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1导学案范文

2022-05-23

第一篇:劝学1导学案范文

《劝学》导学案

班级:姓名:主编:林海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②掌握绝、强、假、望、闻等多义词义项,积累四个通假字,三个文言虚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学习重点】1.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2.积累文言知识。

【学习难点】了解全文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的特点。 【学习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巩义中学课堂教学模式 【知识链接】

1、了解作者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主张“明礼义而化之”,即后天的环境可以改善人性的恶,所以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强调教育的功能,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本性。他的思想体现在荀子一书中.《荀子》是后人为其编,大部分是荀子的作品。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多用比喻排比,这些在《劝学》中有所体现。《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2、题解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学释疑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或依照拼音写汉字。

(1)木直中()绳槁暴()参省()

筋()骨须臾()跂()而望

(2)假舟jí()qiè()而舍之kuǐ()步

qíji()nú()马金石可lîu()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3、请指出下列黑体字的活用特点。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4、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指出下列句子是何种特殊句式,并翻译成现代文。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輮以为轮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二、同伴互助 合作探究 ★质疑和分析重要句子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请解释句中两个“中”的用法和“以为”的用法。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请解释黑体字的意思,并比较句中两个“而”的用法。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请解释黑体字的意义和用法。

三、操作训练 反馈矫正

1.下边加点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輮(rïu)以为轮金就砺(lì)则利智(zhì)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bào)须臾(yú)驽(nú)马

C.善假(jià)于物跬(kuǐ)步金石可镂(1îu)

D.跂(qì)而望骐骥(jì)爪(zhǎo)牙

2.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何陋之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b.连词,表递进关系。c.连词,表转折关系。d.连词,表因果关系。e.连词,表顺承关系。f.连词,表修饰关系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⑥蟹六跪而二螯()

5、 选出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

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四、延伸迁移 总结归纳 1、拓展迁移

请把“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两句插到本文各自最适合的段落中去,并简要说明理由。

2、学习小结

五、质疑与反思

请记下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自学质疑 1、温故知新:

★指出活用现象及用法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指出下列句式特点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

③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理解鉴赏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声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①不超过10字概括本节的内容:

② 试归纳本段文字中几个“而”字的用法。

③本段中的几个“假”字,是什么意思?与成语“假公济私”的“假”意思相同吗?还能再举几个带“假”字的成语吗?并比较其用法。

④ 译“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二、同伴互助 合作探究 ★研讨课文,分析论证方法。

1、大家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第二段一共有几个比喻句?分别论证了什么道理?

第三段一共有几个比喻句?分别论证了什么道理?

第四段一共有几个比喻句?分别论证了什么道理?

3、本文用了什么哪些论证方法?各有何作用?试分析?

4、作者告诉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学习?

三、操作训练 反馈矫正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中绳(zhîng)槁暴(pù)磨砺(lì)輮以为轮(rïu) B.须臾(yú)跂(qí)望靛(diàn)青参省乎己(shěng) C.跬步(guī)蓼蓝(liǎo)骐骥(jì)生非异也(xìng)D.驽马(nú)蛟龙(jiāo)镂刻(lǒu)锲而不舍(qì)

2. 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虽有槁暴(晒)②輮以为轮(使„„弯曲) ③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尖)④而致千里(送到) ⑤君子生非异也(资质,秉赋)⑥非利足也(走路) ⑦筋骨之强(强壮)⑧而绝江河(横断) ⑨声非加疾也(强,这里指声音宏大)⑩而闻者彰(显著)

A.①②⑤⑥⑦⑨ B.①②③④⑦⑨C.①③⑤⑦⑨⑩ D.①⑤⑦⑧⑨⑩

3.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学不可以已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四、延伸迁移反馈矫正

1、拓展延伸

★对“善假于物”该如何理解?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看法。

2、学习小结(总结自学中的得与失)

【课外拓展阅读】

人生感悟:有感《劝学》

洪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皆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不因自己的优势而骄傲,不因自己的不足而自卑,人应该这样。

人都是在学习中前进,不学习就会落后,不学习就会粗俗。高于我者比比皆是,强于我者,不可胜数。遇到比我强的人,要向他虚心请教,学己之长,补己之短,不因别人强于我,就嫉妒,就有排斥心理,就孤立人家。遇到比我弱的人,不应歧视,应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遇到比我有学问的人,是我之幸事,遇到比我见多识广的人,是我之喜事,使我有师可学,有问题可向之请教,有困难可询问解决之策,于我可增长知识,于人可传播知识,何乐而不为?

学习的东西很多,看其正面的东西,看其积极的东西,摒弃负面的东西,扬弃消极的东西。傲慢与偏见同行,愚味与固执相伴。与光明为伍则光明,与阴暗为伴则心生晦暗。与积极为伴则快乐,与消极为伴则沉落。学问不以高低贵贱而论,知识多少无男女老幼之分。有所长必有所短,有所短必有所长。以人之所长补己之所短,则我之所短可变长。谁也不是天生就有知识,谁也不是天生就有学问,涓涓细流成江海,微小泥沙筑高山,后天努力可以改变一切。

学历不能代表知识,知识也不能用学历来衡量,坐吃山空,江郎才尽。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不学习,就落后。学无止境,有志者事竟成。事间万物,皆有可探,知识宝藏,永学不完。学问学问,连学带问。只学不问,东施效颦;只问不学,终究不知所云。不求甚解,终为皮毛,悟其至理,其乐陶陶。不刻苦,不得真学问,浮躁者,犹如点水蜻蜓。

三人同行,必有吾师。只要有学,何患老幼卑尊?人贵有自知之明,却又常看不清自身。如有挚友,时时加以批评指正,则吾之所幸。闻过则喜,见贤思齐,多谢率真。不耻下问,不必脸红,不懂装懂,自欺欺人。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循序渐进,水滴石穿。解吾不惑,有如黑暗中明灯,为吾指路,催我不断进步。时时反思,查找不足,对症下药,一通百通。恩师良言,深思熟虑,学友头筹,我之榜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坐舟,书中自有黄金屋。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培根所言,依然深刻。

第二篇:《孙权劝学》导学案

云梦隔蒲中学余国福2011 【学习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3、揣摩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心理

4、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5、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6、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一、课前准备

(一)补充省略部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

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了解文学常识 (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孙权字,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国的创建者。 (3)吕蒙字,三国时国的名将。

(三)读——读准字音、节奏停顿。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卿今当涂掌事()治经为博士邪()

即更刮目相待()肃遂拜蒙母()涉猎()孰()

2、用“/”画出下列句子的节奏停顿。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自以为大有所益(4)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二、合作探究:

1、译——准确把握重点词句意思 温馨提示——文言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 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解释上文中加粗的词语。

2、重点语句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析——把握课文内容。 (1)、整体把握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可分两层:

一、孙权学,吕蒙学;

二、鲁肃学,结友而别。 (2)、问题研究

a.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

b.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c.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d.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e.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f本文的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孙权:

吕蒙: 鲁肃:

g、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够概括本文的内容:

三、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突出了孙权关心下级,耐心说服,不以权势压人的行为,赞扬了吕蒙接受意见并努力学习并有所成就,告诉了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说明了人只要肯学,就会大有长进,成年人也是如此。

四、写作亮点: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

本文篇幅短小,只用了四句话(孙权说了两句话,鲁肃和吕蒙各说一句),就让人感受到三个人物说话时不同的口吻,并可以揣摩出他们的神态和心理。如孙权,作为国君,在对部下、爱将的劝说中,既有硬性要求,又不乏温和、现身说法的启发性态度。吕蒙开始用军务繁重来推脱,后来在孙权的要求、指点和鼓励下,“乃始就学”,体现了他的转变,在大有长进之后,他说的“士别三日”一段话颇有见地,充满自信。鲁肃是个忠厚长兄,看到吕蒙“论议”上的长足进展很是高兴,“大惊曰”,他惊异的神情和后面的话表现了他对年轻将领的亲切赞美之情。

五、悟——体验感悟。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从中得到怎样的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1、

2、

3、

4、

5、

六、、积——重点知识积累。

1、重点词语归纳。 (1)通假字

卿今当涂掌事::通,。邪(yé)::通,。

(2)一词多义

⑴以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⑶之 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忽啼求之()

③或以钱币乞之()⑷若 ①孰若孤() ⑵见 ①见往事耳() ②关山度若飞()

②见藐小之物()⑸当 ①当涂掌事()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②但当涉猎() ⑶古今异义古今 博士:

往事:

及:

大:

孤:

更:

过:

但:

⑷解释人称的用法。

a卿今当涂掌事()b.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c非复吴下阿蒙()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归纳文中两个成语,解释并造句。 ①解释: 造句: ②解释: 造句:

七、拓——拓展延伸。

1、请写出两句读书名言并注明作者、出处。 (1) (2)

2、请写出两个名人勤学故事。 (1)

(2)

3、说说你最喜欢的三国人物的主要经历、小故事(不少于三个)。 (1)人物:故事: (2)人物:故事:

八、个性化备课

九、教学反思:

余国福

第三篇:《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

主备教师:习志国焦立伟杨明杰时间:2014.2

共计 2 课时 课题:《孙权劝学》课型:讲读课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学习重难点】

1、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4、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课件准备】白板

【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 【课堂过程】 【自学质疑】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____

,该书是__ (朝代) ____(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___ ,记载了从_ 到 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______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_____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____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____”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_____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___ ;文末的“____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______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

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

5、见往事耳

6、蒙乃使就学

7、卿今者才略

8、即更刮目相看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五、问答题:

本文的故事情节是如何安排的? 【合作探究】

(一)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1、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发言)

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二)、设疑解惑

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1.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2. 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从鲁肃与吕蒙的“论议”可以看出来。

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行动)

4、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拨。

5、解释成语并记下意思: 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展示提高】

1、谈谈《孙权劝学》和《伤仲永》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 【巩固拓展】

一、阅读《孙权劝学》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阅读文言文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②涉()③邪()④孰()⑤遂()⑥岂() 2.依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当涂掌事:②涉猎: ③才略:④大兄:

3.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答: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答: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

4.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并用成语写一段文字。 (1)比喻人学识尚浅。()(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另写的一段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这首诗运用了___ 修辞格,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___ 。而《孙权劝学》则以_____ 为主,言简意丰地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

二、【精段阅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

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对“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正确翻译是:_____________ 3.在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请再写一个古今义现象的词语。 “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___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4.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答:

(2)卿言多务,孰若孤 答: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6.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

【自学质疑】

一、填空

1、《资治通鉴》宋司马光编年体通史战国 五代

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惊讶、敬佩学有所获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二、qīng

shè

shú

suì

三、1当权

2推辞

3研究

4粗略地阅读 5了解 6于是,就 7才干和谋略

8刮擦

四、1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2我难道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3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4、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过去吴下阿蒙了! 劝学——就学——论议——结交 【合作探究】 、设疑解惑

1、①“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小结: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2、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并不是埋怨鲁肃,而是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小结: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语言)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4、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 ②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

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④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⑤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5、①. “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

②.“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展示提高】

《孙权劝学》和《伤仲永》两篇文章,从内容上看,都与学习有关,却恰好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年幼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吕蒙接受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使鲁肃不得不“刮目相待”。而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利其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孙权劝学》一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巩固拓展】

一、1.卿qīng 涉shè邪yé孰shú遂suì岂qǐ 2.①当官掌权,②浏览群书但不作深入研究,③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④即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称呼。3.①邪:表示疑问的语气,②耳:用在陈述句尾,表“只有如此而已”、“罢了”的语气。③乎:表示感叹的语气,同“啊”。 4.(1)吴下阿蒙(2)刮目相待参考答案:刚从大学毕业的张老师,由于业务知识不熟,教学经验少,在教学中常常捉襟见肘,但是,他勤奋好学,不久,在教学中取得了令人刮目相待的成绩。人们谈起他时,都喜滋滋地说:“张老师已不是以前的吴下阿蒙啦!”5.比喻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对话。

二 1.C(A 动词,掌握/能源动词,应当;B介词,用/动词,认为;C动词,了解、认清。) 2.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益处(或“好处”)。3.文中的“往事”在这里是“历史”,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过去的事情”的意思;文中的“但”在这里是“只”,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4.(1)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期望。(2)神情激动,语气殷切,以自己的经历向吕蒙说明“学”的可能性。5.B(正面)6.参考答案: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

第四篇:导学案1

22《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导学案

八里中心小学

刘俊斌

教学目标:

1.会读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粗”等词语,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和小胖墩儿这两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小嘎子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学习通过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1、课前,老师想先做个小调查:看过电视剧《小兵张嘎》吗?

2、回忆一下,剧中人物都是怎样称呼“张嘎”的?(小嘎子、嘎小子、嘎子哥„„)

3、无论怎样称呼都含着大家对小嘎子的喜爱之情。同学们喜欢嘎子这个人物吗?

4、这节课,我们就走进作家徐光耀的小说《小兵张嘎》,共同赏读其中的一个片段,再进一步认识小嘎子。板书课题:《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一、揭示课题,初悟情感

1、谁来读读课题?(指生读)。 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课题。(齐读)

2、学贵有疑,读完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3、他们到底是怎么比赛的呢?我们一起到文中去深入研读。

二、自主学习(学前检测)

1、我会为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裤裆(

)

破绽(

)

扳倒 (

)

咕咚(

)

趁势(

)

.....挠 (

)

拽(

) 精神抖擞(

)

手疾眼快(

) 冷绊子(

) .....我认为上面的字需要注意读音的有:

我认为上面的字需要注意字形的有:

我认为课文中的字还需要注意的有:

2、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精神抖擞:

手疾眼快:

破绽:

冷绊子:

通过预习课文,我还不理解的词语有:

3、文中的小嘎了是一个(

)的人,胖墩是一个(

)的人,课文写了他们(

)的事。

4、大家预习的真不错,通过预习小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聪明机灵

三、合作探究,感受人物形象

(一)感受嘎子形象

1、同学们说得很好。课文中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小嘎子的特点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标划出有关的句子。

2、把你画出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3、出示句子一: (1)他会利用自身优点,手疾眼快,这是他的长处,相对胖墩儿而言,嘎子的短处是什么?嘎子知道扬长避短,所以“从不----,自然不----,而选择----”的比赛方式。教学中抓住“一向”“ 从不”“ 自然”来体会嘎子的霸道、以强欺弱。这里,抓住文字去组织。 (2)从摔跤方式的选择上,我们读出了一个(富有心计)的嘎子?板书 (3)读出他的(聪明)来!(你读)读出他的( 机灵 )来!(你再读)你还画出了哪些句子?

4、出示句子二:

通过这个句子,让我们体会到了小嘎了对自己摔跤充满了自信。

4、出示句子三:

(1)我们都来读读这句话,你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吗?

( 2)你真会发现,关注到了句子的表达方法。出示11谁来说说,从“猴儿似的蹦来蹦去” 这处比喻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3)对比读一读,去掉“猴儿似的”后,和原句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指两生读 (4)去掉后我们就感受不到嘎子的机灵和敏捷了。同学们,请你走进嘎子的内心,仔细琢磨,大胆想像,在嘎子蹦的过程中,他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5)谁愿意跟老师合作读读这句话?

(6)这就叫做使巧招,下冷绊子,这就是嘎子猴儿似的蹦来蹦去的目的。一个简单的动作“蹦”,就让我们走进了嘎子的内心,读出了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一个聪明、机灵的嘎子就活灵活现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7)让我们一起读出嘎子的聪明和机灵吧。齐读!

5、出示句子三: ①这句话很有意思,“走马灯似的转”,怎么转呀?

②好一个“转”字,一转二转三转,他们可不是空转,人在转,心也在(转)。此时你就是小嘎子,你的心里会转些什么?你呢?小嘎子。此时,你们都是小嘎子,你会在心里转些什么?

3、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一连用了推、拉、拽、顶四种招数,结果还是无济于事。任凭嘎子想尽千方百计,胖墩儿依然稳如泰山。此时小嘎子终于沉不住气了,只有使出最后的杀手锏,那就是钩,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再趁势一推,这一别,一推,这一招就叫四两拨千斤。结果可想而知,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从中你又感受到一个怎样的嘎子?板书(求胜心切。)

(二)感觉胖墩儿形象

1、同学们,要是换在平日里,小嘎子也许早就获得胜利了,可今天的对手是谁啊?这是一个怎样的对手?

2、文中哪里写到胖墩是个厉害的对手。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来体会胖墩儿的特点吗?交流板书:忠厚、老实、沉稳

3、从一系列的动作中可以看出胖墩儿是个摔跤的高手,从他看似随意的语言上更不难看出他两种摔跤方式都很擅长,这就为后面胖墩获胜做好了铺垫,这种写法就叫做巧设铺垫。结果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

五、通篇会意,领悟表达

1、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两个人物写的如此生动逼真、栩栩如生的呢?板书:动作、心理、语言、神态

2、动词的准确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再加上语言、神态的描写,就让我们感受到了富有心计、争强好胜的小嘎子和沉稳,憨厚的小胖墩儿这两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我们在写人物的特点时,也要学习作者这种写法。

六、发挥想象,探究情节

1、小嘎子输了,现在就你的了解,小嘎子会善罢甘休吗?那你猜一猜接下来他会对胖墩说什么呢?

2、小嘎子当时到底怎么说的呢?我们来看看原著吧!谁来读读? 屏幕出示:儿童小说《小兵张嘎》中,小嘎子摔跤失败后说的一句话:“慢着!”小嘎子脑门上哄哄冒火,又羞又急,“咱们是三盘两胜,倒一回就归你啦?——还有两盘呢!”“又三盘两胜啦,你可真会耍赖!好,三盘就三盘!”

3、配乐写:同学们,你们猜中了。第二次摔跤开始了,拿出练习纸,接着把你想象到的第二次摔跤的过程写下来。提示: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来写,这样会更具体更生动。

4、谁愿意给大家分享第二次摔跤比赛?指生2人

(1)你抓住了动作,使人物活灵活现(2)你抓住了语言神态,使人物栩栩如生。

5、同学们,想不想欣赏原版的二次摔跤?自由读一读

6、这节课我们通过这个小片段走进了一场如此精彩的摔跤比赛,实际上徐光耀爷爷的《小兵张嘎》这篇小说里还有很多关于小嘎子的故事,例如“堵烟囱”“烧炮楼”等,都特别精彩。

七、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希望爱读书的你课后走进这本小说,更全面的去了解嘎子这个人物;爱写作的你,运用今天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小片段,突出人物的特点。

八、板书设计

22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小嘎子 :聪明机灵

富于心计

灵活——动作,语言,心理

胖墩儿: 沉稳

老实

准备

聪明机灵

老实

动作

过程

富于心计 沉稳

语言

结果

争强好胜 憨厚

心理 在遗憾中成长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学反思

平阴县龙山小学

韩庆芝

上周三在实验小学执教了五年级下册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一个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一课,让我感慨万千。下面就我在授课过程中的一些感受和大家分享如下:

一、 学会什么,教给什么

本节课的教学我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基点,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贯穿整节课堂。比如:课堂伊始,学生读完课题,接着让学生质疑课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一是为了培养学生问问题的习惯;二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在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的环节,我也设计让学生发现词语的规律,及时总结学生好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对于小嘎子这一人物形象的学习,我主要采用了教师引导,学生紧跟,学生交流,教师延伸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在学生习得方法后,在让学生运用已会的方法来感知胖墩儿这一人物形象。这一环节,学生对于人物的动作理解的比较的到位,但是透过动作再走近人物内心理解的不是特别深入。我分析原因:一是学生对于摔跤比赛没有切实的生活体验,二是老师做的铺垫还不够,对于学生的学情了解的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全面了解学情,充分做好铺垫,想要学生学会什么,就要先知道教给学生什么?在教的过程中还要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每一环节的设计都要为实现目标做好有效的铺垫。

二、由表入里,领悟表达

这个小片段主要是抓住人物的动作、心理等来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我们通过抓住重点词语,从文字表面体会到了小嘎子的聪明机灵、富有心计、争强好胜和小胖墩的老实、沉稳、憨厚,关键还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重总结语的铺垫作用。让学生明白我们是抓住人物的动作来体会到他这种特点的,我们是通过走进他的内心来体会到他那种特点的,让学生在老师的总结语上感悟作者的写法。所以在感受完这两个人物形象后,再领悟作者的表达这一环节,学生学得比较轻松,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三、写法迁移,学以致用

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我在学完课文内容之后,安排了“猜一猜接下来嘎子会怎么说,怎么做?”这一环节,然后出示原著中小嘎子的做法,和学生的想法不谋而合,学生的兴趣被大大激发起来,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运用今天我们学到的方法来续写第二次摔跤。虽然因时间原因,学生没有写完,但是当我巡视时,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写出了精彩的开头,都能抓住人物的动作、心理、神态等去体现人物的特点。当时,我真有点难以取舍,不知展示谁的更好,连我课前了解的写作水平不太高的几位同学,也在短短的时间内洋洋洒洒写出了五六行,我似乎也能在所有的开头中预感到第二回合的精彩激烈。不知是这节课的功劳,还是学生自身的水平高。当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让这节课的时间再延续上五分钟该有多好,如果这节课老师没能创造出精彩,但我坚信这群可爱的学生一定会弥补老师的精彩。短短的四十分钟结束了,没能充分给大家分享学生的精彩是我最大的遗憾,如果让我重新来上,我愿意删去前面任意环节来换取学生的精彩。 “课堂永远是不完美的艺术”,在磨课过程中,我进步了;在授课过程中,我收获了;在反思过程中,我成长了。

第五篇:《草原》1导学案

玉门镇学区四年级语文导学案学生姓名:审核人:刘 进使用时间:年月日评价等级:()

《草原》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读“渲、勒、鄂、涯”,会读会写“绿毯、渲染、勾勒、低吟、迂回、马蹄、礼貌、想一想,答一答:

1、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先描写 (),再描写()和 ()的情形。

2、你读懂了什么? 拘束、羞涩、摔跤、天涯、襟飘带舞”等词语。(重点)

2、找出描写内蒙古大草原美好风光及风土人情的句子,读一读。 【知识链接】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骆驼祥子》。 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运用“五步法”自学课文 读一读,标一标:

自由朗读课文,标清段落序号,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不理解的词语。 查一查,注一注:

通过查阅工具书,给下列生字注音,在文中为不理解的词语注解。 渲勒鄂涯 写一写,测一测:

毯、吟、迂、蹄、跤、涯、貌、拘、羞涩、渲染、勾勒、襟飘带舞 用最漂亮的字体抄写一遍:

---------------------------把最难记的字再写一遍并会准确默写:

划一划,问一问:

通过自主预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快标注在书上吧! 【合作探究】

探究一: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

茫。”“碧”是()的意思 。“千里”指

的是() 。“一碧千里”就是()。这句写出了草原()的特点。

探究二:“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

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翠色欲流”是指()。老舍先生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小丘线条的(),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探究三:找出描写内蒙古大草原美好风光及风

土人情的句子,与同学交流。 【课堂检测】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

勾勒(lèlēi)渲(xuānxuàn )染

二、它们虽然长得像,但我能正确辨析。 涯()偏()羞() 禁() 崖() 编()差() 襟()

上一篇:大学全攻略1范文下一篇:新掌声教案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