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工会工作思考

2022-08-31

第一篇:新时期工会工作思考

新时期秘书工作的思考

秘书工作自人类政权产生后伴随领导工作而存在和发展,从我国秦汉时期以来,便有尚书、秘书监、秘书令、秘书丞、秘书郎等官职,主要掌管官员向皇帝奏事、函牍、皇帝宣布命令的告示,以及保管朝中的主要文牍及图书等机密文书。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我国现代秘书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代,在其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秘书队伍发展壮大,秘书学科从无到有,秘书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秘书工作的内涵给予了新的补充。现代解释,秘书工作就是辅助领导进行决策和管理的服务性工作(《秘书心理学》季水河),秘书工作是以领导工作范畴为基础的领导者需要的有机满足及满足实现的无限度量(《浅议公务员中的秘书工作》刘堡)。笔者认为秘书工作就是,在直接为领导决策服务基础上,做好文书处理,上传下达,参谋辅助,督促落实,协调服务等工作。

一、新时期秘书工作变化特点及因素

我国现代秘书事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有了明显的变化:由传统秘书的无行业组织到现代秘书行业的快速发展;由传统秘书传、帮、带的培养模式到现代秘书职业教育;从传统秘书知识和能力的技能低等到现代秘书队伍素养的极大提高;从传统秘书的笔纸操作到现代办公自动化等等。秘书工作也体现出从打杂到智能服务、从被动到主动、从工具到辅助的这样一种发展趋势。具体发展变化原因和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时期领导工作发生显著变化,秘书工作随之变化

领导干部四化方针的贯彻落实,领导干部队伍趋向高素质、新观念和知识综合的高要求,人员结构和素质要求上了新的台阶,新一代领导大多数年龄较轻、知识结合合理,具备较强开拓创新精神、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较全面的专业知识,他们很少为传统的观念所束缚,工作上大力阔斧地改革创新。这就要求为领导服务的秘书工作人员必须跟上领导的发展步伐,领导工作的触角伸到哪里,秘书的工作范围延伸到哪里。因此秘书工作人员要时刻充电,加强百科知识储备,提高文化理论素养,深刻领会领导的工作战略意图,把握工作规律,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当好领导的参谋与助手。要从简简单单的抄抄写写打杂跑腿工到以拥有宽广的视野,敏锐的思维,严密的逻辑的智能服务者;从办文、办会、办事的收收发发、团团转转转变为辅助服务、出谋献策的智囊参谋。

(二)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变化,秘书工作随之变化

谋发展、求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并已成为各国的共识,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国际化的需求,以市场机制作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基本取向的经济运行方式和管理方式。同时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的需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机构改革,就要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秘书部门都是处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枢纽位置,这些形势对秘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秘书工作重点也随之转移。以前的领导不说,秘书不动的消极态度和观念已受到冲击,秘书工作人员应树立主动服务的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和科学性,探索秘书工作的规律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从领导咋说,我就咋办的被动地位转为担负着辅助决策、信息处理、协调服务、督促落实、综合情况等等重要职能的主动服务上。与此同时,人民内部矛盾是我国当前主要矛盾,城乡存在一定差距,贫富差距扩大,社会存在不稳定因素等等一些现象。这要求秘书工作人员特别是党政机关的秘书具有强烈的政治敏感性,处理突发事件的冷静性和较高的法律法规素质,这样才能够维护领导威信和秘书部门的形象。

(三)科技日新月异,网络领域扩大,秘书工作随之变化

21世纪,信息科技大爆炸时代。不断扩大的电子网络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审美情趣和观念意识。电子政务、网上商务、城市数字化,互联网用一只无形的手将各行各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各个领域均面临时代转型,秘书领域也呈出现现代化、网络化的特点,秘书工作人员必须从传统的低等技能转为掌握现代技能:计算机操作、办公系统运用、交际礼仪、录影录像、数据库管理、图书索引等。这些技能日新月异发展变化,要求秘书工作人员不断学习和接受新鲜事物,而半路出家的门外汉则难以胜任现代秘书岗位。秘书工作人员不仅要转变观念,还要熟练运用各种现代化的办公手段,驾驭电脑信息网络,善于处理各类电子事务。过去的笔纸封闭式工作方式将逐渐演化成为信息开放式工作方式。

二、新时期做好五型秘书

清楚认识到新时期秘书事业出现转型的特征,以及对秘书工作人员提出的新要求和新素质,如何当好新时期的秘书,做好新阶段秘书工作,笔者以为是当前秘书工作人员面临的最大课题和亟需解决的问题。我们秘书工作人员应适时调整战略方针,转移工作重心,在以下五个方面做出特色。

(一)去粗取精,做好信息储备型秘书

作为新时期的秘书工作人员应把信息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当好信息储备型秘书。一是要增强信息意识,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无论是政府部门决策管理,还是企业商业竞争,谁拥有第一信息,谁就占有绝对的优势。信息是决策的依据和基础,领导决策前就要对相关的信息进行了解和掌握,研究出正确的方案,进行决策。在决策贯彻实施后,通过信息反馈,使领导了解到决策贯彻过程的情况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优化决策,使领导决策立于不败之地。正确的信息还能够开阔秘书工作视野,增强工作思路,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等重大作用。二是要建立信息来源,不断充实自己的信息库。

第二篇: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的思考

内容提要:高校工会工作是高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工会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形势下,高校工会工作者要在党的领导下认清其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履行工会职能,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贴近职工,发挥好工会组织的独特作用,为促进高校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高校工会;地位;作用;自身建设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高校的各方面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显著提高。作为高校重要工作之一的工会工作,其所具有的维权协调、民主参与、教育引导、氛围导向和桥梁纽带作用,在高校改革、发展与稳定等工作中越发重要。新时期,高校工会要进一步创造性地开展好工作,服务广大教职工,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为学校的改革发展铺路架桥,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搞好高校工会工作,是当前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工会的地位

高校工会的地位是客观的,是高校工会在整个工人阶级运动以及教育事业中实际状况的反映,并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教育地位的提高而不断提高,因此,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在一定社会制度下,高校工会所处的地位是由教育事业和教育工作者的客观地位所决定,并通过国家法律得到保障。 (一)高校工会的政治地位

高校工会的政治地位体现为:第一,它是党领导下教育系统的一个人民群众组织,但不是一般的群众组织,而是一个具有工人阶级性质的最广泛的群众组织,是党和知识分子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第二,它是教职工参政议政,参与教育事业管理的重要代表者,是办好社会主义学校的重要依靠力量,高校工会依照法律和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依法维护职工的合理利益和合法权益。 (二)高校工会的经济地位

随着教育事业阔步向前,高校内劳动关系双方在劳动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利益需求差异明显,甚至存在矛盾。在高校内,行政一方在工作中居于指挥、管理的主导地位,面对当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争创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三育人”工作,是高校追求的重要目标;而处于被管理、被指挥位置的教职工,在做好“三育人”工作的同时还希望得到良好的工作条件、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从中不难看出,高校内双方的利益需求存在一些差别,如果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而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只有高校工会才具有代表和维护教职工利益的职能,高校工会,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地位必将日益突显。教职工只有依靠自己的组织-高校工会,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理利益和合法权益。因此,高校工会要更多、更直接地代表和反映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当然,在强调高校工会代表教职工合法权益的同时,并不否认学校党组织和行政部门代表教职工的权益,只是由于党、政、工地位的不同,应采取不同的角度,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密切配合,才能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 (三)高校工会的社会地位

高校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广大教职工有组织、有纪律、有领导地参政议政,参与教育事业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在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组织参与广泛的社会生活,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校工会必须审时度势,明确自身的地位,才能充分地履行工会的职能,发挥好工会的作用。

二、高校工会的作用

随着高校工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其作用也日趋明显。在新形势下,高校工会要在党的领导下,认清其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履行好工会的职能,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一)发挥党联系教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高校教职工是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主力军,而且这个队伍的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发展教育事业,必须相信和依靠广大教职工群众,而高校工会作为党所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其阶级性、群众性和产业性相统一的属性决定了它在党和教职工之间起着一种不可替代的联系作用。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高校工会的每一项工作都要体现党的先进性,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服务教职工为己任,树立“为民用权、为民谋利、为民系情”的宗旨意识,使教职工群众成为党的群众基础,使教职工群众与党建立紧密联系,使党能更好地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高校工会要多做关心群众、凝聚人心的工作,促进党群关系的不断发展。

(二)在教育事业和学校管理中发挥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作用

高校工会要大力健全完善教代会制度,落实好教代会职权,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必须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切实保障教职工对重大事项决策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坚持和完善高校校务公开制度,保证广大教职工依法行使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评判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利,进一步推动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促进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使学校管理真正朝着依法行事的方向发展,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 (三)在协调劳动关系和化解各种矛盾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

协调劳动关系是《工会法》赋予工会组织的重要职能,也是工会组织目前的重要工作。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变化,高等学校正在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学校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和后勤社会化等改革的进行,调整了学校内劳动关系,触动了学校各方利益,这就必然会产生一些与教职工利益相冲突的矛盾。因此,高校工会要针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在积极支持改革的同时,按照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更好地代表和维护教职工的具体利益,切实把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放到突出位置,更加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关心教职工生活,积极反映教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协助学校党政部门把问题和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同时,要通过有效的调节手段,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职工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确保校园的和谐和稳定。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职工群众的利益,保护好、引导好和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保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

三、高校工会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一)高校工会在处理教职工劳动关系方面将面临着新挑战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以及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逐渐成为自主办学的主体,同时也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不远的将来,学校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将进一步市场化。学校要与原本为工人身份的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与原本为干部身份的教师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及相关待遇。因此,劳动关系的确立、变更、终止及解除,都要与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其次,《工会法》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维护高校职工劳动权益。第三,《劳动合同法》进一步加强了工会力量,确定了工会在三方协商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但对于高校工会来说,目前尚未建立平等协商机制。在这种新形势下开展工作,对高校工会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高校工会在维权、民主管理方面面临着新机遇

第一,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教职工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参与民主管理学校主动性的提高,依法治校、依法维权等要求日益强烈。第二,高校内部不同职工群体利益的差异和分化越来越突出,成为管理层相当关注的问题。第三,《工会法》规定,工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中宣部、教育部也下发文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推行校务公开工作。所以,高校工会工作在处理劳务关系、维权、参与民主管理等方面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复杂形势。

四、高校工会要紧密结合实际开展工作

(一)加强民主管理,为学校提升管理水平提供政治保障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民主治校、法制治校是当前高校管理的重要制度。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教职员工参与学校管理的有效形式――教代会制度,进一步推进教代会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坚持依靠广大教职员工,提高教代会质量,要把教职员工的意见纳入党委的决策机制,坚持重大问题和重大改革方案的出台、重大人事变动等都要主动征求教职员工的意见,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次之,要切实搞好校务公开工作,配合学校纪委、行政等完善校务公开制度,保证扩大广大教职工依法行使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增加工作透明度,减少误解,增进了解,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形成上下一盘棋,增强政策、制度的执行力,提高政令畅通率,提升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度和有效性,促进学校建设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二)加强师德建设,为促进教学科研工作奠定素质基础 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道德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为此,要持续开展好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在全校形成知荣辱、明是非、识美丑、兴新风的浓厚氛围。次之,要进一步抓好典型示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师德标兵》、《育人标兵》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头示范和激励作用,总结推广他们的教书育人的成功经验,影响和带动广大教职工共同进步。第三,要进一步建立师德激励机制,要在不断总结师德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努力探索科学的师德激励机制,切实将党和人民赋予教师职业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转化为个人人生价值,不断深化教师职业性质和责任义务的道德意识,将师德建设落到实处,为学校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奠定基础。

(三) 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为学校顺利开展各项工作 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益格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使高校工会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于构建和谐校园至关重要。高校工会要发挥好维护职能,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就必须坚持把广大教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高度重视和落实广大教职工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千方百计地保证广大教职工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同时,要针对当前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和利益格局调整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发挥工会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一是要加大工会源头参与力度,积极争取参与学校对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的制定,切实把教职工合法权益维护在源头。二是工会要始终把教职工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教职工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工作重点,从教职工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切实帮助教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三是要针对教职工的思想和利益要求,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既统一思想又尊重差异,既提倡奉献精神又保障正当利益,既解决思想问题又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建立相应的校园保障机制,关心校园弱势群体,让校园弱势群体也能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工构建和谐校园的积极性,使校园内部不同利益群体的需要通过合理的渠道得到满足。

(四)增强校园文化氛围,为提升大学文化建设水准创造有利条件

工会作为群众组织,在创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和条件。一是要根据广大教职工对业余文化生活的需求和自我特长展示的愿望诉求,着力抓好各类职工协会的建设工作,如组建好教职工三大球协会(篮球、足球、排球)、三小球协会(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以及书法、绘画、舞蹈、歌唱、武术等协会,按照不同的兴趣爱好,把教职工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个具有一定凝聚力的和谐团体,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二是要抓好高级知识分子的联谊活动,通过成立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等形式,切实将校内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家教授组织起来,并定期组织讲座、报告会、参观考察等活动,促进不同学科领域间的学术交流,共同提高进步,激励、活跃校内学术氛围。三是要发挥二级工会组织的主观能动作用,支持、鼓励二级工会组织,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开展各项特色文体活动,展示教职工的良好精神风貌,丰富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为学校实现大学文化建设目标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加强工会自身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更大贡献

在新世纪新阶段,工会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完成肩负的各项任务,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把工会建设成为坚持党的领导、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工作大局、切实履行职责、职工群众信赖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这就要求高校工会把自身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要不断加强改革和创新力度,推进工会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努力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其一,高校工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增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把创建学习型工会组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切实抓好;其二,工会干部要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认真学习工会十五大和党的十七大全会精神,增强做好工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辜负广大教职工的信任和期望,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其三,工会干部要增强服务意识,深入到教职工群众中,关心教职工群众的生活、工作、身体健康,努力为教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其四,要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对教代会工作、工会工作的理论探讨和调查研究,用理论指导工会工作,通过开展调研活动,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意见和建议,及时向校党委、行政和上级工会报告,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总之,在新时期,校工会作为群众组织,要在正确认识所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的基础上,根据工作对象的新特点,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不等不靠,积极主动的开展工作,努力做到在认识上不断有新提高、在工作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使工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发挥桥梁纽带特色作用,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支学干.浅析高校工会在高校工作中的作用[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2(1):111-112 [2] 卢玲军.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工会工作[J].时代教育.2009,(2):6 [3] 张友民.关于做好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的思考[J].工会论坛.2009,1(1):41-42 [4] 刘志和,商奎. 浅论新时期工会工作[J].河北农大学报.2002,4(4):69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Z].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 [6] 张冀平.2008最新高校工会主席创新管理与领导艺术实务(上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第三篇:对新时期秘书工作的思考

新时期对秘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意义上的参谋、助理性工作已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随着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秘书工作被赋予更多的职责和更大的责任。新时期的秘书工作者应成为领导者的得力助手和出色参谋,必须是高素质的复合人才,是“一腔热忱”、“一生追求”和“一身正气”,能创“一流业绩”的“一把好手”。

一、新时期秘书工作具有新的特点。

秘书工作是一种服务性工作,是一种很规范的职业,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

(一)政治性是秘书工作的社会属性。

任何社会、任何团体的秘书工作都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为一定的阶级、政党和国家服务,以维护他们的利益为己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秘书工作必须为党和国家利益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大量的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这些企业的秘书工作如何体现政治性,是个新问题。其实,这些企业秘书工作的社会属性没有改变,政治性没有改变。多种所有制中的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有益补充,是一种经济实体,不是政治组织。这些企业为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如向国家交纳税收,提供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另一方面,他们的一切生产和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我们国家的法律法规、政治规章等。因此,其秘书工作的时代背景就是党和国家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科学发展的大政方针,各项工作必须符合现行法律和政策。从广义的角度来说,也是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大局服务的,这就是秘书工作政治性的体现。

(二)从属性是秘书工作的本质要求。

上下级机关的秘书工作没有成序列, 也没有常规固定的工作内容,不像别的业务工作部门,工作内容明确, 范围清楚, 可预先做计划、定目标。比如,新闻出版工作,年初可以定计划,定指标,定利润。秘书工作却做不到这些,不能设定自己的工作内容,更不能计划一年发多少个文件,开多少次会议,接待多少批客人,而是按照基本的工作职能,根据机关和领导的要求,需要你办什么事,你就办什么事,不能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秘书工作本级领导机关和单位,是机关单位办公室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秘书工作基本没有主动权,是一种从属的、被动的工作。上下级机关的秘书工作没有隶属关系,只有业务工作的指导关系。

(三)服务性是秘书工作的基本特征。

秘书工作是一种服务工作,为领导服务、为机关服务、为基层服务,是机关单位里以政务服务为主要特点的服务工作。秘书工作绝不是地地道道的被动的服务工作。秘书工作要求秘书人员沟通上下,协调左右,出谋划策,事无巨细,随叫随到,无所不管,“无所不能”。只要需要,领导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竖到底、横到边,高级领导、平民百姓, 都是服务对象。有人说,秘书工作者,“吃饭在最后,出发走在先,走路走两边”,“没有思想,没有主见,没有星期天”,这些说法只是自嘲而已。服务性决不是没思想、没主见,新时期的秘书工作强化了参与决策服务、独立办事、调查研究、指导工作等职能。秘书工作者直接为领导决策当参谋助手,提供信息,提供依据,督促检查落实决策。

二、新时期秘书工作有更多难点。

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事物、新技术层出不穷,新时期的秘书工作面临着更多的困难,这是客观存在,无法回避,但是秘书工作者要认识它、掌握它,想办法克服它,以积极的态度应对。

(一)工作任务繁重,经常加班加点,没有节假日。

一些人做了几十年秘书工作,兢兢业业,极少休假或休息。加班加点是正常的,不加班是不正常的。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保证。五天工作制变成五加二工作制,八小时工作制变成白加黑工作制,被戏称“无法无天”。天天有干不完的活,时时可能有急件急事要办,必须随叫随到,随到随办,不吃饭不睡觉,直至把事情办完。今天的事情今天办完,绝不拖到明天。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

(二)“ 婆婆” 多, 众口难调,关系复杂,左右为难。

秘书工作的服务对象上至领导,下至百姓,无所不管,无所不包。领导交办的事要管,没有人管的事都得管;同一件事情领导之间有不同意见,部门之间有不同意见,要细心协调,抓住主要矛盾,找出解决办法。在此过程中,秘书工作者往往要承受一些指责、一些委屈、一些误会。但为了工作,为了大局,为了团结,个人受点委屈也在所不辞。受批评的时候,特别是在批评错了的时候,决不能当面申辩,辨明“是非”,分出“高低”。想解释要有合适的机会,有的永远不能解释。

( 三) 要求高, 待遇低, 提拔慢,生活苦。

秘书工作岗位是一种特殊的岗位,要求高。秘书工作岗位重要,领导很重视。因此,秘书工作者要能说、会写、会办事;要坐得住、动得起、人品好、素质高。秘书工作一般人干不了, 干得了的人不一般。秘书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秘书工作者的待遇不高,提拔也不快,往往比别人慢,特别是企业里的秘书工作者,待遇可能更低一些。对此,秘书工作者要有思想准备。

(四)权力不大影响大,机会不多陷阱多。

秘书工作是服务性工作,没有什么具体的直接权力,但是由于秘书工作者是在领导机关工作,靠近领导,许多人认为你有很大权力,想接近你,拉拢你,控制你,让你为他谋利益。现在社会很复杂,各种思想交织在一起,在诱惑面前,一不小心就会在权力、金钱、美色面前倒下,在人情、亲情、友情面前迷失方向,糊里糊涂掉进陷阱里。

三、新时期对秘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秘书工作是一种很有作为,责任重大和光荣的工作。长期以来,秘书工作岗位锻炼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领导干部。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秘书工作者必须跟上时代步伐, 适应新时期的特点,达到领导的要求,秘书工作者要有更高的素质、更强的能力、更渊博的知识,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一)良好的道德修养是秘书工作者素质的核心。

坚定是秘书工作者的政治要求。秘书工作者要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坚定,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新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定对共产党的信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坚定对事业的忠诚;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和政治触角,有很强的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在大风大浪中不动摇。奉献是秘书工作者的标志性品格。秘书工作地位特殊,工作重要,要求较高。秘书工作者必须甘于寂寞,安于清苦,乐于奉献。从事秘书工作,别人睡觉我清醒,别人度假我加班,别人娱乐我工作。忘我工作,连续作战,任劳任怨,淡薄名利是奉献精神的具体体现。什么时候都要能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干得出成绩。当官不为发财,为民不谋私利,办事不图回报,奉献不能索求。这种奉献精神来自党性,来自对事业的忠诚,来自对社会的责任心,来自对崇高理想的追求。秘书工作者要注重培养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精神境界。平时要勤于锻炼, 善于休息,炼就能吃苦耐劳的体魄,时刻保持昂扬的精神风貌,任何工作都能拿得起、熬得住、做得好。自律是秘书工作者修身立命的作风。一要珍惜政治荣誉,严格遵纪守法。秘书工作是服务性工作,肩负重大职责,光荣使命,参与决策活动,知密很高。因此,必须严守党纪政纪,对上级的决策部署指示,坚决拥护,坚决执行,不得评头品足,阳奉阴违。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视责任为使命,视使命为生命,尽职尽责,殚精竭虑做好本职工作。用心领会和把握领导的工作思路和意图,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 备领导之所需, 做到兵谋帅事,胸有全局,立志做大事,不求做大官。要严于律己,廉洁从政。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管好自己的嘴,管好自己的手,管好自己的脚,管好自己的人。不贪不拿不占,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依法行政,依规办事。做好平凡工作,过好平常人生活,保持平衡心态。二要有强烈的服从意识,良好的民主作风和宽广的胸怀。要听得进别人的意见, 特别是不同意见、批评意见, 即使批评错了,也能承受,委曲求全。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要善于与人相处,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小,不怕吃苦,不怕辛苦。做到谦虚谨慎,胸怀坦荡,平等正直,公道正派。对上尊敬有礼,正直有度;对下和蔼热情,平易近人。细致是秘书工作者的基本工作要求。做人要老实,办事要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细到一个标点符号、一个字都不能错。细节决定成败。比如,排座位、查话筒等看似是很小的事,但这些细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大局。[论/文/网 LunWenNet/Com]

(二)才干修养是秘书工作者素质的基本要求。

秘书工作者要能说会写会办事, 要有丰富的经验、渊博的知识、清醒的头脑、敏捷的思维和良好的品格。优秀的文字写作能力。文字写作能力是秘书工作者综合能力的主要方面。特别是文秘工作者,文字写作能力是主体能力,要能起草、审核、修改文稿,归纳综合编辑各种文字材料。培养写作能力强手,要经过长期磨练,十年磨一剑。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是秘书工作者的交际性能力。优秀的秘书工作者要有好口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富于幽默感,善于与人沟通,善于交际。口头表达能力是思维综合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理论知识水平和口才艺术的综合体现。要做到三言两语就能把复杂的问题讲清楚,善于通俗生动地阐述深奥的道理,讲话生动形象,富于鼓动性,善于激发和调动听众的情绪。

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协调组织能力是秘书工作者的基本能力。秘书工作大部分是办事,例如,安排领导的活动,组织会务工作,交际接待,办理和接待来信来访,对外联系,处理领导交办的事,等等,都要求秘书工作者有干练的办事能力。这种能力是工作经验的积累,加上灵活性,形成工作魄力。这样,就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用最简单的办法处理最复杂的问题。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文学、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逻辑学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要学习政策理论,党和国家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行政规章,以及时事政治和本地本单位的工作重点等等。知识越丰富,工作就越主动,效率和质量就越高,进步也就越快。

丰富的专业知识。秘书工作所涉及的工作都是专业。包括:辅助决策、调研、协调、会务、公文处理、信息处理、信访、督查、保密、交际接待,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等等。新时期的秘书工作者要是通用型人才,要重新学说话(学外语),重新学写字(用电脑),重新学走路(驾驶汽车),特别是要精通本岗位工作的专业知识,研究掌握其本质和规律,真正成为行家和专家。

不断创新的精神。秘书工作是一项规范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不断创新的工作。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大量的具体问题要靠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来解决,要靠秘书工作者的智慧,靠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去解决。

本文关键词:秘书 秘书工作

第四篇:做好新时期督查工作的思考

古今兴盛皆在于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加强督查是作细、落实工作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努力下,党委政府的督查工作得到了加强,督查工作在推动决策落实、工作到位、问题解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得以显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督查工作效率还不太高、督查工作方法还有待改善、督查工作机制还有待完善等。近期,我们对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改进督查工作方法、督查工作效率、健全督查工作机制和督查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督查方法要与时俱进

一是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要根据当前中心工作的进展情况,对每个时期该抓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需要抓什么就去主动抓。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向领导汇报工作思路,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要增强工作深入性。督查工作不能只停留在电话指挥、收集上报材料、口头检查上,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面对面地交流,实打实地督查。特别是在防汛抗旱、信访稳定、项目进展、领导批示件等阶段性督查工作中,更要组织人员,集中时间,现场调查,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 1 -

三是要增强部门(乡镇)合作性。督查工作不仅仅是督查部门的事,领导要抓,而且各部门、各乡镇主要领导也应重视,要通力配合。既要抓工作的统筹安排和部署,也要抓工作的实施进程;既要抓党委决策的落实,也要抓具体问题的解决。

四是要适时延伸督查触角。对重点工作(项目)要实行领导联系点制度,领导联系点到哪里,督查工作就要延伸到哪里。把督查工作和联系点有机结合起来,借用领导抓典型的力量,探索路子,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工作落实。

五是要明确督查职责到人。对一些时间跨度长、涉及因素多,容易出现反复的疑难工作,要采取明确职责到人的办法,反复抓,抓反复,同时也注意搞好协调,直到真正抓出成效,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二、督查效率要努力提高

一是要敢于碰硬较真。督查工作的作用就是要保证党委决策的落实。督查工作凡是没有抓好的,大多数是工作力度不够、人为的原因,对一些思想上的阻力、行动上的障碍、反面的典型不敢大刀阔斧的加以解决。因此,要提高督查工作效率,就要敢于抓“牛鼻子”,敢于摸“老虎的屁股”,更注重报忧,多反映问题,啃硬骨头。

二是要富有针对性。督查工作职责多任务重,如果事无巨细遇事就抓,由于受人力、物力、时间限制,势必事与愿为,且与领导中心工作不合拍。因此,督查工作重点

应放在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放在基层群众反映强烈并可能引发社会局势动荡的热点、难点问题上来,放在党委决策基层执行不力的查办上来。

三是要讲究时效性。任何工作都要讲究时效,而督查工作对时效的要求更为突出,必须以求真、务实、有效的态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督查事项。特别是对重大决策和比较突出领导批示件的督查,更要讲究及时、准确,这样既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又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领导机关的办事效率和工作作风。

三、督查机制要健全完善

一是要建立健全党政“一把手”负责的督查工作机制。开展督促检查是一个重要的领导环节和领导方法。督促检查,从根本上说,是对各级党委和领导工作作风的监督和检查,也是决策落实的重要推动力。各级党委政府就是督查工作的主体,党政一把手就是督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重大建设项目、重要工作部署,都要明确具体责任人,一抓到底,完不成任务决不中途换将。

二是要健立健全信息反馈制度和情况通报制度。建立信息反馈制度,积极借鉴和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督促检查办法,加大工作的跟踪、检查、落实的力度,使督促检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对各级党委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党委领导同志指示交办事项的落实情况,要及时通过适当的形式,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通报。重点工

作的进展和落实情况可在同级党报上通报。对软拖不办、办而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的,要督促限期整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在符合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可通过党委机关内部刊物进行通报批评或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

三是要建立高效灵活的激励机制。高效灵活的激励机制是各级党委抓好督促检查工作,促进各项工作落实的必要条件。一方面,要切实解决好督查部门的工作环境和地位,给予督查部门工作人员阅读有关重要文件、列席常委有关会议的权限,领导同志下基层调研指导工作时也要经常带领督查人员,使督查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党委决策的思路和意图。另一方面,要完善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坚决按规定兑现奖惩制度。

四是要健立健全督查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各级党委要真正授予党委督查部门组织协调权、专项批办件查办权、参与工作实绩评议权、干部情况反映权、领导决策建议权等职能,不能只局限于在文件中落实。督查机构在具体督查中要与组织、纪检、经济主管部门紧密配合,将督查情况与各级党政“一把手”的政绩和单位评先评优挂钩,实行“一票否决”。

四督查队伍要提升素质

一是要有坚定的政治素质。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各种泊来思想不断渗透,各种新思潮不断涌现,督查工作人员作为党委决策的专门落实力量,在政治立场上必须坚强坚

定,不能为各种不正确的思潮所左右,要经得住各种险风恶浪的考验,始终不渝地贯彻执行党委的决议决定。

二是要有求是的思想素质。实事求是不仅是党的思想,而且是制定各项政策的基础和保证。督查工作人员作为协助领导抓落实的参谋和助手,更需要实事求是,必须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三是要有务实的职业素质。到基层,摸实情,做到“四不四要”即不仅听领导干部的汇报,而且要倾听群众的反映和意见;不仅了解全局的进展,而且要了解个别的落实程度;不仅看落实执行得好的,而且要看存在问题落实得不好的;不仅看数字报表,更要察看现场实情。

四是要有精湛的业务素质。要有广阔的知识面,督查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要求督查人员了解各种知识。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协调是督查工作的常用方法之一,必须学会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调查研究、综合分析、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根据领导的意图,设计督查程序,完成督查任务。

第五篇: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创新的思考

太原科技大学樊杏华

内容提要:新的历史时期,法治理念、民主理念、和谐理念及科学发展的提出为工会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是,人治思维、诉求多元、制度漏洞也是工会创新面临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工会工作创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高校工会工作创新做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民主 法治 和谐

一、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创新面临的机遇

1、法治理念与法治环境

法治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法治与人治的分界线是:当法律与当权者个人意志发生冲突时,是法律高于个人意志,还是个人意志高于法律。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法治理念要求政府必须走向法治政府,也就是政府从决策到执行及监督的整个过程都纳入法制化轨道,权利与责任紧密相联,集阳光政府、有限政府、诚信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于一身。

在这个大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在2007年先后制定了《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三部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在这三部法律中,进一步明确了工会在促进就业、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劳动争议调解中的地位、职能及其作用。例如,《劳动合同法》第78条规定,工会对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进行监督,当用人单位违反法律和合同规定,工会有权提出意见或者要求纠正;劳动者申请仲裁或是提起诉讼的,工会应给予支持和帮助。随着劳动法律体系的完善,随着工会法治化进程的推进,工会与劳动法律为政府、企业和劳动者所信仰并付诸实践,为新时期的工会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2、民主理念与民主土壤

民主是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它既是一种实体,也是一种程序。普选、参与、法治、透明、人权和责任是评判一个民主政体的普遍标准。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推进,公民通过多种渠道参与社会的治理,政府也更加重视公众的参与诉求。广泛的参与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形成政府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为新时期的工会创新工作提供民主土壤。

在新的历史时期,职工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的增强推动作为职工“娘家人”的工会组织加强民主建设和源头参与,积极参与到国家和地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中,从源头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例如,在《劳动合同法》的制定过程中,中华全国总工会积极配合全国人大法工委征求职工对该法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反映到立法机构,各地职工共提出近20万条各类意见和建议。

3、和谐理念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氛围

和谐社会,是人类亘古以来不断孜孜以求的永恒的历史主题。和谐社会首先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谐社会的建立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新时期的工会工作创新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劳资矛盾逐渐凸显。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各级工会在新的社会利益格局和劳动关系的形成过程中,逐步建立了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为劳动关系的协调稳定发挥了更大作用,既实现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保护好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又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新时期高校工会创新面临的挑战

1、人治思维与现实的困境

人治是与法治相对的一种社会治理模式。人类的社会发展史一再证明,任何社会的纯粹法治也是一种空想,毕竟法律是有有意识的人制定并执行的。所以,任何社会的治理模式都是“人治”与“法治”模式的折中。在中国传统三千年的皇权思想的影响下,我们在追求法治的现实道路上面对的最大困境是如何将人治限制在合理的限度内。尽管依法治国已经写入了《宪法》,但现实中权大于法、有法不依的现象比比皆是。在高校,工会工作做的好不好,不在于《工会法》,而在于是否有一个开明的校领导和一位有影响力的工会主席决定的。依靠个人魅力而非制度的优势来开展工会工作,成为我们现实中工会工作的典型特色,凸显了人治思维对工会工作的影响。

2、诉求多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加速分化,已从传统同质的单一型社会,转型为异质的多样型社会,多元化主体的利益诉求纷纷呈现。伴随着利益关系的调整,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人们的利益诉求表达意识日益觉醒,开始用各种方式反映自己的意见建议,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陈述自己的种种不满和不公正待遇,表现出较强的政治参与和决策参与的需求。以高校为例,有编制内的建立人事关系的人员、有编制外建立人事代理关系的人员、还有编制外的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还有建立劳务派遣关系的劳动者。高校复杂的劳动人事用工决定了主体诉求的多元化,如何平衡多元化的利益诉求成为工会工作面临的难题。

3、法律漏洞

法治者,缘法而治也。要实现法治,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高校工会工作中面临的难题之一是法律的不完善和法律之间的冲突。例如,作为高校教代会基本法律依据的《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不仅仅存法律性质上存在诸多争议、而且教代会具体运行制度缺乏诸多漏洞,例如,如果一个学校不能按时召开教代会,谁需要为此承担责任?承当什么责任?是高校党委书记?还是工会主席?应当经过高校教代会讨论、审议、决定、通过的事项,如果没有经过讨论、审议、决定、通过,该事项在实际执行中是否有效?这些事关教代会制度落实的关键制度由于没有法律依据,导致实践中教代会被形式化。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维权中存在最大困境也是无法可依,例如,《劳动合同法》是否适用与高校的在编人员?如果高校拖欠教师工资,教师能否援引《劳动合同法》提起诉讼?《劳动合同法》对此规定都不明确。依据该法,事业单位非在编人员应当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但是如何缴纳社会保险?该法没有明确规定,而其他法律也无明确规定。这就导致实践中高校一方面有为非在编人员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但是又不知道如何缴纳或是向谁缴纳社会保险的难题,将高校推向了二难境地。

三、如何实现高校工会创新

1、从工会外部看

1)回归工会本质,重视第三种力量

工会是工人阶级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从本质上讲,工会是非政府组织,党的领导说明了中国工会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工会,是为了保证工会正确的政治方向,党的领导不能改变工会的非政府组织的本质。但是,实践中,高校工会人财物都来源于高校的支持、高校工会存在行政化的趋势,导致在工会工作中过多的依靠党委、行政而忽视非政府组织经验的借鉴。从社会治理看,第三种力量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工会工作的创新,离不开工会本质的回归,即发挥工会这个传统的群众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2)制定与修改完善涉及事业单位的相关法律

从国家的层面看,事业单位的改革不仅仅是靠一个政策决定,更需要从法治的层面上做宏观的统筹。改革的过程中要及时完善涉及事业单位人员切身利益的法律的制定,避免事业单位无法可依的现状。另外,修改完善现存的《教师法》《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制定《社会保险法》等法律,做到以法律促改革,以改革践法治,为工会的依法维权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

3)提高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

法治的实现过程就是政府与公民理性互动的过程,中国过去的改革推动者主要是从政府层面开始,对公民参与社会治理认识不够。随着中国社会民主政治的推进、随着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随着公民民主意识的提高,中国公众参与政治、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极大提高。但是,在现实中,公众参与的渠道不够畅通,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导致公众采取非理性的渠道表达自已的诉求。所以,政府应理性面对公众的诉求,构建完善的公众参与制度,架起政府与社会之间融通互动的桥梁,而工会、青年团、妇联等传统的群众组织可以发挥其传统的组织优势,理性动员相关人员参与社会的治理,从而实现政府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只有形成了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对法治的信仰、对社会治理的参与的格局,方能为工会的工作创新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从工会内部看

1)工会地位——做到有为和有位

从高校内部看,工会工作的创新首先必须从新认识工会的地位。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治理模式之中,工会应成为高校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工会应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涉及学校发展、教职工切身利益等重大事项的决策中,应处理好“敢说”与“会说”、“敢做”与“会做”的关系。要通过充分的调研将广大教职工关心的问题,及时传达给学校的决策层,同时将决策层的重大决策通过制度层面传达给教职工,实现学校和教职工之间的理性沟通。

2)工会人员——结构合理化、知识专业化

工会人员机构的合理与否关系到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长久以来,工会人员存在数量和机构的不合理,一方面人员少,导致工会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另一方面人员的年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工会应调动二级分会参与校工会工作的积极性,弥补人员的不足。另一方面,工会应加强人员结构的调整,培养一支老中青结合、人员知识化、专业化相结合的干部队伍。

3)工会工作——全面履行各项职能,突出维护职能

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工会应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履行各项职能,突出维护职能,不仅抓好传统的福利和文体活动,应积极研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所带来的教职工多元化的利益诉求。应适应维护职能的紧迫需要,建立法律咨询与援助于一体的机构,从制度的层面上完善维权预防机制建设、纠纷处理机制,加强教职工法律知识的普及,提高教职工民主法治意识和参政水平。

参考文献

【1】《民主与陀螺》,俞可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第三种力量》, 王建芹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简介:

樊杏华,太原科技大学工会、法学系教师

李新生,太原科技大学工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