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针灸学的感悟

2022-07-22

第一篇:学习针灸学的感悟

学习针灸学感悟

2013-2014-1学期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

形成性考核评价表

课程学习梳理感悟: 分

随着时针滴答摆动,我们的针灸课程也逐渐接近尾声。经过一学期的接触,我已与这门课程解下了不解之缘,从最初的畏惧到后来的接受再到现如今的喜爱,不得不说感悟颇丰,现将我的感悟分享给大家。 一.学前认识 一提起中医,大家脑海里首先想到的不外乎是扎针和开方子。我们大一上学期学习的医古文、医学史和中基,它们都从理论层面把我们这些初探中医奥秘的孩子领进了门,但对于中医究竟是如何用来治病的,我们却知之甚少。 随着课程的日益增多,我们对中医的认识也逐渐从书本上转变到了日常生活中,学会了学以致用。针灸无疑就是这样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我们可能还要经历好几年临床的摸爬滚打才能开出自己的方子,因为药物之间的配伍、比例等并不是简简单单靠模仿前人就能行得通的,而且病人的症状很难达到教科书上那么“标准”,由此看来成方的加减也 是需要我们耐心琢磨的。而针灸是一门入门很快的学科,掌握了进针方法,熟知了腧穴方位,我们就可以自己上手扎针,给自己扎也给同学扎,小小的体验一把“成就感”。 正如古人所说的“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深知了这门课程的趣味及重要性,在本学期的开始,我就坚定了把针灸学好的信心。在老师指导学习的过程中,谈及针灸的广泛应用性和个体针对性,我更是坚持这个“学好针灸学,治愈患病人”的信念。既然这样,针灸学的目的更是需要我们深入理解,这才有助于以后的学习与运用。 其实在接触针灸前,我是个“谈针色变”的人,从小就比较怕疼,想都不敢想自己能把那亮亮的银针扎到自己肉 里。要命的是自己还怕火,拔罐这一类的也不敢尝试。心想这可不行,本来自己领悟能力就不强,接收新知识的速度也比较慢,等大家都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我可能还在起跑线挣扎,这样只会越落越远。于是我屁颠屁颠跑去保康针灸科跟诊,初来乍到时学姐只让我行针、起针,起初就连干这个我都畏手畏脚,生怕自己用劲一不对给病人造成痛觉。我就观察病人的表情,一咧嘴就知道起针弄疼人家了,结合课本和学姐传授的经验,经过一次次尝试,我发现病人再无痛感的表情,心中不禁窃喜。随着上手次数的增多,我也从最初的畏惧转变为了后来的“胆大、心细”,我不禁对这门课程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二.学习中的感悟 这门课程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逐渐构建起了自己的知识框架。现如今老师对针灸课程的讲解已经接近尾声,通过对新编教材的学习,我从中获益匪浅,感受到了针灸从古代乃至现今的巨大魅力。 纵观全书,在上篇针灸理论中,介绍了经络总论、腧穴总论和经络腧穴各论;在中篇的针灸技术中,刺灸法总论为我们讲述了针法、灸法的起源和概要,在刺灸法各论中,涵盖了针具、灸具的分类、构造、规格、样式、检查、保养等,要求我们掌握针灸的操作手法、体位的选择注意事项及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等;在下篇针灸应用中,介绍了针灸治疗原则、处方,特定穴的运用及各科常见病的针灸治疗方法。 在学期末,我对这本针灸学内容安排进行了详细的归 纳,摘录了课程的重点,总结了重点。以下为按学习过程的顺序简要介绍本学期所学内容及归纳总结:

(一)绪言部分——

1、针灸学的发展简史

2、针灸学的对外交流。

3、针灸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二)经络总论:重点介绍了经络的组成、十二经脉的 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的功能及分布,简要了解了十二经别、十二经筋、的作用。然后了解了经络的相互作用关系。

(三)腧穴总论:重点讲解了腧穴的分布、分经和分部 主治特点和规律,特定穴的定义、作用、具体穴位和其应用,熟练背诵了特定穴的歌诀,熟练掌握骨度分寸定位法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四)刺灸法总论——

1、针具与刺法的源流。

2、灸法 的起源与发展。

3、刺法及灸法操作的量学要素。

(五)刺灸法各论——

1、毫针刺法:毫针的构造、规格、 检查和保养。

2、毫针刺法的练习:a、指力练习b、手法练 习c、自身练习。

3、毫针的选择和消毒。

4、体位的选择, 以 仰卧位和俯卧位为主。

5、毫针刺法:a、进针法,有单 手、双手进针法和针管进针法,双手又分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b、进针的角度和深度。

6、行针手法:行针包括提插、捻转、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震颤法,其中以提插、捻转为主要行针方法。

7、得气:此步骤 很关键,它关系到针法疗效好坏;医者得气则其刺手可体会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患者得气会有酸麻重胀之感,亦有“雷霆乍惊”“如鱼吞钩而浮沉”的反应。

8、毫针补泻手法,主要以捻转补泻和提插补泻为主,兼以徐疾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平补平泻等操作手法;复式手法可见于烧山火、透天凉。

9、留针与进针,留针实 践 根据病人情况而定,虚者宜补,时间可稍长些,实者宜泻,时间稍短些;临床上留针通常不超过30min。出针补者为快 出,用干棉球按针孔直至无出血现象,泻者出针为摇大针孔,无须铵压针孔。

10、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临床上若出现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肿情况,医者不能慌张,应按照有关处理方法进行应对。

11、针刺注意事项。

(六)灸法。灸法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 防病保健的作用。其种类分为艾灸和其他灸法。艾灸分为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温针器灸,其他灸法有灯火灸和天灸等。

(七)拔罐法。现代常用玻璃罐和抽气罐。其吸附方法 分为火气法(闪火、投火、滴酒、贴棉法)、水吸法、抽气吸 法。要使拔罐得到疗效,还可以施用几种行罐方法,如走罐法、闪罐法、刺血拔罐法、留针拔罐法等。

(八)其他针法。如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电针法、穴位注射法等。

(九)经络腧穴各论——我们要掌握每条经中重点穴涉及到的解剖标志,重点穴定位,每条经的循行路线、主治要点及刺灸的注意事项等。

1、手太阴肺经:本经腧穴主治咳、喘、咯血、咽喉痛等肺 系疾病,及经脉 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2、手阳明大肠经: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 肤病、肠胃病、神志病等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3、足阳明胃经:本经腧穴主治肠胃病、头面五官疾患、神 志病、皮肤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4、足太阴脾经: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及 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5、手少阴心经: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及经脉循行部 位的其他病证。

6、手太阳小肠经: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 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7、足太阳膀胱经: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病,项、背、腰、下肢病证及神志病;位于背部两条侧线的背俞穴及其他腧穴主治相应的脏腑病 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

8、足少阴肾经:本经腧穴主治妇科病、前阴病、肾脏病, 以及与肾有关的肺、心、肝、脑病及咽喉、舌等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9、手厥阴心包经:本经腧穴主治心、心包、胸、胃、神志 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10、手少阳三焦经:本经腧穴主治头、目耳、颊、咽喉、胸胁病和热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11、足少阳胆经:本经腧穴主治肝胆病,侧头、目、耳、咽喉、胸胁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12、足厥阴肝经:本经腧穴主治肝、胆、脾、胃病,妇科病,少腹、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13、督脉:本经腧穴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等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病证。

14、任脉:本经腧穴主治少腹、脐腹、胃脘、胸、颈、咽喉、头面等局部病证和相应的内脏病证,部分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

(十)针灸治疗:包括针灸治疗头面躯体、内外妇儿、 五官及急慢性病证等 。

三、学以致用 随着知识的慢慢积累,我们现在已经能将老师传授的 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这几天宿舍有扎“脐周八穴”来减肥的,“患者”的食欲得到了有效控制;我自己最近消化功能不太好,嘴里总感觉有异味,我就给自己选了九个穴:内关,大陵,足三里,上、下巨虚,三阴交,公孙,阴、阳陵泉。效果还不错。现在家里的朋友也都在等我寒假回家给他们 “扎两针”,我想,这也正是我学习针灸的乐趣所在。 小小的一根针也能发挥无穷的效应。针灸入门快,但想要学精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路虽漫漫但我愿携着信念与毅力踏上旅程。手起针入,针到病除。希望我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第二篇:学习针灸学感悟 (2)

2013-2014-1学期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形成性考核评价表

课程学习梳理感悟: 分

针灸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为现存最在的针灸文献。《黄帝内经·灵枢》中有大量篇幅专门论述针灸学理论和临床治疗,故又称《针经》,标志针灸学理论基本形成。后来针灸学的发展有起有落,不过一直都被传承着。

在这一学期的针灸学习过程中,从一开始对针灸的好奇,到现在遇到不适可以自己进行针刺,真的是学到了很多东西,有了很大的改变。

其实我的针灸学习应该是从上个学期开始的。

我自己本身对针灸很感兴趣,上个学期一直在跟一位针灸老师的诊,刚开始的时候什么都不懂,看到老师扎针手法很利落就很崇拜,病人身上扎了很多针视觉上感觉有点害怕,第一次给病人起针都感觉很兴奋,总之看到什么都觉得很新奇。

有时候老师行针过程中会问病人:“有么?”我就很奇怪,不知道是怎么个意思,请教老师,老师说:“就是针感,酸麻胀痛。”后来骑车时摔了一跤,腿不太舒服,老师帮我扎了几针,那是我第一次体验针灸,也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了针感。

后来在诊室呆的时间长了,看到了很多病人在针灸治疗下情况愈来愈好。

记忆最深的是一位脂肪瘤的病人,在她的第七颈椎处有一个很

1 2013-2014-1学期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形成性考核评价表

大的鼓包,手腕桡侧也有一个比较大的,病人不愿意做手术,经过半年多的围刺治疗,脂肪瘤缩小了一半儿左右。诸如此类的病案很多,看到了针灸的疗效。

上个学期的跟诊收获确实很多,从一个什么也不懂得小菜鸟到对针灸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但脑海里确实没有一个具体的知识网络,这一学期的学习确实让我们很受益。

首先是背诵,王老师对我们的背诵抓的很严,说实话,也正是这份严厉在督促我们坚持背诵经络循行原文、特定穴歌诀、腧穴定位等等。

还有就是指力练习,最初我连外面买的针包都扎不进,经过一个多月的练习,我已经可以很快的扎进自己缝的比较硬的针包了,在实际针刺过程中,的确感到不同。首先是破皮比较快,患者不会感到疼痛,其次是我可以自如地掌握好下针的深浅。

在取穴治疗方面,我们也有了一些进步。我们知道腧穴的主治特点有近治、远治和特殊作用,主治规律有循经主治和分部主治规律。依靠这些基本知识和对各条经络的了解,我们可以解决一些晓得不适症状。

有一次,我的一个好朋友跟我说他头很疼,肚子也疼,吃什么吐什么,问我怎么办,我其实觉得自己挺半吊子的,但人家都问了,就选了胃经的头维穴,我就说你在头的正中线旁4.5寸,距前发际0.5寸的那两个点试试。过了不大一会儿,他就跟我说头不疼了,我还不太相信,结果他说是真的。那个时候一方面觉得很惊讶,一方面

2 2013-2014-1学期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形成性考核评价表

又觉得很满足。渐渐地,周围人一说自己哪里不舒服,我会立刻思考哪个穴位比较有用。

最开始扎的时候不是不害怕的,不好意思拿同学练,自己又不敢扎自己,还记得自己右手拿着针,针尖抵着左手曲池穴时纠结的心理,刺破表皮的疼痛被无限放大,不停的安慰自己,终于进针了,看着针扎在肉里还有一点心慌,赶紧又起了,自己扎自己都会晕针,现在想想还是挺好笑的。

下面是我对课程的一些整理:

一、针灸发展简史

1、最早的针灸学文献:《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

2、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黄帝内经》。

3、又称《针经》的是:《灵枢》。

4、针灸第一次总结:《内经》;第二次总结:《针灸甲乙经》;第三次总结:《针灸大成》。

5、起承前启后作用的是:《针灸甲乙经》。

6、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唐代孙思邈绘制的“明堂三人图”。

7、首次把任、督二脉和十二静脉并称十四经:元代滑寿编撰的《十四经发挥》。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1、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手足三阳经:阳少太。手三阴经:太厥少。足三阴经:厥太少(内踝上8寸以下);太厥少(内踝上8寸以上)

3 2013-2014-1学期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形成性考核评价表

2、十二经脉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3、十二经脉交接规律: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⑴表里的阴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①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于食指端(商阳) ②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交接于足大趾内端(隐白) ③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交接于小指端(少冲、少泽)④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交接于小趾端(至阴) ⑤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交接于无名指端(关冲) ⑥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交接于大趾外端(大敦) ⑵同名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①手足阳明经交接于鼻旁(迎香) ②手足太阳经交接于目内眦(睛明) ③手足少阳经交接于目外眦(瞳子髎) ⑶相互衔接的阴经在胸中交接: ①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 ②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交接于胸中 ③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交接于肺中

4、奇经八脉: 督脉:阳脉之海 任脉:阴脉之海

2013-2014-1学期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形成性考核评价表

冲脉:十二经之海;血海 带脉: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 阴维脉:调节六阴经经气 阳维脉:调节六阳经经气

阴阳涩脉: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

5、十五络脉:十二经脉、任督二脉、脾之大络。加强表里两经的外部联系,补充十二经脉循行之不足。

任脉的别络名鸠尾,从鸠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沟通腹部经气。 督脉的别络名长强,从长强分出,经背部向上散布于头部,左右别走足太阳经。沟通背部经气。

脾之大络名大包,从大包分出后散布于胸胁部。沟通全身经气。

6、十二经别:十二经别从肘膝关节附近的正经别出(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联系(入);再浅出于体表上行头项部(出);在头项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的经脉,阴经经别合于其体表的阳经经脉(合)。

7、十二经筋: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行于体表,不入内脏。

主要作用: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 足三阳经筋走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贲(面);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腹);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外上行结于角(头);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内上行结于贲(胸)。

5 2013-2014-1学期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形成性考核评价表

三、经络的作用 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四、腧穴分类: 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手太阴肺经11穴、手厥阴心包经9穴、 手少阴心经9穴、手阳明大肠经20穴、 手少阳三焦经23穴、手太阳小肠经19穴、 足太阴脾经21穴、足厥阴肝经14穴、 足少阴肾经27穴、足阳明胃经45穴、 足少阳胆经44穴、足太阳膀胱67穴。

头部:手足阳明循行于面额、手足少阳循行于头侧、手足太阳循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

躯干:手三阳循行于肩胛部、手三阴从腋下走出、足三阴循行于腹面部、足三阳行于中、阳明行走于前胸腹、太阳行走于后背、少阳行走于侧面。

六、毫针刺法

1、提插捻转的补泻:

①捻转:补,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时间短、大指向前、食指向后;泻,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时间长、大指向后、食指向

6 2013-2014-1学期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形成性考核评价表

前。

②提插:补,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以下插为主;泻,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以上提为主。

2、双手进针的种类:

指切进针法,挟持进针法,提捏进针法,舒张进针法。

3、晕针表现及定义:

是指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恶心欲吐、精神萎倦、四肢厥冷。

6、行针:

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7、得气:

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又名针感。

8、侯气:

将针留置于所刺腧穴之内,安静地较长时间的留针,也可间歇的运针,施以提插、捻转等催气手法,直待气之所至之谓。

9、基本手法: 提插法、捻转法;

辅助手法: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

第三篇:学习针灸的感受

药学102

042010208

一个学期的针灸学习很快就结束了,其实一直到结束了我才发现,针灸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只怕是以后都没有机会学了,如果选修课可以把相同的学科能多选几次该多好啊。一直觉得针灸很神奇,用几根小针扎几下就好了,也很佩服扎针人的功夫,下手真准啊,还要记那么多的穴位,真不容易。

针灸是中国人的一项伟大发明,她之所以吸引人们长达几千年,并能穿透不同文化几起几落,说明她有着神奇的魅力和价值。针灸的历史悠久,据考证,它起源于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制度时期,但针刺疗法产生于新石器时代“砭石”的出现;灸法则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学会用火以后。由于针灸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广泛的适应证,疗效迅速显著,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极少副作用,而广泛的被人们接受。远在唐代,中国针灸就已传播到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保障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针灸是学习中医者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能熟练把这门技艺运用到临床,为患者们减轻病痛的折磨。随着中国历史的不断推进,针灸在中国这片大地上生根发芽,最终成熟,至今我们还有很多前人留下的针灸文献,足证针灸学的累累硕果,现今针灸也后继有人,一批又一批的医学生继承和发扬了针灸这一祖国的遗产。

本学期的针灸学习已经进入尾声,在学习过程中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我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

第一阶段是对针灸的好奇与迷惑。虽然针灸很出名,但我以前从没尝试过这种治疗方法,不了解它的疗效和作用原理,甚至对针灸还存在一定的恐惧感。针灸真的能治病、保健吗?它的原理是什么?可是针灸这种中国特色的治疗方法之所以能延续至今,而且被世界认可,一定具有其积极地作用。针灸还是未来的中医工作者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值得我们中医学生学习和研究。怀着这样的心情,我开始了对针灸的初步学习,也逐渐揭开了针灸的神秘面纱。 通过一段时间的初步学习,我进入了对针灸认识的第二阶段,了解与认同。知道了针灸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机理,学习了腧穴的定位和主治,加深了我对针灸的认同。进行了简单的针刺、艾灸、拔罐的手法后,对针灸的恐惧感也彻底消失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研究下去的兴趣。

第三阶段是对针灸的熟悉与掌握。对一些针灸方面书籍的浏览使我更加了解针灸。治疗不同病证的穴位配伍及一些经验取穴,让我由衷的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渐渐的欣赏这种起源于中国的古老文化。现在的我已经找到适合自己的针刺方法,并能熟练的掌握补泻手法。但我知道这些远远不够,还需要更深一步的研究和积累临床经验,这都需要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能熟练运用针灸。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我充分意识到针灸知识的繁杂,穴位的定位、主治都是我们要记住的东西当时着实让我觉得很头痛。不过老师这学期新启用的教学顺序(先讲定位再讲主治特点)我认为是比较合理的。同一部位的不同穴位往往主治病证相同或相似,所以一旦明确了定位,主治病证也就不难记了。而且老师还让我们总结了腧穴定位和主治,这也对我们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过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记忆,只有亲手写一遍,才能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本学期的针灸实验课让我收获颇丰,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练习针灸的平台,由开始的“下不去手”到后来的“得心应手”,每个同学都在改变。同学间的互相联系也体现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学期末的扎针和点穴考试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很好的检验了我们的实际操作水平。光有理论知识是不行的,想要真正掌握针灸这项技能,必须靠亲自动手。虽然我们的实验课考试已经结束,但我不会抛弃针灸的平时练习,只有勤练习,在将来的临床中才能熟练运用。老师在课上讲针灸知识的同时还给我们讲了好多临床知识,通过他描述的各类型案

例,再结合课堂上的知识,我们能更好的理解针灸、运用针灸。虽然本学期的针灸学习已经结束,但我知道我们还只是刚刚入门,还有更深入的知识需要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习、研究。现在还有部分人不承认针灸,可能因为其理论知识的不完整,但我相信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会用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认识针灸,认同针灸。

针灸是中国千年文化过程的产物,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思维和文化精华,涵纳着大量的实践观察、知识体系和技术技艺,凝聚着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应该受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而且将它们发扬光大。作为未来的医者,让针灸事业中医事业更加欣欣向荣是我们的责任,并且让所有人体会到中医的博大精深。

第四篇:针灸推拿学习心得

针灸推拿学习心得十二经脉理论梳理

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灵枢?经脉》篇

「针灸推拿学的历史」

针灸推拿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推拿方法等理论,探讨运用针、灸、推拿等法防治病症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在中国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是医疗实践经验和中国古代人文哲学思想及其它自然科学知识的结合与总结。此独特的外治疗法具有适应证广、效果显着,经济安全等优点,普遍为世人所接受。它是世界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学习,继承,研究,发扬应用它对人类的预防保健与治疗均有裨益。

中国民族医学的先躯伏羲氏尝味百草而制九针。百草是指植物性药物。九针是针刺与按摩的工具,它从石器时代小石片(砭石)开始出现精治的石针,尔后出现了骨针、竹针、金属针,体现针刺法的发展过程;灸法则是人类火的应用与植物艾草药结合的医疗体现,而按摩法主要以能量手及膏摩代替针具。

从文献记载考察,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医家已把针灸的临床经验进行初步的总结。1973年在湖南**马五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记载《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此两篇《帛书》对十一经脉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现及灸法进行了论述。

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对经络、腧穴、针灸的适用症、禁忌症及其治疗原理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同时还记载了九种针具的形状、功能和用途。《黄帝歧伯按摩十卷》(已佚)是中国第一部按摩专著。它们是中医理论与针灸按摩知识的经典之作。

有关论述的重要针灸与按摩专籍有:1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2唐?孙思邈《千金方》绘制了三幅彩色针灸挂图;3北宋?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4宋?《圣济总录》;5元?滑伯仁《十四经发挥》;6明?杨继州《针灸大成》;7明?《小儿按摩经》等&& 针灸、推拿对外交流:约公元六世纪,针灸医学传入朝鲜;公元562年我国吴人知聪携带《明堂图》《针灸甲乙经》东渡日本;唐《按摩手册》传入法国;公元十七世纪末叶,针灸医学亦传入欧洲,二十世纪针麻获得成功。世界卫生组织WHO1978年和1997年先后两次分别向全世界推荐43种和63种病症建议用针灸治疗,目前全世界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针灸疗法,根据世界针联前任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PBJ·1985年统计,欧洲常用针灸医生超过10%。2002年美国约有820万成年人曾经接受过针灸治疗。现美国40多个州和华盛顿特区立法承认针灸,准于办理执照或注册登记。各种针灸按摩中医药学术交流在全世界各地纷纷召开,一股弘扬中华中医文化,缔造人类健康体魄的热潮在世界各地兴起。作为华夏炎黄子孙之责,发扬国粹,普济苍生,我们任重而道远。

「十二经脉与阴阳学说」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它是人体一种交通、传输能量信息(气血)与监控、维修的通路。十二经脉则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它内属于府藏(脏腑),外络于支(肢)节《灵枢·海论》。运行气血,濡养全身,将人体内外连贯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十二经脉的命名是以中国哲学阴阳学说为指导,结合人体经脉的循行部位(手足、内外、前后)以及归属联络内脏腑而确定。十二经脉分别隶属于十二个脏腑,各经脉均用其所属脏腑的名称命名。根据阴阳衍化的道理,阴阳可分为三阴三阳。其意义主要是表示阴阳之气的多寡或盛衰。阴气多者称太阴(---);其次称少阴(--);再次称厥阴(-)(阴阳交尽之谓)。阳气最盛者称**(+++)(两阳合明之谓);其次称太阳(++);再次称少阳(+)。根据阴阳配对规律:太阴配**;少阴配太阳;厥阴配少阳。在‘阳主阴从’的主导下,形成相对的阴阳动态平衡关系。 中医药针灸的基本理论借用阴阳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预测诊断与防治作用。如形体结构分阴阳:上为阳、下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归属六腑的经脉为阳、归属六脏的经脉为阴。精气分阴阳:气为阳、精为阴;阳中之阳为阳气(使人兴奋的、体温升高者如太阳之温煦)、阳中之阴为阴气(使人宁静、体温下降者如月亮之宁静)。健康的机体总是处在动态的阴阳平衡中,若任何因素破环了这种平衡,健康受威胁,疾病会产生。出现诸如‘阳气盛或阴气盛;阳气虚或阴气虚;阳气盛或阴气虚会发热证现象;阴气盛或阳气虚会发寒凉证现象’。故平衡阴阳法是中医的防治法之一。

「十二经脉气血流注」

根据十二经脉运行气血,即营气行于脉中,卫气散于脉外理论。经脉运行气血是十二经脉按次序连贯起来,构成如环无端、周而复始的气血流注关系。即脉气起于肺经,终于肝经,且与任、督二脉相通,环绕周身且有时间性而运行不息。

列图表如下:

①手太阴·肺 ② 手**·大肠

任 ④足太阴·脾 ③ 足**·胃

⑤手少阴·心 ⑥ 手太阳·小肠

督 ⑧足少阴·肾 ⑦ 足太阳·膀胱

⑨手厥阴·心包 ⑩ 手少阳·三焦

⑿足厥阴·肝 ⑾ 足少阳·胆

? 什么是气血

气(指调控体内外一切生理活动的生命信息,属阳)。中医学认为气是人体内外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一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正如《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二是指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气的生成来源是:1禀受于父母的先天精气(原气)、2源于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营气、卫气)、3自然界吸入的清气(氧气),它们通过肺、脾、肾等内脏器官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将三者有机结合而成。气对人体功能作用表现在:1推动作用;2温煦作用;3防御作用;4固摄作用;5气化作用;6营养作用。

血(指输运各种新陈代谢物质,属阴),具体是指血液、包括组织液。血的主要来源是脾胃、肾所化生。《灵枢·决气篇》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邪客篇》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张氏医通》说: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血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及各脏腑等组织器官的作用,也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与血是相伴而成的,合称‘气血’。二者的关系是: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周流全身,必须相应平衡,始能健康长寿,如有偏盛,必发而为病。

第五篇:西安哪里学习中医针灸好特效中医针灸经络激通疗法

很多想学习中医针灸的朋友,一直在寻找在哪里学习中医针灸更好呢?其实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的中医针灸培训班,究竟哪一个中医针灸培训机构更好呢?可能真的要学会选择才行了,不然学费交了,参加了针灸班,就是学习不到多少东西、学习不了多少技能,那么也是效果不大。曾经有不少朋友跟我推荐过李庆教授特效中医针灸培训经络激通疗法技术推广班,后来觉得去试听一下吧,听完后确实不错。

我们有不少朋友参加过道医蔡期政老师特效中医针灸培训经络激通疗法技术推广班,据说效果还是不错的,除了中医针灸之外的很多技能都会传授,比如:拔罐、刮痧、艾灸、埋线减肥等等;另外,对中医针灸治疗疾病方面的,也会由北京众生中研疑难病研究院聘请为终身名誉院长,担任天津和平中医专科疑难病医药研究主任道医蔡期政老师来讲述,疾病的治疗方面,如:颈椎病的分型与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辩证与中医针灸治疗等等。当然,还会讲述中医诊断知识,比如如何看手诊?面诊?舌诊?由于脉诊比较难掌握,讲的比较少。

举办2天零基础学会中医针灸培训经络激通疗法,是学习中医针灸的好学校,我向哪些还不知道在哪里学习中医针灸的朋友,推荐西安攀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好骐道家养生馆)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请联系熊老师:139083413

31、蔡老师:13359141

319、欢迎参加针灸学习班。

上一篇:学校月份工作计划下一篇:小学语文听课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