品货物的商贸路线,作为多元文化碰撞与交流的遗产,丝路精神并非中国独享,它一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千百年来不同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形成了世人共知和推崇的“和平、开放、包容、互信、互利”,新时代新环境又赋予它新的内涵,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下,“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展示大国形象的“新名片”。

作为大学生,我们可能还没有真正领悟到“一带一路”的内涵和作用,但“一带一路”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电视、网络中,我们能学习到很多。我们还可以切实感受“一带一路”带给我们的便利:我们的道路越来越通畅;我们身边的商品品种越来越丰富,在家就能买到各国的优质商品。

“一带一路”会不会推动着地球变成一个地球村呢?那时候,人民友爱、经济繁荣、世界和平,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第四篇:浅析一带一路对国家形象的提升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对提升国家形象的作用

班级:专硕班

姓名: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前言-------------1

一、国家形象的内涵-----------------------1

二、中国国家形象的现状-----------------2

三、国家形象的提升-----------------------2

四、总结-------4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对提升国家形象的作用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One Belt One Road)自2013年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以后,在学界引起广泛关注和探讨,在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一带一路”承接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将惠及范围从国内伸向国外,将互利共赢真正地落到实处,不仅发展本国实力,也给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难得的的发展机遇。国家形象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为政治、经济等硬实力提升的同时补充了国家软实力方面的增强。本文着重于软实力层面的国家形象,从“一带一路”的角度进行论述。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家形象;战略传播

前言

“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起源于我国古代与西域沟通的重要通道——分为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继承着历史奠基的交流先河,在当代中国与欧亚非有着共同的国家利益,“一带一路”战略有着不可估量的实施潜力。

古代丝绸之路将瓷器、丝绸、香料输入西域,也在同时对外宣扬了儒家文化,让汉唐文化进入外邦,从而有了万邦来朝的盛世,古代中国“开放、包容”的国家形象全方位向世界展示。如今“一带一路”战略,不是简单复制曾经的辉煌,而是在历史的基础上将现代中国的国家形象准确、全面地对外传播,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进而提升当代中国的国家形象,实现互利共赢的国家利益。

一、国家形象的内涵

形象,从心理学角度阐述其传播过程,是特定主体通过一定的媒介,传输到目标受众的大脑,进而发生人内传播,对接收的信息进行有选择性的解读、加工和处理,从而产生对特定主体的形象。按照心理学的逻辑,国家形象输出的主体是国家,而目标受众就是外国政府及公众。形象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国家形 1 象的客观性在于“国家”是一个主体,是客观存在的,其主观性在于国家形象是政府、公众对一个国家的总体印象,是一种价值判断,受到主管的认知、态度以及既有倾向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提升国家形象,一要改变国家客观面貌,二要改善公众主观印象。

二、中国国家形象的现状

任何国家的国家形象都有正反两面性,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既有“自由”、“民主”、“富强”等有利性的形象,也有“霸权”、“干涉别国内政”等反面形象,中国也不例外。

从历史角度看,古代中国经历了汉唐盛世,给世界留下了“文明”、“开放”、“包容”、“仁义”等正面形象。随着世界资本主义浪潮的席卷,盛世的古老封建大国在近代沦为列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近代晚清给世界留下了“封闭”、“愚昧”、“落后”的负面形象,中国人民也背负着“东亚病夫”的辱称。经过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同时也卷入美苏冷战的意识形态战争漩涡里,“社会主义”、“革命”等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词汇成为西方国家眼中的中国形象,这一时期的国家形象受意识形态两极对立的影响而更加不客观。20世纪90年代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冷战结束,中国经过一系列外交活动开始逐渐摆脱了意识形态对立的影响,尤其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成为新时代中国的代名词。

总体而言,在现代,“改革开放”、“世界和谐”依然是中国国家形象的代名词,然而国际上也不时地充斥着“中国威胁论”等负面论调,因此要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国家形象的现状,才能进一步提升、改进我国的国家形象。“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继承了古老的历史,借历史“开放包容”开拓新时代中国包含“改革开放”、“和谐世界”等理念的国家形象。

三、国家形象的提升

根据对中国国家形象的现状分析,如何利用“一带一路”战略契机改善、提升国家形象,应当成为思考的重点。

(一)前期调研

2 国家形象的成功塑造离不开科学的前期调研,科学、深入、准确的前期调研有助于为“一带一路”战略提升国家形象打下坚实基础。调研对象分为国内和国外两条路径。在国内,调研工作可以在国家领导者、政府部门、专家学者、普通公民、来华投资者以及在华的国外媒体中展开,充分考虑我国独特的历史、地理、人文方面的典籍、科研成果和数据。在国外,尤其重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府、媒体、民间组织以及公民的调研工作,了解在这些目标受众心中中国历史上和当下的国家形象,为改善国家形象树立目标。除此之外,还应重视非“一带一路”沿线而具有较强的国际话语权的国家,根据“第三人效果”理论,这些“旁观者”的价值判断具有较强影响力。

国际战略传播学会理事长、原海南大学广告系系主任毕研韬曾言:“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影响能被自己所影响的人”。我们在调研以及实施过程中,就要做到知彼知己,有选择性地进行对外传播,有策略性地进行危机公关。

(二)“一带一路”对国家形象的定位思考

国家形象的定位要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出发,根据时代特点和所处的国际环境进行定位。正如2006年,德国为迎接在本国举办的世界杯足球赛,德国政府意识到以往“理性”、“严谨”的国家形象难以吸引足球爱好者,因此重新选取了“创意国度”(Land of Ideas)的定位。近年来,德国就“创意国度”的主题推出了一系列的创新活动,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国内外人民对德国国家形象的理解和认同。

国家形象的定位策略与调研不同,不可面面俱到、包罗万象。新加坡定位为“新亚洲”,体现出其在亚洲的区位优势,并包含了未来的战略发展目标。“动感韩国”(Dynamic Korea)、“百分百纯正新西兰”(100% pure New Zealand)、“神奇的泰国”(Amazing Thailand)等定位都集中反映了国家聚焦点,简洁的词汇概括,易于表达、易于联想、易于传播、易于记忆。“一带一路”战略本身具有区位、历史、交流和开放等因素,因此国家形象的重新塑造要与“一带一路”的特质相吻合。

2006年十六大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战略任务,“和谐社会”便成为中国的新主题。古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文化的交流让古代中国与西域各国百年来没有战争,形成了共赢、和谐的关系。如今“一带一路”战略有 3 着天然的历史背景,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可以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形成以“和谐”为基础的国家形象,用“和谐中国”(Harmonious China)成为中国新的国家形象,既继承了悠久的历史,也承接了“和谐社会”的新主题,更勾勒出“一带一路”战略在未来的美好蓝图,顺应了沿线国家对互利共赢带来和谐盛世的美好憧憬。同时,也有助于消解“中国威胁论”

四、总结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事,而是各国共同的事业;不是中国一家的利益独享地带,而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一带一路”与国家形象是密不可分的,“一带一路”为改善国家形象创造机遇,国家形象的改善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仅是实体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更是软实力提升的重要契机,是政府对国家战略的实施,更是全国各界各领域应该充分思考重视的议题。

第五篇:对中国“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

早在2013年,中国就向世界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这是中国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和世界经济发展大势后,为促进全球共同繁荣、打造人类 命运共同体所提出的宏伟构想和中国方案。“一带一路”是纵贯古今、统筹陆海、面向全球的世纪蓝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辟了中国参与和引领全 球开放合作的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 的开放格局”。这标志着“一带一路”建设这一重大合作倡议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开始谱写时代发展的新篇章。“一带一路”建设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挥引领作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牢牢把握“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方向,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以深化“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交流合作做为关键支撑,全面提升合作水平。“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打造国际合作的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让世界了解和看到中国政府提出的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和实践,理解和赞同中国人民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心愿和胸怀。让“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理念造福世界,造福人类。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需要明确时代演变的方向。一方面,世界有利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呼声和力量在增长,人类的相互依存在上升,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不断滋长,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有增无减。越是在大变革时代,越是面对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的世界,中国共产党人就越是要高扬正能量的旗帜,就越是要积极引导国际关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避免世界陷入各种各样的“陷阱”。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符合各国人民的愿望和根本利益。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世界越来越变成一个鸡犬相间、休戚与共的“地球村”,面对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昔日那种你死我活、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的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越来越过时。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越来越成为各国人民共同的期盼。2015年9月,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主张,体现了中国人民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心愿和胸怀,道出了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得到各国领导人热烈响应。2017年1月,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再度系统阐述中国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设想,成为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和反全球化思潮上升背景下照亮国际社会前进方向的一盏明灯。“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当今联合国和国际社会高频引用、广为赞誉的一个“热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进一步指出:现在“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推动构建人类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和实践,已经成为中国对当今世界的又一重要贡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依靠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共同奋斗。在政治上,各国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摈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在安全上,各国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在经济上,各国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在文化上,各国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在生态上,各国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这是中华民族“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在对外关系上的生动体现。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通过对党的近期目标和远大目标的学习和理解,使我认识到“一带一路“建设的确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是中国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向世界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建设就是一个探索全球经济治理新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实践。

上一篇:德育典型经验介绍下一篇:读用典修身篇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