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德育干部事迹材料

2023-05-21

第一篇:最美德育干部事迹材料

最美基层妇联干部事迹材料

最美基层妇联干部事迹材料精选模板【一】

始终把学习作为自我提高、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阶梯,下面是由文库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美基层妇联干部事迹材料精选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自2006年任职以来,在岗位上连续工作了十年,经历了风风雨雨,尝尽了酸甜苦辣,但也磨练了我的意志,坚强了我的信念,提升了我的价值。

我深知妇女工作的琐碎、平凡、艰辛;也懂得妇女工作是村委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责任重大;更知道人活着心中要有他人,事事处处要为他人着想,要有一颗乐于奉献的爱心。我就是捧着这颗爱心,满腔热情的投入了工作。

在创建和谐社区活动中,我们妇联寓教于乐,开展各种活动,每年三八节前夕,我都组织以“庆三八共建平安和谐社区”为主题的联欢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节目都是妇女姐妹们自编自演的,有诗朗诵、舞蹈、独唱、大合唱、猜谜、知识抢答等,最后邻里团结互助共同完成游戏。居民们踊跃参与,会场气氛活跃,大家在活动中受到教育,体味邻里团结互助的道理,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分享快乐,愉悦心情。

重视家长学校建设和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也是妇联工作的重点工作。我是搞妇女工作的,做好妇女儿童的工作更是我的本职工作,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我把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落实到行动之中。作为仙谈岗小学的校外辅导员,我常常主动上学校联系工作,看看自己能不能帮上什么忙。每年暑假开始,我都要结合当前形势,召集仙谈岗村所有在校学生做一次讲座。比如“知荣明耻,做乡村好少年”,“当好暑期文明小天使,塑造时代少年新形象”,“安全自护讲座”等等。 今年暑假,我邀请了村里退伍老军人为孩子们讲述了“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故事,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了发生在我们祖国的解放战斗过程。假期里,我还组织发动少年儿童参加“小志愿者队伍”,通过和成人志愿者一起巡逻村庄学习管理,还带动其他孩子过好假期生活,不做坏事。假期里,学生吵闹打架的少了,践踏绿化的事少了,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的多了。还有孩子主动关心起村庄环境。除了关心孩子的同时,也关心家长的教育。为家长做了一个题为“更新家教观念、改进家教方法”的专题讲座,让家长懂得怎样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们都说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方法。

最美基层妇联干部事迹材料精选模板【二】

小河村妇联组织通过“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这个总体精神为指导,以妇建促党建,重党建促经济发展,不断健全妇女基层网络,规范高效的妇干队伍,为我村新农村建设建设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我村成为农村妇女创业的示范村,率先建成了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生态良好的美丽新农村。

一是成立组织,切实加强领导。村成立了以党组织书记为组长的巾帼示范村创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妇代会主任任主任,委员为成员。

二是加强妇女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人人争当巾帼英雄。

三是积极开展扶贫济困,全力帮助贫困儿童。

四是积极开展“平安、文明示范创建”活动,强化奖惩制度,形成激励机制。

五是发挥妇女在计生宣传文化等方面主力军作用,倡导乡村文明。

六是以儿童活动中心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

最美基层妇联干部事迹材料精选模板【三】

工作几十年来,她时时刻刻不忘记以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做事不声张,勤勉工作是她的工作特点,这些年来,她以出色的工作能力、心系群众的高尚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理想,践行着自己的人生誓言,赢得了领导、同事和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

作为一名基层妇联干部,xxx同志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努力学习理论知识,为群众服务,积极做好妇女主任的各项工作。为此,她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科技经济、法律文化知识和现行生育政策、法律、法规,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村级妇女主任是广大妇女群众的代言人、知心人,更是妇女群众感情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她工作中认真负责,生活中是个热心肠。村里女同志只要有难事她总是第一个出现在她们面前,尽可能地帮助她们解决,让她们满意。村里的王希庆、李爱华夫妇由于家庭条件艰苦以及三个孩子压力较大等原因闹离婚,xxx同志知道后前后多次找他们夫妻二人做思想工作,最后在xxx同志的努力下他们夫妻二人终于和好如初,干劲十足,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村里80岁的老人赵秀荣提起xxx,激动的流眼泪。她患有糖尿病并且存在视力障碍,老伴患有脑出血,行动不能自理。女儿远嫁到x,儿子马利新因脑出血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孙子在7岁时因病死亡,儿媳因此受到刺激导致精神不正常。xxx同志就像她们的闺女一样照顾她们的日常生活,每天像倒垃圾这些琐碎小事都有xxx完成。逢年过节都会和村委会人员一起走家串户送米送油。每逢重阳节还为村里的百岁老人送去1000元慰问金。对弱势群体更是关爱有加,对本村的留守儿童坚持每月走访一遍,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帮助疏导心理问题,解决实际困难。时刻关注本村的孤寡老人,经常到孤寡老人、五保户家进行走访慰问,送去现金和物品。定期组织本村巾帼志愿者深入10余户鳏寡孤独老人家中,为他们洗衣晒被、谈心聊天,老人不再感到孤独寂寞了。此外,她还帮助失地家庭妇女再就业,为她们联系工厂,介绍家政服务,为用工单位推荐保洁员、寿险人员等,为群众增收致富找门路。在丰富群众文娱活动中,积极组织村民开展广场舞活动。组织本村群众利用村文化广场,开办广场舞免费培训班,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目前,已吸引附近200余名群众加入了广场舞活动。

15年来,xxx同志尽职尽责,无私奉献。谁家有事,她总是热心帮助;哪家闹矛盾,她总是耐心做工作。她孝敬老人、和谐邻里、服务百姓的动人事迹在南街社区早已有口皆碑。她不仅仅富有爱心,富有孝心,更富有家庭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她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了一个坚强女人的身上所具有的传统美德,她的事迹将会影响越来越多的人。

最美基层妇联干部事迹材料精选模板【四】

xx,42岁, 2008年当选为三里屯村妇代会主任、计生专干。2014年又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

在工作上,能够本着负责、认真、尽职尽责的态度,尽力以最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业绩突出,工作成绩显著。在担任三里屯村妇女主任期间,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帮困帮扶、调解村民邻里关系中,和村民关系融洽,能及时掌握村民的思想、生活等各方面状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开展工作。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同时,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设身处地为村民着想,尽力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民同乐、与民同忧,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忧村民之所忧。默默无闻在这岗位上辛勤耕耘,做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先进事迹。

xx是全村妇女同志的知心人,是搭建与妇女同志心心相应的桥梁。人民赋予我权力,我服务于人民,是xx同志的座右铭,怎样为本村的育龄妇女做好服务工作,让她们享受优惠政策带来的福音,是xx同志日思夜想的事。她号召村干部行动起来,建立起了以生产队长和妇女组长为主要成员的计划生育网络。对本村育龄妇女进行了调查摸底,对她们的婚育情况、计划生育方面的需求进行了较细致的统计。xx常常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积极向他们灌输政策法规和生殖保健知识,同时对育龄群众提出的适当需求及时做出反馈并予以解决。

三里屯村有一位老人,已过耄耋之年,家中媳妇经常会因一些小事与老人产生矛盾,有时甚至会虐待老人。xx同志知道情况之后,多次上门做媳妇的思想工作,跟她宣传道德伦理、法律知识。做通工作之后,现在媳妇对老人关怀备至,照顾周到,老人也终于可以安享晚年。现在老人见人就说,自从李主任来我家了之后我这媳妇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对我比我亲女儿对我还好,真是太谢谢李主任了。

三里屯村一户人家,家庭经济非常困难。前几年妻子查出患有子宫癌,心情一直十分抑郁,经常和丈夫争吵。xx知道后主动开导她并帮助他们申请了农村低保补助,在经济上解决了一定的困难。生活的担子轻了,妻子慢慢重拾生活的信心,她的病情也有所控制,现在一家和和睦睦、其乐融融,一起经历风雨,战胜病魔。

走在平坦洁净的水泥路上,村民们都竖起大母指啧啧称赞“多亏了村长xx同志,前两年村里‘垃圾乱倒、污水乱泼、柴草乱放、粪土乱堆’等现象,已逐步退出人们的视线,平时积极主动与村干部一起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家庭卫生习惯,不“乱搭乱建、乱丢乱扔、乱堆乱放”,自觉维护房前屋后和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她还经常和村保洁员一起清扫村道两旁、村庄周围、水塘周边和房屋周围的卫生死角,还根据村里的自然条件,进一步抓好绿化美化工作,引导邻里从美化家庭环境、提高家庭文化品位入手,自觉树立与时代发展相符的新思想、新观念,更加自觉地参与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做出积极贡献。

辛勤的工作,显著的业绩,不仅让xx同志的工作赢得了上级部门和同事们的一致赞扬,更获得了村民的认可和信任。但她绝不满足于此,她将在工作中求新思变,扎实工作,团结动员全村为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最美基层妇联干部事迹材料精选模板【五】

她是一位普通的基层妇联干部,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一心一意为妇女群众谋利益,甘当帮助妇女群众排忧解难的知心人。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为民、务实、清廉的新时期妇联干部的光辉篇章,生动体现了党的基层妇联干部的良好形象,集中展示了妇联干部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时代风采。

一、一心为民公朴情。参加工作14年,一直视广大群众为亲人,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为了妇女,甘做人民的“孺子牛”。自09年接任办事处妇联主席工作以来,她凭着一腔热血,无论是在寒风凛冽的严冬,还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竭尽全力为媳妇群众办实事,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好事,把党的温暖撒向长江路办事处辖区千家万户中,把妇联的关怀送进每一个困难妇女的心坎上,履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公朴的品格,谱写了一曲一心为民的动人篇章。

郭小屯村是办事处辖区最早的城中村改造村,土地早被征完,剩余劳动力多。通过走访了解,常海莉认为该村妇女通过淇河家政公司来安排妇女的再就业。于是她在该村召开了全体妇女大会,淇河家政定期开设再就业培训班,村民可通过培训然后选择就业。

二、群众冷暖挂心间。常海莉同志最大的特点是平凡而伟大。她没有轰轰烈烈的伟业,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她做的实事好事,件件贴近老百姓,桩桩为了老百姓,把妇女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为民解困作为第一要事,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正是这看似平凡的小事,密切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了党的妇女干部在群众的良好形象,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以实际行动为长江办妇女干部树立了典范。

和谐社区王振华夫妇长期关系紧张,几次闹离婚。常海莉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介入,连续20天蹲点王振华家,与他们夫妻促膝长谈,了解了两人离婚的内在原因,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辛勤有余,致富无路。为了忙使他们走上致富路,常海莉同志认真帮他们分析了消费水平,和他们俩人的目前的优势项目,把他家发家致富的点子选在了开办幼儿美术班上。没有启动资金,常海莉从自己家拿来1000元现金作为王振华俩口子致富项目的启动资金;没有生源,常海莉又积极帮他们联系周边社区进行宣传。硬是靠常海莉帮助,才使这个濒临绝境的家庭得到了新生,使这个一穷二白的家庭,成为了今年的“星级文明家庭”。

三、完善办事处、社区、村妇联网络。为切实把全办妇联工作扎实搞好,在常海莉同志积极推进妇联工作网络化、本地化、具体化,组织全办妇女干部,开展了“学、练、创”活动,以此活跃局面、提升水平、推进工作。

一是“学”,即学理论、业务,提高素质。强化“以学为本”、“终身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意识,努力创建学习型队伍。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各级文件、领导讲话、业务知识、政治、经济、法律知识等。要求成员都要有学习计划、学习笔记、学习体会、交流讨论记录等。大力提倡向同事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成。二是“练”,即练技能、本领,倡导实干。开展业务练兵,强化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微机运用能力、组织能力、驾驶能力等多项训练,全面掌握“说、写、教”的能力。“说”必须达标,做到文明规范,表述清晰准确;“写”必须过关,做到书写规整,表述恰当。三是“创”,即创特色、亮点,谋求突破。把妇女工作继续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往细里做,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不断创造亮点、打造特色、创新局面。并在全办首先把社区、村妇联干部的手机电话公开公示,建立个人台帐,建全妇联工作网络,建立档案资料。把各种活动记录、工作情况,定期交流,并组织全镇一季度进行一次检查评比,公开结果,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沟通、切磋,全镇妇联干部形成了干事创业的整体合力,锻造了队伍,树立了形象。风气正、工作硬,成为长江办部门工作的标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树立了妇女干部良好形象。

第二篇: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

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精选范文3篇1

xx,知道他的人都说,老毛是个学习的带头人、服务的热心人、群众的贴心人。他担任省公安厅离退休干部铜盘党支部书记以来,注重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展现出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的本色美,支部连续四年被省公安厅直属机关党委、离退休干部党总支评为先进党支部,个人先后荣获省委省直机关工委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学习的带头人

长期以来,xx同志养成了勤奋笃学的良好习惯。2009年退休后,他始终保持公仆本色,牢记党员身份,把政治学习摆在首位,坚持读书看报、学文件,紧跟形势、思想常新。省委老干部局、省公安厅机关直属党委举办的各种辅导讲座,他一次都没落下,且发挥当年在部队养成的速写专长,及时整理出数十期课件内容,印发给支部党员学习。今年3月,他根据中组部老干部局调研处处长刘政文同志作《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专题报告,记录整理出3000字的学习材料,要素齐全、准确完整,很受大家喜欢。他身体力行、亲力亲为。每次支部学习,他都亲自安排、亲自备课。为了讲好“两学一做”党课,他花费了不少时间,从网络、报纸、微信中查阅了大量资料,收集了许多歌颂祖国、歌颂党的文章,并紧扣支部、老党员的实际,撰写了6300多字的课件,翔实生动、有理有节。老同志们点头称赞、拍手叫好。参会的厅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总支书记郑昆义也用“政治性、思想性、逻辑性强,既有中央层面精神,又有支部浓郁气息,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在总支所属支部推广借鉴。

夕阳无限好,余热写春秋。xx同志始终关心国家大事,不仅学政治,钻研公安业务,而且关心养身保健常识。近年,他收集撰写了近千篇诗词歌赋、养身健体心得等,有的在省老年大学经济学会会刊上发表,有的在金秋网、公安厅《老干简讯》上刊出,连续四年被厅机关评为优秀通讯员。2012年,他参与了《全国公安国保历史》(xx分册)的编纂工作,翻阅了大量文献档案和历史材料,日夜操劳,毫无怨言,终于完成了长达20万字的可鉴史稿。

服务的热心人

“俯首甘为孺子牛,累并快乐着!”老同志们常常这样夸他。xx所在铜盘支部党员有72人,其中,40年以上党龄的28人,年龄最大的95岁。担任支部书记四年来,他视离退休干部为亲人,把服务高龄老党员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不计报酬、乐此不彼,默默地为大家服务着、奉献着。针对支部党员多、高龄多、居住分散等特点,由他倡导支委每人挂钩联系1至2位长期住院的离休干部或高龄、行动不便的老同志,定期上门帮扶或电话问候关心,对居住偏僻较远的老党员,也明确专人开展结对,保持联系沟通。“我与小组心连心”——结对子帮扶活动的开展,既把党组织的要求、亲情与温暖及时传送到位,又拉近了党员与组织的距离,将被联系党员的思想动态、生活状况及时反馈给党组织。此举赢得老党员的广泛赞誉,也大大提升了党支部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为给老党员创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他经常主动向领导报告,反映老党员的所思、所想、所盼,争得厅机关相关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先后制定了党支部工作制度、活动室管理规定,制作了党建荣誉室、学习墙报,更新了空调,添置了窗帘、桌椅及活动器材等。平时,他还常常放弃休息时间,为活动室整理报刊杂志,帮助打理卫生,用自己的平凡、真诚和热心,赢得老党员们的欢心、支持和信任。

群众的贴心人

他生活俭朴、平易近人,以关心群众为己任,退休前就慷慨资助xxxx籍的曹欣伶同学,帮她顺利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被老区人民传为佳话。如今,担任支部书记的他,更接地气,与老同志们打成一片,经常关心他们的疾苦,熟知他们的家庭和生活困难情况。党建工作中,他探索建立了“三必访”制度:即“老同志生病住院必访,老同志生活上遇到困难必访,老同志家庭变故及邻里纠纷必访。”老同志张彬、戴文生、彭友炷身体状况差,张云、翁湘民等年事已高,他总是第一时间向党组织、离退处领导反映,尽力帮助解决后顾之忧。老同志陈太祥80大寿、孟晓榕70生日之际,他书写藏头诗分别赠给两位老人,祝二老生日快乐!即便去年年底,他不慎骨折治疗期间,还坚持与支部成员一道慰问住院的老同志。近年来,共走访慰问住院及生活困难老党员60多人次,送出慰问金近三万元,解燃眉之急,被群众誉为老干部的贴心人。

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精选范文3篇2

在xx市区有一位年过8旬的老者,他经常忙碌地活动在青少年和老年人中:他有时在会场用宏亮的声音向少年儿童宣传法律知识;有时带领小朋友们瞻仰革命旧址;有时奔走于老同志家中或医院看望老同志……。他就是xx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离休老干部、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xx。xx12岁参加革命工作,1996年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就一心扑在关心下一代事业上。用他的话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让红旗飘万代,就要教育好下一代”。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地做。

他积极引导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带领关工委同志精心组织青少年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各种教育活动。开展了“党是阳光,我是苗”、“中国梦,家乡美”书画创作和座谈;“六一”联欢会上向小朋友们送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卡片并组织大家学习;进行“老少共筑中国梦”、“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等主题教育。近几年来,共举办报告会、讲座、座谈会、文娱活动等约15场次,参加活动的人数达3000人次,引导帮助广大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xx还充分发挥xx红色教育基地多、资料多、文物多的优势,每年组织小朋友们瞻仰革命旧址,参观博物馆,重走长征路和向国旗敬礼、爱我xx、做文明小公民等活动,对他们进行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教育。

他结合实际,多形式对青年职工进行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为深入开展“三德”教育,在xx倡导下,局关工委在市环卫处设立“家庭教育”基地,与该处关工委每年召开年青家长会议或举办家风家教讲座,传授“为国教子”理念和先进的教子方法,每期人数达20多人;在省三建公司、城建支队设立“青工教育”基地,每年举办政治学习和技术培训班,引导青年职工学习老一辈职工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先进的生产工作技能技巧;联合市直机关党工委、团委等部门在市公交公司开展“尊老爱幼模范车”创建和表彰活动。两年间,共有84辆公交车100多位司乘人员受到表彰,形成了司机开好安全车,乘务员、青少年和旅客为老年人让座、为旅客做好事的良好风气。自2004年开始至今,在全系统开展了“好爸爸”、“好妈妈”评选活动,表彰了20余人,使全系统出现了单位平安、家庭和睦、职工积极工作、父母教子有方的好氛围。

他以父母之心关爱帮教品行有问题的青少年。前几年,市住建系统某公司有一女青年到社会上去干有违道德的事。老邓获悉后,与公司关工委同志一道来到她家,对她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随后,他又与公司领导商议,将她安排到车间工作。如今,这位女青年建立了家庭,表现好。老邓还与包片民警对几个有偷盗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多次帮教,这些孩子全都流下了悔恨的眼泪,一致表示要坚决改过,遵纪守法,好好学习,全企业职工也受到一次生动具体的法制教育,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安定团结。近几年,老邓在“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中,仍经常向青少年宣传《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提高了青少年的法制意识和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近十多年来,全系统青少年都没有发生违法犯罪的事件。

他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好事办实事。老邓说,“关工委要实实在在为青少年服务,有为才有位”。为此,他带领关工委一班人每年举办六一联欢会、国庆老少同乐文艺会演,让孩子们在欢歌笑语中度过节日。每年开展奖学助学活动,表彰奖励全系统的“好学生”、“好孩子”和考入高校的学子;六一节给小朋友们送学习用品、购书卡等,鼓励他们好好学习,掌握本领,实现“中国梦,我的梦”。他带领系统中小学生前往连城县朋口镇与山区中小学生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让城乡小朋友互相学习,结成朋友。他还组织老党员、老同志就近开展给孩子讲一个故事、介绍一本好书、帮助解决一个困难等关心下一代“十个一”活动,积极为孩子们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得到党政领导和干部职工的赞誉。

他积极争取党政领导对工作的重视和支持。xx同志每年都及时向局党组(党委)领导汇报上级机关对关工委工作的指示要求以及全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情况,提出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在他的努力下,市住建系统党组(党委)的历任领导都把关工委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拨给局关工委(含老协会)工作(活动)经费16万元,并召开了5次关心下一代“双先”表彰会,表彰了先进基层组织6个、先进工作者71人次。

他关心老同志,善于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xx作为局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他组织老同志积极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积极开展“中国梦.我的梦”征文和画展,举办“忆往昔、看今朝、话改革”等活动,受教育的老同志近400人次。他十分关心老同志的生活和身体健康,时常问寒问暖。当知道有谁生病住院,他就要前往看望慰问,送去组织的关心。他积极向领导建议并得到同意,关工委和老协会联合每3年开展一次庆“金婚”活动,现已举办5次,共向60对老年夫妇授了纪念牌匾,还表彰了敬老助老先进个人54人、好职工7人、好儿女8人、老有所为先进个人31人,增强了老同志的凝聚力,激发了大家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积极性。

他重视加强关工委自身建设。xx通过召开党支部、老年协会会议,举办活动及座谈谈心等方式向老同志宣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性,动员他们参加关工委工作。市园林管理局老同志黄某某一段时间想退出关工委,老邓知道后做她的思想工作。他还动员市公交公司原党支书老朱到关工委工作。现在,这两位同志在关工委工作都很出色。老邓还在全系统组织开展了创建“五好”基层关工委活动,并经常深入基层指导。现在,市住建局关工委和4个基层单位关工委先后被上级授予“五好基层组织”称号,全系统关工委组织实现了“五好”满堂红。

老邓用真爱温暖年轻一代和老年人的心,由于工作突出,市住建局关工委先后9次被省关工委、市关工委等授予“先进集体”称号,xx也多次被省、市关工委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

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精选范文3篇3

“我们现在老了,剩下时间不多了,应该争取时间多做一些事,才能无愧党和人民的信任,无愧于自己的一生。”6月4日,xx市84岁高龄的人大代表xx说。

多做好事是福气

xx是xx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市关工委主任和老体协主席,今年84岁,退休20多年来,他实实在在做事,忙忙碌碌奔波,却没有拿一分钱报酬。他说:“党和政府给的退休金足够让我生活得很好,能为大家多做点事是我的福气,我不能再拿任何补贴。”

上个世纪90年代,曹老了解到不少大中小学生因家境贫寒交不起学费,已经或即将辍学。他向市委反映情况,并以关工委名义发出倡议书——《伸出你的手,托起明天的栋梁》,并带头捐款500元。xx市委充分肯定市关工委的做法,以文件形式下发《关于开展为新录取贫困生捐资助学活动的通知》在全市掀起捐资助学热潮,解决了一些学子的燃眉之急。他又通过自己的人脉,深入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多方协调动员,发动社会各方力量与贫困生结对子。

25年来,在曹老的带领下,关工委先后筹集了133.7万元,帮助467名大中小学贫困生完成学业。

将爱心传给后人

资助对象吕永阳,现在是天津工业大学大二学生,校学生会学习部部长。今年,小吕来信说,“曹爷爷,我们的学生会也在通过慈善爱心活动,帮助那些困难学生,并尽力开设勤工俭学岗位。我也在帮助学习后进的同学补课,今年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对特教学校的孩子,要多关心、多爱护。”他常常这样叮嘱关工委的其他同志。2004年,得知xx特教学校因为设备简陋,影响到正常教学,他当即联系有关单位,为特教学校争取到1万元赞助经费,购置了一批教学器材。2008年,他从来自“关心下一代书法展”的3万元助学金中,拿出5000元给了特教学校,再把剩余的2.5万元分给吾祠、灵地等10所中小学。

让希望走进高墙

对残疾儿童和失足青少年,他总是厚爱三分。20多年来,他不顾年事已高,多次带领关工委帮教人员,前往永安、漳州、xx等地的监狱,对xx籍服刑人员进行帮教。其中的一些人不但改过自新,有的还成为发家致富能手。西园镇的黄某就曾多次到监狱作报告。他说:“如果没有曹老的关心和帮助,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只要关工委需要我,我随时准备为那些失足的青少年现身说法。”

在曹老案头的一堆信札中,很多是感谢信、求助信、思想汇报信等,其中一封服刑人员的来信特别感人:“尊敬的曹主任,这七八年来,你们的良苦用心,我都铭记在心。今年我以为你不可能来了,因为你的岁数大了、腿脚不便,可是你还是来了。我很感动,早该当面跟你说声谢谢,在现场就是没那勇气。我在这里改造还算可以,共获减刑5年4个月……”这是高墙内的心声,也折射出20多年来,在曹老带领下的关工委走进监狱亲情帮教的丰硕成果。

2011年3月,80岁高龄的曹老参加关工委和团市委共同举办的“弘扬雷锋精神、推进志愿服务”活动,由于年事已高,过度劳累,昏倒在了现场。有人问曹老:“您那么大岁数了,何必总是把自己搞得那么累呢?”曹老回答:“共产党人离岗不离责,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可跟在职时相比,不是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吗?”

因为贡献突出,xx数次获得省、地、市级表彰,2009年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第三篇:最美基层干部先进事迹材料

【篇一】

隔阵子没见,xx好像又黑了一些。春节过后,他开始了一年的忙碌,惠民服务中心要建,清洁工程要搞,公益活动要参加,还有村委换届……2012年担任江西省南昌县向塘镇xx村党总支书记以来,xx让村子大变样。不少人说,“这个书记能干事”。

xx村有着800多年的历史,曾是远近闻名的“相国村”,前些年却麻烦不断:环境脏乱差,村民爱打架。大家期盼改变,希望来个能干的书记。被举荐当村支书的时候,一直在外经商的xx内心很彷徨:“从来没接触过基层工作,担心做不好。”

“你们是老师,我是学生,你们要把学生带好。”上任第一天,xx把村干部叫到一起,将村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列了出来:破旧的村委会需要翻新、村小学危房需要重建、村道破烂不堪需要整修……

村小学至少需要2000平方米,预算240万元,政府资金只有160万元,80万元的资金缺口从哪来?“村委会可以晚点建。”xx当即表态,无论如何,学校要先建起来。

此后,xx开始四处跑资金,他一边到上级政府找补充资金,一边拜访在外经商的乡贤。4个多月后,村小学开始重建,不到1年时间,新学校交付使用。新小学的建成,让xx在村里树起威信。在他的带领下,xx村新街老街改造、疏通灌溉沟渠、整修道路等工程相继开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一直以来,xx村以种植瓜果蔬菜为主业,村民虽吃穿不愁,但收入总也上不去。在南昌县周边,向塘梨瓜名气很大,xx顺势而为,申请注册了“向塘”瓜果蔬菜商标。“我家种了十多年梨瓜,以前都自己卖,一年下来就赚万把块。”村民刘春如说,自从注册了商标,销路逐渐打开,有人专程到村里收购,梨瓜还能直接进超市,价格也大大提高。

在xx的推动下,xx村成立了三家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公司+农户”的模式,统一把村民种植的瓜果蔬菜收集、加工、包装,解决了村里600多人就业,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上万元。“下一步,我们计划打造综合示范村,发展乡村旅游。”xx村现已建成50栋江南民居风格的住宅,规划围绕相国故里牌楼、巷道名人轶事文化、民俗广场、梓溪八景等内容,建设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千年古村。

xx上任前,xx村是有名的重点村、难点村,6200多名村民,一年上访超过200次,打架斗殴事件不断。“人口多,情况复杂,在这里做事难度大。”刘仁荣是村里老党员,对村里的情况很熟悉,“村里就是这些事,一直也没人做成。”

70岁的村民老刘,老伴早年因交通事故去世,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于是他常年往镇里、县里、市里跑。xx上任后,主动和他结对子,隔三差五上门拜访。“我6岁父亲就去世,就把你当父亲啦。”经过不懈努力,最终为他解决了25万元赔偿款。

房屋拆迁、土地征收、土地流转……每一项都与村民的切身利益相关。但自从xx上任后,xx村没发生一起打架斗殴事件,没出现一例村民上访。“凡事站在村民的角度,为他们争取最大利益,他们自然会信任你。”xx说,截至2017年底,xx村使用项目资金达1亿元,其中有4000多万元来自村民自筹。“心往一处想,劲才能往一处使,人心齐了,什么困难都能战胜。”

【篇二】

2月19日,料峭春寒中,xx儿童福利院里一派热闹景象。xx市第一高级中学历史教师xx又一次带着学生们来到这里,给孩子们送来最急缺的纸尿裤。他还自费购买牛奶、书包等学习生活用品分发给小朋友,并讲解起长江鱼类资源保护。“他们一有空就来,节假日更是常客。”xx儿童福利院儿童部副主任谢荣华说。

从上大学开始,xx就关注环保事业。2001年,他发布成立环保社团倡议书,得到80余名同学响应。2004年工作后,他创办xx市首家青年环保志愿者社团——“赤子之心”环保社团,先后带动2万名青少年投身环保行动,超过1.2万人接受水资源保护教育。

xx在xx师范大学读书期间结缘环保。一次,他在回收利用废旧电池的环保行动中听说,一粒纽扣电池会对一立方米土地造成污染,深受震动。于是,他和3名同学组成一个小小“联盟”,相约每周末在图书馆义务清理垃圾,“赤子之心”也应运而生。2001年10月,他们在泉山校区各宿舍楼下设立废旧电池回收桶。仅一学期,就回收废旧电池4大桶,累计100余公斤。

如今,“赤子之心”早已不是xx一个人在战斗,他在全国创办、协办17家“赤子之心”环保社团,累计吸引300余名教师、社会人士加入,发展学生会员6000余人。

“教育就像我的妻子,相伴到老;

环保就像我的儿子,精心呵护。我希望留给学生的,不仅是某项具体的教学成果,更是绿色正能量的精神传递。”

xx说。这些年,他整理出15万字的《环境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成果,编写10万字的校本教材《地球妈妈》。

2008年,xx环保事业遭遇“瓶颈”,他决定打破捡拾垃圾、植树、清除牛皮癣等环境保护“老三样”,首先从环保活动本土化入手,计划将马洲岛湿地保护作为环保项目来实施。他毛遂自荐找到湿地生态项目负责人。对方见他是老师,不解地问:“一个老师为什么要上岛?老师和学生做环保能做出什么来?”面对对方的疑惑,xx认真讲述社团的公益理念和行动策划。第6次见面,这位负责人终于同意带他们登岛,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水质监测等活动。

“同学们也在行走中感知自然的美好,进而产生守护蓝天碧水的内生动力。”这样的潜移默化,影响了xx班里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有学生高考作文用环保公益活动当写作素材,学校每年有数十名毕业生选择填报环境工程、植物资源利用、生态学等专业。《赤子之心》报纸每月一期,在学校、社区发放3000多份,坚持到现在。由xx主持开发的《环境》《做个环保人》《身边的环境问题》等校本课程也深受学生欢迎。2017年,清爽xx环保体验馆建成,累计为1.5万人提供生态文明知识义务讲解服务。

随着团队规模越来越大,“赤子之心”朝着品牌化的道路不断前进。“环保宣传既要有普及性也要有针对性,充分利用好传播载体才能收到更好效果。”xx说。他们了解到靖城街道虹茂社区有很好的书画氛围,就走进社区开展环保主题书画创作活动;

滨江新区办事处兴阳社区濒临长江,就开展保护母亲河环保行动……近年来,“赤子之心”环保社团组织绿色义卖、长江湿地资源调研、机动车尾气排放调查、水质监测等近300场环保主题活动。

作为志愿者,xx践行志愿理念的行动不仅在环境保护。在他看来,“环保+”更有生命力。

变废为宝,是xx在生活、工作中倡导的。xx市一中每个班级都有一个特殊的“三毛基金”,他号召同学开展垃圾分类回收,用卖垃圾的钱资助学生。首笔爱心款100元,捐赠全国保护母亲河工程;

第二笔善款2050.2元,捐赠汶川地震灾区……“在漫画和影视作品中,三毛自己衣不蔽体,却始终有颗助人为乐的热心肠,象征着微小却真挚善良的温暖;

三毛也可以理解为三角钱,虽是微小心意,却也能积少成多,汇成扶贫助困的暖流。”学生王枫对“三毛基金”的解读在师生中有着普遍认同。

【篇三】

在xx,说起志愿者服务组织“红马甲”,几乎无人不晓。在xx区念香苑小区对面,有条“红马甲路”,不远处还有一座“红马甲广场”,这是这座城市对这支义工队伍的无言褒奖。

王培华是“红马甲”的头儿,志愿服务时间已超8000小时。今年76岁的她,没想到自己的退休生活会这么“忙”!

从2006年11位“老姐妹”组成义工小组发展至今,xx“红马甲”队员已有3000名,每天跟着王培华“出勤上班”的有上百人,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54岁。王培华每天4点多起床安排当天的工作:路口值勤,扫马路捡垃圾,调解邻里矛盾,为孤寡老人送餐,巡逻,做媒,等等。“一有事大家抢着干,有时还会为没安排自己而‘生气’。”

当年从街道广播站退休后,王培华一度闲在家里没事做,好热闹的她便带着街坊邻居打腰鼓舞龙,“拿个垃圾桶包上红布做龙头,就玩起来了”。在王培华那里,几乎就没什么难事。“过去市中心文昌阁一带环境脏乱差,社区干部很头疼。我一想这有啥难的,第二天就带着姐妹们去文昌阁捡垃圾,没想到引起很大反响,很多人纷纷加入我们。”

大伙儿拿着抹布、铲子、筷子、垃圾袋忙得欢,这支“红马甲”先后获得“全国志愿服务活动示范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xx省优秀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服务他人、快乐自己,捡垃圾捡出这么大名气,我们都没想到。”王培华坦言。

85岁的袁秀清负责打扫口袋公园“红马甲广场”,这里也是“红马甲”队员的大本营。说起这个袖珍广场的由来,袁秀清滔滔不绝:“十年前,我们喜欢晚上在小区里跳广场舞,没想到几栋楼的居民投诉说太吵。王队让我们到每一层楼去实地听,这一听吓了一跳,音乐声确实大,于是赶紧挪地方。找来找去,只有一个远处的垃圾场可以用,我们拾掇拾掇把这里整平了。”这一矛盾解决过程还催生义工队的新项目——“和事佬”调解队。调解队2011年成立以来,已调解纠纷上百起,成功率达85%,确保“纠纷不出楼栋,矛盾不出小组,冲突不出社区”。

王培华还有一项“甜蜜的事业”,她是许多年轻男女心中巧牵红线的“王大妈”。多年来,王培华积累了全xx最多的单身男女资料,她做成资料板,一有空就驮在自行车两边,蜀冈西峰、古运河畔,都曾出现这位“移动婚介”的身影。2006年以来,“红马甲”的“金媒婚介”遵守“不收费、不收烟、不收糖”这“三不”原则,牵线搭桥1000多对,其中500多对步入婚姻殿堂。

“王队长一喊,你比谁都跑得快!她是你什么人哎?”队员葛慧芳的丈夫经常揶揄妻子。“我回他一句:她是我妈!”葛慧芳哈哈大笑。王培华在“红马甲”队伍里确实就是位“妈妈”:徐正兰15岁的孙女去年遇车祸,王培华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安慰,小姑娘目前正在积极恢复中;

朱定兰不幸患癌,王培华当即赶到医院鼓励……大伙儿看到王培华就觉得安心,“红马甲”队员张海燕说:“王队对自己严、对别人宽,什么苦都能吃。‘红马甲’人多,每个人的冷热酸甜,王队全看在眼里、想在心上、做在面前。她喊一声,我们肯定全到!”

不久前,一名队员因身体原因不得不离开“红马甲”,临走时说,这件“红马甲”不退,自己要永远珍藏。让王培华骄傲的是,13年间,“红马甲”队伍新增26名党员,红灿灿的党徽别在每位党员的红马甲上。王培华说:“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红马甲’不怕苦不怕烦,一定做好大家的‘管家婆’。”

【篇四】

调解工作处于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最前沿,xx市赣榆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副主任xx一干就是18年,足迹遍及全区726个自然村,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512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

“设身处地,把当事人当亲人”

xx嗓门洪亮,走起路来腰杆笔直,虎虎生风。1981年10月,他参军入伍,成长为一名副团职军官。2000年10月,xx转业回到家乡,在赣榆区司法局从事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要想做好调解工作,就要用心做事待人,把当事人当成自己的亲人,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这是他的工作体会。

2016年6月17日上午,现役军人赵凌云的父亲参加赣榆村电灌站工程施工,在吊装pe管过程中,因吊钩滑落被砸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小赵悲痛欲绝,立即请假回家。由于善后事宜涉及有关赔偿,处理时间较长,小赵的一些亲友赶到政府门口要个说法。

“人死不能复生。如果你父亲在世,肯定希望你在部队为父母争光而不是毁了前途。”xx拉住小赵的手劝说,“假期快结束了,你马上回部队,我以老兵的名义承诺,依法为你父亲解决善后事宜。”经过xx的一番思想工作,小赵第二天便赶回部队。xx对当事人摆事实讲道理,又与施工单位负责人沟通,最终双方达成赔偿协议,历时20多天的伤亡事故处理画上圆满句号。

“一碗水端平,才能啃下硬骨头”

在无数次调解过程中,xx始终做到不偏不倚,用他自己的话说:“一碗水端平,群众才买你的账。”

2016年3月中旬,赣榆农民王老汉不慎摔倒,右侧胸部疼痛剧烈,到赣榆区一家民营医院就诊。医生全面检查后,诊断为软组织受伤收治入院。谁知出院回家后,王老汉仍感到右肋疼痛,家人又带他到赣榆区人民医院复诊,经ct检查,诊断为左侧第9、第10肋骨骨折,第11肋骨不排除骨折可疑。王老汉的家人气愤不已,到这家民营医院讨要说法,一言不合,双方便争吵起来。

xx和同事徐德部、吕志达闻讯介入调查,三人专门找到医学专家咨询,对王老汉的前后诊治过程、方案以及用药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最终认定过错在该民营医院,医院应负全部责任。可医院负责人就是不接受调解。xx郑重向院方指出:“如此严重的损伤,医院在长达9天的治疗中没有发现,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如果患者到医院哭闹,会对医院声誉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句话有力击中院方代表,他们很快就答应患者的赔偿要求。

调解过上千件案件,xx总结出一套“五有”调解工作法,即心中有数、手中有本、调解有方、言行有情、效果有成。这套方法目前已在赣榆全区推行。

“调解成功,心底有说不出的高兴”

xx是一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人。他发现,赣榆北临山东日照,西靠山东临沂,受地理环境、文化习俗、资源竞争等影响,跨界矛盾纠纷预防难、排查难、化解难、协调难。“有一年年底,5个山东农民工来上访,说赣榆一家乡镇民营企业拖欠他们20多万元工资。我了解情况后,发现问题很复杂,乡镇把工程整体发包给一家济南公司,公司老板找这5个工人干活,完工以后却不给钱。更棘手的是,他们既没跟公司签合同,也不能证明公司和他们之间存在雇佣关系。”

5个异地民工大冷天凑钱坐车赶到赣榆,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xx在冰天雪地中一趟又一趟跑工地,动员所有知情工友出面证明,和公司代表交谈多次,终于在春节前把钱交到他们手中。

这件事给了xx很大的启发。他着手调研分析省界地区矛盾纠纷的特点规律,坚持“平等协商、相互协作、积极防控、联调互动”原则,提出“省际邻边地区矛盾纠纷联防联调、社区矫正协防联管、普法宣传资源共享、法律服务共同协作、法律援助相互支援、队伍建设相互促进”等工作机制,跨省搭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平台,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矛盾,圆满解决170多起跨界民事纠纷。

在xx的调解下,反目的夫妻破镜重圆,成仇的冤家握手言和,极易引发民转刑案件的纠纷得到及时化解。“每当调解成功,看到当事人心平气和离开时,我总觉得心底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快乐。我只想尽自己所能,通过化解一件件大大小小的纠纷,为社会和谐作出最大努力。”xx宽慰地笑言。

【篇五】

一幢幢农家别墅别致实用,一条条水泥路平整宽敞,一排排绿树生机无限,一个个小菜园果蔬飘香,洁美的村容村貌,居民们脸上幸福的微笑……看着眼前这一切,每位到过xx市高港区许庄街道xx社区的人,都会发出由衷的赞叹。

xx社区能有今天这样的发展,与许庄街道人大工委主任、xx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乔向民的工作密不可分。20多年来,乔向民以他的执着坚守,演绎创业、富民、奉献的闪亮人生,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xx省劳动模范”“xx省吴仁宝式优秀村书记”等荣誉称号。

被推到造福家乡最前台

“20年前,组织上让我参加村委会副主任选举,共有2436名选民参加投票,我得了2365票。那时我还是一个愣头小伙子,乡亲们对我如此信任,我永远记得2365票这个数字。”提起首次参加xx村干部选举的经历,乔向民记忆犹新。

乔向民1970年出生在原xx村农家,1989年,高中毕业后的乔向民开始跑销售,到1993年已是百万身家。后来,他当上副厂长,还带出16名供销能手。

1998年下半年,乔向民被推选为xx村乔东、乔西两个村民小组的组长后,向村民们提出修水泥路的建议,“只要大家出点水泥钱,其他费用我包了。”他拿出两万多元支持修路,村民们纷纷出工出力,一条800米长的水泥路联通两个组。当时有村民提议,“这是一条通向民心的路,又是向民出钱最多,就叫向民路吧。”可乔向民不同意,“这条路是大伙儿齐心协力修建的,还是叫连心路好。”此后几年,全村实现了户户直通“连心路”。

产业富民之路越走越宽

2003年,乔向民担任xx村党总支书记。当时,xx集体经济薄弱。

“xx要想富起来,一定得有产业支撑。”乔向民萌生产业富民的想法。xx绳网带产业多年来不温不火,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各自为战。乔向民跑前跑后,一方面与业主们逐一沟通,鼓励他们通过合股做活做大绳网带生意,另一方面又找到在外办厂的本村能人,动员他们回乡投资。2004年,xx社区拥有5家销售上千万元的绳网带企业。在河南做纱轮生意的乔春鹏,经不住乔向民一再邀请,返乡办起xx市玉鸽工索机具有限公司,去年产值达7000多万元。

企业引来了,乔向民倡议村集体向每家企业注入不少于10万元的启动资金,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用地、用工、用电、用水等问题。凭着这样的诚心和热心,相继引来到xx落户的绳网带、服装等企业超过50家,带动300多人就业。

村里还将老厂房、村小校园、电灌站、鱼塘等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全体居民,由社区股份合作社负责管理和经营,按股分红,让居民变股民;

并从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一部分入股优质企业,让集体资产增值。乔向民还带领社区一班人大面积栽种意杨4.6万株,仅此一项可增加集体收入400多万元。

穷乡村变成现代化社区

集体经济和居民口袋宽裕后,乔向民又开始筹划“三集中”布局,即环境集中整治,农民集中居住,土地集中耕种。

2008年,乔向民邀请上海、xx等地小城镇建设专家到xx进行规划设计,决定建设较高品位的联排别墅。2009年,xx社区与xx一房地产商签下全垫资投建协议,先期建设29栋58户。

然而,投资商的资金链出现了问题,乔向民一咬牙,把自己的爱车卖了,卖车款连同向亲友拆借的55万元一起捧给施工老板。老板激动地说:“有这样真心为民干事的合作伙伴,就是再困难也不会停工。”到目前,xx已建成三期近9万平方米的集中居住区,近半数社区居民实现集中居住。

乔向民又谋划起“集中耕种”。他认为,xx应以农民集中居住为主线,以农村土地流转为切入点,招引能人推进土地集中耕种。他向群众承诺,农户土地交村集体集中耕种,村里按每亩土地每年补贴100公斤面粉、175公斤大米的标准分配到户。

xx社区现已流转土地1709亩,原先种地有399户,如今只有40人。为尊重农民生活习惯,社区还从集中耕种外的土地中,为每户提供蔬菜田,深受居民好评。

“这几年xx变化越来越大,可我在社区工作时间越来越少了。”乔向民告诉记者,他2012年兼任许庄街道办副主任,2016年1月出任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此后大部分精力都放到街道工作上,比以前更忙了。但他觉得,为让更多乡亲过上好日子,自己付出再多也值得。

第四篇: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大全)

3篇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精选1

xx同志2003年从市行业办公室退休,今年已74岁。退休后,他积极投身网络宣传,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为社会建设加油鼓劲,为党的事业凝聚力量,是一名活跃在网络战线上的银发老兵。多年来,谭老坚持每天上网4至5个小时,已累计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新华网、文明网、红网等主流网站发帖发图8万多个,点赞达1300多万人次。正是因为他无私的付出,使他获得省、市“三好老干部”,“优秀网宣员”、“网络文明宣传优秀志愿者”和“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

充满爱心,做困难群众的贴心人。2010年9月,谭老下乡做“三农”调研,看到84岁的杨泽其老人与13岁的孙子相依为命,房屋破烂不堪,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而且老人患有严重风湿性关节炎,但仍要下地种菜。此情此景,谭老深感同情,当即拿出100元钱略表心意,并将这位老人的困难家况拍成照片,在红网发出《84岁的单寡孤独老人与父母双亡的13岁孙子相依为命,呼吁慈善人士救助》的图文。帖子发出后,很快得到爱心网友的支持,在网友、记者、慈善人士和有关单位的帮助下,杨泽其老人与孙子的生活很快就得以改善——老人的低保得以解决,同时还得到了1000元民政特需救济;孙子杨欢被送到职业技工学校学习畜牧养殖,三年学费全免,生活费也得到了救济。这次爱心活动,改善了老人一家的生活,社会影响很好。

有一段时间,媒体报道xx市环卫工人因工致伤致残情况频发,谭老心痛不已,多方收集相关资料信息,在网上发出了《呼吁奉献爱心,为建立xx环卫职工救助基金出力》帖子,并带头将获评“市文明公民”的500元奖金捐献给该项基金,成为该项基金捐献的笫一人,后又将他获得的700元网宣奖金捐出。如今,这项基金像滚雪球一样越聚越多,成为环卫工人的一项特殊救助。有一名70多岁的刘大爷双目因患有白内障视力低下,但因家境困难无钱治疗,谭老找到市残联寻求帮助,为其省下了两次手术费5千余元,让他重见光明。

除此外,谭老曾为湘西贫困山区的穷困孩子捐赠过冬衣物和学习用品;曾在2008年重大冰灾和汶川大地震时先后拿出4000多元,以特殊党费等形式,捐献给灾区;还曾多次为困难家庭子女上学献出过爱心。谭老的这些善举得到了身边很多人的关心支持,越来越多的人在他的影响下加入到了奉献爱心的行列。

充满力量,当社会和谐发展的推动者。一是关心城市环境建设。2010年,谭老撰写的《xx清水塘重金属污染地区的治理应列为省和国家“十二五”的重点治理项目》一帖,在人民网、红网发出后,被呈送到国务院总理的案头,得到了国家环保部的高度重视。2009年冬,湘江水位创新低,江底垃圾污垢裸露,与崛起的长株潭城市群整体形象极不相匹配,谭老拍下了几百张照片,并以《人人献出一点爱,为母亲河湘江清除污垢》为题,在红网连连发帖,同时,身体力行,参入了长株潭万人下河捡垃圾的志愿义行活动。2010年秋冬,谭老再次下到湘江xx段江底脏污死角处,拍下一组照片贴到红网,呼吁《把爱献给母亲河,再给湘江洁身!》促成了千人大清扫活动。活动当天,谭老及时以直播形式发到红网,题目为《xx市今日千名志愿者挺进湘江清理垃圾,场景感人》,该文贴被红网置顶,点击达11889人次。

二是心系农村“三农”建设。2008年秋,省委开展思想大解放讨论活动,我头戴草帽,顶着烈日,背挎包、搭公交,多次到xx、湘潭农村与基层干部、老农、老党员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心声,写出的《解放思想,科学解决xx“三农”的十五献言》,被省委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专报》第54期刊登,并得到了时任副省长徐明华同志的批示。退休后,谭老为湘潭老家先后筹措到11万元资金,帮助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此,湘潭日报曾在头版刊发题为《兴修水利,造福后代》的长篇通讯,湘潭电视台还专门拍了上下集新闻纪实片多次专题播放。

三是关注社会安全稳定。2010年4月的一个凌晨,谭老接到一个紧急电活,被告知xx河西一个茶杯口大的天燃气管道阀门被人为破坏,开始漏气,已让几十米外的多名居民头晕作呕,天然气公司值班电话无人接听,情况十分危急。灾情就是命令!我立即求助110和市政府值班室,请求设法联系到天燃气公司迅急前来抢修,经共同努力,终于控制了天燃气继续泄漏,避免事故的发生。当夜,还在网上发出帖子——《一场不该发生的天然气人为破坏严重泄漏的惊心动魄黑色之夜终于成了幸福之夜》,吁请市安全主管部门加强安全管理,进行事故排查。忙完已是清晨六点多,随后又与责任单位相关人员一道,总结吸取教训,并采取措施,在当天中午前深埋外露天燃气管道阀门,以从源头上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四是不时倾听民心民生。2010年,谭老在得知许多市民对市内空调公交车2元的票价有诉求意见后,就抽出时间搞调研,掌握了大量一手材料,于2010年8月9日在红网xx站论坛和xx网百姓呼声栏目,发出了《列举十条理由或措施谈市内公交车车票价减半的可行性,恳切希望年前出台惠民政策》的文帖。此帖发出,市民纷纷顶帖回复,认为降价理由充足。后来,市领导指示有关部门收集这方面的舆情,春节前的1月30日传来好消息,xx市委书记和市长亲自乘座公交车,与市民交谈,并正式转递市委、市政府顺从民意的决策信息,宣布从2011年2月1日起,xx市内公交车票价一律一元,市民们高兴不已。

3篇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精选2

xx同志2003年从市行业办公室退休,今年已74岁。退休后,他积极投身网络宣传,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为社会建设加油鼓劲,为党的事业凝聚力量,是一名活跃在网络战线上的银发老兵。多年来,谭老坚持每天上网4至5个小时,已累计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新华网、文明网、红网等主流网站发帖发图8万多个,点赞达1300多万人次。正是因为他无私的付出,使他获得省、市“三好老干部”,“优秀网宣员”、“网络文明宣传优秀志愿者”和“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

充满爱心,做困难群众的贴心人。2010年9月,谭老下乡做“三农”调研,看到84岁的杨泽其老人与13岁的孙子相依为命,房屋破烂不堪,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而且老人患有严重风湿性关节炎,但仍要下地种菜。此情此景,谭老深感同情,当即拿出100元钱略表心意,并将这位老人的困难家况拍成照片,在红网发出《84岁的单寡孤独老人与父母双亡的13岁孙子相依为命,呼吁慈善人士救助》的图文。帖子发出后,很快得到爱心网友的支持,在网友、记者、慈善人士和有关单位的帮助下,杨泽其老人与孙子的生活很快就得以改善——老人的低保得以解决,同时还得到了1000元民政特需救济;孙子杨欢被送到职业技工学校学习畜牧养殖,三年学费全免,生活费也得到了救济。这次爱心活动,改善了老人一家的生活,社会影响很好。

有一段时间,媒体报道xx市环卫工人因工致伤致残情况频发,谭老心痛不已,多方收集相关资料信息,在网上发出了《呼吁奉献爱心,为建立xx环卫职工救助基金出力》帖子,并带头将获评“市文明公民”的500元奖金捐献给该项基金,成为该项基金捐献的笫一人,后又将他获得的700元网宣奖金捐出。如今,这项基金像滚雪球一样越聚越多,成为环卫工人的一项特殊救助。有一名70多岁的刘大爷双目因患有白内障视力低下,但因家境困难无钱治疗,谭老找到市残联寻求帮助,为其省下了两次手术费5千余元,让他重见光明。

除此外,谭老曾为湘西贫困山区的穷困孩子捐赠过冬衣物和学习用品;曾在2008年重大冰灾和汶川大地震时先后拿出4000多元,以特殊党费等形式,捐献给灾区;还曾多次为困难家庭子女上学献出过爱心。谭老的这些善举得到了身边很多人的关心支持,越来越多的人在他的影响下加入到了奉献爱心的行列。

充满力量,当社会和谐发展的推动者。一是关心城市环境建设。2010年,谭老撰写的《xx清水塘重金属污染地区的治理应列为省和国家“十二五”的重点治理项目》一帖,在人民网、红网发出后,被呈送到国务院总理的案头,得到了国家环保部的高度重视。2009年冬,湘江水位创新低,江底垃圾污垢裸露,与崛起的长株潭城市群整体形象极不相匹配,谭老拍下了几百张照片,并以《人人献出一点爱,为母亲河湘江清除污垢》为题,在红网连连发帖,同时,身体力行,参入了长株潭万人下河捡垃圾的志愿义行活动。2010年秋冬,谭老再次下到湘江xx段江底脏污死角处,拍下一组照片贴到红网,呼吁《把爱献给母亲河,再给湘江洁身!》促成了千人大清扫活动。活动当天,谭老及时以直播形式发到红网,题目为《xx市今日千名志愿者挺进湘江清理垃圾,场景感人》,该文贴被红网置顶,点击达11889人次。

二是心系农村“三农”建设。2008年秋,省委开展思想大解放讨论活动,我头戴草帽,顶着烈日,背挎包、搭公交,多次到xx、湘潭农村与基层干部、老农、老党员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心声,写出的《解放思想,科学解决xx“三农”的十五献言》,被省委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专报》第54期刊登,并得到了时任副省长徐明华同志的批示。退休后,谭老为湘潭老家先后筹措到11万元资金,帮助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此,湘潭日报曾在头版刊发题为《兴修水利,造福后代》的长篇通讯,湘潭电视台还专门拍了上下集新闻纪实片多次专题播放。

三是关注社会安全稳定。2010年4月的一个凌晨,谭老接到一个紧急电活,被告知xx河西一个茶杯口大的天燃气管道阀门被人为破坏,开始漏气,已让几十米外的多名居民头晕作呕,天然气公司值班电话无人接听,情况十分危急。灾情就是命令!我立即求助110和市政府值班室,请求设法联系到天燃气公司迅急前来抢修,经共同努力,终于控制了天燃气继续泄漏,避免事故的发生。当夜,还在网上发出帖子——《一场不该发生的天然气人为破坏严重泄漏的惊心动魄黑色之夜终于成了幸福之夜》,吁请市安全主管部门加强安全管理,进行事故排查。忙完已是清晨六点多,随后又与责任单位相关人员一道,总结吸取教训,并采取措施,在当天中午前深埋外露天燃气管道阀门,以从源头上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四是不时倾听民心民生。2010年,谭老在得知许多市民对市内空调公交车2元的票价有诉求意见后,就抽出时间搞调研,掌握了大量一手材料,于2010年8月9日在红网xx站论坛和xx网百姓呼声栏目,发出了《列举十条理由或措施谈市内公交车车票价减半的可行性,恳切希望年前出台惠民政策》的文帖。此帖发出,市民纷纷顶帖回复,认为降价理由充足。后来,市领导指示有关部门收集这方面的舆情,春节前的1月30日传来好消息,xx市委书记和市长亲自乘座公交车,与市民交谈,并正式转递市委、市政府顺从民意的决策信息,宣布从2011年2月1日起,xx市内公交车票价一律一元,市民们高兴不已。

充满激情,当时代主旋律的宣传员。党的十八大召开后,谭老心情十分激动,他连续五天,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制作了124页的学习十八大精神的PPT宣传稿,积极在老干部群体中进行宣讲。此后,又将该PPT放在各大网站上进行网络宣传,点击量达两万多人次;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召开后,谭老同样制作了高质量的PPT进行宣传;先后在人民网等网站发表宣传科学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的照片多达3000多幅,点击量超过160万人次;制作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解读的PPT文件,并及复制发在重要网站宣传,同时提供给有关部门;制作了《走进互联网,唱响主旋律》的163頁PPT文件,除了多次演示宣讲,同时还把这些文件复制到网上广泛宣传。

2011年,谭老被聘为红网“爱晚论坛”首席版主,更是忙得不亦乐乎,这是没有分文报酬的政治责任义务服务,然而他努力尽职尽责,被红网评为优秀版主。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谭老感党恩、跟党走,珍惜荣誉,再接再厉,通过自己的善举和正能量,倡导和带动更多离退休干部,一起为党的事业、社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3篇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精选3

xx同志,男,1951年9月出生,1968年12月参加工作,198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1年10月从xx县供电公司退休。他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退休后成为一名“五老”志愿者。2015年12月,xx县老年大学春松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后,被推选为志愿者服务队队长。

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对党忠诚。xx同志坚持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学习,特别是党报党刊,深刻领会党在新时期所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经常把党的主张向自已身边的人、社区群众宣传。今年以来,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自觉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在政治上、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多才多艺,热爱生活。退休后,xx同志报名上了老年大学,重新变成一名学生,每天不断地“充电”,学习二胡、诗词、书法和摄影等课程。每一门课程,他都学得认真又扎实,如今可以单独独奏二胡,在《xx诗词》、《柳泉诗词》等诗刊上发表了多篇诗词,2015年撰写的七律《翠微茶赞》获全国离退休干部“我与‘中国梦’”诗词楹联大赛金奖。“天资又高,还这么努力,难怪多才又多艺”,这是县老年大学校长对xx同志的评价。积极热情的生活、天天向上的心态,让65岁的陈老看着精神焕发,总是乐呵呵的,身体很硬朗。

热心公益,乐于奉献。2013年1月,xx同志被xx县关工委聘任“五老志愿者”。他不为名,不为利,视奉献人生为最大乐趣。尽心于关爱下一代事业,真心实意的做好课外宣传辅导、义务监督,关心青少年成长。2014年,县关工委立足胜利山“九九乐园”翰墨轩建立教育基地,选聘xx同志担任基地书法辅导员,义务为中小学生授课,学员达100余人,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他还被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并经常参与学校的一些主题班会活动,实行“老少牵手、老少同乐”活动,与学生结对帮教,建立起与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2015年,xx县老年大学春松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后,被推选为服务队队长。担任队长后,认真上岗履责,建立了组织机构,并积极搭建活动平台。根据志愿服务活动的需要,经过多方协调,在九九乐园翰墨轩设立了老干部志愿者办公室。同时,从细节处考量,为志愿者统一了服装,并设计了队旗。为促进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活动经常化、常态化,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凝聚作用,积极引导协调建立临时党支部。按照党章要求和组织程序,报县直机关工委,批准成立了xx县首个“非建制性”临时党支部,被选举为党支部副书记,参加了第一次支部会议。在成立党组织的基础上,致力于把九九乐园翰墨轩打造成党建示范点,按照党建示范点的要求,将党的制度上墙,建立了志愿者工时记录薄、党组织活动考勤册等,配备了学习桌、音像设备,结合“两学一做”教育,制定了学习配档表,发放了学习资料,定期组织学习培训。为丰富志愿者服务队活动,精心组织谋划开展“爱绿护绿”活动,自今年4月份以来,开展爱绿护绿志愿监督服务活动。每天分早晚两次到九九乐园捡拾垃圾,并劝导损坏花草树木、乱扔垃圾、宠物随地大小便等不文明行为,以身示范,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讲文明、树新风”,提高群众文明素养,使九九乐园变得更加安全、更加干净、更加舒适。身为此项活动的“总指挥”,xx同志几乎每天都去九九乐园,在带头开展活动的同时,及时帮助队员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充分体现了老干部“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精神。为推进志愿服务队常态化,积极探索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探索建立了志愿服务记录制度,根据统一的内容、格式和记录方式,由组长负责对志愿者的服务、工时进行及时、完整、准确记录,为表彰激励提供依据。

退休后,xx同志就是这样热忱生活,热心公益,用辛勤和努力叙写着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

第五篇:最美老干部先进事迹材料[大全]

最美老干部先进事迹材料精选范文1

从青丝到白发,21年来,有一位老人一直奔走在漫长的助学之路上。用无私谱写暮年之歌,用大爱传递正能量。

xx,xx一中退休教师,今年84岁。1994年退休后,发起民间助学工程。21年来,共筹集资助款3000余万元,使2000多名特困生重返校园。其中他本人捐助10万余元。2006年,xx被评为“xx省十大公益老人”;2008年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名登“中国好人榜”。

“愿每个孩子顺利完成学业”

xx出身贫寒,少年时期隔窗听课的经历让他对失学孩子的命运格外关注。1994年4月,xx一中举行“爱心献同学,真情暖校园”活动,援助25名徘徊在失学边缘的特困生。退休后继续在学校报刊发行站上班的xx得知消息后,当即领下资助12名特困生的任务。其中,他本人出资认领3名学生,每人每年100元,一直到高中毕业。另外9名特困生则是动员亲朋好友去资助,甚至将指标“摊派”给自己的孩子。赖老把这些特困生的切肤之痛一点一滴地讲给亲朋好友们听,一个一个地找人做工作。终于,组织发动了包括离休干部邓剑雄在内的9个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一助一”帮助这12名特困生。从那以后,赖老就与资助特困生的义举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了“民间助学”之路。

赖老除了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先后资助8名特困生外,还孜孜不倦地做着两件事:一是四处寻找和发动好心人加入资助行动中,他和朋友们建起“民间助学工程”的雏形;另一件是寻找特困生的“下落”。

夏天顶着炎炎烈日,冬天冒着凛冽寒风,除了下雨天,赖老每周都挤出时间,步履匆匆地奔走在xx县的穷乡僻壤,走访特困生家庭,进行实地调查摸底,核实贫困情况。赖老的足迹,踏遍了xx所有乡镇的所有行政村,走访了近200所乡村学校,磨破了十多双解放鞋。建立了1800多份特困生档案。

赖老说,决不能再让这些孩子苦下去,决不让贫困扼杀希望,只要他(她)念书,我们将一直资助他(她)读完初中、高中,甚至大学毕业。他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21年来,赖老和他的“民间助学工程”在特困生与志愿者之间,搭起了一座爱心桥。在赖老的牵线搭桥下、在好心人的帮扶下,受资助的特困生,也从xx一中扩大到全县18个乡(镇)。甚至武平、上杭、连城的特困生也得到过资助。

“是无数好心人支撑鼓舞着我”

尽管助学工程是纯粹的民间行为,然而爱较真的xx仍然有自己的“章程”:资助的对象必须是孤儿、残疾人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以及生活来源特别困难的孩子。特困生必须由xx亲自去调查考证,有学校和村一级的证明。受助人签字打收条,学生所在班的班主任、学校出具收款证明。资助人的首次款项由xx当面转交,详细交待要注意的问题,之后由资助人和受助人直接往来。

助学工程刚开始,一位老友找到了xx,委婉地提出请他帮助一位亲戚的孩子。经过家访调查,这个学生并不符合条件,xx毫不客气地数落老友。道是无情更有情,xx用无私和正直昭示了自己不变的初衷。

xx市84岁的老人王增修,从1996年开始资助河田中学学生小邱,1998年小邱考上xx师范,联系地址变动,老人家不放心,怕资助的款项到不了小邱的手中,特地从xx来到xx住了三天。小邱告诉他每月的生活费一分不少按时收到,小邱的班主任也把每学期交的学费记录给老人看,上面有领款学生签名、监督老师证明、款项交付日期。看到这些,王增修情不自禁地说:“赖老师的工作这么认真细致,我们资助人没有理由不放心。”

媒体对赖老的xx“民间助学工程”活动报道后,在赖老精神的感召下,天南海北的好心人主动找到赖老,请求认领特困生,他们当中有干部、个体户、军人、记者和企业家,还有外籍华人,不断有xx、xx、厦门、泉州、漳州、上海、南京、广州、东莞、广西、北京、天津、台湾等地的志愿者加入,参加助学义举的人数逾千人。爱的暖流在各城市和xx的乡村碧野间缓缓流溢。

晋江某服装企业老板吴栋飞,从2009年起先后赞助了20多个特困生;2010年,晋江某企业负责人庄美娥也一次性赞助了10个特困生;厦门某企业负责人孙吉龙先后赞助了30个特困生;xx县公安局干警郑凯亮发动5个兄弟姐妹每个人赞助一个特困生;xx县某加油站负责人王先生和弟弟两人一起赞助了20个特困生;xx县某建筑公司负责人张秋生赞助了18个特困生;在浙江经商的xx河田籍企业家陈清印先后赞助了20多个特困生;2009年9月,浙江省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主动与xx联系,在xx二中高一新生中挑选成绩优秀、家庭特困的学生,成立“珍珠班”,给予赞助高中三年学费并补助每人每月250元生活费,至今,已连续6年,360名特困生受益;2014年9月,石狮市青年企业家徐管军、王丽环等人组成的慧通TA2爱心团队多方筹资赞助xx县红山乡山车小学10万元,并通过xx赞助了16个特困生的生活费......

21年的扶贫助学,xx的身边汇聚了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爱的洪流向世人昭示了善良和公益的力量。面对着这一切,xx总是发自肺腑地说:“我个人的力量是很微弱的,感谢所有的好心人,是他们在身后支撑着我、鼓舞着我,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动力源泉。”

“受助学生回报社会,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不但要资助这些特困生上学,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在赖老的助学理念中,他特别强调“感恩”,让特困生常怀感恩之情、报恩之志。

赖老时常嘱咐受助学生,要定期向资助的恩人汇报自己的学习成长情况,表达感恩之情。每到双休日,赖老就带着xx一中的受助特困生提着水桶,拿着抹布,帮助五保户、孤寡老人挑水,打扫卫生。

爱心在延续,救助有接力。在赖老的引导下,经过赖老民间助学工程救助的近百个特困生大学毕业,找到了工作,他们不忘自己成长的经历,不忘回报社会,接过了爱心的火炬,成为捐资助学的热心人。

一位从高一到大学赖老资助了7年的特困生,大学毕业后,给赖老汇来1000元和一封信,信中写道:“我把第一个月的工资给了母亲,她养育我不容易,我要孝顺她。第二个月工资我汇给您,您把它资助给要救济的特困生吧!别人帮我,我帮别人。”

来自河田农村的王学荣,是第一批受到赖老牵线资助的特困生。他考上南京大学后,发动系里的80多名大学生,每月省些饭菜钱,资助了濯田、大同、涂坊、河田等农村中学的12名特困生。

李雪琴也是靠“一助一”救助坚持完成学业的。大学毕业后,担任了中学教师。她联络了11个同学,每月以“惟良”的名义,凑齐60元寄给濯田龙田村的林太平同学。李雪琴说,只有经过寒冬的人,才知道什么叫贫困。

毕业后在xx一家公司工作的曹先明,是赖老自己挂钩资助的学生。赖老从自己不多的退休金中,每月50元,一直帮助小曹读到厦门大学毕业。如今,小曹加入捐资队伍中,帮扶2名特困生。

特困生谢家亭,从高一到大学毕业,都受到助学工程的捐资,如今在深圳工作,他帮忙资助xx河田中街2名特困生兄弟,每人每月100元。

xx职业学院的黄冬兰、李水兰老师,也是受资助完成学业的。如今,她们自己也各资助一名特困生,还各自发动班上同学资助了合计4名特困生。

这是一项不断接力的爱,这种连绵不断的爱链接了上千个家庭。通过这样的播种、传递,爱心在无限地扩大、延续。

看到资助的特困生改变了命运,并成为捐资助学的热心人,赖老别提有多高兴。他说:“这些特困生毕业后,回报社会,对我是最大的安慰。他们的行为,比黄金更可贵。”

“除非倒下,否则我不会停步”.

2014年11月27日,新西兰首任女总理珍妮.玛丽.希普利女士和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柯马凯先生一行来到xx考察参观。当女总理了解到83岁的xx仍然在为贫困学子孜孜不倦、四处奔波的事迹后,这位世界政坛的女强人紧握着xx的手,动容地对xx说:“您高尚的精神和坚韧的意志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

xx的老伴早年就因病去世。为了民间助学工程,他选择了离开儿女,独自一人住在学校。此后,他每天蹬着一辆三轮自行车把学校的邮件送到邮局,再从邮局领回当日的报刊,登记、分发,报酬有限。退休金加上这份微薄的酬劳,就是xx生活的所有经费来源。xx拼命为孩子创造条件上学,自己却从不讲究吃穿。“当时退休金每月才236元,省吃俭用,不添新衣,青菜豆腐也是一样过,有时候一盆盐水煮黄豆,可以吃上一个星期。”一副老花镜断了一条腿自己修理好照样戴。

xx从年青时代就酷爱收藏,种植花卉盆景。然而自从民间助学工程开始运行以来,他就无暇顾及那些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宝贝”了。他瞅空就往特困生家中跑,搞调查、建立特困生档案。随着救助的特困生逐年增多,资金的来源越来越困难,他每天为了这些事发愁,四处求援。以致于数百盆精美的盆景长满了杂草,一些珍稀的花卉也枯死殆尽。当许多亲友问他到底图什么时?xx就会喃喃自语道:“凡事总是有得有失,能换回孩子们的学业,扶持一个贫困家庭,是我最快乐的事。”

长年为特困生的事奔忙劳累,体力严重透支,加上营养不良,使得年事已高的xx身体每况愈下。2003年冬天,他从一位山区特困生家中回来,忙着分发第二天的报刊,又饿又累的他竟然仆倒在地,磕断了一颗门牙。亲人们担心xx的身体,都劝他适可而止,心疼他的儿女甚至为此和他闹“别扭”,可xx说:“我没办法不去拼,看到那些可怜的孩子我的心里就隐隐作痛,要是能年轻二十岁多好,我就可以多为孩子们办点事。读不上书,那是关系一辈子的事啊!”2012年夏天,在调查特困生的中巴车上突发脑梗,紧急抢救住院治疗后他却仍然义无反顾,儿孙们心疼得泪水涟涟。

xx的头发、眉毛和胡子都已雪白,牙齿也几乎掉光了。但人生暮年的苍凉没有削减他的勇气和信心,他像一个意志坚定久摧不垮的“铁人”,21年如一日,扶贫助学风雨无阻。这个耄耋老人淡然如水而又炽烈如火的心路历程,充分展现了一名退休干部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

最美老干部先进事迹材料精选范文2

“我们现在老了,剩下时间不多了,应该争取时间多做一些事,才能无愧党和人民的信任,无愧于自己的一生。”6月4日,xx市84岁高龄的人大代表xx说。

多做好事是福气

xx是xx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市关工委主任和老体协主席,今年84岁,退休20多年来,他实实在在做事,忙忙碌碌奔波,却没有拿一分钱报酬。他说:“党和政府给的退休金足够让我生活得很好,能为大家多做点事是我的福气,我不能再拿任何补贴。”

上个世纪90年代,曹老了解到不少大中小学生因家境贫寒交不起学费,已经或即将辍学。他向市委反映情况,并以关工委名义发出倡议书——《伸出你的手,托起明天的栋梁》,并带头捐款500元。xx市委充分肯定市关工委的做法,以文件形式下发《关于开展为新录取贫困生捐资助学活动的通知》在全市掀起捐资助学热潮,解决了一些学子的燃眉之急。他又通过自己的人脉,深入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多方协调动员,发动社会各方力量与贫困生结对子。

25年来,在曹老的带领下,关工委先后筹集了133.7万元,帮助467名大中小学贫困生完成学业。

将爱心传给后人

资助对象吕永阳,现在是天津工业大学大二学生,校学生会学习部部长。今年,小吕来信说,“曹爷爷,我们的学生会也在通过慈善爱心活动,帮助那些困难学生,并尽力开设勤工俭学岗位。我也在帮助学习后进的同学补课,今年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对特教学校的孩子,要多关心、多爱护。”他常常这样叮嘱关工委的其他同志。2004年,得知xx特教学校因为设备简陋,影响到正常教学,他当即联系有关单位,为特教学校争取到1万元赞助经费,购置了一批教学器材。2008年,他从来自“关心下一代书法展”的3万元助学金中,拿出5000元给了特教学校,再把剩余的2.5万元分给吾祠、灵地等10所中小学。

让希望走进高墙

对残疾儿童和失足青少年,他总是厚爱三分。20多年来,他不顾年事已高,多次带领关工委帮教人员,前往永安、漳州、xx等地的监狱,对xx籍服刑人员进行帮教。其中的一些人不但改过自新,有的还成为发家致富能手。西园镇的黄某就曾多次到监狱作报告。他说:“如果没有曹老的关心和帮助,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只要关工委需要我,我随时准备为那些失足的青少年现身说法。”

在曹老案头的一堆信札中,很多是感谢信、求助信、思想汇报信等,其中一封服刑人员的来信特别感人:“尊敬的曹主任,这七八年来,你们的良苦用心,我都铭记在心。今年我以为你不可能来了,因为你的岁数大了、腿脚不便,可是你还是来了。我很感动,早该当面跟你说声谢谢,在现场就是没那勇气。我在这里改造还算可以,共获减刑5年4个月……”这是高墙内的心声,也折射出20多年来,在曹老带领下的关工委走进监狱亲情帮教的丰硕成果。

2011年3月,80岁高龄的曹老参加关工委和团市委共同举办的“弘扬雷锋精神、推进志愿服务”活动,由于年事已高,过度劳累,昏倒在了现场。有人问曹老:“您那么大岁数了,何必总是把自己搞得那么累呢?”曹老回答:“共产党人离岗不离责,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可跟在职时相比,不是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吗?”

因为贡献突出,xx数次获得省、地、市级表彰,2009年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最美老干部先进事迹材料精选范文3

在xx区老年大学里,时常可以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就是被老年大学学员誉为倾情老年教育事业的“老黄牛”xx。

xx今年72岁,2004年从金丰中学退休。退休后,积极参与社会老年事业,先后应邀担任退教协理事、xx镇退干党总支办公室主任、区老年大学办公室主任等职,心系社会、发挥余热、甘于奉献,展现了一名退休干部执着的人生追求。

退而不休忙耕耘

xx工作认真负责,兴趣爱好广泛,喜欢画画、摄影、书法等。在xx镇退干党总支,他干出了点名气,可谓“春风十里,遍洒名声”。县退休教师协会、县夕阳红艺术团、凤山诗词协会等十多个团体组织的活动,都请他帮忙。他心肠软,面子薄,很难拒绝老伙伴们的请求,身上的头衔越来越多,参与的活动越来越密集,铺天盖地的活动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可他还是乐呵呵地说,没事,这样生活更充实。

2012年他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医生反复叮嘱,不能干重活累活,注意休息。但他在手术后仍然积极奔走于老年工作一线。三个女儿看着心疼,都劝他别再到老年团体兼职。她们说:“青山常在细水长流,我们只希望你健康长寿,安享晚年,成天忙得跟总理似的,图什么?”

一边是家庭和健康,一边是老年工作,怎样把握这杆天枰?2014年1月,他辞掉了xx镇退干站等职务,打算回乡下老家养老,过几年清闲日子。

当年2月,老年大学校长找上门来,要他“重新出山”,到老年大学担任办公室主任,主持日常事务。老干局领导也上门做工作。面对他喜爱的老年教育工作,想着一张张熟悉的老年朋友的面容,更想着组织和领导对他的期盼,短暂犹豫后,他又毅然点头同意了。

老年大学的工作千头万绪,xx比原来更忙碌了:平均两个月出版一期校刊,每周开办书法课、国画课、诗词创作课,他每周在各班上2节课,一个季度举办一次诗、书、画展,展览后要编辑成《诗书画作品选》一书,不定期出版《凤山诗词》《凤山楹联》。他的周末休息时间消失了,寒暑假也消失了,最后连夜晚的休闲时间也没有了,每晚工作至10点。

创建市级示范校那几个月,是他几十年来最忙碌、压力最大的一段时间。既要四处要钱要物,还要安排装修工人干活,监督工程进展、查验装修材料。有几次,他正在家里吃饭,天上乌云滚滚,要下雨了,想到很多装修材料还堆放在操场上,他立刻放下碗筷赶往学校,把材料搬进室内以免受损。好几个夜晚,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准备上床睡觉了,听到狂风把窗户刮得哐啷啷响,想到单位的门窗也许没关,要是小偷偷走了新设备怎么办?雨水把刚粉刷的墙壁弄脏了怎么办?他睡不安宁了,打着手电筒来到单位,把门窗仔细检查一遍,全部关好。

xx担任老年大学办公室主任的一年多时间里,创造了许多业绩,许多工作实现了零的突破:创办了校刊,开办了书法班、国画班,开起了阅览室、图书馆、电脑室,有了专门的音乐厅、舞蹈厅,极大改善了文艺团体的排练条件。老年大学如期成功创建“市级示范校”。

不图报酬勤奉献

老年大学任职,仅有600元工作补贴。xx的一个学生在土楼景点旁边办了一个商业画室,高薪聘请他当画师,他拒绝了。他的另一个学生在厦门办了一家规模较大的培训学校,去年4月,这个学生也以每个月7000元的高薪请他去上课,他也拒绝了。而在老年大学的工作,xx是经常贴钱。

老年大学创办书法班和国画班,学校里连画笔、宣纸都没有,怎么招收学员?他把家里的颜料、画笔、宣纸统统搬到学校来,无偿供学员使用,共提供了价值近1500元的东西,书法班、国画班总算按期开办了。编印校刊以及书画作品选需要质量较好的打印机,学校没有设备,他掏出自己的钱,花费一万多元,购买了3台激光彩色打印机。印发4期《诗书画作品选》所有印刷、纸张、邮寄等费用统统由他承担,每期印刷120本,4期共花掉两万多元。编印老年大学校刊前3期所有费用他负责,共花费4000多元。

创建市级示范校,要求配备图书馆、电脑室、舞蹈厅等,这些xx老年大学统统没有。到哪里借来马良神笔“画”出这些厅室?他饭吃不香、觉睡不宁,跟着老干部局的领导四处找场所。

场所解决了,但里面的设备远远不够。图书馆只有空荡荡的书架,图书寥寥无几,电脑室一台电脑也没有,歌舞厅连基本的音响设备都没有。整个老年大学必须重新装修,更新教学设备。政府拨来的12万元经费远远不够,至少还相差10万元。他和老干部局的干部们跑了几十家单位,向单位争取支持。县人大送来了15台旧电脑,县综合执法局送来了10台。他把这些旧电脑拆开来,重组零件,拼装成了13台可用电脑,为单位节省了几万元。他撰写了捐献倡议书,向500多名学员发放。他动员了所有的人脉捐钱捐物,亲戚、朋友、老同事等“一网打尽”。老朋友捐献了价值一万多元的几台电脑和2800册图书,热心人士也分别捐数千元。

心怀愧疚现真情

“无情未必真豪杰”。xx的老伴从08年以来就瘫痪在家。有一次,他到学校去了,老伴强拖着僵硬的肢体,挪动到楼下,一个趔趄,脚踝扭伤。他非常愧疚,很自责:要是自己在家里,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老伴的疾病令他牵肠挂肚,上班时他的心揪得很紧,老伴会不会摔倒?会不会被开水烫伤?

2014年冬,创建示范校工作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他正忙得焦头烂额时,家里老伴突然陷入重度昏迷,送到医院抢救。市里的验收评估组即将下来,还有几万字的文字材料尚未写完,怎么办?病床前,他心里反复念叨:“老伴,对不起了。我只能把时间放在学校工作上了。”没时间陪伴和看护,没为她端茶送水。女儿们抱怨:“妈妈在这个世上已没有多少日子了,你陪她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怎么就这么难呢?”但xx认为,女儿讲的理是“小道理”,他想的理是“大道理”:创建示范校是关系到全区老年人事业的大事情啊。背过身时,xx流下了愧疚的眼泪……

老朋友“批评”他:“老江,你这人就是一根筋。做心脏搭桥手术,一般人至少要休息三五个月,你竟敢在手术10天后就来上班。你老伴是凌晨三点送去抢救的,你整晚没睡。完全可以不来,谁也不会怪你。第二天竟然跑到学校来参加闭学式。”xx的大公无私精神感动了市里的验收组领导,感动了在学校学习的老年学员。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等领导纷纷来到医院,探望他爱人,400多名老年学员也成群结队前往医院探望。大家就用这种简单的方式来填补xx内心的愧疚,让爱与真情得以传播。

他老伴在今年4月去世。领导嘱咐,让xx同志休息半个月。令老年学员们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在老伴送上山后的第二天就来上班了。他感到愧疚,对老伴没有尽到一个丈夫的责任,但他心里惦记更多的是老年教育事业!

上一篇:自律会下学期工作计划下一篇:整理精品加强例文教学