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行为建议

2022-08-08

第一篇:大学生消费行为建议

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及建议

李 苒

( 西安文理学院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摘 要: 分析大学生消费结构现状,并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认为大学生

的消费结构在多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为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念,最后提出理性消费的建议,营造一个

文明、健康、良好的消费氛围。

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结构; 消费观; 理财观念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 -777X( 2010) 03 -0123 -03

一、大学生消费结构现状分析

1. 消费结构的地区不平衡性

由于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地区

家庭收入的不平衡,这就决定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在

校大学生的不同消费观和消费能力。据统计,大学

生平均每月支出在 400 ~600 元,来自东部地区的占

19% ,中部地区占 60% ,西部地区占 21% ; 学生月消

费在 1000 元以上的占调查样本 10%,其中东部占

6% ,中部占 3% ,西部占 1% ,而这其中来自大城市

的是 58%,中等城市的是 32%,乡镇的是 10%。来

自东部城市的大学生无论是生活费还是其他支出都

比中西部学生高出许多,所以,区域的不同而导致大

学生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不同。[1]

2. 年级不同而导致消费观和消费结构不同

随着年级的增长,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也在

发生变化。如大一学生的月消费额一般在 300 ~

500 元之间,70% 的生活费用会用于饮食方面。而

大二学生的消费额通常在 400 ~800 元之间,大部分

投资在计算机二级等级证、英语四级等级证上。到

了大

三、大四这种增长仍在继续,500 元左右的消费

已经较为普遍了。随着对环境的逐步熟悉,大

三、大

四的学生不仅将开销用于基本生活开支,而且还用

于扩展自己的视野范围。例如,参加形式各异的培

训活动和社交活动等。另外,高年级的学生为增加

未来职场竞争筹码,对考证进行高额投资。同时,年

级差异对品牌商品的知名度的影响也相当深远。在

休闲运动消费方面,阿迪达斯、耐克等成为他们心目

中的首批先锋品牌,拥有者竟达 70%,这些高消费

品的花费来源,33% 向父母要,17% 向朋友借,50%

是通过奖学金或兼职获得。[2]

3. 性别不同导致消费结构差异

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很不合理,理财意识淡薄。

女生的表现是喜欢逛街,买化妆品、买零食、饰物等。

尤其对着装要求很挑剔,特别讲究外观,对于吃饭的

投入相对较少。男生的消费重点则集中在体育休闲

方面,上网玩游戏以及谈恋爱方面的花费。此外,男

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比女生投入了更多的“本钱”。

请客吃饭、朋友聚会、节日送礼已不再罕见,甚至成

为消费购物中所占比例较大的一部分。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

1. 个人特征因素中大学生的性别、年级、习惯的

差异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结构

( 1) 男生与女生在伙食消费、日用品消费、人际

消费与消遣消费项目上都存在着明显差异,男生在

伙食消费、人际与消遣消费方面明显高于女生,而

女生在日用品消费方面明显高于男生。( 2) 大学生

总消费支出基本上随年级升高而相应提高。①上网

消费大一与大四要高于大二与大三学生,大一学生

因刚进入学,真正的朋友关系还未建立; 大四学生因

为他们经常要关注一些诸如就业信息、考研信息等。

②人际费用是因为高年级之后基本上都形成了自己

的朋友圈,同时大学生受社会影响越来越多,更加

看重社会资本。③年级越高,大学生们越认识到学

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业、考研等前途的压力促

使他们在学习考证方面的投资不断增加。( 3) 大学

生消费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消费结构。从小

生长环境比较优越,又受到父母宠爱的学生,养成了

高消费、攀比消费的习惯,缺乏家庭责任感。家庭条

件差的学生花钱很节制,一方面,从小就受家长克勤

克俭、量入为出消费观念的熏陶; 另一方面,他们能

够理解与体谅父母赚钱的不易。如表 1: 农村与城

市学生月生活费比较。[3]

表1

来源地 300 元以下 300 ~500 元 500 ~1000 元 1000 ~3000 元 3000 元以上 农村45.1 %49.7 %4.6 %0. 4%0.3 % 城市18.5 %55.5 % 20.9 % 3.9%1.2 %

2. 家庭因素中,家庭收入,父母亲的职业、文

化程度,家庭生育状况的不同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

结构

( 1) 家庭收入对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影响是决定

性的,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由家庭提供。通过

对家庭年收入与大学生月消费总支出的分析发现,

随着家庭收入的递增,大学生月消费总支出呈明显

的递增趋势。家庭年收入为 2000 元以下的,有

50%的 同学没有手机,电脑的拥有量更是0 。[4]( 2)

职业与文化程度不仅是经济地位的体现,在中国社

会更是社会地位的象征。职业收入相对较高群体的

子女月消费总支出较高,来自农业劳动者、无业半

失业劳动者这两类家庭的大学生月消费总支出偏

低,其主要消费是满足生活需要。父母的文化层次

越高,其子女的消费支出相应的也越高。( 3) 家庭

生育状况是其消费结构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这是

因为独生子女的家庭相对于非独生子女的家庭而

言,经济压力要小一些,更能满足子女的各项消费

需求。

3. 社会环境因素中的大学生来源地、同辈群体、

大众传媒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结构

( 1) 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客观存在,已往的

实证研究表明,城乡类别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十分

显著。从表2 可以看出,[5]随着城市化程度的增加,

大学生的总消费支出不断提高。

表2学生来源地与大学生月消费总支出的交互分类( 有效%)

来源地 月消费总支出200 元以下 200 ~ 399 元 400 ~5 99 元 600 ~7 99 元 800 元及以上 合计 农村 8.440.042. 1 5.34. 2 ( 190)

小城镇 2.419.561. 0 14.62.4( 82)

小城市 0.013.043. 5 34.88.7( 46)

中等城市 0.07.171. 4 14.37.1( 28)

大城市 0.027.850. 0 11. 1 11.2( 36)

( 2) 同辈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

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

参照系,因此同辈群体作为一外在因素对大学生的

消费结构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有 60. 9% 的人

都选择了自己购物时会受到同学意见的影响,这还

是直接影响的,潜在的非直接的影响可能对大学生

消费结构的影响会更大。

( 3) 大学生对大众媒介有着先天的敏感度。广

告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转化为消费者的日常语

言,并很快落实在行动上,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消

费结构。

三、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建议

1. 学校重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意识和理财

观念

教育方法如下: ( 1) 学校可设立专门的理财教

育课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进行辅导

和培训,让他们早日树立正确科学的理财观念。

( 2) 对追求时髦和赶潮流的学生,应给予高度重视。

一方面,要教育他们不能脱离个人和家庭的实际情

况一味地追求高消费; 另一方面,要教育他们多向学

习和有利于提高自己身心健康的方面投资。( 3) 针

对贫困学生,多给他们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完善贷

款机制,设立奖助学金,减免学费等。( 4) 充分发挥

大学各社团的作用,开展消费问题讨论会、消费知识

竞赛或有奖问答、消费品鉴别和鉴赏、消费投诉等实

践活动。( 5) 充分利用校内大众传播工具进行直观

形象的消费教育,引导消费舆论。

2. 家庭应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

由于过分溺爱,有些大学生从小就养成了“唯

我独尊”的自私与任性,自理能力低下,过分依赖他

人。因此,家长要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针

对那些消费习惯不好、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家长可缩

短发放生活费的期限。

3. 强化大学生自身的管理和监控

在校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显示: 大学生对生活

等费用的支出有计划消费的仅为 13. 5 %,而无计

划消费的则高达 45.3%。[6]可见,大学生的理财能 力普遍较低。对此,大学生在理财时应注意以下几

个方面: ( 1) 钱要花在刀刃上。作为学生,应该把钱

花在必须花的地方,应考虑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

己的承受能力。( 2) 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掌握自

己的收支情况,对今后的开支作出必要的修改,达到

控制的目的。( 3) 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费和理财原则。

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可因地制宜地参加各种兼

职工作。

4. 改善社会大环境

社会应引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帮助大学生

理性消费。( 1) 建立机构帮助处理大学生消费投

诉。( 2) 社会媒体也应牢记自己的社会教育责任,

要担负起正确引导消费的责任。( 3) 弘扬勤俭节

约、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帮助大学生树

立正确的消费道德观和消费价值观。( 4) 社会有关

部门和高校要联手下大力气治理校园及周边环境,

为大学生文明、健康的消费营造良好的氛围。

总之,大学生作为特殊的一个社会群体,对社会

的发展尤为重要,如何树立大学生的消费观培养科

学的消费意识,以至于更有利大学生的成长,是学

校、也是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如何解决? 需要大家

从各方面来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曾庆东. 在校大学生消费情况分析及科学理财模式的 构筑 [J]. 理工高教研究,2005( 8) .

[2] 康开洁. 大学生消费现状透析[J]. 职业圈,2007( 5) . [3] 王丽,吴姝.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J]. 学校党建 与思想教育,2005( 3) .

[4] 李巍. 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析[J]. 重庆 社会科学,2006( 1) .

[5] 黄胜,朱敏洁. 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研究及对策 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06( 8) .

[6] 郭跃进. 大学生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分析[J]. 常熟理 工学院学报,2006( 5) .

[责任编辑 陈正奇

第二篇:当前消费安全及对策建议

一.消费现状

消费,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消费又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前者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后者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是 “生产过程以外执行生活职能”。它是恢复人们劳动力和劳动力再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以下是列举的几个简单的商品消费状况:

(一)手机

我们在购买手机时,大多是通过广告宣传,和朋友熟人的推荐。遇到的风险主要是假货、质量有问题。购买动机时与人沟通的需要,娱乐游戏的需要。

(二) 感冒药

通过广告了解,店员介绍,获得信息。存在假药、药效不好、过敏反应的风险,因为身体出现了问题购买。

(三)参考书

老师或同学介绍,或自己到书店查找。存在质量问题或者是盗版读物,因为学习的需要,扩充知识量。

通过三个例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我们消费时,遇到的消费安全问题是假冒伪劣产品居多,质量存在了安全隐患,这极大是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下面我们将就消费安全进行详细说明,以食品安全为典型案例。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产业已经在国家众多产业中占支柱地位。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营养、食欲),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近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了食品的安全事件,如英国“疯牛病”和“口蹄疫”事件、比利时“二恶英”事件,国内的苏丹红、吊白块、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事件,使得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十分严峻。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1、原体(微生物)污染问题。由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食品生产模

式及饮食方式的改变、食品流通的日益广泛、新的病原体的不断出现、细菌耐药性的生产等,使食品,尤其是动物性食品,被病原体体及其毒素污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2、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不容忽视。一方面,少数不法分子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掺假制假,影响恶劣,另一方面,我国现有食品行业整体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给食品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3、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位数众多的食品经营企业小而乱,溯源管理难,分级包装水平低,甚至违法使用不合格包装物。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

4、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食品新资源、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造成直接应用于食品及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5、食品安全研究发现的新问题。随着食品安全科技的发展,传统加工工艺的食品也不断被发现具有安全隐患,如油炸淀粉类食品的丙烯酰、油条中的铝残留等安全性问题。

6、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我国的食品标准,无论与食品安全形势的实际需求、还是与国际食品安全基本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7、检测水平低,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我国多部门从事同一种行为的管理,切入点和管理手段基本相仿,使本来稀缺的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影响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和震慑威力。

8、食品安全保障队伍素质有待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与管理机构中懂得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极其匮乏,能为消费者把好食品安全卫生关的技术人员也极其匮乏。

三、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1、加强食品安全法律建设和法制管理。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外食品安全法律标准的研究,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多层式法律体系。

2、建立新的食品安全政策支持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和管理体制。我们可借鉴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做法,针对我国国情来建立农业管理部门与食品工业管理部门合一,对农业和食品工业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机构。

3、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在制度规范上,建立起食品安全信用

的监管体制、征信制度、评价制度、披露制度、服务制度、奖惩制度等,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4、推进体制改革,加强监督队伍建设。组建新的卫生监督所,承担面向社会的综合卫生监督执法任务。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制保障体系、食品安全预警和控制体系。

5、规范食品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深化。将整顿和规范食品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和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实施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力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活动,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6、加强现有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依法加强权力监督,实施对食品安全的有效保护。应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果断启动监督程序,依法加强监督,及时发现、纠正和撤销违法的危害食品安全的行政行为。

四、消费安全的对策及建议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在我国已经走过了二十二年的光辉历程,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我们也要清晰的认识到,当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房、汽车、保险、教育、旅游、医疗和信贷等消费的比重不断增加,消费者对消费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现阶段经济生活中,侵害我们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有的方面也比较突出:新业态带来的非传统类型投诉热点不断增多,食品安全消费形势不容乐观,新的投诉难点不断涌现等等。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购物日趋增多,网上购物是商家通过专业网站提供交易平台建立虚拟商铺,把欲售商品的照片和相关资料呈现给消费者,供其选择。交易的整个过程打破了面对面交易的传统,消费者在购买时看不到实物,只能看见卖家出示的物品照片,听凭卖家介绍。这种方式给不法商贩带来了可乘之机。所以,加强消费安全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行为

一是完善相关立法。有法才可以依,我国虽然已先后颁布了一系列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如《商标法》、《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但是涉及服务领域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还远远不够。

二是加强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目前,少数执法人员自律性差,更有甚者知法犯法,使消费者投诉取证极为困难。因此,要不断加强对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对玩忽职守、

知法犯法者给予严厉打击,增强其执业的风险成本。

三是加强各职能部门的协作。实行连动行动,做到以较少的社会投入,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例如我国一些城市中设立12315连动行动,即公安、医疗、工商、税务等部门联合执法,减少投入,切实方便消费者。

四是普及、推广相关法律知识。法律法规的普及和推广应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任务来抓,使消费者了解最新的与其权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法律知识,并使这些法规产生相应的作用。

(二)提升经营者的诚信观念

“诚信”,就是要求经营者及市场中介机构在市场活动中以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基本的商业道德标准和根本的行为准则,切实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全面、充分履行与消费者的约定义务,守诺践约,反对规避自身义务及各种商业欺诈行为,促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市场监督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信用经济、契约经济。没有诚信就不可能有健全、发达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以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交换为基础,经济活动的主要方式是以诚信为原则的信用交易。从这一点看,诚信是商家的基本商德,是企业的最大财富。也只有诚信经营,真正把消费者视为上帝,处处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赢得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从而能够放心坦然地去消费,而不再抱有警惕狐疑的态度。从诚信经营到放心消费,实际上是形成了商家和消费者双赢的有利局面,也会使我们的市场秩序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态势。

(三) 提高消费者自身素质

一是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我国消费者尤其是农村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较为淡薄,据统计,当消费者权益受损时,只有22.3%的消费者能主动投诉,大多数消费者自认倒霉。提高维权意识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第一步,如不因损失小,怕麻烦等原因而放弃对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当然,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高并非一日之举,需要全社会消费知识的宣传、消费运动的发展和全民文化素质、法律意识的提高。因此,要逐步普及全民族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的宣传,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维护自身合法消费权益。

二是增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能力。消费者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认识水平,同时加强相关商品知识的学习,了解有关商品信息,如生产日期、保质期、保修期、质量、使用说明等,积极做好消

费前的准备工作,;消费者一定要索要并保存好有关证据,以免口说无凭,如发票、服务合同等原始凭证,以作为消费权益受损时的投诉依据。笔者在处理消费纠纷的过程中,经常发现很多消费者特别是农村消费者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投诉时,满腹委屈,但就是拿不出相关证据,从而增加投诉难度和诉讼风险。因此,应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消费者掌握维权、投诉、诉讼等相关程序、内容和要求,增强自身权益保护能力。

(四)为消费投诉、解决消费纠纷问题提供方便,创造条件保护消费者权益

一是加强政府的监管工作。(1)政府对某些服务质量关系重大、而一般消费者又缺乏足够专业知识的服务业即易产生信息不对称的行业实行专业执照管理,严格把关。(2)单个消费者对诸如食品、药品、交通工具等产品的消费安全程度难以凭个人知识、经验加以鉴定,而一旦鉴定错误,其后果往往是以生命或健康为代价。因此,政府必须制定并强化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二是加强新闻监督。借助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定期对产品质量抽检结果进行曝光,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监督作用,形成强大的舆论威慑力量。实行举报有奖制度;发动社会组织和广大消费者,积极参与市场监督检查。

三是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利用社会传播媒介和消费者运动,广泛宣传消费者主权意识,形成“讲诚信、反欺诈”、自我抵制假冒伪劣商品、自我保护合法权益的良好社会风气,通过社会舆论,使假冒伪劣商品退出历史舞台。消费,事关国民经济,事关民生百计。在新时期,我们要不断发现新问题,积极正确的找出相应的对策,切实提高维权能力和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第三篇:消费行为学案例分析红叶超市环境分析以及改善建议

【案例分析】

红叶超市的购物环境

红叶超级市场营业面积260平方米,位于居民聚集区内的主要街道上,附近有许多各类商场和同类超级市场。营业额和利润虽然还过得去,但是与同等面积的商场相比,还是觉得不理想。通过询问部分顾客,得知顾客认为店内拥挤杂乱,商品质量差,档次低。听到这种反映,红叶超市经理感到诧异,因为红叶超市的顾客没有同类超市多,经常看到别的超市人头攒动而本店较为冷清,本店怎会拥挤呢?本店的商品都是货真价实的,与别的超市相同,怎么说质量差档次低呢?

经过对红叶超市购物环境的分析,找出了其中原因。原来,红叶超市为了充分利用商场的空间,柜台安放过多,过道太狭窄,购物高峰时期就会造成拥挤,顾客不愿入内,即使入内也不易找到所需的商品,往往是草草转一圈就很快离去;商场灯光暗淡,货架陈旧,墙壁和屋顶多年没有装修,优质商品放在这种背景下也会显得质量差档次低。为了提高竞争力,红叶超市的经理痛下决心,拿出一笔资金对商店购物环境进行彻底改造。对商店的地板、墙壁、照明和屋顶都进行了装修;减少了柜台的数量,加宽了走道,仿照别的超市摆放柜台和商品,以方便顾客找到商品。整修一新重新开业后,立刻见到了效果,头一个星期的销售额和利润比过去增加了70%。可是随后的销售额和利润又不断下降,半个月后又降到了以往的水平,一个月后低于以往的水平。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 观察发现,有些老顾客不来购物了,增加了一批新顾客,但是新增的顾客没有流失的老顾客多。对部分顾客的调查表明,顾客认为购物环境是比原先好了,商品档次也提高了,但是商品摆放依然不太合理,同时商品价格也提高了,别的商店更便宜些,一批老顾客就到别处购买了。听到这种反映,红叶超市的经理再次感到诧异,因为总的来说,红叶超市装修后商品的价格并未提高,只是调整了商品结构,减少了部分微利商品,增加了正常利润和厚利商品,其价格与其他超市相同。

究竟怎样才能适应顾客呢?

[案例思考]

1、红叶超市原先的购物环境中那些因素不利于吸引顾客的注意?

2、红叶超市原先的购物环境导致顾客对其所售商品怎样的认知?装修后的购物环境导致顾客怎样的认知?

3、红叶超市应当怎样改造和安排购物环境才能增加消费者的注意,并诱导消费者的认知朝着经营者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一:.红叶超市原先的购物环境中哪些因素不利于吸引顾客的注意? 1. 柜台安放过多,过道太狭窄,购物高峰期会造成拥挤,顾客不愿入内。

2. 商品排放不合理,顾客所需商品不易被找到。

3. 商场灯光暗淡,货架陈旧,墙壁和屋顶多年没有装修,整体上降低了超市内的商品的质量。给顾客带来的第一感觉不好。 二:红叶超市原先的购物环境导致顾客对其所售商品产生怎样的认知?装修后的购物环境导致顾客产生怎样的认知? 装修前:

1. 店内拥挤杂乱,商品质量差,档次低,所需商品不容易找到 装修后:

1.购物环境有所改善,商品档次有所提高。

2.但商品排放依然不太合理,同时商品价格也有所提高,比别的店里商品稍贵。

三:红叶超市应当怎样改造和安排购物环境才能增加消费者的注意,并诱导消费者的认知朝着经营者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感觉是消费者获得对商品的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的好坏往往对消费者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人体各感觉器官的感受性不是彼此隔绝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即一种感觉器官接受刺激产生感觉后,还会对其他感觉器官的感受性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超市购物环境的改造和整理时要充分重视消费者感觉的作用,努力营造一种能让顾客愉快购物的心情,进而刺激其购买行为的发生。 而直接刺激消费者的感官从而导致情绪变化的购物环境主要有:设施、照明、光线、色彩、温度、货架排放、背景音乐等,那么对于红叶超市的改造有如下具体措施: 视觉方面: 1. 对超市内灯光照明、光线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宽敞明亮的感觉为准。 2. 对超市内的墙壁和屋顶进行装饰,装饰的色彩在和整个超市的环境向协调的基础上做到色彩柔和,环境优美,整体美观给顾客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产生愉快的购物心情。 3. 更换陈旧货架;对商品进行分类整理,撤掉多余的柜台,拓宽走道。方便消费者入入内购买。 4. 对消费者所必必需的日常生活用品排放明显的位置,方便消费者购买;对于具有相似功能或者消费者可能会连带购买的商品要排放在一起。刺激消费者进行额外的消费。 听觉方面:

在超市内播放优美柔和动听的背景音乐,使消费者心情愉悦,流连忘返强化购物欲望。 触觉方面:

在超市内安放空调,根据顾客的需要适时调整室内温度,使消费者心情平静,温和。 错觉方面:

由于空间有限,在看起来较狭窄的地方的墙面装饰镜面,通过光线折射使消费者产生宽敞的视觉感受。 利用差别感觉阈限原理:

1. 在保持原有商品陈列结构大的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对那些摆设不合理的商品进行局部调整(调整幅度不易超过差别感受阈限,防止该超市的一些老顾客不能及时找到所需商品),使商品陈列秩序井然,给顾客一种高档专业的心里暗示。

2. 适当增加微利商品,以后对那些微利商品的减少幅度要控制在差别感觉阈限内,树立物美价廉的良好形象。 强化服务:

添加超市导购人员,随时随地的为消费者贴心服务。

第四篇:工商分局完善消费维权机制分析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健全和完善的阶段,市场交易中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和事件仍大量存在,这也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所决定的。从本地消费权益维护现状来看,一方面是大量的消费侵权行为仍然不时发生;另一方面,在现实上能够得到公平、公正、及时、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网游小说网 http://有效解决的比例又不大,消费者对消费环境、对政府及部门维权效果的满意度不是很高。

学习科学发展观,使我们对“发展”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科学发展观理论它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科学发展,要求的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讲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要统筹兼顾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一大重要贡献,就是把我国现代化建设由以往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发展到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而消费维权,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社会建设方面的内容。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四位一体的全面发展理论反映了党中央对“社会发展”的重视。因此笔者认为,按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我们更应当把消费维权工作提到重要位置。那么,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我们如何抓好消费维权工作呢?我认为应当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针对当前消费维权工作存在的问题,从完善消费维权机制,提高维权效能的角度来研究维权工作,去开展维权工作。

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目前消费维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法定的消费权益知识知晓不够,自我维权意识不浓,很多受害者要么不知道权益被侵害、要么不知道怎么维权,最终选择了放弃。

(二)是部门维权合力不够,职责交叉的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涉及到十多个行政部门,但同时某一个违法侵权行为很可能几个部门都有权处理,也可能需要几个部门在生产、仓储、运输、销售、消费等不同阶段进行“链接”处理,而正是因为几个部门的职责重复、交叉、低效等现象,极易导致遇消费申投诉后相互推诿、消极应付,影响维权合力。

(三)是部分行政部门对消费维权工作认识缺位、重视不够、力度不够。工作中发现有部分认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工作是工商局的事,是消协的事,与已无关,从而不重视结合自身职责维护消费者权益工作,正是由于认识的缺位,导致了部门维权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即便是维权也大都局限于被动式维权、等待式维权。

(四)司法诉讼维权途径应用不够。经调查部分消费权益受害者,大都认为采取诉讼维权时间长、成本过高。

(五)是部分经营者守法经营意识较低,导致侵权行为时有发生。

如何完善消费维权机制,提高维权效能?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笔者认为应当围绕“政府领导,工商、消协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思路来营造全社会参与的共维机制。

一、明确“政府领导”的法定职责地位。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规定,各级政府应当领导、组织好辖区的消费维权工作。那么怎么体现?我想有二个方面:一是政府要过问、要关注消费维权工作。应当把消费者权益维护工作纳入政府有关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指标之一,并逐步纳入社会管理、社会发展考核体系之一;二是要从政策上保障、支持消费维权工作。如:保障消费者协会的基本运转经费、保障消协、工商等相关部门专项维权经费、解决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系列法律法规知识宣传经费。目前消费者协会属社团组织,事业编制,挂靠工商部门管理,但基本上处在无经费状态,工商部门垂直管理后实行的是年度部门预算管理体制,省级财政未安排市县级消协工作经费。按照消法有关规定,消协经费应当由各级地方财政负担,但现实中的县级消费者协会及维权工作经费一般是靠工商部门从行政工作经费中挤一点、社会捐赠一点,但远远不够,经费不能保障必然会一定程度的影响到工作成效。

二、明确“工商、消协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维权格局。

消法规定的消费维权主要部门是工商部门。那么我们应当切实负起“主导”之职。这一点在目前是明确的,工商部门也做了不少工作,但还是不够,我认为目前只是做到了“主管”,而达不到“主导”。所谓“主导”,就是要牵头好、要组织好、要督导好其它部门都参与到消费维权工作中来。

(一)、明确职责、加强联动。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应当严格按照消法和各部门“三定”方案有关的职责规定,明确各部门的维权职责。同时在政府统一领导和组织下,建立健全以工商、消协为主导,质监、卫生、公安、建设、农业、物价、法院等部门共同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部门联动制度,整合部门维权资源。

(二)、搭建平台,加密维权网络。一方面要构建、加密消费维权网络,特别是农村维权网络。这一块可以消协为主牵头负责,发挥各级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做到横向到边(到部门、到企业、到相关单位)、纵向到底(到镇、到村、到市场、到经营点)。另一方面日常维权要经常联席、交流、互动,维权工

妖兽帝国 极道修行录 仙魔战记 掌生控死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第五篇:宜黄县市场消费热点分析及建议

上半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快速发展,市场消费保持着良好的运行态势。从分类情况来看,消费情况出现六大热点,居民的收入与支出呈现同步稳定的增长。

一、鲜菜价格高价位运行

几年来,鲜菜价格一直在高价位运行,特别是今年开春以来,鲜菜价又一再上涨。虽然

6、7两月鲜菜价格有所回落,但回落幅度较小。形成鲜菜价格高价位运行,原因较为复杂。一是气候因素。去冬今春,天气寒冷多雪洪涝灾害不利于蔬菜生长和流通,导致菜价不断上涨。二是成本的推升。农业生产资料、煤、电、油、运输价格普遍大幅度上涨,农资和蔬菜零售商的生活费用上升也影响着蔬菜价格的变化。三是城市化建设。县区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加,也使蔬菜消费需求增加。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鲜菜的高价位运行。

二、衣着价格再创新高

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运输成本的增加,衣着价格也屡创新高,出现了几年来的最高水平。在此同时,衣着的面料质量、加工水平、舒适程度也都有所提高,因此,造成衣着消费增长加快。

三、黄金价格不断攀升

黄金素有国际货币之称,自去年以来,受国际黄金价格的影响,我市黄金、铂金等价格不断攀升,24K千足黄金价格最高时达298元/克,PT950铂金价格最高时达370元/克,上涨幅度分别为196%和98%。

四、家用电器价格小幅度上扬

近年来,原材料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终端产品一直在缩小利润空间,在原材料能源及运费价格再次上涨的情况下,必将导致终端产品的价格上涨。今年以来,家电生产厂家不断呼吁,要求产品涨价。然而受消费市场供求关系与现代经营方式的影响,生产价格对消费价格的传导受到制约。目前,家电消费市场仍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再则,家电连锁经营方式快速发展,制约了家电产品价格的上涨,一是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商品流通成本;二是从生产企业大批量直接进货,大大压低了进货价格,而一些商品品牌直销渠道,经营成本则更低;三是绝大多数家电零售企业,主要利润来源于向生产厂家收取各种费用和返利,以至于低于进货价格来出售。以往的商场是商家之间的博弈,如今的商战,不如说是商家与厂家的博弈。为应对厂家的涨价,商家们采取了动用库存等各种手段,缓冲涨价压力,从而使消费市场家电价格只有小幅度上涨。

五、成品油价格不断上涨

受国际市场高油价的影响,成品油涨价较多。去年以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持续在高价位波动,且屡创新高,这种态势对国内成品油价格影响较大。

六、高科技产品价格下滑

近年来,我国技术密集型产品劳动生产率较高,产品更新换代频繁,价格水平大幅度下降。如:通讯工具消费价格下降14.4%,手机降价21.8%,电脑降价6.4%。这些高科技产品价格大幅度下滑,平拟了诸多物价上涨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的变化,从而使我县物价总水平趋于平稳。

当前制约我国消费加快增长的主要因素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逐步提高。但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长期问题,有的问题是在短期内特别是我国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的严峻形势下显得更为突出的问题,成为制约我国消费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收入分配不合理是制约居民消费增长的根本原因

收入决定消费。影响我国消费的首要因素,是居民收入分配不合理。这表现在:一是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持续下降,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也偏低。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我国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目前不到42%,并呈逐年下降趋势,不但低于发达国家55%的一般水平,而且低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平均水平。二是收入分配关系不合理,再分配中对收入的调节不力,城乡、行业、地区以及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特别是垄断行业的收入过高,分配行为不规范,分配秩序比较混乱。三是第三次分配中慈善捐助数量太少。导致的结果是收入分配差距较大,1990~2008年间,我国的基尼系数从0.35上升至0.48。中低收入者消费倾向高,但收入低、购买力差,且占我国人口的比重最大。加之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不少人有后顾之忧,不敢放心消费。而高收入者消费倾向较低,有效需求并不高。特别是少数高收入者大搞奢侈消费,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容易误导消费者,影响正常消费。农村居民收入低、消费增长缓慢,成为长期制约我国居民消费大规模扩张的主要因素。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突出问题之所以呈现出多年采取措施却长期未得到解决的态势,有其客观必然性和极其复杂性,今后要解决这些问题,仍然具有长期性、尖锐性和艰巨性。

(二)公共产品投入不足,降低了居民的消费倾向和消费预期 当前,我国正值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黄金发展期,也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与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财政支出用于社会保障的比例明显偏低,近几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有所增加但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仅为11%~12%(发达国家一般在30%~50%,我国的水平甚至远低于印度、泰国等国的水平),在社会保障、医疗、养老、教育等基础性公共服务方面投入相对滞后,直接导致居民预期消费支出增加,当期消费支出减少。特别是近年来大中城市房价上涨过快,而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体系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使得居民住房的消费预期支出大幅增加,很大程度上挤占了其他当期和未来消费。因此,应调整财政支出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比例,增加公共支出,免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从而实现扩大内需、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目标。

(三)消费环境隐忧是当前影响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信心的重要原因

随着对市场监管和整治力度的加大,市场秩序有所改善。但相关管理体制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使得我国消费环境还存在许多隐患,市场上消费不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例如:2010年以来,海南毒豇豆事件,三聚氰胺奶粉卷土重来等都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乃至消费安全问题相当突出。还有部分商品掺假制假仍很严重,采用虚假广告、虚价打折、返券促销等误导消费者的现象仍然存在,农村市场设施落后、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售后服务不到位等,严重影响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使消费者不敢消费、不放心消费,制约了消费需求的增长。

(四)服务业发展滞后、有效供给不足,影响新消费热点的形成和消费增长

我国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重总体一直偏低,仅占40%左右,2009年我国经济发展较好的长三角16市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突破45%,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2%的平均水平和68%的世界平均水平。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缓慢,特别是社区商业欠发达,居民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大众化菜市场、早餐网点、主食厨房、经济型酒店、家政服务、洗染店、理发店、家电维修点、废旧物资回收网点等供给不足,存在“买菜难”、“吃早餐难”、消费不方便、不安全等问题,制约了城市消费的扩大。服务业发展滞后,有效供给不足,特别是教育、医疗、家政、金融、咨询等结构性矛盾突出,严重影响了居民享受服务消费的便利性。服务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吸纳就业能力较强,其发展滞后也不利于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和消费能力的提高。

三、政策建议

扩大消费是我国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要求。从短期看,应继续实施鼓励消费的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从中长期来看,我国扩大消费应以提高居民收入比重、优化政府支出结构为主要着力点。

(一)继续实施并不断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

对于“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等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一揽子鼓励消费的政策要继续实施并不断完善。特别是对电动车、提前报废车加大补贴力度,继续实施以旧换新;扩大下乡家电品种,提高补助上限等。

(二)着力改善消费环境,提高居民消费质量

构建安全放心、文明健康、公平公正、诚信友好的社会消费环境,为消费者营造想消费、敢消费的消费氛围。当前的重点是要抓住“衣食住行”等与广大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领域,完善消费市场的信息系统和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对产品质量和价格的监管力度,特别是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从源头上治理污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真搞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管,保证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同时,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虚假广告、制假售假、商业欺诈、欺行霸市等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振消费信心,促进安全消费。此外,还应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消费方式的形成等。

(三)努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消费热点

我国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消费领域会不断扩大,包括商品和服务在内的新的消费热点会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及时调整产业、产品和服务结构,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提升消费结构。比如,随着“家电下乡”的推进,家电消费将成为我国农村消费的热点。这就要求生产出适应农村需要的产品,并保证质量和售后服务。近年来闲暇服务消费迅猛发展,旅游、健身以及各种文化休闲娱乐活动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培育服务消费热点,应加大对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大幅度降低服务性消费成本,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消费水平,鼓励和吸引居民扩大服务消费,并建立准确可靠的服务消费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让消费者能及时便捷地获得旅游、文化、体育、教育培训、电影电视、网络信息等服务消费,引导消费,创造消费。

(四)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切实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从中长期看,扩大消费根本是要提高居民收入。按照十七大的要求,采取综合措施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为此,一是要合理确定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预期目标,并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指标和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二是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适时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和完善工资指导线,保证工资平均增速要快于经济增长速度。三是努力提高低收入者和农民的收入水平。加大政府的货币化转移支付,逐步提高扶贫标准、低保标准、抚恤标准和养老金发放水平。稳定农产品价格和生产,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鼓励农民外出务工、本地非农就业和回乡创业,增加工资性收入;继续扩大和完善对农业生产“直补”和社保补贴,提高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努力实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改善收入预期,为扩大消费创造条件。 (五)优化政府支出结构,提高居民消费倾向

住房、医疗、教育和养老等制度改革仍是影响居民消费增长的障碍,特别是当前房价上涨过快,看病难、看病贵和教育高收费等问题依然严重,这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一部分人增加消费。因此,应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教育制度改革,大幅度增加财政的公共支出,建立全覆盖的医疗保险体系,减低居民在医疗和教育方面承担的费用,增加政府负担份额,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以解除城乡居民后顾之忧,提高消费倾向,放心消费,实现消费需求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

宜黄县消费者协会

二○一○年十月二十日

抄报:宜黄县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