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与能量复习教案

2022-12-16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化学能与能量复习教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化学能与能量复习教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4(选修)》,该内容属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范畴。化学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化学2和选修4均有安排,体现了知识生长与学习的层次性,本节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深入学习“化学与能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反应中释放能量的形式。

2.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3.掌握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获取信息、理解信息。通过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分析,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自然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列举生活实例和能源发展里程碑,让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生活质量的积极影响。

2.通过实验探究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知道化学反应能提供能量,知道一些具体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同时能够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但是缺少用定量的思想去分析问题。学生渴望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用暖宝宝探讨学习。

学情及年龄特征:学生对生活中的实例有浓厚的探究兴趣,对未知知识和应用有强烈的探究欲。

【教学重点】分析化学反应中热效应与焓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微观理论解释宏观现象的原因。

【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方法中重视知识形成过程,所以出现了情景教学、探究教学等,对于焓变这样高度抽象的知识教学中,采用单一的实验探究不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本节的教学方法中采用实验探究、层层引进、多媒体演示等辅助教学。 【教学资源】电脑多媒体投影、实物暖宝宝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化学史 引入

【引入】介绍能源的发展史:原始社会→18世纪→19世纪→20世纪

观看并了解能源史

【过渡】能量来自能源

【讲解】观看这两组火焰图,我们知道:发生了能量变化 【板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观察并思考能量变化的原因

进入课题,让学生初步建立能量与化学反应的思想

实例

【实物展示】暖宝宝、透气袋

【讲解】暖宝宝有一个透气袋,撕开包装后氧气进入透气袋反应而产生热量

仔细观看,初步了解暖宝宝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与思考

【讲解】同学们已经学过: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板书】

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设问和引导】依据什么划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回忆以前做的

Ba(OH)2.8H2O和NH4Cl及燃烧反应的实验现象,知道是根据热效应划分的 【板书】热效应

【引出情景】暖宝宝的热效应是什么?

放热反应

回忆实验现象,探究、总结出:暖宝宝的热效应是放热反应

引导学生探讨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划分依据,并判断了实物暖宝宝的热效应

情景创设

【讲解】目前使用的暖宝宝放热原理 化学能→热能

【情景设问】所有的放热反应都能做暖宝宝吗?可以用Mg、Al等原料吗?

【拓展知识讲解】Mg、Al等热效应效果更好,但是价格比较高,暖宝宝作为一种商品,必须满足市场需要和顾客的接受程度

知道暖宝宝的放热原理, 思考、了解是否能用其它材料

情景探究,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提出概念

【过渡】Fe、Mg、Al等都可以做暖宝宝,为何热效应会有差异?

【讲解】不同的物质能量不同,这就是今天将学习的重点知识:焓变与热效应。焓是与物质内能相关的物理量,焓变是等压下的热效应 【板书】 焓变与热效应

理解并掌握焓变的概念

形成正确的概念

【讲解】焓变是定量描述化学反应热效应的物理量

【引导讲解】同学们在必修2中已经学习过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能量变化图形

回忆以前的知识,归纳出焓变与热效应的关系

进行知识的梳理、归纳,让学生养成新、旧知识的联系

放热反应:ΔH<0

吸热反应: ΔH>0

【设问】回忆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如何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讲解】氢气与氯气反应的微观过程……. 对比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键形成释放的能量,判断热效应。

观看反应的微观过程,倾听老师的讲解

呈现微观反应过程,弥补讲授法的不足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吸热反应:反应物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新键形成释放的能量

ΔH= E反–E生>0 放热反应:反应物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新键形成释放的能量

ΔH= E反–E生<0 【板书】

吸热反应:ΔH>0 放热反应:ΔH<0 【回顾】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有哪些?

归纳整理,记笔记,化学反应与热效应的关系: 吸热反应: ΔH>0 放热反应: ΔH<0

对所讲的知识进行提炼,让学生明白重点

实验探究 知识应用

【情景设问】同学们是否有疑问:哪些因素影响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探究实验】

选择NaOH和HCl中和实验,用控制变量法探测最高温度,第一组探究用量是否影响,第二组探究温度的影响,第三组探究状态的影响 【总结】用量、温度、状态影响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板书】

影响焓变的因素:用量、温度、状态等

【过渡】理论的角度认识了热效应后,同学们能够能够举出热效应的应用吗? 【板书】

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应用

【讲解】无论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还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热米饭、暖宝宝,都说明了化学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猜想,并跟随老师思路思考理解影响焓变的因素 思考、了解热效应的应用

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探究影响焓变的因素,为下节课写热化学方程式奠定基础 应用化学知识能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化学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好好学化学

知识梳理

【情景回顾】暖宝宝的热效应是什么?是否所有的放热反应都能做暖宝宝?哪些因素影响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探究作业】同学们:如果是你,如何制作暖宝宝?

回顾学习的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暖宝宝的制作

理论应用到实践,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概念是要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暖宝宝图片的展示为同学提供了感性认识,接着引导学生进入深入的理性思考。从生活实例去研究热效应的原因,使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本节课是在原有的化学能、热能基础上继续探究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热效应与焓变的关系、热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出影响焓变的因素,为下节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奠定基础。

第二篇:【化学】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复习教案(鲁科版必修2)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教学目的】

1. 熟悉原子核、核外电子排布的综合知识

2. 掌握元素周期律内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理解“位-性-构”的关系 【重点、难点】

原子核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教学过程】

1. 原子结构

质子(Z个,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带正电荷)原子核质子数(AZN)中子(N个,核素:Z、N至不带电荷)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种类少一项不同同位素:Z同N异(1)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电子数(Z个)最高正价、族序数A(2)质子数和电子数决定原子呈电中性原子XZ(1)体积小,运动速率高(接近光速),无固定轨道(2)电子云(比喻)小黑点的意义核外电子运动特征(3)原子轨道s轨道(球形)、p轨道(纺锤形)、d轨道(梅花形等)(1)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排布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2(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个排布规律(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2.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第 1 页 共 4 页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1)原子结构呈周期性变化(最外层电子数18)(2)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大小)元素周期律(3)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正价:17,负价:-4-1)(4)元素的得失电子能力呈周期性变化(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1)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排列原则(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列短周期(

1、

2、3周期)-含

2、

8、8种元素周期(7个)长周期(

4、

5、6周期)-含

18、

18、32种元素不完全周期(7周期)最多容纳32种元素主族(由长周期、短周期共同构成)(IA~VIIA共元素周期表结构7个)族(16个)副族(完全由长周期构成)(IB~VIIB共7个)VIII族(8,9,10纵列)0族(稀有气体)原子半径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化合价(1)同周期(2)同主族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3. 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第 2 页 共 4 页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性质 原子序数 电子层结构 同周期(左→右) 小→大(依次递增1) 电子层数相同 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原子半径 失电子能力 得电子能力 金属性 非金属性 主要化合价 逐渐减小(0族除外)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最高正价(+1→+7) 同主族(上→下) 小→大 电子层数递增1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逐渐增大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主族元素最高正价数=非金属元素负价(-4→-1) 族序数 负价=-(8-族序数)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形成难易及其稳定性 酸性逐渐增强 碱性逐渐减弱 形成逐渐变容易 稳定性逐渐增强 稀有气体化合价为0 酸性逐渐减弱 碱性逐渐增强 形成逐渐变困难 稳定性逐渐减弱

4.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元素所在周期数=元素原子电子层数

元素所在主族序数=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数

主族元素最低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 【板书设计】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 原子结构

2.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3. 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第 3 页 共 4 页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4.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第 4 页 共 4 页

第三篇: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气)+3B(气)2C(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C的生成速率与B的生成速率相等

B.A、B、C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C.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D.单位时间内消耗nmolA,同时消耗3nmolB

2.化学电源在日常生活和高科技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标准状况下每消耗44.8L

H2,理论上转移电子的电量为3.85×105C(一个电子电量1.6×10−19C)

B.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

2e-=

Zn2+

C.丙:MnO2在石墨电极上失电子生成MnO(OH)

D.丁:铅蓄电池比能量高,成本低,且符合“绿色化学”思想

3.对于反应2SO2

+

O22SO3

,如果2min内SO2的浓度由6mol/L下降为2

mol/L,则用O2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A.0.5mol/(L·min)B.2

mol/(L·min)

C.1

mol/(L·min)

D.3

mol/(L·min)

4.下列各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A.

B.C.

D.

5.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时,下列能延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总量的是

A.加入少量溶液

B.加入少量溶液

C.加入少量固体

D.改用的浓硫酸

6.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2molO2和2molSO2混合气体发生如下反应:2SO2(g)+

O2(g)2SO3(g),半分钟后,体系中O2的物质的量变为1.4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A.v(O2)

=

0.002mol/(L•s)

B.v(SO2)

=0.002mol/(L•s)

C.v(O2)

=

0.02

mol/(L•s)

D.v(SO3)

=

0.04mol/(L•s)

7.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源,如图所示的氢氧燃料电池以石墨为电极,两极分别通入氢气和氧气,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电池反应中每转移2mol电子,正极消耗O2的体积为11.2L

B.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C.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碱性减弱

D.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8.将两种气体单质A2、B2(浓度均为1

mol·L-1)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C,平衡时测得各物质的浓度:c(A2)=0.86

mol·L-1,c(B2)=0.58

mol·L-1,c(C)=0.28

mol·L-1,则C的分子式为(  )

A.AB2

B.A2B3

C.A2B

D.AB3

9.一种基于酸性燃料电池原理设计的酒精检测仪,负极上的反应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检测时,电解质溶液中的向负极移动

B.若有电子转移,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氧气

C.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10.根据如图关系(图中计量单位为mol)计算2NO(g)+2H2(g)===N2(g)+2H2O(g)的ΔH为(

)

A.(a+b-c-d)kJ·mol-1

B.(c+a-d-b)kJ·mol-1

C.(c+d-a-b)kJ·mol-1

D.(c+d-a-b)kJ·mol-1

11.已知反应,其他条件相同,在200℃和a℃时,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其他条件不变,增加压强或的物质的量时反应速率都增大

B.a℃、8min时,的浓度一定为

C.由图可知,a大于200

D.a℃时,0~1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12.通过资源化利用的方式将CO2转化为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产品(如图所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减排方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O2经催化分解为C、CO、O2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B.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可用热分解的方法

C.过氧化尿素和SO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其原理相同

D.由CO2和H2合成甲醇,原子利用率达100%

13.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的金属性比氢要强,b为碳棒,关于此装置的各种叙述正确的是(

)

A.碳棒上有气体放出,溶液pH变小

B.a是正极,b是负极

C.溶液中阳离子移向a极

D.a极上发生了氧化反应

14.最近,科学家研发了“全氢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全氢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电池的总反应是2H2+O2=2H2O

C.负极的电极反应是H2-2e-+2OH-=2H2O

D.电解质溶液中Na+向右移动,ClO4-向左移动

15.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A.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为2Cl--2e-===Cl2↑

B.熔融碳酸盐介质的氢氧燃料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为O2+4e-===2O2-

C.由Mg、Al、氢氧化钠溶液构成的原电池,其负极电极反应为:Mg-2e-=

Mg2+

D.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铁作负极被氧化:Fe-3e-===Fe3+

二、填空题

16.在某温度下,将和各0.1mol的气态混合物充入10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连续测定的变化,5S时测定=0.0080mol/L并保护不变。

(1)反应在达到平衡过程中,的平均消耗速率为_____________mol/L·S;

(2)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温度下,平衡常数值为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此温度下,在10L的密闭器充入0.2molHI气体,达到平衡时,HI的转化率为_______。

17.(1)反应Fe(s)+CO2(g)FeO(s)+CO(g) ΔH1,平衡常数为K1;反应Fe(s)+H2O(g)

FeO(s)+H2(g) ΔH2,平衡常数为K2;在不同温度时K1.K2的值如下表:

700

900

K1

1.47

2.15

K2

2.38

1.67

①反应CO2(g)+H2(g)CO(g)+H2O(g) ΔH的平衡常数为K,则ΔH=_________________(用ΔH1和ΔH2表示),K=________(用K1和K2表示),且由上述计算可知,反应CO2(g)+H2(g)

CO(g)+H2O(g)是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②能判断CO2(g)+H2(g)CO(g)+H2O(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填字母)。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正(H2)=v逆(H2O)

D.c(CO)=c(CO2)

(2)一定温度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铁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发生反应:Fe(s)+CO2(g)

FeO(s)+CO(g) ΔH>0,CO2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用CO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若铁粉足量,CO2的起始浓度为2.0

mol·L-1,则平衡时CO2的浓度为______mol·L-1。

②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时增大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充入一定量的CO2

D.再加入一定量铁粉

18.(1)在2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4mol

N2O5,发生如下反应:2N2O5(g)4NO2(g)+O2(g)。反应至5min时,测得N2O5转化了20%,则v(NO2)为_________;5min时,N2O5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是____。

(2)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填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若X、Y、Z均为气体,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体系内压强与开始时的压强之比为____。

③若X、Y、Z均为气体,则达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始投料时__(填“增大”“减小”或“相等”)。

19.、反应A(g)+B(g) C(g)

+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放热”);

(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4)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E1_________,E2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三、实验题

20.给你提供纯锌、纯铜片和500

mL

0.4

mol·L-1的H2SO4溶液、导线、1000

mL量筒。试用下图装置来测定锌和稀硫酸反应时在某段时间内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

(1)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且1

000

mL量筒中已充满了水,则开始实验时,首先要______。

(2)a电极材料为________,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b电极材料为________,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

(3)

当量筒中收集672

mL气体时(已折算到标准状况下),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21.某小组利用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来探究“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先分别量取两种溶液,然后倒入试管中迅速振荡,混合均匀,开始计时,通过测定褪色所需时间来判断反应的快慢。该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编号

H2C2O4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温度/℃

浓度(mol/L)

体积/mL

浓度(mol/L)

体积/mL

0.10

2.0

0.01

4.0

25

0.20

2.0

0.01

4.0

25

0.20

2.0

0.01

4.0

50

(1)已知反应后H2C2O4转化为CO2逸出,为了观察到紫色褪去,H2C2O4与KMnO4初始的物质的量需要满足的关系为:n(H2C2O4)∶n(KMnO4)

______________。

(2)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编号是_______

(填编号,下同),可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编号是

________.

(3)实验①测得KMnO4溶液的褪色时间为40s,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KMnO4)=_______。

四、计算题

22.将3

mol

A和2.5

mol

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气)

+

B(气)xC(气)

+

2D(气),5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容器内的压强变小,已知D的平均反应速度为

0.1

mol/(L﹒min),

试计算:

(1)x

=______________A

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平衡时C的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平衡时B的转化率______

(4)

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与原容器内压强的比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由铜片、铁片和50mL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当通过导线的电子为0.3mol时(铁片上无气体产生),硫酸恰好反应完.列式计算:

(1)产生这些气体消耗的金属是哪一种,消耗的质量是多少;

(2)铜片上放出多少L(标准状况)气体;

(3)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1.B

2.A

3.C

4.B

5.C

6.A

7.A

8.D

9.C

10.A

11.D

12.B

13.D

14.B

15.A

16.

0.25

80%

17.△H1-△H2

吸热

BC

0.1mol·L-1·min-1

2.0

A

18.0.16

mol·L-1·min-1

61.5%

3X+Y2Z

9∶10

增大

19.放热

减小

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不影响

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的移动

减小

减小

20.用导线把a、b两电极连接起来

纯锌片

Zn-2e-=Zn2+

纯铜片

2H++2e-=H2↑

0.06

mol

21.≥2.5

②和③

①和②

0.010mol•L-1•min-1

22.1

0.15mol/(L·min)

0.25mol/L

20%

10:11

23.(1)铁,8.4g.(2)3.36L.(3)3mol/L.

第四篇:化学实验复习教案

化学实验题部分复习教案

德江县民族中学

简永波

学情分析与教学思路设计:

为迎接2010中考,使考生能够考出好的成绩,通过分析九年级学生如何进行中考总复习问卷调查,从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实验题是化学题上丢分较多的题,特别是酸碱盐方面的实验部分更是特别的难,特别的难以把握。针对以上情况,特进行化学实验部分的专题复习。通过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回顾及化学综合实验设计习题的分析讲解,培养学生利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验疑难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九年级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其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

2、掌握九年级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检验;

3、能用所学知识设计并解决一部分简单实验综合题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基础知识的回顾和设计实验题的分析讲解,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化学实验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化学实验现象的分析,认识事物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渗透实事求是,实践出真知的认识论观点。 教学重点:

1、九年级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回顾与巩固

2、利用所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教学难点:

如何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知识导入(分析考点)

最近几年的中考题,实验题所占比重较大(占21.7%),大部分同学在这个大题上丢分较多,实验题也是同学们在今后学习化学的重点知识,在这里和同学们一起来分析实验题的重难点和考点。

分析200

8、2009中考实验题,总体来说考查的能力都要求不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实验部分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如2008年实验题1考查了水、氮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H2O 、N

2、H

2、CO、CO2)几种气体的鉴别,(要求考生根据题设条件用化学式填写空格),难度不高但综合性较强(重点考查了考生的严谨性)。本题就直接取材于课本,属于简单题,不重视基础、对知识点掌握不透彻的考生来说就意味着难题,很多考生答该题最后一空时都只答一种情况,(澄清石灰水的本题中的作用是既检验又吸收CO2的双重目的)。2题考的比较灵活、新颖,要求考生以H2SO

4、Fe、CuO三种物质用两种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写出)制取硫酸铜(CuSO4),本题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非常基础,但是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观察和分析不到位,就不能准确的书写。同时考查了考生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2009年化学实验题则显得比较陈旧,属于老生常谈题,这些都是平 2 时反复训练的,甚至是做过的原题。如15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备H

2、O

2、CO2三种气体的5个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气体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选择。16题则直接取材于课本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题,比较有点创意的是加了对CO检验的信息考查与知识的迁移,同时对考生进行环保教育。

二、新课讲解(如何进行实验总复习)

纵观这两年我区中考实验题的趋势,主要是对基础实验知识的考查,总体难度不大,但知识综合度比较高,所以2010中考化学实验题在难度系数上也不会太大的改动,即同学们在进行中考化学实验题进行复习时尽量以课本基础为主,务求基础的扎实。近两年的实验题主要考查气体制备与收集、如何鉴别几种常见的气体等,而缺乏对酸碱盐在溶液中解离的离子鉴别进行考查,所以同学们复习的时候应该对这方面略有倾斜。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对实验部分进行总复习:

(一)、常见仪器的使用

这部分相比较是实验中的简单知识,但同学们也容易在这上面粗心大意而造成丢分,比如化学仪器的名称许多同学就容易写别字来代替或张冠李戴、一些仪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等掌握的不够扎实而做错丢分。在幻灯片上和同学们一起复习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和常见的用途与注意事项。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这部分属于实验题的根基,只有在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后才能

3 着手综合实验题的分析解决。要对在初中所涉及的实验基本操作掌握透彻,如对物质进行加热、固体的取用、液体的取用、取用液体时量筒的读法、称量固体时的操作方法、过滤、蒸发、检查装置气密性、测溶液的pH、稀释浓硫酸的等基本操作的熟识。与同学们一起在幻灯片上分析错误的操作会导致什么后果。

(三)、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检验

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检验是近几年的热点内容,同时也是同学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升华,掌握这部分知识得严谨、细致。要“制取”气体,首先得知道所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即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所需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以及能否与水、空气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等,对应去寻找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净化”是为了得到纯净的气体,即可能在制取气体时混入其他成分在所制取的气体中,造成所收集的气体不纯而必须除去的过程,如用排水法收集O2时混有水蒸气这时就要浓硫酸把水除去。“检验”则是根据所制取的气体的特殊性质检验是否为我们要制备的气体,如检验制取的气体是否为氧气,根据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特性,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能否复燃即可证明。这部分要求同学们会根据一部分题设条件设计简单的实验装置和常见气体的净化与检验等(具体内容在课件中展示)。

(四)、综合实验 综合实验的主要内容:

①气体的制取、净化、性质的组合;

4 ②混合气体成分与混合溶液中离子成分的验证; ③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的结合;

具体以题的方式和同学们一起在课件中对实验综合题进行探讨。 同学们在掌握了气体的制取、净化与检验后,特别要注意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离子的检验、鉴别等。在复习中要特别注意SO42-、Cl- 、Ba2+ 、Ca2+、CO32-、OH- 、NH4+ 的检验与鉴别,要能够根据比较明显的实验现象推到得出正确的结论,特别要注意综合实验题的考查,平时就应该在这方面加强练习。

实验是同学们今后学习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同学们下去认真复习,掌握基础谋求升华!

第五篇: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

第一轮 课题: 课题:燃料及其利用

一、目标解读:

1、理解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及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认识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3、认识使用和开发新燃料及能源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二、要点回顾: 要点回顾: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 (缺一不可) (1)可燃物 (1)消除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 (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二) 、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 “工业的粮食” (主要含碳元素) ;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

2、NO2(引起酸雨) 、CO、烟尘等 (2)石油: “工业的血液” (主要含碳、氢元素) ;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 ,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 +2O 点燃 CO +2H O (发出蓝色火焰) 4 2 2 2 (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 H OH+ 3O 点燃 2CO +3H O 2 5 2 2 2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 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 (2)减少汽车尾气 (3)促进农业发展 (4)乙醇可以再生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 (2) 吸热反应:如一般条件为“高温”的反应

4、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1)优点:来源广,热值高,无污染。 (2)需解决问题:①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 ② 如何安全地运输、贮存氢气?

三、典例分析: 典例分析:

1、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杰出 的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 A 设法降低石油着火点 B 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C 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D 设法降低油井井口温度 例

2、 石油、 煤、 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

要的化石燃料, 对这三种燃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都是混合物 B 燃烧都会放出热量 C 都是可再生能源 D 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四、达标练习: 达标练习:

1、2009 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B 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C 提倡以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D 开发新能源,禁止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

2、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因为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残废的首 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 遇到意外的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 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C 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D 所处地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3、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SO

2、和 NO 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 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它的特点是使 CO 与 NO 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 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烃类充分燃烧及 SO2 的转化。) (1)写出 NO 和 C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 开发氢能源 B 使用电动车 C 植树造林 D 戴上呼吸面具

五、拓展提高:

4、汽油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取 11.4g 样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经分析测定产生 了 16.2gH2O 和 35.2gCO2。汽油样品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上一篇:化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下一篇:和学生一起成长演讲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