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育游戏论文

2022-05-14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浅谈幼儿教育游戏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为保证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正确树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教育理念,对于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应注重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迎合幼儿爱玩的天性,采取有效的游戏教学方式,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品质。

第一篇:浅谈幼儿教育游戏论文

浅谈幼儿教育与游戏精神

摘 要:本文从幼儿教育中的童年展开,童年是什么,及游戏精神对幼儿教育的重要价值;说明游戏精神的两个特点,其一是创造性,其二是自由性;提出在游戏中释放出儿童追求美好的天性和动漫是一种较好的游戏教育资源;论述幼儿教育教学中游戏精神的缺失现象,指明儿童思维、语言、活动自由的缺失和儿童创造性的缺乏,及游戏精神缺失的主要原因:现代社会的极速发展;对于当代幼儿教育中的游戏精神缺失,提出游戏精神在幼儿教育中回归与重建的建议,从三个方面,一是幼儿教育应该始终充溢着游戏精神;二是最基本的实践路径,三是让游戏精神成为一种贯穿幼儿教育教学的灵魂。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精神

1 童年

童年是每个成年人曾经经历且必需的阶段。后来童年之所以会成为成年人纯真圣洁、欢乐自由的追忆情景,正是因为童年是我们再也回不去的孩童时代天真浪漫,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正所谓“从小看大,三岁知老”,这正是说童年对一个人一生有这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童年以后的时光中,很多人都会缅怀起自己的童年时,都不觉流连忘返。童年有且唯有一次,不可復制,不能重来。

2 游戏精神

首先,游戏是能带给儿童幸福的,能满足儿童的需要,由儿童自主、自发、自选的,没有任何功利目的活动;并不是由教师规定规范或在其导演下的,幼儿按照教师的意愿进行的活动。真正的游戏可以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带给儿童无穷的快乐,对儿童养成良好个性,建构健全人格起到一定的作用。游戏精神是儿童快乐的源泉所在,儿童的精神就是游戏精神,渗透并贯穿于儿童生活的全部过程中。它承蒙着后天社会文化的熏染,携裹着原发性的生命动力,并且正以不断成长的姿态演绎出儿童生命与成长的历程。然而游戏精神又不仅仅只是童年生活与发展的产物,它也在以一种自由与创造、完整与和谐的精神倾向,赋予儿童生命与成长以由由与创造、完整与和谐。

2.1游戏精神的特点:创造性和自由性

2.1.1创造性

儿童身上具有一种“光芒”,隐形的,没有人能看见。有的成年人也有,但很少。儿童的思想总是天马行空,他们的行为总是超乎成年人的常理,这就是儿童游戏精神的创造性。然而成年人总是会告诉他们这样不对,那样不好,这事该这样做,不该那样做。在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后,总是希望所有学生可以异口同声的回答出标准答案,而不是希望听听儿童内心不一样的声音。由此,越来越多的儿童身上的那种“光芒”逐渐的消失了。在游戏中儿童总是乐此不疲地、努力地探索着、发现着,在与各种人和各种物的互动中领略奇妙的世界,感悟神奇的生命。在游戏中儿童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从而能在广阔天地中自由驰骋,任意翱翔。

2.1.2自由性

与其说游戏对于幼儿只是一种外在活动形式的存在,不如说是一种内在精神形式的存在。儿童在游戏中是游戏的主宰者,游戏中的儿童自由地摆弄着,自发地操作着,自觉地玩耍着。通过游戏这个通道,儿童才可以摆脱外部世界的管制、束缚与压抑,从而获得对外部世界中现实的主动确定、把握与决策的权利与能力。儿童的游戏奔涌着、充溢着的是自由精神;在游戏中的儿童追求着自由,体验着自由。所以,实质上儿童的游戏就是一种自由精神的表达。因此,儿童在游戏中,不仅身心的自由得到了最佳的表达与释放,而且是对人性中自由精神的最好传达与诠释。幼儿教育与游戏密不可分,游戏精神又是游戏的灵魂和内核,是一种追求愉悦、自由和创造的精神。

2.2在游戏中释放出儿童追求美好的天性

儿童的天性是游戏,世界上很多国家对幼儿教育所秉持的宗旨就是“玩”。人在游戏冲动中,能克服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强制,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都达到自由,达到和谐完善的发展,这就是审美的境界。当儿童开始游戏时,大脑打开了另一扇窗口,进入另一个充满想象的世界。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达到了虚构与真实的巧妙结合。儿童在游戏中接触其他小朋友,脑海里回忆起成人的模样,模仿成人的行动,从而亲身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处理在集体中的正确处理行为。儿童在游戏中共同商定主题、制定规则、相互影响、相互监督,实现了增进相互理解,培养合作精神的目的。

2.3动漫是一种较好的游戏教育资源

动漫无疑是人类无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产物,其创作的宗旨就是要与观众形成互动。作为儿童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动漫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可以促使儿童在娱乐情绪中学习,从中获得更多快乐体验。鲜活的动漫人物画面,充满生动离奇的故事情节,优美的背景音乐都能牢牢吸引孩子,使得他们对动漫的兴趣不会那么轻易转移;动漫中的夸张、虚幻性,能够以超越日常生活经验的视角,展示出事物的内在奥秘,丰富了儿童想象力、启迪创造灵感;动漫中还展示了人性的真、善、美,使孩子用心感受、领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让儿童真正能在“玩中学、学中玩”,享受学习的乐趣,并且逐渐形成“愿意学、喜欢学”的主动学习习惯。

3 幼儿教育教学中游戏精神的缺失

毋庸置疑,在幼儿教育中游戏是很好的教学手段,一方面是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游戏对教学有很大帮助,许多老师都在用;但另一方面他们总是觉得游戏不够用,尤其有些用起来效果也不理想。中国传统的“木头”式教育、应试教育、“捆绑”式教育、“填鸭”式教育都无情的束缚了儿童先天的创造性思维与丰富的想象力,儿童纯真浪漫的天性也被冷酷的扼杀了。这样下去,人类的未来只会危如累卵,并无创新,停滞不前,问题多多。在现实生活中儿童从游戏开始到游戏结束,总是处于教师的监控之下,让教师来控制着整个游戏进程,那样的游戏便只剩下了浅表的外壳和空虚的名义,而其精神内核即游戏精神已陨灭殆尽。因此要促进幼儿以及幼儿教育能够更好地发展,必须且有必要研究游戏精神。

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游戏精神的缺失有:成人科学化理性思维对于儿童感性幻想冲动的抑制,在强行灌输中对于儿童天性表达的排斥,在教育狭隘功利追求中对于儿童缓慢成长空间的压缩,对于未来发展潜力的透支。

3.1儿童思维、语言、活动自由的缺失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总是运用单一的提问问句,如对不对、是不是、能不能……诸如此类只让儿童回答简单的几个字,并不能开发儿童的思维,反而无形之中限制了儿童思维的发展,致使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儿童并没有与教师平等的话语权,没有给儿童自由发表想法的平台,儿童没能说出自己内心的渴望。当儿童带着渴望的眼神看着老师说出,想要用蓝色的碎花布做成一艘船时,教师总是明确的告诉儿童,蓝色碎花布是绝不可能做成船的。儿童的眼中闪过的光芒,转瞬即逝。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儿童都还没有开始计划,该从哪里开始做他的蓝色碎花布的船,就被告知这绝不可能。就这样儿童小小的梦想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或计划,幼儿教师束缚了儿童的自由;为了维护纪律或秩序,幼儿教师束缚了儿童的自由;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威,幼儿教师束缚了儿童的自由。如果想要做到把自由还给儿童,首先教师要有自由,也就是不再照本宣科。要能正确处理儿童随时随地的异想天开,陪伴儿童去开创自由的天地,也让自己自由。

3.2儿童创造性的缺乏

教师之所以使得儿童缺乏创造性,是因为教师也缺乏了创造性。教师总是把制度看到较高,在严格的制度下,目前的幼儿教育呈现出一片封闭的特性。儿童不再是活泼的小精灵,而是成为一潭没有一丝生气与活力的死水。幼儿教育不是批量生产,不是统一批发。每个儿童都是一个折翼的天使,所以他们才会降落到人间,他们有各自不同的思想与渴望,有多少个儿童,就有多少种不同的声音。不是传统的那种“听话的孩子”“乖孩子”“遵守制度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教师总是希望所以的儿童正确做出同样的行为,或者同样正确的说出问题的答案。由此可见,幼儿教育成了一种复制与封闭的存在,诚然这种存在只会使儿童生活在“监狱”之中,这种复制与封闭的幼儿教育是违反了儿童的游戏精神的。在这种死板的教育中不可能有真正的游戏,更加不可能有真正的人。

3.3游戏精神缺失的主要原因:现代社会的极速发展

对于幼儿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自由精神缺乏,体验精神虚假和创造精神匮乏的问题。原因主要有:现代化的社会背景和教育的科学化。例如,“老师,因为青蛙和蛇都没有毛衣,怕冷,所以它们呆在家里没出来。”在此处,孩子充满游戏精神与感性色彩回答,对于教师提出为什么冬天看不到青蛙和蛇一问,在成人式的科学标准和现代化发展面前就成为了乱说。这是超功利化的教育干预,让一个原本是游戏精神的释放过程,就沦为了狭隘理性教学及知识灌输的铺垫和工具。这恰恰对应了现代化应试教育,正是在这种急于追求所谓正确答案的教学实践中,儿童充满梦幻灵性涌动的精神世界正在被一点点慢慢地瓦解。对于一个处于童年期的儿童,却可以用天文学常识来质疑一个美丽神话传说:嫦娥奔月,从中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睿智和早熟,但这不但不是现代早期教育教学值得盲目炫耀的佳绩或功德,正相反,这却是死板狭隘的知识教育破坏童年精神生态的明证。

4 贯穿幼儿教育教学的灵魂主线:游戏精神

4.1幼儿教育应该始终充溢着游戏精神

让游戏精神成为一种贯穿整个学前教育的灵魂,实质就是在履行呵护天性、捍卫童年、善待成长的教育职责和文化使命,也就是帮助幼儿教育克服和矫治现代教育唯理性弊病的良策与途径。这就是要让幼儿教育的教育教学始终涌动着、充溢着儿童的游戏精神,让整个幼儿教育教学的全部实践,由集体课堂到达自我活动,由区域表演到达户外探索,由欣赏体验到达艺术表达,再由材料操作到达人际互动,均成为儿童的感性冲动和生命激情得以自由挥洒的舞台。

4.2最基本的实践路径

鼓励与支持儿童的游戏精神的融汇与发挥:对于儿童提出的某种奇谈怪论,首先尚需尝试探寻他内心世界的理由與感受,且不必就急在一时给出常规的评定;让儿童接受某一道理时,得从他的兴趣、需要而引发,在切实的直观感受和情境氛围的营造中实现;当儿童欲有欢笑与雀跃之际,乃至恶作剧式的冲动之时,而勿需担忧他会怀有道德意义上的恶意,且不妨予以他适时解脱的自由和被包容的体验;当儿童作画或手工制作时,大可随他任意地乱涂乱画或不拘一格,并不必时时刻刻遵循条条框框,以事先圈定的范例而牵制儿童的想象及发挥;当儿童就餐时,亦不必用机械的常规执行而制止他们之间的说笑,大方放手给予幼儿愉悦交流的乐趣。

4.3让游戏精神成为一种贯穿幼儿教育教学的灵魂

要求教师与儿童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心与心的交流,即要求教师也要有孩子般的童心和童趣,去成为儿童的玩伴,一起成长;儿童也需要自由的翅膀和想象的空间,他们也有充满浪漫与天真梦想和激情;不是用统一的规范制度来束缚和压抑,而是要关注内心情感的抒发和表达;要让儿童成为游戏的执行者,去主动尝试和发现;可用启发式教学,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让儿童去体验大自然,身临其境才会有触景生情,而不是教给儿童逻辑推演和精确解答。要让幼儿园真正成为童年健康生活和快乐成长的自由乐园,实际上,就是当游戏精神成为一种幼儿教育活动的灵魂,当儿童每日生活、教学互动所有的环节、课程实施的全部个过程,都弥漫着、儿童的游戏精神的时候。让游戏精神成为一种贯穿教育教学过程的灵魂,是学前教育营造童年文化、顺应儿童天性、回归童年生活的必由之路。幼儿教育一旦贯穿了游戏精神,就意味着幼儿教育正真的人性化!幼儿教育升华为充满爱的教育!

5 结束语

此处的游戏不是指现代化电子科技时代的网络虚拟世界的游戏,而是一种精神实质上的表达。它也不仅仅只是表面看到的一种形体上活动,更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精神。正因这是一种精神,所以它贯穿了儿童的整个童年。儿童时时刻刻的生活就是游戏。儿童的童年精神便是游戏精神,所以在当今的学前教育中,我们应把游戏精神作为一把标尺,来审视和评判早期教育,同时游戏精神应成为一种贯穿于幼儿教育教学的灵魂。不能让儿童缺失了游戏精神的体验,否则其他任何教育教学上的努力都是对于儿童天性及成长秩序的漠视和背离。

参考文献:

[1]张燕:《学前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黄人颂著:《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3]华东七省市等编写《幼儿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4]全国统编的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材《幼儿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5]中国人民大学复印刊物《幼儿教育》1990

[6]张珊珊.以游戏精神观照幼儿教育:从意蕴到行动[D].山东师范大学,2013

[7]王金娜.论教育的游戏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7

[8]魏娴.幼儿教师游戏精神缺失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9]苗红意.教育游戏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

作者:黄合颖

第二篇:浅谈“安吉游戏”对开展幼儿游戏教育活动的思考与启发

摘要:为保证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正确树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教育理念,对于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应注重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迎合幼儿爱玩的天性,采取有效的游戏教学方式,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品质。“安吉游戏”中自发性、主体性、开放性的特点,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开展游戏教育的方向。本文通过对安吉游戏的特征进行分析,挖掘安吉游戏的精髓,创新幼儿游戏教育活动,进一步帮助幼儿园提高幼儿游戏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安吉游戏;幼儿教育;游戏教育;主体性

前言

在幼儿园开展幼儿教学活动时,游戏教学不但要能够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还要做到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的学习与发展。因此游戏教育成为幼儿教育阶段主要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提高实际的幼儿教育的教学质量,幼儿工作者一直在对游戏教学进行摸索研究来实现幼儿的教育目标。安吉游戏的提出,为幼儿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游戏教育的思路。“安吉游戏”是对浙江省安吉县的幼儿园游戏课程的简称,以“放手让孩子去玩”创造“真游戏”为主要特点,来更好的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在“安吉游戏”模式中,改变了传统幼儿教学中由教师带领孩子玩的教学模式,确立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使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真正的实现了“在玩中学”的教育思想,为幼儿教师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提供了方向。

1安吉游戏的特征

安吉游戏具有“自主性”、“开放性”、“主动性”的三大主要特征。在“安吉游戏”的模式中,安吉县的幼儿园为幼儿准备了足够大的活动空间以及充足的活动时间,并且更加尊重幼儿自身的意愿,使得幼儿可以自主的选择游戏材料与游戏方式,以及游戏伙伴,完全遵从幼儿自身的发展意愿做出的游戲行为。并且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教师并不对幼儿行为进行过多的干预,进一步保证了幼儿游戏的开放性与自主性。“安吉游戏”的这种游戏方式使得幼儿更加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提高了幼儿教学的主动性。而且“安吉游戏”的这种模式进一步释放了幼儿的天性,更加促进了幼儿个性发展,是一种更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真游戏”的教学模式。

2安吉游戏对幼儿游戏教育活动的启发

2.1注重幼儿个体发展,因材施教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为方便统一管理,通常情况下都是对幼儿进行统一教学活动,并不利于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培养。作为现代幼儿工作者应改变这种教育思想,提高对幼儿个性发展培养的重视,因材施教,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因此,幼儿教师需要细心观察、善于分析,了解每一位幼儿的特性,分析幼儿的优势与不足,结合幼儿的行为习惯、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更为符合幼儿发展的教学活动与教学方式,尽可能的制定出满足每一位幼儿的发展需要的教学活动与游戏互动方式。

例如,对于喜欢音乐,具有音乐或者舞蹈天赋的幼儿,可以多设计一些具有音乐、舞蹈因素的游戏,例如跟着音乐节奏自由舞动小游戏、舞蹈教学、音乐欣赏等游戏活动;对于喜欢美术,具有色彩、绘画天赋的幼儿,可以多设计一些色彩游戏、绘画环节,例如色彩辨认、自主绘画之类等等。幼儿教师可以依据不同幼儿的不同天赋、特点、性格对幼儿进行个性化培养,实现对幼儿的个性发展的培养,为幼儿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2.2创新游戏模式,开发幼儿潜力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活动中所开展的游戏教学在形式比较单一,在内容上较为枯燥乏味,不但缺乏对幼儿足够的吸引力,而且对于幼儿潜力的开发也有所不足,其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因此,幼儿工作者应重视对游戏教学模式的创新,不断推出多种具有教学意义的游戏方式,更具趣味的游戏内容,在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同时,进一步开发幼儿的潜力,实现对幼儿的全面培养与潜能开发。

例如,在对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能力进行培养时,为学生定下一个“汽车”主题,并为幼儿准备不同的物品,比如纸张、彩笔、空盒子、空药瓶、纸杯、剪刀、胶棒、双面胶等等,幼儿可以自主选择物品,通过拼接、搭建、绘图等方式完成任务。这种游戏方式不但对幼儿更加具有吸引力,而且能够更好的锻炼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甚至是动手能力与绘图能力。这种游戏方式在开发幼儿潜力的基础上全面锻炼了幼儿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3 鼓励幼儿自主游戏,提高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

安吉游戏模式中,幼儿的游戏主体性是对当前幼儿教学活动中游戏教育理念的重大改革。在传统游戏教学活动中,一直是幼儿教师作为游戏的主体地位,带领着幼儿开展游戏活动,而幼儿只是按照指令与要求去参与活动,完成“任务”,对于幼儿而言,这并不是真正的想要的游戏,而是一直变相的任务,因此,传统的游戏教学活动并不利于幼儿的发展。而在“安吉游戏”中,鼓励幼儿自主进行游戏,在给了幼儿更大的选择空间的同时,确定了幼儿游戏教学中幼儿的主体性,表明了教师只是幼儿游戏活动中的观察着、辅助者、引导者。这种方式更加激发了幼儿参与了游戏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最大程度的开发幼儿的主动能动性,对于幼儿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应鼓励幼儿进行自主游戏,使幼儿对游戏具有充分的主动权,在幼儿进行游戏活动时,做到管住嘴、不插手,对幼儿的自主活动进行细致的观察,从中分析出幼儿的学习情况,为之后的教学活动作出更细致的规划。同时,还可以鼓励幼儿自主设计游戏,比如由幼儿教师提出游戏主题,让幼儿自主思考如何设计游戏、开展游戏以及准备活动等等,提升幼儿对游戏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总结

幼儿教育是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初中教育等需要涉及多种的学科知识学习,幼儿教育更加注重对幼儿品质的培养与幼儿能力的开发。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要充分的发挥出游戏教学活动的真正作用,重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做到把幼儿自身意愿放在首位,并结合幼儿的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创新,设计出多种多样的游戏模式,在“安吉游戏”模式的启发下,帮助幼儿更好更全面的发展,使幼儿能够健康快乐的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葛建萍.安吉游戏对我国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启示[J].名师在线,2021(16):95-96.

[2]李娟萍.浅议“安吉游戏”把游戏的主动权还给孩子[J].中国校外教育,2020(24):120+124.

[3]孟海燕.幼儿教育引入安吉游戏的有效策略[J].中国文艺家,2019(04):216.

作者:刘梅英

第三篇:浅谈游戏与幼儿教育的关系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它对于幼儿来说,有着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幼儿在游戏中不仅锻炼了身体,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智慧,提高了动手能力,而且能从中学会分辨事物、协调关系,甚至体验社会生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游戏对于幼儿教育,如同劳动对于人类生存的需要一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游戏可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增进幼儿健康。大多数的游戏,都充满各种各样的动作,如攀登、追逐、跳绳、滑滑梯、走平衡木等,能促进幼儿的大肌肉群的发育,使动作趋于协调。而折纸、捏泥、穿珠等,则能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协调能力,使动作趋于精细。其他各类游戏也大都包括了大小肌肉群的活动。幼儿就是这样在游戏中逐渐发展运动能力,使身体各部分充分活动的。这些活动促进了血液循环,加强了呼吸系统的功能,也发展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第二,游戏是幼儿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游戏中,幼儿是通过眼看、耳听、口尝、手摸等各种器官的参与,来了解各类事物的发生和性质的。由于游戏是幼儿自愿参加的活动,其兴趣不仅可在这儿集聚,也可以在这儿显示,因而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高,倾注性强,对事物的观察注意也更为集中和持久。经过这样感知的事物,印象就深,记得也牢。如冬天让孩子们在冰天雪地里玩“打雪仗”的游戏,与仅仅用冰块和雪做教具来进行教学,讲解冰雪的知识,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玩过雪的孩子,没有不知道雪放在嘴里和捏在手心里的感觉和变化是怎样的,没有不知道雪球会越滚越大而雪团扔出去是会散开的。尽管通过教学也能给幼儿以上的知识,恐怕留给他们的记忆是远远不及前者的。同样,若提供器材,让幼儿在水中玩游戏,认识物体沉浮现象,也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第三,游戏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在游戏中,幼儿往往需要扮演角色,需要处理一些实际问题,因此他们不时地在观察、比较、探索、验证,从中会产生许多疑惑和惊喜。如为什么我吹出的肥皂泡小,你吹出的肥皂泡大?你的肥皂水、管子和我的一样吗?加点水或换根粗管子会怎么样呢?为什么这个瓶放进水里会冒泡泡,那个瓶却不会?尽管孩子们找到的仅仅是自圆其说的理由和似是而非的答案,然而其中的感性认识却触发了他们的思维火花,使他们的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得到了提高。

第四,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各种各样的游戏,其内容都是从幼儿周围生活中来的,如孩子们常乘公共汽车,就学会做开汽车的游戏。在大班的一次游戏中,我发现经过幼儿自己的精心设计,一辆“公共汽车”出场了,“乘客们”按顺序上了“车”。伴着汽笛声,“车内”传出了欢乐的歌声。冬冬学司机开车、修车,亭亭当“售票员”卖票、报站,请“旅客”给老弱病残让座,她的口语那么流利,使“乘客”心情更加舒畅。游戏使孩子们进入了角色,尽管这些都是假的,但实际上是他们见到的实际生活的再现,使他们从中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责 编 楚 天

作者:贾荣清

上一篇: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论文下一篇:加强公路职工教育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