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领军人物事迹

2023-01-10

第一篇:科技创新领军人物事迹

科技领军人物申报材料

xx,男,汉族,19出生,中共党员,硕士学历,工学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19年毕业于xxx大学自动化及计算机系,之后攻读硕士学位,19年在xxxx大学从事科研工作,2004年8月-至今攻读中国国际工商学院mba课程。20x年和20xx年分别获得xx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任期五年、xx市农村专业技术职务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现任

abc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科学技术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科技创业,服务市场”一直是某某同志的口头禅。作为abc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作为一位视科技兴国为己任的创业者,这也是某某同志近二十年生涯的缩影。好范文版权所有

就职期间某某将所学专业知识倾囊而授,带领全体员工致力于科研开发,脚踏实地,数载如一日,abc事业的蒸蒸日上离不开其卓越的智慧和辛劳的汗水。

今天的abc公司是一家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于一体的跨国性企业,注册资金xx00万元。座落于上海xx工业园区,总建筑面积达xx000平方米,公司现有员工人数450人,本科以上学历者占公司人数的40。公司现拥有xx米高的群控实验塔和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全自动喷涂流水线及材料加工设备。主要产品有xx等,年生产规模可达3000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abc的发展也经历了一波三折,而每一次质的飞跃,都倾注了某某同志全部的心血。

90年代初,某某研究了交流调压控制柜,较交流双述性能有明确改善,用于改造和厂配套,上了公司发展的第一台阶。

90年代末研制了嵌入式多微机现场总线控制系统,配套本公司的产品,大大提高了的性能和技术水平,深受用户的欢迎,公司的影响不断扩大,上了公司发展的第二台阶。

2001年研制了xxx。这是国内独家xx发明专利技术,唯一完全符合安全设计规范的xx,是世界上最省电的xx,运行效率达92,可具有停电应急自动功能,xxx一出,在2002年博览会上产生了轰动效应,引起各方面媒体的关注,其后产品完善定位并大量投放中国大陆及海外市场,倍受用户青睐,并在当年获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2003年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2006年3月abc已成为上海市名牌产品,在专家层层的严格评审环节下,abc以总分81分名列前茅,专业品质,权威认证,这是对abc和某某同志辛勤付出的一个最好的回报。产量年年翻番,使公司发展上了第三台阶。同年与上海xx集团结成商务战略联盟,拿到了今年中国地区最有价值的商务合约。好范文版权所有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abc于3月底推出了全新的806c与906c自动,它以独具匠心的“有限的空间、无限的创意”与“节能、绿色环保”相融合的设计理念与设计风尚,在产品的技术、外观、安全、性能、平稳、静音等方面均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超凡卓越,章显尊荣的abc为用户的建筑提升品味,是用户追求生活品质的最佳选择。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某某同志深深地认识到:只有加快产品的研发,和“专业、品质、服务”的理念,才能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才能打造一支行业的精英队伍、缔造业界神奇。而每一位abc人也坚信在某某同志优秀的人性化绩效管理下,abc将跨步一个又一个明天…..

《科技领军人物申报材料》

第二篇:典型人物报道的创新

2005-12-28 14:04:54 来源:/ 『字体: 大 中 小』

典型报道是党报新闻宣传的拳头产品,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人物让读者难以忘怀,成为人生学习的榜样。但时下,典型人物报道与受众的需求尚有距离,不少新闻单位费心费力写出的典型报道,却引不起读者的共鸣,甚至引起读者的逆反心理。是新闻媒体多了,受众眼光高了,挑剔了吗?不是,关键是我们的新闻报道有千人一面的倾向,“高大全”让读者敬而远之。

人物报道急需创新。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所写所读谈一点体会。

放下写典型的心理负担,抛开典型头上的光环,轻松上阵,“我要写人,写一个普通人,一个生活中有情有义的人”

创新认识之一,典型定位:典型是人,是普通人

大千世界,再伟大的人物再高尚的典型也来自群众,是人间普通一员,也有正常的情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所以在写作中,一定要力戒“高大全”,有的记者在写作前甚至采访前就先给人物戴上一顶闪光的桂冠,这就难免把人物写成“是神不是人”的典型,不可亲不可信。

把典型当作普通人写,就有了亲和力,自然就有了感召力和影响力,典型也就有了生命力。《北京有个李素丽》中的售票员李素丽、《车到柳园》中的2256地震队测量分队长李忠红在记者笔下,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英雄气概,但却被读者深深地记在了脑海。

创新认识之二,变英雄唱独角戏为英雄与群众互动

典型必须具备现实性和社会性,因此典型就不是孤立的,认识创新,还要树立英雄为群众、群众为英雄的观点,克服所有的好都往典型一个人身上加的观点,让典型身边人和事露脸出场,与典型产生互动效应,因为植根于群众中的典型才更有生命力和活力。

《北京有个李素丽》一文的高人之处就在于记者写出了李素丽是大家的李素丽,她就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的亲人。让我们看看下面的文字:

车厢里。人头攒动。

一位戴墨镜的乘客摸着朝售票台挤去。

她从挎包里掏出一个纸包,放在售票台上。

“同志,你„„”李素丽莫明其妙。

“姑娘,我就爱听你说话。这几天,我觉得你的嗓子有点哑,这点胖大海是我专门给你买的,泡着喝吧。”

车到站,乘客被扶着下车了。原来他是盲人。

盲人乘客心疼她,给她买药,还有大嫂给李素丽送荔枝保养身体,李素丽就是大家的。

现实中,刊发的典型常会出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情况,这与典型的群众基础不牢或与记者认识不到位,采写角度有着很大关系。还有的人为了突出典型,总是拿周围的人作陪衬,甚至贬低别人,这样就把典型孤立起来了。

抠细节,写情感,让点滴小事折射出典型人物身上的时代光芒

写作创新:走进典型心里,写到读者心上

在矛盾冲突中写情感。写人物,除了写他做什么、怎么做的,更要写他为什么这么做,这就必然涉及到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也只有这样典型才有血有肉,活灵活现,让读者与文中主人翁同悲同喜同乐。

怎样才能写好人物的内心情感呢?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写他的情感就会感人,有典型性。细节贵在细,贵在典型,贵在以静写动。作为读者,记住了一个细节,也说记住了典型这个人,在实践中自觉地学习他,新闻单位宣传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典型人物的语言贵在实,啥人说啥话。每一个典型都有不同的身份、职业、年龄,写他们,就要根据实际,取自生活。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刘衡写人物自成一家,在她的笔下,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这“个性”与文中的人物语言密切相关。“鸭”姑娘陈惠容:“我像鸭子一样,爱上了湖中水,石头打来也不飞!”;植物学家钟义:“森林里没有笔直的路,那就弯弯曲曲地走吧。不怕慢,只怕站,条条道路通罗马。”因公致残的知识分子张贻仙:“我好比是受了损的一块铁,与其放着锈,不如使用耗。”

第三篇:小人物大英雄人物事迹

敬业奉献

1、王建国, 49岁的一名共产党员。28年来,他默默坚守在工厂电气修理的岗位上,工作时埋头苦干,技术上无私传授,生活中热心帮助他人。自1992年身患糖尿病以来,每日都靠注射胰岛素维持着生命。作为厂里技术骨干,作为一名曾经的老班长,他不顾疾病缠身,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他无数次晕倒在车间工作台旁,又无数次顽强地站立起来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

2、杨中伟,四联公司标准件厂一名年仅32岁的普通电工。工作中善于观察思考,技术上刻苦钻研求精,面对技术难题勇于创新和改进,先后完成了多项技术改造,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他用3个月时间对锚杆车间高强度作业进行实验、改制、调试,制作成功钢筋送料机,较大幅度降低了车间生产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2009年成功改制了螺栓车间的钢筋自动输送装置,节省了工时,提升了经济效益。2010年被评为矿劳模,连续两年被授予“四矿技术大拿”。

3、郝国强,2004年入党的一名42岁一线班长,自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长年用心积累知识和经验,善于吸取他人长处,以白国周安全管理法为标尺,狠抓顶板管理,积极创新实践。善于用心工作的他,通过实践研究,创新发明了新的卡缆搭接法,并在全矿进行了推广使用,2009年被我矿命名为“郝国强卡缆搭接法”。这项创新发明,不仅节省了材料费,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给我矿工程质量的提高和安全生产的保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4、张新建,具有中技文化、今年34岁的他,2001年初成为掘进一队一名农民掘进工。由于工作踏实,能够吃苦耐劳且业务技术过硬,2005年他被破格转为全民合同工,2006年被特聘为全国群监员,今年又被集团授予“优秀群监员标兵”。在实际工作中,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着班组、区队、煤矿的安全生产,被工友们称为抓安全铁手腕、查隐患铁脸面、查违章铁心肠的“三铁”群监员。 今年以来,他在群监安全员的工作岗位上共查处各类隐患67条,大大降低了区队各类事故的发生。

5、强学友,恪守岗位,忘我执着。

下半年即将退休的他,从未放松工作,认真负责,坚持在最后一班岗。

孝老爱亲

1、 王保丽,绿化队一名36岁的女职工。自98年结婚后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她总是把二老视作自己的父母来孝敬。公公工伤后落下癫痫后遗症并于1994年偏瘫。但王保丽从未嫌弃老人,还经常抽时间照顾老人,为其洗衣服,和他唠家常。用自己特有的灿烂微笑和讲道理的耐心博得一向脾气任性公公的笑容,平凡真挚的话语成为家庭和睦、情感加深的催化剂。尽管家庭生活负担重,但王保丽健康靓丽的生活态度,成为我们平凡生活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2、 赵平改,孝老爱亲,奉献青春。从20岁起,就用微薄的收入和瘦弱的身躯承担起家庭的重任。

助人为乐

1、轩新民,53岁的一名共产党员,现任劳动力市场工会主席。和自己母亲“常大娘”一样乐善好施,他拥有一颗大爱之心,常年帮助困难职工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几年来,在他的积极协调和争取下,我矿救济救助困难职工366人次,总计18万多元,其中生活困难的183人次,看病困难的122人次,上学困难的61人次,让矿党政工的关怀和企业大家庭的温暖送到了每个困难职工家中。同时他还影响着自己的妻子加入到义工照顾孤寡老人队伍之中,使许多困难家庭看到了希望,使身处困境的人唤起了战胜困难的信心。

2、张桂花,现年52岁的退休女职工,几年来用爱心照顾着一位残疾、智障孤儿韩秀光,让这个残疾孤儿感受到了温暖和厚爱。43岁的韩秀光自幼身残脑障,10年前父母相继离世,行动不便,言语不通的他又被同胞弟弟狠狠抛弃。2003年,心地善良、忠厚博爱的张桂花得知这一情况后,就自愿担负起了这名残疾孤儿衣食住行的重任,并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悉心照顾,坚持为他送茶送饭,拆洗被褥,打扫房间,用一颗善良和真诚的心托起了这位孤儿的希望和未来。

3、孙刚,热血男儿,13年间共献血32次,献血总量共计16800毫升。

第四篇:先进人物事迹

奉献奏响生命之歌真诚温暖和谐社会

个人简介:

郑斌斌,女,中共党员,1989年5月5日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现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国贸系200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世界贸易组织方向)本科班的学生。

先进事迹:

一、她是一名信念坚定、政治过硬的的优秀党员

思想进步,她是一名忠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信念坚定政治过硬的中共党员。2008年5月,还是高中生的郑斌斌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在平日的里,她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并且将这些理论与平日的实践结合,在思想和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在大学生中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入学军训中表现突出,并获得“军训标兵”称号,她积极上进,主动承担起班长的重任,带领班级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帮助组织先后培养了60名入党积极分子,30名学生党员。 2010年9月,学院推荐他参加了辽宁省第四期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与全省七十二所高校主席一同接受知识的洗礼与能力的考验,这让她政治信仰更加坚定,思想更加成熟,并在实际行动上主动进行科学发展观的宣传,自觉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她是一名无私奉献、播撒阳光的青年志愿者

她充满爱心,是尊老爱幼的大学生道德典范。入学三年来无论春夏秋冬,无论严寒酷暑,她每月都会带领协会的志愿者去旅顺敬老院做志愿服务。每学年伊始,她会组织以“爱老敬老”为主题的关怀演出,演出节目都由她精心安排,,为旅顺福利院的老人们送去了无穷的欢乐,这一活动已经成为敬老院的经典活动。可以说文艺演出拉开了每学期的志愿服务的序幕,每月末她都会到敬老院去,给那里的老人送去生活用品,陪老人聊天,带老奶奶散布,将爱的曙光撒向敬老院的每个角落。

她还积极参加义务献血活动,每年参加大连市献血者国际徒步大会。作为当代大学生志愿者,她时刻心系祖国,心系人民,关心国家大事,在5月12日的汶川地震抗灾活动中,她积极参加省市各级救援工作,组织捐款万余元;每到每年3月15日,她都组织节目,带领同学们参加旅顺消费者晚会,得到旅顺环保局领导一致好评。

她热爱生活,是一名播洒阳光的心灵使者。作为大学生心理协会理事长,她协助学院心理教育发展中心的老师们开展了团体心理训练工作坊,担当小导期间带领新生进行团体培训活动,她通过理论加实践的方式,成为了学院学生心理团训师,成功开展多场团训活动,为心理健康的普及和宣传,为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她是一名注重创新、敢于担当的学生干部

入校以来,她就选择进入学院学生会,为同学服务,为老师分忧,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工作中,她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在200

9、2010级新生报到期间,她担任新生辅导员一职。新生军训期间,她更是忙前忙后,对新生进行督导,解决新生入学问题,直到很晚才能回寝室休息,最后她带领的班级获得了军训“优秀班集体”称号。在担任体育部部长时,每天早上6:30出早操,风雨无阻。课余时间带领干事打扫学院体育场卫生,秋天她细心地扫起落在足球场地的落叶,冬天不顾刺骨的寒风进行扫雪,她从不叫苦叫累,总是抢在前面干。临近运动会她都安排详细的训练计划,带领运动员刻苦训练,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她自己还曾代表学院参加辽宁省大学生运动会,并获得省优秀运动员称号;参加大连市大学生运动会取得了两块金牌的佳绩,代表学院参加大连市女篮比赛,作为队长的她带领队员们奋勇拼搏,最终获得大连市女篮冠军。

在学院学生会主席、系学生会主席等岗位上,她本着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认真负责学生会的日常工作事务,最大限度的挖掘每个人的工作潜力。积极组织了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团体训练等创新活动,得到了领导、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作为班长,她充分发挥在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打造优秀班级团队。班级连续三年被评为“学院优秀团支部”、“辽宁省优秀班级”。

四、她是一名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优秀青年

她出生在辽宁省鞍山市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早在她6岁时离异,她一直跟着奶奶相依为命,过着拮据的生活。颠簸的命运、人间的离合使她过早立事,学会了独立,养成了生活俭朴、乐于助人的品德。从小到大,斌斌都会利用放假的时间来打工赚钱,帮家里分担生活的困难,日子虽然过得艰苦,但是她还会尽自己全部的力量去帮助身边的人,帮助社区义务服务,社区里的扫雪任务她全部承担下来,利用课余时间照顾孤寡老人,从不求回报。因此在2008年她被社区推选,成为辽宁省十大感动人物候选人提名。她带着一颗感恩的心走进了大学校园。学院的“绿色通道”、“助学贷款”、“奖学金”等,大大地减轻了她学习、生活的压力,身边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都给予她莫大的帮助,自立、自强、勇于奋进的精神深深扎根于她的骨子里,画出了她人生的又一条起跑线。在生活方面,郑斌斌同学也起到了带头表率作用,所在寝室连续两年被评为学生党员优秀寝室。她历来反对铺张浪费,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成为一名有思想、有道德、有抱负、有责任的青年。

她勤俭刻苦、善于剖析自我并积极进取,在困难面前不畏缩不逃跑。以组织策划能力见长,热爱文学亦不乏理性思维,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在保证优异成绩的同时努力做好各方面工作,积极参加学院和社会的各种文化、科技、实践、公益活动;深受学院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在她身上体现了当代大学生不怕吃苦、奋勇拼搏、知难而进的精神和学院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高贵品格。这朵微笑着的铿锵玫瑰在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的美丽校园静静绽放,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

阳光总在风雨后,苦尽才能甘甜来。大学就是人生的一个课堂,在这个课堂上我们都要慢慢的长大成人。在未来的生活中,郑斌斌将以百倍的信心和万分的努力去迎接更大的挑战,用辛勤的汗水和默默的耕耘谱写美好的明天。即使遇到更大的困难,她也不会停止奋进的脚步,还是要继续前行,她将用青春的活力,用不屈的精神奏出辉煌的青春乐章!

第五篇:英雄人物事迹:

张兰生(1909-1940.7)

张兰生,又名包巨魁,满族。呼兰县城人。在呼兰模范小学读书时,正值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呼兰各界群众纷纷上街游行,声讨英、日帝国主义的罪行。张兰生和同学张克明、滕永庆及县中学学生王文魁、常武明等联合发起成立呼兰县学生联合会。发表声明,号召呼兰人民“猛醒”!"速起"!"为学生之后盾"。张还组织学生上街讲演、到各商号去募捐、宣传抵制日本货。7月,组织各校学生在西岗公园举行义演,将演出所得,全部支援上海工人、学生斗争。高小毕业后,升入呼兰中学,1928年中学毕业,同年考入哈尔滨电业局电车厂,当"车掌"(售票员)和司机。

1932年2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哈尔滨,张积极参加电车厂工人的罢工斗争。还常常以消极怠工,少收或不收车票办法对抗日本人,因此受到“重点”监视。中共哈尔滨市委加意培养教育,使他迅速提高思想觉悟。1932年哈尔滨电业局成立了秘密党支部,张首批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支部委员。1933年4月2日,哈尔滨电车工人举行大罢工,他是罢工的组织者之一。1934年2月,哈尔滨电业局党支部遭到破坏,受中共哈尔滨市委派遣,赴珠河抗日游击根据地工作。1935年2月,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书记,领导珠河、五常、方正、延寿等地的党团工作。在1934年冬和1935年春日伪当局发动的"大讨伐"中,他率领珠河地区的广大军民,粉碎了日伪的围剿。1935年10月,组建珠河县人民政府,壮大了游击队,在道北、道外、亚布力、双东、苇河成立了区委,在延寿、方正成立了延方特支,党员达到300余人。1935年夏,日伪当局加紧"讨伐"珠河游击根据地,根据地和反日群众组织遭受严重破坏。张兰生于9月10日主持召开了珠河中心县委执行委员会议,决定把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主力,由珠河地区向松花江下游的汤原、依兰、勃利地区转移,开辟游击新区。张与珠河中心县委成员则去老区开展恢复根据地的斗争。

珠河游击根据地被敌人蚕食破坏后,1936年5月,珠河中心县委决定离开珠河,向下江一带转移。9月,张与珠河中心县委成员抵达汤原,与三军主力会合。9月18日,出席了中共珠河、汤原中心县委及抗联

三、六军党委联席会议,会上成立了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张当选为常委、宣传部长。1937年6月28日,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召开执委扩大会议,张当选为北满临时省委书记。1938年东北抗日斗争进入艰苦时期。张和省委其他领导人,共同指挥抗日联军第

三、

六、

九、十一军主力部队,向海伦地区远征,胜利地粉碎了日伪妄图将抗联“围歼”在三江的阴谋,开辟了黑嫩平原新游击区。1939年4月12日,北满临时省委召开第二次执委会,将临时省委改为北满省委,张当选为省委常委,兼任抗联第三军政治部主任。为贯彻执行省委执委会议精神,与三军军长许亨植召开了三军军部会议,总结三军党政工作,整顿党的组织,加强党在军队中的领导作用。会后,率领三军二师在依兰、通河、汤原一带开展游击活动。

1940年7月,张在德都县朝阳山与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共同商讨开展讷嫩地方党的工作问题。7月19日,日伪骑兵"讨伐"队突然包围了第三路军总指挥部,在突围战斗中,张兰生壮烈牺牲。时年31岁。

“八女投江”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

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

八女投江”体现了中华儿女为民族解放事业敢于与日军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东北抗联第2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得知“八女投江”后,当即题写了“乌斯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解放后,中国共产党以“八女投江”为题材拍摄了一部电影《中华儿女》,女英雄们的高尚气节强烈地感染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民。1986年9月7日,为纪念八名女烈士,建立了一座巨型“八女投江纪念碑”。全国政协副主席康克清为其亲笔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中国网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供稿)

英雄人物诗歌:

朱德:

太行春感

一九三九年春

远望春光镇日阴, 太行高耸气森森。 忠肝不洒中原泪, 壮志坚持北伐心。

百战新师惊贼胆, 三年苦斗献吾身。 从来燕赵多豪杰, 驱逐倭儿共一樽。

出太行

一九四Ο年五月

群峰壁立太行头, 天险黄河一望收; 两岸烽烟红似火, 此行当可慰同仇。

寄语蜀中父老

一九三九年

伫马太行侧, 十月雪飞白。 战士仍衣单, 夜夜杀倭贼。

诗一首

渴饮美龄血,饥餐介石头。归来报命日,恢复我神州。

就义诗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李兆麟

露营之歌

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

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起来哟,果敢冲锋!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二

浓荫蔽天,野雾弥漫,湿云低暗,足溃汗滴气喘难。烟火冲空起,蚊吮血透衫。

兄弟们,镜泊瀑泉唤起午梦酣。携手吧!共赴国难,振长缨,缚强奴,山河变,万里息烽烟。三

荒田遍野,白露横天,野火熊熊,敌垒频惊马不前。草枯金风疾,霜沾火不燃,

战士们,热忱踏破兴安万重山。奋斗呀!重任在肩,突封锁,破重围,曙光至,黑暗一扫完。四

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风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伟志兮!何能消减,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 第三路军成立纪念歌

绚烂神州地,白山黑水间。八载余,强敌嚣张,铁蹄肆踏践。中华民族遭蹂躏, 惨痛何堪言!骨露原野,血染白山巅。义忿填胸,揭竿齐向前。誓驱倭寇,

团结赴国难。民族自救抗日军,铁血壮志坚,杀敌救国复河山。

驰骋吉、黑边,横扫哈东南。军威远,松江动荡,兴安亦震撼。冰天雪地朔风吼。 夜雨复霜天。救亡壮志,永矢兮弗谖!鼓角乍鸣,将士各争先。杀声四起,

敌寇心胆寒。六载于兹未稍懈。孤军喋血战,伟哉豪气长虹贯!

举国鼎沸兮,全民总抗战。烈焰炽,战争烽火延烧遍中原。东北抗联齐奋斗,

统一指挥建,三路军成立军民齐腾欢。厉兵秣马,慷慨赴火线。果敢冲锋,

寇氛一扫光。民族革命成功日,红旗光灿烂,高歌欢唱奏凯旋。

杨靖宇(二首)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歌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乒乓的冲锋杀敌缴械声,

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正确的革命信条应遵守,官长士兵待遇都是平等。

铁般的军纪风纪要服从,锻炼成无敌的革命铁军。亲爱的同志们团结起,

从敌人精锐的枪刀下,夺回来失去的我国土,解放亡国奴的牛马生活!

英勇的同志们前进呀!赶走日寇推翻“满洲国”。这一次的民族革命战争,

要完成弱小民族的解放运动。高悬在我们的天空中,普照着胜利军旗的红光。

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科技创新领军人物事迹】相关文章:

双百人物事迹05-05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05-08

英雄人物的事迹05-09

感动年度人物事迹05-16

最美人物事迹材料04-17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04-17

十大人物感人事迹04-18

英烈人物及事迹04-20

校园感动人物事迹04-23

标杆人物事迹范文05-23

上一篇:科级干部任职资格考试下一篇: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