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论文范文

2022-05-13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初中文言文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文言文是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对中学生的发展有提高作用。一方面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储备,另一方面将中国悠久的历史长久地传承下去。本文从探讨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实意义入手,分析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和背后的原因,在教学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改进文言文教学现状的对策。

第一篇:初中文言文论文范文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

摘 要: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无论是从语文教学的需要,还是学生自主学习、扩大阅读面来讲,都必须重视文言文的教学。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怕学文言文,甚至讨厌文言文。本文阐述了文言文的现实意义及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 意义 做法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就明确规定:中学生要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由于文言文在生活内容和语言形式两方面同现代语体文存在着时代的距离和差异,因而中学的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难点。对文言文教学认识不足、或过分强调文言文难教难学,都不利文言文的教学。所以,探讨“初中文言文”教学很有必要。

一、充分认识文言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教之前就得讲清楚学习的意义和必要性,以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文言文教学的意义有:

(一)是继承祖国民族文化传统的需要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他是本民族灵魂所在,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共同创造的财富。他对于人们内心世界起着平衡和协调作用,表达着本民族的精神美感。这些东西,有相当大的部分是通过古代的典籍记载得以保存流传下来的。因此,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了解祖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批判继承祖国民族文化传统,有着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对古代社会,前人生活过去文化的了解,能够深化对社会事物的认识,为思考社会、人生、文化等提供借鉴。

(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需要

文言文在表达上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的简练和韵味,结构上的精当和巧妙。学习文言文不但可以学习它的造句法和结构法,还可以感受汉语的表现力,学到写作方法,扎扎实实地提高语文水平。

(三)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道德情操培养的需要

很多文言文是对古人节操人品志向的书写和赞扬,对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初中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们在不断地学习中,能对比自己,促进自己。有爱国主义精神,有民族自豪感,注重自己的道德情操。

二、文言文教学方法

(一)“读”字当先,激发兴趣。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乃为启蒙,没有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要学好文言文,必须把“读”字放在首位。读法有多种,默读、吟读、诵读、个人读、集体读,不一而足,但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朗读和齐读是必不可少的。

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跟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范读,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桃花源记》“便要还家”一句中的“要”不读“yào”,而应读”yāo”。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文言文中这些异音字的存在,使范读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掌握了音节的停顿,读得朗朗上口。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默读,在读懂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一面教者验收读的效果,一面评价读的成效。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读多了,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其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二)“点”:教师适当的“点拨”。在学生熟读之后,由教师点拨文中的重要知识点,特别是古今差异较大的词义或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例如:《愚公移山》中的“虽有之死,有子存焉”,“虽”古义为“即使”表示假设关系,它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虽然”;“智叟亡以应”中的“亡”是通假字,它通“无(Wú)”,“没有”的意思;《晏子故事二篇》中“自取其病”的“病”,课文中的意思是“侮辱、没趣”;《闲情记趣》中“鞭数十,驱之别院”中的“鞭”,古义是“用鞭子抽打”的意思。文言文中,一个词有多种用法。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动用,形容词动用等,这些需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分析,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三)“译”:就是翻译课文。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关键的一环。在初中阶段,翻译文言文一般都以直译为主。第一步是用现代汉语词来替代文言词语,这就形成了一一对应的形式。如“以虫蚁为兽”可初步译作“把虫子蚂蚁当作野兽”。再如:“见二虫斗草间”,对译后为“看见两个小虫争斗草间”。很显然,这个句子不仅意思不明确,而且还缺少成份,不通顺,读着也拗口。这时,就要采用第二步了,该补充成分的要补充,该补足音节的要补齐,该调整语序的要调整,上面列举的“看见二个小虫争斗草间”,整理之后应为“(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 此外,但还应注意,把译句放到文原中去,看看它与上下文是否连贯顺畅,如不连贯顺畅,就在与其相连的句首或句末,添加一个词或者一句话,使其全篇通畅连贯。如“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译作“让它们冲着烟雾飞鸣(我把这个景象)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要以学生活动为主,不能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那样,即不符合新的《语文标准》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四)“议”:即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议一议文章所叙之事、所绘之景、所抒之情。例如: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我就从标题入手,告诉学生:“记”表明本文是“记叙文”;“承天寺”表明地点;“夜”表明时间;“游”就是“游玩”。学生就会说:“这个标题就是‘记叙夜晚到承天寺游玩’的意思”。有的同学又会问:“作者为什么夜晚去承天寺游玩呢”,“他看到了什么景物”,“他的心情怎样”?……此时,教师只要结合背景稍加点拨学生就明白了:“本文写于苏轼被贬官,谪居湖北黄州之时”,被贬官意味着政治生活上遭受了很大挫折,但作者并不悲观,看到窗外美丽的月色,便起身去寻张怀民一同赏月。他看到“(月光)照在庭院里好象积水清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错”,给人一种清新、空灵的感觉。最后作者由衷地发出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也”的感慨。其中,有被贬谪的悲凉落寞,也有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悠闲赏月的欣喜。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和达观处世的态度,无不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讲到这里,对于本文奇特的想象,新颖奇妙的比喻,稍加点拨学生便心领神会了。

(五)“引”:把所学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引向更高的层次。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前面四个环节的学习,却不能满足,而应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拓展。教改后,新编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文言文都是古典文学的精品,其深刻的思想、精妙的构思、优美的语言,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都值得我们去揣摩。因此,仅仅解决了语言文字关,了解了其中的大意是远远不够的。在文言文教学中,应有一个“读懂--提升——拓展”的过程。由粗知文章的内容,到了解文章的结构,到懂得语言运用的技巧,再到能复述文章的大意,最终能够感悟到作者透过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受到文章的情感熏陶和感染。随后,说出自已的心得、看法或疑问,作出自已独到的评价,提高自已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并借鉴古人的精美语言和构思技巧,用以指导自已的写作实践。

采用以上五个环节进行文言文教学,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的能力,同时还使他们受到了美的熏陶。这样以来,学生爱学、乐学。

作者:栗晓东

第二篇:初中文言文教学浅析

摘 要: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对中学生的发展有提高作用。一方面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储备,另一方面将中国悠久的历史长久地传承下去。本文从探讨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实意义入手,分析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和背后的原因,在教学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改进文言文教学现状的对策。

关键词: 初中教学 文言文教学 语文教学

1.引言

文言文教学对于中学生而言至关重要,但目前的文言文教学暴露出学生基础薄弱、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逐渐出现排斥心理的问题。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将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是从实际实施情况看来,这一目标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本文在了解文言文教学的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上,分析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中找到如何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水平方法。

戴艳霞在《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1)、赵明亮在《当前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2)、何春梅在《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3)(142-143)这三篇论文都以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入手,通过对现如今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策略。刘敬波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4)一文中提出文言文教学的五个策略:品位涵泳,融入文本;科学记忆,扩大积累;深入探究,丰富情感;大胆想象,激发创造;强化练习,培养习惯。总的来说,初中文言文教学研究的成果很多,基于理论和实践层次,对于从事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来说,试图挑战困难,解决实际困难有一定的意义。

2.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意义与价值

文言文的一贯解释决定了文言文具有现代文没有的语言和文化特征,也表明了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意义与价值,笔者将文言文教学的意义与价值分为三个方面:文化价值、教化价值和教学价值。

2.1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文化价值

文化遗产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文言文是其中不得不讨论的部分。初中生正处于塑造人格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三观”逐渐形成,因此在初中就对学生进行文言文方面的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另一个方面能将类似于文言文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下去。

文言文具有几千年的记载历史,与我国中华民族的文明是分不开的(5)(4-6)。学习文言文,重视文言文,才能使中华文明不断得到传承和发扬。

2.2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教化价值

根据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已经不再满足于应试教育,而是更加重视素质和道德方面的教育。文言文在这两个方面的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选进初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或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或歌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多经过长时间的洗刷和考验,很好地体现了民族文化传统,相对于现代文更富有经典性。

对培养现代人的语文素养来说,阅读经典文学是很重要的。通过阅读有内涵的文学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精神审美。随着学生视野的开阔、认知的深化及人生阅历的增加,扎根在学生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中,从而提供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

2.3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教学价值

文言文从单纯的教学目的来讲,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文言文这种文体,了解文言文的文言现象,如倒装句、通假字、古今异义等。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汉语有较强的历史性,与我国古代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以现代汉语为主,但我们依然不能忽视古代汉语的重要性。文言文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语言,有着丰富的内涵与积淀。文言文简洁、凝练,蕴含着深刻的思想,一个词一句话都可能有着很深层次的意思,因此初中文言文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深刻了解到平时自己使用的文字的来源,又可以使学生领会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3.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6)文言文首先是文学作品,我们应该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学习文言文,但目前,大多把文言文教学当做学习文言语法知识的一种媒介,对文学鉴赏方面并没有给予太多的重视,就教学的重难点来说显得有些本末倒置。

3.1初中文言文教师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最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这种方法造成上课时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机械接受,缺乏自主思考。除此之外,在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现代语法与文言语法脱节的现象,一些老师不会专门介绍现代语法,实际上学生一些句法成分或者词性知识都是在英语课中学到的,这就造成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尤其是文言文知识时脑海里没有语法的概念,对现代语法的不了解导致学生学习文言语法的时候感到困难重重。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只将注意力放在课本上,不注意给学生补充课外的文言文阅读,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狭窄。这些错误的教学观念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下降。此外,由于文言文课文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会对语言知识以外的部分进行扩展。造成学生学习文言文只学习了文言文的语言知识,其他方面知之甚少。

3.2初中文言文学生学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一个他们几乎没有接触的领域,在面对一篇陌生的文言文时,学生的第一反应不是感兴趣,而是排斥或者逃避。就算教师上课前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一些学生要么是直接忽略预习这一项作业,要么借助工具书随便看看,预习的效果通常不会太理想。文言文教学中预习至关重要,不仅需要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还需要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资料等。如果这些基础工作在上课前就做好,那么一方面可以更容易消化上课时老师教授的内容,另一方面如果老师需要在课文的基础上向课外拓展,更容易理解和跟上老师的节奏。能使课堂更轻松一点,学生也不会觉得学习文言是一種负担。

4.初中文言文存在问题的原因

4.1教师方面的问题

如果问一位语文教师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绝大部分教师可能会说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仅停留在教学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层面。在教师的角度看,如果将文言文教学转变为知识体系的学习,教学难度就会一定程度地降低。一篇文意优美的文言文就被量化成一个两个三个知识点,实际操作就简单多了,只需要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记就行了,但是文章的意蕴、美感包括自身的阅读体验就被忽略了。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是导致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模糊和学习兴趣趋淡的原因之一。

4.2学生方面的问题

以初中生的年龄来说无法要求他们站在历史的宏观角度理解和赏析文言文,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通常比较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一些学生把文言文学习当成应付考试提高成绩的途径。这样,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就只有机械地完成任务,并没有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除此之外,部分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只是为了应对考试,并没有深入了解文言文的历史,不了解学习文言文可以积累语言知识,可以了解更多中国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更可以接受古代优秀思想的熏陶。不知道为什么学习文言文,就没有学习兴趣和动力,学起来就会觉得乏味、无聊,甚至产生排斥心理。

5.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对策

虽然文言文教学由来已久,但初中文言文教学至今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不论是研究文言文教学的意义还是研究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我们最终都是想找到改善学生文言文学习的环境,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率,对目前教学状况进行有效反思,以摸索出更好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和策略。

5.1扩展学习重点

扩展文言文的学习重点是首先需要做的事情。在让学生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从文章中发现更多内容、中心思想方面的教学重点进行教学。此外,创新教学方法,不要只以翻译为主。比如我们可以从成语入手,现代汉语是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古今汉语既有区别又彼此联系。作为相对稳定的固定词组,成语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和文言文比起来,学生接触的成语比较多。由成语向文言文过渡更容易让学生理解。

5.2重视诵读的作用

要重视诵读的作用,文言文虽然是古人的语言,但是作为一种语言依然需要实践使用,诵读需要眼睛看,嘴巴说,耳朵听,动用三种感官体会文章。并且在诵读时加入语气、节奏的起伏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容易做到与作者心灵相通,实现文言文教学的真正价值。在这个过程中,“读”不是目的,“诵”才是重点,要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反复诵读,就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和对文章的理解。也要与思考相结合,不是用嘴读出来就好,而是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才能把老师教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

5.3扩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加深文言文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比如在学习《过零丁洋》时可以将一些当代中国军人的英勇事迹的影像资料或者新闻报道与文天祥的牺牲精神联系在一起,能让学生更容易有代入感,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感情和写作意图。对于初中生来说,文言文的历史相对久远一些,难免产生一些“代沟”,对文意或者思想感情理解比较难也是可以理解的,教师应该在文言文与现实生活中间架起一座桥梁。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讲解几千年前作者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和共感,另一方面方便学生理解。

6.结语

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已是不争的事实,要改善文言文教学现状,就要先清楚文言文教学的意义及价值。初中文言文教学作为学生文言文的启蒙,非常需要一个好的开端,如果从学生一开始接触文言文就让学生形成排斥文言文的心理,那么之后的文言文教学只会举步维艰。相反,如果从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开始就告诉他们为什么学习文言文,学习文言文到底有什么意义,提高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那么就是将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他们就会有探索欲望。这样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改善学习文言文的课堂环境。但仅仅认识到这一点是不够的,了解了文言文的现状和文言文教学的意义与价值之后,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改进文言文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率,建立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戴艳霞.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4.

[2]赵明亮.当前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D].扬州:扬州大学,2011.

[3]何春梅.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探究[J].文学教育(上),2011(04).

[4]刘敬波.《新课标》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5]王宁.文言与白话—谈中学语文的文言文教学[J].语文建设,2004(12).

[6]中华人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人学出版社,2001.

[7]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03).

[8]张树样.浅谈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0(20):75-76.

作者:霍妍硒

第三篇: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漫谈

摘要:在初中语文中,文言文一直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文言文来说,相对于白话文语言拗口、学习内容较为枯燥乏味。但是文言文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和审美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文言文历史悠久,许多字词与白话文有不同的理解与解释,再加上初中语文教学比较死板,学生在课堂中很难做到深入体验古人在文言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使文言文教学成为初中教学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 教学; 学习

前言:

文言文作为语文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高质量的要求,在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下,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结合新时代多媒体等把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文言文枯燥无味,对于许多初中学生来说陌生害怕,从心理上拒绝文言文。为了缓解这种情绪,教师要改变以往直接简单的单独讲解背诵的文言文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方式探索文言文中包涵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相对来说,初中文言文挑选的内容具有代表性而且难度适中,教师应该足够重视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中的难点,仔细从文言文中寻找初中学生的兴趣的切入点,同时从文言文的内容中找出其蕴含的语言魅力和艺术魅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做人的艺术,在古人的时代与现代人的时代中穿梭自如,运用和学习古人的智慧与勇敢,使初中学生爱上文言文,从而创造高质量的语文教学。这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诵读品味,深入理解

在初中生语文文言文的教学实践中,入选的文言文都是难度较为适中且对学生有深刻意义影响的文章,这些文章无论在节奏韵律还是用词方面,都是精华,如果能背下来,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百利而无一害,背诵和理解的前提是诵读,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仔细诵读文章,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读熟文章了,才能深入的理解。诵读是一切的前提,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本篇文章的理解,也有利于在阅读与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长此以往,使学生养成了主动学习以及主动思考的能力。因此,作为教师,要留给初中学生足够多诵读时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在诵读的过程中,才能感受文章中作者要传递的思想以及表达的内容,才能仔细品味文言文的语言魅力,感受中华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和带领学生认真诵读文言文。同时在课下给学生分配合理的时间去诵读,例如在一天的早晨安排时间,在课上安排时间以及自习中安排时间,让学生充分体会诵读带来的乐趣。同时诵读的形式也可以变幻多样,可以安排分成小组诵读,也可以两人互相诵读,单独心里默念或者全班集体诵读,使初中学生在诵读中形成对文言文的学习意识。

二、激发兴趣,增加趣味

没有兴趣就没有高效率的学习,文言文作为初中学生学习的难点,让学生对文言文充满兴趣是提高他们学习效率的前提,也是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作为初中教师,要从初中学生的特点出发,找出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有计划有目的引导学生学习,加强他们对文言文的探究以及学习能力。对于文言文来说,激发兴趣的关键就是让学生了解文言文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和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学习《出师表》这篇文言文中,如果只是单独的学习本文,有些句子学生的理解就不会太深刻。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学习本文,而且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战役以及发生在许多著名谋士他们身上的故事就要深入了解,这样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轻松插入历史故事,让学生不仅学习了文言知识,而且也深入了解了许多历史知识,在语文课堂中就不会枯燥乏味和瞌睡无聊,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三、改变模式,新型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学校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教师来说,最为普遍的就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简单方便,在课堂中能够播放音乐、视频以及图片,这对于丰富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教师来说,就要熟悉多媒体,在多媒体中,教师可以展现想要展示的画面。例如:在《岳阳楼记》中,教师可以展现岳阳楼的风光,也可以播放一些关于岳阳楼历史的纪录片,使初中学生对岳阳楼的前世今生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加深学生的画面感。

其次,改变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讲一整节课的方式,转变主体,把学生放在首位,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只起引导的作用。新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合作与探究,因此,在初中文言文学习中教师要学会“放手”,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使整个课堂活跃轻松,从而制造浓厚欢乐的学习氛围。

四、创设情境,结合实践

文言文的学习本身比较枯燥,这就需要教师能创设情境。因为对于文言文来说,只有理解了作者描绘的情境,才能在语言中想象作者所描绘的图景,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体会语言的空白。例如在《桃花源记》中,作者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的景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诵读的时候闭上双眼去想象一个美好的田园风光以及安乐祥和的生活图景。这样一种情境对于学生理解桃花源记的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文章的最后一句写道“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这句话中颇有深意,可以引导学生去感受作者所留下的空白。同时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也可以结合实践,把古文运用到现代生活中,学习古人的智慧,领略在各个时代不同的文化特色,拓宽学生的视野,真正提高文言文的教学。

结语:

文言文的教学是一门艺术,高质量的语文文言文教学是需要教师与学生互动,在积极传授文言文知识的同时,要让初中学生真正体会中华文化的精髓。引导学生去发现文言文中所蕴含的真、善、美,让学生真正从心底接受文言文,才能使初中文言文的教学充满活力。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优化课堂教学,为文言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打下深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玉芳:《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学周刊,2011,02:182。

[2]赵春花:《探究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06:96。

[3]张爱玉:《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5:111。

[4]刘照泉:《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浅论》,语文天地(理论综合),2013,10:31-32。

作者:邹伟

上一篇:中国式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机械工程系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