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校园安全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校园文化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但是要想达到以上目的,安全为第一前提。

第一篇:校园安全论文范文

校园安全与“平安校园”的建设*

摘 要校园安全是学校治理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的首要职责,因此,保护学生安全是政府的首要职能,也是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个人、家庭、校园、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共同作用是产生校园危机的主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积极推广“安全社区”和“安全学校”认证,并提出了具体的认证标准。在我国,“安全学校”可以通过社会环境、硬件环境、安全教育、体能活动、健康服务、危机反应、社会与家庭等方面的建设而实现。

校园安全 安全学校 安全社区 突发事件 危机管理

一、“风险社会”中的校园安全

近年来,发生在校园内的食品安全事故、屡禁不止的校园暴力事件、针对学生的伤害事件、交通事件等,给学生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劳凯声指出:“学校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普遍的组织形式”[1]。校园安全是学校治理的重要内容,不仅关系到广大师生的人身和生命财产利益,还关系到社会秩序稳定及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点和热点领域。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个人、组织、国家、社会、自然等在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强恩芳指出,“社会系统越来越复杂,各个分系统间的关系较之以前也愈加紧密,相互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但与此同时,整个社会系统却越来越脆弱,漏洞越来越多,冲突越来越激烈,危机发生的频率在加快,规模在加大,影响在加剧”[2]。在“风险社会”[3]里,危机“不再是当今社会一个异常的、罕见的、随机的、外围的功能,它们已经嵌入进了现代社会的每一个组织和纤维”[4]。危机不再是“是否”发生,而是“何时”发生的问题[5]。危险与人类伴生,而追求安全则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安全是人类最为珍视的价值,因为安全是一切生产生活的基础。如果校园发生了安全问题,一切的教育理念、教学活动、教学成果都将成为空谈,化为乌有。教育部原部长袁贵仁曾指出:“生命不保,何谈教育,这是我们应当必须共同遵循的教育准则。一个没有安全保障的学校,绝对是一所不合格的学校”[6]。

二、校园安全事件的特征、原因及类型

1.校园安全事件的特征

作为世界上排名第一的人口大国,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学校和在校学生数量[7]。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园安全也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牵动着所有家庭的心。

根据《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教育系统的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网络与信息安全和考试安全等六项内容。本研究认为,校园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凡是发生在校园内外,直接或间接地危害或威胁学校全体成员的生命、财产、健康等,对学校的正常秩序造成或者潜在地造成负面影响,并可能衍生其他不良后果的事件或者情境。

校园安全事件作为危机事件的一种,有着危机事件的一般特征:威胁性、不确定性、时间的有限性、危机的双重效果性[8]。除此之外,校园安全事件还有其独特的特征。

(1)威胁对象的广泛性。突发事件直接或间接地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或者危害及威胁学校全体学生、教学和管理人员的安全。

(2)发生范围的特定性。校园安全事件不仅发生在校园的园区,尤其是中小学校园的围墙之内,还包括校外的特定区域。

(3)危害的严重性。校园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有两方面,一是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二是对全体人员的人身、财产、健康造成影响。

(4)危害的衍生性。因为校园安全的直接受害者是各类学校的学生,一旦发生严重安全事件,将会引发或衍生其他类型的安全问题,甚至是社会灾难。

2.校园安全事件的成因

校园安全事件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个人、家庭、校园、社会和自然环境等五个层次进行分析。

(1)个人因素。由于学生或教师主观或客观上的判断失误,或者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导致行为失常,故意或者过失造成严重安全后果的行为。

(2)家庭因素。由于学生或教师家庭的破碎、不和睦、暴力等反馈到学生或教师身上,并因此形成的直接或间接的安全事故。

(3)学校因素。由于学校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不畅、对潜在风险认识不足而防范失当与应对失措、因设备故障和设施疏于维护等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4)社会因素。由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造成的医疗、就业、贫富分化、贪污腐败、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社会风气、环境污染、医药品和食品等转型期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

(5)自然因素。由于地震、海啸、泥石流等地质灾难,台风、洪水、霜冻、高温等气象灾难,手足口病、非典等传染病引起的安全事故。

3.校园安全事件的类型

根据校园突发事件的定义、性质和产生的原因,校园突发事件可以分为八大类,见表1。

三、世卫组织“安全学校”的指标体系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张宝明认为:“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安全是人们生产、生活安全的基础,也是社会安全、稳定、和谐的根本保证。安全社区建设是增强社会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以人为本,实现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9]。张宝明指出,“安全社区是指建立了一套组织机构和程序,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企业、志愿者和居民共同参与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持续改进地实现安全目标的社区” [10]。世卫组织的“安全社区宣言”指出,“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健康权和安全权”。安全社区的重点是合作、伙伴关系和社区能力建设,其目的是减少伤害的发生。

学校则是安全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WHO在努力推动国际“安全学校”(International Safe Schools, ISS)的国际认证工作。根据WHO“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之ISS作业计划指南,于2003年3月18日制定的“安全学校”七项指标,分别指向了社会环境、物质环境、健康教育、体能活动、健康服务、危机反应、社会与家庭。该认证的目的是促进制定明晰的校园安全政策,以丰富学生的安全知识与提升学生的安全警觉,通过安全教育增进老师与学生之間的情感与关系,增进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关系,提高家长的满意程度,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国际安全学校的建设强调公私部门与社区人士的共同参与协作,共同研究认定问题所在,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方案。自2004年开始引入“安全学校”认证以来,截至2016年11月,全世界范围内共有9个国家的137所学校通过认证。在全部通过认证的学校中,我国香港地区有11所、台湾地区有80所、日本有23所、韩国有6所,东亚地区的安全学校数量占了全部认证数量的近88%。从中可以看出,世卫组织的认证标准在东亚文化圈得到了比较普遍的认可,也就是说,世卫组织的认证形式和认证标准比较契合东亚国家的文化。

四、“平安校园”的建设

林鸿潮认为,“资源的严重匮乏是当前中小学安全管理面临的一大约束条件,这导致其安全管理中权、责、能的严重错配,使学校安全管理的制度设计失去了正常运行的基础,并导致其对突发事件的应对长期停留在事后被动回应的低水平,还造成了安全管理过程的碎片化”[11]。这就亟待构建一个新型的校园安全模式,一方面可以突破现有资源匮乏的约束,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大规模推广和复制。根据校园安全的特点、诱发原因,为了更好地预防及应对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在世卫组织通过建立“安全社区”而实现“安全学校”的途径下,结合我国的学校安全现状,应该加强社会环境、物质环境、安全教育、体能活动、健康服务、危机反应、社会与家庭等七个方面的建设。

(1)社会环境方面,制定《校园安全法》以保障师生安全。校园安全是国家教育体制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但却事故频发,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没有独立的校园安全法律法规。全国人大或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可借鉴美国的《克莱瑞法》及其“以校园警察为核心,多元主体共同治理”[12]的模式,以及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制定相应的法律规定信息通报机制、事件处理流程以及违法责任等,在全社会营造一个“校园安全”人人关心的氛围。

(2)硬件环境方面,校园应拥有最安全的基础设施。为了抵御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各级学校,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校舍应该成为当地最为安全的建筑,绝不能让学生继续成为“豆腐渣”工程的无辜牺牲品。应向日本及智利等国家学习,让校园成为学生以及当地社区居民的安全避难所。

(3)安全教育方面,做到安全常识人人皆知。教育部前部长袁贵仁要求,“一要通过课程教学开展安全教育。二要通过专题活动开展安全教育。三要通过实践演练开展安全教育。四要通过日常活动加强安全教育。五要利用多种资源加强安全教育”。

(4)体能活动方面,应增强体质和体能。“安全学校”要以成员的良好体能为前提,有了良好的体质,在遇到危机的时候才能在第一时间逃生。体能活动方面还须关注高风险群体和环境,尤其要促进弱势群体成员的安全。

(5)健康服务方面,要及时而准备充分。各地教育部门要主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安、卫生计生、市场和质量监管、市容园林等有关行政部门多方合作,推动和保障校园安全建设。发生危机后,要及时与卫生部门联系及时施治,必要时可开通绿色通道,尽可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6)危机反应方面,要以预防为止。校园安全事故不仅给学生、学校、家庭带来了不可弥补的创伤,而且也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给国家带来了巨大损失。因此,学校要尽可能地消除事故隐患,防患于未然。危机事件发生后,要在第一时间及黄金救援期内实施救助。另外,也要重视危机处理的准备、应对和恢复阶段的应对策略。

(7)社会与家庭方面,共筑校园安全防护网。校园安全关键是学校与家庭之间不出现空档,务必做好交接工作。另外,学校可安排保安和老师到校门口执勤、配备必要的安保器材等。上学和放学时间段是关键期,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对接非常重要,只有社会、家长和学校三方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建立学校安全教育的氛围,最终建成真正的“平安校园”。

参考文献

[1] 劳凯声. 重新界定学校的功能[J]. 教育研究, 2000 (8).

[2] 强恩芳. 危机、公共危机和公共危机管理[J]. 行政论坛, 2008(1).

[3] 乌尔里希·贝克 著. 风险社会[M]. 何博闻,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4.

[4] Mitroff, I I. and Anagnos, G. Managing Crises before They Happen: What Every Executive and Manager Needs to Know about Crisis Management. New York: AMACOM. 2000.

[5] Mitroff, I I. Crisis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ism: A Natural Fit.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94, Volume 36, Issue 2.

[6] 李小伟. 加强疏散演练 确保学生平安[N].中国教育报,2010-3-30.

[7] 教育部. 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moe.edu.cn/srcsite/A03/s180/moe_633/201607/t20160706_270976.html,2016-11-13.

[8] 张成福. 公共危机管理: 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 中国行政管理, 2003 (7).

[9] 张宝明:建设安全社区、增强社会应急管理能力[EB/OL]. http://www.china.com.cn/tech/txt/2007-05/15/content_8254689.htm,2016-11-13.

[10] 張宝明. 建设安全社区增强社会应急管理能力[J]. 中国公共安全: 政府版, 2008 (1).

[11] 林鸿潮. 试论中小学安全管理创新——以学校的资源约束为视角[J]. 教学研究, 2014(3).

[12] 方芳. 中美校园安全治理模式比较研究[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5(2).

【责任编辑 王 颖】

作者:强恩芳

第二篇: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普及校园安全知识,加强校园安全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但是要想达到以上目的,安全为第一前提。因此,我们要全面普及校园安全知识,加强校园安全建设,不断提升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规范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行为,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和减少事故,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校园稳定,促进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普及校园安全知识及加強校园安全建设之间达到和谐,笔者以为可以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在育人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中渗透安全知识,体现和加强校园安全工作。

一、校园环境育人文化建设。

建筑物外墙以板报、橱窗、标语、宣传栏及办学思想为主,室内布置坚持统一规划与个性化设计相结合,加强校园环境育人文化建设。

1、室外环境文化建设。校门至操场走廊两边设立安全文化宣传牌及相关制度,设有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安全、卫生宣传栏;教学楼对面文化墙上书写有“崇德、敬学、尚技、强身”的校风理念;教学楼外墙书写有“走创新之路,塑一流师资;育技能人才,铸特色技校。”的办学理念;教学楼走廊有名人头像、名言警句、学生作品、安全提示、消防标识及温馨提示等;运动区墙面有“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三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标语及科学锻炼、安全、卫生小常识等标语。

2、班级文化建设。各班主任负责个性化、人文性设计,要求班级文化建设有切合各专业实际的实施方案,凸显主题,个性鲜明,渗透安全,每学期进行一次全校性的教室文化建设评比。

3、宿舍文化建设。各寝室围绕“温馨家园、你我共建”的主题,安全第一,学校负责整体规划,各宿舍成员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布置,每学期进行一次全校性的寝室文化建设评比。

4、部室文化建设。根据学生会各部室工作职能,确立相应的室内标语并张贴相关的规章制度,便于指引学生开展工作,引起大家的重视。

5、文化长廊展现特色。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充分发挥特色作用。在校门口到操场走廊的两边及操场的四周设有阅报栏、宣传栏、公示栏、光荣榜等,结合时事及学校工作,将学生安全教育、专业知识介绍、学生技能大赛、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介绍、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等内容不断更新。

6、实训车间文化建设。根据专业的不同,我们进行了具有专业特色的车间文化建设,首先是针对不同的工种制了严格的工作流程及安全操作要求,课前的第一件事必讲安全,我们还在实训车间里张贴了“ 树信心,誓拼搏,多付出,必能成功;懂理论,重实践,勤演练,定有收获。以技能创造价值,用智慧点亮人生。勤思、勤学、勤练,修机、修业、修身。”等激励或警示标语。

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最高追求,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所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我们以活动为载体,融安全、德育等教育于活动中,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1、充分利用各种节假日等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系列主题教育;坚持每周的国旗下的领导讲话和学生的演讲制度,认真开展好“元旦、红三月、红色五月、禁毒、建党、教师节、国庆节、一二·九“等主题教育庆祝活动。

2、利用班、团会、读报课,经常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专题教育。坚持开好“两会”(晨会和班会),精心组织主题班、团会。

3、办好“校园之声”广播站,及时播放校内外新闻和优秀稿件,不断优化校园音响系统,课余时间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或歌曲,加强教育的同时让师生在学习之余得到美的享受。

4、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举办文艺汇演、艺术节和运动会,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师生道德情操,渗透安全知识。

5、实施特色大课间活动,集安全演练、文明礼仪、体育锻炼于一体,努力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6、邀请消防专家、公安民警、成功人士及心理辅导人员举办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安全、治安、就业等专题教育。

三、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持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系统。“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1、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师生外出活动安全制度、门卫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等。

2、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务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教师教学安全管理制度、各功能教室安全管理制度、体育课及各类教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工作考评制度等。

3、建立和完善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课堂教学日志制度、学校楼道安全管理制度、学生请假销假制度、假期离校签字制度、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学生集体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学校用电安全管理制度、学校饮用水安全管理制度、校车安全管理制度等。

4、建立和完善校园突发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包括:食物(饮用水)中毒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火灾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治安事故应急处置预案、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等。预案简明、科学、实用,并根据情况在实施中不断修改完善。

四、坚持精细化过程管理,规范校园安全行为 。

1、规范安全管理行为。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的安全管理工作原则;坚持把安全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实行校园安全管理“一岗双责”制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

2、规范安全教育行为。聘任社区民警担任法制副校长,有安全教育计划、总结和教材,挂图和宣传标贴,班班有学校安全教育兼职教师,安全教育融入课堂。通过安全教育日、文娱汇演、安全文明岗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在不同的时段和不同的场合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安全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经常性的警示教育和安全演练提高学生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规范教职工的管理行为和教育行为,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辱骂和歧视差生。

3、规范学生安全行为。通过学生会、团委会等组织,在校内设立文明监督岗、安全监督员等,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一系列安全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和管理制度、规范和管理行为的实施,规范学生在课堂上下、校园内外的学习、生活行为,让学生懂得健康平安应从细节做起的道理,懂得遵纪守法,懂得用制度和规范来约束自己,懂得礼貌与忍让,懂得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不讲伤害别人的话,不做伤害别人的事,学会自我保护,自求平安。

作者:朱玉丰

第三篇:培育校园安全文化,夯实学校安全基础

【摘要】校园安全文化关系到每一名学生的平安健康成长,牵动着每一个家庭和家长的心。中央综治委、教育部和公安部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平安和谐校园”“文明校园”等创建和“珍爱生命 健康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和安全成长,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防范学生校园暴力与伤害,保障校园安全。

【关键词】校园;安全教育;安全文化;综合实践

一、培育校园安全文化的重要性

(一)培育校园安全文化是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需要

学生安全事关家庭幸福、校园平安、社会稳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活动领域越来越宽,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日常生活中,出行、集体活动、旅游、体育锻炼等都可能遇到各种不安全的因素,而学生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是有限的;社会治安中,学生遭到不法分子侵害或滋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还存在着有违法犯罪现象,使他们的身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自然灾害(地震、恶劣天气等)、人为灾害(火灾、交通事故等)的发生,重视“珍爱生命 健康成长”等安全教育,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培育校园安全文化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希望。但学困生、贫困生、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等每年呈上升趋势,使得学生产生了一系列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因此,加强问题学生心理疏导,及时有针对性的开展个别心理救护,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学习、生活、甚至感情上受到的挫折,亟不可待。

(三)培育校园安全文化是增强安全防范意识需要

生命不保,何谈教育?近年来,一些学校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意外伤害已成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一杀手,必须引起高度关注。为了学生们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所有的教师都应有一颗高度的责任心,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处处做好安全工作。因此,加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培养,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个别家长总认为,无论学生出现了任何安全事故,都应由学校负全部责任。这种不公正的社会现实,更加凸显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只有具备了安全意识,才能尽量减少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培育校园安全文化的方法途径

《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平安健康成长是教育的头等大事,是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二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学校、幼儿园、 托儿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幼儿园安排未成年人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出: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防火、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不做有危险的游戏。

“好习惯 天天行”。好习惯是要从小养成的。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形成安全行为习惯是各级共同要求,也是全社会的要求。

1.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分析。

2.学生活动自护能力、身体自护能力、意外伤害自护能力、心理自护能力的现状。

3.学校教师对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途径及方法。

4.学生学会珍惜生命的主要教育途径。一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二是树立安全保护意识;三是积极参与和开展文体活动;四是拥有良好的心态。

5.调查分析学生家长安全观念差、安全责任意识不强的原因,力促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责任感,家校共育,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培育校园安全教育要注重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与行动研究法等多种方法恰当整合,既有定性研究,又有定量研究。

三、培育校园安全文化的方法策略

培育校园安全教育要从三个角度研究安全教育的培育策略:一是学校安全管理能力的角度,二是教师安全教育能力的角度,三是学生安全自护能力的角度。

(一)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保证学生有切实的安全感

安全环境在教育中的重大影响力是公认的。一个安全的校园及周边环境,能促进安全教育的有效开展,满足学生的安全的心理需要。同时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途径。因此,加强安全环境的营造,从硬件软件两个方面下大力气营造安全氛围。

1.强化校园“四防”建设,硬件设施到位。学校要统一配备专职安保人员、安装摄像头、入侵报警系统、配备警械、灭火器、应急救援设施;学校都要设立心理咨询室,建立问题学生档案。实现了校园监控全覆盖、无死角,从硬件设施上保证校园师生的人身安全。

2.强化重点部位管理,合理施划标识。在校园、教室、走廊、楼梯等重点部位设立了明显的安全标志和逃生路线,合理安排分流,注重在平时养成行走习惯,避免造成冲撞、拥塞、踩踏等情况的发生。利用每天的课间操时间,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养成习惯。要求每班在教室外排好队,由体育委員带领走楼道,迅速到达操场。经过一段的训练后,学生从下课到操场全部集合完毕只需要几分钟,做到了迅速有序安全。即使在紧急状态下也能有条不紊地撤离教学区抵达安全地带。

3.强化家校警校共建,筑牢安全防线。一是家校共建。对学困生、贫困生、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给予特别关心和帮扶。学校加强与家长委员会的联系,家长委员会人员也经常在校外内巡视,一旦发现可疑人员马上与学校联系。

二是警校共建。联合公安部门深入开展“护校安园”活动,联合综治、公安、食药、工商、文广新等部门,全面排查校园及周边治安状况,严厉打击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侵害师生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严肃查处侵害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财产安全的案件。

学校要做到以学校为基点,联合家长、派出所等社会力量,建立社会安全保障网络,达到动员社会力量关心学生安全问题的目的。在校园文化、班级文化、还是人际文化,也为学生营造安全的文化场。

1.校园文化成为育人有效载体。走进校园,就像走进了花园,花草树木充满着蓬勃的生机,让人精神焕发。花草丛中,一句句珍爱花草树木的亲切提示语林立其间:请呵护我,我也有生命噢!一块块树木标牌也在告诉着你:每位同学都有一颗关爱生命的心。校园墙上,一幅幅学生的鲜艳突目的绘画作品表达了同学对自我、对他人、对生命的关爱。学校的各处走廊书写着 “上下楼梯慢慢行、靠右行”的温馨提示,校门墙上的特殊的电话,110、120、119,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学校宣传栏的主标语“撑起生命安全的蓝天”让学生从身体健康、平安、快乐休闲等方面去关爱自我;“托起明天的太阳”宣传栏定期刊登出学生的作品,为学生展现自我、实现自我提供了一方舞台。

2.班级文化艺术特色氛围浓厚。学校各中队都有一个鲜明主题、响亮的队名:爱心中队、大拇指中队、平安中队、快乐中队、健康中队……各个中队根据安全教育的目标,在各自的中队角提出了活动的主题、设想、内容、安排、活动的成果等。中队活动尤其重视安全教育及对生命的尊重,以鼓励学生为主,展示学生亮点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启迪了智慧、润泽了生命。班级的后墙上黑板报是中队的安全教育宣传阵地,根据大队部的安全主题安排,由学生自主寻找材料,教师指导,对安全教育进行大力的宣传,学生们在黑板报的宣传中学习。

3.人际文化交往广泛学会共处。学校广播宣传是少先队的一大阵地,每天大队部的广播准时响起,提示学生时刻注意安全。广播稿都是来自学生的感悟、安全提醒、调查或安全资料的查寻。除校内广播宣传外,大队部组织少先队员们开展校外的宣传,由学生组织编写安全知识、安全倡议书、自护自救常识等手册,组织队员学习,而后将这些资料拿回家向家人、村里的人作宣传。通过与家人、社会人士的共同学习努力,营造浓厚的安全宣传教育的氛围。

(二)开展形式多样活动,让安全文化意识深植学生心中

安全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人的意识决定了人的行为。因此,学校要大力运用道德与法制课、地方课程(含安全教育)、心理辅导课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1.主题班会形式多样化。坚持做好开学初、节假日、放假前、汛期、上下学等关键时段的安全教育,常规性召开家长会、班会,经常性组织家访,及时向家长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编制并免费发放《校园安全管理文件汇编、事故案例》等。

2.安全教育活动覆盖化。开展“安全教育十日行”活动,精心设计教育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从城区到乡村,从成建制规模学校到教学点,从中小学到幼儿园,一概不留盲点和死角。

3.安全温馨提示常态化。全面成立班级安全管理委员会,实行安全提醒制度;学生校外的交通安全,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关注、揪心之处。为了使学生做到“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任课教师放学时,设置有关交通安全的温馨提示语;学生路队,教师护送至学校门口,完成与家长的顺利交接。

4.安全知识讲座经常化。联合公安、消防、交警、治安等部门开展法制教育进校园活动。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法规教育,详实的数据、真实的事件、详细实用的自救自护知识,使讲座富有吸引力。

5.板、报、栏宣传制度化。板,黑板报;报,墙报;栏,宣传栏。充分运用这些平台,确定每期安全教育主题,让学生自主搜集材料,自主编辑,自主设计,自主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学生自主教育、互相教育的效果。

6.体育锻炼活动常规化。给学生安全感是生命教育的心理基础,使学生具有强健体魄则是安全教育的物质基础。因此,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大力开展体育文化活动,日常的除体育课之外,还开展大课间活动,每学期一次体育运动会,就这样形成一个提升学生体质的教育循环圈。

(三)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深化安全文化的实效

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学生也是学校的主人;学生既是规则的遵守者,还应该是规则的监督者,在遵守与监督中,“好习惯 天天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生在学校里得到知识的熏陶、思维的训练,在社会生活中体验,感悟人生,增强了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技能和措施,懂得了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来保护自身安全和他人以及公共安全。通过实践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更多走进社会,去体验生活、应对各种安全隐患应采取相应的救护措施机会。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年龄阶段和心理特征的安全教育活动内容,或是在老师的引导以集体方式下开展,或是在小组间自发组织开始活动,都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为目的。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实践,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养成了良好安全品質,提高了自身保护能力,一天天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陈贞科.不容忽视的校外安全问题——对当前中小学安全问题的一点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2(12).

[2]马国杰.浅谈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3).

[3]刘静.浅谈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2).

[4]何自奉.对中小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09,(7-8).

[5]邹文强.中小学校安全管理研究初探.2004,6.

作者:孙甲存

上一篇:现代医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幼儿艺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