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部工作建议范文

2022-06-19

第一篇:行政部工作建议范文

行政工作建议

一、建立、健全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员工手册至今未落实)

只要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 那些成功的知名企业(比如海尔等)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是这些成功企业的共同特点。建立健全科学化、规范化且有很好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是企业必不可少的软件设施,也是企业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石。

二、坚决的执行力(老好人较多)

很多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企业建立健全了相关和理规章制度,而且制度比较细化,也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开始实施的时候制度确实起到了相应的作用,但是一段时间后感觉制度就不存在了,没有人遵守,也没有人监督执行了。最终回到了没有建立制度这之前的状况,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企业没有坚决的执行力,缺少监督、执行的人,没有人愿意去做恶人,执行制度时一再迁就,致使制度最终逐渐弱化、消失。

假设公司规定办公室区域不允许抽烟、员工上班一律穿着工装佩戴工牌,那就必须指定人员每日作监督检查,发现违章即作相应经济处罚并作公布、通报,此项工作不能间断,必须长久持续下去。每一个经讨论后决定成文并组织实施的制度都必须有这样坚决的执行力,久而久之,企业会形成一种制度文化,当再有新的制度要实施时,员工会非常自觉的遵守执行,新员工进入公司也会很快融入到企业的制度化管理中,如果没有坚决的执行力,企业就难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和管理。

三、明确岗位责、权,形成岗位责任制(清晰的岗位说明书)

我们有时会发现,当某一件事在实施过程中出了问题了,想找责任人时,好像参与的人都有责任,又好像参与的每一个人都没有责任,实际上是“集体负责=集体免责”的现象。企业如果没有明确岗位责、权,形成岗位责任制,这种现象就会时有发生,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很难提高,增加了企业员工不作为的风险。因此,建议对企业的每一个工作岗位进行工作分析,作岗位描述,明确岗位责、权,形成岗位责任制。如没有明确责任就无所谓负责,无所谓负责就没有工作绩效目标,也就没有工作压力,没有工作动力,开展工作就更谈不上效率了,工作常会发生重复、遗漏、推诿现象,也使员工容易产生挫折感。

同时,明确岗位责、权,形成岗位责任制,可以为企业定岗、定编,确定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提供良好的依据,另一方面,从而可以使公司各部门的工作分配、工作衔接和工作流程更加顺畅。

四、企业文化建设——以“心”留人

关于企业文化,通过观察大量成功的企业我们会得到一个结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内聚人心,外树形象。企业文化是一个多元素的问题,而在行政人事方面我则认为是:以人为本。

我期望公司能建立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平台,将留心作为公司的人本追求。留人不是目的,留心才是根本,人在心离,离心离德,只空留一具躯壳,表现在工作上不是得过且过就是心不在焉,不是事不关已就是不闻不问,更有甚者损公肥私。人在心在,同心同德,能和企业共守一份心灵的契约,彼此信任,表现在工作上能真正自动自发地努力,能心怀感激地工作,能无怨无悔地投入。心在人离,心存感念,身在他处也能想念公司,关注公司、支持公司、宣传公司。公司留人,通过留心来留人,公司以事业来留心,以待遇留心,以感情留心,以诚留心,以心留心。

杨晓丽

2013.6.24

第二篇:行政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记得在我刚做行政工作时,母亲问我做什么工作,解释了半天,老人也没能理解,最后,她笑笑说,哦,原来你就是管管迟到啊,管管谁犯错啊,对这样的结论,我开始思考,人事行政工作,究竟是什么?它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起到什么作用?它的重要性在哪里?

其实企业的人事行政管理体系,可以说是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它是以总经理为最高领导、由行政副总分工负责、由专门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操作,其触角深入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分支机构的方方面面的一个完整的系统、网络。人事行政管理体系担负着企业的管理工作;企业中除人事行政管理之外的工作,都是某个方面的"业务"。人事行政管理体系推动和保证着企业的各个部门业务的顺利、有效进行和相互之间的协调,在这中间,值得我们思考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建设方面

1、行政制度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涉及公司经营的每一个层面,为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提供了保障。但由于少数制度在贯彻落实中存在偏差,导致在执行中变形走样,其实说到底,公司不缺制度,缺的是执行力,这一点,应该作为每个公司行政工作的重点工作。经营工作中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归结到制度的执行上,公司的规章制度相当于一个国家的法律,所以“公平、公正”是正确执行的基本保障。

存在问题: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双重标准的情况,特殊员工违反制度,部门主管因顾虑太多在执行力度上打了折扣,而对“基层员工”却按章办事,让员工感觉受到不公平待遇,产生抵触情绪;制度执行的监管不力,该批评的没批评、该警告的没警告,该罚的没罚,员工感受不到制度的严肃性,导致我们的制度失去了权威性。为什么表面上相似的两支团队,业绩会有天壤之别?有些人对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他们找不到一种衡量标准来解释这种绩效差距的原因,究其原因,跟细化制度的流程标准和监督落实是分不开的。

解决思路:①明确各项制度的标准与流程。努力做到精细化、流程化、表格化,这对加强制度的执行力有积极的作用。②坚持民主和公平的原则,体现公司“以人为本”的经营思想。制定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执行,制度编写和改进前,一定要深入基层进行调研,从而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促使制度在公司的运行上下畅通;制度起草的各个环节都要加强员工的参与力度,在保障公司利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体现民主和公平,保证制度的有效和顺利执行。③加强制度的严肃性,只有领导高度重视,以身作则,主动接受制度的约束,对特殊人员不搞特殊化,才能切实保证制度得以有效的执行。

2、执行力与员工培训的关系,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石,更是员工的行动指南,企业必须重视对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有些公司制度的学习一般只是在管理人员的层面上进行传阅,新制度审批后也只是印发至各部室负责人,少数部门并没有组织基层员工对制度进行学习与培训,为制度的深入贯彻和执行埋下了隐患。

存在问题:员工入职后,缺少岗位职责和企业文化的学习,就直接进入工作岗位,新员工往往不知所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工作效率很低。

解决思路:

1、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岗位培训,明确责权利的关系,告知工作权限与工作内容,学习岗位制度、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

2、加强沟通,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关心和帮助,对员工的重视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还要体现在精神层面,要满足员工需求的双重性。

3、为新员工确定合理的工作目标,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新员工的实际工作状况,坦率地沟通对工作的看法,指出其错误或缺点,告诉其正确的方法,让新员工尽快进入角色,适应环境。

二、加强行政工作中协调和服务的功能。

根据公司自身的战略目标,确定行政工作的中心主题,所有的规章制度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主题去执行和维护,所以要达到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目的,不但要加强执行力建设,还要提高行政工作的协调和服务功能,真正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面临问题:行政工作应该怎样扮演好协调员和服务员的角色?

解决思路:

1、协调各部门间的管理制度,对其进行统一汇编和梳理,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进一步明确责任,保证制度的权威性和平等性,才能为制度的有效执行提供保障。每个人,尤其是管理层,及领导者,更要从自身做起,为企业创造一个融洽和谐、竞争有序的工作环境。

2、协调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负责各部门间的信息传递工作,保证各部门信息沟通顺畅,主动做好大家的助手和参谋,实现共同的战略目标。

三、绩效考核体系的完善与运行 。

通过绩效考核可以评价人员配置和培训的效果、对员工进行奖惩激励、为人事决策提供依据。根据不同职位在知识、技能、能力、业绩等方面的要求,系统提供多种考核方法、标准,允许自由设置考核项目,对员工的特征、行为、工作结果等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考评。

面临问题:绩效考核逐渐不再是技术性问题,而成为了组织的管理问题,如何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如何保障各岗位员工用积极的心态对待绩效考核,以期达到通过绩效考核改善工作、校正目标的目的?

解决方法:

1、 绩效考核的目的不是为了处罚未完成业务量和不尽职尽责的员工,而是有效激励员工不

断有效改善工作方法,建立公平竞争的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培养员工工作的个人意识和责任心,及时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并加以调整改善,从而推进企业的发展。这就需要人事部协助公司领导着手进行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并持之以恒的监督贯彻和运行。

2、 完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细化个岗位考核指标,听取各方面人员的建议和意见,及

时调整和改正工作方法,对考核结果进行评估,对形式、项目、结果进行调查反馈及跟踪,保证绩效考核工作的良性运行。

综上所述,行政部门的重点应突出行政工作的服务功能,主动为各部门各岗位做好对内对外的协调工作,完善和改进相关制度,并对制度的执行环节进行督查。

第三篇:气象行政执法工作调研建议免费文

秘网免费公文网

气象行政执法工作调研建议2010-06-29 18:55:34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气象行政执法工作调研建议气象行政执法工作调研建议(2)

气象行政执法工作是气象部门依据《气象法》开展的一项行政管理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仅提高气象部门在社会中的影响,同时也促进了我们气象科技服务的提高。现在,气象执法工作正越来越受到各级气象部门的重视和关注。**市气象局行政执法工作在区局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成立组织和执法队伍,执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收获,达到了执法的目的和要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就我本人对**市气象局行政执法工作调研情况报

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气象局现有气象执法人员13人,4支独立执法主题,这些执法人员都是气象各专业人员兼职,没有一名学过法律或法律相关专业,都是经过执法培训,取得执法证的人员。人员的业务水平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这几个执法单位中,市局负责利通区、红寺堡、太阳山三区以及对各县局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各县局主要负责本辖区内的工作。执法工作主要是围绕气象业务和气象科技服务创收,尤其是围绕气象科技服务创收方面开展得较多,也是市局和县局开展气象执法的目的所在。

二、执法工作情况:

1、业务方面的执法

主要围绕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和气象天气预报的发布渠道开展执法,而气候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的执法工作基本上未开展。近几年造成影响气象探测环境的往往是各级政府,虽然通过气象执

法,起到了保护气象环境的作用,但执法工作难度大,任务重,有的单位基本上把一段时间的精力、人力全部投入到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执法中,最后往往只是暂时得到了保护,政府仍然是要求气象观测站搬迁。气象信息发布的执法,只要我们的执法程序正确,证据可靠,符合法律的相关规定,都能起到执法的效果,制止非法发布气象信息的行为。

2、气象科技服务方面的执法

随着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定位进一步明确,各单位对气象科技服务方面的执法工作也越来越重视,今年为了促进防雷的开展,市局组织执法人员深入到各建筑工地和开发商家进行执法,但是执法的经济效益很低,未能达到执法的目的,促进防雷收入的增加。在氢气球施放的执法方面遇有政府的重大活动,往往是应付了事,走走过程,有的干脆不去,未能履行我们的职责。防雷常规检测工作,今年下放到各县以来,县局采取了与安监、消防等单位进行联

合执法,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促进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加了县局的收入

3、执法宣传方面

各单位不仅印制了宣传手册和宣传材料通过邮寄、赶集和当地组织的宣传活动进行宣传,还通过电视台和天气预报窗口进行宣传,通过宣传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使社会认识气象执法,了解气象执法,认可气象执法。

三.气象执法存在的问题:

1、联合执法工作开展的较少,本单位单独执法的多。

2、联合执法的单位未有利益的驱动,往往靠人情关系。

3、无目的,盲目执法的多。

4、是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

四、建议与对策:

针对我们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着力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气象执法不易单独执法,应联合相关单位多开展联合执法。

气象部门虽说近几年的社会地位

和影响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但是比起政府的一些部门还是影响力弱,加之我们的执法工作才开始几年,与公安、工商、税务、安监和消防等部门是不可比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应多开展联合执法,少些单独执法,借他们的影响力来提高我们的影响力,用他们的权力为我们办事,用他们的工作方法来为我们办事。

2、与联合单位建立利益机制,让他们有利益可得

与人家联合就要让人家有利可得,不能只联合执法,无利益分享,我认为我们的联合执法必须是牢固可行的,要让人家感到不是在为你气象局工作,而是为了他们自己工作,这样才能调动他们在联合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达到联合双方共赢的目的。

3、建立信息举报员制度,减少执法的盲目性

建立信息举报员通过建立信息举报员,可以是我们的执法更具体,更有

针对性,减少我们工作的盲目性和不必要的支出,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执法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信息举报员我们可以聘请,或者是我们的气象信息员,也可以公布我们的举报电话,如果他们举报的消息准确、及时,我们又及时进行执法,对他们一次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调动他们工作的热情,达到为我们工作的目的。

4、加强执法工作的宣传,营造良好的执法氛围

宣传是做好各项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对我们执法工作就更重要了,因为我们所开展的气象执法工作,社会、群众知之甚少,有的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他们总认为,他们从事的工作怎么跟气象沾上了边呢?因此我认为,在气象执法宣传上要加大力度和投入。该长期宣传的就要长期宣传,如墙体、街道櫉窗

第四篇:关于行政监察工作的思考和工作建议[模版]

关于行政监察工作的一点思考

行政监察工作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重要保障。近年来,行政监察工作不断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奋发有为,不断开创行政监察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行政监察工作的回顾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工作。行政监察工作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为完成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提供了重要保证。早在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就设立中央工农检察人民委员部,开展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监察工作。1943年,陕甘宁边区提出公正廉洁、奉公守法等要求,并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10月19日,成立了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后改为监察部,对如何在执政条件下开展行政监察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1959年,因国家管理体制调整,撤销了监察部。1987年监察部恢复组建。各级监察机关坚持以廉政监察为重点,开展以反贪污受贿为重点的反腐败斗争,围绕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开展执法监察,加强纠风工作,行政监察工作得到平稳健康发展。1993年,党中央、国务院为了进一步加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和强化行政监察职能,作出纪检监察机关合署办公的决定,提高了党政监督的整体效能,行政监察工作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行政监察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就。

积极开展监督检查,保证政令畅通。合署办公以后,加强对宏观经济调控、减轻农民负担、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等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了中央政令的权威性、统一性和严肃性。

坚决依纪依法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清除政府内部腐败分子。行政监察机关恢复组建以后特别是合署办公以来,始终把查办案件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以党政领导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经济管理部门和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严肃查办贪污贿赂、挪用公款、失职渎职等案件,加大对金融、房地产、工程建设等领域以及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维护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极大地震慑了腐败分子。

认真开展效能监察,促进政府机关勤政高效。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建立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投诉中心,建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不断提高政府部门服务效率;积极推进行政问责制度和绩效管理制度,不断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社会管理体系,坚决纠正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认真开展纠风工作,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行政监察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治理公路“三乱”、教育乱收费、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开展“小金库”、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等工作。强化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救灾资金的监管,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认真开展预防腐败工作,促进行政权力正确运行。行政审批制度、干部人事制度、财政管理体制、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等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不断规范和加强。

建立健全行政监察法律法规体系,提高行政监察工作法制化水平。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以及《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一批行政法规,为惩处违纪违法行为提供了依据。

积极开展反腐败国际交流与合作,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目积极履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加强国际执法合作、司法协助和追逃缉捕工作,在国际反腐败合作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当前政务公开工作几个问题的思考

推行政务公开是行政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民主政治进程、加强政府建设、推进管理创新、促进公民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政务公开刚刚起步,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亟待我们去思考。

(一)当前政务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多次作出部署。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党委、政府把政务公开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认识不断深化,实践不断发展。就山东来讲,目前全省17个市和140个县(市、区)中的130个县(市、区)都建立了政务(行政)服务中心,政务公开面达99%以上。推行政务公开,政务公开已经成为全省各级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各级各类学校、医院以及水、电、暖、公交等公用事业单位也全面实行了办事公开制度。但由于政务公开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有待突破的难题和瓶颈。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公开内容针对性不强。有些部门和单位公开内容抽象多、静态多、一般性信息多,具体少、动态少、关键性信息少。公开停留于办事制度、办事规则等一般信息上,而政府应该公开的有关职权、职权依据及有关事权、财权和人事权等关键性、深层次方面内容公开较少,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重大决策的过程性信息较少,信息公布后后续跟进的最新信息较少。

2、公开程度较低。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才是例外,除法律规定的涉及国家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少数信息外,绝大部分信息都应当公开。政府掌握的大部分信息处于封闭、闲置或半封闭、半闲置状态。一方面,许多涉及公众利益的规范性文件不向利益关系人和公众公开,只被政府部门作为执法的内部规定;另一方面,由于对保密文件以外的政府信息是否公开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和规定,造成一些非保密信息难以通过正规渠道及时向公众开放。

3、公开形式和渠道少。最主要的问题是公众自由获取政府信息的渠道不畅通,与人民群众对政务公开形式灵活多样的需求之间有较大差距。很多政务信息的公开大多限于公告栏、公告手册等,采用互联网和新闻媒体公布政务信息的比重少,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推进政务公开和发展电子政务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公民和社会组织向行政机关咨询或申请提供信息一般很难得到满足。

4、公开机制不完善。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的运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民群众只是 “被动的受体”,当政府不愿意或不主动公开信息时,作为政务公开权利主体的公民,难以获得有效的信息途径,其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受到侵犯时,较难得到行政和司法的救济。政务公开的运行缺乏严格的审核管理机制、评价体系、监督管理机制、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的支撑。此外,用于政务公开的技术更新较慢,信息的编制缺少规范,相关代码不统一,也是政务公开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行政管理理念保守。在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中,“法藏官府、密不可知”的观念依然存在,习惯于权力封闭运行、“暗箱操作”。没有真正理解政府信息的权利归属具有全体公民所有的公共属性,公民应当具有对政府信息的知情权,政务公开应当公开的信息,不是政府对公众的施舍或恩赐,而是政府应当承担的法定责任和义务。由于观念上存在误区和偏差,导致对政府在主动公开方面的职责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认识不到位,影响了政务公开深入推行。二是服务意识淡漠。政务公开实质是提高政府服务质量的手段,政务公开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服务的问题。服务意识淡薄,公开意愿淡漠,势必导致政务公开流于形式,甚至以种种借口缩小公开范围、压缩公开深度。三是重视不够。一些地方或部门领导对推行政务公开工作重视不够,要求不严,措施不力,存在政务公开避实就虚、避重就轻的现象,甚至存在着形式主义的倾向。四是缺少专门工作机构。目前,各单位普遍存在缺少政务公开工作的专门机构。有的部门是由办公(厅)室组织协调,有的是纪检监察部门牵头。由于上述部门职能不同,造成管办、管督交叉混淆,上下协调不畅。另外,从事政务公开工作的多为兼职人员,专职人员少,工作力量薄弱。五是经费难以得到保障。政务公开过程中的信息搜集、整理、编制、查询、维护等环节都涉及运作经费,但目前多数单位都没有用于政务公开的专门经费,政务公开的目标任务不能得到有效落实。

(三)推行政务公开的对策建议

推行政务公开,既要着眼长远,又要立足现实,要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积极探索、注重实效的要求,稳步实施,整体推进。

1、提高对政务公开的认识,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行政务公开的重要意义。按照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要求,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契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推行政务公开作为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行政机关的一项重大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解决当前政务公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推进政务公开深入开展。通过推行政务公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创新管理方式,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密切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行政权力的行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有效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更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科学界定公开内容,正确把握公开范围。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凡是运用行政权力办理的各类事项,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以及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都要真实准确公开,使公开内容逐步从部分领域、部分环节、部分事项向全方位、全过程拓展,从办事层面向决策领域延伸。准确把握公开与保密关系,坚持以保护公共利益为宗旨,减少定密的随意性,做到主动公开和保密工作标准化、规划化,实现应当公开的主动、全面公开;不该公开的防止失密、泄密。建立政务公开日常管理和信息更新维护机制,及时更新动态信息。

3、积极创新公开形式,进一步畅通公开渠道。在继续通过政府公报、公开栏、办事指南和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及其他公开形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公开形式,规范公开载体。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加强政府网站的建设,逐步扩大网上审批、查询、缴费、办证、咨询、投诉、求助等服务项目的范围,使之成为政府信息公开和办理公共事务的主渠道。建立各级行政服务中心,探索政府部门政务公开系统与社区中心联网,使主动公开的渠道向乡镇、街道、社区等基层领域延伸。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重要政府信息,保证政府信息的及时性和权威性,让公众更加通畅地与政府公平交流和共享公共资源,保证媒体和公众的知情权,促进政府工作透明度的提高。

4、着力加强制度建设,不断规范运作机制。建立健全政务公开评议制度。把政务公开纳入社会评议政风、行风的范围,组织公民对政务公开的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全面,时间是否及时,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制度是否落实到位等进行评议。建立健全政务公开的监督制度。政府部门要自觉接受党委、人大和政协对政务公开工作的指导和监督,通过执法监督,及时查摆问题,予以坚决纠正。培育和加强社会舆论监督机制。认真听取公民团体和公民个人对政务公开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公民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消除和减少政务信息公开实践中的虚假信息、冗余信息,从而提高政务信息公开的质量。加强内部监督。监察等机关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对政务公开工作实行专门监督,建立和完善对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定期监督检查制度,将检查结果作为定期考核或年终考核的依据,促使各单位真正在“主动”上做文章,变“要我公开”为“我要公开”。建立健全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政务公开工作各部门的责任。对工作不力、搞形式主义的,要严肃批评,限期整改;对弄虚作假、侵犯公民民主权利、损害公民合法利益、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查处。

5、切实健全保障机制,全面提供技术支撑。理顺政务公开工作机制,设立政务公开专门办事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加强政务公开工作力量,明确工作责任,完善机构职能,使政务公开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序开展。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各级财政要设立政务公开的专项经费,确保推行政务公开过程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受理点、政府信息公共查阅室、网站改版和更新、新闻发布、调研等费用,为政务公开有序进行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加强政务公开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适应政务公开要求的相对稳定、精通业务、爱岗敬业的队伍。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公开意识,提高业务水平,为推行政务公开奠定基础。

第五篇:关于关于规范民事行政检察建议工作的意

规范民事行政检察建议工作的意见

本市各中、基层人民法院,各检察分院、基层人民检察院: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关于规范民事行政检察建议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已经2005年10月10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449次会议、2005年11月3日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届检察委员会第31次会议通过,现予印发,并就学习贯彻执行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近年来,我市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认真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的重要指示,对民事行政检察建议的提出和采纳工作认识较为明确,沟通、协调较为主动,工作配合较为默契,同时,在辖区内及时总结、积极探索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工作的新路子,为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改进和优化审判、检察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关于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规定较为原则,相关司法解释对于民事行政检察建议涉及问题的规定也未及细化,同时,在此项工作的开展中也存在认识不尽一致、操作不尽规范、工作不尽协调等问题。为了进一步规范全市民事行政检察建议的提出和采纳工作,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最高人民法院《全国审判监督工作座谈会关于当前审判监督工作若干问题的纪要》等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在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和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共同制定了“若干意见”。全市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要组织法官、检察官认真学习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相关法律、司法解释和“若干意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规范,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民事行政检察建议的提出和采纳工作。

二、全市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要认真贯彻执行“若干意见”,在坚持分工负责,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法治原则的基础上,多交流、多沟通、多配合、多支持,共同做好民事行政检察建议的提出和采纳工作,审理好相关案件,处理好相关事项。民事行政检察建议的提出,统一由各级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处(科)负责办理;民事行政检察建议的采纳与否以及回复由各级人民法院立案庭负责办理;民事行政检察建议采纳以后处理情况的回复,由受理检察建议的人民法院相关部门负责办理。提出再审检察建议的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不予采纳再审检察建议不当的,可以依照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全市民事行政案件抗诉暨再审工作座谈会议纪要》的规定办理。

三、为了统一规范全市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建议提出和采纳工作的司法文书,随文印发市高级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拟制的《民事(行政)再审检察建议书》、《改进民事(行政)审判工作检察建议书》、《关于根据

再审检察建议决定对民事(行政)案件立案复查的复函》、《关于不予采纳民事(行政)再审检察建议的复函函》、《关于对民事(行政)再审检察建议涉及案件不予再审的复函》、《关于接受改进民事(行政)审判工作检察建议的复函》、《关于根据检察建议再审案件审理情况的复函》和《关于根据检察建议改进工作情况的复函》等文书样式,供施行“若干意见”中参照。

四、人民检察院对民事、行政审判活动的法律监督,涉及面较宽,情况较复杂,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很多。“若干意见”只就我市民事行政检察建议的提出和采纳工作作出了初步的规范,全市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应当在司法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深入探索、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促使此项工作更加卓有成效地开展。在贯彻执行“若干意见”中的情况和问题,由市高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和市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处负责收集、汇总并及时报告。

特此通知。

2005年11月16日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重庆市人民检察院

关于规范民事行政检察建议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

为了进一步规范全市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建议的提出和采纳工作,依据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精神,结合我市民事行政检察建议的提出和采纳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意见:

1.本意见所称民事行政检察建议,是指人民检察院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过程中,认为同级或者下级人民法院的民事、行政生效裁判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有因疏忽而造成的工作失误和瑕疵,建议人民法院自行依法纠正的法律监督形式。民事行政检察建议分为再审检察建议和改进工作检察建议。

2.人民检察院提出民事行政检察建议和人民法院采纳民事行政检察建议应当遵循依法行使职权,加强协调配合;简化办案环节,缩短办案周期;提高诉讼效率,节省司法资源;有效化解矛盾,确保定纷止争;减少当事人讼累,促进案结事了,共同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的原则。

3.人民检察院认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检察委员会决定,可以向同级或者下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建议该人民法院依法启动相关案件的再审程序:

(1)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可能有错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8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64条,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第33条至第37条,以及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全市民事行政案件抗诉暨再审工作座谈会议纪要》第2条规定的抗诉条件的;

(2)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调解书违反自愿、合法原则或者原处理结果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80条规定的再审条件的;

(3)有新证据证明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可能有错误,当事人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经人民检察院审查认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79条第1款第(1)项规定的再审条件的;

(4)确有必要且经上级人民检察院同意向人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的其他情形。

4.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再审检察建议:

(1)人民法院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相关民事、行政判决、裁定;

(2)民事、行政案件当事人在人民法院民事、行政判决、裁定生效后两年内,无正当理由未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或未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的;

(3)人民法院对民事、行政案件当事人提出的申诉已经立案复查,或者经复查后已经驳回申诉的;

(4)民事、行政案件已经人民法院再审或者正在再审的;

(5)民事案件当事人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解除婚姻关系或者收养关系的;

(6)民事、行政案件当事人在诉讼中依法撤诉或者人民法院裁定按撤诉处理的;

(7)人民法院在民事案件审理中作出的符合自愿、合法原则,未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的民事调解书;

(8)民事案件当事人已经执行和解的;

(9)行政案件的原告已经撤诉或者当事人已经和解结案的;

(10)民事、行政案件当事人对人民检察院作出的终止审查或者不抗诉决定不服,再次提出申诉的;

(11)人民法院就诉讼费负担问题作出的民事裁定;

(12)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中作出的生效判决、裁定;

(13)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关于财产保全、先予执行的规定作出的裁定,以及在执行程序中作出的裁定;

(14)其他不宜提出再审检察建议的情形。

人民检察院就前款第(1)至(13)项所列情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并函告提出该检察建议的人民检察院。

5.人民检察院认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同级或者下级人民法院提出改进民事、行政审判工作检察建议,建议该人民法院依照相关程序受理当事人请求,或者依照其他规定自行纠正工作失误及瑕疵:

(1)人民法院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中,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有错误的;

(2)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在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中违法采取对妨碍诉讼的强制措施、违法保全或者执行错误并造成损失的;

(3)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民事、行政判决或者裁定有某些因工作疏忽而造成的失误或者瑕疵,但可由人民法院依法予以补正而无需启动再审程序的;

(4)人民法院民事、行政审判活动虽有某些失误或者瑕疵,但尚未影响该案件正确裁判和执行的;

(5)确有必要且报经上级人民检察院同意向人民法院提出改进审判工作检察建议的其他情形。

6.人民检察院提出检察建议,应当依照本意见的规定,同时参照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和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全市民事行政案件抗诉暨再审工作座谈会议纪要》的规定,严格审查检察建议的提出条件和程序,并制作《民事(行政)再审检察建议书》或者《改进民事(行政)审判工作检察建议书》,加盖人民检察院印章,连同民事(行政)检察案卷一并送达同级或者下级人民法院。

检察机关派员送达检察建议书的,受送达的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应当在送达回执上签名;通过机要或者邮寄送达的,受送达的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应在签收后及时将送达回执寄送至提出检察建议的人民检察院。

7.人民检察院提出的再审检察建议或者改进工作检察建议由受理的人民法院立案庭统一接受和分流。

8.人民法院收到人民检察院的《民事(行政)再审检察建议书》后,认为该案件符合复查条件的,应及时立案复查,并告知提出再审检察建议的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收到人民检察院的《改进民事(行政)审判工作检察建议书》后,应根据检察建议的内容及时分流至相关部门,并告知提出改进工作检察建议的人民检察院。

9.人民法院依据再审检察建议立案复查的案件,应当依照申诉复查案件的有关规定,一般在3个月内审结。因故不能在3个月内审结的,受案人民法院立案庭可以依照相关审批程序延长审查期限,并以书面形式告知提出再审检察建议的人民检察院,且说明原因。

复查案件确需听证的,由复查该案的人民法院告知提出再审检察建议的人民检察院,并由该人民检察院先行告知申诉人根据人民法院通知要求参加听证。听证通知由复查案件的人民法院制发。向检察机关提出申诉的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听 证的,人民法院可以按撤回申诉处理。

10.人民法院依据再审检察建议对相关民事、行政案件立案复查后,认为原生效判决、裁定可能错误,人民检察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的理由成立,该案符合再审立案条件的,应报请院长或者分管院长批准,或者经院长提请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依法启动再审程序,并告知提出检察建议的人民检察院。认为不符合再审立案条件的,应当书面告知提出再审检察建议的人民检察院,并说明理由。

11.人民法院审理依据再审检察建议而再审的民事、行政案件,在再审的裁定书中,应当有“该案系人民检察院向本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再审立案条件”的相关表述。

12.人民法院依据再审检察建议启动再审程序的,提出检察建议的人民检察院不派员出席再审庭审活动。

13.人民法院对依据检察建议而再审的民事、行政案件作出再审判决、裁定后,应当及时函复提出再审检察建议的人民检察院,并随附再审裁判文书。

14.人民法院依据人民检察院改进工作检察建议对相关工作事宜处理完毕后,应当将处理结果及时函复提出检察建议的人民检察院。

15.人民检察院在提出检察建议前,需借阅人民法院相关民事、行政诉讼案件卷宗(正卷)材料的,应当持借卷函及借卷人的有效证件,并严格依照人民法院档案管理规定借阅,相关人民法院应当准予。人民检察院提出检察建议时应同时归还所借阅的卷宗材料;人民法院因工作需要时,借阅卷宗材料的人民检察院应及时归还。借阅时间最长不超过3个月。

16.本意见相关内容如与新的法律、法规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新的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相抵触者,从其规定。

17.本意见由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共同负责解释。

18.本意见自2005年12月1日起试行。

发布部门:重庆市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5年11月16日 实施日期:2005年12月01日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你好哦啊,

上一篇:行政部总结计划范文下一篇:新员工培训小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