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变更审批流程

2023-04-14

第一篇:信息系统变更审批流程

四川省采矿权申请、转让、变更、注销审批流程

(一)采矿权申请登记事项

1、法定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三条;

(2)《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241号)第三条;

(3)《四川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第十八条。

2、申请条件

(1)合法登记企业;

(2)由相应的资金、技术、设备等资质条件;

(3)矿区范围依据登记机关批准划定,并在矿区范围预留期内;

(4)经有矿山工程设计资质单位编制的开发利用方案及附图;

(5)非探矿权人自行出资勘查探明矿产地的采矿权价款已经评估、确认;

(6)采矿登记管理机关规定的其他条件。

3、申报材料(一式四套)

(1)采矿权申请登记报告;

(2)《采矿权申请登记书》;

(3)以地质地形图或地形图为底图按采矿登记管理机关批准的矿区范围圈定的矿区范围图(比例不小于1/1万);

(4)经采矿登记管理机关批准的《划定矿区范围申请审批书》;

(5)有矿山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国土资发[1999]98号有关规定指定的,有设计能力的单位编制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及采矿登记管机关审查意见;

(6)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个体营业执照复印件(验原件);

(7)其有与矿山建设规模相适应的资金、技术、设备条件证明材料;

(8)环保部门的审批意见;

(9)有资质单位编制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并经采矿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10)安全主管部门对开发利用方案中安全部分的审查意见;

(11)划定矿区范围内的矿产资源储量认定意见;

(12)采矿登记管理机关规定的其它材料:在河道、航道内开采矿产资源,需出具河道,航道部门意见,非自行出资勘查的控矿人的申请采矿权的,应提交采矿权评估,确认等有关资料:开发地热、矿泉水应提交水文地质报告、鉴定证书,鉴定意见书,取水许可证。

4、办理程序

(1)业务科室收到上述完整资料后,进行初审、会审;

(2)审查合格的,由分管局长签发《采矿权申请登记审批责任书》,打印采矿许可证及颁发采矿许可证通知。涉及招、拍、挂出让采矿权的,出让方案报市政府审查批准同意后组织实施,采矿登记资料及有关证、书由市国土资源通知采矿权申请人(受让人),采矿权申请人应在收到通知后30日内与登记机关签定采矿权出让合同产缴纳有关费用,领取采矿许可证,由市国土资源局将采矿登记资料发送申请人及县(市、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并通知县级人民政府对矿区范围进行公告。

审查后需修补资料的,由审查人列出修补资料清单由市国土资源局通知申请人;申请人将修补资料补齐完善后交业务科室审查。

审查不合格的,说明理由并连同申报材料由市国土资源局向申请人退件。

5、办理时限

法定时限:收到申请之日起40个工作日。

6、收费依据、收费标准

依据:国务院1998年第241号令、国土资发[1998]79号、地发[1987]289号、财综资[1999]74号、国土资发[1998]14号。

(1)采矿权使用费:1000元/平方公里·年。矿区面积或尾数小于等于0.5平方公里的按0.5平方公里计,大于0.5小于1平方公里按1平方公里计;

(2)采矿权价款:以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和合法定的登记机构确认的评估价格为依据。

(二)划定矿区范围审批事项

1、法定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三条;

(2)国务院令《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第四条。

2、申请条件

(1)有预先核准企业名称或为合法登记企业;

(2)有依法取得经批准的或依法勘查由有资质单位提交的地质勘查报告及附图;

(3)无矿权纠纷和重叠;

(4)符合国家、省矿业产业政策;

(5)采矿登记管理机关规定的其他条件。

3、申请材料(一式四套)

(1)关于划定矿区范围的申请报告;

(2)《划定矿区范围申请审批书》;

(3)以地质地图或地形图为底图用国家标准直角坐标桩点圈定的矿区范围图(比例不小于1/1万);

(4)经批准的与矿山建设和适应的地质报告及附图;

(5)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初步方案(含文字报告和图纸);

(6)县(市、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申请矿区范围内矿权设置情况的说明;

(7)申请人营业执照或预先核准的企业名称通知、申请人为探矿权人的应出其勘查证复印件或转让审批有关文件;

(8)采矿登记管理机关规定的其他材料。

4、办理程序

(1)业务科室收到上述完整资料后,进行初审、会审;

(2)审查合格的,批准划定矿区范围,并将划定矿区范围审批资料由市国土资源局发送申请人及县(市、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审查不合格的,说明理由连同申报材料向申请人退件。

5、办理时限

法定时限:40个工作日。

(三)采矿权转让审批事项

1、法定依据

《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国务院242号令)第四条。

2、申请条件

(1)采矿权无争议;

(2)已缴纳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矿产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

(3)以出售方式转让采矿权的,矿山企业投入采矿生产应满1年;

(4)国有矿山企业转让采矿权须征得矿山企业主管部门同意;

(5)采矿权转让审批机关规定的其他条件。

3、申请材料(一式四套)

(1)采故权转让申请书;

(2)转让人与受让人签订的采矿权转让合同;

(3)受让人资信证明及其他资质条件的证明文件;

(4)具备转让条件的证明文件;

(5)矿产资源开采情况的报告;

(6)矿产资源储量认定或登记文件;

(7)采矿许可证重印件、受让人工商营业执照或企业名称预核登记复印件; (8)需缴纳采矿权价款的应提供采矿权评估结果确认文件复印件;

(9)审批机关要求提交其他有关材料。

以上材料除特别注明以外均为原件。

4、办理程序

(1)到市国土资源局办理储量认定或登记手续;

(2)需缴纳采矿权价款的,委托矿业权评估机构对采矿权进行评估、并到市国土资源局办理评估结果确认手续;

(3)到市或县、区国土资源部门,地方税务部门及国有矿山企业主管部门取得具备转让条件的证明文件;

(4)业务科室收到上述完整资料后,进行初审、会审;

(5)审查合格的向申请人发放《采矿权转让审批通知》,不合格的向申请人说明理由并退件;

(6)凭《采矿权转让审批通知》及其他相关资料到原发证机关办理采矿变更登记手续。

5、办理时限

法定时限:40人工作日。

(四)采矿权转让变更申请登记事项

1、法定依据

国务院《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第十五条。

2、申请条件

(1)变更矿区范围、变更主要开采矿种、变更开采方式、变更矿山企业名称、经依法批准转让采矿权;

(2)无矿权纠纷和重叠;

(3)已缴纳有关费用,履行法定义务,无违法采矿行为;

(4)原采矿权合法、有效;

(5)采矿登记管理机关规定的其他条件。

3、申报材料(一式四套)

(1)采矿权变更申请报告;

(2)采矿权变更申请登记书;

(3)市(县、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采矿权人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履行法定义务,缴纳采矿权使用费和矿产资源补偿费等情况的说明,并盖行政章;

(4)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验原件);

(5)采矿许可证正、副本原件;

(6)国有矿山提交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及安全部门意见,其它非煤矿山企业提交安全部门意见;

(7)采矿登记管理机关规定的其他材料;变更矿区范围,变更主要开采矿种比照新建矿程序办理;变更开采方式的,须提供有矿山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按国土资发[1999]98号有关规定指定的有设计能力的单位编制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及采矿登记管理机关审查意见,并有安全主管部门对开发利用方案中安全部门意见,变更矿山企业名称,提供变更后的营业执照并由工商局或由矿山主管部门出具资出资人或股权结构是否发生变化证明;经依法批准转让采矿权的,须提供转让审批有关材料以及非自行出资勘查的探矿权人取得的采矿权和有偿取得的采矿权的采矿评估,确认材料等。

4、办理程序

(1)业务科室收到上述完整资料后,进行初审、会审;

(2)审查合格的,由分管局长签发《采矿权变更申请登记审批责任书》,打印采矿许可证及颁发采矿许可证通知。将变更采矿登记资料及有关证书,收义市国土资源局通知变更采矿权申请人,采矿权申请人应在收到通知后30日内与登记机关签定采矿权出让合同并缴纳有关费用,领取采矿许可证。由市国土资源局将变更采矿登记资料发送申请人及县(市、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并通知县级人民政府对矿区范围进行公告。

审查后需修补资料的,由审查人列出修补资料清单由市国土资源局通知申请人,申请人将修补资料补齐完善后交业务科室审查。

审查不合格的,说明理由连同申报材料由市国土资源局向申请人退件。

5、办理时限

法定时限:收到申请之日起40个工作日。

6、收费依据、收费标准

依据:国务院1998年第241号令、国土资发[1998]79号、地发[1987]289号、财综字[1999]74号、国土资发[1998]14号。

(1)采矿权使用费:1000元/平方公里·年。矿区面积或尾数小于等于0.5平公里的按0.5平方公里计,大于0.5小于1平方公里按1平方公里计;

(2)采矿权价款:以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和法定的登记机关确认的评估价格为依据。

(五)采矿权延续申请登记事项

1、法定依据

国务院《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第七条。

2、申请条件

(1)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需继续采矿;

(2)无矿权纠纷和重叠;

(3)已缴纳有关费用,履行法定义务,无违法采矿行为;

(4)原采矿权合法、有效;

(5)采矿登记管理机关规定的其他条件。

3、申请材料(一式四套)

(1)采矿权延续申请报告;

(2)《采矿权延续申请登记书》;

(3)县(市、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采矿权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履行法定义务、缴纳采矿权使用费及矿产资源补偿费等情况的说明,并盖行政章;

(4)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验原件); (5)采矿许可证正、副本原件;

(6)国有矿提交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安全部门意见,并提交安全部门意见;

(7)矿产资源储量认定有关文件;

(8)有矿山地质环境评价资质的单位编制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9)非自行出资勘查的探矿权人取得采矿权和有偿取得的采矿权的评估确认材料;

(10)采矿登记管理机关规定的其他材料。

4、办理程序

(1)业务科室收到上述完整资料后,进行初审、会审;

(2)审查合格的,由分管局长签发《采矿权延续申请登记审批责任书》,打印采矿许可证颁发许可证通知。将延续采矿登记资料及有关证书由市国土资源局通知延续采矿申请人,延续采矿权申请人应在收到通知后30日内与登记机关签定采矿权出让合同并缴纳有关费用,领取采矿许可证。由市国土资源局将延续采矿登记资料发送申请人及县(市、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并通知县级人民政府对矿区范围进行公告。

审查后需修补资料的,由审查人列出修补资料清单由市国土资源局通知申请人,申请人将修补资料补齐完善后业务科室审查。

审查不合格的,说明理由连同申报材料由市国土资源局向申请人退件。

5、办理时限

法定时限:收到申请之日起40个工作日。

6、收费依据、收费标准

依据:国务院1998年241号令、国土资发[1998]79号、地发[1987]289号、财综字[1999]74号、国土资发[1998]14号。

(1)采矿权使用费:1000元/平方公里·年。矿区面积或尾数小于等于0.5平方公里的按0.5平方公里计,大于0.5小于1平方公里按1平方公里计;

(2)采矿权价款:以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和法定的登记机关确认的评估价格为依据。

(六)采矿权注销变更申请登记事项

1、法定依据

国务院《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第十六条。

2、申请条件

(1)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内或有效期届满而停办,关闭矿山;

(2)已决定或批准停办,关闭矿山(含政策性关闭矿山);

(3)已缴纳有关费用,履行法定义务,无违法采矿行为;

(4)有相应的矿山闭坑报告及有关采掘工程,不安全隐患,土地复垦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资料,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已报请有权部门审查批准;

(5)采矿登记管理机关规定的其他条件。

3、申报材料

(1)采矿权注销中申请报告;

(2)采矿权注销申请的登记书;

(3)县(市、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采矿权人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履行法定义务,缴纳采矿权使用费及矿产资源补偿费等情况的说明,并盖行政章;

(4)采矿许可证正、副本原件;

(5)相应的矿山闭坑报告、有关采掘工程、不安全隐患、土地复垦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资料及批准文件;

(6)采矿登记机关规定的其他材料。

鉴于政策性关闭矿山的特殊性,政策性关闭矿山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据政府或关井办关闭矿井通知书逐级向登记机关申请注销采矿许可证。

4、办理程序

(1)业务科室收到上述完善资料后,进行初审、会审;

(2)审查合格的,由分管局长签发《采矿权注销申请登记审批责任书》,打印注销采矿许可证通知。将注销采矿登记资料及有关通知交市国土资源局通知申请人缴纳有关费用,由市国土资源局将注销采矿登记资料发送申请人及县(市、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并通知县级人民政府。

审查后需修补资料的,由审查人列出修补资料清单交市国土资源局通知申请人,申请人将修补资料补充完善后交业务科室审查。

审查不合格的,说明理由连同申报材料交国土资源局申请人退件。

5、办理时限

法定时限:收到申请之日起40个工作日。

第二篇:信息系统变更和发布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目的:本管理办法规定了XX银行(以下简称“我行”)信息系统的变更和发布管理,变更和发布管理作业操作流程和控制要点,确保变更需求的受理符合业务的优先需要,并使变更和发布过程规范化,控制变更对银行业务和已投产系统安全运行的不利影响。达到降低信息系统变更和发布风险的目的。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第三条 第四条 (一) 目。

(二) 生产业务系统:指我行从事金融服务的应用网络系统,包括综合业务系统、国依据:本管理办法根据《XX银行信息安全管理策略》制订。 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我行信息系统变更和发布管理。 定义

软件产品:泛指信息技术开发的生产业务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应用软件项际业务系统、支付系统等银行对外营业的各种核心业务系统。

(三) 管理信息系统:指我行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具体指OA办公系统、信贷管理、报表系统等用来进行内部管理的应用软件系统。

(四)

第五条 (五) 遵循原则 业务部门:指我行总部相关业务部门。

监督制约原则:针对信息系统变更和发布管理工作中各个环节,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

(六) 计划性原则:信息系统发布应纳入每年计算机应用计划,确保全行计算机系统资源、应用环境、维护力量、操作技能能满足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要求。

(七) (八) 可行性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风险控制原则:

若为新项目或新业务功能变更和发布,需进行以下风险分析: 1. 备份机建设情况;

2. 应用系统投产后的集中监控方案; 3. 生产数据备份方案; 4. 程序及系统备份方案;

5. 数据库建库/建表/建索引方式等; 6. 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第二章 组织与管理

第六条 (一) 职责划分

需求部门:

1. 提出需求,并确认《用户需求说明书》;

2. 用户测试阶段确认用户测试计划、记录用户测试问题、确认用户测试报告; 3. 接受用户培训并提出反馈。 (二) 科技信息部安全科:

1. 在需求阶段审阅和提出IT风险控制、IT合规和IT稽核方面的要求,在项目开发阶段对有关IT风险控制、IT合规和IT稽核方面的测试结果进行审阅;

2. 在项目实施后审阅阶段对有关IT风险控制、IT合规和IT稽核要求的实施效果进行审阅。

(三) 科技信息部运行维护中心:

1. 负责受理所有变更和发布需求,会同IT其他相关部门(IT软件开发中心、安全科等)对变更和发布需求进行评估,并将评估意见向IT部门领导、业务部门领导汇报沟通,获取所需的授权;

2. 在详细设计阶段审阅和提出网络、硬件、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方面的配置和容量要求;

3. 在设计与编程阶段提供网络、硬件、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参数配置; 4. 在测试阶段配合项目组设立网络、硬件、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环境;

5. 配合项目组对系统进行联合测试,把信息系统版本软件、相关配置文件、标准数据和相关文档提供给测试评估中心;

6. 将信息系统发布到使用部门,系统上线时会同项目组搭建生产系统并进行程序移植,组织定期对变更和发布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7. 接收管理和备份软件开发中心提供的源程序、相关标准数据、配置文件、相关文档; (四) 科技信息部软件开发中心:

1. 负责设计、编程、纠错和开发质量控制,编制《系统设计规格书》;

2. 落实项目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手册的编制工作,参加制定上线方案制定,编制《上线实施计划》;

3. 负责系统切换上线的技术支持工作;

4. 负责项目验收资料整理汇总,配合项目验收工作。 (五) 科技信息部测试评估中心:

1. 负责对需要测试评估的软件进行分析测试; 2. 负责提交测试分析报告。

第三章 信息系统变更

第七条 信息系统变更,指由于新增信息系统功能、系统逻辑改变、系统错误修正、系统补丁安装及版本更新、系统配置修改及业务参数修改等原因,而对已投产系统进行局部改变的一切活动。已投产系统变更需求主要来源于以下几种情况:

(一) 由于业务快速发展,业务部门对现有已投产系统的功能或设置进行变更或通过新增功能来满足需求;

(二) 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操作错误,或技术人员、监控管理软件自动发现的故障或事件,需要通过安装程序补丁或修改配置等操作进行修改; (三) 厂商定期发布的系统补丁,涉及系统的功能、性能、安全漏洞,需要在已投产系统中进行安装;

(四) 由于系统容量扩充或与已投产系统存在数据交换或数据共享的其他已投产系统发生变化后引发的已投产系统变更。

第八条 信息系统变更的提出,必须由申请部门(用户部门或IT部门)填写《已投产系统变更流程单》(附件1)第一部分,申请信息。在申请信息填写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一) 申请人需选择变更类型; (二) 描述变更内容和目的;

(三) 是否存在其他措施满足变更需求;

(四) 如不实施变更可能对客户、合规、外部利益相关方、内部管理和操作、安全控制、系统可用性和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五) 选择变更的急迫性。

第九条 申请部门主管审批签字后提交IT运行维护中心进行处理。

第十条 IT运行维护中心收到变更申请后,和变更申请部门充分沟通,理解变更需求的合理性,审阅变更的影响和急迫性,并会同IT其他相关部门(IT软件开发中心、安全科等)对可行的变更实施方案和变更对已投产系统的影响做出评估,最终形成建议的变更日期,填写至《已投产系统变更流程单》第二部分,变更需求评估信息,交IT运行维护中心负责人进行审批。

第十一条 IT运行维护中心组织变更需求评估时,应充分考虑系统是否已存在满足变更需求的功能或设置;是否存在其他操作手段,能达到同样的变更需求效果。

第十二条 IT运行维护中心组织变更需求评估时,了解实施变更:

(一) 是否需要进行IT开发,以及IT开发的工时;

(二) 是否需要进行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硬件和网络的变更; (三) 是否需要进行后台数据变更; (四) 是否存在信息安全控制的考虑因素;

(五) 结合IT部门现有的IT资源,统筹安排变更实施时间表; (六) 实施相关变更时,可能导致的业务中断或客户服务水平下降。

第十三条 综合对变更需求合理性的评估和变更实施影响的评估,IT运行维护中心在《已投产系统变更流程单》的第二部分提出变更的建议日期,并进行资源协调。在IT运行维护中心负责人进行审批后,通知相关部门: (一) 如不建议实施变更,则向变更申请部门说明理由;

(二) 如建议实施变更,则告知建议变更的时间及对客户服务和内部操作的影响,要求变更申请部门和相关部门进行准备;

(三) 如变更规模超过《XX银行IT项目管理指引》规定的项目受理标准,则依据该指引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对涉及软件开发的需求变更,参照《XX银行IT开发方法指引》的要求执行。

第十五条 对不涉及软件开发的需求变更,IT运行维护中心根据需要,提交IT测试评估中心相关人员负责制定变更的测试步骤,落实测试人员在测试环境中对变更进行测试,测试人员对测试结果进行记录并签字确认。

第十六条 信息安全人员对变更进行上线前审阅,确保系统变更过程中的系统安全。信息安全人员完成上线前审阅后, IT运行维护中心进行上线处理。信息安全人员根据变更的风险程度,进行上线后审阅,确保达到变更目标。

第十七条 为控制已投产系统的变更对客户服务和业务操作带来的影响,确保生产环境的完整性和可靠性,IT部门应制定一系列控制IT变更的策略和制度,严格控制变更的规模、涉及面及信息安全风险。包括:

(一) IT运行维护中心负责人每周对集中的变更工作计划进行审阅,确保充分有效的IT技术资源或系统供应商/开发商技术资源,保证变更的有序进行;

(二) 除非是需要立即实施的特急变更,IT运行维护中心应选择非业务繁忙时间,如凌晨、周末或公众假期进行变更上线;

(三) IT运行维护中心进行周密计划,包括制定意外应急措施; (四) 分离已投产系统与开发或测试系统的管理职责;

(五) 保证已投产系统和开发或者测试系统相分离,禁止开发人员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进入已投产系统;

(六) 只有在得到管理层批准执行紧急修复任务时,开发人员才能访问已投产系统,所有的紧急修复活动都应立即进行记录和审核;

(七) 开发人员对已投产系统进行变更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和控制;开发人员访问已投产系统时必须由IT运行维护中心系统管理员对其访问进行监督和记录,并在访问结束后系统管理员及时禁用或删除开发人员在已投产系统中使用的账号; (八) 对已投产系统进行变更必须经过严格的授权之后才能进行操作实施,操作实施过程必须受到严格监控。

第十八条 变更实施上线前需进行用户测试,并在变更上线后由变更申请部门负责人对变更进行签字确认。

第十九条 对于上线过程可能导致业务暂时中断或导致业务操作发生重大变化的IT变更,IT运行维护中心必须在上线前以书面方式告知相关业务部门(至少包括行长办公室和客户服务中心)影响的业务范围和时间,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第二十条 IT变更上线执行的工作内容和相关要求参照《XX银行IT开发方法指引》中对上线的要求和描述。

第二十一条 变更计划与步骤、回退计划与步骤、IT测试步骤与结果、信息安全审阅意见、用户测试确认等变更实施信息记录在《已投产系统变更流程单》第三部分,变更计划和测试接受信息。 IT运行维护中心负责人负责对变更实施信息进行审阅。

第二十二条

急变更是指在某些紧急情况下,对已投产系统需要在没有完整的系统测试,或无法完成正式审批流程的情况下进行的变更。如:因系统缺陷需要对已投产系统进行立即修补,或突发的监管要求对已投产系统进行紧急变更(如利率的紧急调整)。

第二十三条 紧急变更应由变更申请部门相关负责人提出,获得IT运行维护中心负责人的审批或者授权方可进行。可以接受的审批方式或者授权是IT运行维护中心负责人的口头授权或邮件授权等,并在紧急变更实施之后,补足相应的《已投产系统变更流程单》并由相关负责人员签字,进行备案。

第二十四条

在紧急变更实施前,须进行测试。紧急变更前未能实现测试的,须事后补足相应的测试及测试文档,并由相关测试人员签字。

第二十五条

紧急变更应记录日志,由IT运行维护中心和变更申请部门共同审核和签字确认,并进行程序和数据备份,以便必要时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程序版本和数据版本。

第二十六条

变更实施后,IT运行维护中心组织IT其他相关部门(IT软件开发中心、安全科等)对变更实施的结果进行定期集中评估,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变更实施的情况进行总结:

(一) (二) (三) (四) 施;

(五) 变更回退的数量及其原因。

《已投产系统变更流程单》填写完整后由IT运行维护中心进行整变更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变更是否存在负面影响;

一段时期内实施的变更数量(包括总量以及按变更类型分类的数量); 变更以及变更请求的理由清单和类型分析、以及未来控制变更数量的跟进措第二十七条

理,并由IT部门负责人安排人员进行定期审阅,最终交IT综合科归档。

第四章 软件上线流程和控制要求

第二十八条 上线受理 (一) 项目开发和测试工作完成后,项目组提交《软件产品上线申请表》附件2和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的《用户测试验收报告》给项目管理科进行审核。

(二) 项目管理科审核通过后,将上线申请材料交科技信息部安全科及科技信息部负责人审核。审核后在上线申请书上写明上线意见并签名盖章。

第二十九条 (一) 上线准备

项目组提交通过审核的上线材料给运行维护中心。运行维护中心配合项目组制定上线实施计划,项目经理提交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批,上线实施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历史数据、配置参数、应用程序等的备份方案

2. 上线环境的搭建(项目经理协调运行中心搭建生产环境)

3. 上线执行的内容和步骤、各项工作任务责任人、人员组织和具体时间安排等 4. 上线回退计划

5. 确定上线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二) 项目组配合业务主管部门编写项目上线后的业务管理办法和操作细则,完成相应的培训工作。对新项目,要求相关业务部门提供相关核算办法、管理办法、下发文件。

(三) 项目组向系统应用维护人员提供维护手册;向后台操作人员提供操作手册,并完成相应的培训工作。

(四) 项目组提交《软件版本管理表》给版本管理部门,完成上线版本的制作。

第三十条

上线与试运行

系统切换发布按照上线实施计划步骤进行;

(一) 安全科负责检查项目的安全性,是否符合国家和上级单位的有关安全规定; (二) 生产系统版本管理员在程序正式迁移至主机之前,首先完成生产系统的备份,对上线所涉及的程序进行新老版本比对,同时根据上线步骤所定的时点完成程序的编译,制作新版本,并使新程序生效;

(三) 系统管理管理员根据上线步骤所定的时点,负责对数据库进行新增、修改、删除等维护工作; (四) 系统管理员根据上线步骤所定的时点,提供所需的系统资源、定义系统参数、定义各类文件;并做好基础资料建档;

(五) 网络通讯技术人员根据上线步骤所定的时点,负责网络通讯有关参数的设置,将通讯接口切换到生产系统;并做好基础资料建档;

(六) 前台版本管理员根据上线步骤所定的时点,负责下发新的前台版本至各支行、网点,并跟踪各支行、网点的版本安装和生效情况;

(七) 前置机系统技术人员根据上线步骤所定的时点,负责变更前置机系统的程序版本、数据库信息等,并负责与主机的交易联动;

(八) 项目建设部门、各相关业务部门配合系统切换上线的具体实施;

(九) 对于只涉及主机日终批处理程序变更的应用项目,在上线当日及相应关键日期(如月终、结息日等)的批处理时段,批处理技术人员应提供技术支持,并负责跟踪试运行的结果;

(十) 对于只涉及前台版本更新的应用项目,在上线后下一个营业日及关键日期(如下一个对公营业日等)的联机时段,前台技术人员负责跟踪试运行的结果;

(十一) 对于只涉及主机联机交易变更的应用项目,在上线后下一个营业日及关键日期的联机时段,相关主机技术人员应提供技术支持,并负责跟踪试运行的结果;

(十二) 对于同时涉及主机联机交易、前台版本和/或前置机版本改动的应用项目,在上线后下一个营业日及关键日期的联机时段,相关主机技术人员、前台技术人员、主机接口术人员及前置机系统技术人员应提供技术支持,并负责跟踪试运行的结果;

(十三) (十四) 试运行中发现问题时通知项目组技术人员对系统进行修改;

系统上线后,项目组还需要在上线后为用户提供一段时间的上线后支持服务,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监控,保证系统在使用后能够有一个稳定、良好的状态。在此期间,运行维护中心在项目组的指导下执行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批处理。

第三十一条 上线运行 (一) 项目系统上线试运行3个月以后,根据试运行情况,项目组提交项目正式上线验收申请报告;

(二) (三) 科技信息部审核并确认验收报告及相关项目资料后,牵头组织验收; 经验收合格后的项目转正式运行,运行维护管理由运行维护中心按《IT运行维护指引》要求进行管理。

第五章 系统发布流程和控制要点

第三十二条

系统发布申请

系统项目组实施和测试工作完成后,项目组提交《系统发布申请表》(附件4)和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的《系统测试验收报告》给项目管理科进行审核。项目管理科审核通过后,将系统申请材料交科技信息部安全科及科技信息部负责人审核。审核后在发布申请书上写明意见并签名盖章。

第三十三条

系统发布准备 (一) 项目组提交通过审核的发布材料给运行维护中心。运行维护中心配合项目组制定系统发布计划,项目经理提交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批,发布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所涉及系统的历史数据、配置参数、应用程序等的备份方案;

2. 系统发布执行的内容和步骤、各项工作任务责任人、人员组织和具体时间安排等; 3. 回退计划;

4. 确定发布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二) 项目组配合业务主管部门编写系统发布后的的系统管理办法和操作细则,完成相应的培训工作。

(三) 项目组向系统维护人员提供维护手册;向操作人员提供操作手册,并完成相应的培训工作。

第三十四条

系统发布及试运行

(一) 系统更新或者发布按照发布实施计划步骤进行; (二) 科技信息部安全科负责检查项目系统的安全性,是否符合国家和上级单位的有关安全规定;

(三) 运行维护中心系统管理员首先完成相关系统的数据或配置等备份;

(四) 运行维护中心网络管理员根据发布计划所定的时点,负责涉及系统的网络通讯有关参数的设置,将通讯接口切换到发布系统;并做好基础资料建档;

(五) 项目建设部门、各相关业务部门配合系统发布及运行的具体实施; (六) 运行维护中心在试运行期间中发现问题时通知该系统项目组技术人员对系统涉及的产品进行修改;

(七) 系统发布后,项目组还需要在发布后为用户提供一段时间的支持服务,配合运行维护中心人员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监控,保证系统在使用后能够有一个稳定、良好的状态。

第三十五条 系统发布运行 (一) 申请报告;

(二) (三) 科技信息部审核并确认验收报告及相关项目资料后,牵头组织验收; 经验收合格后的系统转正式运行,运行维护管理由运行维护中心按《IT运行维系统发布试运行3个月以后,根据试运行情况,系统项目组提交项目正式验收护指引》要求进行管理。

第六章 检查监督

第三十六条 检察监督

(一) 科技信息部版本管理员在系统切换发布前对系统切换发布的版本进行检查控制;

(二) 科技信息部系统管理员在系统更变和发布前对系统进行检查控制; (三) 科技信息部每季度对项目文档的完整性、规范性进行检查监督; (四) 科技信息部安全科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八条 本管理办法由科技信息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进出口贸易企业信息变更流程

企业信息变更流程

一、工商变更

1.《公司登记(备案)申请书》

2.《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授权委托书》及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件复印件。

3.关于修改公司章程的决议、决定

4.修改后的公司章程或者公司章程修正案(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 5.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6.原法定代表人的免职证明和新任法定代表人的任职证明。 7.股权转让协议或者股权交割证明。 8.新股东(发起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9.懂事、监事、经理发生变动的文件。 10.《懂事、监事、经理信息》表。

二、税务变更

三、开户银行变更

四、进出口手续变更

流程:1.对外经营者备案登记表变更

2.大连市外汇管理局登记变更

3.海关证变更

4.出入境检验检疫证变更

5.电子口岸变更 所需材料:

1.公章、法人章

2.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营业执照不是三证合一的,还需提供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

3.法人身份证复印件 4.银行开户许可证复印件

5.变更登记核准通知书

6.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登记证明

7.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

8.电子口岸企业法人卡与操作员卡

第四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换证个人信息变更流程

1. 登陆“黑龙江省会计人员查询系统”(/peopleform/)

2. 输入姓名、身份证号码和验证码后,点击确定,查看个人基本信息,然后点击页面上蓝色的“数据采集”,输入密码和“确认密码”(这是初始密码,请大家一定要记住),进行设置。

3. 设置成功后进入“信息采集①②③④”,在“请选择更新信息”,在选择栏里选择要变更的项目(例如:手机号码、学历、职称等),每更改一项后都要点击“保存更改”。

注意:(1)如果原会计证上的身份证号码与本人身份证号码不符的,请携带身份证原件到会计股更改,本人无权更改。

(2)学历如果有变更的,请注意 “全日制学历”和“非全日制学历”的区别(第一学历属于全日制学历,后进修的学历都属于非全日制学历),基本信息无变动的可直接点击下一步。

4. 更改完个人信息后,点击“下一步”进入“上传照片”,注意提示(请上传近期免冠正面彩色照片(白底)并应与现场提交的一张1寸照片为同一底版,像素不小于120X140,文件不大于2M,上传不合格的照片将无法通过现场审核。) 注意:不上传照片,无法下载换证登记表。

5. 上传照片后点击“下一步”进入“选择预约日期”,点击蓝色 1

的“预约现场审核日期”,点开“预约日期”后面的三角号,选出能按时到现场确认的日期,然后点击“保存”、“确定”(选择了哪天就要在哪天到会计股进行现场确认,错过了现场确认时间只能重新预约日期),预约日期将于每周五下午进行更新。

6. 预约日期成功后,点击“下一步”进入“下载定期换证登记表”,如果浏览器禁止弹出窗口,点击提示“请点击该链接手动下载”,同时打印出纸式信息表一份,并签上本人姓名。

7. 携带下载的一份信息表、一张纸式白底一寸彩色照片及变更信息的相关证明材料(原件),于预约日期到财政局会计股(现已搬迁到财政局一楼北侧、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进行现场确认。

另外,2008年至2013年之间继续教育记录不全的人员,无法通过现场审核确认,需要补齐继续教育后才能审核确认。

第五篇: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审批管理规定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国家保密局文件

桂保„2008‟1号

–––––––––––––★––––––––––––––

自治区国家保密局关于转发《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审批管理规定》的通知

各市、县国家保密局,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党委和自 治区级国家机关各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各高等学校 保密委员会(保密领导小组):

为进一步规范涉密信息系统审批工作,加强涉密信 息系统保密管理,国家保密局制定了《涉及国家秘密的 信息系统审批管理规定》,现转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自治区国家保密局发布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保密局关于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审批暂行办法》(桂保

1 „2002‟2号)同时废止。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保密局

2008年1月4日

主题词:涉密信息系统

审批管理规定

转发

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保密局 2008年1月4日印发

(共印550份)

2 国家保密局关于《涉及国家秘密 的信息系统审批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管理,确保国家秘密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相关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涉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的审批管理。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涉密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和配套设备、设施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的系统或者网络。

第四条 涉密信息系统审批应当遵循依据标准、规范程序、综合评估、确保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 国家保密工作部门主管全国涉密信息系统的审批工作。市(地)级以上保密工作部门负责本行政 3 区域内涉密信息系统的审批工作。

第六条 保密工作部门依据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拟投入使用的涉密信息系统进行安全保密审查,并作出是否批准投入使用的决定。

未经保密工作部门审查批准,任何单位不得将涉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

第二章 审批权限

第七条 国家保密工作部门负责审批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及其所属单位、国防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一级保密资格单位的涉密信息系统。

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工作部门负责审批省直机关及其所属单位、国防武器装备科研生产

二、三级保密资格单位的涉密信息系统。

市(地)级保密工作部门负责审批市(地)、县直机关及其所属单位的涉密信息系统。

第八条 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保密工作机构在其职责范围内负责本部门、本系统涉密信息系统投入使 4 用审批的初审工作。

第九条 两个以上经批准投入使用的涉密信息系统需要网络互联时,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报保密工作部门审批:

(一)有共同上级主管部门的,由其共同上级主管部门的保密工作机构审查同意并报同级保密工作部门审批;

(二)无共同上级主管部门的,经各自上级主管部门保密工作机构审查同意后,由系统使用单位分别报原批准的保密工作部门审批。

第三章 审批程序

第十条 申请投入使用的涉密信息系统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总体方案及安全保密方案已经通过由系统建设使用单位组织、其上级主管部门保密工作机构和保密工作部门派人参加的审查论证;

(二)承建单位具有相应的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

5 (三)具有负责日常系统安全保密管理的责任单位和健全的安全保密管理制度;

(四)通过国家保密工作部门授权的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测评机构的检测评估。

第十一条 具备本规定第十条规定条件的涉密信息系统,其建设使用单位应填写《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投入使用申请书》,向具有审批权的保密工作部门提出投入使用的书面申请,并同时报送有关涉密信息系统的下列材料:

(一)总体方案、安全保密方案及其审查论证意见以 及参加审查论证的人员名单;

(二)承建单位名称、承建内容及资质证明; (三)采用的安全保密产品、设施的目录及其检测证书;

(四)工程监理报告;

(五)安全保密检测评估报告;

(六)安全保密管理责任单位及人员配置情况;

(七)安全保密管理制度;

(八)使用、管理人员的安全保密培训情况。

6 第十二条 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及其所属单位建设使用的涉密信息系统,在申请审批前应当由各部委保密工作机构按照本规定第十五条和第十六条的有关要求进行初审,并出具初审意见。

初审通过后,按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审批管辖范围,分别由国家和地方保密工作部门审批。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及其所属单位的涉密信息系统,报国家保密工作部门审批;其他单位的涉密信息系统,由系统建设使用单位持初审意见报所在地的省(区、市)保密工作部门审批。

第十三条 军工集团公司总部的涉密信息系统,在申请审批前应当由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保密工作机构按照本规定第十五条和第十六条的有关要求进行初审,并出具初审意见。初审通过后,由各军工集团公司报国家保密工作部门审批。

军工集团公司所属单位建设使用的涉密信息系统,由各军工集团公司保密工作机构按照本规定第十五条和第十六条的有关要求进行初审,并出具初审意见。初审通过后,属于国防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一级保密资格单 7 位的涉密信息系统,由各军工集团公司报国家保密工作部门审批;其他单位的涉密信息系统,由系统建设使用单位持初审意见报所在地的省(区、市)保密工作部门审批。

第十四条 保密工作部门收到申请材料后,应当对材料是否齐备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应当受理并出具受理通知书。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充的材料。逾期不告知的,收到申请材料之日即为受理申请时间。

第十五条 保密工作部门应当依据保密法律法规和保密技术标准,对涉密信息系统的相关材料进行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建设过程是否符合保密管理规定;

(二)安全保密技术措施是否满足安全保密需求,是否符合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和标准;

(三)采用的安全保密产品、设施等是否符合国家有关保密管理要求;

(四)安全保密管理措施是否符合国家有关保密管理规定和规范。

8 第十六条 保密工作部门根据材料审查情况可以进行现场审查。现场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检测评估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二)实际应用环境的安全保密情况; (三)安全保密措施落实情况;

(四)安全保密管理责任单位、人员落实情况。 第十七条 对经审查符合要求的涉密信息系统,保密工作部门批准其投入使用,并颁发《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使用许可证》。对不符合要求的,保密工作部门提出书面整改意见,由系统建设使用单位进行整改后重新报批。

第十八条 保密工作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投入使用的决定。二十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个工作日,同时应当将延长的决定和理由告知申请单位。

第十九条 涉密信息系统的相关资料,应由建设使用单位确定密级,并按相应密级文件管理。审批工作结束后,保密工作部门应当整理归档。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经国家保密工作部门批准投入使用的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单位、国防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一级保密资格单位的涉密信息系统,其建设使用单位应持《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使用许可证》复印件向所在地的省(区、市)保密工作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经批准投入使用的跨地域的涉密信息系统,在下级网络接入前,其建设使用单位的保密工作机构应按本规定第十六条规定的内容,对下级接入网络进行检查。符合要求的,方可接入。

第二十二条 涉密信息系统使用单位应当加强对涉密信息系统运行和使用的管理,定期对系统安全保密状况、安全保密制度和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自查,并接受保密工作部门和保密工作机构的指导和监督。

第二十三条 保密工作部门和保密工作机构应当定期对投入使用的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安全保密隐患,提出整改意见,督促落实整改措施。

10 第二十四条 未经保密工作部门审批,擅自将涉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的,保密工作部门应当责成其立即停止系统运行;造成泄密的,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已取得《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使用许可证》的建设使用单位,涉密信息系统发生以下变更之一的,应当及时向原批准的保密工作部门报告: (一)系统密级发生变化; (二)网络联接范围发生变化;

(三)系统所处物理环境或安全保密设施发生变化; (四)系统主要应用发生变化;

(五)系统安全保密管理责任单位发生变化。 保密工作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决定是否对其重新进行检测评估和审批。

第二十六条 保密工作部门和测评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和各项规定。工作中营私舞弊、弄虚作假、泄露国家秘密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军队的涉密信息系统审批工作,按军队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8年10月27日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国家保密局发布的《涉及国家秘密的通信、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审批暂行办法》(中保办发„1998‟6号)同时废止。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由国家保密局负责解释。

(转自国保发„2007‟18号) 12

上一篇:小学学校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小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