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人口数据

2022-07-05

如何你是一名人民教师,那么你必然会经常书写计划,这对于做好本职工作,提高教学效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你真的熟悉计划的书写要领吗?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计划生育人口数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计划生育人口数据

《2002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主要统计数据》

(2003年第1号)

现将2002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主要统计数据公布如下:

2002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主要统计数据

---―――――――指标数值时点或时期数据来源 ―――――――--- 人口增长指标

年末总人口(万人)1284532002年国家统计局出生人数(万人)16472002年国家统计局出生率(‰)12.862002年国家统计局死亡人数(万人)8212001年国家统计局死亡率(‰)6.412002年国家统计局

生育节育指标

计划生育率(%)80左右2002年国家计生委

出生性别比116.9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农业人口

一孩103.1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二孩158.5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多孩166.2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非农业人口

一孩108.9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二孩171.6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多孩183.3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育龄妇女人数(亿)3.572002年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已婚育龄妇女人数(亿)3.102002年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86.92001年2002年全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调查

本施行计划生育手术例数(万例)1549.84822002计划生育统计报表男性绝育(万例)37.522002计划生育统计报表女性绝育(万例)221.52002计划生育统计报表放置宫内节育器(万例)925.52002计划生育统计报表取出宫内节育器(万例)200.72002计划生育统计报表皮下埋植(万例)30.92002计划生育统计报表人工流产(万例)133.72002计划生育统计报表

总和生育率1.82002年国家计生委

人均计划生育财政投入(元)6.502001年国家计生委 -----------------注:“”指上年10月1日到本年9月30日。2003年6月2日

(国家人口计生委计财司)

第二篇: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

中国发布人口普查数据 全国总人口13.39人亿

2011年04月28日12:33中国新闻网我要评论(13)

字号:T|T

中新社北京4月28日电 (记者 周锐)中国国家统计局28日发布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间1.07%的年平均增长率下降0.5个百分点。

此次普查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从家庭户规模看,31个省(区、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的3.44人减少0.34人。

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从年龄构成看,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

从民族构成看,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上升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十年年均增长0.67%,高于汉族0.11个百分点。

从受教育情况看,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8%,比2000年下降2.64个百分点。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000年的3611人上升为8930人。

从城乡构成看,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同2000年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人口占31个省(区、市)常住人口的37.98%,中部地区占26.76%,西部地区占27.04%,东北地区占8.22%。常住人口排名前5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

从人口流动看,此次人口普查,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加81.03%。 统计局局长马建堂透露,事后质量抽查显示,此次普查的漏登率为0.12%。

第三篇: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的思考

在各级党政的高度重视下,人口普查已经进入数据处理阶段。当前,基层数据质量评估的科学性,是决定人口普查数据质量高低的关键。为此,应结合实际着力以下几项工作。

眼下,基层开展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必须有科学的工作思路。

一是制订方案。明确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的组织机构、领导责任、工作重点、部门协调、宣传引导、后勤保障等内容;明确地方人口普查开展数据质量评估的时间、对象、范围、责任、目标以及成果保密与报告的方式。

二是建立机构。为确保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工作顺利进行,需要以地方政府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名义建立组织机构,并将调研、协调、宣传等主要任务科学分解,应当由政府有关领导任组长,统计局主要领导为办公室主任并开展日常工作,成员由宣传、统计、发改、公安、计生、教育等单位负责人组成。

三是公开透明。要在加强地方主流新闻媒体协调的基础上,及时把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方案、机构、任务、监督以及评估方式,在地方网络、报刊、电视上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四是明确责任。当前,要在明确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思路和方式的基础上,切实明确参与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的部门人员和责任,要求公安、计生、教育等部门分别提供有关调研数和部门资料,并指导基层完成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任务,使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工作,公开透明、部门参与、党政重视、程序规范、社会认可,成为推动统计“四大工程”建设与改革发展的重要环节。明确数据评估方式

基层开展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需要有符合实际的科学思路及方式并强化落实。一是自评完善。应当以乡镇为基层单位,在开展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自己评估,科学界定本乡镇人口普查登记的成果与误差,并推算出乡镇总户数、总人口以及人口流动、老龄化、性别比等主要指标区间。二是联评核实。应当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协调宣传、公安、计生、教育等部门,适时召开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联席会,对基层和本级人口普查登记得到的主要指标进行核实、界定并备案。三是验收公开。要在切实开展了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自己评估、联评核实备案的基础上,以规范的方式书面请示,上级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办公室验收核实,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增强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工作的公众性。四是由下而上。为使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务实,应当推行由下而上的数据质量评估运行机制,以县、乡两级为基础,省、地两级为重点,国家最终审定的方式开展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工作。县、乡两级评估工作应在公报发布前4个月内完成,省、地两级评估工作应在公报发布前3个月内完成,这样有利于改变普查数据质量评估中人为误差、上下有怨言、公众质疑的现象,切实提高地方人口普查数据的公众性、客观性和真实性。明确数据评估参数 多年来,基层对各项普查数据质量的评估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存在一些争议和问题,为提高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的科学性与现实性,基层必须确定人口数据质量评估的参数。

一要有调研数。基层统计要把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扶贫脱贫帮困、统计基础建设与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有机结合,有计划地对1/3的县区、1/6的乡镇、1/20的普查区、1/30的普查小区的人口普查登记情况进行调研,以此推算乡镇和县(区、市)户数和人口登记结果与误差,为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二要有历史数。应当从地方统计年鉴中,整理得出区域性总人口、总户数、老龄化、性别比等人口的变化参数,为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提供参考。

三要有部门数。要在地方政府的统筹安排与协调下,由公安、人口计生、教育、卫生等部门提供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入学儿童、出生与死亡等人口信息作为评估参数之一。

四要有抽查数。各地在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查中,得到了一些户记录、人记录信息,在进行区域性人口普查数据质量最终评估的过程中,要把事后质量抽查资料作为地方数据质量评估依据使用。

五要有快速汇总与光电录入数。科学技术是提高人口普查数据质量的保障,地方户数、人口等主要指标,快速汇总与光电录入已经基本成形,在开展地方数据质量评估中,要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同时,科学运用于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工作。当前,要切实从“调研数、历史数、部门数、抽查数、快速汇总与光电录入数”等方面,建立地方科学的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机制,以加权或单间平均方法,推算出区域性总户数、人口总以及人口迁徙等有关系数,作为地方评估人口普查数据质量的科学参数,切实提高基层在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中的科学性。明确数据评估重点

在实现统计“三个提高”的过程中,基层开展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应当把握以下五个重点:

一是人口总量。要通过自下而上的逐级自评、联评、请示验收完善后,以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小组办公室名义,科学界定地方人口普查总户数、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等主要指标区间及有关系数,为发布地方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作技术和舆论导向的准备。

二是人口结构。当前,要在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中,切实通过“调研数、历史数、部门数、抽查数、快速汇总与光电录入数”的综合分析运用,科学界定地方人口普查数据中的男性人口、女性人口、文盲人口、劳动力人口以及老龄人口区间与系数。

三是人口分布。为加快地方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农业发展速度,基层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与资料开发利用,应当在创新思路和观念的基础上,科学界定地方人口迁徙方位、主要集居地、农民工住房等变化趋势,为地方村庄城镇化建设、发展现代工业、现代农业提供决策依据。

四是人口素质。基层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与资料开发工作,要为地方党政提供本地区:初中文化程度、中技高中文化程度、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数及比重,为加快转变地方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改革与科学发展提供人才资源保障。

五是人口流动。要着力研究本地区人口跨乡镇和县(区、市)行政区域流动的数量、成本、就业、创收、交通、住房等情况,分析研究他们在推动地方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建设中的作用与发展潜力。公开数据评估结论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统计“四大工程”中,基层统计要在切实转变观念的基础上,把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的过程作为宣传统计,争取地方党政更加重视和支持的重要渠道。

第一,要把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结论及时报告地方政府。以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把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方式、参数、程序以及主要指标区间,由人口普查办公室主任签名作出科学的界定,以规范的机密文件及时书面报告地方政府有关领导,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及时作出审核批示,为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的客观性、公正性提供保障。

第二,要把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结论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目的在于使地方人口普查得到的主要信息更加真实、科学,能成为重大决策的依据并经受历史的检验。因此,必须把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的方案、原则、流程、方式、重点、结论以及面临的困难、问题和工作建议,以规范的机密文件及时报告上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并对本地区人口普查主要指标,由人口普查办公室主任签名作出科学的界定后书面上报。

第三,把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结论适时向社会公开。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办公室,要以地方政府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小组的名义,向社会公众发布本地区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方案、机构、时间、任务、目标、责任、流程以及数据质量评估的方式和重点接受社会监督;要将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结论,报经上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和地方政府审核完善后,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选择性地适时由地方政府网站、报刊、电视向公众发布信息接受社会监督。为确保数据质量评估有效开展,要将地方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结论,作为地方评选人口普查先进集体或个人的依据之一,从而推动地方人口普查资料开发、统计改革创新、基层基础建设,以及统计“三个提高”与“四大工程”建设的深入有效开展,进一步发挥地方统计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篇:甘肃建立全员人口数据库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甘肃建立全员人口数据库

作者:

来源:《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3年第12期

国家卫计委官方12月5日刊登《甘肃省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步入加速发展快车道》,对甘肃省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进行了介绍。该文称,甘肃省已建立起了全员人口数据库。实现基础信息全覆盖。在育龄妇女数据库的基础上拓展建立了甘肃省全员人口数据库。从数据源头狠抓信息质量,认真开展人口信息采集,开发了全员人口数据库及相关应用系统,已将2675.84万户籍人口全部录入全员人口数据库,实现了全员覆盖。实现人口基础信息共享。各级人口计生部门积极利用信息化成果,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人口计生部门为相关部门提供例如农村计生“两户”名单、低保对象、适龄儿童入学、新农合对象、应征入伍适龄青年名单等信息,同时从相关部门获取流动人口、新婚登记、新生入学、住院分娩等个案信息,实现了人口基础信息的互通共享,促进了各部门间的合作。

第五篇: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数据显示: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亿。

国家统计局今年2月28日发布的《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初步预计,年末全国总人口134100万人。”(即13.41亿人)可以看出,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与统计公报的数据基本吻合。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张为民在发布会上说:“这个涉及人口普查数据质量的问题,我可以向大家说一句。这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质量是比较高的,或者说这是一次高质量的人口普查。”本文假定这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是真实、准确的,下面对这些数据进行初步的分析。首先是性别结构。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这是总人口的性别比。一般来说,女人比男人长寿,因此,在65岁以上的老人中,女性多于男性,但这无助于缓解性别比失衡问题,显然,要二三十岁的小伙子娶六七十岁的老太婆为妻是不现实的事情。因此,更重要的性别比数据是出生人口的性别比,这个数据与中国将来出现的光棍问题密切相关。

《数据公报(第1号)》没有给出这个数据,但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发布会上说:“我们这次普查根据初步汇总的情况,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的话)是118.06,这个数据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出生人口性别比116.86提高了1.2个百分点。但是这个数据比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的118.59下降了0.53,比2009年的人口抽样调查的119.45下降了1.39。”在国际上,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正常水平是102-107,显然,中国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仍然远远高于正常值。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中国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一直偏高,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最为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其次是年龄结构。0-14岁人口占16.60%;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可以看出,老人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少儿所占比例越来越低。在人口学上,有一种人口金字塔图,以图形来呈现人口年龄和性别的分布情形,以年龄为纵轴,以人口数为横轴,按左侧为男、右侧为女绘制图形,其形状如金字塔。金字塔底部代表低年龄组人口,金字塔上部代表高年龄组人口。中国的老龄化和少子化同时发展,表现在人口金字塔图上,就是“头重脚轻”:金字塔的顶部越来越大,而底部越来越小,呈现出“倒金字塔”形。

第三是城乡人口结构。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50.32%。也就是说,城乡人口基本上各占一半。现在我国的生育政策是有城乡差别的:城市居民实行“一孩”政策(夫妻均为独生子女的可生二胎),农村居民实行“一孩半”政策,即如果第一胎是男孩则不能生第二胎,如果第一胎是女孩则可生第二胎。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现在我国很多地方都在逐步推行城乡一元化的户籍改革。笔者认为,不但户籍改革要实行城乡一元化,而且生育政策也应实行城乡一元化。

最后是民族结构。汉族人口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占8.49%。笔者对这组数据感到迷惑不解,因为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56%,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44%。少数民族的生育政策比较宽松,生育率普遍高于汉族,按理说,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应该是越来越高才对(例如:1982年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汉族占总人口的93.3%,少数民族占6.7%;199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汉族占总人口的91.96%,少数民族占8.04%;200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汉族占总人口的91.59%,少数民族占8.41%)。

上一篇:结合语境解释词语下一篇:计划生育协会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