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中的那一抹红

2022-07-19

第一篇:晚霞中的那一抹红

忘不了斑竹山的那一抹红杂文随笔

总有那么一段回忆,是潜藏在人们心底深处不老的情愫;总有那么一段故事,让后人刻骨铭心地想起。流年如水,岁月无声,斑竹山,于时光深处走来,经历沧桑,越过坎坷,迎来了盛世繁华。走进斑竹山,便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从心底油然而生,傲然立于红旗水库库坝边上的巨幅国旗标识和红色斑竹竹简模式介绍,平添了几分庄重。

弹子坑依旧显得很平静,只是那些壁画告诉我们,曾经这里发生了什么,一颗颗鹅卵石砌起的石墙上,那些简短的话语,诠释着怎样惊心动魄的过往,斑竹山上多大的牺牲,才配得上"红色"两个字赋予的意义。

沿溪而上,河水潺潺,时而奔放,时而舒缓。春天的斑竹山,满山苍翠,路边黄花簇拥,在阳光下开得恣意奔放。路随水转,偶尔竹排横架溪水之上,藤蔓绕树,顽石挡路,却又是一番趣味。只是悬挂于路边树上的牌子会时刻提醒,这条小路已经赋予了更深的历史内涵。

高高的烈士纪念碑耸立在凌云寺旁,部分烈士的遗骸移葬于纪念碑右上侧,斑竹山起义规模虽然不是特别大,但它属于秋收起义的一部分,它的意义在于:在党的事业处于危难之时,在血腥的屠杀到处盛行之时,在白色恐怖的气氛笼罩之下,斑竹山上的摇旗呐喊,为革命指明了方向,给予了勇气,开启了共产党人的抗争之路。从此,共产党人带着崇高的理想信念,踏上漫漫征途,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这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经过简单修葺的凌云寺,破败的墙壁和檐瓦,依旧显得有些单薄,但就是这个简陋的地方,曾经是斑竹山起义的总指挥部,这里,是插在敌人心脏的一把匕首, "人马三千三,扎在斑竹山。"竹林的深处,到处都是起义者的身影,斑竹山起义,给了反动派当头棒喝,但是随着起义的失败,这里,又抛洒了太多起义者的鲜血。

青山埋忠骨,斑竹泪有痕。大山沉默,于无声处听惊雷;大山坚韧,粉身碎骨浑不怕,大山呐喊,敢叫日月换新天,这,就是斑竹山的性格!

那段峥嵘岁月,正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归于尘土,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水一沙,似乎都具有了英雄的灵性,春天的映山红开得异常红火,秋天摇曳的芦花显得格外鲜艳。

那漫山遍野井然而立的斑竹,像是昂然挺立的士兵,呼号的山风,又像冲锋的号角。这片深情的土地浸染了太多革命者的鲜血,因此变得愈加厚重而深沉。

如今,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斑竹山开展了大规模的规划建设,斑竹山革命烈士纪念碑高高矗立在凌云寺旁,庄严而肃穆;环库自行车道已初步建成;何家冲沿河路已开辟;山腰映山红基地、樱花基地等已经完工。不久的将来,斑竹山将成为红色教育基地和绿色休闲旅游的好去处。斑竹山,正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踏着新时代的脚步,迈出铿锵有力的步伐,大踏步砥砺前行!

第二篇:铭记心中那一抹红

许多人、事、物,在历史的废墟中被掩埋,不变的唯有心中那一抹红 „„

伏在窗前,凭栏远眺,只能望见一排行道树孤单的伫立着。正在失望之际,准备收回目光时,那一抹红闯进我的视野里。它红得那么鲜艳,又是那么刺目。五星红旗,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庄严肃穆,令人不由得滋生一种敬佩的情绪。

望着五星红旗,思绪早已穿过了共和国六十年的硝烟烽火。那个战乱的年代,侵略者的铁骑踏遍了神州大地。但中国人是不屈的,他们用自己的热血染红土地,也履践了不屈的灵魂所发出的誓言。

如今,历史早已堙没在时间的尘埃中,时代的步伐向前迈进,中国的脚步,也在挫折的洪流中愈发雄健。

经常听爸爸提起他的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他还看着我说:“我们小时候的生活和你们现在完全是天壤之别。”在以前,每当听到这里,我总是嗤之以鼻。自从爷爷去世事件以后,我才明白以前的生活是多的艰难。奶奶生了九个子女,爸爸是最小的一个,他有两个哥哥在小时候就被饿死了,所以原本在城里当医生的爷爷才不得也放弃工作回乡务农,以此来维持一家人最基本的生活。爸爸家离学校远,每天都只能从家里装点米和菜让食堂的师傅蒸来吃。一块小小的肥肉在那时也是美味佳肴,其地位足可以和现在的鲍鱼、鱼翅相媲美。最令爸爸伤心的是爷爷的去世。

爷爷去世时,手里还紧紧攥着一面皱巴巴的小国旗。他的嘴微张着,干枯的手轻轻颤抖,似乎有什么话想说。大人们小声地议论着,吃惊的望着爷爷奇怪的举动,问爷爷,他也只能挣扎着想要说,却力不从心。爷爷痛苦的招了招手,爸爸急忙走过去,将耳朵贴在爷爷的嘴唇上,我只依稀听见爷爷说:“党„„入党„„我 „„”爷爷还没说完,手便垂了下去。爸爸轻轻阖上爷爷的眼睛,我分明看见他的眼里闪烁着泪花,周围的人脸上浮现的表情也是当时幼小的我所不能理解的。而在爷爷手里,那面国旗被攥得那么紧,紧得像是要攥进心里,在爷爷的手中晕出鲜艳的一抹红色。后来我才明白,爷爷一直想入党,但因为儿子不在了,不得也回到农村,留下了一个心结。或许就是这个心结使他临终也攥着一面国旗,至死也不忘未尽之愿。至今,爷爷手里的那抹红色仍时常在我脑海里回放。

一阵急促的汽车鸣笛声,将我的思绪一下子被拉了回来。我猛地发现现在是有多么幸福:出门就是车,天天都有肉,手机成了时常消费品„„走在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穿着各式的衣服,一栋栋大楼鳞次栉比,把人淹没在时尚的风口浪尖。尤其是夜晚,华灯初上,站在城市的最高点,繁荣的景象尽收眼底。

不仅是大都市,连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土坯房外面下暴雨,里面就下小雨。现在,家家户户都修建了崭新的砖瓦房。泥泞不堪的羊肠小道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笔直的水泥路。还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新农村的口号,城乡的差距开始缩小,城市随处充斥着新鲜的空气,农村也到处洋溢着城市的气息。改革在这里生根发芽,城乡建设逐步繁荣,一切都将越变越美。

虽然时间在走,世界在变,但永远不能忘却的是铭刻在我脑海中的那抹红。

第三篇:关于生命中的那一抹槐花香演讲稿

听说槐花的花语是春之深爱,的确槐花开在春的深处,当湿地在春的气息里,开始了新一轮的呼吸,湿地的气息与槐花之香融在一起,春又多了几分韵味。当我来到湿地,被湿地的美深深地吸引,这被喻为大地的肺,我分明听见有力的呼与吸,在它起伏呼吸的脉络里,我渐渐地懂得,生活就是在不停地呼与吸中,有泪有笑地渡过。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生活的困难,常感到接近窒息。但是当我们深深地呼一口气,就会释然所有的不愉快,回过头来再审视所谓的困难,也就不那么难了。

我是不懂花的人,但的确是爱花的美。在湿地遇见这么美的花,在我的生命中,还真是头一次。在与湿地交相辉映的图画里,湿地的美与槐花的美交织在一起,是如此的美不胜收。有的花嫩白间或淡黄,有的花羞羞地粉,开在枝叶间,茂密成片。温暖的阳光跳跃在这些琐碎而圆润的花瓣上,呼唤出满眼、满世界浓得化不开的芬芳,在槐花树下,铺满了一层厚厚的、从树上跌落的花瓣,这些静静的花瓣稍显憔悴,却安静地守望着树上在阳光中晶莹圆润的花瓣。在这样的相视无语里,我似乎是听到了花间的呢喃。时间就这样在我深深地留连里,很快地渡过。当夕阳把湿地重新勾画,槐花的香气与淡淡地湿气融合在一起,美得连连呼吸。真想把这香得湿湿地空气,带回家里,然后在某个美丽的夜晚,重温。

这次与湿地与槐花的美丽相遇,其实是缘与一场美丽的际会,缘于对文学梦想的热爱,这群人是闻着槐花的香气,在这美丽的槐林里,日赏槐花美景,夜伴槐花而眠。我们此时,似古时的文人,人捧一篇散文,或是一首诗歌,在篝火诗会的火光中追忆或是讴歌,追忆军马场的往昔风采,或是讴歌今日孤岛采油厂的辉煌,仔细回味字里行间的深深喻义,更是祝福河口区孤岛镇的蒸蒸日上。

我们不是缘于湿地上盛开的槐花而相聚,但却是因为槐花的美而记住了此次相聚。明天我们还会在各自的岗位上做着自己的事情,但我相信,如果哪一天看到“槐花”这两个字,在心里一定会有一种香气连同今天的记忆跳到你的眼前,泛在心里的那种回味,你懂,我也懂。

生命中的那一抹槐花香,有和没有肯定不一样,或许在某个时候,槐花会盛开在心里的某个角落,也许会在心里生出一些惦念,那些相聚的人们好吗?孤岛采油厂是什么样子?河口区孤岛镇变了吗?如果还会有一次机会,还会寻着记忆里的那抹槐花香,踏春而来,那时的湿地槐花还是熟悉的美吗?

第四篇:生命中的一抹红

红领巾!鲜艳的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红领巾!鲜艳的红领巾是多少少先队员的标志,是少先队员的骄傲,她每天佩带在少先队员的胸前。看着那在胸前飘扬的红领巾,我与红领巾的故事历历在目。

还记得小时候,我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布点”,只知道红领巾只有那些年纪比我大的学生才能戴的。因此,我十分羡慕那些胸前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的高年级同学们。下课时,每当有些大哥哥、大姐姐昂首挺胸从我眼前走过,我都会停止玩耍,驻足片刻,目光随着他们胸前那团红红火焰而移动,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崇拜与渴望。

后来,我成为了我们班第一批少先队员。在新生入队仪式那天,我们在队旗下庄严地握拳宣誓:“准备着,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我们列队在高高飘扬的队旗前,高年级的大哥哥和大姐姐为我们戴上向往以久的鲜红的红领巾。队旗下,我知道了: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象征着革命的胜利,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染成的,用生命换来的,只有少先队员才能戴上红领巾。“所以,我们要珍惜她、爱护她,并为她争光添彩!”我想着,仰望队旗,用稚嫩的声音和同伴们一同大声唱起了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我们唱得不好,还快了一个调,但是,我们是多么自豪,多么幸福啊。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我已经是光荣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了,一定要用功学习,努力奋斗,不辜负红领巾的期望!从那一刻起,我就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有理想、有目标的“长大了的人”了。

入队以后,红领巾成了我的良师益友——她提醒我,要好好学习,争取不让父母失望;她鼓励我,要做一个勤奋向上、诚实守信、持之以恒的好学生,努力成为少年的先锋;她告诉我,要懂得义荣廉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红领巾增光添彩。

有一次,我和妈妈乘着公车去亲戚家,车上的人可真多呀!几乎都没有座位了,这可怎么办啊!忽然,我看见了一个空位,急忙叫妈妈来坐,妈妈让我坐在那里。不一会儿,有一位老奶奶手里提着一个沉甸甸的大包袱慢吞吞的上了车,她满头银发,额头上有几皱纹,一边走一边喘气,脚还有点簸,看上去八十多岁了。她站到了一个年轻人的身边。这时,车上的人有的用报纸挡住脸,有的向窗外看,有的则视而不见。我看着老奶奶失望的样子,心里很不好受,这时老奶奶的包袱不小心碰了那位年轻人一下,他大声说:“干嘛呢,还有没有眼睛啊?这么大岁数了,还这么不小心。”说完扭头面向窗户打起了电话。老奶奶不说话。只是叹了一口气,站到了我的身旁,我想给她让座,可是她坐了,我呢!再说车上的人又这么多,我不得挤成“肉饼”呀!算了,还是别让了。这时,微风吹来,红领巾在我的胸前飘动,似乎在告诉我:要懂得尊老爱幼。我连忙站起来,说:“老奶奶,您快坐,快坐。”老奶奶高兴得直夸我是个好孩子。这时,车上的人都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而那个年轻人却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红领巾不仅是我的良师益友,还成为了激励我前行的动力。曾经多少次,我在红领巾的陪伴下,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每逢我遇到难题,只要想想胸前鲜艳的红领巾,立刻就会找到答案,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在我失败的时候,红领巾告诉我不能放弃;当我伤心的时候,红领巾告诉我要用微笑面对;但我松懈的时候,红领巾告诉我要持之以恒。

如今,我已经算得上是少先队里的“老队员”了,昔日那条鲜艳的红领巾已经出现了许多细小的皱纹,但是,红领巾不仅仅是一块红布,她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象征。我想,红领巾的意义,我们会一辈子珍惜。红领巾,也将会成为我一生中永不褪色的一抹红!

杭州市上城区回族穆兴小学6年级 洪斯晴

第五篇:心中的那一抹绿色

一直钟情于花草树木,江河湖海。或许受母亲影响,又或许孩童时代在自然中获得的天马行空的气息一直未从我身上褪去。而今只能在家中的盆景中找些安慰。优雅的兰花,温婉的吊兰,纯白的水仙,婉约的鸢尾……行走在繁华的城市街头,总会有意或无意地寻找鲜花店,谁也无法从我眼中读出那种如故的依恋。尽管这只是些畸形的自然。

在某个初夏的午后,《瓦尔登湖》不偏不倚地撞击了我的心灵。 “自然之子”——梭罗,仅带着一把斧头去林中生活,仅用一个月造了间严实的木屋,从此在那生活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他用自己的行动在那土地上谱写了朴素、清新的诗章。并且他那颗坚韧而又细腻的灵魂永远守候着那片净土。此时,我安静地坐在书桌前,捧着《瓦尔登湖》的,内心感受到的是一种安谧,以及那一圈圈缓缓荡漾的绿波。如果仔细聆听还能听见大自然亲昵的喃语。在那片葱郁的森林,在那片澄澈的瓦尔登湖,心灵不再长满棱角和锐刺,不再布满污点。唯有一片绿色、一片宁静在无边的蔓延……

“经过圆心能画出多少直径,就有多少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有千万种:有的高雅,有的庸俗;有的超脱,有的世俗;有的简洁,有的繁冗……而梭罗选择了这般自然,去森林,去瓦尔登湖生活。用肌肤去感受大自然的气息,脚步伴着心灵的节律迈动,在春去秋来间,寻寻觅觅。梭罗,他就像荷尔德林说的那样——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

而我所向往的不也是田间的、山野的那一片绿色,我所渴望的不就是心中的那一抹绿色吗?

上一篇:微信公众号方案书下一篇:微信群主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