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训练讲解练习

2022-06-25

第一篇:成语训练讲解练习

成语专题练习讲解

成语运用专题检测及讲解 第一课时

语文组 田广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一)

1、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天网恢恢,疏而不露,这伙横行乡里、鱼肉人民的地痞流氓终于身陷囹圄。 ....B、民营企业总要遇到出生难、融资难、准入市场难等难题,这些难题的根子在地方政府的思想上。地方政府观念不转变,有好政策,也只能是歪嘴和尚念经——........老跑调。 ...C、某市自2005年1月18日开始办理国家司法考试现场报名以来,每天前往市司法局的报名者不绝如缕。有关负责人强调,已经在网上报名的同志仍须现场报名....确认。

D、美国黑人电影明星福克斯和弗里曼在第七十七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中当仁不让,....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奖。

、【解析】A项“身陷囹圄”指入不幸蒙难关进监狱。含同情意味,与对象不符。C项 “不绝如缕”多用形容局势危急获声音细微悠长。不能指人。D项“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得奖是被动的。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就社会政治而言,汉末以来儒家思想统治的削弱,魏晋时代的宫廷政治斗争和政治上的高压,使得魏晋玄学应运而生。 ....B、1938年3月23日,台儿庄战役打响,李宗仁将军不负众望,率部包围并歼灭日....寇一万余人,狠狠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C、施蛰存先生近二十年来先后出版的《唐诗百话》《花间新集》《词学名词释义》等著作,正是他积数十年之功,厚积薄发的成果。 ....

1 D、这款多功能的时尚手机,上市不到三个月,其价格从上市价5300元迅速降到4000元,降价幅度之大,令人汗颜。 ....【解析】这里应该表示出“令人吃惊”的意思,“令人汗颜”是使人惭愧的意思,不合语境要求。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北京对燃放烟花爆竹实行“禁改限”的启示是:只要政府防范措施到位,现代化的城市文明与古老的民俗传统,是可以做到并行不悖的。 ....B、一些地方政府以缓解交通拥堵等为由,对小排量力汽车采取莫须有的交通管理限...制措施,这些规定已经不符合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C、作为有影响力的媒体,其语言文字使用上的瑕疵和错误 ,对语言文字本身和社会 公众都会产生负面影响,的确不可小觑。 ....D、许多热衷于超前消费的中国人推动了各种名牌商品甚至奢侈品的热销 ,让西方的商家一次次大跌眼镜,惊叹中国市场实在是秘不 可测。 ....【解析】“莫须有”是“或许有”,“未必有”的意思,表示凭空捏造,不能理解为“不应该有”。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刚刚开通的可视电话,可以双向实时传输通话双方的语音和图像信号,实现众打电话时既能闻其声、又能见其人的梦想,真可谓咫尺天涯。 ....B、在国家药监局主持核心业务的医疗器械司的两任司长,在半年时间内,先后都因涉嫌受贿被检察机关刑拘,看到这样的报道,令人触目惊心。 ....C、大城市的居室、办公楼、饭店或娱乐场所的污染程度已经不亚于室外,甚至有.过之无不及。然而许多人对此并不很了解甚至是一无所知。 .....D、35年前,发达国家在联合国做出承诺——富国拿出国民生产总值的0.7%来援助穷国,但富国一味空谈,口惠而实不至,一直未兑现这一承诺。 ......

2 【解析】“咫尺天涯”比喻距离虽近,却像是远在天边一样,形容难以相见或隔膜很深,这里应该用“天涯若比邻”。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A、在与洪涝灾害的斗争中,全体指战员不畏艰险,奋力拼搏,终于取得最后的胜利,在胜利面前,他们安之若素。 ....B、高雅的小区文化有助于小区居民建立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消除他们的不安全....感 ,使小区真正成为现代人的理想家园。

C、尽管以色列从加沙地带撤军,但巴勒斯坦并没有因此而平列,各派别之间开始明争暗斗,真可谓祸起萧墙。 ....D按照去年的约定同,大家兴高采烈地来到香山植物园,哪知这里已是春意阑珊,....难觅桃花踪影。

【解析】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与所给语境不符。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刚从乐队领导位置上退下来的老团长,面带微笑地对我说:“以后你就大胆地开展工作,我给你敲边鼓,当参谋。 ...B、他首先认真研究史料,再反复思考,然后执笔成文,文章似行云流水,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

C、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的思考环保问题。

D、倘若没有你们大家出力,我李自成纵然有天大的本事,也独木不成林。 .....【解析】江河日下:江河的水逐日流向下游,比喻事物日衰,景象日非。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而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它的原理多见于各种医学书刊,临床使用又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

3 B、最近几年,俄罗斯杜布纳核研究所可谓是惨淡经营,国家拨给预算实际上只能到....位一半,研究所只能向各种基金组织申请研究补助。

C、作为学生和语文知识之间的一座桥梁,中学语文老师如果能够充分运用兴趣原理,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必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D、《水浒传》英译《在河边发生的故事》,《西游记》译为《猴》,《红楼梦》俄译《红色阁楼里的梦》,韵味全失,中国读者简直不可理喻。 ....【解析】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是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各位营员从哪所学校来,又实际编排在哪一兴趣班,他都洞若观火,一清二楚。 ....B、这一批年轻的科学家,正以无所不为的勇气不懈行进在追求科学真理的征程上。 ....C、合作小组协力攻关,无暇他顾。有人却趁机大肆侵吞攻关成果,坐收渔人之利。 ....D、如果日本政府对我方的来正申明仍然置若罔闻,一意孤行,最后必将自食恶果。 ....【解析】A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或现象非常透彻,能清楚地看出其本质。B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C渔人之利:比喻第三者利用另外双方的矛盾冲突而取得的利益。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B、我与王老共事多年,他的为人治学,以及领导才能,的确受益匪浅。 ....C、时下不少店名乱用外来词,只不求时髦是,哗众取宠,而不考虑国情民意和实际效果。一个让人看不懂的店名、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D、他的作文想象丰富,表达流畅,老师十分赞赏,称他的文章如天马行空,很在特....点。

【解析】 “不知所云”形容说话人语言紊乱或空洞,B项在“受益匪浅”要加上“使我”,C“贻笑大方”意为让内行见笑,与“让人”有重复处,也与句意

4 不合。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孩子们撇嘴说,不,没觉着谁爱我们。我大惊,循循善诱道,你看,妈妈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们洗衣做饭。

B、真是有意思,小赵一跨进会议室,我们这些参加质量分析会的代表都不谋而合地....站起来。

C、先锋超薄等离子显示器有多种接口,无认是录像机,光碟机还是电脑图像均可祭祀显示。设在室内,一定能让您的居室蓬荜生辉。 ....D、一番耐心的开导如醍醐灌顶,许纯副队长心头的重重疑虑全都消释了。 ....【解析】A“循循善诱”用来说自己不得体;B“不谋而合”改为“不约而同”; C “蓬荜生辉”是谦辞,不得体。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如果我们把缺点、错误掩盖起来,装作看不见,那无民于饮鸩止渴。 ....B、他们疼爱孩子,孩子也孝敬他们,一家人相濡以沫,生活美满幸福。 ....C、这也许是一种取巧的写法,但似乎也无可非议,因为谁也不能规定作者必须怎样....写。

D、我们应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解析】A“饮鸩止渴”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计后果,不合句意;B“相濡以沫”用于夫妻间;D“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丢失了原有的技能,与句意不合。

12、下列各句中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 恰当的一句是(

)

A、今天在研制新新产品可靠性讨论会上,张总工程师和李厂长各自矜恃,虚心采纳....对方意见。

B、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起唐宋诗词的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觉。 ....C、也许每一个父亲都是一种与宽容的标本,他们把感情都深藏在具体而微的日常生....

5 活中。

D、然而,尽管人类费尽心机,艾滋病毒还是表现出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发展能.........量。艾滋病毒的抗药性在日益加强,不断出现的病毒变异让科学家们头疼不已。

【解析】各自矜持:各自骄傲自负。B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C具体而微:内容已具备了,不过局面、规模较小。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有些人对绮车带人之类的事情是不是不以为然的,他们认为,这样方便了自己,....也没有妨碍别人。

B、对犯错误的同志应该诚恳地指出他的缺点,不能讳疾忌医。 ....C、只有领导干部严格自律,为政清廉,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好转。 ....D、这支野战军的群众工作做得好,与驻地附近的村民相处得水乳交融。 ....【解析】A“不以为然”是不以为正确,改为“不以为意”;B“炜疾忌医”不能用于形容对待别人所犯错误的态度;C“上行下效”是贬义词。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母亲病了的王兰除了照顾妹妹上学外,还要洗衣做饭,给母亲熬药,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昨晚那小偷胆可真大,乘王大伯一家人熟睡之时,竟登堂入室,把现钱和金项链....给偷走了。

C、最近,发现少数学生有赌博行为。请政教处老师认真研究一下,调查清楚,作出处理,以防微杜渐。 ....D、平常咱俩下棋,都是在你家吃饭,今天难得到我家下棋,当然该由我尽地主之谊....了。

【解析】A“不亦乐乎”意为忙的愉快,可改为“不可开交”;B登堂入室”是赞扬别人学问高深或技艺高超的褒义词;D“地主之谊”是相对于外地来的客人说的。

6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农科小组的同志改造黄河故道盐碱地,筚路蓝缕,舍家忘我,一干就是五年,终....于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B、做任何工作都不能孤军奋战,墙倒众人推,我们只要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就一.....定能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

C、你这个不情之请让我很是为难。若不答应你,不合人情;若答应了你,又不合原....则。还是让我回去考虑一下再说吧。

D、看着五光十色的烟花,听着振聋发聩的爆竹,从们感到,在首都,春节这个中....国特有的古老节日正在向传统回归。

【解析】B墙倒众人推:比喻在失势或倒霉事备受欺负。C不情之请;客套话,在向人求助是称自己的请求“为不合理的请求”时用。D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此处应做“震耳欲聋”。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他的音质好,可惜师出无名,如果能有名师指点,他在音乐上肯定会有光明的前 ....B、平儿明知是谁偷了茯苓霜,但投鼠忌器,怕伤了那主人探春的体面,所以不愿去....起赃。

C、多数学生表示,老师处理学生问题应该做到公平公正,丁是丁卯是卯,不能有偏......有向。

D、今天的主题讨论,各组角度不同,因而侧重各异,如此南辕北辙,怎么能达成协....议呢?

【解析】A师出无名:指出兵时没有正当理由,也指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师,军队,名,名义。B投鼠忌器:意思是想用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老鼠旁边的器物,比喻想打击坏人而又有所顾忌。C丁是丁卯是卯;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不能有差错,形容做事认真,毫不马虎。D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7 成语运用专题检测及讲解

第二课时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二) 语文组 田广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这家竞争对手后来居上,迅速占领了技术市场,真可谓祸起萧墙,给我们心学生....打击。

B、现在,电子辞典种类五花八门、功能良莠不齐,选购到真正让人满意的产品并不....容易。

C、审视当代文坛的萎顿,联想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慨。

D、这个社区小组的服务项目很多,诸如订报送奶、补衣修鞋、代买菜粮等等,不一..而足。 ..【解析】不一而足:不是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所能比的上的。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悦达总公司人事部通知有关部门,为整顿劳动纪律,对那些久假不归的职工要认....真

查明情况,对无故旷工者要严肃处理。

B、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达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C、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D、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

8 无答案【解析】“久假不归”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汗牛充栋”,形容图书很多。不用指金玉之类。“巧夺天工”,意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而“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秦晋之好”,指两姓联姻,并非指两国关系友好。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用在此句中属自相矛盾之误。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中国女足在这次世界大赛中惨遭失败,她们立志要卷土重来,争取下一次的胜利。 ....B、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河清海晏,各项政策开明,广大知识分子终于可以一展鸿图。 ....C、这个曾被认为有教无类、不堪造就的孩子,在本次国际钢琴比赛中竟然脱颖而出。 ....D、近年连续发生多起耸人听闻的煤矿爆炸案,中央下决心严打官煤勾结的不法行为。 ....【解析】A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多用于贬义,这里的使用属褒贬失当之误。B河清海晏:形容天下太平,符合句意。C有教无类:指对各类人都平等看待,都施以教育这里将其与“不堪造就”并列使用,属不合语境之误。D耸人听闻:指本无事实,故意编造夸大之语使人震惊,这里的使用与下文情理不合。 20、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危害的紧要关头,有极少数干部,或无动于衷,或畏葸不...前,其所作所为,与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身份极不相称。 .B、这次商品博览会,聚焦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C、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D、数学老师告诫大家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解题时应多想几种...............方法。”

【解析】B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C 狭路相逢:指仇人相遇。D 告诫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等时不要孤注一掷,多留几条后路。此处应改为“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9 成语运用专题检测及讲解

第三课时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三) 语文组 田广 1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B、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C、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D.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有很深的文学功底,古典诗文名句信手拈来,为文章增色不少。....

22、下列

“文不加点”并非“写文章不加标点”,而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写成”。 “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2、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B、这篇文章未必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 ....C、这次举行法律知识考试,有些人竟对“法人”“行政处罚”等法律基本知识素昧..平生。 ..D、他的父亲整天沉湎于麻将当中,他对父亲真有一种恨铁不成钢之感。 .....、【解析】A“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人民疾苦”。C“素昧平生”:与人从未见过面,不指事物。D“恨铁不成钢”很某人不争气,不成材。多用于对学生或子女,有事业用于对下属或公众人物。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

10 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B、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C、他就静悄悄的看下去,看到把各种责难都 驳斥得体无完肤之后,他又低声念起....来。

D、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解析】A邯郸学步;模仿别人却丧失了自己原有的技能。既然丧失了自己原有的技能,就不可能“走出自己的路来”。B捉襟见肘:指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无法应付,不指衣服不合身。D果不其然:果然,表示符合听说的情况,与后文的“没有那么大的能耐”矛盾。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他临危不惧、勇斗歹徒的事迹见报后,立即满城风雨,成为热门话题,大家对些....都赞不绝口。

B、在有的国家的某些地区,青少年吸毒已蔚然成风,引起了当局的注意。 ....C、小王两年来资助大学贫困生本来秘而不宣,但不久东窗事发,他的事迹被一位记....者作了报道。

D、一边是举世瞩目的科学巨匠,一边是德高望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而其切身体验竟如此不谋而合。 ....【解析】A“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是议论着(多指坏事)。B“蔚然成风”是褒义词,指形成一种良好风气。C“东窗事发”是阴谋、坏事被发现,贬义。

5、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乒坛健儿在四十三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以三比二力克瑞典队勇夺冠军,体育馆内振聋发聩的欢呼声淹没了场外的雷声和雨声。 ....B、初春,乍暖还寒。他身着简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C、老王虽说已经退休了,但他精力充沛,在许多 事情上都显示出他是个年富力强....

11 的人。

D、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 ,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解析】想入非非是可用性成语,既可以形容想法大胆离奇,有褒义;又可喻指荒唐离奇、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是贬义语。句中有其褒义,正确。A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B不寒而栗:形容非常恐惧,不表示寒冷。C年富力强;指年轻人。

6、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工作者,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异想天开,这才有助于事业的发展。 ....B、那天,我和他在车站依依惜别,而后就南辕北辙,各奔东西了。 ....C、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危险的苗头,如不及时关注,恐怕亡羊补牢,....为时太晚。

D、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积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害。 ....【解析】“异想天开”这一成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有贬义转为中性,句中用的正确。B南辕北辙:一件事的目的与方法相反。宜改为“分道扬镳”。C亡羊补牢:指虽然犯错却来得及扑救。与后文矛盾。D集腋成裘:比喻积少成多,褒义。

7、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空霹雳,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成的璧玉,顷刻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B、这所学校向家长发了一封关于收取学费的公开信,既言“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可实际收费额却步步攀升。首鼠两端,堪称奇文。 ....C、入世五年后,食品、纺织、服装、建筑、金融及其他服务业就业机会将平均增加30%;届时, 熟悉世贸组织规则、适应国际竞争的外语人才、复合型人才将炙.手可热。 ...D、舞蹈家在《梁祝》化蝶一场中,翩翩起舞,轻盈飘逸,把观众带进了飘飘..

12 欲仙的境界。 ..【解析】A“一文不名”应该为“一文不值”。“名”是占有的意思,“一文不名”指一文钱都不占有,形容极贫困。B“首鼠两端”是指犹豫观望,迟疑不决,而不是自相矛盾的意思。C???句中可改为“非常抢手”“供不应求”等。

8、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连和东方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情人节、愚人节,也大有席卷华夏之势。 ......B、共同犯罪,特别是重大经济犯罪,案犯之间盘根错节,每个案犯的存在都以其他案犯为条件。借用“拖泥带水”的说法,他们 互为萝卜,又互为泥土。在这种情....况下,“拖泥带水”就不可避免。

C、或者是他们饱汉不知饿汉饥,不知道民工等着这钱去治病救命,等着这钱给儿子.......交学费。

D、这次深圳市有关方面之所以以安排曾在中国证券市场行翻云覆雨的两位重量级人物出山,标准也就是这一条,“不管白猫黑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 ...............【解析】B应该用“拔出萝卜”: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动了另一个犯罪分子的暴露。拖泥带水:比喻做事不干净利落。A八竿子打不着:比喻关系疏远或没有关系。C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D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形象化表述。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作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法海和尚见许仙不答应,就快刀斩乱麻,把他关了起来。 .....B、媒体不如多宣传一下,条条套路通罗马,不一定是考上大学才有出路。让家长和考生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C、文理科不公应该知识互相补充,还应该互相渗透,实际上,自然与社会绝不可能是泾渭分明的。 ....D、“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象”,“粗枝大叶”,还在我们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13 【解析】应该用“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田。快刀斩乱麻:比喻果断地处理棘手的问题。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城百姓拜年短信唱主角,一小时内就发送一千万条。 ...B、就业问题时常困扰着大家。没工作的人找工作,有工作的人又存在着随时被炒鱿..鱼的危险。 .C、因为资金紧缺的原因,将于今日开幕的第六届长春电影节走到了一个骑虎难下的境地。虽然开幕式请来了不少港台明星撑场面,但真正唱主角的电影人却寥寥无...几。

D、头一两天我老在后悔,放着明媚秀丽的桂林不玩,偏偏跑到这来活受罪,真是吃.不了兜着走! .....【解析】吃不了兜着走:比喻某人行为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应用“吃错药”:比喻说话办事有违常理。A唱主角:比喻担负主要任务或在某方面起主导作用。B炒鱿鱼:由于一朝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撤职。C撑场面:指维护表面排场;维护体面。

11、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写事件,不写其来龙去脉,只取其涉笔成趣的地方加以渲染,片言只语,含蓄浓....缩。

B、经过一个多月的斗争,来势汹汹的敌人在我军民全力打击下,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C、在眼前出现一位纳西族老太太,那张脸上忆有不少皱纹了一身纳西族的装束却装戴得一尘不染。 ....D、他以疯狂的热情投身于政界,地成为本土上的头面人物,一举而实现了衣锦还...乡的世代农民的梦。 .【解析】A“只言片语”指零零碎碎的话语。句中说的是简洁的语言,可换成“三言两语”。C“一尘不染”指非常干净,与句中“装载”不能搭配,可换成“一丝不苟”。

14 D“他”没有离开本土家乡,用“衣锦还乡”不恰当,可换成“光宗耀祖”。

1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石景山区开办了北京第一家打工子弟学校,招收了126名新生,但这对8万多名打工来说,实在是不足挂齿。 ....B、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C、应用文,比如“合同”“调查报告”“总结”等官样文章,一般不使用文学语言。 ....D、一番耐心的开导如醍醐灌顶,他心头的重重疑虑全都消逝了。 ....【解析】A不足挂齿:形容事情很小,不值得一提。可换为“微乎其微”。B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句中指是干坏事,应换成“东窗事发”。C官样文章:只有形式,照列敷衍的文章。贬义。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大家再也不穿小鞋了,因为那个靠帮派势力上台的党委书记被撤了职。 ...B、“别闯红灯”,这不公是对我们党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对于我们体育健儿来说,...同样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使自己树立“别闯红灯”的意识。

C、我班的张小良在和其他同学说话时总是打官腔,因而同学们太喜欢和他谈话。 ...D、在春运安全最关键时刻,南充两个镇党委、政府竟关门闭户,无人上班值班。昨日记者从南充市有关部门获悉,两个“唱空城计”的乡镇党委书记受到停职检查....处理。

【解析】“打官腔”指说些官场上的辞令、口吻,或用冠冕堂皇的话来应付、推脱或责难别人。此处用在同学身上不妥当。A“穿小鞋”:比预暗中报复人,刁难人。B闯红灯:比喻超越现有的规则办事。D唱空城计:比喻掩饰自己力量空虚、骗过对方的方法;比喻某单位的人员全部或大部分不在;形容肚子饿。

1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总是耳提面命,摆官僚作风。 ....

15 B、张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分层指导。 ....C、当时高考制度开始恢复,曾经甚嚣尘上的“读书无用论”已宣告彻底破产,校园....内弥漫着勤学苦读的气氛。

D、有的毕业生在自荐中随意制造获得情况,明明只获得班级奖励却写成学校的或更高级的,有的推荐表则更是空穴来风。 ....【解析】甚嚣尘上: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贬义。A耳提面命:形容师长恳切的指导,褒义。B良莠不齐:好人和坏人掺杂在一起。不表示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空穴来风”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有的。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这家商店原来是卖日用百代的,看到医疗制度改革,经销药品有利可图,马上改.换门庭做药品生意了。 ...B、景物画不追求活灵活现,地去描画“实境”,而要画出主人的“胸中丘壑”,这不....能不算是赵孟芾的创造。

C、班主任在周一的班会上要求我们利用自己的生物钟搞好学习,他还说,生物钟知识在我国的宣传普及工作方兴未艾。 ....D、这些坚定的人,好比这屹立的岩石。岩石诞生一“水深火热”之中,经过大水和....烈火的煅炼,铸就了一身的筋骨,特别起狂风巨浪的打击。

【解析】A“改换门庭”宜改为“改弦易辙”:B“活灵活现”宜改为“惟妙惟肖”;C“方心未艾”指革命形势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用来形容“宣传普及工作”不妥。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妈妈每次外出前,将糖果和饼干交给我姐姐保管,可她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寅吃卯粮,将下一日的宣提前消耗掉。

B、教练总是指责球员不敬业,是否也应该反躬自省,从自己的责任心入手检讨一番....

16 呢?

C、他放着好好的公司抓住不做,高薪不拿,却要来做街道主任,真是令人不可理喻。 ....D、这部作品一发表,立即赢得了文学界和其他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毁誉参半,作....者也因此迅速走红。、

【解析】A从长计议:慢慢地多加商量,只不急于作出决定。C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D毁誉参半:批评表扬和各占一半。

17

成语运用专题检测及讲解

第四课时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四) 语文组 田广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独俏寒的梅花曾经触动了多少文人墨客审美心灵,吸引他们诗兴大发,吟风弄月。 ....B、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确实办得妙趣横生,第当我陶醉其中时,就真有点乐不思蜀。 ....C、这老爷子对今天的一切都看不顺眼,成天慨叹着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D、信息网络的发展,形成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各种思想文化知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网上传播。 .【解析】A“吟风弄月”只喜欢用风花雪月做题材来写作,贬义;B“乐不思蜀”的意思是乐而忘返,用在此处不合语境。D“迅雷不及掩耳”喻动作或事件突然而来,是人来不及防备。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B、主观主义者的滥调文章实属不刊之论。 ....C.古诗中经常会体味到羁旅行役的悲鸣,安土重迁是中国人巨大的传统心理惯性,....由此可见三峡移民工作艰巨性。

D、一过春节,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偌大一个村庄只落得万人空巷,好不....清冷。

【解析】“别无长物”不是说“别无长处”,而是指“形容家贫,一无所有”。“不刊之论”也不是“不能刊登的言论”,而是指“不能改动的言论”’“形容绝对正确”。“万人空巷”,意即“很多人走出巷而聚集在一块,形容人多,场面热

18 烈”。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有口皆碑,不容抹杀。 ....B、有的高中学生写作文总是喜欢装出一副老气横秋的姿态,动辄用大话套话官话吓....唬人,这是缺少生活体验的表现。

C、《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

D、各种花卉,争奇斗研,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解析】“有口皆碑”,意即“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到处受到赞扬”。“胸无城府”,形容襟怀坦白,不隐瞒什么。含褒义。 “国色天香”,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具有扶助他人的热肠,做善事,行义举,从善如流,这些美....好 的品德代代相传,直至今日。

B、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没有吃不了的苦和忍不下的气,眼前的这个男人面对严峻的生活早已安之若素。 ....C、备受关注的手机单项收费问题正由有关部门进行可行性认证,一项有利于手机作用者的政策将要呼之欲出。 ....D、身处高三的我们踌躇满志,意气昂扬,为了改变东征的书面,为了实现 自己的....理想,大家都做着不懈的努力。

【解析】A从善如流: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好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用在此句中属望文生义之误。B安之若素:指身处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在句中使用恰当。C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画的逼真,似乎叫他一声就会从画走出来,后也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用在此句中亦属望文生义之误。D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用在此句中属自相矛盾之误。

第二篇:汉译英专项训练--俗语成语谚语翻译练习

俗语成语专项训练

01. 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很快,可是某些市民的素质还不尽如人意。(quality)

02. 他们应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玩火者必自焚。(burn)

03. 当时,那位出租车司机别无选择,只能求助于游客。(choice)

04. 请尽早做出决定,不然你会坐失良机。(or)

05. 这部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小说引人入胜,我简直爱不释手。(so…that)

06. 这个游戏的规则太复杂,三言两语解释不清。(too…to)

07. 我发现很难与那些一贯固执己见的人合作。(…it…)

08. 他进公司后不久就独立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同事们对他刮目相看。(so)

09. 这小孩太调皮了,使得他忙于工作的父母常常心烦意乱。(So…)

10. 不在房间的时候别让灯开着。(when)

11. 医生们挨家挨户上门巡访,省去了许多老年人去医院的麻烦。(save)

12. 我对学生所谈论的电子产品一无所知,我发现自己落伍了。(electronic products)

13. 尽管山高林密,医护人员还是迅速地赶到出事地点,实施援救。(despite)

14. 乍一看,这块手表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实际上它是一部手机。(there be)

【常用俗语、成语翻译练习】 01. 爱不释手 18. 畅所欲言 02. 安然无恙 19. 持之以恒 03. 半途而废 20. 出尔反尔 04. 饱经风霜 21. 当之无愧 05. 勃然大怒 22. 废寝忘食 06. 不甘落后 23. 付诸于实施 07. 不假思索 24. 各取所需 08. 不可多得 25. 功亏一篑 09. 不可思议 26. 孤陋寡闻 10. 不速之客 27. 固执己见 11. 不言而喻 28. 刮目相看 12. 不厌其烦 29. 毫不在意 13. 不遗余力 30. 花言巧语 14. 不由自主 31. 回心转意 15. 不知不觉 32. 急功近利 16. 不知所措 33. 记忆犹新 17. 不足为奇 34. 家喻户晓

1

汉译英 35. 见缝插针 77. 树立榜样 36. 见异思迁 78. 四面八方 37. 交头接耳 79. 四通八达 38. 接二连三 80. 受…的青睐 39. 竭尽全力 81. 同甘共苦 40. 井井有条 82. 问心无愧 41. 井然有序 83. 无时无刻 42. 举棋不定: 84. 无所事事 44. 聚精会神 85. 无与伦比 45. 刻不容缓 86. 相形见绌 46. 乐于助人 87. 心不在焉 47. 落落大方 88. 心旷神怡 48. 每况愈下 89. 欣喜若狂 49. 梦想成真 90. 袖手旁观 50. 妙趣横生 91. 雪中送炭 51. 名不虚传 92. 延年益寿 52. 名列前茅 93. 一臂之力 53. 默默无闻 94. 一帆风顺 54. 目不转睛

95. 一箭双雕 55. 平易近人 96. 一箭之遥 56. 迫不及待 97. 一目了然 57. 迫在眉睫 98. 一窍不通

58. 齐心协力 99. 一事无成 59. 千方百计 100. 一视同仁 60. 前车之鉴 101. 一无所知 61. 前程似锦 102. 一心一意 62. 前途无量 103. 一意孤行 63. 黔驴技穷 104. 衣食住行 64. 全力以赴 105. 义不容辞 65. 全面发展 106. 意料之中 66. 全神贯注. 107. 溢于言表 67. 如饥似渴 108. 引人入胜 68. 三番五次 109. 与日俱增 69. 三三两两 110. 与时俱进 70. 三言两语 111. 跃跃欲试 71. 擅自 112. 造福于子孙后代 72. 上气不接下气 113. 蒸蒸日上 73. 身心发展 114. 助一臂之力 74. 深谋远虑 115. 自食其力 75. 世世代代 116. 坐失良机 76. 事半功倍

【常用英语谚语、习语】

1.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患难见真情。 2. 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3.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事实胜于雄辩。 4. All roads lead to Rome.

条条道路通罗马。 5.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只学习,不娱乐,杰克变成傻小孩。 6. When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

入乡随俗。 7. 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 8. Enough is as good as a feast.

知足常乐。 9. Every journey begins with the first step.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0.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失败是成功之母。 11. Hard work can make up for the lack of intelligence. 勤能补拙。 12. He who laughs last laughs best.

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俗语成语谚语翻译练习

01. 尽管计划连连失败,但他还是充满信心。(confidence)

02. 人们不再认为老师要在各个领域比学生知道的多是件天经地义的事。(no longer)

03. 是“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念帮助他实现了梦想。(It was…)

04. 通过体育锻炼,他比以前更充满活力。(used to)

05. 她是一个热心肠的人,把大量的业余时间花在了志愿者工作上。(such…that)

06. 我们坚信这个高科技产品总有一天会被接受,因为事实胜于雄辩。(accept)

07. 你应该学会聚精会神得看书。(concentrate)

08. 不久以后一些药品的价格将再次下调。(before)

09. 他一下火车我就发现他把电脑忘在凳子上了。(Hardly)

10. 他也老大不小了,究竟是追赶时尚还是穿出自己的风格有你自己决定。(up to)

11. 这名女科学家献身科研事业,她对社会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devote)

12. 参观了中国的许多地方之后,我觉得还是最喜欢家乡绍兴。难怪有句古话说金窝银窝,比不上自己的草窝。(wonder)

3 He who plays with fire will surely get burnt. 玩火者必自焚。 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

诚实是上策。 It i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

牛奶倾覆哭之无益;覆水难收。 Knowledge is power.

知识就是力量。(Unity is strength.团结就是力量。) Look before you leap.

三思而行。

Modesty helps one go forward and pride makes one fall behind.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More haste, less speed.

欲速则不达。

Never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 Never judge a person by his appearance. 不要以貌取人。 Never put off what you can do today till tomorrow. 今日事今日毕。 No pains, no gains.

不劳则无获。 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活到老学到老。 Practice makes perfect.

熟能生巧。 Pride goes before a fall.

骄者必败。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sailing against the current; either you keep going ahead or you keep falling behind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Silence is gold.

沉默是金。 Spare the rod and spoil the child.

孩子不打不成器。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趁热打铁。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岁月不待人。 Time is money.

一寸光阴一寸金。 Well begun half done.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有志者事竟成。 补充练习:

1. 每当谈起他的儿子,他显得得意洋洋。(proud)

2. 如何做什么事Tom从不举棋不定。(hesitate)

3. 子女赡养父母是天经地义的。(It)

4. 身为教师理应为人师表。(set)

5. 他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辆老爷车修好。(take trouble)

6. 一口气跑回学校时, 他早已气喘吁吁了。(breath)

7. 虽然书房不大,但一切东西都井然有序。(order)

8. 解放战士和灾区人民在抗洪战斗中同甘共苦。(share)

9. 大批记者围住了丁俊辉,她茫然不知所措,无言以对。(at a loss)

10. 倾然之间,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火使这家工厂化为乌有。(nothing)

11. 他是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worthy)

12. 你不能和你的老同学老死不相往来。(never)

13. 金海毛遂自荐到边区当一位英语老师。(volunteer)

14. 这次考试Mary得了全A,他准是心满意足了。(must)

15. 周末的足球决赛鹿死谁手,难以预测。(hard)

16. 我说话从来说一不二。(mean)

17. 二小时能减肥5公斤,白日做梦。(dream)

18. 满招损,谦受益。(go)

19. 巴西人轻而易举的击败了中国队。(without)

20. Mrs Smith 千方百计劝丈夫戒烟。(means)

21. 老师们兴致勃勃地看完了学生的文艺汇演。(spirits)

22. 我终于领悟到开卷有益的道理。(benefit)

23. 谁都知道我们的学校已焕然一新了。(turn)

24.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狗窝。(best)

25. 我们应该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ready)

26. 我心甘情愿当配角。(willing)

27. 上课学生应该聚精会神。(fix)

28. 海啸使上万家庭家破人亡。(break)

29. 和你下棋其乐无穷。(pleasure)

4

第三篇:2017最新初中专项中考热点训练--成语专项练习

中考专项热点训练 成语练习

1. 下列各句中括号内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C A.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B.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C.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新知识,使自己获得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D.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

2. 下列句子中括号内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经过几年(锲而不舍)的努力,广州恒大队终于实现了中国足球顶级联赛“三连冠”的梦想。 B.网传天燃气要涨价,争先恐后前往燃气公司购气的市民(济济一堂)。 C.马航失联事件的发生,尽管马来政府一再解释,但仍然(难辞其咎)。 D.日本在亚信峰会上的发言与其实际行为(大相径庭)。

3. 下列句子中括号内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A.在这场演讲比赛中,有一位选手(引经据典),口若悬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连日来,暴雨袭击邕城,相关部门在各个易涝点(虚张声势),细心排查安全隐患。 C.我花了大半天的功夫才给妈妈做好这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D.教育部门及各级学校立下(海誓山盟),严打网络乱象,还青少年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4. 下列各组句子中括号内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万峰湖的山光水色,在濛濛的细雨中,隐隐约约,美如仙境,(引人入胜)。 B.恐怖分子在昆明火车站制造了(骇人听闻)的“3·1砍杀事件”,激起了全国人的强烈愤恨。 C.中国乒乓球在世界赛场上屡创佳绩,实属(妙手偶得)。

D.长期以来,日本一些右翼分子一直妄图抹杀日军侵华的种种罪行,这让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感到(义愤填膺)。

5. 下列各句中,括号内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A.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中那种对群众疾苦(无动于衷)的现象基本消失了。 B.两位参加散打比赛的少年各自使出了自家的浑身解数和本领,让观众看得(眼花缭乱)。 C.他手很巧,利用废旧物品制成的电烤箱,虽然外观一般,可功能并不逊色,真是(巧妙绝伦)! D.飞往留学地的飞机即将起飞,(弥留之际),这位性格内向的男孩终于喊出了“妈妈,我爱你!”

6. 下列选项中,括号内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D A.《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

B.教育的继承性是很强的,即使是创新,也要把传统中合理的东西留下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程改革必须(瞻前顾后)。

C.他准备出售自己珍藏多年的字画,并把出售所得捐赠给西北干旱地区,但后来字画不慎遗失使他的计划成了(纸上谈兵)。

D.总书记希望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中央宣讲团的同志们紧密结合实际,紧密结合干部群众所思所想,认真进行宣讲,努力做到(深入浅出),入脑入心。

7. 下列语句中括号内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A.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在中考冲刺阶段,同学们刻苦学习,几乎达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 B.在乒乓球世锦赛中,李晓霞针对对手的特点,(随机应变),巧妙运用各种战术,赢得胜利。 C.人生路上有时山高难攀,海阔难越,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定会登上理想之巅,到达梦想之岸。 D.四川爱乐交响乐团每月举办的免费音乐会,将音乐(无与伦比)的美,带给了成都的广大市民。

8. 下列各句中,括号内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C A.现在的电信诈骗案层出不穷,行骗者手段之隐蔽,伎俩之巧妙,蒙骗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B.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C.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大趋势的今天,与国际接轨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的必然选择。 D.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9. 下列句子中括号内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 A.我们学校的合唱队、舞蹈队、话剧团都办得(绘声绘色),其中合唱队还代表我省中学生到国外演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

B.要使我市成为一个经济、科技、文化的强市,还需要一个(邯郸学步)的过程,我们必须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C.关于如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问题,大家已经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最后我再补充几点,权当(抛砖引玉)吧。

D.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机关事业单位(尸位素餐)的现象将大大减少,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作风将会有很大的改变。

10. 下列句子中括号内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C A.慈善家邵逸夫为内地的科教文卫事业捐赠近47.5亿港元,真是兼济天下,(无所不为)。 B.中海公园里,高低错落的树木(鳞次栉比),游客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C.与书为友能够让我们(获益匪浅),既能增长阅历,又能丰富知识,增添情趣。 D. 近年,大蒜、白糖、苹果等大幅涨价,疯狂的速度令人(叹为观止),由此也催生出“蒜你狠”“糖高宗”“苹什么”等一系列网络新词。

11. 下列各句中括号内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C A.他对朋友关心得(无所不至),经常主动帮忙,每次都尽心竭力。

B.**分子经过政府的思想教育,认清了自己的错误,表示要(改头换面),做守法公民。 C.他自从迷上了足球,无论刮风下雨,几乎天天泡在操场上踢球,(乐此不疲)。 D.同学们在听了有关最美女教师的事迹报告后,不由得(触目伤怀)。

12. 下列各句中,括号内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D A.他治学严谨,勤奋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锱铢必较)。 B.“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参赛小选手,聪明伶俐,(贻笑大方),小小年纪就记得很多汉字和词语,深受观众喜爱。

C.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栩栩如生)的交响乐。 D.由于他刻苦练字,锲而不舍,所以他的书法艺术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13. 下列括号内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B A.这些伪劣药品酿成的种种惨剧(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这部小说的情节引人入胜,让人读起来(津津乐道)。

C.他写的那几篇文章都不怎么样,只有这篇《咏菊》还(差强人意)。 D.这栋建筑门窗的设计简洁却(别具匠心)。

14. 下列各句括号内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A.他性格孤傲,常常(妄自菲薄),同学们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B.建设工地上,各种机械(夜以继日)的轰鸣着,劳动者们决心以最优秀的工程向党的九十华诞献礼。 C.参观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乐都瞿昙寺,我不得不赞叹设计师(别具一格)的构思和匠师们精妙的技艺。

D.读经典著作应该扎扎实实,不能(浮光掠影),否则,所得自然不多,对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没有多少帮助。

15.下列句子中括号内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使中考复习(事倍功半)。

C. 马赫的历史批判著作对一代自然科学家产生了(振聋发聩)的影响。 D.崇左市民族博物馆展出的优秀书画作品令参观者(叹为观止)。

16. 下列中括号内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A.某电视台播出的《家庭幽默秀》节目,总是让观众(忍俊不禁)。 B.老王是一位很有经验的警察,在熙熙攘攘的进站人群中(望眼欲穿)。

C. 负责报道世界杯足球赛的记者和工作人员早已(蠢蠢欲动),随时奔赴巴西。 D.小刘待人接物和颜悦色,古道热肠,每每让老赵夸他细致周到,(八面玲珑)。

17. 下列句子中括号内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全市上下(众志成城),誓把襄阳建设成汉水流域中心城市。 B.吴铭辉三度割皮救父的孝义之举,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C.今年3月,昆明火车站发生了(石破天惊)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 D. 被誉为中国量子物理界“四剑客”之一的物理学家钱伯初学识渊博,(虚怀若谷),贡献卓著,深得业界人士及广大师生的广泛赞誉。

第四篇:二下成语接龙讲解

二下自读课本第一单元

成语天地

成语一条龙

四面楚歌→歌舞升平→平心静气→气喘如牛→牛郎织女→女中丈夫(与上册重)

成语释义

四面楚歌 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歌舞升平 唱歌跳舞,庆祝太平。多形容太平盛世,有时也指粉饰太平。

平心静气 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气喘如牛 形容大声喘气的模样。

牛郎织女 神话中的人物。现多用“牛郎织女”比喻长期分居两地的夫妻。

女中丈夫 指女子中有男子气概的人。

成语小练习

一、选成语填空。

⒈他急匆匆地跑进来, (

)地说:“这件事太令人气愤了!”

⒉遇事不要急躁,应该(

)地商量解决。 ⒊她做事雷厉风行,真是(

)。

⒋姑姑一人在家带着孩子,姑父常年在北京,他们过着(

)般的生活。

⒌就算你的个人能力再强,就算你的组织能力再好,但是在这(

)的环境中,也会感到一阵寒意。。

⒍国民党政权被推翻时,上流社会仍然是(

),国民党内部已经腐烂的不成样子了,因此,蒋介石感叹道:“我不是被共产党打败的 是被国民党自己打败的。”

二、选择:下列划线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你难道不会心平气和地说话吗?为什么非要这么气呼呼的?

B、牛朗织女的故事成为千古佳话。

C、下雨了,他急匆匆把晒在外面的粮食收进来,累得气喘如牛。 D、他现在感到四面楚歌,没有人能帮得了他。

二下自读课本第二单元

成语天地

成语一条龙

夫唱妇随→随波逐流→流离失所→所向披靡→靡靡之音→音容笑貌

成语释义

夫唱妇随 比喻夫妻互相配合,行动一致。也指夫妻和睦。 随波逐流 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流离失所 到处流浪,没有安身的地方。

所向披靡 比喻力量所到之处,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靡靡之音 颓废淫荡,低级趣味的乐曲。

音容笑貌 谈笑时的容貌和神态。用以怀念故人的声音容貌和神情。

成语小练习

一、成语运用:选词填空

⒈奶奶已经去世多年了,但她的(

)时常回旋在我的记忆里。

⒉无情的战争使人们(

)、家破人亡。 ⒊爸爸妈妈(

),幸福一生。 ⒋身材魁梧的将军打起仗来(

)。

⒌平时为人做事不要(

),要有自己的原则。 ⒍我们提倡唱健康向上的歌曲,杜绝(

)。

二、选择: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年轻人应该有个性,不应该所向披靡。 C、一发洪水,这里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 D、他们真是一对夫唱妇随的模范夫妻。

B、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她的音容笑貌。

二下自读课本第三单元

成语天地

成语一条龙

音容笑貌→貌合神离→离群索居→居安思危→危言耸听→听而不闻

成语释义

音容笑貌 谈笑时的容貌和神态。用以怀念故人的声音容貌和神情。

貌合神离 貌:外表;神:内心。表面上关系很密切,实际上是两条心。

离群索居 索:孤单。离开集体或群众过孤单的生活。

居安思危 居: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危言耸听 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惊动;耸听:使听话的人吃惊。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听而不闻 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成语小练习

一、成语运用:选词填空

1.他们两个看上去心心相印,可实际上(

)。 ⒉今天早晨,我看到小云,连忙热情地打招呼,遗憾的是他居然视而不见,(

)!

⒊启蒙老师的(

),还不时地在我记忆中浮现。 ⒋正因为他一直以来都(

),这次才能度过这个难关。 ⒌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很难做到(

)。 ⒍他说的有点(

)了,其实这件事没有那么严重。

二、选择:选出成语运用不当的句子。(

)

A. 这件事情的严重性绝不是危言耸听。

B. 小明说话向来不考虑别人,喜欢居安思危,令人很不舒服。 C.他对外面的吵闹声听而不闻,专心学习,真让人佩服。

D.爷爷虽然不在了,可他的音容笑貌永远印在我的脑海里

二下自读课本第四单元

成语天地

成语一条龙

胆小如豆→豆蔻年华→华而不实→实事求是→是非曲直→直言不讳

成语释义

胆小如豆 极言胆子小。

豆蔻年华

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华而不实 华:花,开花。实:果实。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实事求是

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

是非曲直 事情正确还是不正确,有理还是无理。指对事理的评断。

直言不讳 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

成语小练习

一、成语运用:选词填空

⒈如果同学做错事情,我们应当(

)地指出来,不让他再犯。

⒉谁不知道你(

),天一黑连门都不敢出。

⒊作为一个记者,应当秉持(

)的原则,对发出的每一则新闻负责。

⒋你们正值(

),朝气蓬勃,正是学习知识的大好时候。 ⒌做事情要扎扎实实,讲求实效,不要(

),夸夸其谈。 ⒍虽然(

),自有公论;但是现在的人,总是人云亦云的居多。

二、选择:下列划线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看上去力大如牛的他竟然胆小如豆,连蚂蚁都害怕。 B. 我对他说:“你别再绕弯子了,直言不讳地说出来吧。” C.你别光说些花而不实的话,赶快行动吧!

D. 做人要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做违背良心的事。

二下自读课本第五单元

成语天地

成语一条龙

讳莫如深→深仇大恨→恨之入骨→骨瘦形销→销声匿影→影影绰绰

成语释义

讳莫如深 讳:瞒着不说;深:事件重大。原指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深,泛指把事情的真相紧紧隐瞒。

深仇大恨 极深极大的仇恨。

恨之入骨 之:指所恨对象。恨到骨头里去。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骨瘦形销 形容瘦削到极点。

销声匿影 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影影绰绰 模模糊糊,不真切。

成语小练习

一、成语运用:选词填空

⒈天刚亮,(

)地可以看见墙外的槐树梢儿。 ⒉到了秋天,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

)了。

⒊战士们对出卖同志的叛徒(

),纷纷要求去除掉他。

⒋病来如山倒。原本健壮的爷爷如今(

),让我们看了非常心痛。

⒌看你的表情,就象你和他有什么(

)似的。 ⒍对于那个问题,他始终是(

),叫人不可理解。

二、选择: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微风过时,湖面上的月亮影影绰绰地跳动。

B.过了预约时间,他还迟迟不到,害得大家深仇大恨。 C.那个男人真的无耻到了极点,无人不对他恨之入骨。

D.一个寒冷的冬天,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的人,他们面呈菜色,骨瘦形销,疲惫不堪。

二下自读课本第六单元

成语天地

成语一条龙

绰绰有余→余桃啖君→君子之交淡如水→水到渠成→成千上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成语释义

绰绰有余 绰绰:宽宽裕裕的。形容十分宽裕。 余桃啖君 啖:吃。《韩非子·说难》: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军。……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后用以比喻爱憎喜怒无常。

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交往,平淡如水,不为名利,不尚虚华。如,也作“若”。

水到渠成 水流所到,自然成渠。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 成千上万 成,达到。上,达到、够。达到千万数。形容数量非常大。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俱:皆。备:齐备。欠:缺少。赤壁大战之前,周瑜拟用火攻打败曹操。但曹军驻长江北岸,时值隆冬,多西北风,故周瑜的计划难以实现。后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为完成某一计划做了种种准备,但还差最后的关键条件。

成语小练习

一、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

1.如果你按我说的把各方面的事情都准备好了,事情自然(

)。

⒉ (

)的人涌进体育场观看这场足球比赛。 ⒊他一向以为(

),所以很少接受朋友的吃请。

⒋我们现在是 (

),只要时间一到,节目马上就开演了。

⒌这间会议室容纳一百多人开会(

)。

⒍他是个 (

)的人,手下的员工都对他惧怕三分。

二、将意思相反的成语用线连起来。

绰绰有余

寥寥无几 水到渠成

入不敷出 成千上万

功败垂成

君子之交淡如水

小人之交甘若醴(lǐ)

二下自读课本第七单元

成语天地

成语一条龙

风花雪月→月黑风高→高枕无忧→忧国忧民→民不聊生→生龙活虎→虎虎生风

成语释义

风花雪月: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月黑风高:高:大。没有月光,风也很大的夜晚。比喻险恶的环境。

高枕无忧:垫高了枕头睡觉,无所忧虑。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忧。

忧国忧民: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民不聊生:人民没办法生活。 生龙活虎:形容很有生气和活力。

虎虎生风:有虎啸风起的气势,口语,来自虎啸生风。

成语小练习

1.诗人杜甫一生(

),也因此写下了很多关心百姓疾苦的诗篇。

2.三十多个战士,(

),一拥而上,背的背,扛的扛,挑的挑,抬的抬,很快就把粮仓装满了。

3. 爸爸说:“别以为期末考了三百分就可以(

)了,还得继续努力,不然别人一定会超越你的。”

4.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兵荒马乱,(

)。

5. 每天早晨7点,体育场北门都会准时出现一支(

)的老年轮滑队。他们虽已白发飘飘,却个个挺拔硬朗,英姿勃发。

6.遇到(

)的晚上,飞沙走石,没法出去抢劫,土匪头子就开始咬牙切齿地骂人了。

7.(“

)”是大理最著名的四大景观。大理的上关(地名,下关亦同)是一片开阔的草原,鲜花铺地,姹紫嫣红,人称“上关花”;下关则是一个山口,清风徐来,舒爽惬意,人称“下关风”;雄伟壮丽的苍山横亘大理境内,山顶白雪皑皑,银妆素裹,人称“苍山雪”;洱海风光秀美,每到月夜,水色如天,月光似水,人称“洱海月”。

二下自读课本第八单元

成语天地

成语一条龙

风门水口→口若悬河→河山之德→德輶(yóu)如羽→羽毛未丰→丰衣足食→食古不化→化及豚鱼

成语释义

风门水口 指要冲,关键地点。

口若悬河 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 河山之德 形容女子德容之美。

德輶如羽 指施行仁德并不困难,而在于其志向有否。 羽毛未丰 比喻还没有成熟,还没有成长壮大。

丰衣足食 形容生活富裕。

食古不化 指学了古代的文化知识不善于理解和应用,跟吃了东西不能消化一样。比喻一味守旧,不知变通。

化及豚鱼 比喻教化普及而深入。

成语小练习

⒈话匣一打开,他(

),讲起了当年的战斗生活。 ⒉这个 (

)的年轻人,努力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⒊这位妇人具有(

),使人一看顿生敬重之心。 ⒋这里正是(

),怎能轻易把人都撤走?

⒌清政府的官吏大多是因循守旧、(

)的顽固派。 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都过上了(

)的幸福生活。

7.国学教育如雨后春笋,(

),令人受益匪浅。 8.作为一名好领导。仅仅做到(

)是不够的,更要有坚定的信念。

第五篇:叙事作文训练与讲解

1.什么是写事记叙文

要学会写写事记叙文,得弄清它的写法,认识什么是写事记叙文,它在写作上有什么要求。因为写文章不仅要掌握各类文章的共同规律(如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等等),还要掌握各类文章特有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把文章写好。

那么,什么是写事记叙文呢?它有那些特点呢?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真人真事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类型。也就是说,记叙文是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方法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表达思想感情的文章。

记叙文按表达内容来分,大致可分为四个种类:(1)写事记叙文,包括写活动;

(2)写人记叙文;(3)写景记叙文;(4)写物记叙文。

写事记叙文是一种把事件作为主要记叙对象的记叙文。这类文章,事是重点,虽然少不了写到人和环境景物,但人物和环境景物的描写只能围绕着事,服从于事或依附于事。它的明显特点是:注重把事件、情节的过程具体地表现出来,文章的着眼点在事情的过程上;不着力去刻画人物,也无中心人物;文章的中心思想着重表现事件的思想意义,而不是着重表现主人公的思想品德。

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大量的是这类写事记叙文。例如《第一次跳伞》:

今天,我们第一次练习从飞机上跳伞。到了机场,看到飞机早就停在起飞线上等着我们了。蔚蓝色的天空飘浮着朵朵白云,今天的天气多好啊!

飞机起飞了,把我们带到了空中。我从机舱的窗户向外看,一片片云朵宛如一座座覆盖着白雪的小山。掠过云朵,我看见了地面上一堆堆的小村庄,房屋像鸽子笼,绿树像小草,公路像一条带子,汽车像小甲虫,一切都变得那么小。

伞兵长走到我跟前,凑近我的耳朵大声说:“小葛,不要慌,要沉着!”我点了点头。 跳伞预备铃响了。我们立刻列队站在打开的舱门旁边。伞兵长大声喊:“预备——跳!”第一名往下一跳,嗖的一下,不见了;第二名、第三名,紧跟着跳了下去。第四名就是我。我来不及想什么,也跟着跳出了机舱,两脚凌空,感到有点儿眩晕。

过了几秒钟,好像有人在我背后使劲一拉,降落伞张开了。我睁开眼睛。啊!我飘在空中了。四周是蓝天白云,耳边只有呼呼的风声。我好像穿着救生衣漂浮在碧蓝的大海上。

我飘飘悠悠地往下降,脚一着地,心一下子就平静下来了。

营长给我戴上了第一次跳伞纪念章。班长握着我的手,连声问:“怎么样,怎么样?”

我高兴地回答:“还好,就是刚出舱门的时候头有点儿晕,心里有点儿紧张。” “这是因为你第一次跳伞啊!”班长高兴地笑起来。

我抬头望着蔚蓝的天空,望着飘浮在高空中的朵朵白云,真不相信自己是从白云上面降落下来的。

这篇文章写的是作者第一次跳伞的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到机场看见的情景;接着讲飞机到了高空见到的景物;再讲怎样跳伞;再讲降落伞张开后的情况;最后讲着陆后的情况。文章扣住“第一次”,具体清楚地叙述了第一次跳伞的经过,写出了第一次跳伞的所见所闻所感。文中的写人、状物、绘景,都是为了表现事件的意义。

又如《捉鱼》,写的是两个小朋友捉鱼时,发现牛吃稻秧,赶牛保秧的事。事情的过程一步一步写得很完整,交代得很清楚:先写“我”和郭辰在村边小溪筑坝捉鱼的情景;再写两个人正在捉鱼,郭辰发现小母牛吃稻秧,就忙去赶牛,在“我”的帮助下,抓住了小牛;接着写他俩的行动受到鲁大叔的表扬;最后写两个人重新筑坝捉鱼。文章虽然写了两个人物——“我”和郭辰,但是目的不在刻画人物,而是写清楚写完整他们赶牛保秧为集体所做的好事。

像上述这类以事件为写作对象,文章着眼点在事情过程上,没有中心人物,写人叙事都是为了表现主要事件的思想意义的记叙文,我们就称之为写事记叙文。

由此可见,要写好写事记叙文,必须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清楚,把事情的过程写完整写具体,努力表现出事件的思想意义来。

写事记叙文有一事一文的,也有几事一文的。一篇文章记叙一件事的,情节较单一,范围较小,一般地说,它的基本要求是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事件中的人物,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重点是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清楚。一篇文章记叙几件事的,则还要注意二点:(1)要注意中心的确定和材料的选取。所写几件事表达的中心要集中,不能几件事写几个中心,使文章显得松散;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几件事来写,与中心无关的或关系不大的材料要坚决舍弃。(2)在写法上,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所写几件事,内容典型(能表达中心)、情节生动(能引人入胜)的一二件详写,或一件详写一件较详写,其余则略写甚至一笔带过。不必件件详写,否则文章冗长,内容重复,也显不出中心。

10.写事要写得具体

写事应当写得内容具体,充分表现文章的中心。写事写得具体,能使读者读了以后“如临其境”,受到感动,从而留下真切而深刻的印象。

要把事情写具体,先要对所要记叙的事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找出需要具体记叙的那部分内容。它大致可以分这样几步进行:

第一,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和思考,问一问自己:所要记叙的事情有什么意义?它的全部内容是什么?目的在于把握事情的中心和全部内容,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二,分别找出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与事情有关的人物,并就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多问几个“怎么样”,从而分清事情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

第三,把事情分成几个部分,并分清它们的主次以后,再联系事情具有的意义,即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认真思考一下:事情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是否找对或找准了。确定了事情的主要部分,就找到了所要具体记叙的对象,就不会出现该具体写的不去具体写,不该具体写的却去具体写的情况,使“写具体”充分地为表现文章的中心服务。

怎样将事情的主要部分写具体呢?根据所要记叙的不同内容,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具体方法。总的来说,一要从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出发,认真分析、选择材料,分清主次,对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材料,重要的情节、场面和过程,要多花笔墨,具体详尽地进行记叙;二要细致分析,对应该重点记叙的内容要把握得准确,不放过主要的情节。

要注意的是,写具体不等于写得重复拖沓。所谓拖沓,是指写事的时候主次不分,对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大,或可有可无的内容,反复写,写得很详细。如有一篇题为《记一次扫墓活动》的作文,把扫墓前一天老师如何动员组织,“我”如何准备点心,晚上兴奋得难以入睡,第二天一清早怎样洗脸刷牙、吃早点,以及赶到学校集队时,路上所见到的风光一一写来,拉拉杂杂,写得详详细细,而对扫墓的经过,却是三言两语,一笔带过。该写的不具体地去写,不该写的或不该详细写的却写得很多,这就拖沓了。

写事要写得具体,目的是使文章的中心表达得清楚明白,因此,要通过认真的分析思考找准应该写具体的对象,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把凡是与事情有关的内容都具体地去写。一般来说,与中心有密切关系的材料要写具体,而与中心的关系不密切,但又必须交代的材料,只要作简要的叙述、说明就可以了。

11.把事情的经过部分写具体

写一件事情,首先要注意把事情的过程交代清楚、记叙完整,同时也要注意把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构成一件事的三个环节,而事情的经过则是一件事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一定要写具体,因为它是全文的中心,是表达中心思想的主要段落。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了,才能给读者留下实实在在的印象。请看下面一篇习作。

一次棋赛

我从小就喜欢下象棋。小时候我常看爸爸和别人下棋,慢慢地我也学会了一点。平常一有空闲儿,总爱玩上一盘。后来,越玩越觉得有意思,就用心琢磨起来。我还真为下棋动过一番脑子,下过一番功夫呢!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早早起来,把屋子收拾干净,又扫了扫院子,把作业写完,就和爸爸玩起象棋来。

我先走了一步,把“当头炮”对准了爸爸的“兵”,爸爸赶紧跳“马”,好像是开棋的老套数。相持了一阵之后,局面已经拉开,我又走“车”,爸爸也走了“车”,我随即把“车”放到“前沿阵地”上。爸爸怀疑地望了我一眼又把“马”跳了一步。我认真地看了看“阵地”,又想了想,把“车”放到空虚的地方。爸爸调来了“马”,想踩我的“车”。我躲过了爸爸的攻势。爸爸见跟踪不上,没有继续紧逼,却把他的“炮”调到了起不了多大作用的棋盘边上。我琢磨了一下爸爸的用意,猜透了他的“调虎离山计”。我没理他,却拱了“卒”。爸爸也琢磨了一会儿,但没识破我的花招,高兴地用“马”踩了我的“炮”。这一下,爸爸可上了我的当。但我还是慎重地看了看整个棋盘,又看了看他的“马”和“马”周围的情况,估计了爸爸下两步的走法,觉得没有什么威胁;而他的“马”已经走开,后方空虚。我就大胆地抽“车”落底,而我的炮也同时瞄准了爸爸的“车”。爸爸沉思了一会,轻轻地把“象”飞了起来,堵住了我的“炮眼”,也减少了我的“沉底车”的威力。但这样一来,爸爸的步调被我打乱了,失去了主动权。从此,爸爸只能招架,不能还手了。不一会儿,我就取得了这次棋赛的胜利。

我非常高兴。因为爸爸从来都是很轻易地战胜我,今天却败在了我的手下,你说,我能不高兴吗?

这盘棋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多动脑筋,掌握它的发展、变化的规律,就能做好。

这篇作文一共五个自然段。第

一、二自然段写的是小作者喜欢下棋和这一次比赛之前的简单情况;第

四、五自然段写的是象棋比赛之后小作者喜悦的心情和体会。第三自然段是文章的中心段,写的是这次比赛的经过。这一部分的描写是很具体的。具体描写了爸爸使用的“调虎离山计”,也具体描写了小作者想出的“花招”,并且具体交代了小作者战胜爸爸所采取的招法。这几个方面不是三言两语地一带而过,而是一步一步地按照下棋的过程进行了描写。因为描写得具体,所以仿佛像电视屏幕上的比赛一样,使我们看后印象很深。

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从写的角度讲,第一,要善于将记叙的内容一句一句地叙述和描写,不要着急,交代清楚了一个意思再写另一个意思;第二,应该写的不要丢落,要写得尽量细致、明白、清楚,特别是突出中心思想的关键的地方,更要仔细交代。写得细了,文章自然是具体的。

有不少学生的作文,事情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又怎样,都写到了,事情应该说是写完整了,但仍给人以言之无物的感觉。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事情的经过写不具体,三言二语写得太概括,没能围绕中心意思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细写。例如一位学生写的一件事的经过:

表弟在河里一上一下,我非常着急,伸手去拉他,可几次都没有成功,我更急了,一点办法也没有。

这时,河对岸一个过路的老人冲我喊:“找根树枝让他抓住!”我照老人的话做了,终于把表弟拉上了岸。

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表弟落水,“我”十分焦急,在一老人的帮助下,终于把表弟救上了岸。第一节里的心理活动、行为都没有写具体,“急”得怎样?“更急了”和“急”程度上有什么不同?怎么会由“急”到“更急”的?怎么“拉”的?“拉”了几次?为什么都不成功?只有把这些细节写清楚了,文章才会具体、生动。第二节写“我”用树枝把表弟拉上岸。树枝是哪里来的?“我”是怎样用树枝把表弟拉上岸的?这些要展开写。这些方面写细致了,就能把事情经过写具体了。经过老师指点后,这位学生重新修改了这段话,改文较原文具体、生动得多了,不妨比较一下:

表弟在小河里一上一下,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慌忙伸手去拉,可我另一只手没有抓住东西,身子向前一冲,差点也掉进河里,好容易才稳住身子。表弟在河里呛了几口水。我不敢耽误,蹲下身子,一手抓住河边一棵小树,一手又伸向表弟,可他够不着。我干脆趴在地上,拼命伸直手,可他还是够不着。表弟害怕得哭了,我也急得哭了。怎么办呢?

这时,河对岸一个过路的老人冲我喊:“找根树枝让他抓住!”我止住哭,眼前顿觉一亮: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河岸上有许多长长短短的树枝呢!我赶紧拣了一根长一些的树枝,伸向表弟。这下他够着了!我咬紧牙,一手抓牢小树,一手使劲拉树枝,终于把表弟拉上了岸。

12.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分解”

写事的记叙文,总要写事情的开始、发展、变化和结束(结果),也就是说,要把事情的全过程写出来。但是,并不要求对事情的全过程都作详尽的叙述,应该把它的发展、变化部分写清楚、写具体,因为事情全过程中的这个部分是重点,与中心的关系最密切。

比如,有一位同学写一个老艺人是怎么捏糖大刀的:“他从盘子上挖起一块糖面,在手里揉搓了几下,然后用手指往中间戳,再慢慢地把四周的糖面往中间捏。接着,他鼓两腮用力一吹,哈,糖面鼓起了一个小泡泡,他用手三捏两搓,嘿,大环刀的刀柄做成了。他又小心翼翼地用手一提,两指继续一捏一捏的??不到一分钟,一把大环刀捏成了。接着,该细加工了。他从盘子后面的颜料瓶里挑出一点金粉,涂在刀柄上,又拿出一把小梳子,在大环刀上梳几下,一把金柄大刀就做好了。那老艺人往关公手上一搁。哈,这不是关公舞大刀吗?”

这段话是从一篇作文中节选的。这篇作文交代了“我”看老艺人捏糖人的时间、地点,也就是老艺人表演技艺的时间、地点后,简略地叙述了他用糖面很快地捏成一个关公,然后详细地记叙了捏糖大刀的全过程。这个全过程反映了老艺人的操作过程:挖起一块糖面,然后揉搓、戳、捏、吹,再涂金粉和用梳子梳几下。在这个过程中,揉搓、戳、捏、吹是捏糖大刀的关键工序,也是捏糖大刀这件事的重点部分,它使一块糖面发展变化成为一把糖大刀,因此,作者写得详细,写得具体,使读者看到了老艺人技艺的高超。

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也叫事情的经过。要把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写具体,光得会把事情进行分解,找到事情的经过部分。下面是《秘密学习》中的一段话

一天下午,我们小组正在我家柴草棚里学习,忽然听到外边有奔跑的脚步声,还有人喊:‘敌人来了!敌人来了!’大家赶紧把课本交给我。我马上跑到屋后,在一棵大树下,拨开枯叶,扒去浮土,掀开砖,把课本放进事先挖好的小坑里,然后盖上砖,铺上浮土和枯叶,看上去好像没有动过一样。我跑回院子,他们三个人正在玩抓石子,我就跟他们一块儿玩。不一会儿敌人踢开门,闯进院子,四处乱翻,没发现什么,就走了。等敌人走远了,我们又拿出课本,继续学习。

这一段话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村子里的小朋友躲过敌人的搜查秘密进行学习的事。整个事情可分解为四个部分:听到有人喊“敌人来了”→藏好课本→瞒过敌人→继续学习。在这四个部分中,第一部分是写事情的发生,第

二、三部分是写事情的经过,第四部分是写事情的结果。懂得事情的全过程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就能据此分解事情,找到事情的经过部分,进而把事情经过,也就是把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写具体,写出事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14.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写事的时候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能使文章的内容更具体,更丰富。联想和想象的内容,应是与文章中心有关的关键内容。

有一篇题为《卖鸡蛋的老大爷》的文章,它的结尾是这样的:“回家路上,我仿佛看到了在凛冽的寒风中,老大爷用焦急的目光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眼睛看酸了,用手背擦一擦;脚冻麻了,用力跺一跺;站得太累了,就稍稍坐一坐。从红日初升的早晨,到暮色降临的傍晚,一天、三天、五天??这时,我觉得老大爷给我的不是五个鸡蛋,而是一颗朴实火热的心。”

《卖鸡蛋的老大爷》讲的是一个卖鸡蛋的老大爷,由于看错了秤而少给了“我”半斤鸡蛋后,竟连续一个星期找“我”补还鸡蛋的事,赞扬了老大爷诚实的美德。上面节选的是文章结尾,写“我”收了老大爷补还的半斤鸡蛋后,在回家路上的思想活动。作者充分运用想象,写了老大爷在一个星期中是如何等“我”的情景。这些想象充实了文章中的关键内容——“连续一个星期找‘我’补还鸡蛋”,具体描述了老大爷在找“我”时,“眼睛看酸了,用手背擦一擦;脚冻麻了,用力跺一跺;站得太累了,就稍稍坐一坐”的情景,充分表现了老大爷诚实的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作者所展开的上述想象之所以能起作用,还由于它是合理的。它的引起,是因为收到了老大爷千方百计补送来的那半斤鸡蛋。作者用“我仿佛看到了”这几个字引出想象,顺理成章。因此,既要充分地运用想象和联想,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又要运用得自然和合理,不能凭空编造,为想象而想象,为联想而联想。

想象和联想是不拘一格的,但必须注意:

一要从所见所闻的事或物引发开去。想象或联想要大胆,但不能没有依据地胡思乱想。想象,不是无中生有,它离不开真实,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不是凭空“瞎想”。如果《卖鸡蛋的老大爷》一文的作者,没有经历过那件事,或者没有收到老大爷补还的那半斤鸡蛋,或者老大爷当场发现称错当场补还的话,是无法产生对老大爷在凛冽寒风中找“我”情景的想象的。

二要让想象、联想为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深化文章的中心服务。仍以前面提到的那篇作文为例,作者写老大爷连续一星期找“我”补还鸡蛋的事,是要赞扬老大爷诚实的美德。而作者在文章结尾处展开的想象,细致具体地描述了老大爷在寒风中找“我”的情景,不仅与文章的中心相吻合,而且使文章的中心更为鲜明和突出,字里行间流露了“我”因此而产生的敬意,所受的感动。

总之,要充分运用想象相朕想使文章内容丰富、具体,但要想象、联想得自然、合理。

15.叙事和描写的关系

在一篇写得比较成功的写事文章中,不仅要有清楚、具体的记叙,还要有形象、生动的描写。因为光有清楚、具体的记叙,读者对文章所叙述的事情仅仅有所了解。而生动、形象的描写,能使读者对事情的各个方面有进一步的具体认识。写事的文章中,既有清楚、具体的记叙,又有恰当的描写,就会更生动、形象,文章的中心思想也能得到鲜明的表现。反之,文章就会干巴巴的,不形象,不生动,中心思想的表现也会受到影响。

例如有位同学写的《路上》一文,写的是退休工人在大雾中,热情地为人民服务的事。其中,写退休工人搀“我”过马路这件事是这样写的:

忽然,一个亲切的声音响在我的耳畔:“小朋友,我送你过马路。”我回头一看,在茫茫的雾中,站着个老人,大约

六、七十岁,我还没来得及回答,他那有力的手便搀着我,走下了人行道。我心里有了一种安全感,就放开步子往前走。我平安地过了马路,一踏上街沿,刚才拉紧我的一只手放开了。随即,这不知名的老人消失在浓雾之中。

这段记叙缺少生动形象的描写。如果能对退休老人怎样搀“我”过马路的,及他当时的神态、动作怎样,作一些具体的描写,文章就不会如此干巴巴,事例会更具体、生动。

描写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要服从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特别是在写事的文章中,记叙事情是主要的,描写不能占过多的篇幅,不能花过多的笔墨去进行描写。所以说,在写事的文章中,要进行大量的记叙,也要进行一些描写;只有记叙而没有描写,文章不生动、不形象;而只有极少的记叙而进行过量的描写,事情叙述不清楚、不具体,更是得不偿失。一句话,在写事的文章中,要进行一些描写,但要恰如其分。

例如有篇题为《赛场上》的作文,记叙了蓝队的守门员胡钰为了保护红队队员周丹丽,自己却被另一位运动员撞倒在地,手被擦破了皮。周丹丽马上来到胡钰面前,扶起了她。文章接着描写了人物之间的一段对话:周丹丽来到胡钰面前感激地说;“谢谢你,太谢谢你了。”而胡钰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而另一位运动员也走上前来急忙向胡钰道

歉,胡钰说:“不要紧,你下次当心就是了。”这时场上的人都围上来,问长问短,胡钰高兴地说:“谢谢大家对我的关心,谢谢大家。”

这段对话描写的目的是为了表现比赛双方团结友爱的精神,但过多的描写,反而显得不真实,赛场上似乎已为了一个队员擦破点皮而停止了比赛,“大家围上来,问长问短”。这在紧张的比赛中是不可能出现的,也不可能说这样的话。很明显,这些描写是不恰当的。

16.恰当地描写自然环境

环境描写和文章的内容、中心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环境描写,包括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要抓住特征,要有目的。如下面这篇《在风雨中》的作文:

十四号台风还逞着余威,风一个劲儿刮,雨一个劲儿下。我走进学校大门,不觉怔住了:校园里的树木倒的倒,歪的歪,地上、屋顶上到处躺着树枝。我着急地想,明天就要开学了,同学们怎么来上课呢?

我抬起头,突然发现后勤组的小夏叔叔正攀着竹梯,顶风冒雨锯着树枝。一段粗大的树枝压倒在办公室的屋角上,如果不及时锯掉搬走,就可能压坏办公室。

小夏叔叔撩了撩雨衣袖子,又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曲着身子,费力地锯起来。突然,一阵狂风把他的雨帽吹掉了。我连忙拾起来,高喊:“小夏叔叔,快把雨帽戴上!”他摇了摇头,仍旧一个劲地锯着。大风在无情地呼啸,大雨像瓢泼一样往下浇。操场上,那呼呼的风声伴随着哗哗的锯树声,显得那么清晰??

树在继续摇晃,小夏叔叔也跟着晃动起来。我的心也禁不住一阵颤动,焦急地扶着树杆,不断地叮嘱:“当心!当心!”他镇定地说:“没关系!”

??终于,那段粗大的树枝被锯掉了。小夏叔叔从树上下来后,深深地吸了口气,分辨不出脸上哪些是雨水,哪些是汗水了。

第二天开学了,台风也过去了,阳光驱散了满天乌云。校园里的树木经过风雨的冲洗格外葱绿。小夏叔叔背着工具包,又在校园里巡视起来??

这篇作文里有好几处自然环境的描写。开头一段中“十四号台风还逞着余威”,“校园里的树木倒的倒,歪的歪”,就有两个作用,第一,形象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因。第二,设置了一个令人关心的问题: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里,“明天就要开学了,同学们怎么来上课呢!”从而吸引读者读下去,也为后面小夏叔叔不顾个人安危,抢救房屋的感人行动写下了伏笔。

当文章写到小夏叔叔顶风冒雨锯树的时候,作者又反复描写了环境:“大风在无情地呼啸,大雨像瓢泼一样往下浇”,“那呼呼的风声伴随着哗哗的锯树声,显得那么清晰”。这些环境描写对文章的中心——赞颂小夏叔叔不顾个人安危、保护国家财产的品质,起了衬托作用。

文章的结尾一段,也对自然环境作了描写:“台风过去了,阳光驱散了满天乌云”,“校园里的树木经过风雨的冲洗格外葱绿。”这些描写的作用更明显。首先,它们和文章的开头一段形成鲜明的对照,形象地表现小夏叔叔辛勤劳动的成果,从而进一步烘托出小夏叔叔的感人形象。其次,间接地、意味深长地通过环境描写来点出中心思想。

由此可见,在文章中进行恰当的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文章中心能起到绿叶扶红花的作用。

17.对社会环境进行适当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是对人物、事件所处的背景的描述,说明人物和事件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活动或发生的。对社会环境进行描写,与对自然环境进行描写一样,都属于环境描写。对社会环境进行描写,可以把事件交代得更清楚,有助于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更为生动形象。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珍贵的教科书》,一开头就描写了当时艰苦的环境:

一九四七年春天,我们延安小学转移到一个小山村里。在那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我们仍然顽强地坚持学习。

当时,我们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用黄土块代替。最困难的是一直没有书,抄一课学一课。我们多么渴望有一本印好的教科书啊!

上面的第一小节是总的交代当时的艰苦环境,第二小节是具体地写环境是怎样艰苦的。通过这些环境描写,当时小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就更为突出了。

又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心愿》,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描写了法国一个公园中的宁静环境:

巴黎有许多街道公园。离我们的公寓不远就有一座。

一个假日,我夹着一本书来到这个小公园。坐在几堆花丛中间的长椅上。这是我最爱坐的长椅,因为我喜爱那几丛花,在春天的北京,这样的花是经常见到的。

接着,作者写了“我”在这里遇到一位活泼天真的法国小姑娘。很显然,作者描写的这个环境,要突出说明这样一点:美好的心愿是在如此美好的环境中产生的。社会环境描写,起了衬托作用。

描写环境,有时很难区分所描写的环境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者有时交融在一起,只是社全环境往往侧重于“背景”的介绍,尽管在对社会环境进行描写时,也离不开对一些自然景物进行描写,但它着重于表现一种氛围,使人感受到一种事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特有的气氛。如下面一段从一篇作文中节选的文字:

陵园里,甬道两旁鲜花朵朵,郁郁苍苍的松柏和万年青,显得格外肃穆。扫墓活动开始了,在鼓乐声中,我们高举红旗,擎着我们精心制作的花圈,肃立在烈士墓前。

读了这段描写,使人会产生一种肃穆感,这是作者通过对环境所作的描写而形成的氛围,产生的效果。而这段文字中所描写的环境,尽管有景物,但属于社会环境。

在写事的文章中,经常要写到环境,不仅要会恰当地对自然环境进行描写,还要会恰当地对社会环境进行描写,以便形成一种气氛,使所写的事交代得更清楚,更感人。

18.写事时怎样议论

议论就是讲道理,就是作者对所记叙的事情发表看法,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在写事时加以适当的议论,往往能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更鲜明,并激起读者的共鸣。例如作文《春蚕》中有这样几段结尾部分的文字:

我家邻居养了些春蚕,有一次,我亲眼见过蚕儿吐丝结茧的情景。它们蜕了四次皮之后,便开始了那不平凡的工作——吐丝。春蚕用吐出的又细又软的丝,把自己裹了一层又一层,结成椭圆形的茧后,它仍在里面吐呀,吐呀??直到最后。啊,春蚕,你就是这样结束了你短短的一生!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啊!

想到蚕儿不知疲倦地吐丝的景象,我不禁赞叹道:“春蚕,你为了造福于人类,宁愿牺牲自己。这是多么高尚的精神啊!”爸爸在一旁接下去说:“是的,人也应该这样,应该做一个对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

这几段文章结尾部分的文字主要叙述作者亲眼见到的蚕儿吐丝结茧的经过。当作者把蚕儿吐丝的过程写完,便从“春蚕到死丝方尽”出发,进行议论,直抒胸臆。从春蚕为了造福人类的献身精神,联系到我们应该“对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者通过议论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并将文章的中心思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写事时适当地进行议论,主要的作用是概括文章的中心,它可以是作者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借作品中的人物之口来进行。

有篇题为《蚂蚁》的作文,细致地描述了一群蚂蚁齐心协力战胜比自己大几十倍的菜青虫的战斗过程后,在文章结尾处,作者用议论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这天夜里,我躺在床上,心想:小小的蚂蚁为什么能战胜比它们大得多的菜青虫呢?那是因为它们齐心协力,顽强战斗的结果。这对我们不是很有启发吗?

作者用设问和反问的句式进行议论,提出了一个富有哲理性的问题,发人深思,突出了中心。

当然,议论并不是都在文章的结尾处进行。有时在文章叙事的过程中,在段与段之间,恰当地写上一两句议论,能有承上启下的妙用。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伟大的友谊》这篇课文里,第四小节是这样写的:

恩格斯不但在生活上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上,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

这段话是议论。它的前半句承接上文记叙的具体事例,概括出恩格斯在生活上竭尽全力帮助马克思;后半句提示下文的内容,写他们在共产主义事业上是怎样亲密合作的。这段话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全文眉目清楚,线索分明,中心明确。

进行议论时要注意的是,议论不要离开所叙述的事件孤立地进行,议论的语言不要是标语口号式的。也就是说,一不要与文章的内容无关,二不要空洞浮夸。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写事的文章中,议论不要过多,要让议论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要使议论去“画蛇添足”。

19.写事时怎样抒情

在日常生活中,人会有各种经历。在这些经历中,人会因不同的遭遇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感受,产生不同的感情,将这些感受和感情抒发出来,就叫抒情。在小学生的作文中,绝大多数都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因此,在作文时,抒情就是作者在文章中对所写人、事、物抒发自己的情感。

抒情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另一种是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作者直截了当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这种抒情,由于感情浓郁、强烈,直抒衷肠,感染力很强。但要注意,如果读者对你所指的事物不了解,你的直接抒情,就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直接抒情的例子很多,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再见了,亲人》一文的开头: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助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妈妈忘怀?不,永远不会。

这段开头,把志愿军战士对朝鲜妈妈深深的敬意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直接抒发了出来,是很典型的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就是结合叙述、描写或议论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抒情的手法,在抒情时用得较多,而在写事的文章中,结合叙述进行间接抒情,又更多见。结合叙述进行间接抒情,具体来说,就是在叙述的字里行间抒发感情。如语文课本中的课文《猫》:

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扯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文中对小猫各种可爱的情状的叙述,充满了喜爱之情,最后再用“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这句话直接抒情,使作者喜爱小猫之情跃然纸上。从这段话中,还可以看出,间接抒情和直按抒情还常常结合在一起使用,以增强抒情的效果。

抒情必须注意的是,要抒发真情实感,要恰如其分,过分了,就会失去真实感,使人感到作者在故意做作,效果适得其反。

2.写事记叙文和写人记叙文的区别

在记叙文中,写人、写事是最主要的,一般地讲,写人离不开写事,因为思想品德不是架空的,一定要通过写出主人公的具体事情来表现;写事也离不开写人,因为事情的发生、发展和人的活动是紧密联系的,事情是人做的,写事就不能不写到有关的人物。但就一篇文章来说,它是属于写事的记叙文,还是属于写人的记叙文,若从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的角度来衡量,还是可以区别开来的。

写事文章是以事件为记叙描写的对象,以揭示事件的实质及其对人、对社会所具有的意义为目的的;写人文章则以人为写作对象,以表现人物的品质特点为目的的。简单地说,如果文章的中心思想着重表现事件的思想意义,可以说它是以写事为主的作品。如果文章的中心思想着重表现主人公的思想品德,则可以说它是以写人为主的作品。

课文《再见了,亲人》,便属于写事记叙文。文章记叙了志愿军战士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与阿妈妮、大嫂、小金花等人话别的情景。写和阿妈妮话别时,追述了三件事:一是大娘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水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她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写和小金花话别,叙述了这样一件事:为了救侦察员老王,小金花随着妈妈冒着危险混进了敌占区,老王被救出来了,妈妈却牺牲了。写和大嫂话别,也讲了一件事:大嫂为了让志愿军吃到蔬菜,上山去挖野菜,后山的野菜挖光了,又跑到前沿阵地上最危险的地方挖,结果被敌人的炮弹炸伤成了残废。文中虽然写到了好几个人物,但文章的写作对象是事而不是人。阿妈妮、大嫂和小金花是朝鲜老年人、成年人和青少年的代表,文章正是通过写她们

的这些具体事例,表现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情谊,歌颂了中朝两国人民血肉凝成的伟大友谊。

课文《小珊迪》,则是写人记叙文了。文章写了一个靠卖火柴生活的男孩,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悲惨地死去的故事。小珊迪是故事的中心人物。文章通过写他受了重伤躺在病床上还派弟弟小利比给“我”送找回的零钱,以及临死前还挂念弟弟今后生活无人照顾等细节,表现了他诚实、善良的品质。这篇文章叙事写人是为了表现主人公的思想品质,所以它是写人的作品。

要区别写事记叙文和写人记叙文这两类文章,有时可以从题目上去找特征。一般来说,以人物名字命题的文章大多是写人的文章,如《黄继光》《江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也有用与人物密切相关的事物来命题的,如《爸爸的白发》《难忘的目光》《光荣榜》等,这些题目涉及的事物与表现人物品质密切相关,所以也是写人的。而写事文章的题目往往以事情、活动的名称及意义来命题,如《当老师宣布考试成绩的时候》《记一次运动会》《集体的温暖》等。

20.要重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做事如此,写文章也是如此。我国古代作家对文章的开头都很讲究,所以有“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凤头”是传说中的凤凰的头,这种鸟谁也没有见过,但在画家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小小的凤凰头上的羽毛,色彩斑斓,引人注目,给人以美的感觉。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写得好,写得漂亮,让人愿看、要看、想看下去。

对写的人来说,有一个好的开头,下面的文章写起来就会感到顺手,否则,就会感到很别扭,难以顺利地写下去。因此,写叙事的文章,如同写其他所有的文章一样,要重视文章的开头。

有些同学作文时,对文章的开头不重视,认为只要写好文章主要部分的内容就行了。这种认识是不对的。所以在一些作文的开头中,有这样两种主要的“常见病”:

一、离题太远,绕圈子。比如写老师怎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事迹,有的同学这样开头:“一见到老师这两个字,我就会想起园丁。老师是培育祖国花朵的园丁??”这个开头,讲了一些人所共知的话,离题远,又绕圈子。这些话是没必要讲的话。

二、不必要的抒情。有的作文一开始就抒情,这不能说不可以,但明显的是属于不必要的,因为文章所要写的事还没眉目,这种开头,让人读来感到莫名其妙,不能感动人。如写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件小事,有篇作文一开头这样写:“啊,我美丽的校园,您是培养我们成长的摇篮??”使人感到做作。

要重视文章的开头,也要重视文章的结尾。

良好的开端,圆满的结束是我们办好事情的起码要求。我们写事也要善始善终,既要有个好开头,也要有个好结尾。结尾虽然不是文章的主要部分,但它与全篇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好的结尾,古人称它为“豹尾”,意思是说,像豹子的尾巴一样有力。一篇文章的结尾自然、生动、有力,不仅能突出文章主题,而且能深化主题,给读者以启迪和鼓舞。

有的同学对文章的结尾不重视,草草了事。因而在小学生的作文中,有这样三种主要的“常见病”:

一、结尾以空洞的口号或表决心结尾,看上去慷慨激昂,其实苍白无力。

二、结尾时说一些与内容无关的话,费力不讨好。

三、有头无尾或虎头蛇尾,结尾时草草收兵,影响全篇文章的表达效果。

写好写事文章的结尾,能为读者对文章留下一个完整鲜明的印象,给读者以文章首尾圆合,结构严谨的感觉。

21.开头的几种方法

写事文章的开头没有固定的格式,一个好的开头,不仅要根据文章的内容、体裁、风格来选择恰当、合适的形式,还要切合主题,不落俗套。

开头的方法千变万化,常用的开头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落笔就直接点题。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我爱故乡的杨梅》的开头:“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二、用设问吸引读者。如作文《我班二三事》的开头:“一个闻名全校的乱班,真的变成了文明班?是的??”

三、描写景物。如小学语文课文《少年闰土》的开头;“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用描写景物开头,必须使所描写的景物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较密切的关系。《少年闰土》一文开头的景物描写,是为了介绍少年闰土夜间在海边的沙地瓜田看西瓜,这与后面写闰土向“我”介绍在月亮光下用胡叉刺猹也有关。

四、介绍环境。如《大雪山》一文的开头:“大雪山在四川省的西部。那里没有人烟,没有花草树木??”开头介绍大雪山的环境,目的是为下文记叙红军“跟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战”埋下了伏笔,以突出红军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

五、介绍情况,交代背景。如《火烧赤壁》一文的开头:“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这个开头,使读者看了以后,对两军相对峙的形势、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即将发生的事一目了然。

六、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或事件。如《捉鱼》一文的开头;“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小辰拿着小盆,拎着小桶来到一条小溪边围坝捉鱼。”这个开头,只用一句话就把很多内容交代清楚了,很简练。

七、概括地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作文《春花朵朵》一文的开头:“五讲文明的春风吹开了学校这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的朵朵春花。让我们从这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摘取几朵,领略一下那满园春色吧!”这种开头如同全文的“总起”,下文则围绕着它进行“分述”。全文因此而比较有条理。

开头的方法很多。上面介绍的方法都适用于写事的文章,但适用于写事文章的开头不仅仅只有这些。开头用哪一种方法好,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也不要老是用某一种方法。

22.结尾的几种方法

文章的结尾和开头一样,没有固定的格式。但结尾的方法,并非是不可捉摸的,从许多人写作实践中,有不少写好结尾的经验和方法,可以借鉴,受到启发,从而开拓结尾的思路。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一、概括全文。如小学语文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用“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结尾。这个结尾概括了全文内容,给读者留下了非常鲜明的印象。

二、交代结果。如小学语文课文《找骆驼》的结尾:“商人听了,照老人的指点一路找去,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这就交代了事情的结果,从而结束全文。

三、写出感受,总结全文。如小学语文课文《马》,作者在记叙了他和弟弟一起赶着一匹拉了重载的马,在雨夜泥泞中赶走夜路的经过后,在结尾时写道:“我现在看到拉货车的马,还打心眼里感到亲切。真的,再也没有像马这样忠实的动物了。”最后一句,写出了感受,总结了全文。

四、篇末点题。如小学语文课文《心愿》,作者叙述他在巴黎的街道公园与一个法国小姑娘及他的爸爸、妈妈相遇的经过后,用这样一段话作为结尾:“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一对中年夫妇和一个天真的孩于,他们的心愿多么美好,多么纯真!人民的感情是朴素的,朴素的东西是最美的。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最后一句就是篇末点题。

五、表达感情和愿望。如小学语文课文《关怀》的结尾:“窗外阳光灿烂,菜花的香气一阵阵扑进教室来,春天这样美好,周总理这样关怀我们,我们感到又温暖,又幸福。”又如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结尾:“??灵车渐渐地远去了,终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六、首尾呼应。这种结尾方法有多种形式,有的是用相同的句子呼应,如作文《各就各位,预备——》,用“各就各位,预备——”开头,记叙了参加体育测试,联想到学习和要为将来参加祖国建设作准备,最后又用“各就各位,预备——”结束全文。还有一种是开头设问,结尾回应开头的设问。如小学语文课文《海底世界》的开头是“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结尾是“海底真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七、给读者留下思考和回味的余地。最常见的是结尾用个省略号。用省略号结尾,可以促使读者去思考、回味,但使用的时候必须注意的是,文章本身要有可以给人深思、回味的内容,不能结尾时没话可写就随便来个省略号。

除以上这些结尾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结尾方法。对小学生来说,这些结尾方法在写事的时候可以灵活选用。不过,可不能生搬硬套。

28.写事的作文题有几种类型

小学生在学习作文时,一般都由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上的要求进行命题。即使有些作文的标题是要求学生自己拟定的,老师也从选材的范围、文章的中心等方面给予充分的和必要的提示。因此,总的来说,小学生写事的作文题,都由老师命题;小学生写的都是命题作文。

为了提高小学生作文时的审题、选材等方面的能力,老师在命作文题时,在形式上经常作一些变动,久而久之,在命题作文的基础上,形成了几种不同类型的作文题。尽管小学生写的都是命题作文,但为了分类清楚起见,我们根据作文题字面是否完整这一点,将作文题分成全命题作文题、半命题作文题、给材料作文题三大类。

一、全命题作文题。

这类作文题,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既是作文题,又是文章的标题。如:《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看到这类作文题,一般应首先想一想,题目字面上的意思是什么?然后,仔细分析一下题目对文章的体裁有什么限制?再仔细审查一下题目对选材范围的要求,接着找出提示中心的字眼,把握文章的中心。这就是审题。这个审题过程适用于审清各类作文题。

有的时候,作文题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是一个完整的标题,另一个部分是“要求”。“要求”中的内容是对怎样选材等方面的要求和提示。如:“题目《我爱红领巾》;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内容要真实、具体,中心明确,段落分明,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

符号,不写错别字,字迹端正。”对这样的作文题,在审题时,除了要做到前面提到的几步外,还要看清“题目”以外的“要求”,正确理解,认真把握,作文时按“要求”去做。

二、半命题作文题。

这类作文题,题面是不完整的,需要根据作文的选材范围中心等因素选词填空,将半命题作文题补充完整,然后按要求作文。如:

《有趣的______》这个作文题规定了作文内容必须是有趣的。但“谁”有趣?有趣的什么?作者可以自己确定,题目不作任何限制。在这个作文题的填空部分,可填入“金鱼”、“科技活动”等词语,成为《有趣的金鱼》、《有趣的科技活动》等题目。半命题作文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将审题和选材等作文步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

三、给材料作文。

给材料作文,看上去没有提供作文题目,要由作者自己拟定,但对作文的内容,即对作者的选材,通过“给材料”的方式划定了范围,提出了要求。

比如下面这道作文题:

题目:根据下列材料,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记叙文,题目自己定。

材料:星期六晚上,小明看完电影回家,路过孤老李奶奶家门口,看见屋内亮着灯光,听到李奶奶“唉唷??唉唷??”的呻吟声。

这道题提供的材料只是个事情的“开始”,其中提供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人物,事情的经过和结果要作者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去写出来。文章的标题就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去拟定。而对这类作文题,要仔细看清“材料”部分的内容,捉摸作文要求,当然不能忽视“题目”部分的内容,而且要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圆满完成审题工作,写好作文,并在最后给作文拟个好的标题。

以上介绍的三类作文题,是作文题的主要类型,从形式上来看,还会有一些变化,但变来变去,基本上在这个类型的范围内。了解和熟悉作文题的类型,有利于正确审题,有利于写出一篇满意的作文。

8.常用的叙事方法

写一件事情,想清楚了事情的六要素,有了完整的内容,也确定了文章的中心。安排好了详略,还应该采用一种合适的叙事方法,才能把事写好。常用的叙事方法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1)顺叙。

什么是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时间的先后从头讲到尾的就叫顺叙。这种叙事方法最简单,也最常用,是写事的主要方法。运用顺叙的写法,文章的层次段落和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所以写起来容易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平铺直叙的毛病,叫人读起来索然寡味。

课文《第一次跳伞》就是运用顺叙的方法写的。它顺着跳伞这件事固有的次序,写了“到机场”、“飞机起飞”、“跳伞”、“着陆后”等全过程。其中着重写了“跳伞经过”:准备跳伞一跳出机舱→飘在空中→双脚着地。也是按事情发展的实际过程顺叙,写得有条不紊。更重要的是:全文能紧扣“第一次”跳伞所特有的感受来写,在顺叙中突出重点。“飞机起飞”时重点写了在空中看地面的新奇感觉;“跳伞经过”着重写在半空中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着陆后”主要写愉快轻松的心情。经过这样剪裁处理,避免了顺叙的文章容易出现的“平铺直叙”的弊病。

(2)倒叙。

什么是倒叙?在记叙事情的时候,有时把事情的结果放在开头写,然后再从事情的开始进行叙述,这就叫倒叙。这种叙述,除了把事情的结果提前外,其他跟顺叙没有区别。使用这种方法叙述事情,一般地说有这样两个目的:一是先写出事情的结果,后文紧紧围绕这个结果写,使文章紧凑不散;二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先把结果端在人们的面前,以引发人们读下去的兴趣。

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就是这样写的。它的开头是: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八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作者在这篇文章的开头先写她的父亲(李大钊同志)去世了,这是这篇文章中事情的结果。人们读了这一小段,不禁会想:李大钊同志是怎样被捕的呢?他在敌人的法庭上表现得怎么样?文章采用了倒叙手法,在读者心中造成强烈的悬念。然后接下去,作者再用顺叙的方法回过头来写李大钊被捕的前后经过,一直写到他为革命光荣牺牲,使文章产生更显著的感人效果。

运用倒叙写法是从思想内容表达的需要出发的。我们不能把事情的结果随便提到前边,应该是这个结果特别打动人,才把它放在开头写,这样文章能一下子吸引住读者,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另外,运用倒叙写法,要注意倒叙与顺叙的衔接自然,注意结尾与开头照应,这样文章才显得严谨。

(3)插叙。

什么是插叙?就是在叙述事情的过程中,中间插入另一段叙述,这另一段叙述就叫插叙。插叙有时是一件过去的事,有时是另外一件事,它对情节的发展、内容的丰富起补充作用。

例如课文《草地夜行》一文,在写老红军战士找到掉队的小战士,帮助他追赶大部队时,插叙了一段“金寨大暴动”前,小战士村里来了几个“卖帽子的”内容。这段插叙既交代了老红军战士是一个很早就参加革命的同志,长征前就参加过有名的“金寨大暴动”,并在暴动前以卖帽子为掩护,进行革命的宣传鼓动;同时也交代了小战士是在革命根据地成长起来的,从小受到革命的熏陶和教育。除了对主要人物身份作了进一步交代外,这段插叙还是情节发展的需要,说明了小战士由生老红军的气转为对他敬佩的原因。这段插叙与文章中心吻合,恰到好处,所以读来并不感到是节外生枝,只感到是非如此写不可。

运用插叙的时候,插叙部分的前后都应巧妙而自然地用文字交代一下(即运用过渡句),以便读的人明白什么地方开始了插叙,什么地方插叙已经完毕。插叙结束后,文章仍要回到中心事件的叙述上去。请看作家洪汛涛写的《蛇医传》中的一个范例。

(老汉把手指让蛇咬一口,手臂大肿。他立即用草药敷上,肿就退了。)看热闹的人,都大声地叫好,张土根更惊得呆住了,这使他想起三年前的一件事来:

那是一个灰云迷蒙的早晨,四明山浸在白茫茫的雾水里。看不见对面的行人,也看不清脚下的路。他跟隔壁的周宝六去金鸡岭扒柴。他们昂着头,一边唱着小曲,一边走。走过一个山垄,冷不防“飕”的一声,从斜里窜出一条手秤杆那样粗的大蛇,那也是一条绿绿的五步蛇呀!它在宝六的脚趾上咬了一口。宝六,她没走出三步,人就痛得晕在地上了。张土根急得高声喊:“救命!”但等到人们赶到,把她抬回家里,伤势已经很重。请了医生看,也没办法,说:“晚了,要是在刚咬的时候,把脚趾剁掉就有救了。”这样,十二岁的周宝六,大叫大嚷,在地上翻来覆去地爬了一夜,死了。??

张土根想到这里,打了个寒噤。

那老汉,把手上的草药拿掉了,皮肤已恢复原来的颜色,只留下米大的一个小红点。他拍拍胸脯,向周围的人介绍自己

插入的这段叙述,是后边写张土根决心拜老汉为师甘当蛇医的根本原因,它对故事情节起了补充说明的作用,从而更好地表现了中心思想。这段插叙前后都有交代语句。插叙前是这样写的:“张土根更惊得呆住了,这使他想起三年前的一件事来”;插叙后是这样写的:“张土根想到这里,打了个寒噤”。这些前后交代的语句,使读者一看,就会明白这部分是插叙。插叙完后,文章又接着开头老汉当众表演自己被蛇咬伤而治好的场面写下去,显得很自然。

插叙和倒叙不同。插叙往往是一个片断,文字一般较简略,它不是文章的主要部分;倒叙是把事情的结果放在开头写,它是文章的主要部分。

7.要写清楚事情的六要素

一件事情,无论大小,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环境(地点)里,还有一定的人物参加,并且有其起因、经过和结果。因而这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被称为事情的六要素。我们要写好一件事,就必须写清楚这六个要素,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有条不紊地叙述清楚。一要让别人看清楚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二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三要交代哪些人干了这件事,哪些人和这件事有关系;四要让别人看清这件事是怎样发生的;五要交代清楚事情的经过;六要让别人看到这件事最后怎么样,起了什么作用。只有把六个要素一一写清楚,文章的内容才算完整,眉目才能清晰,这样也才能很好地把中心思想表现出来。不然的话,读者就会对文章所写的事情不甚了解,甚至糊里糊涂,以致影响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请看下面这篇文章:

换 车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天冷极了,可我却早早地起床了。因为爸爸给我买了一张早场的电影票,要看这场电影,是我盼望已久的事了。

好不容易挨到八点,我骑着自行车向电影院的方向驶去。突然,我看见同学李刚哭丧着脸,推着一辆自行车从对面走来。我一个急刹车,停在了他的面前。他猛地一楞,定神一看是我,连忙抹去脸颊上的泪痕。我惊讶地问:“出了什么事啦?”他低头不语。我急了,问他道:“你推着车上哪儿去呀?”他这才吞吞吐吐地说:“我??我妈妈病了。”我心想,妈妈病了,李刚应在家照顾她才是,他推着车出来干啥,会不会是去请医生?我连忙说:“那你是不是去请医生?”“不,妈妈让我骑车到爸爸单位去,让爸爸立即回来送妈妈到医院去看病。”“那你快骑车去呀!”“唉,这车真不争气,出了弄堂口我才发现后轮胎一点气也没有了,一时又找不到修车摊,真急人!”李刚边说边流露出十分焦虑的神情。我想,李刚的车坏了,不能立即去叫他的爸爸回来,这样会耽误他妈妈的病情的。我看了看自己的自行车,毫不犹豫地说:“你骑我的车去吧。”“那你??”“我没事!”说着,我便迅速地与李刚换了车。“那太谢谢你了!”“别谢了,快去叫你的爸爸吧!”我一直目送着李刚骑着我的自行车消失在路的尽头。

这篇文章记叙了“我”做的一件好事,反映了“我”急人所急,为他人着想,关心别人的好品质。文章一开始清楚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地点是“我”去看电影的路上,有关的人物是“我”和同学李刚。交代了事情的起因:“我”在去看电影的路上,看到同学李刚哭丧着脸,推着一辆自行车从对面走来,便停下了车。文章也交代了事情的经过:“我”了解了李刚为什么推着车在路上走的原因,把自己的车借给了他。那么,事情的结果怎样呢?“我”有没有去看电影?“我”是把李刚的车推回了自己的家,或是推到了李刚的家,还是找到了修车摊把车修好了?“我”是怎样与李刚把车再换回来的?这些情况,文章都没有交代清楚。由于作者在记叙一件事时,草草收场,匆匆结尾,所以让人在读后会产生以上这些问题。可见,写写事记叙文,这事情的六个要素是缺一不可的。我们有的同学往往不注意这些,在写事时,要么没交代原因,要么忘了写结果。我们说,少了任何一个方面,记事都不能算完整。我们在写一件事时,不仅要把事情的地点、时间、人

物交代清楚,还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完整。下面这篇修改后的文章,就把事情写完整了。

换 车

一个星期六的早晨,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天冷极了,可我却早早地起床了。因为爸爸给我买了一张早场的电影票,要看这场电影,是我盼望已久的事了。

好不容易挨到八点,我骑着自行车向电影院的方向驶去。突然,我看见同学李刚哭丧着脸,推着一辆自行车从对面走来。我一个急刹车,停在了他的面前。他猛地一楞,定神一看是我,连忙抹去脸颊上的泪痕。我惊讶地问:“出了什么事啦?”他低头不语。我急了,问他道:“你推着车上哪儿去呀?”他这才吞吞吐吐地说:“我??我妈妈病了。”我心想,妈妈病了,李刚应在家照顾她才是,他推着车出来干啥,会不会是去请医生?我连忙说:“那你是不是去请医生?”“不,妈妈让我骑车到爸爸单位去,让爸爸立即回来送妈妈到医院去看病。”“那你快骑车去呀!”“唉,这车真不争气,出了弄堂口我才发现后轮胎一点气也没有了,一时又找不到修车摊,真急人!”李刚边说边流露出十分焦虑的神情。我想,李刚的车坏了,不能立即去叫他的爸爸回来,这样会耽误他妈妈的病情的。我看了看自己的自行车,毫不犹豫地说:“你骑我的车去吧。”“那你??”“我没事!”说着,我便迅速地与李刚换了车。“那太谢谢你了!”“别谢了,快去叫你的爸爸吧!”我一直目送着李刚骑着我的自行车消失在路的尽头。这时,我才想起看电影的事。我望着那辆没有气的自行车,心想:今天的电影恐怕看不成了。对!修车去。我顶着凛冽的西北风,好不容易找到了修车摊,把李刚那辆车的后轮胎给补好了。

下午,我骑着李刚的车,来到了他家。他妈妈躺在床上,用微弱的声音对我说:“谢谢你!”我说:“不用谢,您好好养病吧!”我骑着自己的车,行驶在回家的路上。天还是那么的冷,北风仍呼呼地刮着,可我的心却是暖暖的。

修改后的文章,补充了事情的结果,这样就把一件事叙述完整了。文章在最后交代了“我”没有去看电影,而是去找了修车摊,为李刚修好了车,最后还把车送到李刚家,这样使读者对这件事有了完整的了解。这部分内容不仅照应了上文,而且也有利于中心的表达,进一步突出了“我”急人所急、想人所想、乐于助人的好品质。

由此可见,我们在写一件事时,一定要写清楚事情的六要素。下笔前如果这六个方面的材料已经准备好了,而且自己知道得很清楚,方可以列提纲作文。相反,如果对于这件事的六要素不清楚或不全清楚,这说明你还不够了解这件事,最好等了解清楚后再写。因为一篇写事记叙文,六个要素写清楚了,才会使人觉得文章写得有内容,有条理,完整、清晰,才会使人读后留下深刻的印象。

5.要写出事情的积极意义

我们写记事的文章,不能单纯地把事情说一遍就完了,而要写出事情所含的积极意义,使文章有个正确的中心,使人读了能受到启发和教育。有位小作者写了一篇题为《难忘的一件事》的作文,是这样写的。

放学以后,我在家里做作业。李小虎和赵云峰叫我和他们一起去踢小足球。为犯规不犯规的事,我和李小虎发生了争吵。趁我不注意,李小虎突然推了我一下,我摔了一跤,痛得我直叫唤。赵云峰教了我一个“绝招”,也趁李小虎不留神的时候,摔了他一跤。赵云峰拍着手笑着说:“好一个标准的后滚翻!”我望着李小虎那狼狈的神色,也笑了。

从此,我和李小虎不要好了。当然,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又和好了。

这一件事真使人难忘啊;

这篇习作的中心思想是:“我”学了“绝招”使李小虎也摔了一跤,抒发了“我”高兴的心情。由于这一“高兴”是建筑在别人痛苦之上的,所以这一中心不能给人以教育和启发。这样的文章就是没有积极意义的。

其实,根据原文提供的内容,这篇文章可以写出同学之间应当团结友爱或有错就改等思想意义。比如确定“团结友爱”这一中心,可以简介发生矛盾的缘由,将“老师的帮助”“我们和好”的过程展开写,在叙述的过程中又注意突出同学之间应当团结友爱这一中心,这样写,文章就有了积极的思想意义。

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自然容易写出积极意义来,但我们经历的事大多是一些平平淡淡的和细小的事情,这些小事不起眼,隐含的思想意义不显露、不容易看出,又如何写出它们的积极意义呢?这就必须在动笔写作前,要把它前前后后的经过想清楚,从中去寻找、去发现新的、美的、有意义的东西。只有想清楚想明白事情中包含的意义,才能把生活中的平凡琐事写得使人读来有耳目一新之感,受到启迪,得到教益。

有些同学觉得有些亲身经历过的事,如自己做的错事之类,写不出它的积极意义。这是因为他们缺少以小见大的思想认识水平,即从小事中见到大的东西——好的思想,好的品质等等。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去发现“大”,这就要多观察、多思考。

小朋友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会因为各种原因惹祸、捅漏子。这些事留给自己的印象最深,教训也大。假如能把自己对错误的认识、受到的教育、懂得的道理写出来,自己的思想就提高了一步,让伙伴们读读,从中也是会受到启迪的。这样写,文章就很有意义了。请看一个同学的一篇作文:

一次没有完成的作业

这些日子,我脑子里总是想着一件事。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我老忘不了它。

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天下午放了学,我回到家里,家里没人,爸爸和妈妈还没有下班。我很高兴,今天可算捞着机会好好玩一玩了。我走出家门,去找我的好朋友王大朋,他正好也在家。我对他说:“来,咱俩杀两盘吧!”说着,我俩就摆开棋盘,“厮杀”起来。你可知道,我是个棋迷,手里一摸棋子儿,可就要着迷。“飞相”“跳马”,难解难分,非要杀个“你死我活”不可。但是,太阳可不等我们,早不知在什么时候溜下山去了。天色渐渐黑下来。王大朋一拉灯,我才突然想起天已经黑了,今天的家庭作业还没写。同时,也想起了每次不完成作业时爸爸那严厉的神情。我赶紧放下心爱的棋子,垂头丧气地向家里走去。心想,今天又得叫爸爸“将一军”!

我推开房门,爸爸和妈妈已经回来了。果然,爸爸的神色已经有点冷冷的了,“当头炮”已经给我架好了。你听,他劈头就问我:“你的作业呢?”我不知从哪儿来的勇气,脱口说道:“做完了。”想不到爸爸又来了一个“双重炮”,命令似地对我说:“拿来,我看看!”这一下,我真的慌了手脚,只好伸手到书包里去摸索,心里紧张地打着注意。忽然,我的手指碰到了那个硬硬的算术本皮儿。我一下子想起来了,今天的课堂作业老师嫌我写得潦草,让我重做一遍,我写完后,还没有让老师去批。说起来,我也够聪明的了,于是一下子抽出了这个算术本,理直气壮地送到了爸爸手上。

爸爸认真、仔细地看了一遍,挺高兴地说:“算得还不错,写得也挺整齐。以后回到家都要像今天这样,写好作业再去玩。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好啦,洗洗手吃饭去吧,今天应该表扬你。”

听了爸爸的话,我先是高兴,觉得总算过了今天这一关——没让爸爸给“将死”。可是,越思越想,心中越不是滋味。爸爸严格要求我,又这样信任我。而我呢,却在骗他。我心中很不好受,鼻子一酸,不由得就想掉泪,这大概就是“惭愧”吧!我鼓起了勇气,说:“爸爸,我没有完成作业,刚才我是在骗您。”我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说完了,就低下头,准备挨训。谁知爸爸半天没作声。过了一会儿,听见他亲切地对我说:“嗯,承认了错误就是好孩子,但还要下决心去改。先吃饭吧,吃完饭把作业补上。”这时候,我才真正高兴地答应了一声,轻松地吃饭去了。

你看,这件事,我怎么能忘得了它呢!

这篇作文写了一件常见的错事:因贪玩没有完成作业,爸爸检查作业时还对爸爸说谎,说做完了。虽然写的是件错事,可小作者围绕“我”的思想变化,批评了说谎的错误行为,表达了自己勇于认识错误和勇于改正错误的决心。通过写这件事,使自己受到教育,也为别人树立了一个好榜样,这篇文章不也就有积极的思想意义了吗?

4.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

写文章总要有个目的,或说明一个道理,或抒发某种感情,或赞扬什么、批评什么,或歌颂什么、揭露什么。文章表达的思想内容,就是文章的中心。文章有个明确的中心,才能使人读了受到教育和启发。因此,我们写记事的文章,不能只是把事情说一遍就完,应该先想一想,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即在这篇文章里自己要表达一个什么思想内容。有些同学由于在动笔之前没有确定一个中心(也可能是还不知道一篇文章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因此“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就哪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所写文章往往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下面这篇文章就缺乏一个明确的中心。

我懂得了这个道理

今天,阳光和暖,微风拂面,真是一个上体育课的好天气。清脆悦耳的上课铃声响了。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齐声向马老师问好。身材魁梧的马老师笑着对我们说:“从今天起,我主要给你们上单杠练习课。”说完以后,他来到单杠前,双手握杠,轻松地上了单杠,只见他一会儿双手撑杠,倒竖蜻蜓,一会儿单手握杠,前后回环??同学们看得出了神。当马老师下了单杠时,大家才轰雷似的叫好!我悄悄地对体育委员范鸿群说:“马老师可真有一手??”

接着,马老师边口述要领,边做示范动作,要我们学习上杠下杠的动作。我练习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心里灰溜溜的。后来在马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我终于学会了上杠下杠动作,心里真高兴啊!但是,没有马老师的指导,我怎么能学会这些动作呢?因此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才能学到本领,才能像马老师那样能在单杠上竖蜻蜓。同时,我也懂得了,遇到困难不能怕,你勇敢了,困难就会被克服,胜利是属于勇敢的人的!

这篇习作的中心思想有两个:一是“只有虚心接受老师指导,才能学到本领”;二是“遇到困难不要怕,你勇敢了,困难就会被克服”。一篇文章宜表现一个中心,多中心也就等于无中心,因此这篇习作犯了中心不明确的毛病。这个同学假如动笔之前能想好要表达的中心,也许就不会犯这个毛病了。

在动笔作文之前,我们应该先确定好文章的中心。确定中心后,还要紧扣中心去写,要围绕中心去选择材料、组织材料,这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上面《我懂得了这个道理》这篇文章,两个中心都是正确的。如果写作前确定“遇到困难不要怕,只要掌握克服困难的方法,困难就会向你投降”为中心,作文时围绕这个中心,具体写出与中心关系密切的内容(如在学上杠下杠动作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以及是怎样悟出“只要掌握克服困难的方法,困难就会向你投降”这一道理的),略写或不写与中心关系不密切的内容(如原文中马老师的示范动作略写,“只有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才能学到本领”等语句不写),文章就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了。下面这篇文章是小作者经过老师指导后重写的:

我懂得了这个道理

一天,体育课上马老师对大家说:“从今天起,我主要给你们上单杠练习课。”说罢,他来到单杠前,轻松地上了单杠;又一个摆动腿,干净利落地下了单杠。接着,他边口述要领,边做示范动作,要我们学习上杠下杠的动作。分组练习时轮到我了。我双手紧握单杠,一收腹,腿一抬,腰一弯,哈,一条腿勾住了杠子。第二步应该是上杠了。我伸直了另一条腿,使劲往外蹬,想借助冲力上杠,可是,不知怎的,尽管我拼命地蹬,还是上不去。第一次练习,我以失败而告终。

又轮到我了。我故伎重演,结果我不说你也知道——又失败了。

一连几次下来,没有一次是成功的。我灰心了。我担心再次出丑,想退出练习,于是站到了一旁。马老师见状,把我叫到他的身边,指出我之所以上杠没有成功,是因为另一条腿没有摆动下压,双手没有压杠,??并开导我:“遇到困难要知难而进,只要掌握克服困难的方法,你是能学会这些动作的。”马老师亲切的话语,使我信心倍增。

我又一次来到单杠前,再一次上杠。这回,我手腿并用,做到摆腿下压、双手压杠相结合,哈,我也轻松地坐在单杠上了!该下扛了,起初还有些害怕。我定了定神,回想一下下杠的要领,又一次摆动腿??我双脚平稳地站在了地上!马老师脸上露出了笑容,向我表示祝贺:“你成功了!”

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只要掌握克服困难的办法,困难就会向你投降。

重写的《我懂得了这个道理》,中心明确。它通过体育课上练习上单杠这件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只要掌握克服困难的办法,困难就会向你投降。

由此可见,写文章要做到中心明确,在动笔之前先要确定文章中心,然后要根据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根据中心来决定写什么、决定重点写什么,并在写的过程中注意紧紧围绕着中心。假如我们能这样做了,所写文章就一定能够做到中心明确了。

叙事,要力争做到“凤头”、“豹尾”

【名师的话】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篇作文的头开好了,打开了思路,要写的话就很顺利地写了出来。如果头开得不好,就会思路闭塞,难以下笔。所以古人所说的“凤头”就是指文章的开头要起笔不平。

最常见的开头方法是——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像叙事的文章开头就点明事情的起因,或是直接说明文章所要叙述的事件,让人一目了然。

第二种开头方式是——设置疑问,引人入胜,这种开头方式,往往在第一段就提出疑问,巧设悬念,或把事情的结果交代在先,使读者产生急欲读下去的愿望。

还有一种叙事的开头方法是——描摹景物,渲染气氛。这种文章的开头方法是从写景、写物入手,以此来烘托气氛、突出中心。

总之,叙事文章开头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我们要遵循如下原则:要紧扣中心,突出主题,不能起笔太远,让人读了不知所云;要新颖活泼,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不能陈词滥调,生搬硬套;要有真情实感,不能空洞抒情,无病呻吟。

文章的结尾与开头一样,也是表现主题的重要环节。好的结尾能深化主题,突出中心,令人回味,具有“余音绕梁”的作用。结尾的方法同样多种多样。

一、随着事情的发展自然收束。这种结尾方式简单明快,叙事完整。

二、首尾呼应。这种结尾方法是在文章的结尾再强调一下开头部分的意思,以达到互相照应。这种照应有的是形式上的前呼后应,有的是意义上的再次强调,使文章浑然一体。

三、含蓄委婉,令人深思。这种结尾方法以暗示、旁衬或隐晦曲折的手法,让读者自己去体会,而不把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思想感情明明白白说出来。

四、饱含哲理,发人深省。用一段饱含哲理的话作结尾,可以使读者产生共鸣,汲取力量,得到启迪。对整篇文章而言,也有画龙点睛的妙用。

总之,一篇好的文章既要有不平的开头,又要有有力的结尾,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凤头”、“豹尾”。

叙事,要选择恰当的叙述方式

【名师的话】

叙述是文章的表达方式之一。叙述要求把文章中要表现的人、事件交代明白,使文章线索清晰。叙述在记叙类文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叙述的方式有多种,常见的叙述方式有两种:顺叙和倒叙。

顺叙是按照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的叙述。顺叙的文章,读者容易把握事情发展的来龙去脉。h版教材六年级第二学期课文《弹琴的姑娘》,说的是一个姑娘勤奋练琴的故事。文章叙述“我”无论是早上还是晚上,在胡同里经常听到“叮咚!叮咚!叮叮咚咚!”的琴声,练琴的声音一年四季未曾间断过。春夏秋冬,小姑娘锲而不舍地练着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弹琴姑娘刻苦勤奋地练琴,同时融入“我”对琴声的感受和对姑娘的美好感情。由于作者成功地运用了顺叙的写法,故事情节显得清晰自然。

在运用顺叙的方式时,要注意用好表示时间或表示事件发生先后顺序的词语。另外,要避免平铺直叙,面面俱到。为此,要注意材料的取舍与详略。

倒叙不是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而是将后发生的情况先写,然后再回转来交代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这种写法不仅能使文章曲折有致,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而且便于突出重点,吸引读者,增强艺术效果。

回忆性的文章,一般采用倒叙的记叙顺序,也就是从时间上来说,先写现在,再写过去。回忆往事,记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倒叙法并不是把所有的内容都倒过来写,只是先叙

后面发生的事情,再讲它的由来罢了。这样,就要注意处理好由倒叙转向顺叙时的文字衔接问题。要有一个很好的过渡,才不会给人以过于突然或是前后割裂的感觉。一般可用“事情的起因是??”“原来是??”或者用问句“为什么会???”把结果与事情的起因衔接起来。总之,叙述方式的选用,要从表达内容的需要出发。尤其是倒叙方式的运用,不要故弄玄虚,为倒叙而倒叙,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叙事,要选择新颖的材料

【名师的话】

写叙事的文章,选材是关键的一步。挑选材料时,不能“拣到篮里就是菜”。我们在生活的事件与生活现象中选取材料时要注重新而别致,这就是指选择新颖的材料。

平时,我们注意观察,积累写作材料,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我们小学生写作文,就应该写自己的生活。我们少年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耳朵去听,时刻观察、用心体验,往往就会发现我们身边发生了许多新奇的事、新奇的现象。这些会引起我们特别的注意、特别的思考,只要我们把注意现察的许许多多新鲜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材料,写到作文里去,寻求新的立意就能写出新颖的、有深度的作文。

1.要写出一个“新”字来。

捕捉身边的事物时,关键是看能否反映个“新”字,即过去所没有的、新近才发生的变化,写文章时一般就从这个“变化”入手,再去探究这个变化的原因来。

2.要写出新意来。

捕捉身边的事物时,要留意写出事物的新意来。可以以小见大,从身边的小事反映时代前进的步伐,可以从一种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善良的人性等,还可以从不起眼的生活琐事中观察思考,产生新的发现、新的感受。这样的材料平中见奇,也不失为新颖的材料。

叙事,要有中心

【名师的话】

我们都知道,一篇好的叙事文,必定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也可以说是文章的立意。立意,就是在下笔之前先明确写作意图,确定主题。从我们平时的经验来看,文章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作用的强弱,衡量的关键,主要看中心是否明确。因此,确定文章的中心,是叙事的根本。

文章的中心如此重要,那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叙事有中心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篇文章思想要健康正确,主题要明确集中,立意要深刻、鲜明、新颖。在叙事时,我们要善于从事件的表面揭示其蕴含的科学性、哲理性或事件的社会意义。小中见大,平中见奇,从平凡、不显眼的事件中揭示其不寻常的思想意义。其次,我们还要明确,我们所写的记叙作文不是为记而记,而是有感而发,有悟所写。所感所悟就是叙事的中心,写作时要注意把它贯穿于全文之中。最后,在阐明我们的观点时不要生搬硬套、削足适履,而应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一般来说,点明中心在文章的结尾较多,因为这样从记叙事情到引出意义,比较自然,有时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中心在文章开头,也就是在记事之前先点明意义,让读者有一个心理准备。两种方式各有所长,但不管怎样,点明中心都要自然和谐,不能为套中心而强发议论,大呼口号。文章的中心就像人的灵魂,在叙事时,一定要有明确的中心,要以中心意义为线索贯穿全文。

叙事,要注意“过渡”与“照应”

【名师的话】

上一篇:常用党政机关公文下一篇:初一上学期古诗词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