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范文

2022-05-15

第一篇:10风筝范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课文 10 风筝

课文10风筝(3篇) 《风筝》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 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带着情感朗读课文第一段。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引导发现、生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

(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是挺高兴的,放风筝的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读中生疑:我们的心情为什么会起这样大的变化?)

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习第2自然段。

a、读一读:激励学生多人次地读这一段。 b、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c、想一想: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d、找一找: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

e、结一结:(师)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

f、赏一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全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a、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b、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放风筝画面。

c、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d、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e、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f、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课堂练习。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b、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c、练习书写生字、抄写词语。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课外延伸 上网搜集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制作资料袋,放到班级园地里展示。

第二课时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表达出感情。

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第5.6.7.8自然段

a、师问: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b、师引: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c、生读:在读中让学生逐渐表现出孩子们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心情来。 d、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来的?

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学生交流。 实践活动,亲身体验

亲自动手做一做自己喜欢的风筝,到田野、到操场、到广场去放一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风筝》教学设计二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课前准备

学生:放一次风筝 第一课时

回忆趣事,激情导入

1.打开话题:放风筝是一项传统的娱乐活动,有很多人都喜爱。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愿不愿意来介绍一下是怎么放的,放上去了没有,玩得开心吗?

2.读题引入:有一群孩子也十分喜爱做风筝,放风筝,在他们看来这是最大的快乐,让我们感受一下他们的快乐好吗?(出示课题,读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是否读出高兴的语气,听后仿读,读好课文。

2.充分朗读,体会感情。

a、读通第2自然段,创造比读的氛围,在读、听、仿读、赛读中读通课文。

b、移情悟情:你们在做风筝时会想些什么?课文中的小伙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样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并相机理解憧憬。

c、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向往等)读好课文。

3.想象入境:风筝做好了,大家最想干什么? 4.朗读展示:谁想放的,请他来读读课文。鼓励学生用高兴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多人次读)

5.说读结合,入境入情。

a、大家是怎么放风筝的?出示填空

b、再读,注意填进去的字,把怎么放的告诉同桌。 c、风筝越飞越高,你们在快活地喊叫着什么,叫给大家听听。

6.感情朗读:带着高兴、喜悦的心情读课文。 当堂作业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b、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或经验介绍给大家?

2.书写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以读为凭,读中悟情 1.自读课文第4节,把喜欢读的语句多读几遍(可以采用赛读、评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读)。

2.仔细品读,体味心情。

a、反复诵读第1.2句,在读、评中体会“我们”高兴的心情,指导学生带着这种感情读好。

b、引读过渡,设臵情境:(师引)忽然吹来一阵风,线(生读)正当大家玩得高兴,风筝却被风吹走了,这时,你会想些什么呀?做些什么呀?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相机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c、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体验到的着急、担心、期望的心情读好感情变化部分。

3.抓住情感积淀,学好“找风筝”。

a、设臵情景:自己心爱的风筝飞走了,赶紧去找一找吧,你想到什么地方去找?

b、细读体味:请学生朗读课文,问问:“你”是怎么找的,找到了吗?心情怎样?并指导读好课文,在读文体会过程中,可以抓住一些词来评点促读,如“四处寻找、半个下午、垂头丧气……”等读出失望的心情,“说不定、继续寻找”等读出希望找到的心情,在此中间,还可用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垂头丧气”。

朗读启发,拓展活动

1.在玩风筝的过程中,真是有欢喜也有担忧、有希望也有失望、有欢笑也有眼泪,同学们能把这些不同心情的句子好好地读给同桌听听吗?

2.同学们,你们玩过哪些有趣的游戏、活动,有没有像这一群小朋友一样的体会,能不能说给大家听听。

课堂练习

1.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可以是几句话)(上面两个作业可以任选其一)。

3.有时间把同学写的交流一下。 《风筝》教学设计三

重庆市九龙坡区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适用性研究课题组

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4.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课前准备

1.寻找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片段,有条件地可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师巡视,了解学情)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勾下来、写下来。(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

a、我们精心的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b、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教法: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

(5)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5)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a、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b、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小组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注:“拼”“村”“丧”的读音需特别注意,磨的读音:二声(摩擦)、四声(磨面);坊的读音:一声(牌坊)、二声(作坊)。

2.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注:“村”可与“材”进行比较记忆,“丧”的下面部分没有一撇。

3.练习书写生字。

五、课堂练习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读出感情。

2.作者在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用一个词概括。

二、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5.6.7.8自然段

(1)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2)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四、课堂练习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

第二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第10课风筝教学设计

第10课 《风筝》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及相关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件礼物,希望你们能喜欢。〔课件出示:谜面猜猜看,它是什么?〕你们了解风筝吗?(课件出示:资料袋)你们放过风筝吗?我们一起来说说放风筝的事吧。

2、自己放风筝很有趣,但是看别人放风筝也很有趣,刚才大家都说放过风筝,那么有谁做过风筝吗?

3、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件出示:第十课《风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风筝带给我们的快乐吧。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自学的时候,除了要把生字,词语的语音读准外,还要把课文读正确,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要多读几遍。

2、刚才大家一起自学了的课文,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吧(课件出示:词语表中的词语)。

3、词语虽然不多,但有几个词语特别难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垂头丧气)这个词语特别难读。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4、垂头丧气是什么意思呀。你能做个垂头丧气的样子吗?课文当中写道,同学们找风筝,找了一个下午都没有找到,所以大家只能垂头丧气。

5、还有一个词语(磨坊),一起来读一读。坊要读第二声,磨是个多音字,在这儿要读第四声。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

6、磨坊就是磨面的房子(课件出示:磨坊图)。让我们再把这些词语一起来读一读。

7、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词语,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刚才你们自学课文的时候,有没有碰到过特别难读的句子呢?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第三自然段的第二个句子特别难读。

我觉得“飞筝越飞越高……”这一句也非常难读(课件出示:“飞筝越飞越高……”)。

8、还有哪个句子你觉得比较难读?

第四段的最后一句话(课件出示:句子)。

第五自然段的“我们垂头丧气地……白光”这个长句比较难读(课件出示:“我们垂头丧气地……白光”)。其中有:“垂头丧气,田埂,半沉半浮,半圈儿”这几个词语比较难读。

9、读得真不错,接下来,就让我们把课文连起来开火车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10、这篇课文非常长,但大家都读得很正确,说明大家在自学课文的时候很认真,接下来请大家再读读课文,这回读的时候,请大家边读边想:(课件出示: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11、谁来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12、大家读课文很认真,课文就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这样的顺序来写的。接下来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课件出示:找一找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分别是由哪几个自然段来写的?)

13、课文是怎样来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经过,以及当时我们是怎样的心情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接下来我们还要来写生字呢。

三、学习字词

1、〔课件出示:词语。〕这些词语都是由我们要写的字组成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课件出示:要写的生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你能给生字扩词吗?

四、课堂巩固

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写生字,每个生字在田字格里各写两遍各组两个词,再把词语表中的词语抄写一遍。

五、课后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感受风筝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六、作业。

附板书设计 10 风筝

做风筝 ――→ 放风筝 ――→ 找风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读悟课文,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变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3.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心情的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课件及相关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件出示:第10课《风筝》)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呢?

3、说得非常清楚,课文的确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顺序来写的。

二、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你是从哪儿找到了这个答案?(第一自然段)

2、真好,你真会发现。(打出文字投影:“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师范读了这句话)

3、你们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作者在童年的所有回忆当中情有独衷的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呢?(作者说那是“最大的快乐”。)你体会得真好,请你们自己练习读一读,读出作者对风筝的感情。(学生练习读,教师指名汇报,通过评价来进行感情朗读的指导)

5、这句话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因为我们发现,它还领起了下文。接下来的课文很自然地就记叙了作者他们做风筝和放风筝的情景。

6.、课件出示:你觉得作者在做风筝的过程中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从哪儿可以体会到他的心情?请你再一次默读课文,把你能够体会到作者情感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学生默读,进行标画,练习朗读,反馈交流)

7谁来给大家读一读你体会到作者情感的句子。

8、(出示相关文字投影:“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你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把“精心”换一个词语吗?

9、我们(用心、认真、专心、一心一意)做着的是一只怎样的风筝呢?

10、你读书真细心。

11、课件出示:不是什么都不像吗?怎么又被称作“幸福鸟”呢?(因为在孩子们的眼里,像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种快乐的心情。)

12、看来,我们很容易被这样的一份纯真所感染,课件出示:那么孩子们为什么还要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上面呢?(风筝寄托着他们的憧憬和希望;他们想让自己也跟着风筝飞上蓝天;我们知道人是没有翅膀的,根本不可能飞上天空。但是风筝可以,这也就是说,风筝可以完成孩子们的愿望。)

13、是呀,当我们脚踏大地的时候,我们的心灵却可以像风筝一样飞翔在天空。对于每个人来说,这种心灵的自由与快乐都是最幸福的事情。

14、我注意到这一段当中还有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做个蝴蝶样的吧”,你觉得这句话可能是谁说的?

15、为什么作者没有注明是谁说的呢?(我觉得这句话应该这样说:“是谁说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童年做风筝那美好的一幕已经清晰地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中。)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一份美好与甜蜜再来读这一段〔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16、课件出示:你觉得作者在放风筝的过程中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从哪儿可以体会到他的心情?请你再一次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把你能够体会到作者情感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17、谁来汇报? (1)课件出示:“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喊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a、大家看文中的这个“翩”字,左边是个“扁”,右边是个羽毛的“羽”字,又扁又薄的羽毛飞起来会怎么样呢?你们通常用“翩翩起舞”这个词语形容什么?〔蝴蝶 、孔雀)

b、在作者的眼中,那只什么也不像的风筝就像你们眼中的色彩斑斓的蝴蝶、孔雀一样翩翩起舞。请你再来读一读,感受风筝的飘逸和作者的情怀。

c、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他们究竟是带着怎样地语气或表情说的呢?你能想像得到吗?(惊奇、羡慕)

d、惊奇、羡慕,仅仅是因为我们把风筝放得高吗?你能否尝试着去理解一下它背后的意思。

e、是呀,我们拥有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拥有着那个年龄段独有的天真和快乐,这怎能不让人羡慕呢?请你带着这份孩子们的快乐和村里人的羡慕再来读读这一句吧。

(2)课件出示:“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a、你读得很好,我感受到了风筝飞走时孩子们的焦急。 b、从早晨玩儿到下午,孩子们都不肯停下来,可见他们对风筝的什么?〔迷恋〕。

c、不过是一只很普通的风筝,然而当风筝飞走后却让作者和他的小伙伴怎么样?〔大惊失色、千呼万唤〕,从这两个成语足以看出他们对风筝的什么?(喜爱。)

d、这里面谈到了“大惊失色”“千呼万唤”两个成语,分别该怎样理解呢? (板书:大惊失色,引导学生逐字理解。大:吃惊的程度 惊:吃惊 失:失去 色:颜色 大惊失色:表示因为吃惊而使得脸都变色了。)

e、我们再来看“千呼万唤”这个词语。(板书:千呼万唤)“千”和“万”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呼”和“唤”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千呼万唤”的意思就是——喊了很多遍。

f、从中你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呢?〔着急〕

18、尽管我们千呼万唤,也没有留住风筝。还有谁在接下来的文字中也体会到作者对风筝喜爱呢?(课件出示:“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19、我们都哭了,为了一只怎样的风筝呢?(我们都哭了,为了那只寄托着我们憧憬和希望 的风筝; 为了那只被我们叫做“幸福鸟”的风筝; 为了那只承载着我们理想的风筝;为了那只装满了我们童年快乐的风筝。)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课件出示: 希望 幸福 理想 快乐 童真) 20、这只让我们牵肠挂肚、寄托了我们这么丰富情感的风筝到底有没有找到呢?(出示课件:课文的最后一段:“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21、不管风筝有没有找到,但是这些孩子一定可以找到的是——(课件出示:希望、幸福、理想、快乐和童真。)

22、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你们知道吗?

三、拓展升华

1、小小的一只风筝,牵动着孩子们的心,不管是做风筝,放风筝,还是找风筝,孩子们的心里都充满着憧憬和快乐。相信你们一定很喜欢这篇课文,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遍课文吧〔课件出示:课文朗读〕。你们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把它勾画下来吧。

2、谁来读读自己抄写的句子。

3、同学们,古人留下许多写风筝的古诗,想欣赏一下吗?(课件出示:《村居》,清·高鼎;《放断鹞》,杨韫华„„)

4、同学们,一只小小的风筝唤起了我们诸多的情感。其实不光是高鼎、杨韫华、贾平凹写到了风筝,还有很多艺术作品都是跟风筝有关的。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首歌,歌名叫做《三月三》,我觉得这首歌的歌词和我们今天所学习的这篇课文的内容非常相近,现在请你来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三月三》歌曲〕。

四、课堂练习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五、总结

同学们,学习了课文,大家一定也像课文里的孩子一样喜欢风筝吧。我想:让我们每个人都怀着一颗美好的心,一颗憧憬心,在风筝身上放飞我们的希望和理想吧!

六、作业。

附板书设计 10. 风筝

做风筝 ―― → 憧憬、希望

放风筝 ――→ 快活、拼命地奔跑

找风筝 ―― → 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教学

第三篇:《风筝》《纸船与风筝》《画风筝》教案

篇一:聋校二年级《风筝》教案一:聋校二年级语文12课《风筝》蜈蚣风筝老鹰风筝 蝙蝠风筝

扎风筝 糊风筝 放风筝

于光用竹子做什么?

于光用竹子扎风筝。

蜈蚣风筝是谁扎的?

蜈蚣风筝是肖强扎的。

二:课型:新授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生字词,理解词语含义,学会组词、读句。2:过程方法:通过本科的学习理解词义含义,区别动词与代词。3:情感态度:通过朗读课文并组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能积极参与课外活动。

四:教学重点:理解词语含义,区别动词与代词,组句组词的能力

2五:教学难点:理解词语含义,区别动词与代词。 六:教学方法:问答法、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 七:教学准备:认识生字词,理解词语含义,学会组词、读句。

八:教学过程

1:引导语

同学们我们上课前先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词句,“我喜欢、、、、、、”谁可以用“我喜欢”组一个句子。

2引导学生与本课产生联系

今天我们要学习《风筝》一课,谁能用上节课学过的词组来造句。 3开题

同学们真棒!春天来了,小伙伴们都去干什么了?我们来看看别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吧?

(播放放风筝的视频)并板书今天要掌握的生字词。 提问:他们在干什么?

答:放风筝。

师:那你们知道风筝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播放课件)拿出准备好的风筝,运用直观教学法,配合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理解“扎”

“糊”的意思。

3师:同学们都知道风筝是怎么做的了,那我们来看看于光在做什么? (重点在于区别“什么”“做什么”)为了帮助学生区别,教师可以多出一些这样的例子)

“小女孩在做什么?” “小女孩在拍皮球。”

“小男孩在做什么。”“小男孩在扎风筝。”

“这是什么?” “这是皮球。”

“这是什么?” “这是风筝。

(反复练习几遍,直到教师提问学生能答出来。在换几个问题提出直到学生理解,在进行下个环节)

师:播放课件,“蜈蚣风筝是谁扎的?”

(重点练习学生的组词、读句的能力)

4: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几个生词,还学习了一个句式,我们再来复习一遍。同学们,春天来了,要多到外面活动活动,锻炼身体,多多参加课外活动,我们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好好学习。老师这里有几个风筝,我们下课了,一起去放风筝吧!

九:作业布置

蜈蚣 老鹰 扎 糊 (生字词每个抄写10遍)

篇二:二年级语文上册纸船与风筝教案

教材分析:

《纸船和风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写的。使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自悟、从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格。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的方式,和感人场面。只要我们带着一颗童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去学习课文,就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赌气只能使“裂缝”扩大,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 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课文的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喜欢模仿各种语气、神态、动作进行朗读和表演。学生们能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朗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说在这方面,学生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欲望。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演”中悟。

2、设计多种活动,给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

3、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美性服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1、出示图画: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一手拿折好的纸船,一手拿着风筝。)学生回答:纸船、风筝。

2、师出示课题并板书,20.纸船和风筝

3、指导读课题

二、复习检测

1、读词卡

2、找朋友游戏——连字成词

三、提出问题、合作解疑

1、读课题、质疑、梳理问题。

2、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读1~6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

4、4人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读中感悟。“祝你快乐,祝你幸福。”

1、指读1~6自然段,思考:“板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2、朗读指导,着重指导“乐坏了”、“祝你快乐”、“也乐坏了”、“祝你幸福”读出松鼠和小熊高兴的语气。

3、学生自我评价朗读。

五、合作探究学习第7~9自然段。

教学内容

本课教材,通过写松鼠和小熊在纸船和风筝的帮助下建立友谊,维持友谊,告诉学生友谊需要容忍和谅解去维护。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8个生字,学习课文后“我会读”练习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

3、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本课的知识点。

过程与方法

以友情为话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进入新课。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小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将课文中的故事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而让学生自己感悟友情的可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感受到交朋友和维护友谊的快乐。

2、了解友情在生命中的可贵。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8个生字及课后练习“我会读”中的词语。

2、学习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友情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掌握生字,并能够运用课后词语造句。

1、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2、学习小松鼠和小熊重视友谊的品德,引导学生感悟真挚友谊的可贵。

3、能独立将课文中的故事复述给朋友听。

教学突破

引导学生怎样积极主动的去维护友谊,培养学生勇敢面对问题的精神品质。

教学时间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字词,指导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指导写字,巩固理解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以纸船和风筝为话题,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会折纸船吗?老师这里有一只纸船,可爱吗?谁放过风筝?老师这里有一只风筝,谁能说一说怎样放呢?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和纸船与风筝有关。因为这纸船和风筝,使两个小伙伴建立了友谊,又维护了友谊。你们想知道其中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课《纸船和风筝》。

[板书课题20纸船和风筝]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从1——6自然段是写什么?从7——11自然段是写什么?

[教师相机板书纸船风筝建立友谊维护友谊]

三学习字词

1、学生自学,把不认识的、不理解的字词画下来,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字词的掌握理解情况。

(分析飘荡、漂流的区别)

四、以友情为话题,引入课文学习,朗读感悟。

1、师:刚才同学们朗读了课文。在我们的生活中,友情和亲情一样重要。要建立一段友谊是非常容易的,要维持一段友谊却很不容易了。同学们想一想,每当你们和自己的好朋友闹别扭之后,你们会怎么做呢?

2、老师听了同学们的想法,都非常不错,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课文中的小松鼠和小熊是怎么做的。

3、[出示动画课件]让学生观察,说一说它们两家的位置,欣赏它们美丽的家,并引导

学生读好这一段。

4、谁能说一说它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收到了礼物,它们的心情都会怎样,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课件出示课文两段话(第

3、5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

引导:如果我把这只纸船,再放上松果送给你,[教师拿着纸船、松果走到学生面前],你的心情会怎样?(激动、高兴)谁能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两段话,让大家也跟着快乐?

小松鼠收到的仅仅是一个草莓吗?这风筝和草莓代表着什么?(友谊、祝

福)所以,它们俩都乐了。谁能再读一读,把这快乐也送给大家?

5、师:就是因为这纸船和风筝的缘故,它们成了好朋友。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想象]成了好朋友,它们会在一起做什么?

师:你希望这种美好的日子持续下去吗?可是,正当它们沉浸在欢乐中时,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

[出示课件]想象一下,它们可能为了什么事吵架呢?值得吗?

6、[课件演示它们分开的场面]

师:从此,它们分开了,多么让人痛心啊!——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用课件出示这句话,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验它们痛苦,寂寞的心情]

师:风筝看不到了,纸船也不见了,美好的往事都变成了回忆。读到这里,你的心里会有什么感受?谁能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读这段话?

7、师:小熊和小松鼠的心情也和我们一样,[出示课件,小熊、小松鼠寂寞的日子]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是怎样度过的。

找出有关段落读一读,你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看谁能读出它们寂寞的心情。

篇三:画风筝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依据指导纲要,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让学生熟悉画图功能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对图形进行色彩处理的方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我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结协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绘图工具箱中“取色”“涂色”“喷枪”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对不封闭图形着色的技巧。

难点:引导学生创作出具有丰富内涵的图画、体验与表现。

三、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启发引导式、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引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宽松、和谐、自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愉快的学习,使教学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展示一个美丽的画面,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评价,意识到画面的多姿多彩。教师抓住时机导入本节课内容。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易于感知色彩艳丽的形象、热衷于风筝游戏的心理趋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二)循序渐进,导学达标

(课件出示小卡通××出现说:小朋友,你们能帮助我做以下事情吗?) 出示任务

一、二:

1. 怎样选取我想要的颜色?

该任务设计的目的为了使学生自主学习取色的方法。取色器用法简单,学生很容易完成。

(教师进行指导、评价。由于此项操作简单,教师只需根据学生操作、探究的过程和方式予以表扬、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怎样获取在颜料盒中找不到的色彩?

该任务设计的目的为了使学生自主学习在颜料盒中取色、自定义编辑色彩的方法。学生不易完成的部分教师及时引导、更正、补充。(教师进行指导、评价:小朋友,大家能这么快掌握这项操作,你们真棒!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加油!)(课件出示小卡通××出现说:小朋友,我这有一幅美丽的画,看!谁能自己学习,说说云彩和绿草是怎样画出来的?)出示任务三:

3.探究画面中天空的云彩和地上的绿草是如何画出来的,进而掌握喷枪工具的使用方法。该任务设计目的为了使学生自主学习喷枪的三种用法,对不能完成的部分教师及时更正、

引导、补充。(教师进行指导、评价:小朋友们,你们都能结合自己的体验,去画自己心中的蓝天、白云和草地,说明你们热爱生活,是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课件出示小卡通××出现说:小朋友,你们真聪明,帮助我解决了很多难题,谢谢你们,我这还有几幅美丽的画,看!{展示几幅用本节课知识画出的图片},我相信小朋友们也能画出这么美丽的图片,我们来一次比赛……)

出示任务四:

4.发挥你的想象力,创作一幅图画,用画图工具把你设计的风筝画出来,看谁的画面颜色漂亮,看谁的风筝设计精巧,看谁的风筝在蓝天中飞得最高。可能单独作战,也可能小组合作方式来解决,遇到技术问题可通过小组讨论或向老师求助来解决。

该任务设计目的为了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践、综合应用、探究学习,发展学生创作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5.集体讨论、交流、评价

该环节设计目的为了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实践应用的基础上,能整体理解全课知识点,并迁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培养审美情趣,促进思维,促进学生素质综合提升。

本节课教师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学生能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团体协作,达到掌握操作方法和使用绘图工具的目的。在这一环节中,使用优越有效的评价制度(画得好的学生奖励掌声和红星),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作热情和鉴赏能力,并能够简单叙述创作意图,促进学生深入理解,丰富内涵,陶冶情操。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1. 学生交流心得,互评互助。

学生把收集的风筝图片和大家评选出的漂亮图画保存到我们的资源库里,并把自己的收获记录下来。

2.教师帮助学生输理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知识建构。

(结束语:课件出示小卡通××出现说:小朋友,你们己经能画出美丽的图画,让我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描绘出美丽的明天……)

五、设计理念本节课,

我注重体现以下理念:

1.学科整合。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三大学科,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讲练结合。就本课内容而言,二年级学生非常感兴趣,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

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学生变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愉快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并通过多种学习方式获取信息,掌握操作技能。

第四篇:风筝风筝飞上天(精选)

风筝风筝飞上天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风筝的起源、流派等信息资料,懂得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认识风筝骨架类型特点。

2.初步掌握风筝骨架的扎制方法,学习用对称的方法画轮廓、图案,设计制作一个风筝,尝试掌握放飞风筝的技巧,培养孩子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收集、了解、制作、放飞等活动,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风筝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风筝集艺术、科技、体育于一身,放风筝是春日里一项有意义的体育活动,如果能放飞自己亲手扎制的风筝上天,那是多么有趣高兴的事呀!风筝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长期以来人们就喜欢这项活动,在民间有很多风筝艺人。但现在的学生所放的风筝大多数是自己从市场上买来的,学生喜欢放风筝但不会自己做风筝,对中国的风筝传统艺术了解不多。 本课教材的编写非常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通过各种途径学习风筝的起源、流派、制作方法、图片等信息资料,对中国古老的风筝艺术从知之甚少到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设计制作完成一只风筝,放飞风筝,在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对风筝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一种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学习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本课主要属于“设计应用”范畴。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风筝传统艺术,制作一个左右平衡对称美观的有创意能平稳飞上蓝天的风筝,并放飞上蓝天。

难点:扎制一个左右平衡对称能平稳飞上蓝天的风筝架子,放飞上蓝天的技巧。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图片、实物;准备1米长细竹条3—4根、棉线2卷、桃花纸2张、胶水、美工刀、颜料等材料工具;组织四人合作组。

(教师)准备有关风筝的图片、实物;2—3个已经扎制好的风筝骨架;半成品风筝(已经制作好的,但没有画图的风筝)。 教学过程

1.谈话,了解,分享。

(1)组织学生讨论课本插图《三月三》,并要求学生介绍知道的有关知识。

(2)教师小结:风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结合补充介绍风筝的起源、流派及分类等。 (3)揭示课题:《风筝风筝飞上天》。 2.欣赏,观察,思考。

(1)教师展示风筝实物、图片,学生欣赏并思考:一只完整的风筝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风筝图案有什么特点?在风筝上可以画哪些题材?

(风筝的彩绘可以在蒙面上绘制各种卡通图画、人物绘画等。一种很有创意的绘画是:在蒙面上绘出一个孩子的头部,而长长的尾巴绘成其长长的辫子。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 (2)师生共同小结:风筝的图案色彩鲜艳,一般少用蓝色。 3.示范,尝试,展示。 (1)教师示范制作一只风筝,重点提醒以下要点:

第一步:用小刀(直尺)找准竹片的重心点(骨架的形状设计在保证左右对称平衡的情况下可多加变化)。(图1)

第二步:结要打牢,学习打结方法。(图2)

第三步:糊上去的纸要比架子大一圈(3-4厘米)。(图3) 第四步:待胶水6成干后可以画图案色彩。

(2)小组合作设计制作一只风筝,并取好名字,能力较差的同学可以只做半成品的图画工作。

(3)教师巡回辅导,注意风筝的大小、对称和色彩。 (4)学生展示作品,师生互评并交流创作经验。 4.实践,拓展,升华。

(1)提问:放风筝需要注意什么?(起飞平稳,放的时候要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调整起飞角度)

(2)师生到操场上放飞风筝,感受春天里放风筝的喜悦(时间不够的话可以安排到课外)。 (3)课外要求学生继续了解风筝的发展史及不同区域风筝的制作特点。

四、相关资料 1.风筝的起源。

中国风筝有悠久的历史,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梁武帝时曾利用风筝传信,但未成功。南北朝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没有跌死。唐朝的张丕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这些说明,中国风筝的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

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作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也有人说“风筝”这名字起源于五代,从李邺用纸糊风筝,并在它上面装竹笛开始。 到了宋朝,风筝已有很大发展,品种增加,性能提高,与人民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如《武林日事》中记有“少年郎竞放纸鸯,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线绝者为负”。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中也都有放风筝的场面。明朝画家徐渭写过很多与风筝有关的诗,如“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鸯。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春天。”曹雪芹在《红楼梦》70回中生动地描写了大观园中姐妹们放螃蟹、美人、大鱼、编蝠、凤凰、沙燕等各种风筝的情景。可以说,中国的玩具风筝在这时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从唐宋开始,中国风筝向世界流传,先是朝鲜、日本、马来亚等东南亚国家,然后传到欧洲和美洲等地。在欧洲产业革命形势的影响下,中国的玩具风筝在那里向着飞行器发展,经过英国的凯利、澳大利亚的哈格瑞夫和德国的李林达尔等人,最后在美国由莱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载人成功飞行的飞机。

因此,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2.几种简单风筝骨架图。 (1)蝌蚪风筝。

图1所示为蝌蚪风筝的骨架图及拴线图。这种风筝制作起来非常简单,对材料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按图制作均能达到放飞的目的。该风筝所用竹条骨架只有横竖两根,风筝的制作尺寸一般宽在450毫米左右为宜,太大太小均不适宜。 (2)王字风筝。

王字风筝,由于其骨架形同王字而得名,如图2所示。这种风筝的制作尺寸也不宜过大,宽度在550毫米左右为宜。总共4根竹条组成骨架,骨架竹条尺寸同上边的蝌蚪风筝基本一样,对竹条的制作精度要求不是很严,风筝的飞行稳定同样也是依靠长长的尾巴来平衡的。 (3)八卦风筝。

八卦风筝是传统的中国风筝,在大江南北到处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一般来讲,八卦风筝适宜在风力较大的情况下放飞。放飞的经验表明:风力越大,风筝的放飞角度越大。

八卦风筝得名于风筝的外形,因其为八角而来,因与中国传统的八卦相吻合,故多称为八卦,在绘画上,一般多绘以传统的八卦图形。八卦的骨架由两个正方形的架子组成,一般的正方形骨架大小在500-1000毫米之间。只是两个正方形的。(图3) 3.风筝的种类。

风筝一般是以竹料为骨架,用纸或绢蒙面裱糊,再精心 绘制而成。依照风筝的结构形状,也就是从观赏的角度,风筝按其形状又可以分为六大类,即串式、桶式、板子、硬翅、软翅和自由类。

(1)串式:把数只相同或者不同的风筝像穿糖葫芦似的拴在一根或多根线上放飞的风筝。例如龙头蜈蚣风筝,分头、身、尾三个部分,身子为主体,由若干个圆片形的单体组成,每个圆片就是一个风筝。

(2)桶形:亦称立体风筝,一般采用折叠结构的骨架,由一个或多个圆桶或其他形状的桶组成,如宫灯、花瓶、火箭等。

板子“就是平面板形风筝。升力片就是主体部分,四边有竹条支撑,形状多八角、菱形、正方形、四边形等。

(3)硬翅:这种风筝的翅子是固定的形式,而翅子范围以外的部分造型与骨架结构,则因题材不同而各不相同。它的升力片用上下两根横竹条做成翅的形状,两侧边缘高,中间凹,形成通风道。翅的两端向后倾,使风从翅两端逸出。

(4)软翅:它的升力片是用一根主翅条构成,翅子的下端是软性的,没有依附主条。骨架结构多做成浮雕式,适宜于禽鸟和昆虫风筝。如鹰、蜜蜂、燕子、仙鹤、凤凰、蜻蜓、螳螂、蝉等。

(5)自由类:自由类包括跨种类,运用新技术,吸取外国风筝之长的风筝。跨种类的如“鹊桥会”,把串式、立体、板子等几种方法集于一体;运用新技术的如长120米的串式风筝“梁山一百单八将”、“百鸟朝凤”等,不仅能迎风转动,还能敲锣打鼓、喷烟冒火,“孙悟空”还能在放飞中七十二变。 4.风筝技艺。

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扎、糊、绘、放。简称“四艺”。简单地理解这“四艺”即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但实际上这四字的内涵要广泛得多,几乎包含了全部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内容。 如“扎”包括:选、劈、弯、削、接。 “糊”包括:选、裁、糊、边、校。 “绘”包括:色、底、描、染、修。 “放”包括:风、线、放、调、收。

五、教学反思

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在上这堂四年级《风筝风筝飞上天》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主动参与,和老师一起分析制作风筝的方法、注意点。学生相互研究、说一说、做一做和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了几种自己的制作方法,同学们创作出内容丰富新颖、色彩鲜艳的作品。同时我在这堂课中也发现,自己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应当增加一些趣味性,提高自己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从而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

虽然学生做出来的风筝好多都放不上天,但是我认为风筝的制作过程是快乐的。学生感受的了集体、小组合作的乐趣也认识到了集体合作的重要性和好处。即使在放风筝时,有些学生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但是我相信他们回去一定会去细查原因、总结经验。在下一次制作时候一定会成功的。

第五篇:中国风筝及各地风筝特点

风筝初名“纸鸢”,又名“风鸢”、“纸鹞”、“风鹞”、“纸鸦”等,是起源于中国而遍及于世界各地的玩具之一。它不但是孩子们的宠物,也深受成年人的喜爱;它不单是玩具,还是精美的工艺品。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在日本、美国、新加坡、法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放风筝还成为近年来颇为流行的体育项目,几乎每年都要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地区性或国际性的风筝赛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北京、潍坊等地也举办了几届规模盛大的国际风筝节,很多国际友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展示他们精心制作的风筝作品和他们精湛的放飞技艺。因而风筝还含有友谊、和平等美好的内容。

风筝由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

风筝在竹篾等的骨架上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风筝源于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子为木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风筝源于春秋时期,至今已有 2000多年。相传“墨子为木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 “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当今,中国放风筝活动,在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发展经济和旅游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风筝是世界上最早的重于空气的飞行器。本质上风筝的飞行原理和现代飞机很相似,绳子的拉力,使其与空气产生相对运动,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

在一些国家的博物馆中至今还展示有中国风筝,如美国国家博物馆中的一块牌子醒目的写着:“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英国博物馆也把中国的风筝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据史料记载,中国的风筝大约在14世纪传入欧洲,这对后来的滑翔机和飞机的发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各地区

1、北京风筝

北京风筝的艺术造型大体有七种:

扎燕--又名京燕,是北京创制出来的。它又分胖、瘦扎燕和雏燕三种。 硬翅--又叫"米"字,因骨架结构似"米"字而得名。一般做成孙悟空、钟馗或者花篮。

软翅--大多是立体仿形的。如蜓蜒、凤凰、鹰、蝴蝶、螃蟹、孔雀等。 对燕--又叫担子,一根竹担起两只风筝。一般做的是燕子、蝴蝶、鸽子,放飞起来,双双追逐,初期如生。

拍子--分软、硬拍子,很像块平板。做成八角、菱形或者瓢虫形象。这类风筝必须拖个长长的尾巴或穗子,其它.几类风筝则不须带尾。 串儿--蜈蚣或龙形风筝。 筒儿--宫灯、水桶形状的风筝。

北京风筝至今保持着骨架精巧、彩绘严谨、雍容华贵、观赏价值较高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北京风筝的代表是:曹氏风筝、金氏风筝、哈氏风筝。北京风筝近几年发展很快,新秀辈出。

2、潍坊风筝

潍坊风筝在漫长岁月的发展过程中,以其独特的艺术个性,代代相传,和京式风筝、津式风筝交相辉映、鼎足而立,并在题材、造型、绘画等方面有所创新。

潍坊风筝具有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和生动的气韵,扎制博采众家之长,特别在风筝的造型结构和绘画色彩上,把制作木版年画的工艺移植到风筝上,把国画的传统技法,运用到风筝的绘制上,形成了造型优美、扎工精细、色彩艳丽的独特风格,成为中国风筝的一个重要流派。

潍坊风筝的艺术造型特点和风格:选材讲究、造型优美、扎糊精巧、形象生动、绘画艳丽、品种繁多、起飞灵活。 在中国的风筝家族中,潍坊风筝历史悠久,题材丰富、广博。以其材料的奇特选用,设计的夸张变形,画工的年画技法,以及放飞的巧用力学原理,构成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神韵,蜚声古今中外。

3、天津风筝

天津风筝的代表是魏元泰,人称"风筝魏"。他以风筝造型、图案彩绘、放飞技巧的不断创新而著称。他博采众长,技艺精湛,在风筝上打眼、扣挥、扎结,用锡焊铜箍衔接风筝骨架的首、身、翼、层,数丈长的风筝能折叠装进一尺大小的盒子或纸袋,携带方便。他制作的蝴蝶风筝在空中可以自动调换位置,飞机风筝能撒传单,小鹰风筝能两翅扇动,两眼启闭。1915年2月20日,魏元泰扎制的14只风筝.在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凿成而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风筝魏"以巧夺天工的构思,奇特的扎制技术,美观的色泽而获得国际天津风筝的特色突出表现在骨架扎绑技巧和图案色彩方面。风筝造型在传统的基础上,别出新意,其构思与绘画令人耳目一新。"风筝魏"曾设计制作出一种风答甩降落伞的装置,技巧很高,但制作较简单。用直径10毫米左右的软质芦苇管或硬草板纸做成直形筒子,套于风筝线上,装一钢丝弯成的、直径1毫米左右的钩子,小降落伞挂在钩柄上,放飞时,风吹降落伞打开,带动装置沿着风筝线上行。在离风筝1米处,固定的横棒铜丝与钩柄接触即向后退,使钩子脱落,五彩的降落伞便满天飞舞了。后来,他的弟子又创作了"弦上飞"、"鸟鸣式"等各种新式样的风筝。

4、南通风筝

南通风筝的艺术风格可以概括为:简朴的造型、高低音交响的哨笛装置和富丽典雅的工笔彩绘。南通风筝的基本样式可以分为"板鹞式"与"活鹞"。

南通风筝最具有特色的是它的音响装置,在风筝上,成排成行的装有各种大小不同的哨笛,数目从一百到三百只不等。南通风筝被称为"空中交响乐"。

5、江南风筝

南京风筝的代表作是木版印刷的传统风筝"双鱼"和"路鹰"。

江南许多地方,灯节一"落灯"(过了农历正月十八),风筝就陆续升天了。清明、重阳节前后是放风筝的高潮。江南风筝名目繁多,样式各异。软翅小型风筝到处可见,闽南一带最简单的是"瓦刀"块,方方的一片。广东阳江县扎制的一种"灵芝"风筝,高三米,顶架铜弦巨弓。在高空受风鸣响,声传十余里,深受人们喜爱。还有一种名叫"崖鹰"的风筝,可以在一条线上同时放飞三只。飞翔时两只在上,一只在下,轮番调换位置,忽上忽下,动作优美,据说曾经引得林中栖息的鸟类误以为同类招唤而赶来合群嬉游。阳江的"娱蚁"风筝,独具一式,头部是联蚁的写实形状,最长可达一百五十节,总长十余丈,腾空后如长蛇飞舞,栩栩如生。

6、 台湾风筝

台湾风筝的造型特点:强调特征、概括简化、夸张变形。

台湾风筝以软翅造型见长。一类是取自然物体的部分美妙线条构成风筝的形状,另一类是模拟自然物的形状构成风筝。主要有陀螺、龙、八角、中国城、老鹰、蝴蝶、蜻蜓、金鱼挑、双鱼、海燕、七星、海鸥、宫灯、飞虎、蜈蚣、大蝴蝶、大彩蝶等21个品种。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风筝范文】相关文章:

风筝魏风筝范文05-19

风筝板范文05-15

小风筝范文05-15

风筝工艺范文05-16

风筝课文范文05-16

风筝机构范文05-16

风筝意向范文05-16

美术风筝范文05-17

手工风筝范文05-17

风筝会范文05-15

上一篇:睿骋cc范文下一篇:铸忠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