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府工作报告范文

2022-06-19

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根据自身的需求,编写出格式正确、逻辑合理的报告,已经成为生活与学习的常见流程。该怎么样写出适合自身工作实际的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政府工作报告范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县政府工作报告范文

安龙县政府工作报告

县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

文件之18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3月15日在安龙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县长 邓修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安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过去五年,是我县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五年,是在应对挑战、经受考验中夺取新胜利、谱写新篇章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效最好、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五年来,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难得机遇,积极应对百年不遇雪凝灾害、特重旱灾和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和挑战,按照“实施五轮驱动,实现五县目标”发展战略,团结和依靠全县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

成,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都迈上了新台阶。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十一五”时期,全县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势头,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完成38.06亿元,比上年增长19.97%,是“十五”期末的2.63倍,年均增长2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5亿元,年均增长10.85%;第二产业增加值13.91亿元,年均增长26.04%;第三产业增加值16.10亿元,年均增长24.97%。人均生产总值

„注释1‟

达到1360美元,我县进入了人均生产总值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过渡的重要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步入加速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明显增强。财政总收入完成4.71亿元,比上年增长15.67%,是“十五”期末的2.60倍,净增29045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6.66%,是“十五”期末的2.42倍,净增11775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17亿元,比上年增长69.50%,是“十五”期末的3.64倍,年均增长29.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亿元,比上年增长24.22%,是“十五”期末的2.45倍。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328元,是“十五”期末的1.80倍,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3060元,是“十五”期末的1.74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40.53亿元和12.18亿元,分别是“十五”期末的3.47倍和1.74倍,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2.53亿元,是“十五”期末的2.90倍。

二、新型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坚持把培育和壮大新型工业作为重点来抓,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32.1亿元,是“十五”期末的3.48倍,年均增长28.34%,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提高到70%以上。引进全国500强企业河南煤化集团投资贵州金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组建安龙县金宏新型

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建成年产27万吨电石、12万吨聚氯乙烯、10万吨烧碱和日产1200吨熟料“三废”利用水泥项目,五年累计生产电石60.5万吨、聚氯乙烯19.4万吨、烧碱20.6万吨,填补了贵州省聚氯乙烯生产领域的空白,启动金宏化工PVC管材生产线和物流贸易基地建设,初步形成了上下游配套的重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抓好煤炭等矿产资源管理,建成煤矿双回路供电工程、瓦斯监测监控系统联网工程和煤炭税费远程电子监控系统,完成煤炭资源整合,大力实施淘汰落后产能,煤炭工业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五年累计生产原煤784万吨,是“十五”时期的1.79倍,实现煤炭税费75058万元,是“十五”时期的5.13倍,净增60429万元。冶金、电力、贵州木纹石等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累计生产水泥58.16万吨,铁合金21.15万吨,初步形成了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工业体系。完成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轻工业园区„注释3‟

„注释 2‟

、和石材工业园区

„注释 4‟

规划并启动实施,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被州委、州政府确定为全州唯一的州级工业园区,搭建了工业腾飞的载体和平台。积极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实现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20.5%,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0.2 %和3.3 %。

三、“三农”工作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应对百年不遇雪凝灾害和百年不遇特重旱灾,大力推进科技兴农,狠抓良种普及和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运用,2010年大旱之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9.17万吨,比“十五”期末增长8.61%,实现连续7年粮食增产。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规划建设“100万亩八大优质农产基地”

„注释6‟

„注释5‟

在2005年基础上分别减少

,种植烤烟3.64万亩,烟叶收购突破10万担大关,是“十五”期末的3.03倍,烟农收入达7303万元,是“十五”期末的4.17倍;种植优质稻10万亩、油菜7万亩、

蔬菜6.5万亩、中药材0.3万亩、茶叶0.5万亩,金银花种植面积达15.2万亩、经果林达7.5万亩;畜牧水产业初显成效,新增牧草种植5.6万亩,实施优质肉牛基地、种草养羊等项目,万峰湖水产养殖区被评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威尔牧业公司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顺利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取得实效,农村低收入人口由“十五”期末的9.63万人减少到6.28万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治理坡地过度开垦、石漠化治理、“珠防”、退耕还林(含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四沿”绿化末提高5.78个百分点。

四、以旅游物流为主的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经济活力不断增强 加快旅游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安龙博物馆及停车场、招堤广场、招堤游览步道和天榜山游览步道,扩建了招堤“十里荷花”景区,修缮明十八先生墓、兴义府试院和袁祖铭故居等历史人文景观,开通招堤景区旅游观光车。进一步加强景区管理,理顺旅游景区管理体制,颁布实施了《安龙县古城区管理暂行办法》和《安龙县招堤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成功举办“荷都三十年”——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暨第四届荷花节、全省旅游景区(点)小节目文艺汇演和两届荷花笔会,成立全省首个县级黔剧团——贵州省安龙县黔剧艺术团,编排了一批反映安龙深厚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的精品节目。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从“十五”期末不足10家发展到100余家。招堤景区获评“贵州省十大魅力旅游景区”,安龙获评“中国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地”、“中国最美的小城(五十佳)”、“中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的小城”,“南明之都,荷香之城”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进一步提升,2010年旅游人数达3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6540万元,分别是“十五”期末的2.24倍和2.09倍。

„注释7‟

等工作顺利推进。201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5.78%,比“十五”期

大力推进物流现代化,编制完成《安龙县物流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启动实施,动工建设总投资1.3亿元的物流园区一期路网,已有多家企业申请入驻园区谋发展。

五、项目建设卓有成效,投资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的重要抓手,着力实施好各类项目,实现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十一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五年累计完成投资70.2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16倍,净增48.26亿元。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组织实施“一二八”路网工程„注释8‟,积极配合汕昆高速公路建设,安兴、安贞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实施“乡乡通油路”工程143公里,建成农村公路922.2公里,全县通车里程达2330公里,建成安龙县汽车站和龙广、万峰湖、德卧、龙山4个乡镇汽车站并投入使用。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柘仑水库扩建工程,启动平桥水库前期工作,实施9座病险水库治理,农村饮水安全、烟水配套、兴中灌区渠系配套等重点工程扎实推进,治理水土流失97平方公里,水利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抓好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以500KV金州变电站为中心枢纽,以220KV安龙变电站、荷城变电站为主网架,以110KV官桥、德卧、鲁沟、百岩变电站为支撑,以12个35KV变电站为环网的供电网络,切实保障产业发展和城乡居民用电。不断完善通信基础设施,实现通信网络村村通,固定电话用户达2.4万户、移动通信用户达24.7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达1万余户。实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135个,新增耕地3.28万亩,实现耕地占补有余,为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提供了用地保障。按照“撤县设市”目标进行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安龙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兴义府试院环境整治规划和北门坡历史街区修复整治规划编制,实施北门坡历史街区修复整治工程;西城区开发取得重大进展,以开发大道、晒纳路、南横一路、迎宾路一期

为主的西城区骨干路网基本形成,新汽车站站前商贸区、供电大楼、烟草大楼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启动西城区开发大道延伸线、西环安臵点路网、桑家院开发大道和县城垃圾填埋场等项目建设;建成城东、城西两个污水处理厂,全面实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以盛世龙城、金荷名都、西龙花园、泓福小区等为主的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十一五”时期商品房开发面积达48.59万平方米,是“十五”时期的9.24倍;积极推进小城镇开发建设,普坪、笃山、钱相等小城镇建设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期末城镇化率达31%,比“十五”期末提高10个百分点。

六、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制度“废改立”工作成效显著。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启动国库集中支付,全面推行部门综合预算制度,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草原勘界确权工作基本完成。建立和完善土地、矿产资源收购储备制度。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效果明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扶持力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五年引进资金15.56亿元,拉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七、事关民生的突出问题逐步解决,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高度关注民生,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面取消延续了2600余年的农业税,五年累计发放各类惠农补贴补助资金2.2亿元,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通过积极争取,成功进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试点县。切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十一五”时期新增城镇就业601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2%以内。建立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

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体系,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088人、39084人、6180人、18963人、9600人。组织实施农村低保提标扩面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十一五”期末,共有60802名城乡困难群众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投入救灾救济资金1744.13万元,是“十五”时期的3.5倍,救济灾民12.92万人(次)。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整县推进工程、廉租住房等民生工程建设,兑现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4633万元,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213万元,切实改善城乡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大力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启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严格执行住院分娩限价政策,全县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89.75%,累计救助资金247万元;新建安龙县计划生育妇幼保健院业务大楼、5个乡镇计划生育妇幼保健站和16个乡镇卫生院,规范性县医院建设进展顺利;公共卫生、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助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顺利开展,全县参合农民达38.94万人,参合率95.02%,累计报销资金8790.77万元,惠及149.93万人(次)。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狠抓安全生产监管,全面开展“三项行动”、“三项建设”,切实落实“两个责任主体”

„注释9‟

的责任,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臵机制,制定和完善各种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应对和处臵各类突发事件。成功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十有县”

„注释10‟

创建工作,成为全州唯一的县级地质灾害防治“十有县”。认真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扎实推进依法治县。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禁毒工作,创建“平安安龙”和“无毒县”工作取得实效。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信访维稳工作,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稳步推进“和谐矿区、和谐库区、和谐工区、和谐社区、和谐村寨”建设,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八、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两基”顺利通过“国检”,安龙一中成功申办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新改扩建99所中小学,建成31所寄宿制学校,完成安龙教育园区

„注释11‟

规划编制并启动实施,办学条件极大改善;职业教育取得新进展,“普职并举”办学模式受到省、州肯定并在全州推广;大力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师资队伍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五年输送大中专学生9091人;认真落实“两免一补”

„注释12‟

政策,真正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读书不花钱,住校有补助”。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建成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站和1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县图书馆和87个农家书屋,成功申报6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十一五”期末,人口出生率13.9‰,人口自然增长率7.1‰,成功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断加强,建成“荷都安龙”门户网站,开通电子政务网络,创办“安龙县人民政府公报”。民族、宗教、监察、统计、审计、工商、质监、药监、物价、科技、气象、商会、残联、红十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妇女儿童、外事侨务、拥军优属、人民防空、国防教育、智力支边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体育健身、档案、邮政、通信、保密、老龄、供销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全县上下团结拼搏、排难而进、奋勇争先的五年,是在西部大开发中攻坚克难、打好发展基础阔步前进的五年,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群众得到最多实惠的五年。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第一,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解放思想是一个地区快速发展、跨越发展的先决条件,我们五年来取得的成就,没有思想上的解放,没有奋发有为的精神,没有雷厉风行、求真务实的态度,是不可能取得这样

的成就的。当前,在周边县市迅速发展的区域经济竞争格局下,我县加快发展、奋力赶超的任务十分紧迫,形势逼人,我们已没有退路,只能背水一战,必须把解放思想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大胆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永不停滞,永不僵化,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实现国民经济“增比、进位和突破”。第二,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产业。要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就必须有大产业、大项目来支撑。当前我县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必须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省委、省政府提出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的机遇,把新型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切实抓好,从而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第三,必须坚持开放带动。开放才能带来活力,只有积极引进投资,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才能迅速壮大经济总量,激活资本市场,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第四,必须把提高人民的幸福水平作为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根本目标。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用在为人民群众创造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上,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各位代表!“十一五”奋斗历程极其艰辛,发展成就鼓舞人心。这是全县人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奋力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共同参与、通力合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向离退休老同志、工商联、人民团体,向驻县人民解放军、武警和消防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公安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县建设和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十一五”时期的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速度慢。二是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发展不协调,农业基础薄弱,农村贫困程度深。三是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与市场经济和跨越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对外开放不足,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四是少数干部还存在懒、庸、散等问题,部分部门办事效率不高,发展软环境不优,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更是抢抓发展机遇、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时期。面向未来,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着眼长远,统筹谋划,乘势而上,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高举“发展、团结、奋斗”三面旗帜,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紧紧围绕“实施五轮驱动,实现五县目标”发展战略,以解放思想和扩大开放为动力,以项目建设和扩大投资为抓手,以发展新型工业和加快城镇化进程为着力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22%以上,力争突破12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

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优化为13∶50∶37左右;财政总收入达12亿元,力争实现14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3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有较大提高,基本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体系,力争将我县建成西江上游经济区能源和原材料深加工基地,黔、桂两省区结合部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融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优美高原水乡风光和浓郁民族风情为一体的优秀旅游目的地,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最佳人居环境。

《安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用大量篇幅对“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主要任务和对策措施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这次会议审议通过后,我们将认真组织实施。今后五年,要着力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发展新突破

坚持把推进工业强县战略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轻工业园区、石材工业园区的平台和载体作用,以大思路、大气魄做大工业园区,以大项目、大手笔推动园区经济大发展,以新理念、新举措奋力实现园区经济新突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围绕园区功能定位狠抓产业项目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以化工、冶金、建材、制造等产业为主,同时将煤化工、动力车间、科研合作项目、东部产业转移项目规划到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内建设,力争到2015年建成年产60万吨电石、40万吨聚氯乙烯、32万吨烧碱、20万吨管材型材、200万吨“三废”利用水泥项目和动力车间,建成100万吨危化物品转运货场

及库容5万立方米的中石油成品油库,加强与广东广隆集团合作,力争启动煤电铝一体化项目建设,实现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年产值80亿元以上,积极创造条件申报省级工业园区。轻工业园区突出发展以小商品生产、食品生产、加工贸易等为主的轻工业,加大土特产品开发生产力度,实现土特产生产加工产业化。石材工业园区重点打造以石材产业为支撑,以装饰材料、工艺品及新型建材为主的石材产业聚集区,承载全县、全州乃至全省的石材加工与集散,做强做优“贵州木纹”石材品牌。通过抓大产业、大项目,把园区打造成上下游产业配套、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同时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大力发展煤炭、电力、冶金等传统支柱产业,建成8对以上年产30万吨规模矿井,力争建成1至2对年产60万吨规模矿井,积极支持企业打造百万吨级矿井,到2015年实现原煤产量500万吨以上,机制焦年产能120万吨以上,铁合金年产能20万吨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到2015年达到12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左右,占GDP的比重提升到45%以上。

二、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

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推动城乡统筹、共同繁荣。按照“撤县设市”要求,完成“撤镇设办”、“撤乡设镇”工作,着力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带动城镇规模扩大和布局优化。进一步健全城镇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到2015年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0%以上,县城绿地覆盖率达32%以上。增强城镇经营意识,着力实施以西城区为重点的城镇开发,提升城镇品位,促进城镇发展。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努力营造适宜居住、适宜创业、功能齐备、富有特色的城镇环境。“十二五”时期城镇化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到2015年达40%以上,城镇总人口达到20万人左右,实现“撤县设市”目标。

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推动“三农”工作迈出新步伐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建成“100万亩八大优质农产基地”,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加大农产品市场建设力度,建成县大型区域性农产品交易中心、畜产品交易市场、中药材交易市场、万峰湖水产交易市场等商品流通市场,打造面向两广的农产品集散地,形成生产--流通配套发展的农业产业。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推进乌蒙山区扶贫开发的政策机遇,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十二五”时期,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0.9%以上,到2015年达到20万吨;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3%左右,到2015年达到23.2亿元,农村低收入人口减少3万人。

四、大力推进旅游市场化,推动旅游事业迈上新台阶 以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为核心,以建成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为奋斗目标,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做好文物古迹的保护、修缮和恢复工作,全力打造“南明之都,荷香之城”旅游文化品牌。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加强与周边著名旅游景区合作,形成开放式的旅游网络。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切实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力争“十二五”期末,旅游人数达100万人次以上,综合收入3亿元以上。

五、大力推进物流现代化,推动物流产业新发展

充分发挥我县交通区位优势,以打造黔、滇、桂经济区重要物流节点,黔西南州南下两广、连接北部湾经济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重要物流枢纽为目标,大力推进物流园区建设。把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与物流现代化紧密结合,抓好三大工业园区、“100万亩八大优质农产基地”与物流园区规划的科学衔接,按规划在铁路和高速公路沿线、交通运输重要节点和工业园区周边配套建设一批商品批发市场,形成工

业、农产、物流相配套,生产、经营、流通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

六、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环境质量新提高 大力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草)、“珠防”等工程,力争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50%左右。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能耗物耗和生产成本,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范围内。积极争取中石油昆仑公司中缅天然气管道在县境内增设支线管道和分输站,在城镇居民、商业、工业等方面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加大环境执法和对矿山企业的监管力度,抓好矿山生态治理与植被恢复。

七、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开创和谐安龙新局面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范围内,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覆盖面,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面落实国家、省、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十二五”时期实现初步均衡;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加强教育园区建设,努力打造成师资力量强、教育质量高、教学设施优的一流教育高地、人才高地和科教文化核心区。积极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做好信访维稳工作,积极推进“六五”普法,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任务

2011年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起步之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奠基之年、奋进之年,我们将着力于产业发展增总量,着力于项目建设打基础,着力于城镇建设寻突破,着力于招商引资添活力,着力于民生改善促和谐。按照“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今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46.5亿元,比上年增长22%;财政总收入5.64亿元,增长19.8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38亿元,增长18.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亿元,增长20%;城镇化率达33%以上;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848元,增加520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366元,增加1306元;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要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必须始终牢牢把握和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力打造三大工业园区,构建特色工业体系

按照“围绕园区,加速发展,扩大总量,培育产业”的思路,全力推进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轻工业园区、石材工业园区发展,同时大力发展传统支柱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5亿元以上。

(一)围绕园区强基础,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围绕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轻工业园区、石材工业园区规划,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小块起步、滚动发展、开发一片、成功一片、良性循环”的园区开发思路,尽快完成园区征地工作,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共建共享、受益分成”的运行机制,推行BT、BOT、TOT „注释13‟

等项目建管模式,广泛吸引县内外资本参与

15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按功能层次要求规划园区内部地块,做到合

理分布、协同配合,为园区企业搭建坚实的发展平台。以服务企业为中心,以园区招商为重点,以发展经济为目标,组建园区管理机构,出台园区准入条件和管理办法,做到一个机构管理,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切实增强投资者的安全感和投资信心。

(二)围绕产业抓项目,不断培育和壮大园区产业。按照“大园区、大投资、大企业、大项目”的思路,加快推进园区项目建设,培育和壮大园区产业。启动金宏二期年产12万吨聚氯乙烯、10万吨烧碱、日产3200吨熟料“三废”利用水泥项目和2×5.5万千瓦动力车间建设,加快推进金宏化工PVC管材生产线和物流贸易基地建设,构建重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完成20万吨电石、10万吨聚氯乙烯、8万吨烧碱、60万吨水泥生产任务,积极做好煤电铝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抓好轻工业园区道路、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引进各类轻工企业入驻园区,加快发展轻工产业。加强石材开采、销售和监管,做大做强石材产业,实现石材产量4.5万立方米、加工板材30万平方米。

(三)围绕传统支柱产业发展,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立足我县发展实际和产业基础,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着力提升壮大煤炭、冶金、电力等传统支柱产业。进一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引进集团兼并、托管小煤矿,加大焦炭技改扩能力度,做大做强煤炭产业,实现原煤产量260万吨、焦炭6万吨。积极为电力产业搞好协调服务,加快县内小水电站建设,实现小水电站发电3.2亿千瓦时以上,启动龙头大山2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冶金建材生产调度和管理,实现黄金产量250千克、铁合金8万吨、石灰24万吨。

二、坚定不移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以“撤县设市”为目标,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确保全县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不断增强城镇辐射带动能力。

(一)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紧紧围绕“南明之都,荷香之城”的总体定位,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和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完善县城老城区路网和古街、古巷、招堤核心景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完成“撤镇设办”工作,为“撤县设市”奠定基础。按规划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推进城镇建设,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县城东部围绕招堤风景区保护开发、民族风情和观光农业来规划建设,县城中部围绕南明文化、古街、古巷、古民居来规划建设,切实做好北门坡古民居修复工作,县城西部新城区围绕现代化城市来规划建设。各乡镇结合各自交通区位、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特点,打造工贸、物流、旅游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努力形成主题鲜明、互为补充、融为一体的城镇体系。

(二)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大城镇开发建设力度,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启动县城南环线和县城至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城市连接线等城市外部交通网络规划建设。加快西城区开发步伐,建成西城区开发大道延伸线、西环安臵点路网、桑家院开发大道、县城垃圾填埋场、移动公司综合楼、烟草大楼、供电大楼等项目。启动西城区生态景观轴项目

„注释14‟

建设,认真实施城镇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建成盛世龙城、金荷名都二期、泓福小区二期、泓福商业步行街等房地产项目,积极引进实力强的房地产企业到我县实施房地产开发,拉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继续实施老城区道路改造,加快县城水、电、污水管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深入开展“整脏治乱”、“满意在安龙”活动,提高城镇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三)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城镇化步伐。根据《安龙县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

镇落户条件,降低农民进城门槛,简化手续,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大力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职工和有稳定职业的进城务工人员住房难问题。全面完成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有效推进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城乡协调发展。

三、坚定不移抓好“三农”工作,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抓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及时足额发放各项惠农补贴补助资金,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强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落实稳定粮食增产措施,加强优质高产良种的选育与推广使用,提高粮食单产和质量,实现粮食总产量19.38万吨。

(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坚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草权制度配套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探索农村集体和农户以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参与当地开发建设,有序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为农业产业化创造条件。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积极推进“100万亩八大优质农产基地”建设,实现种植烤烟4.4万亩、收购烟叶10万担以上,种植优质稻10万亩、蔬菜7万亩、油菜7万亩,新增金银花种植面积2.5万亩、茶叶1万亩、经果林5000亩的目标。积极发展草地畜牧业,认真组织实施草地生态畜牧科技扶贫种草养畜、易

„注释15‟

工作,盘活存量,做大增量,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产业布局,促进

灾地区草原保护建设等项目,带动全县新增种草1.5万亩,实现生猪存栏24.5万头、大牲畜11.3万头、羊 2.6 万只、家禽95.9万羽、肉类总产量3万吨、水产品产量1万吨的目标。大力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工作。

(三)加大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力度。继续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加快整村推进步伐,坚持实行分类扶持,采取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措施,不断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努力减少农村低收入人口4500人。加快实施石漠化治理,完成治理面积12.67平方公里。继续实施治理坡地过度开垦、退耕还林(含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珠防”工程、“四沿”绿化等生态建设工程,力争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四、坚定不移推进旅游市场化和物流现代化,全力打造“南明之都,荷香之城”旅游文化品牌,促进第三产业繁荣发展

整合全县旅游资源,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力度,推进旅游市场化,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做大做强旅游文化品牌。以招堤景区、南明历史文化为核心,尽快编制完成《安龙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启动实施,按照“12345”旅游工作思路

„注释18‟

„注释16‟

和农产品精深

项目前期加工企业。积极发展甘蔗产业,启动糖纸一体化

„注释17‟

,大力发展人文景观游、休闲度假游、民族风情游,全力打造“南明之都,荷香之城”旅游文化品牌。积极配合参与举办贵州省第六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抓好十里荷花湿地保护,完成兴义府试院修复和周边环境整治、安龙博物馆室内布展和半山亭维修等工程,充实明十八先生墓、兴义府试院陈列内容,挖掘张锳、张之洞父子文化,丰富景区历史文化内涵。进一步挖掘、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积极推进“安龙县黔剧艺术团”市场化运作,加大原生态“布依八音”、古法造纸、古法制香、苗族板凳舞、苗族绝技、狮子锣鼓等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开发力度,力争启动草纸街71号

„注释19‟

修缮恢复。围绕各类景区景点,逐步完善路网、电网、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搞好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包装,切实提高旅游产品的档次和水平,掀起新一轮旅游资源开发热潮。抓好旅游推介宣传,突出“荷都安龙”门户网站外宣作用,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推介活动,进一步提高安龙知名度、美誉度。加强对外协作,按照“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突出重点”的要求,设计和打造特色突出、内容丰富、安全宜人的旅游线路,加强与云南、两广、贵阳等地旅游公司的交流与合作,力争把我县融入全国西部旅游链中。强化旅游管理服务人员培训管理,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

(二)加快发展物流业。组建物流园区管理办公室,加快推进园区征地工作,年内建成物流园区一期路网,配合铁路部门尽快启动危化物品专用货场建设,分期分批实施园区道路、供水、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达到“筑巢引凤”的良好效果。围绕建设“加工中心”引进加工增值型物流企业,围绕建设“分销中心”和“采购中心”引进区域性采购、分销型物流企业,围绕建设“流通中心”引进运输流通型企业入驻园区,积极为园区企业搞好服务,使物流园区成为物流、人流和资金流汇集的“凹地”。大力发展信息咨询、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中介、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

五、坚定不移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

采取超常规措施,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结合国家产业投向,积极策划包装和储备项目,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千方百计争取和实施项目,做到已批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实施项目抓质量,竣工项目抓投产(投用),从根本上改善发展条件,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

供有力支撑。

(一)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抢抓国家编制实施贵州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和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规划的历史机遇,积极做好平桥水库、龙洞水库、高普陇水库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前期工作,着力解决产业发展和城镇用水问题。切实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解决4.5万人饮水安全。实施普坪大鸭溪、德卧小流域治理,力争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1平方公里。继续抓好黔西南州大型灌区安龙工区续建配套项目建设,实施“五小”

„注释20‟

、防洪排涝等水利工程,抓好红旗水库、白利水库等5座病险水库治理,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继续抓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实施土地整治项目48个,完成土地整治27813亩,实现新增耕地10499亩。

(二)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运输网络。积极支持配合汕昆高速公路(安龙段)建设,力争年内建成通车。加大县、乡道路改造,完成大坪至木咱、兴隆至平乐、砂厂坪至坡脚等油路建设,全面完成“乡乡通油路”工程,全县通乡油路里程达156公里。建成汕昆高速安龙连接线和万峰湖库区、平班库区7个便民码头。实施通村公路硬化100公里。启动建设普坪、海子汽车站。积极推进通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试点,形成快速、便捷、高效的公路网络。

(三)加快信息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信息供电网络覆盖面。积极推进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现网络全覆盖,推进“三网” „注释21‟

融合,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提高边远乡村信息网络覆盖率,缩小城乡信息差距。大力推进城乡电网改造,力争启动龙山、龙广110KV输变电工程建设,加快形成安全可靠的城乡电网系统,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电网。

六、坚定不移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增强

21

经济发展活力

认真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意见》和《贵州省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引资的考核及奖惩办法》,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切实解放思想,破除一切束缚招商引资和扩大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规模和经济总量,在加大投资、扩大增量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切实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一)千方百计扩大开放和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扩大开放的中心环节和加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增强对外开放的紧迫感。千方百计扩大开放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泛珠三角、长三角、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合作,积极争取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主动对接县内外企业扩张需求,着力引进优强企业到我县投资,建设一批关联度高、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具有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大项目。建立和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为吸引外来投资者兴办企业、开发项目提供高质量的项目资源。创新招商思路,实现招商引资工作三个提升:招商方式上实现“静--动”提升,由被动坐等项目上门,转变为主动出击,并采取园区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等多种形式,多管齐下开展招商引资;招商领域上实现“散--集”提升,由零散招商上升为紧紧围绕全县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特别是带动性强的重点产业招商;招商项目上实现“点--链”提升,由单个项目招商,上升为产业链的招商。一旦选准招商对象,就要专人负责,贴身跟进,加强联络,搞好服务,做到项目一天不落实,工作一天不放松。严格按照《安龙县招商引资办法》有关规定,实行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领导干部带头推动招商,实施招商绩效考核,重奖为招商引资作出突出贡献的有功人员,形成大招商、广招商、全民招商的新格局,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亿元以上。

22

(二)着力改善投资环境。投资环境是“磁场”,环境好磁引力就强。以开展“三个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着力营造优惠透明的政策环境、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稳定安全的治安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和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营造亲商、重商、敬商、惠商、安商的良好氛围,形成比其他地区更好、更有吸引力的优质投资环境。建立企业专员制度,每个重点企业派驻一名专员,深入企业倾听企业心声,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提供零距离、无缝隙、保姆式、链条式服务,促进企业及时开工、加快建设、按时投产达效。对重点企业的检查和收费,一律实行准入制、预约制和登记制等制度,坚决禁止乱检查、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定期曝光不诚信、行政不作为、执法不公正的典型案例,让企业静下心来谋发展。加强县政务服务中心、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中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侵权投诉中心建设,面向社会全面公开投资申办事项前臵条件、办理流程、审批环节,缩短办事时限,减少审批环节,提高服务水平,为企业建立“绿色通道”。大胆探索利用外资、启动民间资金、盘活存量资产等各种融资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三大工业园区、物流园区要重点加强招商引资,真正成为全县对外开放的先导区和示范区。

(三)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重点扶持成规模、上水平的非公有制企业和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大力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县经济中的比重。搞好协调服务,减轻企业负担,维护企业权益,切实解决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深化政银合作、银企合作,积极争取各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对我县信贷规模给予倾斜。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扩大金融机构覆盖面。

七、坚定不移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力以赴构建和谐安龙,

23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统筹抓,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努力构建和谐安龙。

(一)切实做好保障民生工作。积极争取并实施好省委、省政府部署的“十大民生工程”

„注释22‟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依托三大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和“100万亩八大优质农产基地”,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积极创建创业型城市,实现新增城镇就业1800人。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统筹层次,保险人数分别达到6400人、36000人、6220人、16800人、9600人,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做到应保尽保。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社会慈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积极推进社会福利中心和县城公墓建设前期工作。加快廉租住房和农村危房改造建设进度,年内建成廉租住房392套1.96万平方米,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整县推进工程建设任务,切实解决城乡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继续做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从今年元月起,村(居、社区)常务干部每月报酬由原来的350元提高到700元,翻一番,村级年运转经费由原来的1200元左右提高到10000元。

(二)大力发展公共服务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启动西城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龙山、木咱、龙广、德卧四个乡镇农村公办幼儿园和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周

24

转宿舍建设,建成德卧示范性综合高中;加快教育园区建设步伐,启动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完成园区内小学、省级示范性特色高中、标准化初中、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任务,努力改善办学条件;配合实施好“特岗教师”计划,充实教师队伍;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教育管理,全面提高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快速发展。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县图书馆配套设施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力度,加快建设乡镇调频广播和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强力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认真做好疾病防控、计划免疫、职业病防治、爱国卫生、规范性县医院建设等各项工作,实施好“降消”

„注释23‟

项目,保障妇女儿童身体健康,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进一步抓好“过程管理”和优质服务,大力推进人口计生知识进校园、进厂矿、进社区活动,抓好国家优生监测试点县工作,切实做好国家普惠政策与计生优先优惠政策的协调衔接,打造和谐计生。

(三)努力构建“平安安龙”。进一步加强信访维稳工作,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工作,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管控和帮教。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严厉打击和预防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加大打黑除恶力度,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启动“六五”普法和法治县建设,深入推进“法律七进”

„注释24‟

工作,抓好农村法制建设和法律服务。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狠抓煤矿、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特种设备、校园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保障人民群众

25

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全县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臵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努力形成“社会安定、环境安全、百姓安宁”的和谐局面。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扎实开展拥军优属,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统筹抓好水利水电工程移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监察、审计、编制、统计、物价、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气象、档案、史志、老龄、工商联等工作,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按照“团结、务实、勤奋、高效、廉洁”的要求,以“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

„注释25‟

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一)凝聚发展意志,建设团结政府。坚持用发展凝聚人心、团结同志。把推进发展作为团结协作的共同基础和目标要求,按照既定发展目标和任务,不扯皮,不推诿,不折腾,同心同德,共同奋斗,形成推动科学发展、加速发展的强大合力。建立健全顺畅的沟通交流机制,认真开展交心谈心,注重交流思想,统一认识,增进团结,切实开好民主生活会,深入查找不足,充分交换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促进团结协调,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努力把政府系统建成务实创新、团结和谐、坚强有力的战斗集体。

(二)认真履职,建设勤奋政府。坚持勤奋敬业,大力激发干事创业激情。勤奋敬业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当前我县正面临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保持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奋力拼搏,增比进位。建立创先争优、赶超进位的激励约束机制,对赶超进位成绩突出、走在前列的乡镇和部门予以表彰,

26

对排名位次倒退及排名挂末的,进行约谈和诫勉谈话,严厉查处和曝光消极怠工、不尽责、乱作为以及图休闲、贪享乐、玩风盛的典型案例。工作中增强胆识,敢闯敢试,克服各种陈规陋习,勇于自我突破,只要对发展有利、对百姓有益,就要少猜疑、少争论,敢于任事、敢于攻坚、敢于担责,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去做,用事实、用结果印证所付出的勤奋和努力。

(三)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政府。坚持市场出效率、政府保公平,大力推进机关职能转变。教育和督促干部察民情、办实事、求实效,大兴雷厉风行、敢于负责、踏实干事之风。切实把大力整治以政务环境为主的软环境作为首要任务,严格效能监察,继续推行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以及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过错责任追究制,以严密的制度、严格的管理、严明的纪律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四)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建设法治政府。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推进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法制化和规范化。认真执行“三重一大”制度释26‟

„注,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提高政府决策水平。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县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认真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意见办理工作。

(五)进一步强化效率意识,建设效能政府。坚持效率优先,推进行政效能建设,严肃查处政令不畅、作风漂浮、落实不力等问题,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考核指标体系,开展政府绩效考评,着力解决部分干部醒得早、起得晚、跑得慢和懒、庸、散等问题,努力在全县上下形成人人讲效能、处处抓效能的浓厚氛围。

27

(六)推进廉政建设,建设廉洁政府。坚持勤政廉政,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从严规范从政行为。树立节支就是增收的思想,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肃工作纪律,注重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坚决查处腐败案件,依法严惩腐败分子。进一步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机遇从不会给因循守旧者带来奇迹,挑战常会因锐意进取而创造辉煌,未来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伟大的事业等待我们去拼搏。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依靠全县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奋勇争先,为完成和超额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开创富民强县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28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术语说明

1.人均生产总值:也称作“人均GDP”,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将一个地区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生产总值与这个地区的常住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生产总值。

2.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位于德卧镇、龙广镇、新桥镇,规划面积2342公顷,主导产业为化工、冶金、建材、电力。

3.轻工业园区:位于新安镇,规划面积199.5公顷,以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制品及五金加工为主。

4.石材工业园区:位于笃山乡,规划面积48.56公顷,以生产优质石材为主。

5.化学需氧量:简称COD,是在一定条件下,采用一定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它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由于水中的还原性物质主要是有机物,因此,化学需氧量可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6.100万亩八大优质农产基地:即20万亩烤烟、20万亩金银花、10万亩草地畜牧业、10万亩优质稻、10万亩优质油菜、10万亩经果林、10万亩茶园、10万亩蔬菜基地。

7.“四沿”绿化:指沿公路主干道、沿城镇及周边、沿风景名胜区、沿水源保护区的绿化工作。

8.“一二八”路网工程:即配合搞好一条高速公路 -- 汕昆高速公路建设和两条二级公路 --安(龙)兴(仁)、安(龙)贞(丰)公路改造,抓好八条通乡油路--洒雨至海子、新桥至普坪、大坪至木咱、龙广至万峰湖、兴隆至平乐、砂厂坪至坡脚、王家营至龙山、戈塘至大坝油路建设。

9.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三项建设”、“两个责任主体”:“三项行动”指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三项建设”指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建设,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安全监管监察队伍建设;“两个责任主体” 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监督管理责任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10.地质灾害防治“十有县”:是指国土资源部对县级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体制建设的十项具体要求:一是有组织领导机构;二是有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三是有稳定经费渠道:有专门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预算资金;四是有落实到人的监测体系;五是有国土所负责地质灾害联络员;六是有排查巡查报告决策等制度;七是有宣传画警示牌;八是有地质灾害气象预报;九是有报警简易器材;十是有对相关人员的培训。

11.安龙教育园区:位于新安镇大坪社区,占地面积693亩,包括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省级示范性特色高中、安龙县特殊教育学校、新安镇第六小学、示范性幼儿园等项目。

12.“两免一补”:指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

13. BT、BOT、TOT项目建管模式: BT指项目发起人通过与投资者签订BT合同,由投资者负责项目的建设(包括筹措资金),并在规定时限内将竣工后的项目移交项目发起人,项目发起人根据事先签订的回购协议分期向投资者支付项目总投资并加上合理回报;BOT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TOT指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将已建好项目的一定期限产权和经营权有偿转让给投资人,由其进行运营管理,投资人在约定的时间内通过经营收回全部投资和得到合理的回报,并在合约期满之后,再交回给政府部门或原单位的一种融资方式。

14.西城区生态景观轴项目:西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由绿化、建筑小品、水景、休闲人行步道等园林景观组成的功能分区划分轴线,从行政办公区起,至西城区魏家山止。

15.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 29

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16.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17.糖纸一体化:即通过规模种植甘蔗,精制蔗糖,并用蔗渣造纸,实现资源的循环综合利用。 18.“12345”旅游工作思路: 即抓住“一片花”:突出打造荷花这一品牌;关注“两个人”:永历帝朱由榔和晚清重臣张之洞;做好“三件事”:赏荷避暑、山水怀古、与民共舞;贯通“四大片”:以县城为中心的荷花和历史文化区,北部以笃山为中心的溶洞群、天坑天门等喀斯特精华风景、龙头大山和封闭型河流筏子河等,西南以万峰湖为中心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区,东南的仙鹤坪国家森林公园核心区;迎来“五方客”:贵阳方向的游客集散组合客源,武汉等长江中下游沿线的酷暑地区客源,四川、重庆、云南、两广、香港和东南亚客源。

19.草纸街71号:黔西南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35年4月20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红军领导人长征途中宿住于此。1950年2月5日至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四兵团司令员陈赓、政委宋任穷及滇桂黔边纵在这里会师,召开了著名的“安龙会议”。

20.“五小”工程: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山塘、小水渠。

21.“三网”:以因特网为代表的数字通信网、以电话网为代表的传统电信网和以有线电视为代表的广播电视网。

22. 省委、省政府“十大民生工程”:扶贫脱贫攻坚、就业和创业、劳动者素质提升、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危三棚”(即危房及城市棚户区、国有工矿棚户区、林区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向县乡延伸、农村生活环境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和平安创建工程。

23.“降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

24.“法律七进”:法律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库区。 25.“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三个建设年,指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四帮四促”,帮助基层学习领会精神,促进思想统一;帮助基层理清发展思路,促进科学发展;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增比进位;帮助基层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

26.“三重一大”制度:指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及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的制度。

30

第二篇:富裕县政府工作报告(范文)

调结构 转方式 促发展 全力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实现新跨越

——在中国共产党富裕县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2011年1月20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中国共产党富裕县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省、市委全会精神,总结“十一五”及2010年工作,部署“十二五”及2011年任务,组织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全力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实现新跨越。

下面,根据县委常委会和全委会讨论意见,我代表全委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审议。

一、“十一五”时期的主要工作

过去的五年,是富裕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发展速度最快、成效最好的五年,是城乡变化巨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全县上下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酒城乳乡、齐市卫星城、旅游中转站”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工业立县、牧业强县、招商兴县”战略,统筹兼顾抓全局,集中精力抓重点,千方百计抓落实,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体标志是:

——综合县力明显增强。2010年末,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8.8亿元,同比增长27.6%,是2005年的2倍,年均增长15%。财政总收入实现4.58亿元,同比增长75.5%,是2005年的4倍,年均增长3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实现2.81亿元,同比增长105.6%,是2005年的6倍,年均增长43.3%;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82亿元,同比增长90.8%,是2005年的4.2倍,年均增长3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8亿元,同比增长42.5%,是2005年的5.1倍,年均增长3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亿元,同比增长27.2%,是2005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同比增长20.3%,是2005年的2.1倍,年均增长16.2%;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800元,同比增长51.3%,是2005年的3.4倍,年均增长27.8%。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累计招引内资项目267项、到位资金80.4亿元,外资项目11项、到位资金4,100多万美元,其中超亿元项目17个。2010年招引内资项目69项、到位资金30.2亿元、同比增长35.9%,是2005年的5.5倍,年均增长40.4%;引进外资项目4项、到位资金2,142.5万美元,同比增长145.2%,是2005年的17.3倍,年均增长76.8%。2010年重点建设了国华风电二期、光明松鹤二期、庆丰集团粮食深加工、香港其仕集团水貂养殖、上海光明牛奶集团万头牧场、四季风纸业等15个大项目,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个、总投资23.43亿元。累计争取国家投资27.6亿元,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城区集中供热、廉租住房、齐富堤防达标、尼尔基配套灌区、农村公路改造等一大批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大项目、好项目。

——奶牛产业逐步做强。成功引进了香港明一集团,实施了光明松鹤、明翔乳业二期工程,启动了TMR全混日粮配送和DHI奶牛生产性能测定项目。妥善应对“三聚氰胺”冲击,建立健全了乳制品安全及重大疫情监测、预防和应急处臵机制。实施本级财力补贴,推广优质冻精,后裔质量明显提高。出台牛场建设、贴息购牛专项政策,强力推进规模养殖,200头以上奶牛养殖小区达到20个,逐步实现了由小规模大群体粗放型向大规模大群体集约化转变。2010年,全县奶牛存栏15.1万头,商品奶量30万吨。龙头企业日处理鲜奶能力达1,400吨,乳业税金突破7,000万元。

——工业经济提速明显。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6户,比2005年增加16户,实现总产值35.8亿元、增加值12.8亿元、税金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9.5%、61%和151.1%,分别是2005年的3.3倍、4倍和3.6倍,年均分别增长27.1%、32.1%和29.5%。规划工业园区35平方公里,累计投入1.5亿元,建设了食品产业园,规划了塔哈综合产业园,启动了新兴产业园,规范了中小企业园,项目吸引力和承载力不断提高,并纳入哈大齐工业走廊总体规划。园区已入驻企业33户,投产13户,累计实现总产值14亿元,税金突破1亿元。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2010年,农业总产值实现23.9亿元,同比增长19.3%,是2005年的2.1倍,年均增长16.1%。土地规模经营面积6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0.9%,粮食产量突破60万吨。累计建设标准化除涝小区270处,打抗旱机电井1,823眼,改续建万亩以上灌区7处,整修提水站8座。争取并开工建设了富南、富西两个尼尔基配套灌区工程和万亩苜蓿示范基地。开发水田25万亩。争取千万元现代农机合作社21个。累计增加大型拖拉机443台,大型配套农具674台套,收获机械314台,旱田农机作业能力实现了全覆盖。推广科技示范项目54个。累计完成造林12.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12.6%。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规划了10平方公里的行政新区,累计投资近3亿元,完成了水、暖、路、电、讯和路灯、广场及带状公园等配套工程,法院、公安、电业、消防、励志学城等9个单位入驻新区。城市开发与改造步伐明显加快,相继建设了以商品楼、棚改回迁楼、廉租房为主体,以佳合春天、佳合丽景、富运嘉园、万和帝景、信德华府为代表的功能完善的连片住宅小区92.2万平方米。新老城区累计铺装和硬化黑、白色路面49.9万平方米,铺设雨水管线2.8万延长米,安装改造路灯973盏,绿化23.3万平方米,建设文化休闲广场1处,城区绿化覆盖率31%,中心城区楼房集中供热率达到了90%以上。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争取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个、试点村17个,确定县级试点村15个。富路镇全省小城镇建设百镇试点和龙安桥镇富欣村省级示范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十一五”期间,累计硬化农村公路960公里,整修砂石路425公里,安装有线电视1.9万户,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42处、惠及8万人,改造泥草房6,049户、43.5万平方米。争取扶贫资金2,800多万元,对34个村实施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

——民情民生逐步改善。“十一五”期间,是民生改善力度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累计投入民生资金突破11亿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317万元、灵活就业补贴3,711万元,安臵公益性岗位1,426人次,城镇新增就业1.9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5.6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3.4亿元。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7,301万元、大病医疗救助资金1,043万元、五保供养资金1,174万元,投入救灾资金1,545万元。162户企业1.6万多名职工实现并轨,4,789名“五七工”、“家属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职工基本医疗、工伤、生育等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顺利启动。建设了中心敬老院、五保供养中心和爱心护理院,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了50%以上。完成了励志学城

一、二期建设,并启动了三期工程,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农村初中集中到县城、小学集中到乡镇的办学格局。完成了县医院、中医院病房楼建设。新建文体综合馆1处、乡镇综合文化站8个,组建农家书屋29个、社区乡村文化活动场所48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村级站点90个。

——社会形势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平安富裕”创建活动,加大技防力度,健全防控体系,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和“法轮功”邪教组织活动。高度重视群众的合理诉求和切身利益,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组建“三级”综治维稳网络,构建“大调解”新格局,坚持以情接访、依法治访,妥善处臵疑难信访案件,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确保了社会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狠抓了食品、消防、生产和道路交通安全,加大集中检查和专项整治力度,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有效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实施了先锋工程、三联系统工程、素质升级工程和四培养工程。开展了科学发展型领导班子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积极扩大民主,推行公推公选和多元提名机制,确保了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和公信度。90个村级活动场所新建及改(扩)建全部完成,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实现全覆盖。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通过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出台监督和追究办法、推行新提拔干部任前廉政考试和主要领导干部向纪委全委会述廉等措施,强化权力运行监督,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更加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对外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提高。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作用明显增强。武装、统战、工商联、老干部及工、青、妇等工作深入开展。

同志们,回顾过去,历尽艰辛;总结成绩,倍感欣慰。五年来,我们先后荣获国家级卫生县城、全国平安先进县、全国法制宣传先进县、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国劳动力转移示范县、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信息化试点建设省级先进县、省级平安县、全省龙江经济最具活力县、全省环境优美市县、全省创业型城市、全省“双拥”模范县四连冠、全省武装工作先进县、全省老龄工作先进县、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县、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全省教育先进县等殊荣。我们完全有理由自豪地说,“十一五”目标顺利完成,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我们没有辜负组织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

五年的实践,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富裕的发展、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县级四个班子的精诚团结,得益于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顽强拼搏。在此,我代表县委,向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向全县人民,向一切关心和支持富裕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五年的实践,让我们对怎样建设富裕,怎样发展富裕,有了较为深刻理解,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一是必须坚持产业支撑不动摇。加快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立足历届县委全力打造的奶牛产业和以“酒、乳、纸”为代表的轻工食品产业格局,在坚持走龙头牵动、基地带动的产业化发展之路不动摇的同时,加快传统产业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强力推进“酒、乳、纸、风”四大产业集群发展,逐步实现由传统产业独占天下向支柱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转变,产业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二是必须坚持项目建设不动摇。项目是发展的载体。实践证明,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正是我们大力实施了项目牵动战略,向上争取要项目,完善载体聚项目,创新方式招项目,产业升级扩项目,强化领导建项目,优化环境推项目,集中力量上了一批好项目、大项目,推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为未来发展积攒了后劲。

三是必须坚持敢于创新不动摇。思想解放程度决定经济发展速度。没有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和方法的突破,就不可能有经济的快发展和大发展。实践证明,正是由于我们牢固树立“前任未做的敢于做成,前任做成的敢于做大,前任做大的敢于做强”的执政理念,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突破阻力,破解难题,多项工作走在了省、市前列。

四是必须坚持狠抓落实不动摇。不抓落实、抓不好落实,再好的思路都是空谈。实践证明,正是源于我们注重转变作风,提倡求真务实,重实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凡是定了的事,安排的工作,就紧抓不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一切力量资源,敲钟问响,跟踪问效,一本经念到底,一件事抓出头,才有了今天的良好发展局面。

经验必须珍惜,问题更应重视。一是发展基础有待进一步提升。全县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层次较低,支撑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项目还不够多;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现代农业进程缓慢;服务业总量偏小,现代物流、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城镇化水平偏低,基础设施依然比较薄弱。二是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解放。个别乡镇和部门闯劲不足,思想守旧,观念不新,不善于谋发展、解难题,困难面前,畏首畏尾,束手无策,缺乏应有的责任、胆识、信心、气魄和能力,从而导致有些工作长期打不开局面,见不到实效。三是服务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个别部门大局意识淡薄,部门利益至上,没有从根本上服务服从于发展大局;个别干部以个人利益为主,只想权力不想服务,中梗阻、底梗阻现象依然存在;一些部门办事效率不高,办结时限过长,特别是政务服务中心个别成员单位,服务功能不到位,审批权限不下放,致使在较重要事项办理上形同虚设;引项目时社会关切,领导关注,基本可以实现全力推进,但在项目建设中,特别是建成后,不仅主动服务出现缺失,跟踪服务不到位,而且管的多、要的多、检查的多,严重影响以商招商和富裕的发展。上述问题,我们必须认真严肃对待,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和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及今后五年,不仅是推进“十二五”规划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更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改善民情民生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抓机遇,戮力同心抓发展,埋头苦干抓落实,强力推进“四区一带”建设,加快县域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

“十二五”时期的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善民生为目标,紧紧围绕“酒城乳乡、齐市卫星城、旅游中转站”发展定位,认真落实省、市委战略部署,全面实施“四区一带”发展战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发展步伐,提升发展质量,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协调持续、科学跨越发展,努力将富裕打造成经济实力雄厚、特色产业突出、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充满魅力、富有活力、创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型县级城市。

“十二五”时期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9%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6.5%和15%以上。

2011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5亿元,同比增长16%;财政收入力争突破5.3亿元,同比增长1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9亿元,同比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亿元,同比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11,995元和7,627元,同比分别增长12%。

为实现上述目标,2011年要重点在以下八个方面实现新跨越。

(一)加快产业集群,推动规模工业区建设实现新跨越。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必须依托基础,发挥优势,调优结构,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确保到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加值和税金均增长15%以上。通过平台集聚扩规模。以融入齐齐哈尔市“一小时经济圈”为目标,抢抓全省新一轮园区建设契机,通过多元化融资、市场化运作,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承载能力,力争早日进入省级开发区。扩大园区土地储备,食品产业园扩大1.23平方公里、达到2.6平方公里。启动塔哈综合产业园建设,同步规划“一拖”配套产业园,力争年末前实现1平方公里的“三通一平”。通过调整结构扩规模。依托产业基础,加快“酒、乳、纸”三大优势传统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在酒业上,发挥富裕老窖品牌优势,深化合作、提高产能,拓展市场、扩大销售,培育新的效益增长极。同时,也要扶持、规范、壮大福星酒业、传承酒业,促其尽快达产达效,推动酒业集群发展。在乳业上,完善光明松鹤二期,加快明翔二期工程建设,通过政策扶持,资源倾斜,鼓励引导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调优产品结构,提高附加值,促进财政增收。在纸业上,推进晨鸣纸业技改升级,研发高端产品,打造品牌优势,尽快实现扭亏增盈。同时,要扶持四季风纸业尽快做大做强。通过自主创新扩规模。依靠科技进步,实施技术创新,向科技要效益,积极为企业争取项目资金,提供政策扶持,加大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和创建名牌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加快产品升级、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通过优化服务扩规模。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建立绿色服务通道,强化并联审批功能,为推动企业发展和加快项目建设提供服务保证。继续深化政、企、银联谊合作,引导企业健全制度,规范经营,健康发展。

(二)加快提档升级,推动畜牧产业区建设实现新跨越。奶牛业是富裕的优势,是发展的重心。必须强化措施,加快提档,迅速升级。突出养殖规模化。推广家庭牧场、奶牛托养所、奶牛养殖联合体、奶牛养殖小区、大型企业牧场等模式,扩大经营规模,提高质量效益。严格落实《富裕县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管理规范》,通过对达标规模养殖场实施鲜奶收购价格高于场区外8%-12%、吨奶服务费高于场区外50元、必须使用50元以上优质冻精、优先申报中省扶持项目、享受水电优惠等政策措施,保障规模养殖持续稳定发展。到年末,奶牛存栏16.7万头,商品奶量33万吨,提档升级型乡镇奶牛存栏和商品奶量占全县总量的70%以上。突出饲养科学化。重点在企业牧场、规模养殖小区推行系谱建档、防疫灭病、良种应用、机械榨乳、青贮饲料供应、鲜奶交售“六统一”,开展DHI生产性能测定,推广TMR全混日粮配送,以提高奶牛单产,增加养殖收入,确保鲜奶质量。突出管理规范化。借鉴外地经验,探索建立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奶牛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系统,试点先行,健全机制,保证投入,逐步推开,加快生产管理提档升级,率先在全省实现奶牛生产信息化管理。突出监管常态化。切实抓好投入品、奶站、入厂原料奶、产品生产、市场销售等环节监管,对乳品存储实行动态跟踪管理,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切实抓好疫病防控,确保乳品质量安全。探索建立奶价风险补贴基金,当奶业市场低迷或受严重疫情冲击时,适时启动奶价补贴机制,保持奶价相对稳定,维护企农双方利益。同时,要采取切实措施,提高水貂和肉牛养殖的规模与水平,迅速壮大产业基地。

(三)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生态农业区建设实现新跨越。现代农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要创新组织形式,强化物质装备,夯实基础设施,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水利化、农机化、生态化、标准化和科技化水平。稳步抓好粮食生产。紧紧抓住全省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工程契机,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在稳玉米、增水稻、保青贮的基础上,调优种植结构,发展特色种植,保面积,提单产,粮食总产力争突破70万吨。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农机化推动规模化,以规模化带动产业化,采取联合经营、企业带动、家庭农场、股份合作、集体运作、场县共建等形式,引领土地流转,推进规模经营。新建标准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个,力争实现二次分配。今年,全县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要超过耕地总面积的60%,其中旱作农业区所在乡镇要达到70%。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抢抓国家加大水利设施投资机遇,用好用活土地整理项目,重点推进富南、富西灌区建设,同步推进齐富堤防达标和引嫩供水工程。认真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新打抗旱机电井273眼,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46万亩,建设饮水安全工程40处。大力发展水田,新建育秧大棚1,600栋,建设节水灌溉县级核心示范区2处、乡镇示范区8处,新增水稻5万亩,水田面积力争突破30万亩。同时,要积极争取旱田大型喷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水利全覆盖奠定基础。强化农业机械装备。在巩固提高原有21个千万元农机合作社质量效益的同时,落靠建设主体,力争再建大型农机合作社20个,实现水旱田生产机械全覆盖。积极争取购机补贴资金,加大农机购臵补贴力度,加快培育农机大户。巩固平安农机示范县成果,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抓好质量监管,鼓励跨区作业,扩大辐射范围,实现耕作面积和效益最大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狠抓植树造林、沙化治理、草原改良工作,高标准完成造林2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认真实施乌裕尔河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争取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强化农业综合执法,维护农民利益,优化农业发展环境。同时,要强化农技推广应用,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商贸服务区建设实现新跨越。发展商贸服务业既是优化产业结构的现实需要,也是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内在要求。要在着力打造布局科学、设施完善、业态丰富的现代商贸服务体系上狠下功夫,做活第三产业,做大商贸服务区。创新服务业态。在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信息、金融、物流和社区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引进拍卖、典当、中介等服务企业入驻,招商建设高档次知名餐饮、星级酒店、品牌娱乐等服务性企业,大力发展便利连锁店,积极发展特色专卖店。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平台,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使其成为商贸流通信息化的基本载体。优化商服环境。坚持以创建“三优”文明城市为目标,巩固创卫成果,完善体制机制,加大综合投入,集中搞好环境卫生、交通秩序整治,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我们的县城变得更加整洁、文明、靓丽。夯实商服基础。要出台优惠政策,创新举措,强化扶持,建设要素集聚、功能齐全、人气旺盛、繁荣活跃的商贸服务区。通过市场化运作,引进战略投资者,将江东市场改造建设为海华购物中心,加大铁西建材农资市场综合开发力度,规范物流、生资、蔬菜、煤炭等市场秩序,规划辟建适地实用的休闲广场和停车场。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大力推进农村开放式超市建设。加大“新网工程”建设力度,加快农村市场建设步伐。维护商服秩序。以打击制假售假、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为重点,强化市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促进文明经营、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提高服务的档次和品位。要建立健全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依法维护消费者权益。

(五)开发特色旅游,推动文化民俗旅游经济带建设实现新跨越。旅游业是扩大就业、增加税收、展示形象、扩大影响、促进发展的朝阳产业。必须完善规划,挖掘特色,加大投入,夯实基础,突出亮点,打造塞北文化民俗特色旅游精品县区。扩大对外宣传。充分利用民族风情节、东迁节、外埠旅游推介会和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加大对内对外宣传力度,扩大影响,推介富裕。加快景点建设。严格执行规划,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不断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快拿得出、叫得响的旅游景点建设步伐。要立足长远,强化管理,避免以旅游开发为名,破坏环境,抢占资源的现象发生。开发旅游产品。逐步开发以富裕老窖、光明乳业、风力发电为标志的工业游,以博物馆、圆照寺、革命英烈陵园为标志的文化宗教游,以湿地游览、江河垂钓、农业观光为标志的生态游,以达、满、柯和站丁文化为标志的民族民俗风情游,为开展“富裕人游富裕”活动和融入周边城市旅游线路奠定基础。完善配套服务。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六要素,完善配套服务体系,提升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延伸产业链条,注重开发以民族民俗为特色、以酒乳为标志的特色旅游商品。切实做好扎龙公路沿线富裕老窖博物馆的筹建工作。同时,要注重文化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争取把三家子满语、柯尔克孜族东迁故事早日列入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

(六)强化招商引资,推动大项目建设实现新跨越。项目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基。要明确方向,突出重点,以项目大建设推动经济大发展。今年是县委确定的“项目推进年”,要力争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个。围绕上级政策要项目。克服“等、靠”思想,树立“争、抢”意识,围绕市场需求,加强政策研究,掌握投资方向,精心谋划、编制和储备一批新项目,项目库要稳定在200个以上。要掌握第一信息,抓住第一时间,主动跑省进京,搞好对口协调,力争获取更多项目和资金支持。围绕产业升级招项目。树立一切让位于招商、一切方便于招商、一切服从于招商的理念,面向“500强”企业,围绕“酒、乳、纸”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完善招商机制,创新招商方式,突出以商招商、定向招商,通过引大企业,招大客商,培育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升级。完善并实施项目财税分成办法,充分调动乡镇招商引资积极性。围绕新兴产业扩项目。依托资源优势,争取政策支持,加大以风电为代表的“三新”产业建设,加快推进国华风电三期、三峡新能源及华能集团风电等项目建设,招引配套企业,全力打造黑龙江省西部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加大扶持力度,确保香港其仕集团水貂养殖项目如期完工,投产达效,培育发展新的富民产业。围绕基础设施争项目。抢抓“三供两治”和省委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的战略机遇,把城镇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建设作为载体,不断加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包装、争取和建设力度。围绕民生改善上项目。把教育、卫生、文化、廉租房建设及棚户区改造作为重点,积极谋划和建设一批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项目,共享发展成果。

(七)坚持统筹兼顾,推动城乡建设实现新跨越。城乡建设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也是竞争力的核心体现。必须科学规划,统筹兼顾,以创建生态县园林城为目标,切实加快城镇建设步伐。认真搞好规划。组建城建档案馆,探索制定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景观风貌特色规划,完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控详规划及新城区建设规划,并严格执行规划,着眼长远,甘于取舍,着力打造公共绿地、停车场、休闲场所、便民市场等节点,规避城市功能缺失。加快城区建设。坚持“四高”原则,按照“多绿化少硬化”的总体要求,以启动引嫩入城和铁路跨线桥项目为契机,依据新城区建设规划,切实加大园林式新城区建设力度。要抓好中心城区的道路硬化、管网铺设,街路亮化、绿化、美化等市政工程。坚持合理控制、适度开发,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廉租房建设,完成棚户区改造地段7处、30万平方米,泥草房改造2,000户、17万平方米。认真做好“三供两治”工作,加快供水管网改造,推进大热源二期建设,启动压缩天然气工程,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功能品位,增加城市魅力。推进镇村建设。严格执行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全力破解资金、土地等瓶颈问题,按照省市部署,今年重点要抓好“1镇1乡9村”建设。1镇即省级示范镇富路镇,重点是推进滨水花园棚改小区、富贵家园棚改小区、小城镇基础设施及仓储配套物流产业园等建设。1乡即市级试点乡塔哈乡,重点是着力打造“齐市卫星城”和“一小时经济圈”承接点,切实搞好商贸服务区规划,加快新区住宅楼建设,完善道路、管网等附属设施。9村即除富裕镇之外,每乡镇建1个以新型农村社区为标志的区域中心村,重点是建设富路镇大岗子村鑫农嘉园,完善龙安桥镇富欣村配套工程,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活化模式,尽力而为,力求实效。同时,要积极争取项目,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布局。强化城乡管理。坚持建管并重,继续推进城乡管理“三个延伸”,突出抓好城镇清雪、交通秩序和物业管理等工作,不断探索村屯环卫管理长效机制,统筹城乡管理,推进乡风文明。

(八)高度关注民生,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实现新跨越。悠悠万事、民生为大,科学发展、民生为先。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高度重视民生,切实关注民情,心系百姓生活,主动抓大事、办实事、做好事。推进就业再就业。实施创业带就业工程,通过鼓励自主创业,开展就业援助,扩大劳务输出,开发公益岗位,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结构,有效解决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的就业问题,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扩面工作。深化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行个人缴费与待遇挂钩。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将其它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要突出抓好政策救济、城乡低保和医疗救助,提高补贴标准,逐步扩大覆盖面。建立完善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兴建“幸福大院”,整合社区资源,兴办社区服务场所,加快全省居家养老试点县建设。成立慈善总会,发展慈善事业,鼓励、引导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优先发展社会事业。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继续推进集中办学,加快一中、逸夫小学续建和实验小学、第七小学、特教学校扩建工程。高度重视幼儿教育,加快县城实验示范性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步伐。要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并在乡镇卫生院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认真做好县人民医院病房楼后续工程,积极争取精神病院病房楼、卫生监督所建设项目,完善卫生服务体系。以强化服务功能,加快提档升级为重点,加大标准化社区建设力度,切实抓好

二、三社区新建和四社区改造工作,集中打造精品社区2个。维护社会安定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适时开展专项集中整治,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三级维稳网络”作用,落实信访责任制,主动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支持人大、政协履职尽责,发挥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密切与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联系。健全民主制度,畅通民主渠道,推行党务、政务、村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维护司法公正。深入开展普法和依法治理,加快依法治县进程。

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完成“十二五”历史重任,加快“四区一带”进程,必须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领导保障。

(一)强化理论学习,不断加强思想建设。要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将学习摆上重要日程,紧密结合发展实践,创新学习形式,健全学习制度,采取中心组集中学、请进来指导学、走出去考察学、定向培训学等方式,准确把握上级精神,深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把握市场经济规律,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熟知实用法律法规,在全县党员干部中树立危机意识、大局意识、市场意识、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着力提高统揽全局能力、推进发展能力、善于创新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和维护稳定能力,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成执政能力、工作效果和发展速度。

(二)完善活动载体,不断加强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巩固扩大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成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稳妥地抓好县、乡换届工作。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尤其是要透过项目看干部,围绕项目用干部,抓不好项目换干部,切实将那些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干事干净的干部充实到重要部门和重要岗位,把干部的注意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来,坚决不给投机专营者机会,更不能让老实人和实干者吃亏。坚持“民主推荐、群众测评、公开竞争、差额考察、充分酝酿、票决产生”的干部选用机制,逐步加大竞争性选拔工作力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全面加强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学校和“两新”组织等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组织设臵,扩大工作覆盖,创新活动方式,选优配强党组织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积极推进城乡党组织互动共建,落实村干部“一定三有”和离任村书记补贴等政策,强化党建经费保障,逐步提高村书记政治待遇,保护和调动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狠抓推进落实,不断加强作风建设。要在全县大兴求真务实之风,齐心协力,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实行重点工作例会制,县委常委会定期听取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解决难题,推进工作。实行重大项目专题推进制,每项重点工作和大项目都由县领导牵头,定期研究,专题推进。实行督促检查制,创新督查方式,定期跟踪问效,敲钟问响,及时通报。实行奖惩激励制,业绩突出的政治上重用、经济上奖励,成效不好的政治上让位、经济上受罚。全县上下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讲实情、说实话、出实招、抓实事、求实效,静下心来谋发展,刹下腰来抓落实,不急功近利,不浮躁虚夸,不沽名钓誉,不虎头蛇尾,从一个个项目抓起,从一项项工程抓起,从一件件事情做起,干就干到底,抓就抓出头。

(四)坚持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廉政建设。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持久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抓好教育。继续开展主题教育、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正确对待权力,正确看待岗位,警钟常鸣,防患于未然。要抓好监督。认真落实“四项监督制度”,自觉接受各界监督,不断加强对重要部门、重要岗位、重要时段的监督。要严格纠风。认真执行土地招拍挂、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等各项制度,规范权力运行,实行严格问责,切实整治乱执法、乱执罚、乱收费,不支持、不配合,不作为、乱作为,中梗阻、底梗阻,吃拿卡要等影响发展环境的行为。要始终保持反腐倡廉的高压态势,坚持有举必查、查必深入,坚决惩治为政不廉、破坏环境、阻碍发展的行为。

同志们,开启新征程,推进大发展,实现新跨越,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使命光荣,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昂扬向上的精神、务实高效的作风,戮力同心,锐意进取,创新拼搏,努力开创富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美好明天!

第三篇:县政府换届选举工作报告

文章标题:县政府换届选举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2003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下,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克服特大洪涝灾害、非典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完成了“十五”计划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

一是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5,三次产业比重由39.7:25.6:34.7调整为35.8:31.5:32.7。农村经济稳定增长。粮食产量连续三年突破百万吨,两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林业、畜牧、水产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工业经济运行平稳。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3。商贸旅游发展加快。八公山道教建筑群一期工程建成,报恩寺、孔庙建筑群和北门广场修缮一新;“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获省表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9。财政金融运行良好。干部教师职工工资、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财政补贴农民资金实现打卡发放。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4。

二是“三个年”活动取得实效。连续四年开展“三个年”活动,引进投资1000万元以上建成和在建项目52个。设立行政服务中心和投诉受理中心,29家单位146个审批项目进入中心办理。全县注册个体工商户1.68万户,私营企业750户,从业人员近5万人,注册资金5.1亿元。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合淮阜高速公路寿县段进展顺利。干部群众捐资筹款3200万元,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全面启动。改建安丰—吴山、小甸—土拐、双桥—安丰塘、陶店—堰口—枸杞等县乡道路193公里。寿西淮堤退建、东淝闸扩建、城南防洪圈堤、正南淮堤和张马淠堤加固等工程顺利完成,移民建房进展平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获全省先进。工业园区完成投资4300万元,一期1.5平方公里实现“五通一平”。改建了东、西大街和西内环路等城区主干道,实施了城区亮化工程,完成了农村电网二期和城区电网、自来水管网改造。全县固定电话用户19.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5.5万户。

四是各项改革成效明显。工业企业改革取得进展,化肥厂改制后焕发生机,盘活缫丝厂、陶瓷厂、摩托车厂等企业资产近3亿元。商业企业改革平稳推进,百货公司破产安置稳妥有序,粮食购销企业和供销、物资、轻工系统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民负担年人均减轻百余元。公共财政支出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实施乡财县管,完善村有乡管,从源头上遏制了乡村新增债务。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全县乡镇调整为25个。

五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建立了“以县为主”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两基”通过省级复查验收,寿县一职高、安丰中学跻身省级示范学校行列。楚文化博物馆、县图书馆相继建成,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豆腐传统制作技艺、紫金砚制作技艺、寿州锣鼓和肘歌抬歌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卫生事业发展加快,竞技体育全市领先。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负重前进,“村为主”机制初步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得到提高,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县”和“社区建设示范县”称号。国防动员扎实有效。扶贫攻坚稳步推进,全县贫困人口由2003年20.6万人减少到6.2万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落实,全市公安机关追逃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文明创建常抓不懈。四年来,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管、瓦埠湖开发等工作得到加强;民族宗教、人事编制、外事侨务、广播电视、统计、审计、科技、对台、物价、农机、档案、气象、航道、海事、邮政、烟草、保险、地震、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六是依法行政得到加强。大力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加强政府法制和行政复议工作。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4年共办理人大议案6件、代表建议352件,政协建议案3件、委员提案256件。

刚刚过去的2006年,全县上下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改善发展环境,聚精会神抓发展。县委换届后,我们以计划生育集中整治撬动农村工作开展,以谋求招商引资大项目突破推动工业经济发展,以官亭街依法拆迁启动城建开发,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6亿元,同比增长14.5;财政收入1.8亿元,增长18.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6亿元,增长41.1;固定资产投资13.6亿元,增长2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1亿元,增长13.5;粮食产量118.2万吨,创历史新高;农民人均纯收入2584元,增长11.5。

各位代表,回顾四年工作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要

第四篇:2012年铁岭县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2月27日在铁岭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长 曹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是我县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突出科学发展主题,以“进入全国百强县”为目标,积极应对和化解各种困难与挑战,全力“扩总量、调结构、惠民生”,圆满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实现了“十二五”高起点开局,谱写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篇章。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预计全县生产总值实现300亿元,增长33.3%,增幅排名全市第一,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到10:65:2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5亿元,增长30.6%,投资总量和增幅均排名全市第一;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7亿元,增长32.1%,收入总量排名全市第二;组织国税收入3.78亿元,地税收入10.7亿元,分别增长8.6%和19.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80亿元,增长30%,增幅排名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0亿元,增长1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70元,增长17.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00元,增长17.4%,成功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上三百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过二十亿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的历史性跨越。在第十一届全国百强县评比中排名第119位,比上一届提高93位,在进军全国百强县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

——“项目年”活动成果丰硕。围绕沈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黑龙江、吉林、港台等重点区域,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成功举办铁岭县汽车零部件产业招商会。全年引进域外投资项目119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5—10亿元项目12个,超亿元项目占项目总数的75.6%,到位资金123.2亿元,增长32.5%;向上争取各项资金2.84亿元,增长52.1%;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家、全国500强企业7家、行业领先企业12家、上市企业8家、中国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2个,洽谈签约成果、项目规模质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在全市“项目年”活动评比中连续8年稳居第一集团军。亚泰水泥、中联重科、九三粮油、三和管桩、豪迈轮胎模具等重大产业项目相继投产,华能集团平顶堡风电、华电集团镇西堡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实现并网发电,大伙房水泥、永安铝镁、华夏重工、金飞马制漆、博傲装备制造、优力安机电设备等在建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开工项目100个,开工率达到84%。以奥特莱斯铁岭芭蕾雨项目为引领的外资大量涌入,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500万美元,增长117%。努力克服外贸出口不利形势影响,完成出口创汇9600万美元,增长263%。

——工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工业总产值实现690亿元,增长30.2%;增加值实现188亿元,增长29.7%,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1.4%。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到350户,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102户,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650亿元。园区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6家派驻园区办公部门直接受理业务204项,方便了企业办事;清退、嫁接项目11个,收回建设用地1182亩,节约了土地资源;园区生产运营企业发展到478户,其中汽车零部件、有色金属、新型建材等五大产业集群企业达到364户,实现产值577.5亿元。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拥有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2家,申报专利60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25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9.5%,处于全市领先地位;实施技改项目130项,投入技改资金90亿元,新增产值100亿元,增长25%。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成效。正逐步关停以粘土为主要原材料的制砖企业,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分别下降5%和4%,均控制在规定指标之内。

——农业农村经济迈上新台阶。粮食总产量突破13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优势特色产业更加突出。新增畜牧小区61个,建设省级标准化养殖小区3个、省级生猪标准化规模示范场7个;保护地蔬菜面积发展到39.1万亩,创建蔬菜标准园460亩;榛林总面积发展到36.2万亩,实现产值12亿元,被授予“中国榛子产业第一县”称号,成为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青山工程全面启动,完成造林10.5万亩。新增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投资13.5亿元的九三集团大豆精深加工项目一期已投产。实施农田水利骨干工程76项,有望连续22年夺得省“大禹杯”。辽河干流生态治理工程取得重大进展,水资源利用效率和防洪抗旱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实施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13项,村屯基础设施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完成农网升级改造工程4项,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28.9公里。建设凡河都市农业示范区重点工程17项。完成土地流转25.2万亩。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72.8%。气象预测预报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城乡面貌发生可喜变化。新城区公检法、武装部、气象局办公区和金石公司房地产项目进展顺利;如意湖、莲花湖街道和社区建设不断加强,逐步构建起辐射联动作用较强的核心区域。新城新市镇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台子新城轻轨站点主体工程已完成,建设农民新村住宅楼8栋;腰堡新城综合商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凡河新市镇开发40万平方米住宅小区,建设一座日供水5000吨水厂和1.5万平方米居民文化广场。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投资1.66亿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64项,新建横道、阿吉2座生活垃圾处理点,新增6200户居民吃上自来水,新台子镇和凡河镇被评为“辽宁省百强乡镇”,是全市仅有的两家入围乡镇。公路建设不断夯实。投资2.26亿元,恢复及新建桥梁32座,完成新建和大中修路面工程314.8公里,连续3年荣获“辽宁省公路文明县”称号。

——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强劲。奥特莱斯铁岭芭蕾雨项目开始启动。旅游业快速发展。圆满完成“首届乡村旅游节暨第六届大甸子羊汤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乡村旅游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荣获“辽宁省乡村旅游先进县”称号,大甸子镇和当铺屯村分别被评为“辽宁省特色旅游乡镇”、“辽宁省乡村旅游专业村”,实现旅游收入8.71亿元,增长40%。金融支持地方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新星村镇银行、东大小额贷款公司经营业绩良好,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达到90亿元和85亿元,分别增长118.7%和209%。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全年新开发房地产面积128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33亿元,增长17.3%。商贸流通业蓬勃发展。“万村千乡”、“家电下乡”市场工程网点覆盖率达到100%,居全市之首。

——民生质量显著改善。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实现实名制就业5942人,劳务输出3162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全县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社会保障和救助水平不断提高。深入开展养老保险扩面征缴专项行动,新增养老保险参保人员3402人;全面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60周岁以上符合领取条件居民的基础养老金实现全额发放;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为15731名城乡低保人员按时足额发放低保金2478.4万元。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230元/人,参合率达到93.8%。投资4000万元,实施了危房改造、惠源小区外墙保温、箭杆湖村民搬迁、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和敬老院修缮五大工程,惠民举措深得人心。加大价费执法检查及价调基金征收使用力度,物价环境进一步改善,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

——社会事业成就斐然。莲花中学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办学,农村初中进县城办学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投资3100万元,开展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教中心场地硬覆盖、教学设施更新和校园环境美化工程,农村幼儿园改扩建工作全省领先。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全面启动,县医院新址改建工作进展顺利,14家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实施零差价销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深入推进。低生育水平持续基本稳定,人口出生率控制在4.8‰。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完成县电影公司和县剧团改制工作,县剧团被中宣部评为“双服务”先进单位;新建文化广场15个,送戏下乡80场、放映公益性电影2560场,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在市第七届运动会上包揽团体总分、田径总分、人才输送及贡献评比四个第一名。县档案馆成功晋升为国家二级档案馆,我县成为全市首家拥有国家二级档案馆的县(市)。开展了以办实事、解三难为主题的拥军优属活动,全县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巩固,被评为“辽宁省双拥模范县”。

——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6件、政协委员提案47件,办复率100%。六五普法全面启动,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依法行政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腰堡镇和平顶堡镇分别成为全省“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年试点乡镇”和“行政执法责任制试点乡镇”。全面开展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政务督查,规范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工作程序。深化政务公开,加快乡镇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政府工作透明度不断增强。扎实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3人。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能力切实提高。坚持县领导信访包案制度,建立信访专项会议制度,妥善处理了一批历史积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食品药品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年无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发生。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城乡治安防控能力大幅提高,连续7年被评为“辽宁省平安县”。

此外,工商、质监、广电、地震、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机关事务、老龄、妇女儿童、邮政、通信、残疾人事业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2011年的巨大成就,来之不易,令人振奋。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力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同心同德、通力协作的结果,更是39万铁岭县人民自强不息、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人民团体、驻铁部队和单位,向来铁岭县投资的广大域外客商,向离退休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铁岭县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运行质量不够高,与省内先进县(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二是产业集群主题概念还不够鲜明,缺乏大项目的有力支撑,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三是工业用地后劲不足,成为制约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的严重瓶颈;四是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设施农业缺少品牌战略,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五是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支出压力较大;六是社会事业发展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艰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2年主要工作

2012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县承接2011年快速发展态势,全力冲刺全国百强县的决战之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五大战略”,全面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更加注重提高经济总量和效益,更加注重调优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项目建设和对外开放,更加注重产业集群和工业经济运行,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全力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实现富民强县升位,争取进入全国百强县。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实现369亿元,增长2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4亿元,增长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4亿元,增长3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30亿元,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5亿元,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000元,增长17.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500元,增长13.9%。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8项工作:

(一)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快项目建设步伐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打好项目招商“沈阳牌”,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辽吉黑及港台地区,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产业集群招商。瞄准世界500强、全国500强和行业前10位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交流合作。加大入驻企业兼并重组和增资扩股力度。继续实行项目考评机制和飞地招商政策,增强全县上下抓项目促发展的动力。全年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5—10亿元项目20个,力争在50亿元项目引进上实现重大突破,到位资金150亿元。

二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抓手,全面梳理各类重点建设项目,按规定清退占而不建项目,不断提高项目引进的成功率、开工率、竣工率和投产率。加快推进大伙房水泥、永安铝镁、英利汽车零部件、金飞马制漆、华夏重工、双树子煤矿、嘉博重工、奥一特蛭石、旺达汽车安全玻璃等重点项目进度,确保按期投产。全年项目开工率达到85%以上。

三是提升外经外贸水平。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展销活动,抢占市场份额。强化利用外资实效,以港台、日韩、欧美等区域为重点开展境外招商活动,做好奥特莱斯铁岭芭蕾雨项目建设服务工作,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200万美元。主动调整外贸结构,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全年出口创汇4300万美元。

(二)择优做强产业集群,壮大工业经济实力

一是大力推动产业集聚。巩固百亿产业集群建设成果,集中全力打造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认真梳理全国重点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和产业集聚区域,深入研究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水平高地区的成功经验,力争在整体项目引进和现有企业做大做强上实现重大突破,全年汽车零部件产业销售收入实现170亿元。做好有色金属、新型建材、机械制造、静脉环保等产业集群建设,鼓励和推进核心企业、龙头企业与关联企业建立产业协作配套网络,进一步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完整产业链条。

二是扶持重点企业发展。切实加强园区建设管理,增加入驻园区办公部门审批权限,引导相关部门主动为企业做好服务,帮助解决资金、用工、土地等当前制约企业发展问题,使其快发展、大发展。支持亚泰水泥、九三粮油、中联重科、中利科技等骨干企业增加投资强度,扶持北方富士电梯、三和管桩、亿科铜业、韫达煤矿等高成长性企业尽快做大做强。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0户;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130户,其中超10亿元企业10户;新增省级名牌产品2个、著名商标2个。

三是持续推进自主创新。引导和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中心,鼓励科研院所进入企业成为企业的技术中心,实现社会科技要素向企业的转移。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建设,提高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使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全年创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0家,申报专利60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5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投入技改资金115亿元,实施技改项目120项,新增产值120亿元。

(三)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好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标准良田建设工作,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一县一业”建设,推进榛子产业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新增榛林3.5万亩。加快主导产业发展步伐,新建畜牧小区40个,新开发保护地蔬菜3万亩。因地制宜培育“一乡一品、一村一品”,打造保护地蔬菜、奶牛、寒富苹果、草坪等特色品牌。做大做强现有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加快凡河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

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五大工程”为重点,增强水利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继续争夺省“大禹杯”。全面加快辽河生态整治工程建设。深入实施青山工程,完成造林绿化5.9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积极推进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全力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安全保护体系建设。

三是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认真规划实施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办法,重点支持村屯道路、桥涵、文化广场等建设。深入实施“五清六改”工程,按标准完成54个村的村屯绿化工作,做好环境美化工作。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积极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继续加强农村公路网建设,新建和大中修油路115公里。

(四)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是加大城镇建设管理力度。集中力量抓好公检法、武装部、气象局办公区和金石公司房地产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期竣工。进一步完善如意湖、莲花湖街道办事处职能,提高城市服务和管理水平。加快新台子新城、腰堡新城和凡河新市镇的开发建设,促进沈铁同城化。积极抓好平顶堡、阿吉、大甸子、熊官屯等中心镇建设,带动城镇化进程。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坚持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建设,争创省级生态县。全年开发房地产面积300万平方米。

二是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业。依托资源优势与文化特色,加快发展以莲花湖周边村屯为核心的莲花湖乡村旅游区和以大甸子为核心的东部山区乡村旅游区,重点建设滨河休闲景观带、特色餐饮一条街、都市农业展示馆等旅游项目。充分利用平面媒体展示新形象,提高乡村旅游整体水平,在全市率先建成旅游强县,旅游收入突破10亿元。

三是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全力推进奥特莱斯铁岭芭蕾雨项目,确保品牌折扣店年内竣工。充分利用新城概念,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现代服务业集团和专业物流企业。继续抓好“新网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落实好“家电下乡”补贴政策,促进农村消费水平逐步提升。

(五)狠抓财源建设,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一是强化收入征管。提高财税收入质量,重点扶持纳税大户发展,鼓励规模企业扩大再生产,确保基础财源贡献份额稳中有升;全面加强矿山资源类企业和重点工程建设的税收征管,实现地方财力增长;切实抓好新上重大项目投产达产,尽快形成税收增长点。建立健全重点税源监控体系,堵塞征管漏洞,减少税款流失,做到应收尽收。挖掘非税收入潜力,努力增加政府统筹财力。

二是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执行部门预算,依法安排支出。在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基础上,将新增财力向重点民生工程、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支持社会事业发展。深入实施精细化管理,调整财政管理体制,增强财政调控能力。完善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和项目资金报账制度,严格控制消费性支出,真正做到集中财力办大事。

三是深化金融服务。建立健全银企对接常态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扩大资金投放规模。积极扶持并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优化金融环境,提高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积极培育上市后备企业。

(六)着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重点做好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就业,新增实名制就业2500人,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完成普惠制就业培训3500人,支持各类人员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坚决制止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

二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力做好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认真做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危房改造等工作。筹建铁岭县残疾人托养中心。

三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强化基层信访调解,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和领导包案工作力度,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做好校车安全工作,全力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提高完成各种应急任务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公安队伍建设水平,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严打整治行动,确保社会稳定。

(七)坚持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入实施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统筹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快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新城区澜庭幼儿园,探索发展乡镇普惠制连锁幼儿园。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是协调发展公共事业。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强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完成县医院新址改建工作。全面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巩固和完善新农合工作成果,参合率达到94%。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继续落实好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4.5‰。

三是加快发展文体事业。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文化广场和农家书屋建设,健全村文化活动室,实施好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认真贯彻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积极开展体育“三下乡”活动,推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和数字化建设。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塑造人民满意形象

一是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坚持重大事项向县人大报告、向县政协通报制度。健全公众有序参与政府决策机制,完善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

二是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清理规范进驻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审批项目,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制,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完善乡村公共行政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推进为民服务全程代办机制。全力打造“学习型”政府,抓好公务员业务素质培训。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始终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

三是提高廉洁从政能力。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遵守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土地出让、建设工程招投标等重点领域的制度建设,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以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取信于民。强化对公务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勤政为民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发展的重任催促我们奋力前行,人民的期望不容我们丝毫懈怠。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超前的意识,更开阔的思路,更有力的措施,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合力攻坚,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铁岭县,为实现进入全国百强县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政府工作报告(县级政府)

文章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关于2003年政府工作的回顾

2003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的积极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躬身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力实施县十一次党代会和县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强农稳县、产业富县、项目立县、兴工强县、开放活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七大战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在思路上求创新,在工作上求发展,在作风上求实干,克服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经过一年来广大干部群众的真抓实干和艰苦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44亿元,增长9.46%。农业增加值达到2.68亿元,增长7.11%;工业增加值达到0.28亿元,增长9.8%。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35亿元,增长28.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1.29亿元,增长11.21%。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3495万元,增长 13.4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21元,比上年增加69元。

一、

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14:37。

2003年,全县突出抓的重点工作和取得的主要成绩有以下八个方面:

1、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突出了结构调整、扶贫开发、抢险救灾等重点工作,保持了全县农村稳定,农民生活安定的局面

2003年,相对往年来说是各种自然灾害比较多的一年,遭遇了干旱、非典疫情和多年不遇的暴洪灾害,对全县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各项工作都带来了新的困难。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和非典疫情,全县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应对,取得了预防非典疫情的重大胜利,取得了抗旱保粮、抢险救灾的胜利。

一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紧盯市场,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县上按照“三个顺应、三个遵循”的原则,紧密结合县情,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全县洋芋种植面积达到35.04万亩,人均1亩。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1.05万亩,户均3亩。全县粮经比为 70:30,夏秋比为32:68。由于秋后雨水较多,全县南部北部洋芋产量没有大的差别,平均亩产1500-2500公斤之间,而且洋芋价格一直上涨,农民从洋芋产业中获得的收入比较好,生活安定,情绪比较稳定。

二是以维护广大农民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为出发点,突出了抗旱保粮和抢险救灾两项重点工作。针对春季比较干旱的实际,县上进一步加大了抗旱技术的应用推广和各项抗旱措施的落实力度。拔付抗旱经费10万元,完成衬砌、清淤渠道20条45.36公里,投入蓄水灌溉设施43处,累计完成灌溉面积8.7万亩,占可灌溉面积的100%。调运各类化肥1.99万标吨,农膜55吨,农药37吨,投入各类农机具1776台,发放各类种子6983万公斤,协调县农行、县信用联社发放支农贷款3982万元。全县农作物基本做到了适时播种。

后半年发生特大暴洪灾害之后,县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重点抓了灾区群众的安置工作。拨付救灾款96.75万元,发放面粉2.05万袋5125万公斤,解决了9600户3.84万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安排危房改建资金90万元,改建了300户困难群众的危房。对于受灾后无法居住的65户重灾户,安排资金30万元对住房进行了重建,2003年11月底全部竣工,保证了受灾群众安全过冬。

三是狠抓扶贫开发工作,认真实施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世行贷款项目。五竹镇黑鹰沟村、北寨镇郑家川村、七圣乡七圣村作为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实施村,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00万元,整修了道路,建设维修了学校和村级文化阵地,改造圈舍发展养殖业。同时,2002年确定的莲峰镇张家滩村和祁家庙乡乔家沟村,经过两年的实施,已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并通过地区的考核验收。全县实施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的村已达到7个。

世行贷款项目2002年7月份在我县正式启动实施,县上确定七圣、大安、北寨、黎家湾4个乡镇22个行政村实施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69.78万元,其中2003年完成投资1367.01万元,完成3次提款报帐,金额755.49万元。世行贷款项目投入资金大,涉及农户多,已成为县上扶贫开发的重点项目。

社会帮扶工作成效显著。中央、省、地有关单位和友好合作城市天津市河西区派到我县开展帮扶工作的队员316名,帮扶队员深入我县各个乡镇了解县情民情,指导扶贫开发,并积极协调帮扶物资和资金,全年各类帮扶物资、资金累计金额达到379.24万元。

四是认真开展劳务输出,努力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县上将劳务输出作为组织群众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抗旱救灾、增加收入的主要措施来抓,输出劳务6万多人,实现劳务收入6000多万元。2003年8月份,县上组织劳务人员5144人,群众自发组织2100人赴疆摘棉,实现劳务收入530多万元,人均738元。由于这是县上第一次大规模组织群众外出务工,在人员的选择、组织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到新疆以后,由于摘棉季节推迟、棉花减产、庞大的队伍管理不善等原因,群众收入也不均衡,最高的实现收入1600元,最低的只有600元。但从总体来看,凡是出外开展劳务输出的群众,都有一定的收入。

2、大力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全县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

一是认真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天然草场恢复与建设工程。按照整村整社推进的原则,县上将退耕还林任务重点安排在自然条件较差、陡坡地多、荒山面积大的秦祁、北寨、大安、新寨等乡镇,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包片、乡村干部抓点责任制,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通过落实先整地、后栽植和苗木调运“五不准”的管理制度,坚持“一提二踏三埋土”的造林技术规则,确保了栽植成活率。全面完成了退耕还林4.5万亩和荒山造林5万亩的建设任务。抓住秋季雨水充沛的有利时机,对历年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工作进行了“回头看”和清查清理工作,对成活率在85%以下的地块全部进行了补植补造,全县累计调运各类苗木3616.6万株,完成补植补造面积17.75万亩。同时,发动广大干部职工开展义务植树造林活动,从县城老君山到五竹镇年家寨南部15公里宜林区植树造林3112亩。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现管护面积39.1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新增造林0.5万亩。组织人力开展了林区病虫害防治工作。天然草场恢复与建设工程,完成投资95万元,补种多年生牧草1000亩,并对1万亩围栏草场进行了牧草改良,全面完成了投资900万元、建设期3年的工程建设任务,顺利通过了地区验收。

二是狠抓梯田建设、小流域治理和人饮解困工程建设,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采取人机结合、常年兴修和贷款机修的办法,重点突出春季梯田建设,春季兴修梯田达到了 7010.23亩。全年累计兴修梯田1.08万亩,超额完成了任务。北寨镇的张家堡、马莲、祁坪、盐滩、郑家川5个村实现了整村梯田化的目标。

进一步加大小流域治理。积极实施投资114万元的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14平方公里。认真实施总投资1552.6万元的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骨干坝建设项目,2003年完成投资414.73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29.5万元,建设了邱家川1号、大坪、柳林1号、姚集2号、坪塬、寺儿湾等6座骨干坝。其中邱家川1号和大坪两座骨干坝已建成,其余4座骨干坝混凝土工程已全部完成,预计今年5月份可全部竣工。

全力建好小水工程。完成了投资1012万元的人饮解困工程24处,解决了12个乡镇32个村103个社6212户3万人和4026头大家畜的饮水问题,工程已顺利通过省、地验收;完成了投资175万元的抗旱应急工程,新建水窖670眼;在会川东关村修建集中供水工程1处。完成集雨节灌水窖1000眼,发展补灌面积2000亩,农村非管网供水水窖1175眼,解决了4535人的饮水困难。完成了投资96万元的会川镇上水工程,埋设管道3.8公里。

三是狠抓了县城建设和小城镇建设,交通道路、城区供暖、邮政、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努力改善县城基础设施。县城建设上,重点抓了城区供暖体制的改革,对原集中供热服务中心的资产债务进行认真清理审计,成立了渭源蓝天供热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对供热设备进行严格检测、维修和更新工作,于2003年10月23日正式运行,确保了城区居民的正常供热。对新西一路、北环路西段进行了拓宽改造。完成了灞陵桥-老君山公园、滨河北路、上集三角饮食市场的修建详细规划、《清源路街景详细规划》、县政府东侧住宅小区修建规划、县城道路网控制测量和道路竖向规划。年初确定的清源路拆迁改造工作,对60户拆迁户的房屋进行了勘丈登记、测绘和评估。完成了县政府东侧公房的拆迁。建成了垃圾填埋场。

总投资1506万元的县城供水扩建工程在县上的积极争取下,已争取到位国债资金600万元,省上配套资金100万元,进行了土建和管网工程的公开招标,签订了建设合同,于2003年12月9日正式动工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工程编制完成了可研报告。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县上组织城建、国土资源等部门和有关乡镇的主要负责同志到定西、通渭、陇西等地考察学习,并结合各自实际进行讨论,制定了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建设的具体办法。完成了会川、莲峰、上湾地形图测量和总体规划编制,会川、莲峰、路园、五竹、北寨、麻家集、新寨、庆坪8个乡镇小城镇建设项目规划已上报市建设委员会。会川、五竹、路园、莲峰等乡镇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北寨镇对道路进行了拓宽改造。

交通道路建设取得新的成绩。临渭路遗留工程建成了庆坪上街口至韩家湾段4.5公里路基工程,完成了15公里道路占地的征地和拆迁工作。西五公路莲峰河桥梁主体工程已完工。对沈峡公路水毁路面及沿线设施进行了补建。修建了西五公路防护、边沟衬砌等构造物工程。改建清源、锹峪、莲峰、祁家庙4个乡镇4条农路38.5公里,建成梁蛟公路4道涵洞及路基工程。定渭公路扩建及铺油罩面工程,省计委已下达投资计划,总投资4200万元。

邮政、电信、电力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建成了投资300万元的邮政大楼。完成了投资300多万元的莲峰、路园、五竹、会川等乡镇固定电话交换、传输扩容工程。移动、联通公司加强了基站建设工作,全县除锹峪、秦祁两个乡镇外,全部开通了移动通讯信号。全面完成了投资2541万元的第二期农网改造项目,新建10千伏线路104公里,改造101公里,新建低压线路300公里,改造268公里,新建变压器92台,改造98台。

3、建基地、创品牌,不断加快产业化进程,支柱产业的发展和提升有了新的突破

全县继续立足资源优势,建基地、创品牌,不断发展和壮大支柱产业,始终将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从注册商标、原产地认证保护、绿色产品认证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在保护资源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壮大资源优势。

洋芋产业继续得到加强。全县充分发挥“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的品牌优势,大力推广种植良种洋芋,在20个乡镇建立无公害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基地10万亩,在五竹、杨庄、会川等9个乡镇建立专用薯基地1.6万亩。五竹洋芋协会注册并取得“五竹牌”良种洋芋商标,良种洋芋的品牌效益已初步显现。为了保护我县“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的品牌,县上进行了“渭源优质种薯”原产地标记认证申请工作,已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认证。取得原产地保护权之后,将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洋芋良种的推广和扩繁,有利于今后提高全县良种洋芋的知名度和销售价格。

中药材产业进一步得到提升。全县按照无公害生产的标准和要求,进一步规范种植,提高中药材品质。建立无公害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4万亩, 在新寨、北寨等6个乡镇建立党参GAp示范基地1万亩。注册并取得了“条宝”牌渭源白条党参商标,申请了白条党参原产地标记保护,已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认证。通过发布信息、网上宣传,已有制药企业和我县联系协商,建立药源基地。以县兴华药材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的18户中药材加工企业,通过招商引资、联合办厂等途径,不断改建厂房,扩大规模,更新加工设备,加工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县中药材贩运户达到2600户,从业人员6000多人,围绕中药材的加工和运销,商贸流通更加繁荣。

以南山放养虫草鸡为主,发展壮大畜牧产业。县上将南山放养虫草鸡作为一个大产业、大项目,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由畜牧部门统一筹措资金孵化雏鸡,安排到各乡镇和放养户。全县放养点达到485个,放养鸡达到103.44万只,收入2000多万元,纯收入400多万元。积极争取注册了“南山”牌商标。同时,重点建设了路园上坪、会川南沟、田家河汤尕沟、新寨东坡、北寨盐滩等5个草畜示范点。认真开展了动物防疫工作,平均免疫密度达到97%以上,耳标佩带率达到了95%以上。止2003年底,全县各类大家畜饲养量为5.99万头,存栏5.38万头;羊饲养量为8.8万只,存栏7.41万只;猪饲养量为18.09万头,存栏10.36万头。畜牧业实现产值9450万元,比2002年增长了13.9%,畜牧业人均纯收入378元。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通过发动广大干部捐资和开展义务劳动,进一步开发建设了灞陵桥-老君山公园,并积极申报争取国家AA级旅游景点,已顺利通过省、地验收和国家质量等级评审委员会的评审。邀请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专家到我县实地考查,完成了全县旅游发展规划初稿。

4、认真实施“项目立县”战略,抢抓项目,建好项目,全县项目建设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一是对项目工作统筹规划,建立完善项目运行机制,切实加强对项目的领导和管理。为了实施更多的项目,争取更多的国家投资,进一步改善全县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基础设施面貌,县上切实加强对全县项目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成立了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和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了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每一个项目都有联系的县级领导,有做前期规划的部门,有积极衔接的项目责任人,做到项目有专人管理,专人衔接。同时,县项目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通报项目进展情况,研究项目衔接情况,使全县项目工作有序发展。全县筛选储备项目71个,列入规划、并已争取到的项目共23个,其中国家投资4747.1万元。

二是靠实责任,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工作,通过项目建设带动经济发展。对全县确定的68个重点项目,建立了项目责任制,全部靠实到县级领导、部门负责人和项目实施人头上,形成了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03年在建的34个项目,总投资1.8亿元,其中国家投资3341.2万元。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退耕还林、梯田建设、小流域治理、人饮解困工程、天然林保护等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改善上;集中在城区供水、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上;集中在教育、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上。通过实施项目,国家投资进一步加大,基础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我们自身的造血功能明显增强。

三是努力优化投资环境,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发展。加快发展,不仅要通过项目争取国家投资,而且要通过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2003年全县签约招商引资项目6个,签约资金6130万元,已到位资金2940万元。吸引、启动民间资本近5000万元,投入到餐饮、服务等各个行业,投入到种植、加工运销等各个领域。

5、狠抓企业技术改造,完善企业改制,全县城市经济工作有了较大进展

一是重点对淀粉加工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加工能力明显提高。晶浪、致远、鑫达3户淀粉有限责任公司投入技改资金1200万元,更新设备,使年加工生产淀粉的能力提升到1.5万吨。2003年,加工淀粉2200吨,比上年增长1倍,实现增加值285万元,已上缴税金22.02万元。

二是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妥善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县上对以往改制企业认真进行检查,妥善解决了企业改制后拖欠“两金”、不按时足额发放职工安置费等问题。对供销、商业系统拖欠银行划转资产公司的呆滞贷款1271万元,申请进行了核销,为企业减轻了债务负担。同时,对《渭源县企业改制操作规程》进行了完善,提出面向社会公开竞价出让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增大了企业改制的公开和透明程度。县上审批了五竹、北寨、峡城、新寨4户基层供销社的改制方案。止2003年底,全县累计21户企业的改制方案通过审批,有14户企业已改制到位。

三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围绕洋芋、中药材、南山放养虫草鸡等资源优势,县上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动员社会力量大力兴办加工企业和销售网点。止年底,全县新发展个体工商户337户,累计达到1967户。新发展私营企业5户,累计达到25户。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税金448万元。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3710万元。

四是进一步优化环境,狠抓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紧紧围绕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应强烈、社会危害较大的问题,县上精心组织,突出重点,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各项整顿和规范工作,捣毁制假窝点4处,查办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508件,案件总标值52.8万元,查获假冒伪劣商品11大类132个品种。认真开展鼠药专项治理,全县检查各类门店、摊点822家,查获剧毒鼠药13种1.54万袋,剧毒农药458瓶。取缔无证经营门店38家,限期整改62家。

五是狠抓就业和再就业,认真搞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通过大力开发支柱产业、盘活现有企业和繁荣商贸流通等办法,努力增加就业岗位。2003年,全县各类企业的415名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各种渠道实现了再就业。认真开展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社会保障体系。全县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单位79个,参保职工1950人;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288个,参保职工5583人;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47个,参保职工1126人;参加医疗保险的单位96个,参保职工3044人。为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97名下岗职工按时发放基本生活费27.43万元,为348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222.3万元。为1766户3302人城市困难居民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16万元。努力做好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和小额贷款工作,共核查发放再就业优惠证470个,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贷款56万元。

6、进一步加大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力度,深化财政体制改革,金融运行平稳,保障了全县经济的稳健运行

一是依法加强征管,狠抓组织收入。全县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3495万元,比上年增长13.47%。在抓组织收入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严格按照税费改革的有关政策办事,按照“三定”方案组织征收,在组织收入过程中没有发生损害农民利益的事情。

二是厉行节约,保证重点支出。针对全县财政困难、资金调拨难度大的实际,重点保证了全县干部职工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和重点项目经费的支出。

三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强财政管理。制定下发了《渭源县乡镇财政体制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理顺了县乡分配关系。成立了会计核算中心,对县直行政事业单位的职工工资进行统一发放,实行专项资金集中核算。

四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实行国土资源有偿使用,不断增加土地收益。全县进一步加大清理整顿国土资源的力度,共排摸国有存量土地199宗,面积844.89亩。对其中38宗、187.22亩进行收购储备。同时,公开出让土地9宗,其中拍卖3宗,挂牌出让6宗,实现土地收益409.77万元。

五是全县金融运行态势良好,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2003年底,全县各项存款余额3.37亿元,比年初增加5727万元。发放贷款余额2.918亿元,主要用于扶持洋芋、中药材、畜牧等支柱产业的发展。

7、维护稳定,协调发展,继续保持了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的势头

坚持求真务实,全面排查清理,夯实计划生育工作基础。按照打假求真、苦干实干、夯实基础的工作方针,认真排查清理,夯实人口底子。全县清理漏报人口7324人,清理假二女户736户,清理已婚育龄妇女漏统895人,清理假放环178例,假结扎255例,清理超生违育的干部职工402名。全年落实各项节育措施4943例,征收社会抚养费327.53万元。安排资金48.79万元为749户二女结扎户办理了养老保险。年底,全县总人口为350059人,计划生育率为75.7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6‰。

教育基础条件继续得到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继续巩固提高“两基”工作的基础上,多方争取项目和资金,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建成了投资136万元的中小学危房改建项目上湾中学、锹峪二小教学楼,正在建设投资281万元的清源一小综合教学楼和投资152万元的文化馆综合大楼。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狠抓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99.38%,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5.89%。全县乡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培训4万人次。全县高考上线考生1159人,上线率为 72.57%。

科技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适用科技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围绕洋芋、中药材、畜牧等产业,建成了11个农业科技综合示范点。制定《渭源县2003年科技项目计划》,编制了24个科技项目。开通了“渭源县科技信息网站”,广泛传播科技信息,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种植、病虫害防治、暖棚养畜等各类适用技术。大力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工作,全年培训1020人。

卫生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全县上下认真开展非典疫情的预防工作,拨付资金32万元,专门用于非典疫情防治,各医疗单位开设了发热门诊,重点医疗单位全力以赴开展检查、隔离和防治工作,经过全县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预防非典疫情的重大胜利。开工建设投资200万元的县疾控中心业务综合楼和投资120万元的县中医院门诊楼。完成乡镇卫生院由乡镇管理向县级管理转变的体制改革。

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构筑“打、防、控”一体化社会治安管理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保持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全年共立各类刑事案件210起,破获154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87名。受理各类治安案件1105起,查处1102起,查处违法人员1230人。特别是针对莲峰、蒲川耕牛盗窃案件频发的严峻形势,集中警力,采取调查摸底、蹲点监控等侦查措施,一举摧毁了2个盗窃团伙,破获盗窃案件48起,捣毁屠宰销赃窝点一处。进一步加大禁毒工作力度,以禁种铲毒为重点,深入开展禁毒专项斗争。2003年,抽调工作人员组成林区禁种铲毒工作队,从4月份开始,冒着酷暑,吃住在山区,连续奋战4个多月,对峡城杨庄林区、南屏山等涉毒重点区域进行地毯式的清查铲毒活动,年内禁绝了毒品原植物种植。

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大局出发,进一步加强了防震减灾工作。投入专项经费建立震情测报网络,制定了应急预案。在10个乡镇设立水井和动植物监测点,使全县宏观监测点达到12个,切实加强了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8、实行政务公开,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2003年,县上认真开展政务公开试点工作,确定工商、税务等16个职能单位和莲峰、会川、北寨3个乡镇为试点,审定公开事项内容,并予以公布。

切实加强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设。对行政处罚法、农业法、土地管理法等8个方面20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纠正了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推进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反腐倡廉,切实加大反腐力度,止年底,监察机关立案查处4件,结案4件。

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繁重任务,县政府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建设开拓创新的政府;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建设务实高效的政府;联系群众,改进作风,建设勤政为民的政府;严格自律,依法行政,建设勤政廉洁的政府。密切联系群众,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和提案。使全县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审计、统计、人事、司法、安全生产、残疾人事业、民兵预备役、广播电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县改革、发展、稳定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这是全县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县委正确领导,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积极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人民代表和全县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 向所有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在总结和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发展中还面临许多困难,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一是广大干部的思想仍然不够解放,观念仍然滞后于广大人民迫切致富的愿望,滞后于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缺乏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干劲和创新精神。二是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交通道路、县城和小城镇建设、供水排水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仍然没有改变靠天吃饭的状况,干旱、暴洪等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三是工业基础薄弱,总量太少,缺乏农产品加工、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就业岗位少,农民增收困难。四是财政增收困难,主要依靠国家的转移支付,资金缺口较大,收支矛盾突出。五是争取到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项目少,缺乏支撑发展的后劲。六是由于受资金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像清源路改造等一些在去年人代会上承诺的具体事情没有完全得到落实。在生态环境的管护、交通道路的维修等方面,都存在工作不到位的情况。

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县人民政府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4年政府的主要工作

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抢抓西部大开发、西陇海兰新线甘肃段经济带建设、定西撤地设市三大机遇,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项目建设统揽全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优化“三个环境”,全面实施“强农稳县、产业富县、项目立县、兴工强县、科教兴县、开放活县、依法治县”七大战略,做大做强做精四大支柱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进程,以把渭源建设成为西北乃至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西北绿色中药材基地、南山放养虫草鸡基地、甘肃生态旅游大县为目标,努力推进稳定解决温饱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实现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式、超常规发展。

主要奋斗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88亿元,增长8.1%。农业增加值达到2.83亿元,增长5.6%;工业增加值达到0.32亿元,增长14.3%。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亿元,增长4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14元,增加93元。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3636万元,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3亿元,增长11%。年末总人口控制在35.29万人之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8‰之内。

围绕以上总体思路和主要预期目标,2004年,政府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1、以优势产业开发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产业化进程

发挥品牌优势,做大做强洋芋产业。继续按照把我县建成全国最大的洋芋种薯基地的目标,重点在基地、市场、加工三个方面下功夫。基地建设上,充分发挥“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和“五竹”牌良种洋芋的品牌优势,进一步扩大洋芋种植面积,力争达到45万亩,其中种薯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制定出台《渭源县洋芋良种等级标准》,进一步提高渭源良种洋芋的标准和知名度。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努力抓好会川洋芋示范区建设,力争建成年产瓶苗500万株的组培室,年产原原种400万粒的高效日光温室,年产原种1000吨以上的生产网室。建成一级良种繁育田1000亩,生产一级良种2000吨;建成二级良种繁育田6万亩,生产二级良种12万吨;建成大田种薯繁育田14万亩,生产种薯25万吨,并建成加工贮藏等设施,使示范区真正成为促进洋芋产业发展的示范基地、加工增值基地、贮藏运销基地。加大对五竹良种洋芋协会的扶持引导,帮助协会加强管理,扩充会员,扩大基地,壮大实力,充分发挥协会的辐射带动作用。市场建设上,积极争取会川和五竹优质种薯专业批发市场项目的立项和实施,从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按照市场经济对专业批发市场高起点、高标准、多功能的要求,将会川和五竹优质种薯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成集仓储、批发、销售为一体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做到建一个市场,带一个产业,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加工上,继续大力扶持壮大晶浪、鑫达、致远、源顺等淀粉加工企业,不断提高现有淀粉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加工产量,促进企业向精深加工方向迈进。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兴办一些上档次、上规模的龙头加工企业,不断提高洋芋产品的附加值。

以建设国家级党参药源基地为目标,大力开发中药材产业。充分发挥“中国党参之乡”的品牌优势,制定出台渭源白条党参规范化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监测标准,加快中药材种植标准化进程。按照“南归、北参、川芪”的布局,大力建设南部高寒阴湿区当归、川沿河谷区红黄芪和北部干旱山区优质白条党参三个生产基地,不断加大外地名贵中药材和野生中药材的推广、驯化力度,使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抓好会川、清源、莲峰、新寨等药材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市场环境,提高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兴华药材有限责任公司等县上已扶持的中药材加工、运销大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中药材饮片加工业和运销业。同时,广泛宣传,大力招商,吸引全国医药加工企业来我县建立药源基地、投资办厂,带动中药材产业向纵深发展。

因地制宜,科学养殖,大力发展畜牧产业。按照不同的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和布局,突出特色,提高养殖效益。以黄香沟牧场为中心,按照草场的载畜能力,向南部草场资源比较丰富的五竹、田家河、峡城延伸,大力发展耗牛和山羊养殖,打造绿色食品品牌。以三河口肉牛育肥协会为龙头,带动千家万户发展舍饲养牛,力争达到3万头以上,大力推广科学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建好路园镇上坪种羊繁殖基地。北部地区结合退耕还林,重点发展以舍饲小尾寒羊为主的养羊业,力争达到10万只以上。全县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和草场资源,合理规划放养点,动员千家万户大力发展南山放养虫草鸡,力争饲养量达到500万只,户均达到50只,切实把南山放养虫草鸡的品牌做响,规模做大,产业做强。在川沿乡镇和城郊积极建设以仔猪繁育、奶牛养殖、暖棚养殖等为主的高效养殖示范区,以点带面,促进全县畜牧业快速发展。同时,重点抓好甘肃微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绿色肉食品开发项目和三河口肉牛屠宰加工项目,建立“农户+协会+公司”的产业开发模式,整合资源、技术、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开发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切实加强管理,依靠科学,依靠法制,依靠群众,切实做好禽流感等疫病的防治工作,确保畜产品安全。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以创建旅游大县和兰州避暑圣地为目标,紧紧抓住兰临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引洮工程开工建设、212国道改建等大型项目实施的机遇,进一步加强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道路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水平,从避暑休闲、生态旅游、农业观光等方面,精心打造旅游项目,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紧盯市场,紧盯消费者,大力发展青豆产业,扶持五竹青豆协会建设办公大楼、加工车间,建立稳定的种植基地,进一步提升青豆加工的水平。

要大力宣传马铃薯良种、白条党参通过国家原产地保护认证的优势,利用颁证的机会,广泛宣传我县的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推介渭源的资源优势。通过优势产业的开发,进一步壮大基地,做强品牌,扩大销售,增加产值,提高产业效益,真正把支柱产业做大做强。

2、以项目为载体,抓项目,促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

认真实施“项目立县”战略,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点,在全县努力营造议项目、跑项目、上项目的氛围,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放在争取项目和建设项目上,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创造发展条件,塑造良好形象,带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

努力改善交通状况。重点抓好投资17.5亿元的212国道高速公路渭源段建设改造项目的立项。全力配合搞好投资4200万元的定渭公路铺油建设工程,同时,结合定渭路的改造,完成渭源一中门口到淤河湾的拆迁改造,加快县城建设步伐。建设好投资168万元的罗莲公路桥梁工程,投资106万元的北寨桥子沟大桥,投资179万元的会川东关至罗家磨乡村公路,投资33万元的峡城至秋池湾乡村公路,投资35万元的麻家集至梁家河乡村公路。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联系与合作,积极争取外国政府贷款项目。认真做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投资5015.5万元的农村综合发展项目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争取全球环境基金会对这个项目的匹配资金予以立项。继续大力实施LpAC、CES项目,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积极组织开发水资源。全力配合搞好引洮工程建设,抓好投资 4.3亿元的峡城梯级电站立项建设工作,积极争取投资2987万元的峡口水库南丰灌区工程在年内开工建设,建设好投资626.6万元的上湾灌区配套工程,积极争取在县内沿河流域建设小水电项目。

加快县城建设步伐。在清源路改造建设上,要力争有大的突破。认真实施好投资1506万元的城区供水工程,力争年内建成。积极争取城区污水处理项目。积极争取建设投资680万元的城区电网改造项目。

这些项目都是关系全县经济发展大局的项目,对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基础设施面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项目省计委已批复立项,并已下达投资计划,需要全县上下认真抓好建设。有的还需要我们在今后努力争取。总之,县上将抓住事关全县发展的关键项目,动员和带领全县人民真抓实干,建设好项目,争取好项目,通过项目建设,推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

3、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全局,努力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基础条件脆弱,是长期制约全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科学规划,分步骤实施,使全县农业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打好基础。

一是认真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领导包片、包点工作责任制和苗木调运制,严格按技术规则栽植,完成全年任务。做好林权证的发放工作,严格管理,切实巩固历年退耕还林工作成果。

二是进一步加大梯田建设力度。梯田建设是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的重要手段,因此,县上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完成1.25万亩的梯田建设任务。同时,北寨镇年内实现梯田化目标。

三是认真实施人饮解困、集雨节灌、小流域治理工程。积极实施人饮解困工程,解决1.5万人的饮水困难,通过几年的努力,使有条件的乡镇全部实现自来水化,彻底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建设集雨节灌水窖5000眼,发展节灌面积1.5万亩。认真实施投资100万元的2003-2004年度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继续加快建设柳林1号、姚集2号、坪塬、寺儿湾4座骨干坝。积极争取投资913万元的7座骨干坝和16座淤地坝项目开工建设。

四是切实搞好参与式整村推进、世行贷款和小康示范村建设项目。在全面完成2003年确定的黑鹰沟、郑家川、七圣3个村的基础上,认真搞好新确定4个村的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建设,按照世行贷款项目的规划要求,重点放在扶持种植和养殖业上,完成报帐余额资金600万元,年内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继续加大社会帮扶工作力度,争取在我县建成一个天津对口帮扶示范村。在巩固提高以往小康建设示范村的基础上,认真抓好新确定5个小康建设示范村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五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增加劳务收入。劳务输出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县上将不断选择和扩大劳务基地,认真总结和吸取以往经验教训,积极组织农民开展劳务输出。力争劳务输出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000万元。

4、开放搞活,兴工强县,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兴办龙头企业

没有工业的带动,没有龙头企业的拉动,县域经济就很难有大的发展,产业开发难以实现大的突破。因此,县上将大力实施“兴工强县”战略,进一步开放搞活,走“立足农业办工业,依托资源上项目,盘活存量促增量”的路子,以产业化推动工业化,增加工业经济总量,以工业带动农业,促进全县工农业全面发展。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放手发展乡镇企业。

一是深化改革,挖潜改造,努力提高现有企业的生产效益。继续深化企业改革 ,妥善解决改制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帮助企业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制,切实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加强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创造当家品牌;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市场占有量。对商业、粮食、供销等流通企业,结合企业的不同特点,一企一策,努力研究和探索不同的改制方式,加快企业改革。总的要求是以民营推国有,以市场配资源。

二是建好工业发展区,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乡镇企业。会川镇工业发展区,年内力争完成规划和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制定发展区管理办法,引导投资者入住发展区兴办工业。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乡镇企业,发动鼓励社会各界围绕产业开发,兴办加工业和运销业,兴办餐饮服务业,年内力争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00户,私营企业5户,个体私营企业上缴税金达到500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4260万元。

三是优化环境,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营造投资环境、建设环境、干事创业环境,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塑造渭源发展的良好形象,扩大招商引资。各有关部门要协作配合,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投资者创造便利条件,提供优质服务。认真搞好项目的筛选和宣传工作,对投资者热情接待,实行全过程领办服务。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我县投资办厂、投资开发。总的要求是以开放促发展。要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各个领域的开发和建设,增加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壮大全县经济实力。

四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认真开展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认真检查和清理各种不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加大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窝点,认真清查假冒伪劣产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5、围绕产业开发、土地开发,县城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大力培植财源,努力增加财政收入

进一步加大财源建设力度,围绕产业开发、县城建设和小城镇建设,争取和建设项目,提高效益,增加收入。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厉行节约,保证职工工资、重点项目、社会保障、科技教育等重点支出。

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按照“以地生财,以地聚财”的思路,加强土地储备、公开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工作,筹集县城和小城镇建设资金,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增加城镇人口,繁荣商贸流通,努力增加税收。年内新增储备土地150亩,实现收益300万元。以县城为中心,向东重点突出路园镇、向南突出莲峰镇、向西突出五竹镇、会川镇、向北突出北寨镇,全面抓好小城镇建设,构筑全县城镇发展网络。

讲求诚信,全力打造“信用渭源”,保障金融平稳运行。加大支农信贷力度,加快经济发展。

6、高度重视群众生活,认真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城市居民保障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密切关注灾区群众和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多渠道努力筹措物资和资金,加大抗旱力度,顺利开展春耕生产。通过产业开发、工业建设、县城建设和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岗位。为下岗失业人员认真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加强联系,落实好税费减免、培训补贴、小额贷款、免费服务、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各项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配套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做好“两个确保”和“城市居民低保”工作,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大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力度,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切实做到应保尽保。

7、加大投入,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强化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全面提高计划生育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认真落实各项计生节育措施,加大清查摸底工作,夯实计生基础,力争实现计生优质服务县目标。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积极争取中小学危改项目,新建一批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争取建设投资550万元的一中高中扩招项目,扩大办学规模,增加教学实验设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和建设人才。

切实加大科技培训和适用技术推广力度。充分发挥科技信息网站的信息传播作用,加强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推广。利用农广校等教育阵地,加强“绿色证书”培训和颁发工作。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开展病虫害防治。因地制宜,加强指导,建好农业科技综合示范点。

进一步繁荣文化事业。全面完成文化馆综合楼建设,积极落实图书馆大楼建设资金。加大文化市场稽查力度,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灞陵桥-老君山公园建设,为县城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大力改善卫生条件,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全面完成县医院医技综合大楼、县疾控中心业务综合楼、县中医院门诊楼建设任务,争取建设麻家集镇和会川镇卫生院改建工程。严密监控,继续做好非典疫情等疫病的防治工作。

切实加强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抓好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军民共建活动。

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提高破案率,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

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广播电视、防震减灾、邮政电信、质量技术监督和人事、审计、统计、物价等各方面的工作,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8、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在2003年推行政务公开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和范围,全面公开办事程序和服务事项,充分发挥政务公开服务厅的作用,强化服务,增大透明度,接受社会和广大群众的监督。加强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强化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加强依法行政,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逐步建立高效、规范、透明的行政运行机制,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深入调查研究,不断创新思路,加快发展步伐。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和提案。全面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任务更加艰巨,对政府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新时代赋予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神圣使命,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一致,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进步而努力奋斗!文章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上一篇:乡镇领导的讲话范文下一篇:行政管理及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